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古典」-談吳承硯的繪畫
藝術家的歷史定位,除了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思維、理念與
花卉中,「色」的掌控極佳。蘭花的紫、玫瑰的紅與菊花的黃,
意志的傳承。速寫、人像、靜物、風景,是平凡不過的繪畫題
展現不同光影的轉換,花瓣的線條及綠葉婀娜多姿。以生命的覺
材,但如何從平凡中跳脫框架脫穎而出,展現一代名師之風範。
醒,引領著觀賞者的目光,用心品味著花卉人生。
吳承硯是當代畫家的代表。 而他的油畫創作,將靜物繪畫提升至截然不同之層次。雖然 吳承硯教授的生平與歷練,常流露出不凡的人文內涵。父親
啟蒙於海外歸國之師輩,但吳教授的油彩靜物,不是單純寫實的
吳麟若為知名教育家,在耳濡目染下潛移默化了豐富的藝術涵
再現。而是融合「古典」的華麗色調,與「現代」光影的等待藝
養。開始習畫後,師承徐悲鴻,從徐氏繼承水墨畫的底蘊,間接
術。心靈共鳴所產生的瞬間之美,最後融會貫通「東方藝術」創
地受西方創作媒材(如:水彩、油畫)之手法的影響。大量豐富
作之意念。三者內化演繹出最完美藝術作品。這就是吳教授的「
的素描習作,為獨樹一格之肖像作品打下穩固的基礎。爾後,歷
新古典靜物」。
經抗戰逃亡輾轉來台。性格沉穩的吳氏,從畢生最愛的藝術創作 中,藉由作畫時的運筆與色彩,表現出不卑不亢、渾厚沉著卻又 華而樸實的胸襟與氣慨。
為什麼命名為「新東方古典」?「東方」是從象形文字、漢 文化、儒學、佛教、道教到水墨藝術等人文思維,在莊嚴肅穆的 表面之下,是流傳千年之久的文化內涵。而「古典」一詞則是靜
吳教授的水彩,不同於一般水彩畫家的特色,在於他的水彩
態、莊重、精密且細膩的創作風格。如同吳承硯教授的生平與藝
畫有著濃厚的東方韻味與水墨風格。其鮮明的風格,呈現了水性
術創作,他時常闡述:「我畫的思想是中國,畫法也是中國,雖
暈染的掌握。適時的彩度及光影的輝映,豐富了創作題材的表
然使用的是西方的材料,畫的就是中國畫…」。
現。 藝術家的創舉帶給我們「新」的感受。是他以生命的熱情、 以靜物畫為例。吳氏一貫的「新古典靜物」風格,從靜止的
豐厚的知識及人生經歷。才能造就出經典的「新東方古典」。
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理事長 首都藝術中心 董事長
2
徐悲鴻、吳麟若與吳承硯 許美玲
銘傳大學助理教授
悠閒的午後,風不時的吹拂著,正忙著整理硯子居﹙緊鄰畫 室的書屋﹚,架上滿是中外古今藏書畫冊,不少名人書蹟詩畫…
自小因為吳麟若與徐悲鴻的交往,吳承硯常時間沉浸於中國
,其中最引人側目莫過於積塵厚重的吳麟若畫冊;厚重木板製成
古典詩文書畫,父親為了讓他承襲志向,更於中學時期特別延請
的封面,內頁則是手繪冊頁,從夾層中掉落泛黃的舊照片,大維
私人家教,為承硯研習詩文藝術養成謙謙君子的風範。早年經常
低沉的嗓音述說著…。民國三十四年七月八號承硯與淑子結婚,
在父親畫展結束,被差遣收取筆潤費用,內心不免挫折形成巨大
後排左二為吳麟若先生左三則為徐悲鴻先生。另一張則是國立中
陰影,在不斷厚植實力與勤懇努力之下,一直到中大美術系畢業
央大學藝術系全體師生慶賀悲鴻老師五十大壽,前排從左至右為
三十年之後,才肯舉辦個人畫展。除了堅強的毅力之外,寧靜淳
傅抱石、徐悲鴻、黃顯之…,後排中央為吳承硯與單淑子、最後
樸的人生觀,也塑造特殊的個人風格。
一張是徐悲鴻簽名的結婚證書…。 1994年由帝門藝術中心協辦,吳承硯老師奔走策畫徐悲鴻畫 吳麟若教授與徐悲鴻同在中大任教,早年教課之餘勤習書
展,邀請廖靜文、徐柏楊長子、徐慶平次子…等一同出席,轟動
畫,更流連北京城內著名字畫古董,結交書畫鑑定藏家。除了個
台灣,令我不禁聯想,如果能結合徐悲鴻與至交吳麟若百張詩畫
人畫展之外,也常與歸國藝術家交往,飲酒言歡詩文往來,與悲
和吳承硯畫作文物傳承共同展出,也是美術史的創舉。吳承硯承
鴻為至交好友。麟若稍長且家庭較富裕,是徐先生的畫展的座上
接二十世紀初的美術史學背景,也開啟近代豐富多彩美術文物,
嘉賓,為了支持徐悲鴻作畫,更傾囊購買全部展出的畫作,情誼
他擁抱大自然,筆法節奏行雲流水詩韻盎然,色彩斑斕如同古典
之深厚溢於言表;朦朧而飄忽的過往…,人生真如大夢一場。這
樂章,而客觀寫實、構圖嚴謹,付與自身生命,重現徐氏當代風
個夢也很有趣,無數無數的歷史陳跡都經隨著日影飛去,飛去的
華。
夢便是飛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萬分的惋惜,在人們心中。
3
「海派藝術」的傳承 許美玲 于 硯子居(吳承硯故居) 留法歸來的徐悲鴻、潘玉良、呂斯百…、培養實力堅強的吳承硯…
香港蘇富比2011秋拍中,趙無極的兩張精彩水彩作品引起了
校,水彩長久的改變繪畫形式,也創新了整個中國藝術的面貌。
全場最漫長競拍。場上站著一位持737號牌的買家與兩位電話委 託堅持拉鋸良久,最終都被電話委託競得,溢價二倍以上。
1927年,國立中央大學建立藝術系,由留法歸來的徐悲鴻主 持,在此校任教的有潘玉良、呂斯百、吳作人、李毅士、李瑞
水彩畫(watercolour),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 方法。近年來,水彩作品逐漸蔚為新興的收藏門類。2005年,
年、艾中信,該校相繼培養了一批實力堅強的水彩畫家,如蕭淑 芳、宗其香、吳承硯、戴澤、袁振藻、崔豫章等人…。
市場上用來交易的水彩作品總量僅為346件,成交總金額也不過 才3086萬,而截止2011年底,當年市場上的水彩作品總量已達
吳承硯(1921~1999)
到867件,成交總金額15209萬。僅僅7年的時間,上拍規模、 成交總金額,增長了2.5倍、4.9倍。
生於江蘇省江陰縣,先於1942年入中央大學藝術系,1947 年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1948年隨舅父到臺灣,於私
4
海外歸國學人又稱『海派』,對於早期水彩的傳播貢獻良多,
立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執教28年後退休。他的水彩作品不但
像李鐵夫、李叔同、王濟遠…等。李叔同更在留日期間撰寫《水
承繼中國傳統水墨的特色,也發展徐悲鴻的創新風格,融合印
彩畫法略說》,就是中國最早的水彩理論著述。二十、三十年
象主義的觀念及荷蘭十七世紀古典靜物的寫實風格,在寫實當
代,水彩畫終於開啟第一個繁榮期,『海派藝術』的重要性不言
中力求簡潔、流暢的水彩趣味,堪稱為「海派」名家的代表畫
可喻。代表畫家有徐詠青、鄭曼陀、周慕橋、謝之光、李慕白、
家之一。1976年水彩作品《慈湖哀思》《波斯菊》《南瓜》
金梅生、何逸梅…等人,這是商業藝術的效應。而水彩藝術的發
《一串紅》…等,榮獲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文藝創作
展主要還是在於,院校教育的推廣與努力,先後建立的幾所學
獎,1980年也獲得中華民國畫學會第十八屆水彩畫金爵獎。
徐悲鴻 水彩 水鄉
徐悲鴻 水彩 魯迅圖
徐悲鴻 水彩 裸女
徐悲鴻 水彩 群馬圖
徐悲鴻 水彩 臥獅圖
吳承硯 水彩 裸女
吳承硯 水彩 鹽水土地公廟
徐悲鴻 水彩 雙馬圖
吳承硯 水彩 鹽水土橋影
吳承硯 水彩 淡水教堂
吳承硯 水彩 聖地牙哥
吳承硯 水彩 香水百合
吳承硯 水彩 雁來紅
5
吳承硯的繪畫藝術 吳大維 許美玲
助理教授暨藝術評論家
徐悲鴻民國畫風的傳承,民國以來留法歸來的徐悲鴻、潘玉良、呂斯百… 培養實力堅強的吳承硯。
前言
法畫下「負傷之獅」,用來向知己好友吳蘊瑞傾訴心中的苦悶與抑鬱, 透過繪畫「負傷之獅」暗示中國將有光明美好的未來,就像畫馬一樣,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繪畫經歷激烈的分化與變革,而西風 東漸,傳統畫風雖然延續,卻已經失去了活力。當時許多青年留學生,
表現高度的徐氏風格;名為「負傷之獅」畫作,至今仍然保存在悲鴻美 術館,就是來自於吳蘊瑞生前的贈與。
都是早年留學英、法的著名畫家,他們在從事藝術教育和繪畫創作方 面,為新一代中國藝術的開創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儘管中西繪畫歷史不同,隨著時代的變化,創造獨立的風格。就像西 方印象派畫家莫內、梵谷引用東方的寫意,徐悲鴻汲取精華為我所用,
悲鴻不僅憂國傷時,更將二人相知相惜,相顧不懌的盛情表露無疑。 戰爭結束後,徐悲鴻應邀任教北京,吳蘊瑞教授一家人回鄉遷居南京徐 悲鴻的故居。
倡導改革國畫,除了在傳統的技法上引進西方透視與光影的概念,更結 合古典主義,強調精準素描與理性調和的審美形式,才是藝術美學的宗
與徐悲鴻相投,吳蘊瑞則在書法鑽研,早年與徐悲鴻同時任教南京中
旨。而海外歸國學人徐悲鴻與李劍晨…則培養實力堅強的吳承硯。這張
央大學彼此請益,也經常流連古董商家,共同致力於書畫文物的蒐集整
照片是國立中央大學美術系全體師生攝於民國三十三年重慶沙坪壩,前
理,情誼甚篤溢於言表。
排從左至右為傅抱石、徐悲鴻、黃顯之、陳之佛、許世騏、李瑞年、費 成武、張倩英……後排中為吳承硯,後第三排右第二人為單淑子(吳承 硯妻子)。
吳承硯的父親吳蘊瑞與徐悲鴻同在中大任教,名為「負傷之 獅」畫作,至今仍然保存在悲鴻美術館,就是來自於吳蘊瑞生前的 贈與,無論是徐悲鴻、吳蘊瑞都有畫馬,不但動物形象清新,也表現豐 富人文哲學精神,而吳承硯就是最佳的傳承。
如同徐悲鴻般,吳承硯筆下的飛禽走獸不但寫實逼真,也充滿浪 漫的人文情壞。 事實上無論是徐悲鴻、吳蘊瑞和吳承硯都有畫馬,馬是中國傳統繪 畫重要的題材,唐代韓幹「照夜白」、「牧馬圖」以及宋代李公麟「五 馬圖」以及清代郎世寧「百駿圖」…都是勾勒精準的工筆繪畫;而徐悲 鴻、吳蘊瑞的古典寫實風格,除了勾勒輪廓之外,更加水墨渲染濃淡有 致,這些對於吳承硯產生莫大影響力。
吳蘊瑞於民國初年獲得官費保送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國之後
早期吳承硯畫馬經常到馬場觀摩,精準細緻描摹肌理構圖,加強默
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與徐悲鴻成為至交好友。蘊瑞因為年紀稍長且家
背,有了扎實的基礎之後,則大筆揮灑,尤其馬匹臀部若斷若續弧形線
境較充裕,更是徐先生畫展的座上嘉賓,為了支持徐悲鴻作畫,經常傾
條,留白對稱的光影變化,而奔跑的肌理變化也清晰可見,無論是靜
囊購買展出的畫作,情義深厚非比尋常;之後儘管國難事變,吳蘊瑞教
態或動態….物象精確,將解剖、透視與比例…等技法融合中國水墨渲
授則輾轉東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期間,因為中央大學
染,而馬匹俯仰向背、休憩奔馳..等體態,則刻劃入微栩栩如生,除了
遷校重慶,二人久別重逢,欣喜之情溢於表,徐悲鴻更以自然流暢的筆
得力於吳蘊瑞的解剖學理,也傳承徐悲鴻水墨畫馬的新風格,至今承硯 故居仍然保留許多動物造型的骨骸與文物。
6
國立中央大學美術系全體師生
吳蘊瑞 書法
吳承硯 初生之犢
徐悲鴻「負傷之獅」 1938年,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110×109公分,款識
負傷之獅 二十七歲始,國難孔亟, 時與吳麟若先生,同客重慶, 相顧同懌,寫此聊抒憂懷。 悲鴻。
徐悲鴻 水墨 馬
徐悲鴻 「牧童與牛」
徐悲鴻「黑鴨」 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請為弟收集耶出土之邛窯(破碎不妨要好) 及漢磚有畫者成都可得 此畫頗具色澤「黑鴨黃喙赭墨土石青點」為一英國太太購去 麟若先生 弟悲鴻草 三月十八日
吳承硯 水墨 馬
吳承硯 水墨 小放牛
吳蘊瑞「馬頭」 水墨 紙本立軸 110×109公分
吳承硯 水墨 雙駿馬
吳承硯 水墨 「舔犢情深」
徐悲鴻 水墨 雀鳥與竹子 吳承硯 水墨 竹與雀
7
吳承硯的水墨畫不僅內容豐富,題材也廣泛,包括有人物、花鳥、畜
由於紙質優良,浸潤著色後,色感飽和溫潤,作品相對格外出色。那些
獸…其中畜獸作品占多數,深厚扎實的素描為底,再加上水墨淋漓的表
一連串日據時代以來的寫生作品,無論是古建築、風土人情與鄉野風
現,無論是題材抑或筆意,都是徐氏風格的再現。
光…都細緻感人,是台灣前輩畫家的典範,無形中也扮演台灣美術史的 重要腳色。從鹽水的牛墟、糖廠、嘉南平原的農田、水庫、日月潭、梨
徐悲鴻曾說過:「…最難畫的是牛的力,與貓的神,其餘都比較容
山之霧、溪頭、鹿港巷弄與台北的總統府、北門郵局、南門古牆遺跡、
易的。」無論是溫順厚實的水牛和眼神炯炯的貓,吳承硯都畫過,例如
淡水、關渡、野柳與陽明山文化大學四季的草木變化…無一不是吳承硯
「牧童與牛」牛的形象精準筆墨生動,牧童純真的姿態與笑容尤其引人
水彩繪畫的最佳主題,呈現了濃郁的鄉土人文風情。除了懷舊風景寫生
入勝。
之外,義大利威尼斯水鄉、羅馬石坊、翡冷翠馬車、聖馬可之夜、法國 凱旋門、聖母院、新橋、塞納河、蒙馬特、凱旋門、倫敦鐵塔、荷蘭海
「舔犢情深」則空間虛實層次井然,顯現人倫緊密和諧的關係,這
邊….都是吳承硯水彩畫的重要主題。
是根據他在台南鹽水期間,對於鄉野村人與牛群生態觀察所得,筆法簡 練流暢,使用濃淡水墨變化表現自然飛白的對比,塑造強烈的視覺美 感,也將母牛與小牛舔犢的情深表露無遺,符合悲鴻師所倡導民國藝術
父親吳蘊瑞於書畫頗有鑽研,也舉辦過多次畫展,是徐悲鴻的至 交好友,吳承硯長時間沉浸於中國書畫與古文物。
教化的理想;而”初生之犢不畏虎”則表現不畏強權,關懷弱勢個人豐 吳蘊瑞教授教課之餘總不忘勤習書畫,更流連北京城內著名字畫古
富感。
董,結交書畫鑑定藏家,與藝術家交往不計其數,當時中大的校長呂斯 除了小牛之外,還有描繪小麻雀,吳承硯崇尚自然追求唯美,對於生 活環境觀察入微,曾經在鄉間樹叢發現群飛的麻雀,一旦瞬間他不但記
百、美術系教授徐悲鴻、李劍晨以及王繼遠、张眉孫…等都是早年留學 英、法的著名畫家。
取麻雀、竹枝在風中飛舞的形象,還畫下竹影交雜的氛圍,將印象光影 風前鳳尾
作為教育家吳蘊瑞的長子,與家中豐厚的文物收藏,吳承硯長時間
搖 心虛根底固 指日定干霄“ 則帶給人激勵、奮發的感受,這些都來
沉浸於中國古典文物、書畫,很早便顯露出繪畫天分。父親為了讓他承
自於生活的觀察,卻是含意深刻;水墨《竹雀》就是當時比利時邀請展
襲志向,更於中學時期特別延請私人家教,為承硯研習詩文,遍覽中國
覽的重要作品。
藝術史學珍藏,年輕的承硯不斷仔細研讀臨摹,也跟隨父親學習國畫傳
表露無遺,也像田園詩文般餘韻無窮,而款識”雨後龍孫長
統寫真的技法,由吳蘊瑞教授的畫展、畫冊中工筆花鳥、人物寫真可見 除了雀鳥吳承硯也畫雞,只是少了徐悲鴻《風雨雞鳴》憤慨高昂,取
一般。
而代之的是相顧的深情,《公雞與母雞》畫中一如吳承硯的畫風,採用 大膽構圖方式,公雞與母雞肢體錯置,尾部相合,不但節奏感豐富,也
1970年更接受創辦人張其昀(為吳蘊瑞學生)委託,為華岡博物館
帶給人溫暖與幸福的感覺。吳承硯筆下的飛禽走獸精描細緻,筆意卻流
繪製「開國大典以及古聖先賢肖像畫」。如今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仍然
暢自然,充滿人性關懷,是徐氏風格再現。
典藏數百幅吳承硯的肖像畫。無獨有偶,1974年也接受香港中文大學 邀請,訪談、居住與創作,作品至今仍然保存在香港中文大學,其中還
對於畫材別有選擇的吳承硯,無論水彩紙張、顏料…品質都要求特 別高;他習慣使用法國製的厚水彩紙,使用之前須經過浸水打溼步驟,
8
包括不少為當年該校主管所繪製肖像畫。
徐悲鴻 水墨 公雞
吳承硯 水墨 「公雞與母雞」
吳承硯 水彩 淡水
吳承硯 水彩 靜物
吳承硯 水墨 「相看兩不厭」
吳承硯 水彩 總統府
吳承硯 油畫 蘇東坡像
吳承硯 油畫 杜甫像
吳承硯 水彩 鹽水
吳承硯 水彩 鹽水牛墟
吳承硯 水彩 文化大學
吳承硯 油畫 連雅堂像
吳承硯 油畫 自畫像
吳承硯 水彩 靜物
吳承硯 油畫 「開國大典」
徐悲鴻 油畫 自畫像
吳承硯 油畫 徐悲鴻
吳承硯 布衣暖 書法
9
由於素描功力深厚,並且能適切運用到其他繪畫上,他是少數有能力
徐悲鴻先生經常勉勵吳承硯說:「學習美術是很苦的差事,未經過磨
繪製大型油畫的畫家之一。除了素描功力之外,吳承硯「古聖先賢」肖
練,無法完成宏大志向,最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屬於毅力最堅強的人。
像畫,也蘊含豐富的人文學養。其中包括有徐悲鴻像、蘇東坡像、杜甫
」徐悲鴻題寫:「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也始終成為吳承硯
像、山鬼像、嫘祖像…畫面結構扎實,藉以勾勒人物線條,表現肖像形
的座右銘。
體描繪的高度成熟。 吳承硯受教於中央大學美術系徐悲鴻之外,也深獲當時師友李劍晨、 尤其是「山鬼」圖,不僅尺幅巨大,也充分反映中西藝術的特點,
呂斯百…等人的讚譽與影響。呂斯百著名美術教育學者,也是徐悲鴻先
將西洋輪廓素描與國畫傳統白描、勾勒等線描技巧完美融合。無論是精
生第一批選送留歐學習油畫的藝術家,早先在里昂高等美術專科學校
筆細描、或是大筆掃刷…,都反覆呈現光線陰影,將乘赤豹含睇宜笑的
就讀,1931年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經常旅遊歐美各地作畫,
山鬼神韻表露無遺,而背景樹石畫法也展現出國畫水彩的功力,最值得
三零年代回國之後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系主任,1937年隨中大遷校重
一提的是,吳承硯除了承繼徐悲鴻傳統的水墨繪畫技巧之外,更殫精竭
慶,並且擔任藝術系吳承硯的導師。他擅長於油畫風景、靜物,他要求
慮追隨西方油畫素描技巧,在勾勒的輪廓線下,包裹渾圓人體,不但符
吳承硯重視繪畫的構圖、物像的寫真而吳氏靜物花鳥單純雅致的風格,
合解剖學的原理,也充滿了人體線條的節奏性。吳承硯油畫「山鬼」賦
也受到影響。
予徐悲鴻水墨「山鬼」的新生命,也將自然主義寫實精神發揮得淋漓盡 致。
除了呂斯百之外,李劍晨是早年留學英國學習水彩的優秀畫家,歸 國之前也到過法國研習,經常遊歷歐美等國。對於歐洲新古典畫法特別
1927年,「國立中央大學」建立藝術系,由留法歸來的徐悲鴻 主持,在此校任教的有潘玉良、呂斯百…相繼培養了一批實力堅 強的畫家,如蕭淑芳、宗其香、吳承硯等人…。吳承硯則是其中 的佼佼者。
喜愛,吳承硯深受呂斯百思想與創作上影響。他曾經告誡吳承硯:「繼 承不能泥於古,創新不能離於原。」以此做為目標,更大量提供歐美畫 冊資訊,作為分享討論,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帶給吳承硯無限的溫 情與勉勵。
1927年,「國立中央大學」建立藝術系,由留法歸來的徐悲鴻主
費成武是吳承硯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的前期學長,經徐悲鴻以中英庚
持,在此校任教的有潘玉良、呂斯百、吳作人、李毅士、李瑞年、艾中
子賠款董事名義,得以前往英倫深造,以中國水墨畫創作在英國聞名,
信,該校相繼培養了一批實力堅強的畫家,如蕭淑芳、宗其香、吳承
後來定居英國,名列《英國藝術界名人》,費成武還編寫學習中國畫的
硯、費成武、戴澤、袁振藻、崔豫章等人…。吳承硯則是其中的佼佼
教材,被英國眾多藝術學院所使用。
者。 與吳承硯同為蘇州畫派成員的費成武,對吳承硯的格外關照,當年 當三零年代前後,中央大學藝術學系是最頂尖的藝術學府,由徐悲鴻
吳承硯在英倫旅遊作畫也受到費氏如同家人般招待,居住、作畫、分享
倡導改革國畫,除了在傳統的技法上引進西方透視與光影的概念,也倡
討論…當時吳承硯正苦於創作的瓶頸,費成武說:「…用自己作畫的方
導藝術教化生活,認為改革國畫頹廢畫風,提高人民生活美學重建國家
式,畫自己喜歡的畫…」這番話使他豁然開朗,也始終銘記在心,吳承
民族的尊嚴才是藝術美學的宗旨。
硯晚年荷蘭新古典風格,觀察精確、刻劃細緻許多是來自於他的影響, 也是徐氏風格的傳承。
10
徐悲鴻 墨彩 山鬼
吳承硯 油畫 山鬼(一)
吳承硯 水彩 羅馬石坊
旅英畫家 費成武
吳承硯、單淑子與費成武夫婦
吳承硯 油畫 山鬼(二)
吳承硯 水彩 凱旋門
吳承硯 油畫 裸女
徐悲鴻 墨彩 泰戈爾像
吳承硯 水彩 賽因河
吳承硯 水彩 威尼斯
徐悲鴻 詩人陳散原像
吳承硯 齊白石像
吳承硯 水彩 蒙馬特
吳承硯 水彩 聖馬可廣場
吳承硯 水彩 布魯塞爾
11
也許是受到悲鴻老師的影響,吳承硯始終無法坦然接受非寫實現代畫
鴻先生引導,徐先生教導他「師法自然,畫其所見」;承硯因此大量蒐
作,而歐美往返其間,更遂心於西方寫實功力博大精深,儘管現代風尚
集西洋書畫、圖片、月曆與複製品,更勤於剪接書報,間接吸收了西方
潮流盛行,對於寫實繪畫專注之心志,卻不曾動搖。
自然主義與印象畫派影響,尤其莫內的光影、梵谷的筆觸與高更的構圖 豐富的色彩…都使得吳承硯對於大自然與光影做進一步的探索與追逐。
徐悲鴻剛由法國歸來,人體素描無論是肌理的表現或是解剖學的 應用以及靜物寫實的訓練,成就藝術系吳承硯紮實的基本功夫。
承硯所遺留數十張的裸體素描創作,包括鉛筆、炭筆水彩、油畫… ,來自於徐悲鴻學院派嚴格的基礎訓練。這些作品都由從基礎的線描開
呂斯百、李劍晨與費成武是在中央大學美術系,對於吳承硯日後創作
始,再層層堆疊,弧線流暢塑造均勻的形體。米開朗基羅認為:「素描
思想與繪畫技巧影響深遠,而當時徐悲鴻因為剛由法國回來,帶回素描
是一切繪畫的基礎。」裸體繪畫創作構造複雜巧妙最難以掌握,吳承硯
寫實與光影立體的表現技巧,讓吳承硯眼界大開驚嘆不已,幾乎時時刻
努力不懈,也將早期學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刻都追隨他的左右,除了疼愛他的父親之外,徐悲鴻可說是吳承硯學習 時間最長,心中最仰慕的思想導師。 在徐悲鴻嚴格的教導與要求之下,吳承硯更專精素描研究人體的油
除了徐悲鴻學院派嚴格的訓練,吳承硯也經常往返歐、美著名博 物館。深受荷蘭林布蘭、維梅爾…等人的作品影響,創作新古典 一系列的作品。
畫,務必要精微通透,徐悲鴻更以「藝術至不易,勿慕時尚,勿甘小 就」告誡他,認為作畫勿需耀眼的筆觸技巧,吳承硯從此謹遵教誨,更
父親吳蘊瑞教授,是民國初年公費保送哥倫比亞大學的著名教育家,
加努力,將徐氏自然主義寫真的精神發揮無遺,有了一系列人體素描與
吳承硯儘管洞悉西方文化種種特質,對於當時所謂「抽象畫」或是多媒
油畫的創作,而堅實的人體素描基礎,也是日後獨自繪畫風格養成的重
材創作並不全然接受,仍然大力倡導徐氏「自然寫實主義」。加上,兒
要基石。
子大維長年居住美國馬里蘭州,美國自然簡潔的畫風也帶給他不少影 響。
徐悲鴻大力倡導人體素描教學,無論是肌理的表現或是解剖學的應用 以及靜物寫實的訓練,成為藝術系吳承硯扎實的基本功夫。悲鴻師要求
1978年吳承硯在美國聖若望大學舉辦個展,目前收藏在印第安納州
他畫素描時要牢記細部與特徵,每畫完一張要不斷記背,做為下一作品
「油畫作品
鴕鳥的眼睛」不僅色彩奪目,鳥瞰的視點更令人驚豔。同
的覽本比較修改,才能精進畫藝;經過長期的記憶訓練,到達過目不忘
年接受比利時邀請,在比京布魯塞爾展出,其中「竹雀
境界,日後無論是水墨大筆寫意揮灑,抑或油畫素描,吳承硯總是一氣
就是畫展海報的封面,將雀鳥逆風飛行的文人氣息展露無疑。
水墨」一圖,
呵成,直接用畫筆勾勒輪廓,卻仍然精確掌握物象輪廓,而駿馬奔騰一 系列作品就是最佳的寫照,將西方的寫實巧妙融合了東方寫意,至今書 櫃仍然保留多種動物化石、骨骼標本…就是最好的說明。
1981年則到紐西蘭作畫展出,也是因為女兒大文旅居紐國的緣故, 吳承硯深入觀察當地的風土民情,繪製紐國一系列風景寫生,將南半球 氣候特殊的人文景觀融入繪畫當中。
除了人體素描之外,吳承硯對於自然主義的興趣,也大都來自於徐悲
12
吳承硯 炭筆素描 女孩
徐悲鴻 炭筆素描 人體
吳承硯 炭筆素描 自畫像
吳承硯 油畫 鴕鳥
吳承硯 水彩 華盛頓特區
吳承硯 炭筆素描 淑子像
吳承硯 炭筆素描 大維像
吳承硯 炭筆素描 人體
吳承硯 水彩 倫敦晨霧
吳承硯 水彩 高爾夫球場
吳承硯 水彩 碧潭
吳承硯 油畫 異國少女
徐悲鴻 炭筆素描 人體
吳承硯 水彩 荷蘭風景
吳承硯 油畫 蘇州
吳承硯 油畫 芍藥
吳承硯 油畫 單淑子 北美館典藏
13
除了1974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學邀請駐校與創作之外,1986年也應
林布蘭畫風傳承,也是吳承硯新古典的典型風格。
邀參加香港<當代中國繪畫特展>展出,至今香港中文大學仍然保存許 多吳承硯的繪畫作品。也許是承襲徐悲鴻遊歷作畫的腳步,吳承硯除了 美、加作畫展出之外,也經常接受歐洲各大美術館大師們視覺心靈洗 禮,如同奔放的火山,將滿懷憧憬感動,宣洩在畫布上,鋪陳在眼前的
吳承硯經常提醒學生:「…我畫的思想是中國,畫法也是中國, 雖然使用的是西方的材料,畫的就是中國畫…。」就是“中體西 用”民國畫風的最佳傳承。
竟是寧靜完美的世界。 吳承硯曾言:「我在畫畫的態度上總是抱持認真的態度,每一幅畫 吳承硯旅歐期間,到巴黎之前,先到在倫敦與費成武見面,同為徐悲
對我都是新的挑戰,不喜歡沿用舊法像公式似的套用。尤其重視作畫前
鴻中大學生,費成武對學弟吳承硯的格外關照,如同家人般招待,共同
的思考醞釀胸中,也力求構圖的精確與完整…。」這無非是來自於沙坪
起居、作畫、分享討論…,更在費成武陪同,深入瀏覽大英博物館、國
壩習畫經驗,當時徐悲鴻為了強化他的素描能力,嚴格要求反覆記憶物
家畫廊…,對於龐貝古城濕壁畫驚嘆不已,這些藏品真跡都是吳承硯在
像的輪廓、質感與色彩…,當時抗戰物資缺乏,還請人特別製作四色油
海外探索西方繪畫最佳的導引與助力。
畫顏料與水彩畫紙供給使用;影響所及,吳承硯主張,油畫的取材不宜 複雜,以單色的素描為基礎,其次才是顏色;油畫的色彩應以單純三原
離開英國之後又到法國,隨即前往羅浮宮等美術館,將米開朗基羅、
色,調和油料與水分就能呈現濃淡乾溼的色澤與變化多端的筆觸。
羅丹雕塑人體的肌理、光線、陰影、線條…先以淡線捕捉概括,回到畫 室之後更是廢寢忘食潛心作畫,精緻細描塑造形體,包括有素描、水彩 和油畫….等,在前後往返巴黎期間留下一系列豐富精彩的裸體畫稿。
此外他對於畫材的選擇、繪畫顏料與工具的使用也有獨到的見解。 畫作取材的許多來自於父親吳蘊瑞的古文物,自己也遂心於古董珍玩, 買下來過後不久,就呈現在作品當中,表現出個人豐富的情感。除了珍
除了英國與法國之外,在荷蘭則深受林布蘭、維梅爾…等人的作品影
玩之外,許多靜物的主題來自於生活,古色古香的供桌、精雕細琢水
響,吳承硯教授畫筆儼然獲得甘泉,每日埋首作畫數十小時,最愛林布
石,清畫鬥彩的瓷瓶…吳承硯經常提醒學生:「…我畫的思想是中國,
蘭畫作,這是吳承硯創作力最佳時期,題材廣泛數量較多,尤其是靜物
畫法也是中國,雖然使用的是西方的材料,畫的就是中國畫…。」這就
油畫,將物象隱沒在黑暗光影、集中焦點的表現…與林布蘭1629年繪
是「中體西用」民國畫風的最佳傳承,而吳承硯擅長使用西洋繪畫的技
畫手法非常接近。和林布蘭一樣,吳承硯至少有六至八幅的自畫像,是
法布局創作,畫面上則洋溢著中國傳統典雅氣息,也流露出真實自然的
著重寫實功力,現實感強烈作品。 其中1977年「畫侶」100 x 80cm
情感。
一幅,將素描與油畫完美結合,不僅有古典寫時的技巧,還有浪漫長筆 的寫意。
吳承硯雖然不強調多種色彩與單色黑、白的使用,但從他將幾近透 明水分「白」的堆疊,從「黑色」陰影暗處突出物像,有印象光源、堆
除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館藏真跡之外,在旅荷期間也意外邂逅荷
疊層次…在新古典的意象中襯托出靜物。尤其令人讚嘆的是,畫面上的
蘭新古典主義大師 Henk Helmantel 漢克哈勒曼特,這對於吳承硯儼然綠
綠色與紫色,都是由原色加上黑白調和而成,醞釀了濃郁的蔬果花香的
洲甘泉,呈現在畫布上為寬廣明亮的空間,光線與色彩極致追求,與聚
氛圍,而文大熟悉他作畫的學生,最能深入體會就是略帶蘇杭風格的「
焦光影的荷蘭風格,不但精準描繪物象的真實,也融入豐富的感情,是
紫灰」。
14
吳承硯 油畫 新古典靜物
吳承硯 油畫 新古典靜物
吳承硯 油畫 自畫像
吳承硯 華岡故居
哈勒曼特 (Henk Helmantel)
吳承硯 關渡畫室
吳承硯 油畫 畫侶
吳承硯 油畫 月桃花 新古典靜物
硯子居
「新古典靜物」畫布中晶瑩的蔬果、鮮活的魚、純白的鮮蛋、沈甸 甸的瓶罐,襯托著質樸的檯布,保留許多淡線的初稿痕跡,線條纖細精
吳承硯教授畫作簡單物象,細緻明亮的光線與色彩與文物配置,除了
緻,隨意勾勒光影線條,都是他細心呵護下,筆筆深情營造就像西方印
各大美術館典藏之外,也受到許多收藏家的青睞,除了文大薪俸之外,
象派畫家莫內、梵谷汲取東方的寫意。
他就以此維持家計持續創作,但也儘量保留作品建立自己的收藏,許多 精湛的作品至今仍然保留在承硯故居<硯子居>,而豐富的書畫文物藏
吳承硯教授汲取精華為我所用,在寫實與寫意之間融合創造,精確深
品則作為藝術系研究生的文錙中心。
入物象的造型、結構與空間…以符合東方哲學以行寫神形神合一的審美 境界。
近來西方藝術風格有了重大轉折,復古風潮再度引領風騷,使得全 世界開始回溯並追求古典藝術,對於實驗性的創作興趣缺缺,藝術家也
1963年吳承硯接受美術系孫多慈教授建議,接受文化大學創辦人 張其昀邀請,任教美術系, 一直到1991年退休。
放棄了抽象表現,回歸寫實創作,重新重視物象的結構、技巧與風格, 在理性精準的古典畫風當中融入豐富情感與創意,就連紐約當代藝術中 心,也是古典盎然,而吳承硯的新古典作品就是當代徐悲鴻古典主義畫
1963年吳承硯接受美術系孫多慈教授建議,接受創辦人張其昀(為吳
風的最佳傳承與創新。
蘊瑞中大的學生)邀請,在文化大學美術系任教,一直到1991年退休。
15
16
春暖花開
水彩
50×50 cm
1991
17
愛戀 18
水彩
58×40 cm
1995
仙客翩翩
水彩
45×45 cm
1976
19
薔薇之戀 20
水彩
58×40 cm
1995
瓔珞海棠
水彩
50×50 cm
1988
21
愛的宣言 22
水彩
66×50 cm
1995
熱情仙客
水彩
50×50 cm
1975
23
美人蕉 24
水彩
58×40 cm
荷花媚
水彩
50×50 cm
1976
25
瑰麗 26
水彩
58×40 cm
1994
蝴蝶蘭
水彩
66×50 cm
27
祝福 28
水彩
58×40 cm
1973
靜謐
水彩
51.5×36 cm
29
繁花競艷 30
水彩
58×40 cm
1996
萬代蘭
水彩
66×50 cm
1975
31
玫瑰花開 32
水彩
58×40 cm
螃蟹蘭
水彩
66×50 cm
1998
33
燦放透紅 34
水彩
58×40 cm
國色天香
水彩
58×40 cm
35
聖誕紅 36
水彩
58×40 cm
1975
粉蝴蝶蘭
水彩
58×40 cm
37
菊花與水果 38
水彩
58×40 cm
1996
蝴蝶蘭
水彩
66×50 cm
1992
39
百年好合 40
水彩
58×40 cm
1996
睡蓮
水彩
58×40 cm
1964
41
彩葉草 42
水彩
58×40 cm
一串紅
水彩
58×40 cm
43
思愛 44
水彩
66×50 cm
富貴牡丹
水彩
58×40 cm
45
空谷幽蘭 46
水彩
66×50 cm
海棠
水彩
66×50 cm
1996
47
嘉得麗雅蘭 水彩
48
40×58 cm
君子蘭
水彩 56×50 cm 1993
49
靜物 三顆桃子 水彩
50
50×66 cm
1988
悠遊
水彩
58×40 cm
1974
51
午後 水彩
52
40×58 cm
自在
水彩
66×50 cm
1973
53
高麗菜紅椒 水彩
54
40×58 cm
靜物南瓜
水彩
50×50 cm
1995
55
山竹香蕉 水彩
56
40×58 cm
1995
青翠艷紅
水彩
50×50 cm
1996
57
橘子與壺 水彩
58
40×58 cm
盛收
水彩
50×50 cm
1991
59
安詳 水彩
60
40×58 cm
1995
平平安安
水彩
50×50 cm
1977
61
獅頭山 水彩
62
40×58 cm
村莊小徑 水彩
40×58 cm
63
阿里山 水彩
64
40×58 cm
清晨聖母院 水彩
50×66 cm
65
湖光山色 水彩
66
40×58 cm
威尼斯 水彩
40×58 cm
67
遠眺 水彩
68
50×66 cm
鐘樓 水彩
40×58 cm
69
高爾夫球場 水彩
70
50×66 cm
1987
汽車站 水彩
40×58 cm
71
廟前 水彩
72
50×66 cm
羅馬石坊 水彩
50×66 cm
1978
73
海角一隅 水彩
74
40×58 cm
火車站 水彩
40×58 cm
75
農村風景 水彩
76
50×66 cm
塞納河畔 水彩
50×66 cm
77
戲水 水彩
78
40×58 cm
歐洲街景 水彩
40×58 cm
79
聖母院 水彩
80
50×66 cm
墨西哥風情 水彩
50×66 cm
81
82
自畫像
油彩、畫布
91.0×72.5 cm
1973
83
茶花 84
油彩、畫布
25.5×17.5 cm
1992
火鶴花
油彩、畫布
65×45 cm
1992
85
繡球花 86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4
芍藥水果
油彩、畫布
72.5×60.5cm
1996
87
向日葵 88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6
桃紅牡丹
油彩、畫布
72.5×60.5 cm
1992
89
睡蓮 90
油彩、畫布
53×45.5 cm
文心蘭
油彩、畫布
72.5×60.5 cm
1997
91
百合與水果 92
油彩、畫布
80×65 cm
粉紅玫瑰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4
93
向陽花 94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6
波斯菊
油彩、畫布
65×53 cm
1978
95
紫嫣花 96
油彩、畫布
72.5×60.5 cm
1997
欣欣向榮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7
97
瑪格麗特 98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7
亭亭玉立
油彩、畫布
72.5×60.5 cm
1997
99
花語低鳴 100
油彩、畫布
45.5×38 cm
1995
粉玫瑰與橘子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7
101
水果與波斯菊 102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7
玫瑰與山竹
油彩、畫布
53×45.5 cm
103
彩瓶繁花 104
油彩、畫布
72.5×60.5 cm
1992
古語吐芬芳
油彩、畫布
65×53 cm
1992
105
紫錐菊
106
油彩、畫布
24×33 cm
1994
彩蓮綻開
油彩、畫布
53×45.5 cm
107
黃菊盆景 108
油彩、畫布
53×45.5 cm
1993
月桃花 新古典靜物
油彩、畫布
91×65 cm
1993
109
悠閒 110
油彩、畫布
53×45.5 cm
1997
山竹
油彩、畫布
27×35 cm
1991
111
午后時光
112
油彩、畫布
27×35 cm
1995
新古典靜物 魚
油彩、畫布
60.5×72.5 cm
1979
113
新古典靜物
114
油彩、畫布
45.5×53 cm
1978
佳餚
油彩、畫布
45.5×53 cm
1979
115
桌子水果靜物
116
油彩、畫布
45.5×53 cm
1974
盛宴
油彩、畫布
53×65 cm
1997
117
紫葡萄
118
油彩、畫布
31.5×41 cm
1979
柿柿如意
油彩、畫布
38×45.5 cm
1992
119
龍蝦 油彩、畫布
120
72.5×91 cm
1993
121
紫色森林
122
油彩、畫布
60.5×72.5 cm
1997
鹿港小鎮
油彩、畫布
65×53 cm
1979
123
蘇州
124
油彩、畫布
60.5×72.5 cm
1977
淡水夕照
油彩、畫布
45.5×53 cm
1998
125
魚 126
油彩、畫布
72.5×91 cm
1995
自畫像
油彩、畫布
80×65 cm
127
128
年表
1921 吳承硯生於江蘇省江陰縣 1927 吳承硯隨父母居住南京,父親任教中央大學 1929 父親居住瀋陽,父親吳麟若 ( 蘊瑞 )教授任教東北大學 1931 九一八事變後吳承硯隨父親居仼北平,父親任教北平師範大學 1934 吳承硯隨父母回到南京,父親續任教中央大學 1937 中央大學遷校,吳承硯舉家隨父親遷往四川重慶 1941 吳承硯考入中央大學柏溪分校體育系 1943 吳承硯水彩作品<靜物>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獲入選展出 吳承硯由體育系轉入沙坪壩中央大學藝術系
1966 吳承硯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1969 吳承硯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 1971 吳承硯應邀參加「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作品<年輕人>參展 1972 吳承硯參加「大專教授素描展」 1973 吳承硯舉行首次個展於臺北省立傅物館,參加「第一屆教授美展」 「寫實畫家吳承硯教授畫展」報導於《美哉中華畫報雜誌》62期,中山學術 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吳承硯畫集》 1974 吳承硯應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作品<玫瑰花>參展 舉行首次吳承硯夫婦畫展於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吳承硯夫婦亞洲旅遊>報導於《美哉中華畫報雜誌》74期 1975
1945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單淑子於臺北市立中正高中退休,應中國文化
吳承硯與單淑子於重慶結婚,由徐悲鴻先生證婚
大學創辦人張曉峯之邀任副教授職,協助吳承硯中國文化大學完成一百多幅
1946 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吳家舉家隨同遷返 1947 吳承硯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 1949 吳承硯夫婦隨任公職的舅父到臺灣定居臺南,吳承硯單淑子任教於臺南鹽水 中學,長子大元出世 1951 長子大元意外夭折,次子大維出世 1954 女兒大文出世 1955 吳承硯獲得教育部兒童讀物<動物>插圖首獎 1957 吳承硯夫婦合作設計僑聯總會會徽,該會徽使用至今 1963 吳承硯任教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初期擔任各種課程包括:
古聖先賢肖像畫,均典藏於華岡物館 1976 吳承硯獲中山文藝獎創作獎西畫獎 1977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 吳承硯應邀參加「第八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作品<怡>參展 1978 吳承硯舉行個展於比利時首府布塞爾 吳承硯、單淑子應聖若望大學薛光前博士之邀,赴紐約於該大學舉行吳承硯 夫婦畫展 1979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 吳承硯參加第三屆「全國油畫展」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吳承硯教授伉儷與 繪畫>報導於《美哉中華畫報雜誌》116期 1980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出版《吳承硯水彩畫集》 吳承硯擔任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作品<女兒大文>參展
素描、油畫、水彩、人體解剖學
129
1981 吳承硯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舉行水彩畫展於臺北春之畫廊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紐西蘭 「吳承硯教授水彩畫選」報導刊於《美哉中華畫報雜誌》148期 1983 吳承硯擔任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作品<自畫像>參展 1984 吳承硯擔任第三十八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水彩類評審委員,作品<村>參展 1985 吳承硯擔任第三十九屆全省美術展覽水彩類評審委員,<薑花與美人蕉>參展 吳承硯、單淑子參加「千人美展」及「年代美展」 1986 舉行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及臺中,女兒大文病逝 吳承硯參加香港「當代中國繪畫展」,參加「印象・臺北畫展」 吳承硯任省展評審、第十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及油畫類評審委員, 作品<竹林>參展 1987 吳承硯擔任第四十一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油畫類評審委員,作品<絕響>參展 吳承硯舉行個展於臺北 1988 吳承硯作品<裸女>參加臺灣省立美館「中華民國美術發展」展覽 1989 吳承硯舉行個展於臺北 吳承硯擔任第十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及水彩類審委員, 作品<舊日情懷>參展 1990 吳承硯舉行個展於臺北 1991 吳承硯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職退休 吳承硯舉辦個展於臺北 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夫婦畫展,出版《吳承硯單淑子畫集》 1992
1994 吳承硯擔任第四十八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水彩類評審委員,作品<花>參展 夫婦遷居關渡 1995 吳硯擔任第十四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及水彩類評審委員,<魚>參展 舉行金婚紀念畫展於臺北立大藝術中心,出版《吳承硯單淑子五十年紀念畫 集》 吳承硯擔任第五十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油畫類評審委員,作品<香水百合>參展 1996 作品<薑花與美人蕉>參加臺灣省立美術館「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 1997 吳承硯接受中視臺灣心情節目沈春華小姐採訪 吳承硯任第五十二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油畫類評審委員,油畫<淡江風光>參展 1998 母親節於立大藝術中心舉辦最後一次吳承硯夫婦畫展 吳承硯任第十五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油畫類召集人,<穿客家裝的淑子>參展 1999 吳承硯八月十八日病逝於臺北 2000 母校中央大學藝文中心舉行「從鹽水到淡水」夫婦畫展,以紀念吳承硯教授 2002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吳承硯紀念畫展」,出版《吳承硯紀念畫展》 2003 「吳承硯教授紀念畫展」於華岡博物館,出版《吳承硯教授紀念畫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美感體驗空間-藝術家眼中不平凡的世界」展出<靜物> 2005 結婚60周年紀念展於臺北立大術中心,出版《吳承硯單淑子畫侶畫集》 2009 臺灣創價學會藝術中心舉辦「畫侶情深-吳承硯·單淑子的藝術世界」巡迴 展以及畫冊 2010 高雄巿立美術館「發現典藏系列 臉書:神柲的肖像藝術」展出作品<青年>
吳承硯擔任第十三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作品<魚>參展
2014
吳承硯舉行個展於臺北,吳承硯夫婦畫展於臺北立大藝術中心
華岡傅物館舉辦「吳承硯單淑子 渡海前輩畫家傳奇 畫家所學、所畫、所愛-
吳承硯、單淑子參加「傳奇一生-徐悲鴻展」於台北新光三越
吳大維、許美玲」,出版《吳承硯單淑子 前輩畫家傳奇特展》
1993 吳承硯擔任第四十七屆全省美術展覽會水彩類評審委員,作品<靜物>參展
2015 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民國風·台灣情-渡海前輩畫家吳承硯、單淑子」 「新東方古典」-吳承硯個展於臺北首都藝術中心
130
重要典藏
1974 <夢回松林坡> <山中風景> <繡球花> <山水> <牡丹花> <爆竹紅> 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典藏 1978 <排灣族>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典藏 1984 <薑花與美人蕉> <秋院>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1985 <九歌中山鬼>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1987 <繡球花>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彩繪金門> 國家文化資料庫典藏 1989 <靜物>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 1990 <靜物> <自畫像>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1995 <淡水教堂>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魚>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典藏 1998 <穿客家裝的淑子>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典藏 2000 <鹽水橋影> <淡水教堂> <聖地牙哥> <鹽水土地公廟>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2002 <孟子> 教育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數位典藏,<總統府> <監察院> <臺北老屋> <北門> <省立博物館> < 國語禮拜堂> <理教公會> <臺北南門> <林安泰古厝> <山鬼> <雷公電母> <靜物>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2004 <青年> 高雄巿立美術館典藏 2006 <鹽水港> 臺北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 <火雞> <頭寮寫生>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2013 <淑子在家中>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13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新東方古典:吳承硯畫集 / 吳承硯作. -- 臺北市:首都藝術中心. 2015.10 面; 公分 ISBN 978-986-87686-2-8(平裝) 1.水彩畫 2.油畫 3.畫冊 948.4
作者 | 吳承硯 發行人|蕭耀 編輯監督|廖小玟、李張煒、葉彥廷 文字 | 吳大維、許美玲、李翊菱 美術編輯|葉彥廷 校稿|莊舒如、馬怡綾 出版|首都藝術中心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3號2樓 電話|02-2775-5268 傳真|02-2775-5265 網址|http://www.capitalart.com.tw 信箱|service@capitalart.com.tw 版權所有|首都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承印|四海電子彩色製版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日期|2015年10月 定價|新台幣 1000 元 ISBN 978-986-87686-2-8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132
2015 © Capital Art Corporation
1040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