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報、傳單、園遊券、聖誕卡、募款書、背板、關東旗、入場券、聖 誕商品:
當我一口氣趕完聖誕節的文宣品,心中浮出熱烈的興奮和異樣的惶恐, 因為每一樣都帶著宣傳和募款的使命,各項文宣品透過平面、電子媒體及 弟兄姊妹的傳遞,希望在第一時間讓人感動、讓人參與,好讓1500萬的捐 款送達有需要的人。 今年的活動擴大舉辦,包括愛心園遊會移師到中正紀念堂;聖誕晚會 將舉辦五場;兒童聖誕舞台劇共有六團的義工媽媽參與,因此活動費用遽 增,募款的壓力也相對增加。到底要如何募集更多的款項、如何讓更多企 業加入?變成很多人現今發呆時專心作答的考題。 此時我凝視著電腦螢幕苦思編者的話的內容,思緒卻飛到台東的原鄉部 落。清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初秋的東台灣仍披掛著盎然綠意和燦 爛豔陽;窗外的空氣隨著花香飄進,我立刻貪婪地來三個深呼吸;如果能 夠,空氣是我最想帶回台北的土產。 坐在教會外的搖椅上試圖讓自己完全浸淫在鳥語花香中,但前一天的 採訪歷歷在目。從牧師的談話、孩子們到教會練樂器、到送餐盒、家庭 探訪,如腳本上的分鏡圖在眼前奔馳。當尤牧師訴說著部落的光景,他的 情緒波盪不已,採訪被迫終止。我們一同去送便當時,看到四個國小男孩 住在只有三面牆的地方,從早到晚看不見大人,更不用提關心和照顧。八 點過後,教會的事務告一段落,尤牧師夫婦帶著我去探訪,他們一再建設 我,若遇到大人們醉酒的尷尬場面不要害怕。這個村落的文化產業保存得 相當完整;觀光事業也蓄勢待發,但許多人仍感受不到因為對下一代的忽
游鈞毓 ■
略所造成原住民凋零的危機。若沒有給予子女健全的教育和完整的家庭, 文化保留便只有表象,失業、酗酒、自卑、貧窮將永遠與原鄉劃上等號。 我走進一間不到三米見方的房子,右邊是鞋櫃,左邊是椅子,上頭曬著 衣服,一公尺前是一個簡單的瓦斯爐和小茶几。這家的大女兒是教會的福 音果實,她和四個弟弟、妹妹分別來自三個父親,但沒有一位男人扮演父 親的角色。大女兒的學費、生活費都是尤牧師夫婦張羅,兄弟姊妹們最完 整的一餐也是由東光計畫的經費提供。許多純真、無辜的臉龐讓我無心享 受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眼淚不爭氣地簌簌流下。 當我回神,不再被悲情牽引,一股熱切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能藉由「城市有愛聖誕系列活動」與社會的資源結合,一同 去幫助弱勢族群,同時表明基督的愛,這是何等有福的事 啊!因為神喜悅我們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今天,新店行道會的會友也以「全民運動」這份熱情 投入聖誕節的行善、宣教行動,定意把寒冬炒得暖烘 烘、甜蜜蜜;這是很少教會能夠體會到的,除非他們的 牧師也像張牧師所教導──要瘋狂的敬拜、瘋狂的服 事、瘋狂的奉獻、瘋狂的傳福音…。 「我自詡成為魯凱族的『鋤頭』,要在這裡開墾、拔 草、除石頭,讓他們落在好土,他們未來就可以改變族
出這句話,我便擲下疲憊,喜樂地微笑起來!
祝福月刊
人的命運。」當我在辦公桌前,遙遙地從東來的薰風中辨
2007十一月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