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孵個女孩誌
文青女孩的第一哩路
Advertisement
終於破殼而出!她有了自己的名字──《好感》。十八個文青女孩一起孵出了這本小小刊物。
以前我們叫她「女孩誌」,緣起於臺中女兒館今年度的「女孩性別培力計畫」,希望招募臺中的年輕女生組成採訪編輯團隊、出版刊物,成為在地女孩的發聲平台,鼓勵青少女關心性別與公民議題,並營造出屬於女孩的社群共同圈,彼此支持互相激勵,一起培養闖蕩世界的勇氣與自信。
這是一本以15~25歲女孩為主體發聲的刊物,這個族群正是人生準備起飛的階段,然大眾媒體和社會主流價值往往只關注她們的外貌、身材,很少真正在乎年輕女孩的想法與主張。我們期待藉由《好感》使外界看見臺中女孩的「態度」、正視女孩們的想法。
一切都是全新嘗試。臺中女兒館首度招募編輯志工,辦理「下課後文青練習」系列課程,分三階段培訓:1.職人講座、2.採編課、3.編聚工作坊。邀請文字、媒體及出版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帶領女孩們從零開始,一步步學著企劃、採訪、寫作、編輯,練習孵女孩誌。
5月開始的職人講座是全面開放的場次,編輯志工團隊尚未成形,每場台下坐滿二、三十人,仍未知最後願意留下的會有誰。那時候,女孩一個個各自散落在台下聆聽講座,她們彼此還不相識,不知道未來她們會成為夥伴,一起寫字孵夢。
超乎預期,首批編輯志工報名熱烈,最後錄取了十八個女孩。或許她們不一定是履歷作品最傑出的,但一定是最有潛力的,因為臺中女兒館的精神正是培力女孩。這群編輯志工從16歲至25歲,有高中生、大學生,和社會新鮮人;有人帶著創作魂、有人懷著出版夢、有人關注性別與社會議題、有人只是想有個地方安心說說話或者聆聽⋯⋯
在課堂與聚會中,女孩們彼此分享自己的性別小故事、成長歷程的煩惱、生活的苦與樂,混齡團體的互動,拓展出不同於校園內同溫層的經驗交流。當討論起自己心目中的女孩誌,她們說:「無框架」、「打破舊觀念」、「練習對話,一起共鳴」、「療癒,作為受傷的避難所」、「挑戰自己」、「爬一座山的自信和勇氣」、「成為想成為的自己」⋯⋯或許這也是她們想送給自己的。
這個沒有什麼經驗的編輯志工團隊,展開了可歌可泣的孵蛋之旅,在工作坊中歷經燒腦的專題企劃提案、榨乾腦汁的各種命名大作戰、被打槍的採訪大綱、失聯的受訪者、無止盡的改稿地獄,集體完成了九篇採訪稿,連同插畫、美編、封面、標準字設計等,都由編輯志工不眠不休地完成。
這段期間女孩們不知活用(或耗損)了多少腦細胞,從刊物特色、讀者定位、刊物名稱、專欄名稱、Slogan、標準字、封面發想、版面色彩⋯⋯林林總總的腦力激盪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投票,只希望每個決定都是經過充分討論的民主過程。即使這個編輯志工的任務,越來越像自虐,在課業、工作之餘,還要被催稿,但這群女孩並沒有退卻。身為計畫主持人的我,一邊奪命催稿連環追,其實也在心裡默默為她們鼓掌。這是個超級任務,不採取單一記者或寫手獨立報導,而以團隊方式作業其實更費力,因為目的不僅僅是產出作品,更希望女孩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她們做到了!
感謝帶給女孩們重要啟發的講師群──彤雅立、房慧真、曾千倚、李屏瑤、謝艾樺,謝謝你們指引女孩起步的方向。感謝所有的受訪者們,謝謝你們願意接受菜鳥記者的採訪。感謝《好感》的小編們,我們終於一起走到了這裡,小小的里程碑!
期待《好感》能陪伴女孩們度過所有的勇敢與不勇敢,用她們的好敢,帶給世界好感!
羅惠文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