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聞大稻埕-四季氣味語絮〉

Page 1




CO NT E N T

氣味與大稻埕

04

立春,春茶下的一抹葳蕤

08

戲窟講座-掌中劇

12

大稻埕的黃金時代與產業

大稻埕與茶的歷史

穀雨,泡一帖溫潤茶湯

高山仰止,飲茶的含蓄生活

14 16 18 20 22

Summer

戲窟講座-新劇與大稻埕

13

Spring

戲窟講座-歌仔戲

10

立 夏 、 芒 種 、 小 暑

立 春 、 驚 蟄 、 清 明

戲窟講座-見證台灣戲曲發展

戲春看戲,才知春如許

2

06

夏塘清韻,青草焚香心自慢

24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化節

28

線香下的信仰力量 月老紅線繫姻緣

小暑,原香青草行

立夏,常見青草茶植物 食涼,處暑的涼茶甜點

26 31 32 34 36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42

傳承記憶,「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44 每座城鎮,都應該給書店一束光

48

大稻埕的藝文沙龍

52

摩登的象徵——喫茶店到咖啡館 聚集在藝文沙龍的人們 喝杯咖啡生靈感

走出流行,走入歷史 永樂布業商場的由來 探索永樂布業商場

孵化時尚,自有品牌育成

陳明珠與外國朋友的稻埕散步

50 54 56

Winter

新文化運動地圖

40

Autumn

38

思想自覺,新文化運動

立 東 、 大 雪 、 小 寒

立 秋 、 白 露 , 寒 露

白露,從曲徑微花到秋穫繁華

立冬,藥引冬來暖心脾

74

南北貨在大稻埕

78

乾物,來自海洋山林的風乾禮讚 大稻埕乾貨介紹 稻埕下的米香

大稻埕藥行巡禮

醫食同源,藥材選購日常 冬至,抓一帖漢方草本茶

76 80 82 84 86 88

58 60 62 64 66

大稻埕探索地圖

92

3


4

SPRING


SCENTS

AND

DADAOCHAN

氣 味

大 稻 埕

“ 在行走與尋找的過程中 氣味構築了我們的記憶 ”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大稻埕的氣味與想像 大稻埕,一個有著一百六十多年歷史底蘊的人

要性,除了本身所具備的歷史價值與其所展露出的

文場域,依著淡水河畔,隨著時間發展成台北市重

文化厚度外,還能讓每件看似獨立的歷史事件,產

要的貿易與文化場所;這裡是乾貨的味道,山的味

生相互牽連的緊密關係。

道,藥材的味道,茶的味道,線香的味道;也是時 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

法 國 作 家 Marcel Proust 曾 說:“ 無 形 的 嗅 覺

時光中和故土,人們、戲曲音樂、自由等等情感和

也許也是一種堅固的存在。” 人有五感,即視覺、

信念混合在一起。1933 年的《臺灣新民報》甚至

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相較於其他感官,嗅覺

以「大稻埕是本島產業與文化的中心地」來形容當

涉及人腦中的很多區域,除記憶和情緒以外,氣味

時的盛況。來到大稻埕,看見的是清代長型街屋與

有著引導人們在記憶中瞬間時空穿越和定位的能

貴陽街洋樓、茶文化、日治時期大正市改下仿巴洛

力,而城市街道空間是人們對城市空間進行感知的

克風格的洋樓、霞海城隍廟迎神繞境、李天祿與各

最基礎的內容。這是一個由氣味所構築的場域,有

偶師精湛趣味的戲偶演出,奠定台灣新劇基礎的永

著茶、咖啡、線香、食物、木頭、布料、藥材、乾

樂座與山水亭李井泉、蔣渭水與許多知識份子帶領

貨等所交織的文化與氣味;在這本手冊裡,來此的

的新文化運動思想風潮、隨之產生的戲院、酒樓、

人們可以先透過閱讀,了解大稻埕各種產業、歷史

咖啡文化、南北管與歌仔戲曲盛行、鄧雨賢,李臨

文化內容與氣味,拿著手冊走在街廓之中,透索與

秋,呂泉生等人為這塊土地描繪的歌謠戲曲等,早

聞到的各種產業的紋理與記憶,感受大稻埕四季下

已隨時間轉型或消逝與留存。可以說,大稻埕的重

的文化故事。

SPRING

5


CHR ONO LO GY 大 稻 埕的黃金時 代 與 產 業

garphic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自 19 世 紀 末 以 來, 大 稻

茶業的興盛與大稻埕的發 展 有 著 重 要 關 係。 自 1860

埕至大橋頭一帶為臺北稻

年淡水開港與英商約翰杜

米買賣的集散地,日治時 期隨蓬萊米的育種成功,

德 成 功 將 標 牌「Formosa Oolong Tea」 烏 龍 茶 成 功

使米商非常活躍。全盛時

銷 售 到 歐 美 市 場, 開 啟 大

期大稻埕共有五十多間碾

稻 埕 茶 業 輝 煌 時 代, 成 為

米廠,目前僅存新慶利碾

帶動大稻埕經濟貿易發展

米廠與推廣米文化的稻舍

的重要推手。

1 9 2 6

1 9 2 6

磯永吉育種蓬萊米成功,大 稻埕成為北部米的集散交易 中心,成立正米市場。 蔣渭水開設文化書局。

張維賢成立「星光戲劇研究 會」。 李春生過世。

永樂座成立。

臺灣文化協會於靜修女中成 立,蔣渭水擔任理事。

SPRING

蔣渭水開設大安醫院,發表 《臨床講義》。

6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受林獻堂 之邀來臺,於東薈芳聚會。

流殿堂 。

淡水戲館成立。

文 學、 音 樂 等 工 作 者 的 交

1 9 2 4

青草藥過去作為治病材料, 病 成 為 調 養 體 質、 夏 日 降 姚 德 和、 滋 生、 正 青 三 間

藥材一開始為南北貨業者

因 需 求 順 便 貿 易 之 產 品,

化 場 域, 成 為 當 時 藝 術、

1 9 2 4

咖啡廳從事藝文沙龍的文

1 9 2 3

草藥,煎煮滋養配方。

時 事 的 生 活 文 化; 構 築 在

1 9 2 1

涼 茶 外, 也 能 挑 選 所 需 的

更造成絡繹人潮。

潮, 也 帶 回 了 泡 咖 啡 館 談

1 9 1 6

青 草 藥 行, 來 此 除 了 來 杯

街 一 帶, 每 年 的 年 貨 大 街

僅從日本帶回了西方新思

1 9 1 1

火 的 良 方。 在 民 樂 街 上 的

目前南北貨主要位於忠北

的 知 識 份 子 大 量 回 臺, 不

1 9 0 9

隨著時代演進也逐漸由治

成為大稻埕早期商行貿易;

1930 年 受 到 日 本 教 育 培 育

縱貫線通車,促使大稻埕南 北貨、中藥行、布行發展。

源」和「復興」三間商行,

1 9 0 8

林佑藻成立「復振」、「復

1853 年 頂 下 郊 拼 後, 郊 商

1 8 9 9

南 北 郊 商 與 販 售 之 貨 品。

1 8 9 5

南 北 貨, 泛 指 自 清 代 往 來

1 8 9 1

市區改正計畫訂定大稻埕街 區風貌。

1 8 8 7

日治時期開始。

1 8 8 5

茶釐總局遷至大稻埕。

1 8 8 4

劉銘傳下令設立茶郊永和興 (今茶商公會)。

1 8 6 9

劉銘傳設立台北火車站。

1 8 6 0

白扁於六館街開設「東薈 芳」。 英商約翰杜德成功外銷

1 8 5 6

「 Formosa Oolong T e」 a ,促使大稻埕茶市文 化興起。 淡水河開港,大稻埕成為貿 易中心。 霞海城隍廟落成。

1 8 5 3

頂下郊拼,同安頭人林佑藻 順眾至大稻埕定居,成立 『復振』、『復興』、『復 源』商行。

1 8 5 1

林藍田自基隆至大稻埕開 設林益順商行(林本湖本 館)。

大 稻 埕 發 展 年 表

URS329。

品質優劣須由專業人員判

然 而, 其 所 販 售 的 中 藥 材 別, 因 此 獨 立 中 藥 行 開 始 出 現 與 增 加, 大 稻 埕 逐 漸

成為北部中藥材的集散地。


大稻埕有三大廟,即霞海

戲曲戲偶

自日治時期大稻埕即有戲

窟之稱,過去即有茶行子 弟戲班宴客與酬神之用。

法主公廟,皆源於居住於 大稻埕的人們在生活與貿

到了日治時期,商業劇場

城隍廟、慈聖宮媽祖廟、

興起、本土劇種歌仔戲出

易上的信仰,反應了過去

現、布袋戲的盛行、本土

到現在大稻埕在地的信仰

意識流的新劇等,奠定後

價值與產業的生活關係。

續臺灣偶戲與戲曲的重要 基礎。

《閹雞》配樂,編曲了〈丟

1 9 9 6

1 9 9 6

1 9 9 7

2 0 0 0

2 0 1 0

2 0 1 3

2 0 1 5

2 0 1 7

第一屆本草派對。

謠 經 典 的 歌 曲; 呂 泉 生 為

1 9 9 0

第一屆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風、 四 季 紅 等 奠 定 臺 灣 歌

1 9 8 8

第一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 節。 都市再生基地前進推 URS 動計劃。 大稻埕特定區主要與細部計 劃。 大稻埕歷史街區整體發展計 劃。 大稻埕年貨大街活動。

作 曲, 李 臨 秋 作 詞 的 望 春

1 9 4 7

指定大稻埕七十七棟建築作 為歷史建物保存。

從 大 稻 埕 開 始, 如 鄧 雨 賢

1 9 4 5

新文化運動

臺灣臺語流行音樂的發展

1 9 4 3

大稻埕特定街區初步發展構 想與都市設計研究。

1 9 4 1

我愛迪化街運動,開啟迪化 結區保存議題。

1 9 3 9

二二八事件。

1 9 3 4

二戰結束,台灣光復。

1 9 3 4

臺灣第一部新劇〈閹雞〉於 永樂座首演。

1 9 3 1

啟文社成立,並發行「台灣 文學」。 王井泉開設山水亭。

1 9 3 1

古倫美亞發行〈望春風〉。

1 9 3 1

廖水來開設波麗路餐廳。

1 9 3 1

詹天馬、王雲峰編寫上海電 影〈桃花泣血記〉詞曲,開 啟臺語流行歌曲序幕。 維特咖啡開業。 臺灣民眾黨被命令解散。

1 9 3 0

民烽劇團成立。

1 9 3 0

蔣渭水病逝,於永樂座舉行 大眾祭。

陳天來陳情廢止製茶稅。

1 9 3 0

大稻埕米業受日本國內米量 產量過剩與壟斷市場影響。

1 9 2 8

蔣渭水於蓬萊閣成立「臺灣 工友總聯盟」。

1 9 2 7

臺灣民報以增加日文版為由 將本部遷回臺灣。

1 9 2 7

蔣 渭 水 成 立「 臺 灣 民 眾 黨 」。

東薈芳倒閉。

1 9 2 6

丟 銅 仔 〉 等 五 首 曲 目, 都 為臺灣音樂的發展帶來影 響與貢獻。

1908 年成立的公設永樂町

食 料 品 小 賣 市 場, 作 為 日

本商人將日本印花布料進 口 的 批 發 中 心。1985 年 原

址改建為 9 層樓的永樂布

大稻埕是臺灣現代化思潮的發源地。蔣渭水、林獻堂

灣 布 料 的 集 中 批 發、 零 售

灣政治、社會、藝文思想產生跳躍性進展,被譽為「臺

業 商 場 大 樓, 目 前 為 北 臺 市場與客製加工中心。

等知識份子以大稻埕發起地的「新文化運動」,使臺

灣文藝復興時期」,喚醒了當時臺灣本土意識的思想 萌芽。

SPRING

7


稻 " 香 濃 樣 茶 香 同, 萬 綠 叢 中 無 數 紅, 這是茶熟好時節,女紅不習習茶工。 兒 家 家 住 近 城 肆, 薪 貴 米 珠 居 不 易, "

現 陳 天 來、 吳 文 秀 等 富 商, 也 使 大 稻 埕 因 茶 葉

貿 易 成 為 貿 易、 人 口 興 盛 與 文 化 交 流 的 城 鎮。

傳統戲曲演出場所有三種類型:開放性廣場、專

業性劇場、封閉性廳堂,日治時期在大稻埕地區

就有三座代表性的劇場,分別是淡水戲館(新舞

台)、永樂座、第一劇場。大稻埕傳統戲曲的發

生 是 起 自 於 宗 教 信 仰 的 祭 祀 活 動, 發 展 出 融 合

歌、舞,以演譯故事的表演形式,清代開始,大

稻埕隨著茶葉貿易盛行,便有了許多感恩酬神與

宴客活動,由隸屬於茶行或來自福建沿海的子弟

戲班表演;到了日治時期,大稻埕成為歌仔戲活

絡表演的場域。這時期內臺主流戲曲已被歌仔戲

為主,大稻埕見證了戲曲由娛樂與教化轉向商業

所 取 代 , 彼 時 外 臺仍 以 亂 彈 戲 、 四 平 戲 、 布 袋 戲

與世俗化的過程;而觀眾在觀賞間,自然也接受

了 歌 仔 戲 俚 俗 生 活 化 的 薰 陶 。 此 外 , 1920 至 43 年 間 , 也 是 見 證 了 臺灣 兩 次 新 劇 運 動 的 過 程 , 雖

然 在 1937 年因皇民化運動與戰後改善民俗綱要 各縣市民間辦法等政策,使戲曲、戲劇內容發展

戲 院 的 經 營, 紛 紛 改 建 成 商 場、 公 寓 或 辦 公 大

受 到 影 響 , 而 1950 年 代 末 受 到 臺語 片 、 黃 梅 調 電 影 影 響 , 內 臺戲 就 陸 續 退 出 劇 場 , 更 影 響 各 地

樓。這之間探索所萌芽累積的本土劇場文化,也

政府更致力於社區之間辦理地方戲曲匯演、傳統

成 為 近 代 臺灣 劇 場 發 展 的 基 石 ; 近 十 年 來 臺北 市

藝術研習班。除此,有鑑於大稻埕一帶與戲曲之

歷史因緣,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更於此設置大稻埕

戲苑用以活化大稻埕戲窟的脈絡。

SPRING

8

且喜茶歌入耳來,博得餘資佐簪珥。

蕉麓〈揀茶行〉

A TOUCH OF SPRING TE


SPRING 立春 驚蟄 清明 04

4

03

4

4

立春,春茶下的 一抹葳蕤

4

02

4

EA

text =編輯部

開 啟 了 大 稻 埕 的 茶 香 歲 月, 到 了 日 治 時 期 更 出

李 春 生 之 類 買 辦 與 媽 振 館(

)的盛 Merchant 行, 貴 德 街( 千 秋、 建 昌 街 ) 洋 行 茶 樓 興 起,

」 為 商 標 將 烏 龍 茶 銷 往 紐 約, 遂 引 起 其 他 Tea 如 德 記、 水 陸 等 洋 行 及 與 華 人 競 相 投 入, 造 就

機, 從

書 中 提 及 1869 The island of Formosa 第 一 次 將 臺 茶 以 「 Formosa Oolong Dodd

項產業後來面臨南洋米與四川糖的廉價競爭危

糖、 樟 腦、 茶、 米 為 主, 然 而 臺 灣 米、 糖 這 兩

易 的 城 鎮 。 從 清 代 開 始 , 臺灣 海 外 貿 易 主 要 以

鐵 道 與 設 立 臺北 車 站 等 , 都 讓 大 稻 埕 成 為 重 要 貿

交 通 與 貿 易 的 重 心, 其 後 臺 北 城 的 完 工、 舖 設

舺 港 口 逐 漸 淤 積, 使 得 大 稻 埕 因 地 利 之 便 成 為

紀 末 的 清 領 末 期 自 淡 水 開 港 開 始, 因 新 莊 與 艋

來 到 大 稻 埕, 就 要 先 從 茶 的 故 事 說 起, 十 八 世

為 春 季 裡 感 受 大 稻 埕 春 季 文 化 與 氣 味 的 語 彙。

事 順 利 的 初 始 ―― 戲 春 看 戲 與 品 一 抹 春 茶 , 已 成

春日的大稻埕,也是各行各業酬謝祈禱,保佑諸

諸 神, 希 望 雨 水 充 足, 作 物 豐 收 的 日 子。

春 天 從 過 去 到 現 在, 即 是 農 民 們 祈 求 天 地

端, 深 深 呼 吸 微 風 裡 春 天 帶 來 的 輕 柔 暖 意 ;

新 芽 於 枯 枝 中 抽 出 生 命, 構 築 萬 象 復 興 的 開

口 去 寒 養 陽 的 春 茶 與 花 茶, 以 茶 修 心, 靜 觀

初 始, 是 採 收 春 茶 與 窨 製 花 茶 的 時 節, 品 一

陽 和 起 蟄, 品 物 皆 春。 立 春, 為 百 卉 葳 蕤 的

photography = 山生有幸

9

SPRING


丟丟銅仔呂泉生 厚生演劇研究會 林博秋閹雞張文環 白字仔戲 辯士詹天馬 哈哈笑王炎 誰之過 李天祿亦宛然 李世民遊地府 台灣映畫研究會 四同春小麗園 永樂座 新舞台 淡水戲館 臺灣キネマ 第一座劇場成立 清 代 中 期, 傳 統 戲 曲 早 已 在 臺 灣 傳 唱 超 越 一 世 紀, 當 時 主 要 是 以 野 臺 與 特 定 場 所 作 為 觀 賞 表 演 的 地 方,

1912 年之前,大稻埕已可看到為數 不少的傳統戲曲,大致包含七子戲、 亂彈戲、京戲、四平戲、潮州戲、傀 儡戲、布袋戲、採茶戲、車鼓戲等。

1908 年由日本人建立大稻埕第一座 戲院——淡水戲館,開臺之後就聘請

上 海 慶 仙 班、 天 仙 班、 老 德 勝 班 等 海 派 京 班 來 臺 演 出 京 戲, 開 啟 了 大

稻埕內臺觀戲的開端,1916 年由仕

紳辜顯榮買下淡水戲館並改名為新 舞 台。 提 供 了 中 國 戲 班、 臺 灣 本 地 劇 團 的 商 業 演 出, 臺 灣 本 地 的 劇 團 登 台 獻 藝 者 包 括 七 子 戲( 四 同 春 小

麗園)、南管白字戲、改良白字戲、 京戲、採茶戲、歌仔戲等,中國來臺 演出的劇種除了京戲,尚有潮州戲、

泉 州 傀 儡 戲、 上 海 提 線 京 班、 福 州

妝 室 等, 都 是 新 舞 台 無 法 相 比 的;

的黃金時代,大稻埕戲曲發展經歷了

已成為臺人與居臺日人觀賞電影首

1937 年之間可以說是臺灣戲曲發展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以前,永樂座

前清來自閩南、潮州等地以亂彈戲、

映 與 戲 劇( 曲 ) 的 首 選。 大 稻 埕 商

南 管 七 子 戲 流 行 劇 種 的 延 續、 對 岸

業 劇 場 的 成 熟 發 展, 最 大 影 響 在 於

戲 班 來 台 巡 演、 商 業 劇 場 的 興 起、

欣賞戲曲成為民眾進入劇場的目的,

新興劇種的崛起及劇種的白字化現

當 時 民 眾 觀 賞 戲 曲 演 出 偏 愛 武 打、

象, 都 朝 向 現 代 性 的 邁 進, 這 過 程

三 國 戲、 全 本 戲、 連 台 本 戲、 機 關

又 與 都 市 化、 商 業 化 及 在 地 化 間 有

佈景、五色電光、聯彈音樂等特色,

著 交 互 影 響、 連 動 的 複 雜 關 係, 在

使 得 戲 曲 轉 為 商 品 化 與 世 俗 化, 也

這 樣 的 結 果 下, 建 構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造 就 本 土 劇 種 歌 仔 戲 的 盛 行, 並 取

變化並深深的影響戰後戲曲、音樂、

代 京 戲 成 為 劇 場 主 流。 歌 仔 戲 的 誕

思想上的發展。

生, 可 謂 為 臺 灣 戲 曲 發 展 史 劃 時 代

商業劇場&本土劇誕生

的大事,揉合中國劇種與本土特色,

1921 年 大 茶 商 陳 天 來 與 莊 輝 玉 配

成為民眾的娛樂喜好。

以 口 白 台 語、 表 演 俚 俗 活 潑 的 長 處 除 了 內 臺 戲 盛 行, 大 稻 埕 霞 海 城 隍

合臺灣博覽會投資興建臺北大舞台

廟遶境的迎神賽會或其他廟會的外

(1923 年改名永樂座),才真正開

台 布 袋 戲 演 出, 更 是 當 時 民 眾 生 活

啟 大 稻 埕 戲 劇 發 展 的 重 要 場 域, 總

消 遣 的 一 部 分, 這 些 源 自 於 來 臺 第

建 坪 238 坪,4 層 樓 磚 造 建 築, 內

一 代 的 唐 山 師 傅, 將 自 身 擅 演 之 南

部 構 造 完 全 仿 造 東 京 帝 國 劇 場, 設

管 戲 碼 傳 承 給 下 一 代, 稱 之 為 籠 底

有 1505 個座位、並設有咖啡廳、化

永樂座

第一劇場

1 9 2 5

放映由「臺灣 映畫研究會」 劉喜陽製作, 臺灣第一部自 製片《誰之 過》。

臺灣奇麗馬

1 9 2 3

陳天來、莊輝 玉等人投資, 開幕邀請上海 樂勝京班演 出。主要播放 電影,演出京 戲、白字戲、 潮州戲、文明 戲、歌仔戲。

1 9 2 3

臺灣キネマ開 幕。

淡水戲館 / 新舞台

1 9 1 6

仕紳辜顯榮買 下 並 改 名「( 臺 灣 )新 舞 台 」。

1 9 1 3

本地七子戲班 四同春小麗 園、金寶興登 台演出,開啟 本地與中國戲 班成為劇場主 流直至被歌仔 戲所取代。

1 9 0 9

日本人建立大 稻埕第一座戲 院「淡水戲 館」。

◎ 重要戲院發展表 ◎

見證台灣演劇發展

SPRING

。第一回。

【大稻埕戲窟講座】

10

戲等。日治時期前中期,即 1920 至

國泰戲院


1943 年 舞 台 劇《 閹 雞( 前 篇)》演出一景 典藏者:林嘉義 數位物件典藏者:財團法人 國家電影中心 網 站 名 稱:https://tfi. openmuseum.tw/

garphic = Joseph Cheng、Han Wu text =編輯部

戲。 如 1900 年 代 初 的 臺 北 南 管 布

秉持「第二次新劇運動」之精神,

兩個階段,第一次新劇運動以張維

出, 如 : 慈 聖 宮、 城 隍 廟 與 普 願 宮

提出了「鄉土的」、「寫實的」戲

賢 發 起 的 星 光 演 劇 研 究 會(1924-

的酬神戲,都是在廟前廣場搭臺演

劇理念,以張文環的小說《閹雞》

27) 和 民 烽 劇 團(1930-34) 為 代

出,頻繁的戲曲演出,遂有現今歸

進行公演,在公演期間,全劇最引

表, 新 劇 運 動 脫 離 摸 索 階 段, 對

綏戲曲公園的規劃成立。因此,大

觀眾投入情緒的幾首民謠〔丟丟銅

劇運的方法、策略有了較明確的掌

稻埕地區內幾座重要信仰文化的廟

仔〕、〔六月田水〕和〔一隻鳥仔

握。中日事變爆發後,臺灣戲劇界

宇,其演劇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

哮 啾 啾 〕, 企 圖 與 1920 年 代 的 新

遭到皇民化運動空前的衝擊,傳統

軒社、戲曲、陣頭演出,無形之中

劇運動進行銜接。隨著《閹雞》中

戲曲喪失演出空間必須轉型以求生

吸引了愛好戲曲的觀眾。劇場作為

的〔一隻鳥仔哮啾啾〕等都被迫改

存,劇運人士或者離開臺灣或者心

一個載體,其體現的正是屬於在地

為皇民愛國歌曲而成為絕唱,新劇

存 觀 望, 劇 運 也 一 時 停 滯。1941

社會的文化現象,而商業劇場的興

運動在臺灣的發展也暫告終結。

年 7 月以前述皇民化政策的調整

起與外臺布袋戲的熱烈,也反映了

為契機,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成立

大稻埕戲曲文化的發展狀態。

「娛樂委員會」,積極推動「青年

1 1 1 1 9 9 9 9 6 6 9 9 8 9 0 5

1 9 9 6

改建為大樓。 改建為集合住宅。

1 9 6 6

改建為商業大樓。

1 9 5 8

因火災拆除。

1 9 5 4

改為養老長照中心。

1 9 5 4

開幕,結合酒 店、藝人、樂團 的複合式空間。 開幕,前身為大 正醬油株式會社。

1 9 4 8

改名「國泰戲院」。

大橋戲院

1 9 4 6

專播臺語電影

1 9 4 5

顧正秋「顧 劇團」長 期京劇演出 ( ~ 1 9 5) 3 , 奠定、臺灣京 劇基礎。

1 9 4 5

更名為「大光 明戲院」。

1 9 4 5

開幕,為地方 戲曲北區決賽 場地,專演歌 仔戲。 改名為「新民 戲院」,後有 上海京班「海 京 劇 團 」 、「 戴 綺霞劇團」演 出。 更名永樂舞 台,後更名永 樂戲院,專演 戲劇。

美軍轟炸炸毀

厚生演劇研究 會《閹雞》公 演。

開幕,為當時 最豪華的混合 式演出空間。 成立時原名為 太平館。 蔣渭水病逝, 在此舉行「大 眾祭」。 更名「第三世 界館」。

遠東戲院

者王井泉與林博秋在公演籌備期間

劇運動發軔。新劇運動大體可分為

動,多於廟宇前的廣場搭建舞臺演

國聲大戲院

美學,「厚生演劇研究會」的主事

的臺灣文化協會創立,因而誘使新

一方面則為信仰文化的酬神獻戲活

1 9 4 5

演。有別於為軍國主義宣傳的官方

對象,同一時期以思想啟蒙為目的

方面為商業演出的商品化需求,另

1 9 4 3

組「 厚 生 演 劇 研 究 會 」 並 進 行 公

被本土文化人詬為低俗亟欲改革的

說,無論是偶戲或戲曲的發展,一

1 9 3 5

巧妙的運用青年劇運動的政策,籌

歌仔戲廣受新興市民大眾歡迎,卻

「小西園」許天扶等之老師。可以

1 9 3 4

藝文界菁英的《臺灣文學》集團,

主流,在 1920 至 30 年代戲院普及,

然」李天祿、「宛若真」盧水土、

1 9 3 1

到 契 機。1943 年 集 結 了 當 時 臺 灣

臺灣漢人社會的戲劇活動以戲曲為

發跡於大稻埕的知名戲班如「亦宛

1 9 2 6

劇運動」,使得大稻埕地方文人聞

新劇與本土思想崛起

袋戲名師陳婆 ( 外號貓婆 ),為之後

SPRING SPRING

11 11


大稻埕掌中戲

。第二回。

【大稻埕戲窟講座】

掌中劇

The Puppet Show graphic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第一批來台偶戲師

大稻埕重要掌中劇名人相關圖

掌中戲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集結了雕刻、繪畫、

龍鳳閣 貓婆

刺繡、音樂、說唱等項目。大稻埕是台北最古老

的城鎮之一,也因為酬神看戲孕育出許多一代布 袋戲名師,例如亦宛然的李天祿、哈哈笑的王炎

等人;然而過去布袋戲的野台尬戲,許多著名的

拼 戲

金泉堂 童泉

第 一 批 來 台 的 著 名 布 袋 戲 偶 師, 曾 有

「 貓 婆 大 戰 鬍 鬚 泉 」 俗 諺。 二 班 皆 為

掌中戲班都在此演出,彼此的發展也有著關聯性。

南管掌中戲班。

1930 小西園 許天扶

許王的父親。

楚陽台 許金水

師徒

15 歲 到 大 稻

師弟

埕 隨 泉 州 師 傅「 楚 陽 台 」 許 金 水 學 藝。18 歲

拜 師 貓 婆, 許 金

拜 師 貓 婆, 李 天

年 買 下「 四 時 春 」 的 戲 棚、 戲 籠, 與 王 炎 共

演北管布袋戲。

師叔。

木 師 兄, 後 改 為

出 師, 應 聘 至「 錦 上 花 樓 」 任 頭 手。21 歲 那

組「小西園」。因他不茍言笑,戲迷稱他「拗 堵 仔 」。 與 各 名 班 如 金 水 師 的「 楚 陽 台 」、 許 金 木「 華 陽 台 」、 盧 水 土「 宛 若 真 」 等 分

庭抗禮。1952 年將「小西園」戲籠分與許欽、 許王兩兄弟,退居幕後。1955 年過世。 副

哈 哈笑 王炎

協 助

小西園 許王

17 歲 到 艋 舺 拜 南

許 天 扶 的 次 子, 曾 協

的 呂 阿 灶 為 師, 到

臺 北 橋 下 演 出;1951

管 名 師「 哈 哈 笑 」 許 天 扶 的「 小 西

園 」 當 副 手。23 歲 時 離 開「 小 西 園 」, 自 組「 新 花

園 」 當 頭 手 主 演。

1945 年 買 下 南 管 班「 奇 文 閣 」 的 戲

籠, 改 名「 哈 哈 笑 」, 以 紀 念 他 與 阿灶師的淵源。 SPRING

助「 哈 哈 笑 」 王 炎 於 年 許 天 扶 退 休, 許 王 正 式 接 任「 小 西 園 」

祿 之 父、 盧 水 土

20 歲 離 開 貓 婆「 龍 鳳 閣 」, 來到大龍峒陳悅記「樂花園」 做頭手。

1931

創立「亦宛然」,戲棚頂額寫 以「華陽台」以表師承。

1935

在大龍峒與「宛若真」盧水土

與「 小 西 園 」 許 王 拼 戲, 以

《李世明遊地府》一戰成名。

1937

受皇民化運動影響,演出內容

受到限制;遂改行賣青蚵但不

12

華陽台 許金木

師兄

宛若真 盧水土

亦宛然 李天祿

拼 戲

戲 出師後受聘至陳

亦 宛 然 創 辦 人,

花 樓 」 任 頭 手,

戲。 曾 演 出 侯 孝

金 常 的「 吉 錦 上 後 自 組「 宛 若

真 」 戲 班。 曾 與

李天祿於大龍峒 拼戲。

主演。

後創外江布袋 賢《戲夢人生》, 該電影為李天祿 前半生自傳。

其 子 陳錫煌合 作

二十幾個國家表演過,創辦 人荷蘭漢學家羅斌曾與李天

祿之子陳錫煌合作〈馬可波 羅遊記〉。

出。

1945

重啟「亦宛然」

1950

自老師府遷至安西街,於獅館 街(涼州街、迪化街口)友人 飼料行內設立聯絡處。

1970

法國漢學家班文干從其學習布 袋戲。

1977

「亦宛然」暫停演出,致力文 化傳承。

大稻埕掌中劇傳承

2000 年 建 立 以 來, 已 經 在

甚 理 想, 後 來 在 其 他 戲 團 演

1978 台原戲 偶劇團

退休

1998

病逝(現在「亦宛然」由李天 祿曾孫經營)


歌仔戲

Taiwanese Opera lliustration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唯一本土劇種-歌仔戲的雛形

從俗不可耐到廣為流行

在早期醫藥並不發達的那個年代,小型市鎮以及鄉

在歌仔戲流行之前,大稻埕看戲的劇種多為中國戲

當時大稻埕的迪化街正是臺北地區製藥最大集中地,

行,與日治前期劇場與商業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下仍然須靠賣藥行商與寄藥包的方式提供醫療服務, 而歌仔戲研究學者林江山透過唱詞對位及音樂內容 比較,證實了古早時期的七字調應源於早期賣藥仔

哭,提出了歌仔戲是透過賣藥落地掃形態由臺北向 外進 行 流 播的 推 測; 獅 館 巷、大橋頭、柴寮仔,這

一帶是歌仔戲從賣藥「歌仔」到舞臺「歌戲」的路徑, 惟有武館林立、經濟繁榮、南北管戲曲館社匯集、

藥商密佈的大稻埕,才可能提供這種完整地緣鄰接 的演化承接關係。

歌仔戲在大稻埕

1914 年 9 月 28 日 的《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 一 則 報 導,

顯示在大稻埕地區歌仔戲上臺演出的風氣已形成, 1916 年前後,仕紳辜顯榮向日人收買臺北「淡水戲

館」,改名「新舞臺」以做為本島人之娛樂機構, 其經理人見歌仔戲甚受歡迎,遂出資設立「新舞社

歌舞劇團」。當時歌仔戲受歡迎的程度,從 1922 年 7 月《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提到在下奎府町夜夜演

戲到三更的更可窺其一二,雖然歌仔戲在發展初期

被社會知識份子認為是俗不可耐的戲曲劇種,然而 觀賞歌仔戲卻是市民到劇場看戲,卻是中下階層首 度擁有較為全面的文化消費、情感抒發及兩性接觸

班帶來的京劇、潮州戲為主,歌仔戲在大稻埕的盛 隨著永樂座的成立,華麗的機關布景特效設備,以

及 1925 年開始有職業歌仔戲班進駐演出,歌仔戲這 種平易近人的白字仔,且生活化的台語口白,都為

小市民提供了他們平日情感難以抒發、釋放的管道 和婦女觀眾難有的娛樂空間及社會參與;商業化的 演出,也表現在酬神遶境的藝閣與地方商家的置入 行銷合作。1937 年皇民化運動與寺廟整理運動對內

容的審查,內臺外臺的演出內容受到限制;這一期 間口白減少,日本文化如水戶黃門、猿飛佐助成為 劇團為生存演出的表演曲目,演員著裝日本話,出

現武士刀與和服等形式;戰後 1947 年由永樂舞台經 理人陳守敬登記,標榜移動水景與移山倒海特效, 以《破補網》成名的大型戲班「永樂勝利」,或是 如「復興社」、「霓雲社」等聚集於大橋頭,並在

大橋戲院演出內臺歌仔戲,都使歌仔戲演出推至高

峰,然而受到戰後政策限制與許多戲院改為播放電 影影響,1950 年代歌仔戲開始轉於廣播、電視圈發 展,內臺演出逐漸式微,大稻埕的歌仔戲班遂逐漸 沒落消失。

的管道。

Q. 哪裡是獅館巷?

大稻埕自古以來,因為往來交通方便、 人口眾多,即是藝文活動的繁華勝地,

「獅館巷」自清代以來,即是北臺灣布 袋 戲 的 三 大 戲 窟 之 一, 尤 其 二 次 大 戰 後,掀起布袋戲熱潮,臺北地區的掌中 戲班多集中在大稻埕的「獅館巷」(今 涼州街),林立著許多掌中戲館,像是

王炎的「哈哈笑」、李天祿的「亦宛然」 等,形成知名的「布袋戲街」,酬神演 戲都到此找戲班。

婚 禮 / 表 演 / 酬神需求

來獅館巷

戲班合作 店家登記

SPRING

13


新劇與大稻埕

O pera I n D adaocheng text = 編輯部

大稻埕是臺灣新劇發展的重要舞臺,在新劇出現之前,臺

小說原著 )、呂赫若 ( 顧問 )、音樂界的呂泉生 ( 舞臺音樂 )、

模 糊 地 帶。 新 劇 的 發 展 可 分 為 兩 個 戲 劇 運 動, 第 一 次 為

設計 ) 以及簡國賢 ( 導演助理 ) 等跨領域的當代青壯藝文

灣戲劇處於一種介於傳統文化儀式與現代藝術形式之間的

1920、30 年代因商業劇場的興起、旅日知識份子歸臺、 倡導文化啟蒙運動的「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皆刺激了配 合文化啟蒙運動而推動的「新劇運動」,目的多在進行社 會改造運動與政治抵拒,並倡導無政府主義。在此階段,

「 臺 灣 新 劇 第 一 人 」 張 維 賢 創 立 了「 星 光 演 劇 研 究 會 」 (1924-28),同年底排練試演胡適的三幕劇作《終身大

事》後,於 1925 年在新舞台初登板公演三天,演員包含

王井泉、詹天馬等人;1928 年正月春假,改名「星光劇 團 」, 在 永 樂 座 連 續 演 出 十 天, 創 下 臺 灣 演 劇 的 空 前 紀

錄。1930 年張維賢遊東京歸臺成立「民烽演劇研究會」 (1930-34),召集星光元老王井泉等人,於永樂座公演

改編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作品《國民公敵》獲得迴響,臺

灣第一部真正的新劇於焉誕生。第二次是發生在 1940 年 代中日事變爆發的太平洋戰爭期間,1941 年 7 月日本總 督府基於皇民化需要所推展的「青年劇運動」― 將戲劇

從業者交到地方民眾,使新劇達到普及化的作用與效果, 也讓本土文化人在此時獲得參與文化事務的決策機會 。

1943 年 4 月間,松居桃樓成立「藝能文化研究會」,製 作〈赤道〉的消息傳到山水亭,引起有志文人深感不滿,

遂於 4 月 29 日在山水亭宣告厚生演劇研究會成立之舉。

美 術 界 的 楊 三 郎 ( 布 景 繪 製 )、 林 玉 山 ( 公 演 節 目 單 美 術 世代攜手,在公演之前有計畫性的逐一在《興南新聞》發

表三篇文章,一為編導林博秋〈今昔的臺灣演劇― 桃園 雙葉會的這些事〉、二則文藝部成員簡國賢〈牛涎-猶如

濡浸熱情之火炬〉 、三以團長王井泉發表〈一粒麥子不 死― 從民烽到厚生的回憶〉,序列性地將臺灣新劇在中

日事變後的發展定位為第二次運動、厚生投入戲劇改革的 決心、國民戲劇的原創與獨立性。同年 9 月 2 日至 8 日於

永樂座推出由林摶秋編劇、導演的主力製作《閹雞》與《高 砂館》、《地熱》與《從山上看見的街市燈火》等四齣戲

劇作品。《閹雞》的公演,馬上造成《臺灣日日新報》與 《興南新聞》率皆報導觀眾的熱烈迴響 ―寫實且富含鄉

土色彩深得人心,劇中穿插演唱改編本土民謠的〈丟丟銅

仔〉與〈六月田水〉更勾動當時本土民眾的情緒。《閹雞》 劇場現場力量的成功也造成官方動用檢閱權對《閹雞》進 行取締,劇中曲目甚至被日本當局禁唱,隨著太平洋戰事 日趨嚴峻,最終「厚生」的創團公演,也成為劇團唯一的 一次公演。縱然如此,《閹雞》公演已被定位為臺灣現代

戲劇史的里程碑 ,也代表了當時大稻埕、甚至是整個臺 灣人民的殖民地文化之自我認同。

集結了當時臺灣藝文界菁英,以王井泉 ( 劇團代表人、製 作人 ) 與林摶秋 ( 編劇、導演 )、文學界的張文環 ( 顧問、

國民公敵

閹雞

1933 年

1943 年

被譽為現代寫實主義戲劇創始人的挪威劇

〈 閹 雞 〉 發 表 於《 臺 灣 文 學 》1942 年 夏

浴場的污染調查事件,當市長的哥哥和當

「月里」的一生,敘述在家父交換婚姻制

作家易卜生作品,內容講述的是一個溫泉 醫 生 的 弟 弟 站 在 各自的立場,對於良知、

慾望和民意展開博弈,說明了並非絕對的 正直和正義,理想也只是個在世界中無法 實現的烏托邦。

新 劇 OPERA

季號。以第三人稱倒敘手法,透過女主角 度下被犧牲的鄉村女性自覺的故事,「女

性自覺」是這篇小說的主題之一。1943 年 被「厚生演劇研究會」改編為新劇演出, 造成轟動與奠定臺灣新劇發展史重要的一 環。

1943 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典藏者:林嘉義 數位物件典藏者: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14 14

SPRING SPRING

網站名稱:https://tfi.openmuseum.tw/


劇 團 TROUPE 第 一 次 新 劇 運 動

第 二 次 新 劇 運 動

星光演劇研究會

民烽劇團

厚生演劇研究社

1924 年- 1928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43 年- 1943 年

其 演 出 著 重 舞 臺 佈 景 與 演 出 效 果, 深 受 寫

1930 年甫自東京「築地小劇場」歸來的張

為 日 治 時 期 最 後 也 是 最 重 要 的 新 劇 劇 團,

適的三幕劇作《終身大事》試演獲得好評,

招 募 研 究 生 並 創 設「 民 烽 演 劇 研 究 會 」,

04 月 29 日 成 立。 以 山 水 亭 王 井 泉 為 負 責

實主義影響。1924 年成立同年首次排練胡 1925 年 10 月 於 臺 北 新 舞 臺 公 演 三 天, 劇

目 有《 終 身 大 事 》、《 母 女 皆 拙 》 等 廣 受 歡 迎,1928 年 正 月 春 假, 改 名「 星 光 劇 團 」, 在 永 樂 座 連 續 十 天 日 夜 演 出 後 因 資 金 不 足 及 意 見 紛 歧 而 分 道 揚 鑣, 部 分 成 員

後 與 張 維 賢 新 組「 民 烽 演 劇 研 究 會 / 民 烽 劇團」。

人 物

維 賢, 發 表〈 民 烽 劇 團 宗 旨 宣 言 〉, 公 開

其 學 員 有 原 星 光 部 分 成 員 與 新 成 員, 研 究 會 以 四 個 月 為 期, 以 培 訓 演 員 為 旨 傳 授 舞

臺 藝 術、 文 學 概 論 等 項 目, 有 感 培 訓 之 困

難 因 而 中 止。 張 維 賢 再 度 赴 日 進 修, 於

1932 年招集昔日研究生與新成員數名進行 為期一年的培訓,並在 1933 年 8 月以「民 烽 劇 團 」 之 名 在 臺 北 公 演《 國 民 公 敵 》 廣

受好評,隔年 1934 年受邀參演「新劇祭」

PEOPLE

環、 音 樂 家 呂 泉 生、 小 說 家 呂 赫 若 等 藝 文 人 士。 劇 團 宗 旨 以 承 接 民 烽 時 期 的 精 神, 強調以寫實、臺灣本土文化為主體,同年 9 月 02-03 日 於 永 樂 座 公 演 以 張 文 環 小 說 改 編 的《 閹 雞( 前 篇 )》, 其 內 容 與 配 樂 均 深 刻 描 寫 臺 灣 本 土 意 識, 塑 造 臺 灣 本 土 新 劇的經典與時代的里程碑。

林搏秋 1920 年- 1998 年

1905 年- 1977 年 臺 北 大 稻 埕 人, 為 大 稻 埕 酒 商 張 家 墩 與 名

星 光 部 份 成 員 成 立「 民 烽 演 劇 研 究 會 」,

推動第一次新劇運動與提倡無政府主義

因有感臺人難以培養好演員,1932 年再度

門 陳 維 英 三 女 陳 欣 的 長 子, 於 日 治 時 期 的 者。

1924 年為「臺灣藝術研究會」一員,以陳 明 棟 為 師, 研 究 胡 適 的《 終 身 大 事 》, 並

推 動 試 演 會。1924-28 年 組 新 劇 社 團「 星

光演劇研究會(1928 改名為星光劇團)」, 希 望 以 新 劇 推 動 社 會 改 革。1928 赴 東 京 「 築 地 小 劇 場 」 接 受 新 劇 運 動 的 洗 禮, 嚐

盡後台實際的辛勞。1930 年返臺,結合原

安排相關培訓講座期望透過藝術改善社會; 赴 東 京 學 習 Dalcroze Eurhythmics 的 律 動運動,於 1933 年歸臺招回「民烽劇團」 昔 日 研 究 生 於 永 樂 座 公 演《 國 民 公 敵 》,

被認為臺灣初次唯一的新劇公演;1934 年 受 邀 參 演「 新 劇 祭 」, 是 該 祭 唯 一 臺 人 團 體, 將 Lajos Bíró《 新 郎 》 翻 案 成 純 中 國

式 的 作 品, 演 出 後 反 應 熱 烈, 自 此 被 譽 為 「臺灣新劇第一人」。

桃 園 人, 於 東 京 求 學 期 間, 加 入 與 領 導 以

「 新 喜 劇 運 動 」 聞 名 的 新 宿 紅 磨 坊 劇 團,

成為在東京第一位臺灣出身的專業劇作家; 1942-43 年 左 右 初 返 臺 後, 因 緣 認 識 王 井 泉, 很 快 成 為 山 水 亭 坐 上 嘉 賓, 備 受 王 井

泉、張文環 兩位「老大哥」的賞識與器重, 後與呂泉生為莫逆之交。1943 年 9 月於永

樂座公演《閹雞》、《高砂館》、《地熱》、 《 從 山 上 看 見 的 街 市 燈 火 》 等 劇, 其 獨 自 負 責 公 演 所 有 劇 目 之 編 劇、 導 演 工 作, 被 劇 評 喻 為「 臺 灣 新 劇 運 動 的 黎 明 」, 是 臺 灣現代戲劇史上劃時代的演出。

王井泉

山水亭

張文環

音樂家

呂泉生

人, 林 搏 秋 為 編 導, 顧 問 群 包 含 作 家 張 文

戲劇家

戲劇家

張維賢

後因經濟困難等因素停止運作。

以《臺灣文學》雜誌成為為主,於 1943 年

1916 年- 2008 年

1909 年- 1978 年

1905 年- 1965 年

臺中神岡人,1939 年日本學業完成後,擔

嘉義梅山人,1933 年畢業後與王白淵、巫

臺 北 大 稻 埕 人, 自 1925 年 加 入「 星 光 演

電臺的特約歌唱家,工作之餘便隨日本名

純文學雜誌《福爾摩沙》。1941 年與王井

技 精 湛 敬 業, 奠 定 日 後 劇 團 演 出 基 礎。

任 東 寶 日 本 劇 場 的 聲 樂 隊 以 及 NHK 廣 播 作曲家成田為山研習理論作曲。返臺後很 快成為王井泉山水亭和「啟文社」的坐上 客。 以 筆 名「 呂 玲 朗 」 開 始 採 集、 編 整 閩 南 歌 謠, 採 集 後編譜的民謠包括〈丟丟銅

仔〉、〈六月田水〉、〈一隻鳥仔哮啾啾〉、 〈 快 樂 的 聚 會 〉等。戰後擔任「榮星兒童

合唱團」的團長兼指揮,是臺灣第一個兒 童合唱團,1991 年退休後致力於寫作臺灣 音樂史,並曾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永福等人組織「臺灣藝術研究會」, 發 行 泉、中山侑等人創辦《臺灣文學》,1943

年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等人組織「厚

生演劇研究會」。作品多取材於臺灣風土, 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在戰前、戰 後 均 熱心地方政治,228 事件後對政治失望。

劇 研 究 社 」, 熱 愛 藝 術 與 劇 團 演 出, 其 演 1931-34 年 擔 任 楊 三 郎 之 兄 楊 承 基「 維 特

咖啡廳」經理,後離開自行開設臺菜餐廳

山 水 亭, 喜 好 幫 助 文 化 人 並 以 亭 會 友, 1941 年 在 他 資 助 下 協 助「 啟 文 社 」 創 刊

《臺灣文學》雜誌。其生平雖為從事文化 創 作, 但 是 尊 敬 文 人, 扶 掖 文 人, 被 譽 為 大稻埕的梁山泊。

SPRING SPRING

15 15


16

SPRING


戲春看戲, 才知春如許

D adaocheng T heater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過 去, 大 稻 埕 稱 之 為 戲 窟, 在 1920 年 開 始 戲 院 林

希望能發揚新世代的戲曲創意與功底,展現當代戲

行, 與 在 地 市 民 生 活 密 不 可 分, 直 至 1950 年 代,

2017 年 開 始 的 活 動 主 軸, 期 望 藉 由 經 典 古 戲、 古

立,歌仔戲、新劇、掌中戲、京劇等都在此蔚為流 因電視電影盛行,過去流行內臺戲院看戲的榮景不

再,也使大稻埕戲窟逐漸凋零消失。為傳承與延續 傳統文化,2010 年 3 月,臺北市政府於「永樂市場

綜合大樓」8、9 樓設立了大稻埕戲苑排練場和劇場, 規劃歌仔戲、掌中戲、客家戲、崑曲、南北管及說 唱藝術等戲曲展演,週末時在一樓的永樂廣場也有 戲曲文化的演出或推廣,讓民眾可以輕鬆親近傳統 戲曲。

自 2013 年 每 年 3 月 開 始, 為 扶 植 青 年 戲 曲 人 才 世

代傳承,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於大稻埕戲苑舉辦第一

屆青年戲曲藝術節,鼓勵優秀青年編導、演員在青

曲 青 年 的 思 辨 精 神 與 活 力 自 信。「 舊 典 新 詮 」 為

籍中發想,以戲曲功底、當代意識為主軸,重新詮 釋古典戲曲魅力與藝術體現價值。除了於戲苑觀賞

各種劇種如掌中戲、歌仔戲、京劇等新世代的演出 外,為了使更多民眾理解與認識傳統戲曲的魅力與 劇場理念,於青藝節週六期間在大稻埕周邊的臺北

地下街、公園、廣場等舉辦廣場藝文活動如「青春

舞臺」,包括說唱、歌仔戲、崑曲等節目,試圖構 築出適合闔家觀賞共度悠閒的戲曲之旅,體現過去 大稻埕野臺戲曲的魅力與氛圍,並認識傳承屬於本 土的傳統戲曲文化。

藝節平台合作交流,也大膽探索當代戲曲的邊界, SPRING

17


THE HISTORY OF TEA

大稻埕&茶的 歷 史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text = 郭峻堯、編輯部

FORMOSA OOLONG TEA

大稻埕的茶業史

1860 年,清廷於英法聯軍之役後所簽訂的「天津條

臺 灣 開 港 後, 茶、 糖、 樟 腦 成 為 臺 灣 重

自 然 花 香 的 包 種 茶, 為 近 代 臺 灣 主 流 包

淡水、雞籠」,卻也讓臺灣正式登上國際貿易舞台。

城 外 大 稻 埕 市 街 的 發 展, 全 盛 時 期 大 稻

布「無薰香包種茶」為最佳製茶方法後,

約」,迫使臺灣開放了四個通商口岸「安平、打狗、 其後英商約翰杜德(John Dodd)來臺調查樟腦生

產,意外發現臺灣的風土環境極為適合茶業發展, 因而派遣買辦李春生至福建安溪引進茶苗栽製,並 於大稻埕擴大經營。

1869 年, 約 翰 杜 德 以「Formosa Oolong Tea 福 爾摩沙烏龍茶」首次直銷紐約後一泡而紅,打響國

際知名度,吸引眾多洋、華商爭相進駐,大稻埕的 「茶市文化」自此興起,成為全臺北最富裕的商業

區,洋房市鎮店舖不斷興建,闢外僑區,鐵路建造 的起點,水陸兩便,賈商雲集,造就大稻埕的茶香

歲月,成為臺灣新思維和新文化黃金歲月的源頭, 更是促使臺灣經濟、政治重心北移的重要因素。

要 的 出 口 商 品, 其 中 茶 的 集 散 帶 動 臺 北 埕 茶 行 總 數 達 到 252 間; 清 領 末 期 臺 灣

出 口 的 茶 主 要 為 烏 龍 茶 及 包 種 茶, 前 者 以 歐 美, 後 者 以 東 南 亞 為 銷 售 市 場, 又

以中國武夷式製程重發酵之條索型烏龍

茶 為 大 宗。 當 時 英 商 約 翰 杜 德 外 銷 至 紐 約 的 茶 係 以「Formosa Oolong Tea」

為 商 標 銷 售, 至 始 打 開 臺 灣 茶 外 銷 歐 美 之 路。 因 這 些 茶 類 大 多 透 過 洋 行 銷 往 國

外,便名之為「番庄茶」或「番庄烏龍」。 1873 年, 由 於 烏 龍 茶 主 要 市 場 美 國 遭

逢 經 濟 大 蕭 條, 且 新 興 產 區 崛 起 大 量 茶 葉 輸 入 市 場, 造 成 茶 價 大 跌。 大 稻 埕 茶

商 為 因 應 此 困 境, 便 將 滯 銷 的 烏 龍 茶 送 至 福 州 薰 花 加 工 成「 包 種 茶 」, 此 時 的

包 種 茶 為 中 國 武 夷 式 烏 龍 加 薰 花 製 程。 1881 年,福建同安茶商吳福源渡海來臺

引入精製薰花技術,並於大稻埕設置「源

隆 號 」 茶 廠, 因 而 帶 動 淡 水 河 沿 岸 一 帶 聚 落 大 量 栽 植 香 花 作 物, 以 配 合 大 稻 埕 薰花包種茶的產銷。19 世紀末期,王水

錦、 魏 靜 時 兩 位 茶 師 發 明 無 需 薰 花 即 帶

種茶製程之源起;1912 年,日本政府公

臺灣包種茶便逐漸由番庄烏龍薰花改以 無薰香包種茶為主要製程。

世 界 經 濟 在 1930 年 開 始 步 入 經 濟 衰 退

乃 至 恐 慌 階 段, 且 因 新 興 產 區 崛 起 與 機 械 化 製 程 的 普 及, 世 界 茶 葉 供 過 於 求,

此 外 加 上 太 平 洋 戰 爭 爆 發, 許 多 國 家 抵 制 時 處 日 本 治 理 下 臺 灣 出 口 的 茶 葉, 導 致 臺 灣 茶 業 面 臨 嚴 重 不 景 氣, 更 重 要 的 是 賴 以 維 生 的 淡 水 港 在 20 世 紀 初 期,

因上游大量人口入山墾伐而開始嚴重淤

積, 主 要 國 際 貿 易 船 運 也 逐 漸 轉 往 基 隆 港, 大 稻 埕 作 為 貿 易 出 口 的 集 散 中 心 優 勢 已 不 復 存 在, 對 大 稻 埕 茶 業 外 銷 造 成 嚴重衝擊。1980 年左右,臺灣經濟轉趨 富 裕, 飲 茶 人 口 大 增, 對 於 品 味 及 養 生 的 生 活 價 值 轉 變, 越 發 注 重 茶 葉 品 質,

亦促使大稻埕茶商開始以內銷為經營目 標, 如 有 記、 林 華 泰 等 百 年 茶 店, 便 與

時俱進地轉變型態改以內銷市場找回昔 日風采。

大稻埕重要的人與物

約翰杜德 John Dodd

李春生

劉銘傳

陳天來

英 國 籍 蘇 格 蘭 商 人,1867

臺北大稻埕仕商,1865 年

清 代 臺 灣 建 省 首 任 巡 撫,

臺 北 大 稻 埕 仕 商, 於

全 臺 首 座 烏 龍 茶 精 製 廠, 外

進 福 建 安 溪 茶 苗, 並 延 請

1889 年, 號 召 業 界 合 力

公 會 會 長, 致 力 推 動「 製

年 成 立 寶 順 洋 行, 而 後 創 建 銷 至 美 國 並 廣 受 好 評, 成 功

開 拓 臺 茶 外 銷 市 場, 被 尊 稱 為「臺灣烏龍茶之父」。

18

SPRING

受 聘 為 約 翰 杜 德 買 辦, 引 福 建 地 區 的 製 茶 師 來 臺, 積極投身於臺灣茶產業的

經 營, 被 尊 稱 為「 臺 灣 茶 葉之父」。

為 維 護 臺 灣 茶 出 口 品 質, 組 成「 茶 郊 永 和 興 」, 現

為「 臺 北 市 茶 商 業 同 業 公 會 」, 更 是 全 臺 歷 史 最 悠 久的同業公會。

1927-1939 年 間 擔 任 茶 商 茶 稅 」 廢 止 運 動, 並 投 資 興 建 永 樂 座、 第 一 劇 場, 對於大稻埕的藝文發展也 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氣味場域-茶香與花香的街巷 信仰與地緣場域 自清末到日治初期茶業貿易開始盛行。

季採收前往返兩岸,而過去臺灣海峽海

專業茶師協助品評、分級、烘焙、精製,

活寄託的一部分。

由於茶葉自茶農運自大稻埕茶行後需要 促使中國福建安溪茶師在精製完工至下

相驚險,宗教信仰成為往來海上人們生

茶郊媽祖 自 清 領 到 日 治 時 期 為 大 稻 埕 茶 業 貿 易 興 盛 的 時 代, 精

媽祖是華人文化中守護航海安全的重要

心 的 特 質, 是 以 揀 茶 工 便 多 為 女 性 所 擔 任。 大 稻 埕 一

生活的臺灣,四面環海並位處海上交通

製 茶 對 於 茶 葉 精 細 好 壞 有 著 較 高 的 限 制, 女 性 細 膩 專 帶 引 進 了 大 量 的 女 性 就 業 人 口, 在 那 茶 業 外 銷 興 盛 的 年 代, 由 每 年 農 曆 二 月 春 茶 初 產, 至 十 月 最 後 一 次 採

收 結 束 其 間, 為 春、 夏、 秋 茶 上 市 之 製 茶 旺 季, 通 街 充滿茶香與花香,使大稻埕成為最香的城市。這些「撿

茶 女 」 手 上 穿 金 戴 銀 在 各 茶 館 亭 仔 腳 撿 茶, 茶 箱、 茶 簳 塞 滿 亭 仔 腳 每 一 角 落, 堆 積 如 山 的 情 景 並 不 少 見。

以 1903 年的調查報告來看,當時大小茶行近兩百間, 繁 忙 時 每 日 總 共 可 雇 用 近 兩 萬 名 的 揀 茶 女 們, 如 此 景 況 可 說 是 大 稻 埕 茶 市 中 的 一 大 盛 景。 揀 茶 工 作 也 代 表

著女性消費族群的大量增加,每日約能有 20、30 錢的 進 帳, 熟 練 者 甚 能 倍 之, 以 當 時 物 價 換 算 已 為 不 少 的 收 入; 可 以 說, 揀 茶 女 除 了 為 日 後 大 稻 埕 大 眾 娛 樂 市

場 的 消 費 結 構 與 演 劇 生 態 投 入 了 變 數, 更 是 都 會 密 集 職場女性的先驅。

神祇,就地理的觀點來看,我們所居住 要道,清領、日治時期包括茶郊在內的 行郊多與行船貿易相關,也因此,早期 各行郊常奉祀媽祖以祈求航海與運途平

安。馬偕醫生曾於「臺灣遙寄」一書中 提及,當時大稻埕茶師多由福建安溪而

來,每年約有一至二萬人春來秋返,海 上 女 神 媽 祖 的 神 蹟 和 傳 奇 故 事, 便 撫

慰了茶師們「唐山過臺灣」的恐懼與不 安。1889 年, 臺 灣 巡 撫 劉 銘 傳 下 令 成

灣茶業重要的信仰中心,每年的農曆 9

了香火、另塑金身,陪伴他們一同橫渡

便 訂 定 為「 茶 郊 媽 祖 」 的 年 度 祭 典,

立「茶郊永和興」,茶師們便為媽祖分 黑水溝來至大稻埕,繼續庇佑茶人們平 安榮繁、薪火相傳。

而一百年多來,「茶郊媽祖」已成為臺

月 22 日,相傳是茶神陸羽誕生之日, 信 眾 綿 延、 熱 鬧 壯 觀 的 場 面 更 是 大 稻 埕的地區盛事之一。

新芳春

貴德街

AMA 家

茶籌

興 建 於 1934 年, 為 大 稻

1887 年 臺 灣 建 省, 首 任

和 平 與 女 性 人 權 館, 臺 灣

茶 籌 就 像 代 幣 一 樣, 是 早

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

路、 設 航 道, 並 由 板 橋 與

動 為 基 礎, 集 結 當 代 女 性

時, 依 據 工 人 挑 揀 茶 葉 數

埕茶商王連河隨父親舉家

家 厝, 融 和 中 西 特 色 的 日 治 時 期 建 築, 為 現 今 臺 北 市少數完整保存的住商混 合洋樓。

巡撫劉銘傳於大稻埕開鐵

大 稻 埕 二 大 仕 紳 林 維 源、 李春生出資合築建昌與千

秋 街, 日 治 時 期 被 稱 之 「 港 町 」, 即 為 現 今「 貴

德 街 」, 當 時 眾 多 官 府 機 構 和 洋 行、 領 事 館 多 集 居 於附近一帶。

首 座 以「 慰 安 婦 」 人 權 運 議題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博

物 館 空 間; 大 稻 埕 為 台 灣 最早集中密集女性工作的

環境,詳細可到 AMA 家了 解資訊。

年精製茶行雇用揀茶女工

量, 發 放 相 對 價 值 茶 籌,

揀 茶 女 工 每 挑 揀 10 斗 茶

葉, 可 以 換 取 紙 製 茶 籌 一 枚, 每 完 成 50 斗 則 可 換

取 鐵 製 茶 籌。 到 了 月 底 總 結手上有多少茶籌就是領 取工資的憑證。

SPRING

19


F i n d Y o u r F av o r i t e T e a

穀雨,泡一帖溫潤 茶湯 4

4

來到大稻埕,在新舊茶行與茶店林立的街道上,如何挑選與感受茶的氣味?

本次挑選過去大稻埕茶業外銷的經典茶款,以及目前市面主流的茶款來解 說每一種茶的氣味、色澤與風味。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郭峻堯、編輯部

包種茶

T01

約 於 19 世 紀 末, 兩 位 臺 灣 茶 師 王 水 錦、 魏靜時研發出無需薰花即帶自然花香的

「 包 種 茶 」, 震 撼 當 時 茶 業 界, 為 當 時 製 茶 技 術 的 一 項 重 大 突 破。 日 本 政 府 自 1922 年 起, 即 透 過「 包 種 茶 講 習 所 」 將

此製程推廣至全臺,包種茶的普及也讓民 間流傳一段俗諺「臺灣真是好所在,樹葉

也會出花香」,自此臺灣與中國烏龍茶開 湯色:蜜綠

外型:條型

始各自走向不同的風味脈絡。 香型 : 清香花香

口感 : 清爽甘甜

水溫 :95 度

薰香花茶

T02

1873 年,由於主要市場美國遭逢經濟大蕭 條,造成茶價大跌。大稻埕茶商為因應此困 境,便將滯銷的烏龍茶送至福州薰花加工, 再售往南洋,結果大受好評。而後淡水河沿 岸一帶聚落便開始栽植茉莉、梔子等芳香花 種,以供茶葉薰香用,連橫在稻江宜春詞中

便 提 到「 二 重 埔 接 三 重 埔, 萬 頃 花 田 萬 斛 珠」,日治時期更被稱作「台北名產」。 湯色:綠黃

外型:球型

香型 : 清香花香

口感 : 各式花香

水溫 :100 度

高山茶

T03

1980 年 代 左 右, 臺 灣 茶 葉 市 場 逐 漸 由 國 際外銷導向轉往內銷,且隨著臺灣經濟起

飛,內需市場不斷成長。也因此,臺灣茶 區便開始往高山邁進,高山茶承襲現代烏

龍茶「球型」的外觀,作法則是以輕萎凋、 輕發酵帶花香的「清香型製程」為主,雅 緻獨具的清爽風味頗受市場青睞,比賽茶

的蓬勃發展對於高山茶的推廣更有著推波 湯色:綠黃 20

SPRING

外型:球型

助瀾的效果。 香型 : 清香花香

口感 : 高雅細緻

水溫 :100 度


烏龍茶

T04

木 柵 茶 業 公 司 於 1930 年 發 表「 球 型 包 種 茶」研究成果,為臺灣包種茶外觀朝球型

發展之濫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 稻埕茶商開始往中部另闢茶區,兩位茶師

王德、王泰友便至南投名間、凍頂等地傳

授「布球包種法」,改良原有條型作法, 以提昇茶葉香氣與滋味,即為「現代烏龍 茶」球型外觀,而後臺灣包種茶便開始有 湯色:金黃

外型:球型

「北包種、南烏龍」之美譽。 香型 : 果香焙香

口感 : 溫潤回甘

水溫 :100 度

番庄烏龍

T05

有別現今市場所熟悉的凍頂烏龍、高山烏

龍, 番 庄 烏 龍 為 19 世 紀 時 中 國 茶 師 帶 來

重 萎 凋、 重 發 酵 的「 武 夷 式 製 程 」, 清 領、日治時期這些茶類大多透過洋行銷往

國外,便名之「番庄茶」或「番庄烏龍」。 其中受小綠葉蟬吸食過後的原料所製成的

茶葉品質最佳,外型優美、白毫顯著且帶 有濃郁蜜香,因此又被稱為「白毫烏龍」 湯色:橙紅

外型:條型

或「東方美人」。 香型 : 果香蜜香

口感 : 甜水醇和

水溫 85 度

紅玉紅茶

T06

臺灣紅茶發展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1936

年,日本政府為開發世界主流的紅茶市場, 於南投縣魚池鄉設立「紅茶試驗支所」, 作為專責研發紅茶的戰略基地,奠定臺灣 紅茶深厚的產業基礎。1999 年,茶業改良

場完成「臺茶 18 號」的改良,並命名為「紅 玉」,其獨特薄荷、肉桂香氣與絕佳辨識 性,為臺灣茶葉市場掀起一波「紅茶新浪 湯色:亮紅

外型:條型

潮」。

香型 : 花香果香

口感 : 細膩甘醇

水溫 :95 度

SPRING

21


The Essence Of D a d a o c h e n g I n E v e ry L e a f

高山仰止,飲茶的含蓄生活

有記名茶

南街得意

全臺灣第一間屈臣氏大藥房曾位

來自福建安溪的百年製茶世家,

隱身在民藝埕二樓的南街得意,

HOUSE 便藏身在此棟二、三樓。

交錯洗石子與老樑舊牆的外表

味街屋,在古蹟保護的前題下,

經營團隊認為茶館應連結建築的

歷史脈絡,故取屈臣氏大藥房英 文 A.S. WATSON & Co. 之 字 首

為茶館名稱,整體空間規劃以英

式風格結合圖書館為概念,茶品 則選用臺灣優質紅茶與重發酵烏

龍茶,在典雅的英式空間中引入 臺灣風味,為大稻埕提供一個精 緻而穩重的飲食文化空間。

SPRING

text =郭峻堯、編輯部

ASW

於 大 稻 埕 迪 化 街 上,ASW TEA

22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座落在朝陽茶葉公園旁,大紅磚 下,彷彿有種時空錯置之感。有

記名茶於日治時期即在大稻埕從

事茶業活動,店內仍保有早年外 銷泰國的英文、泰文商標與木頭 茶 箱, 甚 至 還 有 50 多 年 歷 史 的

精製茶風選機、數十個焙茶窟以 及各式茶籌等珍貴茶史文物,見 證昔日大稻埕外銷東南亞的輝煌 史蹟。

其實是棟被劃定為歷史建物的古 經營團隊細索迪化街過去的面

貌,重新打造出建築內部原有的 格局,連搭配的家具、飾品也經

過層層考究。從腳踩的磨石地到 身處的磚瓦,透過古意的窗框,

映入眼簾的是對街巴洛克式浮雕 建築,南街得意賣的不僅是茶,

更是一段大稻埕百年風華的茶文 化。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4 號 2 樓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 64 巷 26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67 號

02-25559913

02-25559164

02-25521367#21

09:00–18:00

09:00–19:00, 週日公休

11:00–19:00


自 2011 年起,大稻埕開始有許多新創團隊進駐,這些團隊均展現出自身對品茶生 活的詮釋想像,並為大稻埕的產業空間注入新的活水,使其繼續流動。由於大稻埕 茶店眾多,此次挑選了幾間具代表性的,有著老茶行故事、地方創生、推廣臺灣飲 食與茶農、茶生活推廣的店家,來到大稻埕不妨來去諏訪茶的氣味與生活。

臻味茶苑

王福記茗茶

林華泰

1851 年, 從 事 行 船 貿 易 的 商 人

1939 年, 福 建 安 溪 製 茶 師 王 泰

緊鄰大稻埕繁榮市街外圍重慶北

遷 至 大 稻 埕, 並 蓋 了 三 棟 閩 南

球 包 種 法 」, 改 製 包 種 茶 原 有

成立,為臺北地區最古老的茶行

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因而舉家 式街屋建築,為迪化街區最早的 街屋,即是臻味茶苑現今所在之 處。臻味茶苑由呂禮臻先生所經 營,臻味乃是至味之意,強調品

茶應是欣賞茶的最高至味,此處 並非指茶湯的濃淡,而是所有層 次中的最高層次,如同臺灣高山 茶般,完美呈現平衡的香、甘、 醇、韻。

友渡海來臺,教導臺灣茶農「布

條索外型為緊實球狀,有效增加 茶葉香氣與滋味,且大幅降低包 裝材積,為臺茶製程改良貢獻良 多。1976 年, 設 立 營 業 門 市 於

大稻埕迪化街,早期以外銷出口 為主,市場遍及日本、東南亞各

國,隨著臺灣經濟的蓬勃發展,

逐漸轉型兼營臺灣內需的茶葉批 發業務至今。

路 上 的 林 華 泰 茶 行, 於 1883 年 之一。日治時期多外銷至印尼、 泰國、日本與滿州等地,二戰結 束後,因國共內戰初期,主要中

國東北市場即被中共所據,林華 泰茶行面臨嚴重打擊,在第三代 林大村的卓見下,逐漸轉以臺灣 內銷市場為主,目前也為臺北少 數保有大規模精製茶廠與倉庫的 空間。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56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38 號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 193 號

02-25575333

02-25571212

02-25573506

10:00–18:00

09:30–19:30, 週日公休

07:30–21:00

SPRING

23


夏塘輕韻,青草焚香心自慢 。 Summer Ritual, Scents Of Herbs & Incense

裝 卸 貨, 為 了 爭 取 在 艋 舺 碼 頭 的 通 商 利

益, 發 生 了「 頂 下 郊 拚 」 械 鬥。 敗 北 的

同安人首腦林佑藻率領族人先逃至大龍

峒 欲 投 靠 同 鄉 協 助, 卻 不 被 當 地 同 安 人

接 納, 故 再 轉 往 大 稻 埕 定 居。 林 佑 藻 成

立 了「 復 振 」、「 復 興 」、「 復 源 」 三

間 商 行( 現 存 為 林 復 振 商 行 ), 從 事 淡

水 河 買 賣 貿 易, 爾 後 與 艋 舺 北 郊「 金 萬

利 」、泉 郊「 金 晉 順 」合 併 成「 金 泉 順 」

合 併 為 三 郊「 金 泉 順 」, 以 林 佑 藻 擔 任

三 郊 總 長, 經 營 臺 灣 福 建 貿 易, 形 成 了

新的河港街廓―奠定現在大稻埕的開

端。

逃 至 大 稻 埕 定 居 的 同 安 人, 生 活 與 事 業

年 淡 水 河 開 港, 艋 舺 1860 淤 積 嚴 重, 大 稻 埕 遂 取 代 成 為 臺 北 貿 易

安 定, 隨 著

繁 榮 的 城 鎮, 成 為 茶 行、 洋 行 重 鎮, 也

帶 動 其 他 商 行 貿 易 如 南 北 貨、 藥 材、 青

草 行、 布 行、 米 行 等 盛 行, 締 造 了 大 稻

埕 繁 榮 的 基 礎。 在 貿 易 繁 榮 的 時 代, 台

北霞海城隍廟與媽祖宮成為地方信仰的

中 心, 與 茶 商 信 仰 中 心 法 主 公 廟 並 列 為

稻 埕 三 大 廟。 從 清 末 到 日 治 時 期, 霞 海

城 隍 廟 遶 境 慶 典 ,更 成 為 臺 北 一 大 盛 事 ,

俗 諺「 五 月 十 三, 人 看 人 」 為 描 繪 遶 境

的 盛 況, 日 治 時 期 的 大 稻 埕 迎 城 隍 與 北

港 迎 媽 祖 並 稱 臺 灣 兩 大 廟 會, 更 與 艋 舺

青 山 宮 迎 青 山 王、 大 龍 峒 迎 保 生 大 帝 合

稱「臺北三大廟會」。

SUMMER

24


SUMMER 立夏 芒種 小暑 05

06

07

text =編輯部

港 口 貿 易 買 賣, 往 來 船 隻 均 在 同 一 碼 頭

海城隍廟為信仰中心;二派行郊均是作

「 金 同 順 」 的「 下 郊 」 同 安 人 則 是 以 霞

郊」三邑人是以龍山寺為信仰中心;而

從 事 米 、 糖 、 茶 、 樟 腦 買 賣 ; 1853 年 居 於 艋 舺 的 兩 大 商 號 :「 金 晉 順 」的「 頂

益 順 商 行( 今 勝 峰 食 品 、林 五 湖 本 館 )」

稻 埕, 搭 建 了 做 早 的 三 間 閩 式 街 屋「 林

盛 事 ― 台 北 霞 海 城 隍 廟 文 化 節 。 1851 年 林 藍 田 為 躲 避 海 上 海 盜, 自 基 隆 遷 至 大

年農曆五月三號開始更是大稻埕的廟會

大 稻 埕 的 三 大 神 聖 信 仰 中 心。 其 中, 每

廟, 是 與 慈 聖 宮 媽 祖 廟、 法 主 公 廟 作 為

祭 的 熱 鬧 宗 教 慶 典。 大 稻 埕 的 霞 海 城 隍

驗。 更 重 要 的, 莫 不 為 霞 海 城 隍 廟 文 化

躁, 或 是 體 驗 本 草 派 對 的 花 草 感 官 體

先是去民樂街買杯青草茶解開炙熱的煩

夏 日 在 大 稻 埕 ,是 個 熱 烈 又 沁 涼 的 氛 圍 。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25

SUMMER


線香下的信仰力量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安 定 & 產 業

信 仰 & 生 活

宗教信仰,為台灣人生活寄託 的一部分,廟宇為城鎮發展的 中心。來到台北霞海城隍廟或 慈聖宮媽祖廟,在線香繚繞的

海上貿易平凡到現今多 角化的商業經營,宗教

廟宇依舊扮演著祈求事

氣 味 下, 都 使 心 靈 逐 漸 安 定, 陰 翳 莊 嚴 的 空 間

業 順 利 的 功 能。 過 去 大 稻 埕 身 為 台 北

在這樸拙內斂的場所逐一得到心靈的平靜。自建

行 各 業 祈 求 穩 定 的 作 用, 如 地 方 商 賈

裡,已構築這百年來的神聖場域;來此的人們, 廟以來,無論是霞海亦是媽祖宮,成為居民解決

日 常 生 活 期 望 與 賞 罰 是 非 之 地, 也 成 為 酬 神 看 戲,彼此相互交流,傳遞資訊的社交場所,廟宇 與信仰,與生活構成必要的連結關係。

貿 易 中 心, 地 方 信 仰 也 轉 化 到 對 於 各 為 感 謝 與 其 求 事 業 順 利, 民 眾 為 祈 求 生 活 平 安 順 心, 進 而 產 生 了 酬 神 謝 神 的 慶 典, 其 中 尤 以 農 曆 五 月 十 三 台 北 霞海城隍廟聖誕遶境最為盛大。

「 大 龜 會 龜 上 壁, 乞一隻還兩隻 」

茶 郊 信 仰 法主公廟 為茶商陳書楚於同治八年(1869)從泉州府 安溪縣碧靈宮分靈法主聖君渡海來台至大稻

埕 祀 奉。 光 緒 四 年(1878), 大 稻 埕 發 生 瘟 疫, 茶 商 恭 請「 法 主 公 」 降 福 消 災, 瘟 疫 因 而 除 去, 有 感 於「 法 主 公 」 法 力 無 邊, 由 大 稻埕茶商集資建廟供奉。1968 年因拓寬南京

西 路, 後 殿 全 被 拆 除, 僅 留 下 前 殿。19961998 年重建為五層樓的建築。

每年農曆 9 月 23 日為法主公聖誕日,吸引各 地 的 善 男 信 女 來 廟「 乞 龜、 還 龜 」, 信 徒 向

法 主 公 許 願, 乞 龜 回 去 保 平 安、 償 夙 願; 翌 年還「願」時,需「乞一隻還兩隻」。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344 巷 2 號

26

無論各行各業,從過去

SUMMER

三 郊 信 仰

INCENSE AND ITS


台北霞海城隍廟 頂 下 郊 拼 後, 為 移 奉 於 艋 舺 八 甲 庄 的 城隍爺金身,共陣亡 38 位同安義勇信 徒( 後 祀 西 廡 尊 稱「 義 勇 公 」), 並

暫時供奉在陳浩然所經營的「金同利」

舖, 待 生 活 安 定 後, 陳 浩 然 號 召 居 民

建廟奉祀霞海城隍,遂於 1856 年建廟 至 今。 其 主 祀 為 城 隍 爺, 另 旁 祀 城 隍 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

范 謝 將 軍、 八 將, 馬 使 爺 及 義 勇 公, 不 同 於 其 他 城 隍 廟, 為 民 間 自 行 奉 祀

的 城 隍, 並 非 欽 定 官 祀, 因 此 其 廟 名 中 既 沒 有 管 轄 省 縣 市 地 名。 霞 海 城 隍

「 大稻埕迪化街, 五月十三迎城隍 」

POWER OF FAITH

廟 見 證 大 稻 埕 百 年 來 的 繁 榮, 每 年 度 的 聖 誕 遶 境, 已 成 為 大 稻 埕 生 活 場 域 重要的宗教文化符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61 號

過去下郊同安人為求海上貿易安穩,將福建分靈請來海神媽 祖神像作為護祐平安通過黑水溝的信仰;艋舺頂下郊拼發生

後, 將 媽 祖 暫 時 供 奉 在 中 街 與 南 街 之 間 的 小 祠 堂 中。1855

年隨著生活與經濟穩定,於 1866 年重建於民樂街與民生西

路口,即正對碼頭以保佑河海安全,並被譽為「稻江媽祖」。

「 人擠人媽祖宮口, 出名的是點心攤 」

慈聖宮媽祖廟

1910 年, 日 本 實 施 市 區 改 正, 媽 祖 廟 被 迫 遷 移 至 現 址, 並 於 1916 年重建完成。

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 49 巷 17 號

SUMMER

27


CITY GOD BIRTHDAY PARADE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化節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text = 台北霞海城隍廟、編輯部

暗訪與聖誕辭典百科

清領末期至日治初期開始,霞海城隍信仰慶典的壯大,原以酬神目的的慶典,遂成為大稻埕商家利用旗幟、詩意閣,作 為行銷宣傳銷售的管道;原有單純的迎神慶典,也發展出大稻埕在地的子弟文化,家將、軒社、獅團、歌仔戲班、掌中 戲班齊放,使文化更臻至生活,成為大稻埕重要的文化底蘊。

01 認識放軍 !

02 認識暗訪 !

農曆五月初六

農曆五月十一

將 東、 西、 南、 北、 中 五 營 神 兵 神 將 安 置 在 轄區內五方鎮守,目的在協助城隍護衛轄區

鎮煞驅邪,直到五月十八日才收軍回廟。而 放軍的程序,是在農曆五月初六的中午由廟

方主導,由道長執行放軍的儀式,並為官將

五營 台北霞海城隍廟的五營,以紙糊的五間五

首開光。其程序為:1. 說事因、2. 淨壇、3. 鳴 營厝作為營頭的代表。過去營頭寫有廟中 角 請 神、4. 勅 頭 冠 獅 刀、5. 揮 鞭 召 五 營 ( 請 正殿的著名對聯「善報惡報遲 報速報終須

是由八將及八大軒社巡行全

明安放五營到五方土地公廟,初六至十八日,

情,並掃蕩邪魔惡煞。一切料

五營旗與五營兵將到此領受供品、 宣疏「稟 有報,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 共十三天,庇佑此次祭典圓滿,合境平安」、 安鎮五營犒賞兵將 )、6. 官將首護送五營兵馬 出發前往五方土地公廟 。

• • • • •

東營 – 青色 – 張將軍 – 雙福宮 南營 – 紅色 – 蕭將軍 – 福聚宮 西營 – 白色 – 劉將軍 – 和德祠 北營 – 黑色 – 連將軍 – 和安宮 中營 – 黃色 – 李將軍 – 普願宮

03 認識日巡 ! 農曆五月十三

境,奉請城隍令牌,利用夜晚 遶境巡視轄區,以查訪民間隱 理妥當之後,才恭請城隍老爺 於十三日下午盛大出巡遶境。

04 認識收軍 ! 農曆五月十八

台北霞海城隍遶境區域以臺北市大同區為主。遶境遊行隊伍主要是由境內北管軒

「收軍」儀式,把派駐各土地

二位和文判、武判,霞海城隍老爺為白晝遶境,故謝、范二將軍的裝扮異於暗訪日

五月廿二日城隍老爺的許願演

社、以及境內獅團等共同組成,各軒社所出神將主要則為城隍駕前謝將軍和范將軍 的裝扮,右手改持扇子與左手手絹;獅陣則包括金獅數隻、以及類似宋江陣的兵器

隊伍。此外,臨近寺廟、民俗社團都會出動所屬神轎、神將、家將團等宗教陣頭參

與遶境,各種舞龍、舞獅、繡旗隊、花車、北管樂團、雜技等遊藝隊伍也參加出巡。 28 28

SUMMER SUMMER

公廟的兵丁收回來,過去直到 戲祝壽酬神後,整個聖誕儀式 才正式結束,但近代已無廿二 日演戲酬神的活動 。


05 認識八大軒社 ! 軒社在迎神的活動中,一般都會搭配藝陣,大稻埕地區又因信仰霞海城隍老爺,所以轄內的所有軒社幾乎都至少

有一對城隍老爺的駕前部將,謝將軍及范將軍――俗稱的七爺及八爺;而所謂「八大軒社」是指,八個服祀七爺(大 漢)、八爺(細漢)且每年夜訪出巡都會出陣的軒社。目前大稻埕的「稻江八大軒社」可分為靈安社、平樂社、 共樂軒、新樂社、保安社、雙連社、明光樂社、清心樂社。

0A 靈安社 成立於 1871 年

0B 平樂社 五大軒社之一

0C 共樂軒 附屬法主公廟

0D 新樂社 1922 年成立

靈安社是大稻埕最早成立的北

屬台北「五大軒社之一」,

原 於 舅 媽 祖 宮 口,1912 年 復

日治時期 1922 年成立,軒慶

徒 們 為 聖 誕 遶 境 而 成 立, 由 茶

演亂彈戲,附屬於大稻埕慈

「靈安社」為共同社團,附屬

安 字 稱「 新 安 樂 社 」, 為 北

管軒社。1871 年大稻埕經商信 商 陳 天 來 曾 擔 任 會 長 一 職; 為

五月十三日迎城隍駕前壓陣隊 伍。 主 神 是 霞 海 城 隍 老 爺, 神

將 有 范、 謝 將 軍、 文 武 判 官。 於 2011 年 為 台 北 市 政 府 登 錄

成 立 約 110 年。 光 復 後 學

聖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即 由平樂社來擔負壓陣。主神 是天上聖母,神將有范、謝 將軍、千、順將軍等。

於 茶 商 陳 天 來 氏 家 中。 原 與

於大稻埕法主公廟,軒內供奉 西秦王爺、田都元帥等,曾請 先 生 傳 授 北 管。 台 灣 光 復 節 暨法主聖君聖誕遶境時擔任 壓 陣。 主 神 是 法 主 聖 君 ( 法 主

0E 保安社

0F 雙連社

日治時期成立

北管與獅陣

0G 明光樂社 歌仔戲班底

成 立 於 日 治 時 期, 早 年 見 長 於

成 立 於 日 治 時 期 昭 和 年 間,

光復後成立,屬歌仔戲班底的

帶 神 將 為 主。 主 祀 有 霞 海 城 隍

目 前 有 北 管 與 獅 陣 兩 種, 是

有西秦王爺、田都元帥、福德

爺、 西 秦 王 爺、 田 都 元 帥, 神 將有有范、謝將軍各兩尊。

管子弟戲,西皮與福祿都學。 祀神有西秦王爺、田都元帥、 城 隍 爺、 媽 祖, 神 將 有 范、 謝將軍、千里眼、順風耳。

公 ),神將有范、謝將軍。

為民俗文化資產。

演 歌 仔 戲, 目 前 出 陣 則 以 北 管

為三月十二日,曾取謝必安之

早年是歌仔戲,後改為北管, 八大軒社中擁有各類神將數

量最多的:八尊。神將有范、 謝 將 軍 各 三 尊、 文 武 判 官、

0H 清心樂社 歌仔戲班底

成 立 於 日 治 時 期, 過 去 稱

軒社,後兼學一點北管。祀神

「國興社」,為歌仔戲班底,

正神,神將有范謝將軍。

服 祀 范、 謝 將 軍, 為 霞 海 城

1952 年更名為「清心樂社」; 隍廟暗訪及日巡成員之一。

陰陽司神將等。

SUMMER SUMMER

29 29


06 官將首

07 什家將

增、損將軍

共十三位神將 起始於清領末期,從中國「福州白龍庵」傳導至「臺 南全臺白龍庵」,亦開啟了臺灣民間信仰中藝陣類之 由凡人裝扮成侍衛神將─「家將團」之濫觴。台北霞

海城隍廟最熱鬧的「五月十三迎城隍」為霞海城隍 爺 護 轎 的 是 八 將, 近 年 改 邀 請 什 家 將, 成 員 組 成 有

甘將軍、柳將軍、謝將軍、范將軍、春大神、夏大神、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或神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起源於新 莊文武大眾爺廟,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地藏王菩

薩的駕前護衛。後來演變成藝陣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 首過去僅出現於北臺灣地區的廟會,爾後由北向南蔓延,成 為台灣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藝陣。在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放

軍、收軍」儀式為五營部隊開路護駕,成員一般有三位由增、 損兩將軍所組成。

• •

損將軍:在隊伍中間,臉譜為青面獠牙,手持三叉尖槍。 增將軍:在隊伍左右是一化為二的增將軍,臉譜為紅面 獠牙及藍面獠牙,手中分別持火籤及虎牌等刑具。

08 八將團 暗訪夜巡趕煞 八將團是北臺灣地區對於家將團的統稱,共有三

大體系,分別為發源於台北市「鯤溟八將廟」組 織的「鯤溟八將」與台北市「艋舺青山宮」籌組 之「青山八將」以及由「三重臺疆城隍廟」創立 之「臺疆八將」等三種八將系統。鯤溟八將團因 是崇奉霞海城隍為信仰主神,所以其編制的家將 角色分別有:日遊巡、夜遊巡、金山將軍、銀山

秋 大 神、 冬 大 神、 文 判、 武 判 等 十 位, 此 外 前 面 加 上文差、武差,以及什役(刑具爺)共十三位。

09 七爺八爺 緝拿陰界鬼魂 傳 說 為 謝 必 安、 范 無 救 兩 位 衙 門 差 役, 彼 此信守誠信相互身 亡, 嗣 後 玉 帝 感 念 兩 人 忠 義, 乃 冊 封 為 神, 專 職 緝 拿 陰 界 鬼 魂, 由 於 七 爺 呈 瘦 長, 吐 舌 面 白 狀, 八

爺 臉 色 黝 黑, 身 材 矮 胖, 兩 神 皆 為 城 隍 部 將。

10 金獅團 大龍峒金獅團

將軍、龍臉將軍、虎臉將軍、豹臉將軍、長索將

繞境遊行的獅團由各地獅團組成,獅團的發展比神

公、陰陽司、文判官、武判官 ...... 等。

為地方的榮耀;每年城隍遶境慶典,參與的獅團尤

軍、大鵬將軍、黃蜂將軍、謝將軍、范將軍、包

在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暗訪夜巡」中趕煞驅邪、 掃去災禍。由葫蘆童子 ( 引路童子 )、增將軍、損

將軍、枷將軍、鎖將軍、鵬將軍、丁將軍、虎將

軍及柳將軍九位成員組成,除了引路童子是素臉 外,其餘如增、損將軍臉譜是紅色及綠色花臉、

也有動物意形的虎臉、蛇臉、鵬鳥臉譜,所持的

武器有枷,鎖,虎牌,火籤,釘槌,大刀,虎頭鍘, 釘板等刑具。 30 30

SUMMER SUMMER

將團來得早,主要生活有直接關連,過去能組獅團 以大龍峒金獅團最為古老,已超過兩百年的歷史。

11 鹹光餅 保平安

一種以低筋麵粉製成的糕餅,相傳為明代將軍戚繼 光所作,通常製成圓形,中間挖個小洞,並以繩子

串起,於遶境沿途發鹹光餅給信眾,吃了可保平安。


F I N D

Y O U R

H A P P I N E S S

月老紅線繫姻緣 1971 年一位老婦至台北霞海城隍廟,感謝城隍爺保佑先生與孩子事業學業有成;然擔憂孩子感情始終沒有著落,係此再向 城隍爺祈求,孩子終遇終身伴侶。為感念城隍爺神恩,向時任主持陳國汀表示,欲捐獻月下老人神像一座,協助城隍爺處 理未婚男女婚姻大事。係此陳國汀荐請蘆洲王稻瑞先生雕刻一座高四十三公分的月下老人神像,供奉於城隍廟至今。

01

12

11

10

準備金紙與香。

將 鉛 錢、 紅 絲 線 於 香 爐 內 順 時 鐘 繞 三 圈 過 爐。 置 於 皮 夾 保 存, 金 紙 放 收集箱由廟方統一焚燒。

喜 糖 留 下, 讓 廟 方 煮 平 安 茶 或 節 慶 甜 點, 廣 結 善緣。

吃喜餅、喜糖沾沾喜氣, 喝平安茶。

02

09

全 部 參 拜 完, 至 天 公 爐 插香,三柱香一次插齊。

第一次求需至廟內準備 貢 品( 鉛 錢、 紅 絲 線、 喜糖)。

03

08

廟 埕 旁 點 香, 三 柱 香 需 完全點燃。

參拜菩薩:請菩薩保佑、 心境平和。

04

05

06

面 向 天 公 爐 前 拜 天 公, 向 天 公 簡 單 自 我 介 紹: 默念姓名、年齡、地址; 請 天 公 保 佑 平, 持 香 做 三拜禮。

領 取 供 品, 於 正 殿 向 城 隍 爺、 月 下 老 人 及 眾 神 默 念 前 述 與 喜 歡 類 型。 向 月 老 祈 求 姻 緣 有 成, 若結婚拿喜餅還願。

參拜義勇公 : 祈求趕走小 人、諸事平安順利。

07 偏殿祭拜城隍夫人:請 夫人保佑家庭幸福。

SUMMER SUMMER

31 31


青草行的由來 過去有句老祖宗對植物的諺語是「有用是寶, 無用是草;小補固肝,大補固山」。說起大稻

埕,除了想到乾貨、藥材之外,位於民樂街上 的青草行,也是尋找夏暑原生清香撲鼻的氣味 圖鑑。

民俗草藥與中藥的差別在於,前者所使用的植 物在中藥本草文獻不見記載,多為口耳相傳;

後者則為中醫典籍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青 草藥在台灣的使用歷史悠久,過去自中國來台

The Herbs Shops In Dadaocheng

貴 之 物, 在 現 代 醫 療 尚 未 普 及 的 時 空 下, 野 外的青草藥材是早期民間習用的保健醫療,人 們生病時,都靠先人留下的草藥偏方或廟宇神 明賜的藥籤,到青草店買青草藥材回家熬煮治

病;除了治病之用,青草藥如同廣東、福建一 帶,作為涼茶退火消暑之用,作為傳統保養身

體的飲品。大稻埕也因為這樣的背景下,便因 此形成青草店的聚集。

大稻埕的青草行,過去多聚集在永樂市場內, 全 盛 時 期 有 近 10 家 共 存, 惟 因 1985 年 永 樂

市場原址改建,原有店家需另尋店面,目前僅

小暑,原香青草行

剩民樂街上的姚德和、滋生、正發三家開設至 今。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地 骨露

蘆 薈茶

茅 根茶

青 草茶

苦 通常以五爪金

又 名 百 草 茶, 每

以白茅根與甘蔗

蘆薈與多種草藥

用枸杞樹根的外

穿⼼蓮等配方熬

同;可消除疲勞、

肺、 生 津 解 毒、

養顏、清肝泄熱、

車前草等 10 多種

英、 白 尾 蜈 蚣、 煮, 消 暑 與 解 除

疲勞、清涼身心、 預防口臭。 32

的移民,中藥材對當時普遍的人民來說實屬昂

SUMMER

家配方都不盡相 清 熱 退 火、 生 津 止 渴、 健 胃 整 腸 及預防暑熱。

熬 煮, 可 清 熱 潤 健肝養脾。

熬 製, 具 有 排 毒 健 胃 下 泄、 強 心 活血。

皮 加 上 香 茹 草、 青 草 熬 煮, 有 排

熱、退火的功效。


1

正發青草鋪 綠色光頭男子側面“青草鵠”為商標,有別於

其他兩家店鋪,是唯一以攤車舖形式呈現的青

草攤,攤車上的木抽屜如同中藥鋪一般,標示各種青 草藥材名稱,所有青草茶都在此熬煮販售,主要販售 地骨露、蘆薈茶、青草茶、苦茶四種。 台北市大同區民樂街 63 號 No Phone Number 08:00–19:00

2

姚德和青草號 於永樂市場內,舊名為「德河青草店」,後來 第二代接手遷至民樂街,更名為「姚德和青草

號」。堅守著傳統古法熬煮涼茶、青草茶並販售草藥; 2017 年,第三代傳人姚勝雄加入「店家改造計劃」,

以「Yao de Herb」展現全新 CI 與產品,開發沖泡茶 包及藥浴等商品,讓青草事業不受季節影響。 台北市大同區民樂街 55 號 02-25589510 08:00–20:00

3

滋生青草行 生為青草藥批發商起家。一來到店口看到的是

以白色燈箱、紅色、藍色、綠色壓克力切出標

楷字樣,專賣青草茶、茅根茶和苦茶的攤車,以及後

方日光燈下,排架上常有新鮮的蘆薈、三角柱仙人掌、 青葙等各式生草與乾草材掛在走道旁,店內有數十個 木抽屜,仿若寶箱誘使一窺究竟。 台北市大同區民樂街 51 號 02-25591384 08:00–20:00 SUMMER

33


“ 草本多退火,木本顧筋骨 ”

Herbs in Dadaocheng

立 夏,常見青 草 茶 植 物 民間常利用的青草藥,幾乎都是周遭常見的植物,其入藥

部位可分為八大類:根及根莖類、莖藤類、葉類、花類、

皮類、果實及種子類、全草類、木類。本次特選生活常見 的青草藥,作為探索與採購的青草行入門指南。 illustrtion =白真瑜 text = 編輯部

大花咸豐草 科別 | 菊科

功能 | 降火、降血壓

部位 | 全草、鮮 / 乾品 降火效果好,是青草 茶原料之一。可配魚 腥草、薄荷來消暑降

火; 或 配 仙 草 乾 熬 煮,用於血糖控制。

金銀花

仙草

科別 | 忍冬科

科別 : 脣形科

部位 | 根、莖、花;乾品

部位 : 全草乾品

功能 | 解毒、退火、消炎

功能 : 清涼、消暑、降火

為殺菌消炎、抗病毒

性屬偏寒,對體質燥

煮水加冰糖喝可改善

用,其乾品煮起來才

最常見青草藥,將其 青春痘狀況。

熱的人來說很適合使 有味道,曬乾後存放 越久味道越香醇,夏

天拿來燉雞有涼補效 果。

雞屎藤

蒲公英

科別 : 茜草科

科別 | 菊科

部位 : 根莖鮮 / 乾品

部位 | 莖、葉、根部

功能 : 止咳、解毒

雞屎藤可作為燉煮配

具食用、藥用價值,

骨養生都有不錯的效

化膿性疾病,對慢性

料,對控制血糖、筋 果;搭配尖尾風水煮

服用能預防感冒咳 嗽。

肝炎有輔助療效。另 外對女性通肝經、消 炎祛火有不錯幫助。

甜菊葉

科別 | 脣形科

科別 | 菊科

部位 | 根莖、鮮 / 乾品

部位 | 莖、葉、鮮 / 乾品

功能 | 止咳、降血壓

九層塔頭 ( 根部 ) 搭

可使人心跳減慢及血

可幫助孩童成長發育

響病人血糖、尿酸,

配含殼草加酒燉雞, 期,其轉骨功能於健 脾胃之用;民間藥典 可治老人腰酸背痛、 SUMMER

可治療肝熱、腫痛、

九層塔 功能 | 祛傷、調經

34

功能 | 消炎、健胃、利尿

行血益氣。

壓下降,且較不會影 為極佳天然代糖。以 熱水沖泡,做為芳香 的花果茶來飲用極 佳。


羊奶頭

黃花蜜菜

科別 | 桑科

科別 | 菊科

部位 | 根莖、鮮 / 乾品

部位 | 全草、鮮 / 乾品

功能 | 舒筋活血、腰酸

功能 | 利尿、平肝、消腫

筋骨養生的首選藥材

青草茶烹煮可搭配傷

肉、排骨會有股特別

用,對感冒發熱有不

之 一, 用 鮮 品 燉 雞 清香。根莖佐枸杞、 黃耆泡酒,對疲勞頗 有提振精神之效。

寒草、桑葉等水煎服 錯的調理效果;其鮮

品全草可搗碎敷於扭 傷之處。

左手香

桑葉

科別 | 脣形科

科別 | 桑科

部位 | 葉片鮮品

部位 | 葉

功能 | 消炎、健胃

功能 | 滋陰養血

左手香非常容易培

有類似人參補益與抗

敷,能治療扭傷、瘀

壓、血糖、改善肝功

植,將其葉片搗碎外

血、蚊蟲叮咬;亦可 加鹽巴直接食用葉

片,能消除火氣、扁 條線炎。

衰 老 作 用, 能 降 血 能等保健效果。

可與菊花搭配泡茶水

或 煮 粥, 能 清 肺 潤 喉,疏風散熱。

茅草根

火炭母草

科別 | 禾本科

科別 | 蓼科

部位 | 地下莖、鮮 / 乾品

部位 | 葉

功能 | 涼血、利尿

功能 | 利濕明目

可用鮮品加糖熬煮兩

嫩葉以開水滾燙後可

麻疹、發燒不退等問

花,其熟成後的黑色

小時,當茶飲用,對 題有不錯的療效。另 外也可治尿道炎、腎 炎、肺熱氣喘等。

食用,溫熱季節會開 果實可直接採食;而

其嫩莖去皮後汁液能 吸食,有生津止渴的 效果。

魚腥草

崗梅根

科別 | 三白草科

科別 | 冬青科

部位 | 全草、鮮 / 乾品

部位 | 葉、根、莖

功能 | 排毒、利尿、止

功能 | 清熱生津止渴

水煮二十分鐘後關

清 熱 解 毒、 活 血 生

分鐘,亦可炒或熬煮

和喉嚨發炎,是青草

火、可放入薄荷悶五 稀飯。對於皮膚過敏

者, 可 將 嫩 葉 搗 汁 後,有清熱消毒的保 健效果。

津,也可治感冒發熱 茶主要原料之一,其 葉片成分含熊果酸,

對心絞痛和冠心病都 有治療作用 。

SUMMER

35


Traditional Desert in Dadaocheng

食涼,處暑 的 涼 茶 甜 點 夏暑的時節,除了感受祭典的喧囂與莊嚴,聞一聞土裡土 氣、清香撲鼻的青草茶當成消暑解讀的秘方,更應該搭配

大稻埕百年點心鋪的小點,喝一杯、吃一口,絕對從心頭 回甘。大稻埕有哪些值得一嚐的傳統糕點? illustrtion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1

2 翠玉綠豆糕

李亭香餅店

塩梅糕

李亭香餅店

奇士蛋糕

加福奇士蛋糕

創 立 於 1 8 9 5 年

創 立 於 1 8 9 5 年

創 立 於 1 9 7 9 年

濃 郁 綠 豆 香 氣, 綿 密 口 感 與 意料外的豆沙內餡。

醃 漬 梅 子 的 酸 鹹 氣 味, 拉 出 軟 Q 口感的懷舊滋味。

淡 淡 Cheese 香 的 起 酥 外 皮 與雞蛋糕體的完美比例。

以清香綠豆與甜而不膩的紅豆沙組

白色包裝紙上與紅字包裝的鹽糕,

開 業 30 餘 年, 奇 士 蛋 糕 為 英 文

柔 順 的 綠 豆 香, 有 別 於 其 他 綠 豆

的記憶滋味;細細咀嚼的過程,溫

起司香氣與淡淡的雞蛋香從店內四

合而成的草綠色糕點,陣陣撲鼻卻 糕,下層佐以紅豆內餡,在口中的 層次瞬間拉開味蕾的氣味,紅豆綿 密的甜更凸顯綠豆沙的古樸清爽。

36

3

醃漬梅子肉的鹹酸味道,觸動兒時 潤的醃梅氣味緩緩漫佈於口中,配 一口青草茶,又再一起憶起酸甜的 滋味。

“Cheese Cake”的直譯,濃郁的

溢而出;厚實的起司酥皮,帶著點 些微焦香,散發淡奶香的糕體,簡 單的外表下展現出好吃魅力。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98 號 2 樓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98 號 2 樓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72 號

02-25500065

02-25500065

0225551812

09:30–18:00

09:30–18:00

09:00–21:00

SUMMER

09:00–17:00 (Sun)


4

5 最中

滋養製果

6 平西餅

十字軒糕餅

手敲鬆糕

合興壹玖肆柒

創 立 於 1 9 5 3 年

創 立 於 1 9 3 0 年

創 立 於 1 9 4 7 年

入 口 即 化 的 米 香 餅 殼, 恰 到 好處的細緻豆沙。

白 鳳 豆 沙 餡 的 清 香, 多 層 次 餅皮,配茶的優雅伴侶。

米 的 純 粹 氣 味, 美 的 雅 緻 呈 現。

源自於日本和菓子的甜點,以糯米

以白鳳豆製成滿滿的豆沙內餡,有

販 售 70 餘 年 的 老 滋 味, 源 於 南 門

淡淡米香;內餡為北海道小倉紅豆

工製作的十幾層餅皮,恰恰好的甜

碎的優質稻米粉末,並以古法水蒸

燒製成的最中餅殼,金黃薄皮帶著 粒餡,帶皮紅豆的細緻口感與恰到 好 的 甜 度, 或 著 米 香 外 衣 一 起 品 嚐,簡單卻滿足的氣味體驗。

如冰沙一般的綿密口感,老師傅手 度 與 細 緻 口 感, 在 這 樸 拙 的 外 表

下,展現出雅緻的傳統滋味,更是 搭配茶飲不可或缺的精緻小點。

市場的老店上海合興糕糰,使用磨 製成的現做手敲鬆糕,米的原生甜

味與各種內餡相互揉和的氣味,是 一款優雅的茶飲良伴。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47 號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68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23 號

02-25539553

02-25580989

02-25578060

09:00–19:00

08:00–21:30

11:00–19:00 (Mon 公休)

09:00–18:00 (SUN)

SUMMER

37


白露,從曲徑微花到秋穫繁華

對、 秋 穫 季 的 旗 袍 走 秀、 新 文 化 運 動 紀 念 館 的

新 文 化 運 動 月, 無 疑 不 是 試 圖 讓 人 們 藉 由 生 活

體 驗 的 方 式, 重 新 喚 起 對 於 這 段 在 大 稻 埕 流 動

的 歷 史 記 憶。 透 過 這 些 實 際 上 的 身 體 體 驗, 更

能 理 解 大 稻 埕 在 臺 灣 這 塊 土 地 的 精 神 價 值, 天

時 地 利 人 和 的 時 序 安 排, 經 濟 繁 榮, 與 世 界 各

地 摩 登 城 市 接 軌 的 條 件 使 得 思 想 開 化, 探 索 民

族 獨 立 自 覺 的 熱 情 與 渴 望, 激 發 了 不 同 領 域 的

發 展, 從 戲 曲、 新 文 學 雜 誌、 臺 灣 民 報、 自 由

戀 愛 、提 供 聚 集 交 流 的 咖 啡 沙 龍 和 四 大 旗 亭 等 ,

奠 定 臺 灣 良 好 的 發 展 基 礎, 直 至 現 在 重 新 閱 讀

當時的報章文學,仍與現世的思想鏈結著。

涼 風 有 信, 秋 風 無 邊, 在 時 間 表 格 姍 姍 而 來 的

秋 季, 帶 來 了 大 稻 埕 從 新 文 化 運 動 開 始 的 一 陣

風, 是 音 樂 的 流 波、 大 稻 埕 咖 啡 沙 龍 與 氣 味、

午 後 在 秋 日 的 緩 緩 漫 步 ; 風 吹 一 片 葉, 萬 物 見

涼 秋, 浮 生 起 落 間, 大 稻 埕 的 故 事 也 由 此 掀 開

了新的一頁。

AUTUMN

38

A TOUCH OF PRO


AUTUMN 立秋 白露 寒露 08

09

10

OSPEROUS AUTUMN

text =編輯部

這些年來,從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

流逝在歷史的痕跡裡。

變裝派 1920

都 在 秋 天 發 生, 又 像 秋 天 的 風 一 樣, 隨 著 時 間

思 想 的 公 共 場 域, 這 些 重 要 的 歷 程, 絕 大 部 分

啡 沙 龍, 無 疑 之 間 成 為 了 見 證 歷 史 與 論 述 探 討

治 的 自 由 思 想 對 抗 等, 位 於 大 稻 埕 的 酒 樓 和 咖

協 會、 自 組 臺 灣 民 眾 黨, 這 一 路 與 日 本 殖 民 統

研 究 會、 蔣 渭 水 發 起 臨 床 講 義、 成 立 臺 灣 文 化

光 劇 團, 民 烽 劇 團 至 在 山 水 亭 成 立 的 厚 生 演 劇

臺 灣 生 活 的 認 同 與 試 圖 突 破 權 利 的 枷 鎖、 從 星

思 想 的 本 土 繪 畫 宗 師、 文 學 帶 來 寫 實 主 義 下 對

陽 美 術 協 會 與 波 麗 露, 聚 集 了 一 代 結 合 新 文 化

啡 沙 龍 構 築 了 臺 灣 藝 文 的 基 礎, 從 美 術 上 的 臺

句 勾 動 臺 灣 人 民 對 自 身 土 地 與 民 族 的 共 鳴, 咖

博 物 觀 ; 本 土 臺 語 流 行 音 樂 的 流 行 化, 樂 曲 詞

波, 帶 來 了 思 想 的 啟 蒙, 並 連 動 了 生 活 事 物 的

動 , 圍 繞 著 從 1920 年 到 1930 年 代 的 故 事, 一 切與蔣渭水所帶起的思想漣漪交互影響下的流

新 文 化 運 動 路 徑 感 受 自 由 思 想 聆 秋 聲。 這 些 活

稻 埕 國 際 藝 術 節 觀 秋 色, 秋 穫 季 食 秋 味, 隨 著

秋 天 的 大 稻 埕, 是 年 度 活 動 最 活 躍 的 季 節 ; 大

人無端生出惜別嘆惋之情。

差 最 大 的 時 節, 夏 秋 交 替, 換 季 之 時, 總 是 讓

二 侯 玄 鳥 歸, 三 候 群 鳥 養 休。 白 露 也 是 晝 夜 溫

第 十 五 個 節 氣 ,正 所 謂 白 露 三 候 ,一 候 鴻 雁 來 ,

風。

” 白 露, 是 秋 天 的 第 三 個 節 氣, 也 是 二 十 四 節 氣

九 月, 秋 天 開 始 的 瞬 間, 萬 物 經 過 了 風, 都 “ 變 成 了 最 柔 軟 的 樣 子, 讓 人 想 變 成 秋 天 午 後 的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39

AUTUMN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TIME

大稻埕

IDEOLOGICAL REVOLUTION 思想自覺,新文化運動

“ 發生於 1921 至 1937 年台灣皇民化運動前

1895

的「新文化運動」。”

text = 編輯部

到 1920 年 間, 日

本 統 治,1920 年 以 降 的 臺 人 採 用 合

爾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造成大規

政策和地方仕紳、地主配合的結果,

織 團 體 廣 結 民 心、 創 辦 書 報 宣 傳 民

導思想啟蒙的臺灣文化協會,以提升

本人所推展的經濟

使得臺灣許多文化菁英有機會受到栽

培,並以家族財力前往日本留學,在 留日階段裡,思想受到啟蒙與同時中 國革命的鼓舞下,深感臺灣民族需要 自覺,回國後結合經濟力量與文化影 響力在臺推動反殖民運動;有別於昔 日武裝抗日徒造成傷亡而無法推翻日

法方式,向總督府爭取權利,例如組 利,輔以各種遊行、示威、請願、罷 工等社會運動表達訴求,期望對總督 府形成壓力以達運動初衷。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發起,源於 中國改革派領袖梁啟超對林獻堂書信

建議:「三十年內,中國絕無能力救

模的回應。其後蔣渭水等人更創立主 文化、改造臺灣社會。日本總督府遂 於 1927 到 1930 年 間, 對 臺 灣 內 部 的文化運動以恩威並施的方式來加以

分化、壓抑,而蔣渭水與當時的思想 先鋒,則是試圖對抗政府,帶領臺灣 民 眾 思 想 啟 蒙、 爭 取 自 由 的 一 代 推

援你們,最好效愛爾蘭人之抗英。」, 手。

臺灣文化協會-思想啟蒙

1920

年 的 臺 灣, 殖 民

務理事;早先林獻堂將重心放在議會

堂 施 壓, 逼 使 其 保 證 文 化 協 會 不 從

業 已 成 熟。 這 樣 的 空 間 已 完 全 不 利

文 化 協 會, 在 無 力 二 心 情 況 下, 將

件」的發生導致全臺性的農民運動,

體制社會的建立

於 被 統 治 者 之 傳 統 武 力 式 的 抗 爭。 與統治者抗爭的性質也轉換為非武

力 的、 合 法 的 社 會 運 動, 在 當 時 的

國 際 條 件 裡, 新 帝 國 主 義 的 形 成、 社 會 主 義 浪 潮 的 湧 現、 西 方 民 主 社

會 體 制 的 抬 頭、 相 輔 而 成 國 際 潮。 被譽為「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的蔣 渭水,認為應在島內建立一個為思想

啟 蒙、 民 族 運 動 的 機 構, 於 是 1921 年七月拜訪林獻堂並獲得支持,蔣渭

水 便 以 自 己 的 醫 院 為 籌 備 處, 結 合 同 志 籌 組「 臺 灣 文 化 協 會 」。1921

年 10 月 17 日 在 臺 北 靜 修 女 中 成 立 以謀「臺灣文化之向上」為目的的臺

灣 文 化 協 會, 會 員 1032 人, 林 獻 堂 40

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蔣渭水為專 AUTUMN

請願運動,本應由林獻堂一派承接的

在臺灣運籌帷幄的大權轉至蔣渭水

身 上, 遂 成 為 文 協 實 際 領 航 者 。 臺 灣文化協會成立後,以從事文化啟蒙

運動為主,希望醫治臺灣人「知識的 營 養 不 良 症 」。 於 港 町 設 置 講 堂, 每 週 六 舉 辦 文 化 講 座, 設 置《 臺 灣 民 報 》 閱 報 處, 舉 辦 各 種 電 影 欣 賞

會、演講會、戲劇活動;藉巡迴演講 來 提 倡 民 族 主 義 及 介 紹 世 界 思 潮、

自 由 民 主 等 新 知, 促 進 民 眾 政 治 覺

醒,也宣導改善風俗,如迷信、吸食 鴉 片 及 鋪 張 浪 費 的 婚 葬、 建 醮 酬 神

社 會 陋 習, 進 行 非 武 裝 抗 日 活 動。 巡迴演講的方式,造成總督府關注並

頒布《學術講習會取締規則》,且派 出警察在演講會場監聽,同時向林獻

事 政 治 活 動;1925 年「 二 林 蔗 農 事 引發文化協會內部產生對發展方向的

爭辯。左派菁英認為文化協會不應自

囿於「文化運動」,應轉型為「政治 運動」,右派則反之,這樣的結果導

致 1927 年文協分裂,左派取得領導 權,而右派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

等人出走,同年另組「臺灣民眾黨」。 綜觀臺灣文化協會從 1921 年成立到

1927 年 分 裂 為 止, 在 臺 灣 全 島 掀 起 轟轟烈烈的文化啟蒙運動,把非武力 的抗爭效果發揮淋漓盡致,使臺灣人 民的思想觀念得到世界進步思潮的衝

擊,也對臺灣民族運動、政治運動、 社會運動帶來積極改造的影響。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TIME

一 八 九

一 九 三 一

「 同 胞 須 團 結,

1912 年

加入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

1913 年

與好友翁俊明、杜聰明,密謀以

團 結 真 有 力 。」

文化頭, 文協機關手-蔣渭水

霍亂細菌到北京刺殺袁世凱。

1921 年

發起創立臺灣文化協會,擔任專

務理事發表《臨床講義》

1923 年

1925 年因治警事件被判刑拘役

4 個月,一生共被拘役 10 多次,

• •

蔣渭水對臺灣人民的貢獻,一為創建了臺灣文化協會,二則成立「文化 書店」,三是扮演當時臺灣人民唯一言論機關《臺灣民報》的褓母;四 以創建「臺灣民眾黨」,是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個「民主政黨」,五而組 成全島總工會「臺灣工友總聯盟」,統一勞工運動的陣線,從思想、教

育、體制上,對臺灣社會運動與各方面啟蒙有深遠的影響,也產生了後

共計 144 天。

1927 年

爭取殖民地高度自治

1928 年

籌組「台灣工友總聯盟」

1931 年

「臺灣民眾黨」解散,同年 8 月 5 日因傷寒驟逝,享壽 40 歲。

續的文藝運動、新劇運動等效益,直到皇民化時期的開始。

EVENT

《臨床講義》

《臺灣民報》

1921 年,〈臨床講義,「臺灣的病人」〉是文協第一期《會

1923 年前身為《臺灣青年》月刊的《臺灣民報》

為聖賢後裔,素質強健天資聰穎,清末受政策毒害,身體

售, 臺 灣 文 化 協 會 更 在 各 地 成 立 讀 報 社 協 助 推

報》,將臺灣比喻為患者,對當時臺灣社會提出診斷:原

日漸衰落、意志消沉,因智識之營養不良成為「世界文化

的低能兒」;其根本治療辦法為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 幼稚園、圖書館、讀報社等藥方,20 年內方能痊癒。

創 刊 於 日 本 東 京, 起 出 以 全 漢 文 版 的 半 月 刊 發

廣,被喻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構」。是閱讀 臺灣各種社會運動的機關報,積極鼓吹農民、勞

工、婦女爭取權益,亦支持學生運動、文化啟蒙 運動等,引進對新知識、新思想的介紹,更是臺 灣新文學的重要園地。

《臺灣民眾黨》

《臺灣工友總聯盟》

1927 年 7 月 10 日舉行創立大會,蔣渭水等

1928 年 2 月 19 日在蓬萊閣成立,為臺灣第一個

爭取地方自治,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性質的

介入勞資爭議,並以工友會名義組織勞動團體。

人成立「臺灣民眾黨」,主張提倡言論自由、 政黨,初期主要人物有李應章、蔣渭水、林

獻 堂、 蔡 培 火 等 人,1931 年 遭 臺 北 警 察 署 長出示「結社禁止命令」並解散。

全島性工人運動組織。在蔣渭水的領導下,積極

其宗旨在於統一全島工人運動,為工人謀福利及 改善店員生活;隨著 1931 年蔣渭水去世和臺灣 民眾黨遭禁,工友總聯盟的勢力也日漸衰退。

AUTUMN

41


NEW CULTURAL MOVEMENT SPOT GUIDE

新文化運動地圖

graphic = Joseph Cheng, Han wu text = 編輯部

R1

東薈芳

1911

年 3 月 28 日,

「 飲冰室主人」

梁 啟 超, 應 林 獻 堂 之 邀 在 此 設 宴,留〈三月三日,遺老百餘輩

設歡迎會於台北故城之薈芳樓, 敬賦長句奉謝〉四首七言律詩。

42 42

R2

春風得意樓

1914

年餐飲大亨林聚 光 設 於 永 和 街,

江山樓

1917

年商 人 吳 江 山 與 東薈 芳 的 白 扁 拆

1920 年 蔣 渭 水 入 股 50%, 亦 增 夥, 另 開 四 樓 酒 樓,1923 年 日 聘 福、 廈 名 廚 烹 飪 閩 菜。1922 本裕仁皇太子赴台視察,曾與東 年由蔣渭水接手,同年因專注社 薈芳於總督膚合辦「御料理」宴 席,1949 年歇業。 運倒閉。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民生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83

西路口

AUTUMN AUTUMN

R3

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 181-2 號

R4

蓬萊閣

1924

年股東黃茂生另

開 設 新 東 薈 芳,

1927 年 改 名 蓬 萊 閣。 聘 春 風 股 東

林聚光任經理,星光戲劇、台灣工 總皆成立於此;後易手陳天來,戰 後售徐外科,現為賓王時尚旅店。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163 號


1920 至 1930 年代,由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開啟了台灣社會運動與思想啟蒙的新篇, 為台灣民主與社會發展寫下重要的歷史;大稻埕在這開創的時代成為台灣民主、思想、文藝沙龍的重要 之地,本次將介紹因蔣渭水所引領的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歷史景點。

01

大安醫院

1916

年, 在 太 平 町 開 設 大 安 醫 院( 現 為 義 美 本

02

永樂町郵便局

1919

年建造,開辦近代化電 報發信之業務;當時蔣

03

靜修女子高級中學

1921

年 10 月 17 日 蔣 渭 水 等人以「謀台灣文化之

部),邀集醫師、學生與社會人士討論 渭水即常來此發送電報,與寫信給島內 向上」為願景,於此成立「台灣文化協 台灣社會弊病與興革方法。期間更結識 民眾。 林獻堂,提及必須設立提倡民權啟蒙運

會」。

動的組織,同時發表《臨床講義》。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9 號

04 文

港町文化講座

協 第 一 個 講 座, 傳 播 知 識 與 宣 揚 自 覺 理 念, 空 間 前 區 為 讀 報 社,

提供台灣各地之報紙與雜誌,後為演講 場 所。 後 改 為 南 興 茶 行。 位 於 貴 德 街 53 號( 莊 協 發 商 店 ) 現 為 莊 協 發 港 町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8 號

05 文

九間仔民眾講座

協分裂不久後,臺灣民眾黨成立; 蔣渭水便於九間仔設立民眾講座

07

臺灣民眾黨台北本 部事務所

1927

年 1 月 3 日文協分裂, 造成右派蔣渭水等人出

06

文化書局

1926

年 蔣 渭 水 在「 大 安 醫 院 」 隔 壁 開 設「 文 化

與讀報社,為大稻埕第二個講座兼讀報 書局」,作為文協思想啓蒙一環。以銷 社。

售世界知識、思想書,特別孫中山思想

書為主;成為新興知識份子涉取新知窗

文史講亭,用以延續過去的歷史記憶。 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 49 號

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59 號

口,亦為研討改革社會的文化沙龍。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185 號

08

雅堂書局

1927

年《台灣通史》連雅堂 與友人創立,「台灣新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5、27 號

09

國際書局

1929

年創立台灣共產黨之領 導人-謝雪紅,與台灣

走, 於 同 年 7 月 10 日 舉 行 創 立 大 會, 劇第一人」張維賢曾擔任店員;承襲漢 農民組合成員的楊克煌共同開設之關於 台灣第一個現代政黨誕生。蔣渭水以孫 文化不賣日文書籍,書源來自上海多間 共產主義思想書店,引進馬克斯、星火

中山為師,效法中國國民黨的民族解放 書局;蔣渭水曾與夫人陳甜前來祝賀, 書 房 等 左 翼 思 想。1931 年 因 台 灣 總 督 運動,有「台灣的孫中山」之稱。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9 號

10

台灣總督府台北更 生院

1930

年 1 月 15 日 設 立。 總 督府基於財政收入係採

因經營不善,1929 年關閉。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2 號附近

11

臺北北警察署

1932

年 遷 至 現 址 於 1933 年

竣 工。 折 衷 造 型 的 建

府逮補謝雪紅等共產黨人士而歇業。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 155 號

12

蔣渭水紀念公園

2006

年 4 月由錦西公園更 名,內設置入口意象方

「鴉片吸食特許」漸禁非禁斷。使蔣渭 築,圍牆採舊台北城牆,內有扇型拘留 碑及紀念樓牌一座,方碑側牆刻有文史 水 們 不 滿, 於 1930 年 1 月 2 日 向 國 際 所及審問水牢,見證蔣渭水等人因政治 學者莊永明先生所撰有關蔣渭水生平介

及日本發出控訴電報。以林清月的弘濟 請願被監禁的木構舊北警署;戰後作為 紹;紀念牌樓外觀設計係仿照迪化街之 醫院為院所,聘請杜聰明為醫局長。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 180 號之

大同分局,現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巴洛克建築風格,重現當地特色風貌。 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 79 巷 11 號

停車場 AUTUMN AUTUMN

43 43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 傳承記憶,「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18

年 10 月 14 日, 前 身 為 市 定 古 蹟 臺 北 北 警 察 署 的「 臺 灣 新 文 化 運 動 紀 念 館 」 正 式 開 館, 始 建 於 1933 年, 為 兩 層 樓 水 泥 折 衷 型

式 建 築, 外 觀 造 型 流 線, 位 於 圓 弧 轉 角 的 入 口, 其 圓 潤 變 體 的 雙 對 柱 採 用 北 投 窯 所 燒 製 的 褐 色 面 磚, 為 日 治 時 期 作 為 防 空 之 用 的 二 丁 掛 材 料 之 一, 內 部 空 間 設 有

扇 形 羈 留 室、 水 牢、 鞭 刑 室, 作 為 當 時 審 判 與 拷 問 之 用, 具 備 見 證 時 代 的 價 值。

目前「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作為台北城市裡的博物館,其策展理念是以大稻埕作 為台北串連世界思潮的交匯點,以保存與發揚「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精神 為核心。而新文化運動涵蓋大稻埕各種的文化面向,如文學、音樂、戲劇、美術皆為

代表在這時期受思想啟蒙因而使動發展的重要一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策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44

AUTUMN

展內容皆以這些元素為模本,從中探索與挖掘那時代人、事、物所交織的文化故事。 目前館內活動可分為四大項作為體驗項目。


展覽

THEMATIC EXHIBITION

主題特展

從新文化運動時期所孕育的學、音樂、戲劇、美 術等類型出發,萃取時代的議題作為策展主軸,

以趣味、淺而易動的圖像資訊,以及互動體驗, 使觀者能夠了解這時代的故事,例如摩登時代的 大稻埕,興盛了自由文明與自由戀愛的新時代風

氣,從中探討當時流行的服裝、思想價值觀等議 題,試圖帶領人們走進開創時代的體驗。

PERMANENT EXHIBITION

常 態 設 展 :黃金年代的光與影 展覽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 樓

EXHIBITION

1920 年 至 1930 年 為 臺 灣 文 化 的 黃 金 年 代, 作

為啟蒙點,源於蔣渭水與群知識青年及傳統仕紳

們,為了台灣民眾能夠提昇思想教育,並形塑自 我民族認同,以擺脫殖民統治下的不平等對待, 進而使台灣獨立的時空背景;而「臺灣新文化運 動紀念館」作為承載這段為自由與思想奮鬥的空

間載體,係以推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與 故 事, 配 合 本 空 間 的 樣 貌 與 過 去 作 為 拘 留 的 功

能,讓更多人了解奠定台灣思想基礎的重要歷史 故事。

EVENT

推廣活動

CULTURE

新文化運動月

1920 ~ 30

為 了 推 廣 與 使 各 年 齡 層 能 更 加 瞭 解「 新 文 化 運

傳 承「 新 文 化 運 動 」 的 歷 史 價 值, 每 年 10 月

享、 音 樂 會、 表 演 藝 術 等 各 項 推 廣 活 動, 試 圖

1920-30 年代臺灣新文化運動中人物、事件或當

動」的重要性與歷史意涵,藉由工作坊、影片分

由親子與學齡教育兒童的互動式體驗、主題性沙 龍講座等,構築新文化運動中名人軼事、常民生 活及當代生活等世界;除了新文化運動外,信仰

EVENT

THEMATIC EXHIBITION

與文化也是感受地方場域重要的元素,素有八大

舉 辦 館 慶 活 動「 新 文 化 運 動 月 」, 期 望 透 過 以

代文學、音樂、美術、歌曲、劇作等作品為主題 之各類型活動,讓民眾進一步瞭解臺灣新文化運 動的精神內涵。

軒社之稱與台北三大廟會皆於大稻埕的歷史洪流 中,子弟軒社的推廣成為傳承文化的一部分,官

方將不定期舉辦子弟軒社推廣活動,讓更多市民 認識本地文化的傳統之美。

AUTUMN

45


46

AUTUMN


AUTUMN

47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說:「我心裡一直在暗 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知識即是力量,教育為成就國家進步的基礎。蔣渭

場所的書店,都承載著它固有傳遞知識與產生對話

來 自 知 識 營 養 不 良;1920 - 30 年 代 是 台 灣 思 想

供可能性,這種純粹性的維持,才使得書店能夠較

水曾於〈臨床講義〉診斷台灣精神生活貧瘠等問題

啟蒙的轉捩點,大稻埕作為當時台灣思想發展的核

心,陸續有了各類推廣知識的書局出現,無論是左 翼右翼思想,皆為販售當代先進思潮之書籍,開啟 了人們取得知識的窗口。

所謂讀書長知識,更使人學會謙虛;書店是丈量世 界的旅途,總能找到對應的幫助使你打開新世界的

知識大門。在知識付費與焦慮的快速時代,每一處

的功能,書店本身的依然是為試圖獲取知識的人提 為長久地保持純粹的品質。

一座城市的迷人之處,除了自然風光或名勝古蹟, 更在於當地的人文情懷。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書店

的場域,這城鎮的魅力定會因此失色不少。下面就 選取了大稻埕的三間書店,分別去感受一下大稻埕 中「天堂」的模樣吧。

Put A Spotlight On The Bookstore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 編輯部

每座城鎮,都應該給書店一束光

48

AUTUMN


Bookstore 1920S

大稻埕整體概念為手冊的 1920s 書店,

由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周奕成

在 2010 年 所 創。 不 到 十 坪 的 空 間 內, 陳 列 的

多半是以台灣文化運動核心為主題,代表人物 蔣渭水的相關書,其他類別像是歷史、文學和 哲學等,也都是與 1920 年代相關的作品。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4 號 02-25521321 09:30–19:00

季風帶書店

風帶文化的理念,是從區域視野重構地 方知識,希望為華文讀者引介更多閱讀

世 界 的 新 觀 點 ﹑ 新 角 度。 從 2017 年 年 底 起,

季風帶書店為台灣引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出版

品;開設於大稻埕的季風帶,也延續了茶商貿 易的脈絡,將東南亞的文化,在此分享。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98 號 2 樓 02-87328546 10:00–18:00

青鳥居所

創 立「 華 山 青 鳥 」、「 南 國 青 鳥 」 的 蔡 瑞 珊 於 2019 年 創 立, 所 在 地 前 身

為 高 進 塩 館。 以 五 大 主 題:Ideas factory、 The labyrinth,Knowledge bar、Reading

Corner、To the South,四種類型:文藝(音

樂、電影、藝術、建築、表演攝影)、文學、 思想與生活風格,預計藏書六千本,期望延續

由蔣渭水所燃起的文化火炬,探索與創造當代 台灣的思想、文化運動。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98 號 2 樓 02-25500065 09:30–18:00 AUTUMN

49


50

AUTUMN


Coffee shop, the symbol of a Modern city 摩登的象徵-喫茶店到咖啡館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咖啡館-城市現代化的指標 1900 年日本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以「台灣喫茶店」打響知

氣味的刺激,上癮效果不輸酒精,二則咖啡館提供與朋

子商瞧見商機,「喫茶店」複合店舖風氣逐漸影響當時

曖昧遐想的女給(女侍)。在日本殖民政治與當時戰爭

名度後,喫茶店內可喝茶、飲食、歇腳的遊憩型態使菓

台灣的西洋料理店、台式酒樓、戲院等,咖啡就出現在

喫茶店的空間裡。而 1925 年之後,「咖啡(カフェー)」 咖啡屋以貌美女給服務、現代化建築、歐式 Art-Deco 裝 潢的全新經營模式與消費體驗自日本席捲台灣,開始出 現了咖啡館(カフェー)的風潮。

1934 年 3 月 6 日的《台灣日日新報》刊登一篇標題為「大

稻埕急遽摩登化―咖啡街繁榮林立,常設劇場誕生」的

報導,闡述大稻埕商業娛樂繁榮發展,已躍身為現代化

都 市。 對 日 治 時 期 而 言「 咖 啡( カ フ ェ ー)」 的 設 立, 也象徵了一個城市具備現代化場所之一。當時的咖啡館 ( カフエー ) 和西方的 CAFE 略有不同,單純的文化沙龍

咖啡廳很難經營,因此還提供和洋食餐點、咖啡、茶等 飲料,甚至提供酒類飲料,以及具備女服務生;對當時

的人們而言,去咖啡館的有三種滿足性:一是咖啡因與

友交流的場所,三為咖啡館有穿上西式圍裙,營造戀愛 時局作用下,咖啡館裡是不興政治運動的,看不見文人 對政治高談闊論,也看不見革命家在裡頭秘密集會,裡 頭瀰漫的通常是對主政者無害的文學和藝術,為文人雅 士暢談文化沙龍的場所,如美術、時事、生意、文學等,

歐式的內裝、象徵高尚的留聲機等音響設備外,牆上與 室內更擺設具品味般的西洋畫作、石膏像等,並定期舉 辦許多藝術展覽交流活動。

戰後文人咖啡館下興起,逐漸形成一個文人可以定期聚 集 紓 解 的 場 所, 從 50 年 代 的 古 典 樂 風 潮、60 年 代 的 存 在主義思潮,或是 80 年代體制解放、連鎖咖啡盛行使得

原本文人聚留的空間流離,到現在本土品牌咖啡館的崛

起進駐,咖啡館作為都市場域的單元載體,都承載著現

代都市空間裡過去到現在的文藝思潮,成為思想交流、 藝術與創作發展的公共空間,為城市構築了生活的點綴。

AUTUMN

51


S A LO N O F D A D A O C H E N G

大稻埕的藝文沙龍

咖啡浪漫到藝文思潮

AUTUMN

text =編輯部

1930 年後台灣的文化菁英基於日本的分化策略的成功與理 念不同之故,遂產生各自為政並逐漸地下化,政治上打壓與

政 策 上 的 失 落, 使 台 灣 公 共 文 化 轉 為 現 代 主 義 的 非 政 治 面 向, 亦 是 為 理 想 化 的 社 會 主 義 傾。 這 些 傾 向 表 現 在 文 學 創 作 與 新 劇 上, 則 構 築 成 社 會 主 義 與 寫 實 主 義, 例 如 張 文 環 的《 閹 雞 》 與 同 名 新 劇; 繪 畫 上 即 是 邁 向 西 洋 現 代 美 術 的

實 驗, 台 灣 當 時 在 公 共 文 化 上 的 無 力 感 卻 也 因 此 成 就 了 當 時 的 文 學 和 藝 術。 日 治 時 期 位 於 大 稻 埕 的「 維 特 」(Café

Werther)、「波丽路」(Bolero)、「天馬茶房」和「山

水亭」,即成為文化運動場域下的藝文人士們的藝文載體與 公共場域 。1930 年代,波丽路更是那個時代文藝界的一種

象徵物,也是當時年輕文化人最常聚集的地點,尤其是美術 界,台灣第一代美術家幾乎不曾沒有人到過這裡;文化界的 張文環、呂赫若、王白淵,律師陳松逸,文化運動的支持者

如王井泉等人,都曾是這裡的常客,由於廖水來熱愛藝術,

「台陽美術學會」成立後更年年於此舉辦畫展,前述這些文 化人才逐漸轉移到山水亭,延續台北藝文沙龍的時代。

1930'S Coffee Sal 少年維特的煩惱。

斯 是 茶 室 ,惟 吾 特 名 。

維特珈啡 Café Werther

天馬茶房

1931~ 易手時間不詳

1939~ 歇業時間不詳

1931 年 6 月,畫家楊三郎長兄楊承基於寶香齋餅舖二樓開

詹 天 馬 口 才 與 學 識 兼 具, 經 常 負 責 默 劇 或 者 日 語 武 俠 劇

式料理為主。店名取自德國作家哥德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

傳 統 歌 仔 句 法 的「 七 字 仔 」 譜 寫「 桃 花 泣 血 記 」 歌 詞,

設大稻埕唯一,也是台灣人第一家開設的喫茶店,並提供西 惱》,取名為維特(Café Werther),並聘請王井泉擔任經 理、廖水來作為主廚。開幕初期聚集了一些文人雅士談論時 代思潮,然不敵當時已甫為流行的「カフェー」酒館,同年

11 月 轉 型 為「 カ フ ェ ー」 式 酒 館。 後 因 經 營 不 善, 易 手 改 名為「萬里紅」,戰後政府明令所有的酒樓、酒館、咖啡廳 改名為『公共食堂』,更名為「萬里紅公共食堂」,又因政

治 因 素 改 名 為「 黑 美 人 All Beauty」,1962 年 規 定 凡 有 女

侍應生的公共食堂一律改稱「酒家」,才又更名為「黑美人 酒家」。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1 號

52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的 解 說 或 翻 譯 工 作 的 名 辯 士; 曾 為 上 海 聯 華 影 業 公 司 以 成 為 第 一 首 台 語 流 行 歌 曲; 也 是「 星 光 演 劇 研 究 會 」 的

重要幹部。1939 年所開設天馬茶房,「茶房」是日語中 的「 漢 語 」, 為「 咖 啡 館 」 之 意, 是 供 應 咖 啡、 茶 飲、 餐 點 的「 喫 茶 店 」, 開 幕 廣 告 裡 有「 大 稻 埕 方 面 的 公 會

堂,敬請各界利用茶會、座談會、記者招待會、音樂會、

同 樂 會、 小 展 覽 會、 結 婚 典 禮 等 ...」 這 種 文 稿, 又 因 從 事 藝 文 活 動, 其 所 經 營 的 咖 啡 館 成 為 許 多 藝 文 人 士 聚 會 的場所。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189 號


士,中學畢業之初,就參與玩伴張維賢創辦的「星光演劇研 究社」,爾後更是「民烽劇團」、「厚生演劇研究社」等台

灣新劇運動最重要代表團體-他都是主要參與者;除了戲劇 演出與經營餐廳外,也是業餘曼陀林演奏者,1930 年代參

加由臺日人共組的「克拉爾底」曼陀林樂團, 更為呂泉生

擔任總指揮的「厚生音樂會」的曼陀林部指揮。王井泉對文 藝的熱愛,資助了許多窮困潦倒的藝術家、留學生,更贊助 灣文學》雜誌發行所―啟文社,1943 年成立、以演出「閹

雞」聞名的厚生演劇會,都把社址或會址設於此處, 山水

?

推動日本時代晚期許多重要藝文活動,如 1941 年成立的《台

亭成了本土文化的大本營,而這些文化人與劇團演員,更是

「一粒麥子不死呀。

請客 ...」。出生於大龍峒的王井泉,是位熱愛藝文的熱心人

一個開始代表一個結束,

「古井兄是為好好先生,畫家、文士、樂人們,每每都讓他

一個結束代表一個開始,

畫 家 林 之 助 曾 用〈 半 樓 〉 一 首 小 詩 歌 詠 山 水 亭 與 王 井 泉:

就在這開始與結束之間,

不正是一個潮流嗎

lon

自翊「味覺沙龍」的文化推手-王井泉

王井泉的食客與好友。

In Dadaocheng 音樂的殿堂。

扶掖文人,

寫實手法表現

以店會友。

台灣風土民情

波麗路

山水亭:大稻埕的梁山泊

台灣文學

1934~ 現在

1939~1955

1939~1955

熱 愛 音 樂 藝 術 的 廖 水 來 在 1934 年 所 創,

1939 年所開設的「山水亭」,是以標榜純

《 台 灣 文 學 》 於 1941 年 創 刊, 日 治 皇 民

「BOLERO」。 為 美 術 沙 龍 的 推 手 與 幕 後

色如脆皮雞、紅悶魚翅、掛爐全鴨、燒賣、

誌, 起 因 源 於 不 滿 西 川 滿 所 主 編 的《 文 藝

中文店名直譯自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名曲

贊助者,1934 年由楊三郎、郭雪湖、廖繼

春、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 等留學畫家 歸國,成立了「台陽美術學會」, 使台灣

美術年展年年在這裡舉行,展現台灣本土 美術 的 底 蘊,直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因 政策與中國學派影響才中斷。

正台菜的餐廳,素雅清新的環境,出 名 菜

鳳尾蝦和出名的東坡刈包等,為日治時期 台日文人交流的重要場所,更有「台 北 文 化沙龍」之稱;創辦人李井泉以亭會 友, 張 文 環、 黃 得 時、 林 博 秋、 張 維 賢、 呂 泉

生、李超然等等皆為座上客,不滿日 本 至

上的日本文青諸如金關丈夫、池田敏雄等

化時期以台灣人作家為中心的文藝季刊雜

台 灣 》, 故 以 張 文 環、 中 山 侑、 陳 逸 松、

王 井 泉 等 人 以 山 水 亭 為 基 地, 共 組「 啟 文

社」創辦《台灣文學》,共發行 10 冊,內

容以台灣風土民情為主,質樸純厚的寫實 風格對其他作家影響甚巨。

也是常客,這些文人雅士暱稱山水亭是文 壇的梁山泊。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 314 號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與民生西 路交叉口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與民生西 路交叉口

AUTUMN

53


「藝術家在自己的 毎 件 作 品 裡, 都 應該有屬於這張 畫的靈魂。」

「 有 熱 情 才 有 温 柔, 有 勇 氣 才 能 自由」

陳澄波

楊三郎

1895 年- 1947 年

1907 年- 1995 年

畫研究所、臺陽美術協會等重要成員。

入選法國秋季沙龍,返台後與顏水龍、李梅樹、李石樵、廖繼春、陳

作品受印象派的影響,以山林風景主題最多。留法期間以《賽納河》

日 治 時 期 及 戰 後 時 期 油 畫 家, 藝 苑 繪

澄波、陳清盼、立石鐵臣等 7 位畫家成立台陽美術協會,為台灣藝術

代 表 作 有《 嘉 義 街 外 》、《 淡 水 風

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卻反遭拘禁 刑求而消逝。

G

藝 文 於 聚 集

郭雪湖

立石鐵臣

1908 年- 2012 年

1905 年- 1980 年

玉山並列為「台展三少年」;代表作有《松壑飛泉》、

會」共同創辦人中唯一的一

出生於大稻埕,台灣膠彩畫的先鋒,曾與陳進、林

《南街殷賑》、《圓山附近》等傳世,是台灣最重要、 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貫徹「堅持成為專業畫家 的理想」,從年輕畫到年老。

灣生畫家,為「台陽美術協 位日本人。於《臺灣日日新

報》、《臺灣時報》、《文 藝臺灣》等報刊發表美術評 論、隨筆或插畫、封面畫等 等。

「 毎 一 筆 畫 下 去, 都要負責。」

李石樵 1908 年- 1995 年

為 台 灣 第 一 代 西 畫 家, 早 期 風 格 以 寫 實 為 主,50 年 代 以 後 受 到 立 體 主

義 的 啟 示, 強 調 造 型 簡 化 並 運 用 反 透 視 的 技 法, 為 同 輩 畫 家 中 最 傑 出 54

AUTUMN

者之一。

「 台 灣 是 我 的 生 地, 在 我 的 記 憶 中, 台 灣 是 天 堂, 也是童話的國度。」

「 我 的 繪 畫 求 精,不求多」

爆 發 後, 擔 任「 和 平 談 判 代 表 」 前 往

i d e r athe

的推廣盡心。

景》、《夏日街景》等,「二二八事件」


「明天有明天的 風吹 」

「 教 育, 是 台 灣 前 途 光 明的唯一希望。」

林茂生 1896 年- 1969 年

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 東京帝大文學士和第二 位 取 得 哲 學 博 士、 第 一 位 留 美 哥 倫 比 亞 博 士。

一生都為台灣的教育和 文 化 努 力, 曾 創 辦《 民 報 》 且 擔 任 社 長, 針 對

時任政府毫不保留地公 正報導,因而在「二二八 事件」中消逝。

n o l a s e h t n 們 的 人 沙 龍 Jo se ph tio n = ill us tra 輯部 te xt = 編

Ch en g

池田敏雄

林之助 1917 年- 2008 年

膠 彩 畫 家, 被 譽 為「 台 灣 膠 彩 畫 之 父 」; 1960 年代在台中開設咖啡館,為當時台灣

中部地區重要的藝文活動場所,1985 年受

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蔣勳之邀,擔任講師,

開授膠彩畫之先河,其作品有《朝涼》、《小 閒》等。

「任何文化都有其 獨特的存在價値」

臺灣》創刊,池田是主要的編輯與創作者;

其 妻 黃 鳳 姿 為 文 壇 名 人, 著 有《 台 灣 の 少 女 》、《 七 娘 媽 生 》 等, 前 者 裝 幀 更 出 自 立石鐵臣之手。

:

王旭雄 1916 年- 2000 年

為牙醫及作家。他的作品橫跨臺灣日治時期、二 戰戰爭期文學,及國民政府與解嚴後;其於 1943

年發表刊於《臺灣文學》的中篇小說〈奔流〉為 臺灣新文學「戰爭期」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

「 文 學 是 苦 難 的 道 路, 是和夢想戰 鬥的道路」

「 奔 流 堂堂正 正的台灣人」

1916 年- 1981 年

日治時期台灣民俗研究者,1941 年《民俗

呂赫若 1914 年- 1951 年

本名呂石堆,為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的小說

家,在戲劇、音樂與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 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加入張文環的《台灣

文學》擔任編輯,後擔任興南新聞記者,代 表作有〈牛車〉、〈玉蘭花〉、〈冬夜〉、 〈財子壽〉等作品。

AUTUMN

55


Coffe Thoughts , Inspiration Sip by Sip 喝 杯 咖 啡 生 靈 感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咖啡館首度出現,是在 15 世紀末的阿拉伯世界,即被稱為「智

慧學院」,聚集了有知識教養的族群,彼此聚會交流,討論文 化議題;其後,無論是傳遞到歐洲或世界其他地域,咖啡館的

定位,皆成了聚集市民討論公共事務的「公共領域」。台灣的 咖啡文化,自 1930 年自日本流行至台灣,經歷文藝沙龍、藝

文窗口、文化解放等階段;咖啡館,成了文化創制的空間,無 疑的是,咖啡館的經營者,成為了左右的重要條件。大稻埕的 咖啡館近年逐漸盛起,本次將介紹幾家特色咖啡廳,試圖找尋 1930 的文化沙龍感受。

1

森高砂咖啡

台灣咖啡豆的氣味

孵咖啡洋館 No Sug ar , But Sweet

的緯度線上,目前所推廣來自台灣各產區的咖啡豆,展現了

令人驚艷。

埕的「カフェー」吃茶的酒館咖啡時光。

身為黑美人大酒家,現為販售台灣本土咖啡的店家,

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台灣,是與世界咖啡產區同一區

各地風土的氣味,無論日曬水洗與不同的豆子,風味層次都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1 號 02-25558680

56

2

AUTUMN

昭和時期日本咖啡館的風格為元素,形塑了過去大稻 埕在咖啡「カフェー」館裡喫茶聊天,享受 Art-deco

主義風格,聽著西洋流行曲調的浪漫情懷;在這裡,除了品

嚐獨立烘焙師各自詮釋的咖啡氣味,更能感受過去屬於大稻

M~Fri 12–21:00

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 218 號之 1

S~Mon 11:30–19:30

S~Sat 12–22:00

02-25529094

T~Sat 11:30–23:30


3

窩裡藏電影咖啡小酒館

影 製 作 圈 背 景 的 老 闆 娘, 常 有 電 影 劇 組 的 人 們 在 此 聚 集 討 論, 共 同 發 想 劇 本 與

拍 攝 的 內 容; 如 同 過 去 大 稻 埕 咖 啡 盛 行 時 光, 咖啡館成為藝文創作與交流的公共空間。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 239 巷 22 號 02-25561331 12:00–21:00 M~Thu, 00:00 F~Sun

4

8Jin Café

落 於「 新 文 化 運 動 館 」 的 八 斤 所 8Jin Café, 由 原 本 位於「順天外科醫院」的新保安捌肆 coffee 團隊所創

立,店名以「北警署」的台語諧音命名,在參觀完新文化運 動館同時,可來此喝杯咖啡,靜靜觀察北警署的空間之美。

5

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1 樓

10:30–17:30

02-25528836

Tue~Sun

COFE 喫茶咖啡

可以吃的咖啡

於印花作夥二樓的 COFE 喫茶咖啡,從名稱上呼應了 1930 年大稻埕的咖啡館文化脈絡;創辦人顧瑋,更巧

妙的將咖啡與巧克力巧妙換位結合,打造出可以吃的咖啡,

更在近一步延伸建構了「喫茶」COTE 系列產品,將台茶精

品化,做成可以吃的茶系列。這樣的巧思,成為了大稻埕地 方創生的典範,從既有產業文化找出新的詮釋方式,讓更多 人了解這土地接地氣的文化與產業價值。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48 號 02-25528386

09:00–19:00 Mon~Sun AUTUMN

57


走出流行,走入歷史 大稻埕曾被稱為「台灣流行歌的發祥地」,不少第一代本土 詞曲家都是在這裡被發掘,兼具都市與民間的文學性格,大 稻埕也就成為 1930 年代的台灣文學聖地。 illustration = Joseph Cheng

MUSIC

OF DADAOCHENG

text =編輯部

重要的唱片行

羊 標 唱 片 / 奧 稽 Okeh

1930 年代在臺灣成立的唱片公司,除了日資外,臺人也出資組成公司投入唱片製作, 當時主要主流作品為流行歌與歌仔戲為主,絕大多數唱片行均集中於大稻埕一帶,歌 手、樂師、詞曲創作家、製作人都於此聚集;本章列出幾個位於大稻埕或與大稻埕發 展有關之重要唱片行。

1930 年- 1935 年 地點|太平町

日本蓄音器商會 / 古倫美

勝利唱

1930 年由陳英芳商會出品,

博友樂唱片 /

初 為「 羊 標 」 商 標,1933

年 改 以「 奧 稽 商 標 」, 以 歌 仔 戲、 笑 科、 話 劇 等 為 主, 委託帝國蓄音機商會發行。 文聲曲盤公司

1930 年- 1940 年

1934 年- 1940 年

1934 年- 1935 年

前 身 為 日 蓄 公 司,1928 年 因 美 國

以「Victor 」 狗 標 為 識 別, 聘

1934 年 由「 同 榮 商 會 」

1930 年 改 為「 音 符 」 商 標, 並 另

陳 達 儒 歌 詞, 製 作 團 隊 涵 括 現

「Popular」 飛 鳥 標 商 標 唱

地點|榮町

資 金 挹 注 改 稱「 コ ロ ン ビ ヤ 」。

設 副 牌 黑 色 與 紅 色 利 家「Regal」 商 標, 直 至 1941 年 結 束 臺 灣 唱 片 事 業 前, 製 作 臺 語 流 行 歌 共 206

首 。曾與作曲家鄧雨賢、王雲峰、

作詞人李臨秋、陳君玉、歌手純純 合作,為臺灣臺語流行歌先驅。

地點|未知

請張福興主持文藝部,林清月、 代西樂與傳統漢樂兩大體系的 佼 佼 者, 以「 流 行 小 曲 」 挑 戰

古倫美亞地位;尤以 1936 年發 行 的〈 心 酸 々〉 與〈 雙 雁 影 〉 合 輯 唱 片 著 稱, 公 認 堪 稱 為

片,旗下有文藝部長陳君玉與

藝 人, 出 品 歌 仔 戲 與 流 行 歌

曲,1935 年 將 版 權 轉 予 日 東 處理。

行曲的面世。並隨電影造成歡迎,更

傳 播 的 商 品。30 年 代, 臺 灣 本 地 多

行,自此電影主題曲開創了臺語流行

曲 唱 片 出 現; 唱 片 公 司 在 有 利 可 圖 的 市 場 法 則 下, 尋 找 具 備 價 值 的 聲 音 ――1932 年 上 海 聯 華 影 業 公 司 為 了宣傳由阮玲玉、金燄主演的無聲電

影〈桃花泣血記〉,邀請當時大稻埕 著名辯士詹天馬與王雲峰,根據這齣 電影的故事寫詞譜曲,採用傳統歌仔 58

郭 博 容 創 立, 出 品 博 友 樂

音樂的傳世,始於留聲機及唱片被發 數族群使用的語言―「臺語」流行歌

戲的七字仔調口白,使第一首臺語流 AUTUMN

地點|太平町

地點|太平町

1930 年代銷售 最成功的唱片。

明和製造後,聲音成為可以被複製並

1932 年- 1936 年

使古倫美亞唱片將該曲灌錄成唱片發 歌的新格局,配合著電影播放、廣播 放送、唱片公司販售等方法,展現臺 語流行歌的風華。除了古倫美亞帶動 了臺語流行曲的開端,同一時期的勝

利唱片更以「流行小曲」的名稱,用 漢樂伴奏富含本土音樂元素的歌曲,

尤以 1936 年發行的〈心酸酸〉與〈雙 雁影〉合輯唱片,更為歌謠界公認堪 稱為 1930 年代銷售最成功的唱片。

1932 年 由 江 添 壽 成 立,

1935 年 倒 閉, 其 發 行 唱 片 以 歌 劇 為 主, 並 委 託 帝 國 蓄 音 機 商 會 發 行; 鄧 雨 賢 的 代 表 作〈 大 稻 埕 行 進 曲 〉 便 是 於文聲時期創作。

本土意識的思想傳遞 1930 至 40 年 代 是 臺 灣 社 會 的 轉 型 期,也是臺語流行歌蓬勃發展的關鍵

期,從粉墨登場到下臺鞠躬,在這興 起一股台語歌曲的創作風之下,各家

唱片公司紛紛聘雇培養了一批文采豐 富的創作者,如留日音樂家張福興、 出身文藝運動的陳君玉、來自永樂劇 場的作詞人李臨秋、於大稻埕日新公 學校畢業的作曲家鄧雨賢、其他還有 王雲峰、擅長歌頌男女戀情的新銳人


才陳達儒等等 ,創作題材包含在咖啡館的女給、辛勤

經典歌曲

時 臺 人 的 認 同 經 驗 與 共 鳴, 其 雋 永 的 曲 調、 優 美 的 字

1 9 3 3

工作的勞工與農夫、追求自由戀愛的男女等,型塑出當

詞、高雅的意境,共近 500 首臺語流行歌作,營造出

一個繽紛的歌唱時代 ,創造出許多雋永名作如《望春 風》、《補破網 》、《蓬萊花鼓》、《雨夜花》等等。 這些流行歌曲是承襲 1920 年代與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

政府打壓的鄉土文學與臺灣語文運動受挫後,臺灣人並

|古倫美亞 李臨秋作詞,鄧雨賢所譜 曲,林氏好所演唱。訴說 著傳統婦女婚後為了傳宗

1 9 3 4

〈望春風〉 |古倫美亞 李 臨 秋 作 詞, 鄧 雨 賢 作

曲,由純純演唱;是首對

女子青春的禮讚,為日治 時期台灣人心聲的代表。

接代的壓力與悲哀。

息息相關的社會運動之另一波聲浪。當時的知識分子嘗 試將訴求與流行歌相融合,藉著歌曲的發行擴大影響力

〈一個紅蛋〉

〈跳舞時代〉

〈咱台灣〉

的同時,也對臺灣文藝的突破有強烈企圖;而受到日本

|古倫美亞

|古倫美亞

沒有放棄以臺語來建構自己文化的夢想,而是以一種權

鄧 雨 賢 作 曲, 陳 君 玉 填

詞,歌頌文明社會的都會

政治運動家蔡培火作詞作

男女活動 ,說明舞蹈在

緻,藉以認同生長的土地

宜之計來做為接觸或啟蒙民眾、抗拒同化政策的手段。

當時蔚為一種流行風氣。

收音機、唱片的普及和民眾對於娛樂的需求,臺灣人改

以戲劇或歌謠等聲音文本直接向民眾發聲,憑藉流行歌

〈月夜愁〉

向強勢的日語進行抵抗。另一方面,更是鏈結了臺灣本

|古倫美亞

心情的寫照,臺語流行歌曲的盛行,直到無情戰火的壓

雨賢將其重新編曲,並委

地歌謠與情愫,反映了時代的糾結與嚮往,更蔚為歌頌

曲調來自平埔族歌謠,鄧 由周添旺填詞,林是好演

迫下才消弭下來。

曲,描繪臺灣地方風土景

1 9 3 8

文化,強化民族自覺。 〈四季紅〉 |古倫美亞

李 臨 秋 作 詞, 鄧 雨 賢 作

曲,由純純、豔豔來演唱; 歌詞以四季的變化,有春 花、 夏 風、 秋 月、 冬 雪

唱,描繪失戀人的心情與

來描述男女熱戀的情境。

哀愁的旋律。

重要的音樂人

李臨秋|作詞家

姚讚福|作曲家

鄧雨賢|作曲家

王雲峰|作曲家 1896 年- 1969 年

1906 年- 1944 年

1908 年- 1967 年

1909 年- 1979 年

臺 南 人, 為 日 治 時 代 的 臺 語 流

桃 園 客 家 裔 作 曲 家, 以《 雨 夜

從事臺語流行歌的創作的知名

出 生 於 臺 北 大 稻 埕, 年 輕 時 於

花泣血記》開啟臺語流行音樂

《四季紅》為代表作,合稱『四

戀 的 酒 杯 》、《 我 的 青 春 》、

一 曲 作 詞 成 名, 更 成 為 臺 灣 臺

蘇桐四人合稱「四大金剛」。

之父」與「臺灣民謠之父」。

行音樂作曲家、演奏家。以《桃 的 風 潮, 鄧 雨 賢、 邱 再 福 以 及

花》、《望春風》、《月夜愁》、 月 望 雨 』, 被 譽 為「 臺 灣 歌 謠

作 曲 家, 作《 心 酸 酸 》、《 悲 《夜半大稻埕》等歌曲。

永樂座擔任職員。為《望春風》 語 流 行 歌 曲 的 傳 世 之 作, 其 故 居為歷史建築可預約制參觀。 純純|演唱家

陳君玉|作詞家

林清月|作詞家

周添旺|作詞家 1911 年- 1988 年

1883 年- 1960 年

1906 年- 1963 年

1914 年- 1943 年

其 妻 為 第 一 代 女 歌 手 愛 愛,

於大稻埕建昌街開設宏濟醫

出生於臺北大稻埕的新文學運

本 名 劉 清 香, 活 躍 於 1930 至

合 作 了 臺 語 歌 曲《 望 春 風 》、

錄, 乃 至 於 詞 曲 創 作 都 有 重 大

部 長, 與 友 人 推 出《 先 發 部 隊

灣 日 東 唱 片 合 作 歌 手; 演 唱 歌

1934 年進入古倫美亞與鄧雨賢 《 月 夜 愁 》; 結 識 楊 三 郎, 合 作《孤戀花》等作品。

院, 對 臺 灣 歌 謠 領 域 的 收 集 採 貢獻,故人稱「歌人醫生」。

動 家, 曾 任 古 倫 美 亞 公 司 文 藝 雜 誌 》, 致 力 於 推 動 台 語 流 行 歌曲發展。

1940 年間,曾為古倫美亞與臺

曲 眾 多, 如《 桃 花 泣 血 記 》、 《雨夜花》、《望春風》等。

AUTUMN

59


FABRIC 永 樂 布 業 商 場 的 由 來

清領末期產業興盛與民生富裕之下,布料有了較多的樣式, 再加上淡水開港後洋商聚集於大稻埕,洋布不必再轉賣, 因此來自英國的呢絨、毛織等布料紛紛進口,就當時進口

貨中,棉布佔第一位,海產物第二,雜貨第三。到了日治 時期,為了開闢台灣市場,導入進口大阪、京都等地製造

HISTORY OF YONGLE FABRIC MARKET

的印花布至台灣,並排擠洋布造成壟斷;成立於 1908 年的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布料進口的批發中心,1923 年「南段」除了中藥商外,剩

text =編輯部

60

AUTUMN

「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為日本商人將日本印花 餘商家均為小型零售布商,也使其為台灣布料批發市場。

1960 年代以加工外銷為主的私人企業是進軍世界市場的主 力,在有充分的勞動力與低廉工資的有利條件下,成為日


FOREST 本等紡織先進國家競爭的對手。永樂布市也掀起一片交易

骨的「永樂市場綜合大樓」,後更名為“永樂布業商場”,

家,台灣市面許多上市上櫃或未上市上櫃的紡織業都在此

訂製加工、配件供應為主。

買 賣 的 熱 潮, 從 三 百 多 家 的 批 發 商, 一 時 增 加 到 七 百 多

起家。隨著全球化經濟石油危機造成成本提高,另一點為 消費習慣改變,改由訂製服轉為購買成衣,大稻埕原以批

發為主的市場遂轉為紡織工業的下游產業,負責布匹成品 之 批 發 販 售 ; 另 一 方 面 則 是 成 衣 加 工 業 的 上 游 產 業, 專

門供應成衣加工製造所需的原料,當然也持續供應零售布 店門市之所需。另外原上游廠商勞力成本轉移低廉成本的 國家生產,其布料進口來源也從歐洲、日本改為中國和韓

國。1985 年 永 樂 市 場 拆 除, 並 於 原 址 改 建 為 九 層 RC 鋼

原有布市現在主要集中在二樓和三樓,永樂市場周邊則以 目前布業店家數量跟以往相比已經萎縮許多,現在的批發 商也改變了銷售對象。永樂市場及週邊的布行或副料行零

售店,也多以服裝設計的相關人士及手作愛好者為主要消 費對象,在消費空間與行為變化快速的時代,導致了物質

與 行 為 根 本 性 的 擾 動, 永 樂 布 業 商 場 唯 以 因 應 時 代 的 方 式,除了延續產業信譽與技術外,如何藉由新科技,跨域

多角化延伸的平台建立及服務經濟的建立,才是永樂布業 能持續下去的主軸與核心價值。

AUTUMN

61


EXPLORE 永樂布業商場二樓為各式各樣的布料 ( 如針織布、棉布、傢飾布、帆布 等 )、副料 ( 拉鍊、鈕扣、針線等 ) 買 賣的商店,三樓主要是布匹縫製、加工和訂做,為提供從材料採買、客製研發、批發物業、配件整合的織品一

條龍產業平台;迪化街、塔城街、南京西路及民樂街則為批發兼零售商。目前台灣的布業 ( 包含中盤店及零售商 ) 有九成集中在永樂布業,永樂布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與合作夥伴的配合度,為布業穩定成長的重要因素。

常見的布料織品類型 針織布

人纖梭織

棉梭織布

毛梭織布

其他織布

Q.

來二樓做什麼?

提供本土生產的布料與進口布料,以及針對 需求協助調度布料或提供適合的建議。

通常若有想製作的織品,可先來二樓尋找適 化學方式之聚 合 產 物, 如 人 造 纖 維 紡 織、 人 造 纖 維 織、 人造纖維混紡 織、 人 造 纖 維

以織針將紗線產 生線圈並互相循 環交織而產生針 織布,如圓編、 經編、橫編針織 布等。

如 棉 紡 織、 棉 織、棉混紡織、 棉 混 織 等, 柔 軟 透 氣, 易 縮 易皺。

構想需要的造

型,材質特性,

AUTUMN

料。

如 絲 紡 織、 絲 織、絲混紡織、 絲 混 織、 麻 紡 織、 麻 織、 未 分 類 其 他 織

由 各 家 自 行 決 定, 如 與 固 定 之 上 游 廠 商 合 作,或是自行出國選購當季最新樣式;從服

裝到家飾織品材料幾乎皆能在這找到適合 的款項。

。各種類型布料

。專業布料諮詢

。現場裁切布匹

想 做 衣 服 嗎 ?

Step 1 來 二 樓 找 材

62

毛紡織、毛織、 毛 混 紡 織、 毛 混 織 等 類, 以 羊 毛 纖 維 為

切的織品材料,永樂布業商場的布料進駐多

Step 2 跟店家說明想要

的感覺、需求, 以找尋適合的材 質表現。


探索永樂布業商場 YONGLE FABRIC MARKET illustration = BaNAna 阿蕉

text =編輯部

永樂布業商場産業銷售服務模式

誰來永樂布業商場?

戔懯ᒒѿಋ֢禂ᘏ

૲碘襑穩 ๭碘甿‫ݳ‬

࿞禼૲禂 珶䁰ଘ‫ݳݣ‬ ֢秇ୗ

襑 玕 ‫ݶ‬ 蕣 ਮ ‫ظ‬ ‫׀‬ ೩ ֢ ൉ 蕕 ๐ ᰁ‫ݳ‬ 穩 瞙 禂

襑 穩 ѿ 藯 ก

窞揲ᘏ

㯽翄叨禂ૡ萬

౮ߝኞ叨 ‫׀‬䛑‫֢ݳ‬

૲碘‫׀‬妔ѿ‫ݶ‬禂‫֢ݳ‬ ) ૲碘Ӿ練珶

初購者

重顧者

主顧者

初購者多為服裝設 計 系 的 在 校 生, 購 買動機多因為產品 的 價 格, 為 以 價 格 為重的客群。

為一次購足大量布 匹 的 消 費 者, 分 佈於各行各業如學 校、 餐 廳、 建 商 等,為主要的營收 來源。

因 店 家 服 務、 商 品 品質及商譽的重購 者; 進 而 推 薦 親 友 前 來 購 買, 為 重 要 的培力服務客群。

Q.

來三樓做什麼?

三樓提供需加工或訂做處理的服務。

消費需求上,三樓的布市是設計師和手作喜好者的天堂;也因 ) ਮ蕣玕ኞ叨 ๐率

甿‫ݳ‬Ӥӥ჋‫׀‬妔皜珶 ҟਮ蕣ኞ叨ᒒ

作為供貨與製作的中間者,從採買布料到代工製作的價格,不 管是進口的或是本地製造,皆比市面成品低廉,並有更多材料

與樣式的製作彈性,成為設計端選擇與室內協調的材料如做沙 發、窗簾、床罩等重要的平台。

。拷克刺繡服務

。打版加工服務

。客製化設計

Step 3

Step 4

買 好 布 料, 來 三 樓 找

完 成! 展 現 獨

拷 克、 打 版、 包 包、

不同的自信!

師 傅, 這 裏 從 刺 繡、

飾件皆能由師傅一手 搞定。

一 無 二, 與 眾 AUTUMN

63


64

text =編輯部

打 扮 的 基 礎 , 隨 時 與 眾 不 同 。

photography = 1.~5.Joseph Cheng、6.T-fashtion

T-FASHION 孵化時尚,自有品牌育成

2.

1.

AUTUMN

3.


6. 5. 4.

時尚與打扮,與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淡的

延續時尚風華的場域

設計學子及歷屆參與「台北好時尚」臺北

地域深耕,延伸可能性

的作業,更能從生活美感與時尚品味的角

寶、 配 件、 飾 品、 家 飾 品 牌, 與 服 裝 設 計

莫不為每年於秋季舉辦的「大稻埕國際藝

大 稻 埕 年 度 活 動 中, 與 服 裝 產 生 連 結 的,

度詮釋需求商品的意義與價值。

時裝設計大賞競賽之設計師共享工 TOP 作 及 展 演 空 間, 並 整 合 超 過 個 服 裝、 珠 師、 造 型 師、 攝 影 師、 模 特 兒、 布 料 商、

日常生活中,正是這些散發材質與自我之 美的衣著輕輕碰觸心靈,塑造富有個人色

為同一種:期望透過變裝,重現與感受大

變裝 1920 派 對, 後 者 的 旗 袍 時 裝 走 秀, 兩 者 目 的 皆

彩的生活風格。 年代正逢摩登主義與裝飾主義 30

術 節 」 與「 秋 獲 季 」, 前 者 的

、 1920

料與服飾加工業者,形成完整之一條龍的

尚孵化器,提供自創品牌階段的新創品牌

值鏈關係,以本區作為育成新興品牌的時

時 尚 基 地 」, 位 於 永 樂 布 業 商 FASHION 場 四 樓, 一 度 曾 是 美 食 商 場, 後 又 空 置 成

續的場域

年 起 落 成 開 幕 的「 | —2018 T

味 的 生 活 體 現, 似 乎 於 大 稻 埕 找 到 可 延

經與當代並列的摩登場域,從城市脈絡中

市場也是在這條件下成長與茁壯。作為曾

為形塑大稻埕意象的元素,而大稻埕布匹

生 經 濟 的 富 足, 打 扮 與 布 料 的 需 求, 也 成

成了生活抒發與展現自我的媒介,隨著民

在思想與自由被壓抑的時代,藝術與人文

建立,垂直整合布業商場至孵化基地的產

疑皆為生活時尚美學的一部分;藉由平台

配 件、 背 包、 服 裝、 彩 妝、 餐 飲 等 等, 無

與 | 的設計師品牌產生不一 T FASHION 樣 的 產 品 發 想, 從 室 內 家 居、 家 飾、 裝 飾

本提供布料與打版製作的布業商場,更能

多產業的跨域連結,變得更為頻繁;如原

設 計 師 交 流 對 話 的 窗 口。 時 代 變 動 下, 許

在 這 樣 條 件 下,「 | 時尚基 T FASHION 地」的成立,構築了能直接與新銳與培力

礎。

客群消費者,展現自我獨特魅力的風格基

獨立服裝品牌的核心能耐,即為協助這些

學與品味,展現與眾不同的不羈優雅;而

台, 在 快 時 尚 風 潮 下, 形 塑 個 人 的 穿 衣 哲

鴻,寄望「 | 時尚基地」能作 T Fashion 為提供台灣服裝設計產業競爭力的連接平

為大稻埕文化特色,展現價值的一部分。

合作模式也將從客製化變成商品,更能成

服裝造型,將能提供品牌延伸與在地化連

的合作,亦或是消費者自行前往設計打造

驗文化魅力,無論是未來與活動主辦單位

著與打扮的基礎,活動的目的是感受與體

場 域 上 的 空 間 體 現 串 連,

外;另一個未來潛力,則是與地方活動及

為布業產業鏈中品牌自主化的基礎平台

蘊。 而「 | 時尚基地」在大 T FASHION 稻 埕 的 角 色, 除 了 連 接 永 樂 布 業 商 場, 作

稻 埕 的 摩 登 時 代 的 記 憶 。 1920 至 1930 年 代 的 大 稻 埕, 以 文 化 啟 蒙 出 發, 引 進 新

與設計師進駐工作室,讓年輕設計師擁有

業 鍊, 藉 由 團 隊 本 身 的 策 展、 走 秀 與 媒 體

校, 再 結 合 永 樂 市 場 既 有 二、 三 樓 的 的 布

) 盛 行 的 時 代。 當 時 的 大 稻 Art-Deco 埕, 是 與 當 代 世 界 各 大 摩 登 城 市 同 步 之

時尚產業鍊;身為空間主持的執行長溫筱

可 以 分 享 交 流、 工 作 創 作、 展 售 媒 合 的 機

行銷,完整將時尚產業結構自生產端連結

倉庫;為了延續永樂布業傳統產業鏈的價

)」主 IFAC 時 尚 基 地 」, 提 供 FASHION

結發展的可能性;隨著時序推演,這樣的

變裝派對 1920 或旗袍時裝走秀,最重要的核心來自於穿

的文化思想,奠定了台灣藝文與文化的底

會。

至 品 牌 合 作 端。 對 消 費 者 而 言, 永 樂 布 業

仍可瞧見過去的風華端倪,而這些風華品

品牌培育與自主交流 辦 的「 | T

商 場 將 不 僅 只 是 提 供 材 料、 諮 詢、 客 製 化

由「國際時尚藝術文化協會(

館、 洋 服 與 布 料 盛 行 的 貿 易 與 文 化 中 心,

地 ; 大 稻 埕 更 是 藝 文、 咖 啡、 西 餐 廳、 酒

打版師,與來自全台服裝設計相關科系院

22

65

AUTUMN


陳明珠

外國朋友的稻埕散步

photography = Joc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ROAMING

66

AUTUMN


漫 步 之 旅

JOURNEY

大稻埕素為台北最古老的城鎮之一,更是台灣藝文 與思想發展的重要之地,如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 讓外國友人認識與愛上這具有百年魅力的城市底 蘊?本期將與陳明珠和泰國藝文圈知名的 B o m和 B i n k o一 起 來 體 驗 大 稻 埕 的 一 日 慵 懶 旅 行 。

廟 宇、 老 房 舍、 雜 貨 店、 色 彩

豐 富 的 果 乾, 每 一 次 的 氣 味,

都勾勒了不同季節的想像。

67

AUTUMN


肉粥、紅燒肉 榕樹下,

慈聖宮

位於慈聖宮前的一排小吃攤,是體驗老台北早食生活的

浪漫,炸紅糟肉、豬腳湯、紅蟳、魷魚羹、肉粥等等傳

統味道,連動了舊時生活的氣味記憶;坐在廟前廣場下, 除了感受榕樹下的安謐外,更能想像過去在廟埕酬神的 掌中劇、歌仔戲與軒社的熱鬧氛圍。

68

AUTUMN


品茗心自慢 炭焙製造、燻茶香

有記名茶

吃完早點,沿著街廓緩步至朝陽公園旁的紅磚搭建的建築, 即為有記名茶。聽著店裡的專業人員解說大稻埕的茶歷史 與大稻埕現存還在使用的炭焙製茶工坊;坐下來喝杯茶,

由無發酵至全發酵,感受不同炭焙發酵下的茶湯氣味與昇 華的意境。

AUTUMN

69


吃紅龜 求財添運 乃取其「福氣是由許願來的」之意。以傳統南北乾貨入甜點、 烏龍茶調酒等各式老靈魂卻又帶些新穎的餐飲型態,重塑臺 灣味而聞名於大稻埕街區。在茶樓體驗以臺灣茶文化為出發

點, 結 合 文 創 商 品、 茶 器 販 售、 手 沖 茶 品、 茶 教 室、 茶 私 廚 等多元茶文化概念,品嚐甜蜜滋味的月老棒蛋糕。

70

AUTUMN

桂圓甜蜜幸福茶點 月老棒蛋糕

來到坐落在大稻埕迪化街上的福來許,因接近霞海城隍廟,

福來許茶樓

法主公廟

品完茶,總是需要甜點作伴。


想像曾經風華 英式生活場域 精挑台灣食材茶品

ASW

午餐時間,走入位在屈臣氏大

藥 房 二 樓 的 英 式 茶 館 ASW, 彷 彿 來 到 大 稻 埕 30 年 代 的 「珈琲」店,講究洋風樣貌空 間,取名要英文名字才稱得上

摩 登! 點 上 用 東 方 美 人 + 白 蘭地的『滴酒入茶』,感受單 喝東方美人與混入白蘭地的曼 妙氣味,佐著炙燒過的李日勝 野生烏魚子,搭配奶油乳酪抹 醬,將海洋的氣味完美融入口

中; 最 後, 配 上 ASW 自 製 原

味 司 康、 芒 果 司 康, 搭 配 奶

油乳酪抹醬 + 檸檬凝乳,為中 午增添清爽的時刻。

AUTUMN

71


配件布料展現自我 添好味 沿途果乾

永樂布莊

AUTUMN

72


土地的氣味 每一口都來自原鄉 台灣原生咖啡豆

森高砂咖啡

73

AUTUMN


立冬,藥引冬來暖心脾。 Healthy Goods in Winter

74

WINTER


WINTER 立冬 大雪 小寒 11 12 01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總是匆匆地邁在高樓林立之間,於

了過年之外,中草藥鋪與南北乾貨雲集一條街的氛圍,

神大論》曾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 ... 冬氣之應養

為了延續與構築這些傳統的價值故事,地方產業聯盟

是便忘了生活與身體之間的哲學;《黃帝內經·四氣調

藏之道也。』冬日為養身最好的時節,過去傳承的漢 醫智慧強調醫食同源,正所謂“民以食為本”,選擇 適性適地的食材,對身體進行調理宜養精氣,成為現

代人冬日生活的課題。大稻埕百年來的歷史印記,留

下了需要時間的店舖,這些店鋪更孕育了需要時間方 能成行的食材,而這些材料,也是人們調養身體的良

更是延續了過去人們生活,南北集貨貿易的精神所在; 更 於 2017 年 開 始, 串 連 街 區 餐 廳、 南 北 貨 食 材、 中 草藥材行,以『本草派對』為名進行了年度的策展活

動,將本草綱目的藥學文字,轉化為與美學、生活結 合的街區空間體驗,為大稻埕增添了故事的文本。本 章將帶領讀者探索在大稻埕中,來自上天的禮讚:需

要時間的乾物和藥材,並介紹如何自己抓一帖漢方草

方,每年冬天除夕年前,大稻埕的「年貨大街」活動, 本茶,在這栗烈的冬季中,為自己泡一壺暖心脾的漢 成為台北地區送禮、購買過節團員食材的場域,除了 購買食材外,遊走的體驗也是大稻埕的重點意象。除

方氣味。

photography = Joc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WINTER

75


本草派對,以策展為名,草藥乾貨成為生活一部分

目前擔任迪化街商圈總幹事,並參與迪化街街區工作近十年的發現

故事執行長陳仕哲,認為迪化街不同於其他傳統舊街區僅有外在樣

貌 ,如 何 使 大 稻 埕 傳 統 南 北 貨 貿 易 體 驗 中 ,維 持 商 品 內 涵 品 質 之 外 ,

並展現不同故事肌理使更多人來到大稻埕,也成為這幾年持續探索

的課題。大稻埕是一個持續轉動的活文化景觀,不只有傳統建築,

還有傳統產業,更有來自在地與外地的人們相互構築的在地風貌。

也因為有人持續在這生活,方始大稻埕的百年多來的貿易特質持續

延續。然隨著時代產業變遷,大稻埕傳統貿易產業也面臨了市場的

考驗,近幾年無論是文化創意,或者是地方創生,皆試圖使在地傳

統產業重新訴說,並拉近人們回歸,對所在的區域下的生活及產業

有更多想像,在市場變化中找到新的機會,這正是團隊與商圈發起 本草派對的初衷。

把傳統的產業故事用貼近生活 “

大 稻 埕 的 迪 化 街, 過 去 一 直 為 台 北 中 草 藥 批 發 與 販 售 的 中 心, 也 形 塑

了迪化街區中藥行林立的特色場域;

, 也 成 為 團 隊 試 圖 執 行 的 目 標 。 2017 年秋天,以 ” 本 草 綱 目 為 名, 透 過 轉 化 漢 藥 既 有 形 式, 設 計 出 包 含 本 草 特 調 飲 品、 的方式說給人們聽

手 作 活 動, 加 上 音 樂 與 意 想 不 到 的 本 草 體 驗, 中 草 藥 材 不 再 只 限 於 生

理 上 的 需 求, 而 是 走 出 中 藥 行, 把 這 些 古 老 的 智 慧, 結 合 五 感 體 驗,

年初試啼聲的成功,也使在地團隊有了明確的目標:把這故事持 2017

重新讓人們感受發現草藥與感受草藥實驗的過程。

續 說 下 去 , 於 是 , 2018 年以嘖嘖募資的形式,成功聚集了更多想感受 與 了 解 這 空 間 中 草 藥 與 生 活 敘 事 的 人 們, 在 這 樣 的 雛 形 與 實 驗 之 下,

年 , 更 定 位 了 以 夏 天 ( Summer )為主題的夏日體驗,草藥不僅 2019 止 於 本 草 綱 目, 而 來 自 於 民 間 生 活 智 慧 的 草 藥, 也 成 為 策 展 元 素 的 一

環, 在 這 樣 的 內 容 之 下, 也 使 大 稻 埕 的 永 樂 廣 場, 變 成 一 個 展 現 地 方

傳 統 草 藥 文 化 的 公 共 場 域 ; 結 合 不 同 創 意 思 維 的 手 創 市 集 、草 藥 調 酒 、

飲 食 體 驗、 專 題 講 座 等 等, 逐 漸 將 原 有 大 稻 埕 的 中 藥 街 區 建 立 為 一 個

本草派對 ” 命 名 的 品 牌, 並 從 這 品 牌 之 中, 展 現 各 種 商 品 與 價 值 “ 體 驗, 使 大 稻 埕 的 傳 統 南 北 貨 不 再 僅 限 於 只 有 年 貨 大 街 才 會 喚 起 市 民 以

的 印 象, 而 是 將 在 地 產 業 融 入 生 活 的 服 務 方 式, 為 傳 統 街 區 重 塑 新 的 魅力。

WINTER

76


4

4

4

4

text =編輯部、發現故事

photography = 發現故事

乾 物 , 來 自 海 洋 山 林 的 風 乾 禮 讚 Ambrosia Foods From Nature Praise

4

南北貨由來&年貨大街

1 8 5年 1 福建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自基隆(雞籠)移居大稻埕「中 街 」建 造 店 舖 三 棟 ,開 設「 林 益 順 」店 舖 為 大 稻 埕 開 設 店 鋪 之 肇 始 ,

並以華北、廈門、香港各地運來的貨物,再銷售給附近農民,換取

油 、 米 、 糖 、 大 菁 、 茶 葉 、 樟 腦 等 , 再 輸 出 唐 山 各 地 ; 18 53 年頂 下 郊 拼 使 郊 商 林 右 藻 率 領 同 安 族 人 遷 移 大 稻 埕 發 展 ,成 立「 復 振 」、

成為大稻埕早期商行貿易;這些從中國福建等地海運而來的食用雜

「復源」和「復興」三間商行,並組織郊商與成立廈郊「金同順」,

貨,即所謂的南北貨,商品種類繁多,如香菇、金針、木耳、蘿蔔

等的乾貨,以及米、麵、油、粉、種籽、肥皂、蠟燭等的日常食用

品等。日治時期,鐵路與水運的發達,大稻埕甫成為全省南北貨的

最大批發中心;政策使貿易轉向,原本以中國商品的關係,因與日

本之間的貨物往來,均屬國內的流通,無需繳交關稅,商品已幾乎

轉以日本貨為主,如日本的小魚乾、干貝、鹹魚等等,只有少部分

是 從 其 他 國 家 進 口 的 商 品 。 戰 後 19 60 年 代, 銷 售 貨 品 種 類 趨 向 多 元化,南北貨業者開始做起中盤批發的生意,其販售對象以北部地

1 9 8年 0 代 大 型 百 貨 公 司、 超級市場、便利超商、量販店等紛紛成立,其供應的初級商品與迪

區的傳統市場和雜貨店等零售商為主;

化街的南北貨有所重疊,造成通路客群影響,也使得中盤商由原先

的 批 發 陸 續 轉 作 零 售 的 生 意 ; 早 期 南 北 貨 店 家 聚 集 於 迪 化 街「 中

街」,目前部分則搬遷至更北的「中北街」經營,原有的店家則轉

為中藥行,並兼賣香菇、干貝、木耳等南北貨。為了復甦與重新建

1 9 9年 6 先由台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辦理「年貨大街」迄今,中間歷經了不同的主辦單位,

構 民 眾 對 迪 化 街 南 北 貨 的 意 象 與 氛 圍, 自

年貨大街也由一開始強調氛圍體驗轉至成符號化與氛圍包裝的濫

觴,而到地方單位對於本身場域與文化性的自覺,逐漸有了不一樣

的 主 軸 發 展 。 「 年 貨 大 街 」 的 開 辦 起 因 於 1 9 7 7年 提 出 的 「 變 更 迪 化 街 寬 度 案 」 , 以 都 市 計 畫 與 經 濟 發 展 角 度 , 預 計 將 迪 化 街 由 7. 8 2公 0 尺, 因 而 引 發 各 界 對 迪 化 街 歷 史 空 間 的 保 存 產 生 爭論。

1 99年 5 市政府於當地設立「迪化街工作室」以了解在地需求

公尺拓寬為

性 , 其 希 冀 能 在 保 存 的 同 時 也 考 量 經 濟 活 動 的 熱 絡 性 , 係 於 19 96 年以「年貨大街」為名,在迪化街開展了這個台北原生節慶市集,

並逐年輔導街區成立商圈組織處理公共事務,催生了後來的台北迪

2 0 1年 7 開始,商圈開始嘗試跳脫南北貨與年貨 大街的時間特性,於同年夏天開始「本草派對」之活動,將南北貨 化商圈發展促進會。

與藥材用以主題式策展方式,結合南北貨、藥材與餐廳商家、系列

工作坊等主軸,構築出地方產業活動另一種時序體驗的可能性。

77

WINTER


Shop Of The Dried Goods 南 北 貨 在 大 稻 埕

林復振商行

天山行

大稻埕開基元老林右藻所創,迄

為 傳 統 老 店 之 一,2008 年 配 合

賣 南 北 貨 商 品 為 主,1984 年 開

質調、展示舊有天山行的建材來

老字號

今 已 有 150 多 年 歷 史, 原 以 販 始 代 理 日 本 TIVOLINA 高 帽 子 禮

盒,成為台灣第一家代理公司, 商業型態維持祖先傳承的誠信,

篩選各地優良商品作為服務本 質。

老店再生

迪化街重建計畫,以玻璃櫃、木 形塑視覺印象,讓遊客購買商品 外,更能分享與暢談大稻埕的故

事;除了銷售南北貨與日本貨, 更自行代理泰國等地區醬料,提 供多元選擇。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WINTER

南 北 貨 行 與 販 賣 的 商 品 種 類 繁 多, 其 消 費 頻 率 也 會 隨 著 季 節 而 有 不 同。 主 要 集 中

於 中 街 與 中 北 街 一 帶 ; 每 年 除 了 年 貨 大 街 的 人 潮 外, 其 他 如 端 午 節 採 買 栗 子、 金

鉤 蝦、 花 生、 香 菇 等 包 粽 子 的 客 群, 中 秋 節 送 禮 用 的 干 貝、 鮑 魚、 魚 翅 等 罐 頭 和

禮 盒 需 求 等, 都 為 南 北 貨 商 家 的 重 要 時 節 ; 在 眾 多 商 家 中, 挑 選 了 具 代 表 性 的 老

字號及商店再造商家,作為體驗大稻埕南北貨的第一站。 78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05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00 號

02-25576409

02-25530345

09:00–20:00

09:00–18:00


五色本物

富自山中

李日勝烏魚子

傳統店家形式難以區隔特色,為

原 名「 富 山 食 品 行 」 的 30 年 老

迪化街上唯一自產自銷烏魚子的

營 50 多 年 的「 百 崧 食 品 行 」 配

木質調陳架擺設各類商品,並重

子, 並 以 自 家 工 廠 維 持 均 衡 品

老店再生

展現差異性與強調本身理念,經

合 2018 年「 台 北 市 傳 統 店 家 再 造計畫」,以雜糧與海味乾物為

核心,專售台灣五穀雜糧、海味 乾物與自製醬料,為老店延續新 的商業語彙。

老店再生

店, 於 2016 年 改 裝 後, 以 簡 潔 新設計品牌 CI,以「富自山中」 重塑品牌價值;販售各類台灣產 地山貨如阿里山手工薑糖、野生

愛 玉 子 等, 展 現 老 店 的 價 值 體 現。

老店再生

南北貨店家,採用台灣野生烏魚

質,2017 年 參 與「 台 北, 大 同 大不同計劃」,改造店內陳列與 風格,繼續延續傳承三代的烏魚 子老店故事。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43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20 號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03 號

02-25532438

02-25578605

02-25570729

09:0–19:30

09:00–19:00

08:50–17:50

WINTER

79


材的鮮甜。

層次,更能引出食

其氣味使料理增添

來自大海的禮讚,

3

大 稻 埕 乾 貨 介 紹

Explore The Dried Goods

魷魚 腥味較重的一種食材,可用鹽揉搓

抓 洗, 或 以 大 蒜、 生 薑、 檸 檬 等 綜 合其腥味,選擇喜歡的調味爆香翻

3

炒, 使 其 生 猛 剛 性 的 味 道 更 為 爽 口。

3 3

3

干貝

烏魚子

海參

為瑤柱、玉瑤、元貝、江珧柱

歸功太陽曝曬,嚐起來有股天然海

有四大海味之稱,本身味道相對單

可用燒、燴、蒸或製作湯。

子 製 作 過 程 繁 瑣 嚴 謹, 以 油 炸、 香 煎、酒煮這三種料理方式最常見。

為 費 時, 料 理 方 式 多 以 燜、 煮, 配

的統稱;鮮中帶甜,溫水浸泡

WINTER

薄, 但 質 地 柔 滑 爽 口, 泡 發 過 程 較 以高湯或清炒小菜烹調。

昆布

蝦米

小魚乾

曝曬過的昆布,需要冷泡吸飽水份

市面上以台灣產地居多,主要以增

通常小魚乾是以公魚、丁香等魚類

片 烹 煮, 能 調 理 腥 味, 使 高 湯 更 柔

浸 泡 後 經 熱 油 爆 香, 能 將 甘 味 炒

高, 在 台 式 的 XO 醬 里, 小 魚 乾 主

才 能 釋 放 其 鮮 味, 佐 以 柴 魚、 鰹 魚 80

味, 使 氣 味 更 提 升 層 次; 野 生 烏 魚

和甘甜。

添菜色鮮味為主,其腥味以水或酒 出,是香氣較濃郁的配料海味。

製 作 而 成 的, 以 公 魚 為 多; 含 鈣 量 要是用來補香味與鹹度。


In Dadaocheng

illustration = 白真瑜 text =編輯部

氣 味

菇、 花 菇、 椎 茸 居 多, 多 以 用 來 熬 湯提鮮之用。

核果具備樸實的口感。

通 以 冬 菇、 香 蕈、 北 菇、 厚 菇、 薄

果乾保留果實的氣味,

物的原味。

大地的精華,展現食

乾菇

黑木耳

白木耳

果乾

含 有 豐 富 果 膠, 能 夠 吸 水 膨 脹, 產

新鮮的白木耳應該白中帶黃、色澤

果乾是指已去除水份的水果,通常

涼 的 食 物, 涼 拌 入 菜 是 很 好 的 選

中醫認為它能潤肺養陰,木耳類的

的 果 乾 有 芒 果、 芭 樂、 柳 橙、 奇 異

生 飽 足 感。 木 耳 類 質 地 陰 柔、 偏 寒 擇。

均 勻, 帶 有 股 玉 蘭 花 的 淡 雅 清 香。 膠質都能養顏美容,促進消化。

用 日 曬、 烘 乾 機 等 方 法 製 作。 常 見

果、 鳳 梨、 蘋 果 等, 無 論 單 吃 或 作 為料理都很適合。

金針

醃漬菜

堅果

通以台東產地金針最佳,富含蛋白

泛指用鹽醃漬保存的青菜,長期醃

堅果的健康營養最適合補充所有人

保持其色澤跟清脆的口感,適合燉

瓜、醬筍、醬鳳梨都可以拿來入菜,

開心果、核桃、腰果、杏仁果等。

質 及 鐵 質, 味 道 清 脆 帶 甜, 煲 湯 能 湯快炒。

漬 的 蔬 菜 有 酸 菜、 冬 菜、 醬 瓜、 蔭 通常作為燉湯使用居多。

的 能 量, 常 見 種 類 有 花 生、 瓜 子、 WINTER

81


米 行 間 也 會 舉 辦「 吃 會 」, 類 似 辦 桌 的 一 種, 大 橋 頭

米 行 間 因 同 業 性 質 關 係 ,需 要 有 談 論 米 業 生 意 的 平 台 ,

吃 會 就 類 似 今 日 同 業 公 會 間 之 聚 餐, 米 行 老 闆 會 在 家

在 - 百年米行吃好米

裡 辦 桌 宴 客 ,邀 請 各 米 行 老 闆 一 起 在 飯 桌 上 談 論 生 意 。

大橋頭米行精神

後 因 時 代 變 遷, 政 府 政 策 等 關 係, 大 橋 頭 各 米 行 約 在

民 國 五 十 年 代 陸 續 收 掉 ,店 面 出 租 或 轉 型 做 其 他 產 業 。

其 中 葉 晉 發 米 行 第 五 代 葉 守 倫 先 生 , 在 2014 年返鄉 回 大 橋 頭 創 業, 因 緣 際 會 下 進 駐 到 大 橋 頭 唐 家 百 年 米

行 經 營, 空 間 取 名 為 稻 舍, 就 是 希 望 呼 應 傳 統 米 行 精

神, 將 台 灣 好 米 以 米 飯 方 式 呈 現 出 來, 邀 請 大 家 來 百

年米行吃好米。

稻 舍 米 飯 採 用 霧 峰 香 米, 會 散 發 一 股 淡 淡 的 芋 頭 香,

是 台 灣 非 常 受 歡 迎 的 米 種, 另 外 特 別 的 是, 稻 舍 內 部

有 一 台 小 型 碾 米 機, 將 來 自 霧 峰 的 金 黃 色 稻 穀, 經 過

稻 舍 碾 米 機 碾 製 後, 產 出 最 新 鮮 溫 潤 的 白 米。 另 外 料

理 食 材 取 自 大 橋 頭 在 地 市 場 及 商 家, 每 道 料 理, 皆 匯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29 號

02-25506607

12:00–15:00, 17:30–21:00

聚 在 地 精 華, 從 一 粒 米 到 一 碗 飯, 歡 迎 來 稻 舍 百 年 米

安西街

迪化街一段

一段

稻舍URS329

環河北路

WINTER

82

段323巷

迪化街一

大橋頭捷運站

民權

西路

行,回味大橋頭舊埕時光。

URS329 稻舍

2. 3.

5.

4.


Smell The Rice Scents 稻 埕 下 的 米 香 photography = 1.Joseph Cheng,2.~6. 稻舍 URS329 text =稻舍 URS329

1.

從在地產業出發

大 - 橋頭米業文化

大 橋 頭, 迪 化 街 一 段 鄰 近 台 北 橋 地 區, 早 期 因 為 鄰 近

台 北 橋 以 及 淡 水 碼 頭 水 門, 農 民 收 成 後 靠 著 陸 運 及 河

運 的 關 係, 可 將 稻 穀 運 送 進 來 大 橋 頭 碾 製, 故 從 日 治

時 期 開 始 , 總 共 聚 集 了 46 間碾米行在大橋頭。 碾 米 行 又 稱 作「 土 礱 間 」,「 土 礱 」是 一 種 碾 米 機 具 ,

放 入 稻 穀 後 ,中 間 齒 輪 經 過 人 力 、獸 力 、或 水 力 轉 動 ,

脫 殼 後 就 變 成 糙 米, 之 後 再 經 由 白 米 行 將 糙 米 碾 成 白

米, 白 米 再 給 米 行 販 售 給 一 般 民 眾, 故 大 橋 頭 的 土 礱

間在當時是供應大台北地區非常重要的糧倉。

從 清 領 時 期 開 始, 台 灣 各 地 稻 穀 收 成 後, 農 民 可 選 擇

三 種 方 式 處 理 稻 穀, 第 一 種 方 式, 農 民 將 稻 穀 送 至 大

橋 頭 的 土 礱 間, 碾 成 糙 米 後, 再 出 售 給 白 米 店。 第 二

種, 土 礱 間 與 農 民 收 購 稻 穀 後 碾 成 糙 米, 再 將 糙 米 賣

給 白 米 店。 第 三 種, 農 民 自 己 有 機 具 可 碾 米, 碾 成 糙

米後再賣給白米店。

到 了 日 治 時 期, 土 礱 間 與 農 民 配 合 的 產 業 模 式 大 致 相

同 , 但 在 1910 年 時 日 本 因 經 濟 繁 榮, 工 資 上 漲, 成 本 上 升, 日 本 米 價 格 逐 漸 變 得 昂 貴, 這 時 必 須 從 台 灣

購 入 米 穀, 來 解 決 民 生 問 題, 所 以 除 了 上 述 三 種 產 業

模 式 外, 大 橋 頭 的 土 礱 間 在 當 時 多 了 將 台 灣 米 穀 運 往

日本的銷售管道。

大 橋 頭 的 米 行 之 間 也 產 生 非 常 有 趣 的 社 交 模 式, 例 如

在 日 治 時 期, 其 中 一 間 米 行 成 立「 輕 音 樂 團 」, 團 員

在 每 天 工 作 結 束 後, 就 去 米 行 內 報 到, 一 起 練 習 演 奏

樂 曲, 紓 解 一 天 的 工 作 辛 勞。 同 時 團 員 也 會 以 音 樂 方

式, 在 婚 宴、 生 日 或 節 日 時, 到 其 他 米 行 表 演, 作 為

聯繫米商之間重要的交流管道。

83

WINTER


大 稻 埕 藥 行 巡 禮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Shop Guide 清領末期「中街」便有中藥行的出現,一開始藥材為南北貨業者因需求順便貿易之產品,隨人口

增加與經濟提升,所販售的中藥材品質優劣須由專業人員判別,過去「師傳徒、父授子」的情形

很普遍,許多學徒出師之後,也選擇在大稻埕一帶開業,獨立中藥行開始出現與增加。到了日治 時期聚集於「南街」的中藥行已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藥材集散地;1960 年代中期,由於南北貨市場 結構改變進而搬遷,原有的中街就逐漸變成中藥行的主要區位。

photo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乾 元 蔘 藥 行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42 號 02-25556669 09:30–17:00

創 建 於 1875 年 的 乾 元 蔘 藥 行,藥材多為自行購買原料自 己處理,遵循傳統炮製方法,

店內一整面木頭藥櫃,擺放著 數十個寫著藥材名稱的白色小 瓷罐;除了傳統藥材買賣,靠

著老經驗設計出便利的藥膳 包,滿足現代消費者養生的需 求。

六 安 堂 蔘 藥 行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75 號 02-25598599 09:30–19:30

楊 靜 如 與 楊 誠 法 兄 弟 於 1913 年在福建惠安創立了六安堂, 為 當 時 縣 城 中 一 流 名 商,

1949 年 遷 台 後, 爾 後 遷 至 於 迪化街,秉持著製藥用心,堅

持品質,價格公道,以誠為本; 嚴格篩選道地藥材與獨家秘技 加工,充分發揮藥性,深獲顧 84

WINTER

客信賴。


黃 長 生 藥 行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34 號 02-25532156 09:00–19:30

開 業 60 多 年 至 今, 如 同 門 前

對聯所言:「金木火水,炮製 康安身心;蔘茸燕桂,切秤厚

重人情」,傳承三代以古法炮 製與精挑細選各種藥材,並提 供各類專門藥膳、果乾與堅果 等,提供專業服務與諮詢。

迪 化 二 o 七 博 物 館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07 號 02-25573680 10:00–17:00 一~四 10:00–17:30 六、日 周二休館

始建於 1962 年,前身為「廣和堂藥舖」, 見證迪化街中藥鋪的歷史與故事。2006

年售出後幾經易手的過程中,在 2009 年

由臺北市政府列定為具保存價值的歷史 建築,並於 2016 年由陳國慈女士承購並 改 為《 迪 化 二 ○ 七 博 物 館 》 - 以 推 廣 活 化 古 蹟 為 理 念, 透 過 主 題 展 覽 與 藝 文 活 動 期 盼 訴 說 屬 於 臺 灣 生 活 的 故 事, 在 大 稻 埕 串 連 過 去 與 未 來, 構 築 老 屋 與 文 化

的故事。大面積的弧

形窗戶與彩色磁磚外

牆, 鋪 面 上 的「 老 山

高麗蔘」、「葡萄」、 「蜜蜂」等磨石子圖 樣,配合室內的光影 與街景,展現老房的 年華與優雅,也顯現

了屬於時代的工藝美 學。

WINTER

85


人體質、症狀來使用藥材,體質可以依照虛、實、寒、熱為主要類型,虛 則補之。本次介紹不同虛性體質適合的常見中藥材。

味 甘、 性 溫。 抗 病

漢方

善 水 腫、 健 脾 胃 的

味 甘、 性 平。 是 改

痛,改善腰酸背痛

活血化淤改善經

味 苦 甘 酸、 性 平。

補 脾 漢 方

改善腸胃道機 能, 適 合 脾 虛 體 質

補 腎 漢 方

強 壯 筋 骨、 提 升 生 殖 系 統 功 能, 適合腎虛體質

牛 膝

毒、 抗 發 炎, 提 升

補 陽 漢 方

WINTER

促 進 血 液 循 環、 使 身 體 溫 暖, 適 合陽虛體質

茯 苓

味 甘、 性 微 寒。 清

呼吸道免疫力

滋 陰 漢 方

86

退 虛 火、 生 津 潤 燥, 適 合 陰 虛 體 質

冬 蟲 夏 草

心 除 煩、 改 善 口 乾

text =謝明勳、編輯部

麥 門 冬

味 甘 辛、 性 溫。 具

舌燥

養 血 安 神、 提 升 造 血 機 能, 適 合 血虛體質

當 歸

有 調 經 止 痛 作 用、

增 強 免 疫 力、 強 壯 作 用, 適 合 氣 虛體質

人 蔘

味 甘 微 苦、 性 溫。

改善腸燥排便困難

phototgraphy = Joseph Cheng

補氣、寧心益智

補 血 漢 方

Fi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s

在哪一個抽屜、哪一格裡 頭,是入門基本功。傳統中藥材其注重依照個

補 氣 漢 方

『 醫 食 同 源 藥 材 選 購 日 常 。 』

走進中藥店,最醒目的就是那排中藥櫥了!對藥師們而言,哪一味藥材放


紅 棗 味 甘、 性 溫。 養 血 安 神 改 善 失 眠, 具 緩和藥性作用

熟 地 黃 味 甘、 性 溫。 可 改 善貧血及血虛症狀

黑 豆

骨 碎 補

芡 實

於 骨 折 後 的 癒 合,

腹瀉

脾胃虛弱的經常性

味 甘、 性 平。 改 善

強壯筋骨

味 苦、 性 溫。 有 利

滋 養 強 壯 作 用、 補

薏 仁

味 甘、 性 平。 具 有 腎益陰之作用

大 茴 香

心 悸 失 眠、 具 有 潤

味 甘、 性 溫。 改 善 多夢

善 陰 虛 久 咳、 失 眠

味 甘、 性 微 寒。 改

方,散寒止痛

藥兩用的溫和漢

味 辛、 性 溫。 是 食

白、抗發炎

味 甘、 性 微 寒。 美

百 合

味 甘、 性 溫。 增 強 便通腸作用

何 首 烏

免 疫 功 能, 改 善 精

黃 耆

神疲乏

味 辛 甘、 性 溫。 強

淫 羊 藿

壯筋骨抗衰老

味 甘、 性 溫。 改 善

杜 仲

腰 膝 痛, 具 降 血 壓

並減少膽固醇吸收

味 甘、 性 平。 幫 助

濕性痠痛

散 寒 止 痛, 改 善 風

味 甘 辛、 性 熱。 可

健胃行氣漢方

脾 胃 不 和, 是 芳 香

味 辛、 性 溫。 改 善

脈作用

具 有 安 胎、 調 整 血

味 甘 苦 辛、 性 溫。

續 斷 造 血 功 能、 養 肝 明

陳 皮 味 甘、 性 溫。 開 胃

肉 桂 益 脾, 改 善 貧 血、

枸 杞

味 甘、 性 平 溫。 健

失眠

桂 圓

脾 補 肺、 益 氣 養 血

黨 蔘

生津

87

WINTER


88 88

WINTER WINTER


graphic = Joseph Cheng、Han Wu photot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謝明勳、編輯部

WINTER

89


90


phototgraphy ďź? Joseph Cheng

91




SMELLSCAPE OF DADAOCHENG

氣味大稻埕 ...

大稻埕氣味地景 每個從事創作的人都知道,凡事皆有變成點子的潛 力。 走 在 大 稻 埕, 古 老 的 歷 史 故 事 撥 動 了 人 們 對

涼州 街

它的想像,氣味,則引發了對這裡的好奇與著迷,

鍵來自於地利之便,締造茶葉與貿易的中心,進而

圍敏感度」。

間 產 生 的 情 愫 與 氣 味, 是 一 種 飄 渺 難 以 形 塑 的 想

「聞聞大稻埕」,顧名思義,是「對大稻埕的的氛 大稻埕是什麼樣的空間?一種編織入味的記憶。 延

如果在優雅的春日探索,它是悄然無味的寧靜,

濟、淡江畔、交織的氣味紋理為原則,展現出內斂

味,

五感體驗上,以燙金的黃色圓點點與粒狀的流波意

漫步,散發出有點溫文、有點優雅、有點惆悵、有

想結合;而茶葉,是帶動大稻埕發展的重要根源,

氣味也令人為之舒暢,其感性慵懶的氛圍洋溢著臺

符號,灑落在貿易與生活的鏈結中。

第一個『嗅覺』印象,由此推展,走進城市的探索 點沈穩的感性氣味。從南街走至北街,最後沈澱的

愉悅——咖啡、音樂、餐廳 期待——南北貨 舒服——中藥行

南京西路

卻代表這百年城鎮的底蘊的圖像詮釋。

象,揉和茉莉花的氣味,意味過去貿易興盛與各種

獨特,卻也平易近人。

表大稻埕發展的重要關鍵意象,即為茶葉、貿易經

和典雅、寧靜緩慢,這種氣息應該是大稻埕給人的

受,也如同這百年的城市博物館般的精神,典雅,

係此,在構想上,我們試圖先揉合 11 種文化產業

如 果 在 涼 風 有 信 的 秋 日 來 訪, 它 是 誘 引 情 愫 的 氣

著沉香的慶典氣味,

北古老美感與持續的生命活力。走在這裡的氣味感

像,應該會是抽象但樸拙柔和的體現。

的關聯性,並加以符號化與簡化結合後,提取了代

細緻、濕潤(衝突又浪漫帶著亞熱帶的溫度)、溫

西

產生了擾動台灣思想啟蒙的文藝復興運動。 這之

如果在豔陽高照的夏日來訪,它是熱烈的紅色中帶

如果在冷冽的冬日來訪,它是溫暖熟悉的氣味。

民生 西路

大稻埕由不同產業在此聚集。而讓大稻埕發展的關

放鬆——茶行、青草行 樸拙——戲曲、布行 沈靜——宗教廟宇

文化產業共榮交織的盛況,也意味不同人事物的思 萃取了茶葉的形體與薰香氣味,以長條狀枝椏作為

由於氣味的交織,它會是一個有紋理,粒子一般的 混沌呈現,如同陰翳下的香火繚繞,是木紋、是煙 霧、是各種形體貨物的共榮存在;所反映的,則是 依著江畔出港的流波,也是現在大稻埕內外交融的 動態文化景觀體現。 hand write = 蔡紫瀅


phototgraphy = Joseph Cheng text =編輯部


發 行 人 : 蔡宗雄

影: Joseph Cheng Photography-Shape,no other

執 行 企 劃 : 田瑋、陳譽馨、劉得堅、張蓉真、邱稚亘、李咏萱、

照 片 提 供 : 發現故事有限公司、T-Fashion、URS329稻舍、山

出 版 機 關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地 圖 製 作 : Han Wu

伍致潔

址: 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話: 1999(外縣市 02-2720-8889)

出 版 日 期 : 2019年12月

生有幸

資 料 整 理 : 聞聞大稻埕編輯部 裝 幀 設 計 : 鄭憬翰、吳翰 版 面 設 計 : 鄭憬翰、吳翰 封 面 設 計 : 吳翰

版(刷)次: 初版一刷

手 繪 文 字 : 蔡紫瀅

執 行 單 位 : 立夏有限公司

文 字 編 輯 : 鄭憬翰、山生有幸-郭峻堯、發現故事有限公司、

計 畫 主 持 : 雷凱旭 計 劃 統 籌 : 鄭憬翰

計 畫 執 行 : 雷凱旭、黃俊豪、黃俊昌、何昆諺、謝宜廷

插 畫 設 計 : Joseph Cheng 鄭憬翰、白真瑜、BaNAna 阿蕉

URS329稻舍、T-Fashion、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

英 文 校 稿 : 游佳蓉

印 刷 執 行 : 華尚龍設計有限公司

著作權管理資訊:如欲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須徵求著作產權人同意或書面授權, 請逕洽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電話:1999(外縣市 02-2720-8889) #3568 伍小姐 特別感謝| 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

台北霞海城隍廟

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Bom(泰國攝影師)

大稻埕戲苑

永樂商圈發展協會

發現故事有限公司

Fleisch 福來許

大稻埕國際文藝協會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 徐亞湘教授 手艸生活

台北市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

有記茶行

宏國群業股份有限公司 客家妹-陳明珠 青鳥書局

季風帶書局

柯智豪(音樂製作人)

森高砂咖啡

猞猁子(導演)

劉思達(媒體人)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Binko(泰國攝影師) URS329稻舍

URS27W 城市影像實驗室

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ASW

參考文獻| [1]吳美枝(2004)。台北咖啡館之研究──以文人活動為中心 [10]李秀娥(2007)。台北霞海城隍廟建廟一百五十週年的暗訪 的探討(1949-1989)。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和聖誕繞境。文資學報,第三期,頁

國立中央大學。

大學文化資源學院。

37-78。國立臺北藝術

[2]王 慧 瑜 ( 2 0 1 0 ) 。 日 治 時 期 臺 北 地 區 日 本 人 的 物 質 生 活 [11]沈孟穎(2010)。台灣第一咖啡味 CAFÉ Lion:台灣咖啡館 (1895-193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黃琬茜(2012)。迪化街消費空間的建構與再現。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化。「夏季學校」第13回 2010年7月16-19日。 [12]石計生(2013)。大稻埕無形文化之數位人文資料初探: 霞海城隍繞境與臺灣歌謠大師李臨秋,102年度科技部補助計 畫。

[4]邱睿婷(2012)。小西園掌中戲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 [13]曾品滄(2016)。日治末期的臺灣料理屋山水亭。中央研究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院週報,第1584期,頁2-3。

[5]劉書瑋(2016)。探索式學習應用於適地性歷史回溯遊戲之 [14]石婉舜(2016)。展演民俗、重塑主體與新劇本土化。台灣 學習成效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國

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二期4月,頁79-131。

立臺灣師範大學。

館。

[6]郭基泰(2019)。日治時期大稻埕政經文化研究。佛光大學 [15]邱坤良(2017)。從星光到鐘聲人文學院蔣渭水文化研究中心博士論文,佛光大學。

國立台灣文學

張維賢新劇生涯及其困

境。戲劇研究,第20期,頁39-64,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

[7]蔡淑滿(2001)。台北文藝沙龍山水亭初探。文訊雜誌2月。 [16]李殿魁、薛湧(2012)。功名歸掌上.布袋演春秋: [8]徐亞湘(2006)。日治時期台灣戲曲現代化探討,戲劇學刊, 第三期頁175-189,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9]游鎮隆、許旭昇、呂國(2006)。台灣永樂市場布業談討,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臺北市

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17]曾郁珺、徐亞湘(2012)。城市‧蛻變‧歌仔味, 戲發展。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歌仔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