1 Typological Research of Single Houses in Taiwan Summer Research 2022 住宅的建築性 臺灣單棟住宅案例蒐集與類型研究–
引言 住宅的建築性 – 臺灣單棟住宅案例蒐集與類型研究 第一章 比對 論述0 1 以圖像作為表達 論述0 2 差異和相似 – 尋找住宅的規律和本質 第二章 單棟住宅 案例 論述03 一單棟住宅類型到構成的觀點錨定 第 三 章 住宅平面 附錄 4 7 56 58 61 351 355 373
引言 住宅的建築性 臺灣單棟住宅案例蒐集與類型研究– 開啟我們自身對臺灣住宅的建築性討論的開始,而後持限必然如此,在感於遺珠之憾同時,也希望本研究僅為此方法必定會忽略不少未曝光佳作,基於本研究資源局基本圖面與影像相對齊全的作品案例為優先收錄對象,與資料爬梳的局限,往往以曾於紙本、數位媒體刊載,過程,以類型化比對方法建立分類觀點。基於時間限制蒐集、分類與呈現,其二為透過閱讀案例平剖面的討論關聯性,因此在工作上有兩個設定面向,其一為案例的設計之間、設計者之間的思想脈絡並不具備如此強烈的案例研究體系與方法為參考基礎,並深知臺灣單棟住宅一成、Valerio去。相信這世界是透過這些住宅的小空間而無止盡的流動下這也和已故日本建築師篠原一男的觀念相近,曾提過他在設計滿足生活使用的住宅空間之外共同追求的價值,展現。「單棟住宅作為概念的建築」是這類建築設計者所出版的《Beginning建築設計中反覆展現,如《A+U到其當下嘗試突破空間限制的企圖,而於後來較大型的往往也能從具有名氣的建築師早期單棟住宅設計中閱讀區的單棟住宅雖然未如日本具備整體性的脈絡關聯,但宅文化,戰後逐漸形成體系演變至今風靡全球;歐美地法之一,往往會提及早已廣為全世界所知的日本單棟住新,將設計單一核心家庭的住宅視為建築空間探索的方建築至少能具備一種參照基礎。這樣的思維並非獨特創一定程度在建築學上理解,以此思維來理解其他類型的與突破與否感到興趣。我們總想,如果能對單棟住宅有與預算等,一直以來我們對於討論這些面向的邊界狀態關於基地、材料、構築工法、住居文化回應、法規限制對設計者來說或許相對自由,但它有一些隱性邊界,是層面,單棟住宅在符合特定業主的生活與空間想像外,較於公共性或更大規模私人建築物所牽涉到更多社會性漸成形卻在建築學上尚缺充分討論的單棟住宅文化。相本研究為四周的短期研究,將目光放在臺灣看似逐建築と都市》2016年withtheHouse》特輯內容所研究以本所於2018年暑期圍繞於篠原一男、坂本Olgiati三位建築師與其作品建立的建築
Summer, 2022
分暫且割捨忽略。剖面圖,基本平面圖無法描述的空間構成與組織關係部基於內容呈現的一致性,本次全採用平面圖比對,捨棄因其基地狹小緊湊,剖面思考則成為空間變化的關鍵。能呈現一個作品的空間組織架構,都市住宅與街屋分類間。單棟住宅因其規模往往不大,通過平面圖呈現大多這種作品之間產生關連性與差異的空間,即為批判性空系統所引領的圖解式平面架構也通過此方法一併呈現, 構成分類 希望參與者都能在當中獲得反饋。內容尚不完整、分類方法亦不夠嚴謹,盼讀者包容,也分類的定義與邊界。較靠近端給予分類定義。當然這九類尚待後續持續驗證整體性的討論方法,我們僅透過閱讀詮釋,選擇其光譜各案關注條件、限制與當下環境背景皆不同,並不具備距離或刻意脫離有關,亦可能根本於無意識下為之。因狀態,我們猜測可能和設計者有意和基本構成原型保持不論是表現於不同層高的並置或單一層兩者混合的模糊差異,亦即少數單一個案可能具備兩種構成架構性格,完全一刀兩斷的絕對差異,比較像是具備光譜式強弱的透過比對平面構成,歸納整理共九類,彼此間並非本研究僅為初始,我們將之視為可持續進行的過程,長短樹鄉村研究所
5 其當下時代影響的某些面向。果進行類型化的分類與討論,應該多少能碰觸到作品與當下時代背景所產生的結果,透過對這樣看似多樣的結其視為環境背景,而我們所收集的作品案例皆為反映其間的關聯性,但於討論過程中卻無法完全忽略,我們將研究並無企圖梳理臺灣單棟住宅文化於整體社會發展之續收錄的案例皆能被囊括在初步建立的分類系統中。本 單棟住宅 使用機能影響住居格局甚大,我們予以排除不收錄討論。定為短住的住居使用種類,因其內部空間的公私區分、隨著時代調整的住居使用狀態。而民宿在設計初始便設案例中,將它們視為單一核心家庭的擴展,不排除這些都可能影響單棟住宅的空間組織與平面構成,於本研究商混和、工作空間複合居住、無血緣關係的多元共居等,清晰,故專指一類。隨著社會狀態演進,三代同堂、住型雖普遍出現於都市區域,因其土地分割尺寸範圍相對譜兩端之間的遊走的狀態所產生的類型狀態,而街屋類種,大致反映住宅總被視為對都市的擁抱或遠離,於光地塊狀況分為都市區類型、街屋類型、低密度區類型三大宗的家庭組成結構,我們初步將單棟住宅按其區位與亦多為此種家庭組成規劃,為臺灣社會伴隨都市發展最模式,不只單棟住宅,戰後的集合住居類型的單戶設計單一核心家庭為戰後伴隨都市化發展而出現的現代家庭成,住宅空間不與非家庭成員以外他者共用的住宅類型。的住宅類型,而是用來代稱主要由單一核心家庭成員組「單棟住宅」一詞於本研究中並非專指無相鄰建物 住宅平面 些作品間共有的空間樂趣、潛在問題浮現出來,由結構通過將不同的住宅作品平面圖放在一起進行觀察,讓這趨向可視化,平面圖比對是本研究建立分類的核心方法。這些案例挖掘其住居類型的邊界與趨向,而為了將這種型原型或不具設計意圖的無名建築案例,本意希望透過研究著重討論具空間設計追求的案例,而非偏向類
7 第一章 比對
城市中庭住宅1945
9 松江路羅宅1955
建國南路自宅1953
11 巴哈伊中心1957
台中張淑齡公館1979
13 臺北徐氏住宅1985
1975 Unbuilt Houses
15 1981 新莊廖式兄弟別墅
2009 莊宅 House C
17 風穿堂2014
Brownmist2015 House
19 深港白宅2021
景與井2014
21 繁櫻之庭2016
中壢何宅2020
23 2021半山
1986 陽明山簡宅
25 1987 陳氏住宅及辦公室
1969 王秀蓮自宅
27 2020埕宅
1959 東海大學校長宿舍
29 1977 張群宅
1973 潭子鄉王宅
31 1978 淡水邱氏住宅
2020 xx
33 田田傢2021
1966 陽明山許宅
35 徑院子。宜蘭簡宅2014
費夫人別館2009
37 半半齋2015
歸仁蔡宅2007
39 鐵道屋2011
台中彭宅2004
41 高雄阿蓮鄭宅2004
1974 東勢李宅
43 進之宅2017
寶山陳宅2013
45 中寮劉宅2014
礁溪高宅─屋棚下的家2014
47 House2020LN
文林北路林宅2007
49 46號住宅2017
2006 WW HOUSE 新竹王宅
51 HOUSE2012 H
1998 迪化街一段133號整建計畫
53 霧峰街屋2005
南投草屯碧峰林宅2002
55 霧峰街屋2005
論述 01 以圖像作為表達 賴 旻彥
57 面閱讀下,從建築圖的閱讀開始理解並分類。空間的表達法,在暑期計畫中,透過大量的建築案例圖斥的快速的電腦渲染圖,回到建築本體,建築圖面做為自主流媒體的宣傳,大量資訊爆炸的情況下,網路上充在媒體發展蓬勃的時代下,我們接收到的資訊多來 類型學 透過案例閱讀,幫助釐清設計手法。設計方法或觀點,而是能在相似的既定框架與限制下,的發展廣度,透過類型學的整理,目的並非在提供新的理,是往縱向繼續去挖深,但卻少資料整理能看見橫向在過去台灣的建築史多是以時間或是師承的脈絡下去整上標籤,反而是藉由類型學的建構,能更快速整理思考,之間建立關係,進而幫助我們去論證與探索。成學的分組歸納方法又被重新組合在一起,在各種現象型學的分類,原本脈絡或屬性並無關係的案例,因為構從案例蒐集、閱讀、整理到分類的過程中,因為類我認為類型學的建構並非在事物的既定認知上去貼 無意識 到近乎客觀、無意識的狀態,在圖面整理上,透過色彩關係、日常/非日常性。無過多複雜的情境,強調出圖面上單純的平面幾何構成境、建築結構、材料、甚至房間之間的家具配置關係,平面上有數學幾何嚴謹的比例關係,圖面上捨棄周圍環篠原一男的設計中,追求的是單純的平面構成,在在此次暑期研究的圖面整理,為了讓在閱讀時能達 圖面比例與順序上仍有規則可言。特定圖面的重要性,弱化各圖面的層級,但在閱讀時的成像似的大小下,像散落般的無意識的排列,不去強調的排版上,也試著把平面圖、剖面圖、透視圖,在調整的構成與比例關係,達到更抽象幾何邏輯。在案例圖面整成更為一致的色調,讓圖面上的閱讀能更著重在圖面像,降低顏色對於閱讀時的情緒感染力,並在色階上調與空間標示去除,排除了圖面上對於空間使用行為的想 對比 含在其中。們釐清我們都構成分類是否足夠準確,能讓個案都被包間、尺度、材料,圖面當中的相似與矛盾,都在幫助我外,無法對外有過多的表現。在比對裡,因為跨越了時類型的不同,因街屋本身地塊條件的限制,除了正立面為旋轉而產生空間變化,有或是同為錯層關係,但因為上不同但構成雷同的,例如同為箱體內的分割,開始因的操作,或許是時代背景條件下造成如此解法;而圖像間與虛體比例關係、有箱體內九宮格的操作等等,相似方法雷同。相似的比對中,例如有合院強調建築實體空間。著一層濾鏡觀看,平面成為純粹點、線、面、幾何跟空方式不再像過往仔細討論空間配置,而像是瞇著眼一般像或構成上有相似便初步挑選出來比對,而閱讀圖面的有代表性的案子,以第一眼的直覺與印象,兩個案子圖在將案例並置對比的過程中,先選擇平面構成中較在比對中,有分為圖像上相似或圖像上不同但構成
論述 0 2 差異和相似-尋找住宅的規律和本質 劉品岑
59 建築之於分類 是不可避免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體系,或許在這樣的模式下發生碰撞賦予類別而結構主義是尋求既有的結構,不排除這樣的尋求秩序再進行分類,有發展的脈絡,但分類學是另外類學與結構學有些相似性,二者都在一定的範圍內均先定才使這個架構更能被分化討論,同時也更加精準。分寸等等,都是需要被定義的模糊地帶。也因為這些不確實涵括許多不確定性,無論是地塊分割到街屋的面寬尺向從住宅類型到建築構成,這些看似理性的架構分析其住宅裡時常會觸碰到結構層級上面的問題,從起初大方築性做為分類。初期我們在討論所收錄的這些台灣單棟象,從類型、構成到元素與修辭在這討論空間本身的建這些類型是不變的。不管如何變,房子定有牆、屋頂、有圍塑感及安全性,私密性到有房間,但生活中的形式類型則較具不變性,鋼筋混凝土屋、斜屋頂變成平頂、人的生活從無房間、為其中住宅是存有基本的架構,就如同茅草屋可以變成型則自古不變,本次所探討的是可見形象上的問題,認變的,(生活)也是可變的,但生活賴於發生的形式類但對於建築分類的方式層級是浮動的,形式(機能)是則地球上的同種生物迄今可能還是各命其名,各行其是。綱、目、科、屬、種的有階層、有系統的分類架構。否給予一個屬名加上種小名的學名;並建立一個界、門、(binomial所謂層級關係是生命科學的研究起源於分類工作system),把各種生物統一命名,即以拉丁文雖然說我們試圖錨定單棟住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 式人之契合)。建築無法利用模擬和科學實驗結果直接導引出來(與各因為飛機、橋樑等可用模擬測試呈現出來,但建築不行,設計參考的依據和基石。建築訴諸一些分類學是必要的,是過去不知道今日未使用的,除整理分類外也可以作為取從前既有的東西後就會發現某些既存的好的事項,它現某些已經存在的新東西,這即指出,剖析、分析、擷我們這次的研究目的或許不是發明新東西,而是發 平面圖像化 地方。否能夠閱讀到案子的精髓,也是此研究案最為吸引人的於案子先前的見解,這都有可能在逐步理解這個方法是築師設計的初衷,也或許是後人解讀作品時參照自己對這個盲點在初衷都是主觀的推論,他或許無法回應到建對最為的關鍵線索,逐步來推論建築組成的關係。當然子,藉由這些比對可以在第一時間清楚他之所以能被比似抑或是差異來進行類比。最為關鍵的線索,藉由圖像上(抽象轉化)找出最為相某住宅最為代表性的平面,經過全部案子的梳理來找出這點可以回推到我們當初建立這平面比對的初衷,擷取型特徵,需要動腦去思考在這樣的造型下會有什麼法則。在於迪昆賽是揭示自然的法則(內在抽象)而非外在造自然作為立論基礎,但兩者間仍有差別(Quatremere陸吉爾(Laugier)所提出的原始茅舍與迪昆賽deQuincy)所主張的概念雖然都是以,其差異性主要可以發現這樣的類比方式作為閱讀各個案子的引
61 第二章 單棟住宅案例
Architectural構成 Composition 1.虛體圍合 Enclosed Space 2.回圈 Loop 3.宮格 Square 4.龜裂 Fissure Space 5.內部分割 Inner Division 6.內部連續 Inner Continuity 7.有機流動 Organic Fluidity 8.量體組合 Assembly 9.量體連接 Connection Location區位類型 Types 3.低密度區類型2.街屋類型1.都市區類型
63 Element元素與修辭& Rhetoric 1. #天井 Courtyard 2. #牆體 Wall 3. #樓梯 Stair 4. #開口 Opening 5. #坡道 Ramp 6. #深簷 Deep Eaves 7. #連廊 Corridor 8. #屋面 Roof 9. #錯層 Split-level 10. #大空間 Big Space 11. #底層架空 Pilotis 12. #旋轉 Rotation 13. #對稱性 Symmetry 14. #構築表達 Tectonic Expression 15. #結構性空間 Structural Space 16. #符號表達 Symbolic Meaning
65 虛體圍合
王大閎城市中庭住宅1945(未成案)1:200
67 虛體圍合#天井
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19531:300
69 #符號表達#對稱性#大空間虛體圍合
王大閎松江路羅宅19551:300
71 虛體圍合#對稱性
巴哈伊中心1957賀陳詞1:400
73 #符號表達#對稱性虛體圍合
陳其寬1961東海大學招待所1:300
75 #符號表達#對稱性虛體圍合
高而潘臺中張淑齡公館19791:500
77 #符號表達#大空間#連廊虛體圍合
陳昭武1981新莊廖式兄弟別墅1:200
79 #構築表達#對稱性#大空間虛體圍合
臺北徐氏住宅1985蔡柏鋒1:400
81 #符號表現#對稱性虛體圍合
陽明山簡宅1986簡學義1:400
83 虛體圍合#對稱性#大空間#天井#錯層#開口
1:5001995林氏外埔下厝懷德居西廂重建林碩彥
85 #符號表達#對稱性#天井#連廊虛體圍合
1:500黃聲遠壯圍張宅2000
87 虛體圍合#屋面#天井#牆體#深簷
1:500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大埕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蓮苑山房2016
89 #構築表達#天井#開口虛體圍合
91 回圈
1999埔鹽李宅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1:300
93 #結構性空間#天井#大空間回圈
2006AntFarm House XRANGE 1:400
95 #構築表達#大空間#天井#開口#樓梯回圈
景與井2014dotze innovations studio 1:300
97 #構築表達#天井#對稱性回圈
一一建築+粘晉榕繁櫻之庭20161:500
99 #天井回圈
中壢何宅2020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1:400
101 #天井#樓梯#開口回圈
1:400無有建築半山2021
103 #結構性空間#坡道#天井#開口#錯層回圈
105 宮格
1:3001944戰後住宅競圖(概念)王大閎
107 #構築表達#大空間宮格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1953王大閎1:400
109 #底層架空#對稱性#開口宮格
1:3001969王秀蓮自宅王秀蓮
111 #符號表達#開口#深簷宮格
1:4001973東勢吳宅吳增榮
113 #對稱性#樓梯#開口宮格
1:3001973潭子鄉王宅吳增榮
115 #旋轉#樓梯#開口宮格
關渡匡園別墅1979朱祖明1:500
117 #大空間#深簷#牆體#樓體宮格
陳昭武陳氏住宅及辦公室19871:400
119 #對稱性#大空間#開口宮格
陳昭武1988草山許氏住宅1:200
121 #對稱性#大空間#錯層#屋面宮格
1:3001994林東明住宅傅義
123 #深簷#樓梯宮格
1:500馬公莊宅2010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
125 #天井#樓梯宮格
1:300王柏仁風厝2011
127 #天井#深簷#樓梯宮格
竹東戴宅2015和光接物1:400
129 #構築表達#天井宮格
2020 XX 大林工作室1:400
131 #對稱性#大空間#開口#旋轉宮格
1:300丁尺建築埕宅2020
133 #天井#深簷宮格
田田傢2021王喆建築師事務所1:400
135 #符號表達#大空間#錯層#開口宮格
137 龜裂
Unbuilt1975 Houses(未成案) 1:400羅聖莊
139 #結構性空間#底層架空#對稱性#樓梯龜裂
士林林宅2002何侯設計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1:400
141 #連廊龜裂
陳冠華長濱張宅20021:300
143 #對稱性#屋面#天井#樓梯龜裂
1:300宜蘭三星農舍2012賴人碩
145 #樓梯#開口龜裂
Brownmist2015 劉克峰+謙漢設計有限公司House1:400
147 #樓梯#開口龜裂
未完成工作室深港白宅20211:400
149 #天井#錯層#深簷龜裂
151 內部分割
陳仁和劉同興店鋪住宅19621:400
153 #結構性空間#樓梯內部分割
陽明綠莊1968鄭定邦1:300
155 #牆體#深簷內部分割
1:4001984養鹿人家吳增榮
157 #符號表達#對稱性#開口#樓梯#天井內部分割
1:3001990秀巒衛生所宿舍謝英俊
159 #構築表達#大空間#屋面內部分割
胡碩峰胡碩峰自宅19951:400
161 #構築表達#大空間#開口內部分割
陳夏雨宅1995王大閎1:400
163 #符號表達#天井內部分割
新竹柳宅2001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1:300
165 內部分割#對稱性#天井
目寓2003本晴設計1:200
167 內部分割#天井#樓梯
1:100葉熾仁警衛亭2005
169 #構築表達#開口#大空間內部分割
1:300張晃魁宅2007謝英俊
171 #構築表達#大空間#屋面內部分割
中怡設計文林北路林宅20071:400
173 #底層架空#天井內部分割
1:250葉熾仁費夫人別館2009
175 #構築表達#大空間#牆體#樓梯#屋面內部分割
1:400i²建築研究室南投陳宅2011
177 #底層架空#開口#樓梯內部分割
和光街物新竹杜宅20111:300
179 內部分割#天井#樓梯
元根建築工房北元朱宅20141:400
181 內部分割#天井#樓梯#開口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層之家20141:300
183 內部分割#錯層#開口
半半齋2015德豐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 林鏈昌建築師事務所 1:400
185 #構築表達#深簷#大空間內部分割
山野之間-台中新社黃宅2015廖炯昇+楊子賢1:300
187 #構築表達#大空間#屋面#樓梯內部分割
重院疊庭2017究境建築1:400
189 內部分割#大空間#坡道#天井#開口
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201746號住宅1:400
191 內部分割#深簷#開口
山嵐居2020行一建築1:400
193 內部分割#大空間#樓梯
共聚之家2020 J J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J1:250
195 內部分割#天井#樓梯
House2021 大林工作室no.11:400
197 內部分割#大空間#天井#樓梯#屋面
步美的家2021劉承鑫建築師事務所1:250
199 #符號表達#天井#錯層內部分割
201 內部連續
陳瑞憲陳揚音樂工作室19911:200
203 內部連續#對稱性#樓梯#開口
1:500南投草屯碧峰林宅2002未完成工作室
205 #深簷#錯層#樓梯 內部連續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2005CitiCrafts建築作坊1:250
207 #構築表達#天井#樓梯#開口內部連續
未完成工作室霧峰街屋20051:300
209 #構築表達#天井#錯層內部連續
空心磚計畫一2011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1:300
211 #構築表達#錯層#開口內部連續
臨安路劉宅2016打開聯合1:400
213 #構築表達#天井#屋面內部連續
台南周公館2020毛森江建築工作室1:500
215 內部連續#天井#樓梯#錯層#開口
217 有機流動
陽明山住宅1962基泰工程司1:300
219 有機流動#深簷
1:3001966桃園陳宅蔡柏鋒
221 有機流動#大空間#深簷#牆體
陽明山許宅1966蔡柏鋒1:400
223 有機流動#大空間#牆體#樓梯#深簷
1:4001967天母呂宅蔡柏鋒
225 有機流動#深簷#牆體#樓梯
1:4001997草屯南埔林宅李承寬
227 #符號表達#底層架高#錯層有機流動
陳冠華1999石梯坪陳宅1:400
229 #結構性空間#牆體#樓梯有機流動
1:400三星張宅2000黃聲遠
231 有機流動#對稱性#大空間#牆體#天井
1:500南投草屯柯宅2000未完成工作室+陳慶利
233 有機流動#天井#深簷#錯層
1:400歸仁蔡宅2007徐岩奇
235 有機流動#深簷
1:400寶山陳宅2013和光街物
237 有機流動#大空間#連廊#深簷#屋面
1:400徑院子。宜蘭簡宅2014寬和建築
239 #構築表達#大空間#牆體#屋面有機流動
241 量體組合
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浦田永太郎高橋氏邸19331:200
243 #符號表現#大空間量體組合
1:5001940逍遙園大谷光瑞、西本先生、森田工務所
245 #構築表達#對稱性#符號表達量體組合
李石辦公住宅1972蔡柏鋒1:500
247 量體組合#樓梯#開口
1:4001978淡水邱氏住宅黃宜章
249 #符號表達#旋轉#樓梯量體組合
1:5001979東勢徐錦台先生農舍吳增榮
251 #符號表達#連廊量體組合
高雄蘇氏住宅1980蔡柏鋒1:500
253 量體組合#對稱性#屋面#大空間
1:3001983大台北華城別墅F型漢光建築師事務所
255 #底層架空#對稱性#大空間量體組合
1:4001984楊梅江宅吳增榮
257 #符號表達#對稱性#天井量體組合
陳昭武士林楊氏診所19841:500
259 量體組合#天井#開口
戲獅甲文史工作室暨住宅設計案1995 (Z邸)(未成案) 季鐵男1:400
261 #構築表達#樓梯量體組合
1:3001997礁溪林宅黃聲遠
263 #構築表達#屋面#符號表達量體組合
林洲民迪化街一段133號整建計畫19981:400
265 量體組合#天井#樓梯#錯層
半畝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菩薩寺20051:500
267 #底層架空#樓梯量體組合
2006WW HOUSE 新竹王宅 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1:200
269 量體組合#天井#樓梯
陳冠華長濱李宅20061:400
271 #結構性空間#天井#對稱性量體組合
台南新化楊宅2007徐岩奇建築師事務所1:400
273 量體組合#樓梯#開口
好睡之家2011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曾志偉自宅1:300
275 #構築表達#天井量體組合
中寮劉宅2014寬和建築1:400
277 量體組合#屋面#深簷#牆體
Street2016 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Canvas1:400
279 量體組合#天井#開口#旋轉
哈塔阿沃設計合院之家20161:400
281 量體組合#開口
1:300高腳屋2016王曉奎
283 #構築表達#底層架空#大空間#深簷#屋面量體組合
285 量體連接
台南民族路林宅1958金長銘+王秀蓮1:400
287 #水平深簷#天井採光量體連接
陳其寬1959東海大學校長宿舍1:400
289 #符號表達#對稱性#屋面量體連接
1:3001974東勢李宅吳增榮
291 量體連接#樓梯#開口
1:4001977張群宅王大閎
293 量體連接#對稱性#深簷#開口
花蓮鍾外科1981漢光建築師事務所1:400
295 #符號表達#天井#樓梯量體連接
1995宜蘭員山陳宅 宜蘭厝002號 1:400謝英俊
297 #構築表達#錯層#對稱性量體連接
1998宜蘭冬山林宅 1:400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宜蘭厝007號
299 量體連接#屋面#連廊
1:400郭文豐礁溪四城曾宅2002
301 量體連接#屋面#天井
臺南杜宅2002葉世宗1:400
303 量體連接#天井#開口
behet台中彭宅2004bondzio lin architekten +清水建築工坊+何東光建築師 1:500
305 量體連接#樓梯#錯層
高雄阿蓮鄭宅2004i²建築研究室1:500
307 量體連接#樓梯#開口
Marco三芝陳宅2007Casagrande + 陳右昇 1:200
309 #構築表達#大空間#牆體量體連接
元根建築工房探悠探遠的長屋20091:250
311 #構築表達#天井#樓梯#開口量體連接
1:300葉熾仁剩閒居2009
313 #構築表達#屋面量體連接
莊宅2009 House C 何侯設計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1:400
315 量體連接#大空間#樓梯
House2010 Flora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清水建築工坊+何東光建築師 1:400
317 量體連接#連廊#樓梯#錯層
元根建築工房禎祥之家20111:400
319 量體連接#連廊#天井
i²建築研究室鐵道屋20111:250
321 量體連接#錯層#開口
House2012 何侯設計H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1:400
323 量體連接#大空間#樓梯
1:400王柏仁野房子2012
325 量體連接#屋面#連廊#深簷
i²建築研究室潭子王宅20121:400
327 量體連接#天井#錯層#開口
宜蘭張宅2014蔡東南+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1:500
329 量體連接#連廊#天井#開口
1:500王士芳礁溪高宅─屋棚下的家2014
331 #構築表達#屋面#天井量體連接
1:300葉熾仁風穿堂2014
333 量體連接#屋面#連廊#深簷#樓梯
白白海之家22015大山空間設計1:400
335 量體連接#天井#樓梯#開口
House2015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H1:600
337 量體連接#大屋面#連廊
1:400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開在地生活的家2016
339 量體連接#屋面#天井
境衍設計進之宅2017 Fieldevo Design Studio 1:200
341 量體連接#大空間#天井#樓梯
林昇漢建築師小王子之家2018 / 落雨設計 1:400
343 量體連接#天井#開口
隱居之家2018無有建築1:500
345 #底層架空#連廊量體連接
原典建築師事務所順和光景20191:400
347 量體連接#天井#開口#樓梯#錯層
House2020 何侯設計LNHO+HOU studio architects 1:500
349 量體連接#樓梯#錯層
形式,而是由多種空間構成產生的「文法」。關係則讓構成形式得以成立。構成形式絕非一種特定的的各個層級,相互之間的局部與整體、范列關係、統詞其所述之建築構成的定義:為基礎卻主要聚焦在建築構成本身的討論方法,以下為本建築作品群作為分類的依據,試圖建構以建築類型學版《建築構成学而坂本一成(Kazunari的框架下,主要作為區分建築層級關係的類比分析工具,拼貼脈絡。建築的構成關係一般而言,早在建築類型學在於或許能以接近唯物的視角縫合臺灣建築從不間斷的同時從這兩個觀點切入的意義。型學之間交互的層級關係,以及在本研究提出的框架下變因複雜無法一言以蔽。需先釐清建築構成學與建築類辯證關係,以及區位對其之影響有感,但背後所涉及的納之外,亦對於暗藏在作品與作品之間類型上的接承與我們除了發現許多作品帶有多重的構成要素一時難以歸宅進行分類,然而透過建築圖面的類比,從整體來看,本次研究以建築構成觀點切入,大方向的將單棟住單論以建築構成觀點切入臺灣單棟住宅群的意義,Sakamoto)研究室於2012年出建築デザインの方法》一書中,則以日構造材料、內部關係、外型、外部空間是建築構成 論述 0 3 一單棟住宅類型到構成的觀點錨定 變配列;強調、脫離或者違反常見的關係,可以把構成能夠嘗試出構成形式的可能性:能性。然而反之,在構成形式中反覆出現的建築類型則果關係歸納形成的類型無法拓展本身構成形式之外的可文的方法。建築構成學認為由「生產和使用方式」等因性且能夠有效運用在創作上,進而在建成環境中形成互學較為嚴謹且對建成環境被動的框架,建構相對具有彈多重、片段解讀歸納的特質,有利於跳脫一般建築類型可以理解建築構成學所提出的構成形式帶有能夠被面對固定要素和配列關係的類型時,改變要素、改形式置於新的文脈中,當整體和部分關係不確定時,新的均衡狀態和緊張關係能夠使得建築具有活力,並產生意義,於是構成便會產生「修辭」。由於本研究對於帶有設計觀念之臺灣單棟住宅尚處於觀點建構的階段,加上臺灣建築創作環境本身具有相當複雜的脈絡,以及現實層面種種折衷的因果,而尚未能以系統完整的方式梳理住宅的修辭關係,亦還沒確認在這個時間點其系統完整之必要性。因此試圖先建立一方法來建構討論框架且保持其可持續辯證的彈性。在較為鬆散的類型框架下以構成相對明確且不重複之臺灣單棟住宅群作為錨點,疊合本次研究前述之構成分類,形
徐榕聲
351 以「中庭的有無」以及「樓板斷裂與否」作為兩條軸向約之下其主要構成要素的討論脫離不了上述議題,因此窄的建築線中尋求採光與使用空間的平衡點,在這個制灣單棟住宅觀點上的建構。類型的分類依據是一可持續辯證的議題,有利於接近臺個建築案例作為類比的參照點,然而以哪些要素作為該成要素下,各自拉出兩條軸向並選出具有指標意義的四係進行分類、拆解與延伸。在考量影響兩類型不同之構一箱體兩種類型為例,對兩類型以其本身具有的構成關灣單棟住宅中常見且橫跨臺灣建築百年以上的街屋、單重閱讀的可能作為尋找修辭關係範疇的開始。選擇以臺成宏觀與微觀兩層面之構成關係的交叉比對,以其具多街屋作為限制度極高的建築類型,需不斷在兩側狹 向「內部連續」,然而其採光手法各有不同。接」、「無中庭-樓板斷裂」兩區塊因應採光議題而偏樓板連接」有分類上直接的關係,而「無中庭-樓板連疊合宏觀的構成分類來看,「量體連接」與「有中庭-層,利用其樓梯構造得以同時獲得使用空間與光線等。中庭-樓板斷裂」之霧峰街屋則利用中央的天窗結合錯所以縱向的天窗帶與局部的小挑空處理採光議題;而「無光手法,如「無中庭-樓板連接」之彰化鄭宅兼牙醫診除進深不足或無視採光議題者外,亦發展出了多元的採無與採光與否並無直接的關係,在沒有中庭的作品中,峰街屋作為四個區塊的參照點。值得注意的是中庭的有以花蓮鍾外科、House變化空間有太多的餘裕而暫時不在此討論範疇中。分別的依據,而面寬寬度得以縱向切分為兩個空間以上者因no.1、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霧
到「宮格不變-箱體開放」即對應「宮格」到「有機流動」係。若疊合宏觀的構成分類,「宮格不變-箱體封閉」投草屯碧峰林宅則透過外牆的變形來對應不同的內外關內部隔間的整體旋轉;而「宮格變動-箱體開放」之南閉」之XX在維持其外部方正矩形箱體的前提下,做出間的轉動以及外部矩形的變形,如「宮格變動-箱體封補充說明宮格的變動意指廣義的宮格變化,包括內部隔宜蘭簡宅、南投草屯碧峰林宅作為四個區塊的參照點。不在本次的討論之中。分別以王秀蓮自宅、XX、徑院子組合者、箱體中央具中庭者因可視為其他建築類型,而格的變動程度」作為兩條軸向的依據,明顯由複數箱體要素的分類,選擇以「箱體的封閉與開放程度」以及「宮因其單體的特質,能以箱體本身的內外關係作為其構成單一箱體的構成即一般所稱「一刻印」的建築類型, 寥寥的作品放入一個個偌大的城鎮之中。互文性且可持續討論的創作環境,在現實因素下將自身域努力的建築創作者們有些許參考價值,一同建構具有有助於觀點的建構。願本研究能夠對在臺灣單棟住宅領的契機值得討論。然而無論是脈絡的延續、或是辯證都成分類上的差異等,是為特例或是做為在分類上可辯證的不同而產生「宮格」、「龜裂」、「內部分割」等構的差異,如「宮格不變-箱體封閉」中因內部分割狀態格」進入到「量體組合」的分類之中。箱體封閉」若在其分區內朝向箱體開放靠近則將從「宮的關聯,亦是箱體內外裂解的程度表達;而「宮格變動-除上述大方向的疊合分類之外,在分區中亦有各自
353
355 第三章 住宅平面
357 都市區類型
建國南路自宅1953 文林北路林宅2007台南新化楊宅2007 1933 高橋氏邸 1945 城市中庭住宅 台中張淑齡公館1979 高雄蘇氏住宅1980 士林楊士診所1984 竹東戴宅2015 House2015 H Street2016Canvas 臺北徐氏住宅繁櫻之庭20162011鐵道屋1985菩薩寺2005 House2010Flora
359 Lee's李石辦公住宅1972Office&House2004台中彭宅 層之家2014/House F 景與井2014 高雄阿蓮鄭宅2004 步美的家2021小王子之家2018 深港白宅2021松江路羅宅195546號住宅20172011禎祥之家 House2012 H 士林林宅20021957巴哈伊中心 1958 台南民族路林宅 1995 胡碩峰自宅 2020 xx
361 街屋類型
劉同興店鋪住宅1962 順和光景2019重院疊庭2017臨安路劉宅2016Brownmist2015 House 新竹杜宅2011 探悠探遠的長屋2009 2006 WW HOUSE 新竹王宅霧峰街屋2005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2005 陳夏雨宅1995陳揚音樂工作室1991花蓮鍾外科1981 1995 暨住宅設計案(Z邸)戲獅甲文史工作室
363 臺南杜宅2002 House2021no.1共聚之家2020 J J J中壢何宅2020 白白海之家22015宜蘭張宅2014北元朱宅2014潭子王宅2012 1998 迪化街一段133號整建計畫 新竹柳宅2001 2003目寓 台南周公館2020
365 低密度區類型
逍遙園1940 1953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 1944 戰後住宅競圖 1966 桃園陳宅 1966 陽明山許宅 1974 東勢李宅 1973 東勢吳宅 1975 Unbuilt Houses
367 1973 潭子鄉王宅 1959 東海大學校長宿舍 陽明山住宅19621961 東海大學招待所 1968 陽明綠莊 1969 王秀蓮自宅 1967 天母呂宅 1978 淡水邱氏住宅 1977 張群宅 1979 關渡匡園別墅
1979 東勢徐錦台先生農舍 1981 新莊廖式兄弟別墅 1983 大台北華城別墅F型 1994 林東明住宅秀巒衛生所宿舍19901988 草山許氏住宅 1987 陳氏住宅及辦公室 1998 宜蘭冬山林宅 宜蘭厝007號 1998 礁溪林宅 1999 埔鹽李宅
369 1986 陽明山簡宅 1984 養鹿人家 1984 楊梅江宅 1999 石梯坪陳宅 1997 草屯南埔林宅 1995 林氏外埔下厝懷德居西廂重建 1995 宜蘭員山陳宅 宜蘭厝002號 南投草屯柯宅2000 三星張宅2000
長濱張宅2002 張晃魁宅2007 三芝陳宅20072006 Ant Farm House 南投草屯碧峰林宅20022007歸仁蔡宅壯圍張宅2000 南投陳宅2011 好睡之家2011曾志偉自宅
371 長濱李宅2006警衛亭2005礁溪四城曾宅2002 馬公莊宅2010費夫人別館2009 剩閒居20092009 莊宅 House C 宜蘭三星農舍2012風厝2011 野房子2012
風穿堂2014 寶山陳宅2013 徑院子。宜蘭簡宅2014 半半齋2015 山野之間-台中新社黃宅20152017進之宅高腳屋2016 合院之家2016 2020埕宅山嵐居2020
373 礁溪高宅─屋棚下的家2014中寮劉宅2014 隱居之家2018 蓮苑山房2016打開在地生活的家2016 House2020LN2021半山田田傢2021
375 附錄
類別 構成 年分 案名 設計者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33 高橋氏邸 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浦田永太郎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45 城市中庭住宅(未成案) 王大閎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53 建國南路自宅 王大閎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55 松江路羅宅 王大閎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57 巴哈伊中心 賀陳詞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58 台南民族路林宅 金長銘 + 王秀蓮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72 李石辦公住宅 蔡柏鋒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79 臺中張淑齡公館 高而潘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80 高雄蘇氏住宅 蔡柏鋒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84 士林楊氏診所 陳昭武 都市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85 臺北徐氏住宅 蔡柏鋒 都市區類型 內部分割 1995 胡碩峰自宅 胡碩峰 都市區類型 龜裂 2002 士林林宅 何侯設計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4 台中彭宅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 清水建築工坊 + 何東光建築師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4 高雄阿蓮鄭宅 i²建築研究室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04 菩薩寺 半畝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都市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07 文林北路林宅 中怡設計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07 台南新化楊宅 徐岩奇建築師事務所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0 House Flora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 清水建築工坊 + 何東光建築師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1 禎祥之家 元根建築工房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1 鐵道屋 i²建築研究室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2 House H 何侯設計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都市區類型 回圈 2014 景與井 dotze innovations studio 都市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14 層之家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 都市區類型 宮格 2015 竹東戴宅 和光街物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5 House H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都市區類型 回圈 2016 繁櫻之庭 一一建築+粘晉榕 都市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16 Street Canvas 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都市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17 46號住宅 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 都市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8 小王子之家 林昇漢 / 落雨設計 都市區類型 宮格 2020 XX 大林工作室 都市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21 步美的家 劉承鑫建築師事務所 都市區類型 龜裂 2021 深港白宅 未完成工作室 類 類別 構成 年分 案名 設計者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1962 劉同興店鋪住宅 陳仁和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1981 花蓮鍾外科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1991 陳揚音樂工作室 陳瑞憲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1995 陳夏雨宅 王大閎 街屋類型 量體組合 1995 戲獅甲文史工作室暨住宅設計案(Z邸)(未成案) 季鐵男 街屋類型 量體組合 1998 迪化街一段133號整建計畫 林洲民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01 新竹柳宅 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02 臺南杜宅 葉世宗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03 目寓 Third House 本晴設計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05 彰化鄭宅兼牙醫診所 CitiCrafts建築作坊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05 霧峰街屋 未完成工作室 街屋類型 量體組合 2006 WW HOUSE 新竹王宅 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09 探悠探遠的長屋 元根建築工房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11 空心磚計畫一 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11 新竹杜宅 和光街物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12 潭子王宅 i²建築研究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13 北元朱宅 元根建築工房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14 宜蘭張宅 蔡東南 + 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15 白白海之家2 大山空間設計 街屋類型 龜裂 2015 Brownmist House 劉克峰+謙漢設計有限公司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16 臨安路劉宅 打開聯合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17 重院疊庭 究境建築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19 順和光景 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回圈 2020 中壢何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20 台南周公館 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20 共聚之家 / J J J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21 House no.1 大林工作室 類別 構成 年分 案名 設計者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40 逍遙園 大谷光瑞、西本先生、森田工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44 戰後住宅競圖(未成案)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53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59 東海大學校長宿舍 陳其寬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61 東海大學招待所 陳其寬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2 陽明山住宅 基泰工程司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6 陽明山許宅 Mr. & Mrs. Sheu Residence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6 桃園陳宅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7 天母呂、林宅 Mr.Chen & Mr. Ru Residence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1968 陽明綠莊 鄭定邦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69 王秀蓮自宅 王秀蓮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73 東勢吳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73 潭子鄉王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74 東勢李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龜裂 1975 Unbuilt Houses(未成案) 羅聖莊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77 張群宅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78 淡水邱氏住宅 黃宜章
377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17 重院疊庭 究境建築 街屋類型 量體連接 2019 順和光景 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回圈 2020 中壢何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 街屋類型 內部連續 2020 台南周公館 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20 共聚之家 / J J J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 街屋類型 內部分割 2021 House no.1 大林工作室 類別 構成 年分 案名 設計者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40 逍遙園 大谷光瑞、西本先生、森田工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44 戰後住宅競圖(未成案)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53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59 東海大學校長宿舍 陳其寬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61 東海大學招待所 陳其寬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2 陽明山住宅 基泰工程司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6 陽明山許宅 Mr. & Mrs. Sheu Residence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6 桃園陳宅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67 天母呂、林宅 Mr.Chen & Mr. Ru Residence 蔡柏鋒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1968 陽明綠莊 鄭定邦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69 王秀蓮自宅 王秀蓮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73 東勢吳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73 潭子鄉王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74 東勢李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龜裂 1975 Unbuilt Houses(未成案) 羅聖莊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77 張群宅 王大閎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78 淡水邱氏住宅 黃宜章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79 東勢徐錦台先生農舍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79 關渡匡園別墅 朱祖明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81 新莊廖式兄弟別墅 陳昭武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83 大台北華城別墅F型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84 楊梅江宅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1984 養鹿人家 吳增榮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86 陽明山簡宅 簡學義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87 陳氏住宅及辦公室 陳昭武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88 草山許氏住宅 陳昭武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1990 秀巒衛生所宿舍 謝英俊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1994 林東明住宅 傅義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1995 林氏外埔下厝懷德居西廂重建 林碩彥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95 宜蘭員山陳宅 宜蘭厝002號 謝英俊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97 草屯南埔林宅 李承寬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1997 礁溪林宅 黃聲遠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1998 宜蘭冬山林宅 宜蘭厝007號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回圈 1999 埔鹽李宅 CitiCrafts 建築作坊 + 何東光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1999 石梯坪陳宅 陳冠華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2000 三星張宅 黃聲遠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2000 壯圍張宅 黃聲遠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2000 南投草屯柯宅 未完成工作室 + 陳慶利 低密度區類型 龜裂 2002 長濱張宅 陳冠華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連續 2002 南投草屯碧峰林宅 未完成工作室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2 礁溪四城曾宅 郭文豐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05 警衛亭 葉熾仁 低密度區類型 回圈 2006 Ant Farm House XRANGE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06 長濱李宅 陳冠華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7 三芝陳宅 Marco Casagrande + 陳右昇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07 張晃魁宅 謝英俊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2007 歸仁蔡宅 徐岩奇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9 剩閒居 葉熾仁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09 莊宅 House C 何侯設計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09 費夫人別館 葉熾仁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2010 馬公莊宅 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11 好睡之家 曾志偉自宅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11 南投陳宅 i²建築研究室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2011 風厝 王柏仁 低密度區類型 龜裂 2012 宜蘭三星農舍 賴人碩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2 Pacific Ocean 野房子 王柏仁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2013 寶山陳宅 和光街物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4 礁溪高宅 屋棚下的家 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4 風穿堂 葉熾仁 低密度區類型 有機流動 2014 徑院子。宜蘭簡宅 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14 中寮劉宅 寬和建築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15 半半齋 德豐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林鏈昌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15 山野之間 台中新社黃宅 廖炯昇+楊子賢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6 打開在地生活的家 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16 合院之家 哈塔阿沃設計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組合 2016 高腳屋 王曉奎 低密度區類型 虛體圍合 2016 蓮苑山房 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大埕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7 進之宅 Fieldevo Design Studio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18 隱居之家 無有建築 低密度區類型 量體連接 2020 House LN 何侯設計 HO+HOU studio architects 低密度區類型 內部分割 2020 山嵐居 行一建築 彭文苑建築師事務所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2020 埕宅 丁尺建築 低密度區類型 回圈 2021 半山 無有建築 低密度區類型 宮格 2021 田田傢 王喆建築師事務所
會及時更新。權,煩請來信告知(tngtetshiu@gmail.com),我們將因數量龐大並未逐項進行授權告知,煩請見諒。如有侵數位影像大部分來自欣傳媒、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等網站。像來自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雜誌、相關建築作品集,開作為學術討論使用,無任何營利目的,建築圖說與影本研究內容為長短樹鄉村研究所自主研究階段成果,公Jul.劉國滄、黃群哲特別感謝/劉品岑、賴旻彥、長短樹鄉村研究所版面編輯徐榕聲、劉品岑、賴旻彥研究參與/長短樹鄉村研究所研究企劃//2022–Aug.2022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