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04號 / Test 04 2017-06 夏
試刊02號 / Test 02 2016-03 春
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 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
淡水加工罐頭̶地方再現術的物流普査 淡水閒置空間普査 文化資產 日商中野宅
國華數位影像實 / 淡水漁文影像館
公共設施 八仙海岸 / 舊淡水區公所 沒落產業 萬發茶葉工廠 / 淡水石滬
重建街的平行巷弄
傳統民居 駱家古厝 / 重建街北段 現代住宅 水源地 紅樹林捷運站旁住宅 / 三芝土地公坑連棟公寓 人文空間 淡水「動物園」
蘇文魁
舊國泰橋拆除 / 淡水大拜拜 / 重建街市集 / 淡海新市鎮配水池 天元宮櫻花祭 / 元宵節重建街百人夜訪 / 立法委員選舉
/ 德翔台北漏油事件 / 竹圍民權公園 淡水國小120校慶 / 龍山寺室內照明更新 / 清水巖戲台拆除 海尾仔自行車道開放 / 祖師廟興建環保金爐 / 天元宮櫻王病逝 淡江大橋得獎作品展 / 老淡水今昔攝影展 / 海中天歇業 重建街房舍擬拆除 / 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團隊進駐 /「河邊說書」講座
淡北道遊行 / 淡江大橋工程五度流標 / 福佑宮後方階梯彩繪 / 北海岸超大豪雨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BOT 案 / 沙崙石滬禁捕撈 / 下圭柔山綠蠵龜死亡
淡水地方刊物 3 / 6 / 9 / 12月份出刊
淡水地方刊物‧記錄當下淡水
編輯小語 在發展主義為主導的 21 世紀下,城市渴望改
碰撞,都是與小鎮的介入與互動。我們嘗試
變。淡水期望成為台北,台北期望成為另一
認識腳踏的土地,凝望觀音山的輪廓,但同
個曼哈頓或六本木。回到小鎮的人,時常發
時,也看清土地已被破壞的悲微與寒傖。凡
現熟悉的場景不再,記憶只剩下追憶,人們自
此種種,均是我們自許克服學院與現實的斷
以為在往前走,不肯稍稍停下腳步,檢視究竟
裂,提醒自己應在真實的生活中實踐。
留下或還剩下甚麼? 本期《淡淡》發掘與探討淡水的閒置空間, 跟進時代脈動下的淡水土地變遷,一直是我
它是個沉重的議題。隨著閒置空間的普査在
們關心的問題視野。儘管創造的榮景看似光
地圖展開,呈現淡水在不同時期、不同發展
鮮奪目,然而它的背面,那些因發展而被忽
面向的矛盾。不過,我們並不希望讀者背負
視、被遺棄的場景,唯有攤開在眼前,才能提
太多包袱來閱讀。近幾年, 「廢墟」的討論日
醒我們生存土地的完整樣貌。我們在此中見
趨熱烈,不妨暫時以淡水的「閒置空間」作
證與記錄,即便只是隻字片語。
為另類的旅遊景點來觀察,參考本刊繪製的 地圖與文字報導,讓自己在一些「偽景點」間
在我心目中, 《淡淡》是個連結閱讀的人與淡
漫步遊走。期待讀者與我們一起接近不同的
水的媒介。我們從生活的日常出發,在小鎮
樣貌的真實淡水。
遊走,但不止於個人感知。每次的行走間的
編輯小語
p.00
在廢與墟之間
p.02
文化資產
p.04
公共設施
p.12
淡水閒置空間普査
百年風華的孤寂─日商中野宅
褪色的童話─八仙海岸
柔軟的稜角─舊淡水區公所
沒落產業
p.20
仍未散盡的茶香─萬發茶葉工廠 石滬昔與今─淡水石滬
傳統民居
p.28
灰燼的餘溫─駱家古厝
回頭的守候─重建街北段
現代住宅
p.36
掙扎的自由─紅樹林捷運站旁住宅
無人的海景─三芝土地公坑連棟公寓
人文空間
p.42
舊國泰橋拆除 / 淡水大拜拜 / 重建街市集 / 淡海新市鎮配水池
p.52
穿越歷史的足跡─淡水「動物園」
重建街房舍擬拆除 / 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團隊進駐 /「河邊說書」講座 海尾仔自行車道開放 / 祖師廟興建環保金爐 / 天元宮櫻王病逝 淡北道遊行 / 淡江大橋工程五度流標 / 福佑宮後方階梯彩繪 / 北海岸超大豪雨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BOT 案 / 沙崙石滬禁捕撈 / 下圭柔山綠蠵龜死亡
發行人
黃文倩
指導單位
淡江大學文學院
總編輯
陳彥銓
發行
田野調査研究室
秘書
吳杳遠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 151 號
文字編輯
黃文倩 / 莊婉婷 / 吳杳遠 / 陳 宸
美術編輯
陳彥銓 / 李品賢 / 俸開璿 / 詹翊函
網站
Tamsui-field.org
林佳穎 / 謝政宏
臉書
www.facebook.com/TamsuiField
陳彥銓 / 陳靖元 / 詹翊函 / 黃姵瑜
信箱
tkufieldstudio@gmail.com
俸開璿 / 李品賢 / 吳杳遠 / 林佳穎
ISSN
2413-9955
作者群
王 婕 / 方淑田 / 謝政宏 / 林庭萱 本刊圖文內容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行通路 / 雜誌認購 / 廣告業務 歡迎與我們聯繫
淡江大學 文學館 L409
在廢與墟之間 淡水閒置空間普査
異化的表皮、餘溫的內在,是人類歷史曾經存在的證明。
02
前言 文
博 胡 米 爾 ‧ 赫 拉 巴 爾(Bohumil
內在,我們是不是還能够賦予一些
追隨其精神。它們都像是巨大的露
Hrabal)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曾
新意與反思?
天博物館,我們靠近與沉澱,聆聽 它們的聲音與回音。
以一個底層工人的獨白,描述主人 公在回收的廢紙與書堆裡的生活,
這些建物應著人類生活而起,順著
並且由此發現與體悟另一些世界。
時間日漸老去。我們爬進碎裂的瓦
人們 該 踏 著甚麼 前進?從 過 去 走
生命中究竟甚麼是舊與新?進步或
礫,在廢與墟之間遊走,在鋼筋或
向未來,或是努力保存著當下?當
落後?
紅磚圍成的空間裡,我們拉長成流
太陽落下,這些閒置空間和它們各
線的影子,重印在一個個歷史的角
自的歷史,又會再度落入繼續衰敗
在 第四期的《淡淡 》中,我們試圖
落。混合著不同特色的文資建築與
的深淵,或有機緣再奮起更新,成
調査與走訪淡水當下的各式破敗與
公共空間,為我們保留了淡水從日
為新興淡水發展中的一部份?我們
衰老的建築。有些人將它們稱為廢
據至戰後的不同階段變化與公共意
該緬懷與保留逝去的風華,還是以
墟,有些人稱為閒置空間,從文化
義,見證了淡水早期歷史、社會、文
一種資本與經濟發展下必然過渡看
資產到公共設施、從歷史遺蹟到民
化和經濟轉變的痕跡;傳統民居讓
待呢?
居住宅,人們或以異樣眼光放逐,
我們感受到舊時代的細膩與溫情;
或以陌生化的審美愛意凝視。 畢竟,
而被資本主義遺棄的現代住宅,也
觀看著剩下來的外殼、斷裂的外表、
它們是人類歷史曾經存在的證明。
見證了世俗與商業化的殘酷;但仍
傾頹的內在。請跟著我們的腳步,
當我們撕開標籤,靠近那些已然異
然有一些可供再召喚的想像的共同
在廢與墟之間,練習共感。
化的表皮,進入它們仍留有餘溫的
體 ─淡水「動物園」,値得 我們
03
文化資產 沒落的貴族洗淨鉛華,披上歷史的塵埃,等待人們給予它新生。
2乙
2乙
04
百年風華的孤寂 日商中野宅
1
文 圖
/
1. 日商中野宅的西南面。
拐進淡水派出所旁的巷弄,緊挨著得忌
是日商中野宅。走進 20 巷,心心念念
料,據說是日本時期留下的唯一未嚴重
利士洋行,有一棟頗有歷史韻味的建
的日商中野宅就矗立在派出所後。
損壞的粉刷層。
著周邊。它原是日籍商人中野金太郎在
日商中野宅是「和洋折衷」典型住宅,
北向二樓立面上有大片的印花痕跡,並
台的私人宅邸,也就是如今人們習稱的
外觀呈現近代西洋風格,室內則同時
延伸至東向立面上。站在北向立面前,
日商中野宅。
擁有日式與西式兩種空間形式。它是單
不難發現牆上還有插座留存。日商中野
棟地上兩樓,地下一樓的建築,以水平
宅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前,也曾有融融燈
此處居所平日很少有人經過,再加上它
多層次線腳裝飾屋簷和樓層分界處,最
光溫暖這裡一個又一個冷黑的夜晚。
的門牌和周圍的建築門牌並不連貫,問
為精緻的是西向立面窗戶上方的「几」
當地民眾也不清楚,向派出所詢問,員
字型線腳,磚造牆體外塗了原色水泥砂
警表示只知道它的門牌,卻不知道那就
漿,西向二樓的外牆粉刷用了黃色塗
築,站在中正路和文化路交會處,俯視
05
屋頂上不僅有大量植栽覆蓋,地下一樓
中野宅的南邊水溝上加建餐廳,抽水馬
的內部從入口一直到走廊,堆滿了本不
桶和浴盆等現代設施,也是二戰後作為
屬於這裡的木材,荊棘般的樹枝纏繞密
海軍宿舍才增設。原有建築室內分隔出
佈,讓人難以在其中行走。淡水多雨的
臥室、廚房、浴廁、儲藏、防空洞等空
天氣,使光線難以進入建築物,地下層
間,種種變化體現了不同階段的歷史
潮濕陰冷,在肉眼不及的黑暗處,或許
需求。
還有無數蟲蟻在滋生,啃食著、侵襲著 棟樑磚瓦。
地下一樓有兩座階梯通向其他空間,一 座階梯通向一樓增設的室內空間,其正
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判斷出日本時期
上方的天花板已經完全塌陷,通向一樓
的空間特色。目前部分空間仍保存著原
的出口卻用一扇嵌在地上的鐵門封住。
有的木樑結構和磚牆。許多表面已有發
另一座階梯盡頭,好像有光亮透出,打
霉現象,些許木樑被塗上類似瀝青的塗
開沒有上鎖的木門,就是戶外。
料。今日的入口,是二戰後作為海軍宿
06
舍時增建的,分割為客廳和臥室,而此
中野宅地上一樓西側大門緊鎖,東側的
間臥室和裡間臥室本是相通的。後來,
廚房窗戶卻是開著的,廚房處也有後
門通向後院。廚房內還留有標「HCG」
一樓的「廣間」裡,還有一條木製樓梯
及其他日式住宅的主要構造兩相對峙,
的煤氣灶台,地板上鋪著幾何形圖案的
通往二樓,但階梯前二階已腐蝕塌陷,
卻也是中野宅還在人們記憶中尚存一席
瓷磚,延伸到浴室。廁所裡鋪設著素色
在二樓樓梯開口的北側,有一對外開窗
之地的證據。
的瓷磚,還有比較現代化的洗手台和浴
及木造櫥櫃。東側自樓梯至南側,都形
缸。木地板大多已經因為天花板漏水而
成了 L 型的廊道,分別可通往三個不同
在日式房間及廊道的隔間上,還有許多
腐蝕塌陷,正下方就是地下一樓。日式
的空間:中央的房間、西側的房間,以
「木摺壁」,這是日本時期西洋風建築
木結構在潮濕的環境下,成為菌菇生長
及東側的二戰後增建的空間。以「障子」
經常使用的構造,牆體兩側分別釘於木
的溫床。一樓的玄關、「廣間」、兩間
門作為隔門,東側的房間目前用綠色鐵
柱上。日商中野宅的二樓房間上方的構
日室房間,留存著「竿緣天井」特殊天
皮包圍,內部有衛浴設施。南側的廊道
造就是「木摺壁」,但外塗白灰,部分
花板。在東、南兩側的木板牆下,留有
設有兩道細長的木條窗,以及一扇可以
已有白灰脫落與損壞,在舊有天花板與
「障子」的木格柵骨架。和玄關不同,
出入陽台的木門,盡頭是通向西側房間
屋頂樓板之間,還可以看到木摺壁的頂
小房間的地板是舊有木地板。儘管二戰
的門扇,都是舊有構造,地板也是原有
部直接與混凝土屋頂樓板相接。二樓整
後重新裝修,改變了大部分房間的原
的木地板,而北側的增建空間現在已經
體採光極好,大概是因為廊道兩側都採
貌,但從現存構造,可以判斷這兩個房
拆除,僅剩隔間牆和通向室內的木門。
用了玻璃窗,使戶外的陽光得以進入室
間應該都是「和室」。
隔間牆上有大面積的塗鴉,還標示著
內並且很好的擴散。
「2008」,這個不速之客和「床柱」以
1
2
3
4
5
6
1. 日商中野宅東北側。 2. 几字形線角外層塗料剝落後,露出磚造結構。 3. 院子裡的游泳池已被填平,仍可想見當時的榮景。 4. 從地下層入口可以看見內部堆放的木材,因積水而潮濕。 5. 建築北側戰後增建的空間現已拆除。 6. 從北側的窗口,可以窺見室內通向二樓的階梯。
07
緊鄰中野宅院落有一棟紅磚建築,原是
至於中野宅坐落的處所,當時名為「烽
淡水國語禮拜堂,28 年前教堂搬走後被
火十四番地」。日本政府占領台灣的同
改建成繪畫工作室。70 多歲的主人楊
年,中野金太郎就來到台灣,婚後他把
在中野金太郎渡台後十餘年間,曾經至
維忠回憶小時候曾經和中野宅聶姓住戶
妻子亦帶來,兩人共育有四個子女。總
少擁有三筆土地,足見其在淡水之發展
的兒子一起玩耍,笑稱以前大家都叫他
督府公佈相關法令後不久,中野金太郎
順利。此外,他在淡水地方也擔任要職,
「聯合國」。楊先生說,聶姓人家是做
就取得「永代借地權」,但 1912 年才把
常以地方團體代表身份協調相關事宜。
為海軍眷屬入住的,軍銜又比較高,中
土地移轉給中野氏。金太郎在 1926 年就
中野宅增建落成時,中野金太郎曾於數
野宅因此曾經是淡水第一家擁有私人游
把戶籍遷出,但是並沒有其他家人再遷
日不同時段,宴請彼時的官員及友朋。
泳池的房子。
入戶籍的記錄。中野金太郎過世後,長 子中野一郎繼承了「烽火十四番地」的
08
家業,與母親、姐弟等家人繼續居住。
1921 年《台灣日日新報》曾報導:「在
淡水居住 20 年以上人士,以住了 26 年
2008 年。
1
的中野金太郎為首 …… 在中野宅舉行 20 年會,一同緬懷渡台當時的經驗及
日商中野宅歷經近百年歷史,在建築上
感想。」當時又有誰會想到,昔日進出
混合多種構築特色,且留存不斷改建的
歡聚的盛宴聚所,在不到百年歷史裡,
痕跡,保有多種傳統工法,卻在淡水河
也禁不起凋零?二戰後,日本人財產由
畔的海風吹拂下,年復一年的衰敗。它
國民政府接收,日商中野宅也成為公
就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當它隔著文化路
有資產,被移轉作為海軍宿舍。至今
和修葺一新的多田榮吉故居對望時,是
共有兩戶人家居住使用過,一戶在 1977
否會感嘆再也回不去的鼎盛時光?
年搬走,另一戶則在此繼續居住直到
1. 在芒果樹掩映下,中野宅何時能迎來他的新生?
※此文內容參考《台北縣定古蹟淡水日商中野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09
日商中野宅
施家古厝
位置:中正路 20 巷 1 號
位置:中正路 8 巷 9 號
現況:植生侵蝕建築物,死亡枯敗的植物堆滿空間。外牆大部分都有水泥剝落情
現況:用鐵皮和周圍熱鬧市場隔離,古厝位於延宕 20 餘年的都市計劃六號道路,
況,室內牆體和木架構外露。
目前整修停工中。
在日本時期是日商中野家族的住宅,面對觀音山鄰近淡水河
原為淡水富商「鄭榮記」於清朝末年所建,後由當時全台最
畔,交通方便,風景優雅,視野廣闊。可憑此想像淡水於日
大木材商施坤山買下,用紅磚和木材整修後做為住宅。此處
本時期商店街的功能,以及日式和西式兩種風格,戰後由國
地理位置較高,是淡水市區少數還留存的閩南式三合院式建
民政府管理接收,分配做海軍宿舍用,後有孫姓和聶姓兩戶
築,有別於現存滬尾街上大多的西式或日式古蹟,建材和工
住家在此地生活。
法都極為講究,牆面磚雕或窗欞都深具藝術價値。
台銀宿舍
滬尾小學校禮堂
位置:中正路 235 號
位置:建設街 1 巷 7 號
現況:藤蔓植物完全侵佔整棟建築,原有的木結構因為建築物靠近河岸以及保存
現況:較完整,但被植物侵入的狀況較嚴重,並且後期有現代設備的架設,重新
不良而日益腐爛,瀕臨崩塌。
分割內部空間。
興建於日本時期昭和年間,共有 4 棟,原為當時的官員宿舍,
1899 年,該地址設立了就日本子弟就讀的滬尾小學校,該地
收歸台灣銀行所有後,作為分行經理宿舍。2004 年 6 月,淡水
在清代屬於兵士墓地,沒有漢人開墾。1934 年隨著該校的遷
文史工作者聯名,將其申請列為文資保存,卻被向台灣銀行
移,此處也改作幼稚園,在戰後變為公務員及清潔員宿舍。
承租的業者連夜鏟平三棟。同為日本時期宿舍的還有老街後 段的中正段日式宿舍和重建街階梯旁的警官宿舍。
基隆港務局淡水宿舍
木下靜涯故居
位置:中正路 251-1 號
位置:三民街 2 巷 2 號
現況:總體結構完整,並不十分破舊。
現況:水泥外層剝落、磚造牆面破損、部分木結構垂落,儘管外觀破舊不完整, 但觀看主體的空間形狀及磚柱,仍能感受到十九世紀末磚造洋樓的典型風格。
興建於 1966 年前,是日式小洋屋,屋頂架子保留有日本時期
木下靜涯因意外落腳於淡水,選擇此處依山而建的街屋定居,
獨有的「中柱式」風格,磚造混凝土牆體,木桁架構造,是
可以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視野極佳,木下於畫中印稱「世
現今少有的近代主義風格建築。周圍古蹟密佈,北側有「淡
外莊」。
水紅毛城」,西鄰市定古蹟「海關碼頭」,東側為市定古蹟「台 銀日式宿舍」,所處街區歷史疊層豐富。
淡水首任民選鎮長官邸 位置:建設街 1 巷 1 號 現況:重建工程停滯已久,建築物的木造結構裸露曝曬。
興建於 1941 年的木造日式建築。1951 年在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為首任直接 民選鎮長官舍,該建築既非登錄在冊的文資古蹟也非歷史建築。2008 年 區公所規劃復原,公開招標「重建工程」,修復一半卻發生包商訴訟, 工程停擺至今仍荒廢在原處。
2 2乙 15
公共設施 61甲
公共設施人去樓空,期待著再次熙熙攘攘。
15
12
褪色的童話 八仙海岸
2 2乙
文 圖
64
2 1
5
1. 本應開放的大門,已被巨大路障擋去。 2.「未開放」的標語,阻擋了外人。
成長階段,有不少遊樂園的記憶,那些
訴中,產權明確,但未來方向不定。八仙
長假的不安,炎熱的煩悶天氣,躁動的
樂園以及旁邊的大唐溫泉,便一直處於
青春情緒,都能在遊樂園裡得到暫時解
閒置狀態。停業期間,仍僱用警衛,防止
脫。漸漸長大後,放長 假的時間,都 被
閒雜人等進入。
強 行拖 到學 校 上課,許 多 遊 樂園也漸 漸發展成購物中心,記憶中刺激的設施
帶著重回舊地與好奇的心情,午後搭乘
依舊仍在,只是長大後的我們不再被吸 公車抵達最後一站八仙樂園。行進中, 引了。
從遠處就能看見部分大型划水道的頂 端,一時想到裡面的水會不會沒有放乾
「躺著玩,坐著玩,趴著玩,還是八仙好
淨而長了很多蚊子。最後一個站牌下車,
玩。」
對面正好是八仙樂園的大門, 鐵欄深鎖, 我們從側面的八仙過海橋進入。遠遠的
朗朗上口的經典廣告詞,曾在電視上不
一眼便能看到「未開放請勿進入」的看
停放送,更一度佔據黃金偶像劇時間的
板,它仍歡 迎了很多不速之客。橋面站
廣告。這裡曾是北台灣最大型的水上樂
著一個一個八老仙的雕像笑臉,地面充
園,夏天可以去水上樂園,冬天也可去園
斥著鐵絲網以及大型的電線桿則當作
區內的溫泉, 寒暑假時會湧上眾多人潮。
阻礙物,遠方僅有一台攝影機。我們小
2015 年 6 月,發生粉塵爆炸事件,造成多
心翼翼蹲低身子,突破重重關卡,一步
人傷亡,交通部觀光局就此勒令它永久
一步地踏過鐵絲,越過電線桿,過了橋
停業,雖受處分停業,但是全案仍在上
站在出入口前的廣場。 13
地面整齊,沒有滿地的枯葉、剝落的瓦
警衛室位在我們的左方,電視機的聲音
我們進不到裡面。在隔絕於外的廣場上
礫。棕梠樹矗立,樹下有紅磚堆成的椅
有一搭沒一搭地傳來,還沒見到警衛室
四處搖晃,廣場地處寬闊,風吹來的聲
子可以歇息,坐在上頭往天空一指,鳥
裡有人,一旁停的車子,突然有人從車
音迴響很大,颯颯風聲取代了樂園的歡
飛得很低,低得快要被樹打到。一陣風
裡出來,等他慢慢滑著手機走遠,我們
鬧聲,記憶中的樂園已無法與現今的時
吹來,綠樹叢仍飄逸得生生不息,靠近
才開始探視環境。前方仿唐式的大唐溫
空重疊,被風吹亂頭髮之際產生一種錯
一點還有葉子香味。有那麼瞬間,我十
泉,木門封起,墊起腳尖也掌握不到裡
愕感,這裡會是哪裡?
分懷疑這個地方是不是還在運作,停擺
面情況,靠著門面聆聽,一點回音都沒
的餐車外觀的顏色依舊鮮明。往裡頭一
有。右方則是園區的出入口,從鐵窗門
走離園區側門,我們回到大門口,試圖
瞧,最後留下來的人倉皇收拾的痕跡還
探視裡頭,商品小屋就在正對面,塑膠
想看見些甚麼,兩手抓欄竿往園區裡一
在。器具與桌子彷彿只在稍作休息,輪
物品散落在一旁。旁邊是販售門票的窗
探,覺得此時此刻應該吃個冰淇淋,頭
胎和窗戶只是陽光少照到而顯得有些黯
口,裡頭整個電話被拔除放置在地上,
轉向身後對街的店家,屋裡空蕩,裡頭
淡而已,輕輕喚醒它們,又能够正常
各式票價的字體顏色緊緊黏在板子上,
冰箱連飲料都收了起來。依稀記得樂園
使用。
仿佛時間永遠靜止。
裡販賣的食品好貴,我們以前大多在外
14
1
2 3
1. 帶不走的雕像,繼續在門口迎賓。 2. 空盪盪的售票亭,不見昔日排隊人潮。 3. 出入口。
面買好糧食再進去,店家外總是排著長
引我們被影像養慣的心,再次來到八仙
長的隊伍等著。商店幾乎是依著樂園起
樂園,只剩下隔絕於我們的鐵門,不免
落的,八仙樂園停業後,店家只剩下招
唏噓。而經歷了塵爆事件,防護漏洞浮
牌懸盪著。八里當地人大嘆人潮沒了,
現,社會輿論擠壓,即使有一天樂園能
店家生計大受影響,年輕人也紛紛出外
再開張,踏入此地的人們,還會認出這
找工作,八里宛如回到空城,只有卡車
個我們夢中與昔日美好的樂園嗎?
司機充當過客。 營業的 26 個年頭,來這裡玩耍的孩子 一代又過一代,被同樣刺激的設施、划 水道、人工浪潮吸引,陪同的大人們, 不管是否真的童心未泯,來到這鐵定也 是開心的。長大以後,遊樂園漸漸不吸 15
柔軟的稜角 舊淡水區公所 文 圖
淡水老街已然是一個被觀光化了的集合
公廳舍老舊,市府在淡海新市鎮興建市
區域,它的生存形式和所有走觀光路線
民聯合服務中心行政大樓,去年底落成
的景點一樣,高度依賴著來自全國各地
啓用,包括區公所、戶政事務所、地政
以及國外的遊客,所以在老街上最常見
事務所、稅捐稽征處、清潔隊、社會局
到的店鋪,要麼就是伴手禮商鋪,要麼
北海岸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郵局等單位
就是與飲食相關的店面。販賣其他內容
進駐。所以這樣的一棟大樓就因此被取
的店鋪自然也有,種類繁多,數量不少,
代而閒置下來。
其存在都構成了淡水老街的商業風貌。 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卻有著一
我經過區公所很多次,無一例外看見的
整棟都是閒置狀態的房屋─舊淡水區
就是緊閉的大門,還有緊貼在大門外拒
公所。
人千里的的鐵柵欄和鎖。加之外觀毫無 修飾顯得冷清,風格與老街的其他建築
被閒置的空間一樣,舊淡水區公所成為
舊淡水區公所位於老街的中心,建物緊
格格不入,與周邊其他地方生意一片紅
一個「被抛棄」的對象,有些孤苦有些
鄰金色水岸,可遠眺觀音山、一覽淡水
火的狀態相比,也有威嚴感和陳舊感。
落寞地坐落於此,見證著淡水河的潮起
河美景。每到週末,金色水岸的木棧道
歷史痕跡已難追尋,不過在它暫時性的
潮落。
人潮如織,但是也很少人注意這樣一棟
社會功能上,前方的空間成為臨時的停
獨立的建築。外來的人似乎都不清楚它
車場和小憩的據點,或許也算是一種附
財政局財產開發科長童偉碩先生曾表
的用處,本地人也不願意主動談起它的
加價値?
示,舊淡水區公所建物面積約 360 坪, 將活化利用,其中一至三樓打造游憩及
過去,建築如今淪為閒置的空間,也無 從區公所視窗的位置往裡觀望,除了內
文創消費空間,設置旅客服務中心,招
部有些空曠的隔間,和外部還不算陳
攬文創團隊進駐營運,販賣文創商品,
過去淡水區行政機關分散老街各地,因
舊的「淡水區公所」字樣,沒有甚麼其
假日推出免費導覽,並規劃小型文史
腹地狹小,易造成交通壅塞,各機關辦
它會讓人過目不忘的東西。似乎和任何
館,展示淡水歷史變遷相關文物資訊等
關大部分人的痛癢。
16
2
1
1. 夕陽光線里的舊淡水區公所。 2. 淡水區公所內部作業現場,工人正在切割木材。
等,預計民國 106 年農曆年後公告招商。
塗滿銅色顏料,像雕塑一樣一動不動,
地居民,外來生意人,和觀光遊客向來
科長還說,舊淡水區公所建物也將進行
小孩子走近的時候突然說話)嚇哭了一
是淡水的主要組成部分。四月底,趁著
結構補強工程,未來四樓將提供社會局
個小女孩,我們被哭聲吸引,抬頭才看
週末天氣晴朗,我再次光臨淡水老街和
做身心障礙者的小型作業所,五樓規劃
見舊區公所整棟建築的前後面都拉起了
舊區公所。舊區公所已經開始了整建和
做為市民活動中心。
橫幅,上面寫著某食品企業將要入駐的
裝修工程。建築四周搭起了腳架,工人
消息。有些驚喜,至少預示著這裡將會
在一樓有節奏地作業,現場施工的聲音
大面積空間的長期閒置,最初的設想和
成為一個新生的空間─有人進入。餐
和老街裡各種熱鬧的聲音摻和在一起,
行動之間的偏離讓人覺得可惜。今年三
飲企業「呷七碗」成功得標,它即將要
像是對自己將要重新擁有新生命的歡
月初和朋友一起重走老街,舊區公所周
以一種外來者和新人的身份加入整片區
呼。除此之外,能看見建築樓下的一個
圍聚集著一小堆一小堆的人,他們在等
域的商業運作。
巨型戶外展板,上面寫著除了「呷七碗」 之外,「維格餅家」和「小確喜文創」
人,在小憩,在做其他事情……停在那 裡的街頭藝術家用他的行為藝術(渾身
不過這不並影響老街原本的特質─本
將同一時間入駐。 17
1 2
1. 淡水區公所門口的戶外展示板,即將入住的店鋪。
3
2. 腳架上的工人。 3. 工人正在切割木材。
或許在後續進駐的企業中,我們有機會
但是另一方面,文化亦是支撐著一個區
看到更多與文化和文創相關的店面,但
域、一片土地,永續存在和發展的核心
目前這樣的狀況,反應了一種尷尬局面:
價値。淡水區公所與周邊其他房屋和建
商業化主導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今天,
築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既然是一個公共
我們對於一個空間的使用,只是考慮它
空間,自然應肩負著營造淡水特色文化
是否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利,但是,於此
的責任。
同時,我們又希望賦予空間文化加値的 靈魂。
舊淡水區公所要走的路還很長,在習慣 用商業標準去衡量文化價値、用金錢物
淡水作為一個靠觀光經濟拉抬的發展中
化非物質形態與事物的時代,無論是堅
城鎮,在保持其經濟穩定甚至增長的同
守還是妥協,我們都希望它能够在這稜
時,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探尋如何擺脫原
角分明的社會裡,保留自身那份獨有的
生發展模式的困境。文化如何在商業利
柔軟,這或許也是對公共空間的一種真
益中生存,一直是一個値得思考的問
正的尊重。
題。一方面我們需要商業操作來保持一 個區域、一個地方、一個行業的生存, 18
八仙海岸 地點:八里區中山路三段 112 號 現況:1989 年 7 月開幕營運。2015 年 6 月,粉塵事件發生後,至今 無限期營業。
1989 年開幕,八仙樂園曾是北台灣最大的水上樂園, 吸引眾多遊客前往,夏季人潮更是接踵而來,也連 帶提升了八里一帶的經濟發展。2015 年舉辦彩色派 對,發生粉塵爆炸,多人傷亡,就此勒令停業,園 區設備仍在,至今仍處閒置狀態。
沙崙海水浴場
海中天
地點:沙崙里、淡水河出海口東岸
地點:中正東路二段 131 號
現況:目前大門關閉,不對外開放。沙灘上有水泥柱拉起界線,並有
現況:一樓的停車場屬開放空間,餐廳裡吧檯座椅排列且完整,
標語強調禁止戲水。
門口處則堆疊許多雜物,看得到人群聚集的痕跡。
1924 年開闢為海水浴場,1999 年後因經營不善而關
淡水中正東路上有一大範圍廢棄的建築,裡頭
閉海水浴場,活動中心荒廢,因海邊風景美麗,仍
包括宴客聽以及旅館。打著藝人的名號在淡水
有不少人前去玩水嬉戲,平時也能看到民眾在海邊
打響了名聲,許多人慕名前來。2016 年因土地租
釣魚、拍照。
約到期,在營業三十個年頭後熄燈,目前建築 物並未拆除仍處閒置狀態。
舊淡水區公所 地址:中正路 65 號 現況:2015 年底因為搬至淡水區行政大樓閒置。2017 年初重新裝修, 將打造成文創空間。
過去淡水區行政機關分散老街各地,腹地狹小,易 造成交通壅塞,各機關辦公廳舍老舊,市府在淡海 新市鎮興建行政大樓,105 年底落成啓用,多個行政 單位進駐。
洲子灣海水浴場
藍天市場
地點:淡水洲子灣
地點:福格飯店旁、鄧公國小對面
現況:海灘為開放區域,部分建築設施已有業者進駐使用。
現況:鄧公國小對面的工地,閒置多時。建築基地開挖後便停工, 多處積水並且鋼骨生鏽。
海岸線旁的河堤依舊在,獨立了海水浴場的公共空
原是興建超級市場的用地,1995 年開始施工,
間。昔日的建築,現今被私人集團收購,改建成拍
2013 年第二次工期展延未完成,發函撤銷,執照
攝婚紗的地點。原是活動中心的建築物目前一半處
也因逾期失效。建築物大致的結構成形,多處
於閒置狀態,另一半整理成供客人拍照的小房間,
積水,鋼筋也已生鏽,如今變成了大水池。建
沒有事先預約不允許遊客進入。
商目前並未處理拆除,而閒置於此。
沒落產業 沒落產業的滄海桑田,讓我們理解先人們的傳統步履。
2乙
北
4
北
1 1-
北 10
北8
北6
北
2 10 1
2 2
北
20
12
1
北
5-
北5
仍未散盡的茶香 萬發茶葉工廠
1
1. 茶廠的外觀,還保留了當時的樣貌。
文 圖
沿著北 10 鄕道直行, 彎進大牛稠的巷道,
矗立在當時的位置上。
緊接著的是蜿蜒向下的坡,萬發茶廠即
並以 Formosa Tea 之名稱 銷至美國,打開 台灣茶葉的海外市場。茶葉在當時亦成
坐落在此, 俯視位居丘陵凹陷處的聚落。
淡水的茶產業開展始於清代,西元 1827
為河岸的殼牌碼頭倉庫裡的一項儲存商
當地居民說,過去那裏的山丘地上都是
年移居淡水的漳州人黃太,將茶樹引進
品。而後,因獲利有加,陶德便在艋舺設
種茶的,而茶葉採收後無法久放,所以
栽種。淡水開港後,洋行買辦出生的英
立茶葉加工廠,與此同時淡水仍在茶寮
製茶廠多設於茶園邊。現已不復以往了。
國人約翰陶德,發現北部的丘陵適合種
(註 1)內以手工製作粗茶,進行前端作
柏油路一路鋪進村子,兩旁雜草叢生,居
植茶葉,創立了寶順洋行專事茶葉加工
業,再運到大稻埕加工和包裝後由淡水
民順著道路進出,遊客偶爾經過,野狗
外銷,請中國茶師和茶工將中國製茶技
港出口。
在村子和斜坡上聚集,只剩下萬發茶廠
術引入台灣,進行烏龍茶的手工再製, 21
台灣的茶葉栽培開始的並不晚,但一直
曾經,茶葉是淡水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跑來了幾隻流浪狗對著我們叫囂,不自
到日本時期 (1895-1945),日人認為與印度、
在 1920 至 60 年代繁盛一時,有 500 至 800
覺嚇得全身僵硬;起風時,空氣在嚴密
錫蘭相比,台灣的製茶產業以手工製造
甲的坡地被作為茶園使用 ( 註 2)。如今,
包圍的空間中流動迴盪,撞擊牆壁和廢
相對落後,引進機械生產並興建茶廠,
我們必須跨過茶廠入口叢生的雜草和積
棄物的聲音更令人不敢再向前走。這裡
才將台灣製茶業推進商業生產時期。根
水才能進去。茶廠左邊的屋頂和二樓已
已經不是過去乘載淡水輝煌 茶產業的
據當時的工廠名冊,現在遺留下的萬發
經坍塌,地上遍布屋頂磚瓦,蕨類和雜
地 方了。
茶廠,即為 1937 年盧紫先生由茶寮改建
草自縫隙中竄出,橫梁和倒塌的木樁長
的,當時員工只有三名。雨後,我們深入
滿蘚苔,像小型叢林,貓咪偶爾會蜷縮
日本時期淡水最早成立的製茶工廠在大
茶廠探勘,站在茶廠內,環顧四週,已經
在這躱雨。茶廠右邊,亦為主建物,結構
屯溪流域,當時實施的茶業獎勵計畫,
難以看出且想像過去的模樣,雖然結構
完整,陽光難以穿透,戶外有雨時,整個
帶來了高收入,因此茶農和當地居民紛
還算保存完整,但內部堆滿廢棄的家具
空間更顯陰森。灰塵和殘敗的木材覆蓋
紛建立茶廠。一些原為養豬戶的豬農,
和建 築廢棄料,已成為大型垃圾場,各
原本的水泥地,我無法確定自己腳底下
也將豬舍改為製茶工廠。日據後期,政
個時代被遺棄的物品,堆疊在這間被歷
踩的是甚麼,每走一步就和鞋底摩擦發
府將淡水近山的為數不少的茶廠,依照
史遺忘的建築中。
出沙沙沙的聲音;背後屋頂積水穿過破
地區畫分整併為十間左右,並持續到戰
洞滴落的聲音讓人不敢輕舉妄動;外面
後。盧紫先生在算是較晚成立製茶工廠
22
1 2
3
4
1. 被棄置的椅子,這裡已成為大型垃圾場。 2. 木材和灰塵覆蓋了原本的水泥地。 3. 建物右半邊,內部放了很多建築廢料。 4. 建物左半邊,二樓和屋頂坍塌,內部雜草叢生。
的,他在看見其他茶園成立工廠後皆有
興起的花茶坊 ( 註 3)。
滋養著跳蚤和雜草,風華已然消逝。
如現在老街上能見的商店,那時的茶葉
1960 年代,萬發茶廠交由第二代盧乞先
以農業為主的淡水,終抵不過時代和產
之於淡水,就像礦坑之於金瓜石吧。
生經營。那時盧乞先生身兼教職並經營
業的變遷,曾引領風潮的茶產業在淡水
茶廠,走過淡水茶產業的鼎盛時期。1970
丘陵地上逐漸消失,只剩稻米還能在近
在淡水的農業發展上,茶葉雖有長遠的
年代,隨著石油危機和中美斷交等外在
山地區看到。近幾年,因休閒農業的推
歷史,但當時並不是台灣最好的茶葉產
因素,和日本公司向茶農推銷大型機械,
動,淡水山區成立了樹林口休閒茶園,並
出地。雖有適合種植茶葉的丘陵地形,
卻同時降低收購量,將整個茶產業拉向
以種植茶籽為主,提煉茶油販售。這些
但長年潮濕和冬天的東北季風,影響了
下坡而後沒落,萬發茶廠即在此時歇業,
以另一種形式再度被植入淡水丘陵的茶
茶葉品質,再加上技術不够先進,淡水
同時工業工廠開始在淡水發展。農業沒
產業,能長久延續還是成為下一個短暫
的製茶廠即使到了日本時期以機械化生
落,山區人口也外流 至都市工作。萬發
的風潮呢?
產,依舊只能負責前端作業,後段 加工
茶廠駝著整個茶產業的歷史變遷步向今
還是由大稻埕的茶廠執行。連帶的也無
日,因此至今我們只能看見它的荒煙漫
法發展茶行和茶藝館等文藝中心,唯一
草,卻不見它曾經的美好。堆疊的垃圾
能找到和茶葉相關的行業,只有在戰時
和隨意擺放的大型廢棄物被風吹日曬,
獲利,便順著風潮將茶寮改為茶廠,一
註 1:茶寮是屬於茶園範圍內的建築,除提供茶農在採完茶 後能立即進行粗製工作外,亦作為茶農在山區氣候嚴 寒時的休憩所。 註 2:北新路至淡金路間的谷地在過去多種植茶葉及稻米, 北新路至大屯山一段則多柑橘(民國五〇年代沒落)。 註 3:花茶坊為色情場所,如日本時期金瓜石礦業發展引來 的淘金人潮,使附近興起紅燈區。
23
石滬昔與今 淡水石滬 文 圖
1
2
1. 六塊厝漁港外的石滬殘跡。 2. 今日石滬殘跡已成為釣客的站台。
石滬是早期沿海地區的傳統捕魚設施之
文化資產。事實上,除了離島,台灣的西
巨岩,有不少已經崩壞、散落,似乎年久
一,先民利用海水漲退潮原理,將魚群
北海岸也有不少傳統石滬留存,從苗栗、
失修,也不見捕魚的漁民,僅剩釣客站
困於其中以捕獲之;石滬也是海岸第一
新竹、桃園到新北市淡水、三芝以及台
在殘存的石塊上釣魚;石滬內不見魚群,
道防線,巨大的石塊承受海浪的拍打,
灣最北的石門一帶,都可以見到石滬的
取而代之的是碎石淺灘,以及隱蔽於其
使陸地避免遭受直接侵蝕;石滬更是重
蹤跡。淡水昔稱滬尾,地名來源的說法
中的螺類、蟹類等水生生物。 「這裡的燒
要的觀光資源, 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前往,
之一,便是與 石滬有關,若我們在退潮
酒螺比較新鮮、賀呷啦!」其中一名正彎
為地方風景增添不少特色。
時來到六塊厝漁港,可以看得到數個突
腰拾取水窪裡螺類的大哥,帶著愉悅的
出於海岸的傳統石滬,從高處望下十分
口吻說道,然而進一步追問石滬昔日的
壯觀。
光景與使用情形,則得到模糊不清的回
大部分人都知道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 此著名的觀光景點,不僅是旅者到澎湖 列島旅遊必造訪之地,也是一處重要的 24
應。關於早期淡水石滬的記憶,似乎逐 靠近一點觀察,會發現用以堆砌石滬的
漸被人們遺忘,但我們或許可以從相關
資料與紀錄片中,還原石滬舊日的面貌。
常使堆疊好的石塊崩落,因此石滬建造
漁具在石滬中捕捉受困的魚群,豐收後
完成後, 也需要定期巡視並用心的呵護。
回家。然而隨著後來工廠興起導致沿岸
淡水開始石滬的建造歷史,最早可以追
石滬從興建到落成,再到日後的維護,
生態的被汙染,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
溯至清代, 日本時期甚至多達數十幾座,
都需要不少的人力與時間,可以說是集
變,越來越少人以石滬捕魚,少了平時的
當時一座石滬的建造往往需要數年的時
先民們智慧與心血的結晶。
維護,石滬便在長時間海浪及颱風的侵
間, 起造者必須先長年觀察海水漲退潮、
蝕下,逐漸崩解;1980 年代,淡水義山及
沿岸地形與自然生態,才能決定石滬的
想像乘坐時光機,回到百年前退潮時的
沙崙沿海地區的石滬,更分別因興建垃
位置與形式,接著就地取材,在農作閒
淡水海邊,放眼望去一環連著一環的弧
圾掩埋場與漁港碼頭,被徵收而拆除。
暇之餘,來到海岸邊拾取大大小小的石
形石滬,在陽光照射下,海水清澈見底,
海岸第一線屏障被破壞之後,沙灘地快
頭,一塊又一塊的緩慢堆砌而成。另外,
各種水生生物悠遊其中;孩童把石滬當
速流失,間接導致了陸地的退縮。
由於直接承受來自海浪日復一日的拍打,
作游泳池玩水嬉戲,漁人則帶著竹編的 25
萬發茶葉工廠 位置:興仁里大牛稠 現況:一樓室內堆滿雜物;建築部分屋頂、 樓板坍塌,下方因而長滿了各種植物。
1
2
3 1. 修復後的興仁里石滬。 2. 巨石塊間附著的蚵仔,可用來加固石滬。 3. 夕陽與石滬,是早期淡水沿海的常見景色。
淡水石滬 位置:淡水沿海 現況:目前淡水沿海所有的石滬皆已閒置,
近年來,隨著大眾對鄕土文史、教育的
外的石塊坡度相對較緩,這是為了要減
重視,地方人士在考察石滬的歷史時,也
緩海浪衝擊所做的設計。石滬外潮水洶
希望能够復興特殊的石滬文化。十幾年
湧,石滬內的水面卻相對平靜,倒映著藍
前,興仁里社區居民計畫在洲子灣海水
天白雲;白鷺鷥漫步其中捕食,遊人則
浴場附近重建石滬,首先以漂流木與攔
三兩成群地在潮間帶戲水、拍照留影。
砂網防止沙灘的流失,接著便開始以傳
這座現代人蓋的傳統石滬,除了再現長
統工法來修築石滬。
輩記憶中的石滬景觀,更成了社區歷史
並不再提供捕魚功能。
與生態教育的重要基地。 來到興仁里的海邊,這座如海上長城般 的石滬,比六塊厝漁港外所見的更加完
無論是六塊 厝漁港外還是興仁里的海
整,一些細節也得以讓我們更了解先民
邊,這些淡水海邊僅存的石滬,雖然不
的智慧:在石塊間的細縫,會發現有不
再發揮捕魚的功用,但卻以其本身獨特
少蚵仔生長於其間,除了可作為新鮮的
的景觀與背後的故事,重新召喚與塑造
海產外,也能加強、穩固石滬的結構;走
了現代淡水人的生活記憶。
上自岸邊延伸出的巨石塊,可以看見朝 26
琉璃工房 位置:賢孝里新埔 現況:大門深鎖,可看到裡面堆滿雜物; 附近居民表示閒置至少十幾年。
萬發茶葉工廠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本 時期,西元 1937 年,盧紫先生在大 牛稠埤塘邊的山坡上建立了這間茶 葉工廠,是日本時期淡水數十座茶 葉工廠中較晚成立的一座。根據史 料記載,當時萬發茶場主要生產粗 製烏龍茶與包種茶,員工數只有三 名;戰後,萬發茶廠由盧乞接手繼 續經營,直到 1970 年代因淡水茶葉 逐漸沒落關廠。
白石腳養豬場 位置:樹興里白石腳 現況:場內雜草叢生,屋頂嚴重破損,豬圈圍牆崩塌。
石滬是早 期淡 水沿海居民 農耕閒
養豬是早期淡水鄕間人家幾乎都有的副業, 人們大多以廚餘餵養、
暇之餘的副業,起造者必須長時間
並將豬隻飼養於自宅旁。以科學化的方式來進行大規模養殖則從
觀察海水漲退潮、沿岸地形、魚類
戰後開始興盛,1980 年代養殖數甚至達到兩萬多頭,近幾十年則因
生態之後,才能選定石滬位址;建
整體社會環境變化逐漸下滑。據淡水樹興里白石腳的居民表示,
造一座石滬通常是就地取材,且要
早期該地有不少養豬場,今日則只剩下兩座在營運;踏入其中一座
花好幾年的時間,完工後更需要定
廢棄場房中,遠方不時傳來豬叫聲,顯得既真實又抽離。
期維護。近幾十年,由於大環境的 改變,人們不再使用石滬,使得石 滬長年被海浪拍打、崩毀,淡水沿 海早期數十座石滬的盛況,到今日 只剩下六塊厝漁港旁的兩座保存較 為完整。
1970、80 年代是淡水近代工業的鼎 盛時期,許多工廠選擇在淡水作為 其創業基地,其廠房也為傳統地景 帶來近現代的風貌。位於賢孝里新 埔的一座具現代 風 格簡潔量體的 灰色大型建築,是張毅與楊惠姍於 西元 1987 年創立琉 璃工 房的 第一 棟廠房設施,也是其創業基地「賢
六塊厝養殖場 位置:屯山里六塊厝 現況:場內已無海水,取而代之的是雜草;靠海的那側不時有浪水拍打灌入。
孝工作室」。雖然賢孝里的廠房已
淡水的水產養殖業約可分為鹹水、淡水以及海面養殖,然而規模
經不再擔負生產任務,但當每年春
與興盛時間遠不如台灣中南部的鄕鎮。六塊厝漁港旁原有兩處養
節開工時,琉璃工房的成員都會回
殖場(瑞祥九孔養殖場、富勝九孔養殖場),附近居民表示好幾年
到這裡。
前就關了,殘破的紅磚牆也令人難以想像昔日風華。
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的門檻,仍等待著後來者的知音與再次靠近。
28
灰燼的餘溫
沿著淡水河畔行走,離開中正路上的老
人推溯出原為三合院式建築,外圍的石
街,人與 觀音山的距離依舊相似,路上
牆運用唭哩岸岩砌成,唭哩岸岩是北投
的行人、車輛越來越少,令人有種逆行於
地區方便取得的建材,宅第的磚塊堆疊
路面的感覺。漸漸地木棧道與淡水河的
以清代斗砌法築成,斗砌法先以平放的
文
距離趨近於零,迎面而來的風勢漸大,
磚頭為底層,再疊上豎立的磚頭在底層
圖
彷彿可以聞到風中的鹹澀,像是梳子般
的兩側,鋪成盒狀,在中空處填補土石碎
散去頭髮,因為漲潮,河水激打岸邊的聲
料,外觀上寬窄相間的分隔,像是建 築
響越發清晰,像是提醒你一失足即會跌
的特殊橫紋, 展現紅磚內蘊的時代刻痕,
入河中,忽然目光匯聚在與河堤相離僅
清法戰爭時兩造雙方互相砲擊的煙硝,
有一尺半寬的駱家古厝,古厝的左半邊圍
薰習在的古厝的磚牆。
駱家古厝
牆與護龍已經坍塌,但仍留有輪廓能讓
1
1. 需要踏過無數的雜草才能接近的古厝,圍牆早已崩塌。
29
據說駱家的先民是清代移民者的先驅,
在推翻過去,吞沒少數與駱家古厝一樣
保留至今,對於以往的寄託。除了祭祀之
並未定居於現今的捷運站周圍,而是臨
磚造的傳統宅第,附近還存有了無生機
外,時代變遷的足跡已滲透在古厝的內
河位置的油車口,因為臨河的地理環境
的農地與尚在生長的樹木。經過鄰人的
裡,木製的八仙桌上擺置著近代的鐵製
便於人出海貿易。駱家繁衍幾代後,成
證實,駱家後代仍祭祀於此;一進入正
鍋具,木柱上頭有著通電用的插座,崩
為油車口地區的大家族,相傳駱家家族
廳,眼前便是祭祀祖先的神桌,經過歲
塌的一邊,用鐵皮撐起,角落仍堆放著
中曾有人官至三品,屋頂上的燕尾與磚
月的洗練, 神桌早已更變為近代的樣式,
鐵製的裝潢工具。
瓦皆是那時的時代遺物,只是未受到維
但整體的祭祀形制仍然傳承至今。兩旁
護與保存,至今已被鐵皮屋頂覆蓋。
的對聯, 表徵著對整個家族運勢的期望,
捷 運站周圍的地區是現今淡 水的精華
懸掛於樑下的天公爐與神龕上的祭祀用
區,這是 1901 年淡水興建鐵路以降的發
太陽升起,便是落下的開始;河水漲起,
品,皆驗證了漢人傳統社會對於祖先的
展結果。但在更早之前,人口集中於淡
亦開始退去。駱家古厝外圍的建築,大
祭拜與家族為中心的重視,走過、見證
水河北岸的油車口。 以往人的生存命脈,
多是現代的高樓,他們像是巨大的浪潮
這些曾經所使用的器具,讓我明白古厝
無疑地依存著河流線,航運事業自然成
30
1
2
3
1. 雖然有大門關著,但仍可從外觀上,仍可看建延續著三 合院的格局與精神。 2. 趴上大門, 可將視域更深入內裡,窺看正廳的神龕形制。 3. 走過駱家古厝,回望淡水市區,讓人對比起油車口過往 的風華,與現今古厝的斑駁與塌落。
為他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而駱家古厝
面貌,就像現在週末充斥遊客的淡水老
龕上從香爐中墜落的香灰,與久未碰觸
等河口的大宅第,便是這段時代的見證
街街景,人們在遺忘過後才企圖挽回。
而積累的灰塵;你的視線鑽進金爐通風
者。它們曾經繁華過,它們細數過所有
只是再回來的,已不會是昔日的風貌,僅
孔洞, 注意到尚未被燒全的金黃色金紙,
要進入淡水或大台北的貨物,但慢慢地
是填補假日街道的車潮與人流。
仍可想像那人未待金紙焚了,便急忙覆
被蔓蔓草地給攀附。
上蓋子。 那人離開後鎖上大門上的大鎖, 天公爐裡未被清理的香灰,像是時代裡
只存下古厝靜守著淡水河岸。淡水河面
過去興盛的顏色已褪去,它們的衰亡代
被回憶燃盡的遺留物,但還是有人來繼
向西邊,永遠只會有陽光落下的景致,而
表著淡水航海時代的暮色,就像河川淤
續祭祀。你能想像那人來時,順手將衣
古厝看著漸漸晦暗的暮色,慢慢沉去。
積,便失去它的航運功用,人們便會慢
物披掛在右房中的太師椅背,上頭仍依
慢流失對它的記憶,到最終喪失所有感
稀可以嗅到進門前被海風拂過。衣物記
覺。直到有一天,人再度回想起河流的
下味道,你看著尚未完全陰乾的抹布,
價値,才將重新拾起逝去的、該挽回的
想像那人沾濕抹布,將其擰乾,輕拭神 31
回頭的守候 重建街北段 文 圖
中正路福佑宮東側的巷弄,是重建街的
建街分為城仔口、牛灶口、九崁街,清末
家進駐,街道上的協會現也在每個月第
入口。作為淡水區重要的街道之一,重
時期分為永吉街、三層厝街、九崁街。日
二個週末舉辦創意市集。九崁段除幾間
建 街已有 200 多年歷史,早 期是淡水社
本時期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
店家外,都為現有人居住的民 居。史料
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核心地。18 世紀,
指出,協興段最為曲折,其中前半段十
重建街的名稱為「九崁街」,福建人曾在
從福佑宮旁狹窄巷弄走入重建街,行經
幾間房屋於 1981 年文化路闢建時遭拆除,
此建立九間店鋪,閩南話一間店叫做「一
住商混合的九崁段,九崁段是最接近中
後半段因高低達一層樓的落差,大多已
崁店」,故得此名。
正路的重建街南段, 亦是最受文資團體、
改建,其現存的空屋多為廟產。北段元
教育機 構保護的一段。1968 年的「淡 水
吉段,是 19 世紀滬尾街通往水碓庄與山
「重建街」一名誕生於清朝,傳聞為八
都市計畫」計畫將重建街道路拓寬,文
頂聚落的重要樞紐地帶,知名的和利米
里居民於 1796 年遭遇水災及火災,許多
資團體倚著公民意識的高漲,以凝聚公
廠也曾在此設立大型碾米廠。整段重建
人無家可歸而遷移到此地,改名成重建
民力量的方式與政府抗爭,才得以延緩
街上,以此段改建較少,尚保留著舊日風
街。張建隆〈淡水史研究初探〉一文中否
拓寬工程。
采,有單層、雙層樓混雜其中,房屋也相
定此說法,指出「重建街」是戰後才有的 街名,傳聞屬謬誤。清朝積極治台前,重 32
對破舊。重建 街空屋量多,非國有也非 近幾年,文化議題漸受重視,陸續有店
164 號、 廟產。 我漫步在元吉段上的 162 號、
1
2
1. 重建街 170 號門口擺放幾張老舊的桌椅,貼著不知 是哪年過年誰貼上的春聯。 2. 磚瓦上長了幾株小草,就算無人居住了,也可見綠 意與生機。
168 號、170 號、172 號、174 號間。
分子氧化,我第一時間注意到的是上頭
半院子綠茸茸細草, 都浮著閃閃的金光。
頹然的鐵鏽色,而非黯然失色的窗花,
旁邊有一段低低土牆,擋住了個彈三弦
雲層是黯淡的灰黑色,一切是潮濕的,
伸手觸摸鐵窗的紋路,沒有任何感觸,
的人,卻不能隔斷那三弦鼓蕩的聲浪。
人來人往的捷運站、擁擠的老街與中正
反倒拂起一層厚實的灰塵。裡面無人居
/門外坐著一個穿破衣裳的老年人,雙
路,細雨飄落在每一吋土地上, 「是酸雨
住,但門均上鎖,只能從窗口窺視裡頭
手抱著頭,他不聲不響。」街道是衰老與
吧!」我想,大氣受汙染的副產品,會導
現況,光線昏暗,略見裡面佈滿廢紙、喝
沒落的景象,門口的物品是門外孤單零
致植物中的礦物質大量流失,使之無法
完的啤酒罐、木屑 …… 四處的垃圾使得
落的老人。它們是被原屋主棄置在門外
獲得充足的養分而枯萎、死亡。
整體雜亂無序,不像個民居,看來屋主
的「垃圾」?還是他人惡意放置於此地?
已離去許久不曾回來。門口堆放大量雜
我無法透過任何線索得知。
順著坡走上元吉段,靜謐的街道兩旁是
物,躺椅、燒毀的鐵櫃、雨傘、木梯,斑
成 排的老房子,重建 街 162 號、164 號和
駁地,像極沈尹默〈三弦〉中:「中午時
168 號的建築構造以水泥牆、木門、鐵窗、
候,火一樣的太陽,沒法去遮攔,讓他直
鐵門為主,鐵窗和鐵門的漆褪色許久,
曬著長街上。靜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
也許是因潮濕的因素,鐵窗和鐵門的鐵
風來,吹動路旁楊樹。/誰家破大門裡, 33
1
2
3 1. 裡面全是木屑及垃圾,無法走進,只能在外面窺看。 2. 生鏽的鐵窗與外面新開出的花朵,呈現對比,卻有 反差的美感。 3. 外面有幾封未拆封的信件,會有人抹去上面的灰, 將它拆看嗎?
土 地 法 第 73-1 條 規 定「…… 前 項 列 冊
無法窺看室內狀況。174 號室內堆滿雜物
管 理 期 間 十五年,逾 期 仍 未 聲 請 登 記
和垃圾,可能是閒置的時間較長,不同於
者,由 地 政 機 關 將 該 土地 或 建 築 改 良
162、164、168 號,其室內已長出植物與攀
物清冊移請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文
爬於牆上的枝葉,不再綠意盎然,雜草
獻指出,元吉段的居民多為地方仕紳,
叢生滋養蚊蟲罷了。房屋年久失修,後門
127 號 屬 淡 水 知 名 的 高 家,185 號 是 淡
損壞,不時有貓狗闖入。這樣地廢棄、頹
水第一位出任公 學 校校長洪炳南的舊
然、零落,多數人都無能為力吧。
居,162、164、168 號的屋主極可能是早期 淡 水 的 地 主,未 收 歸 國 有 表 示 其子 孫
重建街北段的閒置住宅多為私人民居,
繼承此房屋。
原先屋主的子孫已不住在淡水,無心處 理閒置住宅。我驀然回首,思考是否會有
向上走房屋越是老舊,172 號、174 號均由 紅磚所建成,看得出早期堆砌紅磚的粗 糙技術。172 號的窗口封死、大門深鎖, 34
人願意回頭守候?
駱家古厝 位置:油車口河畔 現況:坐落於淡水河畔,宅第周圍滿是雜草,左邊的護龍已經坍塌,右邊的護龍
駱家古厝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領時期,駱家先民早於大批移民, 選擇安居於油車口地區,是少數留存至今的清代三合院,雖然 已經部分毀壞,屋瓦也被鐵皮蓋上,但仍可窺測原先三合院的
屋頂損壞,只剩正廳保持完整。
結構。
重建街
三民街
位置:重建街 162 號、164 號、168 號、170 號、172 號、174 號
位置:三民街 32 號、34 號
現況:外觀大致完整,街道仍保持原有尺度。
現況:結構大致完整,34 號屋頂已坍方。
重建街 162 號、164 號、168 號的構造為水泥牆、鐵窗、鐵門、木
有別於重建街的閒置住宅,三民街 32 號和 34 號的門沒上鎖,
門為主,門口堆放大量雜物,比如躺椅、燒毀的鐵櫃、雨傘、木
也有可能是房屋太過老舊,門鎖毀損無人處理。由於三民街上
梯 …… 無人居住,但門均上鎖,只能從窗口窺視裡頭現況,光
(不含巷內)只有兩戶閒置空間,居民略悉兩戶的狀況,一戶為
線昏暗,略見裡面佈滿廢紙、喝完的啤酒罐、木屑 ……172 號、
早期淡水一間茶室的經營者, 後被捕入獄, 入獄後便無聲無息,
174 號均由紅磚所建成,172 號的窗口封死、大門深鎖,無法窺
將房屋閒置著。 另一戶的屋主在意外中墜樓而死, 屋主過世後,
看室內狀況。174 號室內堆滿雜物和垃圾,可能是閒置的時間
其家人也處理這間房子, 以致今日的狀況。年邁的居民表示: 「這
較長。
兩間這樣很久了,據說子女都住在台北。」
北 5-1
北1
2
北1
0
2
北8
北6
北
1-1
10
1
2乙
北2
2
現代住宅 現代型住宅的荒廢,揭示與檢驗發達資本主義時代下人為意志的困境。
掙扎的自由
1
2
3
4
紅樹林捷運站旁住宅
1. 一樓磨平的階梯,在日曬雨淋以及人為破 1. 壞下磨損嚴重。 2. 防止摔落的網子,是否真的有用呢?
文
3. 站在廢棄住宅從內往外看大廈林立。 4. 牆上彩繪大面積的圖像,符號象征自由。
圖
假日午後,我離開觀光客充斥的淡水,
來到二樓,似乎仍有使用過的器具及床
梯旁的挑空處,人們搭起網狀軟網,
騎車前往紅樹林站,査看座落於捷運紅
單,在它周遭的重複塗鴉及空間包圍
似乎是避免人們摔落造成傷害的防護
樹林站旁的廢棄房屋。
下,我心中卻感受到的是另一種可能的
措 施, 三 樓 的 外 牆 上, 英 文 字 寫 著:
自由。牆面不再以粉刷油漆為限制,塗
「Burke rules」與周遭的圖像,像是回應
每次坐捷運回淡水都會注意到這棟建
鴉仿佛是個解放者,讓進入的人們,能
著這棟建築的處境。三樓為頂層,已被
物,位於腳踏車道旁,被樹林以及鐵網
够以不同的方式來感受空間。在這長期
雜草佔據,唯一的走道似乎是後來人們
圍起,我跨越鐵網並進入。一樓室內因
受馴化的社會當中,似乎還有許多真實
所鋪設。這段路途的終點,是用地磚所
為樹林的包覆而顯得陰暗,牆壁旁散落
的他者,以一種莫名的介入,讓這建築
疊起的物體,中間插著一根桿子撐起一
著地磚材料。逐步來到樓梯,階梯因為
的內在成為獨特的景觀。
排小型布幔,對照遠方的高壓電塔以及
長期暴露,受人為踩踏以及天然侵害而
電纜。
磨損嚴重,行走時必須沿著僅剩的平整
從大面的窗戶向外觀看,能够看到捷運
處來支撐,加上沒有扶手的依附更顯得
系統與紅樹林之後林立著高聳建築。
艱難,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
三樓的階梯相對於二樓較為完整,階
我再一次陷入沉思,當建築不斷的被修
代之的是捷運系統以及旅遊車道,原有
正及進化,光進不來,風被擋在窗戶外
的住宅施工被迫停止,僅留下空殼,
頭,取而代之的是空調設備,那我們享
但人們似乎並沒有停止使用它,建物的
受的到底是甚麼?
性質重新被定義,它到底該被歸類為 甚麼?
這棟建築緊鄰紅樹林保留區,建物使用 鋼筋混凝土工法,樑柱系統,混凝土牆 面,面對捷運行駛處。前面有大開口取 得自然景觀,入口處面對腳踏車道,管 線裸露,為現代建築,柱體狀況穩定。 經詢問後,建物於捷運站落建前就已施 工近完成,但當強大的公共建物興起, 作為私密住宅的場所不可能寧靜。取而
1
2
4
3 5
1. 曾為建材的水泥包已僵固。 2. 三樓的階梯相對完整。 3. 頂樓平台被地磚裝置與雜草佔據。 4. 生活用品依舊鮮活,好像人們只是 短暫離開一樣。 5. 建築隱居於樹林中。
38
無人的海景 三芝土地公坑連棟公寓 文 圖
1
1. 空蕩的房子與茂盛的花園形成強烈對比。
趁著週末,天氣正好,背起攝影袋,一
地磚的鋪設引導我穿越,來到了中庭
頂樓,發現一處置放著吉他、收音機、
腳跨上我的 115,向北海岸前進,我加
處,一眼望去,天空的藍凌駕於海平線
沙發、以及一座人形雕像。想想之前坐
足油門前往三芝,建物位於淺水灣前,
與建築之上。我沉浸在海風的吹拂以及
在這納涼的人們情況,鄰里間寒暄問暖
因為位於坡地上加上路旁住宅遮擋,隱
廣闊的景色中,直到一腳踩上樓梯,鋼
的場景,熱絡的歡騰成為人們在此生活
蔽性高,行經時如果沒有仔細査看,只
筋與水泥的錯動聲,再一次挑動我的敏
的證明。但靠近一看,收音機早已破損,
會想到是如同海灣新城般閒置的屋子,
感神經。到了住屋內,儘管大面積的風
吉他弦也全斷了,沙發因為海風的長期
很容易忽略,加上與道路有一定的距
景依舊吸引人,零散酒瓶以及焚燒床單
吹拂與雨水沖刷,佈滿了灰塵與雨漬。
離,減少了進入的意願,但我還是沿著
的氣味漫佈整個空間,加上事前在網路
整棟建物中唯一讓我感覺到溫度的,只
路牌指標進入。
上看見了社會案件在此發生,心裡更是
剩下阿嬤的家,裝著全新的氣密窗,如
膽怯。緊皺著眉頭、顫抖的手緊握著相
同在一片汪洋中的僅存的漁船,它依舊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排階梯,因為老
機,穿越一戶又一戶的住家,髒亂的傢
亮著燈,照亮前方的路。
榕樹的覆蓋而顯得狹窄。走上台階後,
俱與明亮的景色形成強烈對比。來到了
阿嬤是整棟建物僅存的住戶,我前往訪
地磚以及屋頂版藏管線,擁有完整的現
忽審査建物材料來源以及各項法規制
問她,阿嬤表示這整排大約落建於 30 至
代建築樣貌。有些柱體損壞嚴重,使用
定,造成大量居民成為受害者。現今住
40 年前,因為生活機能不方便,以及建
麻繩綑綁住,避免位移。前幾年發生社
在裡面的阿嬤,花了一生賺的錢,只希
商使用海砂,造成原居民外流。目前剩
會自殺案件,位於四樓,經過時能够看
望在此安穩過下半生,誰曉得,建商偷
下她仍住,建築物內留有傢俱,但都長
到封鎖線依然存在。牆面被人用大量噴
工減料,留下了不能住的房子,往昔人
期棄置而顯髒亂,地理位置前有海,後
漆塗鴉,有些牆體整塊崩壞置於一旁。
們生活的情景猶在,對照著現今空蕩的
有山,整體為四層樓,頂樓使用女兒牆
阿嬤似乎不以為意,在前院種起自己的
模樣。
與植栽形成頂樓花園,大面開口取得海
蔬果,置放用具。
景,外挑平台讓人們得以交流。位於坡
今天安身的地方隨時可能崩塌,立命的
地上亦讓視野更為開闊,鋼筋混凝土工
60 至 70 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各地建商
機會也隨住戶遷移而消逝,孤老的身
法,紅磚牆體,樑柱系統,空間內使用
興起,開始建起大樓住宅,而政府也疏
軀穿梭在殘破的環境,支撐著阿嬤繼續
40
生活的理由,我想只剩下陪伴著她的小 狗們,踏入這塊區域時,小狗們對著我 不斷吼叫,似乎講著:不要靠近,這是 我們最後的生存地。隨著我們談話的結 束,阿嬤佈滿皺紋的臉與駝背的身軀, 在一片海景依舊,人煙飄渺間,沒入在 龐大的建築中。
紅樹林捷運站旁住宅 地址:紅樹林捷運站旁 現況:柱體與牆體狀況穩定,各樓層擁有大片的塗鴉,一樓室內尚未鋪設地磚為 沙土所覆蓋,二樓遺留人們使用過的生活用品,為三層樓建築,三樓為雜草所 佔據。
位於淡水紅樹林捷運站旁的一棟白色現代建築,去年曾作為 北藝大學生辦活動的場所,牆面被塗鴉佔據,許多色彩與圖 像充滿著整個空間,能够看到自不同國家的語言與創作。
三芝土地公坑連棟公寓 位置:三芝區土地公坑 73-24 號至 73-41 號 現況:柱體與牆體損壞嚴重,許多棄置的傢俱留於屋內,目前尚有一戶人家,為 四層樓建築。
位於三芝區土地公坑旁的現代公寓建築,建於坡地之上,擁 有廣闊的海景視野與自然環境,大致建於 1970-1980 年代,室 1 2 3
1. 阿嬤獨自穿梭在建築當中,背影顯得渺小。 2. 頂樓留下曾經愜意享受生活的痕跡。
4
3. 海砂造成結構體破壞,散落在周遭。 4. 室內大面積的開窗框取海景。
內鋪設磁磚,屋頂版藏有管線,混凝土與紅磚牆體,閒置的 主要因為海砂建材造成許多居民外流,去年此地四樓發生社 會自殺案件,此地亦為人們拍攝廢墟的地點之一。
人文空間 2
北1
舊園荒蕪,而精神不死,此地是淡水人文今生今世的證據。
北4
2乙
2乙
穿越歷史的足跡 淡水「動物園」 文 圖
人車熙攘的水源街二段,位於淡江大學
這棟建築為水泥造的一層樓平房,老舊
林。傳說過去這裡時遺留有火堆餘燼,
的側門旁,我撐著傘轉入靜謐的 140 巷,
的薄木門上的軸承已鏽蝕,摸來刺癢,
浪漫的淡江人在夜晚的天台上,藉著火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低矮的樸素民房、庭
在指尖留下一抹赭紅。附近四散的雜物
光暢談與凝望彼此。
院以及學生宿舍。穿越在曲曲折折的小
圍聚在幾個地方,彷彿悄悄地傾訴著昔
巷弄間,淋著雨的老路燈斜歪著腰桿迎
日私房記憶,大概是現在的屋主不勤於
現在, 「動物園」作為藏傳佛教密宗活動
接,霧氣中微弱的暖黃光線,閃爍在 140
整理,就這麼讓它們在不擋路的情形下
地,也兼作一般的倉庫使用。四周掛著
巷 8 號的門牌上。收起傘,我縮著身子,
長久陪伴,任歲月在這些陳舊物品上留
寫上藏文的彩色小旗子,使這個空間渲
擠過旁邊的窄牆,便見「動物園」藏身於
下斑駁。爬上建物側邊的窄小樓梯,在
染著異國氛圍。檀香的味道從復古鐵窗
田園蟲鳴鳥叫聲中,在一片煙靄茫茫間,
平坦空曠的屋頂上,可眺望遠處雲霧繚
飄出,似乎暗示著房屋有人維護且使用,
宛若桃花源般遺世而獨立。
繞的山林,並俯瞰平地上田野和水泥叢
並非閒置狀態,然而物是人非 ……
42
2
1
3
1.「動物園」藏身在曲折小徑的盡頭,傾斜的路燈在入 口守候。 2. 在雜物四散的庭院裡,藏傳佛教的掛旗,成為此處 最搶眼的色彩。 3. 從房門底部牽出的小水管正滴著水,透露出有人在 此活動的痕跡。
「動物園」的空間使用前後更迭,這段
物園」曾作為田園農莊式茶坊、現代書
民歌運動。六〇年代之前,西洋音樂是
已遠去的傳奇,現在只能從一些前輩的
院運動的基地,以及藝術人文空間,無
台灣年輕人的音樂主流,但是中美斷交
筆下紀錄、口述去拼出當年人文精神的
數師生、上百個校內外社團活動於此交
後 1978 年,激發了台灣年輕人對本土文
圖像。
會,開創淡江獨樹一幟的人文學風。在
化的覺醒意識,青年學子不再只高唱西
台灣教育的改革才剛起步的時候,讀書
洋音樂。李雙澤帶動「用自己的語言,創
它 起 源 於 李 雙 澤 和 他 的朋 友們,民 國
會、私人講學風氣和文化傳承已在此生
作自己的歌曲」,喊出「唱自己的歌」,
六十年代的校園民 歌 運 動便濫觴於此
根, 「動物園」無疑是現代人文自主的一
奠定了華語流行音樂產業在八〇年代後
地,這個獨立自主的人文聚落,猶如「避
種歷史見證。
起飛的契機。
秦」耕讀的淡江桃花源。在李雙澤過世 後,後人承襲這裡質樸的人文精神, 「動
談論「動物園」時,必然會提及李雙澤和 43
1976 年,在淡江大學的一場民歌演唱會
的生命力,將人文精神轉化為動人的樂
是朱天文《淡江記》中記述的事實。這
上,李雙澤帶著象徵西洋文化的可樂瓶
章,喚醒了無數心靈傾聽自己的土地與
份質樸與恬淡的基調,正是作為日後此
上台,用他厚重的手掌抱著吉他、擺盪
人民,震響了對本土文化的渴求與盼望。
間住處,常保著耕讀且與世無爭的『避
著壯碩身軀,以渾厚嗓音唱起台灣民謠
秦』氛圍。」
〈補破網〉和愛國歌曲〈國父紀念歌〉,
陳旻志在〈夢土上─動物園與紫荊書
史稱「淡江事件」。隨後, 李雙澤創作了 〈少
院的交光疊影〉曾說:「『動物園』早期
當我溯源這些前輩的歷史與足跡,我不
年中國〉和〈美麗島〉,改寫自蔣勳的〈少
的命名, 即是成於民歌運動前後的學生,
禁想像起那些年「動物園」的逝水年華,
年中國〉等作,推動「唱我們自己的歌」
他們在此深切體認了民胞物與的胸懷,
屋外寧靜的農舍,空氣中瀰漫樸素而踏
的人文覺醒,也正式在全台校園裏襲捲
更直接地揭櫫了人與物之間,並非懸隔
實的氣息:濕氣帶來淡淡的霉味、四周
起一片民歌運動,成為台灣流行歌曲的
天壤,橫豎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對立。因
田園的新鮮泥土味、以及飼養動物的味
一種文藝復興。他以樸實的性情與飽滿
此不論是李雙澤之於民歌的啓引,或者
道,進到屋內書香迎鼻,而後在茶香與
44
咖啡香之間舉杯交談,光影下白煙冉冉
扯。追憶「動物園」純粹無功利與質樸的
上升,談話聲、音樂聲、歌聲協奏和鳴,
歲月,更顯得難能可貴。
1
2
盪,為了共同的人文理想一同成長,性靈
過去熱鐵般的記憶已被時間慢慢氧化,
4
5
無私、有情無價。
如同「動物園」老舊木門上的鏽紅軸承。
無數渴望對話的自由心靈在此相遇、激
空間就像一層羊皮紙,刮去後又再覆寫。 隨著時代轉變,資本主義興起,人們追
我們能否期待並重構,一種新的想像烏
逐金錢,或是無奈被金錢追逐;同時,教
托邦再次誕生?
育環境也變得複雜:學校面臨少子化的 招生不利以及體制的規範,學子則在就 業的現實與對 知 識的單純 追求之間拉
3
6
7
1. 位於建築主體旁的樓梯,通往屋頂的天台。 2. 於天台上可眺望遠方的山,不時有雲霧繚繞。 3. 傳統田野、現代建築以及外來宗教,在這個空間兼 容並蓄。 4. 在角落圍聚的雜物,陪伴著「動物園」渡過獨立自 主的歲月。 5. 隨意擺放的雜誌,在窗後窺看屋外的動靜。 6. 人們圍著火爐時,臉上是甚麼樣的表情 ? 7. 時光與潮濕替老舊木門的鎖渲染上鏽色。
45
〈 淡水「動物園」發展年表 〉
「動物園」荒廢後,整建成藝 術人文空間。
占地約有 300 多坪,其間還有
竹林菜園,主要分成 4 幢建築 人文社群空間。
林洲民、陳元璋、吳永毅、徐力
李正治、謝信芳、杜守正、陳旻
年們 (蔣勳、 楊弦、 胡德夫、 李昂、
吳麗雯、曾金城等外校與中文
祖珺、 李元貞、王文進、 曾憲正、 中、鄭在東)以 及 其他文藝青 朱天文)的聚集地。
民宅 1970 年代之前
一間提供小型表演活動場所, 另一間則當作倉庫之用。
志、蔡金仁、呂文翠、洪喬平、
陳明章、 金門王、 李炳輝、 黃妃、
系師長與系友。
藝文界人士。
學生校外租屋處
董運昌或是痞子蔡、邱坤良等
田園式茶坊(人文社群空間)
「動物園」荒廢
1970 年代
1992 年
1995 年
1999 年
校園民歌運動時期。
謝信芳將動物園闢為田園式茶
動物園轉由「紫荊」和「德簡」
淡 江 電 算 系 校 友 張 永 智與音
當時孫嘉陽在此租屋,李雙澤
理想的人文社群空間。
物園人文茶坊」正式對外營運,
式,總共找了 20 人籌了 70 萬,
常去找他,後來陸續有許多淡
坊,作為淡江與淡水一個更具
江大學學生至此租屋居住。由
謝信芳因家務不得已而南歸左
物,且住在這裡的學生,每個人
君先生主持,大體而言仍能保
於附近似乎養了雞鴨豬狗等動
都有個動物的綽號,因而把這 裡定名為「動物園」。
李 雙 澤 和 幾 個 志 同 道合 的 朋 友,在 這 裡 清 談 人 生,也從事 音樂、文學 和 繪畫 等創作。在
營,遂將動物園經營轉由陳楚 持整體園風。
「紫荊」和「德簡」兩所書院在 此發展,連動的重要讀書會及 相關活動不少。
王津平、王 文 進、李雙 澤 等人
在當時的台灣,教育改革的思
鄕土文學運動的風氣。
轉型為現代的書院,紫荊與德
的影響下,此地逐漸形成關懷
1977 年,李雙澤在淡水因救人
而不幸過世,周遭友人們仍常 在「動物園」聚會。之後, 「動
物園」屋主曾將該處出租經營
茶館、書苑等,許多淡江的文藝
青 年,也一 代傳一 代,朝聖 般 前往「動物園」冥想、聊天或創
作,成為喜愛文藝的淡江學生 習慣出沒的主要聚會場所。
46
物,一是咖啡廳,一是錄音室,
淡江師生(王津平、梁景峰、楊
潮也才剛起步,第一批由傳統
兩 所書院 共同主持,策 劃「動 並於淡江校內,申請成立「書院 之友社」。
動物園呈現了迥異於世俗茶館 與活動空間的風貌,進一步締 結了淡江思潮與社團成長的歷 史脈絡,諸如校園民主自治、
學運、女性 主義、台灣本土 文 化,乃至校外社會民主運動的 林林總總風潮, 「動物園」業已 作為一個立足中性而兼容並蓄 的大本營。
簡、清香與益生四所現代書院
「紫荊書院」在動物園左廂建
的里程碑。
江中文系一貫的理想學風,這
的崛起,是當代書院運動重要
立了早 期的據點,也結合了淡 裡成為淡江人文學風的重鎮。
樂創作人徐清原等以募款的方 重新整建「動物園」,使動物園 成為擁有錄音室、可以舉辦文 藝講座的地方。
改成只有週六、日對外營業,平
常則是張永智沉思創作和朋友 談天的私人場所。
藝術人文空間
「動物園」再荒廢
藏傳佛教聚會地
2000 年
2005 年
2006 年
現況
客 家 樂 團 交 工 樂 隊 主唱 林生
2005 年 1 月,動物園裡的老動
2006 年 05 月 21 日 因 失 火 燒
藏傳佛教密宗及信徒的宗教活
園錄製了「非核家園進行曲」,
活動,動物園主人張永智不僅
接掌而停止營業。
祥,以淡大校友的身分,在動物 期 間 還舉 辦 過 幾 次 的 藝 術 講 座。
物們發起了「動物回娘家」的 親自上陣演唱早期自己創作的
掉一部份, 「動物園」也因無人
動地。
歌曲,老樂團更藉由這次活動 與新樂團交流。參與者有唐立
淇、吳 淡 如、陳 明 章、徐 清 原 ……以及新一代樂團歌手:教
練樂團、陳綺貞、1976、朵莉的 藥盒 ……
參考資料: 1. 夢土上─動物園與紫荊書院的交光疊影 作者:陳旻志,收入《山海佇望—淡江大學中 文系六十週年「六十有夢」紀念文集》。 2.「江山待我啟人文」─李正治先生 作者 / 訪問人:黃文倩,收入《山海佇望 ─淡 江大學中文系六十週年「六十有夢」紀念文集》。 3. 淡水情懷─七○年代淡江行 王文進。 4. 淡水維基館。
淡水「動物園」 位置:水源街二段 140 巷 8 號 現況:周圍陳舊雜物四散,建築主體完整而樸素,保 有老式木門和鐵窗。
「動物園」藏身在淡江大學旁的田園間, 宛若「避 秦」的 桃花源。它曾是民國 60 年代校園民歌運動發源地,多年來作為 藝文人士交會的聚落,在台灣人文史上 留下足跡。2006 年後, 「動物園」再荒廢, 空間的使用功能轉變,現作為藏傳佛教 活動地。
結語 文
逃離了擁 擠的人潮、預設的軌 道、慣性
仍等待著後來者的知音與再靠近;現代
的認知框架,奔赴一場和閒置空間的對
住宅的荒廢,也揭示與檢驗發達資本主
談。在此,時間不再是一條單行道,觀者
義時代的人為意志的困境;但無論如何,
立足於現在與過去的多重門間,我們內
我們並非一無所有,總還有淡水「動物
心繁複的矛盾,得到了更為具體的寄託
園」。
與回應。 沒有它們就無所謂昨天,無所謂今天和 日商豪宅洗淨鉛華,用沒落的貴族的姿
明天。引起我們思索的,是淡水在走向
態展示它的昔日榮光;八仙樂園褪去了
繁華的路上,擱置的究竟是甚麼樣的實
人間煙火,卻期待著歡笑再度充盈它的
感 與 記憶?我們該 如何在淡 水 的 發 展
內裡;舊淡水區公所無法完全融入熙熙
中,安置這些異質空間?在廢與墟之間,
攘攘的遊客;石滬和茶葉工廠昭示也記
貼近事實與真相的複雜性,亦期待後人
錄著滄海桑田,讓我們理解淡水與先人
更為尊重且合理化地善待。
們的傳統步履;而那傳統民居的門檻,
1
2
3
1. 淡水的公家機關相繼移置新建的行政中心後,許多館舍閒置至 今,關閉的地政事務所矗立市中心的中正路上,對比鮮明。 2. 淡水過去存在的廢墟,包含黑樓和白樓,是老淡水人的回憶之一, 現今只能靠牆上的壁畫想像。 3. 藍天市場的工地,基地開挖後便停擺至今,廢墟的存在難道是發 展之路的必然 ?
48
北9 北7 101
-1
北5
北 12
1
10
2 北
10
北
8
北
6
北
2 1
2乙
10
1
北
閒置空間地圖
文化資產 p.04 公共設施 p.12 沒落產業 p.20 傳統民居 p.28 現代住宅 p.36 人文空間 p.42
50
2乙
1
1-
北3
北
4
1
北
2
2
2乙 2乙
2乙
64
61甲
15
15
15
淡水當季事件紀實
2016/12-2017/05
被分食的道路 舊國泰橋拆除
為了配合淡海輕軌工程,使用超過 20 年的
小鎮的樣貌日復一日地漸變,不變的是道
舊國泰橋已經被拆除。那晚,怪獸般的怪
路被分食的下場。淡水輕軌宛若市鎮中的
手聚集起來,伸著脖子啄食橋面,然後咀
人造河流,它所流經之處能否能如預期,
嚼被炸裂的碎塊。隔日,車流一如往常地
帶來通勤與觀光的新生機呢 ?
經過。
52
暗夜裡的光 淡水大拜拜
煙硝味瀰漫了淡水小鎮,耳邊鑼鼓聲由
鞭炮聲走在祖師爺的神轎之前,祖師
弱漸強,煙花漫天彩帶似雨。自清代以
爺走近時,人們在鵝黃的路燈下雙手合
來,清水祖師爺守護著淡水,成為淡水
十跪在神轎前,喃喃自語,將自己的祈
居民的信仰。每到端午,祖師爺更親臨
願娓娓道來。在火光中,我看見一行人
淡水大街小巷,親近居民的生活,保佑
走在鞭炮之上,高舉起自己信仰。
接下來的一年平安順利。
熱浪似景 重建街市集
每個月的第二個週末的重建街,增添了
一陣波瀾,我站在街道上觀看著熱鬧的
許多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人們相互幫忙
老街與不遠處的淡水河,心裡想著市集
架起藍染布幔,在石梯上擺攤展示許多
是否如同海浪,來時掀起一陣騷動,退
手作物品。遊客們紛紛停下腳步觀看與
時不留痕跡?
詢問,吉他聲響也滋潤著悶熱的天氣。 此時,一陣風起,原本垂吊的藍染揚起
住在淡水,水從哪裡來? 淡海新市鎮配水池即將完工
近年隨著人口增長,淡水地區原有的五
自來水公司北區工程處在淡金路側施
處 淨水廠,已無法負荷 大幅增 加的民
作 3.5 萬噸配水池,預計供水將能支應
生用水需求,目前約有八成五用水取自
淡海新市鎮一期約 16 萬 5 千餘人。隨著
翡翠水庫。淡海新市鎮的地勢較高,又
新建的配水池完工啓用,供水亦趨於穩
屬供水系統管線的末端,歷年來每 逢
定,若遇上暫時性停水,也能縮短復水
颱風或枯水季節,時有缺水甚至停水狀
時間。
況,且復水時間相對漫長,地方居民抱 怨連連。 53
即將錯失的記憶
洋行新貌
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團隊進駐
重建街房舍擬拆除
「重建街 12-1 號」紅磚建築位於街角,
是否拓寬,也一直是地方發展與文化認
得忌利士洋行,位於淡水老街末段,
近日出現工作人員在房子前後來回拿著
同的矛盾。平時寧靜的重建 街,總能為
1871 年由經營航運業務的英國得忌利
尺測量,一邊拿紙畫出立面、記下尺寸,
淡 水 稍 稍保留一些老舊市街的生命記
士洋行所建,2013 年剛完成修復 並 重
並表示:這是屋主欲向政府申請拆除執
憶。儘管確定不再拓寬,重建街的危機
新啓用,是清末臺灣開港及北臺灣航
照的事前作業之一。
卻尚無法完全解除。當我們不斷追求發
運發展的歷史見證。裡面也展示洋行
展,是否也能放慢腳步、捫心自問,能為
的歷史及淡水各處的洋行遺跡。後棟
淡水的後人留下些甚麼?
則改為淡古文創工坊,是政府培育文
近年來,重建街上的爭議,圍繞在道路
54
說書人的淡水 「河邊說書」講座
創人才的所在 ─ 設有工作區、展覽
週五夜晚的月光擱淺在淡水河面,讓一
過去像是遙遠的煙花,現今是足下異變
區以 及交 誼區,促 進交流,未來亦會
群人打住原先的行程,等待說書人回溯
的土地。殼牌倉庫、得忌利士洋行這類
安排工作坊、演講課程等等。在三月已
故事的開始。聆聽著謝德錫、周宗賢與
的文化資產,我們感受著他們的消逝,
舉辦過舢舨船 3D 列印課程,結合淡水
張建隆先生追憶起淡水的過去與 不再
見證他們的無數興衰。然而淡水的今日
在地特色與居民互動,預計未來將招
復返的文化;隨著姚莉亭小姐與巫宗仁
的新故事,會不會只剩下層層疊起的萬丈
攬更多團隊,創造更豐富的文化議題。
先生引領我們認識淡水近期的發展。
高樓與高架橋上捷運的回聲?
串起風景
海尾仔自行車道開放
一個初夏午後,雨剛過,空氣清新中帶
就是海了。原本自行車道在海尾仔的末
「爸爸你看!是海欸! 」
有一股霉味。遠離淡水市區,往海的方
端是死路,今年年初,這一段車道連接
向,踏上自行車,齒鍊轉了一圈又一圈,
起兩邊的路段,穿過末端的圓形廣場,
小女孩跳下腳踏車,赤 著腳往沙灘 跑
風景也從大樓轉向海洋。
使 遊客能直接騎上周邊 道路,往返也
去,她的父親拿著小鞋子在後方伴著。
更加便利。 沿著台二乙線自行車道,輪子輕輕滑過 菜園旁的柏油路,一路下坡,再過去, 55
聳立的金色煙囱 祖師廟興建環保金爐
像是許多許多年前,淡水還是偏安小鎮的那 段時光,祖師廟戲台的遺址被抹上水泥,廣 場在一月上旬拉起了施工線,繼去年拆除戲 台,祖師廟趕於年前進行新一輪的施工。 穿過窄巷,踏上清水街的斜坡,被高聳壯碩 的龐然大物吸去了目光,原在右側的香爐已 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於祖師廟屋頂的「環
「櫻」容宛在 天元宮櫻王病逝
每年三月中旬,人們既期待天元宮的吉野櫻 綻放,又擔心若春雨紛紛,會使得「櫻」流成 河。然而,今年最大的憾事並不是春雨無情, 而是主祭壇旁的「櫻王」病逝。 「樹仔生病啦,整棵都被挖起」 「那棵樹以前花開得好漂亮呀!……」
當大雨來襲…… 北海岸超大豪雨
「去上課好像在溯溪。」 暴雨突襲北海岸後,學生們提著濕透的鞋走 進教室抱怨著。就算是以多雨天氣聞名的淡 水,也經受不住此等雨量的連續轟炸,多條 道路因淹水、損毀而導致短暫封閉。而淡水 地區也在中午時宣佈停班停課。 56
畫路
支持興建淡北道路遊行
保金爐」─被命名為金爐、銀爐,
平日上下班的車潮高峰,中正東路一路
它們以金屬的不鏽鋼打造,高高地
堵車堵到關渡橋頭,到了假日,臺北市
聳立與飛 翹 燕 尾 屋 頂 遙相對望。
來的車潮更使中正東路堵得水洩不通。
裊裊輕煙不再飛昇,常民的信仰與
由淡北道路聯盟號召抗議,於星期日
環 保 一定 是 對 立 的 嗎?清 水 祖 師
早上從淡水紅樹林站往竹圍站出發,
廟的鼎盛香火,會不會逐漸消失在
一路舉牌向行駛車道上的車潮吶喊。
天際?
他們的訴求是:「淡水不能只有一條往 外的道路。」車輛一多,遊客無法通行, 當地居民也不易行駛,何況若發生重 大災難, 後果不堪設想。 當天亦有立委、 議員、里長加入抗議隊伍。
微冷的山風吹來,幾片櫻花飄下,落 進巨大的坑洞,那裡還留有幾片殘 枝。廟方人員說之後會在原地補植 樹 齡較淺的 吉野櫻。以後,它也會 長得跟「櫻王」一樣高壯嗎 ?
大橋沉浮
淡江大橋工程五度流標
下班高峰期的傍晚,在扮演交通主 幹道的台二 線竹圍至 紅樹 林 段多
從老街遠望出海口,便能看見停工的淡江
然而真正使淡江大橋工程延宕的因素,並
處出現積 水。淒風苦雨中,行人以
大橋。不少民間團體反對淡江大橋興建,
非生態、美觀問題。主橋工程 2016 年底首
傘為帆疾走,車輛亮起霧燈徐行,
認為將影響淡水的夕陽美景、河口生態及
度招標便流標,直至六月,因經費、工期
帶著一天的勞累,向著家的港灣駛
魚苗捕撈。去年民間亦曾發起「萬人連署
等問題第五次流標。連結淡海與八里的淡
去。
救夕陽,立即停建淡江橋!!」的活動。
江大橋興建工程,迄今已二十多年,預算 超過 90 億的主橋段,工程仍無廠商投標。 57
小巷新貌?
剪裁的藝術
福佑宮後方階梯彩繪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BOT 案
「是誰在這裡塗鴉?分明就是破壞文化
中。不料,引起民眾與文化團體的批評,
去年底,休閒園區的工程開始進行,位
資產的行為!」
批評一面倒地認 為福 佑 宮的行為 不合
在老街和漁人碼頭間,預計將蓋在斜
「不會呀!我覺得挺新穎的!」
宜,應停滯工作。
坡的底端,往上可參觀滬尾礮台、忠烈 祠、和平公園跟雲門劇場。
2016 年 11 月,淡水福佑宮為提升觀光人
究竟應該追求「新樣貌」或保持原樣?人
潮,斥資近 100 萬元,委託國寶級彩繪大
們口沫爭執,兩造立論相互對抗。已塗
雨後清涼的下午,坐在和平公園的長
師紀雲煙團隊,彩繪廟旁階梯和圍牆,
上顏料的板塊與皺褶又將何去何從?
椅上,欣賞遠方迷濛的觀音山,伴隨著
欲 將淡 水自然 風 景和知名景點融 入 畫 58
的卻是大型機械移動的聲音。被挖空
傷心石滬
沙崙石滬禁捕撈
淡水區沙崙的石滬群,位於淡水河北
的石滬,修復成愛心的形狀,並納入第
是有人提出質疑:石滬捕魚在當地已有
側岬角,鄰沙崙海水浴場及漁人碼頭
二漁港區域管理,但禁止採捕漁獲。
200 年歷史,雖然現在石滬捕魚並非漁
第二漁港,日本時期是淡北海岸最大石
民主要生計來源, 仍是重要傳統習慣,
滬漁場。1981 年興建漁人碼頭,原有石
作為存 在淡水百年之久的石滬,一直
市府修復後卻禁止捕魚, 「石滬不捕魚
滬群或被徵收或則荒廢。為了延續傳
是當地與附近居民的捕撈場所。對年
要幹甚麼?」
統漁業文化,淡水區漁會將沙崙海域
長一輩來說,更是一種生命的記憶。於
「龜雖壽」
下圭柔山綠蠵龜死亡
的地基,斜坡中間泥土裸露,挖土機、
下圭柔山海邊,路過的一位阿伯在垃圾
一塊垃圾,肚子裡也被垃圾填滿。塑膠
推土機……各種大型機具在裡面上上
堆中,發現一隻死去的綠蠵龜。腐臭的
製品雖然有著輕便的材質及耐磨性,但
下下地爬著。而寫著「守護樹木.愛地
屍體,經過海風吹拂、海浪拍打,隨著海
成為垃圾後最不容易被分解,亦對生態
球」的圍欄,亦站在工地裡,跟施工用
浪四處飄散,不僅發出惡臭,還滲透出
環境造成極負面的影響,許多動物在覓
的水泥柱一起,安放在中央。
大量黃色汙水,流向盛產鰻魚苗的洲子
食中,誤食這些垃圾,最終危害生命。人
灣海域。
類對環境肆意妄為的破壞,是否該感到 慚愧與歉意?
據說綠蠵龜在死去的時候,嘴中還咬著 59
淡淡目前主要索取地點為淡水地區, 若有意願協助我們放置索取,歡迎
刊物索取地圖 與我們聯繫。
淡淡目前主要索取地點為淡水 地區,若有意願協助我們放置索 取,歡迎與我們聯繫。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138巷7號
新北市國際藝術村 古蹟博物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之2號 時報文化-大樹書房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牧師樓古蹟庭園咖啡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郷愁茶園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30號 海明威Hemingway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47號 淡水漁文影像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5 號
感謝淡江大學中文系及以下田 調學長姊,慷慨贊助印務費用, 讓《淡淡》得以持續記錄淡水。
之間 茶食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30號 天使熱愛的生活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3之1號 滬尾偕醫館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周彥文 陳秉楠 吳柏勳 徐承立
感謝以下學長姊慷 慨贊助,
陳昇輝
讓《淡淡》得以持續在淡水
林麗安 紀錄、書寫、並發行。 游琬琪 林謙勇
陳珮雯 陳秉楠
郭玟伶 林麗安
林謙勇 游琬琪 林庭萱 林庭萱 陳珮雯 郭玟伶 60
心波力・幸福書房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60號 九崁28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28號 淡水香草街屋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14號 空兩格Café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0巷20號 有河Book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 河邊春夢 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56巷10號2樓 淡水文化基金會 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田野調査研究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409 中文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514 英文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外語大樓 FL207
建築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建築館K202
文錙藝術中心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沒有特別計劃café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北路一段207巷37弄1號1樓 目目。MùMù 新北市淡水區大忠街34巷21號 Cafe COBEE 新北市淡水區大忠街113巷21號 水店行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7號 BitterSweet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5弄12號 錄濠輸出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5弄29號 眼自家烘焙咖啡館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214號 竹風書苑 淡江店 新北市淡水區水源街二段74巷8號B1
竹圍工作室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紀州庵文學森林
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大橋工舍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104巷7-1號
小巷裡的拾壹號
台南市中西區衛民街143巷11號
么八二空間 -182artspace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田野調査研究室
Field Research Studio of Tamsui 25137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409 +886-2-2621-5656 #2301 Tamsui-field.org
www.facebook.com/TamsuiField
03 04
9 772413
99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