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
133 1983 年 10 月 25 日創刊 2016 年 10 月 25 日出刊
《 為 子 子 孫 孫 留 下 美 好 樂 土 》
「水資源」專輯 電子版
決戰水資源 健康水庫 健康流域 無水方知水可貴 水的地盤 中國小頭蛇 莢蒾多樣趣 土地倫理的先知 蟲癡
●發行人.創會理事長─張豐緒●理事長.社長─徐源泰●副理事長—陳俊宏●副社長—呂光洋●編輯顧問─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學術委員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出版委員會 ●編輯委員─王鑫.呂光洋.李玲玲.周蓮香.林曜松.邵廣昭.陳仲玉.張崑雄.楊平世.劉小如.蔣本基.鄭明修 ●總編輯─蔡惠卿●助理編輯─呂紫維●美術指導─王行恭●美術編輯─呂紫維●劃撥業務─謝昀臻●出版發行─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184 號 5 樓之 3 ●電話─編輯室(02)23685810‧23685862 ●郵撥─ 0523666-1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徐源泰●總經銷─勤力書報社.新北市新店區寶高路 20 號(02)29106880 分機 159 ●銷售—每
e-mail : swanint@seed.net.tw
133
冊零售新台幣 238 元●長期訂戶─一年四期 850 元.二年八期 1700 元●國外定價─△港澳.一年美金 75 元.△亞洲.一年美金 90 元.△歐美非.一年美金 100 元 1983 年 10 月 25 日創刊
●印製─承峰美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中和區永和路 458 巷 28 號 1 樓(02)22257055 ●法律顧問─萬國法律事務所.台北市仁愛路三段 136 號 15 樓(02)27557366 ●出版登記─局
2016 年 10 月 25 日出版
版台誌字第 3788 號.中華郵政台北字第 1020 號登記為雜誌●圖版.文字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社論】
愛水 智水 節水
文/楊平世
01
【2016 生物多樣性特報 Biodiversity 2016】「水資源」專輯
決戰水資源
04
建構永續安全供水系統 文.圖/蔣本基
【2016 生物多樣性特報 Biodiversity 2016】「水資源」專輯
健康水庫 健康流域 健康水
文.圖/
以翡翠水庫為例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10
04
【2016 生物多樣性特報 Biodiversity 2016】「水資源」專輯
無水方知水可貴
18
安全永續水未來 文.圖/李丁來
【2016 生物多樣性特報 Biodiversity 2016】「水資源」專輯
廢水變黃金 水資源善用及回收再利用
24
文/童慶斌
【2016 生物多樣性特報 Biodiversity 2016】「水資源」專輯
無聲的吶喊
地下水資源保護
文.圖/溫志超、黃紹揚、 林啟峰
30
18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水的地盤
新店溪谷地形考察紀
文.圖/葉志杰、楊貴三
36
文.圖/游崇瑋
44
文.圖/王錦堯
50
【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中國小頭蛇
馬祖新紀錄種
【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莢蒾多樣趣
台灣莢蒾屬植物淺談
【自然百分百 For Your Health】
野果饗樂去
秋冬篇
文.圖/簡錦玲
56
文.圖/趙榮台、李玲玲
64
30
【他山之石 Worlders of the World】
HAUS DER BERGE 德國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綠色瞭望 Green Watching】
土地倫理的先知
創意發想/楊恩生
追尋西雅圖的天空(四)
文.圖/李馨雅
72
78
編輯室報告
文/本刊編輯室
36
電子版目錄 http://www.swan.org.tw/magazine.php
44
92
50
106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文.圖/李培芬
82
拆除七家灣溪 1 號壩體對台灣鮭魚的影響 文.圖/郭金泉
86
台灣濕地的過去與未來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拆對了嗎? 【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64
來自蘭嶼的你
蘭嶼原生園藝植物 文.圖/鍾明哲
92
【自然與文化相遇 Romantic Nature】 文/楊平世
102
文.圖/顏重威
106
我們做了些什麼?
文/本刊編輯室
110
蟲痴 手塚治蟲和日本愛蟲漫畫家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大雪山林道 23K 的舞台 觀鳥散記(三十七) 【大地記載 Local Recoding】
72
封面/翡翠水庫上游北勢溪闊瀨(左承偉 攝)
蔡惠卿 攝
青蛙絕不飲光其所居住的池水 --印地安諺語--
劃撥帳號:0523666-1 劃撥帳戶: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徐源泰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84號5樓之3 洽詢電話:(02)2368-5810、2368-5803 傳真:(02)2368-5873 E-mail:swanint@seed.net.tw 網址:www.swan.org.tw
好書共賞
「里山」指的是高山與平原之間, 森林、社區與農業生態系構成的地景, 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 以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 保護與重建人類與大自然互動所形塑的 「社會──生態──生產地景」, 達到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的願景。
GPN : 43 10 30 定價 : 3113 新台幣 250元
行政院 農業委 員會林 中華民 務局 國自然 生態保 中華民 育協會 出版 國103年
《看見里山──臺灣桃花源》是國內執行「里山倡議」的一
訂價$250
小段時間內的成果收錄。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除協助
全彩,96 頁,菊 8 開 封面局部亮光印刷,書衣 折書耳 採用大豆油墨印刷、FSC 認證環保紙
政府執行計畫,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不惜野人獻曝結集業務 單位的紀錄成書,自有呼朋引伴,引起共鳴用意,希望在蕞 爾小島有限的土地面積內,我們可以善待賴以為生的土地, 用自己的里山里海里川模式,營造安全無虞的生活、飲食;
獨家贈送《台灣原生物種便利貼》一組 ( 隨機出貨 ) 特惠期限:即日起至 106 年 1 月 25 日止 ( 購物滿 600 元免運費 )
也為後代子子孫孫留下美好樂土,善盡當代責任。
劃撥帳號:0523666-1 劃撥帳戶: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徐源泰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184 號 5 樓之 3
洽詢電話:(02)2368-5810、2368-5803 傳真:(02)2368-5873 E-mail:swanint@seed.net.tw 網址:www.swan.org.tw
81 大自然季刊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台灣濕地的 過去與未來 文.圖/李培芬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
大自然季刊 82
台灣濕地分布圖
2010 ~ 2011 年間,中央研究院主導開發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在環境影響評 估審查過程中,遭遇到許多人的反對,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這塊土地原本屬於 202 兵工廠所有,在過去(約 100 年前)是一片埤塘濕地。同時期,在彰化海 岸填海造陸的國光石化開發案,在環評審查中也引來許多的反對,在濕地開 發所造成的環境與自然資源衝擊,是原因之一。最近兩年,內政部營建署城 鄉分署依據濕地保育法著手國家重要濕地的保育利用計畫審議工作時,遭遇 到許多民眾的抗議。理由包括:「不公不義」、「影響地方發展」、「封鎖海 岸線」、 「濕地保育法是惡法」……。仔細來看,在濕地開發常是許多人的選項, 但這種開發卻低估濕地的實質價值,若沒有適當的補救措施(例如:國家生 技研究園區採取降低開發面積,並建構一處人工濕地),最好不要貿然開發; 而最近兩年間的這些抗議,卻有誤解政府執行濕地保育政策美意的遺憾。
高雄市茄萣濕地因為道路開發而引來許多的反對意見
83 大自然季刊
在一般人的想法裡,濕地是一種大面積、看似荒涼、
這 83 處濕地在未來會有改變,因為屬於國際級與國
易淹水、卻又可以去遊樂的區域,在濕地鄰近的店家裡,
家級的濕地,目前正在進行保育利用計畫的審議,原則上
我們也往往可以享受到海鮮的美食。事實上,濕地不僅只
不會有改變;但是,地方級的濕地則正處於重新再確認的
有這些特色,還有很多值得人類利用的自然資源與價值。
過程,其地位可能會因為資源面的惡化、地主反對、另有
簡單說,濕地的價值可以從生態、防洪和淨水三方面來檢
使用規劃……原因,而有改變的可能性。濕地保育法在公
視,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超過三分之
告之前,除了有執行自然資源(如鳥類、漁業、植物)與
二的魚貝產自濕地,更是鳥類的棲息地。濕地可以調節水
環境因子(如水質)的普查工作,也曾經處理過每塊濕地
量、補充地下水,進而降低洪害。同時,濕地可以改善水
範圍的確認工作,考量濕地的完整性,維護土地正義,將
質、存留轉換養分與廢物,達到淨水功效。
私人土地盡可能地排除國家濕地之外。
顧名思義,濕地含有水的成分,依據濕地保育法的定
從生物多樣性資源面來看,這些濕地不僅景觀優美,
義,濕地是「指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
更擁有豐富、特殊的鳥類資源和漁業資源。保護好的濕地
淡水或鹹水或半鹹水之沼澤、潟湖、泥煤地、潮間帶、水
環境,不僅可以吸引生物進駐,更因為有這些生物,可以
域等區域,包括水深在最低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海域」。
讓人們利用,若能有適當的管制,則可確保這些資源的永
政府制定濕地保育法的目的在於「確保濕地天然滯洪等功
續性。人們利用濕地的型態至少可以包括直接地捕獲(如
能,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
漁業資源)、觀賞(如賞鳥、欣賞大自然……)、環境教育。
此法以拉姆薩公約(The Ramsar Convention)為最高指導
在生態觀光、漁業利用等項目上,均是可以開發的重點,
原則,吻合國際趨勢,也考量國內情勢,不僅對於環境和
許多濕地在冬候鳥來臨季節都是絕佳的賞鳥地點,此外,
自然生態保育有助益,更希望能促進濕地內自然資源的持
許多海邊的濕地也早已是人們休閒活動的去處,在假日可
續與合理利用,進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
見有非常多的人潮。以兩個國際級的濕地為例,這兩區是 全世界黑面琵鷺出現最多的區域,每年冬季在此出現的黑
台灣有許多的濕地,出現在海邊、河邊、甚至是在梯
面琵鷺約占全世界的 31.8%,或是占台灣數量的 51.2%。
田、魚塭、山上,我們熟知的濕地,如淡水河系濕地(包
黑面琵鷺是大家熟知的國際明星鳥種,若我們可以將黑面
括挖子尾、竹圍、關渡……區域)、夢幻湖、香山濕地、
琵鷺的保育與觀光經營得好,如棲地維護、生態導覽、環
鴛鴦湖、許厝港、桃園埤圳、雙連埤、高美濕地、大肚溪
境教育、國際旅遊……,可以為台南地區帶來頗高的生態
口、七家灣溪、曾文溪口、七股鹽田、嘉南埤圳、官田濕
旅遊人數,提升在地的經濟和觀光效益。
地、大鬼湖、小鬼湖、大坡池、慈湖、清水濕地……。目 前被認定的濕地有 83 處,在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 馬祖)均有出現。 台灣的濕地分為國際級、國家級與地方級等三種類 型,現有的國際級濕地只有兩處,分別是曾文溪口濕地和 四草濕地,均在台南市,都是因為這些濕地是黑面琵鷺的 度冬棲地,且黑面琵鷺的數量多,而被認定為國際級的重 要濕地。國家級有 41 處與地方級則有 40 處。以數量而言, 高雄市 12 處最多,屏東縣 10 處次之。不過,若僅以國 際級和國家級濕地而言,大致以西南沿海一帶最多,從台 中市、彰化縣海岸到台南市、高雄市海岸,擁有數量頗多 的濕地,構成頗為完整的西南沿海濕地保育軸。 高蹺鴴是許多濕地常見的鳥類 大自然季刊 84
最近,綠能發電變成是台灣電力開發的顯 學之一,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發電是目 前關注與發展的重點。許多濕地也變成是可以 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區域,目前桃園市環保局與 業主結合,擬在桃園埤圳濕地內的一處埤塘, 架設太陽能發電設備,希望能作為在埤塘或廣 大濕地水域上發展太陽能發電的試點。同時, 也有許多的縣市政府考慮在類似的濕地上進行 「種電」試驗。以太陽能利用而言,雖然有其 價值,規模大小是其限制,受限於轉換效率, 少量的規模能貢獻的程度並不高。不過,在濕 地上種電,是否造成生態上的衝擊,危害其上 的自然資源,則需要有較多的研究,貿然實 施,可能有得不償失的後果。 台灣的濕地保育已有一定的成效,也贏得 國際專家的認可。未來仍需要與外界作更多的 溝通和解釋,以消除民眾對於濕地保育的疑 慮,並降低抗議聲音。並可考慮發揮濕地資源 與特色,友善經營,將其轉化為更有效率的自
台灣西南沿海濕地與 2015 年黑面琵鷺的數量分布
然資源利用,讓「地盡其利」,更為人們所利 用,且能維持生態與自然資源的永續。 T/X/B/O
T/X/B/O
除了鳥類外,濕地也 可以見到蛙類資源: 夢幻湖的腹斑蛙。
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池濕地吸引許多遊客造訪駐足 85 大自然季刊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拆對了嗎? 拆除七家灣溪1號壩體對台灣鮭魚的影響 文.圖/郭金泉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在武陵地區七家灣溪的長期研究中發現,整體台灣鮭魚
測棲地物理條件、水文、泥沙、水質、藻類、濱岸植物、
(Oncorhynchus formosanus )族群數量在 4,000 餘尾上
水棲與陸棲昆蟲、兩生類、爬蟲類、哺乳類、魚類與鳥類
下變動,而該地族群最大生態承載量可達 5,000 餘尾,符
等的計畫,藉此瞭解主要溪流與濱溪生物的互動與環境交
合監測計畫中所建構的生態模式推估之最大量,顯示族群
互作用,調查結果發現位於高山溪與七家灣溪的防砂壩是
已有穩定生存環境。(林幸助 2012)
水溫升高、河流底質不佳、颱風時台灣鮭魚避難空間不 足、無法洄游產卵、阻隔台灣鮭魚基因交流的罪魁禍首, 這些積滿砂石的防砂壩,不但是魚類的危機,也形成潰
台灣地區人口密度高,山高陡水流短,降雨時空分
壩、洪水等安全性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監測與水利工程
布及溪水豐枯差異量大,攔河堰常與水庫共同扮演調蓄水
的模擬實驗,終於在 1999 年開始接連拆除高山溪 4 座防
資源的角色。根據水利署的統計,95 年之年利用總水量
砂壩,提供一處台灣鮭魚通行的廊道。2011 年 5 月進行
174.4 億立方公尺當中約有 67.26 億立方公尺係透過攔河
更細緻的七家灣溪最下游 1 號壩拆除工程,因為這座高
堰壩取得,約占 39%(水利署,2005)。堰壩掮負穩定供
15 公尺的防砂壩是水生生物洄游的首道嚴重障礙。
水、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等大任,有其存在之 必要性;但相反的,因系列堰壩的設置造成河川的流況改
拆高山溪防砂壩先試啼聲
變、棲地單一化、阻隔棲息於其水中生物之洄游路徑、區
雪管處於 1999 ~ 2001 年間先後拆除高山溪 4 座防
隔、零碎化、與縮小族群,造成基因庫阻隔及對整體和河
砂壩,根據雪管處持續監測分析,拆壩後台灣鮭魚族群數
流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其他可能之潛在威脅也不容忽視。
量呈正成長,且棲地底質大小礫石比例升高,使得水流減 緩,改善鮭魚棲食藏身之處。高山溪壩體改善成功的案例
依據 WLTER(武陵長期生態監測計畫:Wuling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一個 1994 年成立,進行長期監 大自然季刊 86
促使雪管處再度應用於改善七家灣溪逐漸劣化的棲地,但 是台灣鮭魚遺傳基因有否變動或改善卻完全沒調查。
拆除七家灣溪 1 號壩 七家灣溪位於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為攔阻水庫集水
反之,七家灣溪 1 號壩與 3 號壩之間原來僅存台灣
區上游泥砂,自 1971 年起有關單位陸續興建 12 座大型
鮭的棲地,苦花(台灣鏟頷魚,Varicorhinus barbatulus )
防砂壩。七家灣 1 號壩壩高 13 m,興建於 1972 年,拆壩
之數量卻一直上升;保育標的物種-台灣鮭數量反而下
前攔砂量約達 20 萬 m3(王筱雯,2010),是七家灣溪流
滑,尤以 2 號壩最典型。
域最下游的壩體。雪霸國家公園轄區內的七家灣溪流域是 目前國寶魚台灣鮭的唯一棲地,據歷年浮潛觀察,約 50%
在 1 號壩以上的棲地,原本只有台灣鮭魚棲息於此,
的台灣鮭魚聚集在七家灣溪中游河段,即七家灣溪 1 號壩
苦花是非原生種,即典型外來入侵種。1 號壩壩體拆除後
與 3 號壩之間。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拆除 1 號壩壩體不僅可
魚類可往上洄游、多了近 5 公里的棲地可供苦花利用,見
以改善棲息於河流之水中生物,尤其是台灣鮭魚族群阻隔
曾晴賢(2015)「七家灣溪及高山溪鮭魚族群及棲地監測
的問題,降低其基因同質化的風險,增加台灣鮭魚的洄游
雪霸報告」第 29 頁:「有幾個記錄可以顯示 1 號壩壩體
空間與改善棲地破碎化,更可帶走中上游淤積的細沙和淤
改善後對於魚類的助益:(1)在 2011 年 9 月份時於 1 號
泥,提高大石頭的比例,增加洪水期和度冬台灣鮭魚的避
壩上游樣站調查到的台灣鏟頷魚幼魚魚群(171 尾),這
難所,改善下游因結構物阻絕而升高之水溫,對鮭魚族群
是近年來的第一次紀錄,顯示台灣鏟頷魚已經開始在 1 號
的入添有顯著的幫助,例如有助於在洪水期被大水由上游
壩上游建立族群;(2)從 2002 年至 2014 年七家灣溪中
沖下攔砂壩的台灣鮭有機會游回上游,增加基因多樣性。
下游河段(迎賓橋至 3 號壩)的台灣鏟頷魚族群的數量變
拆壩後 2012 年以後台灣鮭魚數量不升反降
化、2 號破壩以及觀魚台固定樣站歷年來的監測結果來 看,也可以推測在 1 號壩壩體改善後,拓展台灣鏟頷魚在
「還有許多來自七家灣溪下游的台灣鏟頷魚帶著全家大小
七家灣溪中的棲息利用空間」;第 35 頁「舊復育中心附
到 1 號壩這裡來遛遛,……」所以拆 1 號壩給苦花拓殖機
近的河段自 2005 年至 2011 年為止,皆未曾有過台灣鏟
會,數量一直上升;台灣鮭魚數量卻反而下降。
頷魚的紀錄。但在 2011 年 1 號壩壩體改善後的歷次調查
--曾晴賢 2015
都已經有台灣鏟頷魚的紀錄,且從 2012 年蘇拉颱風的大 水過後其族群數量不斷增加,從 2006 年以來,觀魚台當
七家灣溪 1 號壩於 2011 年 6 月 1 日完成壩體改善工
地的台灣鏟頷魚一直只有零星的紀錄,但自 2011 年 5 月
程,根據中興大學林幸助教授主持 2013 年 12 月 30 日雪
底 1 號壩壩體改善工程完成後,6 月份以後至今的調查都
霸國家公園委託研究編號 10201 環境及生態監測委託研
看得到比往年更多的台灣鏟頷魚出現在此河段,同時也有
究「武陵地區溪流生態系及七家灣溪 1 號防砂壩壩體改善
魚苗的繁殖觀察記錄。」
後研究」,相關研究單位持續進行河相演變、水文、生態
「2013 秋季普查結果顯示,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僅
調查等各面向監測報告;從 2011 年 5 月 23 日開始進行
剩 1,245 尾。」--曾晴賢(2015)紀錄。
為期一週之 1 號壩壩體拆除工程後,發現七家灣溪整體台 灣鮭魚數量,在拆壩前後 1 年間並沒顯著差異,2010 年
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
夏季的 4,149 尾對照 2011 年夏季的 4,421 尾;但 2011 年夏季到 2012 年夏季,鮭魚數量急遽增加 1,058 尾,飆 達 5,479 尾,甚至比尚未拆 1 號壩時 2008 年的 5,321 尾 還多,創下台灣鮭魚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但此後,其 數量就一路下滑,2012 年冬季 3,764 尾,2013 年冬季 1,245 尾,2014 年 冬 季 1,327 尾, 甚 至 期 間 有 延 伸 到 2015 年 5 月 的 趨 勢(2013 年 報 告, 表 6-6; 曾 晴 賢 2015)。
87 大自然季刊
尚待研究的台灣鮭魚與棲地同伴間的種間關係 河烏(Cinclus pallasii )又名褐河烏,體長約 22 公分,
在台灣鮭魚的分布範圍內,尚有另一種魚類—台灣鏟
具有潛水的能力,完全防水的羽毛,讓牠得以進入水裡捕
頷魚,與其共同棲息在七家灣溪與高山溪河段。台灣鏟頷
捉小魚和水生昆蟲,潛行密技在燕雀目中獨一無二。其對
魚俗稱魚固魚、苦花或苦偎,是台灣原生初級淡水底棲性魚
水質的要求很高,生活領域多在湍急的溪流,因此看到河
類,分布在全台各地溪流河川的中上游地區,偏好棲息在
烏,代表此地溪流擁有健全的生態系,是溪流生態系中非
低水溫(攝氏 20 度以下)的中下水層地區。從七家灣溪
常好的指標物種。此外河烏因為棲地專一性強、位在食物
畔向溪流望去,常可見到一群群的魚正在追逐嬉遊,在陽
鏈上層、容易調查和繫放、線性領域容易量化等優點,成
光下亮光閃閃。台灣鏟頷魚通常躲在深潭或大石頭旁容易
為非常適合做生態研究和環境污染監測的模式物種。
躲藏的地方、啄食附著於大石頭上的藻類留下痕跡(食 痕),但偶爾還是看得到捕食水棲昆蟲與有機碎屑。
研究棲息於七家灣畔的中興大學和屏東科技大學河 烏團隊就發現掠食者(河烏)與被獵食的台灣鮭魚有微妙
師範大學汪靜明曾調查七家灣流域的魚類群集生態,
的互動。河烏築巢於溪邊岩壁,七家灣一帶約維持 40 ~
於 1989 年之博士論文報導這兩種魚類的生態棲位重疊不
50 隻河烏族群數。研究人員在不同河烏的巢位記錄將近
多,在食性和棲地使用上也有離化現象;因為當時族群數
7,000 次的餵食中,發現只有 4% 是魚類,包括苦花、鮭
量不大,兩者彼此的競爭現象尚不明顯(Wang, 1989)。
魚等魚類的幼魚。調查也發現河烏是台灣鮭魚幼鮭的重要 天敵,推算一對河烏在育雛期可捕捉 396 條小鮭魚,約占
但入侵種消滅原生種,並不單靠食性;也可透過改變
幼鮭死亡率的 21% ~ 23%。然七家灣既已是保護區,河烏
個體的行為、生態鏈、社區結構、營養源、能源流等方式,
族群仍有波動。研究團隊調查 2003 ~ 2006 年洪水、河
間接消滅原生種。例如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當入侵種數量占
烏和水生昆蟲之間的相關性,進一步發現河烏的數量跟水
優勢或比原生種更積極具侵略性時,會改變原生種的行
生昆蟲彼此間有強烈相關,但都跟溪水流量負相關,因此
為、晝夜作息。科學家發現:將虹鱒引進大西洋鮭魚的棲
洪 水 會 減 少 水 生 昆 蟲 進 而 影 響 河 烏 族 群(Chiu et al.,
地,咸認大西洋鮭魚為了和虹鱒競爭地盤,居然導致大西
2008;丘明智,2009)。連接七家灣溪的有勝溪,因河川
洋鮭仔魚在白天更活躍覓食,但也造成其高度暴露遭掠食
上游被蘭陽溪襲奪集水區較小,而成為一處不易遭受洪水
者捕食的風險。又如引進以色列的美洲食蚊魚(Gambusia
衝擊的棲地,研究人員觀察到,當洪水來時,河烏就會躲
spp.),會啃食以色列瀕危鯢的尾鰭和幼蟲,嚴重影響瀕
到有勝溪較小支流避難,等水退了再飛回七家灣原棲地, 展現典型的關聯族群現象。屏東科技大學洪孝宇 研究員指出,有勝溪沿岸耕地實施慣行農法,棲 地較差,卻具有河烏避難效果,達到保險機制發 揮功能。 每當降雨量過大發生洪水,因為食源缺乏, 多數的河烏選擇放棄繁殖,當年冬天河烏繁殖的 數量就會變少,所以河烏的數量變化和繁殖表現, 反映整個七家灣溪流生態的狀況。筆者整理當時 倖存於七家灣棲地台灣鮭魚的數量,發現掠食者 (河烏)與被獵食的台灣鮭魚有微妙的互動,甚 至推測可用河烏族群數目估計台灣鮭魚的數量。 武陵地區 2004 至 2013 年累積的雨量統計,研究發現水生昆蟲和河烏甚至台灣鮭魚的數 量彼此間有強烈相關,但都跟溪水流量呈負相關關係。
大自然季刊 88
台灣鮭魚的遺傳結構 危鯢之活存。調查也證實入侵種蝦虎魚造成數種歐洲原生
筆者研究團隊曾以 AFLP 分子標記分析棲息於七家灣
魚種的成長率、繁殖率與族群復原。其他例子不勝枚舉,
台灣鮭魚族群的遺傳結構,發現兩個現象。第一、2004
詳情請閱讀 Cucherousset & Olden(2011)所著《非原生淡
及 2005 年的台灣鮭魚族群可大致分成兩大類群形成關聯
水魚類的生態衝擊》。
族群。而此兩大類群與體長、性別、採集地點等季節因素 都沒有明顯相關,因此推測目前棲息於 1 號壩到 3 號壩,
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亮憲教授研究團隊長期
長 5 公里的七家灣溪流中有兩個主要台灣鮭魚類群,並且
調查大甲溪中台灣鏟頷魚的生殖生物學及發育情況和卵徑
以不同的移動模式(定居和長距離移動),充分利用不同
頻度,以瞭解台灣鏟頷魚面對氣候變遷下的生殖策略和生
地理空間內相異的棲地環境,頻繁交流。2004 年 8 月 27
活史。調查發現:台灣鏟頷魚為大甲溪的優勢魚種,其族
日艾利颱風豪雨沖毀位於 2 號壩的舊孵化場,一舉捲走 1
群受到地震及氣候變遷影響,為了生存會和其他物種相互
到 4 齡至少 3,271 尾以上的完全養殖台灣鮭魚到 1 號壩與
競爭。此種魚類可能具有洄游性。由生殖生物證實,台灣
3 號壩;2006 年 1 至 3 號壩間的台灣鮭魚族群,此兩類
鏟頷魚之生殖策略特別,以「質」取勝,而非「量」,利
群的界限已愈來愈模糊;至 2008 年時,1 至 3 號壩間的
用多次生殖,確保有良好的族群來適應多變的環境,尤其
兩類群現象已完全消失,呈現完全同質的狀態。
梅雨、颱風過後是其主要繁殖時期。本研究團隊於 2015 年 5 月採集七家灣 1 號壩到 3 號壩河段之台灣鮭魚,幾乎
第二、2006 年 3 號壩以上的台灣鮭魚族群與 2006
每一下網必混獲台灣鏟頷魚,捕獲魚種之比率經統計後,
年 1 至 3 號壩間的族群相比,具有更高的遺傳多樣性。由
1 台灣鮭:20 台灣鏟頷魚。而且發現 5 月台灣鏟頷魚的雌
於七家灣溪 3 號壩以上的棲地範圍較 1 至 3 號壩間來得窄
魚抱卵;雄魚身體,尤其口部有明顯追星突起,顯示成熟
小,更上游的部分則被 7 號壩及桃山瀑布阻隔,總長度不
第二性徵。方力行(2015)也發現為了因應台灣河川之變
足 2 km,例年的族群數量亦較少。此外,由於 3 號壩的
局,尤其是颱風,台灣溪流魚類的溪哥和石賓一年中明顯
阻隔,棲息於 1 至 3 號壩間的台灣鮭魚個體無法上溯至 3
演化出兩個生殖高峰期。
號壩以上;反之,3 號壩以上的個體則可能順著水流掉落 至 3 號壩以下。因此,長久以來,七家灣溪的下游(1 至
相較於台灣鏟頷魚旺盛的生殖模式,每年多次繁衍;
3 號壩間的族群)被一般台灣研究者認為擁有最高的遺傳
台灣鮭魚受限於溫度之制約,一年只能繁衍一次。這兩個
多樣性,而 3 號壩以上的台灣鮭魚族群遺傳多樣性較低。
物種彼此間究竟是競爭或是合作,彼此有資源分割的現象 嗎?值得進一步探討,以驗證 Cucherousset & Olden(2011) 的理論:入侵種消滅原生種,並非限定於食性。
其實按日本北海道大學上田研究團隊在 2007 年 8 月 18 日颱風聖帕來襲時七家灣水位暴漲 3 公尺之際,實際 追蹤七家灣溪 1 號壩上方裝了無線發報器的 10 尾體長 20 到 30 公分台灣鮭魚之行為,赫然發現颱風時台灣鮭魚並 沒有被洪水沖走或沖下攔沙壩,反而躲在七家灣溪 1 號壩 上方大石頭的石縫,安然度過(Makiguchi et al., 2009)。 歷經百萬年演化的洗禮,透過每年與無數次洪水的嚴酷篩 選,可能那些躲不過洪水的台灣鮭魚已經被演化淘汰了。
台灣鏟頷魚為大甲溪的優勢魚種,可能具有洄游性。其生殖策略特別,採多 次生殖,尤以梅雨、颱風過後為主要繁殖時期。
註:關聯族群(meta-population)是由一組遷入和遷出的次族群(Subpopulation)組成,亦即關聯族群是由空間上彼此隔離,而在功能上又 相互聯繫的兩個以上的次族群組成的族群綴塊系統,聯繫次族群之間 的功能主要靠綴塊間生物個體的交流。因為鮭科魚類可適應豐富多變 的棲地環境,演化出可塑、有生命力、可持續、具適應性的順應局所 (local adaptation)生態環境的多樣形質(表型、生活史、生態、行為、 遺傳等)以應對逆境,鮭科魚類是關聯族群概念的代表物。
89 大自然季刊
拆 1 號壩可以增加台灣鮭魚基因多樣性?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6 年開始,經過一連串監測、
捨」:雖然拆壩可去除阻擋洄游魚類或野生生物遷徙的障
研究調查及水工模型試驗研擬,決定拆除七家灣溪 1 號
礙、復育河川環境,然而,人類在河流築壩造成的人為影
壩。雪管處保育課表示「2006 年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
響,即便在消除障礙後,並不一定能保證自然環境的生態
學系教授郭金泉及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周以正針對
系統就能自動恢復預期繁盛優質的原狀。允許河流演變回
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研究指出,基因非常相近,漸趨純
到「更自然」的好處(例如,少擾動)狀態時,也可能帶
化,缺乏多樣性,使櫻花鉤吻鮭處於危險處境。多位學者
來意料外或額外的威脅與負面影響(外來物種,污染等)。
懷疑乃因 1 和 3 號壩造成族群與外界阻隔,近親交配的結 果……」;雪管處又表示:「1 號壩體改善工作有助於棲
築壩為人類帶來重要的社會利益,在生態上,也具有
地生態廊道之恢復,以及鮭魚族群棲息分布之擴大。除了
防止同物種的基因入滲,與外來種生物入侵的功能:例如
可解決鮭魚逐漸喪失遺傳多樣性問題,更可預期改善後逐
阻擋與繁殖場繁衍的同質物種交配而稀釋演化適應地域之
漸復原之生態系,預計將使得武陵地區之生物多樣性增
基因庫、保護隔離的自然族群(Fausch et al. 2009; Tsuboi
加,對於台灣櫻花鉤吻鮭之生存更具保障性。」
et al. 2013)。所以欲藉拆壩,連接七家灣被攔砂壩零碎 化,與阻隔而縮小有效族群數目的數個台灣鮭魚族群,正
我們推論在 1994 ~ 2004 年期間雪管處有意的人工
確的拆壩順序應該是:先保持河川下流壩體(1 號壩)的
放流,及 2004 年艾利颱風造成孵化場魚隻意外的大量逃
完整,優先拆除七家灣溪上游的攔砂壩(中村智幸和飯田
脫事件,加上長年無限制使用多種肥料、農藥、殺蟲劑、
遙 2009、谷田一三和村上哲生 2010、Tsuboi 等 2013)。
遊憩廢棄物等,衍生環境荷爾蒙加成甚至相乘的效應,影 響台灣鮭魚雌雄性別比例偏差失衡,可能是間接造成台灣 鮭魚基因同質化的原因(Hsu 等 2015、Hsu 等 2016)。
最近一次冰河期結束後,許多冰河期的孑遺動植物因 溫度上升而被迫困於高山地區形成台灣特有種(亞種或物 種)。全球暖化勢將壓縮冰河孑遺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
基因的多樣性是演化的結果,是億萬年時間的累積。
的物種分布位移(向兩極或向高山),台灣鮭魚只有游往
人類往往弄巧成拙,在短短 30 年間(甚至 2004 ~ 2008
更高海拔,最後無處可退失去其生存空間而滅絕,因此氣
年 4 年間)將台灣鮭魚百萬年時間演化的結果-多樣性急
候變遷對於高山生態是不可回復也不可逆之衝擊。目前在
遽歸零。基因一旦消失或僵化固定,就無法挽回。事後檢
台灣,僅玉山、合歡山、南湖大山及雪山等 3,000 公尺以
討台灣鮭魚滅絕的原因,開放式養殖場錯誤地蓋在台灣鮭
上的高山地區才會降雪,雖每年降雪範圍不大、降雪量有
魚保育區內,甚至緊鄰七家灣畔,養殖場逃逸出的族群取
限,卻仍是維繫高山生態不可或缺之環境因子(王鑫等
代與置換野生族群,難辭其咎。養殖場應該採閉鎖式,且
2000)。七家灣溪雪期為每年 12 月到 2 月,春季時融雪
養殖場要和保育區野生棲地隔離,雙重保險,控制人工養
產生逕流成為七家灣溪流量補充來源之一,當低於七家灣
殖族群,不是沒計畫可隨意地與野生族群混合,交配繁衍
溪水溫度的逕流進入七家灣溪時,將有助於降低七家灣溪
衝擊生態。
水溫度。所以雪為影響雪霸圈谷與七家灣溪生態系之重要
拆錯壩!拆七家灣溪上游攔砂壩才對
大自然季刊 90
因子,雪以固態的形式滯留於圈谷,當氣溫上升時,雪融 化並產生逕流注入河川或滲入為地下水,具有穩定集水區
在過去 100 多年來,美國的水壩建設居於世界之冠,
內河川流量與水溫變化之作用,若全球暖化加速圈谷融雪
大小水壩總數量高達 25 萬座,而當初建壩目的多元,包
速率,使水資源於冬季難以雪的型式儲存,將影響下游台
括水力發電、灌溉、防洪和蓄水。美國是建造水壩的王國,
灣鮭魚之生態基流量。雪山圈谷群是台灣高山圈谷最密集
卻也是率先進行拆除的國家,至今已拆除了 800 多個水
的區域,形貌上也最接近冰斗。童慶斌和李宗佑(2001)
壩。在 2015 年 8 月,於美國奧瑞岡州舉行的水產學會「21
評估氣候變遷對七家灣溪的流量造成之衝擊,研究結果顯
世紀拆除障礙(水壩)會議」中,就探討拆壩可能的「取
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七家灣溪流域之平均年流量有增
加之趨勢,但豐枯水期流量趨於極端。簡俊豪等(2013)
擋桃山西溪和桃山溪匯合的 3 號壩、更上游阻擋桃山西溪
模擬氣候變遷情境,推測七家灣溪沿線(桃山西溪至高山
和池有溪(武陵溪)匯合的 6 號壩及 4 號壩、桃山(北)
溪)逕流量約減少 0.07% ~ 8.71%,試算七家灣溪與各支
溪下游流入七家灣溪的 7 號壩,都是比拆位於七家灣溪 1
流匯流口之流量,發現部分時期未能符合台灣鮭魚生態基
號壩更應優先拆除。正確的拆除順序首推 6 號壩、其次是
流量 0.06 cms(立方公尺/秒)之基本需求,由此假設台
4 號或 7 號壩、再來是桃山西溪和桃山溪匯合的 3 號壩。
灣鮭魚僅能存活於桃山西溪與池有溪(武陵溪)匯流口(6
而且,須清除最上游的攔砂壩,和次靠近最上游攔砂壩溪
號壩)下游河段。
流間之不要生物,如此不但杜絕同物種(孵化場養殖魚與 野生魚)的基因入滲與外來種生物入侵,同時也可降低台
台灣鮭魚主要族群集中在七家灣溪、桃山西溪、桃山
灣鮭魚基因同質化的風險,增加台灣鮭魚的洄游空間與改
(北)溪及高山溪,此地位處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了預防
善棲地破碎化,提供洪水期和渡冬台灣鮭魚的避難所,對
泥沙淤積,自 1972 年陸續蓋了數座防砂壩。目前尚存七
鮭魚族群的入添有顯著的幫助,同時拆上游的攔砂壩也才
家灣溪 2 座(1 號 +3 號壩)、桃山西溪 2 座(4 號 +6 號壩)、
能保護台灣鮭魚逃避地球暖化的危機,台灣鮭魚有機會往
桃山(北)溪 1 座(7 號壩)防砂壩。在桃山吊橋上方阻
更高海拔遷移,保存最後一絲生存空間。一舉數得。 T/X/B/O
T/X/B/O
參考文獻請見:http://www.swan.org.tw/pg.php?pgid=286
正確的拆除順序首推 6 號壩、其次是 4 號或 7 號壩、再來是桃山西溪和桃山溪匯合的 3 號壩。
台灣鮭魚受限於溫度之制約,一年只能繁衍一次。
七家灣溪位於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自 1971 年起有關單 位陸續興建 12 座大型防砂壩,目前仍殘留 5 座壩。七家 灣 1 號壩壩高 13 m,興建於 1972 年,拆壩前攔砂量約 達 20 萬 m3,是七家灣溪流域最下游的壩體。6 號壩建於 桃山西溪和池有溪(武陵溪)匯合的下游,是拆壩首選。
91 大自然季刊
讀者回應
引述錯誤跟數據造假, 都是同等嚴重的學術倫理問題 文.圖/曾晴賢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這一陣子學術論文數據造假的事件才鬧得沸沸騰騰,
對於被誤植的原作者個人的雖然傷害不小,但是更
但是一些科普文章引述科學研究的資料,不僅張冠李戴更
可怕的是引述的資料斷章取義解讀顛三倒四,對於一個本
是扭曲事實,這樣的問題其實也是一項非常嚴重的學術倫
來是相當美好的事物,卻說成是多麽嚇人和嚴重的問題,
理問題。由於錯誤的引述不僅僅誤導讀者之外,更對於原
這更不是一個在學界為人師表應有的表率!文章探討拆除
作者的學術權威造成傷害,自然是不容忽視!
七家灣溪 1 號壩對台灣鮭魚的影響,章節標題註明「拆壩 後 2012 年後台灣鮭魚數量不升反降」,全段文章雖然都
一個科學性的研究報告,本來就應該使用嚴謹而避
註明引用自我們的研究報告,但是我們研究室在 2014 年
免使用過於輕浮的敘述文字,因此當看到本期「大自然雜
底,在七家灣溪長期監測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變化達
誌」的「拆對了嗎?拆除七家灣溪 1 號壩對台灣鮭魚的影
二十年之久的工作就已經告一段落,轉而由雪霸國家公園
響」報導中,有一句「還有許多來自七家灣溪下游的台灣
管理處繼續辦理此一有意義的計畫,也都有相關的研究報
鏟頷魚帶著全家大小到 1 號壩這裡來遛遛」這樣看起來相
告可以參考。沒有想到在 2016 年底所發表的文章,全然
當輕鬆的敘述,特別註明是引述本人所撰寫的研究報告
不去看看最新的調查結果,只摘取一段極短年度的變動數
(年代也寫錯了),真是驚訝不已!
據,就作出驚人的錯誤結論來,這才是最可怕的問題!
如果是要寫給一般的普羅大眾(尤其是小朋友們)
從右圖可以看出來台灣櫻花鉤吻鮭在近二十年裡,
當作科普文章,上述的寫法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如
整個族群有三次最嚴重的衰退期。第一次是 1996 年賀伯
果一個學術性的研究報告寫成這個樣子,我相信不被同儕
颱風之後,整個族群減少了三分之一,同時持續影響超過
們笑死了才怪,更誇張的是用特別的編輯標示文句出處,
五 年 之 久, 直 到 2001 年 納 莉 颱 風 之 後。 第 二 次 則 是
註明是由我們從事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族群調查研究的研
2004~2005 年間連續六個對台
究報告上引述出來的,難怪看到此文的朋友們一直笑我是
灣都造成極為嚴重災害的颱風
已經被出賣了專業的形象!
所影響,讓整個族群幾乎減少 了五分之四。2012 年因為蘇
學術論文的數據造假問題往往會讓原作者付出相當
拉颱風的影響,鮭魚族群減少
大的慘痛代價,然而錯誤的引述不僅僅是會讓大家看清引
了三分之一,2013 年的蘇力
述者的瞭解程度不足之外,有時還會對被引述的無辜者產
颱風影響更為厲害,整個族群
生嚴重的錯誤觀感,畢竟在這篇文章中是清清楚楚記載此
數量更減少了七成之劇。
段文章是由哪裡摘錄出來的,這種非常理所當然的做法, 任誰都不會去懷疑引述其實是完全錯誤的,也因此編輯才 會照稿全登而不去做查證的工作。
然而,這三次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大衰退的情
清楚長期族群數量的變動自然有其環境變因的影響,也不
形,為何第一次的影響會拖這麼長?主要就是當年賀伯颱
看看最新的調查數據,就貿然的下了一個聳動的「拆壩後
風所產生的嚴重崩塌,因為整條七家灣溪的防砂壩密布,
2012 年以後鮭魚族群數量不升反降」的標題,這樣容易
導致河床淤積的平坦化問題極為嚴重,魚類棲地(尤其是
誤導讀者的錯誤說法並不可取!
深潭)毀壞而無以生存。 雖然我們也知道該文作者本身也非常關心台灣櫻花 第二次鮭魚族群的大衰退,為何能夠很快地又恢復更
鉤吻鮭的保育問題,但是擔心這樣的不當論述可能會被不
高的榮景?如果瞭解狀況的人就不難發現,逢甲大學團隊
喜歡拆除防砂壩的人剛好當成一個藉口,這對於爾後的相
主導的高山溪連續四座防砂壩的拆除居功厥為,加上七家
關保育工作,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個人名譽的受損事小,
灣溪主流的二號壩自然潰壩之後對於整個族群的恢復有很
反正清者自清。但是環境與生態的長期艱辛復育工作和成
了不起的貢獻。
就,說不定只要一篇不當的或是悲觀的報導,就可以完全 加以摧毀或否定,這應該不是我輩所樂見的吧!
第三次的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大衰退的原因,是前所 未見的大颱風影響所致。然而,在颱風過後的兩年裡,魚 類的族群很快地就恢復了往日的榮景。關心櫻花鉤吻鮭命 運的人,當然會瞭解到這絕對是七家灣溪主流最關鍵的一 號壩拆除工作,在 2011 年完成之後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可惜的是一些喜歡看局部數據就放大解釋的文章,渾然不
台態 生 灣觀 印察 象站 Taiwan Image Observation
大自然季刊 92
93 大自然季刊
蘭嶼肉桂為台灣接受度極高的蘭嶼原生園藝植物 大自然季刊 94
蘭嶼優良原生景觀植物選介 蘭嶼肉桂(Cinnamomum kotoense ) 蘭嶼特有種,現已廣泛引種繁殖,作為常綠景觀喬木,栽培地點 遍布全台各地平地,和蘭嶼羅漢松一樣,為台灣接受度極高的蘭嶼原 生園藝植物之一。蘭嶼肉桂的葉片革質,葉表面明顯可見 3 主脈。葉 片大而具光澤,加上開花結果性佳,受到許多園藝業者的喜愛。蘭嶼 肉桂於台灣本島許多公園、綠地可見,但在蘭嶼卻日漸稀少,開墾的 旱田邊偶然能發現刻意留存的蘭嶼肉桂,因此與蘭嶼羅漢松一樣,被 評估為嚴重瀕絕的稀有植物。隨著引種成功與有效的園藝繁殖,兩者 疏脈赤楠的花果期長,果實成熟時碩大而顯眼。
都能以人工栽培個體滿足市場需求,有效緩解野生族群的採集壓力!
朝鮮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var. luxurians) 「紫珠」是花卉市場中常見的賞果灌木,一團團亮紫色的小型果 實,團聚在對生的葉腋間,模樣非常討喜;其實不只果實,紫珠屬植 物的花多為粉紅色或粉紫色,聚生成團繖花序,每當花果季來臨時, 常把整片樹梢點綴得萬紫千紅;加上枝條柔軟具韌性,可纏繞於資材 上作為盆景裝飾。台灣有多種原生的紫珠屬植物,其中朝鮮紫珠又名 「蘭嶼女兒茶、馬祖紫珠、韓國紫珠」,原生地未分布於台灣本島, 卻廣泛分布於台灣周邊離島以及中國、韓國、日本、琉球的海濱;在 在台灣廣泛應用的園藝植物「蘭嶼羅漢松」,現僅零星分布 於原生地內人跡罕至處。
馬祖被當地政府列為「珍稀保育植物」,加以培育為在地綠美化植栽。 蘭嶼除了朝鮮紫珠外,尚分布有另一種台灣特有種「杜虹花」。然而, 朝鮮紫珠表面的毛被物易落,因此外觀上較杜虹花光滑,加上果實較 大,極易區隔。在蘭嶼橫貫公路的向陽開闊處,都有機會見到它滿樹 耀眼的果實,在碧海藍天下更顯光芒!目前已有部分台灣國中小引進 朝鮮紫珠栽培,作為蜜源植物使用;從它的原生地推估,應能立足於 台灣本島平地,順利地開花結果。
疏脈赤楠(Syzygium paucivenium ) 蘭嶼共紀錄有五種赤楠屬的植物,其中包含春末夏初結果的密脈 赤楠、可供食用的:台灣棒花蒲桃、蘭嶼赤楠和大花赤楠,以及花果 期甚長的疏脈赤楠。疏脈赤楠是原生於綠島與蘭嶼淺山一帶的小型喬 木,開花時多數花聚生成頂生或腋生聚繖花序,果實則大如乒乓球, 成熟後轉為暗紫色,在翠綠的葉叢當中看來十分顯眼。赤楠屬植物的 果實組成複雜,是由花萼、花瓣與雄蕊三者基部癒合而成的「花杯」 與膨大的子房癒合成難以區分的構造,包含台灣南部著名的蓮霧、早 年引進南台灣的民族植物—蒲桃,都結出這樣的果實。不僅是秋季, 從炎熱的仲夏到迷霧籠罩的冬末,都有機會在樹梢目睹疏脈赤楠花果 並呈的景象;此外,疏脈赤楠也被引進栽培於恆春半島,作為原生綠 籬植栽使用。 朝鮮紫珠可開發為觀果灌木 95 大自然季刊
蘭嶼馬蹄花(Tabernaemontana subglobosa ) 蘭嶼馬蹄花又名蘭嶼山馬茶,是台灣許多海濱或中南部公園綠地常見 的園藝灌木,除了台灣南方的菲律賓之外,蘭嶼也是它的原生地。由於革 質葉片表面具光澤,全年都能開出潔白的花朵,加上常綠鮮少大量落葉的 特性,讓它成為優良的園藝植栽之一,早已引進台灣中南部與澎湖,作為 公共綠地美化之用。沿著蘭嶼的濱海公路走一圈,只要具有綠意的地方, 多能發現它的存在。除了翠綠的葉片、皎白的花朵之外,另一個吸引觀光 客目光的,應該是它黃中透紅的果實!蘭嶼馬蹄花的橢圓形果實由兩枚心 皮組成,隨著果實成長而逐漸分離,往外、往後膨大,成熟時可見兩枚橘 黃色果皮向外開裂,露出當中外表鮮紅的種子;這種由單一心皮、單側開 裂的果實稱為「蓇突果」,是許多夾竹桃科植物具有的果實特徵。這樣小 巧可愛的果實,自然引起遊客的好奇,不過夾竹桃科植物多具有乳汁,而 且乳汁含毒性,因此觀察完後手一定要清洗乾淨喔!
金新木薑子(Neolitsea sericea var. aurata ) 分布於中國南部、日本南部、琉球與婆羅洲。台灣僅見於蘭嶼與綠島 森林與草地。新木薑子屬成員的葉片具有典型樟科植物常見的三出脈,但 是這屬的成員葉片會密集地簇生於枝枒或樹枝分叉處,與其他樟科成員均
金新木薑子嫩葉與成葉葉背長常密布金黃色的柔毛, 被美稱為「佛光樹」。
勻生長的葉片不同。本屬成員中,金新木薑子可是貴氣十足,不但葉面光 滑具光澤,嫩葉與成葉葉背常密布金黃色的柔毛,看來光彩奪目,為昔日 達悟族小孩玩賞的童玩!加上隆冬時節簇生於枝枒或葉腋間的淺黃色小 花,更是賞心悅目,因此被美稱為「佛光樹」,引進栽培於台灣中南部的 寺廟庭園內,生長情況良好。不過,金新木薑子僅原生於綠島與蘭嶼林緣 或林下,特別是臨海的風衝矮林內,數量稀少且分布侷限,因此被評估為 瀕臨滅絕的物種;想在野外看到本尊可得多花點功夫。
蘭嶼肉荳蔻(Myristica ceylanica var. cagayanensis ) 蘭嶼肉荳蔻是菲律賓北部與台灣蘭嶼、綠島可見的常綠喬木,黝黑的 樹皮和厚革質、葉背蒼白的葉片,遠看和台灣南部與蘭嶼可見的另外一種 熱帶樹種:毛柿相似。肉荳蔻屬植物的花極不顯眼,花被片鐘狀或壺狀, 先端三裂,不易從濃密的葉叢中發現,不過它們的果實就顯眼多囉!蘭嶼 肉荳蔻的果實約 4 ~ 5 cm 長,表面被褐色伏絨毛,成熟時會順著表面的縫 紋裂開,露出當中紅色的假種皮與褐色具光澤的種子 1 枚。蘭嶼肉荳蔻的 假種皮富含油脂,淺嚐時帶有苦味,以往仰賴人力捕魚的年代,達悟族人 會帶著肉荳蔻的假種皮出海,抵達適當的海域後,把嚼爛假種皮末投入海 中,藉由滲出的油脂讓光線得以折射,以便得知海水中的魚況。蘭嶼具有 兩種肉荳蔻屬植物,另一種為紅頭肉荳蔻,多生長在深山森林中,所幸在 東岸的珠光鳳蝶保育區旁,植有兩列蘭嶼肉荳蔻,讓人能輕鬆地與美麗又 實用的果實相遇!此外,台灣南部許多大型公園綠地,以及北部若干公共 綠地可見栽植,亦能順利開花結果。
大自然季刊 96
蘭嶼馬蹄花果實外型獨特,成熟時黃中透紅,色彩鮮豔。
蘭嶼肉荳蔻的果實開裂後,露出當中紅色的假種皮與褐色具光澤的種子 1 枚。 蘭嶼肉荳蔻是高大的熱帶喬木,果實碩大而顯眼。
97 大自然季刊
毛柿的利用價值高,可能是隨著南島語族遷移而傳播。
越橘葉蔓榕匍匐生長,可作為穩定邊坡與庭園草坪之用。
翅子木在冬季開出碩大的雪白花朵,在蕭瑟而單調的冬季顯得格外亮眼。
毛柿(Diospyros philippensis ) 毛柿分布在中南半島、菲律賓與台灣東部與南部,是
翅子樹(Pterospermum niveum ) 翅子樹是原產菲律賓與綠島、蘭嶼的落葉喬木,在蘭
海濱至近海內陸灌叢的大型常綠喬木,由於樹高與樹型合
嶼當地的海岸林、較為開闊的山坡地可見較為矮小的植
適,在南台灣時常栽培為庭園景觀植物或行道樹。毛柿的
株,然而在天池旁茂密的森林內,它也可以拔地而起,高
果肉雖然酸澀,仍堪食用;未成熟的種仁可食,口感爽脆
達 20 m 以上。翅子樹的側枝平展,互生多數卵狀披針形
卻帶點韌性;心材色黑而質硬,是以往所稱的「黑檀木」
的葉片,成葉葉面光滑,葉背密被銀褐色星狀毛,為樹型
之一。或許是這樣多功能的「工具樹」,有些學者提出毛
優美、具有觀葉價值的大型喬木;在吹著凜冽寒風的冬季,
柿可能是隨著南島語族遷移而帶來的禮物。毛柿的果實表
側枝先端會開出碩大的花朵,雪白的花瓣外圍包裹著黃褐
面被毛,高掛在樹梢時,紅褐色的果皮、稀疏的絨毛與帶
色的花萼,在蕭瑟而單調的冬季顯得格外亮眼,為少見的
點蒼白的葉背,配上黝黑的樹皮,和蘭嶼的熱帶硬木:蘭
冬季觀花植物!顧名思義,翅子樹的種子具有大而薄的
嶼肉荳蔻有幾分神似。毛柿與其他柿樹科親戚一樣,果實
翅,每當春末夏初蒴果開裂時,便會散下一片片的種子,
上留有四枚宿存萼片,只要撿拾地上的落果便能看到帶有
頗具收藏價值。台北植物園早年戶外試種後,既已成樹並
光澤的鮮明特徵;在蘭嶼的淺山農田、果園,或鄰近環島
能開花,可見本種應能適應北台灣的氣候。這樣的植栽特
公路的旱田旁,及台灣東部、南部許多大型公園綠地等,
性 與 台 灣 本 島 偶 見 的 外 來 種 園 藝 喬 木「 槭 葉 翅 子 樹
都有機會看到這用途多多的高大果樹喔!
(P. acerifolium )」相似,若是能夠取代成為台灣平地的原 生景觀喬木,便能增加景觀喬木的生態與保種價值。
大自然季刊 98
港口馬兜鈴的花筒先端僅具單一裂片,與其他台灣產馬兜鈴不同。
營造蝴蝶園時,可因應蝶種選取食草,圖為黃裳鳳蝶終齡幼蟲。
越橘葉蔓榕(Ficus vaccinioides ) 越橘葉蔓榕為台灣與蘭嶼的特有種,是台灣產榕屬植
他台灣產同屬植物迥異。港口馬兜鈴並非台灣與蘭嶼的特
物中體型最小、最適合栽種為地被植物的種類;在蘭嶼當
分布於琉球南部、菲律賓至印尼等地,不過在蘭嶼當地,
地的傳統建築中,偶與馬尼拉芝(韓國草)合用,作為穩
它可是特有種蝶類:珠光裳鳳蝶(珠光鳳蝶),以及黃裳
定邊坡、庭園草坪之用。園藝上可善用它叢生攀附的特
鳳蝶、紅珠鳳蝶(紅紋鳳蝶)、多姿麝鳳蝶(大紅紋鳳蝶)
性,加上葉片整齊翠綠,帶有深紅色隱花果,且果期長等
的唯一食草,因此格外重要!由於珠光裳鳳蝶為保育類野
特性,培育成為小品盆栽與地被護坡景觀植栽。加上它的
生昆蟲,全台各地許多蝴蝶公園皆種植港口馬兜鈴;此外,
萌蘗能力強,極易利用扦插繁殖,降低培育與養護的成
政府機關與熱心民眾引入恆春半島所產族群的幼苗進入蘭
本,因此近年來常見應用於台灣各地的新建綠地或住宅,
嶼,作為蝶類保育之用;若能採用當地族群進行扦插,再
唯本種對於栽培基質的排水要求較高,若是土壤中黏土成
利用種子或幼苗繁殖復育,更能增加保留基因多樣性的保
分較高,不建議採用此一植栽。
育意義!
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 )
有種,除了恆春半島、蘭嶼和小蘭嶼的開闊草坡外,廣泛
永續利用 發揮特色與效益
若是造訪台灣各地的蝴蝶園,最常見的蝴蝶食草應該
蘭嶼的原生維管束植物將近 800 餘種,其中有近 40
就是港口馬兜鈴!馬兜鈴屬植物為多種鳳蝶的食草,加上
種為蘭嶼當地的特有種,以及近 40 種台灣與蘭嶼共有的
果實外觀有如馬兒脖前的鈴鐺,極具賞果與誘蝶價值。港
特有種,當中包括許多樹型優美、花葉形色亮麗、具有觀
口馬兜鈴的葉片紙質或近革質,廣卵形或腎形,葉面光滑
賞價值的原生植物,能符合台灣地區適地適種、景觀美
而葉背被毛,極易與其他台灣產馬兜鈴屬植物區分。港口
化,兼具園藝療癒、生態營造與種原保育的功能,若是善
馬兜鈴的花被呈漏斗狀,先端僅具單一唇狀裂片,也與其
加利用,將能發揮蘭嶼原生植栽的最大效益! T/X/B/O
T/X/B/O
99 大自然季刊
探 索 臺 灣 法寶一: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海報 全套七大張,推廣價
哺乳類
200 元
(掛號郵資80元另計)
兩棲類 魚類 甲殼類 昆蟲
鯨豚
爬蟲類
陸鳥
猛禽
姿態生動、印刷精美的大型海報七大張 是大家認識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方便利器 是學校、教育單位推廣生態保育的最佳教材 ◎全套七張,對開53cm×76 cm。 水鳥 ◎圖片依大小比例放置,提供正確體型概念。 ◎相似種鄰近安置,方便比對與辨認。 ◎可作為各級政府、警政、司法單位加強動物辨識能力與查緝比對之用。
法寶二:《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 只要 400 元 (購物滿600元免運費) ◎收錄完整──台灣常見保育物種212種 ◎內容專業、詳盡──依「瀕臨絕種、珍貴稀有、應予保育」排序,精 確描寫其「形態特徵」、「生態習性」、「棲地分布」及「面臨問題」。 ◎圖片精美,圖說活潑 ──群居、特寫,正面、側面,日間、夜間, 雌、雄,展現物種顧盼之姿。 ◎林務局發行,全彩精印,共399頁,軟皮精裝,15cm×21 cm。
野 生 動 物 法寶三:臺灣疑難種蝴蝶辨識手冊 訂價399元 特價
318 元
◎利用豐富的生態圖片,將相似蝶種以連續頁面呈現,讓讀者快速掌握辨識特徵。 ◎收錄低海拔89種相似蝶種,棲地分類概述 ◎是適合蝶類學者、野外監測人員、資深賞蝶人士的進階工具書。
法寶四: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 訂價1200元,特價 880 元 ◎呂光洋、杜銘章、向高世聯合著作 ◎涵蓋台灣常見的兩棲爬蟲類動物 ◎豐富的照片及解說,可供您在野外觀察時方便對照。
保育物種T恤加價購! 購買《臺灣疑難種蝴蝶辨識手冊》或《台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 加99元即可獲得保育物種T恤一件 (一本書限加購一件, 隨機物種:台灣窗螢、栗背林鴝, 尺寸 M、L、XL、XXL,限量商品) 優惠日期:即日起至106年1月25日止,欲購從速!
劃撥帳號:0523666-1 劃撥帳戶: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徐源泰 地址:110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84號5樓之3 洽詢電話:(02)23685810、23685803 傳真:(02)23685873 E-mail:swanint@seed.net.tw 網址:www.swan.org.tw
自然與文化相遇 Romantic Nature
蟲痴
手塚治蟲和日本愛蟲漫畫 文/楊平世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Tezuka_Osamu.JPG)
手塚治蟲是現代日本動畫的創始者之一,手塚治蟲陳列著許多著名的作品。 (圖片來源:http://honto.jp/store/news/detail_041000012114.html)
大自然季刊 102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眼具探照燈功能、臀部有機關槍裝置的超能原 子小金剛,也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圖片來源: 手 塚 蟲 治 官 方 粉 絲 頁 https://www.facebook.com/ tezukaosamu.net/photos/a.168113173363288.1073741827.1 30330807141525/672986172875983/?type=3&theater)
畫家
愛蟲成癡的手塚治,將自己的筆名加上「蟲」字。 ( 圖片來源:Lordcolus https://c1.staticflickr.com/7/6063/6080261454_ef522c226b_b.jpg)
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種昆蟲圖鑑》 讓手塚治蟲一頭栽進昆蟲世界(圖片來 源:https://www.amazon.co.jp/ 原色千種昆虫図 譜 - 平山修次郎 -ebook/dp/B00U1JYHNG)
《人間昆蟲記》把昆蟲諸多現實的習性、 行為應用在這位美女的人性上(圖片來源: https://www.amazon.co.jp/ 人間昆虫記 -1- 手塚治虫 -ebook/dp/B00JPXEQWQ)
手塚治蟲的作品中,有許多生態的元素。 (圖片來源:達米安 Gabrielson https://www.flickr. com/photos/gabrielsond/2904039092/in/photostream/)
愛蟲而改名 手塚治蟲是日本漫畫大師,也是醫師、動畫製片公司
版。而號稱日本第一部少女漫畫《寶馬王子》則是在得醫
大老闆,在 1928 年 11 月 3 日出生於日本大阪,由於出
師資格翌年後出版;期間他將昆蟲習性和蛻變現象,影射
生日恰好是日本明治天皇的生日,所以被父親取名為手塚
在人心方面的大作《人間昆蟲記》則是直接以昆蟲作為篇
「治」。手塚從小就喜歡繪畫,國小三年級時開始創作《淘
名,包括以春蟬、浮塵子、天牛和螽斯等篇,串連全書,
氣的阿生》,頗受好評;平常他不但喜歡天文學,也熱衷
把一位名叫十村十枝子的小演員,如何周旋身邊的菁英人
歌劇和迪斯奈卡通影片;11 歲時在拜讀平山修次郎的《原
士,採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應用在周遭生活
色千種昆蟲圖鑑》後,一頭栽進昆蟲世界,不但沉迷於抓
和工作之中,使得這位很會利用人際關係的蛇蠍美女,在
蟲、養蟲、製作昆蟲標本,也在這個時候改名—在手塚治
一生中轉行多次,並取得設計師資格,也獲得芥川文學大
後加了個「蟲」字,堪稱為蟲痴!自此他以手塚治蟲為名,
獎;在手塚筆下,把昆蟲諸多現實的習性、行為應用在這
一生共創作了 700 多部漫畫作品。
位美女的人性上,的確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他的代表作 還有《怪醫黑傑克》、《緞帶騎士》、《火鳥》、《森林大帝》、
1944 年時手塚年僅 16 歲,但由於日本在二戰末期人
《海王子》、《昆蟲教授事件簿》及膾炙人口的《原子小
力匱乏,而進入軍需工廠工作,但卻不幸手染細菌,也幾
金剛》;其他還有他改編的《浮士德》、《1001 夜》、《佛
乎因而喪命,於是立志學醫;1945 年手塚順利進入大阪
陀》、《悟空大冒險》……。終其一生,所創作的漫畫和
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求學,而於 1951 年獲得學位,1952
動漫,有專門給兒童、青少年看的,也有不少是給成年人
年並取得醫師資格。但求學過程中他仍創作不斷,像《小
閱讀的;內容涵蓋昆蟲學、其他生物學,還有歷史、傳統
馬日記》是在 1946 年發表,《新寶島》則是在 1947 年出
文化、人文、醫學、哲學及充滿想像力的科幻。 103 大自然季刊
手塚治蟲昆蟲圖鑑 1961 年手塚甚至成立「手塚動畫製作公司」( 後更名 為「蟲製作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生產劃時代能口動、 眨眼和說話的動畫;所創作的《原子小金剛》具有七種超 能力;例如口說 60 種語言,眼具探照燈功能,臀部有機 關槍裝置,背上還配備飛行引擎、火箭引擎,能飛向空中, 甚至外太空,生動的劇情、畫面無不吸引大家的目光,也 在日本迭創造高收視率。可惜 1989 年他卻因胃癌過世, 享年 61 歲;有趣的是他的法號中也有個「蟲」字:伯藝 殿覺圓「蟲」聖大居士!手塚治蟲一生活得風風光光,也 留給後人無限懷念!過世之後,一直追隨其左右的小林準 治也是一位蟲痴,從手塚 700 多部作品中特地挑出和昆蟲 有關的部分,再配上插圖和解說文字,編寫出《手塚治蟲 昆蟲圖鑑》;2004 年這本書在台灣也有了中譯本。所以, 如有雅興,亦不妨翻翻,以緬懷這位傑出愛蟲漫畫家的風 華!相信喜歡漫畫的年輕人一定能從他的創作和經營理念 中找到新的創作靈感。 「螢火蟲之墓」中將象徵希望和光明的螢火蟲帶給垂死邊緣的主角小兄妹。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0%A4%E7%81%AB%E8%99%AB%E4%B9%8 B%E5%A2%93#/media/File:Gotf.jpg)
王蟲、腐海的生物,在喜愛大自然的宮崎駿筆下都是珍貴的生命。 (圖片來源:http://www.poocg.cn/index.php?m=share&c=view&nid=2131)
哆啦 A 夢中的昆蟲飛行機,結合藤子 F 不二雄心中現實和幻想的昆蟲奇妙世 界。(圖片來源:http://www.tv-asahi.co.jp/douga/doraemon/157?p1=9&p2=1&t=1)
有別於可愛、感性的風格,藤見泰高以青春高中女生為主角,在漫畫中介紹 都市和屋舍常見昆蟲的習性。(圖片來源:紙本封面) 大自然季刊 104
野坂昭如、藤本弘和宮崎駿 近代日本的漫畫家中除了手塚治蟲是蟲痴之外,也有
成就獎。其中《風之谷》中守護腐海的大、小王蟲,和《天
許多著名漫畫大師也十分喜歡昆蟲,他們並把昆蟲融入漫
空之城》中的「昆蟲飛行器」,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也開
畫之中,像「螢火蟲之墓」中的原作野坂 昭如,對窮兵
發出不少週邊商品。另外,近年來藤見泰高以高中女生為
黷武的日本軍閥十分痛恨,把象徵希望和光明的螢火蟲帶
主角,在漫畫中介紹都市和屋舍常見昆蟲的習性,並結合
給垂死邊緣的主角小兄妹。另外,哆啦 A 夢的作者藤子 F
人性《稻穗的昆蟲日記》,也同樣引發大、小讀者的共鳴。
不二雄(藤本弘),創作一系列充滿喜劇性和科幻性的漫 畫,帶給讀者無限歡笑;系列作品中也有「昆蟲飛行器」、
環顧國內的漫畫家,像敖幼祥也曾出版《昆蟲爬蟲》,
「昆蟲變身裝」、「昆蟲大統領」、「昆蟲之旅」和各式
並和張嘉驊合著《蝗蟲一族》漫畫書;還有台大蕭旭峰教
擬人化的蜜蜂、螞蟻及蟑螂,令人沈醉在他結合現實和幻
授和薛文蓉的《愛麗絲之昆蟲奇遇記》,都頗有參考價值;
想的昆蟲奇妙世界。
但國內的漫畫和動畫如何像上述日本漫畫家,和其他國外 作品《小蟻雄兵》、《蟲蟲危機》、《昆蟲 Life 秀》那樣
還有,喜歡昆蟲和大自然的宮崎駿,其系列作品中包
吸引人,則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括 1984 年出版的《風之谷》、1986 年《天空之城》、 1988 年《龍貓》、1989 年《魔女宅急便》、1992 年《紅
其實台灣的昆蟲資源相當豐富,昆蟲學研究也不錯,
豬》、1997 年《 魔 法 公 主》、2001 年《 神 隱 少 女 》 及
古代中國有不少古書,像《山海經》、《西遊記》中也有
2013 年《風起》……,不但讓他榮獲日本電影及文化大
不少昆蟲題材可以提供漫畫家去「狂」想、遐思,我衷心
獎,也榮獲柏林、威尼斯及奧斯卡影展的電影大獎和終身
期待台灣的手塚治蟲和宮崎駿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天空之城的飛行器,模擬昆蟲拍翅的樣子。(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 天空之城 #/media/File:Castle_in_the_Sky_Movie_Poster.jpg)
迪士尼電影蟲蟲危機,吸引許多大人小孩進入蟲蟲的世界。
T/X/B/O
T/X/B/O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Bug%27s_Life#/media/File:A_Bug%27s_Life.jpg)
105 大自然季刊
台灣印象 Taiwan Image
觀鳥散記(三十七)
大雪山林道 23K 的舞 文.圖/顏重威
3 月 12 日清晨 5:30,吳森雄、林吉永和我三人從台中
藍腹鷴出沒在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林道 23K 處的訊息,
市開車出發,於 7:00 抵達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林道 23K 處。
在鳥類拍攝界流傳已久。開始時,可能有人發現藍腹鷴在該處
抵達時已經有 4 位鳥類拍攝者先我們而至,並架好偽裝帳和長
的活動蹤跡,然後撒穀物為誘餌,期盼能再次出現,久而久之,
鏡頭在路旁等待著。詢問之後,知道他們在等候台灣山鷓鴣的
拍鳥者已能掌握藍腹鷴在該處的活動規律,即每日上午 9:00
出現,這是一種比較隱密、機敏、不易拍到的台灣特有種鳥類;
以前和下午 3:00 以後為其現身的時段,但是撒穀物的時日久
而我們前來拍攝的目標是藍腹鷴,另一種台灣特有種,藍腹鷴
了之後,這種活動規律不再存在,變成全日的任何時段都會出
的個性較為穩重,遇到環境的波動如汽車駛過,較不會機警地
現。現在每日都有人在公路旁守候著,人多的時候,同時有
即時逃逸。
20 幾台長鏡頭照相機排列著,景象頗為壯觀。在例假日時,
大自然季刊 106
舞台 一群鳥類拍攝者
藍腹鷴雄性亞成鳥在路旁覓食
生性較隱密、機敏的台灣特有種--台灣山鷓鴣
有人會於半夜 3:00 自台北或高雄出發,於天亮到 23K 來拍鳥, 然後傍晚再趕回家。這種當天來回的趕場拍攝,樂此不疲。然 而,拍鳥有時也要有一點機遇的運氣,有一次,遇到一位台北 來的先生,他上午 7:30 由台北出發,抵達時已是 11:00, 錯過清晨的拍攝時間;他期待下午藍腹鷴的出現,但等到下午 4:30 仍未見藍腹鷴的蹤影,他因為有要事,必須傍晚 7:00 趕回台北,只好離開。然而,在他離開 20 分鐘後,藍腹鷴就 出現了,顯見野外拍鳥,沒拍攝到目標物是常有的事。 機車隊經過也不驚慌的藍腹鷴 107 大自然季刊
體色豔麗、精神飽滿的藍腹鷴雄性成鳥
我們的運氣不錯,在攝影器材準備就緒後不久,一隻藍腹鷴的雄性亞成鳥出現了。牠漫步在公路旁 的土丘上,不慌不忙地啄食人們撒在地上的穀物,讓我們有機會為牠拍攝。一輛摩托車快速駛過,也沒 有引起牠的驚慌和逃逸,這隻藍腹鷴的雄性亞成鳥在土丘上活動約 5 分鐘,然後從容地走過公路,消失 在上坡的樹林裡。有些拍攝者滿意於剛才的拍攝,便收拾器材走人。我們仍繼續留下來,等待下一次的 出現機會。實際上,藍腹鷴的雄性亞成鳥離開之後,土丘上仍不時有黃痣藪鶥、紫嘯鶇、白尾鴝、栗背 林鴝和紅脅藍尾鴝等出沒,樹上也有白耳奇鶥、台灣鳳鶥、青背山雀等不時地鳴唱,顯然該處已是各種 鳥類活動的舞台,也是觀看台灣特有種最多種和最容易的熱點。 下午 2:30 左右,這個鳥類活動的舞台處,又來一批約七、八人的拍攝者,他們是衝著傍晚時段出 現的藍腹鷴而來,到達之後,便先察看土丘上的穀物,以為必要時再補充。其中有二位是熟面孔,我詢 問是否上次拍攝的還不夠,所以又來了,他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有些意外。他們說:天天來,不僅拍攝藍 腹鷴美麗的外部形象,還要等機會拍攝求偶炫耀、交配和帶小鳥的各種行為。原來一種鳥類有取之不盡 的影像,讓他們一來再來,樂此不疲。下午 4:30,一隻體色豔麗、精神飽滿的雄性藍腹鷴出現了,同 時還表演挺胸搧翅的求偶行為,自然引起拍攝者的一陣快門聲。雄鳥離開之後不久,約 20 分鐘,一隻 雌性藍腹鷴也現身。於是我體驗到他們用食物為誘餌,以控制和管理藍腹鷴的日常活動。由此也證明野 生鳥類,只要能瞭解牠們的習性,是可以經營管理的,不必捕捉放入動物園的籠子裡才可觀賞。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林道 23K 處的鳥類出現舞台,由於人們的撒物餵食,每日出現的時段甚為穩 定,已經成為帶領外國觀鳥者來觀賞和拍攝藍腹鷴的熱點。撒食物以引誘鳥類出現,方便拍攝和觀察的 手段,在台灣的拍鳥界已經蔚為風氣,但也有人持反對的態度,畢竟這違反鳥類自然的生活習性。 T/X/B/O
大自然季刊 108
T/X/B/O
藍腹鷴雌鳥 ( 左 ) 與雄鳥 ( 右
由高海拔下降的台灣特有種--栗背林鴝
中海拔常見的台灣特有種--黃痣藪鶥
生活於中至高海拔山區森林的白尾鴝 ( 雄鳥 )
由高緯度地區來的冬候鳥--紅脇藍尾鴝
)
109 大自然季刊
大地記載 【國家公園】 7月28日 △墾管處28日表示,墾丁海水 溫度持續維持攝氏30度以上,近1個月珊 瑚出現大量白化,「這是自1998年聖嬰年 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墾管處將持續派員 進行海域珊瑚白化監測,並與台灣區珊瑚 白化監測任務小組保持聯繫,掌握園區珊 瑚資源狀況。(中央通訊社) 8月8日 △金門國家重要溼地「慈湖」 特別景觀區生態資源豐富,是全島最大的 冬候鳥棲地,但內湖非法架設的網具愈來 愈多。金管處表示,違法者考慮依《濕地 保育法》重罰4萬元外,還要「上課」接 受環境教育。(中國時報) 8月10日 △東沙環礁及澎湖南方四島國 家公園珊瑚礁完成總體檢調查,東沙環礁 外側覆蓋率甚至達77%到89%,但指標性 魚類及無脊椎生物數量仍偏低,顯示承受 一定採捕及環境壓力。(中央通訊社) 8月22日 △金管處今年起委託東海大學 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進行 「金門離岸島礁鳥類生態調查」,以建立 金門離岸島礁的鳥類基礎生態資料。研究 團隊發現4種珍稀保育類燕鷗,除了散布 在各區島礁上的蒼燕鷗族群外,也發現白 眉燕鷗與紅燕鷗在金門繁殖的記錄;其中 白眉燕鷗也是首次發現繁殖記錄。金管處 未來將持續進行調查,以瞭解不同鳥種對 離岸島礁棲地的利用情形及季節變化,並 擬定棲地保育重點。(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 8月23日 △墾丁國家公園超過4樓的違 建處處可見,墾管處去年展開違建強制拆 除,新違建開始降低,但少數屋主拆除後 又雇工偷蓋,墾管處23日施鐵腕,針對墾 丁大灣上1棟5戶連棟的重建違建執行拆 除,誓言「終結」違建亂象。(聯合報) 8月29日 △玉管處與警方27日在塔塔加 遊客中心停車場取締違規露營族,3名20 多歲年輕人占據停車格紮營,玉管處及警 方廣播、口頭三度勸離無效,依《國家公 園法》開罰1,500元罰鍰。(華視新聞、蘋果日報) 大自然季刊 110
《我們做了些什麼?》
Loca
這個專欄的開闢,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記錄裡,瞭解在這一段時間內,我們到底為腳下這塊大地,做了些什麼?是一種參考,也是一種文獻。
9月1日 △8月18至24日高市府農業局 接獲民眾通報壽山地區15隻台灣獼猴死亡 案件,農業局採樣檢體送至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檢驗,檢查 報告出爐獼猴屍體內有毒鼠藥成分,導致 獼猴中毒死亡。市府持續聯合警察單位查 察不法之行為,並與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 備處加強聯合巡查。(自由時報、台灣新生報) 9月3日 △知名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白 楊步道,湧入許多遊客探詢「水簾洞」, 使洞外淪為「雨衣場」,一旁欄杆上近百 件廢棄雨衣,已造成環境污染,太管處預 計先柔性勸導遊客「自行帶回!」違者恐 將開罰3,000元。(自由時報) 9月7日 △金門國家公園委託台灣大學 森林系袁孝維教授針對夏候鳥栗喉蜂虎的 遷徙及生殖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栗喉蜂虎 大致的遷徙路線是由金門飛至廈門翔安, 再沿陸地飛至度冬地柬埔寨洞里薩湖南 邊。(聯合影音) 9月22日 △海管處協同行政院海岸巡防 署南部地區巡防局東沙指揮部等,21日在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辦理「東沙2016年ICC 國際淨灘行動」,以呼應全球160餘國ICC (InternationalCoastalCleanup)的國際淨灘 理念。海管處表示,統計共清出1,200公 斤海洋垃圾,其中有六成塑膠瓶、保麗龍 等石化塑膠產品,推估是從鄰近的中國與 東南亞國家漂滯於東沙。(大紀元) 9月26日 △23日擱淺在墾丁龍磐公園海 域的東港籍「連春福3號」漁船,在大浪 持續拍打下,26日船頭應聲斷裂,迫使抽 油作業中斷,仍有上千公升柴油殘留在船 上。(蘋果日報) 【動物.植物.昆蟲】 7月5日 △今年3月間,中國籍漁船 「琼琼海漁05055號」在東沙群島海域宰 獵綠蠵龜、紅珊瑚等珍貴保育動物,事後 雄檢雖將涉案的船長起訴,但因罰責不 重,認為起不了嚇阻作用,經相關單位協 商後,決定由高市府祭出重腕,在東沙群
島祭出禁捕7大類海洋生物的禁令,違者 最高可處3年以下徒刑,未來還考慮將盜 獵的漁船視為犯案工具加以沒入,達到嚇 阻效果。(自由時報) 7月11日 △屏東一名39歲的謝姓男子涉 嫌在颱風夜收購保育類食蛇龜,屏東警方 長期追查,在墾丁地區查扣食蛇龜共計90 隻,謝男依照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犯 罪嫌疑重大,遭法院定羈押,警方將持續 擴大偵辦。(聯合報) 7月24日 △南投縣埔里鎮一名男子花 2,000元買一隻山羌,22日在住處當街宰 殺肢解,遭路過居民發現制止報警;他向 警宣稱把山羌丟大圳溝,但仍被警依違反 《野生動物保育法》送辦,不但面臨刑 責,還至少挨罰30萬元。(蘋果日報) △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花蓮海 巡隊22日在花蓮豐濱鄉海岸資源保育區內 查獲林姓及周姓男子,涉嫌用魚槍違規捕 抓龍蝦8隻及其他魚類;另查獲使用拖網 捕魚的違法漁船,皆依違反《漁業法》函 送花蓮縣政府裁處。(自由時報) 7月26日 △台南海巡隊調查發現「春」 船於公告禁止從事蟹籠作業海域作業,全 案以違反《漁業法》函送主管機關裁處, 可裁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之 罰鍰。(ETtoday) 7月28日 △保七總隊第九大隊和花蓮吉 安分局銅門派出所發現楊、溫姓二嫌於銅 門林道打獵,查獲兩把獵槍、鋼珠、底火 及一隻長鬃山羊屍體,二嫌違反《野生動 物保育法》,可面臨6個月以上且得併科 罰金的刑責。(ETtoday) 7月31日 △保七總隊第四大隊羅東分隊 30日在宜蘭縣大同鄉山區發現陳姓男子違 法打獵,查獲一隻死亡山羌,訊後將陳男 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罪嫌,移送 宜蘭地檢署偵辦。(自由時報) 8月2日 △農委會預告新增台灣特有種 「柴山多杯孔珊瑚」及「福爾摩沙偽絲珊 瑚」為一級保育類物種,這也是國內首度 將珊瑚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預計1個月
al Recording 後公告實施,濫採者將重罰,甚至判刑。 (公視新聞、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自由時報)
8月3日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於104年 底在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九孔海底池投 放2組廢輪胎製仔稚魚保護礁,進行營造 生態環境觀察試驗,經過8個月定期水下 監測,廢輪胎製仔稚魚保護礁體表面已開 始附著許多大型海洋藻類且有珊瑚礁魚類 在礁體周圍群聚,顯示營造海洋友善環境 已有初步成效。(中時電子報) 8月5日 △今年5月,綠島一家民宿陳 姓業者獵殺保育類龍王鯛,檢方依違反 《野生動物保育法》起訴,具體求刑1年2 個月。(ETtoday、中央通訊社) △台南市鹽水區一名謝姓民眾 在住家涉嫌違法飼養3隻2級保育類動物 「黑翅鳶」,全案偵訊後依違反《野生動 物保育法》法送辦。(ETtoday、大成報) 8月17日 △台東縣離島蘭嶼鄉紅頭村八 代灣海域7月2日被當地居民發現一尾保育 類隆頭鸚哥魚;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徐 弘儒表示,魚體無外傷,初步認為相關人 員並無觸法。8月該名男子接到傳票,因 其將魚鱗刨除,被列為被告接受調查。 (聯合報、TVBS新聞)
8月24日 △繼2004年首版台灣鳥類紅皮 書後,農委會特生中心依據IUCN紅皮書建 議的作業準則與標準,對我國所有原生鳥 種進行國家鳥類紅皮書名錄評估,草案於 7月27日出爐。結果顯示,共有51種鳥類 生存受威脅,31種鳥類再不關注也可能受 脅;82種鳥類中,仍有16%未列入保育類 名錄,其中又以濕地、遷徙鳥種處境最為 艱困。(環境資訊中心) △林務局將北起苗栗縣南至雲 林縣海域劃設為稀有動物中華白海豚重要 棲息地,但遭漁民反對,23日到雲林與漁 民溝通,但多數漁民仍強烈反對,要求政 府保育白海豚前,必須先保障他們生存 權。(自由時報) 8月25日 △澎湖縣消防局吉貝分隊消防 小隊長王明賢、程榮俊、陳福榮與漁民胡
振哲等4人,涉嫌買賣綠蠵龜宰殺食用, 澎湖地檢署24日完成偵結,依違反《野生 動物保育法》起訴。陳福榮、胡振哲坦承 犯行,分別被裁定以10萬元、5,000元交 保。吉貝分隊王姓小隊長、程姓隊員兩人 分別以20萬元及15萬元交保。由於王明賢 等3人均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係屬共 同正犯,依法從重以《野生動物保育法》 購買野生動物罪論處,將面臨6個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罰金30萬~ 150萬罰金。(大紀元、三立新聞) 8月26日 △台東金樽漁港8月初發現有 一隻全身被魚網纏繞的「玳瑁」, 24日 又發現一隻遭漁網纏繞的玳瑁,所幸牠沒 有明顯外傷,活動力也正常,經過海巡人 員協助後,順利野放回到大海。(ETtoday)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東部地區 巡防局花蓮機動查緝隊25日在綠島朝日溫 泉海岸查獲二名李姓國人違法持有魚槍及 違規在保育區採捕龍蝦;經查該二名嫌犯 係綠島當地民眾,渠等各攜帶魚槍一把至 「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環島分區」海域捕 捉龍蝦等漁產,並於偵訊時坦承犯行,本 案經調查後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 例》及《漁業法》,分別函送台東地檢署 及台東縣政府偵辦。(中央通訊社) 8月28日 △高雄市農業局發現近年來野 生綠鬣蜥數量增多,影響生態甚鉅。2013 年起委託屏科大進行調查,2013年捕獲88 隻、2014年74隻、2014年354隻,今年至 今已捕獲161隻,去年在高屏地區共計捕 獲近600隻綠鬣蜥。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 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表示,現在雲林、 嘉義以南都可見到野生綠鬣蜥,甚至在屏 東縣與高雄市某些區域有穩定的族群。 (中國時報、自由時報)
△關務署台北關竹圍分關,在 遠雄快遞專區內查扣非法進口野生動物, 包括活體保育類黃頭陸龜3隻及一般類活 體黑腹花背箱龜1隻。關務署依《野生動 物保育法》第24條第1項規定「野生動物 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
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輸入或輸出」 扣押龜,並將嫌犯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ETtoday、中央通訊社)
△海巡署第6海岸巡防總隊琉 球新安檢所27日發現一輪胎漂流海面,裡 頭竟有一隻死亡多時的綠蠵龜,初步研判 是在覓食時卡在輪胎中無法掙脫,讓海洋 垃圾破壞環境慘事再添一樁。(中央通訊社) 8月29日 △裕隆集團三義廠擬於三義開 闢國內第一條新車驗證道。開發地點大多 為次生林,影響石虎以及伴生的淺山物 種。26日「裕隆二廠(驗證道)興建案」 生態溝通諮詢會議中,學者認為已非陸域 哺乳動物可使用棲地;建議應另覓棲地補 償或公益信託,將淺山生態系基地保留下 來。裕隆汽車代表說,開發計畫已將原來 規劃近80公頃擴廠,調整到35公頃最低需 求,只做驗證道。驗證道是不對外開放封 閉的道路,為避免野生動物闖入基地,將 圍綠籬避免路殺效應,並規劃生態廊道讓 動物通行。並將與會者提供的意見反映在 開發計畫中。(環境資訊中心) △台東富岡漁港29日發現一隻 鯨豚明顯死亡,海巡署岸巡81大隊伽藍安 檢所表示,這隻鯨豚全身是傷,已通知台 東縣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初步判定是長 約4公尺的柏氏中喙鯨,預計將這隻鯨豚 送往台南成大做學術研究。(華視新聞) 8月30日 △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二岸巡 大隊員貝安檢所人員,29日於澎湖員貝島 西側潮間帶發現一隻綠蠵龜擱淺受困。經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藍技士評估 後,考量綠蠵龜會有寄生蟲問題,先暫置 於安檢所內,30日配合航班船運由農漁局 人員帶回檢查。(中央通訊社) △29日新北市動保處與保七總 隊聯合在張嫌家中查獲台灣保育類八哥1 隻,由於事證確鑿加上八哥被張嫌剪翅無 法飛行有虐待事實,已違反《野生動物保 育法》第18條、42條有虐待之情事,可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 金。(大成報) 111 大自然季刊
Loca 9月2日 △一名朱姓潛水教練今年6月 在小琉球潛水時伸手撫摸綠蠵龜,還把自 拍照片PO上網,引發網友抨擊並遭檢舉, 遭依違《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偵辦。 (ETtoday、自由時報)
9月5日 △台東野生動物保護自治條例 通過後,台東縣政府在26處設立「禁止餵 食」標示,如不聽勸導將處新台幣5,000 元至1萬元罰鍰。主要地區有台東市活水 湖周邊專區、森林公園及東河鄉登仙橋, 台東市三角、自強、漢中、東海、岩灣 228公園,關山鎮豐泉、兒童公園,大武 鄉濱海公園,池上鄉三號公園,鹿野鄉鹿 野公園,長濱鄉的運動公園等。(大紀元) 9月6日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 (CCSBT)「第21屆延伸科學委員會」會 議從5日起在高雄展開,會議為期6天,這 是我國第三度主辦此會議,共有8個會員 國(包含我國、日本、澳洲、紐西蘭、韓 國、印尼、歐盟和南非),約50人參加。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指出,南方黑鮪資源 現況,全球捕撈量已從要求減量到近年有 逐步回升,2010、2011年的全球捕獲量 不到1萬噸,2014年卻上升達1 2,449噸, 而台灣捕撈量僅有1,410噸。藉此次會議 也將與其他會員國共同研擬2018到2020 年全球總可捕量的管理建議。(自由時報) △新北市萬里區瑪鋉溪中上游 因苦花、溪哥等魚種豐富,引來不少外地 人電魚、毒魚,經地方人士爭取2年多, 農委會漁業署日前核定通過,即日起實施 封溪護魚,封溪河段長達10公里,成為新 北市境內第55條封溪護魚河段,違者最高 可罰15萬元,檢舉者可獲2,000元獎金。 (中國時報)
9月11日 △警方於9日查獲今年首起盜 獵紅尾伯勞鳥案件,一名62歲的洪男在偏 僻林地架設獵捕用的鳥仔踏,警方趁他現 身取鳥時當場逮捕,可惜的是2隻落入的 伯勞鳥已有1隻死亡,訊後依違反《野生 動物保育》移送屏東地檢署偵辦。 (ETtoday)
大自然季刊 112
9月13日 △每年夏天成群保育類燕鷗過 境澎湖,農委會公告多處地方為海鳥保護 區,縣府委託野鳥學會對燕鷗族遷徙調查 出爐,今年有3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產卵, 顯示已穩定在澎湖落地生根。(中國時報) 9月20日 △嘉義縣政府向中央提出申 請,從今年12月1號開始,將600多公頃的 鰲鼓濕地,升級成野生動物保護區,不僅 可以提高違法行為的罰則,還能擬定保育 計畫,讓整個園區能夠永續發展。(台視新聞) △台中市水利局20日在台中新 社區食水嵙溪舉辦台灣白魚放流活動,清 華大學教授曾晴賢說,台灣白魚僅存於日 月潭及食水嵙溪,目前測得最多數量僅 2,000尾,比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少,被列 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水利局則表 示,食水嵙溪已禁漁,民眾捕撈台灣白魚 將依法處以1萬到5萬元罰款。(自由時報) △保七總隊第四大隊員警20日 在新北市新店區桂山路執行「翡翠水庫食 蛇龜巡護勤務」,查獲馬姓等2名嫌犯車 上有非法自製霰彈獵槍、安非他命11.5 克,警方訊後將2嫌依毒品、違反槍砲彈 藥等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ETtoday) 9月21日 △大陸籍漁船「浙玉漁11189 號」多次越界捕撈,8月底在彭佳嶼東北 19.4浬又被海巡隊攔查,人船扣留正濱漁 港近1個月,該船前科累累,遭驅離紀錄 達11次,海巡局重罰船長240萬元,21日 罰鍰匯入國庫,將其驅離出境。(聯合報) 9月23日 △農委會發布行政院已通過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1條之1修正草 案,原住民族未經核准,逕為文化、祭儀 而獵捕、宰殺或利用保育類動物,改採行 政罰;但以上前提之外所為仍涉刑責。 (中央通訊社)
9月25日 △苗栗縣府農業處自然生態保 育科獲報,石虎遭車輛撞擊陳屍路旁,已 將屍體送往台中市科博館。是苗栗縣府今 年接獲第二起石虎路殺案例。(自由時報) 9月29日 △澎湖海巡隊於姑婆嶼海域發 現「巨豐」漁船在12海浬內違規拖網捕
魚,全案依違反《漁業法》第44條第4款 規定,函送農委會漁業署裁處。(自由時報) 【公害】 7月4日 △台中大里區西湖路排水溝渠 內出現油污情形,市府環保局查獲上游一 家生物科技公司後方溝渠有排出油污跡 證,已命令該公司進行油污清理作業,並 依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28條規定告 發,最高可處600萬元以下罰鍰。(大紀元) 7月5日 △台中潭子區潭富路二段157 巷旁的四尺八分線灌溉溝,5日出現咖啡 色油污,並發出臭味,環保局稽查人員以 攔油索防止油污流入農田,並追查來源, 發現是摘星山莊附近一家鐵工廠吊掛舊鍋 爐時不慎傾倒,造成重油外洩,將依《水 污染防治法》開罰。(自由時報) 7月8日 △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 第二中隊等單位追查台中大甲區排水溝渠 重金屬超標案,循線鎖定大甲幼獅工業區 金屬處理業者蒐證,查出業者將未處理廢 水直接排到下水道,依《水污染防治法》 將2名卓姓負責人送辦。(中國時報) 7月13日 △地勇公司102年初以倉儲試 俥名義向屏東縣環保局申請獲准堆置超過 2萬噸爐渣於萬丹鄉,爐渣堆置場周邊民 用井水驗出含「砷」,雖未超標,卻讓當 地十分緊張,擔心環境遭污染,縣環保局 12日再度前往採樣,瞭解颱風過後,當地 水質的變化。(自由時報) 7月15日 △高雄市旗山區大林里一處農 地遭業者回填爐石,尼伯特颱風過後傳有 乳白色滲流水,反大林回填廢爐渣自救會 經檢測,pH值達14的強鹼程度。雖高雄市 依違反《區域計畫法》對業者開罰,但回 填爐石仍掩埋在6公頃多的農地下,自救 會為此向市政府提出行政訴訟。(關鍵評論) 7月16日 △新北市五股觀音坑溪疑遭染 紅,稽查人員查出污染元兇是位於五股區 中直路的網版印刷業者。涉事業者違法將 作業的紅色染料廢水倒入工廠後方溪流, 造成觀音坑溪嚴重變色。環保局除立即要
al Recording 求業者停止污染行為,另依《水污染防治 法》最重將處以300萬元新台幣。(東網) 7月19日 △台中神岡區三角里三社路 273巷旁的灌溉溝,出現厚厚一層灰色物 質,宛如被蓋上一層水泥,環保局獲報趕 往採取水樣化驗,並追查污染源,發現是 上游一家肉品食品廠將油槽殘渣的污水直 接排入水溝所致,將依《水污染防治法》 開罰3萬到300萬元。(自由時報) 7月20日 △南市環檢警結盟查緝污染, 19日經保七總隊第三大隊聲請獲准執行搜 索,在南區查獲1家非法拆解場負責人及1 名員工正在拆解電路板,警方偵訊後依違 反《廢棄物清理法》移送法辦。(自由時報) 7月21日 △環保署北區大隊偕同保七總 隊與新竹縣環保局,破獲砂石場以洗砂名 義收受有害事業廢棄物集塵灰等事業廢棄 物,攪拌剩餘土石方非法處理,犯嫌目前 分別以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 染防治法》、與《廢棄物清理法》等,轉 送新竹地檢繼續偵辦。(華視新聞) 7月23日 △苗栗苑裡鎮新復里鄰近幼獅 工業區周邊19筆農地,共15,050平方公 尺,98年起陸續被發現重金屬鎳濃度超過 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環保署聯合檢警調查 發現禍首為工業區一間從事金屬陽極處理 的業者,將執行停工處分。去年10月起, 環保署針對受污染農地上游的水路及環境 進行調查,發現重金屬鎳濃度遠超過放流 水標準24倍。環保署和檢警於5日發動聯 合查緝,當場查獲業者利用管線、沉水馬 達從事繞流偷排及稀釋廢水等行為,查獲 當場即要求業者拆除繞流管線,且下令停 工。環保局指出,依《水污染防治法》規 定,業者將面臨6萬元到2千萬元罰鍰,最 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負責人或監督 策劃人員還能加重其刑二分之一。另,業 者因未取得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還觸 犯《空氣污染防制法》。19筆遭污染農 田,已有16筆改善並驗證完成,解除列管 可恢復農作;環保局也會配合環保署,依 據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法規定,向污染行為
人求償各項費用,彌補農民損失,已陸續 發放22萬元給受害農民。(自由時報) 7月26日 △彰化縣鹿港鎮崙尾漁港水面 26日飄出油污,海巡署41大隊崙尾灣安檢 所人員緊急清除。環保局長江培根表示, 經查是彰濱工業區的瑞成銅器公司的燃料 重油儲槽油外洩,要求業者前往清理,將 依《水污染防治法》開罰業者,並依照業 者清理的速度與污染情形裁罰,等業者清 理完畢後,將計算罰款。(聯合報、自由時報) △金屬表面加工業者「品翰金 屬有限公司」涉嫌排放廢水,污染赤塗崎 溪和桃園蘆竹區農田。新北市、桃園市環 保局以及環保署聯手搜索,25日查獲位在 林口區的不肖廠商,要求立即停止污染行 為,並依《水污染防治法》第14條告發, 最重可處台幣600萬元罰鍰。(ETtoday) 8月5日 △苗栗縣鯉魚潭水庫,7月間 有人將大批的綠色污泥,違法傾倒在水庫 的集水區,相關單位迅速將污泥清除移 置,化驗結果出爐,發現重金屬銅含量超 標400多倍。苗栗縣府已將相關資料移送 檢警單位,希望能找到源頭。(公視新聞) 8月8日 △環保署對全國12萬家工廠進 行調查,發現共有102家工廠污染土壤和 地下水,以高雄26家最多,桃園、新北、 彰化等縣市也榜上有名,但其中有71處已 改善解除列管,剩餘31處預計5年內完成 改善工程。(風傳媒) 8月13日 △農糧署7月進行例行採樣, 發現彰化和美地區農地含鎘量超標,其中 1分地稻作面積,檢出鎘含量0.43PPM,目 前已全數銷毀,彰化縣環保局已針對附近 土壤採樣送驗。(上下游) 8月17日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 示,由於中和區瓦磘溝常不定期遭藍色廢 水污染,經長期監控搜查下,逮染色元凶 是當地紙器工廠,依法要求業者停止排放 外,並將依水質檢測結果,最重處以新台 幣300萬元罰鍰。(中央通訊社) 8月19日 △彰濱工業區崙尾灣海堤,19 日海巡四一大隊安檢人員發現1男1女,傾
倒不明液體,當場查獲載運12桶廢液,每 桶50加崙,已傾倒2桶,逮捕送彰化地檢 署偵辦,經檢察官訊問後認定這對錢姓夫 婦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之犯嫌重 大,且有勾串共犯之虞,19日聲請羈押獲 准。(中時電子報) 8月21日 △北市環保局已修法要求全市 20家飯店、醫院、學校等51座重油鍋爐, 大幅提高硫氧化物排放標準,從中央規定 的300ppm排放標準緊縮至50ppm,標準提 高6倍,將呈報環保署核定。(聯合報) 8月25日 △桃園大園區海口里瓦窯溝區 域排水靠近國際路亞通客運站後方,24日 出現魚群暴斃,環保局等多人實勘與追 查,確認為畜牧場排放廢水污染,除依法 開單告發,並要求業者立即移除塑膠管和 停止排放廢水。(聯合報) 8月27日 △彰化地檢署查獲彰化縣埤頭 鄉宏昇能源科技供應能源時,製造排放含 有戴奧辛、硫氧化物、氦氧化物及飛灰等 有害人體健康等廢氣,檢察官26日偵訊被 告宏昇公司負責人黃福城、廠長古爐相涉 嫌排放毒物、空氣污染防制法等罪嫌,27 日向彰化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被告獲 准。(自由時報) 9月3日 △新竹縣新豐鄉鳳坑漁港連日 遭人棄置50餘隻死雞,影響環境衛生,縣 警局查出是小型養雞場黃姓業者棄置,依 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函送環保局裁罰。 (聯合報)
9月6日 △台北市環保局6日表示,大 都會汽車客運公司內湖油站站內土壤遭油 品污染,環保局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 治法》第12條規定,公告管制為「土壤污 染控制場址」,開罰新台幣10萬元,並要 求站方提出控制計畫,進行污染整治。 (中央通訊社)
9月9日 △台中市潮洋溪出現大量黃 泥,環保局沿著上游清查後,查到一處大 樓建案工地排出廢水,且施工的營造公司 是累犯,今年已3次被查獲偷排,環保局 將加重處分。(自由時報) 113 大自然季刊
Loca 9月12日 △彰化縣有不少鍋爐廠商以高 污染燃料如「廢棄柴、污泥」等廢棄物, 再利用做為燃料,導致空氣污染嚴重。彰 化縣環保局空氣品質科科長劉子云表示, 因廢棄物所含雜質多,燃燒後易產生如戴 奧辛等有害物質,環保局加嚴「粒狀污染 物及硫氧化物」排放量,已有16家鍋爐製 程改用天然氣,降低污染。(聯合報) 9月13日 △台中潭子區東寶里灌溉圳日 前出現工廠廢污油,污染十多甲稻田,環 保局派員搜索發現兇手是一家鋁加工廠。 環保局初判是初犯,依法開罰3萬元,農 民若因此產生損失可向市府反映,向工廠 求償。(自由時報) 9月14日 △林姓男子涉嫌亂倒養豬廢燃 油,嚴重污染雲林縣斗六市石榴班一帶溪 流及土地,14日被警方查獲,依違反《廢 棄物清理法》移送法辦。(中央通訊社) 9月15日 △受到莫蘭蒂颱風強風影響, 包括高雄港、安平港及金門縣西南海域均 發生船舶擱淺事件。環保署表示,有發生 漏油情形的部分,已經陸續進行除污及抽 油作業,全程都密切掌握相關船隻應變處 置。擱淺於高雄西子灣的4艘漁船,已要 求船方先進行富冠606號抽油作業,待下 次大潮時期船方將再依序進行富冠606號 及富冠707號拖船作業;至於順天606號及 永興發168號因船體已傾倒,將優先進行 抽油,再執行船體移除作業。(自由時報) 9月19日 △台南市北區某一私人神壇, 18日前往台南市區謁祖進香,在成功路大 肆燃放鞭炮,不僅造成空污,交通也大 亂,整條馬路上全是鞭炮屑,環保局18日 沿路蒐證後,以該神壇燃放鞭炮未清掃乾 淨,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自由時報) 9月20日 △「港泰台州」貨輪自15日擱 淺於金門古崗海岸,16日傍晚傳出漏油情 形;縣府20日率環保署人員到礁岩區清除 油污,但因風浪太大,海水混濁度甚高, 能見度不及30公分,無法立即修補。在金 門縣長陳福海聯繫下,廈門市海事局承諾 近日派船來金處理。(中央通訊社) 大自然季刊 114
9月22日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 示,石門區山溪里百峰畜牧場涉違法設置 暗管及水閘排污水到老梅溪,當場命業者 封閉暗管及停養。後續廢水檢驗結果若超 標5倍以上,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分。(中
升柴油及5公升左右潤滑油,海洋局緊急 布設攔油索圍住船體四周,避免船體打撈 吊掛作業時油污洩漏擴散污染。(聯合報)
央通訊社)
7月4日 △水土保持局指出,「大規模 崩塌」及「氣候變遷」都是目前已面臨到 的問題,其影響範圍較大、層面較廣,且 需作預防性處理。依據聯合國減災辦公室 2015年公布研究成果推估,該項計畫未來 4年內投入34億元,預計可降低至少136億 元災害損失。水土保持局李鎮洋局長強 調,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全球性的極端 氣候影響,防減災工作絕對是永續性的任 務。以「整體性防災」為思考、「聚落安 全」為核心,逐步推動大規模崩塌防減災 計畫相關調查工作、劃定大規模崩塌影響 範圍與風險評估、建立長期或定期之大規 模崩塌規劃監測系統、訂定預警與撤離機 制等作為,以建構完整的坡地智慧防災體 系,減免大規模崩塌造成的致命災害,保 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NOW news) 7月12日 △環保署12日通過離岸風機發 電的政策環評,能源局補正資料後送環評 大會通過。未來風機位址須排除「國家重 要濕地」等14項保護範圍,並對於環保團 體關心、目前台灣海域僅剩約60隻、瀕臨 絕種的中華白海豚,基座位址需距離中華 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含預告) 500公尺以上,苗栗縣龍鳳漁港至台南市 將軍漁港海域水深15公尺以內,屬中華白 海豚主要活動區,風機設置宜迴避擾動該 生態棲息環境。(蘋果日報) 7月14日 △內政部營建署14日召開區委 會審議「統一夢世界園區整體開發計畫」 案,營建署區委會認為,該案不符《區域 計畫法》開發許可要件,以及《非都市土 地審議作業規範》規定,最後決議「不予 許可」。(新頭殼) 7月18日 △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2015年 9月申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 絡,因推廣生態農業、友善環境耕作有
△屏東縣東港籍嘉財發6號漁 船,日前疑似因為電線走火,導致火燒船 而失去動力,從屏東漂流到台東縣外海, 擱淺在大竹溪口,環保單位在接獲通報 後,啟動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機制。21日 中油人員從花蓮趕抵漁船擱淺現場抽油, 在船上油艙僅抽出海水,研判火燒船時, 將油艙內的柴油燒完,經評估無油污染危 險後,鄭姓船主從屏東趕到現場,已委託 本地業者就地拆解。(中廣、聯合報) 9月25日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查高污 染、異常排放及屢遭檢舉的工廠,查獲52 件排放異味等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案 件,均開單告發,共裁罰830萬元。52件 違規案件中以污泥處理業最多,其次是飼 料製造業及鋼鐵冶煉業。(聯合報) 9月28日 △彰化縣埤頭工業區宏昇能源 科技公司涉嫌長期偷排超標戴奧辛廢氣, 污染鄰近的埤頭國中,副縣長周志中28日 主持跨局處會議,除決議環保局勒令宏昇 停工,縣府將盡速諮詢學者專家的意見, 針對宏昇能源科技公司排放廢氣的煙囪高 度、排放時程、濃度等,進行大氣擴散模 擬,確認污染的區域範圍及風險,作為縣 府研議學校或社區空污健康風險健檢專 案。(聯合報、中國時報、東網) 9月29日 △梅姬颱風來襲,27日馬來西 亞籍帆船與建南12號小船,分別沉沒在興 達港漁港與小港臨海新村漁港。而西子灣 擱淺興發168號又傳出污油滲漏,港務公 司28日已派潛水夫以吸油棉清除油污。另 外停泊在屏東縣東港大鵬灣一艘二手私人 遊艇,也因強風斷纜導致撞擊岸邊沈入海 中,規劃29日進行打撈。海洋局說,建南 12號與泰華號因風浪過大導致2船劇烈碰 撞,船身破洞完全沉沒,船內有40到50公
【綜合報導】
al Recording 成,15日獲准加入,成為台灣五個IPSI會 員中唯一的政府機構。(自由時報) 7月31日 △台中市魚群暴斃事件頻傳, 近3年共發生164件,經污染態樣分析發 現,87.2%的死魚案並非毒害污染,而是 水位過低、溶氧量不足和不明原因所致, 台中市環保局31日說,除主動查察高污染 事業外,水利設施構築與操作若能兼顧生 態環境,更能維護水域安全。(自由時報) 8月3日 △工研院在地熱水中發現一種 台灣獨有的菌株,研發出「蛋白基材回收 金技術」,能夠吸附與回收水中的金離 子,未來可使用在工業廢水中,回收有價 金屬,並再提供給其他製程或用途,且不 會對環境與人體造成額外衝擊,預期將成 為最環保的煉金方式。(科技新報) 8月8日 △行政院環保署公布的6月水 質監測資料顯示,桃園南崁溪宏太橋段驗 出大腸桿菌群濃度超標,達980萬 mg/L, 是社區放流水標準(30萬 mg/L)的30倍 以上。環保局水質土壤保護科科長葉孟芬 說,測站位於桃園區上海路與中山路交叉 口附近,屬人口密集區、較無工業污染 源,加上南崁溪流域的污染源有70%來自 生活污水,研判是沿岸社區的污水下水道 或化糞池污染物沒有妥善清理,直接排入 河川,導致水質異常。(自由時報) 8月9日 △春季過境猛禽在鳳凰丘陵駱 駝山的夜棲地驚傳遭夷平,6、7公頃山坡 地童山濯濯。高市都發局都市開發處副處 長鄭君地指出,該土地為都市計畫保護區 內私人地,目前沒接到任何開發申請或核 准案,將依都市計畫法開罰6萬至30萬元 罰鍰,並盡速約談地主釐清行為人,要求 恢復原貌。(自由時報) 8月17日 △基隆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元 祭,因為受到潮汐影響,很多水燈沒辦法 像往年一樣順利飄出海,加上為了讓水燈 不會很快就沉入海裡,使用保麗龍材質。 環保局表示會跟產業處討論,希望能找出 兼顧傳統習俗又環保的作法。(TVBS新聞) △基隆海巡隊前晚在彭佳嶼海
域,逮捕2艘越界捕撈的大陸籍漁船,其 中1艘還刻意將全船漆成白色,企圖偽裝 成我國漁船,經海巡隊員發現,2船共900 公斤漁獲現地海拋,船隻扣押回正濱漁 港,依法開罰120萬元以上罰鍰。(聯合報) 8月19日 △台東蘭嶼鄉公所計畫開徵 「生態捐」,主要用來清潔環境和海洋生 態保護。蘭嶼鄉長夏曼.迦拉牧表示,去 年蘭嶼遊客多達12萬人次,遊客爆量,也 帶來垃圾,清理環境必須增加人手,且蘭 嶼垃圾必須運回台灣本島處理,成本增 加。另外,蘭嶼鄉公所的保育員有限,必 須再增加2至3人,保護蘭嶼潮間帶以及海 面、海底生態的維護。這些經費都需要從 「生態捐」所得支付。(中央通訊社) △雲林縣內推動畜禽舍屋頂太 陽光電,已有500多場畜禽舍屋頂裝置太 陽能板,總裝置容量達120MW,每年約可 生產1億5,000萬度電,扭轉畜禽業是高耗 能、高污染產業刻板印象。縣府農業處長 張世忠表示,全縣有3,000多場畜禽場, 期望提升太陽光電裝置畜禽場數量,讓畜 禽業變成國內綠能發展主產業之一。縣府 已成立綠能發展單一窗口,加速綠能設施 容許同意書審查及核發。(自由時報) 8月20日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 保育中心與林務局,20、21日舉辦「2016 臺灣越南生物多樣性保育研討會」,涵蓋 野生動物保育、野生植物保育、海洋生物 保育、自然保育經營、生物資料庫應用等 五大主題。(聯合報) △台南海巡隊10051艇於高雄 市南寮外2.47浬處發現二艘福字號漁船等 雙拖漁船,利用暗夜惡海之環境因素做為 掩護,進入距岸3浬內之海域進行違規拖 網作業,海巡艇即進行蒐證,要求該對雙 拖漁船停止作業立即起網,並逕行取締函 送裁處。(ETtoday) 8月24日 △市面上柔珠產品約占四成, 環保署預告草案,擬定2018年7月起,不 能輸入或製造相關清潔用品,2020年全面 禁售。(台視新聞、ETtoday)
8月26日 △澎湖縣長陳光復26日在國中 小學校長會議中宣布,今年9月起,將海 洋保育教材納入國小課程。希望海洋生態 保育觀念向下扎根,讓孩子都能瞭解愛 海、護海、知海的重要性。(中央通訊社) 8月29日 △新北市政府成立「海洋防衛 隊」,29日派出專業潛水人員清除海域礁 區覆網。農業局表示,未來淡水區、瑞芳 區及貢寮區海域,也會清除覆網,106年 將新增通報機制,民眾若發現海底覆網, 可通報市府海洋防衛隊處理。(中央通訊社) 8月30日 △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保育 區,全面禁止採捕,8月1日起開罰。來自 新北三重區的陳、吳兩名釣客,30日用發 財車載著保麗龍船,從望海巷下海在海灣 釣魚。岸巡人員全程搜證,開出違規紀錄 單,再送給市府開罰,罰金額度為3到15 萬元。(聯合影音) 8月31日 △擁有國際級濕地潛力的茄萣 濕地,內政部還未完成分級評定,高雄市 政府卻已準備好要開闢切過濕地的1-4號 道路。31日高雄市府環評大會通過該開發 案的環評審查,身兼環評主席的高雄市副 市長陳金德表示,出席的15位環評委員, 5票認為應進入二階,10票通過,結論直 接通過環評。至於環保團體提出的替代方 案,陳金德表示主方案直接通過,沒有其 他附帶條件。(環境資訊中心) 9月1日 △海洋巡防總局1日執行海洋 保育執法擴大掃蕩專案時,在基隆彭佳嶼 東北23.7浬處發現「閩龍漁61048號」中 國籍漁船越界捕魚,海巡人員登艇時,船 長蔡艷濱宣稱是導航系統故障,不知道已 經越界,但海巡署人員依法將船扣回我國 港口,訊後將依法開罰。(自由時報) △苗栗縣府於100年12月5日公 告劃入後龍溪封溪護魚區段,近年來居民 頻遭檢舉被罰,引起地方反彈,縣府與後 龍鎮公所及地方人士開會協商,農業處長 許滿顯表示,將退縮到以台一線的後龍大 橋為界,出海口到後龍大橋區段嚴禁圍 捕,以兼顧保育及漁民生計。(自由時報) 115 大自然季刊
Local Recor 9月2日 △國立海洋大學承辦的「第17 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 性圓桌會議」,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行 二天,邀請APEC會員體代表、國內外學者 及產官學各界菁英出席,共同討論海洋環 境永續相關議題,加強政府及私人部門的 合作。(台灣新生報) △為了提升空氣品質,苗栗縣 政府環保局1日起正式將竹南科學園區劃 定為空品淨區,將不定期稽查進出園區的 柴油車及機車,要求柴油車應取得環保局 核發的自主管理分級標章,機車也需完成 年度排氣定檢且合格,透過檢查減少園區 內人員受到移動污染源廢氣排放影響。 (中國時報)
9月6日 △今年7月全球平均溫度,已 創下過去有觀測資料137年來新高,全球 暖化警鐘一再敲響,世界各國都無可迴 避。台灣獨步亞洲,由環保署、中央大 學、歐盟等單位合作進行「太平洋溫室效 應氣體觀測計畫(PGGM)」,執行高空 污染物的觀測,空域利用華航飛機、海域 利用長榮海運貨輪,進行太平洋區域溫室 氣體觀測與研究,結果發現化石燃料的大 量使用,使東亞工業化國家成為太平洋區 域高空污染的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焦點】 7月2日 △歷經三審,3日大陸全國人 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 法。依據新法,虎骨、犀牛角等人工養殖 的重點野生保護動物製品,禁止應用於中 醫藥領域。(北京新浪網) 7月4日 △英國南安普頓索倫特大學的 研究顯示,海水樣本的塑膠污染物中,除 了一直被受關注的塑膠珠粒外,更大部分 是來自羊毛衣料的微纖維;在艾希特大學 的另一項研究中,同樣發現羊毛衣料在洗 滌後,所釋出的微纖維數量遠高於其他衣 料,成為海洋污染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 (東網、中國時報)
7月7日 大自然季刊 116
△Traffic研究人員表示,在非
洲活動的東亞犯罪團伙網絡已成為打擊全 球非法象牙交易的最大挑戰。遍布整個非 洲大陸的盜獵集團主要由中國人和越南人 操縱,近幾年迅速壯大。他們支持偷獵團 伙並參與原料加工和大宗運輸。(BBC) 7月13日 △美國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 洋研究所科學家使用海底顯微攝影技術, 記錄海洋小生物珊瑚蟲的實際生活情況, 首次發現它們存在像人互相擁抱一樣的親 密接觸,此外也發現,它們有協作、戰爭 等生存方式,其微觀世界充滿極其豐富多 彩的內容。(大紀元) 7月19日 △《科學》期刊最新研究指 出,全球一半以上陸地的生物多樣性快速 流失,已經降低到相當危險的水準。不過 科學家指出,棲地改變最大的原因並非都 市化,而是農業。研究人員分析全球 39,123個地點,共180萬筆紀錄發現, 58.1%的地點生物多樣性已低於安全水 準。(環境資訊中心) 7月22日 △墨西哥當局通過新法,將於 9月起禁止在加灣鼠海豚棲息的加州灣北 方海域使用刺網捕魚。瀕危的加灣鼠海豚 近年數量大減,僅剩60隻,若不制訂保育 措施,恐步入絕種命運。(經濟日報) 7月29日 △《紐約時報》報導,不管是 政府或是獨立科學家所做的水質檢測,都 顯示出巴西里約有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城 市內各處的水源都被驗出大量細菌,情況 甚至比過去預估的還要嚴重,有科學家就 檢測出一種會導致嚴重腹瀉和嘔吐,還帶 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免疫力不佳者 受感染可能會喪命。(ETtoday) 8月3日 △印度進入梅雨季節,連日大 雨造成山區土石流,官方表示,一連串的 暴雨加上雷擊,已造成至少120人死亡, 有好幾百萬人需要疏散;阿薩姆邦「卡濟 蘭加」國家公園,也遭洪水侵襲,這座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國家公 園,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犀牛棲息地,當有 17隻稀有的獨角犀牛被洪水淹死,還有其 他動物也受害。(TVBS新聞、美聯社、中央通訊社)
8月8日 △加拿大一位著名學者近日表 示,大陸地下水污染問題已成為中國最嚴 峻的環境隱患,他早前聯同香港和大陸專 家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區抽取地下水進行化 驗,發現高濃度的砒霜,遠超世衛標準15 倍,如長期飲用將會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 發展。(大紀元) 8月9日 △科學家2015年曾以實驗結果 推測,海洋酸化可能成為破壞海洋食物鏈 的元兇。如今南極的科學研究站發現,海 洋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飆高,當地浮游植物 的數量和體型都顯著縮水,而浮游植物是 南極磷蝦的主食,磷蝦又為許多南極動物 的主食,恐怕將連帶影響南極的生態系 統。(環境資訊中心、ENS) △美國聖地牙哥加大生物學系 助理教授庫爾勒(Carolyn Kurle)在《環境 科學與技術》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事實 證明,海洋哺乳動物充滿各種污染物,會 傳遞給兀鷲。」她指稱,這些食腐動物在 加州中部攝食體內長年累月累積化學物的 海洋哺乳動物,可能對其鳥蛋產生破壞性 的影響。(星島日報) 8月11日 △野生動物買賣監督組織11日 警告,數以萬計的印尼瀕臨絕種鳥類在國 內市場非法販賣流通,根據國際瀕臨絕種 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 紀錄,在爪哇主島上3個主要城市中,5個 市場的販賣量近23,000隻。 超過20多種 經調查確認是印尼法律列保的品種,代表 所有獵捕與買賣行為都是違法。TRAFFIC 呼籲執法機關勒令這些違法交易停業。 (法新社、中央通訊社)
8月12日 △大陸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與嘉道理中 國保育聯合開展的騰衝片區生物多樣性考 察隊伍再次發現一種兩棲動物科學新種— 騰衝擬髭蟾,成為中國已知的第五種擬髭 蟾。(中新社) △馬來西亞沙巴有2名男子涉 嫌非法獵殺保育動物「馬來熊」,於10日 被當地野生動物保護警察逮捕,並在他們
rding 的車上查獲8隻熊掌、2顆熊膽及8顆熊的 牙齒。一旦非法盜獵受保育動物罪名成 立,最高可判囚5年或9600英鎊(約台幣 39萬)罰款。(ETtoday) 8月13日 △美國加州島嶼灰狐在12年前 因為數量大減九成而列為瀕危生物,但經 過繁殖、防疫注射、遷移金鷹等方法後, 島嶼灰狐的數量大增,近期終於將牠們從 瀕危名單中除名。(衛報、香港動物報) △每年有數百萬的海龜蛋被盜 獵,在黑市流通,面對盜獵問題,各國政 府與保育單位無不費盡心思打擊、防範, 保育組織Paso Pacific遂製作能以假亂真的 海龜蛋,並在其中裝設GPS追蹤器,藉以 揪出盜獵者、運送路徑與黑市地點。(台灣 動物新聞網)
8月17日 △美國南加州今年夏天天氣炎 熱鬱悶,臭氧污染打破2009年來最高紀 錄,鄰近沙漠的內陸的地區因缺乏海風調 節,今年臭氧超過聯邦標準的天數多達91 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4天。特別是7月 份,只有一天沒有超過聯邦的臭氧標準, 8月上旬情形仍然不樂觀,幾乎每天都超 過聯邦規定的十億分之70的微粒上限。 (蘋果日報)
8月19日 △為了打擊走私北極熊,加拿 大努納烏特地區和拉布拉多社區的自然保 護官員開始在北極熊體內嵌入一種微型的 晶片。這種微型晶片,與D N A樣本相結 合,將有助於加拿大觀察北極熊的數量是 否適宜於出口。此外,相關數據將有助於 野生動物執法人員分析北極熊在何處被獵 殺,以便調整管理措施。(大紀元) 8月21日 △非營利的環保團體「洪堡中 心」(Humboldt Center)表示,尼加拉瓜 煉油廠大火導致的石油外溢,已對鄰近的 沿海生態棲息地造成污染。(明鏡新聞) 8月26日 △三年一度的華盛頓公約大會 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其中針對鰻魚的 捕撈、流通,乃至於國際交易進行全盤性 調查的法案,獲得滿場一致通過。(TVBS新聞) △印尼警方在爪哇島查獲逾
650隻冷凍穿山甲,涉嫌走私的男子因違 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被逮捕。(聯合報) 8月27日 △白宮26日宣布,美國總統歐 巴馬將大幅擴大夏威夷州外海的「帕帕哈 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 (Papahanaumokua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的範圍,禁止在超過58萬250 平方英里(150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 面上進行商業捕魚活動,該海洋保護區也 將因此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自由時報、大紀元)
8月30日 △「自然地球科學」 (NatureGeoscience)期刊指出,提供巴基 斯坦、印度、尼泊爾及孟加拉超過7億 5,000萬人用水的一處流域,有60%的地下 水無法飲用,或是無法作為灌溉水源。。
徵稿啟事 大地處處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樂章, 拿起您的相機拍攝下動人的畫面, 或用文字描述記錄您與大自然相遇時的感動, 有分享這塊土地上, 各種人事時地物感受的「台灣印象」; 從環境中、細微之處認識生命變化的「生態觀察站」, 抑或是關心生態保育的「他山之石」。 只要是努力認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都能述說對大自然的情感。 聽到大自然的呼喚了嗎? 學習大自然的語言,替它出個聲吧!
(中央通訊社、大紀元)
9月1日 △全球目前有2.5萬頭犀牛,因 為盜獵問題嚴重面臨生存危機,以辛巴威 為例,總共有700頭犀牛,去年就有50頭 遭盜獵,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為了拯救牠們 乾脆先把犀牛角鋸掉,另外非洲大象近百 年來已經減少90%,恐怕在數十年內絕 跡。(TVBS新聞、自由時報) 9月6日 △8月29日,荷蘭警方在一份 聲明中說,荷蘭野生動物犯罪偵查組最近 破獲一起數量創紀錄的大案。在布拉班特 (Brabant)省一處辦公樓和五處庫房裡面 共搜出超過2,000公斤的野生珊瑚,瀕危 野生動物皮張和動物頭骨以及不同動物的 骨頭。警方估計:這批非法野生動物產品 市值約為幾十萬歐元,並且對環境造成的 破壞「史無前例」。(大紀元)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數 據統計,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猩猩「東部大 猩猩」,只剩下大約5,000隻,被歸類為 極度瀕臨絕種,因為這種猩猩棲息的剛果 東部地區,非法盜獵情況嚴重,導致猩猩 過去20年來數量銳減70%。(TVBS新聞) 9月8日 △台灣台塑集團在越南的最大 鋼鐵投資企業排放有毒物質,4月份造成 越南中部以河靜省為中心的沿海地帶約
投稿注意事項: 1. 文稿請給電子檔,字數約在 2500 字左右,請 務必附上文圖參照的照片,並需配合雜誌印刷 用最高解析度品質 (300dpi、2MB 以上 JPG 檔 )、 一定數量的照片及圖說。 2. 賜稿請附參考標題、作者姓名與聯絡方式,不 論刊載與否,實體文件一律後退;一稿不二投 者給稿酬,稿酬平均每字 0.7 元,圖片依版面 計酬。本刊並擁有隨時修正計酬之權力。 3. 著作權授權至少需及於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 協會大自然雜誌與大自然網站,本刊得以發行 再版或為行銷需求轉刊他方,但不再付稿酬。 4. 來稿請發 email:swanint@seed.net.tw 或 swan. magazine@gmail.com 大自然季刊收。歡迎就採 訪計畫事先來電與編輯部討論,每月 10 日前 截稿,約稿確定請準時提早交件。
如果您對目前的保育時事有任何看法, 或對本刊有任何建議亦歡迎賜稿,暢述高見。
大自然季刊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184 號 5 樓之 3 電話:(02)2368-5810 E-mail:swanint@seed.net.tw 117 大自然季刊
Local Recor 115噸死魚被沖到岸上,以及14噸已捕撈 的魚貨和貝類死亡。越南政府向國會提交 報告表示,台塑集團已承認造成污染,並 支付5億美元賠償。越方也要求台塑河靜 鋼廠加快更換設備,將現行焦炭濕式冷卻 設備,更改為焦炭乾式冷卻設備,以確保 環保效能。對於工業廢棄物處理工作,越 南資源與環境部指示,相關部門加快審核 與評估由台塑簽約委託處理單位的能力, 保證廢棄物處理工作必須達到國際標準。 (美國之音、中央通訊社)
9月9日 △大陸藏族少女卓瑪與放生團 體募資約510萬元人民幣,在8月30日從屠 宰場買下6,000多隻羊到四川草原放生惹 爭議。《野生動物保護法》將於2017年1月 1日通過修訂,新修例列明任何組織和個 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 合適放生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 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及生產,避免對生態 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危害 生態系統者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東網) 9月13日 △俄羅斯北極圈城市「諾里爾 斯克」的「達爾迪康河」6日被人發現變 得宛如一條「血河」,當時有關單位就認 為全世界最大的鎳金屬生產商「諾里爾斯 克鎳業」的廠房涉有重嫌。BBC報導,該 公司雖然一度撇清關係,但12日還是承 認,他們的確有責任。(聯合報、世界日報) 9月16日 △美國加州布朗州長13 日簽署 加州虎鯨保護法法案,從明年6月開始, 禁止在加州繁殖、圈養虎鯨並利用其進行 娛樂表演。(大紀元) 9月17日 △肯亞民眾16日在首都奈洛比 舉行示威遊行,抗議中國大陸在國家公園 內承建高架鐵路,此舉將威脅包括獅子、 豹和長頸鹿野生動物的遷徙。這個鐵路建 設是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 股份)和中國路橋集團所承建,跨越肯亞 歷史最久的奈洛比國家公園6公里。這項 工程還要獲得肯亞國家環境管理機關的同 意,才能正式動工。(中央通訊社、自由時報) 9月18日 △中國湖南省警方日前破獲一 大自然季刊 118
起涉嫌非法收購、運輸野生動物案,在一 輛貨車上發現114隻遭宰殺的野生動物, 包括有山羌、猪獾、果子狸、毛冠鹿等 114隻陸生野生動物,重量達1,000公斤, 其中,毛冠鹿屬大陸第二類保育動物。 (自由時報、青年日報)
9月21日 △中國大陸一艘運煤船「深能 一號」6年前觸礁擱淺澳洲大堡礁,外洩 的燃料與有毒化學塗料污染海面,遭澳洲 政府求償9,000萬美元(1.2億澳元)。本 案於6日在澳洲布里斯本開庭審理,陸方 認為賠償太高,終於19日同意賠償3,930 萬澳元。(大紀元、信報) 9月25日 △挪威野狼稀少,僅存的68頭 瀕臨危險數量,近來卻面臨政府選擇性撲 殺70%的空前決定,引發全球保育團體震 驚,被視為近1世紀來最大規模的選擇性 撲殺。挪威國內目前僅存68頭的野狼,政 府計畫撲殺其中2/3,最後只會剩下21或 22頭。(中央通訊社) 9月26日 △法國政府宣布將在 2020 年 前所有免洗餐具 50% 必須是可在家裡堆 肥的生物來源材料製成,2025 年比率提 升到 60%。(科技新報) 【氣候變遷】 7月2日 △載於《科學先端》期刊的新 研究顯示,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該為亞洲 赤道附近海平面溫度的多數改變負責,進 而影響區域降雨模式,包括印度雨季。 (美聯社、中央通訊社)
7月9日 △隨著全球暖化的效應,南、 北極的冰層頻頻面臨融化的考驗。英國的 南極考察研究人員報告,全世界最大的企 鵝棲息地扎沃多夫斯基島因為火山爆發, 火山灰覆蓋整個島將近一半的區域,高達 100多萬隻的企鵝恐將面臨無家可歸的問 題。(東森新聞) 7月12日 △氣候變遷下全球氣候異常,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2015到 2016年間的「最強聖嬰年」,嚴重影響非 洲多個國家,其中馬拉威高溫乾旱最為嚴
重,到了往年的雨季卻長達5個月完全沒 下雨,農民一直都靠雨水灌溉,也讓當地 飽受天災所害。(東森新聞) 7月20日 △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已威脅到島國安全。繼2015年成功在巴黎 舉辦氣候高峰會通過「降溫1.5℃」目標 後,2016年「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又計 劃將更進一步領先全球,首度簽署全面禁 止開發石化燃料公約,預計該合約最快在 2018年可通過實施。(台灣醒報) 7月21日 △全球持續暖化影響的不只是 疾病的發生,對溫度最敏感的蚊子數量恐 怕也會跟著增加,根據科技部的預估,百 年之後台灣登革熱風險區將會從現在的35 個鄉鎮擴散至91個,將近4分之1個台灣淪 陷,學者同時也擔心來自非洲的外籍學生 因為沒有經過篩檢調查,也可能將蚊蟲傳 播的相關傳染病帶到台灣。(TVBS新聞) 7月24日 △全球195多個國家的代表 2015年12月在巴黎達成全球氣候變遷協 定,同意以具體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來自相同國家的代表在維也納集會,準備 針對禁用氫氟碳化物(H F C)達成新協 議;環保人士說,維也納會議引發的關注 遠不如巴黎會議,但其實這是2016年降低 全球暖化的最重要行動。(聯合晚報) 7月26日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25 日宣布,飛機噴射引擎所排放的廢氣助長 氣候變遷,危及公衛安全。而環保署正致 力於發展規範,以減少商用飛機的碳排 放。(中央廣播電台) 7月27日 △在過去幾年來,俄羅斯西伯 利亞北方的永久凍土地帶出現一些巨洞或 深坑,引起科學家的關注。而該地區的別 雷島(Belyy Island)最近再度成為聚焦 點,因為科學家發現該島某些地面像果凍 或彈簧床般柔軟有彈性,這可能是其地底 蘊藏大量沼氣所致。很多科學家關注北極 圈甲烷氣體的逸出會致使全球暖化進一步 惡化。有一項研究指稱,如果氣候變遷持 續惡化,在2100年之前會有多達2,050億 噸的碳排放由永久凍土釋出。(大紀元)
(環境資訊中心、蘋果日報)
8月23日 △巴基斯坦將投入850萬美 元,擴充冰河監測站的網絡,在興都庫什 山、喀喇崑崙山以及喜馬拉雅山一帶追蹤 冰河的融解速度,以期強化早期警戒系 統,並降低洪水對巴國造成的衝擊。(路透 社、中央廣播電台)
8月27日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詳細重 建過去500年的氣候,以此鑒定全球氣候 實際開始變暖的時間。研究員檢閱包括保 存在珊瑚、洞穴裝飾、樹木年輪和冰核中 的氣候歷史,分析數千年來各種氣候變化 模式。結果顯示,工業革命前,大氣中溫 室氣體的含量維持在相對較低水準,從 1830年開始,氣溫開始升高,先是在北 極,之後又出現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50年後,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氣候 變暖的趨勢。(中國時報) 9月2日 △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副教授 葉孟宛、謝奈特1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成 果,認為地表上的氣候作用,如「冰河」 的退卻與溶解,能使大陸地殼分開,發表 於「科學報告」期刊,受到學界重視。 (青年日報)
9月5日 △加州大學的基柏瑞(Solomon Kibret)5日表示,居住在水壩附近的非洲 人當中,有感染瘧疾風險的人數到2080年 將會幾乎加倍,至2,500萬人。原因是氣 候變遷,將使目前沒有瘧疾疫情的地帶, 成為這種疾病的疫區。刊登在「瘧疾期 刊」論文中。(路透社、中央廣播電台) 9月6日 △美國從事颱風研究的華人學 者梅偉與謝尚平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發表,氣候變遷將導致台灣、中國大陸、 日本、韓國未來會經歷更加劇烈的颱風侵 襲。他們指出,由於海水暖化,侵襲亞洲 的颱風已增強12%到15%。(中央通訊社)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總幹事安 德森在夏威夷IUCN世界保育大會上報告研 究結果表示,全球暖化正讓海洋「病情」 一天天加重,導致疾病在動物和人類間傳 播,威脅全球食安。(法新社、中央通訊社) 9月19日 △國合會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於2016年9月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 未來將在既有良好基礎上持續在綠色經濟 轉型之合作關係。該合作備忘錄由歐銀秘 書長與國合會秘書長施文斌代表簽署。
如果你來自墾丁, 你怎能不知道每年十月 飛抵「國內」的鳥是 ──灰面鷲; 如果你聽慣東海岸浪拍崖石的壯瀾, 你怎能對海的呼喚充耳不聞; 如果你的家鄉有著群山環繞, 你怎能面對大樹而不心動! 讓我們分享你的感動, 讓我們分享你的經驗, 讓子子孫孫也可享用你曾經擁有的一切! 讓你我保育的路上逗陣行。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
8月2日 △聯合國氣候變遷特派員羅賓 遜提出警告,在中美洲北三角(宏都拉 斯、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的乾燥走廊 上,有35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問題, 2015年乾旱情況比往年都來的嚴重,更由 於聖嬰氣候現象的影響,各項情況更形惡 化。(中央通訊社) 8月8日 △近期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 遷》研究指出,部分魚類為了適應全球暖 化造成的海洋化學成分變化,當海水品質 不利生存,即使是白天也會啟動夜間較強 的生理防禦機制。(環境資訊中心) 8月17日 △科學家發現,美國達拉威灣 高潮線的平均鹽度竟是海水的2倍,更比 其他地方高出4倍。科學家推斷,原因是 氣候變遷使更多水份蒸發。進一步的研究 顯示,氣候變遷可能提高海岸的鹽分,影 響螃蟹、海鳥和其他海岸生物的生存。
逗陣行
rding
(中央通訊社)
9月20日 △美國民主黨籍的加州州長布 朗19日簽署一項法案,首次規範涉及奶牛 以及垃圾堆填區的溫室氣體排放準則,以 顯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加州的努力, 減少導致氣候暖化的氣體,包括甲烷和其 他污染物的排放量。(星島日報) 9月26日 △科學家透過GPS測量後發現 格陵蘭島一年的融冰量,比科學家預料的 多約18兆公斤,重量相當於5萬座帝國大 廈。研究人員從數據中發現,格陵蘭的東 南部跟西北部融冰最嚴重,占總融冰量的 1/4。而20世紀時,美軍把核廢料留在格 陵蘭冰層,專家警告到2090年,下雪的速 度遠不及融冰速度,這些污水、柴油及放 射性廢棄物,有可能隨著冰川融水不斷流 出,對全球造成的影響,不亞於海平面上 升。(TVBS新聞)
◎加入會員: 入會費 200 元,常年會費 1000 元, 可獲得一年四期的「大自然」季刊, 購買本會出版品享九折優待。
◎訂閱雜誌: 一年四期 850 元,二年 8 期 1700 元, 免付掛號郵資, 可獲得本會最新出版品書訊。
您可以擁有大自然,請加入我們。
劃撥帳戶: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徐源泰 劃撥帳號:0523666-1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184 號 5 樓之 3 電話:(02)2368-5810 E-mail:swanint@seed.net.tw
119 大自然季刊
訊 ︽生態活動看板︾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 Tel:02-2368-5810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 Tel:037-996-100 #850
10/28-30
漁村見學 金門漁村生活體驗與海洋生態保育
11/5、12/3
11/5
地殼下的灼熱氣息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 Tel:03-382-1533 11/19、21
芒草舞雲瀑
11/26
與殼斗的邂逅
阿鮭的夢.想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 Tel:03-8339434 12/11、18
「太魯閣賞鳥趣」體驗活動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 ◎ Tel:02-2960-3456 11/13
鶯歌石登山步道
●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 Tel:04-2595-0299
News
●台灣猛禽研究會 ◎ Tel:02-2563-0367 11/18、19
星空漫步森林裡~秋季神仙大家族
11/12-13、26-27、12/3-4
11/19
賞鷹趣-田寮洋
12/17
賞鷹趣-忠義小徑
夜探大雪山
●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 ◎ Tel:049-297-4499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 Tel:02-2553-2322
11/18、19
11/6、12/4
台中 - 大坑中正露營區
夜之饗宴
11/6、12/4
彰化縣成功營區綠色環境學習營地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 Tel:05-259-0211
11/20、12/18
桃園虎頭山公園
12/10
11/27
圓通寺
12/11
大溝溪
定向王訓練班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 ◎ Tel:08-870-1499 11/5、6、13
雙流秋風爽
●知本自然教育中心 ◎ Tel:089-510-961 #18 11/19
見紅就收 - 洛神花收穫體驗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Tel:037-996-100 #850 11/26、27
一顆紅豆、一曲原聲美
購物更方便!SWAN購物車即將正式上路! 不論是長知識的叢書、圖鑑、「大自然」季刊、海報, 從生活中做環保的手帕、方巾、涼風扇, 或是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服飾、鑰匙圈、便利貼等, 眾多商品,皆可線上選購! 會員或是欲入會的夥伴,也可利用購物車繳費喔! 購物車網址 http://www.swan.org.tw/shopcar.php
大自然季刊 120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 Tel:02-2302-5265 11/5
回不了家的外來客
11/19
還我乾淨的水源
11/26
糖線人文 ( 艋舺大道線 )
11/27
結實累累,步行圓通寺賞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