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CONTENTS 總幹事序言 目標決定高度
攝影為主 栽種
特稿 七月七日‧七不思議 地球大神秘末世佈道及培靈大會6
活動推介 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
畫中畫 只要兩三個人奉祢的名聚會,祢就在我們中間。
地球大神秘 地球大神秘第二季
使命人生 即使我不完美⋯⋯ 祝君頴
亮如珍珠的事奉人生 周羅嘉妍師母
雲彩見證 即或不然,我必順服 李泳安
萬人見證
儲榢逸生命谷底重遇上帝 翻轉成為知名特效化妝師
人生熱線 保護生命的教與養 愛惜生命價值觀
讀者來稿 避而不談的聖經信息(五)
生活文化 喜樂婆婆恩典冊這世界太奇妙
家有一寶 愛在他鄉的夏季
行哥行傳 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
男心女意 藍寶石婚
鐵窗筆語 寄語與感言(二)
大夫在線 義人同行(二)八式手杖操(上)
綠色管家 空氣污染與個人健康
心靈解碼 給女兒成功婚姻三大要訣
思苦後甜 仗着飲食的力
還富於文 是釋放不是操縱
愛閱讀 五經神學
顧問團:(排名不分先後) 李炳光牧師 司徒永富博士 吳宗文牧師 梁廷益牧師 陳耀南教授 吳宣倫博士 梁燕城博士 陳歐陽桂芬女士 區應毓牧師 許朝英先生 楊永祥先生 小金子女士 林慶儀小姐 呂宇俊博士 林旭輝先生 杜惠卿女士
編輯顧問:吳思源先生 法律顧問:鄭嘉駿律師 督印:袁文輝 執行總編輯:黃耀榮 編輯部:胡皓恩 陳靜怡 美術設計及製作部:李曉超 伍君慧
攝影部:劉青麟 車耀開
出版:影音使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一號2樓2-3室
電話:(852)2209 6280
傳真:(852)2309 2739
電郵:magazine@media.org.hk
網址:www.media.org.hk / www.creation-tv.com
廣告部:郭佩雯 2209 6211
查詢:2209 6280
承印:泰業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工業邨大貴街11至13號 發行: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觀塘海濱道143號航天科技中心13樓 影音使團國內及海外分會:
美國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USA) 1613 S. Main Street Suite 105, Milpitas, CA 95035, USA 電話:(1 408) 425 2441
電郵:info_usa@media.org.hk
加拿大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1160-8766 McKim Way, Richmond, BC Canada V6X 4G4 電話:(1 604) 303 9795 電郵:info_ca@media.org.hk
澳洲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ustralia Inc. 33/8 Ave of the Americas, Newington NSW 2127, Australia 電話:(61 2) 9648 4447 電郵:info_au@media.org.hk
北京影音使團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文化藝術新大街1707號.愛德藝術院.四層 馬來西亞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Malaysia) Bhd. 電郵:info_malaysia@media.org.hk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本刊有權拒絕或 修改任何廣告。《天使心》月刊受國際及地區版權法例保障, 未經出版人書面許可,任何圖文不得全部或局部轉載、翻譯 或重印。
本刊在 、 、「惠康」超級市場 各大書報攤及基督教書室均有代售
總幹事序言
Photo.Andy & joe.Ai Art.Joe
目標決定高度 全球正沉浸在奧運熱潮中,健兒奪金的故事更 成為話題焦點。
80年代流行曲有這句歌詞:「泥土中的種子, 成長必經衝刺。」
有競爭才有進步?
準確點來說是:
良性競爭是進步的催化劑!
奧運跟社會上不少活動一樣,是競賽競爭的制 度,讓人可以藉此有提升的動力。
近年,「內卷」與「躺平」是當下青少年常 常掛在嘴邊的詞。「內卷」指向「過度競爭」, 而「躺平」則代表「退出競爭」,這兩個截然相 反的詞語折射出年輕一代對社會競爭白熱化的挫折
感,於是,開始有人倡議一個沒有競爭的制度的社 會,人與人之間便可更和睦快樂。
我們都知道,社會結構是一種金字塔狀結構,
大量的人處在金字塔的底部,在日本流行的名詞稱 他們為「量產」,意即社會上一大群量產型的打 工一族。然而,總有一小部分人在充滿競爭的環境 下能處在金字塔的頂部,他們也曾是大多數人的底 層,從底層逐漸上升的。
那麼,為甚麼偏偏是他們達到了眾人矚目的高 度呢?
追求卓越是人與生俱來的渴望,在《腓立比書》 3章13-14節保羅曾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 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 前的, 向着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 召我來得的獎賞。」
因此我相信,只要明白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 來,能認清我們是從創天造地的天父創造而來,藉着 天父上帝,也因着耶穌基督的呼召,每個人都可以確 立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我們的生命力都可以爆發出 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楊牧谷牧師在世時曾給我們的鼓勵,他說 為上帝工作就是「盡力,還要加上一點點」,台灣 福氣教會楊錫儒牧師的名言則是「做不足是虧欠; 做剛好是本份;做過頭是感動」,目標帶來人生高 度,這種高度往往會帶來生命的成長。
剛過去的7月,影音使團「創世電視」在香 港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行了「地球大神秘」末 世佈道及培靈大會,我們透過了從中國河西走 廊到全球的遠古文明及洪水秘境的影視及分 享內容,帶出「人從哪裏來、我們是誰、 將要到何處去」這些福音主題,不少參 加者明白生命的使命和意義,願意決 志歸主。
最近,我們還與愛基金連續兩周合辦了「地球 大神秘引爆生命力」英才暑期領袖訓練學堂,有 四百多名學生參加,透過星級導師分享及生命導 師的同行,一連四天藉地球大神秘的八大主題內 容,與學生分享生命從上帝而來、值得好好珍惜 及發揮的寶貴信息。
令學生最印象深刻的,透過公平的「競 爭」及精闢的「點評」,最後更有一個舞台 上演出的限定,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目標, 要為天父上帝演好一台戲!
一台有高度有主題的戲!
不少學生在舞台上的創意及忘我 的演出,真是超越極限,比專業演 員的演繹還要精彩,將主題內容 表現得淋漓盡致,令我們眼前一
亮,這個舞台成為了這群學生發揮的平台,在活動中 讓身心靈一起成長,演出上令人驚喜,甚願他們有一 天能成為天國的金牌得主,成為演活天國的一台戲!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成功的人物並不比你 擁有的時間多一秒鐘,但為甚麼只有他們取得了令人 矚目的成就?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人生的高度,而這個 高度更取決於你所定下的人生目標。
攝影為主 Text & Photo.張瑪莉 Art.Li
日本‧東京‧「栽種」(2006)
作者簡介
張瑪莉市場推廣(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專業形象及國際禮儀學會會長 專欄作家及藝術創作者 RTHK5 「美麗人生」節目主持
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常以照相機描繪世情,足跡遍及各大名城古鎮。 所獲獎項包括:香港小姐冠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十大愛心之星等。
https://www.marycheung.com
《栽種》 從來沒有落筆描繪的畫家, 不演奏登台的音樂家,
沒有寫作的浪漫詩人,
不喜歡回家的丈夫,
不孝順父母的兒子,
不陪伴子女的父親,
不盡本分到處支取利益的⋯⋯
不能留下印記的,不會永恆存世的,
決意不再追逐費神,
就如名與利,已無心刻意追求,
光陰不復返, 過去的過去!
盼只盼今生留下見證,作鹽作光, 把恩典回饋社會,生命正面影響生命! 人生匆匆,轉瞬即逝,
何苦棧戀褪色的繁榮,被困迷失中! 人生如塑造藝術品般, 傑作是由有心、有力的人所創造, 今天就落筆為作品着色。
「少種少收,多種多收,這話是真的。」 (《哥林多後書》9章6節)
特稿
Text.天使心編輯室 Photo.Andy & Tidus Art.Kw
方舟國際事工舉 方 舟國 際事 工舉
繼2024年4月28 日挪亞方舟國際事工舉
辦「挪亞的日子逼近」培靈及佈道大會,藉
及佈道大 會, 藉
土耳其亞拉臘山的文物、牧者及專家的分享,
者及專家的分享,
帶出全球大洪水與《聖經》末世的關係,挪 亞方舟國際事工決定延續感動,於 2024年7月
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挪亞的日子第二
章「地球大神秘」末世佈道及培靈大會,以 地球的神秘事件為主題,帶領人思考洪水秘境
與《聖經》記載的真實。
揭秘七大謎團
培靈大會由陳凌桂芳師母帶領讚美操開始
數字七代表上帝賜福予人之意,在如此特別的日子舉 辦聚會,不論是內容或鋪排都經過大會的悉心安排和設計, 包括在絕密影片中播放的七大不可思議事件,每個事件都為 要帶出信耶穌能獲得的七種福氣,因此當影音使團總幹事袁 文輝在佈道大會呼召期間,他分別以七種信耶穌的福氣作出 呼籲:「上帝會與我們同行,上帝讓心有重擔壓力的人得安 息,上帝能為人生帶來改變突破,上帝可以將不可能變成可 能,上帝會賜下平安保護我們,上帝會幫助我們成為神蹟的 器皿,我們都是上帝的王子公主,今天要繼承上帝賜予的一 切美好,生命變得意想不到的精彩。」每一次呼召都有不同 朋友來到台前領受祝福,接受耶穌的救恩, 讓7月7日不單 成為上帝賜福的日子,也成為人與上帝立約的時刻。在培靈 大會上,多位參加者亦願意回應一眾嘉賓的呼籲,以禱告和 奉獻支持方舟探索事工,在媒體宣教的路上彼此激勵。
同場還舉辦「地球大神秘」遠古生物化石展, 展出從世界各地搜集的珍貴物品,包括河西走廊的 沉積岩、戈壁沙漠的海洋珊瑚化石、來自仰韶文化 的人 頭壺等,當天參加者還可以與一比一原大的史 前巨犀幼體模型留影,留下重要的回憶,每位參加 者更可獲得一架絕版福音紀念模型車,掃描二維碼 即可看到《地球大神秘》節目。
在兩場「地球大神秘」末世佈道及培靈大會 中,播放了製作隊在世界各地考證地球上七大神秘 事件的影像,帶領參加者進入一場七不思議之旅, 包括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東北部渭河發現的 仰韶文化,各種彩色陶器及國寶級人頭壺反映了
8,000年前的高度文明;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現大 腳怪出沒的痕跡,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位於美國 華盛頓州中部的乾瀑布充滿各式奇怪地貌,專家 指是因一場地球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洪水造成; 中國甘肅省的丹霞地貌展現七色彩虹,學者相信 與遠古時期大洪水有關;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火 山在爆發後短時間內形成了「億萬年」地貌,震 驚地質學界;科學家在亞拉臘山發現大量動物化 石,其中找到古代巨型犀牛的化石,可能屬史前 陸地哺乳類動物體型的上限;一項最新的考古研 究發現人類起源於土耳其東部的安納托利亞,與 《聖經》所提的兩河流域非常吻合。
第一屆「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冠軍 得主焦得純獻唱〈瞻天者〉
吳幸美擔任大會主持 陶笛音樂家原樂天吹奏《地球大神秘》主 題曲〈尋找生命方舟〉
隨後大會更首度播放了亞拉臘山古木結構最新 的絕密空間,將從未公布的探索片段率先在會場曝 光,影片中清晰可見木塊的形狀及排列,以及冰層下 的大幅木牆,屬最新發現的第九度空間。影片一播出 馬上引來全場震撼,片段在短期內不會公開播放,因 此當天的參加者得以成為全球首批見證者,實在非常 難得。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20年來堅持不懈地探索洪水 與方舟事件,目的為讓人看見上帝的真實,今天在世 界各地陸續發現全球大洪水遺跡,見證《聖經》記 載上帝用洪水滅世的事實。袁文輝表示︰「若沒有上 帝的吩咐,挪亞不會建造方舟;若沒有上帝的保護, 挪亞一家不會得救,亦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早前挪亞方舟國際事工與土耳其勘探局、土耳其 伊迪爾大學舉辦考古研究國際會議,多位專家發表最 新研究結果,當中在亞拉臘山地區發現古巨犀化石,
有助了解大洪水前後的生存環境,同時宣布成立「亞 拉臘山科研考察中心」,方舟探索事工進入新里程。
《東張西望》製作經理楊永祥除了是方舟探索的 成員之一,亦統籌電影《挪亞方舟驚世啟示》系列, 這20年來與科學家、考古學家討論,安排拍攝。「我 們在山上找到大量木結構,未來會進行整固工程,由 土耳其勘探局用最先進的儀器上山作全面考察,配合 考古學家研究分析。 更重要的是,我們已 經拍攝了大量影像, 亦有十多位見證人目 睹過山上不同的木結 構,希望今年年底能 夠製成電影《挪亞方 舟驚世啟示3》。」
當日王君馨亦分
袁文輝說:「今天我們面對的木結構比想像中複雜, 因冰封於四千多米的山上,我們在木結構發現有不同 年代的陶器文物,越來越吻合《聖經》的記載。」
享了自己怎樣被耶穌改變生命,她透過選美入行後, 很快拍攝第一部節目,卻遭觀眾指罵,後來患上抑 鬱,當時在港親人只有父親,但關係疏離。「在人生 的低谷中,上帝對我說:『我不需要你做偶像,而是 做榜樣。』這話令我放下了重擔,學習倚靠上帝, 學會何謂愛,抑鬱症慢慢康復過來,上帝幫助我與自 己、與父親修補關係。」
影音使團文物館 發展總監梁藝齡信主 前到處求神問卜求平 安,直至認識耶穌後 才尋獲真正的平安, 靠禱告脫離多年煙癮。她曾隨探索隊進入山上木結 構,成為華人首位方舟女探索家,但此前遭遇嚴重車 禍,卻蒙上帝賜下四個神蹟拯救。「許多人為我禱 告,我在ICU留院三天,第七天已能出院,因此我知 道我要努力傳福音,要將方舟、洪水 的事蹟傳遞開去。」
《聖經》記載主再來的徵兆,中
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堂主任林誠信 牧師言明「主再來的日子逼近」。「沒 有人知道耶穌何時回來,《馬太福音》
24章37節說:『挪亞的日子怎樣,人 子降臨也要怎樣。』挪亞的日子人照 常吃喝嫁娶,但人最大的忽略是最大的救恩,我們有 否忽略將福音與身邊的人分享?」林牧師提醒信徒作 為上帝的兒女,要把握機會傳福音,並警醒等候耶穌 再來的日子。
馨及《地球大神秘》製作隊到美國華盛頓州聖海 倫火山拍攝,這趟旅程令她印象深刻。「我看到火 山在1980年爆發後留下的痕跡,見證上帝創造大 自然的威力,許多人說地球是幾億萬年形成,但 聖海倫火山反映這種地貌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
蔣麗萍認為尋找方舟是上帝向世人傳遞一個嚴峻 的信息,提醒我們要起來傳福音。「探索方舟的 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主再來的日子已 經近在眉睫。」
基督教信心恩典教會主任 牧師林子富牧師:「挪亞方舟不 是神話,而是可以真實讓我們 看見,今天能夠進入木結構觸摸 到並拍攝下來,希望更多人能夠 感受和經歷到上帝的真實。」
永恆音樂事工創辦人劉港源: 「方舟是奇妙的發現,當我們明白上 帝的真實,讓祂進入我們的生命時,無論我們遇 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在上帝的愛中被重新建立。」
愛基金創辦人暨主席蔣麗萍 2023 年隨同挪亞方 舟國際事工到土耳其探索,最近亦聯同袁文輝、王君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將與土耳其科研團隊攜 手合作,於亞拉臘山地區展開更大規模的實地 科研考證,相信有助揭示大洪水與挪亞方舟的 真實存在。
活動推介
Text.皓恩 Photo.Tidus Art.LI
主辦單位:
葵 青 荃 全港護蛋大行動在2024年4月12-18日順利舉行,活動獲多間中、小、幼 學校積極參加,多名學生成功在活動期間保護雞蛋,明白生命的寶貴。
為了進一步延續及推廣愛的精神,大會決定在今個暑假舉辦「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鼓勵學生以多元化表演帶出愛護關懷的信息。活動 由領培社會服務發展有限公司、荃灣商會學校、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主辦,並 由深港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協辦,以及影音使團創世電視、《天使心》月刊作為 媒體支持。
敦煌飛天幼兒園參加護蛋大行動
領培社會服務發展有限公司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
荃灣商會學校
協辦單位:
深港教育交流有限公司
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
報名詳情及查詢可致電
報名詳情:黃主任 2497 7911 / 6139 0163
查詢電話:楊小姐 9410 0689 / 林小姐 6690 7162
截止日期:2024年8月30日
贊助單位:
譽柏醫療中心
護蛋大行動主題曲 粵語版、國語版、 英文版
媒體支持:
親子同路齊進步
領培社會服務發展有限公司 負責人陳永強(Ken)
護蛋大行動不但在香港的學校舉行,在國 內也有不同學校踴躍參加,活動結束後均得到 熱烈的迴響。透過活動,我看見不同地區的學 生都是懷着單純和盡責的心保護雞蛋,很高興
看到許多學生明白到怎樣照顧和愛惜自己喜歡 的物品,也透過在學校和家中悉心看顧小小的 雞蛋,學會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這次活動對家長而言也獲益良多,隨着社 會競爭越來越大,家長在不知不覺間會特別緊 張小孩的成長和學業,甚至出現過分溺愛的情
況,透過護蛋行動,家長從中學習放手,讓小 孩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而幫助小孩自幼 建立自理能力,學習關懷朋友。
護蛋大行動中,部分小孩不小心弄破了雞 蛋,免不了會傷心落淚,但這也是個好機會, 讓他們學習互愛精神,透過關愛安慰同學來建 立和加深友誼,使同學之間不但成為玩伴,更 成為彼此關心共同進步的良伴。
護蛋大行動的成功令我和團隊感到非常 鼓舞,因此我們決定把握時機,於葵涌、青 衣及荃灣區舉辦「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 意演繹比賽」,通過另一種方式傳遞關懷愛 護的精神。
是次活動的參賽對象為幼稚園學生,除 了演唱護蛋主題曲外,學生亦有機會盡情發 揮創意,結合互動表演,例如話劇、舞蹈、 講故事等,我們期望學生以多元化形式表達 歌曲的信息,藉此加深他們在珍惜生命的課 題上的認識。
我們相信家長能夠透過這次機會及早發 掘小孩的潛能,幫助小孩發展及培養興趣、 才能,同時加強親子的溝通,營造親子互動 的好時機。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
林翠玲校長 珍惜生命多關懷 全港護蛋大行動很有意義,全校的家長 和小孩齊齊參與,且十分投入,在過程中一 起珍惜和保護雞蛋的生命,從中體會愛護生 命的重要。
護蛋大行動適逢於復活節後舉行,我們 可以向學生解釋雞蛋這小生命會慢慢地孵出 小雞來,並鼓勵小孩妥善地保護雞蛋,看見 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的舉動,實在令我十分 感動。
活動期間,小孩和家長各出奇謀,用 不同方法保護雞蛋,例如設計背帶隨身保護 雞蛋、用輕黏土製作放置雞蛋的容器等,可 謂創意滿分。小孩明白保護生命的重要性之 餘,親子關係也進一步鞏固,讓小孩立志做 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護蛋大行動的效果十分理 想,因此我和教學團隊十分樂 意支持舉辦「葵.青.荃 護 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今次我 們同樣會全校參與,希望透過歌曲、
歌詞、音樂,加深學生對護蛋大行動的記憶, 不會忘記保護雞蛋的意義和重要性,延續珍惜 生命的信息。
我相信互動表演的形式有助加強和提高學 生保護生命的意識,多關心身邊的人,例如察 覺到朋友不開心,願意主動作出關懷的行動。
籌備表演的過程亦能加強親子的交流,培育小 孩的興趣,家長更可幫助小孩深入理解珍惜生 命的課題,多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達至家校 合作,促使小孩成長更加正向。
荃灣商會學校 周劍豪校長
發揮創意傳揚愛 在全港護蛋大行動中,學生透過照顧雞蛋 這個小生命,明白到就像父母照顧他們一樣, 感受到原來父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成 長,這份責任和使命是不簡單的,因此學生非 常投入參與,部分學生更成功保護雞蛋七天。
護蛋大行動是身體力行的活動,看似是小 小的行動,背後卻很有意義,學生參與其中, 他們的感受特別深,得益也最多;而今次舉辦 的「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 我相信是更上一層樓,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 但護蛋的意義和精神仍然存在,希望更多幼稚 園學生參加,透過表演將愛護生命的信息帶給 其他學生,以另一種方式來傳揚愛。
「葵.青.荃 護蛋歌曲創意演繹比賽」有 別於一般歌唱比賽,這次比賽不只是聚焦於歌唱 技巧,而是具備品德教育意義的元素,而且主題 有趣新穎,小孩發揮創意的空間非常大,實在值 得參加。演繹歌曲的方式可以包含各種演藝元 素,相信有助學生在領略歌曲後,將信息透過表 演提升至另一層次。
對親子而言,相信今次比賽是上佳活動, 因為這比賽不單是為了獲獎而已,更是教導小孩 愛護身邊的人的好機會,家長能夠多一個契機, 抓緊護蛋的話題與小孩分享,讓他們懂得關愛別 人,提升小孩助人的意識,非常有意義。
畫中畫
Text & Illustration.Garyee
毛毛聊CinGaryee 是一人插畫品 牌,Garyee(嘉儀)
就是畫師的名字。主要用毛筆為創作媒體,多以聖經和 動物作主題,以新舊交融的方式創作一幅幅正能量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momogaryee
大自然的調色盤
丹霞地質構造由岩石堆積形成,是指紅色砂岩經長 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
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 奇峰的總稱。
丹霞地貌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特殊自然地理現象和
紅層地貌類型,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 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為河西 四郡之一的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張掖丹霞地貌群,俗稱「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 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 《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七彩丹霞」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 之奇特、色彩之斑斕,令人驚嘆。在方圓十多平方 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 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艷的色彩,把無數溝、 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形成一個彩色童話世界。張 掖丹霞地質公園景區內有五個觀景台,可以從不同 的角度欣賞到不同造型的丹霞地形,全方位感受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地貌 見證地球演化
從地質結構上來看,有學者認為丹霞地貌的 形成和遠古時期大洪水的造山運動有關,加上丹霞 地貌是由不同的岩石例如頁岩、褐紅色泥岩、粉砂 岩、沙礫岩等經風化後形成的,由於沙礫岩比較堅 硬,比別種岩石風化得慢,在風化過程中形成一種 特有的凸起,使得岩體本身的粗細形狀發生變化, 不同類型的岩石組合在風化過程中給大自然留下了 豐富的創意空間,形成了大量「抽象藝術作品」, 給我們留下了新奇的想像空間。
丹霞地貌是地球演化特定階段 的產物,大地構造、紅層岩 性、氣候及時間,種種因素均 對丹霞地貌的發展進程和速度 有深遠影響,可見上帝創造大 自然的奇妙。
唔講你唔知: ‧丹霞地貌於 1928 年被中國
地質學家馮景蘭在廣東北部 考察時首次被發現,丹霞山 的紅色砂礫岩與周圍泥質紅 層的顯著差異,並取名為 「丹霞層」。
‧丹霞地貌的形態特徵是具有 突出的陡崖坡,各種形態的 陡崖是構成丹霞地貌山塊和 峽谷谷壁的基本要素。
傳教士助考古研究
最早在黃河流域考古學中進行耕 耘的是外國傳教士,早期來華傳教士 不僅對中國歷史文化興趣濃厚,同時 對借助史前考古材料為基督教神學和 基督教歷史提供支撐非常重視。
1914年,加拿大籍安陽長老會牧 師明義士就在洹水南岸考察殷墟古物 出土情形,後利用所藏甲骨編成《殷 墟卜辭》;上智編譯館出版的《邊 疆公教社會事業》(1947年 )一書從 教會史視角系統回顧了民國前期天主 教傳教士群體在黃河領域考古活動中 的貢獻:「民國八年,教士費品璋在 甘肅慶陽發現第三期化石層 」;1922
年,比利時傳教士凱爾溫在內蒙古發 掘遼代帝陵,那些年間由不同傳教士 所蒐集的標本與考證,給予專家不少 研究的材料。
1918 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傳教士 安獻令的協助下,在河北、山東、陝
西、山西、河南、內蒙古等地採集了 大量石器,而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考 古工作則在中國考古學史上譜寫重要 里程碑。
仰韶文化是中國分布地域最廣的史 前文化,涉及河南、陝西、山西、內蒙 古等10個省區,遺址數量眾多,年代 跨度約距今 7000-4700年,它代表了 中國新石器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 段,被稱為「仰韶時代」,這個時代以 彩陶人頭壺為代表的高度智慧文明,顛 覆了人類進化理論。
從陶器思考上帝創造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部的渭河, 河谷地帶平坦開闊, 海拔在1,500-1,600米 之間,有山林河魚之利,在這塊土地上就孕育 了8,000年的大地灣高度文明。在大地灣博物 館可以欣賞到數量眾多、色彩絢麗的彩陶,是 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陶,是人類第一次由自己的雙手將土壤、 水、火交織在一起,見證了物理及化學反應出 現。人們發現黏土加水可以捏塑成自己需要的 各類形狀,實現了物質的轉換,人類發現了自 己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並不一樣,究竟,有別 於其他物種的智慧從何而來?
人類一次次發出悠長的疑問,我們依舊 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我們是誰?來自何處? 將往哪裏?人真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 物種?抑或是受命於天、使命非凡?如果我們 是從創造天地之主而來,是來自祂形象所創造 的,我們如何尋找祂並尋回生命的意義,回復 祂給人的「尊貴身份」?
「直立陶偶」
人形陶偶具有立體的頭、頸 部和五官,有些形貌仿如童顏般 真稚可愛,推測可能是依照孩童 長相仿製而成,亦有仿照動物外 形的陶偶包括羊、豬、狗、猴的 立體造型。其中更有些超乎現實 的「物種」形象的陶偶,推測 可能是遠古未知的神秘生物。
七不思議 人頭壺
人頭壺,甘肅‧大地灣‧仰韶 文化,製作於6,000-8,000 年前。
唔講你唔知:
「仰韶三足壺」
三足壺,三足有如肥 碩渾圓的婦女乳房,雄健 剛勁,三足鼎立;當時, 生命的誕生與孕育是人類 的大事,而將人孕育生存 下來的東西,就以女性的 乳房來表達,因此,不 少炊具、器物都以此為特 色,把母系社會文化展現 出來。
‧甘肅彩陶有着源遠流長的發 展歷史,渭河氾濫使兩岸沖 積出肥沃的土壤,適宜人居 住和耕作,純淨細膩的土質 為製作陶器提供了優良的陶 土。
‧
環境因素使隴原一帶較早產 生了陶器,且成為中國最早 產生彩陶的地區。
超乎想像 的速度?
聖海倫火山 1980 年的噴發, 反映地質大災難產生的影響。 地質學家原以為是緩慢形成的 地質特徵,都在極短時間內快 速形成。
唔講你唔知: ‧聖海倫火山的噴發顯示,持 續的噴發侵蝕了火山底部 厚厚的沉積物,形成多個 河槽和峽谷,人通常認為 峽谷是由谷底的小溪,在 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中逐漸 侵蝕出來的,然而它是由 一股泥石流侵蝕而成,因 此溪流不是峽谷的成因, 相反峽谷是溪流的成因。
‧ 聖海倫火山爆發後,形成 了一條冰川,名為火山口 冰川(Crater Glacier), 冰川體面積 達0.5平方 英里。
位於華盛頓州南部的聖海倫火山於 1980年
5月爆發,造成57人死亡,為太平洋西北地區 帶來了嚴重破壞,相當於100萬個奧運游泳池 大小的石塊、火山灰和岩屑從山頂噴湧而出。
生物學家擔心爆發產生的能量和熱量會使其周 圍的沃土從此變成不毛之地,然而爆炸區的狀 況卻不斷好轉,且蘊藏了驚人的生命力。
億萬年地貌瞬間形成? 錯誤的地質觀念使人對《聖經》產生誤 解,認為《聖經》所記載的歷史只是一些從未 發生過的神話,而聖海倫火山噴發扭轉了這觀 念,人原以為要經歷百萬年才能形成的地質特 徵,通過一次火山噴發,在數小時至數天內就 能產生。
按傳統思想,精細層理需要在幾百年間慢慢沉 積,但從聖海倫火山的噴發可見,粗大和細小的物 質會自然地分成薄而分明的層理,說明這類沉積現 象可以在快速流動的流體(液體和氣體)中形成。
因此在大峽谷下層的層理細膩的砂岩沉積,也很可 能是在挪亞大洪水期間快速形成的。
挪亞大洪水期間的火山噴發可能是聖海倫火山 的數百萬倍,考慮聖經災難的實際程度,聖海倫火 山有助我們了解挪亞大洪水如何在短時間內產生地 球的地質特徵。
聖經災難程度更甚?
從歷史上的火山噴發規模來看,聖 海倫火山噴發也算是規模較小的一次, 噴發了一立方公里(0.2立方英里)的 火山灰。維蘇威火山( Vesuvius)在公 元79年噴發,強度是聖海倫火山噴發的 三倍;喀拉喀托火山( Krakatoa)1883 年噴發,強度是聖海倫火山噴發的18 倍;坦博拉火山( Tambora)1815年 噴發,強度是聖海倫火山噴發的80倍; 另外,印度德干高原(Deccan Traps) 的熔岩流量是聖海倫火山噴發的500萬 倍。
這些都暗示挪亞大洪水期間的火山 噴發,可能是聖海倫火山噴發的數百萬 倍。考慮到聖經災難的實際程度,以及 對全球影響,聖海倫火山的確開闊了我 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挪亞大洪水如何 解釋全球的地質,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 發生。
洪水毀滅性淹沒?
世界上曾有一條最大的瀑布,它的流量是每秒 3.86億立方英呎,竟是世界上河流總流量的十倍,那 足以淹沒全球的水從何來?
美國華盛頓州東部的哥倫比亞高原上,分布着幾 百個乾瀑布,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奇怪的乾峽谷、像摩 天大樓那麼高的礫石堆、容得下一個城市的洞穴。
科學家廣泛認為,當冰川南移時,一個冰原插 入到哥倫比亞河的克拉克福克,使水從蒙大拿州開始 流淌。因此,蒙大拿州西部的大片土地被淹沒,形成 了巨大的米蘇拉湖。最終,冰壩上堆積的壓力使之坍 塌,這種冰壩坍塌能夠造成災難性洪水。
冰河洪災滅世 大瀑布
乾瀑布是一個長達3.5英里的 新月形懸崖,是現存世界上最 大瀑布的遺址,因冰川消失及 河流改道而乾涸。
唔講你唔知:
‧在華盛頓州東南部,農田 和峽谷好像是被切碎再拼 湊在一起的感覺,當地農 民把它們稱為「疤痕地」。
‧對地質學家來說,這種疤 痕地就像謎一般的存在, 有結論指哥倫比亞高原的 疤痕是因為一場地球歷 史上罕見的、災難性的 大規模洪水造成,洪水撕 裂了土壤和岩石,在幾 天內雕刻出這些峽谷和 瀑布。
令人聞風喪膽的 神秘生物
在這廣大的世界中,至今仍存 在着許多人類尚未發現的神秘 生物,牠們被稱為「未確認生 物」,而美國大腳怪絕對算得 上重量級的,也是全世界最知 名的神秘生物。
唔講你唔知:
‧ 在美國聖海倫火山爆發後, 曾有人親眼目睹大腳怪在該 處出現,後來他更建立了一 所大腳怪的博物館,裏面有 警局物證的大腳怪巨型腳印 倒模。
‧ 其中更展示了一些據說是大 腳怪的毛髮,經DNA化驗得 出令人震驚的結果,毛髮竟 然有人類女子及古猿生物的 DNA。
客戶專輯
Text&Photo.遺傳性心律基金會 Art.Kw
「救心同仁CPR大匯演」 全民推廣CPR及AED急救教育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心律會)於7月13 日與香港消防處及香港紅十字會在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合辦大型教育活動「救心同仁CPR大匯演」,攜手推廣心肺 復甦法(CPR)和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的重要性。當天近百名參加者 共同演示CPR,當中包括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現場亦設多個攤位,以及互動
體驗環節、親子工作坊等,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學習。
齊做救人救心者
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 Sudden Arrhythmic Death Syndrome,簡稱SADS)是較 為隱性的心臟疾病,能夠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令
身體健康的兒童和年輕人(一般為40歲以下)出 現心臟性猝死。在緊急情況下,黃金救治機會可 能少於五分鐘,若身邊的人能夠及時施以CPR及
AED急救技能,則有機會成功挽回性命。
心律會自 2013 年成立以來,致力為廣大市民 提供有關心律病的實用資訊,並推動全民急救教 育,希望裝備更多人成為心律病患者及社區的守護 者。創辦人陳淑玲( Shirley)表示,心律會數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進入學生群中作出支持
主辦:遺傳性心律基金會 協辦:消防處、香港紅十字會
「消防處AED宣傳」
前已首次舉辦過CPR大匯演,今年有機會再辦,實在非常感恩。
Shirley說:「我們希望廣泛地推廣CPR和AED給普羅大眾,提升 急救技能的普及度。我們曾經接到一位母親的求助來電,她其中 一位女兒患有心律病,很擔心其他子女都有,於是我們協助這家 庭到心臟專科作詳細檢查,結果發現有家族遺傳,便馬上安排適 切的治療。」她感恩上帝使用心律會這個小小的機構,為心律病 患者及家屬提供支援同行,及早預防悲劇發生。
冀普及急救教育 是次盛事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親身到場支持並主禮,大 會亦邀請到一眾嘉賓出席參與,包括香港消防處助理救護總長鄧 建泰先生、香港紅十字會董事及心律會顧問蕭粵中醫生、心律會 顧問郭爕義醫生、香港現役女子籃球代表任栩燕和退役籃球員張 志豪等。
活動當天,香港消防處派員與深受市民喜愛的「任何仁」演 出話劇,親身示範AED的使用方法,讓大眾掌握緊急救護的關鍵 步驟;香港紅十字會亦通過「CPR隨心學」工作坊,即場教授施
行CPR的正確方法,加深市 民對急救的認識。
蕭醫生表示,相信這次 活動有助鼓勵每位市民學習 CPR及使用AED。「突發性 心臟驟停的情況隨時都可發 生,如果我們在救護人員來到 前施行急救,相信能夠救活更 多患者。我們更盼望將來能將 急救納入學校的必修科,讓更多學生學會急救。」
運動員任栩燕和張志豪分享
郭醫生提醒,若直屬家人如父母、兄弟姊妹中有 患上遺傳性心臟病的,其餘的家庭成員亦應作詳細檢 查。「心律病有機會在年輕時發作,基因突變也有關 係,如小孩突然出現暈厥或抽筋情況,應盡快到醫院 檢查。」
作為教育工作者,萬均 伯裘書院呂詩恩助理校長指 近年學校多了關注急救的重 要性,活動當天也安排一批 學生參與CPR大匯演。「我 們希望藉此提升學生的參與 度,他們學習急救後,在同 輩之間再作推動,希望大家 都能成為『任何仁』,感謝 心律會提供了許多實用資訊和資源,讓我們得以學習 專業的急救知識。」
心律會一直肩負推動救人救心的使命,經過十年 努力的推廣,見證着現時眾多商場、辦公室、商業大 廈等地方都已設置AED。心律會亦會繼續透過公眾教 育平台推廣「只要敢,就救到人」的重要信息,鼓 勵更多人同心合力挽救生命。
誠意推介「CPR AED隨心學」工作坊,歡迎天使心會員報名參加,費用全免。
報名或查詢,請致電3108 6012或WhatsApp 5135 0911與會員部聯絡。
Text.皓恩 Photo.Andy & 受訪者提供 Art.LI
祝君頴(Mimi )是一名中學 教師,曾幾何時,她以為討好別 人才能得到認同,殊不知過度嚴 苛的原則終令自己步入抑鬱的漩 渦。在黑暗中,主的亮光驅走陰 霾,上帝無條件的愛讓她學懂愛 自己,尋回真我。
喜歡音樂的她一直渴望為主 所用,直到參加第一屆「天下華 人唱出好詩歌」大賽,她方明白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神蹟的器皿。
祝君頴 「由相信上帝存在,但未經歷過 祂的能力;到知道上帝的大能,但信 心不足的我認為祂未必幫助;再到現 在,既知道上帝厲害,也深信祂必一 生幫助我、帶領 我。」Mimi 說這場信 心的操練歷時二十多年,如今自己仍 有不足,但上帝的愛就像最後一塊拼 圖,補足了那份不完美。
Mimi 從小接受嚴謹的家庭教育,父 親出於愛子女的緣故,也為求栽培他們 成才,不惜用嚴格方法管教,這很大程度 上促使Mimi 自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此外,Mimi 分享了一次在小學時期被嚴 苛訓練的事。「我讀二年級時,當時的中 文老師非常嚴厲,記得有一次默書差兩分 滿分,但因格式上犯了小錯,我仍要被老 師罰打手掌,我不明白為甚麼我努力做
好,仍要被責罰。」在嚴格的學習環境 下,Mimi 逐漸養成追求完美的心態,以 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外面世界的認同, 慢慢地,她開始習慣討好別人,害怕不 受歡迎。
Mimi 在小學五年級往加拿大讀書, 及至升上大學,她有機會隨姊姊返教會 認識耶穌。「喜歡音樂的我當然首先 被詩歌吸引,講員的分享也很觸動我內 心,因此我參加慕道班,姊姊還送了本 《聖經》給我,我從新約開始看,越看 越覺吸引,上帝的話語戳中我的心。」 不但如此,Mimi 不止一次禱告蒙主回 應,這一切都讓她感受到上帝的真實, 因此來到慕道班最後一堂,在導師的邀 請下,Mimi順理成章決志了。
大學畢業 後,Mimi 回港定居,並在 一所中學擔任英文教師。初入行教書, 她坦言單是備課已感到壓力十足。「我 曾經為了預備一張英文工作紙而忙碌到 深夜,第二天派給學生卻換來他們的埋 怨,彷彿我的努力毫無價值。」隨着工作 日漸繁重,加上 Mimi 力求完美的性格, 為了符合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凡事都付 出150分精力,不希望有半點差池,終令 她繃緊的心弦像橡筋一樣扯得太緊,輕 輕一碰便應聲斷裂。
「我曾經很喜歡穿某對波鞋,即使變殘 舊了我依然經常穿,有一次男友(現時丈夫) 善意地提醒我是時候換鞋了,我卻馬上築起
心牆,覺得他在諷刺我,拒絕我整個人,於 是一頓飯下來我全程黑臉。」那晚爭吵後,
Mimi 察覺到原來她連別人的一丁點意見也
不能接受,自我價值似乎出現了問題,因此
接下來那個月,她每天在學校的小禮堂禁食 禱告,閱讀屬靈書籍,祈求上帝幫助。「上
帝透過一本書對我說,我根本不需要怕被拒 絕,也不需要討好別人,但當時我卻還未能 想像怎可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不討好別人。」
2019年初,Mimi
確診患上抑鬱,經常突
如其來痛哭流淚,夜裏輾轉未能入睡,失去食 慾,也失去生存意欲。「丈夫帶我去旅行散 心,旅行期間一切看似回復正常,但在回程機
上,當別人正在吃雪糕、看電影時,我卻又 開始不停哭。當時有聲音告訴我,倘若你離
開了身體,不就沒有痛苦了嗎?我雖然沒膽量尋 死,但卻認同了這個想法,上帝隨即問我,若要 賺得全世界人的認同,而賠上自己的性命,值得 嗎?」上帝的話讓Mimi幡然醒悟,她一直以來為 了討好所有人而忽略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然 而這不是上帝的心意。
「從那刻起,上帝帶我進入深層醫治的旅 程,讓我在祂的愛中飲飽食醉,學懂愛自己, 然後才有充足的愛對待身邊的人,而不是討好他 們,換取世俗的愛來填補內心的缺失。上帝亦透 過聖經話語讓我知道患上抑鬱並非終結,給我勇 氣和力量重新站起來。」《耶利米書》29章11 節:「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 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 後有指望。」當Mimi陷於人生低潮迷失自我時, 她抓緊上帝的愛和應許走出困局,更感恩丈夫給 予的屬靈遮蓋。「丈夫完全的愛、照顧和支持也 很重要,他承擔了家中大小事務,陪我見醫生接 受治療,常常為我禱告,他為我撐起了這頭家, 我非常感激他。」
結婚十年半,在主裏滿有恩典和祝福
用上帝的真理代替負面的思想,聽上去只是內心 世界的轉換,不過 Mimi 的經歷告訴我們,環境確實也 會隨之變化。「以前我未懂得將教學工作交託給上帝, 只覺得自己受過訓練,理應具教學能力。但上帝教我 一切以輕鬆為主,我說老師的工作是教學,怎能容許 這種學習氛圍?即便如此,我還是帶着敬畏上帝的 心,收起嚴肅的臉孔,嘗試輕鬆地與學生相處,便發 現學生開心,面對功課時也不會怨天尤人。到今天, 這已經成為我的教學模式,我也常常求上帝賜我幽默 感,與學生互動。」
時光若倒流至三年前,想必 Mimi 做夢也不會想 到,自己有朝一天會站在台上參賽,在眾多評審面前 唱歌。「抑鬱康復後,我偶爾會在街頭唱歌,希望分
享愛,我本沒打算參加『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 賽,但上帝告訴我要忠心順服,因此我又有勇氣勇往 直前。記得我在面試時唱〈不能震動的國〉,別看我
好像很有信心,偏偏緊張得聲音連連顫抖,其實是很 怕評判點評我。」Mimi笑道。
Mimi起初未明上帝要她參賽的用意,直到一次工
作坊,黃劍文導師分享見證後,隨即拿起結他唱了一 首回應的詩歌,每一句都唱進Mimi的心坎去,如今憶 起仍難掩悸動。「我找到上帝給我的呼召了,我喜歡
音樂,唱過不少詩歌,也分享過生命見證,但原來上 帝是要我將詩歌和見證結合,藉此產生震撼的威力, 引領人認識主。」
「我們不是要做偶像,而是要做榜樣。」這是 Mimi 在參賽過程中最深刻的一句話,同時上帝也使 她記起一段經文。「『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 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 章15節)沒錯,我是上帝的傳聲筒,當我在台上分 享見證和詩歌,目的為要讓台下的人收到上帝的信 息。」
在「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中找到使命
由面試、工作坊、選拔賽、「66強VS」大賽、 準決賽到總決賽,Mimi發揮上帝所賜的歌喉演繹一首 又一首詩歌,在舞台上盡情唱出對上帝的愛,勇於分 享自己不完美的過去,全心全意回應上帝的呼召,最 終實至名歸奪得亞軍。她感恩道:「名次對我而言不 重要,最重要是上帝藉此告訴我,祂看見我的忠心, 我便心滿意足了。比賽結束後,我也回校跟學生分享 過程中的得着。」
從毛蟲蛻變成蝴蝶,也許只需數星期甚至數天時 間,而Mimi 生命的蛻變,至少經歷了20年光陰,今 天當她回望上帝編寫的劇本時,便更覺「一宿雖然有 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的真實。
「我小時候曾被老師體罰,照理說長大後會討厭做老 師,但上帝正正使用這段經歷,提醒我別成為這樣的 老師,縱然工作仍然忙碌,但上帝的同在令我的心更 穩妥,更有餘力關心身邊的人,把握機會向學生、同 事傳福音。」
與學生開小組探索年輕人的內心世界
陪伴學生成長
Mimi 雀躍地表示,早前她與學生每星 期開啟發小組,討論生命和信仰,又為他 們禱告,沒想到先後有兩位學生決志信 主。「其中一位學生與母親關係不好, 經常發生爭執,我與他一起禱告,也為他 母親禱告,慢慢地他們的關係好轉;去年我 亦認識一位學生對人生路感到迷惘,我每星期和 他一起靈修禱告,帶他認識主耶穌,陪他走過那段艱 難的路,後來他信了主,現在也找到方向,我知道是 上帝幫助他,很感恩能夠與學生經歷禱告的大能。」
上帝讓Mimi 看見校園如同廣大的禾場,有許多 人需要上帝的慈愛憐憫,在職場 上,Mimi 走出低谷 的經歷亦讓同事看見上帝改變人心的能力,現時她常 與同事相聚禱告、查經,在聖經真理中彼此勉勵同 行。「雖然要在教學時間以外與學生、同事開小組, 但我不覺累,反而精力充沛!」
姊妹祈禱小組, 在主裏互相扶持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 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 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 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記上》 15章22節)Mimi從前覺得自己很不濟, 甚至無法面對自己,但上帝不離不棄的 愛猶如泉湧,填滿她內心每個角落,即 使她不完美,上帝仍然疼愛她;即使她 不完美,上帝仍然使用她。「我一生都 要順服上帝的旨意,忠於上帝所託,以 詩歌和見證榮耀祂,討主的喜悅,這是 我的使命。」Mimi堅定地說。
Mimi 治療抑鬱期間,上帝讓她看見一個畫面—— 一個少女正在跳芭蕾舞,提醒她要學習與上帝共舞,隨 後她在聖靈感動下寫了一首歌〈左一步右一步〉,歌詞 中「左一步,右一步,前一步,後一步」描繪的正是 十字架的形狀,表達出一生跟隨基督的決心。
使命人生
Text.Cherry Photo.受訪者提供 Art.Andy.K
的事奉人生 周羅嘉妍師母
事奉上帝不是做義工,而是向上帝獻上伺候祂的祭。
事奉上帝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累積天上的賞賜。
事奉上帝不是順從個人喜好,而是聽候主的差遣。
周羅嘉妍師母走在高低跌宕的事奉路上,流過許多眼 淚——有感恩的淚,也有悲傷的淚。
然而每顆眼淚煉淨了她的事奉心,點滴建立她與上帝 的甜蜜關係,使她的人生散發着珍珠般的奪目光芒。
無論鋼琴或唱歌的造詣,周羅嘉妍師母( Linda 師母)皆苦學至超高的水平。「《詩篇》說:『你 們應當彈琴稱謝耶和華,用十弦瑟歌頌他。應當向 祂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33篇2-3節) 『巧妙』在英文聖經中譯作『 skillfully』,既然我要 向上帝彈琴唱歌,當然不能僅止於學習一技之長, 而是追求更卓越的技巧。」Linda師母分享道。
不斷學習磨練新境界
Linda 師母對音樂事奉認真和醉心之程度,連婚 後當上母親仍跟從老師學習,在無止境的音樂領域 追求攀上再攀上更高的一層樓。假如你以為 Linda師 母對音樂的執着源自音樂世家的薰陶或完美主義的 天性,就大錯特錯了。「我父母都不懂音樂,是表 姐開啟我彈琴的興趣,於是我在7歲開始學琴。至於 天性嘛⋯⋯我讀完中三後移民加拿大才有穩定的教 會生活,生命也被上帝改變,此前我絕對不是現在 的模樣。」她笑稱以前做事三分鐘熱度,又喜歡臨 急抱佛腳,靠幸運得過且過;當她認真尋求屬靈生 命的成長,價值觀和態度也被上帝180度扭轉。
纖細的手指在琴鍵上飛舞,一首首扣人心弦的 詩歌既是 Linda 師母向上帝呈獻的祭,也是她最享受 的成果。「詩歌的樂章貫串真理,宣揚上帝的信息, 因此成為敬拜上帝的媒介。正因為詩歌的角色如此 重要,我高中開始擔任教會司琴時已十分在乎這個 事奉崗位。音樂事奉為我引申種種夢想和追求,我 也追隨我的音樂夢不斷成長。」
優秀的鋼琴老師,是指引 Linda 師母音樂造詣 不斷提升的明燈。雖說學琴學到一定水平後有自學 的能力,但仍要靠老師糾正盲點、改善技巧甚至督 促自律練琴。她感恩在教會遇上一位前輩作她的鋼 琴老師,細緻而嚴謹的教學態度推動她努力學琴。 「這位老師提升了我的鋼琴技巧,教導和指引我完 成考試。追求更高的級數,成為我不斷突破自己的 動力。」
Linda 師母婚後拜著名作曲家何崇志博士為師。 「那又是另一種層次的學習。他精於處理和演繹歌 曲,單單講解幾個小節的樂句已給我極大的得着。 是他教我學懂享受和欣賞音樂。」鋼琴既是 Linda師 母的謀生工具,也是事奉上帝的媒介;她一心追求不 斷突破演奏技巧,好將最高的榮耀歸給上主,然而 學海無涯,哪裏才是岸?她回憶道:「我尋問上帝 帶領方向,聖靈給我非常強烈明確的指引:『阿囡, 你不用再學琴了,我給你的技巧足夠用來謀生。』既 然上帝認為足夠,我也不再進修彈琴。」
履歷提升事奉效率 「我歌頌祢的時候,我的嘴唇和祢所贖我的靈 魂都必歡呼。」(《詩篇》71篇23節)敬拜的奧妙 在於能夠觸動人的靈魂,享受與上帝親近的時刻。
Linda 師母不再進修鋼琴演奏,把學習焦點轉移到唱 歌。「唱歌是我後半生竭力不捨力求進步的恩賜。」 她說。Linda 師母由高中開始參與詩班,在大學聯校 詩班獻唱時獲指揮稱讚歌聲像天韻合唱團的一位福 音歌手,指揮這句讚賞的話鼓勵了她不止要彈琴事 奉,更要領唱和指揮。「其實我讀12班時已有一個 遠大的志向,就是有一天要成為詩班上站在我前面 的指揮位置,當眾詩班員的領袖,因為指揮是影響 詩班員和音樂作品表達的靈魂角色。」她補充說。
Linda 師母在詩班獻唱和學習多一段日子後正式拜師 學唱歌,學習一年後考獲八級聲樂資格,再學兩年 後便考獲十級的文憑。即使她婚後升級為兩個孩子 的媽媽,還有跟老師學唱歌。
無論彈琴或唱歌皆考獲最高資格的 Linda師母, 似乎追求目標已遠遠超越《詩篇》「彈得巧妙,聲 音洪亮」的境界。她強調考試不是為了擦亮個人履 歷,而是要使事奉更具力量和效率。「假如我教音 樂時說話要有分量,背後一定要有履歷作為承托, 所以我學習時已很清晰以考試為目標。當我的理想 是盡忠榮耀上帝,祂自會加添恩賜和心力給我,因
教孩子音樂不止提升他們的技巧,還要建立美好的品格。
此我學唱歌時雖然仍要兼顧忙碌的琴行工作,還能 夠輕鬆完成。我曾自問:『我終此一生怎可能不用 敬拜服侍上帝?』」
淚水沾濕的一步棋
Linda 師母苦練音樂技巧十多年,就是為要窮 畢生敬拜上主,然而她退出了敬拜前線,主力做音 樂事工的支援。說到這趟痛得錐心蝕骨的「事奉 調整」,即使已事隔十年多,她仍不禁淚水漣漣。
「多年在音樂前線事奉,難免會有驕傲。我是上帝 的棋子,祂有主權把我抽走,擺放在另一個位置 上。我要學習順服謙卑,不以個人喜好事奉,縱然 那是我非常喜愛的恩賜。」
2012年,Linda 師母聽到上帝的聲音要她離開 歌鄰教會領唱的職分,即使萬般不捨她仍順服聽 從,退到後排擔任和唱;後來上帝要把她安放在其 他位置,直接叫她退出敬拜隊,她一聽到要她與心
愛的敬拜事奉割離,立刻哭起 來。Linda 師母禱告了 整整一年才決心退出敬拜隊,她坦承這趟試煉非常艱 難。「我辛勤學習音樂十多年磨練出出眾的技巧,主 才說不要在音樂上使用我,真的把我挫得很低!人最 大的問題在於不甘心,總在羨慕人家的好,我要對付 這項軟弱。」
Linda 師母在教會的事奉除了敬拜隊之外,還有 婦女小組、兒童事工、家庭牧養等,在教會外還於 基督教機構教唱歌。為步出敬拜隊沉澱禱告的這一年 裏,上帝讓她看到人生命改變的美妙果子,尤其她在 婦女小組見證着媽媽們的生命因主的愛變得更光彩奪 目,在在吸引着她嚮往與上帝同工,一起為弟兄姊妹 靈命的成長灌溉施肥。「感謝主開我眼睛,使我欣賞 到生命改變是一幅美得無與倫比的圖畫。人的生命比 我事奉的滿足感更為重要!」於是 Linda 師母安然退 出她醉心的敬拜事奉,直至2022年歌鄰教會重啟和 重整敬拜隊她才重踏台板,卻只擔任和唱。
無私教學 走進生命
「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做外邦 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使徒行傳》
13章47節)音樂擁有光一般的滲透力,任何年齡、種 族的人皆嚮往音樂的力量;因此音樂既是 Linda師母上 獻於主的祭,又是助她接觸人群的福音利器,使她回應 主的吩咐成為世界的光。
Linda 師母教琴、教唱歌,教學工作忙碌得很。 「我現在一星期教超過30個學生,高峰時期的學生人 數幾乎每星期達40人呢!」她笑指因為很多鋼琴學生 是初級階段,所以教琴比較苦悶,但她深信每一個小朋 友是天父的獨特創造,各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能;當她見 證着學生的技巧和品格有所突破時,便讚嘆生命的可塑 性這樣高,如此奇妙又寶貴。「我的教學焦點不止於追 求技巧,更重要是栽培學生的生命修養,學習自律、
堅持、責任感、情緒管理,在過程中認識自己。當然最 令我開心和滿足的是學生信主!」每逢聖誕節和復活 節,Linda 師母會跟小朋友講福音故事;當遇上少年學 生陷入情緒低谷時,會送上安慰和為他們禱告,有些學 生長大後仍有堅壯的信仰,成為上帝的忠僕,叫她欣慰 不已。
「聲樂普及化」是 Linda 師母的目標,她走進社區 在機構教班以推廣聲樂,接觸一些不想花昂貴價錢學唱 歌的人。教授程度參差不齊的成年學生,她竟然大呼 「過癮」。「他們有很多奇難雜症,訓練我的表達能 力,這挑戰太有趣味了!」她說。學生們動人的生命故 事也化成激發 Linda 師母教學熱誠的助燃劑,曾有一位 學生是多年的厭食症患者,連牙齒也因長期嘔吐而遭侵 蝕。唱歌成為該學生的安慰,後來她信主、返教會, 不但纏繞多年的厭食症終告痊癒,還尋獲伴侶共偕連 理。「我還有一位患癌症的聲樂學生,她告訴我化療時 腦海不斷響起上課時學習的詩歌〈遇見你〉,陪伴她完 成治療。她預早為自己安排好安息禮拜的禮儀,由我獻 唱詩歌;疫情後重啟我第一次獻唱,就是為她而唱。」
Linda師母娓娓道來這些故事時,筆者也為之觸動。
到護老院唱詩,為長者送上祝福。
蔡黃玉珍師母是Linda師母學做師母的楷模。
師母健康=教會健康
忙教學、忙事奉,Linda 師母還熱愛下廚和園 藝,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精緻的成果;難得的是每趟遇 見她她都保持明艷照人、從容優雅,叫人毫不察覺眼 前的師母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忙人。「正因我是師母, 有很多人看着我,所以上帝賜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這也是見證主的方式。只要時刻謹記做甚麼都是為耶 穌而做,聖靈自會令人做得甘心樂意,就算洗衫煮 飯都可以是一個『靚師奶』!」她以活潑的語調解 釋說。
Linda 師母不諱言上帝是呼召丈夫做牧者而不是 呼召她,她作為妻子,順服和配合丈夫是師母位分的 重要工作。「丈夫蒙召是我的福氣,我的使命是服侍 上帝的僕人,所以我甘心樂意放下某些堅持。」從前 在文章裏看到的一句話,成為她作為師母的定位。
「那句話大意是:『有健康的師母便有健康的牧師, 有健康的牧師便有健康的教會。』我將它當作生活 上的決策準則,假如某事情會影響丈夫服侍我便會 say no,我發現這樣減少了我的家庭和生命中的矛盾 情況。」
師母的一舉一動備受教會內外的肢體注目,
Linda 師母卻沒有感受到龐大壓力。「坦白說,有些 人連師母的裝扮也當成話題談論,我學習不懼怕也不 追求別人的眼光和評論,連丈夫和孩子也不可以奠定 我的自我形象。記得有一天我開車時,天父對我說: 『Linda,你的丈夫不是你的,他是屬我的。』我淚 流滿面地回應說:『知道了。』連老公都不是屬於我 的,只要明白主心意裏師母的角色,自然容易放下 執着。」
「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因 為祂顧念祂使女的卑微。」(《路加福音》1章46-47 節),當我們凡事以主為樂、讓上帝有榮耀,生命自 會像Linda師母那樣,流露出耀眼的光彩。
Linda師母與丈夫周振傑牧師育有兩個女兒。
今年周牧師和Linda師母喜迎銀婚,兩人結婚25載仍恩愛不已。
雲彩見證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受訪者提供 Art.Li
即或不然, 我必順服 李泳安 李泳安(Lilian )年輕時曾 遠離上帝,勇闖外國追逐高爾 夫球夢,在崎嶇的創業路上, 原來上帝的恩手從沒離開,艱 難的經歷為要裝備她迎接更好 的機遇。
今天Lilian 毫無保留地回 應上帝的召命,將AGA西沙高 爾夫球練習場全然奉獻,即使 遭病魔折磨,她仍能坦然說一 句:「無論上帝在我身上的作 為是甚麼,我都願意順服。」
Lilian熱愛高爾夫球
從疑惑到渴求
Lilian在2006 年回港後,與其他年輕人一
樣被戀愛和事業佔據了生活,忙得分身不暇, 她總結在澳洲的經驗,觀察到打高爾夫球有助 小孩成長,加上自己喜歡與小孩相處,便成立 澳洲高爾夫球學院。「我和拍檔選擇加入一間 健身會所創業,業務發展得不錯。後來在一次 訪問活動上,我遇見高皓正,言談間他覺得我 心中雖然對上帝有氣,為何當初沒給我指引, 但其實我仍然很愛祂,而祂亦正在等我回轉。」 高皓正的一席話觸動了 Lilian 倔強的心,她非常 感動,決定重新尋求信仰,這一次,她再也不 離開上帝了。
在基督教學校長大的 Lilian,9 歲已返教 會,及至大學畢業,人生面對抉擇的課題時, 她開始對信仰產生疑問。「我禱告求上帝指引 前路,但得不到回應,便唯有用自己的方法作 決定,我在一間商業公司工作,偶然接觸到高 爾夫球,一打便愛上了這項運動。」
在職場打滾兩年後,有一天父親說他得到 一筆獎金,並願意供 Lilian 繼續進修。「我大 學讀經濟金融學,幾年來都是半工讀,一般人 會再往上讀碩士學位,但既然爸爸答應負擔學 費,我便決定去外國讀高爾夫球的課程,希望 發展成為一門事業。」因着對高爾夫球的喜愛,
「甚麼是信?我小時候都信耶穌,但信仰停 留在表面,甚至覺得《聖經》的誡命是一種綑 綁;當我長大後重新返教會,讓聖靈在我心中 動工,我比以前更渴慕主,亦明白遵行主話是 愛祂的表現,感謝上帝帶領我認識夏達華研道 中心的黃德光導師,他在我學習真理的路上給 予許多幫助,讓我更有信心跟隨上帝。」Lilian 感恩道。
Lilian 放棄穩定的工作,遠赴英國修讀高爾夫球 管理課程,畢業後再往澳洲考取教練牌,成為 香港為數不多的高爾夫球女教練。
AGA西沙高爾夫球練習場今年開幕
世上唯一靠山 隨着高爾夫球的事業發展漸入佳境,Lilian高 興之餘,亦免不了要面對商業世界的險惡。「健 身會所想吞併我的生意,但我感激上帝的幫助, 祂讓局面神蹟地扭轉,令我可以重新投標,雖然 結果輸了,但我找回與主同行的初心,我只是一 個『屋邨妹』,能走到今天都是上帝的帶領,只 要上帝與我一起就足夠了。」《詩篇》90篇10節 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 八十歲。」Lilian 坦承自己前半生沒好好事奉上 帝,因此在人生下半場,她立志奉獻餘生,為上 帝所用。
經歷吞併風波後,Lilian獲邀加入南華會,並 於2021年成立Tree Health & Sports——以高爾 夫球作主打的家庭運動中心,由以前的10萬尺場 地一下子變為40萬尺,Lilian直言是上帝的恩典, 過程中她也獻上了所有。「當時碰上移民潮,媽 媽也勸我移民,可是上帝給我的領受是要繼續發 展家庭運動中心,幫助更多年輕人。坦白說經營 得很辛苦,但上帝告訴我只管堅持祂是美善的,
原來做上帝的工作不代表沒有艱難,最寶貴的是上 帝時刻與我同在。」
Tree Health & Sports 開幕那天,有朋友向
Lilian 提及一個大型場地投標項目,問她會否有興 趣參與,Lilian心中一動,幾年前的夢境再次浮上 心頭。「我曾經在夢中看見一個藍天白雲的地方, 小孩在打高爾夫球,旁邊有小溪和一座白色小教 堂,一切都很美好。第二天醒來,我果真在報紙上 看到同樣的大型 場地,我當時知 道是上帝給我這 個夢,卻不知道 祂的意思如何。」
因此當朋友提出 此事時,Lilian便 意識到也許是上 帝在開路,既然 如此,何不勇往 直前?
Lilian及母親
AGA西沙高爾夫球練習場開幕當天,何基佑夫婦到場支持
55萬尺地方,在地少人多的香港顯得彌足珍 貴,自然引來不少商家集團爭奪,面對激烈的競 爭,Lilian不帶半點慌亂,皆因上帝透過以前的艱 辛磨練了她。「當周遭的人都認為我不可能與大 集團競爭時,我只是知道在上帝沒有不可能,即 使結果非自己所期望,我也甘願順服。」
究竟結果如何?相信 Lilian 堅定不移的信心 已經揭曉了答案。「在上帝帶領下,我成功投 標,成立AGA西沙高爾夫球練習場,今年6月投 入試業,第三季正式供公眾使用。」Lilian環視這 片廣闊的練習場,感慨道:「這地方正是上帝當 年給我的夢境。以前我以為第一次創業的地方就
眾人禱告求主使用西沙新場地
是迦南地,但原來上帝要帶我出埃及,領我到真 正的迦南美地。」
在俗世洪流中堅守真理絕不容 易,Lilian在 經營高爾夫球場的過程中已深有體悟。「我堅決 不在場內賣酒或雪茄,當我越公開見證上帝, 撒旦的攻擊便越多,每次害怕,我都求上帝給我 力量,告訴我這是正路。」她坦言如今在這位分 上,面對的不僅是四方八面的壓力,還會聽見別 人難聽的說話,但上帝教她以幽默應對。「有人 說我背後有不為人知的大財團或秘密資金,我往 往會打趣道:『沒錯我老闆是全宇宙最勁,有空 介紹你認識。』其實就是我的上帝。」
苦難錘煉信心 像Lilian前面說的,實踐上帝的召命不代表人 生必定一帆風順,在簽下西沙場地後,她得悉自 己患了第四期腸癌。換作是筆者,恐怕已在驚恐 中方寸盡失,然而 Lilian 卻處變不驚,欣然接受。
「我並不是覺得上帝交了這項目給我,一定不會讓 我這時候死去;相反,我早有這樣的覺悟,我的 性命屬於上帝,祂若堅持收回,我絕無異議。」
在病患痛苦中,人通常會問為何是我,但 Lilian 反問為何不是我。「我相信我已經比世上 許多人幸福了,我有機會讀書、學幾種語言、四 肢健全,家中有愛我的丈夫和小孩,即使小事至 今天的午餐,我都可以選擇吃甚麼,現在我只是 患了一個病,而且有很好的醫療服務,還要埋怨 甚麼?上帝比任何人都要心疼我,祂知道我每滴 眼淚,祂沒有出手,想必有我要學習的功課,難 道上帝不醫好我,祂就不是我的上帝嗎?即或不 然,我都願意順服。」
第一期化療完成後,與醫生敲鐘慶祝完成了八次高強度化療
在接受手術和化療的過程 中,Lilian感恩許 多弟兄姊妹用禱告守望,上帝也以溫柔慈聲給她 信心。「上帝問我:『你願意為我留下來嗎?』 說實話,上帝要接我走很容易,天堂沒有眼淚痛 苦,但我留在世上只會面對更多艱難,我是否願 意留下來作鹽作光,告訴別人上帝是美善、真實 且可倚靠的?」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 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 帝。」(《申命記》6章4-5節)「盡」,成為
Lilian 在病痛中為上帝堅持的動力,即使一年內 兩度復發,她也決不質疑上帝的愛。「上帝有祂 的旨意,也許祂要透過我的病祝福未信主的家人
朋友,也許祂要我經歷治療的痛楚,使我更能體 恤別人的軟弱。」今年5月,Lilian第三度復發, 需要再次接受治療,不過她對上帝的信心始終如
一,及至7月初筆者到訪,她的癌指數已由兩位 數下降至低於0.1,見證了上帝醫治的大能!
第二次手術出院三天後,在教會崇拜及服侍
丈夫和子女一直在旁支持
在旁人看 來,Lilian 今天的成就是她人生的高 峰,她卻搖頭斷言不是。「能被上帝使用的日子 才是我的高峰,有用於上帝非常重要,我人生最優 先的是上帝要我與祂一同作甚麼。」她舉出《約 書亞記》3章以色列人過約旦河一事,當抬約櫃的 祭司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裏時,河水才斷絕,露出乾 地。「上帝要我們有信心的回應和行動,但我們小 信的人總希望先看見結果,待上帝保證會包底,才 願意順服。我的經歷告訴我,上帝叫我去就去, 只要踏出了第一步,祂便會繼續開路,即使走錯 了,祂也能將失敗化為祝福。」Lilian結語道。
客戶專輯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客戶提供 Art.Li
宏恩基督教學院(下稱宏恩)自 2015 年創校以來,致力以基督教價值 觀培育學生成為才德兼備的僕人領袖, 更是香港首間獲政府資歷架構認可開辦 基督教事工課程的自資專上院校。
宏恩開辦的「基督教事工高級文 憑課程」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學生修讀, 最近學院更進一步在祖國推廣獲香港 政府認可的「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 程」,並得到各方的積極回應。
宏恩在港開辦政府認可之
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
深受內地學生歡迎 宏恩在2019年開辦「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 及2021年開辦「基督教事工榮譽學士課程」,提供一條 龍的進修路徑。早前,基督教事工學院系主任暨校外課 程院長吳瑞龍牧師率領教學團隊,包括兩位課程總監李 富成牧師和歐偉昌牧師,官式拜訪廣東省及海南省基督 教兩會領導,亦是首次正式向內地三自兩會分享宏恩課 程,結果得到各方的積極回應。符合高級文憑課程入學 資格的內地生只要通過學院面試並獲取錄,在中華人民 共和國教育部(下稱教育部)的批准下,可以申請學生 簽證來港修讀兩年制課程,祈盼與國家攜手栽培基督教 人才。
吳院長形容此行拜訪有助「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 程」全國招生,亦是修讀神學的重大突破。他表示:「以
吳院長與李牧師拜訪海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及 基督教神學培訓中心主任李正翔牧師。
往內地的教牧同工若想來港報讀神學相關課程,必需 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名額不多,往往出現供不應 求的情況,學生亦只能報讀香港指定的神學院所開辦 的課程,現時學院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可, 接受內地生報讀『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的申 請得以簡化。」
李牧師擔任「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課程 總監多年,他表示:「『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 共有21個科目,除了實習,其中13科為基督教事工 課程的專修科目,課程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相信對本 地及內地學生是一大優勢。此外,課程定位於教育路 向,亦歡迎非基督徒學生報讀,透過課程了解更多基 督教知識。現時的神學訓練已不局限於要成為牧師或 傳道人,部分學生是為了自我增值或尋找人生方向而 修讀課程,『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亦提供了一 個門路,與尚未信主的學生互動是播下福音種子的機 會;學生畢業後選擇重返國內職場,相信也能為推動 基督教帶來文化上的交流。」
內地學生來港讀書,多少都會擔心難以適應本地 文化,基督教事工榮譽學士課程總監歐牧師認為過往 經驗讓他留意到兩地學生的交流比想像中融洽。「內 地生大多透過說和聽學習廣東話,融入本地文化,本 地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已提升,對內地生的適應相對容 易得多。」
宏恩學生參觀中華聖經文物館。
吳瑞龍院長帶領教授團隊拜訪廣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主席樊宏恩 牧師及教師隊伍。
為期兩年的「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需要 完成160小時實習,講師會仔細考慮每位學生的特質 和能力,在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安排合適的崗位進行實 習。歐牧師說:「內地生除了在香港讀書外,我們也 會關心牧養他們,希望在基督教的要義及實踐中讓學 生明白福音對他們的重要意義。我們會邀請已畢業的 內地生帶學生實習,與他們成長,感恩不少學生先後 決志受浸,讓我們看見福音的果效。」
三位牧師均表示沒想到透過「基督教事工高級文 憑課程」,讓未信主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在畢業前決 志信主,這反映了香港及內地朋友對福音的需求,足 見宏恩在眾多院校中確實擔當了特別的角色。目前宏 恩正在向教育部申請,希望院校的四個榮譽學士學位 課程也能取得國內認可,進一步加強中港兩地的學術 交流,提供更多課程給學生選擇。
內地學生在吳院長家中聚會。
現時宏恩接受內地生來港修讀高級文 憑課程的限額是全校全日制學生人數的百 分之十,吳院長指學院正計劃申請增加更 多內地生報讀本院課程學額。「每年我們 收到許多內地生查詢申請報讀『基督教 事工高級文憑課程』,今年初由於申請報
讀人數已達到限額,所以我們在3月時已 截止申請,可見內地生對課程的需求非常 大。」
李牧師認為,對於希望來港進修或工 作的學生而言,透過修讀「基督教事工高 級文憑課程」,在畢業後有機會銜接其他
本地學位課程。他補充:「宏恩的學生得 到的不只是一張證書,而是很多資源、網 絡及發展機遇等,我們致力提供全方位的 學習經歷,即身心社靈的發展,包括理性 (知識)和感性(師生關係、學院氛圍) 層面,感恩上帝讓我們幾位講師建立了廣
闊的人際網絡,有助學生參與實習、發展 就業前景、規劃未來。」
歐牧師指,有內地生在教會實習期
間結識了屬靈群體,彼此支援、關心、 共鳴,促進生命成長。「我們有時習慣了 單一的傳福音方式,而服侍內地生促使我 重塑和調整福音的表達,得以向他們傳講 福音,這是新的神學素材,也可以說是未 來神學的一個發展路向。」有見及此,宏 恩計劃於未來成立「基督教中國化研究 中心」,深入研究基督教與中華文化的連 結,推動福音的傳遞。
內地學生分享 王京同學 「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
入學前,我本擔心文化的差異會成為學習的 障礙,但宏恩的老師不僅各有專長,傳授知識,更有豐富 的人生閱歷,樂意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透過陪伴 鼓勵,讓我感受到被愛和接納,老師活出了基督的生命, 這種生命充滿感染力,對我個人成長有很大裨益。
教授的學科包括神學裝備、教會實務知識等,另外也
不乏通識教育,有助我認識香港。在實習過程中,老師用 心發掘我們的恩賜,使我們能夠發揮所長,將聖經真理、 屬靈原則運用在服侍上,透過籌辦活動,我從中學習到團 隊協作及人際關係的協調,無論課堂知識及實習體驗,都 可以學以致用。畢業後我有機會回校帶領五位學生實習, 陪伴他們成長,非常感恩。
王露德同學 「基督教事工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學生
我是第六代基督徒,在中學階段已有心志報 讀神學,但一直沒找到合適課程,當我知道宏恩有相關課 程開放予內地生報讀,實在非常開心。從面試到入讀,宏 恩的老師都很親切溫暖,給予學生許多支持和資源,感謝 主給我能力學習廣東話,加強我對《聖經》的認識。
以前讀書是追求社會的認同,但來到宏恩後,我發現 認識基督教是我所喜歡的,也更見證到上帝在我身上的旨 意,透過宏恩在各方面塑造,使我成為更好的僕人領袖。
在老師的悉心推薦下,我加入播道會同福堂實習,更深入 接觸信仰,並計劃畢業後在神學方面繼續裝備,將來為主 所用。
萬人見證
Text.韓蕓婧 Photo.受訪者提供 Art.LI
23歲年華卻負債百萬 一部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且討論度高
的影劇作品,除了劇本、導演、演員、攝影剪 輯、配樂和美術,許多電影更少不了的是特效
化妝的助陣。
在過去,特效化妝並不盛行,劇組也只有
梳妝組,為了迎合劇情需要,化妝師都需要自
己摸索如何呈現特效妝,包括修改演員體型、 傷口妝、屍體妝等技巧。隨着科技進步,影集 品質需求越來越高,要達到導演的天馬行空的
想像,特效化妝的專業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也會是為一部電影帶來爆點的關鍵因素。
在影視圈入行已10年,現年32歲的儲榢 逸(藝名儲旭)以特效化妝技巧踏上國際舞 台,曾擔任多部知名電影的特效指導,包括 《美人魚》、《紅衣小女孩》、《誰是被害者》 等,其中,台灣電視劇《麻醉風暴2》受到熱 烈關注,儲榢逸也因為特效化妝技術榮獲第53 屆金鐘獎美術設計獎。
儲榢逸從校慶創意活動找到興趣,從零開始 摸索特效化妝。
儲榢逸用心設計打造角色特效需求。
曾被老師放棄 校慶活動接觸特效化妝
「我是誤打誤撞找到了對特效化妝的興趣。」高 中時期,儲榢逸因成績不佳,全校倒數第一的成績, 連老師也幾乎要放棄他,所幸他並未因此停擺。「我 到底喜歡甚麼?」儲榢逸經常反問自己,不斷思考未 來的路。後來他找到了攝影的興趣,也擔任班上的畢 業照攝影師,為同學留下美好的記憶。
「其實我也喜歡手作⋯⋯」原以為攝影會是儲榢 逸未來嚮往的工作,沒想到上帝卻讓他在美術手作方 面大展身手。在高中畢業那年,因校慶園遊會的畢業 生創意繞場以「活屍」為主題,讓他有機會接到首 次的特效化妝任務。
17歲的他,為了讓同學們呈現出最真實的傷口 妝,儲榢逸不僅研究各種殭屍影集,也走遍台北的化 妝品店,只為買到可以製作二百多道傷口的材料。
熱情土法煉鋼 不放棄鑽研嘗試材料
沒想到就在台北一家知名化妝品店,讓他找到 國外進口的特效妝材料。「原來是那家店的老闆進錯 貨,那批材料一直被原封不動的放在儲藏室裏。」儲 榢逸說,起初那家店的老闆基於好奇,免費讓他使 用那批材料,還提供工作空間讓他可以製作「傷口 妝」。
後來每天下課後,儲榢逸都直奔化妝品店,自行 摸索及研究各種特效化妝。那家店裏除了有他和化妝 店的老闆,還有一個學習土木的男生及喜歡追星的小 女生。「我們就是四個臭皮匠,在沒有任何專業技術 的指導下組成了團隊,每天聚在一起就是研究錄影帶 和試材料,製作各種特效化妝。」儲榢逸笑着說。
雖然特效化妝為儲榢逸帶來挑戰性及成就感,他 的技術也越來越進步,但礙於台灣沒有專修特效化妝 科系,海外留學又需大筆費用,沒有專業文憑的他, 始終被同行認為是「土法煉鋼的特效化妝師」。
經營工作室 卻遭合夥人捲款潛逃
儲榢逸沒有因此放棄繼續拓展特效化妝,台灣影 視劇組也逐漸認識他,陸續接到不少工作機會。後來 儲榢逸決定和認識多年的好友合股,經營自己的工作
室。然而看似一帆風順的他,案子越來越多,收入也 逐漸穩定時,合夥人卻捲款潛逃,甚至用公司名義到 處借錢,儲榢逸的名譽也因此受損。
他回憶當時無奈地說,每天都會接到討債電話, 屢次撥電話給合夥人都無法接通,甚至得要出庭打官 司。「我沒想過23歲的自己要扛下逾百萬債務,公 司也面臨倒閉,但我還是得要繼續工作。那段時間我 一度壓力大到想輕生,一了百了。」他坦言。
所幸在他最脆弱的時候,信仰成為最有力的後 盾。儲榢逸在18歲時就受洗了,但因事業上的追 求,他並沒有穩定去教會。儲榢逸分享,他是意志力 非常強的人,過去的他認為沒有自己辦不到的事,
在帶領團隊時也非常有主見,是許多同仁眼中的工作 狂,但那一次的重擊對他來說,宛如生命完全的破 碎。
壓力山大想輕生 天父聲音挽救他
儲榢逸說,當時強烈的負面聲音把他推向輕生念 頭,但在那一刻,他聽見了非常微小且溫柔的聲音對 他說:「孩子回家吧。」沒想到隔天,一位很久沒有 聯繫的教會姊妹打電話給他,邀請他回教會,他當下 馬上答應!
《以賽亞書》40章28-30節:「你豈不曾知道 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上帝耶和華,創造地極 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智慧無法測度。疲 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 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上帝的話給儲榢逸極大的安慰。他看到人是如此 軟弱,不堪一擊;在他一無所有時,他向上帝禱告, 再次把生命主權交給祂。
儲榢逸單純地信靠上帝,他也選擇接受現實,主 動聯繫債主,承諾會慢慢把債務還清。「上帝是信實 的!」不久後,《紅衣小女孩》劇組主動聯繫他製作 特效化妝,接下來靠着好幾部大製作電影的收益,也 幫助他在短短兩年解決財務危機。
儲榢逸至今還清了債務,他的特效化妝技術也備受矚目。
他說,該片使用了非常多的特效,也使得特效 技術開始備受矚目。後來特效化妝在電影圈需求量提 高,政府也開始提供這項技術補助,有越來越多人認 識特效化妝的行業。
現在的儲榢逸,不僅是台灣電影圈的特效化妝 師先鋒,他也有機會接觸舞台劇表演。「每一次的排 練都是我喘息的空間。」他說,演員最需要學習的是 「做人」,需要理解每一種情緒,這對在人際關係上 受過傷的儲榢逸來說是非常挑戰的,但上帝卻透過演 藝生涯,幫助他找回健康自我。
上帝也使用他把福音使命化為職業經驗分享, 與年輕人傳遞信念,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輕易放棄夢 想。儲榢逸也沒有限制自己的發展,他近期來到馬來 西亞與不同教會、學校、老人院、台馬國際障友藝術 文創交流展等合作,分享生命故事,同時他與檳城 立萬國際美術學院( The One Academy )將長期合 作,開創特效化妝培訓班。
儲榢逸生命經歷了高山低谷,從破碎到被上帝挽回。
(轉載自4657期《基督教論壇報》,官網連結: https://ct.org.tw/html/news/3-3 .php?cat=7&article=1399318)
客戶專輯
Text&Photo.基督教恩苗幼稚園 Art.Li
個人
教育 教 ,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有賴於幼兒 教育,基礎打得好,建立出來的便能站立得 穩,蒙上帝喜悅。「教養孩童,使他走 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章6節
穩, 蒙上 當 行 《 箴 的 耐 節制
是基督教恩苗東 九龍幼稚園和基督教恩苗幼兒 學校的教學理念。兩所學校按 《聖經》的教導,幫助孩子在 正面思維的教導下,結出聖靈 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 耐、恩慈、良善、信實、温柔、 節制。
恩臨幼苗,讓孩童走當行的道
——基督教恩苗幼稚園 「恩苗」代表新的開始,以恩愛和 恩德的方式培育一切被珍愛的幼苗,讓 他們茁壯成長。恩苗學校採用德、智、 體、群、美及靈育的方式,培育幼兒的正 確價值觀及品格,加以蒙特梭利的教學模 式,不止讓幼兒認識《聖經》的故事, 更可以將之連繫到在生活中,實踐聖靈 果子的特質,從中建立及培養優質的品 格。基督教恩苗東九龍幼稚園校長林敏姿 分享了兩個小故事:
「今年5月底,學校的廚子因故要 進醫院做手術,一名高班的學生走來問
我:『廚子姨姨去了哪裏呀?我很掛念 她!』於是,我建議這名學生回家畫一張 慰問卡,然後請他母親教他在卡上寫上 『祝早日康復』。結果,他真的畫了一張 卡給廚子。這位高班學生已經結出仁愛的 果子。」
「一天早上,我乘車回校時遇到管理 員姨姨。她向我讚揚恩苗的學生說:『校 長,我要表揚你們學校的學生,他們很有 禮貌,每日經過都會說姨姨早晨。』從這 件事上,證明了恩苗的學生都結出了和 平、良善的果子。」
恩苗幼稚園高班老師和學生
Miss Venus 恩苗不單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甚至連其中的老 師也收穫良多。老師 Miss Venus分享說:「 在恩苗已經有七個年頭,實在很感恩。起初,
我抱着在一所基督教幼稚園工作的心態,但漸漸發覺恩苗的課程切實地把小孩子和天國的事 連在一起,令我有大開眼界的感覺,更確立了我在上帝面前服侍孩子的心志。在恩苗成長的 孩子很幸福啊!在天父的安排下,他們自幼認識並跟隨生命之道。願天父繼續的帶領下,往
後有更多的孩子能夠在恩苗成長,並認識這生命之道,成為人生的導航,走在正路中。」每 年畢業禮,目送所教導的學生昂步走向未來,恩苗師生都盼望孩子能夠在上帝的愛裏成長, 長大後,無論在任何一個群體,都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 親,我因工作的緣故 結識了校長。校長的 教育理念、熱情及對 待孩子的心態深深吸引了我。轉眼十年過去,
幾年前成為母親的我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毫 不猶豫地把恩苗作為首選。疫情期間,我的女 兒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在校長和老師的幫助
下,我們抓住了黃金時期,為女兒提供了訓練 和支持,使她在各個方面得到了發展。如今, 我們在恩苗已經度過了第六個年頭。在這裏, 我的兩位公主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取得了巨大 的進步。學校不是要讓孩子在起跑線上領先, 而是用心教育每一個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 人,實現身心的正面發展,不放棄任何一個小 孩子,這也是我選擇恩苗的原因。
鋒鋒去年入讀K1時,由於 疫情關係少與人接觸,所以最初 上學不適應。但恩苗很好,最初 一個星期讓家長有機會陪小朋友 上課,小朋友因此很快適應學校生 活。恩苗的活動教學模式亦使鋒鋒很喜歡上學, 從老師的教導中也學會了自信、勇敢、個人自理。 弟弟今年兩歲,我決定讓弟弟入讀恩苗的N班,因 為我覺得入讀幼稚園,比入讀 Playgroup 更能讓小 朋友適應群體生活,提早學習與父母的分離,學習 規矩,學習自理。弟弟到現在上N班已有四個月, 學會了自己穿鞋、穿襪、背書包、刷牙、守規矩、 控制情緒。看到弟弟的成長,我很感恩,因為恩苗 幼稚園的老師用心的教導,並因應小朋友情況而給 予適當的鼓勵與介入,使小朋友每天都想上學。感 謝你們對小朋友的悉心教導。 家長分享 家長分享 張詠霞 潘咏嫦
家長分享 顏宛欣 在升上小一前,我們有點擔心霆晞未能適應小一的學習進度,亦未懂得如何與人相 處,但原來他在恩苗學會的品德、關愛別人和主動學習的態度是終身受用的。他在學校中 主動協助老師和同學,亦懂得以正面方法鼓勵同學做好行為。有一次,霆晞告訴我,他有
一位同學常常發脾氣,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他答應這位同學如果能於一天內克制自 己的情緒,霆晞便送他一隻紙飛機。聽到這件事後,真的令我有點驚訝,想不到這個只 有6歲的孩子能夠這樣鼓勵他的朋友。相信這一點一滴都是在幼稚園中,得到師長悉心教 導和以身作則的學習成果。此外,霆晞每天能在學校完成當天的所有家課,回家更會立即 拿出來讓我替他檢查和溫習。在與他傾談中,才想起他在幼稚園時也會自己先安排完成功課, 才進行其他學習活動,這個小習慣讓我們在教養上輕鬆了不少。感謝恩苗各位教職員一直以來 耐心教導,透過聖經真理讓孩子明白待人處事的態度,讓他成為一位有愛的孩子。
學生活動
學生生日活動
學生穿鞋活動
學生活動
水區活動訓練手眼協調
地址:香港九龍黃大仙道黃大仙上邨倡善樓地下 電話:(852) 2216 4106 電郵:gracefield@gracefield.edu.hk
人生熱線
Text.人生熱線團隊 Photo.互聯網 & 受訪者提供 Art.Li
保護生命的教與養 愛惜生命價值觀 創世電視於4月合辦的全港護蛋大行動圓滿 結束,人生熱線在6月舉行「保護生命的教與 養」講座,很榮幸邀請了三位專家:精神科專 科廖廣申醫生、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 系系主任黃葉仲萍博士、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創 會主席黃廣興博士,連同人生熱線主管沈謝愛 珍師母和大家分享有關生命培育及保護,培養 正向人格及壓力管理。家長在日常生活及與兒 女相處中也可以培育及保護他們的幼小心靈。
安全的鳥巢和父母的保護 成為初生雞蛋重要的成長因素
黃葉仲萍博士以鳥巢形容家庭環境,雀鳥媽媽在 生蛋前必會先築巢,就好像保護兒女先要由父母建立 有愛的家庭。非語言的互動十分重要,父母要表現相 愛,小朋友看到父母拉手,其情緒較穩定,不安感也 會減少。
孩童心靈 有如雞蛋殼一樣脆弱
不少現代家庭父母相處不佳,甚至家庭解體, 有小朋友常不肯返學,原因是怕媽媽離開屋企,所以 他想自己看管媽媽。家的基本安全不穩固,常見父母 專注完成功能性的事務,側重結果,例如常常問小朋 友:「做好功課了嗎?」 如果單顧成績結果,埋沒 子女感受,不算良好的溝 通。我們可以鼓勵小朋 友,無論好與壞都與家長 分享,可以多問學校及 生活經驗,例如:「今 日在學校有發生有趣的事 情?」
黃葉仲萍博士
在廖醫生的個案中, 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是抑鬱 症。在家雖然有家長愛護, 但在外面有可能遇上精神虐 待,添加長期壓力而投訴無 門。以學生來講,壓力來自 考試、拍拖、朋輩欺凌絕交 及老師等。
廖廣申醫生也同意治療是由家庭開始,接受 精神治療或輔導都是其次。家裏有足夠安全感,也 不會害怕風浪。廖醫生有留學生個案,在外國時遭 親戚安排入住濕漉漉、漆黑而沒有窗戶的地庫,又 不敢告訴父母,日積月累的壓力下需要回港接受治 療。這表現出家庭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讓子女可以 自由表達他的感受。
廖廣申醫生
其實,家應該要提供一個舒服的身心環 境,有利於保護幼小心靈。父母首要接納子 女本相及以無條件的愛包容,以虎爸虎媽的 姿態,並不能幫助子女太多。多保留溝通空 間,讓子女無論好或不好的事也願意和父母 傾訴,也應該培養子女學習自處。香港普遍 家長喜歡經常催促,例如:「快些穿衣服!」 「吃東西快一點!」「行快些!」當你以為 自己在協助子女的時候,小朋友實際上接收 到的是自己是個阻礙。另外,小朋友見媽媽 手持間尺威嚇做功課,反而讓小朋友感受不 安而無法學習及進步。所以,父母應該分析 子女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原因,改變和子女的 日常溝通。
黃廣興博士認為,不存在「左耳入, 右耳出」這回事,所有耳朵聽到的說話,就 直接輸入了大腦,小朋友會有自己的思想理 解和引發情緒。
黃廣興博士 他分享了以下秘訣: 一) 主動聆聽,先自己閉嘴,否則無法聆 聽, 負面情緒影響表現。
二)培養互信的關係,才有影響力。
如何從蛋成為鳥 廖醫生表示表現較好的優秀運動員,大部分都 是喜歡教練及該運動的。家長宜放手「 let go」,放 下自己的知識及學歷,不要求小朋友活在自己的理想 中,明白學生有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恩賜,讓子女自行 選擇和發展,避免過分側重成績,就算年年考第一, 日後出來社會工作也不會經常提起。
曾經有一個每日補習的學生,其補習老師以高壓 及威嚇責罵方式教導,學生不敢告訴父母,也害怕父 母不相信而責罵,以致學生經常哭及不開心,甚至有 自殺念頭。廖醫生認為,威脅管束的教育,很多時只 限對低年班暫時有效,其實無法釋放小朋友的創造力 及潛力。
要留意小朋友的興趣,不應一味崇尚「神科」。
有父母認為畫畫沒有用處,不許小朋友畫畫,或許就 抹煞了一個藝術家的誕生,而同時又阻止不了小朋友 心中真正的愛好,因他會偷偷地畫。奧運選手張家朗 父母均是籃球員,也「 let go 」讓他以興趣為先,學 劍擊而不是打籃球,其開放的態度造就他成為世界級 的運動員。
曾經有一個優才生,本身考試及運動成績十分 優秀,但家長過分緊張成績,某次比賽因拿不到冠軍 而受挫敗,導致情緒低落,父母亦沒有正確的鼓勵方 法,後來該學生沉迷電子遊戲麻醉自己,玩至深夜, 以致休息不足,引發抑鬱症,甚至有自殺念頭,要靠 食精神科藥物康復。因此,在家長與子女的相處中, 應該平衡愛與規則,改變學習氣氛和心境。亞運金牌 游泳選手何詩蓓有一次比賽只獲第四名,面對記者提 問是否失望,她笑說、她不覺可惜,因為她已是全球 排名第四了。
家長多敏銳觀察子女的情緒變化,如果近期事事 沒精打采,成績退步又灰心,要多加聆聽子女心聲。
日常生活要培養家庭快樂及温暖,擁抱和親吻也有 效,多參與感興趣的事。每周做一些帶氧運動可以穩 定情緒,坊間也有電子遊戲是以運動為親子競技的, 但注意不要過量。此外,我們可以建立每日有感恩的 習慣,每日寫三個當天的小確幸,一個月便輕易儲備 100個開心元素了。
不要惹自己兒女生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
(《歌羅西書》3章21節)
破殼而出,如何面對壓力
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學業佔重要的一環。專家 們提醒,考試非一日之功,要靠日常操練,非試前幾 日才預備,好像賽車也不會待有比賽才去修理一樣考 試期間。建議家長不要添煩添亂,不要「黑面」質 問子女。例如試前少了功課,可能就多看電視,家長 及長輩或許擔心,但輕鬆的心情更利於面對考試。就 DSE學生來說,就算考試未如理想,一定有很多出 路,只要盡力爭取不放棄,鼓勵他成為積極的人。
此外,信仰的確能幫助人有積極人生,教會也 少有虐待個案,沉迷毒品酒精的人較少,信仰幫助人 減少負面情緒,抑鬱情況也減少。《聖經》也有如 何做好父母和家庭的教導方法,不惹兒女的氣,讓他 走在正路上,灌輸正確的觀念。就算現代家庭有解體 的情況,教會有很多代父代母可關懷小朋友。
活動當天,我們還邀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 師兼沙盤遊戲師張放女士分享主題講座「生命的 養育與滋養」。
張放女士指現代家庭管教的主要元素是 「愛」與「規則」,這兩個元素的比例差異會 造就四種不同的管教型式出現,分別為民主型、
專制型、溺愛型和忽略型父母。民主型是指管教 上愛與規則比例取得平衡的父母,一般來說這種 父母會讓孩子感到最舒服,孩子的幸福感亦會最
高。民主型父母的積極態度會影響孩子對世界的 探索,促進他們內在 情感發展的豐富性,
張放女士
讓孩子既享受贏的快 感,同時能夠虛心接 納自己的失敗。
「愛」與「規則」 的最佳比例需要因人
而異,沒有所謂的黃金比例,更不能把一套比例 應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被問到「無為而治」 是否一種好的管教模式,張女士表示民主和忽略 是兩個不同的教養概念。如果父母過分寬鬆,甚 至對孩子不存在愛和管教的話,這樣則被視為忽 型家長,這種管教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缺乏歸 屬感、價值感和安全感。
張女士提醒家長管教孩子的重點是平衡, 不單單是付出愛,也需要小心設立規則和框架去 規範小孩。愛是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黏合劑,父母 付出無條件的愛,同時尊重、接納、理解和支持 孩子,但單一地付出愛而不管教則有可能變成溺 愛,讓孩子變得無規則和無責任感,更可能喪失 愛他人的能力。不過,過多的規則亦會限制孩子 的自我發展和造成孩子較大的壓力,父母可以多 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愛」 與「規則」的比例。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章6節)
Text.Soilman Photo.互聯網 Art.Li
避而不談的 Avoided Parts The Pharisees, Scribes, and Priests are major figures throughout the four Gospels. However, sermons rarely focus on them. Jesus loved them deeply, despite their hatred and eventual role in His crucifixion. In a profound display of compassion, Jesus prayed for their forgiveness. He spent significant time teaching them directly, without metaphors, indicating His desire to guide them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hese religious leaders were devoted to learning and worked diligently to serve God. So, how did they become the main antagonists against Him? This is a critical question that we must address. Encouraging people to serve God without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pitfalls could place followers at risk. Entering a spiritual journey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is akin to running an obstacle course blindfolded or going into battle without assessing the risks.
四福音中經常提及法利賽人、文士和祭 司。然而,講道中很少詳細探討他們的問題。 耶穌愛他們,不用比喻直接教導他們,表明耶 穌想引導他們走回正路。但他們恨耶穌,並最 終把耶穌釘在十架上。即使如此,耶穌仍憐憫 和祈求天父寬恕他們。
這些宗教領袖致力學習,並勤奮為上帝服務。他 們是如何成為反對耶穌的主角呢?這是我們必需解決 的一個關鍵問題。鼓勵人們事奉上帝而不了解潛在的 陷阱會使追隨者處於危險之中,像矇着眼睛跑障礙賽 或在沒有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參加戰鬥。
叛變其中三個原因, 你也可一齊想想其他可能:
他們服侍教會的制度:法利賽人、文士和祭司 對宗教制度的忠誠超過了對上帝的忠誠。
他們崇拜領袖、名聲和頭銜,而不是上帝:隨 着時間流逝,他們從事奉上帝轉變為尋求自己的榮 耀。他們沉醉於人的讚美,渴望得到認可、權力和聲 望,這扭曲了他們的靈性追求。
他們讓自己的驕傲引領思想,而不讓聖靈帶領: 驕傲成為他們接受耶穌教導的主要障礙。他們的自以 為義和自負使他們無法認同耶穌是彌賽亞。
透過了解這些服侍上帝的危機,我們可以更加 忠於上帝並避免跌倒在類似的陷阱中。
聖經信息(五) of God Part 5 個人反思:虛榮和名聲的力量
虛榮和名聲是人們非常喜愛追求的。它們對人 有強大的影響力,並帶來非常愉快的感覺,因此許 多人竭力追求榮譽和名聲。這種現象在音樂會、體 育、政治舞台和社交媒體等各種環境中都很明顯,人 們沉浸在群眾的崇拜中。然而,虛榮和名聲也會讓人 變得傲慢和自我中心。
進入傲慢的狀態時,人們可能會執着於自己的 意見,忽略從錯誤或不同觀點中學習的機會。這種心 態甚至可以延伸到信仰,個人可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 解釋和感受,而不是上帝的真理和旨意。
人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上帝的敵人。當他 們開始認識到這一點,並選擇不回頭時——也許因為 享受傲慢的快感——他們對上帝的心退減了。我們必 需保持警惕和自我反省,以避免這種情況。
虛榮和名聲的正反影響
渴望被崇拜:認為自己值得被讚美。
希望有更多人崇拜及追隨自己。
渴望並追求得到高位人士的認可和讚美。
虛榮和名聲的追求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可以 推動成功並激勵他人,但它也可能導致失去謙遜和 核心價值觀脫節。例如,一個人可能會放棄上帝在 《聖經》中的教導來取悅追隨者。認識到這一點,深 思熟慮和負責任地對待虛榮和名聲至關重要。
Identifying the Pitfalls We attempt to understand why these religious leaders became antagonists against Jesus. At least three reasons stand out. As always, you can help me count more.
They Served the System of the Church: The Pharisees, Scribes, and Priests became more devoted to the religious system than to God Himself. Their adherence to rules and traditions overshadowed the essence of their faith.
They Worshiped the Leader and the Fame and Title Instead of God: Over time, their focus shifted from serving God to seeking their own glory. The joy of working for God and the joy of gaining human approval happened simultaneously. As time went by, they only focused on human praise. They desired recognition, power, and prestige, which distorted their spiritual intentions.
They Let Their Pride Steer Their Minds Instead of the Holy Spirit: Pride became a significant barrier. Their self-righteousness and ego prevented them from accepting Jesus' teachings and recognizing Him as the
應對挑戰
鼓勵誠實及公開地談論虛榮和名聲的誘惑。
毫不羞愧地承認個人在這些問題上的掙扎。
謹記上帝是愛也是一切的根源,上帝隨時可 以將我們變為一事無成。要時刻敬畏上帝,愛上 帝。
培養開放和自我檢討的習慣,人可以更好地 應對虛榮和名聲的挑戰,最終希望我們的信仰和 價值觀保持合上帝心意。
耶穌教導的清單
在《聖經》中,耶穌有很多正確的教導,我 們可以從耶穌的教導中自己建立清單,來作自我 評估,謹記不是用清單來指指點點別人,滿足自 己。
需要考慮的重點:
成功不等同敬虔,也不等於合上帝心意。
攀得越高,從上帝身邊溜走的危險越大。
在《聖經》中,上帝會興起邪惡國家來作為 上帝刑罰的工具,當時候到了,上帝也會懲治這 些邪惡國家。同樣,上帝會使用一些不合心意的 人作工,看似成功,但時候到了,上帝也會教導 他歸正。
結論
Messiah. Feeling too comfortable in the pool of arrogance, they lost sight of their true purpose.
By understanding these pitfalls, we can better navigate our own spiritual journeys and avoid similar traps.
Personal Reflection: The Power of Vanity and Fame Vanity and fame are powerful forms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is phenomenon is evident in various contexts such as concerts, sports, political arenas, and social media, where individuals bask in the adulation of the masses. While incredibly gratifying and even addictive, vanity and fame can lead to arrogance and self-centeredness, common human traits.
This tendency to prioritize feeling right and validated can have negative consequences. Ironically, we may use this gift from God to distance ourselves from Him. People may become fixated on their own correctness, ignoring opportunities to learn from mistakes or differing viewpoints. This mindset can even extend to religious beliefs, where individuals might prioritize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and feelings over spiritual truths and divine guidance.
通過法利賽人、文士和祭司,我們可以了解 虛榮和名聲的誘惑和危機。人在服侍上帝時要加 倍留心避免跌倒。持續的自我評估、謙卑和謹記 忠心於上帝,而不是追求自我榮耀。
我們渴望的是最大的名聲和榮耀:不是人的 讚美,而是上帝的喜悅和讚美。
People can become adversaries of God without even realizing it. When they start to recognize this and choose not to turn back— perhaps due to enjoying the comfort of arrogance—their devotion wanes. This gradual shif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vigilance and self-reflection in one's spiritual journey.
Vanity and Fame Might Lead Us To: Wanting to Be Worshiped: Desiring admiration and seeing ourselves as deserving of praise. Wan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elevate and worship us.
Hoping for Compliments from Influential
People: Desiring recognition and praise from those in high positions.
This pursuit of vanity and fame can b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le it can drive success and inspire others, it can also lead to a loss of humility and a disconnection from one's core values. For example, one might give up God's teachings in the Bible to please followers. Recognizing this, it is crucial to approach vanity and fame thoughtfully and responsibly.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Openly Discuss: Encourage honest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temptations of vanity and fame.
many guidelines in the Bible. We should frequently use these to self-assess rather than just instruct others. If you are keen to improv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guidance in the Bible.
Admit Vulnerabilities: Acknowledge personal struggles with these issues without shame.
Fear and Love God: Remember that God can humble us at any moment. Fear and love God at all times. God is love and the cause of everything.
By fostering a culture of openness and selfawareness, individuals can better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vanity and fame, ultimately maintaining a stronger connection to their faith and values.
Jesus' Checklist for Self-Assessment Now that we have identified why we might drift away from a commitment to serve God,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Jesus provided us with
Here are some crucial points to consider: Never See Success as Godliness: Success does not necessarily equate to divine approval.
Higher Positions Come with Greater Risks: The higher you go, the more danger there is of slipping away from God.
The Bible recounts instances where God used flawed nations to fulfill His purposes, only to punish them later for their inherent wickedness. Similarly, running a successful Christian organization or church does not automatically make one a good servant of God. True servitude involves humble obedience and personal adherence to God's teachings, not just instructing others.
Conclusion
By reflecting on the roles and pitfalls of the Pharisees, Scribes, and Pries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mptations of vanity and fame, we can use fame and vanity to serve God and, most importantly, stay loyal to God. Continuous self-assessment, humility, and a focus on genuine devotion over selfglorification are crucial in maintaining a strong and sincere connection to our faith.
We should be most eager for the highest form of fame and glory: God's attention and compliments, as exemplified by Paul. Chasing divine approval rather than human praise ensures that our spiritual efforts remain aligned with our true purpose.
喜樂婆婆恩典冊
Text.小金子 Photo.影音使團 Art.Andy.k
這世界 太奇妙 喬宏太太小金子
自小在基督教學校學習,畢業後 在電台當播音員,被譽為天使的 聲音。喬太從不間斷身體力行堅 守傳福音的使命。
去年秋天,蔣麗萍姊妹預備到西雅圖佈道,在香
港,她經常邀請我參加她家裏的查經班,我打算好好 的接待她,沒想到她不幸「中招」,佈道會取消了, 她沒來。今年她和王君馨姊妹結伴重來!感恩,不但 一切順利,並且還趁機拍了一些創世電視新節目《地 球大神秘》的片段!
這個節目會在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內容非 常精彩!我這個九十多歲的老太太本想晚上臨睡前看 一集,第二天訪問我時,可以有東西說,沒想到每一 集內容都非常吸引人,看完一集又想看另一集,就這 樣一直看到天亮四點多鐘!想起《聖經》第一章, 說到「起初,上帝造天地萬物」,就是這麼奇妙,上
帝說要有甚麼,就有甚麼,只不過六天,天上的、地 下的、空中的、水裏的,包括人類,萬物都造齊了, 而現在創世電視新節目《地球大神秘》每一集都有 非常吸引人的內容,是我在這個地球生活了幾十年卻 完全不知道的,有的是幾千年歷史的遺蹟,有的是現 在還活着的生物!主啊!萬物都是祢掌管祢創造,竟 是如此奇妙!讚美主!
靠着耶穌十架替死、赦罪的救恩,有一天我走 完人生路,主耶穌會接我回天家,那時與主同在,天 上會是甚麼樣的光景?「不知道!」但肯定是美得無 比,再加上見到我牽掛的蒙恩得救的親人和朋友,希 望我不要開心得暈倒!
院及基督教事工學院,合共 提供十二個專上及資歷架構 認可課程,為社會培育 具備「CHRIST」的 核心價值及積極服 務社會的專業人才 和領袖。
創校即將踏入十周年的宏恩基督教學院(下稱宏恩),已經有四屆畢業生投 身社會不同行業工作,畢業生的表現贏得僱主、業界,以至學界的口碑,本年度
的學生人數較去年度增加超過40%,現時在校的學生人數超過500人。宏恩推 動多元化學習,共設有四個學院,分別為社會工作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商學
客戶專輯
宏恩基督教學院推動多元化學習 心理及輔導學課程設有完善進修階梯 建立一條龍式進修階梯為中六學生及在職人士鋪路
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設有全日制及兼讀制學習模式
宏恩基督教學院
徐靜婷 同學
Text.黃葉仲萍博士 Photo.由受訪者提供 Art.Li iAMgratian
教育及心理學院副教授兼系主任 黃葉仲萍博士
「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一年級
徐同學現任職於社褔機構,從事院舍的活動助 理工作,為長者安排活動,由於她對心理及輔導學 有濃厚興趣,希望可以透過課程更加了解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建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輔導。
她分享:「好感恩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報讀了宏 恩的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但由於我的英文 程度及統計概念相對弱,幸好當時堅持及向老師請 教,在老師的鼓勵下,終於所有科目考得合格,成 功完成第一年的課程,現在還相信自己有信心完成 往後的課程。」
李秋霞 同學
「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一年級 (晚間兼讀制) (晚間兼讀制)
李同學曾修讀過特殊教育文憑課程,她現正是 一名導師,幫助一群有特殊需要人士。經歷了幾年 的疫情,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情緒問題,當中包括個 人情緒問題及家庭問題,相信臨床心理學家的角色 是十分重要。
李同學表示:「我本身有信仰,我選擇宏恩相 信是神的帶領,記得初入學時我是不憧用網上系統 交功課,後來在老師及同學鼓勵下,逐漸開始適應, 而且我發覺宏恩的老師好有愛,幫學生將知識應用在 日常工作上。我希望完成高級文憑課程後,再升讀 學位課程,將來繼續修讀碩士課程,考取專業牌照。 我希望將來成為臨床心理學家,可以用自己所學的 專業知識去幫助人,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
宏恩基督教學院 電話/ WhatsApp:5804 4140
生活文化 — 家有一寶
Text.葉家寶 Photo.葉家寶 Art.Li
愛在他鄉的夏季 葉家寶 創世電視榮譽顧問、 前亞洲電視執行董事。
真不知道去過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多少次 了,每次到多倫多,親朋戚友推薦必看的景點,就是 開車兩小時的尼亞加拉小鎮,觀賞這個震撼的瀑布奇 觀!原來這瀑布在冰河時期因地層變化時產生,經過 一萬多年的沖擊,以及地形侵蝕的關係,形成這壯觀 的大瀑布,共由三個不同大小的瀑布組成,橫跨加拿 大及美國邊境,但兩地完全有不同的景觀,很多人都 說在加拿大境內看,會是更壯觀的。
這天雖是周末,遊人出奇地不多,算是我首次到 尼亞加拉大瀑布,可倚到大石旁拍照;雖未看到水氣 反射出的太陽光譜,形成幾彎跨度極寬的彩虹。這正 與影音使團創世電視每周六下午3時20分,在TVB翡 翠台播出的《地球大神秘》不謀而合。原來世界上 許多奇觀都是不可思議,但經過解讀後,方知道這些 由來已久的神秘,大部分都是可以一一拆解的,因而 更歡喜讚嘆,更引證上帝創造的奧秘奇工,原來一切 都有它存在的軌跡。而且節目播出後,深受觀眾的歡 迎,製作組也馬不停蹄地「追火車」!
人生總是充滿驚濤駭浪,但上帝總在 保守看顧,只想盡心盡意事奉祂。
原來上次到多倫多,已是 2017 年七年前的7月, 正是參加二哥女兒的婚禮;今年卻輪到大哥女兒出 嫁,我們五兄弟姊妹天天組織茶聚飯局,讓我們又有 機會聚首一堂。多倫多的夏天,日照時間頗長,晚上 10時才開始天黑。而分別從不同地方前赴多倫多,一 起參加大哥幼女婚禮的我們,正好是散播互相扶持、 彼此體諒、實踐兄弟姊妹間的友愛情懷。
這次逗留在多倫多期間,剛好碰上今年已98歲 的香港移民,著名粵劇編劇、粵曲填詞人阮眉女士, 她過往已獲
無數,今次她除獲得英女皇紀念勳章 外,同時獲頒粵劇曲藝界的終身成就獎,褒揚她一直 推動中國文化,不遺餘力,而且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 徒,填了不少「福音粵曲」,又撰寫「福音粵劇」。 以她98歲高齡,前年還一個人坐長途飛機返香港與 我茶聚,從她的外貌看來,臉上一點也沒有歲月留 痕,而且她永不言休,永不放棄,繼續努力不懈地活 出「藝術人生」!
1996 年中國神學院畢業那天,我在神學院門口 向天父上帝許下一個諾言,任何人邀請我去傳福音, 我不會拒絕。謝主隆恩!因我這小小諾言,天父上帝 給予我極多各類型傳福音的機會,更賜我一位福音拍 檔李綺雯傳道。最近,我們總結了向臨危或嚴重病患 病人傳福音的小小經驗,和各位分享如下。
榮歸上主!我們多年來向臨危或嚴重病患病人傳 福音之信主成功率約95%(其中5%之後有否信主, 無法統計)。我們相信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乃聖靈 之工作。盼能與各位牧長及弟兄姊妹分享我們的寶貴 經驗,禱願成為你探病傳福音的參考資料。
步驟:
1) 收到危疾探病傳福音,盡可能立即去,勿等 明天。若真的因各種困難不能去,立即請當事人的家 人或朋友找醫院基督教院牧急去探訪及傳福音。
2) 要知道病友全名。立即提名祈禱,奉主耶穌 基督的名宣告他歸入主的名下。
3) 了解病友信仰背景。立即奉主耶穌基督之名 捆綁魔鬼撒旦在他身上一切的作為,並宣告由今天開 始他與假神偶像一刀兩斷。
4) 了解病友工作背景、喜好、所屬家鄉及估計 他不相信主耶穌的核心原因,方便探訪傳福音時和他 溝通。
5) 自己出發探訪前,把信息傳給弟兄姊妹,請 他們為病友信主一事祈禱。
6)面對病人,一定要真誠,表達關心。
福音本是 上帝的大能! 7) 唱第一首詩歌〈主的愛〉給病友聽,告之 主耶穌好愛你,家人好愛你,我們也好愛你。不要害 羞,要直接說出「我愛你」。
8) 鼓勵家人朋友也要向病友直接說出「我愛 你」。
9) 唱第二首詩歌〈奇異恩典〉給病友聽,告 之主耶穌的恩典奇妙和巨大,祂被釘十字架,為我們 承擔罪責,使我們罪得赦免。
10) 直接邀請病友(及同行者或家人朋友陪着 他)開口跟你一句一句祈禱決志信主。
11) 若病友不能說話,邀請他眨眼或移動手腳 或身體或呼吸來表達決志信主。但一定要做兩次或以 上,重覆動作乃表明他乃自主有意識之決定。
12) 邀請不能說話的病友心中跟你一句一句決 志祈禱。最好有信主親友在旁同步代表他開聲向主決 志祈禱。
13) 決志祈禱前之重點分享:今天請他信主非 信教。信主後得三份寶貴禮物:罪得赦免,得享永 生,成為天父兒女。
14)為他抹油祝福醫治禱告。
15)為病友及家人祝福祈禱。
16) 告之代禱者探病傳福音之成果,請他們繼 續為病友祈禱。
我們每一位都是福音使者,鼓勵每一位基督徒參 考我們小小經驗,都去向病友傳福音。請為我們的各 類福音事工祈禱,求上帝使用我們。
生活文化 — 男心女意
Text.何志滌、羅乃萱 Art.Li
天長地久的 婚姻 幾十年前有一個廣告的標語說:「不在乎天長地 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標語到今天仍然很多人 記得。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我們「活在當下」, 只是,若應用在婚姻制度上,給人的印象已經不在看 重「天長地久」的婚姻。我在教會事奉數十年,看 到基督徒的離婚率也有所增加,這可以說是對上帝所 建立的婚姻制度有所違背。
我跟師母是在 1979年6月16日結婚,屈指一算 已經過了45年。今年年初教會有弟兄姊妹問我們是 否會舉行周年派對,回應是太忙,沒有時間。弟兄姊
妹很快地回應願意幫忙,我們只要決定地點和日期就 可以。日期當然是6月16日,而今年這個日子是星期 日兼是父親節,心中有一刻想改時間,怕請朋友會遇 上困難。最後也決定在「正日」舉行,應邀的朋友 只能自行決定。感恩,邀請的朋友幾乎都能出席。
很多人會說45年的婚姻真的不算短,只是回想 婚姻制度不也應該是「天長地久」嗎?中國人對新 人最普遍的祝賀語是「白頭到老」和「永結同心」, 都會相信婚姻是一生一世。只是,不知道何時開始, 離婚卻趨向普遍。
當天晚上我看到每位朋友都很高興,節目也很 豐富,要在短短三小時內完成,真的要多謝籌委的悉 心安排。對我們夫妻來說,最驚訝是女兒一家的獻
何志滌牧師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後在 安省神學研究院( 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獲 道學碩士學位。他與妻子羅乃萱蒙召往台灣宣教,四 年後回港服侍教會,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 約講師。現任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
藍寶 唱外,是大孫子能獨唱〈 You Raise Me Up〉,他 唱的時候我真的感動流淚。另外,一班唱家班合唱 〈朋友〉,讓我感受到朋友的可貴。教會弟兄姐妹 帶領敬拜,讓我看到上帝的大能。一對司儀的配搭 簡直是天衣無縫。當然離不開親人堂哥真性情的分 享。對我們來說,不能沒有牧師的勸勉和祝福。不 過,對我個人來說,整個晚上的高潮是師母分享她 認為我們婚姻中我怎樣對待她,接着合唱〈Endless Love〉。最後,朋友知道我結婚前沒有真的求婚, 當晚要我跪下求婚。
坦白說,派對很快就會過去。感恩的是每位出 席的朋友都對這個派對留下很深刻的回憶。就算過 了一個月後,遇到出席的朋友仍然會說當晚的聚會 很感動。我們夫妻的關係並不完美,因為我們中間 有「完美的上帝」,讓我們學習彼此相愛。
我感謝上帝的配合,讓我們的婚姻度過了「藍 寶石」,當我們邁向「金婚」,已經有弟兄姊妹鼓 勵我們一定要舉辦慶祝派對,甚至當晚餐廳的部長 對我們說:「何牧師,今晚很感動。期望你們可以 來這個地方舉辦金婚派對,我能繼續招呼你們後就 退休。」我沒想到部長也很感動。我不知道是否會 舉辦「金婚派對」,不過,能讓我們的「藍寶石」 有美好的回憶,恩典已經夠用,感謝上帝。
石婚 慶祝,是開心, 也是祝福 我本來是個愛熱鬧的人。年輕的日子,很喜歡慶 祝,舉凡生日假期、結婚周年等,總會呼朋喚友,大 事慶祝一番。特別是生日,總有幾位有心朋友,會跟 我倆(因我與牧師的生日是同一個月)吃頓好的慶 祝,也成了我們每年的期待。但不知怎的,步入中年 後,已經少了這份興致。
至於結婚周年嗎?就是20年前慶祝過一次。那 趟,最感動的是爸爸牽着我的手,重演婚禮場面(因 為25年前,他沒有來加拿大參加我的婚禮)。更沒 想到的是,當老爸盡力拖着我完成那趟「婚禮」後, 就返了天家。
那時覺得,25 周年能慶祝一次,夠了。萬沒想 到,半年前參加不同弟兄姊妹的生日及結婚周年慶 祝,覺得這樣感恩與共聚很有意思。於是,在一群樂 意為我們張羅籌辦「四十五週年藍寶石婚」感恩聚 會的姊妹們大力慫恿下,決定在當天(也是父親節的 晚上)辦了這樣一場盛宴。
更沒想到的是,地點很快確定了。早半年發出的 第一個通知,幾乎所有被邀的賓客都回應「會來」。 當然,賓客的名單一定有遺漏,顧此失彼,但始終要 有一個選擇,就是過去兩年有交往的甚至深交的舊雨 新知。看看來賓的名單,心中滿是感恩:有些是數十 年來伴我(或伴彼此)走過風風雨雨,有些是多年 的同工,有些是新相識卻深交,有些是道相同能為謀 的,有些是一直鼓勵我們的智者,有些是多年一同合 作的同道。可以說,每一個臉孔背後,都有一段相識 相知的故事。
接着下來,就是當晚的節目。感謝李有毅弟兄與 謝寧姊妹,義不容辭充當當晚的司儀(而且十分合 拍、出色)。當然還有尊敬的周永健牧師十分「貼心 到肉」的勸勉,堂哥的真情剖白,陳友弟兄深情的分 享與獻唱,還有堂哥兒子也是音樂人羅堅的情歌,簡 直聽出耳油。更要感謝當場分享的李盛林牧師道出昔 日團契的美好歲月(MO爸)、譚志源弟兄幽默風趣 的真情心 聲、Henry 弟兄與我們夫妻的邂逅連結。更 感動的那刻,是那些「唱得之人」上台,大家一起 合唱〈朋友〉。
至於我倆嘛,當然也少不了分享昔日的相知相 識,還膽粗粗重唱〈Endless Love〉。不過讓我們落 淚的,卻是見到女兒一家上台,獻唱〈我要向高山舉 目〉(這是我每逢見到乖孫都會唱的「歡迎歌」), 然後意外地聽到大乖孫唱〈 You Raise Me Up〉,那 刻,我們都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想起這些年,上主讓我們認識這許多朋友,身邊 有這樣多愛護我們的前輩同道、弟兄姐妹,感謝上主 的恩寵帶領,也深深感謝弟兄姊妹的厚愛!
羅乃萱 作家、婦女及家庭工作者。自小夢想當作家,最後夢 境成真,卻在人生中途再起飛,進入服侍婦女及家庭 的遼闊天地,看見上主有愛,人間有情,家庭復合, 正享受這個生命的新境界。
生活文化 — 鐵窗筆語
Text.衛以信 Art.L
寄語與感言 (二) 上期說到:「署方或許可以考慮舉行更多一些類似於 證書頒發典禮的活動,諸如開放日等,可以容讓所員與他 們的家人、親友有更多的接觸。」今期亦給予從事監獄工 作的非政府機構(NGOs)一點建議。NGOs的角色,有 一點類似更新工作代理人與在囚人士的家人、親友的混合 體。他們的職責與監獄部門的職責也有一些共通,就是幫 助所員不要再次重犯。非政府機構的角色也與在囚人士的 家人、親友的角色相似,就是給予在囚人士關懷、支持與 鼓勵。
在NGOs 工作的同工們、義工們,可以被視為在囚 人士與社會大眾之間的橋樑。因此,對在囚人士來說,他 們的忠告、勸告,可以被視為相當重要的推動力,讓他們 在獄中力求進步,就如一些受訪者在研究中表示一樣。或 許,現在亦是時間讓 NGOs 思考一下,如何可以幫助囚友 培養和發展更高程度的認識,讓他們可以增加和提升重建 人生的果效了。
再者,現在也是時候讓社會大眾知道,或許所員在過 去曾經犯過過錯,但根據研究結果,很多囚友都有決心改 過自新。就算不是全部,但最少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很願意 去重建、改變自己。囚友們都表示,他們並不想再行差踏 錯和不想再以身試法。或許,社會大眾對在囚或囚友們有 一些刻板印象或偏見,這可能是時候考慮改變一下了。並 不是所有囚友都想成為「監躉」,或想要重犯,盼望透過 這次調研,可以讓社會大眾表現他們對囚友們的接納和憐 憫,與及移除他們對囚友們的偏見了。
至於對所員囚友們,或許這亦是時間讓他們去考慮 一下,是否要改變他們對在囚和在囚學習的觀念了。在 論文中,報告了一些所員說,他們從過去的行為怪異, 改變成為囚友友好;從負面思維或行為,改變成為正面; 從只有低階的在囚觀念,發展至較高的觀念。例如有囚 友表示,過去自己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到今日會用合 理、理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另一位囚友表示,過去在面 對錯誤時只會否認,到今日卻能正面面對及承認,現在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清楚看到,在囚和在囚學習的 觀念是可以改變和發展的。或許這個研究的結果可以 提供一些鼓勵給予所員囚友們,讓他們可以發展一個 更高程度的觀念。
作為一名囚友,在獄中進行這次研究是難以忘 記的一次經驗。在我漫長的牢獄生涯中,一直都有 很多問題縈繞在我的腦中。然而,有趣的是,在不 同的階段,這些問題都有所不同。在入獄的初期, 經常侵佔我腦中的問題就是:為甚麼我會入獄?對我 來說,這是難以想像、難以置信、難以接受的。我 不是慣犯、不是做偏門,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入獄。
就如很多囚友所說,我和他們從來未想過自己會有 入獄的一日。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原因,其中 之一就是透過學習。
到了在囚生涯的中期,很多問題仍然纏繞在我腦 中,包括我可以幫助囚友,更有效地在囚學習(筆者 在獄中自發舉辦學習班,教囚友們學習不同的知識, 包括研讀《聖經》、結他彈奏、應付公開考試等等)。
我覺得,那些被認為是甲類犯人、極度危險的囚友, 其實都很好人,也希望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有些 囚友會利用在囚時間學習,從而改善自己,在囚學習 是其中一個讓他們自我提升的途徑。
現在,我可算是在囚的最後階段了。在腦中仍然 有很多問題佔據着。我覺得,雖然我仍然在囚,但我 認為除了幫助囚友外,或許一樣也可以為社會大眾作 出一些貢獻。我希望將來可以事奉其他犯過錯和犯過 法的人。怎樣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就是我在這個階段 一直在腦中的念頭。也許,這就是一個讓這個研究得 以成真的動力之一吧。
如讀者想與衛以信聯絡,可電郵至: wilsontsang0301@gmail.com 視在囚不過是一個建構「全新的我」的一個時間、 地方。
作為在囚人士,不可否認,在監獄作背景的情況 下做研究是很困難的。然而,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
我真的感受到很多人,包括我的論文導師、囚友和一 些前線員工的友善、大方和幫忙。趁這個機會,我衷 心對每一位參與這研究的人表達謝意。這對我來說, 真的是人生中一次寶貴的經驗。
我在囚已經超過20年了,不能否認,對一個普通 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極恐怖而漫長的懲罰及失去自 由的時間。然而,當我回顧一生,我並不認為失去的 比得到的更多。在這漫長的牢獄生涯中,有時我會問 自己,如果沒有這次判囚,我會成為一個基督徒嗎? 應該不會。如果沒有判囚,我會重拾書本,由中學開 始進修至今天的程度嗎?應該一樣不會。如果沒有判 囚,我會重建我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嗎?應該也不會。 我經常想,我,如果不是一次就判了如此長的刑期, 我會如何度過這20年呢?我想我應該會被判了無數次 短刑期,在監房出出入入,因為在這段期間,我沒有 改變過,更恐怖的是,因為沒有改變,我仍然會為了 舊有的、崩塌的道德觀行事。換句話說,即使過了廿 多年,我仍會犯事,被判更多次短刑期,
雖然我失自由超過20年了,但我膽敢說一句,我 所得的比所失的多更多。我很高興能跟囚友們和社會 大眾分享我在囚和在囚學習的經驗。如果他們感覺正 處於人生中低谷深處的話,我希望我的經驗可以激勵 他們。在近年,我看到越來越多囚友願意參與在囚學 習,希望他們的努力,也可以鼓勵更多人。
作者簡介
衛以信是一名在囚人士,現於赤柱監獄服刑。年
少時犯下大錯,長年被囚在鐵窗之後,上帝卻 釋放了他的心靈。他立志奉獻一生事奉上帝, 《天使心》是他以文字事奉的一隅之地。
生活文化 — 大夫在線
Text.林家揚醫師 Photo.林家揚醫師 & 互聯網 Art.Li
義人同行(二) 人們常賦予手杖(拐杖)一個不好的形象
和感覺——年紀老邁、體弱多病、行動不便⋯⋯ 所以,很多有需要的老友記都不願使用手杖。與 此同時,有些長者因身體退化,不能久行、久站 或身體不穩,容易跌倒,因此不敢做幅度較大的 運動。
有見及此,我們設計了以中國傳統健身運動 「八段錦」為基礎的「八式手杖操」,希望打破 大家對手杖的成見,讓大家知道手杖可以是一種 協助做運動的工具,長者或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 更安全地做運動。
在善心人的支持下,我們開展送贈手杖及教導手杖 操的計劃。這天,「醫藝同行」參與由坪洲長者暨青少 年鄰舍中心和中華基督教會林馬堂主辦的「繽紛星期 日」,將這份禮物帶入南丫島,希望長者們能學懂使用 手杖,並善用它做運動,重拾自信和健康的身體。
放鬆心情,可以按身體情況站立或坐下。
林家揚博士
林醫師多年來致力推廣「中醫=生活」 的養生概念。中醫保健知識包羅萬有,只 用口傳教授,難免讓人覺得困難和乏味。 有見及此,他創辦「醫藝同行」,與不同 的專業人士彼此配搭,以多元化的方法或 藝術活動,用嶄新的方式傳遞保健知識, 希望令人學得開心,知識入心,助人自 助。 活」 只 味。
不同 法或 識, 人 自
八式手杖操(上) 預備 在進行每一式之前,雙腳分開同肩寬,腰 部伸直,沉肩,緩慢呼吸,鼻吸口呼。 第一式:
兩手垂直,手腕微內屈,持手杖(水平) 於大腿前。雙手肘慢慢屈曲,將手杖提至肚臍 水平。手腕開始背伸,上提手杖至胸前,繼續 向上伸直雙手,上舉手杖至頭頂上。同時,頭 略上仰,雙眼注視上升之手杖,稍作停頓。手 肘屈曲,慢慢放下手杖,將頭回正向前,恢復 預備姿勢。共做三次。
頸椎病、平衡力較弱或肩關節疼痛人 士應量力而為,不必盡舉,或不必仰頭。
第二式:兩側拉杖肺氣調,宣肅得宜悲愁消
兩手垂直,持手杖(水平)於大腿 前。右腳向右開小步。雙手肘慢慢屈曲, 把手杖貼近身體,提至胸前水平。保持兩 肩放鬆,外展左上臂以提升肘部至肩水 平,右手同時沿手向右外側推伸,頭部轉 向望右,稍作停頓,狀似拉弓。頭回正, 垂下左肘,收右手,慢慢放低手杖,收右 腳。換左側再做一遍。
第三式:撐杖單舉脾胃和,運化有道五臟妥
放鬆站立,右手握持拐杖手柄, 垂直在身體旁邊。將手杖提起至前 方,約原位置的一腳掌之距。左腳前 踏一步。左手上舉伸直至耳旁,頭微 仰向上望,稍停頓後。頭回正,放下 左手,再做兩遍。收左腿,換左手撐 手杖,重覆以上動作。
第四式:左右擺杖任督通,氣血之源在其中
兩手垂直,雙手持手杖(水 平)於大腿前,握穩手杖。右上 肢慢慢外展至肩部水平,持杖向 右側移動,左手內收,隨同右手移 動,並盡量伸直及貼近軀幹,令手 杖保持橫向位置。提舉後,頭轉向 左側,看左後方,稍作停頓。回本 位,換側再做。
注意:
若有肩痛疾 患,應量力而為, 循序漸進,可調低 手杖高度,肘部不 必盡提。
注意:
步履大小及手 臂上舉的幅度視乎 個人能力。若下肢 有痛症,請以無疾 患或疼痛較少的腿 作重心腳。
注意:
上舉手杖的高度及 轉頭幅度視乎個人身體 情況,並可按能力配合 馬步。拉伸及轉動時, 保持軀幹不動,想像沿 中軸(任督脈)進行 動作。
生活文化 — 綠色管家
Text & Photo.余遠騁博士(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 Art.JL
空氣污染與個人健康 空氣污染對人體影響不只限於呼吸系統,亦不只 限於戶外。或許會有人認為,即使戶外空氣污染,只 要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倖免於難,事實上我們的 居所並不是完全密封,所以戶外空氣及污染物可 透過不同渠道,如窗、牆罅等進入室內。從大家經常 發現剛刷過的傢俱上,不知何時又沾上塵埃,正正反 映了室外與室內空氣的互動。
那麼長期開着空氣清新機便可以了?先不理電力 問題,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空氣清新機可以清除所 有有害物質。再者室內亦有空氣污染源頭,簡單如於 室內煮食時,因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燒,便會產生不少 懸浮粒子,影響室內空氣的PM2.5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引起最多討論的PM2.5—— 黑碳(Black Carbon)。除了會吸收空氣中的熱能, 令空氣變暖,加速地面溫度上升。當它們掉入冰或雪 上,由於難以降解,甚至可以保存幾百萬年,更會加 速冰塊吸收太陽輻射,使冰川更快溶解,造成可以反 射太陽光及熱量的冰更少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近年常被廣泛討論的地面臭氧。大家之前 經常聽到的臭氧,多指天空中的臭氧層,有助我們抵 抗紫外線,可以減少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然而一旦 它「落入凡間」,便會變成「毒藥」。
地面臭氧最可怕之處,是因它是導致光化學煙霧 的主要成分。當臭氧加上車輛和工業釋放出的氮氧化 物(NOx)、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再加上 陽光照射,會引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最終形成光化 學煙霧,可破壞動、植物,甚至人體的黏液組織和呼 吸系統,甚至增加市民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想了解最新空氣污染資訊,可留意環保署提供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和健康建議。(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清新空氣藍圖2035》,提倡以綠色運輸、宜居環境、 潔淨能源、科學管理、全面減排及區域協同的六大主 要行動,旨在令12項空氣質素指標全部符合世界衞 生組織《空氣質素指引》,而在藍圖推出的2021年, 已有一半達標。
本會希望政府能再進一步,以不同途徑及政策, 鼓勵市民多透過步行或踏單車來代替乘車。同時積極 減少汽車排出污染物,如棄用使用化石燃料的車輛, 改用電動車。
本港的空氣污染主要來源為汽車廢氣、船舶及發 電廠,為全面改善空氣質素,政府在 2013 年發表首
份《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並在2021年推出《香港
作為小市民,平日我們可以使用步行或踏單車 來減少乘車,有車人士亦要定期檢查車輛,避免排 出過量污染物。鑑於發電廠是其中一個空氣污染源 頭,慳電亦有助改善空氣污染,包括習慣關上不用 的電器、選有高能源效益的家電等,一起為我們的 藍天加油!
世界綠色組織簡介 世界綠色組織透過以科學為本的 政策研究,深入完善的社區工作,與公眾分享研究成 果,提出建議,旨在提升環境質素、改善市民生活、 加強市民環保意識,並推動綠色經濟。同時,世界綠 色組織會就社會各階層,尤其弱勢社群的生活需要, 推出與環境相關的扶貧項目,回應因環境變化而引起 的社會矛盾,創造綠色經濟機遇,落實可持續發展的 願景。如欲了解本會工作,請到 本會網頁查詢:www.thewgo.org
陳國平博士
美國教牧學(城市領導)博士、香港心理中心總監、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婚姻與家庭研究博士、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美國神學及心理學碩士、 美國教牧學碩士、基督教研究輔導碩士、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曾任衛道神學研究院院長。
Text.陳國平博士 Photo.互聯網 Art.Li
給女兒成功婚姻三大要訣 在人生和婚姻的旅途,多少也會遇到風浪,要使共同的婚姻、終身的使命能達成,一定要有「堅 毅」。
2024年7月13日,是我女兒的結婚大典,作為 牧師和多年從事婚姻家庭輔導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在 主領她的婚禮中,分享了三大成功婚姻的要訣。
一)互相成全上帝的使命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男女 雖各有不同,但卻是平等,各有獨特的恩賜召命,但 需要互相成全。亞當的使命是管理這個美麗的世界, 他需要夏娃幫助,夏娃也需要亞當的幫助,一同完成 使命。
上帝造了我的洋女婿,他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 性格和被造的目的使命,他需要配偶(我的女兒) 幫助他,發掘和發揮其潛能,完成上帝造他的使命; 照樣他也要幫助太太,發揮潛能,完成使命。
二)堅毅 在人生和婚姻的旅途,多少也會遇到風浪,要 使共同的婚姻、終身的使命能達成,一定要有「堅 毅」。李康博士(Dr Angela Lee )經多年研究,發 現「堅毅」是使人達至長期成功的要訣。終身的召 命,婚姻的美滿,都是一個長期的目標,要達至美滿 和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高智商或多才幹,而是 堅毅的愛和毅力。
以下三種方法,將有助你變得更堅毅:1.雙方要 不斷保持謙卑學習和努力實踐的態度,要多了解對方 的優點和喜好、多體諒和饒恕,互相欣賞和建立,使 婚姻關係經過不同的考驗,變得越來越好、越堅固。
2.為婚姻賦予更崇高的理想和意義:無論多辛苦,都 要為對方帶來一生的幸福和快樂,發展所長,完成上 主所賜的抱負和使命。3.保持希望,人會放棄主要是 因為遭遇挫折、痛苦和困難而失去希望,只要堅信苦 難終會過去,黎明總會再臨,夢想定會成真,那麼暫 時的苦楚就算不得甚麽。
三)擴張你的世界 我一直很喜歡打網球,近年聽聞最喜歡的一位 世界級網球高手費特拿退休。今年他在一所大學畢業 禮中演講,提到他16歲時決定以打網球為終身事業 和目標,於是每天堅毅地接受艱苦的訓練和挑戰。他 提醒畢業生不應把自己的世界看得太窄,其實一個單 打的網球場只得2,106平方呎,這不應是他的世界, 反而透過網球,幫助他接觸更廣大的世界。他喜歡旅 遊、文化、交友和家庭,他提醒我們不應忘記我們的 根和成長,應該關心這個世界,讓我們的個人、婚姻 和家庭成為更多人的祝福,為世界出一分力,讓它變 得更光明、溫暖、美麗,更有秩序和幸福可愛!
生活文化 — 思苦後甜
Text. 吳思源 Photo.互聯網 Art.Li
吳思源
資深文字工作者及心理輔導作家。
從心會社創辦人及社長,完美句號事工行政總監。
著作廿餘種,包括《馬大的腳馬利亞的心》、 《願作人間照夜燈》、《從小學到大》、 《教孩字面對風暴》、《教孩子創造未來》等。
仗着飲食的力 保羅在這裏勸喻眾人吃飯,不單因為吃飯有助補充營養,增強體力,更是因着吃飯這個動作,令 惶恐和紛亂的心得以平靜下來。
《使徒行傳》曾記載保羅被押解到羅馬的旅途 中,船遇上極大風浪,天昏地暗,連續多日不分晝
夜,船上的官兵和水手以為必葬身大海,茶飯不思, 這時候保羅竟然勸他們吃飯:「天漸亮的時候,保羅 勸眾人都吃飯,說:你們懸望不吃甚麼,已經十四天 了。所以我勸你們吃飯,這是關乎你們救命的事⋯⋯ 保羅說了這話,就拿着餅,在眾人面前祝謝了上帝, 擘開吃。於是他們都放下心,也就吃了。」(《使徒 行傳》27章33-36節)
《聖經》記錄這個片段,表明一個很重要的事 實:即使置身風暴和危機之中,有一個秘訣,就是 堅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保羅在這裏勸喻眾人吃飯, 不單因為吃飯有助補充營養,增強體力,更是因着 吃飯這個動作,令惶恐和紛亂的心得以平靜下來。
有人說這些日子人心不穩,不論是經濟仍未見 起色,或者兒女考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以至有家 人親人罹患惡疾,事事不順,心情自然忐忑,人生 像是給癱瘓了,方寸大亂,保羅在大風浪中勸人照 常吃飯,示範了無論我們遇上甚麼事,都不要忘記 盡量保持「正常」的作息生活。
或者有一天,我們也會遇上人生的風暴,這時 試試坐到飯桌前,先低頭禱告謝飯,然後一口一口 的吃,也許原本頹喪的你,就像昔日逃難尋死的以 利亞,在羅騰樹下吃了炭火燒的餅,神奇地抖擻精 神起來,「仗着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畫夜,到了 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列王紀上》19章8 節)
生活文化 — 還富於文
Text.司徒永富博士 Photo.互聯網 Art.Li
司徒永富博士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 著有多本管理學及心靈書籍, 包括:《老闆要的不是牛》、 《唔緊要─心中有富的人生智慧》、 《教曉員工高飛─風箏管理學的5P魔法》
是釋放不是操縱 以我公司為例,便讓員工在周一至周五任選一天在家工作,也讓員工在一天工時中彈性上下班。
傳統對管人的理解,就是用胡蘿蔔加大棒。員工 和僱主的關係,只是僱傭關係而已。然而這只會製造 無限恐懼感,因為只要員工對生活有憂慮,例如要賺 錢供樓、養妻活兒,對失業就會產生恐懼感,工人工 作的目的就是只有維持生計。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卻認為,這根本不是管理,這是「操縱 和控制」!管理是甚麼?對德魯克而言,真正的管理 是利用人的善意,利用人的長處,發揮人的潛力,人 的創造,願意貢獻、願意服務和幫助他人,把這些東 西刺激和釋放出來。所以對德魯克而言,管理是有道 德性的,在於釋放人的善意和潛能,去創造和服務他 人;是以,相對於操縱和控制,利用人的恐懼和弱點 達成某種目的,這便是真正管理的分界線。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應用到管理,便 是一套「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尊重員工的真實 需要,做到真正能留人才:把人的心留下。我們可使 用這理論系統地探究在不同層面如何激勵員工,包括 員工的五方面需求,分別是生理(食物和衣服)、 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 我實現。馬斯洛指出,人們需要動力實現某些需要, 有些需求優先於其他需求,因此不同人即使有相同的 需要,也不可能用同一套管理措施來滿足,因員工的 需求各有其優先考慮,較有效的方法,就是一籃子政
策,讓員工因其需要去選擇。以我公司為例,便讓員 工在周一至周五任選一天在家工作,也讓員工在一天 工時中彈性上下班。
具體而言,一)生理需求:員工幸福的基礎。 在企業環境中,這些需求轉化為公平的工資、安全 的工作環境和合理的工作時間。二)安全需求:創 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包括明確的政策、工作安 全、健康福利和支持性的氛圍。三)愛與歸屬感: 培養社區和聯繫,包括人際關係、友誼和社區感, 積極培養團隊導向的文化,鼓勵合作並促進社會互 動。四)尊重需求:認可和重視貢獻,這些需求包 括被尊重、自尊和被認同。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並鼓 勵貢獻。五)自我實現:賦能員工達到其最大潛能, 即成為最好的自我的願望。提供成長機會,並鼓勵創 新。管理者不僅提升了組織的成功,還肯定了每個人 的內在價值和目的。
德魯克的三句說話對我深具影響,就是「僱用 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讓工作有成效,讓員工 有成就」和「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而不是改造人」。
最後這句我認為至為重要,就是用人之長而不是老是 瞪着員工的弱點,管理者的天職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 的崗位上,幫助他們發揮最大的貢獻。
生活文化 — 愛.閱讀
Text & Photo.老冠祥 Art.Li
書 名:《五經神學》
作 者:黃福光
譯 者:張群娣
出 版 社: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出版日期:2016年
五經神學 在《聖經》中,五經(或稱作摩西五經)佔 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舊約最早的五卷,猶太 人稱為《妥拉》(Torah),字面意思為指引、教 導,為猶太教的核心。它可以指塔納赫( Tanakh) 24部經中的前五部,也就是一般常稱的摩西五經 (Pentateuch)。
因此,許多聖經學者都嘗試鑽研五經,希望為自 己和信徒明白五經當中的意義。隨着華人聖經學者增 多,由華人聖經學者撰寫的五經專著也陸續出版。筆 者在本欄曾介紹過吳仲誠博士的《給所有人的摩西五 經導論 歷史、文學、神學的閱讀指引》。
今次筆者要介紹另一本五經著作,是由在香港浸 信會神學院(簡稱浸神)舊約教授黃福光博士的《五 經神學》,該書為浸神出版的「聖經神學系列」第二
冊。五經是舊約的基石及福音的神學基礎,它既解釋 救恩的需要,也描述救恩歷史的起始,而原罪、贖罪 祭、因信稱義等教義亦源自五經。本書旨在介紹這方 面課題在基督教正典的語境裏的討論,以及所涉及的 神學問題。
五經將以色列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列祖時 期、曠野漂流,以及接受裝備進入應許之地,《申命 記》就是預備百姓在應許之地開展新的生活。五經的 主要部分似乎聚焦於以色列這個民族,然而它的視野
絕不狹隘,《創世記》1-11章就展現了信仰的普世
觀。正因五經對基督教和猶太教都非常重要,故在探 討五經中的神學課題時,兩者的觀點都會顧及,盼望 藉此促進彼此的理解和對話。
本書除自序外,共有六章,分別是:現況概論、 神、創造、神大能的作為、神的子民和聖約與律例。
書後有參考書目和附錄(人名/詞語/古文獻中英對 照表)。本書十分簡煉,故全書只有314頁。
作者黃福光博士,美國哈佛大學神學博士學位, 受業於李雲生教授門下;曾在馬來西亞和美國有牧會 的經驗。2000年,黃福光博士在浸神任教,並出版 過多本專著和多篇論文,並曾以《十大讀通舊約錦 囊》(香港:基稻田出版社,2010),獲第五屆「金 書獎」(2011年)「最佳教會事工II(非教材及課程 類)獎」。
記者團契顧問,宣道會《宣訊月刊》顧問,《號角月報》、 《傳媒春秋》專欄作者。
復活的理由 作 者:提摩太.凱勒 譯 者:劉如菁
定 價:港幣166元 出 版 社:校園書房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福音不是單有十架,只 傳講「耶穌為我們而死,讓你的罪都得到赦免」; 沒有復活,就沒有福音。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 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 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本書讓 讀者重新思考復活節的意義、奧秘和神聖,找到 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以福音為中心的領導 作 者:保羅.區普 譯 者:黃心正
定 價:港幣145元
出 版 社:更新傳道會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教會迫切需要的領導 團隊,並不只是一個有好
的組織架構、能發揮高效能的團隊,還必需是一 個深深受到耶穌基督福音的呼召、經歷過福音的 安慰,從而被福音塑造出來的團隊。本書提出了 具體的福音呼召內容,歸結出12項以福音為中 心的領導原則,為要幫助領導團隊思考如何在教 會作領袖。
當我們饒恕時
作 者:查爾斯.F.芬克三世
譯 者:傅子萱、林少軒
定 價:港幣100元
出 版 社:天恩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本書希望能幫助人用不 同的視角看待饒恕,使我們 藉着與上帝同工,在饒恕中 得着真實且持久的醫治。本
書分為三部分,從教導、實踐到鼓勵,透過簡潔 而深刻的饒恕禱告文,幫助人們在各樣傷痛事件 中,饒恕他人、饒恕自己。
教堂文本對神聖的詮釋 作
者:蔡清徽
定 價:港幣133元
出 版 社:五南圖書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教堂是聖與俗分界的 門檻,教堂的空間是朝聖 旅程的隱喻,此視覺是敬 拜禮儀不可少的元素。教堂的空間蘊含着回憶, 是信仰救贖事件的敘事,也是一代又一代信仰群 體的敘事歷史。透過詮釋教堂,等於與神聖祂者 相遇,也等於與歷世代的信仰群體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