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S
2010.4.10 上海美术馆“陈逸飞艺术展”现场,墙上是已经拍出高价和即将以高价拍出的“音乐人物系列 " 作品
04 卷首
顶层评估报告
人物
深度调查
02 档期
评估陈逸飞
收藏家 要修炼美术史
艺术区租金漩涡
06 数语 10 精华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后的几
08 微博
个展览都是大手笔,一个资
09 看法
本背景明显的民营美术馆, 新生伊始就具有了梳理艺术
P12
史的野心,且听馆长何炬星 怎么说。
P46
“陈逸飞艺术展”的举办,
高房租、强拆和地产纠纷,
再度让艺术家成为社会各界
紧紧纠缠着艺术区。表面的
关注的焦点,今年陈逸飞作
光鲜之下是没有保障的未来。
品的行情也势必升温,展览
向谁看齐 怎样看齐
一结束,参展的两幅“音乐 人物系列”的作品就出现在 今年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利 《顶层》月刊 每月 5 日出版 逢拍卖季微调出刊日期 下期出版时间:2010 年 7 月 5 日
的春拍图录中。那么,陈逸 飞作品到底价值几何?请看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的判断。
P26
P53 June 2010 TopFloor 01
TopFloor
2010
档期
SCHEDULE
2010-5-28
日本伊斯特
2010-5-28
日本亲和
2010-5-29
亚洲拍卖周
2010-5-29
香港佳士得
2010-5-30
香港佳士得
18:00
19:00
14:00
19:00 14:30
当代艺术 西洋美术 香港 JW 万豪酒店
出品人:吕建明
当代艺术 香港四季酒店
出版:休闲杂志社 协办:上海顶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主编:杨寅华
现代及当代艺术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
副总经理:汤晶 社址:杭州市体育场路 218 号 国内统一刊号:CN33-1308
亚洲及中国 20 世纪当代艺术夜场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国际刊号:ISSN1005-072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1004000088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20 世纪中国当代艺术日场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国外发行代号:M5178 国内总发行:浙江省报刊发行局
2010-5-30
香港佳士得
2010-5-31
台湾罗芙奥
现代与当代艺术 香港君悦酒店
2010-6-2
北京保利
现当代中国艺术 北京亚洲大酒店
2010-6-2
北京保利
16:30 11:30
承印: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
亚洲当代艺术日场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法律顾问:曲宽海 周庆艺 杂志定价:20RMB 30HKD 刊期:单月刊 Editorial Division 编辑机构:《顶层》编辑部 TopFloor Magazine
13:30 19:00
北京保利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二 北京亚洲大酒店
2010-6-6
北京匡时
油画雕塑专场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2010-6-6
北京翰海
油画雕塑专场 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2010-6-7
北京际华春秋
19:00
10:00
13:30 10:00
Cover Editor 封面编辑:南睿 Nan Ray Designer 美术编辑:程琳 Cheng Lin Features Editor 专题编辑:Amanda Assistant Editor 编辑助理:陈晓文 Chen Xiaowen Special Reporters 特约记者:李静 杜卡 Li Jing Du Ka English Editor 英文编辑:Wallace 上海编辑部:上海市浦东大道 1089 号启泰阁 12 楼
D Suite D, 12F qitaige, Citic Pent-Ox Metropolis Business Hotel, 1089 Pudong Ave. Shanghai Tel(Shanghai) 电话:021-50280887 021-50281639-807 Correspondents Beijing 北京记者站:马莉 Ma Li Address 北京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郁花园二里 34 号 5 单元 501
Beijing City, Unit 501, No 34, Yu Garden, Daxing District
当代中国艺术 中环世贸
2010-6-13
台北中诚
华人现代与当代艺术 富邦人寿大楼
2010-6-17
上海道明
油画雕塑 上海希尔顿酒店
2010-6-18
中博国际
当代油画名家写实专场 新闻大厦酒店
14:30
Chief Editor 执行主编:胡湖 Hu Hu Editor & Reporter 记者编辑:沈崴崴 陈哲瑜 Shen Weiwei Chen Zheyu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一 北京亚洲大酒店
2010-6-2
2010-6-19
北京歌德
油画影像 北京昆仑饭店
2010-6-27
上海泓盛
当代艺术 油画雕塑 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
2010-6-27
上海国拍
油画水彩画专场 上海大剧院八楼
2010-6-29
上海朵云轩
Tel 电话:010-60242290 Correspondents Chongqing 重庆记者站:李兴强 Li Xingqiang Address 重庆地址: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 350 号信箱
Chongqing City,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PO Box 350 Tel 电话:023-68515753 Contributors E-mail 投稿邮箱:TopFloorMagazine@gmail.com Information E-mail 资讯邮箱:TopFloor@yeah.net Operating Division 广告代理:上海顶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Bus Business E-mail 商务邮箱:DingCeng@gmail.com Tel 总机:021-50281639 Fax 传真:021-50281639-802
内容合作:
12:45 9:30
02 TopFloor June 2010
主办: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上海四季酒店
AMRC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平台合作:
目录 CONTENTS
P29 拍卖解码
29 苏富比春拍解析
P20 画廊生意经
20 香格纳画廊:
港苏富比拍卖额的最高记
慢扩张
录,当代艺术市场的乐观情
“慢慢来”的经营思路和少
绪被再度引燃。
言寡语的劳伦斯,是怎么成
这次春拍缔造了 37 年来香
就“香格纳画廊”这个著名
35 韩国首尔、上海嘉泰、新加
全球视角
81 经济衰退 艺术市场反而红火 83 火山灰引发 艺术品运输混乱
市场萧条的最大受害者
时事 财评
58 文化消费与资产配置
P66 周边
66 时尚巨头的艺术赞助与经营 时尚品牌普拉达与艺术的相 处方式,追求惊天动地的震 撼效果,与卡尔 . 拉格斐正 是两个极端。
83 艺术基金:
品牌的?
坡 33 拍卖解析
39 行家细解苏富比春拍
P81
72 当代艺术谁买单?
吴亮答问
75 中国当代艺术之三 沪上著名文艺批评家吴亮认
一个来自反面的声音,从革
为,最能够表达中国目前文
林松、李苏桥、柴宁条分缕
你到底要拿什么样的资产伴
命性、商业性和先进性三个
化状态以及集体心理状态
析,鞭辟入里地解读苏富比
随一生?经济史告诉我们,
方面批驳当代艺术。
的,恐怕就是当代艺术,里
春拍的各项数据、艺术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购
作品。
买力通常都是不断下降的。
面所有的缺陷、问题,都是
74 社会影响力
中国目前的文化症候。
离当代艺术家有多远?
45 春拍大局分析及预测
专家认为,核心资本是不能
市场报告
读书
63 最好的艺术品不能分享 分享的,收藏家要买一个作
看展
78 徐冰《凤凰》:
55 全球市场复苏能量明显增强
品就是要完整的拥有它,那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最
由多人注资的艺术基金还有
徐冰的大型装置《凤凰》一
新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图
搞头吗?
面世,就引发了铺天盖地的
表表明全球艺术市场复苏的 能量明显增强。
61 艺术品投资消费的合理价位 在哪里
64 通胀来了,买房?买金?
或者买艺术品?
65 消费结构重构将导致当代艺
反讽资本或是迎合恶俗?
争论,正反方各执一词。
86 陈逸飞的“大视觉”出版事业 详细回顾了“不安分”的艺 术家陈逸飞当年如何涉足传 媒出版业。
顶层艺术拍卖榜
84 顶层艺术拍卖榜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编制的拍 卖榜单,一切以数字为依据。
89 TopFloor English
术品投资转向
June 2010 TopFloor 03
卷首
Editor's Note
尾灯策略与艺术市场
Taillight Strategy and Art Market 相比“长尾理论”,经济学里的“尾灯策略”也许并不起眼,
价值评估。要保证艺术媒体的公信度,必须有一个强大而稳
但这并不影响两者作为同样形象有趣的理论而存在。“尾灯 策略”可考的出处源自英特尔公司前 CEO 安迪 . 格鲁夫的一
定的资本支持,否则内容质量与杂志生命力就都失去保障。
句话:“在雾中驾驶时,跟着前面的车的尾灯行路会容易很
众多车轮扬起的浮尘之下,是资本在无一例外的驱动这个日
多。但‘尾灯’策略的危险在于,一旦赶上并超过了前面的车,
渐庞大的车流。
就会失去找到新方向的信心与能力。”
因此,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和看清这个市场更本质的一面:在
如果说数年以前在艺术圈谈钱还会被视为庸俗,时至今
这一鞭策企业保持创新能力的生动比喻,在流传征引中
日还拒谈资本,就难免有些矫揉造作。市场化是当代艺术的
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国内的财经媒体将之改编后用以形容
唯一出路已无需多言,实际上,如果说中国的当代艺术还能
新兴的市场:在一个行业的草创阶段,所有的领创者和跟风
激起一定社会影响,其中大部分都是拜市场数据所赐。在其
者如行进在暗夜中的车流,直到附近某一盏尾灯亮起,彼此
他文化品类日益市场化和大众化的浪潮中,当代艺术小圈子
才发现随行在身边的对手,当整个车流都开启车灯,才能驱
化、伪精英化的固步自封,已经为自己种下了病根,是市场
散笼罩着这个新生领域的黑暗,规范的行业规则才能得以建
神话给了当代艺术一针强心剂。如今,识大势者早已缓过神
立,市场才能因此壮大繁荣。
来,而慢他人几拍者也迟早会被市场扯痛神经。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如一支刚刚在黑暗中启程的车队,
《顶层》的使命是做这个小众的艺术圈子里的大众财经
奔驰在最前端的是国外的炒家、藏家和拍卖行;紧随其尾灯
杂志,为艺术品投资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投资分析和建议,
之后的,是市场启动初期造就的天价艺术家和掌控优势资源
为关注艺术热点事件和市场发展的读者带来具有独立思考价
的行业大佬;被落在后面的,是大大小小艰难存活的艺术机
值的调查和评论,为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打造一个公正公开的
构和数不清的期待被市场选择的艺术家们。这是一个松散的
交流平台。我们给予言论和思想最充分的尊重;我们注重艺
并不整齐的车队,在这个车队中,落后者努力的探寻着前面
术品的文化、学术和市场价值并倡导高品质的生活理念;我
的尾灯,但仅有的一点亮起的光芒早已被其尾随者遮蔽,对
们坚定不移的拥护当代艺术市场,但同时拒绝与阻碍市场化
大部分车队的成员而言,虽听闻前途光明,但自己的脚下却
大潮的利益集团共谋。要切实的履行这样的办刊宗旨,我们
仍旧一片黯淡,这黯淡固然阻止不了新来的闯入者,但却足
知道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止我们选择
以蚕食这个群体正在丢失的底气和信心。
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公信力的媒体。
《顶层》作为一本主要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财经杂
尾灯策略的启示在于,只有走出封闭、杜绝跟风,艺术
志,在 2008 年底创刊之际就看好这一市场的长远发展,立志
市场才能得以长足发展。在黑夜中汽车尾灯的映照下,哪怕
成为这个市场公正的观察者和坚定的守卫者,并致力于为这
一颗小小的石子也会拖出高山一般的阴影,但黑暗终将被射
个价值体系尚显混乱的市场提供除买家和卖家之外的第三方
破,在一盏盏车灯亮起的时刻。
04 TopFloor June 2010
June 2010 TopFloor 05
数语
Economy
“周立波”绘画 72.5 万成交 画家王向明选择了海派红人周立波做为 素材,这是他的“大师系列”首次勾勒 中国艺术家的形象。经过激烈竞拍,这 幅《向大师致敬 . 波波永远爱心荡漾》 终于以 72.5 万在香港苏富比成交,创 造了王向明“大师系列”作品成交价新高。
胡润榜艺拍 总成交额缩水 50% 胡润百富第三年发布《2010 胡润艺术
曾梵志《太平有象》拍出 1000 万高价
榜》,赵无极今年首次登上榜首,拍卖
2010 年 4 月,第 8 届 BAZAAR 明星慈善夜盛大开幕,筹集善款 1800 万元。压轴
总成交额比上年增长了 32%。吴冠中、
出场的曾梵志“太平有象”系列油画引起台下频频举牌,最终被企业家戴志康以
范增名列第二、第三,而去年排名前三
1000 万高价拍走,成为当晚“标王”。善款将全部捐助给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的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全部跌出前 五名。榜单分析,当前艺术拍卖总成交 额持续缩水,为 17.6 亿元,缩水 50%。
陈逸飞艺术展投保 6.2 亿 “陈逸飞艺术展” 参展作品的保额高达 6.2 亿,展览总投入 500 多万元,作品 90% 以上由私人藏家提供。共展出油画作品 58 间、素描速写作品 15 件、雕塑作品小样 2 件。展览同期推出大型画册,对陈逸飞的创作与生平迈出了学术梳理的第一步。
中国 30 亿美元 主导亚洲艺术市场 《Art Market Monitor》报道,过去 5 年间,
赫斯特涂鸦画能卖 5000 英镑
中国艺术市场交易总额超过 30 亿美元,
据英国媒体报道,赫斯特曾用铅笔随手画了一幅“涂鸦作品”送给出租车司机霍斯
是日韩交易总额的 30 倍。数量方面,
利当“小费”。霍斯利日前准备把画卖掉,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英国拍卖行艺术专
2005 至 2009 年,中国艺术品送拍总数
家对这幅画进行评估后,都认为它能在拍卖会上卖到 5000 英镑。
为 32, 556 件,是南亚、日、韩总量的 两倍多。2009 年中国艺术品平均价格 是南亚的 1.5 倍,且比日韩平均值高出
泰特现代美术馆开业 10 周年
356%。从交易地点来看,香港是中国
5 月,泰特现代美术馆迎来开业 10 周年。自开业以来,它已接待了 45000000 人的参观,
艺术品的最重要的市场,而日韩和南亚
多次展览都引人注目,如毕加索等。美术馆也致力于展示那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们 的挑战性作品,如路易斯 . 布尔乔亚关于塔的装置。
艺术品都以西方市场为主。 06 TopFloor June 2010
数语 Economy
胡润:中国富裕人士追求由富及贵的格调 □ AMRC 李燕玲︱文
福特基金会 1 亿美元 支持艺术空间发展 福特基金会宣布在未来十年内捐赠 1 亿
中国顶尖消费群体市场规模
美元资助美国范围内的各种艺术机构。 此次捐赠计划被称为“发展多样化艺术 空间行动”,除了帮助艺术团体建立新 的空间和翻新旧的空间,还鼓励艺术家 在艺术区周围建立经济适用住房,促进 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来源:
胡润财富报告 2010.4
悉尼诺兰作品 以 490 万美元破纪录 著名澳大利亚已故艺术家悉尼诺兰一件
中国大陆各城市富豪数量前 15 名
人物肖像作品《一流神枪手》在 4 月以
地区
千万富豪 ( 人 )
亿万富豪 ( 人 )
北京
151,000
9,400
上海
122,000
7,300
广州
49,200
3,810
杭州
47,300
2,590
深圳
45,600
3,160
南京
22,100
1,680
温州
20,400
2,130
苏州
15,600
930
宁波
13,500
860
成都
13,500
730
厦门
11,500
640
1839 年,描绘的是多云天空下的罗马
青岛
11,100
570
景色, 估价在 1900 万美元至 2700 万美元。
大连
11,000
690
福州
10,200
540
沈阳
7,660
510
490 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个成交价格 打破了之前另一件澳大利亚艺术品保持 的拍卖纪录。
威廉 • 纳特作品估价 2700 万美元 苏富比伦敦拍卖会将在 7 月拍卖一幅 英 国 绘 画 大 师 威 廉 . 特 纳 的“Modern Rome—Campo Vaccino”, 该 作 品 绘 于
耗资 1800 万元 最贵展览“改造历史”
据胡润百富在三亚发布的《2010 胡润财富报告》,中国有 87.5 万个千万富豪和 5.5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当代艺术
万个亿万富豪,比去年的调查数据分别增长 6.1% 和 7.8%。报告还显示,中国现在
展——“改造历史”中国新艺术展于 5
已有 1900 位十亿富豪和 140 位百亿富豪,胡润指出:“在我们 09 年的百富榜上,
月 4 日在中国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参展
有 1000 个十亿富豪和 65 个百亿富豪上榜,这说明有很多拥有财富的企业家我们还
作品千余件,全部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没有看到。”
由于展品来源单一,很多人对于本次展
据《2010 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富豪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其财富来
览是否能全面展现 10 年艺术全貌提出
源以投资回报和企业所有权为主。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喜欢投
质疑。对此,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
资房地产和股票;喜欢收藏手表、珠宝和古代字画。其中,一线城市富豪明显在汽
的吕澎说:“由于一些代理艺术家的画
车、手表收藏上花费得更多,平均比二三线城市富豪高出 20-30%;而二三线城市
廊不愿意参与,或者艺术家此时拿不出
富豪则喜欢收藏古代字画和瓷杂。
作品等原因,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并
胡润表示:“中国富裕人士越来越追求由富及贵的格调,艺术品的收藏已成为 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是全部阵容,但展览还是基本能够展 现 21 世纪这 10 年的艺术全貌。” June 2010 TopFloor 07
微博
Micro-blogging 微博是当下最具活力 的 交 流 平 台, 当 代 艺 术在这里不在那么小 众 化, 但 现 在 开 微 薄 的圈内人士还太少。 推荐关注: @ 左靖 @ 肖戈 @ 柏成 @ 岳路平 @ 鲍栋
@ 欧宁 :蔡国强的这句话
果携五亿现金去上海,肯定
道出了中国城市化现实的真
不敢这么宣传。携五亿书画
相。但农民对于城市的贡献
和瓷器,没人惦记,这东西
并非体现在他所收集的农民
谁抢了也不敢去卖。抢这东
发明家 的奇思异想,而在于
西没用。
为城市源源不绝地输送土地
5 月 9 日 01:04
和人力资源。“农民达芬奇” 只是展示了中国民间能量喷 @ 严骏 :奢侈品圈友人求
薄的奇观,与世博会的官方
购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广义作
表述形成有趣的对照。
品《大批判:路易威登》。
5 月 6 日 12:45
@ 朱小钧 @ 董冰峰
脖友中有能联系上该作品持
@ 孙国胜 @ 阿特姥姥
有人并促使成交的,按国际
@ 孙国胜:刚看了某个拍卖 公司的春拍精品,忽然感觉 有些疑虑,个别精品的估价 超出了以前此门类整场拍卖 的总成交额,并且不止一件, 不止一家拍卖公司,这将极 大考验买家的钱袋子!
行规获取佣金。王广义同系
5 月 7 日 11:03
@ 先举手后发言 :AAAF 的
列作品《大批判:万宝路》
现场讨论的是艺术和资本的
于匡时国际 2008 春拍的成交
@lorrain8621:艺术和生活
问题,这个问题能谈得清楚
价为 1097.6 万元。
各取所需
吗?而且如果只是圈子里人
4 月 9 日 12:11
5 月 23 日 08:39
参加的,我怀疑中。。。结 果也不出我的意料,大家开
@ 皮力:突然想起来,自重
@ 眠琴山房 :有朋友看到我
始剧烈地关注起价格,而且
我不收费写评论以后,现在
们将去上海预展的新闻报道,
中国艺术家再次成为大家讨
写的文章,好想杂志社都不
问我,你们这样大张旗鼓宣
论的话题。然后大家开始呼
付稿费了。这样以来,独立
传,说是“携五亿精品赴上
吁管制。。。这些都不是我
的批评家如何存活呢?
海预 展”,不怕有人埋伏在
们的力量能达到的。。还是
4 月 20 日 14:39
路上打劫吗? 我回答他,如
说说我们能做什么吧。。 4 月 11 日 08:02
@ 任 兰 Wawa: 昨 日 在 art-ba-ba 网站上,转发了翟 永明写徐冰“凤凰”的文章《只 要资本与艺术同在》,无端 遭人留言辱骂。我莫名其妙, 在论坛上转了一圈,发现骂 徐冰或“凤凰”已蔚然成风, 任何人只要发出不同声音, 都会遭围殴。痛斥主流,似 是一种光荣的反叛。焉知若 给骂人者一线机会进主流, 他不会跑得比兔子还快? 4 月 30 日 15:08
08 TopFloor June 2010
看法
艺术家
Perspective
曾梵志 中国当代艺术价格天王
回应 2010 年当代艺术的“崛起论” 当代艺术短期内不会有大作为,从 05 年到 08 年的当代艺术市场高潮是长期 积累下的爆发。此前在创作和学术上有
谈艺术市场的很多,但除去套 话、空话和新闻稿,剩下有营 养的不多,当代艺术市场需要 真正能谈到点上的新见解。 画廊经营者
Marc Glimcher 佩斯画廊总裁
十年的潜伏期。目前的当代艺术已是第 一桌子吃饭的朋友,有几个外国收藏家,
二代了,要求新求变。前卫艺术就其本
批评家,策展人,会有人介绍,这个就
质规定来说,有其精神追求的纯粹性,
是画面具的艺术家,别人说,哦 ! 赶紧
甚至是反商品性。即使在前卫艺术充分
跟我握手,表示对我认可,面具成为一
发达的西方,当代艺术也是精神追求大
个符号时,大家记住我了,刚开始还挺
于商品属性。
美的,时间长了,别人都这么介绍,啊, 难道我就是一个面具的标签吗 ? 周围每
从大盘来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个人都贴一个标签。我很烦躁,我不希
占据半壁江山的印象派绘画逐步进入博
商业化之后的变革是网络,几乎整个世
望变成只是个画面具的艺术家,我反复
物馆收藏,可以支持市场流通的精品越
界在至少过去十年间投入大量精力深入
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停也不是偶然的停,
来越少。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参与创建并成为某个网络的一部分。因
我还是画我想画的东西,会有很多不一
当代艺术的成交总额才逐渐超越了其他
为其自身属性的与众不同,艺术世界从
样的类型,画完回头再看哪种类型更接
门类,受到社会和资金的双重关注。
基因上就决定了比其他领域要慢那么半
近自己一路走来的路。
拍。所以如今网络在艺术界的发展才刚 ——曾梵志回应《武汉晚报》记者为何创作 风格转向
刚萌芽。
国内拍卖市场的发展走向 国内拍卖公司之间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 激烈。在营销形态上拍卖公司也有一些
—— 在 中 断 与 古 典 艺 术 专 家 级 艺 术 机 构 Wildenstein 长达 17 年的伙伴关系后, Marc Glimcher 接受 Artinfo 的专访
新策略和新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是保利 专家学者
公司大规模的展览和宣传策略,极大地
龚继遂
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运营成本空前的
前香港苏富比高管 现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高涨只有通过极度拉抬明星拍品的成交
明星
价格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和盈利。所以,
李亚鹏
预算规模较高的公司会有激烈的竞争,
“嫣然天使基金”发起人
2010 年国内春拍市场整体走势
预算规模不同的公司,在成交额及征集
市场还会继续火爆行情。从加州旧金山
作品的名头和单价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分化。
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和日本 MIHO 博物 每年嫣然基金都筹集当代艺术作品,从
馆的收藏历程来讲,高端收藏不管是个
金融危机艺术市场逆势上扬后的思考
早期的方力钧到最近的写实派捐赠的画
人还是机构,要完成一个规模化收藏大
大体量的投资基金的介入,可能会对高
作。我希望在推动慈善的同时,将来有
约需要十年的时间。当藏品体系已略具
端艺术品的买卖形成垄断。而投资基
更多的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嫣然的平台
规模,藏品进入博物馆之后,收藏者就
金又要求限期乃至短期套现,从而改变
来进行推广,并能有更多年轻的艺术家
会停止该项目或转向其它门类的收藏。
传统收藏中高端艺术品相对较慢的流通
可以参与其中。在提到娱乐圈和艺术圈
对中国国内的拍卖市场而言,企业性的
性,对收藏生态产生冲击。另外,机构
的区别时,李亚鹏笑言,艺术圈的媒体
高端收藏才刚刚起步,完成各有特色,
买家的话语权、议价能力和出价方式都
素质要远远高于娱乐圈媒体的素质。
各成门类的收藏至少还需要有十年的时
有其不确定性,由此会形成的艺术品交
间。这种需求和资金足以支持中国的艺
易市场的新格局,也可能产生各种尚不
术品市场有十年以上的繁荣期。
明确的隐患。
——李亚鹏在 4 月 21 日 CIGE 开幕酒会上 接受艺术概网专访
June 2010 TopFloor 09
精华
Other Media
来 自 各 个 媒 体 的 声 音, 像 万 花 筒 一 样,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艺 术 结 构 再 重 组。 纯 艺 术 媒 体 虽 然 经 营 惨 淡, 但 依 然 层 出 不 穷。 而 在 强 势 媒 体 的 边 边 角 角, 当 代 艺 术 也 在 顽 强 的 生 长, 逐 渐从可有可无的点缀变成 给杂志加分的必备武器。从 这些媒体的精华素中,可以 看到艺术的五花八门。
艺讯中国网站 2010.04.22
丁达韦
新“竞技场”
246 万美元成交,创下该艺术家拍卖成
中国富豪,要跻身世界文化水平,是其
交价的新高。其他高价拍卖作品中包括
奋斗目标,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不二法门。
蔡国强、王广义、岳敏君和张晓刚的画
中国投资人富有挑战尝新的精神,
作。合理的估价、上等的拍品,是这次
对不同金融商品的接受度较高,加上中
拍卖会及近期其他中国当代艺术家拍卖
国金融体制的关系,投资标的须具备较
会成功的关键因素。
大的弹性才能达到他们的投资目的,高
种种迹象表明,这并不是“危机前
单价艺术品本身的保值能力强、具备国
期”的市场情况的简单回归,而是显露
际市场、操作空间广,正好符合中国资
出一个新生的、由严肃买家主导的“竞
方的需求。但艺术品买卖的专业技术门
技场”。这些买家对品质与价值的需求
槛极高,将其作为投资工具时,必须搭
取代了其前任买家对短期投资和高回报
配长短线操作,艺术品的挑选工作更需
的欲望。与前几年的拍卖纪录相比,近
建立在专业知识及人脉网络上。艺术顾
来的成交价有时显得非常节制,而整体
问公司可帮助降低买到赝品、高价,或
图景暗示着某种更有价值的东西——长
是未来无法脱手的风险,同时帮助藏家
期的市场稳定性。
整理出一套收藏脉络与轨迹。
中国大陆买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在中国大陆,策展人往往同时兼任
的复苏中起着主导作用。最明显的当属
经纪商的角色,与艺术家有着深厚的互
上海投资大王刘益谦的夫人王薇,她因
动关系,因此中国的策展人往往比画廊
在其他出价人已无力与她似乎无底的经
更易取得作品,画廊的角色相形式微,
费相竞争时仍将号码牌高举而闻名。在
策展人的市场导向面也大于学术面;而
最近的苏富比拍卖会上被问艺术品价格
欧美策展人有着艺术史学基础背景,专
是否升得过于猛烈时,她说:“就算卖
职于发掘及展出优秀的艺术家,不涉及
家在价格后面再加一个 0 也不过分。”
市场买卖,画廊则扮演主导市场的推手。
对于中国正在崛起的精英阶层而言,收
因此,相较于中国的策展人、艺评家及
藏各时代的艺术品是一种热情和民族自
画廊,艺术顾问公司本身扮演的是中间
豪感的象征。北京资深画廊主、“北
平台的角色,没有任何包袱,能针对客
京艺门”创始人马芝安说:“市场在
户需求做建议及规划。由于拥有不同市
2009 年 11 月 至 12 月 开 始 复 苏。 亚 洲
场经验及各不同艺术区块的专业团队,
卖家的兴趣发生了转变,我想这种转变
可为客户提供较为中立且广泛的专业
还会继续。”
建议。
《艺术与投资》2010.04.16
刘品毓 黄文叡
我们需要艺术顾问公司吗? 是否需要顾问艺术公司,与资金 大小无关,而是一种观念或习惯。近几 今年 4 月 5 日在香港举行的苏富
年随着中国经济成长,愈来愈多的中国
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中国作品的
富豪对艺术品收藏投机的兴趣大增,尤
总成交额达到 1867 万。最引人瞩目的
其对较不熟悉的西方艺术品的顾问与买
当属刘野的绘画作品《金光大道》,以
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因为身为
10 TopFloor June 2010
精华 Other Media 《钱经》2010.5.01
韩捷
买艺术需要氛围
“朴素”的整体风格:以本土画廊推出
有幸获得了这样一次体验。江湖传闻,
的本土艺术家作品为主打,追求实际的
说王广义的作品被一个卖羊肉串的看
成交量。对于真正的买家而言,这才是
上,结果收到了一大提包五毛、一块的
最实惠。最值得参与的博览会。
票子,上面还沾着油星和羊膻。据当年 “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筹备委员之一王
《GQ》2010.05.05
任兰
第一次颤抖
明贤的版本,收藏王广义作品的人是以 做长城快餐车起家的宋伟。他回忆说: “(宋伟)当场就拿了一万块钱出来, 都是十块钱一张的,一大摞。”“王广 义接钱的时候手直抖。”这张作品多年 以后,几经转手之后,被以 3200 万元 拍卖。
拍卖业一支独大的现状只能造成艺
据说曾梵志第一次卖画卖给了一个
术市场越来越严重的两级分化,买家最
同学,只换回一台电风扇。1991 年,
终只限于超级富豪们互相叫价了。所幸
曾梵志的代表作之一《协和三联画》系
还有众多的艺术博览会,在那里,可以
列,被香港“汉雅轩”画廊老板张颂仁
实现真正的购买而不仅仅是凑凑热闹、 开开眼界。
在艺术圈的饭桌和酒桌上,流传
以 2000 美金买下。这笔“巨款”后来
着多个关于大腕艺术家在寂寂无名的早
换成了传说中一套至三套不等的名牌西装。
博览会通常最少囊括了 50-100 家
年初次把作品卖出个好价钱的“都市传
现在,曾梵志是一位懂得欣赏红酒、
画廊几千件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集中在
说”,在第一次被大钱砸中的瞬间,这
雪茄和古董家具的新绅士。2009 年,
四五天时间同时亮相。而买艺术品恰需
些后来的风云人物表现得像一个少女
他登上了《GQ 智族》创刊号的封面。
要你“一见钟情”式的发现——只有在
在她的初夜。
他不久前以三千多万人民币购置的一幅
众多作品中不断进行比较,你才能在“灯
在一次饭局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荷
火阑珊处”,“暮然回首”发现你最钟
兰女收藏家声称她比瑞士收藏家希克更
挂在工作室餐厅的墙上。在另一面墙上,
情的那件作品。这也是艺术博览会相比
早收藏曾梵志。“九四年我买了两张曾
陈列着珂勒惠支的 15 张版画和素描原
单个画廊和拍卖会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梵志的大画,总共约为 8000 到 1 万美金。
作。现如今,比 1 万美金多出好几个零
我付了现金,他却一直不肯点钱,再三
的钞票崩于前,估计曾老师也会泰山不
要看现场成交额,这些成交数字对于博
催促之后,才象征性地数了一下。当时,
动。由 1989 年至 2009 年,从“无”到
览会来说是一项硬指标,另外,比拼的
他整个人在颤抖!”她停顿了两秒钟:
“有”,从“抖”到“抖起来”,用了
就是国际大画廊参展的数量了。如果用
“我事后得知,他报的价是人民币,而
二十年时间。
这些指标来衡量博览会级别的话,你肯
我付的是同等数目的美金。”
业内对于各家博览会的排名依据主
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 (Balthus) 的画,
“第一次被钱砸中”的传说之所以
定会失望。因为越是跨国经营的西方大
在另一个饭局,我说起曾梵志的颤
经久不衰,除了它包含的戏剧性、时代
画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大。有圈
抖,座中刚好有另一位艺术家谢南星,
特征,还有这一经历的不可逆性所透出
内人士爆料说,在 2006-2007 年当代艺
他补充说: “大约在九四年,我也‘颤抖’
的物是人非——这些艺术大腕们再也回
术最火爆的时候,全球最知名的大画廊
过。”“请问您是在多少钱面前颤抖的
不去那个浑身颤抖、脸红心跳的时段了,
几乎都到过北京参展,但实际成交几乎
呢?”他回答:“几百美金吧!”我愕
就像阅人无数的老浪子再也无法重尝初
为零。除了作品价格偏高之外,一个重
然:“感情你的‘抖点’这么低啊?!”
恋。到头来,一口好年份的“拉菲”红
要原因就是:中国买家对于西方艺术品
谢君耸耸肩。
酒可能还比不上“圆明圆”时期的一口
不熟悉。 今年陆续开幕的博览会都呈现出
F4 之一的王广义,在 89‘中国现 代艺术展这个重要而短命的大展之后,
“小二”给劲儿。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围 观群众满意吗? June 2010 TopFloor 11
12 TopFloor June 2010
陈逸飞
□ 顶层艺术评估中心︱文
2010 年 4 月 10 日,陈逸飞逝世五
怀艺术家之外,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势
奇,这是他真正的价值所在。以油画技
周年,陈逸飞艺术基金会和上海美术馆
必让陈逸飞作品的行情继续升温,展览
巧而论,与当代的顶尖写实名家相比难
举办的“陈逸飞艺术展”人头攒动,艺
一结束,参展的两幅“音乐人物系列”
言高下。从绘画观念而言,赴美留学错
术圈、文化圈、时尚圈,各路名流纷纷
作品就出现在今年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
过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但没有一
赶来捧场,大量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
利的春拍图录中。
个当代的中国艺术家能像陈逸飞一样用
也慕名而来。当天上海美术馆特地免票
他的艺术和行动深入的影响社会。随着
入场,从世界各地藏家手中汇集到上海
一 . 综合评价:艺术商业大亨
时间对艺术家的不断选择和淘汰,大部
的 57 件陈逸飞代表作,被隆重的布置
用“艺术家”来概括陈逸飞的一生
分艺术家都将被逐一定性归类,慢慢走
在一楼展厅的高大墙壁之上,接受各式
无疑是片面的,在他离世前最后十年,
出公众的视野,退居到艺术史的某个固
镜头的轮番轰炸。
陈逸飞更多的以“商人”的形象出现,
定角落,但陈逸飞的一生却永远不会被
1995 年创办模特公司,随着其名气和
一部艺术史写尽,他会不断被忆起,被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与以前不同的是,
作品价格的加速膨胀,陈逸飞打造“大
提及,被长久的流传下去。
对陈逸飞的各种争议已不再是话题的重
视觉”商业帝国的野心也不断生长。此
陈逸飞作品的艺术价值已获定评,
点,在艺术家逝世后的数年间,争议声
后逐步涉足环艺、影视、服装和出版产
但他的商业成就却一直受到诟病。从经
渐渐退场,对陈逸飞的各种评价越来越
业,并引入投资成立集团公司。
营结果来评判陈逸飞事业的成败是不合
籍由此次展览,陈逸飞再度成为社
正因为陈逸飞将他的艺术理想转变
理的,逸飞集团虽然最后惨淡收场,但
这种认可直接表现在陈逸飞油画的
为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他的影
陈逸飞对事业的执着,对金钱的态度,
市场价格上,《踱步》和《长笛手》分
响力才得以在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日
对艺术产业的梦想,都理应获得尊敬,
别在去年的春拍和秋拍上拍出 4032 万
益剧增。他从一个艺术家变成了一个独
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经商的价
和 3248 万的高价,使得陈逸飞晋升为
特的文化现象,一个万众瞩目的公众明
值。
传统油画版块最贵的艺术家之一,直逼
星。他既被高端艺术品市场热捧,又经
“艺术商业大亨”是我们对陈逸飞
吴冠中和赵无极。本次展览投保金额
常成为普通人的话题,他的商业宏图受
的综合评价,作为艺术家和作为商人的
高达 6.2 亿元,57 件作品平均投保超过
到广泛的关注和期待,他的骤然辞世又
陈逸飞不应该被分开来看待,他的独一
一千万,其中两件未能参加此次展览的
引发公众的无限惋惜。
无二决定了他作品的稀缺性,这是我们
倾向于肯定与推崇。
作品投保要求更是高达上亿元。除了缅
陈逸飞因此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传
用以判断陈逸飞市场的大前提。 June 2010 TopFloor
13
元拍出,创下当年油画拍卖最高纪录。 1997 年,《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 387 万高价拍出,这成为陈逸飞去世前 的拍卖最高价。
离世效应引发大涨 虽然陈逸飞在 90 年代上拍的部分 作品曾经因为高价成交而引起巨大反
二 . 陈逸飞作品升值史
1989 年,陈逸飞与心仪已久的英
响,但在 2005 年以前,陈逸飞作品的
陈逸飞如今的高价并非一蹴而就,
国 玛 勃 洛 画 廊(Marlborough Gallery)
拍卖价格总体趋于稳定,高价作品一直
而是通过一级市场的长期代理和二级
签约(一说 1995 年才正式签约),成
在 100-200 万 这 个 区 间 浮 动。 真 正 的
市场的不断拉动才培养出深厚的市场基
为第一位与该画廊签约的亚洲艺术家。
井喷行情出现在 2005 年,陈逸飞逝世
础。在中国还没有油画市场之前,陈逸
1995 年,玛勃洛画廊为陈逸飞举行了
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引发拍卖陈逸
飞就开始大胆的商业化尝试。
个展,同年将陈逸飞作品带进威尼斯双
飞作品的热潮。从表 1 中可以看出,仅
年展,1996 年至 1997 年玛勃洛画廊分
2005 年一年就在各项指标上全面超越
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
了 1994-2004 年陈逸飞 11 年间拍卖额
1980 年 9 月陈逸飞赴美自费留学,
了“陈逸飞回顾展”,1999 年玛勃洛
的总和。无疑,陈逸飞的离世立刻让持
在此之前,虽然陈逸飞已经因为几幅大
又为陈逸飞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
有和关注陈逸飞作品的人意识到商机的
型历史题材油画而闻名全国,但在当时
画展。通过和玛勃洛画廊的合作,陈逸
到来,良好的成交情况也证明陈逸飞的
的中国,陈逸飞的作品根本不存在作为
飞的名气和市场都进一步扩大,数以百
作品有着巨大的市场,这比纽约苏富比
商品流通的可能。
计的画作得以售出,很多作品进入到一
撬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齿轮提早
流藏家的手中。
了一年。
哈默画廊与玛勃洛画廊
出国后,陈逸飞入读纽约大学亨特
2006、2007 两 年, 陈 逸 飞 作 品 在
学院,毕业后与纽约哈默画廊签约。哈 默画廊 (Hammer Gallery) 由美国西方石 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 . 哈默博士创立,
最早的拍场明星 1992 年,陈逸飞回国,继续保持
首破千万,而 2007 年,突破千万的作
在与陈逸飞签约后,从 1983 到 1988 年,
和国外两家画廊的合作关系,但并未和
品达到 4 幅,曾在 1995 年苏富比拍卖
先后为陈逸飞举办 4 次个展,陈逸飞浪
国内画廊展开合作。一方面因为当时国
上以 128 万港元成交的《黄河颂》,在
漫写实的作品风格不仅深受美国市场欢
内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画廊出现,另
2007 年的嘉德春拍上拍出 4032 万天价,
迎,也获得了《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
一方面,陈逸飞依靠其在国内的名气,
价格上涨 30 多倍。
高度的评价,和哈默画廊的合作让陈逸
可以直接将画作出售给主动上门的买
2008 年受大环境影响,陈逸飞拍
飞第一次尝到了商业成功的滋味,“水
家。此后,私下交易成为陈逸飞售画的
卖价格略有下挫,但刚到 2009 年,《踱
乡系列”和“音乐人物系列”是这一时
主要方式,而一步一步带动陈逸飞作品
步》就又创下 4043 万港元的新高。进
期的代表作品。1984 年,哈默夫妇访华,
行情的,则是国内刚刚开始发展的油画
入 2010 年,虽然在苏富比春拍上,陈
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
拍卖市场。
逸飞作品成交并不理想,但随着陈逸飞
拍场上势如破竹,其中《玉堂春暖》
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这是
早在 1991,中国内地还没有开始
艺术展的高调举办和几件重要作品渐次
陈逸飞履历中重要的一笔,陈逸飞成为
油画拍卖之时,陈逸飞的一幅《浔阳遗
在拍卖行亮相,今年陈逸飞作品的拍卖
第一个被海外画廊成功包装的中国艺术
韵》就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 137 万港
行情已定下基调:刷新最高纪录的可能
家,这直接刺激了大批中国艺术家出国
币成交,首创中国油画作品过百万元的
性不大,但今年突破千万的作品数将比
寻找机遇,后来陈丹青也幸运的和哈默
纪录。1994 年,中国嘉德首次举行油
去年有所增长,百万级的作品则将在全
画廊签约。
画拍卖,陈逸飞的《山地风》以 286 万
国各大拍卖行上遍地开花。
14
TopFloor June 2010
三 . 作品分类及价格区间
“西藏风情系列”主要指陈逸飞回国后
录;“水乡风景系列”数量最多,百万
陈逸飞一生作品数量庞大,其作
数次去西藏采风后创作的描绘藏民生活
元以上的作品件数也是最多的,但没有
品的创作和流转与他的人生经历一样复
的作品;“古典仕女及海上旧梦系列”
突破千万元的作品;“音乐人物系列”
杂,目前均没有特别清晰的脉络。据媒
包括陈逸飞回国前后创作的中国古代题
和“西藏风情系列”数量相对较少,相
体报道,其弟陈逸鸣估计陈逸飞作品的
材的仕女肖像,以及 90 年代初开始创
比之下,后者百万以上的作品稍多,但
总数在 500 件左右,而从实际画廊的代
作的富有旧上海风情的部分作品;除了
前者千万元以上的作品分量明显重于后
理量和上拍作品量来看,总数至少在
少量早期肖像以外,剩下的就是不太重
者;“古典仕女及海上旧梦系列”在上
500 件之上。根据公开的拍卖资料,陈
要的作品。
拍数量上是“水乡风景系列”的一半,
逸飞一共有近 500 次拍卖纪录,但除去 其中的复制品、少量重复上拍品以及可
通过对陈逸飞拍卖数据的基本统 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图表:
但百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却与之持平, 在成交总额上则占到所有系列最高。
能的伪作,剩余上拍的陈逸飞作品仍接 近 400 余件,占到陈逸飞作品总数的很
据表 2, 100 万以上的陈逸飞作品
大一部分。因此,拍卖结果可以在很大
占总成交量六成,但其成交额却占到总
程度上反映出陈逸飞真实的市场信息。
成交额的近 95%,说明陈逸飞的市场重 心主要集中在 100 万元价位之上,尤其
为便于分析,我们根据作品的题材
是在 100-1000 万区间成交比例最大。
将陈逸飞作品分成 6 类: “红色历史
此外,虽然 1000 万以上的作品数量只
系列”主要指陈逸飞出国前所创作的革
占到总成交数的 1.94%,但这 7 件作品
命题材的英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 “水
的成交额的占比却达到了 22.34%,说
乡风景系列”主要是陈逸飞出国后创作
明千万级别的作品对陈逸飞作品成交结
的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风景油画,尤以
构的影响非常巨大。
画周庄而著名;“音乐人物系列”主要
据表 3,在将陈逸飞作品分成 6 类
是陈逸飞出国后和哈默画廊合作时创作
后可以发现:“红色历史系列”上拍量
的作品,以西方少女和乐器为主要元素;
最少,但却制造了陈逸飞的拍卖最高纪
双联 《红旗 》之一 局部 摄于“陈逸飞艺术展”
四 . 对五类代表作的投资建议 陈逸飞一生作品众多,不同系列的 作品也不完全创作在一个集中的时期, 每一系列作品的涨跌有先后之分,同样 风格的作品又有好坏之别,对陈逸飞作 品的收藏投资,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红色历史系列:等待新高 革命浪漫主义油画是陈逸飞的成名 作,这一系列作品几乎都创作于艺术家 35 岁以前,其中知名作品有:《开路 先锋》、《黄河颂》、双联油画《红旗》、 《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写
June 2010 TopFloor
15
于长夜——鲁迅》、《踱步》以及《占
稀缺性、历史地位、艺术性,决定了其
领总统府》,这些作品大都被公共机构
中至少有五六幅作品的综合价值与《踱
收藏,很难再度流通。
步》不相上下,其中《占领总统府》与
陈逸飞年少时的巅峰之作《黄河
《黄河颂》比《踱步》还更胜一筹。对
颂》,曾在 1995 年香港苏富比首次举
于持有这些作品的藏家,我们建议至少
办的中国油画拍卖会上拍出 128.6 万元
收藏 5-10 年,对于希望竞购此类作品
高价。2007 年,《 黄 河 颂》 再 度 现 身
的买家,一旦遇到买入机会,突破《踱
嘉德春拍,估价 2200-3200 万元,经过
步》的记录也是值得尝试的。除非不再
长达 6 分钟的激烈竞价,最终以 4032
流通,未来最有可能刷新陈逸飞高价记
万元成交。2009 年,陈逸飞另一巨作《踱
录的,仍然是这几件数得着的作品。
步》亮相保利春拍,被志在必得的上海 藏家刘益谦以 4043.2 万元拿下,成为 至今陈逸飞的最高价作品。 我们认为,陈逸飞红色历史绘画的
水乡风景系列:升值缓慢
交占比达到总数的四成以上,因此也是
“水乡风景”是陈逸飞油画创作中
流通最多,相对最不稀缺的一类。这一
数量最多的一类,从拍卖记录来看,成
类作品的创作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 一直延续到艺术家离世。我们将描绘江 南水乡、威尼斯水乡以及其他风格相近 的风景写生作品都包括在这一类别里。 这一系列的作品拍卖价格普遍在几十至 几百万之间,最高价作品为 2005 年在 保利上海秋拍以 671 万元成交的《晨曦 中的水乡》, 大部分成交价都在 100300 万之间。 据 表 4 可 以 看 出, 三 件 二 次 上 拍 的作品,一件成交价不变,一件略有上 涨,一件则略有下降。据表 5 可以看出, 2005 年陈逸飞作品交易量猛增后,“水 乡风景系列”的平均价位稳定在 100200 万之间,若忽略其中的低价品,则 平均价位应在 150-300 万之间。 除数量较多之外,这一系列作品在 内容上的重复也导致了稀缺性的降低, 如艺术家以《双桥》、《金色水乡》、
喍㶕 喎䭵䕥下䘕ܳĄⅡΎ䷻ᮜą㈨݄҉৮⮱ι⁎̷䃝ᒂ
《水乡回望》等为题,分别创作于不同 年代的同名作品,所描绘的风景有时如 出一辙。 因此,对于“水乡风景”系列作品, 我们认为升值较为缓慢,投资空间相对 不大,建议根据喜好购藏,在挑选时需 注意鉴别真伪和创作年代,要碰到好作 品,既要多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机遇。
16
TopFloor June 2010
陈逸飞 1986 年作《弦乐四重奏》
音乐人物系列:今春新贵
场上有 3 件作品估价达到 800 万级别,
受到这样利好因素的影响,两件曾
“音乐人物系列”是陈逸飞 80 年
其中一幅作于 1989 年的《二重奏》以
经上拍的《二重奏》又卷土重来,其中
代中后期在哈默画廊时创作的一个系列
896 万元成交,而另一幅作于 1988 年
1988 年作《二重奏》在北京保利上拍,
作品,主要构成元素为西方少女与经典
的《二重奏》估价高达 1800-2200 万元,
自信的给出了咨询价。而香港佳士得为
乐器,主要作品有:《二重奏》、《弦
创作于 1986 年、尺幅更大的《弦乐四
乐四重奏》、《吹双簧管的女孩》、《长
但最终流拍,还有一幅最高估价为 880 万、作于 1987 年的《音乐家系列 . 吹
笛手》、《大提琴手》、《等待演出》、
竖笛的女子》也流拍了。虽然成交结果
这种低调的诱惑,可能会引发比《二重
《弹曼陀林的女孩》等,92 年回国后
不尽如人意,但这几件高估价的作品对
奏》更激烈的争夺。
陈逸飞就基本停止了这一系列的创作,
于引起市场对音乐人物系列作品价值的
因此这一类作品为数不多,大概不及其
认识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
作品总数的十分之一。
重奏》制定的估价是 400-600 万港元,
我们认为,“音乐人物”系列单件 作品的投资价值仅次于“红色历史”系
09 年 春 拍, 嘉 德 将 陈 逸 飞 作 于
列。对于国人来说,“音乐人物”的吸
从国内的拍卖数据来看,05 年之
1990 年的《吹单簧管的女孩》作为封
引力源自于作品所散发出的一种纯粹的
前很少有此系列作品出现在国内拍场
面拍品以 380-450 万的合理价位推出,
高贵感,尤其是当带有东方韵味的西方
上,05 年陈逸飞作于 1988 年的《大提
成 功 拍 出 672 万 元。09 年 秋, 瀚 海 上
少女,专注的与古典乐器一起融入到黑
琴 少 女》 拍 出 550 万 高 价, 远 超 之 前
拍陈逸飞 1987 年所作的《长笛手》,
色的背景中时,简单又凝重的画面让人
200 万的预估价,带动这一系列整体升
这是音乐人物系列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
对经典文化心生敬畏和向往。相比之下,
值,05、06 年成交的音乐人物系列大
一,最终摘得 3248 万元。相比“仕女”、
《弦乐四重奏》比两幅《二重奏》更具
多成交价稳定在 200-300 万之间。2007
“西藏”和一直延续创作的“水乡”题
投资收藏价值,有实力打破《长笛手》
年纽约苏富比秋拍,《拉大提琴者》拍
材,“音乐人物系列”本来是较早期的
的成交记录,88 年的《二重奏》建议
出 1781 万元,将这一系列的价位提升
作品,但由于在国内拍卖市场发力最晚,
在 1500-2500 万之间买入,89 年的《二
到千万级别。受此影响,08 年国内拍
反而在近一两年成为拍卖场上的新贵。
重奏》建议在 1500-2000 万之间买入。 June 2010 TopFloor
17
件作品曾多次上拍,总的来说互有涨跌。
陈逸飞 2004 年作 《上海旧梦》
古典仕女及上海旧梦系列 “仕女”题材始于 1988 年,早期
西藏主题系列
我们认为,“古典仕女”早期作品
1988 年,陈逸飞回国后首次到藏
的投资价值较高,但数量有限,近期流
北和甘南采风,为西藏风情的系列作品
通较少,90 年代中后期以后创作的“仕
收集素材。1990 年创作《藏族少女》、
女”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技巧上都没
《藏族男童》、《幸福家庭》等一系列
有大的突破,对些作品除了鉴别真伪之
西藏主体的系列作品,94 年创作《山
外,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作品的意境
地风》,95 年再次赴藏,集中创作《龙
是否动人,或在其他方面富有新意。
眼》、《母与子》、《舞》、《藏族人
1993 年,陈逸飞沿着“仕女”题
家》、《父与子》等作品。此后较少集
材的思路创作了《黄金岁月》、《玉堂
中创作,但西藏主题并没有中断,后期
春暖》、《春风沉醉》等表现老上海滩
的作品有 2002 年的《雪景》、2004 年
风韵的作品,并命名为“海上旧梦”系
的《霞飞路上》等。
列。这三件作品都极为成熟,且突破了
“西藏主题”作品总量并不多,但
“仕女”的传统题材的,在古典与现代
陈逸飞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采取了与
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这些作品
创作“水乡”和“仕女”截然不同的方
几乎都在创作完成的当年就被买走,除
法,不再是细腻柔和,而是用饱含激情
《玉堂春暖》之外,其他两幅至今没有
的大笔触、大色块刻画出藏族人民粗犷
进入拍卖。
纯朴的真实生活。因此,在艺术上也有
1998 年,陈逸飞创作了《上海滩》、
了新的意义,“海上旧梦”系列浓郁粗
正式的作品有《丽人行》、《琵琶》等,
《多梦时节》、《扇舞》等作品,数量
91 年创作《浔阳遗韵》、《罂粟花》、
极少,但名称混乱。从风格和意境来说,
《夜宴》,94 年创作《西厢待月》,
“海上旧梦”与“上海滩”都为描绘旧
中,200 万 以 上 的 作 品 占 到 24 件, 最
这些作品均以中国古代仕女为主角,再
上海浮华生活的上乘之作,可以统称“海
高价作品《龙眼》成交价达到 1019 万元,
加入琵琶、团扇、铜镜、鸟笼、梳妆台
上旧梦”系列,据统计,总数仅有十件
成交均价为 280 万元,比“水乡”系列
等器具,通过华美细腻的画面,传递出
上下。最高价作品为 2408 万的《艺术
高出许多。但由于这一系列作品的数量
一种现代人所缺乏的或清雅,或慵懒,
家与众美女》,但这一作品并不是最具
有限,作品易手较少,最近几年都没见
或惆怅的古典意蕴。
代表性。其次为 1100 万的《玉堂春暖》,
到上拍。
这一类题材作品数量颇多,约占总
作于 1998 年的《上海滩》,已是第 4
作品数的两成左右。早期所作的几幅作
次上拍,成交价为 985.6 万元,以拍卖
品就已极为成熟,与“水乡”题材一样,
次数计算,此系列每次拍卖的成交均较
“仕女”成为后来陈逸飞一直坚持创作
超过 500 万。
的系列作品,因此与“水乡”也有着同
我们认为,“海上旧梦”系列是陈
样的弊病,就是内容雷同,且需要当心
逸飞“仕女题材”中极其重要的作品,
伪作。
后者是前者的渊源,而“海上旧梦”系
在拍卖的表现上,“仕女”系列的
列无论在风格意韵还是绘画技巧的转变
平均成交价为 294 万元,最高价作品达
上,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一类作品
到 929.6 万元,直逼千万关口,比“水乡”
今后会继续升值,但需避免短期内换手
系列的拍卖表现胜过很多。目前重复上
频繁。《玉堂春暖》1100 万元的成交
拍的“仕女”不多,《莺语》、《寻梦
价已是 4 年前的价格,现在这一类作品
佳人》、《提笼少女》、《琴韵》等几
的价格应该与“音乐人物系列”大致相当。
18
TopFloor June 2010
放的笔法也受此影响。 在已经成交的 37 件西藏主题拍品
我们认为,这一系列作品的收藏价 陈逸飞 2002 年作 《雪景》
值较高,但同时好作品的价位也一直居
因此无法被炒到太高的价格,而对陈逸
高不下,由于西藏题材并非陈逸飞最具
飞作品的争夺主要还是集中在少量精品
特点的作品,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
之上。
应该只考虑购买其中的精品。
再退一步考虑,如果市场中存在 这样的炒作者,从目前陈逸飞的市场行
五 . 藏家分布及操盘者假设
情来看,对陈逸飞的炒作已经取得了成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陈逸飞的
功,无论是陈逸飞的作品价格还是个人
作品最先在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登陆,
声誉,都会得到其庞大的藏家群体的持
每次都创下高价,通过在香港的拍卖,
续支持。因此,哪怕是对陈逸飞作品的
陈逸飞打开了港台和东南亚华人市场,
新买家而言,投资收益也会有良好的保
很多重要的作品因此流入海外华人手
障,陈逸飞作品价格会保持健康的上涨
中。但最近几年,陈逸飞的重要作品在
趋势,成为最后一个接盘者的风险几乎
内地拍卖行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很多作
并未留下遗嘱,根据后来陈逸飞遗产案
为零,只有当全球油画及当代艺术遭遇
品得以回流,其中一些代表作也通过拍
的公开资料,陈逸飞留下的作品除少数
严重下滑才可能会受到波及。
卖之外的其他途径被内地藏家购回。
成品和未完成品之外,大部分画作都是
六 . 结论
据图 1,若以几大城市上拍陈逸飞
纽约和伦敦的合作画廊代理的,真正留
作品的数量来统计,则北京占到 44%,
给家人的作品很少,这使得陈逸飞后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陈逸飞的艺术
上海与杭州共占到 32%,香港和纽约再
创作的大量作品的去向变得迷雾重重。
创作、市场行情以及他的传奇人生都值
次之,各占 10% 不到。再从陈逸飞目
与此有关的猜测和说法有很多,但都
得肯定,他是足以与赵无极和吴冠中比
前拍卖的前十名作品的诞生地来看,6
难以证实,如果这些作品只掌握在一
肩的艺术大师。对其各系列作品的价值
个在北京,3 个在上海,1 个在纽约,
个人手中,那这个幕后的操盘手能否
判断,我们认为数量最稀少的“红色历
香港则没有。这都说明陈逸飞在内地尤
以此操控陈逸飞作品的市场,从中谋
史”系列和“海上旧梦”系列最具投资
其是北京和上海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
取暴利呢?
收藏价值,“音乐人物”和“古典仕女”
从藏家的地理分布来说,在与两家
我们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首先,
的精品次之,“西藏主题”和“水乡风 景”系列的精品再次之。
欧美大画廊合作的十多年间以及作品在
这只是一个假设,实际情况很难了解清
香港上拍之后,欧美、港台、东南亚地
楚;其次,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由于陈
对于拥有陈逸飞重要作品的藏家,
区的藏家在是陈逸飞作品的主要买家,
逸飞作品在流通过程中积累了一个广阔
我们建议长期持有;对于具有较强资本
在陈逸飞回上海创业之后,作品也稳定
的藏家群体,大部分代表性作品已经被
实力的新买家,我们建议瞄准陈逸飞最
的开始出现在内地拍卖会上,这种趋势
不同的买家所收藏,对于真正的精品,
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超过 20 件,
在陈逸飞去世后的几年中变得越来越明
基本都能达成一个合理的价位,而对于
每 件 价 值 都 应 在 2000 万 元 以 上, 而
显,最终通过大陆拍卖行接二连三的打
不太重要的作品,也不会接受一个泡沫
千万级的作品数量约为 50 件左右;对
破陈逸飞作品记录,以北京和上海为主
太严重的价格;第三,陈逸飞去世前,
于希望继续购入陈逸飞作品的藏家,
的内地城市跃升为陈逸飞最重要的交易
对其重要作品的认识已有定论,其后期
其大部分质量上乘的作品还没有整体暴
中心。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这种格局还
的大部分作品都难以归入精品之列,也
涨,现在仍然是不错的买入时机。
会随着内地买家对陈逸飞作品需求的增 加而更加稳固。 陈逸飞回国后没有选择国内画廊进 行大规模的代理合作,除继续与国外两 家画廊合作以外,大部分交易都是直接 通过陈逸飞本人完成。陈逸飞在去世时 June 2010 TopFloor
19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香格纳仓库美术馆
香格纳画廊:
慢扩张
ShanghART Gallery:
Expending Slowly
20
TopFloor June 2010
□ 本刊记者 沈崴崴︱文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在 4 月中旬开张的“M50”姊 妹园——祁连山园区里,有一幢 通体鲜红明亮的建筑特别引人 注目,香格纳仓库美术馆就落户 在这里,同时它也成为整个园区 最大的亮点,因为这是全国第一 家仓库型美术馆,香格纳画廊主 人劳伦斯 . 何浦林带着一种低调 的骄傲说:“两千多个平方!” 这庞大的空间将有规划地展示 香格纳 15 年来收集的大量当代 艺术作品。 算上仓库美术馆,香格纳目前总 共拥有 5 个展示空间,合作代 理 的 艺 术 家 多 达 50 余 位,10 年前一举打破中港台从未参加 巴塞尔博览会的零记录,2008 年底以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寒 潮下仍举办大量展览。15 年来, 香格纳是中国当代艺术画廊里 屹立不倒的传奇常青树,“江湖 大佬”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港万玉堂画廊工作的时候,看到了在香
老外是有很多限制的,包括只能租住在
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
指定的酒店宾馆,劳伦斯的画廊也只能
从此对中国当代艺术发生浓厚兴趣。 “看
开在酒店里。同时期北京也有一家老外
完‘后八九’我就在想,那些新的、没
开的画廊,是荷兰人汉斯开的,汉斯租
人知道的艺术家,我也可以做啊。”这
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居室开画廊,自己也
念头如此强烈,他终于辞去万玉堂的工
住在里面,如果被警察发现,就得搬家。”
作,回到了一直喜欢的、曾度过大学时 光的上海。
在丁乙印象中,劳伦斯去哪都骑着 自行车,“我还看过他一手扶着自行车
劳伦斯有个朋友住在波特曼酒店,
龙头,另一手提着包裹好的画作,送去
给他出主意说酒店走廊空着,不如你的
给客户。那时候上海别说货的了,连的
画廊先办在这里。朋友将酒店总经理介
士都没几辆。”
绍给劳伦斯,谈妥不要租金,但是如果
对于香格纳画廊来说,最苦的事情
卖了画,就要跟酒店分成。“那时候我
在于没有客户,没人信任,没人习惯买
没什么投入,支出基本是印请柬和画册
作品,甚至连艺术家们都不知道画廊是
的费用,我的成本投入就是工作。”
干什么的。丁乙个展《十五红色》,在 当时可以用“盛况”来形容。劳伦斯说:
丁乙
“以前举办的展览,都是艺术家自己操 办的,只有圈内人来看,观众很少,也 没人知道展览的消息。那时候我做画廊 的目的就是要拓展这个圈子。”在《十五 红色》个展上,领事馆官员、在上海工
画廊第一个展览是丁乙的个展
作生活的外国人、酒店客人、艺术爱好
《十五红色》。丁乙如此描述当年:“其
者络绎不绝。这个景况很符合劳伦斯对
1996 年,香格纳画廊开在波特曼
实在画廊开张前一年,劳伦斯就通过一
香格纳画廊的定位:发现优秀的中国艺
酒店二楼的走廊里。严格说起来,当时
个在上海做生意的意大利人联系到我,
术家,向西方推介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
劳伦斯拥有的展示空间就是走廊两侧的
骑着自行车到我画室坐了一下午。那时
作品。
两面白墙和大理石墙。
候上海哪有画廊啊,只有一些画店,把
然而劳伦斯得到的反馈意见却相当
画装裱好了售卖。当时国家对来中国的
驳杂,“当时丁乙已经有些名气了,因
起点:就当是卖不掉
原本喜欢中国电影的劳伦斯,在香
June 2010 TopFloor
21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劳伦斯就会约国外客户以及艺术家们到 他家里,吃着保姆做的湘菜,聊艺术。” 劳伦斯说自己从一开始到现在,从来都 不急于卖作品,跟每一个艺术家都是长 期合作的关系。“常常是刚开始做一个 艺术家,作品都没人买,但是五年之后 突然发现他的作品很好卖。我们不会做 一个展览马上卖掉东西,但是只要这个 艺术家的作品有意思,早晚都会有人感 兴趣。” 最能证明劳伦斯这段话的,是关于 曾梵志的一组数据——1998 年,香格 纳画廊举办了曾梵志的个展,其中《面 H 空间
具系列 No.6》以 1 万 5 千美金售出;十 年后的 2008 年,《面具系列 No.6》在
为他 1993 年就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
室看过去。他每星期固定抽一天时间跟
佳士得拍卖夜场上以 970 万美元的价格
有些西方人已经知道丁乙。但是他们如
家里人吃饭,其他时间都泡在画廊里。”
被某台湾藏家收入囊中。
果在香港看到丁乙的画会去买,在这里
说到当时开画廊的心态,劳伦斯说:
劳伦斯曾经说过一句话:“香格纳
看见,就觉得不放心,不敢买,以为是
“我就当我是卖不掉作品,所以如果卖
画廊的定位就是让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安
假的。不过也有人表示很高兴,终于能
了画,就非常开心。”
心做作品。”圈内人都知道,劳伦斯曾
在中国境内有地方可以看到当代艺术。” 劳伦斯收集了一份国外各大美术
支点:长线操作战略
机构、画廊、策展人、收藏家的名单,
今天在香格纳画廊合作代理艺术家
用打字机打了百余封信寄出去,介绍香
的名录上,可以看到许多炙手可热的名
格纳画廊和中国当代艺术。“没人给我 回信,只收到了一封策展人哈罗德 . 塞
字:王广义、丁乙、周铁海、杨福东、
曼的回信,他说:OK,我很有兴趣,
伦斯挑选艺术作品的方式是相当感性同
你们如果有展览请联系我。”此后但凡
时又小心谨慎的:自己感受,外加反复
有展览,劳伦斯都给塞曼寄请柬。第二
倾听艺术家朋友们的意见。
年,塞曼真的来了。著名收藏家尤伦斯,
徐震、杨振中、曾梵志、张恩利……劳
1996 年打算举办丁乙个展之前,
偶然在英文报刊上看到香格纳画廊的报
劳伦斯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张丁乙的
道,以前来上海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渠道
画,那位朋友特别喜欢丁乙的作品。劳
可以看当代艺术的尤伦斯,立刻兴致勃
伦斯把画放在自己家里,每天看,看了
勃跑到香格纳画廊参观。
几个星期。他说:“如果一张画你只看
劳伦斯以这样一种集腋成裘的方
一分钟,可能觉得它不过是一块布;但
式,慢慢积累着收藏家和艺术家的资源。
是如果把它挂在家里天天看,就会发现
丁乙说:“那时候上海不像现在有艺术
它是有力量的。”
区,艺术家们都住得很分散,劳伦斯是
抱着“卖不掉”的良好心态,劳伦
一个画室一个画室去找的。来了国外艺
斯只管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更多艺术家
术机构的人,他也陪着,一个一个工作
和作品上。丁乙说:“每隔一两个星期,
22
TopFloor June 2010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经多次出资赞助艺术家的创作项目,对
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暴涨得让人弹眼落
才不写!”但是,有一个人并不受此观
此,劳伦斯笑着说:“我有时候看到这
睛的时候,当时拍卖场上的艺术作品以
个艺术家的作品好,觉得早晚都卖得掉,
十倍百倍的价格上涨,而香格纳画廊里
念的影响,他就是巴塞尔博览会的亚洲 观察员乔纳森 . 纳帕克,他正是在 1998
所以就会先给他们钱。”
作品的价格还是平常的售价,无数人扑
年到香格纳画廊来参观艺术家的作品。
上门来想买,劳伦斯干脆取消了售价牌,
2000 年,劳伦斯收到了巴塞尔博览会
佳方式也是长期合作式的,希望藏家对
只许看不许买。劳伦斯开玩笑说:“现
的信,让香格纳画廊填写申请。“刚收
感兴趣的艺术家和作品能有长期深入的
在我倒有点后悔当初没多卖一点出去,
到信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也不知道
了解。香格纳画廊从来不接待拍卖行的
要不然现在可以有钱办更多的事。金融
这会有多重要,我当时只是觉得,嗯,
人,也从来不把艺术家的作品送拍,劳
危机来的时候,画廊的运转资金明显少
是个机会,那就去吧。”
伦斯说:“早几年,常常有拍卖公司找
了,我们去年的目的就是最好不要花钱。
首趟巴塞尔之旅的效果是惊人的。
上门来要作品,我都拒绝了。这两年他
不过金融危机来了也好,气氛清净多了,
被《纽约时报》誉为“艺术世界的奥
们很少来了,估计也知道,画廊是画廊,
没有人疯狂地找上门来买画,舒服多了。
林匹克”的巴塞尔国际艺术年展,自
拍卖是拍卖,各司其职,互不搭界。”
这两年虽然美国的藏家来得少,但是欧
1969 年创始以来,从来没有中港台任
他非常在意艺术作品最终的归属是
洲藏家基本还在,而且中国本土的藏家
何一家画廊获得过邀请,“他们认为好
队伍也在增多。”
画廊肯定在西方,日本、韩国可能有一
对于收藏家,香格纳画廊期待的最
否确实落在真正的收藏家手里,在中国 当代艺术市场价格飙升的那些年里,他 卖画反倒越来越谨慎。对于那些买下作 品不出几个月就转手送拍的客户,画廊 拒绝与之再度合作接洽。 让劳伦斯觉得“太烦了!”的,就
些,但中国不会有。”劳伦斯说。香格
拐点:打破零记录
纳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媒体争相报道,
1998 年,西方的一些媒体对于香
许多大客户、大画廊都来香格纳的展位
格纳画廊的态度还是很倨傲的,劳伦斯
参观。当时香格纳参加的部分称为“艺
说:“他们讲:开在酒店里的画廊我们
术宣言”,以个展的形式出现,专为新
16 号楼
June 2010 TopFloor
23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生的优秀画廊及其先锋艺术家最富创新 的艺术作品而设计。“艺术宣言”共设 27 个展位,总共有 260 多个画廊竞争, 香格纳是最终的胜出者之一。“当时我 们正好有一个周铁海的项目《安慰药》, 包括装置和画作,这个个展也相当成功。” “参加巴塞尔,对画廊在国际声誉和信 誉上的收益非常大。从那以后,香格 纳就进入了国际性画廊的行列中。而且 对一些客户来说,他们本来不相信中国 有好画廊,如果知道你去过巴塞尔,他 们就相信了,对他们来说,巴塞尔是一 个国际性的标准和尺度。”劳伦斯说到 这里微笑起来:“有的人看作品不是看 作品本身,而是看它装在什么样的框子 里, 巴 塞 尔 对 他 们 来 说 就 是 一 个 好 画框。” 对劳伦斯个人来说,他在巴塞尔更 关注的是那些国际上的大画廊都是怎么 操作的。“我一直在中国做画廊,香格 纳几乎就是个本土画廊。在巴塞尔看过 那些大画廊,我觉出了所谓国际标准的 压力。” 2000 年 之 后, 香 格 纳 画 廊 每 年 都受到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邀请前去 参展,2001 年起每年参加法国巴黎的 FIAC 艺术博览会,2004 年开始每年参 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设的迈阿密分 场,香格纳已经是各大国际艺术展会的 常客。今年香格纳已经和将要参加的艺 术展会包括:四月的“中艺博”、五月 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六月的第 41 届巴 塞尔艺术博览会、九月的上海艺博会。
聚点:营造艺术系统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一个突然暴涨 的阶段,但是劳伦斯认为香格纳画廊从 来没有这样一个突然暴发的时期,“我 们都是慢慢的。”劳伦斯固守的理念就 香格纳画廊主人劳伦斯 . 何浦林
24
TopFloor June 2010
是“不能快”。他也不认为画廊开始时
画廊生意经 Gallery Business 艰难而后来有所好转,“任何时候都很
今年,在赴巴塞尔博览会的艺术家名单
过多,艺术家不够多,收藏家不够多,
艰难,每个时期的艰难不一样,每个时
里,有刘唯艰的名字。
艺术媒体不够多。目前的问题是这个艺
期都有问题要去面对。”
培养一个艺术家,当他成名成熟之
术系统如何能够发展成熟。”劳伦斯觉
香格纳刚开张的时候艰难地培养着
后,作品销售的资金便用来扶持下一个
得,有些事情看上去似乎和画廊没什么
当代艺术油画市场,油画市场慢慢起来
艺术家。这是香格纳一以贯之的做法。
关系,也没什么好处,但是如果考虑到
了,又没人买照片。于是香格纳开始做
从香格纳地点的转换与扩张能看
艺术系统的发展方向,他就会去做。在
照片。照片好卖之后他们又开始做录像。
出画廊的成长与经营轨迹。1996 年在
劳伦斯的设想里,仓库美术馆不仅仅是
香格纳永远都在开拓和追逐新的人、新
波特曼二楼走道里;1998 年迁入复兴
重新让“埋没”在仓库里的艺术作品再
的艺术。“大家认可成名的艺术家,但
公园内,面积一百多平米;2001 年香
度向公众展示,十几年来画廊积存的作
是对于年轻的新人新作品,永远都是一
格纳在 M50 建造了 F 空间;2002 年在
品库和文献资料,更可以让那些对当代
样的问题:这是谁?”香格纳始终在做
M50 建起了 H 空间,面积 700 多平米;
艺术感兴趣的艺术家与学者,便于他们
的,就是告诉大家“这是谁”。
2008 年,位于北京草场地的香格纳北
进行学术研究,它们都是宝贵的历史见
京空间开张;2009 年,位于寸土寸金
证,于教育协作和学术研究非常有益。
的淮海路“香格纳画廊 796”开张,位
所以,“仓库美术馆”将既是仓库,又
于著名的“双子别墅”内,是香格纳目
是展示空间,还是教学空间、研究空间,
前最豪华奢侈的展示空间,毗邻“江诗 丹顿之家”,楼上是上海顶尖私人会所
乃至做项目的创作空间。 今年 5 月,艾萨克 . 朱利安的最新
KEE CLUB;2010 年,祁连山园区的仓
影像装置作品《浪》,在香格纳画廊 H
刘 唯 艰 出 生 于 1981 年, 是 香 格
库美术馆开张,该园区吸引了不少多媒
空间展出,这是一部构思三年,与中国
纳画廊合作艺术家中最年轻的 80 后。
体艺术家入住,比如杨福东、刘建华、
著名演员张曼玉、赵涛、诗人王屏、书
2006 年,在策展人比利安娜策划的“明
杨振中等。
法家巩法根、艺术家杨福东等人一起合
刘维艰
天的风景”三人联展上,劳伦斯问刘唯
多年来香格纳的大多数展览都在 H
艰有没有作品资料。半年后,劳伦斯来
空间举办,淮海路空间是专门为高端客
也是香格纳画廊 H 空间第一次举办国
到刘唯艰的工作室,买下了他 4 张画。
户建造的,舒适奢华。而仓库美术馆的
外艺术家的个人展览。
第二年,双方正式确定了合作关系。当
建立,意味着劳伦斯的思路已经从做画
时刘唯艰在比翼艺术空间举办《乌鸦的
廊明确转向了营造整个艺术系统上来。
话语》个展,劳伦斯出资印制了画册。
“现在中国的艺术系统状况是画廊
作的作品,展览既是该作品的中国首映,
“我很有兴趣看中国当代艺术如何 发展下去,我也相信今天的年轻艺术家里, 将来必然会有大师。”劳伦斯如是说。
淮海中路 796
June 2010 TopFloor
25
人物 People
4 月 18 日,由民生现代美术馆打 造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 (1979-2009)”开幕,也揭开了这个 当代艺术机构的面纱。80 余位艺术家 的 100 余组作品,大多在中国当代艺术 史上留下烙印,这个展览也被看做是对 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当代艺术 的一次全面回顾。 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民生 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有着金融机构和 艺术机构的双重身份。他说:“中国当 代艺术经历了 30 余年曲折光辉的历程, 研究并力求不埋没这段历史中更多精彩 的史料,是民生现代美术馆首先追求的 责任和义务。这段历史,将显示其在中 国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文化和艺术的先 锋作用;这段历史,将成为中国美术在 世界上具有先进价值贡献的里程碑;这 段历史,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充满 启示。民生现代美术馆发起‘中国当代
专访何炬星 :
艺术三十年历程’大型展览,既是一次
收藏家要修炼美术史 Art History
代性建构的重要新起点。”
— a Major Demand for Collectors
□ 特约记者 李静︱文
客观公正的历史呈现,又是中国艺术当 1980 年代初期乡土写实主义陈丹 青《西藏组画》、罗中立《父亲》、周 春芽《藏族新一代》、艾轩《天也许还 是那样蓝》、85 新潮时期孟禄丁超现 实主义风格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 的启示》,西南“生命流”绘画张晓刚 《大山的女儿》、现代艺术大展《不准 掉头》原稿、魏光庆曾经刊登在时代周 刊封面的《唯物主义时代》、中国表现 主义代表周春芽《太湖石》,当今美术 界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刘小东《三峡 大移民》,青春残酷绘画领衔人物尹朝 阳的《石头》…… 民生现代美术馆以这些重要作品组 成的展览开篇,并寄托有将中国当代艺 术系统化的雄心壮志。展览开幕当天, 民生艺术研究中心同时挂牌成立。艺术
26
TopFloor June 2010
人物 People 中心以支持理论家、青年理论学子的项
术作品而言,各自有怎样的挑选标准?
显然不可能将美术史全部呈现,也很遗
目研究和项目出版为出发点,试图建立
H: 在挑选展出作品时,我们强调
憾,有个别作品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纳
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高地。而民生现代
的是从中国问题出发,选取在美术史上
入到展览中来。但我们在展览画册中,
美术馆发起设立的民生当代艺术奖,则
有重要学术贡献的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尽量做了补充。
用来表彰年度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出突出
比如,在 1980 年代前,中国油画主要
T: 从这个三十年的纪念展,或者
贡献的艺术家。而他们对于这个奖项的
受苏联的影响,强调戏剧化和故事性,
说从整个三十年的中国绘画的历史来
定位则是“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为止运营
呈现出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
说,有哪些主要的线索?
和表彰资金最多的奖项,并致力于通过
特点,而从陈丹青开始,中国艺术的当
H: 展览本身主要是按照各个时期
严格的学术程序和开放的学术视野,将其
代性开始呈现,表现出追溯油画的西欧
和流派梳理。我们将展览分为几个部分:
建设成为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荣誉”。
本源。虽然这种技法在欧洲已经成为过
前序部分,主要是星星和无名画会的作
通过收藏与展览,中国当代艺术过
去,但在中国这些都是具有先锋性的,
品,他们是接下来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巨
去的三十年清晰可见。而未来,一个有
同时这些作品反应的内容无疑体现出一
大变革的前奏;第二部分是现实主义溯
银行背景的当代艺术机构,又将为国人
种人文关怀,尤其是边缘文化。例如靳
源新思潮,这个部分涵盖了“伤痕”重
勾勒出怎样的艺术版图?
尚谊的作品《青年女歌手》,画面体现
要艺术家重要作品,非常具有历史感;
的是平光效果,形象却是一个中国的女
第三部分是以 85 现代主义运动为核心,
孩,技法上也开创了人物与山水画有机
这几年中对具美术史意义的几个流派如
结合的模式,为之后很多艺术家所效仿。
生命之流、理性主义、抽象主义等的代
T= 顶层杂志
H= 何炬星
T: 民生现代美术馆有怎样的馆藏,
我们并不是以艺术家的名气为标
表艺术家作品均有呈现;第四部分是后
准,先看到的是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89 思潮及其延续;最后一个部分是从
在 30 年回顾展中,馆藏作品占到怎样
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因此,也许有些艺
1995 年至今,从作品的观念、材质等
的比例?展品的来源有几个部分?
术家在某个时期创作了很优秀的作品,
方面来看,呈现出多元与个性的特点。
但在另一个时期也许就没有那么突出,
总体而言,展览是按照各个重要阶段的
H: 民生现代美术馆目前有少量的 馆藏作品,这次回顾展中,基本是从其
我们选择的肯定是他巅峰时期或关
他艺术机构、私人收藏家那里租借来的。
键 时 期 的 重 要 作 品。
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很好梳理和呈现过去
当然,一个
三十年来来中国的美术历程,展示这个
展览很
线索来呈现这三十年美术的发展,用 真实的作品让观众感受这个曲 折艰难而又丰富光芒的 三十年美术史。
阶段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此前,虽 然有很多展览也是说在回顾艺术发展, 但更主要的是用书籍与文献的方式呈 现。而我们这次则是用作品来说话。 T: 这次回顾展,囊括了很多在中国 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就艺术家和艺
刘小东 《三峡大移民》 2003 布面油画 200×800cm
June 2010 TopFloor
27
人物 People T: 早在 2007 年,民生银行就已经 推出了艺术基金,艺术类的金融产品会 有怎样的前景? H: 民生艺术基金是国内艺术产品 金融化的首创,也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首 创。过去中国艺术市场以传统书画为主, 好像一部与赝品斗争的历史。我们推出
2
艺术基金就是把艺术产品标准化了,帮 3
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证明,我 们的艺术基金一号自发行以来取得了不 俗的成绩。今后这类产品将成为我们银 行正常的业务。我们已经积累了一整套 完整的方法和经验。现在也有银行在尝
1
试,其实他们还没有摸出门道。 T: 你本人收藏艺术品吗?
1. 陈丹青《进城三》1981 布面油画 74×56cm 2. 周春芽 《藏族新一代》1980 布面油画 150×200cm 3. 曾梵志 《面具系列 No.12》1992 布面油画 180×150cm
H: 我从 1980 年代开始收藏,藏品 的年代上至宋元明,就绘画这条线来说, 还是比较完整的。这其中,清代的东西 我收藏得很少,尤其是晚清。我认为中
T: 目前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 国外藏家起步较早,国内的艺术机构在
术馆多少运营经费,这其中又有多大比
国画到了清朝以后路越走越窄,直到近
例用以收藏?
百年,才在多元美术的环境里变迁,有
H: 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新型活跃的
了新的机会,产生了时代面貌。但现在
金融企业,选择对精神文化的捐助,
的书画创作又不行了,不太争气的传承
H: 不要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
是我们面向 21 世纪一个庄严的文化担
者们功夫不到家,却一味指责多元美术
就连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还是处于起步阶
当!这项工作已经历了四年多,从以少
环境,徒以正统自居,这些都没有用的。
段,也就是 30 年的发展历程。有关中
量的资本投石问路,介入艺术领域,捐
当代艺术由于发生在当下,沉淀不
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主要在西方的说法,
助一些艺术项目和一些艺术机构,到发
够,加上很多“乌龙”专家满地忽悠,
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在我看来,中国当
明金融工具,成立中国第一个艺术类金
收藏家虽然无需辨真赝,却一定要看优
代艺术的成果仍然在中国,问题就在于
融产品——民生艺术基金 1 号,间接促
劣。总之,做一个收藏家如果没有美术
怎么看待这一成果。
使金融资本直接服务于艺术品价值建
史的修炼,那效率会很低,更会花冤枉
立。直到今天,我们筹建的美术馆开张。
钱。我也是在学习中进步的。
这个部分的收藏不足,这是否给民生的 收藏带来阻力和困难?
过去 30 年里,无论是尤伦斯,还
T: 中国当代艺术门类很广,未来
是希克等收藏家代表,确实得到了一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步骤不
分中国当代艺术品,其中不乏重要的艺
仅是我本人的理想和境界,更是民生银
术家作品。但相对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
行的远见和战略。为此民生银行将其列
H: 三十年历程的这个展览计划一
来说这只是一部分,这些作品也只是按
为长远规划中一项制度化的预算,民
共分为三个篇章:一个是绘画,一个是
照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如果把中国
生现代美术馆的资金保障每年不低于两
录像 20 年,一个是装置艺术。这样三
当代艺术比做一颗完整的大白菜的话,
千万。我认为,像民生这样的企业如今
个篇章来体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历程就比
西方藏家们拥有的只是合他们口味的一
拿出两千万,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拿出
较完整了。我们这个计划大约在三年内
片叶子,这颗大白菜的根和心都在中国。
更多的资金。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中国
完成,每个展览至少陈列三个月,明年
民营美术馆环境会越来越好。
5 月和后年 5 月分别做二、三两个篇章 。
T: 民生银行每年会给民生现代美 28
TopFloor June 2010
还有怎样的规划?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2010 苏富比春拍上海预展现场
供图 Lake Zhang
苏富比春拍解析
Insight into the Sotheby's Spring Show □ 胡湖︱文
4 月 8 日,为期 6 天的香港苏富比
认为,本季度行业的向好趋势已经不可
此次拍卖大破纪录的主因,而油画及当
2010 年春拍落下帷幕,此次拍卖缔造
阻挡,但泡沫和危机并未完全蒸发,理
代艺术版块的增幅总和尚不及书画瓷杂
了香港苏富比 37 年来拍卖额的最高纪
性的分析每一场拍卖的成交结果,梳理
版块任一单场的涨幅。
录,总成交额达 2.56 亿美元,合人民
出对下一次拍卖具有指示价值的信息,
币 17.58 亿, 合 港 币 近 20 亿。 除 总 成
仍然十分必要。
交额外,此次拍卖亦有数位艺术家打破 个人拍卖最高价纪录,大量艺术品以高
由此可见,当代艺术成交额的上涨 虽然引起热议,但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 反弹大戏中,当代艺术依然只是配角,
中国当代跑输瓷杂书画
其所贡献的涨幅处于所有版块涨幅的平
本次拍卖油画及当代艺术版块“亚
均线之下,市场虽然整体呈现“小阳春”
由于香港苏富比的拍卖结果对整个
洲当代艺术”、 “20 世纪当代艺术”和“东
之势,但阳光并没有均匀的洒满各个角落。
拍卖季度具有极其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南亚现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额为
其异乎寻常的出色成绩让各方人士对接
2.79 亿元,据图 1 所示,其占总成交额
下来拍卖的心理预期直线攀升,综合各
比例为 15.86%,这一比例为 5 年来最
近一年多,当代艺术虽然遇冷,但
种有利因素,业内普遍认为香港佳士得、
低。油画及当代艺术版块相对 2009 年
香港苏富比在当代专场的设置上一直颇
北京保利等实力相当的拍卖行趁势直
秋拍的涨幅为 15.29%,也远低于总成
费经营,其匠心独运的安排有效的抵御
上、再创新高已不日可期。在经过 08
交额 54.08% 的水平。据图 2 所示,对
着市场的颓势,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可
年秋的大跌、09 年春的低迷和 09 年秋
比 2009-2010 的三次拍卖会各专场的成
以说苏富比的中国当代拍卖已经重新恢
的回暖之后,当代艺术市场的乐观情绪
交额涨幅,可以发现,中国书画、瓷器
复了上涨的趋势,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
在短暂的一年多之后被再度引燃。我们
工艺品及珠宝首饰三个专场的增长才是
良好的影响。
于估价的几倍成交,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
千万级精品稳唱主角
June 2010 TopFloor
29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价格天王的早期精品是苏富比今年 春拍的杀手锏,虽然主力艺术家依然是 曾梵志、徐冰、蔡国强、刘野再加 F4, 但 2009 年秋拍的当代艺术专场 29 件最 低估价 100 万港币以上的作品的创作年 代全部在 1998 年以后,成交价无一突破 千万港币;而今年的当代艺术专场,最 低估价 100 万港币的作品数量减少到 21 件,但有 5 件创作于 1996 年以前,其中 4 件突破千万港币,且仅此 5 件作品的 成交额就占到该专场成交额的 49.38%。 据闻,当代艺术专场中三件高价作 品均被上海藏家竞得,由于该藏家对这 几件作品志在必得,因而引起激烈竞投, 导致成交价大大超过预估。与 09 年秋 拍当代艺术专场座位未满相比,今年人 气很旺,且新进场的大陆买家明显增加。 与熟悉当代艺术市场的行家及曾低价购 买过当代艺术精品的藏家不同,进场 的新贵没有价格包袱,不存在太多“检 漏”的侥幸心理,又因为对当代艺术品 市场了解不深,且收藏体系尚不完善, 急需顶尖艺术家的早期精品补充其收藏 谱系,因此一旦看准就频频豪掷,收藏 动机要胜于投机意图。 因为早期精品的数量有限,当代艺 术上一波行情造就的明星艺术家的市场 行情基本上已尘埃落定,老藏家不会轻 易脱手精品,而新入场的藏家的精品需 求却可能持续增加,由此我们可以预见, 在今后的拍卖会上,当代明星上世纪创 作的代表性作品只要估价合理,那么每 次现身拍场都势必会引起多方争抢,这 样的作品成交价突破千万将成常态。
50 万港元成估价分水岭
和表 2 的分析数据,从中可以看出:50
到五成左右,而总成交额则占到九成以上。
与上几次拍卖类似,此次拍卖最
万港元估计以上作品约占亚洲当代艺术
这已成为近年来拍卖会的一个规
低估价 50 万港元以上的作品仍然是油
专场总件数二成,但成交额却占到总成
律,对拍卖行来说,这一价位以上的作
画及当代艺术拍卖的主力,通过分析
交额近八成;而在 20 世纪中国艺术专
品是征集的重点,对于买家来说,真正
2009 年至今的 6 个专场,可以得到表 1
场中,50 万港元估价以上作品数量占
的争夺战也大都在 50 万港元之上展开。
30
TopFloor June 2010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个案点评
赵无极 1959 年作 《4.4.1959》 布面油画 89.5×116cm 成交价 2080 万港币
赵无极:“20 世纪中国艺术”专 场共上拍 5 件作品,全部成交,占据此 专场成交额的半壁江山,这在近年来香 港苏富比的拍卖中非常少见。相比苏富 比,香港佳士得及台湾罗芙奥等拍卖行 才是每年赵无极拍卖的真正主场,尤其 是从 2008 年苏富比秋拍赵无极 5 件作 品全部流拍之后,赵无极的作品在苏富 比的拍场上出现得越来越少,今年苏富 比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可以想见在 作品征集上应该下了很大的功夫。 5 件作品中,《百合花》创作于 50
陈逸飞 约 2000 年初期作 《望》 布面油画 120×150cm 估价 400-500 万港币 流拍
年代早期,风格是具象的,拍场上很 少会有赵无极早期的写实作品流通,而 此件作品不仅写实,且对颜色的处理已 经接近其经典的抽象作品,尺幅也不 算 小, 达 到 81.3cm×61cm, 最 终 这 件 作品以 866 万元成交,超过最低估价三 倍,也超过了赵无极同样尺寸的抽象代 表作,原因不在艺术性的高下,而在于 难以替代的稀缺性。拍出最高价的作品 《4.4.1959》是赵无极 50 年代晚期的抽 象经典,可以明显看到甲骨文对其画风 的影响,而作为图录封面的《10-3-78》, 是 70 年代后抽象越来越带有中国山水 画意味的代表作,前者拍出 1832 万元,
最近几年其精品也更多的向大陆转移,
万元以下,本次上拍的作品都创作于
后者拍出 1339 万元,跻身赵无极高价
藏家的地理分布决定了陈逸飞还难以像
2004 年以后,流拍的原因主要是缺乏
作品 20 强之列,但这样的价位并不显
赵无极一样成为港台拍卖行的标杆。
不可替代性及估价偏高。
F4: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
岳敏君此次上拍 6 件均成交,其中
陈逸飞:虽晚赵无极一代,但陈
王广义四人的作品在拍卖会上的价格已
1994 年作《在湖上》属于早期较好的
逸飞的拍卖行情却一直与赵无极齐头并
经逐渐拉开,但在成交的表现上依然呈
作品,尺幅也够大,这是自 09 年春以
进,近一年来更是大有超越之势。此次
现出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早期作品需求
来拍场上出现的岳敏君最好的作品,超
苏富比上拍 3 件陈逸飞作品,估价总额
未减,但 2000 年以后的作品频频流拍。
出估价也在情理之中。同时,岳敏君另
超过千万,与赵无极的 5 件作品相搭档,
张晓刚 2009 年开始就极少有 2000 年以
外 4 件创作于 05 和 06 年的作品都在预
可谓双保险。可惜的是,三件作品的都
前创作的作品上拍,由于新作品的风格
估价内 200 万港币左右成交,显示出市
估价都略高,最终导致只有一幅《苏州
并不突出,张晓刚作品一般只有大家庭
场对其近期作品价位的理性判断。
风景》成交,其实流拍的《聚焦》和《望》
系列及后期酷似大家庭系列的大尺幅作
方力钧与王广义在 F4 近几年的拍
都为其古典仕女系列中较好的作品。陈
品能拍出 500 万到千万以上,而 2000
卖行情中表现的后劲不足,两人的行情
逸飞高价作品大都在内地拍卖行产生,
年以后其他系列的代表作一般都在 200
又不尽相同。
得突兀。
June 2010 TopFloor
31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王广义除 90 年代前极少数作品以 外,拍场上出现的几乎都是“大批判” 系列,而“大批判”的创作从 90 年代 初一直持续到 06 年前后,周期超过 15 年,这就必然产生价格分层。王广义仅 有两件作品拍出千万,且均在市场最高 点产生,此后受大势影响价格跌落,流 拍率大增。08 秋王广义估价 300 万元 以上的作品共 5 件,结果仅成交 1 件, 09 年开始几乎不再有估价 300 万以上
能新买家对这一符号的认可度不高,即
新一轮市场的调整过程中,第一把交椅
的作品。此次上拍的《护照系列》就是
使不撤拍可能也难以拍出好价钱。
的所有者已经易主,随着曾梵志的后劲
5 件流拍的高价作品中的一件,时隔一
曾梵志:在 2006 年 3 月纽约苏富
越来越足,方力钧、王广义将会越落越
年,预估价调低一半再次上拍,以 740
比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拍卖中,曾梵
远,也许不久就会掉出第一梯队,岳敏
万港币成交。这件作品创作于 96 年,
志并不显眼,仅 1 件作品上拍,成交额
君也将裹足不前,他大部分时间会停留
时代较早,同时又胜在尺幅和数量(三十
未破百万元。与一夜成名的 F4 相比,
在百万元俱乐部,而张晓刚最后也将在
张一组),在王广义同质化严重的作品
曾梵志虽没有赢得先机,但却后来居
各项指标上被取代,千万元大家庭不会
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高价成交不算意
上,成为此后主升浪中唯一可以和 F4
每次都有他作品的影子。
外,但我们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同时上
分庭抗礼的标杆艺术家,随着 F4 的价
拍的两件估价 100 万港币左右的“大批
位逐渐拉开,曾梵志的风头俨然已盖过
判”都流拍了,其中一件创作于 1999
F4。表 3 中的数据可以验证 5 人在圈中
年的《大批判:别克》,已是第三次上
人心中的排名,从历史总成交额来看,
拍,据上一次上拍仅一年之隔,虽然估
曾梵志还稍逊张晓刚一筹,但从 2009
价并不离谱,但频频转手,可能也因此
年春当代艺术进入调整期算起至今,曾
导致未受买家青目。
梵志的成交额就已经大大超过张晓刚。
方力钧的作品不像王广义那么同质
尤其是从 09 年春开始,苏富比成为曾
化,其版画和光头符号都曾是市场热捧
梵志的绝对主场,每次均有不俗表现,
的对象,但随着买家构成的变化,国内
并将信心传递下去,在其他拍卖行的拍
买家对其作品风格的接受程度要低于国
场上再创高价。有别于 F4 的另一个利
际买家,因此和王广义一样,08 秋方
好因素是,曾梵志结束“面具系列”之
力钧的价位也一直徘徊在 200 万以下。
后的其他系列作品也渐成气候,尤其是
此次方力钧成交 4 件,其中 3 件为版画,
“乱笔系列”,精品的价格稳定在 100
一件为雕塑。《1999.6.1》是其版画中
万元之上,此次上拍的《恋人》就以
的精品之作,历史上同组或风格接近的
362 万港币成交,已经高出了部分小尺
版画无一流拍,成交均价在 200 万元左
幅的“面具”系列作品。可以说,曾梵
右,此次以 255 万元成交,说明买家心
志市场的信息指数在 08 秋之后一直保
里是有数的。同时上拍的油画最后卖家
持较高位置,其恢复速度在 F4 之上。
选择了撤拍,此件作品在“光头”系列
从对比的角度去看,就不难理解此
中不算太次,年代也有一定优势,且估
次《面具系列第八号》为何能拍出 945
价也不高,但由于 08 秋之后,方力钧“光
万高价了,虽然作品的血统和创作年代
头”形象的油画作品成交越来越少,可
足够对得起这个结果,但最根本的是在
32
TopFloor June 2010
曾梵志 2005 年作 《恋人》 布面油画 219.7×144.7cm 成交价 362 万港币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刘 野:1914 万 港 元 成 交 的《 金 光
然去年装置作品在苏富比春拍小火了一
的一系列此类作品,成交价已经从 3 年
大道》,顿时使刘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
把,但这种影响并未扩散开来引起共振,
前的 50 万港币跌到 20 万。李山的历史
当代艺术家,大概很少有人会记起一年
装置依旧受冷遇,在大陆买家已成为主
地位和市场份额不可忽视,其上世纪创
前,同样是在苏富比春拍上,刘野的两
流购买力的当下,装置的市场前景依旧
作的政治波普作品仍具投资价值,但市
件作品均遭遇流拍,其中作于 1998 年
前途未卜。
场对 2000 年以后的波普作品的认可正
的《方格子的构图》除了尺幅偏小外,
蔡国强此次拍出 1635 万港元,仅
与刘野最受追捧的作品在风格上如出一
次于刘野,得益于作品年代较早,尺幅
薛松和李山一样是学成于上海的艺
辙,65-85 万港币的低估价已成追忆,
巨大,其台湾背景、作品的保存价值、
术家,是典型的波普艺术家,作品采用
随着刘野的行情扶摇直上,这样的机会
艺术性和学术性,都将影响大陆买家的
的形象不外乎毛泽东、五角星、世界品
将越来越少。
判断,蔡国强看似通吃海内海外,实则
牌几种,价位一直不高,大多在 10 万
还蕴含着未知数。
元上下。反而近几年创作的借鉴丰子恺
在作品单价超千万的艺术家中,刘 野是一个异类,他的与众不同不在于他
在减弱,而这并不仅仅是针对他一个人。
画作诗意的作品,市场反响好过波普作
薄弱的学术背景,而在于与其他天价艺
波普和艳俗:薛松、王广义、俸正
品。浦捷的两件作品都是 07 年香港苏
术家相比,他作品的泡沫含量可能是最
杰、李山、浦捷等人的作品构成了一个
富比春拍拍出的,这次是二次上拍,估
低的,哪怕在不做数据分析的情况下,
波普和艳俗艺术的小单元,王广义的“别
价定的只有原来成交价的三分之一,
刘野依然给人这样的直觉。之所以这
克”和张晓刚的“天安门”都流拍了,
可见买家急于脱手。张宏图的作品也是
么说是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一个是他
前文已作分析。无论从上拍量还是成交
08 年秋拍纽约苏富比拍过的,成交也
的市场价格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二是
额来看,波普和艳俗艺术在市场中的分
只刚过 10 万港元。
他的作品风格可接受程度极高。他将蒙
量已成明日黄花,哪怕间或爆出一个高
特里安卡通化,为观看者提供了一种温
价,但总的趋势已不可扭转。
暖、浓丽、可爱、厚重而又神秘的视觉
李山是政治波普的老将,其“胭脂
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许已经山 穷水尽,买家对这样的作品也已经视觉 疲劳,哪怕新的作品产生,也会觉得了
体验,这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投资工具
系列”的创作早于王广义的“大批判”,
无新意。命运相同的是艳俗艺术,在表
的属性,让买家不满足仅仅只为补充收
但延续时间却同样长久,超过 15 年,
现形式上与波普相通,但在视觉经验上
藏体系而举牌,而是希望可以长期据为
其中又以画“毛形象”的最为知名。此
更艳丽和低俗,充满着享乐和堕落的色
己有,并且多多益善。
次上拍的两件作品就是此类作品,其中
彩,这与国内新兴买家阶层正在培育的
随着后期与外资画廊的合作,刘
一件作于 1995 年,一件作于 2005 年。
高档口味和审美雅趣是大相径庭的。未
野的作品已经进入世界级藏家的收藏版
1995 年的这一件创作年代较早,尺幅
来这一类作品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少,
图。虽然总成交额离 F4 与曾梵志还有
也较大,成交价为 110 万港币,尚不及
而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如俸正杰、尹坤、
很大的一段距离,但刘野行情的增长不
08 秋市场最低迷时苏富比拍出的同年
罗氏兄弟的拍卖前景也势必持续受此影
见得会弱于曾梵志,两人的拉锯战才刚
代同尺寸的作品;而 2000 年以后创作
响。
刚开始。 蔡国强:蔡国强、徐冰、黄永砯、 谷文达被冠以海外“四大金刚”之名,
李山 1995 年作 《胭脂系列》 丝网油画 成交价 110 万港币
装置和雕塑:此次雕塑和装置作品 风光不再,除了艾未未的《两脚桌子》
从四人的艺术履历和海外名声来看,这
超过百万元成交外,陈箴的《一个没有
并不过誉,在影响力方面甚至还高于
边界的村子》成交价只刚过最低估价,
F4,但“四大金刚”在拍场上的表现
而隋建国、展望和史金淞则全军覆没,
则与 F4 相距甚远,只有蔡国强能在拍
三人的流拍都能找出一些原因,比如隋
场第一梯队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很大
建国的作品偏于艳俗,展望的作品是二
的原因在于四人的作品均以装置或纸本
次上拍,而史金淞的哪吒车向来就拍不
为主,而非最吸引资本关注的油画。虽
好等,此外,三件作品的估价都明显偏 June 2010 TopFloor
33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高,但这些因素并不构成流拍的主因。 问题的关键是装置和雕塑作为一种 艺术形式虽然越来越普遍和流行,但在 拍卖市场上一直受到冷遇,根本原因在 于作品难以长期合适的保存,而作品蕴 含的观念也难以为买家了解。虽然在艺 术创作上,架上绘画已经受到装置艺术 的强势冲击,但架上绘画在收藏投资市 场的核心地位却丝毫不见撼动。这一现 象是全球性的,国外的几个装置艺术家 虽然大名鼎鼎,但仔细分析,其实数来 数去也就杰夫 . 昆斯、达明 . 赫斯特、 村上隆等几个孤例而已,绝大部分装置 艺术家依然籍籍无名。今年 2 月 3 日瑞 士艺术家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
贾霭力 2007 年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刻准备着》 布面油画 163.8×265cm 成交价 194 万港币
人》拍出 1.043 亿美元,这一世界纪录 在保持了仅 3 个月后便被毕加索的油画
89 年的作品拍出 92 万港元,是最低估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1.064 亿美元
价 18 万港元的 5 倍多,也是 08 春开始
打破平静的是贾霭力,他作于 2007
的天价打破。
到目前的毛旭辉作品的最高价,值得留
年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刻准备着》,
意,而另一件作于 2005 年的《淡黄色
以 194 万港元成交,是最低估价 35 万的
大部分藏家都只会将装置和雕塑作为自
的剪刀》,尺幅较大,拍出 32.5 万港
5 倍有余。一方面这件作品的质量确属
己藏品的一个补充门类,市场选择了架
币,只刚超过最高估价,这一价位也是
上乘,一方面市场也的确需要惊喜。贾
上绘画作为最合适的艺术品投资工具,
其最具代表性的“剪刀系列”的平均价
霭力的价位能否凭借此次拍卖搭上直升
对此,装置和雕塑都无能为力。
位,而这一系列作品的行情目前还处于
机,或者如部分 70 后和 80 后一样,在
停滞状态;同样是西南的代表性艺术家,
创出高价后,再被慢慢挤干泡沫,要见
50 后和 60 后:出生于上世纪 50
潘德海的作品价格跌幅较大,这次上拍
分晓还有待观察。对年轻艺术家来说,
年代和 60 年代的艺术家是目前市场的
的 1 件 《青春痘系列》 成交价仅 18.75
可以肯定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和买家
中流砥柱,除去这次拍出高价的艺术家
万,这可能仍然与其作品风格的接受度
的口味将更为重要,而个人的标志性符
外,同年龄段的其他艺术家也值得关注。
有关。
号和市场号召力目前都言之过早。
在国内,至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来说还是偏高了。
香港苏富比今春的辉煌有目共睹,
如周春芽的一张《绿狗系列》,参加了 内地的预展,最后以 104 万港元成交,
70 后和 80 后:年轻一代表现各
油画和当代艺术尽管没有取得首功,但
价位合理;杨少斌每季拍卖都有 35 件
异,每人基本都只有 1 件作品上拍,李
最后的结果依然可圈可点。对接下来 5
作品在苏富比上拍,这次只有 2 件,拍
继开的流拍了,郭晋和欧阳春的作品虽
月底和 6 月初的几场大型拍卖而言,苏
的也不好,反应了市场在审美取向上的
然成交,但价格只在 10 万上下,韦嘉
富比将卖家的预期都拉到了 08 秋以来
转变; 刘炜的《花儿》尺幅达到 2 米,
的 1 件成交价为 50 万港元,但也并无
的最高点,但对买家而言,也意味着更
是这几年反响比较好的作品系列之一,
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成交价一直在
大的风险和更高的成本。我们欣见当代
估价 80-100 万港元,拍出 182 万港元,
100-200 万左右,上拍 10 件作品从未
艺术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上涨的开端,
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毛旭辉作为西南
流拍的李松松,此次作品首次遭遇流拍,
希望这一波行情能更加理性,也希望这
地区的代表性艺术家,在艺术史占有重
原因可能在于,虽然李松松最近很火,
个市场能容纳更多冷静的思考、理智的
要地位,此次他上拍两件,其中一件
但 240-300 万估价,对于 70 后艺术家
分析以及公正的评价。
34
TopFloor June 2010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白南准 《电视大提琴》
首尔拍卖、33Auction、 上海嘉泰春拍解析
Analyse auctions at Seoul Auction, Jiatai Shanghai, 33Auction
□ 胡湖︱文
一年前,韩国首尔拍卖将 “现 代及当代艺术”专场移师香港, 同年,只拍中日韩和东南亚当代 艺术的新加坡 33 拍卖行创立, 从此每年 4 月春拍不再是香港 苏富比一家的舞台。除这两家国 外拍卖行外,今年上海嘉泰“名 家西画”专场也拍出了不错的成 绩,这对于一直在油画和当代艺 术拍卖上不见长进的上海拍卖界 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预示。下 面就对这三个专场进行简要的 分析。
每次的预估价总额大约占到总预估价的
德 . 贾德的雕塑《无题》,高达 1300-
三成,但由于部分作品的流拍,导致总
1700 万港元,最后以 1481.2 万港元成交。
成交额的占比有些波动;日本当代艺术
此外,今年另一件拍品,美国波普艺术
大师除了 09 秋拍之外,其他两场拍卖
大师罗伯特 . 印第安纳的巨型户外雕塑
都占到总额的一成上下。
《8》,虽然 380-450 万港元的估价不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首尔
算最高,但更为抢手,不仅成为预展时
拍卖的策略:每次主打 3 件左右的世界
最惹眼的作品,拍卖现场也引起激烈竞
级大师作品,搭配 5-15 件中国一二线
争,最后以高出最高估价的 553.2 万成
艺术家作品,再加上两三件日本当代艺
交。据悉,两件作品均为亚洲藏家买走。
术大师的作品,只要这些作品能比较顺
不出意外的话,首尔拍卖应该会在今后
利的成交,基本上就奠定了整场拍卖的
的拍卖中延续这一策略,而香港也将成
结果,剩下的就是一些价位适中的韩国
为亚洲藏家方便的购买世界顶级当代艺
艺术家作品了,由于韩国艺术家相对而
术家作品的桥梁。
言缺少身价一流的艺术家,这种安排也 显得非常明智。 世界级当代艺术作品中,09 年春拍
首尔拍卖现场
首尔拍卖:策略制胜
日本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家无外乎草 间弥生、奈良美智、村上隆几人,每年 首尔拍卖的高价当代艺术品基本上由他
和秋拍最高价作品都是达明 . 赫斯特的,
们包揽。今春仍然是草间弥生和奈良美
分别拍出 1200 万港元和 1550 万港元。
智主打,后者估价 130-150 万港元的作
今年赫斯特的行情有所下滑,最高估价
品没有成交,而前者创作于 1998 年名
作品换成了美国极少主义雕塑家唐纳
为《维纳斯 No.4—被无限网所抹杀的维
首尔拍卖是韩国市场份额最大的 拍卖行,从 08 年底宣布进军香港,到 目前为止一共举行了 3 场拍卖,成绩不 俗。从表 1 中可看出,欧美当代艺术大 师作品的成交额所占的比重最大,平均 在 4 成左右,且逐年增强;中国艺术家 June 2010 TopFloor
35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纳斯雕像》的雕塑作品,估价为 300-
有两件作品在香港拍出 62 万和 42 万港
以 357.7 万港元成交,这一价格在王沂
350 万港币,最后以 360 万港元成交(加
币 的 高 价, 超 过 最 低 股 价 2-4 倍, 首
东婚嫁题材之外的拍卖纪录中算非常高
佣金为 415.2 万港元),打破了艺术家
尔拍卖 09 秋又专门为其在香港办展造
的。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No.21 3-1》,
个人雕塑作品的世界纪录。村上隆只有
势, 不 过, 今 年 春 拍 李 恒 权 仅 有 一 件
虽然尺幅较小,也不是代表性作品,但
一张低价作品,只有松浦浩之是首次出
4x5x50cm 的小型雕塑《在远观的男士》
作于 1996 年,综合起来看,也算近年
现在首尔拍卖上,但也不足以吸引眼球。
上拍,最后打破最高估价,以 6.49 万港
来少见的了,最后以 185.2 万港元成交,
日本艺术家在首尔拍卖会的比重应该不
元成交;生于 1972 年的丁海允首次来
超过拍卖前估价两倍。吴冠中的油画《崂
会减轻,但如果总是这几个人,似乎也
香港就拍出了佳绩,他的油画《歌剧院》
山新屋》,最高估价达 500 万港元,为
有些乏味。
以 22.42 万港元成交;生于 1982 年的尹
中国艺术品单元中最高的,但也可能正
韩国一流的当代艺术家也寥寥无
暐东也是首次有作品来港拍卖,他的一
因为估价太高而流拍了。朱铭的雕塑是
几,在拍卖价格上又落日本一乘。如最
件纸本作品《对比 15》以 16.5 万港元
首尔拍卖的常客了,09 年春秋两季都有
具国际知名度的已故录像装置大师白南
成交,是拍卖前估价之三估,这样的价
成交,但此次上拍的两件作品尺寸都比
准,09 年春曾在香港首尔拍卖上成功
前两次小,估价却高出不少,最终均遭
拍出一件 80 万港币的装置作品,09 年
遇流拍。年轻艺术家中,这次出现的是
秋无作品上拍,今年则上拍两件电视装
陈可和高瑀,两人的作品都顺利成交。
置 作 品, 其 中 估 价 150-210 万 港 元 的
首尔拍卖在西方艺术品拍卖方面已
《电视大提琴》是此次焦点拍品,可惜
有十年历史,选址香港极富战略眼光,
与另一件估价 88-130 万港元的作品同
结果也证明这一决策的明智。国内拍卖
时流拍,与估价过高不无关系;极简主
行已有试水西方艺术品拍卖者,但能取
义绘画家朴栖甫 09 年春秋两季也都在
得这样的佳绩的目前还没有,但入主这
香港成功拍出作品,但此上拍的唯一一
一领域在早晚之间,首尔拍卖的经验值
件 作 品《 描 法 040405》 也 遭 遇 流 拍;
得借鉴。中国艺术品的拍卖虽有亮点,
但另一位本土已故抽象艺术大师金焕基 作于 1968 年的《10-V-68》,则拍出了
但这方面首尔拍卖还不具备叫板香港苏 王义东 《少女和桃子》
185.2 万港元,成为全场韩国艺术品的 最高价。 另 外, 以 画“ 水 滴” 闻 名 的 金 昌
港,长久之计是提高其本土艺术品的质 格甚至超过了同年龄的中国艺术家的拍
量,并努力培养中国藏家收藏韩国艺术
卖价格。
品的兴趣。
烈,每次首尔香港拍卖都有作品上拍,
在 中 国 艺 术 品 方 面, 虽 然 作 品 数
目前已上拍 8 件成交 7 件,基本都在预
量不多,但风格广泛,中国当代、写实
估价内成交,虽然还没有百万以上的作
传统等大陆、台湾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品在香港产生,但平均 50 万港元的成
的作品每次都有所涉及,说明首尔拍卖
交价在韩国艺术家中已十分难得,今年
在作品的搭配上非常用心。在重点拍品
上拍的三件“水滴”系列全部成交。另
的设置上,也能看出首尔拍卖对中国艺
一位著名的韩国艺术家李禹焕的作品前
术家市场行情的敏锐关注。如去年春拍
两次拍卖均有作品上拍,且最高估价超
常玉行情暴涨之后,首尔拍卖也及时的
过千万港币,但成交结果不如人意,今
在 09 秋拍上推出常玉的作品,并成功
年则没有作品上拍。
拍出 1525 万港元。今年春拍中国部分
年轻艺术家中并没有拍出高价者,
的主打艺术家是吴冠中、王沂东和曾梵
但有几位新秀值得关注:生于 1974 年
志,三人在国内的行情都非常稳健。结
的当代雕塑艺术家李桓权,09 年春曾
果王沂东作于 1998 年的《少女和桃子》
36
TopFloor June 2010
富比和佳士得的能力,要想长期扎根香
曾梵志《面具系列 No.21 3-1》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33Auction:本土难关 在首尔拍卖进军香港的同时,新加 坡 33 拍卖行也于 09 年春举行了首拍, 两家拍卖行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都有 着紧密的联系。表 2 中的数据表明,除 了拍品件数的变化外,成立以来的 3 次 拍卖的总成交额和华人艺术品所占比例
拍卖华人艺术品数量较多,且在作品的
都没有太大变化。但通过与首尔拍卖的
选择上有很高的重复性。如蒋朔、肖红、
拍卖的现状,如果 33 拍卖和首尔拍卖
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33 拍卖在实
薛松、郭晋、叶永青、钟飙、郭伟、周
一样布局香港,可能情形会大为不同。
际的经营策略和拍卖结果上与前者的显
春芽、武明中、黄钢、向京、瞿广慈、
但在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的拍卖
著不同。
宫立龙、邱亚才、丁雄泉等的作品,几
行纷纷移师香港的情况之下,今年香港
首先,33 拍卖行立足于本土,且
乎每次都出现。也就是说,33 拍卖行
共计有 7 家拍卖公司举办 12 场油画及
只拍卖华人和东南亚当代艺术,每次只
征集的华人艺术品,主要来源于东南亚
当代艺术拍卖,要觊觎已经饱和的香港
此一场。这说明在选择买家上,33 拍
背景的藏家和画廊。
拍卖市场,无疑需要更大的实力。可以
卖面对的是以东南亚华人和本地收藏家
此外,33 拍卖在选择华人艺术品
也就是说,是客观原因决定了 33
预见的是,虽然成立以来起色不大,但
为主的购买群体,中港台的买家不是主
时,似乎并没有刻意挑选高估价的精品。
33 拍卖行会坚守新加坡,为培养和吞
要服务对象。
这有两个可能性:一,本地藏家不具备
食未来的东南亚艺术品市场做好准备。
其次,在拍品的构成上,一直是一
购买高价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能力,或更
这次春拍,华人艺术家中估价最高
半华人一半东南亚,不像首尔拍卖那样
习惯在香港和大陆购买,卖家对新加坡
的宫立龙的作品《彩虹归来》没有成交,
国际化。根据实际成交结果,华人艺术
的购买群体也缺乏信心,因此难以征集
这件作品的估价虽然有些偏高,但更可
品虽然占到总成交额的大半,成交率也
到好的作品;二,拍卖行或本土藏家更
能是现场缺少合适的买家。最高成交作
高于总成交率,但每次拍卖的最高价都
希望主推东南亚艺术,不愿意华人艺术
品是周春芽作于 2005 年的油画《绿狗》,
被东南亚本土艺术品占据。华人与本土
品占据主流。从 33 拍卖行在拍品数量
成交价约 80 万元,但同样是“绿狗”
艺术品可以说平分秋色,并没有出现一
的调整和历次成交额来看,东南亚的买
题材的雕塑“桃园三结义”没有拍出,
边倒的现象。
家实力还十分有限,也缺乏大陆这样源
值得注意的是,周春芽在中港台流拍的
其三,首尔拍卖每次只挑选少量华
源不断的新买家,再综合拍卖行追逐佣
人当代艺术精品,每次必有高价艺术家
金的本性、东南亚的藏家构成以及拍卖
“绿狗”系列也以雕塑居多。同样是雕塑, 朱伟的《中国 . 中国二号》和蔡志松的
的作品,但每次选件并无规律。而 33
行的资质等因素,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故国颂 1》都得以拍出。叶永青作于
1. 周春芽 《桃园三结义》 2. 朱伟 《中国·中国二号》 3. 黄钢 《为你鼓掌》
1
2
3
June 2010 TopFloor
37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2008 年的《鸟》成交价超过 40 万人民币,
基本逼平 06 年春的最高点,且油画成
是其“画个鸟”系列中的高价作品,此
交额超过了中国书画,占到嘉泰总成交
系列是最近两年叶永青很具代表性的作
额 44.42%。
品,如同“绿狗”之于周春芽一样, “鸟”
虽然此次“名家西画”专场之所以
也成为叶永青的标志性符号,但这一系
相比此前大幅上涨,主要归功于陈逸飞
列作品的估价和成交时高时低,离行情
1998 年作的《上海滩》成功拍出 985.6
稳定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武明中的作
万高价,其他作品无论在拍品构成还是
品见于拍卖行不多,09 春和今年春在
成交价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当代作品依
33 拍卖都成功拍出。何森、钟飆、黄钢、
然缺席,但对上海拍卖行来说,这至少
郭伟的作品都在预估价内平稳成交。蒋
是一个有利的信号,预示着某种好的转
朔、肖红等的作品自 08 秋之后几乎只
变。现在正是上海油画拍卖崛起的好时
在 33 拍卖上拍,成交价与其代理画廊
机,但要真正出现能匹配上海城市地位,
的价格相差无几。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拍卖公司,还有很
总的来说,今年春拍 33 拍卖依然 是不温不火,最高成交的华人艺术品还 在百万元附近徘徊,整体上没有亮点, 所选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在香港和大陆的
4
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 努力。 6
拍卖场和画廊中都不算难得,对大陆买 家不构成太大吸引力。
上海嘉泰:新希望 短短几年,北京就建立起不可撼动
7
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地位,大有超越香港 之势。而上海的艺术品消费潜力不亚于 北京,在展会方面, “上海当代艺博会”、 5
“双年展”、“上海春沙”等已风生水起, 但当代艺术拍卖却一直命运多舛,上海 本土的油画消费一直非常传统,800 拍 卖和阳光艾德都曾高调推出当代艺术拍
8
卖,可惜都有始无终,仅剩泓盛一家独 秀,但泓盛的实力又尚不足以代表上海 向北京和香港叫板。 上海嘉泰是上海的老牌拍卖行, 很早就开始设置油画专场,选件上一直 偏向于中国早期油画家的传统西画,但 06、07 年也受到市场大势的影响,油 画专场中当代作品明显增多,且专场成 交额最高达到 2775 万元,07 年后油画 成交额下滑。直到今年春拍,“名家西 画”专场总成交额回升到 2407 万元, 38
TopFloor June 2010
4. 蔡志松 《故国风 1》 5. 钟飙 《圈子》 6. 叶永青 《鸟》 7. 宫立龙 《跳舞》 8. 何森 2006 年作 《抽烟女孩》 9. 武明中 《嗨 , 小心 ! 2009-1》
9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行家细解苏富比春拍
Expert Comments on the Sotheby's Spring Auction 壹
嘉
宾: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 北京空间负责人李苏桥 翰海拍卖公司油画部负责人柴宁
主持人:99 艺术网张辉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陈哲瑜
对苏富比春拍 20 亿港币成交额的解读
主持人:香港苏富比春拍在 4 月 8 日已经落幕,总成交
的程度。这种疯狂的原因很难看清楚为什么,但是有一个数
额达到了 20 亿港元,比之前估计的 13 亿港元高出将近一倍,
据说苏富比拍卖从 08 年之后,大陆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去
创造了苏富比近年来最高的成交记录。那么三位对这次春拍
年开始,基本保持 70% 的购买力来自于大陆。这个和中国
从头到尾是怎么关注的呢?
现在相对货币贬值和持币人的购买力,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一
李苏桥:我们不是从头到尾关注,是历史上已经很关注了,
致的。无论从房产和所有资产来看,全世界的资产都是中国
从 2005 年开始,我和林松在过去的 5 年,去了 10 次在香港
资本的猎物。所以艺术品交易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自己
的苏富比拍卖。所以对这场拍卖,(我们)当做一般的课程,
觉得一点都不惊奇。因为 20 亿相当于今年北京房交会的交易
好像周末要溜达一圈,星期一画廊关门一样,(柴:例行工作)
量,这次北京房交会本地的房子占 40%,国外的房子占另外
像例行公事,没有期待,我个人也没有过多的思考。但每次
的 30%,剩下的 30% 是外地的房子。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正常。
去就希望有一些感到惊奇的结果,当然结果大家都看的到。 主持人:苏富比春拍 20 亿的拍卖结果,还有几场专场的 拍卖数据,三位怎么解读这些数据呢? 林 松:这 20 亿里面,大部分是古董,这是苏富比的强
柴 宁:我很同意苏桥的这个看法,苏富比的这 20 亿, 中国书画就有 4 点几亿,创造了他们绝对的历史记录。这个 就反应了他们买家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就是很多的大陆的客 人去买。现场也的确是,尤其中国书画拍卖的现场特别有意思,
项。当代艺术里面刘野创造的 2000 万港币的记录,在古董里
现场几乎你看不到一个外国人,只有拍卖师是外国人用英文
面比比皆是。
在叫价,所有现场举牌的都是中国人。
李苏桥:我觉得这 20 亿里面,除了古董以外就是近现代 的书画。书画也是到了一种疯狂抢购的程度,花 200 万买东 西就给人感觉像花 2000 块钱,2 万块钱一样,市场到了疯狂
李苏桥:我觉得八成是那个大陆的,大陆人喜欢在现场 举牌。 柴 宁:剩下两成也都是华人。 June 2010 TopFloor 39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贰
亚洲当代艺术专场解读
主持人: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怎么样?
获利的程度,有些人呢,比如 Fried,他并不是一个很有钱的
李苏桥: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在这次拍卖中它的高价位
收藏家,但他对作品的喜爱程度导致了这些人不愿意把作品
充满了偶然性,我个人这么认为,因为大部分作品,比如 3
卖出去。为什么呢 ? 他就愿意自个儿在那看。他有一个赏心
个比较贵的作品都是上海的藏家拿的。这里面我认为有一点
悦目的 ( 需要 ),他关心内容,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我
点非理性成分,但奇怪的是,我们说非理性的成分存在,但
觉得他更关心一些跟人本身相关的一些东西。
依然还有人在争这样的作品。 主持人:中国当代在亚洲艺术品市场还是表现出一种强 势的劲头。
这些藏家本身的质量决定了刘野的作品 ( 的价值 ),今 天还有一些是在一些小藏家的手里,有的人拥有 5 张刘野的 作品,但所有的财产加到一块,可能这个艺术品的价值已经
柴 宁:整个专场卖的最好的基本上是中国的。有一些
比他的房产和其他的财产高很多,但他不愿意卖。另外,到
藏家质疑当代艺术的价值,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说你去买过
了后期刘野的作品就是通过小山登美夫、尤仑斯、Sperone
去的艺术,这个艺术家已经过世了,他的作品的数量是有限的,
Westwater 的销售都进到非常好的藏家的手里,所以这些人是
那么随着越来越沉淀下来,因为物以稀为贵,它会价值越来
把刘野的作品放在一个比较的体系里面,大部分拥有刘野的
越贵;那么当代艺术家都还在活着,还都在画 ... 我觉得这不
作品的人都会拥有亚洲一些顶级艺术家比方说奈良美智、村
一定是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虽然当代艺术家都在创作新的
上隆等的作品,所以在这种比较体系里面他们觉得我有一张
作品,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作品上,真正重要的作品还是稀缺的,
刘野,我不能把它抽离出来,否则对于亚洲当代艺术品收藏
就比如说参加过重要展览的,或这些艺术家的代表作、早期
就变得弱了。但这样局面的造成是这些优质的画廊最开始的
成名作,这种作品还是稀缺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
精心的安排,用他们的话讲,我要把这件作品卖给你,我不用
这次刘野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贵,很多人都在争,就是因为像
签协议,但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画永远钉在墙上摘不下来。
这种早期的重要作品实际上还是非常非常稀缺的,而且大量
这些画廊是非常非常好的画廊,在巴塞尔中心区的画廊。
其实已经沉淀到美术馆和重要藏家手里,也很难再进入到市
比方说在科隆做尤仑斯画廊个展的时候,说实话他的价格单
场里来。这次苏富比很幸运找到这么一件作品,对于藏家来讲,
是放在桌子上的,一看那价格单,我们可以全部买下来再全
想买刘野的这个时期这个重要作品的人可能有好几个,那么
部卖一遍,但人家说:“对不起,我们可以把您放到 waiting
他们可能等了好几年才等到这样一件重要的作品,所以他一
list 上排着队。”那肯定排不到,连想都别想。
定要出一个高一点价钱。其实包括岳敏君那件卖的比较贵的, 包括王广义那件卖的比较贵的都是 90 年代的早期的作品。
主持人:您刚才说这些藏家对刘野作品特别喜欢,那么 对于一些投资型的藏家他们要(如何)判断刘野作品(的价 值空间)?
刘野
李苏桥:我不认为刘野的第一批藏家里面,有很多以投
李苏桥:我们大家常说刘野既没参加威尼斯,也没参加
资的心态来买画、来买获得的作品,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像
过圣保罗,也只是观摩了卡塞尔文献展,但为什么刘野有今
刘野 ( 早期 ) 在德国合作的两个画廊,其中一个和我有合作的
天这么高的价格,我也分析过刘野作品在过去十几年的流向。
关系,他们选藏家非常慎重。我有时候觉得是德国的这种机
刘野在历史上以画廊的形式大概和 4、5 家画廊合作过,刚出
械主义的原则导致了这样一种慎重。然后买家也非常慎重,
道和 2 家中等规模的但是很严肃的画廊(合作),后来合作
你给他发个图他不会买,他一定要看到这个作品。画廊为了
的 3 家画廊,包括小山登美夫、尤仑斯、Sperone Westwater,
等这个买家,因为你是最大的买家,就在摁着,并没有卖掉,
这三个画廊都是长期参加巴塞尔博览会的画廊,所以他们的
要等。( 他们用 ) 很认真的态度 ( 去运作 ),非常机械,也所以
顾客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你看刘野早期的作品,我认识很
这样画廊的运作合理能起到有一种保护的作用。
多刘野的收藏家,他们在 5000 马克,1 万美元的价格买到刘 野挺大的作品,但他们这些人对作品的喜爱程度超过了 ( 想要 ) 40 TopFloor June 2010
林 松:拍之前我们就估计过(刘野)这张画,没有估 计太低,普遍乐观的估计过 1000 万。没有想到过 1500 万。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蔡国强
老岳的作品《在湖上》是早期的作品里面不是最好的。最好
主 持 人: 蔡 国 强 他
的会更贵。
的 作 品 在 正 常 价 位, 比 估价高一倍左右。 李 苏 桥: 但 是 我 有
主持人:王广义,他的《护照系列》也是以近两倍的价
另 外 的 想 法, 因 为 他 的
格成交,但是他的《大批判:柯达》、还有一个别克都流拍了。
作品在闽南语系里的受
为什么?
欢迎程度超过讲普通的。
蔡国强 1991 年作 《有一个月全蚀:为人类做的计划第二号》 七联屏风 预估价 900-1500 万港元 成交价 1858 万港元
王广义
李苏桥:看看年代就能够知道,因为那张比较早期。王
而由于他在台湾的个展
广义就是一个历史上没法忽视的艺术家,必须存在,如果他
导 致 馆 长 辞 职。 在 这 样
不存在了,中国当代艺术至少断了 1 到 2 年的历史。
一个瞬间事件发生之后,
柴 宁:他是一个时代代表性的人物。
马 上 进 行 拍 卖, 能 有 这
李苏桥:他的拥有最前卫的,最激烈的言辞,最锋芒的
样 的 成 就 已 经 很 好 了。
表露的那个年代的作品一定是市场所追求的。 因为资本不傻,
我个人估计这张画会到
藏家身边都有顾问做推荐,会迅速让其补上某件作品作为历
2000 万, 结 果 没 到, 原
史的定位,这很正常。但是 03 年之后,王的作品从力量感、
因就可能是个展导致馆
号召力、历史观来看是比较偏后的了,而他在 90 年代的作品,
长 被 迫 辞 职 的 消 息, 我
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个历史难得作品。但是到了 10
不 知 道 是 不 是 真 的, 但
年之后,2003 年,还以这样的表达方式,确实是很多人(仅
据说他的作品有一种要
仅出于)希望拥有王广义就买一张。(林:视觉疲劳了。)
攻克台湾的想法。
方力钧 主持人:方力钧的(嘉宾:不是流标,是撤拍。)
岳敏君和曾梵志
李苏桥:收藏家冒着被罚款的风险还是继续收藏。
主持人:还有岳敏君、曾梵志他们的作品也是在高于估
林 松:他的版画拍的很好,290 万。这个肯定的,他 的版画是代表性,大约 6 张、 8 张,好多都收藏在博物馆里,
价一倍多成交。您怎么看? 李苏桥:曾梵志这件作品《面具系列第八号》,估计梵 志也不会觉得是一件好作品,而是一个正常、中等水平的作品。
王广义 1996 年作 《护照系列》( 三十张一组 )
外面流通的很少。 李苏桥:是不多的机会能买到这件作品。
预估价 390-450 万港元 成交价 842 万港元
June 2010 TopFloor 41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雕塑 主持人:雕塑一共没有上拍几件,但是流拍 5 件。像展望、
李苏桥:年年如此,这是一个大的拍卖行的权力,他必 须去行使的权利。
隋建国他们两个在雕塑界算比较权威的,但他们的作品为什 么会流拍? 林 松:底价太贵,我相信有人肯定要买,但他们搞不 清低价到底是多少钱,不知道是苏富比的定价技巧还是送拍 人的心态。可能你真想花 100 万买,人家定 150 万。所以太 贵了就不买了,特别自然。 李苏桥:我不这么认为,这两个人要区分开来对待。展 望这件作品原来是苏富比 2008 年拍出去的仕丹莱的收藏。已 经成交的作品,买家又拿出来送拍。去年展望整体拍卖的情
隋建国 《衣钵》( 五件一组 ) 喷漆玻璃纤维 2006 年作 估价 150-200 万港币 流拍
况不错,只是一个买家获利的机制。但是这件作品的估价我 认为是偏高了,我自己认为展望的作品面对 70% 大众来讲,
流拍
20% 的华人买家里,有 90% 都能理解和读懂他的作品的人,
主持人:这次中国当代艺术品有 24 件流拍,其中 12 幅
流标是因为估价高。老隋的这件作品,我认为是(作品的)
是油画,这些数字都说明什么问题?
语言体系在拍卖市场呈现的时候,当面对 5% 西方买家而
李苏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95% 都是大区域华人买家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人对拥有这样
林 松:很正常。
的作品的难度是存在的。因为(作品)隐含了毛的形象,而
主持人:但是像代表市场标杆的张晓刚、王广义他们的
毛形象过多的借用,他 2006 年创作的这件作品也不是历史上 重要的作品。所以我不认为能够引起华人买家的兴趣,比如 你放到西方国家事情就解决了,问题是面对的客人不对。
作品也流拍了。 李苏桥:张晓刚好的作品都没有流标。( 柴:另外送拍的 人可能价格定的太高了 ) 或者苏富比比较无奈,被迫接受高 的定价,因为有其他的作品在里面。
低估价技巧
林 松:张晓刚流标的那两件作品都是一般性的作品。
主持人:为什么这次估价和成交价差那么多?
李苏桥:其实个别送拍的收藏家,他对作品的判断不代
李苏桥:是送拍人的信心。
表整体资金对整体的判断。比如张晓刚那件电灯泡的作品,
柴 宁:因为是苏富比的一贯的策略。
以前在画廊卖的时候也就 200 万人民币,他要 300 万起价,
林 松:拍卖的定价技巧。
等于挑战资本、或者收藏家的智慧。
李苏桥:这是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大的拍卖行的优势, 他们敢估低,送拍的人还相信,一贯两倍成交。 林 松:佳士得比苏富比更甚,经常以 4、5 倍于估价。 李苏桥:比如,这件作品 100 万买的,(拍卖行)就写
柴 宁:而且上一季刚拍卖一个,也就 300 万。这次它 估价 400 万。这次和上次拍 300 万的(作品 )差不多,同一 个时代、同一个尺寸,但估价过高。 李苏桥:我觉得晓刚的作品很正常,并不说他不行。 而
50 万(估价)。但是他相信这两个好的拍卖行可以到 100 万。
且他人物的作品也拍出了正常的价,如拿出 97、2000 年之前
因为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客人,在你还没有打开牌子的时候已
大家庭)的作品一样可以到 3000 万 以上。
经点到你头上来了。 柴 宁:如果一个作品真的是大家想拥有的、重要的作品, 其实定价高低和拍卖的价格没有太大关系。而且定的低往往 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主持人:但这次苏富比的整个专场定价都是比较保守, 是不是对当地艺术的一个(没信心)? 柴 宁:他们一贯的作风。每年如此。 42 TopFloor June 2010
柴 宁:不能说只要是张晓刚的作品,就拿他来做指标 去衡量。最近都没有拍过 90 年代大家庭系列的,因为太稀 缺了。 李苏桥:不是张晓刚,就是一定件件应该获得高价。也 不是说别的艺术家所有作品都不应该获得高价的,比方说王 劲松,他也有早期作品拍到 90 多万的。他的新作品便宜,早 期的好的就可以到 90 多万。这是作品本身决定了市场价值。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叁
资本、泡沫、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主持人:传统书画,今年在苏富比的成交量也很大,达
从 10 万美金到 30 万港币,你觉得便宜但还充满了风险。也
到 96% 以上,一直在往上升;而近几年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情
可能再过两年 10 万港币,再过两年,拍卖行见不到了,退市了,
况下,还是会有人说,当代艺术的价格存在泡沫,那么传统
连 ST 都不是了。所以泡沫的界定你不能说蔡国强卖出 7000
书画和当代艺术的格局以后将如何发展呢?
万是泡沫,今天刘野卖了 1900 万港币是泡沫。他们不是泡沫,
柴 宁:我们从两个层面说,一个从投资的角度来说,
他们有的是补涨、有的是领涨。是人家对未来的预期,只是
买传统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保守、安全(李:高流通)。
早点给锁定而已,从价位来看当代艺术(泡沫)应该在 60 万
因为它数量是有限的、稀缺的。然后艺术家的地位是经过时
到 10 万。
间考验的,所以它是一个安全的投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
柴 宁:今天我们的市场还处在一个(不完善的阶段)。
从购买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来说,你买当代艺术代表的是你
比如西方一个重要的艺术家的大部分作品都在美术馆里,大
的一种判断、和你对这个时代的参与。你去买传统的艺术,
部分都沉淀下来不会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了。那么今天美术馆
比如你去买一个齐白石,并不因为你购买了齐白石,而对齐
的体系还几乎没有。但通过今天我们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过去
白石的地位有任何的影响。那么你可能买一个年轻的艺术家,
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未来 10 年到 20 年一定
大家不认可,但你愿意花钱去买的 ( 作品 ),可能因为你的参
会大量出现。现在由地方性的政府出资的美术馆,比如广东
与而改变或者影响历史。只有对当代文化抱着一种积极的、
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其实他们已经做的蛮像样了,也有自
进取的态度的人才会去积极的参与当代艺术。
己的收藏。像一些民营美术馆最近也在运营,包括在苏富比
李苏桥:08 秋的特点就是只要是能够在全球运营的商品
买了重要作品的收藏家,其实也是他想丰富自己马上要开幕
都会跌,但是只要中国、印度尼西亚这些个别国家运营的商
的美术馆,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准美术馆的购买者了。未来
品时不会跌的。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和中国有关的不论是矿
中国如果有更多的公立、私立的美术馆,能够参与到艺术市
也好,电也好甚至手机市场,这些在内部运营所有都没有问题,
场体系中,那么重要的艺术家作品的稀缺性和沉淀下的速度
但只要是在全球体系下运营的,包括当代艺术都跌。国画 08
就和今天完全不一样。
秋不会跌的,因为是内部运营的,中国日子过得好呢。关于
李苏桥:市场就更难找到优秀的作品,会更贵更稀缺。
泡沫的问题,通常来讲,(人们)把价格最高当做泡沫,这
当一个私人的想去挑战一个美术馆的时候,就是今天中国古
是一个最愚蠢的解释。我认为,近代书画比如齐白石、徐悲鸿、
代书画的现状。就是辽博有,故宫有,上博有,苏博有,剩
傅抱石、黄宾虹等这些历史确定的人物,没泡沫,他们只是
下就是我了。
一个稀缺的物资、作品。 那么泡沫在哪儿?是在那些有点名
柴 宁:比如现在大家热捧的《石渠宝笈》,它总共几
或者刚有点几乎没名的,或者干脆没有名气的(艺术家的作
千作品,只不过几千件作品都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那里
品),他们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
随便拿出一件都要比拍卖上的要好的多。但是当代艺术的状
( 这个考验对 ) 近现代书画可能需要 30 年到 100 年。对 于当代艺术可能需要 10 年以上的考验。这些没经过考验的人,
况,是几乎所有作品都在民间。 李苏桥:我也是在路德维希美术馆,在常规的收藏中,
画点毛泽东,弄点这呀那呀,这些人是泡沫,是绝对的泡沫。
看到过方力钧的早期作品,在蓬皮杜里面看到崔岫闻的作品,
因为他们的语言体系、思想体系只是山寨版的当代艺术品。
( 美术馆收藏中国当代 ) 实在非常有限,但我认为存在 ( 发展
比如正版 iPhone 需要 5000 元,山寨 iPhone,取决于屏幕,屏
的希望 )。因为中国是个举国的体制,美术馆从硬件、软件来
幕差的也就 500 元。所以我认为泡沫在这个地方。但是今天
讲都不需要太多的钱,举国体制下的省、省会或者市级行政
泡沫挤干净了么?挤干净了。或者说资本本身的觉悟已经让
单位都有美术馆的时候,私人藏家就比较可怜,他们可能在
动用资本的人看清了什么是泡沫、什么是被挤的艺术品。
未来需要花更多的价格来买到 ( 好的 ) 作品。所以今天买是个
比如有些艺术家在 2008 年春天之前是 15 万、10 万美金, 今天只有 20 万港币。这些(成为泡沫)的作品很可怜,比如
明智的决定。这种信心已经从主流媒体中听到了,为文化产 业做了一些铺垫,中国这样的传统,即有风声了,就会来雨了。 June 2010 TopFloor 43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肆
日韩及东南亚
李苏桥:(亚洲艺术专场的一点多亿)是在日韩几乎大
所以造成这样的结局是正常的。但是,也值得中国的艺术圈
面积流标的情况下拍出的。这也说明日韩的市场完全是不靠
去研究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光靠炒作是肯定不行的,100% 死
谱的,邻国的朋友基本上都黄了。他们在那边去从事他们所
路一条。
擅长的交易,但这种交易并没有带来以大陆为主的买家的兴
主 持 人: 这 次 春 拍 东 南 亚 专 场 143 件 作 品, 成 交 率
趣,所以他们过去的方式是失败的。而且我们很高兴看到他
87%,但是 20 世纪中国专场 66 件作品成交率只是 75%,但
们流标的现象。
成交额远远高于东南亚,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林 松:我觉得苏桥说这段话并不代表我们狭隘,比如
柴 宁:这个很简单,因为东南亚单价便宜,而且东南
像他们的大师奈良美智、村上隆等也能卖的很好,但大多数
亚艺术的藏家也基本上集中在东南亚,几乎很少有东南亚以
都偏太小细和精致了,不如中国当代艺术的鲜活,再加上他
外的藏家会买东南亚艺术;中国(大陆)加上华人这样一个
们人为的成分太大。有的人老说中国(市场)炒作,看看韩
群体主要是买中国的艺术,而这个群体是远远大于东南亚藏
日的话,我觉得太健康了。
家的群体的。
李苏桥:中国当代艺术的这种“人为”是 10 个艺术家,
李苏桥:印尼是有很多收藏家是买中国当代艺术的,他
20 个画廊加上 70 个买家,这样一个共同的市场造成市场的
们不会因为东南亚艺术便宜就一定喜欢,因为打动不了他们。
火热。而韩国、日本的市场感觉是 10 个艺术家、10 个画廊、
他们推广当地的艺术,是以资本来推动的方式,我个人认为
5 个东南亚的买家、5 个台湾的买家,然后没了。最代表收藏
不会长期维持,因为他带来的只是价格的提升,而非创作的
的趣味、品质和资金流向的 70% 的人没出现,历史上就没有,
繁荣,创作的繁荣是需要文化底蕴的。
伍
对其他拍卖行春拍的预期
主持人:因为苏富比这次拍了 20 亿港元,而佳士得马上
柴 宁: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重量级的,其实很多广告都
也要开始了,预计最低 15 亿港元,最高可能高于苏富比的纪
已经发布出来了。一个是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5 米的长卷。
录。你们怎么看?
这是吴冠中给北京饭店大型壁画的最终定稿,之前还有一稿,
林 松:肯定超过,就目前来看,我们没有看全,但就 已经知道作品质量大大超过苏富比。我觉得 30 亿港币差不多。
是一个保存在故宫博物院草图的定稿,也是 70 年代他的油画 作品中特别重要的代表作。有一张陈逸飞的音乐系列,尺幅
李苏桥:按照佳士得以前的工作做风和工作能力,这都
较大,是 80 年代(后期的),比去年拍的《长笛手》(87 年作 )
是非常保守的估计。还有夜场,我们还没有看古董,连图录
稍微晚了一两年,但是在他的音乐系列里非常难得的作品。
都没看,就是直觉判断。佳士得很稳定,斗志很旺盛,之前
这次也有一张赵无极的代表作、有向京的身体系列的最重要
中国的秋拍做的很好,苏富比的春拍也不错,应该另有一个
代表作。
高潮的期待。 林 松:我在拍卖会上碰到佳士得的主管,都是面带微
林 松:保利的我还没看全 ( 李:最牛的就是黄庭坚的 作品 )。油画有吴冠中的单元,现在公布出来的有《乞力马扎
笑的看待苏富比,我认为胜券在握。
罗》,因为去年的《坦桑尼亚大瀑布》是贵了,《乞力马扎罗》
主持人:至少 30 亿港元?
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就是《墙上秋色》,也是很好的作品,
林 松:当代艺术市场这回肯定拍得不错。
然后陈逸飞也是一个单元。写实的、当代艺术都是全垒打。
李苏桥:这也会积极的影响后面的保利拍卖、翰海拍卖、
古董也很强。
匡时拍卖,保利也是 5 周年,而匡时有另外的行动的准备。
主持人:当代艺术今年表现很强势。
而且这次我私下了解,也有大件作品,也有比较系统的藏品,
林 松:匡时也不错。
所以会比较好的影响。
李苏桥:对拍卖行来说,今年和明年来说是较好的征件
主持人:翰海今年准备什么样的藏品? 44 TopFloor June 2010
的最后两年,再往后,资本真进入场之后,有些真的很难找。
拍卖解码 Decode Auction 二代,新的面孔。那么这些人会去挑一些比较年轻的比较特 嘉宾介绍见 P61“财评”
春拍大局 分析及预测 Analysis and Forecast for the Spring Auction
余 丁:我认为前几年有泡沫就是因为我们根基不牢,
别的。这些人出价会出在预估高标以内的。这个时候他会下 手去买。所以要是这种架构的话,基本上拍卖没有什么大的 问题。就是要看每一个拍卖公司收件的情况,是不是整齐, 是不是精彩。 赵 力:我觉得今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因为有去 年的那个基础嘛。今年的主要的特征是突破指标,一部分是 国内的拍卖公司收了好东西,但价格都很高,都是从收藏家 手里收的,预估价比较高了,这就要看市场能不能承受这样 的价钱。结论就是两个:形成了价格的分化,有主力资金主 要集中去拉价格,去主攻那些价格,那要看资金有多大,有 没有力量去指标化。如果能突破指标化,下面还可以看一些。
没有国内真正的市场需求。国外的市场引起的投资、投机欲望,
指标出现去年是带动整体的向上移,但是接下来会维系指标
造成跟风,金融危机来了,这种泡沫沉淀就需要时间,所以
的行情。但是这个阶段最难判断,也很微妙,上半年是非常
我认为今年是当代艺术整理的时间,是很关键的一年。
需要观察的。
赵 力:关于泡沫,比如前几年张晓刚卖出价钱来,国
余 丁:我是靠自己直觉,近现代书画还会突破去年秋
内是 100 万人民币,而美国拍了 100 万美元,这实际上是汇
拍的价格,然后当代艺术这块平稳维持。但今年秋季拍卖的
率问题,即中国的东西拿到了国际平台上卖,(造成的)汇
时候,我认为中国近现代书画会暴涨,并且带动当代艺术跟
率差很容易形成贸易的状态。泡沫就是翻倍,其实是价格接
着涨。因为今年秋拍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去年是 230 亿,
轨造成的。
今年一定突破 250 亿。这是我的预言,咱们拭目以待。这是
陆洁民:我很同意今年是可以观察的一年的观点。因为
我的预言,没有通过计算和科学依据,只是直觉。
我在苏富比拍卖碰到许多台湾的藏家,(发现)行家基本上
赵 力:我有担心,我实际上去年有担心。中国书画和
买不到东西。具有很大资金的中国藏家或其他国家的藏家在
全球一样,代表主流占到市场的 50% 左右,如果按照余老师
“搂货”。 为什么行里藏家买不到东西?因为他当时买中国
这个预言的话,那下半年可能会涨到 70% 左右,如果这个盘
当代的时候价格很合理,经过国际一做,两三年之后价格到
子是泡沫型的市场,会是非常大的影响。2003-2005 年艺术
达一两百万美金,其实很大的利润,在金融海啸一跌,虽然
品市场出现暴涨,核心是书画,接下来下跌的时候中国艺术
没有伤到这些藏家,但他们曾经用 10 万美金买到中国当代的
品市场少了 40 亿,我觉得有 60 亿左右,而 20 亿的跳空缺口
四大天王,你再叫他进场去买这些,他们买不进。
是当代艺术和古董市场去补的。如果本来两年的爆发期,我
主持人:三位给我们预测一下今年的春拍市场。
们在一年内用光了,这会对艺术品市场带来什么呢?但我又
陆洁民:从香港苏富比开拍之后,我们大概也可以看得
有点同意余丁的这个感觉,按照市场研究,数据来证明,当
出来,精品出现一定拍的很好。这个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GDP 发展达到两位数,通货膨胀到达 3-5% 的时候,即高增
那么其他的就是要看东西了。基本上,从台湾的角度来看,
长通胀是艺术品市场最好的时候,它要超过股票房地产。
大家买东西都买的很谨慎。观望的多,买的很谨慎。那么富
余 丁:市场扩容之后怎么办?
二代进场,他多半不会买很高的,他都是挑价位比较低,然
赵 力:这也是一个忧虑。在前面的阶段,市场有热点
后他从那边开始进场。有三块:一个是大资金去买精品。一
轮换,书画以后有古董、古董以后有当代艺术,钱没有遗失。
个是整个行家群还是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但是他看到他认
未来是不是会转到其他领域?
为好的东西掉到他心里以下的价位他就会买的。比如说中国 当代,一线二线二三十个明星,这些人曾经买过他们的画,
余 丁:就像房市好的时候,只要资金都在这个市场, 不论在北京还是深圳,都是一回事,艺术市场是一回事。
现在掉的蛮多的,要是这些人的精品出现在拍场,而定价偏
陆洁民:项目会变得宽广
合理,那么他会去吃的。但他不会是最高的。第三块就是富
赵 力:预测要谨慎。 June 2010 TopFloor 45
深度调查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艺术区租金漩涡
Rent Complication in Art District 租金纠纷、拆迁纠纷、地产纠纷,从去年开始在艺术区集中爆发, 艺术家被迫不断迁徙,诸多自发形成的艺术区被夷为平地。 在这个越卷越急的漩涡里,艺术区将何去何从? □ 本刊记者 沈崴崴︱文
46 TopFloor June 2010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深度调查 前言: 正 值 2010 年 春 季 的 艺 术 展 季,4 月份的“中艺博”、五月初的“艺术北 京”、五月下旬的“香港艺术节,北京 各大艺术区展览层出不穷。然而,在草 场地艺术区著名的“三影堂”里,摆放 着一张白底黑字引人注目的 A4 打印纸, 抬头是:“保存草场地艺术区,万名艺 术从业者签名征集活动”,正文内容是: “我们,来自中国艺术领域工作者—— 艺术家、策划人、机构代表;借草场地 摄影季这一对外开放的平台,向您发起 征集万名艺术工作者的签名活动。目的 是保护并基本维护草场地村艺术区的现
宋庄
状,在此基础上就土地改制的法律及权 宜问题上展开谈判,探索理性解决的方
们那一头,在利益驱动下纷纷起诉艺术
008 国际艺术区流传着关于拆迁的传言,
式。此一签名活动运动自今日起至 6 月
家,此后有 13 位画家先后被原农民房
附近的东营艺术区此时已有腾退拆迁的
10 日结束,征集好的签名将作为正式
主起诉退赔已购买多年的宅院。在艺术
书面通知,但 008 房东从未告知租户。
的民间请愿书呈送给北京市政府。”
家那头,400 多名艺术家联名上书北京
2009 年 10 月下旬,艺术区办公室
在狂欢节般的展季气氛里,围绕着
市政府、市人大及市政法委,要求维护
一边书面通知收暖气费,一边却在拆卸
租金、房产以及拆迁引发的各种纠纷,
艺术家家园的正当权益;在宋庄镇政府
艺术区的锅炉房。此时正值寒冬,北京
像一片顽固的阴云,漂浮在灿烂的阳春
那头,不愿辛辛苦苦建立的艺术园区毁
刚刚下过罕见的大学,天气异常寒冷。
天空。
于一旦,出面为被告艺术家准备过渡的
2009 年 11 月 10 日, 房 东 在 未 通
房屋,做农民的思想工作,申明一荣俱
知 008 租 户 的 情 况 下, 又 对 008 租 户
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断水。
第一部分:
艺术区—— 他们的伤心地
2008 年 1 月,李玉兰反诉马海涛。
2009 年 11 月 18 日,008 艺术区租
第一起引发群体关注的艺术区房产
案件陷入拉锯战,纠缠在马海涛赔付李
户收到《金盏乡人民政府的信访答复意
纠纷,发生在 2006 年 12 月,宋庄村民
玉兰的具体金额上。几番诉讼的结果是
见书(金盏信访字 2009 直访件 028 号)》,
马海涛将艺术家李玉兰告上法庭。2002
法院判决马海涛赔偿李玉兰 27 万余元,
该文表示本区域一切现状都是因为道路
年,李玉兰花 4.5 万元买下马海涛的宅
李玉兰归还居住经年、种满了花菜瓜果
拓宽需要。并且,目前还未到拆迁阶段。
院。此一时期,宋庄商品房价约为每平
的 农 家 院。2009 年 8 月, 李 玉 兰 搬 进
至此,尽管拆迁即将执行,008 租户却
米 1500 元;之后,宋庄艺术区房地产
了小堡村委会为其暂时免费提供的画
未收到任何正式文件。
连年升值,到了 2008 年,房价涨至每
室。她必须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这 27
2009 年 12 月 4 日,008 艺 术 区 办
平米 7500 元,五年间翻了五倍。
万元,再找一个新家。而目前,在宋庄
公室书面通知租户 12 月 10 日艺术区将
马海涛于是反悔了。2007 年 7 月,
购买了农民宅院的艺术家有近 300 人,
大面积拆迁,要求租户 12 月 10 日前腾
北京通州区法院宋庄法庭一审判决李玉
他们将会面临和李玉兰一样的遭遇吗?
空房屋并办理腾空手续,12 月 10 日后
兰购买农民马海涛宅院合同无效,判李
李玉兰案并非孤例,更多、更激烈
玉兰退还房产,马海涛赔偿李玉兰 9.38 万元。 此事在宋庄掀起轩然大波。农民
的纠纷像多尼诺骨牌一样出现了。
停水停电。 008 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
2009 年夏天,也就是李玉兰搬出
长店村西南角,成立于 2008 年,共有
她曾以为会是永远的家的时候,北京
艺术家和文化类商户 150 户,不少租户 June 2010 TopFloor 47
深度调查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与房东签署了长达 20-30 年的租赁合
还会有下一个艺术区吗?答案很快
无效”官司开庭,被媒体称为是“中国
同,投入了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近
就揭晓了。4 月 16 日,草场地艺术区
最大的艺术地产官司”。它既非租金纠
百万的装修费用。拆迁通知下达的时候,
各大画廊和艺术工作室接到一则通告,
纷那样属于个人利益冲突,也并非 008
艺术家们原来签署的合同还未到期,而
写着:“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村
和正阳那样属于商业性地产开发和艺术
房东却称,艺术区拆迁对于承租人的投
已被列入拆迁腾退范围,但具体时间还
家群体去留的矛盾,而是村委会和合法
资等国家不给予任何补偿,对于装修投
未确定。”草场地艺术区 30 多家画廊
企业之间的纠纷。
入二三十万的租户,房东会看私人交情
和艺术工作室发起了维权小组,事情将
个人掏腰包给予一两万元的补偿。
如何发展?
与 008 艺术区遭遇同样命运的,还
继租金纠纷、拆迁纠纷等类型之后,
上苑艺术馆素来以“国际艺术家 住馆创作计划”为招牌,村委会诉称上 苑艺术馆兴建了作家公寓买卖,进行了
有一墙之隔的正阳艺术区。自 2007 年
又发生了艺术地产产权纠纷。2010 年 3
房地产项目开发,要求判决该地块“60
起,先后有 50 余位艺术家进驻这个拥
月 18 日,北京怀柔区桥梓镇沙峪口村
年土地使用权”无效。而艺术馆方面则
有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他们和开发商签
委会起诉北京北上苑现代艺术馆“合同
称,村委会指控的“非法房地产开发”
署的租赁合同均为 5 年时限。2009 年 11 月 26 日,开发商突发“腾退令”, 勒令毫无准备的艺术家们在 12 月 4 日 前无条件搬走,并表示绝不赔偿。11 月 28 日,拆迁队伍进入园区强拆;12 月 4 日,开发商及物业撤离并卷走艺术 家们预付的各种费用共计 31 万元。12 月 5 日,在清晨零下 9 度的低温下,园 区断电停暖;12 月 13 日起完全停水; 12 月 19 日,开发商雇人强行拖走艺术 家们集资租来的发电机,导致双方发生 争执斗殴。 2009 年 12 月 29 日, 来 自 北 京 20 多个艺术区的艺术家们启动了“暖冬” 计划,通过一系列艺术活动的实施,抗 议强拆。2010 年 1 月 12 日,“暖冬” 第二站——008 艺术区“解决”展上, 出现了一些不明身份的黑衣人,与艺术 家发生暴力冲突,出现流血事件。2 月 22 日,百余名黑社会打手袭击正阳艺 术区,打伤 7 名艺术家。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唯一一丝对 艺术家们来说有益的消息,发生在 1 月 23 日,金盏乡政府与正阳艺术区的艺 术家代表进行谈判,表示关于赔偿费可 以由原先的分文不给上升到 500 万元人 民币,同时要求艺术家们在春节前全部 搬空。 48 TopFloor June 2010
草场地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深度调查
草场地艺术家发起维权活动
家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工作室。不过要
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它像其他许多国
说到第一个搬到宋庄的艺术家,应该是
营企业一样告别了昔日辉煌,日渐没落
张惠平。张惠平发现村里大概有三分之
破败,2 万多工人下岗分流,只剩 4000
一的破落院子都是闲置无人的,农民们
多名职工,大片厂房车间闲置,逐渐荒
大部分都到城里工作了。张惠平便询问
寂。90 年代末,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
这些院落能否购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隋建国租用荒废闲置的车间进行大型雕
消息传开,艺术家们欣喜若狂,居然可
塑创作,成为第一个利用 798 现有空间
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地产了!“说起
的艺术家。2002 年,798 迎来了艺术家
来,那时候在宋庄买个院子多便宜呀!”
进驻的高峰阶段。在短时期内,798 艺
林楠说,“总价 1 到 3 万元,就可以买
术区迅速成型,不仅有艺术家工作室,
个院子。那时候在宋庄买房的,可以说
还有各类艺术机构、画廊、书店、媒体,
是全国最早一批拥有私人宅院的艺术
各种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也相继出现。
家。”
798 厂的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出租厂房来
并不成立,因为债务和日常开销所迫,
到了 1997 年,几乎宋庄镇的所有
养活厂里剩余的职工,随着艺术区的成
投资建设的四套作家公寓经协商后,只
自然村都有艺术家进驻。随着岳敏君、
型,租金一路暴涨,最早是 0.3 元每天
是以成本价转让或免费提供给了诗人蒋
方力钧等入住宋庄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
每平米,到了 2006 年是 2.5 元每天每
浩、作家残雪、艺术批评家高名潞和四
场上连创奇迹,越来越多艺术家聚集在
平米,2003 年,仅租金一项,物业管
川美院教授张强,转让行为没有任何利
宋庄。2005 年,宋庄艺术促进会成立,
理部门就收入 3200 多万元。
润产生。此案将会如何发展,人们正拭
成员既有艺术家,也有村镇干部。
目以待。
2006 年,798 被北京市和朝阳区政
今天,光在宋庄艺术促进会登记的
府列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艺术家就有 4000 多位,分散在 21 个村
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中关村电子城文化
第二部分:
落里,宋庄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艺术
创意产业基地。朝阳区政府与 798 的物
地产神话 ——天上掉的馅饼
硅谷”。是艺术家缔造了宋庄的经济神
业公司七星集团共同成立了北京 798 艺
位于小堡西街 149 号的林雅轩画廊
话,1994 年,小堡村只有 4 个小卖部,
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打造 798 艺术
于 1994 年进驻宋庄,是最早来到宋庄
2006 年则有了 8 家超市和 46 家饭店。
品牌,北京市政府且投入 1.2 亿元进行
的艺术机构之一。当时,画廊主人林楠
如果按照一个艺术家 1 年消费 2 万元现
798 改造工程。
和岳敏君、方力钧、杨少斌、王秋仁、
金来估算,1000 名艺术家就可以给宋
陈光武等十几个艺术家从圆明园画家村
庄带来 2 千万元的现金流,创造 1000
个艺术展,每年都有“798 艺术节”盛事,
迁 至 宋 庄。 林 楠 回 忆 道:“1994 年,
个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原本因
云集了众多艺术文化界名流,驻扎了众
宋庄所在的小堡村年人均收入只有 500
偶然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区,被视为
多艺术机构和时尚企业,甚至还吸引了
元,到了 2008 年,2000 多户村民的年
优势资源,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而增加
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摩托罗拉、迪奥、
收 入 是 3 千 多 万 元,2010 年, 村 民 人
GDP。今年北京通州规划新城 CBD,分
欧米茄、宝马等在这里举办宣传推广活
均年收入是 1.7 万元。这些数字,纯粹
为八大功能区,其中就包括了宋庄文化
动。在最火爆的时候,798 艺术区的租
是村民因把房产租售给艺术家而获得
创意产业功能区。
金达到了 5-6 元每天每平米,而且房租
的,还不包括村民们在乡镇企业和其他 项目里的经营收入。”
宋庄模式,差不多代表了全国各主 要艺术区的基本模式。北京 798 艺术区,
如今,798 艺术区不但每天都有多
合同要求一年一签,七星物业的租金年 收入超过了一亿元。
林楠刚搬进宋庄的时候,四周都是
是原 718 联合厂,属于军工企业,由前
“艺术地产”成了热词,地产加艺
菜地,村里没有一条柏油马路,也没有
苏联政府援建,于 1957 年竣工投产,
术的商业模式在新世纪里蔚然成风。如
路灯。林雅买下了一亩地,于 1995 年
总面积 116.19 万平方米的建筑,明显
果说宋庄、798 因艺术家偶然自发的聚
春天盖起了房子,是宋庄第一个由艺术
秉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风格。从上世
集而日渐火爆带着一种“天上掉馅饼” June 2010 TopFloor 49
深度调查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的意外之喜的话,那么,“艺术地产”
区的栗宪庭工作室,在那儿遇见了吴幼
诉他,今后这一片地区的租金还要往上
的高温热度则让开发商主动出击,开始
明和周丽夫妇,据吴幼明介绍,宋庄最
涨,“再涨的话,我恐怕就承受不了了,
投资开发艺术区。
初的租金很便宜,一般只要 0.6 元每天
到那时候我就搬到村里的农民房去。”
成都蓝顶,最早也是由几个艺术
每平米,2008 年涨到了 0.9 元每天每平
吴极说。
家在双流机场附近工厂区自发形成的、
米,2009 年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工作室为目的的艺术区,在几年的时
又降至 0.6 元每天每平米,现在的平均
徙的状况,吴幼明分析道:“目前来看,
间里迅速成名。这引来了锦江区三圣乡
租金是 1 元每天每平米。如果是一次性
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艺术区的管理者抱着
的新蓝顶艺术区,新蓝顶一期的规划建
付清 3 年的房租,还可以打六折,一个
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家。像宋
设极尽优雅,遍地生长荷花和毛竹,景
不带暖气的 200 平方米面积的工作室,
庄镇政府,非常想保有这片艺术区,所
色优美,摆脱了艺术区租赁废旧工厂的
花 4.5 万元可以使用三年,更便宜的小
以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宋庄艺术促进会
简陋模式。而新蓝顶二期则更进一步,
工作室花 1.8 万元就可以使用三年。最
能出面进行调停,比如它就为李玉兰免
期待从根本上破解困绕着全国各地艺术
优惠的租约方式是:一次性交付 40 万
费提供了能使用一年的工作室。而糖厂
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难题,通过将集体
元,则可以租住 40 年。
艺术区在租约管理上也体现了相当的合
说到艺术家因租金原因被迫不断迁
建设用地进行创意工作园区的土地性质
理性,糖厂艺术区的租约分为一年、五
的转换和开发,让艺术家取得土地证和
年、十年等类型,而且承诺若甲方违约
房产证,这种建筑不是商品住宅开发,
则租金全退,若是因政府要拆迁,则退
而是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室开发。蓝顶的
付余额。”
规划者和开发者在艺术区著名艺术家的
吴极也说:“糖厂艺术区的租金是
指导和参与下,将在保持一千多亩自然
最便宜的,一百平米的工作室,一年租
生态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在二期中开发
金只要 1.7 万元。”低廉的租金让糖厂
建设 100 多至 400 多平方米的独立式、
栗宪庭工作室
联排式和集合式三种结构的工作室,共 七、八十套。除了产权式工作室的建设
艺术区在 2009 年之前吸引了 100 多名 艺术家入住。到了今年,糖厂艺术区的
“宋庄今年的工作室租金又涨上去
租金也开始上涨,到达了每百平米每年
探索外,规划者还积极参与引导和推动
了,去年九号院还有十一二户是空着的,
当地政府展开出租当地百姓自主房以满
现在都住满了。主要是因为东营、北港、
足年轻艺术家的低租要求,更计划建造
黑桥等艺术区遭遇拆迁,那里的艺术家
租金和对艺术家利益的维护上还比较稳
一个比蓝顶美术馆的功能更加完备和丰
纷纷搬来宋庄。我们前两天去草场地看
定的话,那么,曾在 798 和草场地之间
富的艺术中心和一些配套休闲娱乐购物
摄影季展览,一个下午停了两三次电,
迁移的艺术家则充分体现了“逐草而居”
设施。
草场地刚接到拆迁通知。”吴幼明夫妻
式的无奈。
2.1 万元。 如果说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宋庄在
说。林雅轩画廊主人林楠给出了更具体
798 可以说是草场地的“前世”。
第三部分:
的数字:“2009 年末到今年 5 月之前,
798 是艺术家自发聚集而成的,自从文
逐草而居 ——不断流浪的脚步
宋庄一下子搬进了朝阳区因被拆迁而迁
化创意作为一项产业被政府部门视为
徙来的艺术家 1000 名左右。”
“金矿”进行开发后,798 越来越“热
艺术家有点像筑路工人,来到一个 荒瘠的地方,修筑好漂亮平整的公路,
在宋庄小堡驿站文化艺术有限责任
闹”,今天的 798,有 35% 以上的空间
引来了繁华的人气,又开拔到下一个贫
公司的顶楼,住着从湖南来北京的画家
被酒吧、咖啡馆、娱乐设施占据,这种
瘠的地方。
吴极,这是宋庄艺术区入口处的一个相
商业上的“热闹”和艺术家渴求的“安静”
当不错的位置,吴极的租约是跟公司签
的创作氛围是冲突的,加上租金因素,
人,他们渴望有一个合理面积的工作室、
的。他搬进宋庄一年多了,租住的工作
从 2004 年开始,居住在 798 的一些艺
在一个能承受的价位下安心创作。2010
室大约有四五十平米,租金是 1.2 万元
术家就因不堪承受日渐上涨的租金,移
年 4 月 30 日,记者走进位于宋庄艺术
一年。小堡驿站文化艺术公司的经理告
居草场地。而草场地的租金,算起来只
但是他们的身份毕竟不是筑路工
50 TopFloor June 2010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深度调查 有 798 的四分之一。
5 月,画家薛松第一个进驻莫干山路 50
个国家、地区 3000 多家企业。而年年
今年“五一”节这天,记者来到草
号,之后一大批艺术家纷纷入驻。2002
上涨的租金也为艺术家、艺术机构诟病。
场地艺术区,和 798 人声鼎沸的喧闹相
年 5 月,西苏州河路 1131 号和 1133 号
虹口区的 1933 老场坊,2009 年的租金
比,草场地相当安静,统一的青砖建筑
仓库拆迁,那里的艺术家们和画廊就近
报价超过每天每平米 6 元,物业管理费
也显得漂亮规整,这儿的一位艺术家说:
搬入莫干山路 50 号。同时期,上海另
达到每月每平米 20 元,比周边的乙级
“我是 2008 年入住草场地的,一次性
一片艺术仓库淮海西路 720 号同样因拆
写字楼的价格还高。
付了三年的租金,每天每平米 1.6 元。
迁而消失,这批艺术家也于 2003 年 2
我喜欢这里的安静,商业味也没那么浓。
月相继进驻莫干山路 50 号。2005 年 4 月,
开始扎堆“出走”,但是新兴的艺术园
这里的艺术家都是跟房东签租约合同,
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
区价格同样一路看涨。位于上海西北城
不存在农民宅基地买卖的问题,所以也
聚集区,命名为“M50 创意园”,曾成
区武威路祁连山路的“M50 祁连山路艺
不会出现像宋庄那样的纠纷。”
功举办了 2005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
术园区”,是“M50”的姐妹园,于今
2005 时尚之夜、法国工商会、中国传
年 4 月 正 式 开 张。2009 年, 一 些 艺 术
统节日乙酉中秋论坛、宝马车展、诺基
家和艺术机构已经开始迁入祁连山路艺
亚及西门子产品推广等一系列时尚活
术园区,包括著名艺术家徐震的“没顶
是国内和北京 798 齐名的艺术园区。这
动。 目 前,“M50” 总 共 有 来 自 16 个
公司”、香格纳画廊等,那里最初的租
里原是上海春明粗纺厂,拥有上世纪
国家、地区和国内 10 多个省市的 130
金是每天每平米 0.8 元左右,目前的价
30 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
余位艺术家及诸多创意设计机构入驻。
格已经涨至每天每平米 2.2 元左右,还
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工
“M50”最早的租金只要每天每平
在另一个当代艺术重镇上海,同样 的问题也困扰着这里的艺术家们。 上海莫干山路 50 号,简称“M50”,
业纺织建筑遗存。 1998 年,台湾著名设计师登琨艳 最先进驻上海苏州河边的仓库,此后一
曾经租住在“M50”的一些艺术家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涨了 2 倍多。
米 0.4 到 0.5 元,到了 2009 年,涨至每 天每平米 4 至 5 元,还不包括每月每平
第四部分:
米 12 元的物业管理费。
驻守或迁移 ——何时能圆家园梦
批艺术家在西苏州河路 1131 号、1133
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成为拉动上海
最早在宋庄购买农民宅基地的林雅
号仓库等地相继开辟自己的工作室。
城市经济的新兴产业之一,从 2005 年
轩画廊主人林楠,自 1994 年以来亲眼
1999 年,上海春明毛纺织厂资产重组,
首批 18 家创意聚集区挂牌至今,全上
目睹了宋庄的发展轨迹。她说:“在当
4 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调整出租。2000 年
海已经有 75 个类似园区,吸引了 30 多
代艺术领域,只有大约 10% 到 15% 的 顶级艺术家可以依靠自己的艺术作品
798 艺术园区
来享受生活,一些二三流的艺术家在 2007 年和 2008 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 爆的时候,靠售卖作品平均赚了大约 二三十万元,其他 80% 到 90% 的艺术 家依然在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房租,是 他们生活和创作成本最大的一项支出, 在现在生活物质成本都在上涨的情况 下,艺术家的生存更艰难。宋庄看上去 挺休闲挺田园的,但这只是个表象。” 艺术家李路明现在租住在北京环铁 艺术区,“以前我在东营艺术区,租金 是每天每平米 0.65 元,东营被拆迁之前, 我觉得形势不好,就及时搬到了环铁艺 术区,租金是 0.8 元每天每平米,现在 June 2010 TopFloor 51
深度调查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环铁的租金涨到了 1.8 元每天每平米。 搬迁的时候,我跟东营房东签的合同还 差一年到期,租金是一年一交的,我于 去年 9 月搬走,房租交到去年 7 月,还 差二个月的钱,房东也就算了,没再收 我的钱。要是比较起来,东营艺术区的 配套设施比环铁好,东营的物业、暖气 都齐备,环铁是废旧仓库改的,没有暖 气,自己安装吧又很麻烦。” 对于像 798 这样的艺术区的火爆场 面,李路明的看法或许代表了众多艺术
最早在宋庄购买农民宅基地的林雅轩画廊主人林楠的家
家的看法:“798 是作为旅游点的火爆, 作为一个消费场所的火爆,跟艺术本身
发商引进艺术家的时候,并没有做详细
的关系已经不是那么紧密了。现在 798
的考虑,当政府需要土地时,又会产生
入住的基本上都是画廊、机构、时尚场
开发商与艺术家的矛盾。
遇到拆迁问题,只能服从相关规划部门。 对于目前艺术区的困境,景乃权认 为除了土地问题,还包括其他问题,比
所,艺术家个人已经很少在那里租住。
艺术家被迫不断迁移的状况,现在
如地方政府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利益,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想要靠住在 798
已经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现在全民
与艺术家争利,忽略了艺术区应长期稳
这样火爆的地方来提高作品的售卖率和
的共识是: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的“软
定发展的规律;比如过度的商业开发造
售卖价格,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想法;
实力”,浙江大学教授景乃权说:“从
成租金等生活成本飞涨,挤出了艺术
如果作品做得不好,这样的想法根本就
长远来看,艺术区应该形成一个当地政
家等。
是不现实的。”
府、村民和艺术家之间三赢的局面。但
在“创意产业”、“艺术地产”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艺术区的困
是,眼下这个三赢的局面并没有持续下
为时髦热词之后,各大城市艺术区的建
境,并非没有前例。英国《金融时报》
去,反而出现了种种纠纷和问题。以朝
设的确出现一种“大跃进”般的态势。
曾经将之称为“创意产业的国际惯例”,
阳区为例,区内除 798、酒厂以及一号
艺术区、创意园沦为赚钱地产项目,反
即:城市遗弃之地的低成本被艺术家、
地艺术区属特批的创意产业用地之外,
而背离了艺术的规律和本质。
设计师等创意人群占据并形成消费业
其他艺术区几乎全属于‘违建’范畴,
态,随后商业机构跟进,地租成本上升,
他们有可能集体面临着被驱逐的窘境。”
景乃权认为,健康良性长期发展的 艺术园区,一般需要低廉的生活成本,
升到创意人群难以承担而撤离,再去寻
看来,艺术园区的土地使用性质是
包括低房租、低低价等;需要宽松、良
找新的乐土,由边缘而主流而又边缘。
首当其冲的问题。比如 008 艺术区的土
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完整的艺术品商
目前造成艺术家被迫迁移的主因,
地性质是农业集体用地,而按照《土地
业经营链等,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的商业
一是房租,二是拆迁,这背后最大的原
管理法》相关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
化对艺术家的挤出效应。
因是利益驱动。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央
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应由县级人民政
无论是自发形成的艺术家园区,还
美院老师马璐曾分析道:2009 年北京
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
是政府主导的艺术家园区,政府职能的
市平均房价上涨 70%,市政府以极快的
使用权。而 008 艺术区地块的土地使用
作用至关重要。政府的视野不能仅仅局
速度扩大建设用地储备,各乡政府对朝
性质的变更,并没有经过上级政府审批。
限在产业的发展,更不能局限在房地产
阳区数十个艺术园区的大部分下达了腾
一旦碰上朝阳区政府启动土地储备,在
开发和旅游开发上,而要平衡文化区和
退令。密集的拆迁事件,是开发商的事,
法律面前,艺术家必然陷入困境。而且
社区的建设。为此,艺术家园区既需要
而非政府的事。开发商希望赶快拆,拿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也
产业空间的规划,也需要情感空间的规
到赔偿款。
明确表示:对于没有经过政府批准,民
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家园区健康
间自发设立的艺术园区,政府暂不监管。
和谐发展。”
另一位人大代表李象群说:当初开 52 TopFloor June 2010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深度调查
向谁看齐 怎样看齐
How to set a standard for the artists' income □ 陈源初︱文
纽约街头的艺术家
当代艺术目前的状态是:极少 数的明星作品以天价出现,而 大部分的艺术家却举步维艰, 入不敷出。这种不健康的现象 是世界性的,但在中国尤为严 重。那么什么状态是正常的呢? 我不认为目前在世界上有一个 非常健康的当代艺术市场存在, 多少有着各种各样的弊病。只 能以比较和参考的角度来探索。
纽约 在 纽 约 有 两 万 名 纯 艺 术 家(Fine
发国家(纳税人的)工资。但是民间的
言之,中层收入艺术家占 80%。根据美
慈善捐赠非常广泛,公共文化机构对艺
国劳工部 2000 年的统计,艺术家的平
术的投入也已经在国会法案中得到明
均年收入约是 3.65 万美元。
确。民间的捐赠者设立了众多的基金会, 基金会把发展文化艺术作为首要职能。
英国和澳洲
换言之,艺术机构的一半收入是靠
英国每年对文化科学艺术总资助
资助。而且美国有相当多的文化和艺术
是 300 亿英镑。澳大利亚所有政府拨款
的基金和奖金(包括政府和民间的)是
的 2% 以上用于发展文化艺术。澳大利
直接发给艺术家的,据不完全统计,美
亚理事会是联邦政府最重要的艺术拨款
国每年艺术资助金额大约在 500 亿美元
和顾问机构。其主要责任是帮助创造
左右。同时,艺术家兼职执教、写作、
一种环境,鼓励澳大利亚艺术家们去创
记者、画廊、设计、广告等很普遍。换
造、去发展并为全体澳大利亚人提供更
Artists),不包括设计师、摄影师、艺 评家、策展人、中间人和各种为艺术
资助来源
占总资助的份额
服务者和兼职者,除去不超过 100 名的
联邦政府
2%
顶尖艺术家作品能售出 50-100 万美元
州政府
2%
/ 件以外,80% 的艺术家作品价格都在 1000-10 万美元 / 件之间,按目前估计
地方政府
6%
个人捐赠
20%
基金会捐赠
13%
年收入在 4-10 万美元之间。20% 的艺
公司资助
7%
术家收入微薄,在贫困线上挣扎。美国
营业收入
50%
没有官方的艺术家协会或画院的体制,
备注 各级政府的投入共占 10%
来自民间的资助和捐赠共占 40%
美国非营利艺术组织的收入一览表
June 2010 TopFloor 53
深度调查 Insightful Investigation 多的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澳大利
属畸形状态。艺术市场不应有泡沫,就
的情况。国家现在已经比较富裕了,应
亚理事会在 1996 - 1997 财政年度出资
像黄金市场,钢铁市场,人才市场一样,
该在文化艺术上做出较大规模的投入,
6000 多万澳元支持各种艺术,其中近
一切以实际为基础。
才能与世界接轨。
5100 万澳元用于资助各类艺术团体,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健康的艺术品市
要解决中国大部分低收入艺术家的
平均每个团体每年可得 47154 澳元。艺
场应该是这样的:大量的艺廊、博物馆、
困境,国家应设立多种基金和奖金,但
术家个人获得的款项每年平均为 16399
拍卖行只经营低价艺术品,收藏者为广
评委应由民间组成,这样可避免官僚的
澳元。澳大利亚委员会还负责落实联邦
大民众,主要目的是欣赏和爱好,而非
介入,既防止贪污和不公正,又体现文
政府于 1996 年 8 月宣布的四项倡议,
牟利投机。绝大多数艺术家不追求高价,
化艺术的自由性。某些国家和政权害怕
即:扶植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促进现代
而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而取得合理的报
文化艺术自由,其实这是政权不稳和上
音乐输出的发展,支持重大艺术节和各
酬。譬如一个艺术家的正常收入水平应
层建筑不开放,和世界大家庭不融合的
种各样的地区性的文化艺术。1996 年
该在每年 20-50 万之间。这个阶层应占
表现。以中国现在的强大和政局的稳定,
至 1999 年三年期间,总共用 1400 万澳
90%,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
完全不必要有这种顾虑。譬如当今每年
元来支持这些项目。
相仿。年收入在 100 万左右的杰出艺术
国家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 500 亿元在文
家应在 10% 左右。而达千万者最好没有,
化艺术上我认为是谨慎的和合适的。这
因为天价明星现象是一种不正常的畸形
对国家的支出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
状态,其造成巨大的泡沫、风险、弄虚
在中国国民文化层次提升上和在国际人
单宋庄一地(含周边)近五千。整个中
作假、不公平竞争等诸多弊病。不要以
文的贡献上却有不可估量的功用。
国真正作品能卖出百万元 / 件者不超过
为国外有的就是好的,国外的许多畸形
同时,无论是学校 ( 包括小、中、
100 名,超过千万元者不到 10 名。80%
现象造成了今日可悲的经济危机。就像
大学 ),政府 ( 中央、各部委、各机构,
的艺术家作品在 10 万元以下。无收入
国家一样,一个国家的真正富裕,是要
研究院、省、市、县、乡、村、街道 ),
的艺术家确数不详,估测在 50% 以上。
广大的人民富裕,极少数人的极富,贫
社会机构 ( 牟利或不牟利 ),经济团体 ( 公
大约 20% 的艺术家有着与艺术有关或
富差别巨大,是一种不健康和危险的现象。
司、银行、交通、工厂 ),医院 ( 艺术治疗 ),
北京 在北京,艺术家总数不下于三万名,
无关的职业,包括官职和官方艺术家体 制职务。收入约等同于教师或职员,年 俸 3-5 万元左右,这个阶层已是幸运的。
警方,军队,都会聘用艺术家来作为艺
政府的应对之策 如何才能使当代艺术市场健康化、
术顾问,提升大家的艺术文化修养。在 欧美及香港、新加坡、台湾,有大量社
北京之外的全国艺术家约略 100 万名以
正常化,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
区艺术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家庭妇女、
上,确切收入不详,大部分的艺术家无
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其关系到整个民
老人、儿童的艺术修养而非为了成就专
固定职业,而艺术家开支不小,没有稳
族文化道德理性的层次,投资者对艺术
业人士,很多艺术家可在其中工作。艺
定的收入是相当困苦的。
的修养、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的政策
术家们更多的参与艺术相关的兼职或全
水平、艺术家本身的思维境界等等一系
职的工作,是一种社会提倡和鼓励的风
列重大因素。
尚。譬如报社、杂志、博物馆、设计公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艺术家大都 达不到投入这一行业前的理想。 其他职业中,机械工程师、建筑师、
我认为首先国家应对艺术和艺术家
司、画廊、广告商、电视台、电影公司
医生、会计等就职率均在 90% 以上。
大力资助。目前的体制有好处也有坏处,
等等。要使社会爱好艺术,民众热爱艺
正常健康的艺术市场应该让 90% 以上
好处是有一批体制内的艺术家只要每年
术,即使在似乎与艺术无关的领域中也
的艺术家都能卖出自己的作品,但没有
完成一些国家指定任务即可获得一定的
强调艺术,充满艺术,譬如科学、机械、
天价作品。特别优秀的艺术家,单件会
报酬,缺点是这样的御用艺术家自创能
电器、军事,那么这个国家就伟大了。
达数十万元。全国至少应有 10 万名这
力发挥有限,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而
样的艺术家,占总数 10% 以上。不像
且为数也不多,收入也不高,反而因吃
目前的明星艺术家占总数 10 万分之一,
公家粮,只要不出错就不会饿死的情况
而收入却是一般艺术家的千倍万倍,实
下,造成了一些懒散和创作竞争力不强
54 TopFloor June 2010
因版面所限,本文有删节。 文中资料,是作者海内外三十多年艺术生涯所积, 错误之处,还望各位读官多多指正。
市场报告
Market Report 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指数上扬 [1] 第一季度艺术品市场指数继续下跌 梅 - 摩 指 数 4 月 5 日 发 表 了 2010 年第一季度的艺术品市场的追踪结果, 该报告显示,艺术品整体指数继续有 5% 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该指数统计的美国 艺术品的指数出现的下降抵消了印象派 和现代艺术品、古代大师作品、战后和 当代艺术品的指数上涨。 [2] 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古代大师作品、 战后和当代艺术品指数上扬 其实,除了美国艺术品逊色于整 体艺术品的表现之外,其它三类艺术品 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战后和当代艺术 品、古代大师作品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 指数增长。这是这份报告提供出的最有 价值的信息部分。战后和当代艺术品的 指数从 1 增长到接近 1.2,古代大师作
全球市场 复苏能量 明显增强
Global Market Gaining Momentum
季拍卖 20.51 亿港币的成交额,创出该 分公司历年春拍新高,说明了艺术品高 端市场复苏的迹象。此外拍卖公司再度 向卖家提供保证金也说明业界对市场趋 势的信心。事实证明向卖家提供保证金, 确实使拍卖公司吸引到了不少重量级藏 家的作品资源。例如佳士得公司,这一 季拍卖吸引到了布罗迪夫人的珍藏、雷 曼德和玛瑞安 . 克雷安夫妇、伯纳德 . 格登伯格和麦克 . 克雷顿等藏家的藏品,
品指数增幅几乎与当代艺术品指数增幅
尤其是布罗迪夫人收藏品的专拍,佳士
相当,点数在 1.15 之上。印象派作品
得对这场拍卖中的毕加索的作品《绿叶、
的指数也出现增长的走势,但是相比当
裸体和半身像》以及贾科梅蒂的 4 件雕
代艺术和古代大师作品略微逊色,指数
塑均提供了价格不菲的保证金,这是卖
从 1 增长到了 1.05。当然,印象派和现
家即委托方敢于或者说选择本次春拍释
代艺术品整体这种缓慢的增幅主要因为
放出手中的收藏的真正原因。
第一季度还没有进入到 5 月份印象派和 现代艺术品拍卖的春季大拍。
5.31 亿和 1.065 亿美元的“答卷”
信心回归
[1]5.31 亿美元
在纽约春季大拍开始之前,国际市
5 月 4 日、5 日,纽约佳士得、苏
场中已经开始流露出比较乐观的情绪,
富比分别举行了“印象派和现代艺术”
尤其作为中介方的拍卖公司。2 月份在 伦敦苏富比,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 人》以 1.043 亿美元的成交价创出艺术 品拍卖全球新高;4 月份香港苏富比春
AMRC 市场报告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Art Market Research Center 2010 年 5 月 12 日
夜场拍卖。这两家公司 3 个专场的成交 总额一共达到了 5.31 亿美元,其中佳 士得常规的夜场拍卖拍出了 1.13 亿美 元,“辛迪 . F . 布罗迪夫人专场”的成 June 2010 TopFloor 55
市场报告 Market Report 交额达到 2.24 亿美元,两场拍卖的总 成交额 3.36 亿美元。苏富比夜场拍卖 的成交额为 1.96 亿美元。 历史地看,纽约佳士得“印象派与 现代艺术春拍”取得 3.36 亿美元,是 自 2000 年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2000 至 2004 年,由于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夜 场拍卖成交作品数量逐年减少,成交额 也随之下滑。2004 年专场仅有 20 件作 品成交,成交额只有 5660 万美元,相 比 2000 年“缩水”近 50%。2005 年, 该专场成交额突然从 5660.96 万美元增 长到 1.43 亿美元,是与全球艺术品市 场自 1990 年的下降之后,经过了漫长 的 16 年调整,进入到新一轮增长周期 有直接的关联。2008 年佳士得该专场的 拍卖,尽管只有 44 件拍品成交,但是 成交额也达到了 2.77 亿美元,与 2005 年相比增长近 2 倍。2009 年由于受到 金融危机的影响,春季拍卖该专场的成 交额下降到 1.03 亿美元,比 2008 年同 期下降了 62.94%,几乎回到了 2000 年 的水平。但本次纽约佳士得创出 11 年 以来的新记录,则透露出这个领域再次 出现了爆发式的行情趋势。 虽然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艺术 夜场拍卖成交额的走势与佳士得稍有差 别——2001 年到 2005 年整体走势相对 较为稳定;2006 年至 2007 年为增长期, 2007 年甚至一度达到 2.79 亿美元,但 2008 年未能维持这种强劲的成交势头, 略降到 2.35 亿美元;降幅最为明显的 仍然是 2009 年,相比 2008 年降幅高达 73.92%—— 但 是 同 样 的 是,2010 年 春 拍该专场成交额达到 1.96 亿美元,接 近 2006 年取得的 2.08 亿美元,比 2009 年增长了 218.88%,这也印证了某种整 体的趋势。 56 TopFloor June 2010
市场报告 Market Report
2 3
4
1
[2]1.065 亿美元
1. 毕加索 《拿烟斗的男孩》 1.041 亿美元 纽约苏富比 2. 3. 4. 收藏家布罗迪夫妇家中的艺术品
罗森博格手中购得的。就布罗迪夫人这
24% 的买家来自俄罗斯、中东等地区。
纽约佳士得进行了辛迪 . F . 布罗迪
场拍卖的结果看算是相当成功的私人收
也就是说来自新兴市场地区的买家群体
夫人收藏品专场拍卖 27 件作品成交,
藏拍卖。拍卖之前拍卖公司对这场拍
已经占到了近 1/3 的比例,而资金增量
成交总额达到了 2.24 亿美元,尤其是 现代艺术大师帕布罗 . 毕加索 1932 年
卖的预估价是 1.406 到 1.933 亿美元之
和买家分散将更容易导致价格的高涨。
间,但最终取得了 2.24(224,177,500)
从本中心的近期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亚
创作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再次拍
亿美元的成交总额,超出预期,打破
洲买家对于西方印象派、现代艺术的市
出天价。这件作品的估价在 7000-9000
了 1997 年甘孜夫妇专拍 2.06 亿美元的
场认知度呈现明显增加,尤其是对于寻
万美元之间,以 5800 万美元起拍,最
求稳定价值和保值增值的稳健型买家而
终这件作品的落槌价达到了 9500 万美
私人收藏专场拍卖成交纪录,仅次于 2009 年 2 月巴黎佳士得伊夫 . 圣 . 洛朗
元。加上佣金,这件作品的成交价达到
和皮埃尔 . 贝杰私人收藏专拍 4.43 亿美
围内声名和流通市场,有艺术品市场的
了 1.065(具体数字 106,482,500)亿美
元的专场拍卖纪录。
“硬通货”之称,因此在经历 2008 金
元。此前,毕加索作品拍卖的最高价是 2004 年在纽约苏富比以 1.04(具体数
言,西方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具有国际范
融危机和目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前提
复苏加速
下,西方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市场的行情
字 104,168,000) 亿 美 元 成 交 的《 拿 烟
从近期表现来看,印象派和现代艺
回暖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买家心态。此
斗的男孩》。《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术成为了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行情热
外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代表的是拍卖市
此次创出的高价,也超越了今年 2 月份
点,并成为了带动目前国际市场走向复
场中最为高端的交易类型,因此根据此
在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贾科梅蒂雕塑作
苏的核心动力。从买家群体的分析中,
次拍卖的结果,就轻易得出“全球艺术
品《行走的人》曾创下的 1.043 亿美元
我们发现目前的参与者也出现了一些变
品市场已经走出低谷”仍为时尚早。我
的价格纪录,成为目前拍卖市场上成交
化的趋势。例如布罗迪夫人收藏专拍的
们的判断是,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复
价格最高的艺术品。这件作品是布罗迪 夫妇 1950 年以 1.7 万美元从画商保罗 .
买家分布如下:来自欧洲、美国的买家
苏之中,同时复苏的能量也在增强。
各占了 36%,来自亚洲的买家占 4%,
版权所有 2010 年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
June 2010 TopFloor 57
财评
Art Market
你到底要拿什么样的资产伴随一生? 经济史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购买力通常都是不断下降的。
文化消费与资产配置
Art Consumption and Asset Allocation ——艺术品市场应该发挥的两大功能 □ 马健︱文
根据国际文化市场的经验,当人
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得到了很好地印证。
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均 GDP 在 1000 美元以下时,居民消费
2003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全面启
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
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当人均 GDP 达
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 年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当时,
到 3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
没有使用“人均”一词。对此,亚洲开
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当人均 GDP
年的中国人均 GDP 为 1090 美元,这是
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
超过 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转向
中国人均 GDP 首次突破 1000 美元。
分析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最近
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08 年,中国
2005 年 10 月 15 日,胡锦涛在第
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确定的。”国家
人均 GDP 超过了 3100 美元,文化消费
七届 20 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开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 年中国人均
能力已达到 7000 亿元,整体上已经进
幕式上讲话时说:“我们准备再用 15
GDP 为 7078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
入了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
年时间,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 4 万亿
856 美 元。 如 果 2020 年 实 现 翻 两 番,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的
美元左右,人均提高到 3000 美元左右,
那么,人均 GDP 应该达到 3500 美元左
潜力非常巨大。以英国为例,英国驻上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右。这是我们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
海总领事馆贸易投资领事魏保罗(Paul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来发展前景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
Wills)在“2008 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 年 10
作为文化消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英国的文
月 15 日,胡锦涛在中共第十七大报告
分,艺术消费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
化产业已经占到 GDP 的 8%。
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
史和传统。清末的大理院少卿赵汝珍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
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
《古玩指南》一书中指出:“按收藏为
艺术品价格是经济增长的函数。根据国
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
人类之天性,保古尊古亦为世人共有之
际艺术品市场的经验,当人均 GDP 达
番。”这是中共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正
美德,故世界各国无不以保存其先哲遗
到 1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进入起步
式使用这种提法。2002 年 11 月 8 日,
迹为盛事。惟中国文明最早。名物之产
期;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艺
江泽民在中共第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生亦最先。禹铸九鼎,三代争宝,是为
术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观点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
中国保存古物之肇始。其后历代无不以
58 TopFloor June 2010
财评 Art Market
犹太裔的威尼斯商人很早就懂得资产配置的道理
保存前朝文物为要事。”过去,收藏者
出了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投资智慧——
储蓄总额其中 16 万亿元中有 50% 属于
通常只将收藏作为一种个人爱好。现在,
资产配置思想。
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 800
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将艺术品视为回
梅 - 摩指数的联合出版人摩西
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投资艺
报丰厚的投资对象。正如观复博物馆馆
(Moses)指出,许多并不喜欢艺术品
术 品 的。” 美 林 公 司(Merrill Lynch)
长马未都所说:“收藏本身就是财富积
的人之所以在股票投资和艺术品投资的
和凯捷公司(Cap Gemini)共同发布的
累的过程。”因为艺术品价格是经济增
收益相当,甚至艺术品投资的风险高于
《2008 年全球财富报告》(2008 World
长的函数,艺术品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
股票投资的情况下仍然进行艺术品投
Wealth Report) 显 示:“ 亚 太、 东 欧
长而不断增值。换句话说,除了文化消
资,就是因为艺术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
和中东地区的富豪们对‘兴趣投资’
费的重要功能外,艺术品还具有资产配
相关性非常低,因此,艺术品可以发挥
(passion investments)(主要是奢侈品
置的重要功能。
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艺
和艺术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虽然福
早 在 400 年 前, 西 班 牙 作 家 塞 万
术品使你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是一个能
布斯集团(Forbes)发布的奢侈生活高
提斯就在其名著《堂吉诃德》中就忠告
够减少风险的资产,这是艺术的第三种
成本指数(High Cost of Living Extremely
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美。”
Well Index)比同期上涨了 6.2%,是整
里。”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莎
事实上,许多投资者早就发现了艺
体通货膨胀率上涨速度的 2 倍,但高净
士比亚也在其名著《威尼斯商人》中表
术品投资的资产配置功能。2007 年,
值财富个人(HNWIs1)却表现出了“对
达了资产配置的思想。在第一幕第一场
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
奢侈品难以抑制的渴求”。奢侈的艺术
中,安东尼奥就对他的朋友萨莱尼奥说:
务发展研究报告》指出:“高收入阶层
品——组装汽车、游艇、喷气式飞机、
“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
中有超过 20% 的人群有收藏的习惯。
美术作品、珠宝和体验式旅行在‘兴趣
船上,更不是依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
其中,艺术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
投资’中的比例约各占 1/6。随着艺术
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
部资产的 5%。这意味着,整个高收入
品市场的日渐繁荣,富豪们甚至愿意为
影响,所以单单是这些货船还不足以使
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财产 1% 的部
他们从未‘上手’的艺术品开价 100 万
我如此忧愁。”这两个文学片段都反映
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
美元。而且,他们行事越来越低调,不 June 2010 TopFloor 59
财评 Art Market 愿意让自己的名字见诸报端。”
1
金融产品的风险分级表 资料来源:北京高德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2008 年。
2007 年 3 月, 著 名 私 募 基 金 经 理——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但斌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 会上,曾经做过一个题为“中国私人财 富管理”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提 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命题:“你 到底要拿什么样的资产伴随一生?”因 为经济史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 货币的购买力通常都是不断下降的。 在过去的 200 多年时间里,前 130 年的美元购买力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 最近 70 多年的时间里,1930 年的 1 美 元到 2000 年就只有 0.07 美元的购买力 了。但斌指出:“假如说一个家族用 200 年的时间积累财富,前 130 年积累 了 1 亿美元的财富,后 70 年如果处理
2
1800~2000 年美元购买力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但斌:《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不好就成了 700 万美元。中国有句话说 富不过三代,到第三代如果是纨绔子 弟,钱也没有了。”他认为:“我们做 投资,一般都是在三四十岁才真正开始 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当你迈出这人生第 一步的时候,你到底要拿什么样的资产 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希望或者是认同的 价值理念是这样的——希望右手拿的箱 子里面装的是你们家的房契、不动产、 古玩、字画、珍珠、玛瑙……希望左手 箱子里面装的是好公司的股权证,但是 千万不要走两步就把这个箱子打开换些
3
2000~2008 货币和准货币(M2)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9 年。
新的再装进去。你只需要在你人生投资 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很慎重地选择,然 后持有它,保护好这两个箱子,伴随你 一生就足够了。”但斌对财富管理和资 产配置的理解应该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 的共识。 尽管与资本市场相比,艺术品市 场目前的资金容量还显得微不足道,然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 升级,艺术品市场在沉淀资金泡沫方面 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0 TopFloor June 2010
马健 北京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艺术产业部副部长 代表作《收藏品投资》最近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财评 Art Market 嘉
宾:台湾画廊协会资深顾问、上海艺博会顾问陆洁民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负责人余丁 中央美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
主持人:99 艺术网张辉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陈哲瑜
艺术品 投资消费的 合理价位 在哪里 ?
What is the Reasonable Price for Artwork Investment Consumption? 陆洁民: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是件
好事,不论对当代还是写实,要求定价 (趋于)合理。原来定价的话语权是国
不得了。 陆洁民:所以有一些复杂的因素造 成没有合理的价格。
个成熟的市场,可以分级别了。这是比 较正面的。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什么 是合理的,这不是艺术家要多少钱,而
外,现在中国人要自己说话了。一张 1
赵 力:从整个市场价格定价来
m x1m ,2m x 2m 的当代 ( 作品 ),它在
说,当代艺术是这样,Artprice 网站有
陆洁民: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
五个条件下分析都到位的话,根据它的
个数据说,60% 左右 ( 作品 ) 是小于
美国的画廊老板对我说过,他说一个年
年纪、市场接受度,作品完整度、质感、
5000 欧 元, 而 500 万 欧 元 的 占 到 现
轻的艺术家到我的画廊,我都尽量帮他
隽永程度,可以给出一个合理定价。比
有市场的 1%。所以中国艺术家实际上
做 5 年以后,( 作品 ) 不要超过 3 万美
如大家出 2、3 万美金就年轻艺术家来
过好日子的很少,更多艺术家需要救济。
金,除非市场接受度很高的。在我画廊
说是一个合理定价,以这个为定价标准。
还有,现在的市场里成熟的艺术家也有
10 年的,尽量不要超过 10 万美金。我
那你表现不错的就可以高点,你拍卖拍
价格分层。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有不
问为什么会有这个关卡?他说以他的经
的好的也可以加 5 分。台湾的藏家觉得
同的价格的,比如这次像刘野的作品是
验,一个在地区有名的艺术家家,要是
合理定价应该有个说法,但事实上很难,
他的个人记录,那张作品是他比较重要
( 作品 ) 轻而易举突破 10 万美元的话,
我们不可否认艺术市场是容易受到人为
的、早期的作品 ( 而且也够大 )。现在
他的销售就停滞。说明花钱的人心中有
操作的。比如拍卖里面,画廊老板配合
苏富比拍的上千万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个坎,我不知道人民币给有钱人的坎在
藏家,送一件大作品到拍场,再找几个
4 张都是 90 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
哪里?
哥们把它举到 200 万,私下卖 100 万,
以前历史化的东西,新的作品不按这个
不是太容易的事吗?
定价、张晓刚的作品有三张都是流标了,
乱,购买力也有点混乱。他可能 5000
赵 力:还有一个是因为收藏家的
我认为不是张晓刚的作品流标了,而是
元花出去也想投资,所有消费习惯都变
偏好,如果有两个偏好在一起,价格也
价格开始分层了,一个艺术家反而是一
成一个投资习惯。实际上,购买行为中
是市场真正能接受的价钱是什么。
赵 力:中国市场情况现在有点混
June 2010 TopFloor 61
财评 Art Market 主持人:我们国际上对艺术消费概
有消费的、有收藏的、有投资的或者投
湾的藏家看到在画工上特别下功夫的
机的,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比如在日本,
画,一问价钱出乎意料。藏家的心理状
日本人说 500 万日元以下,主要是消费
态很有意思,他们对比买别的国家的这
的价格。但是超过之上就会是收藏、投
样的尺寸的画大概要 2 万美金,一问只
资。所以他有一个基本的默认度。而我
要 6000 美金,“给我包起来”,因为
余 丁:是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
们是混在一块,所以才有便宜的价格也
心理价格差距过大,所以就买。但现在
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的普及。在欧洲资
是按照投资的方式对待,而大家都想挣
也有问题,这些画也涨到 2 万美金,此
深画廊经纪人,在欧洲花 1000 欧元,
钱,所以集中去投资,所以形成高价位
时购买力也开始停滞了,除非足够好。
眼都不会眨;到 3000 欧元,也不怎么想;
越来越高。其实是人观念的问题。
当价格超过 2 万接近 3 万美金之后,最
但突破了就要稍微想一想。( 赵:美国
余 丁:我前两天去蓝色港湾看美
近日本韩国当代艺术品在台湾又有滞销
是 5000 美 金。) 所 以, 艺 术 消 费 是 基
国品牌家具,桌子卖个 8000,小茶几
的情况。所以还是价钱,年轻的艺术家
于审美教育,是心理、精神需要。1000
卖 1 万多,这样的东西是有人买的,有
如果觉得你的艺术生命还很长,我劝你,
欧元挂一张版画、纸上的原作,一年可
消费群体。我们用这个来衡量当代艺术
守个 3、5 年,保持每年 10% 的增长,
以更换好多次。
品,3 万以下的东西绝对有人买的。因
别贪,不要涨高了把自己憋死在那个坎上。
念怎么定义? 赵 力:是一个购买力的问题,也 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的表现。
陆洁民:还有欧洲富起来的过程,
为 1 万多才能买一个茶几,我 3 万买一
赵 力:我要为艺术家说,因为年
件艺术品放在家里,还有可能升值,变
轻艺术家的问题是机会并不多,如果像
喝红酒、聊,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所以
成一个投资行为。所以面对刚刚进场的
日本慢慢积累起来,他也乐意,加上他
需要靠艺术品来引发社交话题,呈现自
年轻艺术家来说,3 万的定价我认为市
们生活很困难,所以必须这样。另外对
己的品味。
场很广泛。但超过 10 万,是需要想一
于交易的画廊,他必须要评估合理的价
赵 力:前面 50 年,我们过的也
想,要考虑大部分消费群的年薪是多
格,年轻艺术家可能是个“试错”的价
是这种生活。我们中国是特殊阶段,但
少人。
钱,必须交易之后才能定价钱。
有潜在基因对艺术的渴望。
经过需求、安全、到达社交。朋友吃饭、
陆洁民:按照美国的比例,应该是
陆洁民:有的年轻艺术家问我,什
年薪的十分之一用在艺术品市场上,所
么时候涨价。我说很简单,你每年的重
以才有那个坎……我想到“底盘”的问
要个展假如有 30 张作品,这些在一周
余 丁:所以富二代就特别重要。
题,如果一个艺术家把价钱定在 3 万以
之内不是由一个藏家买,而是由 10 个、
他们很可能在审美上可以起来,现在很
下,保持 5 年,假如每年有 80 个藏家
15 个藏家把它买完了,我觉得应该涨
多富起来的人还停留在打麻将阶段。但
喜欢并没有压力的购买了你的东西,这
价。全卖完了,或者八成也好,你可以
是中国的新富阶层有可能接受审美上比
时有大约 400 个“底盘”在支撑你,到
涨 20%,假如只卖 50% 以内,涨 10%
我们这一代进步。未来的富二代进入到
拍场拍一二十万 没问题。因为“底盘”
够了,假如只卖 3 张,就别涨。假如喜
画廊,因为小时候送到美国英国读书,
越多,流标的可能性越低。如果还还没
欢画画,每一张都定价合理,总体卖的
他们的接受宽广度很大。而且海归也是
有那么多藏家就卖了十几万,没有那么
量和卖三张贵的是一样。但是底盘增加
接受各种风格的艺术,
多藏家会想着你,一流标,艺术家又很
了,宣传加大了。
陆洁民:我听说山东人现在还有挂 原作的习惯。
赵 力:还有一个,中国在财富增
痛苦,因为他在乎拍卖成绩……台湾人
赵 力:所以卖不是一个价钱,是
加之后还是缺乏休闲的时间,没有把心
为什么买日本当代艺术品?最主要还是
一个宣传、更多人拥有了解的问题,是
态调整过来,但是专业的技术的人群,
他的定价。在日本,其实大部分藏家不
面的问题。
像医生、律师,更关注艺术品,但不是
买日本当代的,我问过日本清河拍卖的
陆洁民:其实可以用现在的生活水
真正的财富人群,而且他们太累了。
老板仓田先生,他说有钱的老一辈不愿
平和汇率,用一个合理的办法计算出一
而大家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 ( 面对艺术
意花钱,愿意花钱的青年一代没钱。就
个现在刚刚毕业的高材生的油画作品应
品 ),( 这就是 )150 年前为什么要有那
是青黄不接。但是因为日本的民族性,
该是多少钱。
么好的瓷器、园林、石头的原因,我们
年轻的艺术家在画功上特别下功夫,台 62 TopFloor June 2010
赵 力:价格基本上 3 万到 5 万。
现在还没有时间去享受这样的东西。
财评 Art Market
专家看艺术品基金:
最好的艺术品不能分享
Best Collection Cannot Be Shared 主持人:对金融资本的介入到中国
艺术市场,各位怎么看 ? 赵 力:现在拍卖行涨成这样,很
平台的问题。 陆洁民:专业团队把关就好了,按 照美国这种基金,他们做的很清楚,
多的行家、收藏家都玩不起了,其实是
赵 力:(艺术基金)实际上没什
资本游戏。下个阶段还不是个人资本,
么变化,只是换一种产品,但他们的操
可能机构、国家资本退出房市进军艺术
作模式、安全性都有框架性的操作,只
市场。从散户市场变成机构投资市场,
是更专业化而已。
是一个新的时代。 主持人:那这些金融机构将艺术品 收藏,用金融理财的方式运作会涉及到 哪些问题?
陆洁民:在台湾很特殊,艺术基金 在台湾始终没有成功的案例。 赵 力:我认为除非艺术品基金的
也不能把钱给别人帮我操盘。 赵 力:可能是没有愉悦感。 陆洁民:你过瘾了,你还要收我 10% 的佣金呢。(笑)
收益率超过(其他理财产品),但是 2
赵 力:所以就像做画廊一样,也
赵 力:这个是小问题。设计产品
年暴涨(七八年疲软),其他时间是平
不能几个人一起做,一定要到台前,需
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是一个平台问题,
的,这样的综合收益率到底有多高,大
要除了钱之外的享受。
而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关键是大的资本
家没有信心,等的太长。另外,我认为
化到后期以后,机构性的资本、国有的
核心的资本是不能分享的,收藏家要买
比如公共收藏资本介入进来,那这将是
一个作品就是要完整的拥有它。
什么样的时代。对稀缺性的资源的争夺
陆洁民:10 个人拥有一张画,在
余 丁:艺术很复杂,有些事钱说 不清楚。 不是说中国不能搞,中国恰恰是 要多搞,因为投资管道、金融产品太少
有多大 ? 我们有足够多的东西来补充
我家放一个礼拜,再到你家放一个礼拜,
了。(陆洁民:中国有钱的人他对艺术
么?这是一个重点。
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的确是陌生的,他需要一个专业团队来
陆洁民: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资金太
余 丁:前几年我参加过一个北京
做这个),就是把艺术作为投资的一个
多,大家都在寻求一个好的投资领域,
房地产开盘的仪式,他们说你在我们这
产品和拥有更多的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必
但艺术市场到底有没有那么多有价值的
里买房子,你就拥有我们在会所挂的一
须的。既然增加其他金融产品的品种,
东西让他来消化?
张毕加索的画的一部分,所有的业主都
那为什么不增加艺术产品呢?只是从历
拥有一部分。(赵:但那一部分不知道
史角度,投资也有风险,在不同的时期
中国艺术品拍卖占全球份额是 17% 左
在哪里呢,可能是块白的,哈哈!)这
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综合的来看。
右,美国是 26%,虽然差不了多少,但
个概念和在美国拥有一块土地,在月球
赵 力:而且投资的专家,老实说
是我们还是不稳,是有点特殊情况的涨,
上有一块土地很类似。在国际上来做艺
全球就是那么几个,没有标准化的(培
人家跌你涨。然后还是中国局部资源的
术品投资瑞银最成功,但是有经济学家
养渠道)。都是心智的判断。从理财角
爆发,未来真正能够坐三望二,和英国
发现,艺术品投资长期的收益率不如国
度,艺术品投资基金来说,时间比较长,
比,必须是国际化。可能那个阶段后,
家债券,不如房地产。就算英国铁路养
最长的要 25 年。得给操盘手买保险,
中国的地位影响力更大,也可能带动中
老基金的收益率很高了,但也不如英国
要是艺术品买回来,过两年他不在了,
国国际化水准的出现。这需要大资本来
国家债券。它是一个品种,但真正作为
那不是夭折了。现在艺术品市场只有成
支持的。
金融市场的主体,这点很难。
功的案例,没有成功的操作方法。没有
赵 力:去年根据国外的报告来说,
余 丁:投资理财那就是一个技术
陆洁民:宁可自己花钱去买假画,
方法能复制,都是案例性的。 June 2010 TopFloor 63
财评 Art Market
通胀来了,
买房 ? 买金 ? 或者买艺术品 ? Here Comes the Inflation. Buy Property? Gold? Or Artwork?
法国印象派大师弗朗索瓦·米勒 代表作 《晚钟》 目前正 在世博会法国馆展出 估值超过 1 亿欧元
□ 宋真︱文
五月的第一周,中国人最关心两件
事实上,社会发展遭遇经济危机已
通货。八十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复苏,数
事,一个是彻夜欢腾的世博,一个是连
是历史规律。风暴过后,有人破产,有
以百计因银行、股市、房地产暴涨而一
日走低的房价。官方数据显示,自 4 月
人暴富。危机也是一次重新洗牌。在专
夜催生的财阀,开始不约而同地追捧艺
26 日新“国十条”全面实施到 5 月 5 日
家的投资建议中,艺术品均被列为通胀
术品。
的十天里,北京已有 20 个楼盘成交量
形势下投资组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 此,1975 年 以 后, 国 外 许 多 银
为零。上海、深圳、重庆、杭州等城市
早在 1955 年,美国《财富》杂志
行纷纷开始将收藏品作为资产配置的重
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均超过 50%,个别
便预言“艺术品将会是世界上最赚钱的
要组成部分,借此规避金融市场风险。
甚至超过 90%。即便资金充裕的开发商
投资。”虽然每一次经济衰退都给艺术
德意志银行在 30 多年中收藏了以当代
仍在僵持房价,房市敏感显然已牵筋动
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但艺术品价
艺术为主的 56000 余件收藏品,而下表
骨,今后不论政府有多少税收依赖房地
格起落和经济兴衰并非完全同向。上世
中的银行也一直进行着收藏投资。德意
产,资本都很难再像投机时代那样轻松
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七十年代
志银行将其庞大的艺术藏品陈列在遍布
扩张了。
初到七十年代末的两次石油危机,世纪
65 个国家的 850 家分行里,管理层认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日夜
中另外的几次经济不景气,的确让富商
为“这有助于银行员工更深刻地理解世
紧逼热钱接下来的流向。当前股市显然
巨贾和艺术品投资人,在面对国际生产
界,同时还可以支持艺术家的创作。”
不是一个好去处。5 月 8 日因华尔街操
量、消费力、股票和债券市场全面下跌,
作员打错一个字母而引发的暴涨暴跌,
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骤增之时,无
资方向。不论如何,面对一个不动则被
便让无数人在五分钟内损失惨重。
钱也无心购买艺术品,一定时间内导致
动,妄动则惨痛的时段,投资艺术品,
了全球艺术品市场价格滑落。
同样需小心入市。根据国外经验,企业
5 月 9 日国际金价以 1208.20 美元 /
总体上,艺术品投资是一个长效投
盎司收盘,同比环比均增长稳健。然而
但部分眼光敏锐的人,在危机发生
投资艺术品的总规模不应超过企业总资
只有比对通胀率才能发现,金价在 1990
之时便已经察觉到艺术品是一个既能保
产的 10%,同时,还应把不动产除外,
至 2008 的 十 年 间 平 均 增 长 了 4.75%,
值又能长远获利的投资途径。1975 年
量力而行,谨慎接盘。在艺术品鉴别、
而中国 CPI 却平均增长了 5.02%。即便
《今日世界报道》发表了著名市场分析
选择的关键环节,更需作深入研究,或
金价恒涨也没能跑赢持续走高的 CPI。
师皮克经过长期数据研究与市场分析之
者寻求艺术顾问的专业指导。
购买黄金的传统对策也未必能有效抵抗
后得出的结论:“预防通货膨胀的最佳
当前人民币的对内贬值。
投资方式是购买法国印象派绘画,因为
摩根银行 新家坡大华银行
那么,不愿坐以待毙的资金何去何
在道琼斯指数平均上涨 38%的情况下,
德意志银行
从?虚炒农产品,或者挤兑美元吗?这
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价格令人震惊地上涨
泰国泰华农民银行
一类势必助推恶性通胀、消耗外汇扰乱
了 230%”。事实证明了这位资深投资
瑞士联合银行
金融的投机作法,必然受到政府严厉打
顾问的判断,法国印象派作品在此后的
意大利圣保罗银行
压,更加不可涉足。
数次经济危机中一度成为表现不凡的硬
台湾玉山银行
64 TopFloor June 2010
财评 Art Market
消费重构将导致当代艺术品投资转向 Consumption Reconstruction Turns the Tide of Contemporary Artwork Investment □ 李兴强︱文
随着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理财计
在 2010 年也饱受挫折,像中国的铁矿
的中间阶层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生产与消
划的成功,民生现代美术馆成立,这种
石谈判失败,以后可能会让中国无形中
费的主力,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艺术
金融业直接介入艺术品投资的项目成
损失 7000 个亿,这些损失以后会像地
品消费才刚刚开始,市场潜力巨大。
功,让人耳目一新,它会诱导中国的艺
震的余波一样波及到整个社会生产的各
术品市场转向另外一个消费模式,唤来
个层面。
一个新的艺术消费理念吗?
随着把艺术带给普通大众理念的进 一步被渲染,越来越多的艺术超市正在
艺术品收藏有一个增值函数表,过
形成,很多原创艺术品被挂到超市中进
当 下 国 家 房 地 产 政 策 的 调 整, 房
冷或过热都说明艺术品交易存在问题,
行出售,上海的喜玛拉雅艺术超超市首
地产迅速膨胀起来的泡沫被杀了一下
艺术品每年正常的增值率约为每年 10%
当其冲,进行把艺术品推向民众的尝试,
水,投资实体的资本被疯狂投资房市的
左右。前几年艺术市场火热到现的冷
其销售量至目前为止遇到了许多问题,
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国家宽松
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调整期。随着国
虽然不是太尽人意,但此大众化的艺术
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被稀释到社会资
内 GDP 的正常增长会使艺术品进一步
消费理念却被广泛支持并推广。重庆黄
本的运行之中,据报道:截止到 3 月,
增值,因为这是最一般的常量关系,国
桷坪地区围绕在四川美院附近的艺术交
自来水价格上涨 50%、天燃气价格上
家经量总量增加,艺术品也被升值了。
易市场也已经被打造出来,而被称为成
涨 50%,电煤价格上涨 4 倍,农副产品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
都艺术品投资航母的文轩艺术投资机构
2009 年至今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在
时代,一般家庭大部分主要消费的文化
正在低调地进行艺术交易运作,随着艺
很多地方已被明显地感觉到,当资金再
产品是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大众
术品知名度越来越高,经过这些艺术机
次从房地产撤资又没有投入到新的实体
文化消费,原创艺术品消费目前尚属于
构的推动与运作,可以想见将会有越来
经济中时,这些资金就是一些流动比较
高端消费品,主要集中于成功的企业家
越多的艺术品在不久的将来会进入寻常
快的热钱,在中国,它有两个重要的吸
等富裕阶层手中。经过艺术教育或是有
百姓家。
纳系统,其一是股市,另外一个能够吸
过广阔社会阅历的富二代,在消费艺术
今年当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流向房
纳闲置资金的便是艺术品,因其深厚的
品方面则远超出其父辈,这说明,对原
地产的时候,暗示了人们内心里对通货
吸纳资金能力,被称为软黄金。
创艺术品消费的时代尚没有开始,或是
膨胀的恐惧,很多人希望用房子作为保
除了必要的资金以外,中国的资金
刚刚开始,它需要时间去培育。根据对
值手段。但最近“国十条”的出台,投
流向也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在美国
文化消费的调查发现,当人们达到一定
资房市的前景开始变得不再明朗,是否
及部分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的收入水平以后才开始能够进行文化消
这些资金会流向艺术品市场?零散的艺
下,如果不能保持住人民币的正常汇率,
费,而中国处于物质与文化共同消费的
术品市场的建立尚不足以吸纳那么多的
也会对国内各个市场产生动荡,艺术品
阶段,如果达到全民进行高端文化消费
资金,只有大艺术品市场的规则与完善
市场虽然尚不完善,但作为一个投资市
的层次尚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此外,贫
才能使货真价实的艺术品能够以商品的
场,显然也受到波及。除此之外,比如
富不均,更多的资金集中在少数人的手
身份流通于交易市场,担负起吸纳热钱,
与国家货币走向息息相关的一些行业,
中。随着中国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新兴
调节资金流通之目的。 June 2010 TopFloor 65
周边 Edge
缪西娅 普拉达(Miuccia Prada)和丈夫伯特利(Patrizio Bertelli) 供图 / Prada
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以奖励艺术创新来彰显自己的现代性,但对于时尚, 他们是鄙视的,虽然他们从来都和别人一样对时装着迷。
时尚巨头的艺术赞助与经营
Fashion Giant's Art Subsidy and Operation ——以 Prada 基金会和卡尔 . 拉格斐为例
□ 杜卡︱文
66 TopFloor June 2010
周边 Edge Prada 集团继承人缪西娅 . 普拉达,Channel、Fendi、Chole 和 Karl Lagerfeld 的 艺术总监卡尔 . 拉格斐,此二位无疑都是时尚奢侈品业最为显赫最具实力的权贵。 而他们在生活中都有相当规模的个人收藏、或艺术基金会、甚至是美术馆一般的展 示空间。以这些人为代表的新贵富豪们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并推动着现当代艺术 的蓬勃发展,成为造就当今文化景观的一股支重要力量。
Prada 基金会:和艺术家一起奇思异想 缪西娅 . 普拉达出生于 1949 年,是 Prada 集团创始人马里奥 . 普拉达最小的孙 女。1978 年,原本是哑剧演员的缪西娅刚刚获得政治学博士,却只能极不情愿地 从母亲手里接过了家族企业。然而,经过和丈夫伯特利的共同努力(缪西亚主管时 装设计,伯特利主管公司运营),现在旗下简洁冷静的 Prada 品牌以及其 1992 年 创建的少女副线品牌 Miu Miu,早已引领着意大利乃至全球的时尚风潮。缪西娅本 人也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为欧洲最有权势的 30 位女性之一。2008 年《艺术评论》 评选的“最具艺术影响力 100 人”榜单上,缪西娅列第 87 位。 “我的个性让我总想尝试不可能的事情。当我发现有些事是不可实现的,那恰 恰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我总是试图把对立的、不和谐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并且, 我通常会同时对六、七个不同的概念感兴趣,并试图把它们和谐地表现出来。”缪 西娅这样评述自己,“对我来说,一切都是为了逃出陈规。”正是这种有些激进的 冒险性格让她一开始涉足收藏领域时,便喜欢与艺术家一起创造新理念、大构想, 而不仅仅是买卖或展示。缪西亚举例说,“你会不经意地认识一些人。例如,在纽 约遇到森万里子(Mariko Mori, 日本新媒体艺术家,1967 年生)。她有一个艺术梦想, 于是,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合作独立电影。起先,我们想按照常规和一些艺术家和 哲学家接触,但是行不通。按照惯例做事,往往是行不通的。” 1993 年,夫妇俩创办的 PradaMilanoarte 位于米兰一座被翻修的工业大楼,Via Spartaco8 号。这个空间起初主要做了一系列雕塑家的作品展,比如意大利雕塑家 艾利西欧 . 马提阿奇(Eliseo Mattiacci)、尼诺 . 弗朗柴那(Nino Franchina)和美国 抽象表现主义雕塑家大卫 . 史密斯(David Smith)。
Prada 基金会艺术总监、策展人、意大利评论家 杰勒马诺 . 切兰特(Germano Celant) 供图 / Prada 基金会
1995 年,PradaMilanoarte 改 名 为 Prada 基 金 会(Fondazione Prada), 以 眼光敏锐和出手大方而广为人知。 这 年,夫妇俩与意大利评论家杰勒马诺 . 切 兰 特(Germano Celant) 聚 在 一 起, 共 同为基金会出谋划策、制定路线,将重 点放在摄影、录像、设计和建筑等一些 当代艺术话题上。至今,切兰特一直是 这里的艺术总监。据说,双方开始都不 是很情愿。“他们怀疑我会把自己的想 象强加进来,我也怀疑时尚对艺术的反 作用力”,切兰特说:“我得和他们说 清楚,如果他们真想严肃地来创建独一
库哈斯主持设计的 Prada 基金会新空间设计方案内景 供图 / OMA,AMO
June 2010 TopFloor 67
周边 Edge
意大利艺术家 Francesco Vezzoli 的影像作品正在放映中 供图 /Prada 基金会 摄影 /Attilio Maranzano
日本艺术家森万里子(Mariko Mori),《梦幻庙宇》(Dream Temple,1999) 供图 /Prada 基金会 摄影 /Attilio Maranzano
无二的收藏,他们应该考虑做大规模的‘仅此一件’的艺术项目。所以我们就走出 欧洲,去看了诸如美国大地艺术家迈克尔 . 海泽 (Michael Heizer) 和沃尔特 . 德 . 玛 利亚(Walter de Maria)的作品。” 缪西亚也承认刚开始时很怕切兰特会把他自己 的想象强加进来,但后来发现他只是非常坚持作品的质量水准。现在,他们早已彼 此默契,成为朋友了。 在这个路线的指引下,他们做出决策,不展示已经在工作室成形的作品,而是 发挥艺术家的功力,让他们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一些“梦寐”已久的作品。这个决 策为那些独特艺术展品的诞生以及创造性的建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这个全新的方向在为英国装置艺术家安尼士 . 卡普尔(Anish Kapoor)举办的 大型个人展中拉开帷幕,并且一直延续到次年,接着是美国环境艺术家迈克尔 . 海 泽(Michael Heizer)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一场个人展。Prada 基金会在米兰的展览, 都能看出其与艺术家们的紧密合作,这其中还包括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雕塑家路易 丝 . 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个人展以及为美国装置艺术家丹 . 弗拉文(Dan Flavin)和美国雕塑家瓦尔特 . 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一场 展览。事实上,这些展览都力求通过提供博物馆级的质量水准还原当代艺术精神。 自 1997 年以来,Prada 基金会开始将焦点转向当代艺术家以及那些涉及城市环 境和文化的艺术作品。丹 . 弗拉文为米兰红教堂(Chiesa Rossa)设计的永久性标志 建筑圣母领报教堂(Santa Maria Annunziata)和由劳莉 . 安德森(Laurie Anderson) 设计的在米兰的 Dal Vivo(该作品还包括 San Vittore 监狱)等展览都大获全胜。通 过展示像山姆 . 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和森万里子(Mariko Mori)——她在 作品中融入了像电影、视频和摄像这样的新科技媒介——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Prada 基金会将焦点集中在了当代艺术的最前沿。2000 年为英国雕塑家麦克 . 奎安 (Marc Quinn)和卡斯汀 . 霍勒(Carsten Holler)举办的个人展也包含了大量的手法 繁复的作品。 68 TopFloor June 2010
周边 Edge 2001 年起,Prada 基金会将其关注的焦点扩展至包含艺术、建筑、哲学、科
项活动,旨在重新发现和重建那些被遗
学、设计和电影等许多方面。比如,通过两本出版物向世人展现了由荷兰建筑大
忘或被人忽略的电影。“意大利电影
师库哈斯(Rem Koolhaas)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以及由赫佐和德梅隆(Herzog
揭秘史”在威尼斯电影节和基金会的艺
& de Meuron)在东京设立的 Prada Epicenter 旗舰店的建筑设计理念。除此之外,
术空间展出,这些影片还在 2006 年在
为了将不同类型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动力学中有关挑战的理念,举办了名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特别活动中展出。
为“挑战(The Challenge)”的综合学科讨论会。2006 年的“艺术和符号(Art and
2005 年,为中国和日本制作的“亚洲
Icon)”研讨会则通过与那些采用影像方式来对当下世界进行批判的艺术家的对话
电影揭秘史”在威尼斯和米兰上映,
来进行探究。
2006 年“俄罗斯电影秘史”在威尼斯
2003 年,Prada 基金会与米兰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联袂签署了一份长期的文 化科学协议。该协议的第一个内容便是由马西莫 . 卡奇拉瑞(Massimo Cacciari)牵
电影节和米兰的基金会上上映。
头对哲学学院进行资助。2003 至 2006 年间,Prada 基金会与米兰大学组织了一系
幕了库哈斯设计的新空间方案。新空间
列跨学科研讨会:“哲学和历史:重新思考 911”、“艺术和恐惧”以及“欧洲和
原本是 19 世纪末米兰南部的一个酒厂
日本有关 20 世纪思想的哲学对话”。
厂房,历史可以追溯至 1910 年。该建
2008 年 4 月,Prada 基金会对外揭
2004 年 10 月份,该基金会与 Tribeca 电影节一起在米兰的艺术空间展出了一
筑很好地保持了原貌,七幢各不相同的
组电影节中最有趣的电影。同年,该基金会与威尼斯双年展电影部门合作,发起一
建筑包括仓库、实验室、酿酒地、中间
1. 美国艺术家 Barry McGee 的作品 Today Pink,2002 年作 供图 /Prada 基金会 摄影 /Attilio Maranzano 2. Prada 基金会去年 6 月在威尼斯推出的 John Wesley 个展上的作品 Mouse Tells Jokes, 布上丙烯 2002 年作 , 供图 / 艺术家本人和 Fredericks&Freiser 画廊 3. Tom Sachs, 装置《鲸》(The Whale,2006)以真实比例复制了一条蓝鲸, 其灵感来自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水族馆中的一条复制鲸鱼 供图 /Prada 基金会 摄影 /Attilio Maranzano
2
3
1
June 2010 TopFloor 69
周边 Edge 还有一座宽敞的庭院。库哈斯的设计方案打破常规的画廊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还
个设计工作室拍摄宣传册,此后他便自
将增加一幢用于展览的建筑、一座礼堂、并在现有建筑物上增加一座塔楼,以存放
己负责全部摄影广告的拍摄,这使得他
从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作品。这种独特的思路将把当代建筑与历史遗址和谐共存这
的每一次宣传册都成了艺术作品。“我
一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还能将米兰这座城市至今仍未停息的工业发展脉络展现
热爱生活,我对古董大宅特别着迷,喜
在公众面前。
欢将它们进行复旧维修,我还喜欢 18
当问及这个基金会和自己商业品牌的运营关系时,缪西娅表示一直坚持把两者
世纪的家具,我喜爱收藏,还喜爱画插
完全分开。包括将艺术展览的开幕式和时装发布会故意错开,在其专卖店和广告里
图,我已经完成了 50 幅图像,用来作
也找不到她的艺术收藏,甚至在她设计的时装里也没有当代艺术的影子。当人们提 起圣洛朗的蒙德里安裙,路易 . 威登邀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 设计的手袋时,缪
为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的插图。”
西娅只是转转眼睛。这就是上世纪“1968 年那一代”(1968 Generation) 后现代知识
收藏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和充满设
分子的思想: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以奖励艺术创新来彰显自己的现代性。
计感的家具等。当别人问他最渴望的艺
但对于时尚,他们是鄙视的,虽然他们从来都和别人一样对时装着迷。缪西亚说:
术收藏是什么时,他曾回答说:“布
“我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也觉得自己有点荒谬,为什么我要把艺术和时尚完完全全
朗库西画的鸟”。( 布朗库西 Constantin
地分开呢。到头来,我还是那同一个人。此时此刻,我很开心,因为有不少女人喜
Brancusi 为已故罗马尼亚艺术家,其雕
欢穿我设计的衣服,而许多艺术家也十分需要我从时装生意中赚来的钱。”以时装,
刻作品最为人知,画作则以细腻线条与
养艺术,何乐不为?
柔和色彩著称。) 但拉格斐并不执着于
是的,作为一个收藏家,他曾经
这些念头。“ 我曾经有一些非常美的
卡尔 . 拉格斐:过眼即收藏 缪西亚 . 普拉达与艺术的相处方式,
挂在墙上的那种——我真的为之着迷, 是一些 1905 年到 1915 年的德国海报。
撼。而同是时装界泰斗,也是缪西亚前
这些海报是现代广告的开端,有些像大
辈的巴黎时装界凯撒大帝,Channel、
幅的波普艺术绘画,有着难以置信的色
Fendi、Chole 和 Karl Lagerfeld 的艺术总 监卡尔 . 拉格斐,则几乎是另一个极端。
彩和现代性。其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
他对当代艺术的保留态度,对现代艺术
电气设备、煤、巧克力,还有一些博览
的钟情痴迷,他的不刻意占有,他的安
会和展览的内容。这些海报非常美妙,
静与轻盈,都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世人,
而且极难找到。”
独特产品:AEG ( 德国通用电力公司 )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与艺术共生的可能
拉格斐对现当代设计领域的艺术
性:过眼即收藏。 卡尔 . 拉格斐 1938 年出生于德国
品也颇有热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汉堡。14 岁时全家移居巴黎,精通德、法、
喜欢法国十八世纪的设计师 Riesener 跟
英、意大利和日语。 1955 年,初出茅
Tilliard。 稍 晚 的 推 崇 被 誉 为“20 世 纪 最伟大的女性建筑师”埃林 . 格雷(Eileen
业余服装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年仅 十七岁便成为巴黎时装大师皮埃尔 . 鲍
曼( Pierre Balmain)的助手。后来事实才证明拉格斐叛逆的天才与年轻时的香奈儿 (Channel)同出一辙,并将 Channel 王国领向另一个颠峰。此后,卡尔 . 拉格斐在 1984 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2005 年将此品牌已卖给 Tommy Hilfiger)。 不过对拉格斐而言,艺术不只是时装本身。他还亲自操镜拍摄。起先为他的一 70 TopFloor June 2010
了。但现在我有另一个收藏——并不是
可谓大气磅礴,甚至追求惊天动地的震
庐的拉格斐便在国际羊毛局组织举办的 卡尔 . 拉格斐(Karl Lagerfeld)
古典大师油画。但我后来把它们全卖掉
家具设计等,都有涉猎和收藏。譬如他
Gray)和法国装饰主义大师皮埃尔 . 里 格雷恩(Pierre Legrain)的先锋作品。 这两位也是伊夫 . 圣 . 洛朗(Yves Saint Laurent)最欣赏的现代艺术大师级人 物。看来虽然圣洛朗和拉格斐一辈子斗 得死去活来,但在审美上却殊途同归。
周边 Edge 当代的设计师则青睐来自澳大利亚的马 克 . 纽 逊(Marc Newson) 跟 英 国 的 扎
廊,包括家具、物件和灯饰等)买东
哈 . 哈迪(Zaha Hadid)。 “我从扎哈 那里买下了她做的第一件家具,一个 5
声音,当下的气息。我喜欢观念艺术和 大地艺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詹姆斯 .
米半长的大沙发。这都是 20 年前在米
徒乐尔(James Turrell,灯光艺术家),
兰的事儿了。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天才, 我 会 告 诉 你 是 扎 哈 . 哈 迪。” 众 所 周
但不是指他为室内设计的灯光作品。”
知,Channel 于 2008 年初春推出 Mobile
美国新墨西哥州把一座死火山作为媒
Art“流动的艺术”全球巡展(现因经
介,观测宇宙星空的变化,于 2000 年
济危机已经被迫暂停)的那个神似香奈
底竣工。)
西,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品有一种当下的
(James Turrell 最 宏 伟 的 作 品, 是 在
当被人问起今天的艺术和建筑之间
儿菱格型手袋的白色拱形展示空间,正 是建筑师扎哈 . 哈迪亲自设计的一座折
有什么区别时,他继续说:“从一方面
叠和运输都方便的梦幻场馆。这并非哈
来讲,建筑就是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
迪的独创,拉格斐也有协同参与。其内
戏剧性在于它里面有太多自命不凡的思
展出的当代艺术作品,更是拉格斐品味
考,太多的谈论而行动却寥寥。这让当 代艺术走上歧途。但是像詹姆斯 . 徒乐
的体现。 但他并没有像其他新贵那样“囤
尔这样的艺术家,从不解释。你直接就
“我会尽量试着不要对自己的收藏走火
能感受到他的讯息。” 卡尔 . 拉格斐的不拘泥于占有的“过
入魔。我确实很喜欢收藏,可是我不喜
眼即收藏”,显然与他本人的独特气质
欢到处炫耀。”拉格斐的收藏观念与生
息息相关。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创作时
活观一脉相承:生活是流动的,艺术是
装、摄影和插画,而收藏也是他创作的
流动的,收藏也是流动的。不必刻意占 有。在流动中与艺术共处就好。这颇有
一部分而已。他的生命开放而达观,让 人体会到虚怀若谷的大美。而缪西亚 . 普
“禅”意的释怀至空,反映在他的时装
拉达这位有权势又不失可爱的欧洲女
设计里则是简洁、利落、低调又耐人寻
性,在艺术里释放着她早年作为政治学
味的格调。“我是一个时尚的人。我不
博士的独立知识分子的激进野心。不甘
断地变换衣服、家具、房子和艺术收藏。
于只是单向购买作品,一定要以自己的
生活是流动的。如果事情不能变得更好,
经济杠杆来参与当代艺术的大规模项目
那么就该换掉了。在我的房子里,没有
创作。而她的眼光和品位都经由“赞助”
家的感觉。我没有那些感觉。我是一个
的角色而汇入作品中了。这也许是她对
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很欧洲,思想自由,
于自己不情愿接管家族产业的一种心理
没有占有欲。但是,通常是在你已经拥
补偿。其各自的经历和人生哲学,让他
有了足够多的东西之后,会比较容易没
们与艺术相处的方式也大相径庭,独树
有占有欲。”
一帜。艺术并不是生活之外的累赘或附
积”大量的收藏并在媒体面前滔滔不绝。
1
谈到当代艺术,他有自己的见解:
庸,而是人在满足了物质欲望之后自然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
而然会面对和考虑的问题之一。缪西亚
代——后包豪斯、后 70,后 60,后什 么什么。我之所以在 Kreo 画廊(巴黎
和丈夫伯特利高调经营着 Prada 基金会, 卡尔 . 拉格斐则低调享受着自己的收藏。
的一家主营设计和当代艺术作品的画
适合的就是好的。
2
3
1. 埃林 . 格雷(Eileen Gray)约在 1925 年设计的“卫星” 吊灯装置,成交价:2,977,000 欧元 巴黎佳士得,2009 年 2 月 2. 被卡尔 . 拉格斐称为天才的女性建筑师扎哈 . 哈迪 (Zaha Hadid) 的作品:长椅 供图 / 纽约 Max Protetch Gallery 3. 马克 . 纽森 (Marc Newson) Pod Of Drawers 立柜原型 1987 年作 成交价:1,048,000 美元,纽约佳士得 2007 年 5 月
June 2010 TopFloor 71
时事 Affairs
如果不是要到研讨会上说几句话(没有红包),又没什么更 多的现场感受,何必专程去一趟北大?这是中国当代艺术面 临的一个问题:能否让人们接受?这要从当代艺术的起源 说起。 一 . 当代艺术的革命性
当代艺术谁买单 ? Who Pays the Bill for Contemporary Art? □ 刘仰︱文
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家引以为傲的特征之一,就是对 于现实的批判性。不用否认,这种批判性的确存在,也的确 是它能够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当代艺术并不是没爹 没妈、突然降生的。在中国,它似乎是近几年突然出现的, 而且好像是与外国的先进艺术潮流接轨的,事实上,当代艺 术是有源头的,而且,这个源头也早已经到了中国。当代艺 术的源头,在我看来就是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 种艺术思潮,其代表就是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由于第
几位当代艺术家在北大搞了一个《3+1 各自表述》的“当
一次世界大战所预示的毁灭和灾难,以毕加索等人为首,开
代艺术”展。展览地点在北大校内一个考古文物博物馆里。
始了一种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一反欧洲以往的艺术形式
展品一共只有四件,与大量考古文物摆放一起,可能是策划
和内容,更自由地表达了某种思想和情绪。这一思潮并不局
人想要的效果。参展的四位当代艺术家中,金锋先生我认识,
限在美术领域,同样也扩展到文学、戏剧等方面。基于对第
以前也看过他的一些作品。这次参展的四件具体作品在金锋
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这一思潮从诞生之日起,便具有强烈
先生的博客上有介绍,我已经看过照片。朋友打来电话,邀
的批判意识,从毕加索那里,人们可以看到这种批判的力量。
我一定去现场看一下,还要参加一个“研讨会”。本人时间
这一批判的思想源头,其实同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
比较紧张,不太想去,便在电话里说,我去了也不会说什么
批判也是相吻合的。毕加索与前苏联的亲密关系,就是证明。
好话。但是,在朋友面前,本人耳朵根子软,架不住劝,而
此外,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后来自杀了)、 美国舞蹈家
且朋友说希望听一些反面意见,便抽空到北大去了一趟。四
邓肯等等,也具有同样的批判精神,在艺术趣味上,也属于
件“当代艺术品”我就不多做介绍,因为当代艺术比较自由,
同类;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同情者。至今,
人们可以任意发挥,我也不想挖空心思给它赋予多少意义,
国内与当代艺术趣味相投的先锋戏剧,依然离不开布莱希特
只说一点对于“当代艺术”的总体看法。
的影响。因此,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在源头上说,就是对于
为什么要搞“当代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化,当然是一
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毕加索对于性的态度,也可以视为对
个原因。但是,手段或形式并不是当代艺术的全部,还有内容。
资本主义虚伪的批判。说它批判性也好,革命性也好,本质
研讨会上,一位当代艺术家说,他要表现的主题,如果写论
上是一样的,甚至它还具有毁灭性。例如,著名的达利后来
文,可能写不过理论家;如果写新闻,可能不如记者。于是,
就倾向于佛朗哥的法西斯主义。因而,沿着毕加索等人的道路,
同样的主题便用这种当代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这也正是我想
通过社会主义,通过前苏联,所谓当代艺术,早就进入了中国。
说的:用当代艺术的方式表现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一定能
会上一位艺术评论家、策划人说,中国当今的某些“当代艺
够表现得更好吗?这个反问似乎有点无理,因为,我们应该
术家”具有文革时期的影子,所以他也不喜欢。事实上,那
允许多种不同表现方式的存在。但如果当代艺术并不能比论
才是当代艺术的正统、正宗。只不过到了今天,当代艺术的
文、新闻表现得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批判性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走样了,发生了意味深长的改变。
从一个很实际的角度说,一篇论文、一篇新闻,内容更丰富,
二 . 当代艺术的商业性
成本更低,接收阅读更方便,那么,对于关注这一主题的人
我反对用阶级斗争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相反,在西方
来说,何必还要去看成本更昂贵(好几万元人民币)、内容
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确很适用、很真实。当代艺术源头上
却并没有更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就好比我自己,在网
的批判性、革命性,其实就是西方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于是,
络上已经看到照片了,到北大去一趟,既花时间又花交通费,
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艺术身上开始发挥作用。资产阶级作为
72 TopFloor June 2010
时事 Affairs 统治阶级,要消除这一革命性的影响。但是,资产阶级还有
单者,只有资本家能够成为买单者。这就造成了中国当代艺
民主的招牌,不能完全采用禁止的手段,他们便用金钱的力量,
术即便面对同一个批判主题,它的倾向性与中国老百姓也不
开始改造当代艺术的革命性。资本家作为统治阶级改造艺术
完全一致,被中国老百姓冷落,就是必然的结局。
的方式之一,就是用金钱把当代艺术引向“无意义”。金钱
三 . 当代艺术不是先进
的力量如何引导当代艺术的方向?不需要我们通常以为的宣
在这个小型研讨会上,一位教授说,看一个国家艺术先
传纲领之类,只需要购买。对于资产阶级有威胁的当代艺术,
进与否,要看这个国家的博物馆(大意)。我觉得这个论断
它不购买。于是,这一类具有批判精神的当代艺术,在西方
很成问题,便问:故宫博物院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肯尼迪现
便渐渐萎缩。资产阶级大量购买的,都是看上去神秘兮兮、
代艺术中心相比,哪个更先进?在场的艺术家或教授估计都
其实没什么意义的艺术品,它以令人垂涎欲滴的标价,让很
不愿否定故宫博物院的价值,便说:两者没有可比性。那么,
多艺术家放弃了对于现实的批判。即便还有人坚持,声音也
既然没有“可比性”,何必要用先进、落后这样的词汇?不
越来越小。人们称之为艺术的商品化、商业化,其实就是收买。
觉得自相矛盾吗?有些话在会上没说,这里多说几句,西方
有多少艺术家能够在这种天价收买面前保持独立?
有不少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都是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品,为
资本家用金钱引导艺术方向还有一个原因。欧洲历史上
什么?难道是非西方国家不会自己保管这些艺术品吗?如果
最早的金融家,大都是犹太人。犹太人曾经不被允许购买房产、
把西方博物馆里其他国家的艺术品统统物归原主,他们还能
地产等不动产和实体经济,犹太金融家空有大量的金钱,除
剩下多少?剩下什么?或许,这也是西方要用一些莫名其妙
了放贷,无法做真实的投资。于是,古董和艺术品成为金融
的当代艺术品硬给自己充门面的原因——否则,拿得出手的
家保值的依托,一个虚拟的保值工具,这是他们用金钱给别
东西实在不多。
人制造的深刻印象。当然,古董的价值似乎还有点真实,因为,
当代艺术不管它的源头如何,不管它后来被金钱导向哪
时间的偶然性赋予了古董的唯一性,这种唯一性使得它物有
个方向,换句话说,不管它是左派还是右派,它都是欧洲中
所值。然而,金融家的钱越来越多,古董毕竟有限,既不能
心论和历史进步论的产物。虽然它们内部有矛盾, 但是,它
大批量生产, 又不便像传销一样广泛地吸引下线以维持价格,
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认定非西方的都是落后的,西方
因此,艺术品便成了幸运儿。与古董的唯一性要求相比,艺
才是先进的。而所谓当代艺术,又是最先进的,代表着潮流
术品要获得高额的金钱标价,也需要唯一性。这个唯一性并
和方向。当今世界,对于西方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已经有
不是它原先的革命性或批判性,而仅仅只是独特性。至于独
了较为广泛的批判。事实上,对于古老的、现代的、公开的、
特的意义,并不重要,于是,追求独特的当代艺术家便在金
隐蔽的殖民主义的批判,进展的并不深入。在我看来,西方
钱世界里成为宠儿。艺术品意义被消解,革命性或批判性也
当代艺术除了前面所说的功能外,对于西方以外的国家,还
就被淡化。看不懂成为常态。
有一个功能就是文化殖民。西方当代艺术的先进性一旦被牢
然而,西方社会的金钱力量还是保留了一些艺术的批判
不可破的确立,一切非西方的艺术,只能被定位在“落后”
性。这种保留很大程度上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产生的。由
的层次上。这也是我不认可当代艺术的另一个原因。金锋先
于阶级斗争所造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在西方社
生针对我的话说:所以,当代艺术要中国化。我赞赏金锋先
会,金钱和政治所保留、所允许的艺术批判性,在第二次世
生的个人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依然面临谁买单的问题。我
界大战以后,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准了社会主义。也就是说,
不认可当代艺术,并不说要禁止它,而是说,所谓当代艺术
资本家先用金钱消解了对自己的批判,再与政治结合,把剩
不应该被冠以“先进”的潮流先锋,弄得很多艺术家只要一
余的批判力量转向自己的敌人。这就是如今西方当代艺术的
沾上“当代艺术”,便以为自己就不是一般人了,弄得民众
景象:要么是故弄玄虚的“无意义”,要么是对非我同类的
看不懂“当代艺术”,便以为自己落后了。所谓“当代艺术”
批判或嘲笑。西方的金钱一般只购买这两种当代艺术。所以,
充其量只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而已,而且,很可能
我在北大的这次小型研讨会上问:中国的当代艺术由谁来买
只是小众的。
单?一个批判社会的主题,用文字来表达,买单者可以很多, 比方说老百姓,也就是普通读者。但是,如果同样的主题用 当代艺术来表达,老百姓买不起,中国的老百姓不会成为买
刘仰 生于 1963 年,1987 年中国首批文理双科双学位毕业。 曾经从事出版行业,现从事电视媒体行业,并涉及文化评论、影评。 2008 年与他人合作撰写《中国不高兴》,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June 2010 TopFloor 73
时事 Affairs
社会影响力离当代艺术家有多远?
How Far is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Social Impact? □ 本刊记者 陈哲瑜︱文
盘点今年《时代周刊》100 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艺术 家版块中娱乐界的人士占了大部分,其中 Lady Gaga 力拔头筹。
人印象深刻。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岳敏君,通过千变万化的题 材配以一成不变的大笑脸,向世界叙述着中国的情绪。
而在寥寥的非娱乐性的艺术家中,我们惊喜发现了来自英国
当代艺术家的影响力事实上可以脱离微弱的尴尬境地,
的神秘涂鸦艺术家 Banksy(班克斯),他主要通过用独特音
因为它具有和现在时代的亲近感,艺术交流的时候也能很容
乐形式和涂鸦艺术等地下表演形式来表达 Bristol(英国布鲁
易吸引观众。当然,当代艺术可以反思社会,可以介入当下,
斯托)周围文化环境。
可以观念超前,但和用容易让人理解的表达方式不矛盾。在
不仅是今年的 100 位影响力人物中当代艺术家的队伍形
当代艺术界,有的专家提出,艺术表达思想的时候还是要遵
单影只,《时代周刊》评选出的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 100 人
循欧洲传统的深刻哲理性,把表达的委婉和曲折作为一部好
中,也只有巴勃罗 . 毕加索入围其中;而 07 年《时代周刊》
作品的评判标准。不可否认在一些当代艺术品里是存在的,
评出的风云人物中,岳敏君作为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
但是如果想作品能够影响更多普通的人,能把表达的思想让
艺术家被入选。在社会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的今天,为何当代
整个社会而非某个群体接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是不可行的。
艺术家的世界影响力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另外,时代周刊这次的评选方式是通过 Facebook 的点击
对比这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包括被誉为 20 世纪
量和 twitter 的追随者的数量来统计的票选结果,虽然这不是
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安迪 . 沃霍尔,我们发现他
评选的唯一标准,但是韩寒能超过《阿凡达》的导演或多或
们的艺术形式都烙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并且都不是晦涩难懂
少可以说明其中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许多的当代艺术家或许
的。毕加索虽然画风多变,但他在生前能
缺乏这样的平台来和更多人交流和分享自
亲眼见证自己的作品进驻卢浮宫,在他去
己的作品,而且他们用画作而非语言或是
世之后,人们也不断举办不同的回顾展并
娱乐的方式,放在网络这个平台下缺少现
引发世人对他的一轮又一轮的讨论。霍尔
场的震撼力。而且还要看到,《时代周刊》
顿作为明星式的艺术家,其艺术形式更是
的评选某种程度上也是娱乐受众,引人眼
易于广大人群所接受,他的作品脱却了许
球的方式,不能做科学严谨的方式来考量
多艺术形式常用的哲理化、概念化而选择
所有当代艺术家的影响力。
了实用和商业化的道路。至于班克斯,他
社会影响力虽然并不能影响评判当代
本人虽然比较神秘,但是他的作品很吸引
艺术家作品好坏,但是它不是和艺术家毫
人并且结合了讽刺和幽默的方式,虽然都
不相关的领域。当代艺术家中依然还是有
是表达反战、反资本主义、反封建主义这
人用作品的影响力向我们证明了当代艺术
些尖刻的思想,但因为作品与周围的环境
的魅力足以突破艺术形式与大众的距离,
结合的很好,所以这些鲜活的形象总是令
当代艺术离我们并不远。
74 TopFloor June 2010
吴亮答问
Wu Liang's Point
艺术的起源、虚无主义 与实用主义的由来
The origin of art, the origin of nihilism and pragmatism 刘晶晶:我觉得还是希望看到你的文章,
荒,怎么办?拜雨神啊,求雨,弄个祭
我去北京他们也问到你,说你是不是比
坛,做成仪式,供牺牲,巫师才会产生
较少写稿……你给《艺术当代》写了篇
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什么? 刘晶晶:他也有他的阐释。 吴亮:那篇文章是我和我朋友的聊天, 录音了,后来整理时发现都是我在说,
吴亮:是,他掌握的是神秘知识,这些
那么就干脆改成了我的一个独白,一看
神秘知识就产生最早的舞蹈啦什么的,
文字就比较口语化。那个题目是后加的,
后来就把舞蹈分化出来了。当然还有另
《当代艺术:一次返回非艺术的知识事
一说,说舞蹈是为了游戏,精力过剩。
件》,主要是讲,有点笼统,从盘古开
最早的那些壁画,你想,按照当时的
天地开始,都是一些常识了,说艺术起
生产工具,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悬
源于巫术,其实当时就没“艺术”这一
崖峭壁,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石器
说,古人出于一种功能的需要,很功利
时代青铜时代,他花那么多功夫去画那
性,相信一些符号,面具啊,图腾啊,
些东西干嘛?一点不实用,难道为了欣
相信巫师。巫师在有特定需要的时候得
赏?不可能。原始人以狩猎为生,鼻子
做些活,他就必须转换角色,平时,巫
上耳朵上打环是为了表明他打死了多少
师就一常人,没神秘感,所以他现在需
动物,象征性的——他很性感、很勇士、
要套一个面具,或脸上涂个符咒,就可
很牛,还有纹身,没有一个不实用的。
以上场了。他为了进入角色需要有幻觉, 他就自我催眠,吃一些药,就是最早的 迷幻剂,然后再加上舞蹈,平时都是日 常劳动,舞蹈就让人晕了。古人生了什 么疾病,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细菌, 不知道卫生,他们病了死了是认为有另 外一个世界的力量在支配他们的生命, 所以就必须做些东西,祈求它、驱赶它、 恐吓它,都是用想象性的东西,来达到 很实用的目的。遇到旱灾了,歉收、饥
身上弄些羽毛,那是求偶的需要,多性
中国当代艺术之三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O.3 吴亮
文学、艺术评论家 现《上海文化》杂志主编。
刘晶晶 原《艺术世界》杂志编辑, 现《小说界》杂志编辑。
感,围在身上的兽皮,兽骨,牙齿。后 来它才慢慢成为一种装饰,一种美,分 工就应运而生了——哦,这个人手艺不 错,专门让他做衣服的,这个人画画…… 专业分离出来,产生画匠。在许多不同 地域的考古学田野考察当中,包括现 在——上个世纪做得比较多——对一些 原始部落进行考察,像摩尔根的《古代 社会》和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这 June 2010 TopFloor 75
吴亮答问 Wu Liang's Point 些书里面都记录了类似的活动,它是把
解过程——在中世纪的时候,精神病人
全部生活混为一体的。但是理性知识开
被认为是先知,胡言乱语,能说些很奇
始出现以后,有些东西就逐渐消失了,
怪的话,有如神启;慢慢的,经验知识
因为没有作用了,但这仪式被保留下来,
多了以后,人们不那么相信胡说八道,
形式化的保留下来,它成了记忆的一部
有段时间,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魔鬼,
分,被记载,成为传说,故事,其中一
在欧洲有一段迫害精神病患者的不光彩
部分成为固定的节日。一定要注意节日
历史,“把那个魔鬼绑起来”,用火烧
这个概念,节日是什么呢?节日是我们
死;再往后,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精
约定某个时间,大家一起把日常全部放
神病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乱来,
在一边,进入仪式,狂欢。有本书叫《狂
裸体、犯错误、邋遢,完全是胡来,成
欢》,说所有的狂欢都与吃有关,世界
为道德问题;直到十九世纪,精神病人
性的现象,不是谁学谁的。人类生活有
才成为“病人”,要被尊重。它都有一
两件大事:食和性,只有性是隐秘的,
个演变过程,同样是这件事,命名都不
所有民族都这样,回避和羞耻都是共通
一样。那么,用这样一个事物以及名称
的。但是吃一定要共同分享,只有在吃
的演变史来看,艺术同样如此,它在不
的时候大家感情才融洽,中国人就特别
同的阶段被不断的命名。到了形式主义
看重这个,因为吃的时候彼此容易缩短
以后,到了克莱夫 . 贝尔,他的“有意
是一个胡搞,那你也必须同时向我解释
距离,一喝酒就更不用说了,共同分享
味的形式”从哲学上说来自康德,艺术
为什么有那么多画廊拍卖行,那么多策
一样食物,多亲近的一件事。另外,食
是非功利的,无目的的,无目的的目的
展人收藏家,那么多基金会美术馆都卷
当中必有酒,一喝酒就晕眩。这种狂欢
性,它非功利,纯粹的美感。康德本人
入其中,难道他们统统是傻子骗子瞎子,
必然和酒,和大吃大喝有关。大吃大喝
很缺乏艺术经验的,在他的《判断力批
没看出它是胡搞它是皇帝的新衣服,就
不只是中国人的特色,世界性的大吃大
判》里没什么具体例子,但他这个命题
你清醒?没错,当代艺术的超级繁荣的
喝,狂醉,那时人们暂时地脱离了现实
对后世影响极大,影响到现在,一说形
另一面就是混乱,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
界,而它往往是通过节日的形式——有
式主义,康德就是老祖宗,他就把审美
得很,反正各说各的,批评它混乱、劣质、
一个理由,祭拜祖宗,先人死了,或者
和实用,把美和善分开来,他认为善是
模仿、胡来、幼稚、哗众取宠,甚至剽
为了庆祝丰收,某个纪念日。每个民族
一种道德良知,一种内在的律令。
窃……什么说法都有,但在我看来,所 有这一切贬低性的批评很准确地描述了
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形式现 在被放大了,每一次派对,每一次庆典,
刘晶晶:真善美,一分为三了。
当代艺术的一些外部特征,而骨子里, 恰恰是当下中国的集体文化心理漂泊不
每一次私人生日,都可以过节。 另外一个,作品,它所提供的享受空间
巴西土著面具
刘晶晶:您对当代艺术目前受到的一些
定的,寻找不到方向的,带有无政府主
批评怎么看?
义倾向的精神写照。在这样的状态当中, 一方面是中国身份的缺失,另一方面,
还包括艺术,艺术也让人迷醉。演唱 会、好莱坞电影、听音乐、酒吧……音
吴亮:现在针对当代艺术有不少批评,
反过来,也有人要搞复古主义,这样一
乐进来以后,一有酒,就陶醉了。这里
说它是泡沫,全是炒作出来的,这个批
种惶恐的缺乏方向感的局面,彼此缺乏
边是有它历史渊源的,毒品啊、麻醉品
评很普遍,但缺乏理论分析,你不能用
认同,七嘴八舌,看不到中心……我觉
啊、催眠啦……甚至包括医疗发达以后
你的抵触你的不满来替代解释,我需要
得,最能够表达中国目前文化状态以及
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研究,比如疯
的是解释,解释什么呢,解释为什么恰
集体心理状态的,恐怕就是当代艺术,
狂。疯狂和艺术的关系太大了,自从精
恰是当代艺术被炒作,而不是其它艺术
里面所有的缺陷、问题,都是中国目前
神分析出来以后疯狂已经不再作为一个
被炒作,你必须先告诉我们所谓的中国
的文化症候。比如浮躁、急于成名、恐慌、
贬义词了。你看欧洲对精神病的一个理
当代艺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你说它就
浅薄、自大,前些年还妄自菲薄,现在
76 TopFloor June 2010
吴亮答问 Wu Liang's Point 又感觉好极了,泱泱大国,民族主义得
信神,孔教不是教。
哪怕泡沫、阴谋、炒作、假大空、说谎,
很,动辄抵制西方,或向西方扔一只象
刘晶晶:您刚才说辛亥革命打破了……
全都是活生生的见证。我总体上欣然接
征性的白手套,一个个都是表演大师!
受它们,就像克莱因说的,“下雨了,
我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貌似活跃多
吴亮:对,辛亥革命前后,科举废除,
我欣然接受,刮风了,我欣然接受,啊,
样的当代艺术背后的那个一致的价值核
推翻帝制,整个秩序统统打乱,重来……
大自然,我照单全收……”,但是具体
心——实用主义,当代艺术再怎么说得
第二次打乱,大断裂,就是四九年了。
到作品,我可能会说这个很差,那谁谁
天花乱坠,其实全是实用主义。有两个
四九年以后古典的东西开始剔除,它是
谁,没什么创意,剽窃模仿,都可以评论,
说法深入人心,白猫黑猫,摸石头过河,
封建迷信,西洋的也剔除,两者加在一
你不喜欢你讨厌,都没问题。在整个一
目标就是捉老鼠,就是大家一起过河。
块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与社会主义新
个全球化的范围里面,中国当代艺术目
中国式的实用主义和美国的实用主义有
文化是对立的,后来又把老大哥苏联也
前可能就命中注定要扮演这样的角色。
非常大的区别,美国是个新教国家,还
算进去,统称封资修,一锅端。封建去
有天主教、犹太教,占人口百分之九十
除,帝国主义去除,其实就是消灭传统
几,他们是要上教堂的,这个传统从美
消灭外来影响。
1. 黄永砯 《圣人师蜘蛛而结网》 1994 2. 岳敏君 1999 年作《红 No.1》 在 2009 年 5 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 86.24 万元成交
国建国以来一直没有断过。美国人一方 面是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个人英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一次更大
美国神话,一方面有非常严格的一个保
的爆发,中国本来就是个无神论国家,
守主义的力量在里面,稳定着美国社会。
它以前也建立起一些民间规范,但这个
中国有吗?有,辛亥革命以前有。辛亥
规范逐渐地,后来是大规模地,自上而
革命以后打乱了,这是第一次打乱。
下地被打破了,连根挖,挖地三尺,挖
刘晶晶:辛亥革命之前的保守力量体现
祖坟破四旧。破四旧破什么呢,就是把
在哪里?
日常当中的传统风俗习惯全打破了,日 常生活私人生活统统被侵犯了。家里所
吴亮:就是儒家规范,王道霸道,皇帝,
有的东西,服装、发式、家具、字画、
帝王权力,绝对威权。这个威权来自祖
器皿、书籍,全都彻底破坏。还有一个,
先,也来自传统文化,陈陈相因,整个
对中国语言的破坏,这种破坏很难说,
一套包括民间的,我们所有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简体字,我不能说白话文运动是
中国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它带有很大
一个倒退,它有它的意义,使它容易学,
的世俗性,所以我接下来要说一个什么
大众化,但是你用白话文把古文废除掉,
呢,就是中国是一个——现在还是这么
这个民族的时间记忆就被抹掉了。
1 2
说——全球人口最多的无神论国家。但 不等于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有,但是
新建立的规范在改革开放后再次被否定
中国的宗教信仰都是外来的,佛教是外
和遗忘,一个巨大的空白出现了。人们
来的。
被迫活在一个没有记忆的当代之中,但 是,我要反过来说,现在我绕了一大圈
甚至有人说儒教也是教,但儒教不是,
绕回来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不管有些
它是一种世俗的礼仪,它是用礼来治国,
人说它是美国化还是被殖民化,它都最
讲究一个君臣父子的秩序,基本是个国
生动,最详细地为中国式的无神论国家
家政治伦理,宗族家庭,修齐治平封妻
的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留下一个现场见
荫子,都是世俗兴趣,从不关心彼岸。
证。从这点来说,没有更好的比这更丰
学术界不认为儒教是个教,尊孔不同于
富的见证了,一份巨大的文件。因此呢, June 2010 TopFloor 77
看展
Exhibition
编者按: 3 月 27 日,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耗时两年完成的装置作品 《凤凰》被六台吊车牵拉而起,在北京 CBD 今日美术馆前腾空 15 米悬 挂展示。作为徐冰回国后的首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高昂的成本、委托 方的易手、展示场地的变换,让项目的完成颇费周折,最终展览成功的 吸引了众多的圈内人士和大众爱好者的参观和评判。用建筑废料制作的 《凤凰》,远看美丽,近看凶猛,这件作品是对中国现实的深层触及还 是对“凤凰”这一古老意象的巧妙利用,成为批评家、独立评论人和普 通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徐冰《凤凰》: 反讽资本或是迎合恶俗 ? Bing XU Phoenix: Ridicule or Pander to Capitals?
见于媒体的几种徐冰对《凤凰》的阐释
“艺术家他最终的本事,还是在于你必须要把你的思想,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而且是具体的语汇表达出来。艺术家都必须是思 维能力很强的人,但是有太多思维能力强的人,转换不成一个具体的语言,说到底是用这个材料还是那个材料,还是两个材料 共同的方式来说这个事……其实所有严肃的艺术史都是记载在艺术语言上有贡献的人。” ——胡赳赳与徐冰关于《凤凰》的对话
“CBD 是中国的经济指标性的象征,从大楼的废料可以像波纹一样,涉及到中国很核心的部分,中国是怎么回事,在发生着什 么事情……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在于大楼的增多,在于阶层关系的变化。我真正有兴趣的部分,是谈论劳动和财富积累,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我希望这个作品是一种唤醒和提示,关于劳动是什么,关于对下层的关注。” ——《第一财经日报》刊出的《徐冰:“我走得快,是因为时代走得快”》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还于生活。这是毛泽东对我的教导,事实上我这些年老老实实遵循这个教导。” ——《回到艺术本体—— “凤凰”艺术语言的解析》徐冰主讲
“上帝是用泥土创造了我们,所以说物质都是有神性的,而“凤凰”的这种神性,正是用我们每个劳动者的双手进行传递的。” ——艺术中国网站专稿《徐冰:“凤凰”是用工人之手传递一种神性》
78 TopFloor June 2010
看展 Exhibition
供图:蒋逸
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
徐冰的凤凰让普通人感到震憾
艺术与资本的交手
“这个凤凰,又烂又炫,又土又 HI,是五彩斑斓的凶狠,
“通过和资本的合谋,艺术家调动起自己的观察和立场。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次的作品不光是对艺术史,也是对徐
资本可能是一个洪水猛兽,但是我们必须去和它交手,和它
冰自身的一个突破。这一次徐冰好像吃了蜈蚣,练了泰拳,
合谋,现在中国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资本的发展。
如果不回到中国,没有感受到中国的这种涌动、骚动、能量,
这当然是一个很陈旧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现实……
他是把握不住这个脉搏的。”
这个作品因为一个具体的原因,被原来的一个定制者改变,
——刘家琨 ( 建筑师 )
“凤凰”的短期效益 “从资本自身的逻辑来看,投资‘凤凰’的甲方在短期 效益上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徐冰的名气和‘凤凰’带来的 品牌附加值,对企业无不是一种广告创收表现。但是,这种 回报可能是极为短暂的,因为‘凤凰’的创造性、艺术性、 思想性都不具有持久增值的内在含量。这表明甲方并不在乎 长久性的持续表现,或者它本身就缺乏对文化艺术价值规律 的应有尊重,仅仅把艺术赞助当作一种商业广告的投入行为, 如同聘请明星做产品形象代言人一样。”
——程美信 ( 独立批评家 )
后来又找到了新的可以接手的人。它告诉我们:重要的是掌 握资本和控制资本的人,关键是人,所以最终还是一个人的 问题。”
——贾樟柯 ( 导演 )
“盛世凤凰” “《凤凰》如果触及到了现实,那也只能是表浅的现实, 就像凤冠上的‘安全帽’,而真正沉痛的现实却被华丽的外表 所遮蔽。如果徐冰理解的现实仅仅是 LED 灯效果展示出来一 般的光鲜,那么, 《凤凰》将和 CBD 的‘大裤衩’一样‘扭曲’。” ——徐家玲 ( 艺术媒体人士 )
June 2010 TopFloor 79
看展 Exhibition 普通参观者的声音
2010-04-04 23:54:54: jlmgalahad 在参加完“徐冰作品《凤凰》吊装展”活动后我和同伴有一个共同的看法, 就是觉得作品的过程大于了最后的展示效果,觉得作品其本身更侧重一个行为, 这个行为是从徐冰一开始订方案一直到最后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整个过程,这 个过程是因为徐冰与委托方的合作开始,最后以今日美术馆的展示结束,我认 为这既是无奈的却也是不完整的,因为失掉了徐冰最开始设想的那种反讽的精 神,最后由针对性的反思变为了随遇而安的陈列,离开了生产它的那楼宇,它 的存在就只是废料的重组再结合,因为制造出它全部零件的是财富大楼,放置 在那才能有精神上的巨大价值。可是几经波折,它无处落脚,这时候我觉得最 重要的精神价值已经没有了,以至于与任何场合都能结合出文字语言的解释, 这种解释在我看来就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可是对于此作品我仍然不得不佩服整个制作团队,这个过程确实就是中 国现实的状态,巨大的矛盾结合在一起,低廉的劳动力,高端的要求,中国就 是处在这样一个痛苦的崛起时代,反差巨大的力量必须很好的结合才能创造出 奇迹,像凤凰这样已经是非常不可思议了,所以我有理由期待徐冰创造出更好 的作品。同时我也期待今日美术馆以后能有更多精彩的展览,提供更多像这样 与尖端艺术家交流的机会。
2010-04-02 11:03: 西瓜太妹 仔细看整只凤凰,可以看到铁锹、电线、涡轮机等等辨不清模样、叫不 上名字的废铜烂铁,惟一清晰可辨的是凤冠上的安全帽,十数个红色的安全帽 点缀在凤冠上。作为民工象征的安全帽并不能保证民工的生命安全,顶多是给 人们一些安全感而已。“房子本是穷人造”,来自农村乡镇的农民工们就像这 一个个红点,他们的双手创造了高楼广厦拔地而起的城市传奇,但人们在财富 中心中赞叹金碧辉煌的大堂时,谁又能想得起他们?这些渺如沧海一粟的农民 工的个人命运在这座来来往往的城市中只是被人遗忘的一个点。
2010 年 4 月 2 日 上午 12:25 Elaine 这个凤凰没我想像的那么有力量,个人觉得开始的时候看见用铁锹铲做 的鳞片觉得这想法很神,然后真的看到实物后觉得确实是能体会到它所强调的 那种味道,那些钢铁,那些庞大让人畏惧的机器,那些很鲜明的代表着建筑工 地感觉的钢管钢筋之类甚至是篷布,它们共同搭起这个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神物, 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感觉。 但是,就是觉得它没有想像的那么震撼我吧,总觉得缺什么但又无法肯定, 不像他的之前的那些作品让我一下子就觉得那么巧妙。还有很强感觉是,虽然 它用这些建筑垃圾与华丽的 CBD 形成冲击,但是这玩意看起来比盖大楼的耗 资还多,看那些吊车吧!
80 TopFloor June 2010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译者注:文中提到的 5 月 4 日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已经结束 ( 本篇 文章写于拍卖之前 ),毕加索的油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以 1.064 亿美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品的拍卖最高价记录。
经济衰退 艺术市场反而红火
Art market analysis: Why works make records in a recession □ by Lindsay Pollock
1
2 1. 毕加索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1.064 亿美元 2. 拉斐尔 《阿尔巴圣母》 约作于 1510 年 3. 贾科梅蒂 《行走的人》 1961 年 1.043 亿美元
3
在拍卖行创下最高售价记录的著
个最高拍价的诞生。历史为何会这样发展?
名瑞士艺术家阿尔贝托 . 贾科梅蒂的作
虽然经济学家们纷纷指出全球经济
品《行走的人 I》,也许很快就要让出
有复苏的迹象,但衰退仍不会立马停止。
它的这份荣誉了。伦敦苏富比二月份
经济衰退到底伤害了谁?无家可归的人
的拍卖中,这个 7 英尺高的铜像雕塑价
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生活也越来越困
格已经达到 1.043 亿美元。如今,5 月
难,但富裕的人却仍旧越加滋润——也
4 日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毕加索
许这个答案可以帮我们解决部分疑问。
1932 年为其情人玛丽 . 特蕾丝 . 沃特所
一项最新发布的对冲基金顶级管理人名
作的的油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可
单显示,其中 25 人的收入超过了 250
能有望打破这个记录。虽然这件作品的
亿美元,却依然在美国以最低税率支付
报价即达 7000 至 9000 万美元,但是交
着所得税。比如有人,比如说史蒂夫 . 科
易人员估计最终成交价可能超过 1 亿美
恩想装饰一下他家的墙壁,那么拍卖价
元——同样是 1932 年的同一个系列的
格就会随之飙升。
另一件作品《梦想》的拥有者赌场老板
事实上,和直觉相反,如今可能是
史蒂夫 . 永利就曾经以 1.39 亿美元的价
把那些大师作品拿出来的好时机。不明
格在 2006 年出售给对冲基金管理人史
朗的经济意味着那些拍卖花名册上不会
蒂夫 . 科恩。
出现什么太多的好动。如此鲜有吸引力
如果毕加索的作品表现的如人们预
的拍品的市场,买家已经忍受了两个季
期的那般,这将会是在全球经济阵痛期
度了,所以他们应该是全副武装了。当
的大环境下,四个月内第二次打破拍卖
然,无论是毕加索还是贾科梅蒂的作品
品记录。2004 年在苏富比拍卖行所拍
都不会随便进入市场的。毕加索的作品
卖的毕加索 1905 年的作品《拿烟斗的
来自于洛杉矶慈善家弗朗西斯 . 布洛迪
少年》以 1.041 亿美元的成交价格保持
的遗产,她是在 1951 年以 1.98 万美元
了该记录整整 6 年 , 直到贾科梅蒂的那
购于罗森伯格画廊,这在当时已经是一
次记录。不过之前贾科梅蒂的作品是在
笔巨资。在那时这幅画被当作装饰用途,
兴盛繁荣时期,相比之下如今尽管伴随
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
着经济的衰退,专家们仍旧预测着另一
在德利银行被出售后,贾克梅蒂的 June 2010 TopFloor 81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作品也跟着被卖出。两件作品均是“蓝
年的短期的、由消费者驱使的经济萧条
过了一个晚上,这个日本人就另花了
筹股”,是典型、安全、明智的投资。
再一次没有让拍卖行们失望——约瑟
7800 万美元在苏富比拍卖行买下了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还同属系列作
夫 . 玛罗德 . 威廉 . 透纳的 《茱丽叶和
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
品。贾克梅蒂这件的作品原是八件套,
她的护士》仍旧以 640 万美元的价格在
如果布洛迪夫人拥有的毕加索作品
而毕加索的这件作品也是属于一个有名
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成交。该笔交易是阿
卖得真如预期那般好,那么从《行走的
的系列,之前阿克夸 . 维拉画廊于 2008
根廷混凝土业女继承人阿玛莉亚 . 拉科
人》开始,拍卖行就会开始积聚能量。
年大力举行了一个非商业性质的展览推
鲁兹 . 德 . 伏特巴特全权委托 82 岁的弗
当拍卖行开始手中握有商品资本的时
介这个系列的一些作品。与此同时,毕
洛拉 . 惠特尼 . 米勒——惠特尼博物馆
候,掮客就会开始叹息于拍卖行的重掌
加索的传记作者约翰 . 理查德森正在筹
创始人的女儿进行的,据估计光佣金就
主动权。但是,拍卖场上到底会发生的
备 6 月 4 日至 8 月 28 日在伦敦高古轩
可能超过 100 万美元。
事情,没人可以预计。我们会在纽约这
直 到 1990 年, 也 就 是 最 后 一 轮
里,盯着克里斯托弗 . 伯格手中的交易
重要的经济衰退前期,佳士得把梵高
槌,直到最后一刻才会有定案。相比,
回顾往昔,20 世纪众多里程碑式
1890 年的私人医生加歇医生的肖像画
唯一可以预期的是,如果毕加索的作品
的交易都发生在经济萧条时期。在经济
成功地以 825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买
以 7000 万美元的“低价”成交,那么人
萧条时期中,有钱人仍旧拥有大量财富,
家是日本纸业巨头齐藤 Ryoei Saito,仅
们肯定会说一定是经济萧条惹的祸。
举行的展览,他希望这次能像去年《火 枪手》在高古轩纽约展那样获得众多好评。
购买那些艺术品带有更多投机。有所不 同的是,在此期间的高价作品要么是经 典大师的作品,要么就是 18 世纪的作 品——总而言之,要点就是低风险、稀 有并且珍贵。 上个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最重 要的交易之一是在 1931 年安德鲁 . 默 龙从苏联政府手中购买了 20 幅经典大 师的作品以期在华盛顿特区建立一个新 的国家级博物馆。默龙为了将这些作品 从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墙上摘下,一共 支付了 700 万美元。战利品中包括了拉 斐尔约在 1510 年左右所画的《阿尔巴 圣母》和波提切利约在 1481 至 1482 年 间所画 的《 朝 圣 者 来 访》。1937 年, 默龙向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捐赠了 125 件大师作品。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伯爵因为急需支 付房产税所以委托佳士得拍卖迭戈 . 委 拉兹开斯所创作的胡安 . 德 . 巴雷哈的 肖像画 (1649-1650 年作品 ),这件事情 发生在 1970 年,该年又是美国的一轮 经济衰退期。这是由威尔登斯坦画廊代 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买的,售价 554 万 美 元, 达 成 又 一 个 拍 卖 记 录。1980 82 TopFloor June 2010
毕加索 《梦想》 1932 年作 1.39 亿美元
全球视角 Global View
火山灰引发 艺术品运输混乱
达 . 卡萝的展出同样在 4 月 18 日结束
望的曙光,那是因为投资者的兴趣开始
了,其作品的管理员来自展品的主要出
复苏了,许多新的艺术和收藏品基金开
借人——墨西哥的穆塞奥 . 多洛雷斯 . 奥
始涌现。”
尔梅多,他本已经出发来检查作品情况
带给我们希望的其中之一就是
的,但是由于航班中断而无法前往,无
Zurich-based Anthea Fund。这份基金是
奈之下他只得同意由比利时的管理员代
由 前 结 构 融 资 专 家 Massimiliano Subba
其检查(由墨西哥大使馆官员在旁监
在和苏联当代艺术顾问 Nicolai Frahm 一
督)。而后该展览从陆路运送到下一个
起经营的。基金预想融资 8000 万欧元
展出地——比利时的马丁格鲁皮乌斯博
以购买当代艺术,是周期 8 年的封闭式
物馆,以赶上其 4 月 30 日的开幕式。
基金,会在五月上市。“我们的目标人
许多商业展出也如此,洛杉矶艺术家山
群不是以艺术收藏家为目标,而是那些
姆 . 杜兰特在伦敦塞迪科莱斯画廊原定
把艺术看作是很好的投资项目的个人,
于 4 月 21 日开幕的展出也被推迟。
他们更加希望其他人也能为自己做这些 工作,”Subba 说。当被问及为什么基
Europe’s volcano flight chaos plays havoc with show shipments
金会关注当代艺术这个最阴晴不定的市 场时,他表示,“很确定的是,在当代 艺术中,不存在创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 对于那些似乎年轻一些的,不太愿意墨
□ By Martin Bailey
直到四月末、五份初,艺术作品的 运输仍受到飞行中断的影响,一些展会 和贸易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自冰 岛火山喷发之后,4 月 15 日开始欧洲 西北部地区遭全面禁飞。截止发稿,部 分航班虽已恢复,但再次喷发的火山灰
守成规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是关注一
艺术基金: 市场萧条的最大受害者
The art market: Tough times for art funds □ By Georgina Adam
个领域,成本可以更加有效地得到利用。 除 了 Zurich-based Anthea Fund, 同样进入市场的还有以开曼群岛为基 础的 Artemundi Global Fund。这支五年 的 封 闭 式 基 金 是 西 班 牙 收 藏 家 Javier Lumbreras 的脑力产物。基金目标是融 资 2 亿 2500 万 购 买 150 至 200 件 艺 术
云将再度中断运行。即使机场全面重开, 根据美术基金财富管理创始人兰
作品,范围从早期艺术大师到当代艺
道 尔 . 威 利 特(Randall Willette of Fine
术。特点是不像其他的基金,投资者们
伦敦皇家学院的梵高展是第一批受
Art Wealth Management)的披露,艺术
可以把艺术作品带回家。可惜的是,如
到影响的展览之一,原本计划 4 月 18
基金大多数已经被暂时搁置。世界上第
同现有的美术基金一样,这些基金似乎
日展览结束之后就归还展出作品,现在
一支也是目前最后一支艺术对冲基金
全部都在狙击同样的艺术作品——无非
也不得不拖延了。这次重金打造的展
艺术交易基金(the Art Trading Fund)
是“由那些成名的大师创作的标志性的
出,其作品来自 24 个欧洲藏家和 22 个
也是其中那个的一员,已于去年年底的
作品” (Anthea),再或者就是“全球认
北美藏家,吸引了超过 40 万访客。虽
时候清盘。
可的艺术家” (Artemundi)。所有的基金
物流及飞机座位紧缺的问题将花费很多 天来解决。
然短期的拖延对于艺术品归还的影响是
在《 艺 术 基 金 追 踪》(Art Fund
再加上掮客和收藏家都追求相同的艺术
“巨大的”,一个学院的女发言人说,
Tracker)的三月刊中,威利特发表说
作品,这样的现象使得供给而不是需求
“每个人的适应力和灵活性仍让人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人们寻找新
成为了一个在市场中的永恒问题,这点
深刻。”
的现金,伴随着这种现金不足的窘况,
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将会,或者其
其他的展会也面临着相似的问
整个艺术基金产业的悲歌还没有唱到
实是已经迫使艺术品价格不断飙升到了
题。布鲁塞尔的巴塞尔美术中心的弗里
尽头。”但是,他确实“还带着一线希
一个无利可图的地步。 June 2010 TopFloor 83
艺术拍卖榜 TopFloor List
84 TopFloor June 2010
艺术拍卖榜 TopFloor List
June 2010 TopFloor 85
在城市生活的人,天天看到的东西,实
读书 Reading
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和领略。城市的视 觉,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和生活 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国家的尊严、 民族的尊严乃至个人的尊严紧密相连。 因此,全心全意地做好视觉产业,是人 人都需要关注的一个大事业。他指出,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让视觉艺术走 出自命高雅的画室,走出孤芳自赏的沙 龙,充分调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将自 己的艺术感悟、美学理念贡献给社会和 公众,让生活变得更美” 。 陈逸飞从未将自己局限在画家的 领域,而是将自己界定为“视觉艺术家”。 他深信,获得视觉的享受,是人们与生 俱来的本能。对视觉享受的渴望,已经 日益转化成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视觉产
陈逸飞的 “大视觉” 出版事业
Yifei CHEN's Ultimate Vision Publish Career □ 韦蔚︱文
86 TopFloor June 2010
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兴 奋点。因而,他全力拓展着自己视觉产 陈逸飞先生如今被公众誉为“中国
业的大事业,把视觉艺术带到影视传播、
时尚产业、视觉产业的开拓者”,“中
模特文化、环境艺术、时装服饰、景观
国倡导创意产业的观念和实践的第一
建筑、时尚家居、产品设计、出版传媒
人”。今天看来,他当年大力倡导并身
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体力行的“大视觉”、“大美术”观念,
陈逸飞认为,要深入推进视觉产
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业的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视觉美学的教
主题是如此地相融契合。对于这位逝去
育和普及。今天中国最为缺乏的即是美
五年的艺术家,人们已越来越理解他先
学教育。因此,出版物的教育功能要更
于旁人的前瞻性睿智思想。
强于绘画、服装、影视等其他视觉领域。
陈逸飞在绘画艺术撼动西方之后,
于是他投入相当的精力发展自己的出版
努力冲破画框,搭建一座通往整体美学
传媒事业,期望自己策划和指导的杂
的桥梁,描绘一个城市的“大美丽”。
志、图书能最大限度地向人们传递视觉
他认为,整个城市就是一所视觉学校,
美感,从而起到视觉美育教科书的作用。
读书 Reading
“逸飞视觉”杂志
年这一消费群体,凸现其信息量大、新
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缘自陈逸飞
在陈逸飞眼里,出版物比绘画、服
鲜、具收藏价值的典型特征。他还会亲
经常出国,在国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书
装、影视教育功能更强。在他观念里,
自到一些大城市推介杂志,并首次将内
店,买的最多的也是图书。在此过程中,
中国最为缺乏的即美学教育,而他期望
地的时尚书刊推入了香港市场。
他觉得虽然国内做书的人很多,但是图
着杂志和图书能最大限度地起到视觉
这本在很多方面独树一帜、堪称首
书出版现状和国外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美育教科书的作用。陈逸飞在 02 年前
创的《VISION 青年视觉》可谓是时尚界、
他希望能自己做一点书给周围的朋友看
后,创办了《青年视觉》,并与英国高
设计界、出版界的一朵奇葩,受到无数
看,以“逸飞”为品牌的图书无论在设
档 社 交 杂 志《Tatler》 合 作《 艺 术 家》
潮流人士的追捧,甚至影响了时尚的风
计上还是在品质上都能赏心悦目,满足
(《ShangTatler》)。
貌和一代人的阅读习惯。
国内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同时他也希
2001 年 9 月,
遗憾的是,2003 年 5 月,由于逸飞
陈逸飞首次染指
公司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一些合作方面
杂志出版行业,与
无法达成一致,逸飞公司在《VISION 青
2004 年 1 月,“逸飞视觉”与浙江
中国青年出版社合
年视觉》的全班人马集体撤出,独立创
摄影出版社合作,首批推出了:《布鲁
作在上海推出了时
办《东方视觉》杂志,并出版了第六期《东
塞尔》、《东京》、《米兰》和《伦敦》
尚艺术生活杂志
方视觉》。《VISION 青年视觉》则继续
四本丛书。所选取的均是最具时代潮流
《VISION 青 年 视
由中青社主办。然而,在编辑思路和视
感的国际时尚之都。
觉》的创刊号,并
觉设计等方面与《VISION 青年视觉》极
2004 年 7 月,“逸飞视觉”与江苏
度一致的《东方视觉》只存活了一期便
美术出版社合作,继续推出了 :《维也
宣告夭亡。
纳》、《爱丁堡》、《利物浦》、《遇
于 2002 年 1 月起正式按月刊出版。 《VISION 青年视觉》杂志由陈逸飞
望通过自己出版的图书,将主张的“生 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观点很好地阐释。
担任总策划。“VISION”在英语翻译中
见 100%希腊》、《视觉捕手》、《新
有“前瞻、希望、美好”的涵义,陈逸
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 对艺
飞以此强调时尚感是通过视觉艺术和视
术情侣的私密生活》系列丛书。 2005 年 5 月,陈逸飞骤然离世之后,
觉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态度。 杂志的栏目分为人文、艺术、空间、时装、
江苏美术出版社依然按原定计划推出了
化妆、科技六大板块。内容包括人文关
“逸飞视觉”的《亲爱的坏品味》、《绝
怀、潮流趋势、文化艺术、空间美学、
版爱情:十三对电影情侣的私密生活 》、
工业设计等时尚生活的各个层面。自诞
《牛仔》、《T 恤》、《比基尼》系列。
生 起,《VISION 青 年 视 觉》 就 与 其 他
这套丛书摒弃了纯文字描绘的传
时尚杂志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厚达 416
统,采用赏心悦目的图片特写并配以轻
页,全彩色印刷,国际流行的超大型开
松随意却睿智凝练的文字说明。书中用
本(230×300MM),富冲击力的图片设
特别的方式表现了很多人们常常会忽略
计和犀利独特的编辑逻辑创造出一种充
逸飞视觉”系列 Mook 书
的人不会去,甚至不会特别关注的地方。
满时尚氛围的开放式阅读环境。在不知 不觉中传递给读者:什么是溶化在精神
的细节。如地图、小杯子以及一般旅游
“逸飞视觉”丛书
然而这些细节,却正是从事视觉工作特
之中的真正时尚,什么是有国际品位的
2004 年,陈逸飞率先在出版界倡导
物质生活,什么是潮流中独具的个性,
并推出了“逸飞视觉”系列 Mook 书。
什么是真真正正的美。
“Mook” 是陈逸飞提出的一个创意概念,
丛书的形式也别出心裁,首次在国
顾名思义是 Magazine+Book, 即杂志与书
内采用 PVC 的透明塑料充气包装形式,
与并审定每期封面、设计策划内容风格,
的结合。它既有杂志的最新资讯和大量
又称“枕头书”。看书时疲倦了,垫在
力争使《VISION 青年视觉》符合白领青
信息,又有书的精致内容和到位细节。
头下或塞进枕头就可酣然入睡。
作为杂志总策划,陈逸飞会亲自参
别是创意工作的人真正关心的地方,也 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之处。
June 2010 TopFloor 87
读书 Reading 飞这一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不同面貌和影
年、2008 年、2010 年出版的三本陈逸飞
响,并对其油画作品的创作和艺术市场
画册最具意义和价值。
的规律作一个总体探讨。 《不可复制的神话 : 陈逸飞传奇》
逸飞画册》,是陈逸飞在沪上首次发行
从《理发师》风波、成名之谜、作品拍
的画册,也是其赴美十年的一个小结。
卖之谜、逸飞品牌、陈逸飞的爱情等方
画册由哈默博士作序,精选了他赴美以
面讲述了陈逸飞的传奇一生,并解析了
后创作的数百幅油画作品中的 90 幅佳
陈逸飞神话的练成之路。书中收入了好
作,多为中国题材作品。
友回忆陈逸飞的文章,还有陈逸飞自述 做一系列事情初衷和立场的访谈录。 术经历和大视觉产业两大方面对陈逸飞
册。也是国内首次正式出版的陈逸飞个
的生平纪事作了详细讲述。并广泛通过
人画集。画册同时推出精装、简装两版,
他的生前好友及各界人士的回忆,使人
收录陈逸飞不同时期创作的 119 幅油画
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众所周知的陈逸飞。
作品,包括革命历史、古典仕女、音乐
“商人 . 逸飞”、“朋友 . 逸飞”四个方面 , 介绍了陈逸飞的生平
事迹。
《逸飞周庄》以因陈逸飞作品一朝
绍和分析他的艺术经历和成功经验。其
逸飞》是为了纪念陈逸飞逝世三周年, 由其遗孀宋美英女士授权出版的精品画
英女士追忆那段相知相爱的真情岁月所 作。她从“丈夫 . 逸飞”、“画家 . 逸飞”、
陈逸飞去世前后,有较多书籍介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8 年出版的《陈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通过艺
《逸飞视界 》是陈逸飞的遗孀宋美
陈逸飞题材书籍
美国哈默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的《陈
人物、上海怀旧、水乡风景、西藏等题 材,包括多幅陈逸飞创作的未曾面世的 精品。 由上海美术馆及陈逸飞艺术基金 2010 年合作出版的《陈逸飞画册》是为 纪念陈逸飞逝世五周年,陈逸飞作品在
成名的周庄为线索 , 从回忆、纪念、思念、
国内的第二次大型展览而推出。其中包
回顾和展望等角度,介绍了陈逸飞和周
括陈逸飞的 123 幅油画作品、37 幅水彩、
庄的情缘故事。
素描作品,生平照片 48 张以及 3 万多文
中较为的有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年出
《画界无疆 , 陈逸飞 画界无疆 , 成
字。画册由余秋雨作序,内容涵盖了陈
版的《神话陈逸飞》,中央编译出版社
法》是《唯美至上一中国艺术家之最丛
逸飞早期的主题创作、水乡、仕女、音
2005 年出版的《不可复制的神话 : 陈逸
书》之一。它详细地呈现了“最快乐”、
乐人物、西藏及海上旧梦等各个不同时
飞传奇》,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最痛苦”、“最遗憾”、“最幸福”
期和题材的重要作品,是陈逸飞一生众
的《视觉人生——陈逸飞传》,华文出
等陈逸飞之最,被不少专家誉为近年来
多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对
版社 2006 年出版的《逸飞视界 》,古
最具可读性和文献价值的艺术类图书。
陈逸飞的作品档案的一次集中性梳理。
吴轩出版社 2006 年出版的《逸飞周庄》,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年出版的《画界无 疆 , 陈逸飞 画界无疆 , 成法》等。
《陈逸飞画册》
陈逸飞作品画册 陈逸飞作品画册的整理出版也日渐
其 中,《 神 话 陈 逸 飞》 针 对 陈 逸
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常见的如美国
飞的画作在艺术市场接二连三创下新
哈默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的《陈逸飞画
高,并在中国社会乃至亚洲艺术界掀起
册》,西泠印社 2004 年出版的《陈逸飞》、
波澜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6 年出版的《中国写
讨。书中将关于陈逸飞的种种话语——
实画派油画精选集 2》、天津杨柳青画
旧话、趣话、实话、反话、心灵独白与
社 2008 年出版的《陈逸飞》和 2010 年
善意诘问收集归纳起来,试图解析陈逸
出版的《陈逸飞画册》。其中尤以 1990
88 TopFloor June 2010
TopFloor English
Rent Complication in Art District By Shen Weiwei
Preamble:
It is now the 2010 Spring Art Show Season. In the celebrated 'San Ying Tang' in Caochangdi art district is laid a printed paper with the title of 'Signature of Then Thousands of Artists Collection To Protect Caochangdi Art District'. A spree of show season seems to be stifled by issues aroused from rent, real estate property and relocation policies as a hunted dark cloud floating over the clear sky. The first property dispute that raised groups of concern occurred in December 2006, a villager Haitao MA at Song versus an artist Yulan
LI. In the year of 2002, Li Yulan paid 45000 RMB for Ma's house before its price value surging over 5 times in 5 years when Ma regretted his initial decision. In July 2007, the first verdict ruled for Haitao MA that the sales contract was invalid and that MA was obliged to return the house and made an additional compensation 93800 RMB to LI. In 2008 January, Yulan LI countercharged Haitao Ma. The final result of this entangled lawsuit was that Haitao MA has to pay over 270,000 RMB as compensation and Yulan LI return the house. LI’s case was not exceptional. More intense disputes followed. December 2009, 008 Art Center was confronted with removal while the contract with artists was not yet due. This was the same for the case of Zhengyang Art Center and what is even worse, artists were told to leave without any compensation. April 16th 2010, galleries and art studios in Caochangdi received the announcement of removal before they established a right protection team. Where is this going? Since 1994, artists began to move into Song village when the average personal annual income there was only 500 RMB. After 2010, the number raise to 17000 simply because villagers lease their houses to artists. Today, there are more than 4000 members of artists registered members of Promotion Committee in Song Village, which makes it ‘the Art Silicon’. It is the artists who create the economic myth of the village. The original form of Song village is a coincidence, but now it is considered as advantage resource – a spontaneous coincidence of an art community now being regarded as an advantageous resource. Beijing is planning to build a new CBD in Tongzhou this year,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8 functional areas including Song village for art creation. The mode of Song virtually reflects basic pattern of main art
areas all over the country. 'Art Estate' became a buzzword and the business mode which combined real estate with art enjoys unparalleled popularity in the new century. April 30th 2010, journalist met Youming WU and his wife, Li ZHOU, in Song village. According to WU, the rent of Song Zhuang at the very beginning was extremely low, normally speaking, 0.6 RMB per square meter per day. In 2008, it surged to 0.9 and now the number is 1. When asking about the constant forced removal of artists due to the rent, Wu said, 'the most significant element lies in the attitude the governor of the district towards artists. When there is an issue, Promotion Committee in Song Village will act as a mediator between the parties as in the case of Yulan LI, it offered a oneyear free studio to Li. Nan LIN, owner of Lin Ya Xuan Gallery among the first to buy homestead from farmers, said,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t, merely 80 to 90 percent of artists still lead a relatively unstable life. Rent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art of their living and working cost and with the ever-increasing price of living consumption, survival for artists seems to be even more struggling.’ The problem has raised enormous media concern that artists are forced to migrate continuously. With ‘creativity industry’ ‘art estate’ becoming the buzzword, art areas in varied cities do present a ‘Great Leap Forward’-like tide. Art areas and creativity centers fall into real estate projects to profit, betrayal the rule and essence of art. Professor Jingnai QUAN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ink that a benign and long-standing art centers generally requires a low living cost, especially rent; a relaxed and comfortabl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 integrated business chain for artworks and others while avoids crowd-out effect on artists by over-commercialization. June 2010 TopFloor 89
TopFloor English
Lorenz Helbling
ShanghART Gallery: Expending Slowly By Shen Weiwei
ShanghART now has five showrooms, more than 50 cooperative artists. It is a legendary everlasting myth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history over the past 15 years with an unshakable standing. Starting: Pretend to be a collector In the year of 1996, ShanghART was opened on the second floor of Portman Hotel with a showspace on the both side walls of the corridor. The most painful thing was the lack of patrons and their trust when people 90 TopFloor June 2010
were not used to buying artwork, and even artists themselves were uncertain about what the gallery was for. It was at that time when the gallery greeted its first show, Ding Yi's solo show ‘15 Red’. No word could better summarize the day but ‘grand occasion’-consulate officers, foreigners working or living in Shanghai, hotel guests and art amateurs cam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scene was in line with description by Lawrence about the gallery strategy to discover excellent Chinese artists and to introduce modern Chinese artworks to the western world. But feedbacks were mixed, some casted doubt on the authentity of paintings, while others were gratified with the presenc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Lawrence collected a name list of foreign art institutions,gallerists ,curators and collectors and handtyped the more than a hundred letter mails to introduce ShanghART gallery and Chinese modern art. Only one reply was received and it was curator Harrod Zeeman. After that, whenever an exhibition, Lawrence sent invitation to Zeeman and Zeeman did come the following year. The wellknown collector, Ullens, was unaware of any channel to enjoy contemporary art in Shanghai until he happened to read a newsreport of ShanghART on
an English magazine and immediately went to the gallery full of zest. Lawrence collected the resources of collectors and artists in such a way as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Pivot: long term strategy The way Lawrence picks artworks is best characterized by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at he first feels it by heart and then listens to artist friends’ opinions by head. With a positive mentaliy, ‘do not care if cannot be sold’, Lawrence is dedicated to finding more artists and art works. He says that he never worries about sale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that what he tries to maintain is a long ter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rtists. For example, in 1998 ShanghART gallery held an exclusive show for Fanzhi ZENG durin which Doughface Series No.6 was sold at US$15,000. 10 years later, in 2008, Doughface Series No.6 was auctioned at US$9.7million at Christie's night show. Lawrence once said, ‘ShanghART galley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talented artists to create their work with ease.’ As for colletors, ShanghART prefers long term cooperation, expecting collectors will gain deep understanding of artists and artworks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ShanghART
TopFloor English never serves people from auction house or puts a work on an auction. What he cares most is whether an artwork is in hands of a real collector, and during the years when the art market is booming and prices are soaring, he instead sold artworks in a more discreet way. The gallery refuses to cooperate any longer with buyers who shortly sell artworks. When prices at auction surge more than tens and hundreds of times, ShanghART gallery still sells by a fair price and when countless people pounce for something art, Lawrence chooses to take off price tag and allows only for appreciation. Milestone: Ice Break In the year of 1998, the gallery were despised by a few western media. In 2000, Lawrence received a invitation from Art Basel to fill in application for ShanghART. The first Basel trip was incredible. The sensational attendence of ShanghART was reported by various media and was visited by giant clients and gallerists. The section where ShanghART attended was called ‘Art Declaration’, with over 260 galleries competing for only 27 exhibition booths. ShanghART was one of the winners. ‘We had a project Placebo by Tiehai ZHOU including equipments
and paints then. It was a huge success.’ The Basel success brought the gallery enormous profits i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nd credit. From then on, ShanghART started to perform on the grand international arena. Personally for Lawrence, h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how the big galleries operated. ‘I run galleries in China, and ShanghART is virtually a local gallery. After Basel, I feel the pressure from so-call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fter 2000,ShanghART is invited by Art Basel every year and now it becomes a regular in all kinds of world art expositions.
the pathbreaker. 'Everybody knows famous artists. But to those new, they always have one question, 'Who the hell is him/her?'" What ShanghART does is to tell people 'Who is him/ her'. It nurtures artists, when an artist becomes someone then it uses the money earned by the artist to bring up a new one. This is what ShanghART is always doing. Most shows by the ShanghART are held in the H Space these years, located in Huaihai Road where exclusively serves the high-end custom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 Depot means Lawrence has turned his mind to build a whole art system. Which in Lawrence's mind is that the Art Depot is not only to exhibit treasures buried in the storage to the publicbut also to afford convenience for artists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modern art with piled artworks and data. Thus,'Art Depot' is not only a storage but also a space in to show, educate, research and even create.
Spotlight: Creating Art System It was hard to foster contemporary painting market at the beginning. Gradually the market was growing when photos sale was stasis before ShanghART began the photo business. It started to do videos after photos sold a lot. ShanghART is always
June 2010 TopFloor 91
TopFloor English the show is bound to heat up the price of his work and just after the exhibition, two works from Musical People Series at the exhibition find themselves in the catalogues of the spring shows at Christie's Hongkong and Poly's Beijing.
TopFloor Analysis Report:
Yifei CHEN By TopFloor Index Institution
On April 10 2010, Yifei CHEN has left us for five years. Yifei CHEN art fund and 'Yifei CHEN Art Show' by Shanghai Gallery are crowded with celebrities from the industry of art, culture, fashion and more, even with art lovers and ordinary public because of the fame. Shanghai Gallery deliberately opened without admission on the other day, and 57 masterpieces by Yifei CHEN from colle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were ceremoniously placed on the high wall of the exhibition hall on the ground fall to kill films.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Yifei CHEN has become the public concern again. If there is any, the difference would be issues around Yifei CHEN himself have been off the table. It is quite natural that after years of his decease, criticisms and doubts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the general voice about the artists tends to be positive and accolade. Such recognition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market price of the artist's painting. Strolling and Flutist were auctioned at 40.32 million and 32.48 million at last year's spring and fall show respectively. The insurance amount for this exhibition is up to 620 million, while all the 57 works are insured more than 10 million each on average. Except the memorial purpose of the passed artist, the success of 92 TopFloor June 2010
1. Overall grading: Artist Business Tycoon It is the irreproductable and legendary life that the Yifei CHEN's real value lies. Non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 but Yifei CHEN can so deeply influence society. Artistic value is never the determinant in the market but rarity is what capitals are after. As for Yifei CHEN, most works themselves which cannot be regarded as rare receive tremendous boost because they are lablled CHEN. The passage chooses and eliminates artists, and most artists will be categorized one after another, eventually walk out of the public view, and retire in a certain place in the art history. However, the life of Yifei CHEN can hardly be written listed in just a book of history, and his life will be recalled, mentioned and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big picture and trend are necessary to evaluate artworks. In the long term, artworks by Yifei CHEN enjoy an extremely high investment value, which is our general evaluation of Yifei CHEN's. 2. Investment advice on four representative categories Red History Series: expecting higher We think that the rarity, historic and artistic values determine there are at lease five or six works rival Stroll in terms of general valuation, among which Ode to the Yellow River and Taking of Presidential Palace even more competitive. For holders of those works, we suggest that wait at least five to ten years, and for those prospective bidders, once there is a
chance, even to break the sales record set by Stroll is worth trying. Unless they forever disappeared from the market again, these counted works would be the most likely pieces to break the current record. Water Featured Scenery Series: slow appreciation Water Featured Scenery Series is the series that Yifei CHEN produced most. According to the track record, trading volume accounted for over forty percent of the total; therefore, the series also proved to be the most abundant on the market and fall in the least scarce category. We believe their growth will be comparatively slow and room for investment is not big. We suggest to purchase by tast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 and work date. It requires both sufficient research and luck as well. Musical People Series: upstart this year We think that the investment value of single piece from Musical People Series is just second to Red History Series. As to Chinese, the charm of Musical People is the pure nobility revealed in the work, especially when a western girl while with a sense of Eastern elegance is absorbed and integrates herself into the black background with the classical musical instrument, and as a result, a yearning but awing feeling towards classic culture is evoked by the simplistic but imposing picture. Comparatively speaking, String Quartet is more worth collecting than the two Duet, virtually able to fetch more than Flutist. To be specific, Duet 1988 is advised to buy in between 15 and 25 million, while Duet 1989 between 15 to 20 million. Classical maids and Dream of Older Shanghai Series We think that early works in Classical Maid series enjoy a relatively high investment value,
TopFloor English whose number is limited and rarely comes to the market these days meanwhile, later works in 90s did not make any big innovation regardless of content, form or expressive skills.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investment for is, except the origins, that whether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moving, or innovative in other respects without repetition. Dream of Older Shanghai series ar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his the Noble Lady series. The latter shares the same root of the former and this kind of works will continue to grow in value, therefore constant turnover being avoided. Warm Spring in the Jade Pavillion was sold 11 million, which was 4 years ago, and now this series is equally worthy as Musical People Series. 3. Distribution of collectors If we only include big cities where Yifei CHEN's works are offered, Beijing accounts for 44%, Shanghai and Hangzhou each 32% respectively, and Hongkong and New York either less than 10%. Then if we analyse the places auction price ranking the top ten, 6 are in Beijing, 3 in Shanghai, 1 in New York, and none in Hongkong. This clearly shows that Yifei CHEN has a remarkable market in mainland especially Beijing and Shanghai. After ten-year cooperation with two European and American galleries and works were auctioned in Hongkong, collectors from Europe, Hongkong, Taiwan and Southeastern areas were major buyers of his works and after CHEN returned to Shanghai to build his own business, his works also showed up regularly at auction show in mainland. This trend h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after his decease, and inland cities, based on Beijing and Shanghai, gain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transaction of CHEN's works after personal records were set at auction houses in mainland again and again. From this status quo, this situation will consolidate
itself after the increase of demands by inland buyers. 4. Manipulator theory The whereabout of a great number of Yifei CHEN's late work has been mysterious. Suggestions and guesses are varied, but all impossible to prove. If those works were only in the hand of one, would this wire-puller profit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market by his works? Our verdict is highly unlikely. First of all, this is only a hypothesis and it is highly demanding to figure out the real circumstance. Second,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are collected by different buyers, and as to the real work, a reasonable price will be negotiated while as to those less important, a price with too much foam will never be accepted. Third, late works by CHEN can, frankly speaking, hardly be categorized into his fine choice, and a too high price will not be reached. Bidding war only breaks out for the quality paintings. Even there were such speculators on the marke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campaigns on CHEN have already succeeded, no matter in terms of the price or personal reputation collectors will contribute their support anyway. Therefore, even for the newcomers, margin will
be guaranteed, and price of CHEN's works will show a sound climbing trend. The chances to become final offer are remote and the development would only be affected when global oil painting and contemporary art were seriously struck. 5.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we think that the artistic creation, market quotation and legendary life of Yifei CHEN are worth confirmation. He is an artist competitive to Wuji ZHAO and Guanzhong WU. As to the value of his varying series, we remain that the rarest Red History and Shanghai Old Dreams series are among the most worthwhile collecting, then Musical People and the Noble Lady, and followed by choice from Tibet Theme and Water Featured Scene. For holders of CHEN's important works, we suggest to hold in the long term. As to newcomers with strong capital, we advise to target finest work of CHEN's which are valued over 20 million and less than 20 pieces considering there are over 50 pieces valued at 10 million. Regarding those who expect to continuously buy CHEN's, most quality paintings are not experiencing a collective growth, and therefore now would be a good timing. June 2010 TopFloor 93
TopFloor English Jia AiLi On the field of hopes
Insight into the Sotheby's Spring Show By
Hu Hu
April 8, the six-day Sotheby's Hongkong 2010 Spring Show came to an end. This auction created another miracle at Sotheby's Hongkong over the last 37 years, hitting a sales volume to over $256 million (7 billion or HK$2 billion). Moreover, several artists also broke their personal record for auction and a great number of artworks were sold more than several times of the estimates. The experts commonly believe that equally competitive auction houses, like Christie's Hongkong and the Poly Beijing, will grasp this opportunity to grow and be expected to set new records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rend for this season is irreversible, even with foams and crisis. At this auction, painting on canvas and contemporary art sector - 'Asian Contemporary Art', '20th Century Contemporary Art' and 'Southeastern Asian Contemporary Art'- the three auction shows has brought 279 million, taking up for 15.86% of the total sale. This percentage is the lowest over five years.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above that despite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art sales, contemporary art simply plays a second role in the rebound drama of 94 TopFloor June 2010
the entire art market, with an underaverage contribution. Early Fanzhi ZENG, Bing XU, Guoqiang CAI, Ye LIU and F4 choice collection was the ace in the Sotheby's auction. At this year's contemporary art special show, the number of their works which had low estimate at HK$1 million dropped to 21, and 5 were created before 1996, 4 of which were auctioned beyond HK$10 million. It is only those 5 pieces that constituted 49.38% the sale of that show. Due to the limited supply of early great pieces and the relatively established market settling on several celebrated artists, veteran collectors will not let great pieces go and meanwhile newcomers also want more. In the future auctions, masterpieces by star artists in last century will be bid after as long as the estimates are reasonable, and chances are that the final sale prices will most be likely to go up beyond 10 millions. This auction show's main force is oil painting and contemporary art. Works estimated more than HK$50,000 accounted for 20% of the lots at Asian contemporary art auction show but acquired nearly 80% of the total sale. At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Art Show, works with over HK$50,000 estimate constituted nearly half of the all the lots, but enjoyed a loin's share, over 90% of the sales. Case study Zao Wou-Ki: When all the five works by Zao Wou-Ki failed to be sold at the Sotheby's 2008 Fall Show, there were fewer and fewer his works on the market. Under that difficult circumstance, the five lots at 20th Century Chinese Art were all sold successfully accounting for almost half of the entire sale at the show and this reflected auction house's effort on collecting lots. Yifei CHEN: Artworks by Yifei CHEN always keep abreast with those by Zao Wou-Ki, with a trend to override. Three lots offered at the Sotheby's were estimated more than 10 million. Since the predicted prices were too high, only Suzhou Landscape was sold, and both Gathering and Looking Over were, in fact, quite fine pieces among his classical maid series. CHEN's priced works were mostly sold in mainland action house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hen his most great works increasingly flow to mainland which mean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ectors determines that it is currently difficult for Yifei CHEN to become a model artist sought after by auction houses in Hongkong and Taiwan. Xiaogang ZHANG: It seems that only his Big Family Series and its over-sized sequences are able to auctioned over 5 to 10 millions. Famous works from other series after 2000 are generally sold under 2 million. Given the lots offered at this show were exclusively created after 2004, the main reason for failure is the lack of irreplacement and uniquess as well as overestimate. Fanzhi ZENG: Fangzhi ZENG rarely stood out at the historical auction at the Sotheby's New York in March of 2006, when only one
TopFloor English work was sold with a lower than a million price. When compared with F4's overnight success, ZENG did not win any advantage at the first place but gradually gained momentum and eventually surpassed after works by F4 were spaced o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ices. From the record, Fanzhi ZENG were inferior to Xiaogang ZHANG in terms of total sales, but since 2009 spring the phase of adjustment in contemporary art, ZENG's outperformanced ZHANG and the Sotheby's has become disputable home for ZENG. Whenever, ZENG's works had excellence performance, the confidence about his works will be passed down to the next auction at other places to set new records. Another advantageous element extinct from F4 is that after ZENG finished his Mask Series, his rest series works has already accumulated certain admirers and audiences, especially Doodle Series the prices of great
Zao Wou-ki 4.4.1959
pieces of which is stabilized over 1 million. Lovers on this show was sold at HK$3.62 million, already exceeding some small-sized Mask Series. It is safe to conclude that market index for Fanzhi ZENG has leveled out at high position, and its rebound rate beyond F4.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9.45 million auction price for Mask Series: No 8 is not hard to understand, and the origins and time of the work merely payed off the results, but perhaps the most fundamental is that during another round of market adjustment, the emperor of the market has already given away the throne. As Fanzhi ZENG's becomes more powerful while Lijun FANG and Guangyi WANG's losing ground, even
dropping out of prime team, Minjun YUE's will also hesitate and only stay in the millionaire area, and Xiaogang ZHAO will be replaced without being sold at 10 million. Guoqiang CAI: Works by 'Four Devarajas' overseas revealed considerably weak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by F4. Guoqiang CAI was the only one still snatched a position in the prime team.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works by the four are generally installations and hard copies instead of capital's favorite oil painting. Although installations enjoyed a small success at the Sotheby's spring show last year, the influence was not spread enough to raise repercussion and remained minority. When mainland buyers have become the major consumers, the market prospect of installations is still uncertain. Pope and vulgar: The expression of Pope has come to an dead end, and buyers have experienced visual fatigue for the artworks. As a result, even there is a new piece, they will not feel creative. Vulgar art is the same, which enjoys common expression as Pope but more showy and low-brow visual experience and full of hedonism and corruption, betrayal to classy taste and aesthetic value cultivated by emerging buyers now. In conclusion, market share of the art form will decrease in the future. Installations and sculpture: Installations and sculpture, as forms of art, have enjoyed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but always received cold welcome at the auction market.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are that works
of those kinds are hard to preserve in long term and that they are difficult to be perceived by buyers in their concepts. Although paintings on canvas have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installations in terms of artistic creation, the core role of painting on canvas is unshakable in the investment and collection market. This phenomenon is international. Even there are some extremely successful installation artists, but after serious analysis, cases are rare, simply Jeff Koons, Damien Hirst, Murakami Takashis etc, and most are nameles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most collectors only, in the long future, regard installations and sculptures as a supplementary category, and the market chooses painting on canvas the most suited art investment instrument. 70s and 80s: In spite of varied performances from younger generation, most their works were sold at a stable price. The one who has rippled the peace is Aili JIA whose Always Prepared on a Hopeful Field was transacted at HK$1.94 million, five times the low estimate 350,000 to spare. First,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is indeed beyond mediocrity, and second the market requires surprise. The question is still wait to be answered whether the price of Aili JIA's swill take this chance and skyrocket, just as some 70s and 80s, and then bubbles and foams being squeezed after the high auction price. As to young artists, to be sure, the quality of works and taste of buyers are more significant, and it is too soon to tell personal symbol and market appeal.
June 2010 TopFloor 95
TopFloor English
Expert Comments on the Sotheby's Spring Auction By
Lin Song Li Suqiao Cai Ning
Sotheby's Hongkong auction night was ended on April 8 with a sales volume up to HK$ 2billion, almost twice of the previous estimate HK$1.3billion, which set another record in the recent years. Song LIN from Hanmo Art Gallery, Suqiao LI from Beijing Space and Ning CHAI from Beijing Hanhai auction hous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expresse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extravagant night. Both Song LIN and Suqiao LI agreed that contemporary art accounted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2 billion sale, while antiques were bid at high price and modern calligraphies and paintings received a frenzy round of buying. After 2008, the percentage of buyers from mainland at the Sotheby'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since last year, the number generally remained at 70%. In the Asian contemporary art featured auc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revealed a strong momentum. There was some doubt regarding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belief that rarities equal valuables. Contrary to this idea is Ning CHAI's opinion that even contemporary artists are always producing new product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work, the real important piece is still scarce. Take Ye LIU’s works as an example, the reason why they are so expensive and competitive is that such early important works are in essence still very scare, most of which have come to the hands of galleries and collectors. At the auction, Ye LIU set a new sensational record for HK$20 million. Given Ye LIU has never been to Venice or Saint Palo but visited the 96 TopFloor June 2010
Kassel Documenta, how could he become so successful at the auction, where have his works been over the decade? Suqiao LI said that Ye LIU cooperated with two mediumsized while serious galleries in his early years when most is works were purchased at 5000 MRK and $100,000 for collection, and these collectors prefer works themselves to a desire to earn wh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pleasant content and something more related to humanism rather than regard artworks as tools. The quality of these collectors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work by Ye LIU. Up till now, there are still collectors refusing to sale even the worth of these works overvalue their property and other assets. The later three cooperative galleries, including Tomio Koyama Gallery,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and Sperone Westwater, all of which are regular participators of the Art Basel where his works were sold to highquality collectors. Those collectors place the works in a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system, which means that most owners also own work by some other top Asian artists, involving Yoshitomo Nara and Takashi Murakami, allowing LIU's work indispensable from the whole collec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well staged by these galleries at the first place, who know how to nail a painting on the wall free from taking off. Coincidently, all three specialists Liu Ye Bright Road
think that prices of works by Guoqiang CAI were normal. Fanzhi ZENG's Mask Series No 8 was among the average, while On the lake by Minjun YUE was not his best of his early works. Passport Series by Guangyi WANG was auctioned nearly twice as much as estimate. However, his other works Great Criticism: Kodak and Great Criticism: Buick failed to be sold, the reason for which might be since 2003, WANG's works tend to be outfashion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nse of power, charisma and historicism, hard to avoid visual fatigue. Engraving by Lijun FANG was sold at a reasonable price at 2.9 million. Prospect and sculpture by Jianguo SUI were unsold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high reserve price. Asian Art Show harvested a sale for over 100 million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Japanese and Korean exhibits unsold. Chinese market is flooded with , most would argue, speculation and hype, when compared to Japanese and Korean counterparts,those who with little the presence of represent taste, quality of collection. composed of 10 artists, 10 galleries, 5 Southeast Asian and 5 Taiwan buyers, Chinese contemporary was a deliberately fervent market with 10 artists, 20 galleries plus 70 buyers, From this perspective, speculation alone leads to lose. Among the 143 Southeast Asian show, 87 percent of lots were sold, more than the 75 percent for 20th century Chinese Show but much lower total sale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expensive price. Although there are Indonesian collectors who seek afte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work, they will not be attracted by the low price of Southeast Asian work. They will promote local art as a method by manipulate capitals but it will last long, since such practice can simply boost price but the prosperity of art which requires a rich cultural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