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臺中NO.56

Page 1


Jul. 2024

媽媽市長伴讀

尋訪歷史的記憶 閱讀往日的歲月

時光如水,匯聚成綿延不斷的長河,將歷史的記憶沖刷得越發鮮明。每一座城市,都在 這條長河中靜靜書寫著自己的傳奇篇章。臺中,這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與旺盛生命力的城市, 正是這樣一處彌足珍貴的存在。它的每一處古蹟與歷史建築,彷彿是時光遺留給後人的手記, 記錄著過去的輝煌與風華,靜待後人細細品讀。

臺中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包含 4 處國定古蹟、55 處市定古蹟及 119 處歷史建築,走 進這些時光的見證者,彷彿踏入了一間無牆的歷史教室,一頁頁躍動的詩篇,述說著一個時 代的軌跡與記憶。藉由修復匠心獨具的藝師,細心地雕琢每一個細節,重現「舊時光」的光輝, 使我們得以親身體驗先民的生活面貌,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與歷史厚重。

古蹟的新生,源於這群無聲守護者的堅韌與奉獻 包括建築師、技師、匠師和工地主 任。他們在炙熱的陽光、刺骨的寒風中不畏艱辛、堅守崗位。憑藉對歷史的敬畏和技藝的熱 愛,細心地守護這些承載故事的古老建築。每一塊磚瓦、每一道雕刻,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 與情感,使這些時光見證者在歲月的長河中重獲新生,綻放出新的光彩。

市府同仁的盡心努力及許多專業者的參與下,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得以細緻修繕與 妥善保存。這一路艱辛漫長,為了延續那悠遠的歷史脈絡,所有的付出愈加彌足珍貴。如今, 這些舊時光被賦予了嶄新的生命,化作引人入勝的旅遊景點,它們的蛻變,正靜待我們前來 探索,感受那深藏其間的歷史韻味與動人故事。

文化,是生活的創作,更是歷史的積累與族群傳承的哲學。誠摯邀請您漫步於臺中的古 老街巷,尋訪那悠遠的記憶,感受這座城市新舊交融的美麗故事。

臺中市長

總編絮語

走進古蹟 感受新舊城市之美

穿越時光的長廊,彷彿我們是城市的歷史探險家,踏著古老的石階,聆聽風吹過每一 片歷史的叮鈴聲,每一扇古老的門扉後,傳頌出時光的悠揚旋律,述說著文化的深厚底蘊。

這座城市裡,有一群自願守護文化資產的英雄,他們如同城市的守護神,用著手中的 工具和心中的熱情,將古老的建築物修復如新。木作匠鄭慶華彷彿是時間的魔術師,用巧 手將古老的木頭變幻出城市的藝術品;泥作匠簡士原則像是大地的魔法使者,以泥土和石

灰將破敗的古蹟重塑成了城市的明珠;建築師郭俊沛則主持許多舊城區及老建築的改造活 化案,他以建築的智慧和創意,重塑著城市的面貌。

廖振富教授筆下的故事更是動人至深。黃信彰博士將一德洋樓老屋變成了愛情的殿 堂,彷彿是將城市的歷史故事重新詮釋成了現代的童話;大師級藝術家倪朝龍則是城市的 詩人,他以筆墨和畫筆將柳川吊腳樓的美麗永遠鎖在了畫布之上,讓我們永遠感受到城市 的美好。

文化不僅僅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是我們的態度。臺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歷史和 現代融合的魅力,這是市民共同編織的城市風景。從街頭塗鴉到古蹟建築,文化藝術的守 護者們用他們的努力和智慧,讓我們共同見證臺中這座城市的奇蹟,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綠川日新橋(攝於 1929 年,郭双富提供)

日新橋的前世新生

昔日跨越綠川的日新橋,現在改 稱為「民生綠橋」,位於民生路 與建國南路三段路口,與臺中第 二陸橋同時在 1929 年完工,該橋 興建是為了貫通臺中火車站前後 站的交通,多年來見證了都市日 漸發展,人口增加,持續提供市 民通行的便利。

目次

CONTENTS

媽媽市長伴讀

01 尋訪歷史的記憶 閱讀往日的歲月

總編絮語

02 走進古蹟 感受新舊城市之美

快門時光機

03 日新橋的前世新生

星光會談室

跨域創作 畫下夢想的樣子

06 鄒駿昇 玩味藝術探險家

左手殿堂 右手江湖

10 謝孟勳 讓塗鴉藝術不再逃亡

封面故事

文化資產守護的一天

城市因文化而偉大 16 古蹟修復 兼具使命與責任

工作與志業兼具 20 傳承古蹟文化之美 是一份志業

古蹟修復的推手 22 匠師讓老建築如獲新生

除了熱情 更要懂得經營 24 創意傳承重拾歷史的記憶 文化資產會說話 28 生動導覽引領穿梭時空百年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專訪 30 守護文資的幕後英雄

落實維護管理責任 32 扮演守護古蹟的溝通橋梁

文青風向球 從土地出發的築夢共享旅程 34 清水転和有機書店

荷光而行驅動城市生活美學 38 極光天氣晴

漫遊新主張

愛戀大甲溪

42 走讀河口繽紛的動植物世界

藝文點滴

彩繪寶島之美

48 醫生畫家趙宗冠

親子藝術節好FUN

50 體驗智慧科技與藝術的跨界

在纖維中尋覓交會的靈感

52 穿越交會區 萬縷千絲

青春的創造力

54 藝術新聲推動臺中的藝術新勢力

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 113 年 7 月 5 日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 100 年 3 月 1 日

封面題字 書法家董陽孜

發 行 人 盧秀燕

總 編 輯 陳佳君

編 輯 委 員 曾能汀、江錦陵、許雅竹、李芯妤

編 輯 小 組 林惠華、李岳勳、林佩均、張碧華、陸美琄、黃文仕       謝宜廷、賴瑞堂、黃肅雯、吳姿嫻、徐君也、陳俊宏       蘇大衛、葉志雲

發 行 所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地   址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 99 號 惠中樓 8 樓

電   話 (04)2228-9111

網   址 www.culture.taichung.gov.tw

文化小尖兵 粉絲專頁 文化臺中 電子書 五南網路書局

質樸.豐美一代巨匠

56 林添福和他的「竹南蛇窯」

「2024藝遊葫蘆墩」藝術節

58 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

開卷有益

60 老驥伏櫪期待蛻變 《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

61 蓋比泰勒冒險旅程英文故事繪本 《陽光普照的臺中》

速寫文化城

62 50 年代的柳川吊腳樓

企 劃 編 印 群御廣告(04)2422-2277

工 本 費 新臺幣 90 元 1、4、7、10 月出刊 GPN 2010000874

展 售 處 五南網路書店及各門市 刊物索取地點

本局五大文化中心、各文化場館、各臺中市立圖書館分館及其 他藝文展演空間等處。

欲加入索閱點商家請洽 ntu588@taichung.gov.tw

藝文廣告刊登

本刊提供版面刊登藝文相關廣告,歡迎各機構、團體、公司等, 於發行日前一個月(預定發行日 4/8、7/5、10/7、1/3)提供下 個月的活動內容。(如:欲刊登於 10 月號,請於 9 月 1 日前來 稿),詳情請電洽:(04)2422-2277。

萬歲大眼蟹

跨域創作 畫下 夢想的樣子 鄒駿昇玩味 藝術探險家

文 楊登淵 圖 鄒駿昇

走在豐原街上,腳下的黃綠色調人孔 蓋,翻轉城市美學的印象;搭乘BRT 公車,其中的科博館站,已悄悄換上 恐龍新裝,訴說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這些創意,出自於豐原區土生土長的 藝術家鄒駿昇。

屬於臺中的城市美學

鄒駿昇是亞洲第一位義大利波隆那 SM 國際插畫 家大獎得主,也是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策展人,像 是一位頑皮的大男孩,用溫暖復古的筆觸,遊走於 平面繪畫與空間設計之間,在他身上,你看見的是 生命的韌性與對創作的堅持。

「豐原人孔蓋是屬一屬二困難的案子,要將地 方的特色,定調在一個小小如徽章的物件中。」鄒 駿昇說,多數人對豐原的印象是糕餅之鄉,但他選 擇了不同的視角,以豐原過去因灌溉豐饒的歷史為 靈感,以黃綠色的稻田為主要意象。

此外,他還加入了客運和運木車的元素,象徵 了豐原作為集散地的歷史角色,彷彿人們來到豐原, 都能有再次出發的勇氣。他的創作往往是跨時空的 反映,你會讀到過去的故事、當下的美學,以及關 於未來的省思。

鄒駿昇認為在繁雜的街景中,最好的設計是 簡約的減法。在思忖臺中 BRT 公車科博館站的視 覺時,發現最大的敵人是陽光和雨水,不如就以 雨水多年刷洗後,所留下的淡黃污漬為底色,並 為恐龍繪上淡彩,呈現出敦煌壁畫般低調雋永的 風格,使其如同古蹟般長久存在,融入城市景致 之中。

生命 會為自己找出路

鄒駿昇笑說:「很喜歡豐原老家,即使那是 不太講究美感的地方。」他有著感性的靈魂,從 小卻生長於講究理性的精密機械代工家庭。在傳 統學科找不到興趣的他,國三一整年的生活週記, 都是他的塗鴉創作,老師見狀鼓勵他讀美術班, 自此生命便往感性的美學路線走去,一路至今。

豐原人孔蓋示意圖

「我什麼都做,因為我太想做創作了。」就讀嘉 義師範學院(今嘉義大學)後,除了主修國畫、平面 設計,其他如裝置藝術、版畫印刷、街頭藝術等,他 也投身其中逐一嘗試。

遠渡重洋 修煉創作

「我寧願作業出得少,但小朋友是喜歡來上學 的。」成為美術老師後,他教小學生仿照民間信仰在 黃色符咒上畫上圖案,貼在額頭上,帶領孩子用笛子 吹起流行歌曲〈墓仔埔也敢去〉,笛聲零零落落,竟 也得到當年「最佳創意獎」。

學生鬼畫符吹笛比賽 臺灣博物館的繪本《捉迷藏》

然而,教書伴隨的責任感,來自家長的質疑眼光,皆讓他備感壓力,他決心遠赴國外求學。「我並非為了 學歷,單純是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人!」雖然在國外攻讀研究所,卻迎來了生命的灰暗期,念完英國金斯頓大學 後,無奈發現專業能力並未真正提升。

鄒俊昇決意進入聲譽卓著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就讀,然而嘔心瀝血畫出來的每件作品,卻飽受老 師的批評和質疑,系主任甚至說:「你實在太懶惰了!」讓他感到心灰意冷。

鄒駿昇鍥而不捨,藉由比賽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從校內競賽、全英國比賽、再到國際大獎,不斷嘗試。 2008~2022 年之間,他五度入圍波隆那童書展插畫獎,也是美國 3x3 國際當代插畫大賽常客。「心要先想、 事才會成,而時間終會告訴你!」他如此註解道。

臺灣科博館 BRT 站體設計

讓世界看見臺灣

2016 年,他受邀擔任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策 展人,將展覽定調為插畫和視覺藝術之間,並找來世 界知名或極具潛力的藝術家作品,揉合江振誠特調啤 酒、凌宗湧花藝設計等元素,打造為一個鼓舞許多專 業人士的舞台。

後來,郝明義先生邀請他策劃波隆那兒童書展臺 灣館,想起國外生活時,臺灣館如同異鄉人的小島, 讓人安心停泊,他便抱持回饋的心投入其中。有別於 過去做法,想讓所有的作品都被充分展示,他要讓臺 灣整體的品牌意象成為最重要的事,透過減法設計帶 出明淨的空間,作品反而更有機會被看見,如同走入 誠品書店之中,可以靜靜翻開每一頁篇章。

「真正影響我的,反而是課堂以外的事物。當下 你不會覺得特別,所累積的厚度,卻影響你未來許多 的路。」鄒駿昇喜歡老物,穿著二手舊衣,騎上偉士 牌機車,在老派色調中體驗自我靈魂的存在。他對飾 品、家具、空間設計充滿興致,讓他在色彩運用和空

間配置上累積出細膩的領悟,並將生活美學品味落 實在工作中。

從平面插畫到空間設計,他將空間的元素帶入 創作之中。為 Dior (迪奧)繪製的貼圖,他融入了 椅子的立體造型;在臺北 101 的福灣巧克力店,他 在屋頂設置了可可豆的曬製廠,用玻璃罩展示各種 可可豆,呈現其獨特的在地風味。

夢想 需要時間醞釀

鄒駿昇勉勵青年學子,「在討論理想或夢想時, 請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實現。」不要太早下定論, 並懷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某些東西的本質,並非 是表面所看來的樣子,成就也許是藏在更長遠的時 間之後。有時,也可以設一個停損點,也許轉個領 域後,你會發現自己更如魚得水,而過去你在創作 領域的投入,絕不會白白浪費!

左手殿堂 右手江湖 謝孟勳讓塗鴉 藝術不再逃亡

文 謝夏 圖 洋森

勤美生活圈PARK2草悟廣場上,從B1入 口階梯往下,長廊右邊長達51公尺牆壁上, 近日出現了一整面色彩斑斕奪目的噴畫, 如同一條翻滾著青春浪潮的長河,浩浩前 行。這裡是「逃亡計劃Escape Plan X」塗 鴉藝術團隊成立十週年的活動展場。

逃亡計劃 進駐臺中千越大樓, 創造打卡拍照新熱點。

有鬼屋之稱的「千越大樓」,改造後鮮活起來。

從4月到8月底,分別在 PARK2 草悟廣場、臺 中第二市場、新民街倉庫三個展區同時進行,掀起 了塗鴉藝術話題熱度,也為臺中市增添無數的色彩 與活力。

將美學養分注入塗鴉藝術

臺中第二市場中山路上,一整排老式店家的鐵 捲門上,多數都被塗鴉符號佔滿。一家名為「下不 來」咖啡酒吧,小小空間卻是「逃亡計劃」團隊平 日腦力激盪的創意總部。在這裡,遇見年輕塗鴉藝

術家謝孟勳,進入他的塗鴉世界,了解他如何把城 市邊緣的次文化,一步步往主流藝術的殿堂推進。

謝孟勳自小便展露出對藝術的熱愛與天賦,就 讀大同國小美術班時期,作品便入圍全國美術展, 在藝術創作之路,起步很早。高中時期開始接觸塗 鴉,並深深著迷於這種充滿表現力的街頭藝術形式。

大學時他選擇造形藝術學系,接受正統美術訓練, 學習繪畫、石雕等技法,使其藝術技巧更加紮實, 視野更開闊。

「逃亡計劃 Escape Plan X 」成立於 2014 年, 由當時還是大學生的謝孟勳主導,與一群志同道合 的塗鴉愛好者共同組成,他們以塗鴉為媒介,表達 對社會、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謝孟勳認為,「塗鴉藝術」與「塗鴉」是不同 的兩件事,每個人都可以是順手塗鴉者,隨意塗抹; 至於塗鴉藝術家,是將塗鴉表現的型式,結合自身 的美學教育、藝術訓練所創作出來的專業作品。早 期大家對「塗鴉者」既定印象,認為是空間美感的 破壞者,但今後「塗鴉藝術家」將在城市美學與地 方創生上,發揮重大正面影響力。

少年十五二十時 試劍天下

因家人長居美國,學生時代謝孟勳每年寒暑假 都會去美國,吸收當代思潮與塗鴉藝術養分。2014 年暑假期間前往美國,在紐約與當地藝術創作者交 流,有機會參與一個音樂工作室的外牆創作。他在 牆面上畫了很多眼睛,用中英文寫下「臺灣」字樣, 希望世界千千萬萬眼睛,都能看見臺灣的美好。

「逃亡計劃」的年輕團隊不分晝夜在街道盡情發揮藝術天分 《越界》的創作展挑戰並重新定義塗鴉藝術的邊界

2017 年,參與烏日區公所的「塗鴉派對」,將高鐵橋下 的牆面變成一幅長達百公尺的藝術作品。這次創作不僅改變了 當地的景觀,也引發了民眾對街頭藝術的關注與討論,提高塗 鴉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能見度。

當時「逃亡計劃」又有一個機緣進駐臺中千越大樓,這棟 因火災而成為著名鬼屋的建築,經過改造,瞬間鮮活起來。千 越大樓跟地方生活緊密結合,充滿歷史性又有廢墟感,其無可

取代的獨特魅力,成為街頭藝術無拘無束恣意揮灑的最佳場 所,創造打卡拍照新熱點。

街巷角落進入藝術殿堂

當塗鴉藝術越來越被社會理解接受後,他們更有信心跨入 大型公共藝術領域。 2017 年 9 月,謝孟勳團隊參加國立臺灣 美術館「關鍵斡旋 2017 亞洲藝術雙年展」。在國美館作品中, 直接把創作噴在路面上,意味著生活中很多聲音都由馬路上發 生,同時表達對馬路坑坑疤疤現象的無聲抗議,這條路也讓他 們在塗鴉藝術道路上,更加馬不停蹄,策騎似飛。

謝孟勳與 10 位年輕人用塗鴉藝術,妝點城市風貌,讓更多人認識街頭藝術。

2018 年,謝孟勳團隊在臺北的當代藝術館舉辦 了一場名為《越界》的創作展,以大型工業用保鮮 膜作為畫布,結合報廢的 SNG 車及廣告看板,將當 代館外面變成廢墟街景。透過創作,挑戰並重新定 義塗鴉藝術的邊界,更象徵著灰色地帶的塗鴉藝術, 已登堂入室,「越界」進入藝術殿堂。

謝孟勳說,塗鴉藝術其實結合了很多視覺藝術 的創作手法,整體美感及美學內涵,並不亞於其它 藝術型式。又因為在公共空間創作,與建築設計、 戶外裝置藝術一樣,都是構成城市美學的重要元素, 更要兼具藝術性、對話性與公共性。「我們希望能 在主流藝術大地上插旗創作,與其它創作形式並駕 齊驅,各自開花結果。」

學術嚴謹與街頭奔放 互為助力

謝孟勳不同於一般無師自學的塗鴉創作者,他 不僅是藝術科班畢業,目前工作也是國中美術老 師。身兼學術殿堂與草根畫家雙重特性,游刃有餘 地在這兩個領域中自在揮灑,互為助力。這樣的背 景使他能夠將正統美術的架構帶入街頭創作之中, 為塗鴉文化注入新生命,登上新高度。

「逃亡計劃」十年磨劍的故事,是一段充滿夢 想與理想結合的旅程。謝孟勳與 10 位用獨特的藝 術形式,妝點城市風貌,讓更多人認識並接受街頭 藝術。未來,謝孟勳與這群年輕的藝術家們將繼續 在藝術的道路上前行,為城市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感 動。

文化是生活的記憶,古蹟是歷 史的印記。近年來,文化資產 老建築的再生蔚為風潮,巧手 再造古蹟及歷史建築,成為文 化觀光的熱門景點,透過文化 資產活化,再顯生機。

封面故事

文化資產 守護的一天

城市因文化而偉大

16 古蹟修復 兼具使命與責任

工作與志業兼具 20 傳承古蹟文化之美 是一份志業

古蹟修復的推手 22 匠師讓老建築如獲新生

除了熱情 更要懂得經營 24 創意傳承重拾歷史的記憶

文化資產會說話 28 生動導覽引領穿梭時空百年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專訪 30 守護文資的幕後英雄

落實維護管理責任 32 扮演守護古蹟的溝通橋梁

文 葉志雲 圖 陳俊宏 古蹟都是前人所留下來的重要文化資產,每處古蹟都有動人 的故事及悠久的人文及歷史背景。基於對文化資產修復的使 命感,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30年的郭俊沛建築師,以非 做到最完善不可的精神,忍受壓力與辛苦,完成了一件件艱 難的任務。

散發出濃郁檜木香的州廳木造屋頂維修通道

獲頒傑出建築師獎

郭俊沛因致力傳統建築文化資產保存受到肯 定,2023 年獲頒建築界最高榮譽「中華民國傑出 建築師獎」,臺中州廳的修復,雖非獲此殊榮唯 一個案,但也是他修復古蹟秉持一貫的理念與做 法;郭俊沛順應傳統建築特質,融入簡單細緻多 元的工藝構造與施工技術,表現出建築精湛的美 感。

郭俊沛於 1994 年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在臺中 縣市合併初期,即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包括市定古蹟瑞成堂、摘星山莊( 2、3 期)、臺 中刑務所典獄官舍及浴場、湖心亭等,以及國定 古蹟臺中州廳;歷史建築部分,則有大屯郡役所 及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臺中刑務所官舍群等。

臺中州廳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建築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 郭俊沛建築師

擁有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工學碩士學位的郭 俊沛,特別著眼於整個舊城區的文化發展。他認為 全球化時代,一座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有與眾不同 的特色,而以文化資產保存為主軸的效益最大。

已經修復完成的大屯郡役所外觀 以文化資產 創造城市魅力

臺中州廳及大屯郡役所在日治時期是臺中州的 行政中心,在郭建築師的眼裡,早年就是舊城區的 樞紐,修復之後,可以連接演武場及臺中刑務所官 舍群的國家漫畫博物館,再沿著綠空廊道走到臺中 火車站,轉進帝國糖廠及臺中公園,形成一個以文 化資產保存景觀為主軸的徒步區,串連整個舊城區。

在這樣基礎下發展出來的城市,有舊有新,方 能凸顯出差異性。他認為,臺中以文化著稱,而有 「文化城」美名,以文化資產保存作為發展根基, 才真正具備文化深厚底蘊,這樣的城市會更有趣。

始建於 1913 年(大正 2 年)的臺中州廳,光是 日治時期,就分為五個階段興建,加上光復後的增 建及修復更不計其數,郭俊沛主要的任務在移除日 治時期之後附加的部分,恢復昔為西方古典樣式建 築的原貌,讓參觀者一覽昔日建築的風貌。

大屯郡役所新舊融合的挑高屋頂空間設計,增加了商業使用 空間及建築設計的趣味性。

相對於臺中州廳重點在留存日治時期之建築 原貌,州廳後面的附屬建築群和大屯郡役所,在 整修上,同樣要致力於保存舊有的歷史建築,而 且要達到保護功能,使舊建築歷久彌新,好好地 保存下來,透過活化的機能,賦予時代的新意義。

州廳二樓有新設立的屋頂維修樓梯提供維修與民眾導覽的方便性 州廳舊有空間狹小的屋頂維修梯通道間

創造商業活動空間 回歸市民使用

以挖掘到清朝時期臺灣府儒考棚遺跡的大屯郡役 所來說,郭俊沛基於保護古蹟,強化原本只有一層樓 的歷史建築,而用鋼構支撐;除了保護建築物安全之 外,另增加出來的二樓樓地板,則可供商業空間利用。

郭俊沛認為,大屯郡役所與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之間,新增一條可以連接民生路和民權路的步行街, 主要是考慮市府遷移之後,當地沒落多年,採取創造 性的積極作為,才能真正回歸市民活動空間,並帶進 較多商業活動,強化在地復甦的機能。

至於新增二樓的屋頂,建築師採用比烤漆鐵板耐 久性更高更好的鈦鋅板,不料卻招來「鐵皮屋」的批 評,讓他相當挫折。郭俊沛也理解,網路時代自媒體 盛行,加上民眾對於古蹟保存的實際作為不易分辨, 修復工作難免動輒得咎,箇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特別 深刻。

清朝臺灣府儒考棚遺跡展示區

文 葉志雲 圖 昌宏營造、陳洋森

文化資產修復是一門高度專業性的技藝與文化傳承的藝術,有著重現 歷史價值的使命,所需付出的心力是一般建築工程的好幾倍。工作人 員以「尋寶」的精神,戰戰兢兢,努力將珍貴的文物保存下來。

位於后里馬場之市定古蹟場本部,完成整修。

昌宏營造董事長林昌宏(右)和姊姊林淑萍(左),全心投入 古蹟修復工程。

留舊換新耗工費時 技術挑戰大 以承接古蹟修復案件為主要業務的昌宏營造公 司,由董事長林昌宏及他的姊姊林淑萍(董事)所 成立,雖不到 10 年,但已修復過市定古蹟筱雲山莊 第三期、后里馬場、潭子國小宿舍、大屯郡守官舍 等古蹟及歷史建築。林董事長表示,老建築結構主 要分為屋頂、梁柱和地板床組基礎三大部分,主要 的工法,有大小木作、土水、泥塑及漆作等部分, 修復原料的品質都必須嚴格把關。

「古蹟修復的難處,在於要保留住舊的構件而 不是全面換新!」昌宏營造董事林淑萍認為,施作 態度要特別謹慎,而採取最低限度的干擾,因此花 費很多心力在舊細節處作保留的處理,而不是將所 有東西換新就好;因此完成後,有些修復的地方外 表看起來難免坑坑巴巴不是很美觀,藉由集思廣義 終於能夠欣賞到原本舊有構件的歲月痕跡,透過細 心修復的過程,進而發現古蹟修復技術的精髓。

用心發掘文化資產價值

位在臺中市西區林森路 40 號上,1927 年建造

完成的大屯郡守官舍,佔地有 700 多平方公尺。林 淑萍表示,此一官舍建築,為傳統日式木構造形式, 屬較小型的「和小屋」建築,內部配置除主要的和 式客廳之外,外面還有一間較小的洋式客廳,用以 接待訪客,針對不同國家的貴賓,做了友善的空間 設計,另外,戶外配有水池造景,是屬中高位階才 會設有的設施,也是該建築中的一大特色。

林淑萍表示,古蹟修復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 於抽絲剝繭的拆解過程中,發現珍貴的歷史遺跡。 大屯郡守官舍已有近百年歷史,著手修復前,特別 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匠師進行外部拆除工作,小心 翼翼的盡可能將珍貴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秉持修復倫理 忠實呈現原貌

林淑萍的父親林賢德,臺中高工畢業,原本從 事寺廟興建及修護工作,在 1992 年文化資產保護法 公布之後,踏進古蹟修復這項全新的領域,先後參 與鹿港龍山寺、高雄英國領事館等國定古蹟的修復 工程,林淑萍及林昌宏兩姊弟耳濡目染,設立以古 蹟修護為主的營造公司,成為古蹟修復的生力軍。

林昌宏和林淑萍把古蹟修復工作,不只當作事 業也當作志業,希望能發揚古蹟文化之美,為國人 留下具有歷史價值與精采人文故事的古蹟及歷史建 築。

以不落架方式抽換損壞木構造

古蹟修復的推手

匠師讓老建築如獲新生

在工地現場忙進忙出,無畏風吹日曬,每日揮灑著無數的汗水,不敢絲毫怠慢的工匠團隊,是古蹟及 歷史建築順利修復完成的靈魂人物,不管是大木作、小木作及泥作匠師,大家相互合作,為了保留舊 有的建築構件,無不費盡心力在細節處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功不可沒。

大木作尤財發:古蹟保存責任重大

臺灣在清朝及日本時期所留下古蹟建築,以木 造為材料居多,有 20 多年工作經驗的大木作匠師尤 財發指出,整個建築結構的木造部分,從最上面的 屋架,到中間梁柱,以及地板支撐構架,只要有損 壞,都得拆解換上新的木材,工作相當吃重,肩負 起讓建物屹立不搖,讓古蹟獲得良好的保存,可說 責任重大。

負責整個建築結構木造部分的大木作匠師尤財發

51 歲的尤財發,從小跟著做木工父親跑工地, 對木構造相當熟悉,後來配合營造廠從事古蹟修復, 20 多年來,已修復的案件約有 30 處,經驗非常豐富, 尤財發認為,每棟古蹟修復方式,依照損壞的程度 而有所不同,工作難易度也有差別,基本上修復過 的日式建築都差不多,以正在施工的大屯郡守官舍 來說,其屋架和梁柱的抽換都算單純,比較難做的 是地基部分,由於土台傾斜嚴重,損壞較多,必須 利用輔助工具把傾斜的基座拉回來固定,還需校正 水平,並須經監造的建築師評估可行後,才進行施 作,作業程序較為複雜。

抽換土台基礎木造部分,最麻煩的是,壞掉的 木頭兩邊都有榫接,壞掉一邊,就得仿造舊樣式做 新的,組裝時還得找到著力點,先做固定,必須耗 費比較多心力,才能更換新材料。

在古蹟修復現場討生活,尤師傅認為,經驗的 累積很重要,唯有具備扎實的能力,才能適者生存, 「要有好功夫,必須下苦心,盡全力把每件事情做 好」。現在建築業缺工嚴重,到處在搶人,他跳槽 出去的待遇也會更好,但從事古蹟修復是他的興趣, 看著一座座從自己手中修復後重現的古蹟樣貌,讓 他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化腐朽為神奇的小木作匠師鄭慶華

小木作鄭慶華:維持古蹟的藝術價值

小木作可說是文化歷史發展與生活藝術的結合, 許多古蹟及歷史建築可用雕梁畫棟來形容,與大木 作的區別,小木作指的是非承重木構件的專業工程, 如門窗、屏風、隔扇及壁櫥等。

泥作匠師簡士原:享受完工後的成就感

52 歲的泥作匠師簡士原,原本在營造廠打零工, 2015 年參加勞動部主辦的全國技能競賽,獲得泥作 組冠軍,一戰成名,躍登為泥作達人,精湛的泥作 手藝終被看見,成為古蹟修復的泥作大師。

簡士原的父親是「土水師」,從事泥作多年, 他在國中畢業便跟隨著父親在建築工地出入,習得 一身好技藝,但他個性喜好挑戰,對於一成不變的 現代建築行業並不感興趣,認為古蹟修復每天都有 不同工項待克服,工作比較有變化,容易有成就感。

頂著烈日下,曬成黝黑的皮膚,在工作中爬上爬下, 練就了這行業的一身本領,泥作的工作範圍很廣, 主要包括建築中會用到水泥工程的項目,如地面及 牆面及磁磚貼飾等。

小木作匠師鄭慶華,國中畢業就到新竹學習傳 統寺廟雕刻,後來也雕刻屏風,沒想到市場被大陸 取代,才轉型做木工,今年 61 歲的他,從進入古蹟 修復這個行業,至今已經有 30 多年的工作經驗。

鄭慶華認為,小木作在施作裝修上,必須瞭解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和藝術風格,維持藝 術價值和觀賞性。他與大木作師傅兩人合作無間, 配合得很好。他認為小木作需學習的地方很多,修 修補補恢復原貌,要不斷精進技術,必須在工作上 多學多看。

對鄭慶華來說,小木作的處理需要非常細心, 許多古蹟及歷史建築的空間木造部分都用臺灣檜木, 非常講究,雖未損壞,但時日久了,需要重新整理。

他必須全部拆卸下來,一塊塊塗刷上剝漆劑,先用 保鮮膜一塊塊封包起來,置放一段時間,再用手工 刮除上面的舊漆,然後依照每一塊的編碼重新回復 原位。

長年參與古蹟修復的簡士原認為,工作中最具 挑戰性的,是地板支撐構架的維護補強工程,以大 屯郡守官舍而言,前置作業必須在土台基礎四周的 紅磚表面先貼上一層不銹鋼網,然後上面再粉刷水 泥砂漿,這項新的工法,並沒有難倒簡士原。他說, 克服難關後特別開心,很享受成功後的那一刻喜悅 感。

全國技能競賽冠軍的泥作匠師簡士原

一德洋樓塑造出「愛情婚宴莊園形象」。

除了熱情 更要懂得經營

創意傳承重拾歷史的記憶

文 廖振富 圖 一德洋樓、陳洋森 「懂文化的人,不懂得經營。懂經營的人,卻不懂文化。我的 工作,就是設法拉平兩者的差距,在中間取得平衡。」

眼前這位表情豐富、語速飛快的中年男子,正以滿腔熱情回 應我的提問。我們在一德洋樓布置雅緻的日式房間中,在茶席旁 愉快地聊著,他一邊熟練地沖泡著清香的好茶,一邊滔滔不絕說 著他精采多姿的工作經歷,眼神流露出謙遜誠懇,又帶著自信的 光芒。他,是現任人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黃信彰博士。

一德洋樓的牆面,精緻線條呈現臉型巧趣。

他曾是高考及格的公務人員,有感於學識之重要,工作之餘又考上成功大學臺灣文學博士班, 這期間又轉職到公立大學任教多年,後來卻勇敢辭去曾獲得「終身績優教職」榮譽的教學工作,選 擇自行創業。他的人生一再轉彎,常選擇走上人煙稀少又佈滿荊棘的道路,卻一路充滿驚奇。

2003 年,臺北市政府「草山行館」委外經營,當時是由佛光大學籌組的團隊負責經營,他

2005 年受聘擔任營運主任,幾度周旋,尋找相關業者合作,幾年後終於讓營運轉虧為盈。這段工作 經驗,更讓他看出「文化」這門生意,也可以具有商機,關鍵在懂得如何經營。其後,他結識蔣渭

水之孫蔣朝根,受到蔣的賞識而擔任蔣渭水基金會副執行長。兩人共事期間,合作很多大小計畫案, 尤其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之籌設最具代表性,他也逐漸累積更豐沛的經驗與人脈,並以其學術 涵養,出版多本相關著作。

在市定古蹟一德洋樓前草地,舉辦戶外西式婚禮,別具獨特風采。

成功的經營,來自豐沛的文化底蘊與經驗累積

2013 年,他正式辭去教職,創辦文化年代創意公司,只因他的老師林瑞明教授 ( 臺灣文學館首

任館長 ) 勉勵他:「很多地方都需要臺灣文學,不是只有學界。」然而創業初期,由於承攬計畫數 量龐大,讓他擴充太快,員工一度多達 22 人,後來卻導致人事包袱過重而栽了觔斗。經過一番檢 討沉潛, 2016 年他有機會投入臺中潭子摘星山莊的委外營運。

這段期間,他記取教訓,調整經營策略,貫徹執行經營目標與成本營收的商業概念,很快就看 到了明顯的成效,因而連續多年獲得文化資產的各種獎項,不但步入經營的平穩期,也在業界與公 部門建立了口碑。

梧棲文化出張所,整修後成為古蹟民宿。

由於摘星山莊的經營成功,他的事業版圖逐漸 擴充,並專注集中承包政府單位各大文化資產的活 化運用,目前共營運管理以下政府館舍:臺中北屯 一德洋樓、桃園南崁兒童藝術村、臺中梧棲文化出 張所、臺中願景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臺中客家 故事館、嘉義點水道頭文創聚落。在公司董事會監

督之下,他以 30 多名員工同時經營這些館舍,而單 是企劃部就有 5~6 人,如此既可以節省人事成本, 又能發揮聯合行銷、分進合擊的作用。

一德洋樓 型塑「愛情婚宴」形象

經過 20 多年的實戰經驗,他強調一個重要理念: 「文化資產園區是文創產業的最好載體,創建一座 園區 / 館舍,就是創建自己的文化基地。」以目前火 紅的臺中北屯一德洋樓為例,已經型塑出「愛情婚 宴」的莊園形象,最近預約在此辦理婚宴的新人絡 繹不絕,而 2024 年市府主辦的市民集團結婚,也將 選定在此舉行。

同時這裡也是公司團體辦理「企業日」活動的 上選場地。而與該公司合作的業者,從實體店面的 馨苑小料理、漫漫喝人文茶館、翌日冰淇淋,到長 期進駐的軟體方面的市集品牌「飛爾市集」、藝術 品策展與經紀品牌「74 藝術中心」,顯見一德洋樓 的經營蒸蒸日上,已邁向全新的階段。

傳統民俗技藝「家將文化」融入婚體表演節目

活化臺中的文化資產

為了長期經營,他的公司也陸續取得民宿經 營、餐飲業、停車場等相關事業的營業許可。具體 的經營項目,臺中梧棲文化出張所以日式館舍的 特色經營合法民宿,可說是臺灣本島唯一的古蹟民 宿,民宿的營業額經常超過預期目標。而東勢的臺 中客家故事館,同時經營民宿與文創商品展售,今 年下半年將推出更多元的文化體驗商品。為了擴大 經營效益,他更善用同時經營多個據點的優勢,推 出各文化園區 / 館舍的「聯合套裝行程」產品。

先前已推出結合潭子摘星山莊、北屯一德洋 樓、豐原頂街派出所、桃園南崁兒童藝術村、梧棲 文化出張所等五個館舍的套裝行程,最近即將推出 以臺中願景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臺中客家故事 館、一德洋樓文化園區等四個館舍的套裝行程,希 望透過這種模式,讓遊客認識不同館舍背後的歷史 故事、地方風土,體驗豐富的文化意涵與休閒樂趣。

文化資產活化經營的新挑戰

文化資產的活化經營,在建築體美麗的外觀, 以及各種風光熱鬧的活動背後,其實仍然充滿各種 困難與挑戰。諸如相關法規的限制與鬆綁、主管機 關理念的堅持與調整、承包廠商的經營策略,乃至 如何在商業機制與文化內涵之間尋求平衡,以上種 種,都有賴政府部門與實際經營的文創業者,雙方 共同秉持善意,保持順暢的溝通管道,以求在文化 環境不斷轉變的時代洪流中,齊心並進,創造雙 贏。

老建築提供學校 師生最好的文史教材

文 秦碩琪 圖 呂明聰

「古蹟導覽,宛如講述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故 事,讓參觀民眾走入時光隧道,與不同年代的 文物說說話,從互動中穿梭古今,笑談天下 事。」從事文化資產導覽12年的呂明聰,在 臺中州廳暨附屬建築群和大屯郡役所修復之 後,挑起大梁,面對眾多熱情的民眾及熱衷學 習的師生,始終充滿熱情、樂在工作。

志工支隊長呂明聰與港區藝術中心志工隊進行成長交流

呂明聰是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導覽志工隊的中 區支隊長,帶領臺中州廳、臺中公園、孫立人將 軍紀念館和張家祖廟 4 組共計 77 名志工,講述 文化資產的前世今生。在臺中州廳修復完成後, 2023 年 9 月起開放每週日預約導覽服務,由於朝 聖民眾絡繹不絕,導覽工作之餘,加緊培訓解說 尖兵,讓志工隊忙得不亦樂乎,對於古蹟種種歷 史,幾乎倒背如流。

導覽解說走入時光隧道

59 年次的呂明聰認為,做好導覽解說事先要 做充分的準備,除了解說的器材要到位,如路標、

擴音器之外,還要有熱情的心,歡迎來自各地的 民眾。他曾經擔任社區營造輔導老師及后庄社區 發展協會總幹事,於 2013 年起加入文資處志工的 行列,為了做好第一線導覽工作,努力搜尋相關 文史資料,也參與各種文資研習及講座,越鑽研 越有興趣,加上為人熱情、口條清楚,知識又豐 富,而成為出色的文資導覽尖兵。

他擔綱臺中州廳導覽,主要從三個層面作解 說,一是日治時期沿襲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所建造 的「辰野風格」建築,最大特色是紅磚和白色水 平飾帶;其次是,從 1913 年第一期以迄 1934 年 奠定現今規模所歷經五個階段的時代背景;最後

則是州廳整修前後的差異對照。呂隊長說,民眾對 於還未拆除圍籬的州廳,富有神秘感,充滿好奇心, 想要一探究竟,聽解說時還會頻頻發問,一趟導覽 下來,往往超過兩個小時,可說是欲罷不能。

文化資產最佳活教材

臺中州廳除了每週日開放一般民眾的預約導覽 之外,平日也接受學校、社團及機關團體的參觀導 覽,尤其 108 課綱教學內容不限於課本範圍,學習 知識延伸至課本外,不少老師把國定古蹟臺中州廳 當做最好的文史活教材,直接帶學生到文化資產空 間,頓時成為時下最夯的教學現場;州廳除了吸引 中小學生之外,也有許多大學生以州廳為題材作學 術研究題材,撰寫學習報告。

一紙謝卡 感動在心頭

呂隊長很樂於介紹百年古蹟的風采及歷史故 事。他說,導覽工作雖然辛苦,但也會得到美好的 回饋,有些學校到州廳戶外教學之後,老師會引導 學生把學習收穫及感謝的話寫在卡片上,並編輯製 作成大海報,送到導覽志工隊,表達謝意,讓服務 的志工們深受感動。他很肯定學校把教育課程向外 延伸,充分體現出文資場域的意義與價值,發揮了 最大效益,值得肯定。

有問必答的導覽解說,讓參訪者收穫良多。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專訪

文化資產整修,需集眾人之智慧所完成。

守護文資的幕後英雄

文 蘇大衛 圖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蘇大衛

臺中市不僅幅員廣闊,更蘊含悠久的開發史,孕育出深厚且獨特的 文化資產。為了保護極具豐富多彩的文化資產,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文化資產處的工作宛如與時間賽跑,既是挑戰也是責任。

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

臺中人文薈萃 文化資產豐富精采

綜觀臺中市的文化資產,可說是豐富多樣,橫 跨清治時期至今,展現了清朝、日治以及民國時期 的多元歷史面貌。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表示,市府在文化 資產保存方面不僅僅是修繕和保護,市府針對法定 文化資產進行修繕後,更注重活化再利用,使這些 歷史建築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一些古蹟 經過修繕後,被改造成文物館、文創店家或藝術空

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同時也吸引了大量遊客,為臺中增添了獨特的 觀光資源。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文化資產涵蓋 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臺中市的有形文化資產不僅 包括 59 處古蹟(其中 4 處為國定古蹟、55 處市定 古蹟),還有 119 處歷史建築、3 處紀念建築、1 處 聚落建築群,以及 7 處考古遺址、86 筆古物,並有 7 處文化景觀。

有形文化資產中,清朝、日治、戰後,各有代表 性的建築,建於清朝的潭子摘星山莊是臺灣十大傳 統民宅之一,人稱「無處不雕、無處不畫」,摘星 山莊以其精緻的建築風格和細緻的手工藝讓人驚嘆, 摘星山莊不僅展示了清朝建築的巧妙設計,更保存 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成為當地文化的象徵。

在日治時期建築中,臺中州廳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座建築,這座建築始建於 1914 年,歷時近 30 年 的改建,臺中州廳融合了日治時期和西洋建築的特 色,其獨特的風格和歷史價值,使其成為臺中市不 可或缺的文化資產,更是重要的國定古蹟之一。

戰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非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 堂莫屬,由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與陳其寬建築師 共同打造的經典之作,數十年來已成為臺中的地標 之一。如今站在這些珍貴文化資產前,彷彿能感受 到歷史的脈動,讓人深刻體會到那段歷史時期的文 化風貌。

與時間賽跑 盡可能為後人留下記憶

然而隨著時空的變遷,不論是有形的重要建築, 或是無形的記憶保存者,無不面臨消逝的考驗,面 對如此重要且迫切的任務,文化資產處團隊始終持 續不懈地努力,以確保臺中的文化遺產能夠得到妥 善保存與傳承。

在文化資產保存的過程中,李處長坦言面臨 不少挑戰,尤其是在與私有文化資產所有者協商 時的困難。他回憶起摘星山莊保存過程的艱辛, 如何通過忍辱負重與所有權人溝通協商才終於建 立共識,最終讓這些重要的文化財得以保存。他 認為,儘管過程艱難,但每當完成一項古蹟保存 工作,成就感與自豪感便是他和團隊們持續努力 的動力來源。

點亮舊城區觀光軸線

展望未來,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城中城歷 史再造計畫」,推動國定古蹟臺中州廳修復工程、 歷史建築刑務所官舍群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歷史 建築大屯郡役所及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及再 利用工程。

未來完工後將以臺中州廳作為城市文化發展 的核心基地,結合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國漫 館)、綠空廊道,串聯多個文化資產空間與藝文 場域,整合臺中市舊城區內的文化資產,打造串 聯的文化觀光路線,讓更多人能夠近距離接觸並 體驗這座城市的獨特文化氣息。

李處長希望通過公部門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 力,能讓臺中的每一處角落都散發出歷史的光 輝。他強調,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需要全社會 的參與,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市民的共同 努力,只有通過全民參與,才能真正實現文化資 產的保護與傳承,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能夠世 世代代流傳下去。

臺中的文化資產不僅是這座城市的驕傲,更 是全臺灣共同的寶貴財富,透過文化資產處團隊 不分日夜地保存與活化利用,臺中市將繼續向世 界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 重要窗口。

市定古蹟臺灣府儒考棚空間導讀活動

文化資產防災演練,強化工程人員防災及緊急應變的能力。

文 葉志雲 圖 王貞富

文化資產的保存事務相當繁雜,藉由專業的輔 導團隊,定期實地訪查,將問題反映給權責單 位,並提供法令、技術諮詢服務,協助公私有 古蹟及歷史建築管理者進行管理維護工作,成 為文化資產主管機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

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貞富

傾聽民眾的聲音 宣導維護相關知識

「古蹟與歷史建築大都是百年上下的老房子,都很老舊,建築物和人一樣,老了都會 有毛病,有毛病就要看醫生做診斷及治療,他就像是古蹟維護的醫生在善盡職責。」王貞 富教授表示,團隊主要扮演管理者之陪伴和傾聽角色,在訪視過程中,發現問題並把問題 帶回主管機關,以利相關單位擬定改善措施、進一步解決問題。他探訪過許多縣市的古蹟 和歷史建築,發現古蹟及歷史建築管理維護所面臨問題主要為結構及消防安全有疑慮、管 理者缺乏管理維護觀念,這些也是目前團隊極力宣導改善的工作重點,希望傳遞正確知 識,以協助落實維護管理之責。

校園歷史建築結構安全鑑定

進行社區訪視,提供老建築活化再生之建議。

能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之建築都具有一些面向之 價值,但並不是整個建築物所有構件都具有文化資 產價值,因此需先讓管理者瞭解建物最具有文化價 值的部分,並加強維護那些重點地方,才能有事半 功倍的效果。另外,寺廟古蹟因有祭祀燒金紙的需 求,在使用火燭的時候須特別小心,會特別叮嚀遠 離易燃物區域的觀念,以預防火災的發生。

共同維護文化資產 共創雙贏

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所需的費用及人力相當龐大, 如只靠政府的力量對於所有文化資產的保護是根本 不可能做得到的,必須與民眾相互合作才能完成這 項艱鉅的任務。

王教授認為,一些私有建築被指定為古蹟或登 錄為歷史建築後,管理維護之責,就落在所有權人 身上,所有權人都希望政府能夠價購或擔負起維護 管理的工作,因此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相關 規定,古蹟或是歷史建築的修復費用,所有權人只 須負擔 5% 的費用,如全部經費由政府出資,則需提 供 10 年的使用權授予政府相關單位管理使用,減輕 了所有權人一些經濟壓力。

在訪視過程中常會聽到民眾大吐苦水,但這些 抱怨之聲卻是促使文化資產保護工作向上提升效率 的動力,有了這些不同的聲音,促使《文化資產保 存法》有修法改進的空間,唯有政府與民眾攜手合 作,共創雙贏才能有效守護文化資產,達到永續發 展的目標。

從土地出發的築夢共享旅程

清水転和有機書店

大甲溪下游出海口南側清水地區,初夏時分,一期稻作正由青轉黃,稻浪迎著海風波動搖曳,彷彿演 奏著豐收的樂章。土地滋養萬物,滋長了生活在上面的人和事,像「清水 転 和有機書店」的誕生一樣, 最初以人的念想為種籽,打造出一個符合自己理想的家,一個築夢空間,一個連結愛書愛土地之人的 友善共享平台。

回家菜取貨市集

2019 年,陳以寰租下一塊空地,以她室內設計 師的專長,親自設計規劃、監督施工,用一年多的 時間,蓋好一棟挑高 9 公尺、白色斜頂房屋的「 和制作所」。處在大地生機盎然、人文資源豐沛的 中臺灣海線精華區,她開始思考人如何融入環境、 連結大地,以及土地與空間對他人所帶來的意義。

美好的想法吸引美好的事物, 和制作所經歷 不同時期的轉折、嘗試、吸納、內化,到目前架構 出一個以「人」為核心,以友善食農、偏鄉閱讀、 全人教育為主軸的理念金三角。

屬於小農市集取菜點的運作系統,是臺中地區 一群農友結合有機合作社發起的「回家菜,好食在」 產銷組織,定期提供蔬菜糧食,號召更多家庭來吃 好食物,支持在地生態農業,讓農夫可以計畫性生 產,減少市場供需波動影響,專心提供更優質的健 康好菜。

打造「藻好蛋」品牌的育誠蛋品公司,本身有 穩定的產品及完善的物流體系,是維持本地回家菜 計畫的穩定力量。陳以寰在 2020 年 10 月加入回家 菜 CSA( 社群支持農業 ) 體系,成為臺中海線繼梧棲 之後的第二個取貨點。在疫情緊張期間,實體活動 大多停止,但取菜點功能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小 農送菜,客戶取菜,不必當面接觸,但有效地保持 了供應鏈的運轉及人的生活互動。

創辦人陳以寰以「人」為核心理念,加入有機書店體系。

實踐友善食農目標

回家菜是她實現友善食農的一個起點,一些理 念相同的媽媽們也會一起參與,陸續發展出親子料 理、食農教育等課程。很多本來是助手,後來都有 機會成為工作夥伴,目前她只負責提供空間,回家 菜的日常業務,已交由另一位夥伴負責營運,充分 發揮空間共享共榮的功能。

(上圖)不定期舉辦的小小市集,讓小朋友體驗當老闆的樂趣。

(下圖)提供小朋友交換書籍的平台,成為快樂閱讀的親子互 動場所。

深耕在地閱讀化

她不斷思考空間的轉型與再生利用,2022 年接 觸到盧文鈞先生創辦的「有機書店文旅」,核心理 念是「分享才能創造最大價值」,與她的想法十分 契合。本身就喜歡閱讀、喜歡分享好書的陳以寰, 正式加入有機書店體系。她把最前面明亮空間規劃 為書店區,並將「 和制作所」改名為「清水 和有 機書店」,全力投入推廣閱讀的行列。

陳以寰認為,「有機,代表一個種籽會持續發 芽成長」,他們的主旨是用交換書的方式來推動閱 讀,深化在地閱讀文化,成為地方創生的經營模式。 目前全臺灣有 14 家據點,今年 5 月 20 日是 和有 機書店成立兩週年的日子,他們規劃了在地清水劇 團表演,下午並邀請苖栗苑裡「海線一家親」協會 人員,前來進行繪本說故事活動。

除了靜態閱讀空間外,陳以寰還設立了影音頻 道,鼓勵小朋友在看完一本書後,簡單分享書中的 大意及閱讀心得。這些視頻內容被上傳到官網及粉 絲專頁,並且剪輯成「送你一頁書的風景」影片, 在 YouTube 頻道播出,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欲 望,也讓更多人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志工媽媽活潑生動的說故事活動,吸引小朋友專注的聆聽。

感受自然與人文之美

以土為根,以人為本,生機互動農業與全人教 育的理念,都是源自於對土地尊重及對生活的熱愛。

這裏原是她經歷生命重大變化後的自我追尋驛站, 卻也因此讓孩子學會尊重自然、愛護地球。她的兩 個孩子就讀於附近華德福學校,透過類似森林小學 的全人教育體系,強調與自然深刻接觸對話。小孩 放學後,也可以在自家土地,幫忙看店,面對人群, 在門前空地擺攤賣菜等,在生活中學習技能,在自 然中學習智慧。

向北望去,大甲溪從高山挾帶豐富養分,千百 年來為這塊土地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西邊 5 公里 之遠的高美濕地,以濕地生態及夕陽美景散發強大 的人潮磁吸效應;東南側鰲峰山「牛罵頭遺址」, 將清水文化的源頭,推至 4,000 年前的史前文明。在 這個充滿歷史刻痕的土地上,陳以寰的故事,平凡

志工媽媽們載歌載舞,非常有趣。

而純真,簡單而充實,卻能讓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多 樣性,轉動更多生活的無限可能,感受自然與人文 的和諧之美。

舉辦健康心靈瑜珈講座,讓身心獲得安頓。

清水 転 和有機書店 臺中市清水區民有路 362 號 週二至週六 13:00-18:00(週三、四、五店休)

Sunshine & Aurora

荷光而行驅動城市生活美學

極光天氣晴

文 謝皓麟 圖 陳俊宏

臺中西區國立臺灣美術館一帶,處處可見洋和並存、東西融合的歷史身影。

附近有高聳入雲的現代高樓建築,有年代久遠的美軍眷舍洋房,新舊比鄰 而居,各自風華美麗。散落巷弄間特色風味餐館、文創個性商店,為地方 滋養出底蘊深厚的庶民生活美學,與國美館中豐富的大師典藏,相互輝映。

充滿簡約風格的門面

夏日,無雲,中臺灣日長風靜。走在五權一 街豔陽下,循著咖啡香味來到一家複合式藝廊咖 啡廳,大門上方褐色木柵格裝潢上,嵌著淺藍色 「天氣晴」極簡字樣,透明玻璃的大門上,有寵 物造型玻璃貼、泡在咖啡杯裡的吉祥物,及一眼 可看穿的內部陳設。

低調的店招牌卻有濃烈的店名「極光天氣晴 Sunshine & Aurora 」—陽光與極光、冷熱激盪, 冰火混搭。而串起這片光之場域的靈魂人物林瀅 瀅小姐,更是一位光華四射的跨界女王,一位具 備俠女風範的現代都會女性。

林瀅瀅早期創立「迎光社」,承辦臺中光影藝術 節等活動。後來擴編改名為「極光天氣晴」,陸續辦 過新社花海節、臺中十大伴手禮,以及無數場次的建 商社區活動。近日,隔壁空間又有新品牌「光合知間」 籌設成立,她總在不同時間、不同領域,點亮光的傳 奇。一脈光源,成為貫穿整個品牌營運的關鍵元素。

路過咖啡 進來就請你喝一杯

光的本質是孕育、是普照,原本這裡是一間策展 企劃工作室,兩年前孵化出餐飲子品牌。門外多了些 識別圖案,一隻貼圖風格的動物泡在咖啡杯裡,加上 日文字ゴロゴロ,無所事事,放空耍廢的「耍廢珈琲」 就這樣半推半就、瓜熟蒂落地誕生了。

林瀅瀅說著這間咖啡廳的前世今生,說來輕描淡 寫,聽來卻像奇聞軼事一樣的都市傳說。幾年前,這 裡純粹是她的工作室,她愛咖啡,常煮咖啡給自己與 夥伴們喝。而當有陌生人不明就裡推門進來,便會驚 喜得到一杯只送不賣的免費咖啡。她戲稱這是一家 「路過咖啡」,「只要你敢進來,我就敢請你喝!」

有些事情總會口耳相傳,當「路過」的人越來越 多,煮咖啡的手就越停不下來。於是她把專業的事交 給專業的人,邀請職人咖啡師阿正主理耍廢咖啡經 營,規劃獨立餐飲空間,提供咖啡茶飲、霜淇淋、小 甜點等輕食,唯一熟食是最近火紅的剝皮辣椒水餃。

創辦人林瀅瀅(右 1)、阿正(左 1)與親切熱情服務的工作夥伴, 讓咖啡廳充滿溫馨的人情味。

超人氣打卡座位區,深受年青人喜愛。

時尚心靈芳療手做體驗課程

耍廢珈琲 懷舊溫暖新文青風

耍廢珈琲的餐點設計,結合原本的空間特性, 定位為「復古、日系、文青風」。聖代杯及拿鐵霜 淇淋上,老式浮誇堆疊的奶油、櫻桃、紙吸管、公 仔水果插,搭配佈滿歲月皺紋的褐色木桌,復刻昭 和時代懷舊與溫暖的生命力。

咖啡區設在一樓入門前半段,一進入室內,左 側白色牆面一段醒目的日文字,語氣不知天高地厚 又理直氣壯─「宇宙之中,我最喜歡你」。過了吧 台近樓梯處,高高掛著一顆月球造型的大氣球,把 各種宇宙天體元素齊聚一堂。

來訪當天,店內客人幾乎都是十幾歲的小女生。 荳蔻年華,青春無敵,坐在年齡比她們還大的老木 桌椅上,翻著色澤暗淡的紙卡菜單,在時間泛黃的 空間裡,展演著屬於她們年代的懷古新文青。

一樓後面空間是小小藝展區,左右兩面牆上掛 著當期展覽作品。這天,正展出一位 20 歲創作者的 作品—吳姜 20 個展。她以光鮮奪目的壓克力彩繪, 勾勒未來感的插畫特寫,向自己的成年大聲宣告: 「我的青春是夢想的翅膀,展翅高飛,奔向那無邊 無際的燦爛星河⋯⋯。」

藝展區由主人自己的辦公室改裝,有別於一般 制式展覽場莊嚴肅穆的調性,特別將展覽藝術與裝 潢壁畫結合,展出微型的新人創作或公益活動。今 年春節前後,就曾辦過一場以毛小孩為主題的公益 義賣聯展,迴響十分熱烈。

光合知間 回歸純粹精緻的展覽空間

從事策展工作多年,她也想讓自己有個更寬敞 的專業展場,近日又把隔壁店面租下來,創立新品 牌「光合知間」,一處完整純粹的展示空間,除自 己的活動外,平時也可對外出租場地。這一天,工 作人員正在為開幕檔「張志輝攝影展」的準備工作 忙進忙出。

藝展區展出吳姜的壓克力彩繪作品,展現年輕的創意。

極光天氣晴 臺中市西區五權一街 65-3 號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微型藝展 公益聯展的藝術家孵化器

光合展覽室擁有寬敞展覽空間

咖啡廳二樓以上另有一些女主人發揮斜槓專長 的秘密基地,有獨立的會議室可對外租借、有療癒 身心的香氛精油體驗教室,三樓更有樂團團練室兼 直播間等。這個樂團長期支持惠明視障者教養院的 院生,用藝術的能量,協助弱勢孩子探尋長期被忽 視的天賦,激發每人身上獨一無二的純真力量。

她說自己看起來忙於身兼多職,其實都是抱持 一種分享的心態,分享咖啡分享快樂,分享空間分 享機會。當初命名選擇「極光」,因為它能聚集強 烈能量並散發令人驚歎的絢麗光采;「天氣晴」, 把溫暖光明的力量普照大地萬物。這是一個無私分 享的場域,像從綠園道樹梢吹過來的暖風,與你耍 廢的心情,共用杯中濃韻香醇的西西里咖啡。

愛戀大甲溪 走讀河口繽紛的動植物世界

大甲溪長達142公里,是一條水力豐沛、美麗動人的河川,起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 大山等高山群峰之間,沿途納入各大小支流;溪水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東勢、 豐原等地,最後由大甲與清水區間出海。來趟河口之旅會發現原來河口地帶蘊藏著無數令 人驚艷的自然生態景觀:處處看得到鳥飛魚躍、蟹美魚肥、及綠茵遍地的萬紫千紅。

大甲溪出海口生態之旅

紅樹林生態教室

龜殼生態公園

大安水蓑衣生態

教育園區

鷺鷥林生態林教室

南埔海堤

大甲溪

護岸路

高美溼地

高美路

大安區

下龜殼

宏偉的德基水庫

紅樹林生態教室 紅樹林木棧道

紅樹林木棧道解說牌

在大甲溪北岸的海墘里,有一片面積相當大 的水筆仔林,設有木棧道、涼亭。這裡有 18 種螃 蟹和 3 種彈塗魚棲息,生態多元而豐富。走一回 木棧道,看您會發現哪些有趣的生態。

漁船滿載而歸

溫寮港 撒網及捕魚趣

位於大甲溪支流溫寮溪的出海口。以動力膠筏 從事流刺網、單拖網、雙拖網等漁業為主,當日往 返。漁獲有烏魚、鯧類、鯛類、鰹類、白帶魚、沙魚、 白北魚等。小小的溫寮港停放著許多艘粗大塑膠管 子捆紮而成的膠筏,隨著水流的波動起伏不定,也 許您從來不曾上過船,更別說乘風破浪在海上遊盪, 就讓我們和船長先生打個商量上船瞧瞧吧!

溫寮溪出海口附近,有許多魚類棲息,而撒網 捕魚是河口地區漁民加菜或貼補家用最簡單的方

法,看他們信手一拋,就可撒出又大又圓的網,收 網時就可看到大小魚兒入網,想不想也來試一下身 手呢?

龜殼生態公園

原本荒涼滿地垃圾的河口區域,經河川局、臺 中市政府、大安區公所用心規劃建設,與清潔管理 維護,現在已成遠近民眾運動休閒的好去處,更是 學校戶外教學的絕佳場所。

拜訪鐵甲武士的家

拜訪螃蟹的家

您一定吃過螃蟹,或抓過螃蟹。但是您仔細看過螃蟹是怎麼走路的嗎?還有牠們是怎麼吃東西和求 偶的?生態公園裡及附近海灘住著將近 30 種數量眾多的螃蟹。有時間到這裡走走,可以在公園裡和凶 狠圓軸蟹相遇、在潮間帶找到弧邊與清白招潮蟹。在石頭下翻到四處逃竄的斑點相手蟹。幸運的話,還 可以看到直行的和尚蟹兵團。您只要靜靜的在海灘上等個幾分鐘,就會發現一大群的清白招潮蟹,在您 的腳邊勤快的覓食、揮螯求偶、製造泥球等,而享受被螃蟹包圍滋味的您,保證會大呼過癮。

交通指揮—清白招潮蟹

有趣的貝類、看魚趣

到海灘走走,將會發現潮間帶礫石上攀附著牡蠣、蚵岩螺、蜑螺等五顏六色 的貝類。而一旁的紅樹林水筆仔樹上更有大大小的玉黍螺四處躲藏。公園裡有一 條與海相通的生態潮溝,是彈塗魚最佳的庇護所, 4-5 月大彈塗繁殖季來這裡, 您可以欣賞大彈塗跳求偶舞的精采畫面。

泥灘的提琴手—弧邊招潮蟹 會爬樹的玉黍螺

海濱花后—馬鞍藤

美麗的綠衣天使

龜殼生態公園是個繽紛的植物世界,裡面有非 常多可愛的綠衣天使,綻放著五顏六色的花。雖然 冬季常有強勁的海風肆虐,但是木麻黃、黃槿卻盡 心的守護著公園的翠綠。海濱花后馬鞍藤,綻放著 動人的身影;大花咸豐草、草海桐展露各自迷人的 風采;濱刺麥、紅毛草忙著玩起風的遊戲。有機會 到公園來,除了去拜訪這些綠衣勇士外,不妨做個 可愛的黃槿布袋戲、敲枝黃槿寶劍,保證過癮!

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

大安水蓑衣 1997 年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UCN )列為嚴重瀕危植物,是國寶級臺灣特有的 珍稀植物,亟具復育保存價值!經搶救復育成功, 移植至溫寮溪南岸的一處水塘中,並於 1990 年設立 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這個非常特別的生態園區吧!

避暑聖品— 馬鞍藤妙鼻貼

特有種國寶植物—大安水蓑衣

鷺鷥林生態林教室

您一定見過在田野間覓食或飛翔的白鷺,那優 雅潔淨的身影,常會讓人忍不住多看牠幾眼。南埔 的鷺鷥林裡,住著一群數以千計的鷺鷥,常見的有: 苗條的小白鷺、優雅的黃頭鷺、老僧入定的夜鷺(暗 光鳥)。較不容易見到的有:威武的大白鷺和蒼鷺。 清晨黃昏看著正在交換班的鷺鷥群滿天飛舞,那是 一種超療癒的享受。

高美溼地探索趣

大甲溪口南岸有一個相當著名的高美濕地,主 要為泥沙灘地,早年為高美海水浴場,由於臺中港 修築的防波堤,形成一個凹形海岸,而快速淤積形 成現在的廣闊濕地。這裡可以看到許多螃蟹、彈塗 魚、蝦與貝類、曾是冬季觀賞候鳥的好去處。因擁 有亞洲最大的雲林莞草沼澤,而被劃為面積超過 700 公頃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也被許多網紅列為此生必 訪的聖地之一,更是海洋、戶外環境教育絕佳的場 域。

走在木棧道上,可以看見早晚在濕地上優雅覓 食的鷺鷥;隨風擺盪形成草浪的珍稀雲林莞草。成 群的花身雞魚無視於人類的窺視,快樂地四處遊玩; 螃蟹家族們也出來四處溜躂!

傍晚時分,坐在堤防上,看著醉酒的夕陽漲紅 著臉,將整片濕地醞染出一片金黃,天邊的鳥兒啾 啾的笑著歸巢,是否也感染幾分醉意?

輕哼著〈蘭花草〉的樂音,在小雨紛飛的清明 節前後,來燈塔下尋覓最小蘭花—綬草,看著蟠龍 般的花序,您會驚嘆天公造物的神奇!

最小的蘭花綬草

和平區白冷部落

穿山甲回家了

文 王正仕 圖 劉坤龍

白冷水壩—鷺鷥島

位於大甲溪流域和平區的天輪里 ( 舊地名白冷 ),

因前總統蔣中正前來視察,詢問發電廠位置,隨從 以浙江口音,告知—天冷,蔣總統說出的語音類似 「天輪」,因此命名為天輪里。曾經是中部橫貫公 路的中途休息站,旅客雲集、繁榮一時。沒落多年 後,在外地發展有成的地方人士,返鄉組成「白冷 綠世界發展協會」,致力於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 如今社區內不但螢火蟲飛舞,穿山甲、藍腹鷴及長 鬃山羊都回來了。

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坤龍,從小在白冷出生長大, 於臺中市政府原住民委員會組長退休之後,為了吸 引年輕人返鄉就業,結合 50 多位志同道合的夥伴, 致力於白冷的發展。這些年向文化局申請 2 梯次的

白冷圳取水口

文化之旅,從白冷圳取水口到 白鹿吊橋,進行觀光導覽, 報名可用秒殺來形容,十 分受歡迎。

白冷圳,於 1928 年 (昭和 3 年)完工,導水 圳路長 16.5 公里,全設在山

腰峻坡處,共有 22 座隧道,14 座渡槽及 3 座倒虹 吸管,是該協會觀光導覽的重要景點。

白冷綠世界發展協會,也向參山國家風景區管 理處爭取經費,施作東卯山親水步道,並且孵育大 甲溪原生種魚苗,作為學生校外教學放生之用,喚 起生態保育的重視。

劉理事長認為,白冷生態資源豐富,大甲溪流 經白冷,形成 Z 字型大灣,舊地名為灣潭 ( 白冷灞 )。 還有東卯溪、沙連溪、橫流溪匯流,發電廠及水壩, 自然環境非常好,發展潛力很大,希望「善用天然 條件,帶動人文觀光發展。」

綠世界發展協會成立大會,劉坤龍(左 2)擔任理事長。

多幅集結的 500 號巨作「歌頌寰油畫小品百衲圖」。

彩繪寶島之美

醫生畫家趙宗冠

文 ‧ 圖 秦硯琪 俗說:「活到老、學到老、健康到老。」

曾經用畫筆記錄臺灣之美的趙宗冠醫師,高齡90歲 仍勤於作畫,不但在各縣市「畫透透、走透透、展透透」,而且深耕臺灣~放眼世界的胸懷, 繼續彩繪人生。

平日持聽筒 假日拿畫筆

趙宗冠是國寶級藝術家,也是著名婦產科醫生,醫藝兼備;許多人好奇,他是如何把兩項工作 都做到有聲有色。趙宗冠說:「改變工作性質就是休息,出外寫生或在家畫畫,都輕鬆有趣;能拿 筆在紙上塗塗抹抹,和拿聽筒看病人一樣,都是愉快的事情。」這就是醫生畫家快樂的人生哲學。

趙宗冠曾以 12 年時間,用畫筆紀錄臺灣之美,完成前往各縣市寫生的壯舉;之後又創作「深耕 臺灣∼放眼世界」系列,將各地風景名勝,網羅集錦成精采的風光。

國寶級藝術家曾獲全省美展首獎

出生在彰化縣秀水鄉的趙宗冠醫師, 1955 年 開始拜師習畫,從此努力創作,1991 年一舉拿到 第 45 屆全省美展膠彩畫首獎「省政府獎」;同年 亦以膠彩畫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並在巴黎大皇宮 展出,油畫則榮獲日本 IFA 國際美展特選,可說是 豐收的一年。

他的畫歷豐富,巡迴各地辦展皆大受歡迎。

2000 年在宜蘭縣文化局舉辦《蘭陽之美》畫展, 就是他帶著畫冊主動到宜蘭縣文化局拜會,希望能 繪畫宜蘭風景名勝並展出;他說,當時主管不在, 只留下畫冊,次日就接到邀約電話。

趙宗冠醫師說,擔任住院醫師時,工作很忙, 只有過年才有時間畫畫,成為主治醫師後,看診結 束,就把握空閒時間創作。1979 年,趙醫師在臺 中市民族路開業,休診時間都用來寫生作畫,創作 力非常旺盛;直到 2022 年 7 月,因年歲已高,不 再看診,診所跟著歇業,現在作畫反而更充裕。

醫術 繪畫都是頂尖

一生悠遊於醫學與藝術之間的趙醫師,成就皆 非凡。 1985 年,他一方面到日本東邦大學進修,一 方面也到東海大學美術系旁聽膠彩畫大師林之助教 授的膠彩畫課程, 1988 年順利拿到醫學博士學位; 同時獲得許多重要的藝術獎項,出任各大美展評審 及畫會創會長、理事長、評議委員等,備受敬重。

趙醫師對於藝術推廣不遺餘力,且大愛割捨, 贈送臺中市政府許多作品,去年底即捐贈畫作「臺 中市花—臺灣山櫻花」送給市立美術館典藏;今年 以臺中市樹「五葉松」捐贈典藏,精采創作生涯持 續不斷,另一象徵臺中人精神情感的大作「永恆的 臺中公園」,亦曾借給市府放置於於主管會報室, 為這次展覽主要的作品之一。

趙宗冠醫師受邀在今年的 4 月 27 日到 5 月 15 日,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行《歌頌寰宇》90 創作展, 盧市長對他勤於作畫的精神十分敬佩,相約 5 年後 95 歲高齡再度前來舉辦展覽。

盧市長蹲下身,衷心感謝趙宗冠醫師捐贈作品,旁為「五葉松蔭」作品。

親子藝術節好FUN

體驗智慧科技與藝術的跨界

創意十足的AI語音生成實驗劇場,AI虛擬人物化身說書超人,透過人工智慧科技與藝術的跨界 結合,讓孩童體驗穿梭虛實的科技藝術,為大小朋友訴說有趣故事,帶給市民嶄新驚奇的聽故 事體驗。

AI 虛擬人物化身說書超人,讓小朋友聽故事覺得活潑生動更有趣。

人工智慧科技與藝術饗宴

2024 年親子藝術節,以「未來看我」為主題,由如果兒童劇團首次將「虛擬說書人趙自強」角 色加入舞台劇表演,於屯區藝文中心實驗劇場演出《 Story 超人的故事派對》,並以動畫結合 AI 文字 生成語音的技術,在故事間串場與演員對話,現場還能與觀眾即時互動。在一樓大廳另設有「AR 科 技互動角色立牌」區域,以逗趣人物活靈活現為大家介紹活動資訊,非常受到民眾的喜愛。

今年屯區藝文中心舉辦的親子藝術節活動十分豐 富,不僅有《 Story 超人的故事派對》舞台劇、還有 好聲樂集室內樂團為孩子們演出互動音樂劇《動物狂 歡音樂會》,演奏精心打造的音樂組曲,並搭配劇情 串聯與互動遊戲,讓親子沉浸在美妙音樂世界中。在 演藝廳中則推出《小店.小偷.小豬探!》親子推理 劇,講述兒童界明星「豬探長」年少時的辦案故事, 讓大家邊看戲邊動腦,找出真正的兇手,對於啟發孩 童的思考能力有相當的助益。

主題融入生活 寓教於樂

戶外露天劇場部分,由許多優質表演團隊,帶來

多場精采免費戲碼,包括當代馬戲「創造焦點」的 《小丑八怪》、「小青蛙劇團」的《醜小鴨》,還 有「如果兒童劇團」帶來的《明星兔運動會》、《拯 救地球我的家》與《別鬧了!噴火龍》,以及「 Kiss Me 親一下劇團」的《誰來當我的鬧鐘》和「抓馬 合作社劇團」的《仙奶泉》等舞台劇。

親子藝術節好玩又精采,而且特別規劃與觀眾 互動遊戲的橋段,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全場歡笑聲 不斷,並透過寓言故事導入生活教育,讓孩童在欣 賞劇團表演的同時,可反省自己是否跟劇中的人物 犯下同樣的錯誤行為,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Happy 兔與小朋友互動,深受喜愛。

武玉玲《煙(cevulj)—家的路徑》

在纖維中尋覓交會的靈感

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

文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圖 蘇厚文

大自然的「生態交會區」,是一種生物種群相競相生的奇妙景象,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由吳 尚霖策展的「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巧妙地運用了生態交會區的概念,將來自 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匯聚一堂,透過纖維的媒介,展現了文化、科技與知識的交融與共生。

跨國文化 共織藝術多樣性

這場展覽融合了來自臺灣、印尼及韓國等 16 位藝術家的智慧與技巧,他們以傳統纖維工藝為基 礎,跨越藝術、自然、歷史和科學的界限,創造出跨域的無限可能。從傳統到當代,從個體認同到 文化融合,他們的作品如同纖維般,細膩而堅韌,將各自獨特的視角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幅深 邃而動人的美麗篇章。

尹洙竫《記憶築家》 來自印尼的藝術家 Fitri DK 和 Ari Bayuaji ,在他 們的纖維創作中傳達了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而林沛 瑩的錄像作品,將 COVID-19 病毒的表面棘蛋白以 編織的形式呈現,試圖顛覆人類與病毒間的關係, 揭示共存的無數可能。

連結過去與未來 感受纖維溫度

纖維材質在這些藝術家的手中,彷彿變成了講 述故事的媒介,韓國藝術家尹洙竫的《記憶築家》, 邀請孩童分享關於家的故事,再以老舊布料縫製而 成,透過一針一線將每個片段的情感編織進其中; 在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眼中,八八風災後部落再次 振作的希望,以植物燃燒的灰為墨料,藉由拓印與 編織,繪製出一條指引人群的路徑。

「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透過藝 術,表達纖維不僅是一種物質,更是一條連接過去 與未來、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它以柔 韌的態度,講述著每一個生命中的故事,讓我們在 城市的喧囂中,找到獨特而寧靜的角落,靜靜地聆 聽,感受每一絲每一縷纖維背後的溫度與情感。

米類‧瑪法琉《有,卻看不到》 結合傳統工藝和多元媒材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吸引學校師生前 來參觀。

青春的創造力

藝術新聲推動臺中的藝術新勢力

「新世代旺盛的創造力,令人感受到嶄新的藝術語彙魅力」,文化局邀請了11所藝術大學院校, 超過120位藝術新秀,300多件展覽作品件件精采,蓄積未來藝術發展的新動能。

青春創造無限可能

每年 5 月間藉著「藝術新聲」活動,將全臺優秀藝術新生代的作品彙聚在臺中市。總策展人表示, 現場展出的作品風格多樣性,包括當代、古典、東方、西方不同特色的系所,展現青春的活力,創造 各種可能,吸引著藝文業界的關注,他感謝市府提供展覽舞臺,提攜無數青澀的創作者,順利踏上創 作生涯的第一哩路。

藝術新聲種下了根苗,歷經

「藝術新聲」為國內最具指標性的新銳藝術 盛宴,達成了主要的「三新」成就,即創造新品 牌、開拓新平臺以及由藝術新勢力所推動的臺中 藝術新時代。

與藝術產業接軌

為了使臺中的藝文界注入源源不絕的活 力,文化局今年持續推薦優秀的學子參加「ART TAICHUNG 臺中藝術博覽會」,並且延續去年 「藝術星勢力 Art Star 合作計畫」的藝術地圖活 動,在 7 月間於本市 6 家畫廊展出,藉由藝廊 專業的展覽空間,將藝術新秀作品能量延伸到產 業界,讓新生代藝術家增加曝光機會,帶動在地 藝廊的發展。

絢麗的個人特色

各校展出作品皆具獨特絢麗的個人特色,像是清 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徐妏雨透過通勤的車窗觀看, 以繪畫承載溫度、氣息、光影、時間,充滿人文情懷;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蔡宇貞、曾姿嘉、金可,以女 性創作者從日常生活、歷史意象、個人記憶和感受汲 取靈感,呈現出視覺多維視角;東海大學美術系紀少 淵、鄭凱文、陳幸儀,有的以個人情感和想像為基礎, 以日記筆法建構專屬的情感烏托邦,有的透過膠彩和 水墨結合,表現對現代社會的不安感受,也有將工業 鋼鐵的形態重複呈現,創造出神秘灰暗的蒼涼世界。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說:「繪 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腦。」藝術新秀透過創造力, 年年有令人驚豔的好作品不斷出現。

藝術新聲超過 120 位藝術新秀參展,共展出 300 多件展覽作品。

藝術新聲展現臺灣多元且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多重可能性

竹南蛇窯創辦人林瑞華介紹他父親林添福的創作歷程

質樸.豐美一代巨匠

林添福和他的「竹南蛇窯」

文 王正仕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被暱稱「阿公啊」的竹南蛇窯創辦人林添福,是臺灣陶藝發展史的傳奇人物,也是重要的領航 人,畢生創作不懈,細膩的藝術品質,留下了豐富的作品,成為臺灣陶藝界永恆的資產。

林添福(又稱添福司)在 2016 年榮獲「臺灣工藝成就獎」,並在 2019 年辭世時獲頒「總統褒 揚令」,陶藝作品誠如其兒媳鄧淑慧老師所述:「林添福的陶藝有一種古樸率真、富有人情味和情感, 除了從傳統生活陶的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實用功能外,更有一種生活品味的優雅。」

鑑於林添福陶藝師生前具有國寶級陶藝大師的崇高地位,文化局於今年 4 月 27 日至 6 月 23 日 在港區藝術中心展出「臺灣 聲─林添福紀念展」。

本次展覽分為「生活陶」、「花盆時代」、「立 體雕塑」、「美術工藝」和「柴燒創作」等五大面向, 作品流露出知足常樂及豁達的人生觀,將生涯閱歷經 過藝術轉換,創作出敦厚、樸實又饒富趣味的作品。

其中《福氣瓶》系列,是大師陶藝生涯拉坯技藝 的巔峰,上半身渾圓飽滿高足優雅,造型簡單但手 法高明,其外觀也與林添福爽朗大光頭的個人形象 相似。

林添福創立的「竹南蛇窯」,現今在其後代的經 營下,也成為環保柴燒的指標工廠,使用現有枯枝 幹、漂流木、木工廠的邊角料等高溫燒窯,為環境 保護盡一份心力,添福司除了在陶工藝發展領域傾 囊相授的傳承外,更重視生命延續與資源永續,這 份對於環境的心猶如添福司的生命意念與作品精神 上的溫潤光輝,成為臺灣陶工藝發展重要基石,並 持續照亮著這片他曾用陶藝滋潤的土地。

媽媽拍著小朋友與林添福的作品《蘋青大盤龍》

民眾參觀林添福紀念展,欣賞作品《藍寶石湧泉立獅》。

「2024藝遊葫蘆墩」藝術節

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

透過一系列的校園巡迴劇場演出,藉以提升學童的審美及創造力。

「2024藝遊葫蘆墩」藝術節活動,由葫蘆墩文化中心與大開劇團共同規劃,為眾多孩子們帶來豐富的 藝術體驗和創作靈感,並讓藝術教育紮根、開枝散葉。

提升孩子審美能力與創造力

「 2024 藝遊葫蘆墩」藝術節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親子劇場演出和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接 觸藝術的過程中,提升了審美能力、創造力與想像力。不僅豐富了臺中山城地區的文化生活,更在孩子們心 中種下了藝術的種子,讓更多的家庭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並將葫蘆墩文化中心打造為推廣藝術教育的 核心基地,讓孩子們在藝術的世界裡自由翱翔,健康成長。

今年大開劇團的全新製作演出《日月特搜 隊》,是根據原住民的傳奇故事重新改編的兒童歌 舞劇,通過生動有趣的劇情,傳遞「知足感恩」、 「互助合作」和「遵循自然作息」的理念。演出前, 劇組還精心安排了兩場免費的劇場前、後臺導覽活 動,讓孩子們及其家長有機會深入了解戲劇創作的 過程和元素,增進他們對戲劇藝術的興趣。

《日月特搜隊》帶動藝術教育

為了讓更多孩子接觸到優質的戲劇演出,大開 劇團特別準備《日月特搜隊》校園版,5 月 9 日及 5 月 28 日分別在東勢國小、新社國小演出。通過 此次活動,學生們不僅能欣賞到精采的演出,還能 參與學校後續搭配的創作活動,如作文及四格漫畫 比賽,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

在場的國小學生們表示:「好喜歡大開劇團 帶來精采有趣的故事,超讚的表演,演員們都很 棒!」並從劇中學習團結合作,要勇敢不怕困難的 精神。

大開劇團《日月特搜隊》藉由太陽與月亮功能的演譯,宣揚 遵循自然作息的理念。

這次校園演出活動結合財團法人善立文教慈愛 基金會的部分經費贊助,合辦學校也投入資源和場 地支持。兩場演出共吸引了 1,300 多名師生參與, 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洗禮,更是一次藝術教育的普 及與推廣。

夢劇場與兒童戲劇營

大開劇團將暑假期間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演講廳 舉辦 2 場說故事劇場,《寂寞王子》和《醜小鴨》 的演出,這些劇目不僅為孩子們帶來歡樂,更潛移 默化地培養孩童的藝術感知。

此外,7 月和 8 月舉行的兒童夏季戲劇營,提 升孩子們的表演技巧和創造力,讓他們在玩樂中學 習,在學習中成長。而 8 月 3 日舉辦的親子戲劇工 坊,為孩子們和家長提供一個親子共同交流的藝術 學習平台,通過聲音和肢體的訓練,增進親子之間 的互動,培養孩子們的表演潛力和自信心,預計將 吸引許多家庭報名參加。

大開劇團演出前,導覽劇場環境及禮儀給小朋友們聆聽。

老驥伏櫪期待蛻變

《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

文 朱書漢(政治大學臺史所博士候選人)

如果選出一棟代表臺中的建築物,臺中州廳 便是選項之一,更是許多臺中人的回憶,如今有 關臺中州廳的專書:《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 翔》已經出版,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臺中州廳是棟美輪美奐的建築,擁有許多華 麗的浮雕裝飾,外觀上有灰白色泥塑裝飾帶與紅 磚牆面,再藉由灰黑色的石板屋頂,成為和諧的 建築配色,使得到此的人都會被州廳精緻且典雅 的美學所吸引,甚至在州廳正門前延伸出來的「車 寄」空間,被不少網友認為像極了電影《星際大 戰》中的「R2-D2」機器人,成為州廳的一大趣事。

當參觀者被州廳的美學感動時,不禁好奇臺 中州廳的過往。臺中州廳的所在地曾經是清代臺 灣省城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可惜在省城未建成而

搬遷至臺北後,成了未盡之地!隨著行政機構的 擴張,清朝建築也不敷使用,1913年開始興建新 的辦公廳舍。但在1945年以後搖身一變,新成立

的臺中縣將行政機構設於此,再度成為行政中樞。

不過一開始的臺中州廳並非叫臺中州廳,而 是稱為「臺中廳舍」,是在1920年臺灣行政劃 分實施州制後,才被冠以臺中州廳之名,除了是 當時中部地區的行政中樞外,其建築花費更是中 部首屈一指,總費用可以蓋好幾棟臺中車站,在 光復後,新成立的臺中縣將行政機構設立於此, 後來則作為臺中市政府使用,並如同有機體般因 使用需求而不斷進行增建。

最終隨著新市府大樓的啟用,臺中州廳也卸 下行政中樞的重擔,如同是一位退休耆老見證時 代的更迭。藉由《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 一書來闡述州廳的發展脈絡,而臺中州廳也老驥 伏櫪,期待著之後的蛻變!

《城翼-臺中州廳的百年翱翔》 作者| 游博清、朱書漢 出版|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期| 2024 年 3 月 定價|新臺幣 480 元

臺中市立圖書館 館藏借閱

蓋比泰勒冒險旅程英文故事繪本

《陽光普照的臺中》

文 何佩勳(北美蒙特梭利教育機構創辦人)

我懷著無比的喜悅向各位家長和教育者推薦這 本由《蓋比泰勒(Cabbage & Tyler)》出版的英文 繪本《陽光普照的臺中》。這本書開啟了奇妙的旅 程,帶領孩子們穿越臺中的風景與文化,並在冒險 與友情中學習與成長。

蓋比泰勒的故事繪本和多媒體影音動畫讓孩子 在充滿歡笑的玩樂中,學習到愛、友誼、包容性和 環境保護的國際價值觀。《陽光普照的臺中》講述 了可愛的無尾熊蓋比、泰勒和他們的朋友們一起踏 上臺中探索之旅的故事。在導遊米卡多的悉心引導 下,他們遊歷了臺中的多處名勝,包括宏偉的臺中 火車站、充滿知識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色彩繽 紛的彩虹眷村以及美麗的高美濕地。

這本繪本精心融入了許多臺灣特有的文化元 素,如讓人垂涎欲滴的珍珠奶茶。孩子們在閱讀的 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臺中這座城市的魅力,還能 體驗到不同文化的獨特風情。這種文化的多樣性與 包容性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珍貴的教育契機, 幫助他們開闊、培養全球視野。

蒙特梭利教育強調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 力,而《陽光普照的臺中》正是這一教育理念的完 美體現。書中的角色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新朋友的 互動,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歷。這種溫馨 的社交體驗對孩子們的情感發展和社交能力有著深 遠的影響。

《陽光普照的臺中》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英 文繪本。作為蒙特梭利教育的重要資源,這本書不 僅提供了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更是一堂充滿愛與 智慧的文化課。我誠摯地推薦《陽光普照的臺中》 給所有希望為孩子們提供優質教育和豐富文化體驗 的家長和教育者們。

《陽光普照的臺中》 作者| 宋安東尼 出版|蓋比泰勒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 2022 年 11 月 定價|新臺幣 250 元

速寫文化城

50年代的柳川吊腳樓

這張畫是年僅16歲的倪朝龍就讀臺北師範1年級時(現改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暑假 作業,蒙導師周瑛保存長達63年,他對倪朝龍讚賞:「這小子的畫內涵真好,有格局、有氣魄, 以後的路必會很寬。」

周老師仙逝前,囑子周子荐歸還,2018年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父子聯展會場上,周子荐雙 手捧托交還給他,高齡80的倪朝龍難掩激動,涕淚交加、久久無法自抑……。

畫家介紹

倪朝龍(1940–)

曾擔任國小老師、國小校長、大學教授,參加國內外美展獲獎無數。

2015年獲頒教育界最高榮譽「教育奉獻獎」肯定,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21年曾出版 《播種藝術的園丁》一書,感謝倪教授的貢獻。

閱讀有禮

立即回饋

第 56 期讀者 意見回饋

您珍貴的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凡於該期出刊隔月底 (即 2/28 、 5/31 、 8/31 、 11/30 ) 前完整填寫讀者意見回饋表單,即可獲得抽獎 機會,每期將抽出 3 名幸運讀者, 獲得精美隨身碟一份。

自第 55 期起連續 4 期填寫回饋者,可參與第 58 期歡慶抽獎, 將抽出 1 位民眾獲得優質小家電一份,敬請把握機會 。

第55期得獎名單:李O瀚、劉O瑛、鄒O琴 得獎者均以電子郵件通知並致送獎品 本局保留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 無效問卷本局有權不予受理(如重複填寫、資料不完全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