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樂誌 No.18 「家鄉味」

Page 1


甘樂誌 The Can Magazine

目次 Contents

甘樂誌是一本新北市的獨立刊物,

讀者徵稿

自2010年09月創刊至今,

主題企劃 - 以家為原點 圍、圈、團、圓

刊物內容含括社會議題、在地文化、藝文及各項展演資訊。 - 雲眷裡的家鄉味

目前於台灣北、中、南部各個特色據點供民眾索取及訂閱。 甘樂誌雖不行雲一般雜誌形式, 但一群在地青年用心保留家鄉文化,盼您們看到。

主題專欄 - 爆米香 / 菜脯蛋 / 香腸 / 焢土窯 / 辦桌 / 丁香魚 焦點人物 - 沒有名字的甜點店 ─ 許富翔導演 薪火相傳 - 部落的傳統工藝 ─ 月桃編織

關於甘樂文創 About The Can

甘樂青年 - EX-亞洲劇團 / Chongtham Jayanta Meetei 江譚佳彥 新北心幸福 - 我們在石門

一幢百年古厝,一群熱愛土地的青年,

真正的媽媽味 ─ 石門肉粽

一本新北市的獨立刊物,

東春華理髮廳:一步之外,即為異鄉

一方位於三峽的藝文展演空間。

台灣最北端的山林實驗室

回鄉青年放棄家族光環的高薪工作,

老鄉長的箏線情

用年輕人的力量為家鄉盡一份心,

漁市人生,一點靚綠。

追本溯源而深耕在地文化,

音樂專欄 - 獨家專訪 : 猛虎巧克力 鄭宜農

守護故土的歷史資產, 保存古厝的不老靈魂。

巷三峽的風景 - 存封的好味道 ─ 白雞山上四十年的醬菜老店 甘樂精選

我們認真生活、面對生命:

分享穴兒

─ 創辦獨立刊物, 聚焦於讓那些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生活, 並帶來循環回饋的純真感動。

樂在其中 - 甘樂生活日記 / 場域平面圖 活動資訊 寄放點介紹 + 寄放點目錄 - 墨咖啡 / 一百種味道

─ 規劃平台空間以交流文化創意, 著眼生活相關事物為題材, 而為文字、繪畫、音樂等藝術推廣注入新活水。

─ 提供創意整合設計服務, 集聚在人與生活的關係而發想, 以專業的設計力實現人們心中的無限想像。

2

問卷回函贈獎活動


94年 李 安 執 導 的 《 飲 食 男 女》透過烹飪、飲食文化 細膩描述近代家庭變遷與 舌 ˙會 滋 ˙味 喜 ˙ 好。 - 頭品嘗食物的感覺 鼻 ˙ 子聞東西的感覺 內 ˙心的感受 體

境 - 界。

親 - 屬共居的所在。

親情互動,泰然卻生動, 銘心。

相 隔 18年 , 曹 瑞 原 導 演 與 當時的監製徐立功合作再 造《飲食男女 2》,一句『 好近又好遠』更貼切形容 了現代人,家、鄉及人與 人之間的情感往來。

便不只是一盤佳餚,一幅 風景,一抹氣味,一種情 感,一份想念..

不管我們翻了幾翻,仍舊沒 喪失的原味「家鄉味」。

圖│李晨潔 ˙ 文│洪琬淳

3


讀者徵稿 Photo & Article

下期投稿主題:紀念。

36° 3'57.93"N,112° 5'43.05"W_ 圖 ˙ 文│ Jeanine

異地的天空藍的很透徹, 但折服人心的美景是否也能折服味蕾 ? 為什麼別人常說:旅行在國外,總是孤獨的 面對陌生的境遇,會格外想念家鄉的一切, 那些鬼斧神工的山川峽谷,是曾經想要追尋的, 年輕的心,往外飛得快,可年老時,卻想落葉歸根。

車行駛在黃沙上,仙人掌點綴著單調的視界, 天還在使勁地藍著,卻突然竄來一隻代表家鄉的吉祥物, 是"Chinese Food"慰勞旅途疲憊的身軀。 習以為常的菜色和米飯,此刻卻非常珍惜的咀嚼, 終於能體會在國外碰到熟悉的事物,是怎樣的感覺 ! 酸 / 醃漬的酸白蘿蔔讓人想起菜園裡農夫的身影 甜 / 冬天回家母親端上的一碗紅豆湯圓 苦 / 長輩們都說吃苦瓜好處多 辣 / 是宮保雞丁,是王者之氣,不容侵犯 驚喜交織著感動,那是家鄉的味道。 4


是屬於家鄉的。 才發現有一種懷念的情緒, 一直到了在外地念書以後,

圖 ˙ 文│ Caviar Jao

在我們家巷口附近,有一間在社區裡還算小有

賣土魠魚羹的老闆娘這數年來總是短捲髮,微

名氣的土魠魚羹,我忘記小時候從幾歲開始,我沒

胖的身體繫著一件白色的圍裙,上面印著大大的紅

上課的假日中午,爸爸就會買兩碗回家,一大一小,

色字樣「尚津土魠魚羹」,我忘記小時候的印象,

和我一起吹著冷氣坐在電視前吃。

老闆娘是不是就看起來一直心情不太好,總是面無 表情的問一句「咩甲啥?」,可是也因為她這樣總

假日的味蕾總是會特別的挑剔,想要吃些什麼

像是對待老顧客才有的隨和口氣,意外的讓我覺得

和平常不一樣的,可是又總會想不到該吃些什麼,

很親切,這樣的店也許不比媒體報導的名店,可是

往往最後還是會投降遷就於離家不遠,而又已經習

正因為它伴隨了你長大的記憶,所以那樣的味道才

慣的幾個老味道,雖然總會因為這樣又草草決定了

真是難忘。到了外地念書後,吃著外地的有名羹店,

一個美好假日的午餐而覺得心情煩膩,可是也因為

我一直沒發現,原來真的有屬於南部的味道這件

這樣習慣的過了數年,直到我因為在外地念書有很

事,還是因為朋友嫌棄南部的羹怎麼這麼甜時,我

長一段時間無法吃到的時候,會偶爾想起,那碗羹

才發現我有多不適應少了清甜味的外地羹,因為這

裡將炸很香酥的土魠魚與羹混著,讓炸過的酥皮因

樣的飲食習慣,讓我很喜歡有「屬於南部的味道」

為浸泡變的有點酥軟但掩蓋不了魚肉的紮實,還有

這件事,不管在外地吃到什麼食物,都會懷念並心

滿滿炒至軟爛吸飽湯汁的高麗菜,配著一口平凡樸

中默默比較和家裡附近哪間店的口味有多不一樣,

實帶著清甜味的勾芡湯頭,偶爾淋點黑醋,夾帶著

懷念,只有那一種屬於南部特有的家鄉味。

青蔥覆蓋並灑上一點胡椒提味,會偶爾想起,小時 候和爸爸一起吃飯的日子,然後就會覺得自己該回 家一趟了。 5


家鄉味 文│韃客 痞

阿嬤嗜吃甜食,小時候每到夏天冰箱裡總有一個小鐵鍋裝著阿嬤自己調的糖水, 偶爾偷喝兩口甜滋滋的味道,這算是我最早接觸的飲料了。 阿嬤對甜味的偏執也表現在煮食上,以往最常聽到父親的抱怨就是:「阿母 妳菜煮太甜了啦!」阿嬤就會拿個湯匙試過味道後,轉身小聲地說:「這那ㄟ甜 ...」 我現存最早的記憶之一是:在台南老家鄉下三合院的飯廳裡扒著大碗白飯吃 阿嬤煮的麵筋。我當時大概四歲左右的年紀,很令我吃驚的是,經過近三十年的 歲月,白飯冉冉上升的熱氣,混合著鎢絲燈照亮暈黃的空氣,那如舊相紙呈現粒 子般質感的氛圍,卻彷彿閉上眼就能觸摸到似的強烈。 後來求學以至到就業都在北部才知道,原來對北部人來說,台南的小吃都是 偏甜的,聽到這種說法,我也像以前阿嬤一樣,狐疑地覺得這不是食物本來應該 有的味道嗎?然後在吃過許多朋友們推薦的北部小吃後,身為台南人對小吃的驕 傲心理,常常嘴上說不錯,心裡卻偷偷轉身嗤之以鼻(請原諒台南人的任性)。 然而離家越久就越能融合外地的飲食,只是對家鄉味的懷念卻從來沒減少過。 我體認到就算不是在家鄉生活,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兒,哪裡不是我們的家鄉?即 使如此,哪個外地生活的台南人不懷念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那家巷口肉燥飯還是臭 6

豆腐呢?


紅燒烏魚 屬於爹對奶奶的思念

圖 ˙ 文│陳信鈞 Adonis

11 月初的那星期,氣溫明顯降低,正當我說適合吃酸菜白肉鍋、羊肉爐和麻辣鍋 時,那星期內有兩天的晚餐,桌上出現了蒜苗紅燒烏魚,分別是我和娘煮的。印象中, 每到了入秋,尤其是中秋之後,當雌性烏魚的卵被取去做烏魚子後,魚販攤上就有烏 魚可以買,俗稱「烏魚殼」,少了烏魚子的烏魚,價錢自然是低廉不少。然而,就在 這樣的時節,秋天之後,偶爾餐桌上就會有前面提到的「蒜苗紅燒烏魚」或「香煎烏 魚爆蒜苗」的菜色。只記得,娘偶爾說她不愛買烏魚,也不愛吃烏魚,因為覺得烏魚 肉的纖維粗。可是餐桌上還是有烏魚,既然不愛吃,那又為何要買?我想不透,卻也 從沒問個水落石出。對我而言,我對烏魚烹調菜色,有印象的就是這樣。偶爾嚐一下, 其實是很不錯吃的。

直到那星期,是我在這個秋天,第一次煮烏魚,那天爹特地問我會不會紅燒?要 我用紅燒的方式煮烏魚,紅燒烏魚我有煮過,每次煮都是爹特別提的,所以有印象。 其實,每次當爹跟我說魚要用紅燒時,我就覺得奇怪,但是也不多問。奇怪的是,新 鮮的魚,為何要紅燒?又為何每次只要有烏魚,就要用紅燒呢?雖然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依舊還是把爹想吃的紅燒烏魚給煮了出來。

隔兩天,換娘煮了一樣的菜色,滋味當然是比我好的多,而且那天我煮的時候, 魚肉內部沒完全解凍,結凍處的肉就有些破碎而不完整,自然是賣相不佳,還好味道 是類似的。飯後,和娘小聊一會兒,我才曉得為何家中餐桌入秋後,會有料理烏魚的

7


菜色?吃了好些年,也烹調好些年的烏魚,我才曉 得這道烏魚與爹之間有一個私密的相連和懷念。

原來,紅燒烏魚是奶奶生前常煮的拿手菜之一, 應該是很常煮的一道菜吧。而吃紅燒烏魚,娘說應 該是爹對奶奶的一種懷念的投射。想想,也是吧。 爹以前曾說過,他 18 歲就離開斗南上臺北。奶奶 65 歲過世至今已經 22 年,爹今年 60 歲,算算奶奶過 世那年,爹也不過才 38 歲。我想最主要和奶奶住在 一起的時光,就是他上臺北之前的那 18 年吧。中間 的那些年,上臺北工作、結婚、成家,只有逢年過 節時,才會帶著一家大小回斗南,再不就是奶奶或 爺爺上臺北。也許在爹的心境上,歲數漸長,多少 會想起一些以前的事,和爺爺奶奶的點點滴滴,或 許,透過這道紅燒烏魚,可以讓爹串連起和奶奶的 情感連結。

聽完娘簡述蒜苗紅燒烏魚與爹、奶奶之間的連

no19- 甘樂誌下期徵稿

結,娘也提到「麻油烏魚」這道菜,這也是我沒在 家裡的餐桌上看過的,應該也是奶奶的其中的拿手 菜吧。當然,奶奶過世時,我不過 10 歲而已,但是

時光膠囊發酵成酸臭的大人味道,

至今依然記憶鮮明。對於奶奶的菜,和我記憶的連

青澀的我們成為了誰渴望的樣子 /

結,有過年時的蘿蔔糕,若我們要回臺北,知道我

那你所渴望的樣子呢?

愛吃蘿蔔糕的奶奶會多拿一塊給爹娘帶回臺北。還 有奶奶常常煮的「大茴香菜蛋花湯(閩南語是茴香

她用一段感情證明了自己的真誠勇敢

仔蛋花湯)」、「魷魚螺肉蒜」、「曬乾的菜豆煮湯」、 「曬乾的白色花椰菜煮湯或炒菜」還有「破布子」。

他收了一只破球套,

只是,我不曉得我是否有吃過奶奶親手煮的「紅燒

塵著父親的汗水味

烏魚」或「麻油烏魚」?我想應該沒有或是太小沒 印象,會說沒有是因為,小時候回斗南的時間,若

她放在床頭櫃裡的小襪子,

是唸書的話,一定是寒、暑假,逢年過節會回去的

第一次甜蜜的負荷

時間是農曆過年、清明這兩個民俗節日,端午和中 秋是沒有回去的。所以,以時節來說是吃不到奶奶

他夜深人靜時播著弦鏽的吉他,

的烏魚料理。至於太小沒印象是指,就算是學齡前,

破牛仔褲的搖滾夢

常常被爺爺或奶奶帶回斗南居住,但那時候哪裡會 記得吃過什麼魚?什麼樣的料理?頂多就是吃飽、

如果時間帶走的比想像的更多 /

睡覺、玩罷了,不過吃到奶奶的烏魚料理的可能性

你會怎麼將那些記憶留下?

應該很大吧。 照片、文字不拘,歡迎投稿至甘樂信箱:thecan2010@gmail.com

8

經採用後將贈閱一年份甘樂誌,下期截稿日 8/10。

屬於爹對奶奶的思念。


9


主題專欄 Theme Colum 圖 ˙ 文│陳律瑄

10


/ 家裡門外,舉目所見皆是他們的日常 生活。

// 蘇連尾阿嬤包粿時專注無騖的模樣, 她總說要讓自己人吃到最好的。

窺看三峽老巷舊弄的尋常生活 從清水祖師廟出發,順著三峽溪旁延連的一棵棵柳樹,慢慢步行至我們故事的起點:宰樞廟,最早因藉 著水運之便,廟的周圍成為三角湧最早形成聚落的地方,儘管現今看來是尋常小廟,不若祖師廟的雕砌精緻、 香客絡繹,但如果來者非匆匆過客,則可嘗試於下午孩子放學後的時刻在宰樞廟前廣場停留一會兒,少了攤 商遊客的喧囂嘈鬧,你能見爺爺奶奶含飴弄孫的天倫樂;你能見老夫老妻攜手漫步的閑情浪漫;你能見下了 班的爸媽騎著架有孩童座椅的鐵馬循巷弄而過,在這兒舉目所見的是真實的三峽老街。

我們所生活,誠如你們所看見 任意拐進某條周圍的小巷弄,成了窺看三峽的進階行動,一間又一間矮房低低的挨著,除了住家,其中 有西服行、理髮店、小麵館、五金雜貨等,供應生活所需亦豐富熱鬧了窄道,暫不為此筆墨,而宰樞廟正後 方有戶人家,長形似雙臂環著,裡外為家的景況如果以旁觀視角,還真有些像是歐美企圖展示人們日常生活 在櫥窗裡的行為藝術,但它自然而無所隱藏的呈現於通過來往的人,甚至大方的邀請你一同加入,這可並非 什麼僅可遠觀的藝術,這是蘇伯伯一家住了四五十年的老厝。 11


隨「時」隨「地」真有味 某個假日的下午,太陽還罩在頂上讓人微微冒 汗,想說走進有屋簷遮蔽的小徑或許輕鬆涼快些, 便是第一次撞見蘇家人的景況。坐在矮凳上的阿嬤 一手捧著包粿的葉,另一手巧妙的為幾秒前已迅速 填滿餡的粉桃色紅龜,放上幾絲芋簽做記號,很難 不讓人專注看她「表演」,一下子木板子架起的臨 時桌上又多了幾隻龜。而其他人也不是在一旁閒閒 納涼,阿伯顧著嬰兒床裡的小孫,時而目光移向電 視機裡爭鋒相對的名嘴,還要隨時機靈的補上太太 需要的材料,另一組人馬是兩個青年,則不停歇的 以秤斤量拌炒後赤香的芋頭簽,裝成碗待用,還有 兩個跟前跟後的小傢伙,嘴裡不時哼念著幼童唱謠, 一男一女亦是孫子。而我,好似誤闖了一個忙碌進 行中的專業生產線,有些不知所措。

此後經過附近,肯定會拐個彎進入蘇家巷裡, 幾次來往,我這個外來面孔也漸漸不被覺得陌生, 阿嬤某天還報消息說,最近土地公生日,有朋友向 她註文了拜拜要用的發糕。

當天午飯後阿嬤便掀起了戶外的兩爐大灶,反 常的是這天竟然不是全體動員,只有另一個阿嬤的 朋友作為幫手,兩位阿嬤極有默契的合作,鋪上吉 祥豔紅的發糕模、分裝事先準備好微呈粉紅色的米 漿,這活兒看起來不似做紅龜粿時的繁複,但她們 仍是小心慎重,終於在蓋上大蒸籠的鐵罩後,她們 才像是暫時鬆了口氣般,聊起天來。

祈願家庭像發糕一樣,豐實、溫暖 原來,阿嬤們說從前即流傳過年過節吃發糕以 求好兆頭,同時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友,發糕諧音 發財、高升,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即代表新 的一年運勢越好的象徵。

12


從前她們小時候,如果媽媽當天準備在家裡做發

他倆夫妻推拉著娃娃車在庭前廣場緩緩地繞圈,而

糕,絕對會千萬叮囑家裡的大大小小不準來偷看,

這日益盛旺的蘇家人也就像是這樣的環著繞著,以

時候到了發糕才會乖乖開口笑,也預告了來年會興

宰樞廟為起點,以他們倆老所能及為半徑,在家鄉

旺順利,不過這時代了倒也沒那麼刻意,阿嬤爽朗

三峽圈出一輪無形而堅固的同心圓。

地說,她做的發糕從來沒有失敗過,不怕人看啦。 果真大約半個鐘頭,一朵朵花兒似燦爛盛開的粉紅 色發糕塞滿了整個蒸籠,甜甜的米香也飄散四溢, 兩個阿嬤非常滿意共同的傑作,連連讚好:「真正 蓋水!有發啦!」並開心的扒了一大半與我一起分 享。這段時間,不少經過而聞香的鄰居們都說情著 也要上幾個,或是哄她多做些到市場賣,阿嬤好氣 又好笑地說自己要忙著顧孫,做不來啦!

2013 /08 /10 sat.13:30 由阿嬤親自教學如何製做紅龜粿, 快來當阿嬤的小徒弟, 體驗做粿的樂趣, 等待蒸粿的同時,

十八歲嫁來三峽,如今家族開枝散葉,全家福上 排排坐著的已是四代同堂的三十餘人,阿嬤年輕時 在過去龍埔的大來紡織廠工作,現在她和開娃娃車 的丈夫都是退休養老的時歲,照顧孫子們變成他們 目前生活的重心。夏日晚風宜人,晚飯後時常看見

齊步走!帶大家走進你不知道的三峽巷弄! 報名費用:250 元 / 人,限 30 人,額滿截止。 ( 含教學、材料費一份及導覽講師費。) 報名專線:02-2671-7090,亦可線上報名。 活動地點:甘樂文創 ( 三峽區清水街 317 號 )

13


主題專欄 Theme Colum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那麼的不同。 可能是一碗飯,一盤菜,可能豐盛,也或許簡單。

圖 ˙ 文│密志齊

/ 周日的早上,外婆的朋友會一起來到家中,一同做菜、聊天,然後再一起享用午餐。

從小跟外婆一起住在雲南式的眷村――忠貞

閒晃。一條條狹窄的巷子總是冒險的時光,巷子

新村,幾乎所有第一代村中的人都是國共戰爭時

與巷子中軍綠色水井,更是夏日沁涼的代表。迷

從雲南滇緬那邊逃離至台灣的,只是跟大多數眷

宮般的道路,滿足了童年時想探險但是又不敢跑

村不同的是,少了南北夾雜的各種食物,卻始終

遠的心態,時常騎著騎著就忘了時間,而沒有手

保有和流傳著最主要的特色料理。可能是草綠色

機的年代,除了天空的夕陽,再來就是傍晚每家

像是果凍般的豌豆粉,或是與粄條如出一轍的米

開始炒菜的香氣,提醒著我該回家。到家的時候

干米線等等,這些在許多人的心中充滿好奇的料

總會看見外婆在廚房中做菜的背影與滿桌的菜,

理,卻都是陪伴著我長大的味道。

打拋肉、炸豬皮、豌豆粉、糯米飯,這些或炸或 涼拌,外婆自己料理或於村中購買,都讓一整天

外婆料理著的,除了每天的晚餐,還有許多 14

時候的生活。悠閒的午後我會騎著單車,在村中

在外忙碌的家人,可以好好的享用一餐。


夏天的夜晚,除了這些豐盛的晚餐,還會於 飯後吃著冰量的甜點 ―― 涼蝦。糯米做如小蝌蚪 般的型狀,散開在整鍋的糖水中,喝下一口,既 消暑又可感覺到東西在口中竄動的樂趣。點心除 了夏天的冰品外,也有可在冬天食用的烤耙耙, 外婆用熱好的糯米飯,放在容器中搗,再灑上黑 色如芝麻的粉,用木棍上下左右來回翻攪著一段 時間後,再將整糰糯米撕成一塊塊,捏成圓型的 餅狀。放涼後,拿到小火爐上烤,此時火爐也身 兼著暖爐的功用,一邊烤著耙耙,一邊暖和身子。 微硬的外皮與如同麻糬般的內裏,搭配上豆腐乳 或灑上糖粉,香氣便立即在口中散開。

不同的季節有特別屬於那時刻適合吃的料理, 不同的年節亦然。每到過年前夕,在市場賣豬肉 的姨丈與阿姨,都會開始製作香腸和臘肉。整排 的臘肉如同衣服般,在冬陽下被曝曬,一結結的 香腸,也像是門簾一樣掛在院子中。阿姨家的香 腸除了傳統的甜味紅腸外,也特別製作雲南豆腐 腸,首先將絞過的肉放在大盆子中,再用雙手不 停的翻攪,期間加入大量的雲南香料,再灌進薄 膜般的腸子,捏成一結結的形狀後,最後進入烘 肉機烘烤。小時候因為寒假的原故,表哥表姐們 都會在此時回來,一同參與香腸的製作,在外婆 老家的庭院中,一邊工作一邊玩樂。忙碌的一整 天過後,一齊享用外婆的晚餐,最後再一起在沙 發上看著電視睡著。 / 搗粑粑 : 如同搗麻糬一般,反覆的上下左右來回,最終才會搗出美味的 粑粑。 // 竹簍是外婆的朋友從雲南帶回來,平常都是用來裝糯米飯。飯透過竹 簍總會散發出獨特香氣,像是最道地從雲南飄香過來的味道。

15


隨著年紀慢慢增長,大家一同出現的場景也慢慢不復見。從眷村

// 算眷村消失了,但只要找個空處架起整排臘肉,

老家搬至新家後,本來的大圓桌換成了小方桌,以往七八個人的食物

便可以再繼續回味。

到現在兩三個盤子就可以解決的晚餐,綠色紗網的菜罩也隨著菜量的 減少不再有使用上的需要,而收入了儲藏。其實不管再怎麼改變,外 婆總還是習慣性的準備著她醃製好的蘿蔔乾、醃菜,裝成一小碟一小 碟,或是墩一些肉與買一些涼菜,等著每個不定時回來的家人。縱然 打開的不再是從前眷村中的紅門,但那些屬於我們的回憶依舊在踏進 家中後飄香。

家鄉的味道是什 麼,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那麼的相同,都是 一個簡單的場景,然後添加著許多複雜又溫暖的情緒。

16


主題企劃 Theme Project 專欄插圖│燈塔水母 Turritopsis nutricula

爆米香 / pōng-bí-phang 文│洪琬淳

「要爆啊!」被這一聲吆喝喚起了 ..

從前在水稻田種植區,米香只是地區上常見的 零嘴。清的米香當茶餘飯後的閒聊伴,混上麥芽切

新建的社區周邊仍是綠油油的稻田,回家的路

成塊,還是捏著吃,便是農村人家的糖仔。偶而還

程,我總是會繞過馬路,踩著田埂回家。田間水塘,

能夠在哪個轉角遇上一攤,湊著幾個蘿蔔頭,我將

穿竄在稻梗間的小動物活躍,福壽羅卵囂張的攀附

車速變慢,輕輕的滑行過 ..

著,示威般的胭紅。 因為不能讓計劃之外的事情耽誤了太多時間 / 那是個有點尷尬的年代,資訊和科技更新飛

但那一聲吆喝喚起,曾經這一點點雞毛蒜皮都惹得

快,以前覺得只要有一塊田便能照料一家糊口,但

你開心,總是充滿好奇。你許久沒回家,忘記問候

這十幾年間,能夠蓋房子的才叫好地,我家的社區

身邊的人,連感受的能力都喪失,你趕的時間才讓

就這樣落在一整片的田間,突兀的矗立著。新舊的

你錯過了更多風景。

不謀合在我這年紀的孩子看得出一些痕跡,方言不 輪轉,幾次教改弄得學生糊裡糊塗,新穎的想像和 保留舊文化的觀念都形成了衝擊。

但有些事,會讓你覺得,家庭背景,生活水平 誰都沒有落差,我們都一樣是這樣的童年。車輪哩 哩嚕嚕緩慢駛進巷口,孩子們踩著拖鞋還是搭著汗 衫嘩然的奔去,沒一回兒,就圍成了一圈小舞台似 的,看著米香大叔演出。

將生米倒入壓力桶,以滾動進行加熱,熟化過 程米粒便逐漸膨脹,真正的重頭戲正要上演,即將 打開爐桶那刻,恰似多麼隆重的登場。大叔豪邁有 力的喊到:「欲砰阿噢~」所有的孩子屏氣凝神, 是半眨著眼,還是掩著耳朵,那一刻我們都只期待 煙霧散去之中,甜香的米粒,和那一聲爆米香的樂 趣。 17


那一嚼,鹹香台灣味─ 菜脯蛋

圖 ˙ 文│洪琬淳

雞蛋,菜脯,青蔥段,少許調味, 如何煎得金黃軟嫩, 邊邊卻略帶焦酥。

這一道, 家家戶戶時常可見的平凡味, 卻有著台灣庶民的大智慧。

菜脯 / 台灣的俗諺這樣三兩說:「尪仔某,食菜脯。」「無相棄嫌, 菜脯根罔咬鹹。」如不相嫌棄,蘿蔔乾湊合著吃。夫妻間珍惜緣 份湊合著過日子,只要相愛相持,即使三餐只吃稀飯,配菜脯, 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快樂。

菜脯反應出早年台灣的生活樣貌,農作為業,物質匱乏。阿 婆們還流傳著,娶媳婦便要看醃菜手藝,可以想像醃菜對早期的 家庭如何重要。每年冬季台灣菜頭盛產,飽滿清甜,價格低。樸 實勤儉的台灣人將吃不完的蘿蔔,加入大量鹽巴醃漬,經過曝曬 與封存過程,醃過的菜脯帶有鹹、香的特殊味道。

那是小時候的記憶,婆婆媽媽將新鮮的蘿蔔清洗、拔鬚,切 成適當大小。用鹽使勁地搓揉,鹽漬去苦水。重壓瀝乾後日曬菜 脯,冬季的暖陽灑落在老三合院的庭子裡。

/ 曬好的菜脯,用容器盛著,古早味的菜脯要用 乾稻草一層一層覆蓋,做好的菜脯就會有稻草 的香氣。

18


菜脯蛋 / 蘿蔔乾切丁,幾次沖洗,直至鹹甘度正好,將

鍋熱油熱,倒入蛋液,轉動鍋子及晃動蛋液,

其瀝乾後倒進鍋裡,乾炒到水分收乾,香氣四溢。

讓蛋液凝結均勻,翻面,待膨脹變厚,煎到兩面金

蛋汁搗打至綿密看不見蛋白,表面浮現細小氣泡,

黃焦香。

加入蘿蔔乾、 蔥花,依個人喜好調配適當的調味 料。

汗珠垂掛在髮稍,母親是位職業婦女,卻很堅 持親自發落家人三餐,她時常還裹著正式的上班套 裝,五點半比新聞播報更準時,套上圍裙,成為我 們家的大廚。在母親身旁,看著她俐落的料理功夫, 等著剛起鍋的菜餚,不安分的偷吃,我總說:「這 樣手捏著最好吃了。」那可不是我坐在輝美的餐館 裡,鋪展好的席位上,能夠品嚐的味道,那種家裡 廚房才有的香鹹焦味。

19


美味香腸 ─ 要感謝豬仔哦!

圖│蘇小喵、陳彗星、Neo˙ 文│蘇小喵

走進了臺南市有名的水仙宮市場,此時正是凌

雖然不喜歡豬舍那股豬騷味,可是每當奶奶去

晨三點的時間。在路燈的投射下,市場內放眼望去

清理豬舍時,總愛在她身後當小跟屁蟲,看著她清

時更顯得漆黑一片,只有幾盞微弱的燈光打在攤子

理著豬隻、整理刷洗地板,特別是在餵飼料時間,

上,立刻成為視線集中處。

裡頭豬隻們群起轟鬧的聲音,就成了童年記憶中印 象深刻的一幕。

平日很少踏足這時間點的菜市場,一來這時間 正適合酣睡,二來攤販也還沒開始擺攤,比起市場

我也接生過小豬仔的,對於養豬的人家這是常

正準備開張時的喧囂與熱鬧,在凌晨三點的菜市

見的事。小豬仔很特別,甫一出生就帶著牙,因此

場,反而有一種內蘊的能量,慢慢地正要開始,一

每隻小豬仔一離開母胎,就先得要剪牙齒,免得哺

切有著草根的可能性。

乳時咬傷了母豬。

有亮著燈的攤子,幾乎都是販售豬肉的攤位,

我也看過公豬被閹割的情景,那種悶著響著的

攤前掛著幾串自家灌肉的香腸,攤後則是在處理豬

豬叫聲,至今仍然忘不掉……最後養大的豬仔,跟

肉、分離骨肉的執刀者,幾乎都是中年人居多。頭

著豬販走了,偶爾會換來幾串的香腸或是幾塊三層

家揮舞著看起來相當鋒利的刀,一邊笑著說:「沒

肉。天真如我,還會問說:「豬豬們去哪呢?」

有年輕人要做我們這種啦!太辛苦了。」 「要感謝豬仔喔!」廚房裡的奶奶將煎好的香 看到頭家的模樣,就想起自己童年的記憶。

腸放到盤裡,滾刀切片後放上點蒜苗,油香混著肉 香,望著油亮、飽含肉汁的香腸,我吞了口水,不

從我有印象以來,三合院的住家兩側是爺爺蓋

自覺點頭說:「好!」

的豬舍,裡頭養滿了數十隻的大小豬仔。這些豬仔

20

並不是我們家的主要收入,反倒是多少補貼家用。

爾後長大了,每當我看到路邊或夜市的烤香腸

在我還沒出生之前,家裡還養過雞、鴨,據說爸爸

攤,總是不自覺與童年的豬舍往事開始有所連結。

小時候還要幫忙餵牠們飼料,奶奶還說:「最偷懶

透過木炭烘烤出來的香腸,更帶有特殊的香氣,誘

是妳二叔,每次輪到他倒飼料時,就故意睡得特別

人垂涎三尺。耳邊飄盪著奶奶說的――「要感謝豬

晚。」

仔喔!」


焢土窯

圖│陳則鳴 ˙ 文│詹子慧

我喜歡地瓜,不只因為那黃橙橙的色彩、綿密

農舍與休閒農場都有這樣的活動,焢土窯成為假日

的口感,也因為地瓜之於台灣人一種情感深厚的熟

時分親子的戶外休閒活動、讓大人有機會帶著未曾

悉感。七年級生的我沒有經歷過地瓜簽的年代,那

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小孩體驗這份趣味、並學習用不

是屬於阿爸阿母年少艱苦時餐桌上不起眼而重要的

同的視角去感受人與土地和食物的關係。

一味。我的地瓜記憶藏身在街頭、那個只要一接近 便聞的到地瓜豐厚樸實、甜而不膩香味的路邊攤

或許因為它的營養豐富、或許因為它的美味可

販。那樣的小攤總是有著一個黝黑的、身形瘦削、

口、也或許更因為它與臺灣鄉土社會強烈的感情連

可能年紀也並不太大但總帶著滄桑飄泊氣味的阿

結,地瓜之於臺灣人總帶有特殊的意義。如同許多

北。看著他身手俐落從窯中夾起指定份量的地瓜、

並不屬於我這個時代但確實存在的食物、像是路邊

熟練的用舊報紙包好、放入紅白塑膠袋中、盛重

拿著長壺沖泡太白粉販售的小攤、像那聽說當出爐

的拿給排隊的顧客,這樣的流程才能算完整,也才

時會發出很大“碰"一聲的爆米香、或是將糖煮稠

能讓拿著零錢等待的孩子眼中發著光、心中脹滿熱

淋到地瓜上的拔絲地瓜等等古早味,雖然那些其實

切、然後像是拿著寶物般的捧著那熱呼呼又香氣四

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父母一輩的味覺記憶,但它

溢的午後點心。

們對於我這樣的都市小孩竟也是如此真實而充滿情 感的存在。

我心中另一種地瓜的鄉土味則是焢土窯,焢土 窯緣起於臺灣早期的農業社會的一種農餘樂趣。當 農作休耕的時候,大人便會帶著小孩到農地,將土 塊堆疊成窯、用稻草或小木枝為柴燒火、然後放入 一些簡單的農作物像是地瓜玉米等、再敲打燒熱的 窯土覆蓋悶燒食材。在等待食物悶熟的同時、全家 人便聚在一起話家常、是辛勤工作農人生活中一禎 難得的農家樂照片。

現在時代改變、農忙的工作型態與生活方式已 經產生很大的轉變。因為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產業的 變化,務農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年輕人也大多到 城市裡謀生,所以傳統的農家印象也漸漸成為過

/ 許多觀光農舍與休閒農場都有搭建簡易式土窯,讓大人有機會帶著未 曾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小孩體驗這份趣味。

去的回憶。但也或許是對那樣的農家趣味仍歷歷在 目,焢土窯的形象被保存了下來。現在很多的觀光

21


辦桌 ─ 風光有時,相聚有時 Taiwanese Banquet 圖│洪琬淳 ˙ 文│麗 仙

十多年前桃園市區臨界仍有許多耕種的稻田, 天際線不高、道 路尚寬,常能見白鷺鷥悠哉立於畦畔,我們一家搬到了這裡。原本 在文具批發公司呷頭路的爸爸,熬了數年總算是下了決心要和媽媽 一起自己開店, 除了聲勢浩大的裝潢施工,爸媽更拜託朋友把市場 有名的總舖師請來,張羅起一場熱鬧的筵席。當天大清早家門口架 起大紅色布棚,幾輛發財車載來中午宴客的食材,和大小齊全的餐 盤鍋碗一旁儘管是戶外臨時搭起的灶腳,薰著白煙層層疊疊的大蒸 籠和焰著熊熊火光的瓦斯爐一樣不少。除了靈魂人物總舖師,一揮 湯勺、一下跺刀皆是豪氣俐落,助手媽媽們擺盤裝飾的熟練迅速都 讓人像是在看魔術實境秀一般目不暇給,如果不是大人們房子裡外 忙進忙出,帶親朋好友參觀新屋,他們也不該錯過的。

22


後來跟著爸媽陸續參加過一些婚禮請客和入厝

儘管後來我們再次搬家,偶然和爸媽談起家裡

宴席都改選設在飯店餐廳,除了是現代人講求衛生

那次的辦桌,說著除了親戚們幾乎全員到齊、市場

方便,我想最大的原因莫過是原本的空地廣場多築

熟客朋友都路迢迢的趕了過來,他們倆仍眼角盡是

起高樓大廈,道路管制也越趨嚴謹,連要覓個合適

滿足的笑意。實際上吃了什麼,說實話印象也不過

的地點搭棚都困難,這個原本極熱鬧有趣的傳統則

辦桌會有的大魚大肉,但那鐵杆撐起帆布、大紅圓

漸漸失其興味。不久前新聞報導有人突發奇想,將

桌圍坐著新朋舊友,相聚時鬧哄哄的模樣,反而成

辦桌外燴移駕到公司大樓的空中花園,不過最後卻

了對辦桌最鮮明的印象。

因為瓦斯桶用火安全而終告失敗,假以時日能夠克 服,它獨有的熱鬧情致想必會是不少人舉辦宴席的 首選。

23


記憶中的大海味─ 丁香魚

文│蘇小喵

高雄蚵仔寮的批發魚市,固定在下午兩點左右

充滿鈣質的丁香魚向來受歡迎,澎湖還舉辦過

開始喊魚貨,人來車往的情形,總是讓人忍不住想

白沙丁香魚季,使用當地、當季的食材,料理出豐

去湊湊熱鬧。這裡的另一頭,是正在整修中的觀光

富的丁香魚大餐,像是炒小魚乾、丁香烘蛋、炸丁

魚市,反而人潮還沒湧入,有些攤販們正在張羅中,

香魚等等,當然還有用澎湖絲瓜煮成的丁香絲瓜麵

有幾攤則已經擺好魚貨,坐在一頭與鄰攤閒聊。

線。

這裡賣丁香魚的攤販很好找,就只有兩攤。其

那年的澎湖之旅,除了第一晚的夜釣小管、撈

中一攤擺出了六格小區域,上頭三格是大小不一的

丁香魚的行程,隔一日就因颱風來襲,船班與飛機

丁香魚,下頭三格則是吻仔魚。

停飛,便被迫受困在澎湖多一日,反而發現了不一 樣面貌的馬公,閒適在街頭漫步到碼頭,看著停泊

「小姐,要買小魚乾嗎?」老闆娘才剛整理好

的船隻,倒是有種平靜清淨之感。

桌面,就看到我盯著丁香魚瞧得目不轉睛,「右邊 這個比較小隻一點的小魚乾,適合用來炒菜;中間

在旅行的途中,美味與當下的心境總會成為回

這個比較大一點的,適合用來煮湯,妳要哪一種?」

憶中的伴手禮,雖然現在一時半刻到不了藍天澎 湖,至少我還擁有一袋可以煮湯的丁香魚。或許再

「那我要買一包煮湯用的小魚乾。」我湊到攤

到附近的菜市場繞繞,帶條澎湖絲瓜回家料理,還

位前,掬了一把丁香魚,那股風乾的魚鮮味撲鼻而

能搭配上遠在澎湖念書的弟弟,寄來的那一罐海鮮

來。我看著帶點銀光色的小魚乾,那一抹閃閃的銀

干貝醬,讓澎湖不再只是丁香魚的記憶,還多了一

亮,令我想起那一年去澎湖玩時,坐在夜釣的魚船

點想念家人的心情吧!

上,聽著浪潮拍打著船身的規律聲響。

接著船家收網了,倒進桶子裡後時,出現了一 抹抹奪人眼目的情景。一小尾一小尾卻充滿著生命 力的丁香魚,身懷著銀色緞帶出現在眼前,在夜裡 的大海中,猶如點點的繁星,照亮了我的雙眼。

剛捕撈上船的丁香魚,帶著新鮮的大海氣味, 接著經過加工上鹽後,鹹味更為明顯,沒有添加防 腐劑的小魚乾,由於不耐市溫,因此買回家後需要 冰進冷凍,以免腐壞。

24


薪火相傳 Culture Heritage

圖│林峻丞、朱羽涵 ˙ 文│朱羽涵

部落的傳統工藝─ 月桃編織 Sudepau ,78 歲排灣族,漢名為許丙妹。

母語 - 是大地賦予我們的語言,怎能說忘就忘 Sudepau ,78 歲排灣族,漢名為許丙妹,採訪當天我們請了一位排灣族年輕女生許淑慧老師當我們 的翻譯,因為全程許丙妹婆婆都用排灣族母語和我們對話。許淑慧老師說:「老一輩的人幾乎沒有離開過 部落,沒有學習漢語的機會,只有受過日本教育,所以言語中聽得出來參雜些日本的話語。」我們反過頭 問許淑慧老師:「妳那麼年輕,母語怎能說得很流利 ?」老師說:「我從小就在部落長大,可能和我同輩 的都還會說一些些,剛開始老人家都聽不懂,說我母語講得很奇怪,講久了,想忘也忘不了。」

原鄉。原味,原本的土地 由於五年前八八風災造成部分居民被迫遷居 山下安置,有些原住民被安置在禮納里部落 ( 原 瑪家農場 )。老一輩說起原家鄉還是會想念,很多 習慣還是無法被改變,原家鄉被天災無情的摧殘, 至今部落的族人還是會徒步到山上種植、採收農 作物,試圖慢慢將原始生活恢復。他們都說:「山 上很好啊 ~ 都不用擔心生活,自己種的東西,自 己吃、自己賣。餓不死的捏 ~ 我們還是想要回到 山上去。」

對於平地生活,未來充滿太多未知數,老人 家們的不安定感、年輕人的外移,部落裡曾經代 代相傳的手工藝技術卻乏人問津。

25


賴以維生的大自然

維生的工具,以月桃莖編織成地墊預備採收小米、 農作物曝曬時用。這些取之自家門前的產物,讓部

許丙妹婆婆以月桃編織維生,從小跟在媽媽身

落的人無畏大自然的摧殘,依然勇敢生存下來。

邊學習,現在自己的小孩也各有所志,想交給後生 晚輩,卻沒人願意學習。早期在沒有彈簧床的時代,

編織世代交替的傳承

月桃編織的月桃蓆,是家裡必備的日用品。月桃蓆 有冬暖夏涼的作用,也是原住民一項獨特的手工藝

許丙妹婆婆用那雙蒼老的手,編織出一個又一

品。除了月桃蓆,月桃還能編織細緻的籃子,嬰兒

個永留傳的月桃蓆,在這世代交替的年代,保留先

的搖籃…等。

人的智慧,即使無人接手,手工藝依然存在,也安 然欣慰。

月桃葉採收季節為 3~10 月,過了採收期月桃 葉就會開花變老,便 無法當作編織的材料,月桃編 織材料處理費時,光是使莖面曬乾、拉平、攤開、 分類整理至少就要一星期,過程繁瑣,現在已很少 人願意學習了。月桃的用途很廣,但取得不容易, 大部份生長在山區,葉子可包粽、做植物染;種子 是藥材,葉鞘可當繩索,莖梗一片片剝開曬乾後, 就是「月桃編織」的材料。 部落裡的族人物盡 26

其用將大地賦予的大自然轉化為自給自足並且賴以


27


焦點人物 Focus On Star

《沒有名字的甜點店》─ 許富翔導演 五感記憶中,沒有名字的微香 許富翔導演

/ 圖 :http://blog.yam.com/asoapbubble 《童話故事》部落格

導演學經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 導演組

導演作品 《Z046》 導演∕編劇 2009 東京國際短片影展 亞洲最佳短片 2009 高雄電影節短片新颱風單元 2009 南方影展劇情類競賽片 2009 交替影展 96 年短片輔導金 《亂青春》 編劇 2008 台北電影節劇情長片類 2008 21 屆東京影展「亞洲之風」競賽 2008 57 屆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正式競賽單元 《天台》 導演∕編劇 第 30 屆金穗 獎學生團體組 優等影片 / 最佳攝影 2007 南方影展劇情類競賽片 2007 北京華語青年影像論壇觀摩影片 2009 海峽大學生電影展 2009 倫敦台灣電影節 無名良品影音創作 最佳劇情片 / 潛力新人獎 《童畫故事》導演∕編劇 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光之夏》 攝影 2007 金馬最佳短片入圍 第 30 屆金穗獎影片類 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泡泡城》 編劇 2007 台灣國際動畫影展 《WILSON》 導演∕編劇 第一屆奇幻藝術短片類首獎 2007 城市游牧影展

28

資料來源:http://goo.gl/Opa1g


我始終相信,人的五感是有記憶的,而且這些記憶是有情感的,可能會因為一場雨後空氣中的味道,或是無意 間聽到的一個旋律或字眼,都會讓這些記憶突如其然的從你的腦袋中一口氣宣洩出來。

六月,在台北盆地騎車真是一件挑戰人體極限的苦差事,悶熱停滯的空氣與幾乎將皮膚曬穿的紫外線讓人整個 煩躁起來,途中經過某便利商店就突然口乾舌燥了起來,於是停車打算進去買個涼的順便吹一場免費的冷氣。

隨手拿了一罐氣泡飲料結了帳坐在便利商店提供的座位,正當我沉浸在氣泡帶來的清涼感時,"叮咚"一聲進 來了兩個穿著某高中制服的女學生,我一向是制服控,尤其對於高中女生制服更是沒有抵抗力。她們之一打開玻璃 櫃前的門拿了現下廣告打得火熱的仙草蜜茶就去結帳後坐到我旁邊旁邊的座位來;另一個則慢慢地躊躇在一個一個 裝滿飲料的玻璃櫃前,最後拉開玻璃門拿了一罐飲料後也去結帳後就直接坐到我旁邊。 在我挪挪屁股想換到更旁邊位置時 ( 這個年紀開始害怕自己成了噁心中年男子 ),一開始坐下的女學生跟旁邊的 女學生說:「厚!妳又喝這個喔!」女學生笑著說:「對阿」接著"喀拉"轉開了瓶蓋,一股玫瑰花香竄進了我的鼻子、 竄進了我腦子裡那關了好幾年的抽屜。

高中時的課後輔導,教室總像是要物盡其用似的塞滿了一張一張的課桌椅。趁著老師還沒來之前大家總是買好 晚餐再教室邊吃邊打屁聊天,一間小小的教室塞滿了四五十人的晚餐味道總是讓我覺得很不舒服,因此在上課時間 還沒到之前我寧願在外頭閒晃也不願進教室。

那是一個夏天炎熱的晚上,待在外頭的我受不了高溫決定先進教室圖個涼快。但一坐到位置上我就開始後悔, 四五十種食物的味道融合四五十個學生的味道合而為一變成像老式公車上那一股黏膩的又濕又悶複雜的獨特氣味, 我覺得不舒服,偏偏冷氣的運轉還來不及抽換掉這令人反胃的味道。突然前方傳來一股玫瑰花香,那淡淡的、若有 似無的清幽花香,把我像正站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翻滾的胃拉回現實。

坐在我前面的那個女同學,正拿著一罐寶特瓶喝著,我稍稍斜了一下身子,從女同學指縫中看到玫瑰茶的字樣, 再從指縫中的玫瑰茶注意到那白白淨淨的手指再看到那正啜飲的紅紅的像玫瑰花瓣般的嘴唇,不知不覺,從發現她 每次上課除了玫瑰花茶幾乎沒喝過其他飲料,我那時甚至好奇到也曾經去買了相同的玫瑰花茶,想試看看到底有多 好喝(不過當然是私底下偷偷買,我可不想被同班男同學看到我喝玫瑰花茶的娘砲模樣)。

此時隔壁的女學生正喝完最後一口玫瑰花茶,她蓋上瓶蓋。拿著其他的垃圾一同丟進了超商的垃圾桶內後便離 開了,一會,待體溫降低,我也繼續往我的目的地前進。到現在,我都還能清晰想起前座女同學當時轉開瓶蓋"喀拉" 的一聲,而至今我仍舊然不清楚是當時我聞到的那陣淡淡的花香究竟是來自飲料本身所散發的人工氣味還是那位女 同學。 29


甘樂青年 The Can Figure

圖│ EX- 亞洲劇團提供 ˙ 文│洪琬淳

2013 第十五屆台北藝術節 - 跨國界,無國界 EX- 亞洲劇團 | EX-Theatre Asia Chongtham Jayanta Meetei 江譚佳彥 來自印度東北方,出生於古典舞蹈「曼尼普里」(Manipuri)的發源地─曼尼普爾(Manipur), 從小浸淫在傳統舞蹈、武術和瑜珈等身體文化中成長。大學主修歷史系,取得表演戲劇碩士後, 受聘為印度國家級演員,2001 年赴新加坡進修「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在印度和台灣的大學 教授表演、亞洲各地主持戲劇工作坊。以深厚傳統根柢與現代訓練背景為基礎,與臺灣劇場人共 同探索融合亞洲文化的當代劇場身體,並結合亞洲古典、西方寫實、後現代前衛肢體劇場等多元 文化元素,轉化為當代劇場美學。 / 《老虎士兵》排練照,與女兒江譚銳雅。

苗栗車站,平日的街頭瀟瀟,很難想像這裡有一落國際好評不斷,傑出的劇團基地。竄著幾個街角,轉 進紫園街,EX- 亞洲劇團位於巷弄的辦公室,一股特殊的香氣四溢。地道印度奶茶,跟夜市裝在袋子裡的根 30

本天壤之別,紅茶香純加上新鮮牛奶,舉杯撲鼻而來香料氣味,暖暖的老薑和著肉桂的濃郁味道。


/ 2006 年與太太林浿安在印度的浪漫跨國界婚禮。

EX- 亞洲劇團,舞台劇藝術家 Jayanta 與太太林浿安跨越國籍的愛情結晶。一位 堅韌的台灣客家女性,一位憨實熱愛舞台劇的印度藝術家。「我們對舞台劇都有無法 割捨的情感,在新加坡相遇相愛,決定回到台灣,我們縝密考慮後最能夠繼續延續夢 想的地方。」「一開始我給自己兩年的時間,現在我不想離開。」

06 年,浿安回到苗栗家鄉創立劇團。苗栗是公務員的大本營,附近沒有相關的學 校院所,這裡的人安居樂業,對於從事劇團是個冒險,年輕人口外移,藝文風氣較低 靡。但苗栗有家人的支柱讓夫妻兩能夠安心創作,一方面浿安認為,「如果你有志業 要成立一個劇團,實在沒有道理不從自己家鄉做起。」

每一次的經歷,都是在為一個更大的目的累積能量 創作舞台劇,劇團走演,入不敷出,07 年 EX- 亞洲劇團遇到經營困難,決定休 團好似對自己的不忠實,果真沒有太久,08 年台北藝穗節那一處免場租的場地,借屍 還魂了 EX- 亞洲劇團的重新出發。

/ EX- 亞洲劇團 2012 作品《猴賽雷》 排練照

還未成立劇團之前,Jayanta 夫妻就是專業的舞台演員,就這樣校長兼撞鐘,備齊 了導演和演員,Jayanta 淋漓盡致的獨角戲登上了台北藝穗節舞台,也燃起了 EX- 亞 洲劇團再次開張的士氣。 31


「從安逸穩定的既有工作離職,毅然決然出國追 尋舞台劇夢想,我還嫁給了印度人,有人看到我 的路程都覺得太冒險,但我想到目前能夠成為這 樣,也獲得多數人的支持,尤其是一開始很擔心 的家人朋友,那是因為我夠堅持吧!」浿安說。

「沒有想過會成就多麼了不起的藝文重鎮, 只是讓那些也同樣熱愛戲劇的人,在這裡也有一 個地方感到自在,能夠學習,互相切磋。將舞台 劇藝術深植苗栗,至少讓外面的人認識我們從苗 栗發跡,而當地人也知道自己的土地上有這樣一 個劇團。」

EX- 亞洲劇團的戲裡,經常使用外語,演出 前團員也總會討論到底需不需要有中文字幕。人 與人之間的溝通「55% 靠肢體語言、表情,38% 是語氣、聲音,7% 才是內容。」 訪談中 Jayanta 導演講的印度英語對我來說十分吃力,但即使不 透過翻譯,對於一位專業的舞台劇工作者來說, 善於說故事的肢體與表情、語氣,確實有力道的 傳達著。在團隊中來自各式背景的夥伴,有時候 大家操著自己的語言,看似不著邊卻也能夠溝通, 這就像是小型的社會縮影,尤其台灣這樣多彩多 姿的國家,我們有很多新住民,外籍工作者,光 是原住民就有好幾種方言。

『赤鬼』跨域演出,搬演脆弱人性 一日,濱海村莊忽然出現了一個「赤鬼」,雖然語言文化不 通,「赤鬼」沒有惡意,村民卻認定他是吃人肉的魔鬼;就連唯 一一位願意伸出友誼雙手的「那女人」,也被村民視為村落的叛 徒、惡魔的同夥。最終,藉著「那女人」的角度,才發現真正懷

《赤鬼》系列宣傳照 / 攝影:陳少維

抱著殘酷惡意的,並非來自他方的「赤鬼」……。_ 赤鬼

我們總是害怕陌生的事物,《赤鬼》首次於臺北藝術節演出,由 Jayanta 導演的背景來詮釋尤其誠實也耐人 省思。移居臺灣七年,以新住民藝術家身份面對臺灣的多元文化,思索人性對「異己」的承受度量,更將以其 獨特亞洲傳統劇場美學重現野田秀樹幽默文字筆下「對於異文化的渴望與恐懼」。

「我在市場走上一圈,如果我沒說話,通常攤販會以為我是台灣人,就賣給我當地的價錢,但是我一說話 大家就發現我是外國人,價錢立刻提高;我若開口講些台語,他們會意識到我好像不是個簡單的外國仔。」這 只是一些生活小事,Jayanta 導演倒覺得有趣,跳脫自己的身份,赤鬼探討了許多可能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民 32

族問題。


初來到台灣也有許多的不適應,印度和台灣的文化大有差異,「但你會逐漸發現,對於自己文化的保留, 和接納包容新的文化是絲毫沒有衝突的,重點是如何找到平衡點。」這是出自憨厚的 Jayanta 導演口中,溫柔卻 堅強的體會。 EX- 亞洲劇團 ―《赤鬼》演出資訊 演出日期:2013/08/16 ( 五 ) 19:30 2013/08/17 ( 六 ) 19:30 2013/08/18 ( 日 ) 14:30 演出場地:水源劇場 票

價:600 元 (http://goo.gl/kCa1P)

2013 台 北 藝 術 節

33


新北心幸福 ─石門。 The happiest stories in Shimen Dist.,New Taipei City 下期幸福預告 ─ 萬里。

我們

石門

新北市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城市, 目前已逐漸發展成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 縱使資源豐沛,但每個角落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有些地處偏鄉地區的小人物, 每天很努力的過著生活, 也許有天你也會發現這樣的小人物就出現在你我身邊。

有些人對自己在做的事情充滿熱忱,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農夫也堅持活出自己; 縱使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也能感到很滿足。

那群人默默的守住家鄉, 即便生活環境各方條 件不如大城市, 但這些人不因城鄉差距而感到〝怨嘆〞, 不會因為政府資源缺乏而感到失望, 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 對家鄉大小事認同並且支持, 他們用樂 天知命的態度大聲告訴大家: 「我住石門,我很幸福 !!」 / 這一顆顆肉粽都溢滿了濃郁的人情味, 這一味也正是真正的媽媽味。

34

圖 ˙ 文│朱羽涵、李晨潔、洪琬淳、陳律瑄


真正的媽媽味 ─石門肉粽─ 石門,肉粽飄香

農村婦人造釀地方特色

一路沿著北海岸公路輕機車滑行而至,處見海水浪

民國 91 年起,農會和家政班共同理念,促成了

濤沖鑿,因地形隆起而形成的十公尺拱門狀的天然海蝕

石門的在地好味道。這一班成員概括新住民、二度

岩洞_石門洞,無需路標及任何說明,我們來到台灣本

就業婦女、家中的長輩奶奶們,知名的石農肉粽幕

島行政區中,地處最北端的石門區。

後推手,讓人聞香而來。為地方發展在地特色產業, 農村婦女的貢獻不容小覷。

石門肉粽盛名,源起十八王公廟。據說有 17 位先 民與一隻忠狗來台屯墾,海中遇難漂流至石門乾華村沿

農會與家政班的合作,協助退休婦人,高齡者

岸,鄉民將 17 具屍體與忠狗合葬一起,起初用油飯祭

尋找生活重心與自信,增加長者與社區人群間之互

拜,但沿海風沙頗大改用粽子祭獻,靈蹟顯赫,各方信

動,助力新住民融入地方,創造在地就業商機,讓

徒絡繹不絕、香火鼎盛。這裡的主婦都有家傳綁粽手藝。

家政班員有副業收入視為理念。

人們尋聲而來,為探傳奇,也或者為求靈驗與庇佑,

不同口味的南北粽,需要分別由同一人完成,

當然也有人是聞香而來。石門農會的門市後方,一落標

一致的手勁,肉粽的尺寸,繩綁的鬆緊度,才能避

準的中央廚房,幾位婦人著裝手套、衛生帽、口罩,正

免肉粽蒸煮後食材膨脹而溢餡。這並不是任何一位

俐落成熟的捆綁肉粽。

學了幾天料理就能勝任的,所謂主婦的智慧,隱藏 在這樣生活的細膩裡。

35


東華春理髮廳: ㄧ步之外,即為異鄉 「在流行髮廊林立的城市中,我一直守著一個老理髮廳,因為我在等一些人。電視劇東華春理 髮廳的引言貼切地正是仍住在石門老梅社區的鄭雪子阿嬤與理髮廳的真實寫照。」

漫畫裡/電視劇裡/現實中的東華春理髮廳

也有趣,這裡的理髮廳和居民倒是有些不成比例。路 尾白底紅字的東華春理髮廳一下子便吸引了我們的注

石門位於台灣地理位置的最北端,西臨三芝、東

目,納悶著前不久正有一齣同名的偶像劇在電視上演,

接金山,許多人在春天來到這裡,卻總是欣賞完石槽

難不成是搭順風攬客!那時鄭阿嬤坐在騎樓下讀報,

美景後就匆匆離去,忽略了這個平埔族在漢人入墾而

看見我們湊在門口便迎上來,問起她眼前的東華春就

遷居來此,至今已自成一格的小村莊-老梅社區。採

是電視上的嗎?她便笑咪咪地說:「想知道,那就進

訪當天,約莫上午十點,和熱鬧的淡水市區不同,這

來坐吧!」耳際的短髮和總是盈著笑意而彎彎的眼睛,

兒的寧靜幽然彷彿是周遭轉了靜音,而時間的步伐也

看起來很是年輕,阿嬤有種讓人想與她親近聊天的神

在此偷個閑。作為主要交通的老梅路上,比鄰著是一

奇特質;走進理髮廳裡「那個年代」的擺設和氛圍著

方又一方水泥灰色的透天厝,皆是二、三層不再多,

實讓人頓有時空錯亂之感,這時阿嬤的從前從前就此

偶有較高建物則如農會辦公處或廟宇;社區規模小歸

開講。

小,生活所需卻不虞匱乏。幾家掛上大招牌,一旁高 36

處又架著旋轉燈的理髮廳為這裡添了鮮活的色彩,說


/ 理髮廳的室內擺設十分古意,造型特殊的貼磚水槽,過去是讓理髮的客人坐著沖頭用,則完全出於先生之手。

眷守老梅路,延連鄭家情

相處數餘月下來,好像自己都跟著這些少年人活年輕了; 和他們也不因戲終而人散,大家時不時都會回來探望,

國小之後就離開家,隻身到基隆跟師傅學理髮,當

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般。她還偷偷告訴我們,過去都是歌

年作學徒總是很沒有保障,能跟到好師傅則算自己的福

仔戲,反而到老才都是看偶像劇,有時候少看了一段,

氣。她那時天天幫老闆帶孩子,洗衣炊飯雜事樣樣來,

還會拜託孩子借她用 iPad 補進度。鄭阿嬤講話的聲音甜

熬了數月卻連一顆頭也沒洗過,更別說拿剃刀了,最後

甜的,時不時還會笑得忘懷便又害羞的用手摀嘴,像極

耐不了無止境的雜事才決心「走師」回到石門跟著嬸嬸

了開心的小女孩。鄭阿嬤年輕時跟著嬸嬸巡迴台灣南北

學,東華春也是那時後就有著。講起小時候靠著爸爸做

許多軍營理髮,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機會離開石門,問

木工、媽媽採茶,生活儘管清苦,總算還是拉拔了她們

她難道年輕時不會嚮往繁華都市,她反而疑惑:「不會

家七個兄弟姊妹,她笑著說長大嫁人之後,也因為爸爸

啊!在這裡生活單純,雖然不熱鬧,但就是住的習慣。」

的堅持一家人就要住一塊兒彼此照應,所以家裡的姊妹

在老梅社區這個年輕人多離鄉工作的小漁村,就是因為

就把先生們都帶來石門,因此老梅路尾連了好幾戶都是

存在這樣知足而樂的老人家守著,才能留下現在的東華

鄭姓一家人的。

春理髮廳。

深厚情誼是齣不散場的戲 說起成為偶像劇的拍攝場景,鄭阿嬤可有精神的, 回憶和演員們互動的趣聞歷歷在目,問道有沒有因此生 活受到打擾,她立刻告訴我們情況完全相反,舊漁村老

/ 在我們離開前一再叮嚀著:「以後

/ 坐在日式小客廳,我們和阿嬤親的

房子霎時塞了三、四十人多熱鬧,連續劇拍攝時間較長,

不用有任務再來,沒有事情也隨時

如自己家的奶奶正聊著生活上的大

歡迎來玩!」

小事。

37


台灣最北端的山林實驗室

我是在走出學校、 離開老師後, 才開始學習。 循著鄭阿嬤帶的路, 來到了他們在青山瀑布附 近的房子。他的丈夫—也 正是親手建造出這個有如 世外仙境的蒲先生,此時 正在為房子前庭新蓋的涼 亭上油漆;初次見面,簡 單的和我們問候之後便又 轉身繼續工作,看著眼前 的 木 涼 亭, 說 不 上 豪 華 氣派卻倒也擋的了風、遮 得住雨,詢問他工作之餘 是如何學習鑽研木工,得 到的答案卻是從來沒有學 過!我們十分疑惑:「這 樣不會做錯嗎?或做不出 來嗎?」他直率地說:「當 然會失敗啊,再重新就好 了,做不出來倒是不至於 啦,敢做就好!」對談才 起頭,就已經為眼前的受 訪者勾勒出了無所畏懼的 好漢輪廓。

38


這樣的生活,那般的工作

不怕錯,甘願做

蒲先生平時在老梅國小擔任工友,二十多年前從上

居住在石門老梅社區的蒲先生與鄭雪子這對歡喜夫

市公司轉職回到石門,這個決定促成的因素有很多,除

婦,循著自己的踏實和韌性共同將對人生的期待慢慢實

了是自己的個性、太太的勸說……或許工友在一般社會

現,藉由他們我看見了因為不怕錯,甘願做的態度,進

價值下並不特別稱頭,但他肯定而愉快地說:「到了學

而能如此的自安自得;或許可以反過來說,如果你想要

校才知道,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跟小朋友在一起,卡袂

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就要學著勇敢去實驗人生,並且甘

老。」想起鄭阿嬤也特別愛和年輕人鬥陣,不禁為這對

願承擔任何可能發生的後果。

老少年的合適而嘴角揚起。語畢又繼續他的油漆活,我 忽然發現這樣說起來,他在學校的工作似乎也正是家裡 的,清潔和修繕,性質與內容相差無幾,工作於他則成 為生活的另一個被賦予職稱、計時、金錢酬勞的狀態。

循了一種浪費生命的方式戇戇地做 一旁蒲先生的小孫女正央求著要去後山採桃子,我 們則聊問到他眼裡石門近幾年的改變,他直言自從山坡 開道,人因此變多了,同時原生的動物則看不見了,山 裡變得沒有過去該有的模樣,儘管他也瞭解資源的開發 勢必會有這樣的結果,還是感到無奈。一些朋友也勸他, 山上既然不若從前,又何苦繼續待著浪費生命,這話說 的重,但他則說:「其實這個問題我也認真想過,雖然 守著房子,時常也是修這邊、補那裡的,人生好像就這 樣虛度。但在還沒有想到之前,就還是決定戇戇地做。」 口裡說的是對生命光陰的浪費和虛度,竊想他仍是歡喜 甘願。

海很美好,山亦自在 / 山中小居裡的每個角落都來自於蒲先生之手,將舊東西變出新模樣,不僅成

原鄉是南投埔里的蒲先生,來到了石門這個依山傍

就了不少令人驚艷的創意家用品,物盡其用的做法更是兼具環保。

水的地方,很想知道如果不是因為妻子,是否曾想過居 於山林,他停了會兒,暫放手頭的刷子,這似乎是問了 個他必需慢下來好好回答的題目。他一直都是很喜歡山 的,裡面蘊藏著的動物、植物花上一輩子也無法看盡, 包含多的是非實體能被看見或觸摸的深厚情感,他說: 「如果有時候,你到海邊去坐一會,那感覺心胸寬廣,

/ 他嘴裡說的輕鬆:「敢作就好!」 那他一貫面對人生的態度,有著卻是不少 總是瞻前顧後的人心中欽羨的坦然。

又更勝山林,很吸引人的!但硬是要山海擇一,我的答 案還是山啦!」這個他深思熟慮的答案我搗頭如搗蒜, 心裡想的能從他人口中說出,難能可貴。想起儒家孔子 曾以山比喻作有仁德的人,蒲先生給予人敦厚淳樸的形 象恰是極好的印證。

39


老鄉長的箏線情

迎接北風的第一扇門 石門地方流傳著一句俗諺:「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是形容當東北季風吹起,是適合放風箏的 季節,而位在臺灣最北端的石門,滿天風箏飛的景象依舊讓人無法忘懷。每年舉辦的「石門國際風箏 藝術節」吸引不少外地遊客爭相到石門一睹風采。因此風箏打開石門的知名度。

找一個契機延續下去 新北市未升格前石門鄉第十屆鄉長 ― 鄭庚和。在任職 內,鄭庚和就一直希望可以提升石門的經濟,退休後更極力 推廣風箏藝術,並成立風箏協會。替家鄉寫一個故事,創造 一個契機讓原鄉文化可以延續下去。鄭庚和說:「既然石門 的風大是出了名的,就從風開始發想。」於是他想,不如從 玩開始,玩跟風有關的活動,而「風箏」是最簡單的,不但 素材容易取得,製作的技術門檻也不高,而且老少都能一起 玩。風箏協會成立六年,過程中不斷研究風箏的結構與架 構,創造出屬於石門區獨特的風箏味,協會和地方鄉親的連 結是風箏,風箏除了能把在地文化元素融入之外,也帶動整 個社區的凝聚力。 40


延續文化從教育開始

手中的線若是握緊了就不怕孩子們不回來,而上一 代的人就應該要堅守在自己的家鄉,為家鄉保留住原樣

有熱情有想法,老鄉長的風箏夢從此開始起飛,石

貌,待風箏收線時,孩子們返鄉,才能延續家鄉的文化。

門和其它鄉鎮一樣,同樣面臨到一些人口外移的問題,

為提升石門鄉的能見度,鄭庚和一輩子在石門,默默

顯得越來越沒有生機,也越來越沒有商機,於是鄭庚和

的付出,為了國際風箏藝術節更是不遺餘力,為的就是

決定用風箏,來為石門創造新的價值。老一輩人口慢慢

要讓每年活動能順利舉辦,而且是不間斷的,讓更多人

老化,前進校園便成為鄭庚和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在學

看到風箏就想到石門。石門因風茁壯,風箏因風而起,

校玩什麼、學到什麼,家長都會關心,而老鄉長的理念,

收放自如的那條線,不知不覺中串起石門每一位民眾的

也得到老師的認同,因而將風箏藝術的課程引進學校,

心。

將軟實力根繫在石門,讓在地的孩子了解風箏對家鄉的 意義。

石門因風茁壯,風箏因風而起, 繫起家鄉的感情線 鄭庚和說:「小孩長大了都在外地就業,很多人認 為父母就應該要和孩子一起到外地生活享清福,但我們 倆夫妻就是住不習慣,在外地待一下子就想回家了,覺

/ 訪談到最後,老鄉長拿出新研發的風箏,滔滔不絕的說著這風箏有多麼的厲 害和不同,這神情像是孩子把玩著玩具一樣無比興奮。

得石門才是自己的家。」 41


漁市人生,一點靚綠。

活跳海鮮,跳活富基 傍晚,空氣裡夾著沈重的濕氣,果真沒一回兒,大雨滂沱,島國的梅雨季。我們 躲進新建的富基漁港觀光漁市。

鄰近大台北的富基觀光漁港,早先只是一隅小漁村,地利近海作業,一群天生的 討海人,與海洋共生。盛產花蟹聞名,成為知名據點,新鮮的當令海產著稱,深受老 饕們的讚譽和喜愛,名聲遠播,吸引來更多的遊客與食客。

阿華大哥與妹妹美虹在漁市場裡看來相當時髦,燦金的髮色,緊身衣褲,造型講 究,熱情開朗的招呼聲音,從面容上無法推敲年紀。在他們的攤上,各形各色的水產 不可勝數,許多並不是我這樣在都市電影院長大的孩子見識過的,但是阿華大哥卻對 這些水產,種名、樣貌、習性、料理的方式都再熟悉不過。

42


魚市人生,一點靚綠 阿華大哥從小在魚市裡,父母親經營的水產攤轉 著。自民國 84 年起營運的富基魚市,是早期以鐵皮搭 建的傳統市集,提供漁民將捕獲的漁產就地蓄養及陳 列,以活撈直銷的方式,促成了富基漁港北部魚市的榮 光地位。

年輕時也嚮往城市走跳生活,離開灌養成長的老家 和魚市場好幾年。很難連結,勁裝“趴哩趴哩"的阿華 大哥會願意扛起海產攤,惹得一身魚腥。見家中長輩體 力不如從前,身為兒子的自覺讓阿華大哥無法漠視必須 分擔家業的自我責任:「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命和生活,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選擇,但這是我的責任。」也 許很冒昧,但這樣的話語從阿華大哥的外型看上去,有 種衝突,卻能感受到那份執摯。

很多到此地一遊的客人對海產瞭解的並不多,阿華 大哥一直秉著誠信建立商譽。耐心的替客人介紹,告訴 你這個季節的當令海鮮,價格好,肉質好,哪些值得品 嚐,拍胸口掛保證。也從來不介意客人挑貨,阿華大哥 正逗著河豚,將螃蟹輕放在我手心上,解釋著牠們活動 力旺盛,晶亮的眼睛表示新鮮,並不介意看熱鬧的路人 對著五花八門的蝦蟹拍照。完全是大海大江的海派熱 情,直說要送我幾個美麗的貝殼和海星當見面禮。 將近 20 年的富基魚市,多年來受海風侵襲,環境 不佳,建築老舊不堪,在今年三月吹熄燈號,走入歷史, 攤商陸續搬遷至這個頂著墨西哥貌造型的新富基魚產品 直銷中心。華美建築,更便利的觀光機能,但對這些擁 著魚市濃厚情感的人來說,還是稍嫌可惜。那也正覆蓋 了我些許在淡水讀書的記憶,這一帶的大專院校,幾趟 社群活動,聯誼總愛走上這幾個北海岸景點。

雨勢絲毫沒有減退,美虹提醒著我們趕緊上路,這

/ 走在不堅固的塑膠籃上,阿華哥的腳步依然相當俐落。

一段海岸公路在驟雨霧幔裡更顯得蜿蜒漫長。石門蹲點

// 看著我們對各個生物好奇不已,阿華哥邊向我們一一介紹外,也一邊教我

採訪的最後一站,未正式營業的新魚市基地,在平日的

們如何逗河豚。

雨夜還顯得清冷,色彩繽紛質感粗糙盛裝水產的盒子, 那種樸實廉價的美,和著台灣人堅韌的性格。告辭,我 們正往雨幕走去,後頭仍嚷著阿華大哥及美虹的道別吆 喝,聲聲耳提著路程的安全。

43


音樂專欄 Music Column

圖│小白兔唱片 ˙ 文│洪琬淳

C h o c o l a t e Ti g e r

猛虎巧克力 鄭宜農 音樂,一場場邂逅。 我們的心裡有一座夜工廠,它從不停止運轉 / 白天晚上,持續製造著能量。 尤其在寧靜深夜,製造奇 異幻想,保存記憶,收拾踉蹌腳步、疲勞的心 ..「可能是一段美好的記憶,或者對某個人的愛,也許 不是絕對正面,但總有支持你持續下去的憑藉。」- 鄭宜農 Enno

林 思伶

bass

Celine

劉 彥廷

drums

Hiko

鄭 宜農

vocal/guitar

Enno

翁 浩偉

guitar

William

/ 搶聽會現場擠滿粉絲們,Enno 正在介紹著專輯整體的視覺設 計和預購可以得到的貼紙。

// 發送團員們親手製作的巧克 力。

44


大學的那幾年尤其喜歡看電影,午夜場的戲院 就像專屬視聽室那樣。07 年『夏天的尾巴』我認識 了自編自演的鄭宜農,短髮像個小男孩,戲裡她便 拿把吉他,但那時我並不知道原來她不止真的會彈, 還是位“唱作"俱佳的才女。後來幾年我頻頻注意 這位女生,在各音樂活動表演自己的作品,喜歡她 外形甜美卻叛逆直爽的反差性格。2011 年夏天我站 在首唱會的第一排,愈發美麗一頭飄逸長髮,鄭宜 農發行了《海王星》。

2013 年,新銳女唱作人轉變為搖滾樂團主唱, 鄭宜農和幾位音樂路道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組了 「猛虎巧克力樂團」並發行了首張專輯。有幸搶聽 會來到甘樂文創,由甘老闆地陪,一遊三峽,尋美 食,望古蹟,踩巷弄,和一場音樂性與娛樂性十足 的活動。搶聽會就在三合院改建的玻璃屋裡舉行, 觀眾們比肩坐著可見熱鬧非凡,團員們更貼心的奉

/ 猛虎巧克力特地提前抵達三峽,由甘老闆領著他們走訪三峽巷弄, 聽著三峽的故事、品嘗三峽道地美食。

上親手製作的巧克力為伴手禮。

問 猛虎巧克力是在什麼情況下組成的? Enno : 並沒有什麼很值得提的故事,我就問當時還沒一起玩團的大家,要不要來組個團,大家對這個團都有 些想法,就成團了。 Hiko :而且好像也沒有特別想太多,但每個樂團都會發創作專輯的夢想,一直持續到現在,花了一年多的 時間籌備,終於有了《夜工廠》。 問 一個人演出和一個樂團給妳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Enno : 四個人當然需要更多的協調,但也有更多人可以分擔。不用一個人講一整場演出,在舞台上丟出來的 話團員都會幫我接,也可以更專心一意的唱歌或彈琴。最棒的應該是,在團員間可以得到更多資訊,例如自 己比較少聽的音樂,比較沒有觸碰的領域,一個人玩不起來的曲風。 Celine : 樂團之於我,我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就像剛剛在與歌迷分享專輯裡自己最喜歡的曲子時,不是 很擅長對著大家講話。

45


Chocolate Tiger 猛 虎 巧 克 力 @甘樂開唱! 2013/08/31 sat.19:30 售

400 - 附 指 定 飲 品 一 杯 。

Place

甘樂文創藝文展演空間│Add 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售票專線 02-2671-7090 (活動若有異動,請以甘樂文創粉絲專頁為主)

問 聊聊《夜工廠》這張專輯,主要是希望能夠傳達什麼? Hiko:這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它不屬於哪一種曲風,以宜農的創作為主,集思廣益團員們的想法,以搖滾 樂為基底,噪音,後搖,pop 等,加入更多不同的音樂元素。希望帶給大家猛虎巧克力是一個有趣的樂團這 種想法,不受限制,充滿實驗味道。 『夜工廠』與各式各樣專業領域的人合作,視覺由入圍 2013 金曲獎最佳封面的設計新銳小子操刀,藍 色螢光詮釋每個人心中曖曖含光的內在動能 ; 當整個城市沉睡時,它依舊高聳在星空中,安穩持續地運轉著。 專輯首發演唱會企劃打造成舞台劇,服裝則有碧玉欽點的台灣設計師陳劭彥助陣。 Enno:互相實驗和激盪的過程是製作專輯最有趣的,就像封面的夜工廠那是我沒有想像過的,而小子用線 條建構的夜工廠圖像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意象和概念。我們將在 6 月 29 日首發的舞台上加入劇場元素,到服 裝設計的想法,那都是因為有了『夜工廠』,我們會想要實驗彼此,才有這些新的可能發生。」 問 會刻意去區分鄭宜農的音樂和猛虎巧克力的音樂嗎? Enno:我是沒有特別這樣想,這兩張專輯本來就很不同,音樂是可以立刻聽出差別的。之前我唱歌都比較 輕柔,吉他也是,這張專輯我就是很用力唱歌,很用力彈吉他,自己是覺得在主唱上有不少進步,表演放得 更開,情緒也更足夠。這張專輯的編曲大概是想破壞“鄭宜農"吧! 我一直感覺,音樂是一場一場綺美的邂逅。就像電影裡的女孩盪入我眼簾,走出螢幕站上舞台,又在音 樂裡本來陌生的四個人變成密不可分,而誰又知道這個午後,甘樂文創與樂團用音樂織成多少人的夢想,也 許正發酵醞釀的更多美好的事情。 《夜工廠》勾勒獨特的世界觀,一座想像中永不停止的夜工廠,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讓心安靜下來,被忽 46

略的內在能量往往是最強大的,無論它會帶領你通向快樂或絕望,猛虎巧克力的音樂,將會陪你走上一段。


47


巷三峽的風景 Alley SanXia

圖 ˙ 文│陳淨

存封的好味道 ─ 白雞山上四十年的醬菜老店

1945 年白雞行修宮成立,玄空師父於三峽白雞山創建行修堂。白雞行修宮仍位在三峽白雞山腰,是行天宮的分宮闈,廟內主要供奉關聖帝君,殿宇高 大,廊柱渾圓,廟貌樸實但卻氣勢恢宏,在門廳之後有廣大之拜亭,香火十分鼎盛。在行修宮地理環境之優,林木蓊鬱,春天時滿山遍開杜鵑花,絢 麗無比,冬日則是梅花盛開,一片清幽,山頂處又有一片松林及相思林,漫步其中,心曠神怡,舒適快意;白雞山因而被列為三峽五景之一。

48

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 http://tour.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1248ce4af3200000a0e4


如果說三明治加奶茶是現代人早餐的模式,那麼

「醬菜就是費工才會好吃!」葉俊利自信的說出

稀飯配醬菜,就是許多長輩早餐的定律。七年級生

這番話,因為這是他長久研究醬菜的心得,像是他

―葉俊利,家中排行老五,是家中唯一守著醬菜店

們招牌的醃冬瓜,一百斤的冬瓜經過壓、曬反覆的

的人,這間店從上一代傳承下來四十年,從小就在

脫水過程,醃漬完成只剩下二十斤,其中的辛苦過

三峽白雞行修宮附近長大的他,遵循著古法製作醬

程是一般人很難知道的,因此自己家製作的醬菜成

菜,醬菜罈裡封存了記憶也封存著獨家醃漬的好味

本來的較高之外,費工費時更是付出很大代價,但

道。因為他的父親是客家人,家中本來就會醃漬一

是特殊發酵的口味,一打開罈蓋便撲鼻而來的香氣,

些醬菜,拿出來賣了之後漸漸有口碑,於是開始做

真的是讓人想要馬上來十碗稀飯!還有許多一般市

生意。葉俊利從小與醬菜罈為伍,從行修宮的商圈

售比較少見的黃豆醬醃的嫩薑、脆瓜以及較少見的

最初只有 28 間,賣到現在 103 間店家,他說以前行

蕗蕎…都是平常想吃也吃不到的。

修宮可是天天都人滿為患! 如果哪天吃膩了三明治,記得為自己煮一碗稀飯, 買一點醬菜,改變一下早餐的格式,讓自己暫時停 留在那酸酸甜甜的美味片刻中享受。

/ 滿滿的醬菜陳列,老闆也相當海 派大方,總讓客人先嚐味道再買。

從店面看起來,就是一個標準賣醬菜的地方,但 是上門的客人,卻都指著下方大塑膠盒裝的醬菜, 這邊撈一些嫩薑、那邊拿一點冬瓜的,然後結束交 易。來買架上包裝好醬菜的客人其實不多,真的會

// 用豆瓣醬醃製而成的嫩薑,許

千里迢迢來三峽買的老主顧,都知道下面那些「沒

多忠實顧客就是為了這獨特口味

有包裝」的,才是葉俊利他們家自己製作的。其實

特地上山前來購買。

有人質疑沒有包裝的衛生問題,葉俊利也曾經嘗試 著將自己家的醬菜包裝起來,但是包裝起來之後, 雖然有比較亮麗的外表了,但是客人卻也會問:這

/// 行修宮有提供收驚服務,有當

真的是你們家的嗎?為了保住自己家的招牌,乾脆

事人無法親自到廟裡,家屬可以

不要包裝了,這樣內行的客人就也容易分辨,如果

將當事人的貼身衣物,帶來收驚。

人家要試吃就也直接拿起大大塑膠桶裡面的醬菜試

再遵照効勞生阿嬤的指示,帶回 去穿著。

吃,這樣海派的作法,其實是建立在與客人之間的 「信任」,老主顧們知道,他們買的實實在在就是 葉家自己依古法製作的,沒有防腐劑、沒有漂白劑, 你看到的都是長久以來的口碑。

49


甘樂精選 Reading & CD Suggestions

甘 樂 好 書 / 好 樂 推 薦。

50


51


分享穴兒

歡迎非營利團體、非政府單位等公家機關來信刊登, 只要是甘樂誌能夠協助的一切,歡迎將需求來信至:thecan2010@gmail.com

我們在甘樂誌中挖了一個「分享穴兒」,穴兒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取自英文的諧音 ”share”。分享,是將愛層層疊疊的 堆積,變成更扎實的幸福。甘樂誌這個平台,我們要替更多人,更豐富美好的事物,更急迫需要幫助的團體發聲,環 境工作需要更多人參與,正在消失的傳藝無人傳承,偏鄉經濟弱勢的兒童需要更完善的教育資源 .. 也許我們很自負, 但甘樂誌要申張這些正義!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Taiwan 我們秉持「議題結盟、社區串連、公民行動、永續社會」的理念,長期致力於台灣環境政策的建構與環境議題的推動, 期望達到永續的生活環境。

綠盟的「重新思考零核電」全台巡迴講座已達 170 場,場次繼續強力募集中、只要有人有空間,都歡迎與我們申請講座!

從生活的、故事的、感性的、到歷史的和政策的,從「為什麼選擇零核電」到「零核電如何可能」甚至「想 像零核電後的生活與社會」,歡迎你來和綠盟申請講座,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並讓更多的討論能夠擴散 與發酵。 52


分手計劃

這次分手,絕不會再一無所有。分出專長、分享喜歡的事物、一起分享出我們會的事。 讓我們分手吧!一起寫下更多的故事去。

加入分手計劃往這邊:thecan2010@gmail.com / 02-2671-7090 感謝本期分手計劃外稿作者:主題企劃 ─ 詹子慧 / 蘇茵慧 ˙ 主題專欄 ─ 密志齊 ˙ 插畫家 ─ 沈嫆昀

位於三峽河畔的 ─ 半截屋 早期清水街上的住戶們為配合道路拓寬工程將房子增高,當時只有一戶人家沒有金費將房子增高,工程完工後房子卻只剩 下了半截露出,門也只剩下讓小矮人進出的高度,恰巧成了清水街上最可愛的房子。

喜歡將生活想法轉換成畫與話, 是興趣也是習慣。 正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並且持續用畫畫玩耍。 Facebook 搜尋:Daydreamer's 合作:eye7934@gmail.com

53


樂在其中 甘 樂 生 活 小 日 記。

小 舞 台 演 出 日 記。

2 0 1 3 / 6 / 8 默劇藝術家姚尚德|出走三峽 化身成百年三合院裡,老阿嬤的靈魂依舊洗衣,吐痰,抹胭脂。無 聲勝有聲,一齣與默劇的邂逅。謝謝你把口袋裡的故事分享給我們, 在採訪的旅行中,人是最美的風景。

2 0 1 3 / 6 / 1 5 熊寶貝 { Live a live life ! } 三峽站 為了巡演三峽站討論,書信往返數十封,能和喜歡的樂團一起工作 是一種滿足與成就感。在十幾歲時能因為熊寶貝的歌得到一些勇 氣,在二十幾歲時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遇到幾個像是一起生活 又一起執行夢想的伙伴。很難得了!

甘 樂 活 動 日 記。 每週六午後 3 : 0 0 - 6 : 0 0 ,甘樂圍牆小市集 厝邊頭尾帶著家裡已經用不著,但也許正是別人在找的好東西來 賣。每個週六下午讓甘樂圍牆裡裡外外活絡起來,敬請來淘寶喔!

54


戶 外 教 學 日 記。

阿公們帶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一段他們一生的回憶,一段山城風華歲月。有幸聽到在地耆老訴說山城故事,踏上城裡人 煙已稀的斜坡索道,我們在金瓜石見學。

秘密後花園 家鄉味是陳媽的珍珠肉丸子!!

藝文展演空間 小舞台 工作就是 - 爽感愈高就愈冒險, 請享受實踐過程的歹命路。

夏至,到東邊旅行去!

設計工作室

這麼用心在做雜誌,

藍染

不要再看免費的了!拜託!!!

為什麼時間過這麼快?

灶咖

咻∼兩個月又過了! 甘樂粉絲破萬囉∼

戶外座位

謝謝大家的支持, 歡迎你們來甘樂走走!

想親手幫甘姐姐做喜餅,

圍牆市集

可是我沒有時間啦><

男廁 女廁 前院

55


56


57


58


攝影展 活動詳細內容如有異動,以臉書粉絲頁更新公佈為準。 展演活動安排請電洽甘樂文創洪小姐:02-2671-7090 或來信相關資訊:thecan2010@gmail.com

傑士塔威

手做紅龜粿

志工日 店休

手作紅龜粿

Edison M

8 蕭賀碩 陳稚尹

多樂園

白螃蟹樂團

捏爆柳丁

猛虎巧克力

59


墨咖啡 Ink Coffee

一百種味道 Hsinchu

60


61


甘樂誌第十八期 讀者回函贈獎活動 ─

THE CAN MAGAZINE

甘樂誌走到第十八期,感謝各位讀者支持,為刊物能夠持續進步,請把你們對刊物的想法及建議告訴我們。 請於2013/8/10(六)前填妥問卷並寄至: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或傳真:02-2671-7092,亦可上線填寫, 即可參加由【原生手制 Taiwan Original 】提供的本山人系列果乾+茶夫子手採茶組合的抽獎,限量五組。 若因聯絡方式標示不清無法聯繫寄出禮物,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非常喜歡

喜歡

普通

不喜歡

【讀者徵稿】 【主題專欄】以家為原點 圍、圈、團、圓 雲眷裡的家鄉味 【主題企劃】爆米香 / 菜脯蛋 / 香腸 / 焢土窯 / 辦桌 / 丁香魚 【焦點人物】沒有名字的甜點店 ─ 許富翔導演 【薪火相傳】部落的傳統工藝 ─ 月桃編織 【甘樂青年】跨國界,無國界 EX-亞洲劇團 |EX-Theatre Asia 江譚佳彥 【新北心幸福】,石門篇的: 【音樂專欄】獨家專訪:猛虎巧克力 鄭宜農 【巷三峽的風景】存封的好味道 ─ 白雞山上四十年的醬菜老店 【甘樂精選】選書 : 跟著阿嬤學做菜 / 選輯 : 馬戲團運動 / 夜工廠 【分享穴兒】分享穴兒 / 分手計劃 【樂在其中】甘樂生活日記 / 場域平面圖 您從何處獲得[甘樂誌]:○ 訂閱、○ 索取點: 、○ 甘樂文創、

其他:

本期甘樂誌吸引您的原因是(可複選):○ 封面設計、○ 封面文字、○ 內頁排版、○ 文字報導、○ 照片攝影、○ 插畫設計、○ 其他 您最喜歡甘樂誌的哪個部分(可複選):○ 封面設計、○ 封面文字、○ 內頁排版、○ 文字報導、○ 照片攝影、○ 插畫設計、○ 其他 讀完本期甘樂誌後,會讓您想訂閱嗎:○會、○不會,原因是: 您是否願意收到甘樂文創所舉辦的相關活動資訊:○是、○否,原因是: 給甘樂誌建議與批評:(整體心得、希望增加的內容、建議與批評....等):

讀者回函資料 姓 名: 行業別:

性別:○男孩、○女孩 生日:__年__月__日 教育程度:○ 高中(含)以下、○ 專科/大學、○ 碩士、○ 博士(含)以上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信箱:

訂閱甘樂誌

匯款資訊

○公司訂閱、○個人訂閱,收件人:______ ○先生、○小姐

銀行匯款

聯絡電話: 收件地址:

新光銀行三峽分行 銀行代碼:103 帳號:0727-10-1003677

電子信箱: 戶名:甘樂文創志業有限公司

由甘樂誌第_____期起訂購甘樂誌,如無特別註明,將從收到匯款後當期寄出。(一年6期300元,含運費。)

郵局劃撥

您是否願意收到甘樂文創所舉辦的相關活動資訊:○是、○否

帳號:50222180

不論是新訂戶或續訂,本期起一次訂閱兩年以上甘樂誌即可獲得由【原生手制 Taiwan Original 】提供的

62

本山人系列果乾+茶夫子手採茶乙組。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戶名:甘樂文創志業有限公司 亦可親臨甘樂文創櫃台訂購。


2013/07

甘樂設計服務 ─

THE CAN DESIGN SERVICE

大圖輸出設計

活動規劃

整合行銷

影像拍攝剪輯

開店設計

CIS識別系統

平面設計

各式宣傳品製作

刊物及書籍編排

│第十八期│家鄉味│ 甘樂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出版˙發行 23741 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No.317, Qingshui St.Sanxia Dist., New Taipei City 23741Taiwan (R.O.C.) Tel:886-2-2671-7090 │ Fax:886-2-2671-7092 E-mail:thecan2010@gmail.com

訂閱兩年份甘樂誌 + 【原生手制】一茶一果乾, 只要6 0 0 元。(限量20組送完為止)

總編輯 President Executive

原生手制的存在,是為了讓人看見平常看不見的台灣,那個有自己、

企劃執行 Project Executive

林峻丞

有風格的台灣。我們的理念很單純,嚴選原生自台灣的天然物產,以

朱羽涵、李晨潔、洪琬淳、陳律瑄、陳淨

在地師傅的精湛手藝,結合我們對風格的偏執,創作每一件「原生作

美術設計 Art Editor

品」,讓大地的指紋為其印記,更讓台灣特產成為名符其實。

李晨潔、陳律瑄 封面設計 Cover Design 陳律瑄

【 本 山 人 】─ 各式天然果乾。

分手計劃 外稿作者˙插畫家 作者 ─ 詹子慧、蘇茵慧、密志齊˙插畫家 ─ 沈嫆昀 指導單位 Host by

感謝單位 角頭音樂、玩耳音樂、馬拉音樂、風和日麗、風潮音樂、 芒果乾了

山蕉乾了

番茄乾了

鳳梨乾了

讀冊生活、小白兔唱片、原生手制 Taiwan Original

【 茶 夫 子 】─ 頂級手採茶 支持訂閱 Subscription 售價 300NT/年(雙月出版,一年共六期,含運費) 專線 02-2671-7090 銀行匯款 新光銀行-103三峽分行 戶名 甘樂文創志業有限公司 帳號 0727-10-1003677 台灣醇烏龍

台灣青烏龍

郵局劃撥 戶名 甘樂文創志業有限公司

facebook 搜尋:原生手制 Taiwan Original

廣告刊登 Advertising Tel:886-2-2671-7090 │ Fax:886-2-2671-7092 E-mail:thecan2010@gmail.com

帳號 50222180

甘樂誌APP下載 ios/android系統免費下載,搜尋「甘樂誌」6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