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起,
鹿特丹世界博物馆:探索中国制作文化的过去与现在
“中国制造(MadeinChina)”展览将于鹿特丹世界博物馆(WereldmuseumRotterdam) 开幕。展览探讨“制作行为”的过去与现在。制作是永恒的且与人类密不可分,它让人们 反思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塑造着世界。本次展览以中国为例,意在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制作 文化。展览通过文物、时间轴、艺术、时尚和影像全方位呈现中国古老且充满活力的制 作文化。
展览还通过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师,包括曹斐、方妍楠(SusanFang)、贺晶、马可、李 晓峰和杨泳梁等人的作品探索“制作”的多重意义。他们不仅是制作者,还在其作品中反 映出他们对制作过程不同面向的思考。
印章雕刻。图片来源:Matjaž Tančič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其生产及全球需求上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制造”展览中,世界博物 馆展示了各类著名的中国制作传统、工艺和材料,如瓷器、漆器和绘画。参展的当代中 国制作者通过其个人故事与作品,展现了他们如何反思周围的世界或寻求改变。此外, 展览还特别关注中国广为人知的复刻技艺,将其置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中,并探讨早在
三千年前便出现的批量生产的发展。世界博物馆因此旨在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源远流长 制作文化的过去与现在。
“制作技艺与人类密不可分,”世界博物馆内容总监韦恩·莫迪斯特(WayneModest)说 道,“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其创造力和生活方式塑造、丰富并赋予其生活和周遭世界以意 义。‘中国制造’通过展出我们的藏品来证明这一事实,并呈现当代视角下的制作艺术。”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标签。丝绸和瓷器等中国产品已被交易了数千年。这一标签背后是源远 流长的历史和多层次的工艺传统。通过藏品、文物、时间轴和图像,本次展览展示了影响中国制作文 化的关键事件与转折点。譬如一件有着4500年历史的彩绘陶罐,其标志着从狩猎采集文化向定居农业 的转变。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地图看到从古代丝绸之路到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从古至今的贸易网络。
那些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发现的产自中国的物品则讲述了供与需的故事。
材料与工艺
中国工艺史上有着一批能工巧匠和艺术家,他们用毅力与独特的技艺对漆、丝、陶瓷、玉石和玻璃等 材料进行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中一些材料主要产自中国或甚至为中国独有,因而形成了诸多 制造中心,比如瓷都景德镇,因靠近出产瓷土的山脉而专事陶瓷生产。“中国制造”全面展示了这些特 定材料和工艺,还呈现书法、国画、竹艺、纺织艺术和剪纸等古老的手工艺和艺术门类。这些文化传 统备受珍视与尊重,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制作者的创新和诠释留下空间。展览将同时呈现古代佳品与当 代作品,比如艺术家薛吕,她将纸与墨的关系转化为液态玻璃雕塑作品。
清代大漆盒(官衣箱),1661-1722年,中国。荷兰世界博物馆藏:RV-1653-1
当代制作者
当代中国制作者在作品中回应着瞬息万变的世界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家、设计师和 匠人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作品响应社会发展。例如,时装设计师马可通过使用被遗忘的传统材料和技 艺设计可持续性服装,以此应对快时尚。中国每年制造160亿公斤的陶瓷废料,YiDesign的制作者们 研发了一种陶瓷废料再利用的方法。陈宝峰让断裂的玉镯再生为精美首饰,将瑕疵变成设计中珍贵的 一部分。应博物馆邀请,贺晶及其创意团队TulipPyramidCollective正在创作新作品,探讨身份认同与
工艺等主题。展览还展出方妍楠(SusanFang)和王逢陈的时装设计、品家家品(JiaInc.)的家居设 计、董全斌的瓷器、杨泳梁的摄影艺术,以及李晓峰的陶瓷碎片裙等作品。
蜃市山水III
:三联,2007年,中国。© 杨泳梁,荷兰世界博物馆藏:7289-1
大规模生产
工业革命(约1760年至1840年)通常被视为大规模生产的开端。然而大规模生产在中国已于数千年前 便开始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标准化的生产线就已建立,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大量变体的高效生 产。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秦始皇陵里数千名士兵组成的兵马俑。本次展览陈列使用原始材料、技术和 颜色制作的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复制品。另一个模块化设计的例子为汉字,不同部件的组合千变万化。 参观者可以在互动装置中亲身体验。
然而,大规模生产的历史并非没有黑暗面,它也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剥削的故事。展览意在引发 人们对该由来承担廉价生产的代价,以及它对人类和地球影响的思考。卢广的摄影作品揭示了中国农
村和工业区的环境污染,曹斐的影像作品《谁的乌托邦》深刻凸显了最大的灯泡制造厂商之一背后劳 工的艰辛。民工诗歌记叙恶劣的工作条件,陈航峰的新作讲述承包了全世界大多数圣诞装饰品生产的 村庄的故事。
复制的艺术
“中国制造”展览从中国视角探讨模仿和复制的概念,因为中国传统上既不区分原创与复制,也不对二 者进行价值评判。中国古物收藏与鉴赏的传统之一是复刻 并非作为赝品,而是对过往创作大家和 文化的一种致敬。在佛教中,复制是一种积累功德和提高业力的方式。雕版印刷与拓印等复制技术的 发展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在这种背景下,复制品不仅不会削弱原作的真实性,反而会增强 其真实性。复制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普及。例如,上个世纪发展出来的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木版水印 画”技艺,专用于制作传统水墨画高质量的复制品,有时需要数百个木刻版和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制作 者。在中国研究之旅中,博物馆记录了这些被视作艺术品而非复制品的制作过程。展览还涉及山寨现 象,一些西方品牌或建筑在该过程中被创造性模仿或恶搞,艺术家贺晶的作品为这一内容的看点之 一。
“
中国制造”将在鹿特丹世界博物馆展出至2025年8月31日。
WebsiteWereldmuseum
Notetoeditors,notforpublication:
Formoreinformationaboutthisexhibition,pleasecontactthepressoffice: T:+31626765393
E:pers@wereldmuseum.nl
Youarewelcometoattendtheexhibitionopeningon 10October. Moreinformationwillfollow.Pleaseletusknowifyouareinterestedinattending.
WERELDMUSEUM
1 museum, 3 locations
We believe that the world has no centre: it is one big network in which everything influences everything else.Through our collection and with exhibitions on topics such as identity and equality, we explore the world around us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All the Wereldmuseum locations focus on themes that affect our daily lives. On the things that matter
CLOSERTHAN EXPECTED
At the Wereldmuseum, you experience how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hap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ow people are shaped by the world. I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allows us to imagine the world of today and the future. The Wereldmuseum encourag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what our connection is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and how we all relate to one another.
Geen berichten meer ontvangen van ons? Klik h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