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irthday! (I)

Page 1

Happy Birthday! (I)

台北真理堂,60歲生日快樂


一甲子,一畝好田 一棟樓,一群百姓 一位主,一堆果子


許許多多的恩典,盡在台北真理堂!


content 目錄

Happy Birthday ! (I) ── 台北真理堂, 60 歲生日快樂 .楊寧亞牧師專欄

我們的教會!

文╱楊寧亞

我們要建立一個像新加坡的堅信浸信教會?還是像韓國的中央純福音教會?我 們是要建立一個愛的團契。十字架神學是我們教會一切事奉的根基。

.回溯歷史①:老友的祝福

飄洋過海而來的祝福

口述╱傅立德 整理╱徐敏媛

不料我再回來時,發現以前所做的工全部垮掉了!我檢討發現,只是讓他們學 習彼此相愛是不夠的,我還要教他們傳福音。

.回溯歷史②:一甲子容顏

真理堂的昨日、今日、明日

文╱蘇緯

走過六十年,真理堂經歷了靈恩的更新;聚會從崇拜、團契為主,改變為徹底 地小組化;裝備與門訓系統不斷建立,建立了今日健康、強壯的真理堂。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①

培育門徒就是建立教會

文╱蘇緯

真理堂的門徒訓練可以從 1980 年代看起。過去三十年,真理堂的裝備可說是 朝著「工人帶職化、操練基本動作、做中學的裝備」三大方向持續前進著。


ts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②

文字不變的容顏:真道不改,型態求新

文╱謝海蘭

2008 年起,配合每季禁食禱告,以楊牧師講道集為基礎,按季出版《三十天禱 告手冊》系列,讓弟兄姊妹們一天一篇,細嚼慢嚥上帝的話,得著更深入啟示。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③

為明日教會預備領袖

文╱蘇緯

牧者訓練協會祕書長鄧宙攀牧師說:「牧訓,藉由參與門訓與帶領門徒,每位 實習生在督導牧師的帶領下,從個人工作、開拓小組開始,把福音神學實踐在 事奉裡。」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④

福音神學 & 聖靈工作的美好結合

文╱蘇緯

楊牧師讀了《擊開捆鎖》,書中對於基督徒揮別過去、不再受轄制有很實際的 教導。真理堂開始將七個釋放禱告納入洗禮、轉會前的個別服事,直至今天。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⑤

影音的力量:讓世界知祢道路,萬國得祢救恩

文╱詹濡毓

影音處的異象是:作上帝的道與見證的「大聲公」。真理堂的信息教導、牧訓 裝備課程都有上帝美好的話語,希望透過影音傳播讓社會各界也能分享上帝的 話語,得到力量與幫助。

.事工軌跡:記錄與傳承⑥

新店傳來好消息:預備建立第二會堂!

文╱曾獻瑩

我們要建立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真正影響力的教會,這樣的教會就像一隻從 新得力、展翅上騰的老鷹,有洞察力(先知性),也有能力抓獵物(使徒性)。

《結果》電子書的文章來源為《真理季刊》1-31 期期刊內容。




成為一個會成長的教會 真理堂成立於 1952 年(我剛好在那年出生),正堂改建完工於 1971 年(我又剛 好在那年住進男生宿舍) 。除了這些時間點的 「剛好」對我滿有意義之外,真理 堂真是在我靈命及事奉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我相信對我們當中 許多肢體而言也是一樣。 真理堂是一個怎樣的教會?她的特色是什麼?真理堂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 好,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差,但她是一個會成長的教會。我求主持續把謙卑的 靈充滿在我們當中,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彼得前書五: 5),恩典充滿的教會才可能不斷成長。 在基督裡合而為一的愛的團契 我們要建立一個怎樣的教會?是像新加坡的堅信浸信教會?還是像韓國的中央 純福音教會? 這些教會都相當不錯,我們也從這兩間教會得到許多榜樣和學習,不過我們自己 要建立的是怎樣的教會呢?我們是要建立一個愛的團契(愛上帝、彼此相愛、愛 鄰舍與世界)。十字架神學是我們教會一切事奉的根基。我們要靠著主的恩典成 全、裝備所有信徒,建立一個被聖靈充滿、完全小組化的教會,讓小組充分發揮 教會的各項功能,包括敬拜禱告、彼此相愛、門徒訓練、關懷佈道……。 這個異象的根據是以弗所書四章 11-16 節,這幾節經文是我們所要建立的教會的 藍圖:

我們要建立一個在基督裡合而為一的愛的團契。這個愛的團契是這個樣子的:愛 耶穌,被主耶穌的愛充滿;彼此相愛、彼此服事、彼此饒恕、彼此接納、彼此合 而為一;懂得從事關懷、佈道、分享的事奉,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在福音、在 主愛中不斷成長。


一、在真道上合一 建立愛的團契的第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們能否在真道上合而為一、真正認識上帝 的話,並藉著上帝的話認識主。人和人不能相愛、合一,最普遍的原因是因為價 值觀不同、看法不同、信念不同。例如,國民黨和民進黨不能合一的原因是信念 不同,這不是靠溝通就可以解決的!信念不同,再怎麼溝通,最多只能彼此妥協 讓步,不可能相愛合一。 聖經說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夫妻要有相同的信仰才能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信 念若不同,相處起來非常痛苦;想要有好的婚姻,必須找信念相同的伴侶。家庭 如此、國家如此,教會也不例外——雖然所有教會讀的都是同一本聖經,可是並 非所有教會都彼此合一,因為我們對聖經的解釋和應用在某些地方不一樣。有些 教會贊成嬰兒洗,有些反對;有些教會說被聖靈充滿一定會講方言,有些說不一 定。 在達成合一的目標上,真理堂有一個很重要的作法是「異象、策略文字化」。我 們為何那麼注重「異象、策略文字化」?為什麼要把異象、策略寫下來?當我們 把一些信念形諸文字,才能夠有具體遵循的原則,使大家能夠同心合意、目標一 致、立場一致,甚至連作法也能夠盡量一致。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我們要開退修會,有的弟兄姊妹想要到度假中心開,有的想 要在辦公室開,有的想要在郊外開,那退修會就開不成了。不只目標要一致,連 作法也要盡量一致。要建立愛的團契,最基本的就是要在真理的教導和應用上一 致。若沒有嚴謹的真理教導以及一致的聖經運用原則,面對靈恩、先知預言以及 屬靈恩賜等的問題,教會很容易就四分五裂。


二、在恩賜和角色上合一 建立愛的團契的第二個重點是以弗所書四章 16 節: 換句話說,肢體間不同角色、恩賜 的 配搭能否聯絡得合式,非常影響合一。若不知道按恩賜彼此服事,不知道為各人 找到合適的服事角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愛的團契。 舉例來說,假如應該作老闆的跑去作夥計、應該作夥計的跑去作老闆,公司一定 會大亂。位置擺得不對就會混亂。家庭也是一樣,作領導的不領導,不該作領導 的卻在領導,家庭也會大亂。教會也是如此,各種恩賜要好好地組合,放在適當 的位子上。恩賜不同的人很容易起衝突,因為彼此的看法、作法不同。 面對教會的方向,有佈道恩賜的人覺得應該不斷佈道,向前衝;有教導恩賜的人 覺得要慢慢來,先好好地造就內部,不要那麼快往外發展。假如有佈道恩賜的人 認為作教師的人根本不愛靈魂、作教師的人認為傳福音的人好大喜功,彼此之間 就容易起衝突。 角色不對也會帶來不合一。若是讓傳福音的人去做教導的工作,讓教師去做傳福 音的工作,兩種人都會很痛苦。每個肢體都要在教會中找到角色,否則就會想離 開,不再留在身體裡。傳統教會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找到角色,因為事奉的 機會少,不可能讓所有人的恩賜都發揮出來。然而在小組化教會,每個人都可以 在小組裡找到服事的角色,一方面服事別人,一方面接受別人的服事。


真理堂對會友的定義是「在我們教會或其他教會重生得救、受洗,在我們教會的 小組穩定聚會至少半年,並完成受洗或轉會,在小組或教會中有事奉」,事奉的 部分,有無職分皆可,重要的是有在盡功能。在基督的身體內,有在盡功能的才 算肢體,真正的肢體都會發揮功能,能實際發揮作用比有名分更重要。我們在身 體內應當有事奉,包括金錢方面的事奉,也就是什一奉獻;沒有事奉、不實行什 一奉獻、僅僅參加聚會的基督徒,並不表示不得救,教會仍然接納、尊重他,只 是不會把他算作團隊中的一員 。 沒有活在小組當中是件危險的事;在小組中,我們可以受到保護,也可以保護別 人。我聽過一些傳道同工失敗的例子,我發現他們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 是 他們都沒有肢體生活。我們要把自己交給弟兄姊妹,一個人如果不敢把自己交給 人,一定有問題。我們在分辨諸靈時,除了以對耶穌基督的認信為準則之外, 還 要以基督的身體來作判斷。例如,雖然我是主任牧師,你們還是要察驗我的教導, 察驗我的事奉,你們裡面的聖靈和我裡面的聖靈是共鳴的。不要怕,新約聖經一 再提醒我們要察驗諸靈,特別是現今這個末後的世代。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恩賜、角色不代表地位。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一樣,主任 牧師不比小組長更高一等,我們只是恩賜和角色不一樣而已。我們每年都應當尋 求上帝的引導,在主面前求問:「我是否該離開目前的角色?上帝對我有沒有新 的呼召?」 曾經有些區長和我交通他們的事奉太多太雜,希望能夠卸下區長的職務,只帶一 個小組,專心在行政工作上服事。他們不覺得改當小組長是「降級」,這個觀念 是正確的。今天華人教會有一點非常可惜,就是以為換角色就是換地位,這是錯 誤的觀念。所有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都一樣,沒有誰比誰更高,只是各人所得的 恩賜不一樣,需要彼此配搭服事。建造教會時,要把人放對位置,成全聖徒、各 盡其職,百節各按各職,這點十分重要。 三、在十字架的愛裡合一 是不是在真道上看法一致,角色協調一致,就可以彼此相愛、合而為一?不一定! 同樣是我們教會的會友,領受同樣的神學觀念、策略,事奉角色也都恰當,還是 可能不相愛、不合一。還有,是不是神學觀念、服事策略不一樣,角色沒有放好, 恩賜沒有發揮,就不能彼此相愛?也不一定!我有一些好朋友在聚會所,我可以 跟他們彼此相愛,我也可以與一些五旬節教會的弟兄姊妹交通分享、一起同工。 我們可以合一的關鍵是什麼?以弗所書四章 13 節: 「 」我們對真道


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可是不能不認識主耶穌並祂釘十字架。以弗所書四章 15-16 節: 基督徒的角色要擺對,要認定主,由祂來聯絡得合式。換言之,不管是在真道的 應用上、在角色的安排上,最重要是回到我們教會事奉的根基——哥林多前書二 章 2 節: 同工之間不能合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神學差異或恩賜差異,而是仇敵的工作; 撒但、世界、肉體不斷在破壞教會的合一,讓我們沒有辦法彼此相愛。從屬靈爭 戰的角度來看,惟有靠著耶穌基督並祂 釘十字架才能勝過仇敵。所有不合一的 教會都是失敗在不懂十字架。 撒但會用盡一切辦法讓罪人跟罪人衝突,罪人跟罪人靠近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衝 突,但是若有十字架在當中,主耶穌的愛就會讓我們有力量把自己的肉體釘在十 字架上,如此我們就能合一。只要有耶穌基督 並祂釘十字架,異象、策略、角 色的差異都容易解決,一旦沒有十字架,肉體一出來,合一就破壞了。 遇到衝突時不要害怕,十字架可以解決所有衝突,耶穌的愛可以敗壞肉體、世界、 撒但。我們的仇敵不是眼前的弟兄姊妹,而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黑手。我想,從 來沒有發生過衝突的教會不算教會,沒有起過衝突過的團契也不算團契,因為根 本還沒有進到教會、團契的實質;罪人真正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會起衝突。家庭 也一樣,從來不起衝突的夫妻,若不是假冒為善,就是根本還沒有真正結婚。 我在真理堂有位關係很親密的同工,我們已經同工了幾十年,許多中外同工都羨 慕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個性不同、恩賜不同,我有我的軟弱、他有他的軟弱, 我們能夠在一起,完全是主的恩典。我們不是沒起過衝突,我們之所以能夠合一、 彼此同工,完全是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恩典。


使我們有力量彼此相愛、彼此同工的,不是任何技巧或方法,而是主耶穌的生命。 這樣的生命關係也一代代傳了下去——我跟我的提摩太之間的愛非常深,所有軟 弱都可以分享;而他和他的提摩太之間,同樣也在愛裡面很深地彼此順服。 我們要找什麼樣的人來同工?最重要的是認識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人,其他 的都還在其次。真理堂一切事奉的根基是哥林多前書二章 2 節: 沒有這節經文, 我們所有的事奉都會垮掉,有了這節經文,我們就可以持續不斷、踏實地成長。 「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我們一切愛的動力。哥林多前書二章 2 節所說的包 括了兩個十字架,第一個是主的十字架,第二個是我們自己的十字架。我們必須 先接受主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一切,才有力量把自己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才有力 量跟隨主。沒有第一個十字架,絕對沒有第二個十字架,也就絕對沒有愛的團契 了。


⚫ ⚫


1959 年,我因為服役第一次來到台灣,藉著認識了 一些活出真正基督信仰的台灣基督徒朋友,我對主 開始認真起來。 1966 年,我透過差會申請回台灣繼續服事,當時我 已經結婚,帶著太太和一個孩子回來接棒學生工作。 剛開始只是先參加聚會,我第一次帶聚會時只有十 七個人,我就先尋求從幾個人一起禱告開始建立一 個團隊,先學習彼此相愛,真實成為基督的身體。 第二年人數慢慢增長,那時候我的中文不怎麼好, 還是外請講員,我所做的,主要就是要跟學生們在 一起。除了禮拜天晚上有學生團契,我也另外邀請 他們週三到我家,很輕鬆地一起分享禱告,不為事 工,而是彼此關懷、代禱;或一起讀屬靈書籍,交 通一週來的近況,彼此代禱。上帝就開始動工,我 們的人數就越來越多。 當時真理堂的弟兄姊妹似乎因著經歷逃難之苦,所 以靈裏很累,能夠維持每週的禮拜儀式,就已經很 難得,遑論傳福音了。我可以理解這種感覺,但是 身處台大、師大旁,當時又有近國防醫學院的地利 之便,實在有傳福音的必要! 我就為大專生開一個認識基督教的課程,兩個學期下來,記得是在 1969 年 4 月,學員中有四位願意受洗作基督徒,我好高興、好有成就感!我至今都還記 得他們的名字。第二年有更多的人參加,有十二人受洗。第三年結束,我到台 灣宣教滿五年,依例休假回美國一年,不料我再回來時,發現以前所做的工全 部垮掉了!我檢討發現,只是讓他們學習彼此相愛是不夠的,我沒有教他們怎 麼做主的工。所以我下定決心,我要教他們傳福音,這樣才不會因我不在,事 工就停擺。


我作傳道人的第四年,有一位唸台大動物系二年級的年輕人來到真理堂跟我一 起服事,他在台灣信義會台中的一個教會成長,就是楊寧亞。他是很有規劃組 織能力的人,我第二次回美讀研究所時很放心,學生中心工作交給他就不怕會 垮掉了—兩年後我回來,楊寧亞已經從神學院畢業,把大專團契帶得非常好。 可是,剛開始跟楊寧亞一起同工其實很辛苦,因為我們的個性和各方面的行事 風格都差異很大!我被他弄得很頭痛,他跟我格格不入,有很多磨擦。但是他 下定決心,無論怎麼樣,都要學習與我同心合一,所以他跟我約定每週一起禱 告。經過一年後,我們真的就變成生死盟了,從那時候到現在,你可能在世界 上找不到兩個比我們更同心的傳道人,這真是上帝的恩典。後來,我們就一起 同工直到我退休,而且同工得非常愉快。 我們一直以來有兩個想法是一致的,第一個是福音─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我們的立場是:甚麼都可以不知道,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第二個就 是耶穌給我們的大命令和大使命:彼此相愛,並且傳福音給萬民。另外,我跟 楊牧師很早以前就作過一個決定,如果我們教會裏面有一些人際關係不和睦的 問題,最優先的事是去解決,其他的事工都可以擺在一邊,彼此相愛最重要。 我認為這是合乎主的意思,祂說我們要彼此相愛,別人就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 了。我很感謝上帝,在這兩件事情上我們真的是同心合一。

很久以前,我為真理堂弟兄姊妹禱告時,上帝用祂的話光照我:「 」(腓立比書二:15-16),我覺得 我看到在真理堂所在之處有一個光,照耀這整個地區,光照整個台北,甚至整 個台灣。我覺得上帝真的要用台灣,不只是真理堂,不只是信義會,台灣的教 會真的要像光照耀世界!我退休以後,仍常常應邀去各地華人教會教課、培 訓,我很感動能祝福眾教會。

這兩個核心若能好好抓住,我覺得真理堂就是上帝心目中想要的教會。




1952 年,美國籍的孫維德牧師(Victor E.Swenson)來台,這一年他已經六十 六歲,曾在中國河南耕耘福音四十年的孫牧師與師母,不辭勞苦輾轉而來,展 開新的福音拓荒工作。真理堂的第一個聚會場地,就在他們家裡——一幢位於 龍泉街的日式木造房屋,那時大家都暱稱孫牧師家為「孫維德餐廳」,許多人 平生第一次使用刀叉的經驗是在這裡獲得的。

那時候百姓生活清苦,大家總是把時間用在經營生意、養家活口上,孫牧師與 師母不只熱心地和大家作朋友、參與婚喪喜慶,更在許多時候捲起袖子幫忙大 家的家務,好讓他們能來聽福音。

因著孫牧師和師母的熱心邀請,第一次的崇拜在 1952 年 10 月開始。幾個月內 人數從十幾人成長到數十人,主日學、婦女團契、英文查經班、青年團契、禱 告會、詩班⋯⋯也次第展開,孫家幾乎天天都門庭若市,教會也於同年 7 月成 立執事會。

這一年,香港信義會神學院畢業的年輕教師・周景福先生也加入本堂工作。聚

會人數越來越多,實在有需要買地建堂了,經過多次的禱告和尋找,終於選定 了這塊鄰近台大、師大、國防醫學院,位於新生南路、溫州街口的稻田,不待 工程展開,同工們便在田間搭起帳篷,建立這附近第一個福音佈道所。


當時大家收入微薄,要奉獻建堂實在是杯水車薪,但是上帝賜給眾人信心,一 毛、兩毛錢地奉獻金錢;婦女們也義賣刺繡、手工藝品、小點心等物品,聚沙 成塔地籌措出五萬元,其餘大部分費用則由差會補助。1954 年,可容納一百人 的會堂落成,6 月 13 日獻堂禮拜上,看到大夥兒同心合意建造的教堂啟用,感 動得眼眶發紅。

另一方面,與教會的發展一同前進的還有信義會台北學生中心。1952 年 11 月,曾在中國大陸從事學生福音工作的美籍宣教士鍾可聆(Clara Jones)來到 台北,她與同工們在「將學生工作與真理堂教會聯合,透過傳講上帝的話來宣 揚耶穌基督」的異象中開辦了學生中心,也創建信義男、女舍,寫下了往後此 地學生工作的序章。

1957 年,孫老牧師退休返美。由周景福牧師與鄧倫(Terome Elness)、貝世 偉(Lars Bjorsvik)兩對外籍牧師夫婦接任福音事工。周景福牧師和當時於救 恩堂牧會的董尚勇牧師,常一同騎著腳踏車(或摩托車)四處服事,足跡遍及 永和、景美,並且幫助板橋福音堂的服事;在本堂,除了星期天早上的主日

學、婦女的祈禱會、學生中心的英語查經班、詩班的練習外,暑假定期有各樣 的冬令、夏令會蓬勃發展。


學生中心的冬令會帶領了許多大學生信主,鍾可聆教士有負擔要建立信義學 舍,1961 年 4 月,男舍在大家的禱告中買地建成了,9 月,女舍則在一棟租來 的舊房子開張。除了星期天,每天都有晚禱。許多知識份子因住在這基督化的 大家庭中,經由崇拜、查經、團契,以及受到牧師、教師們的愛護照顧,認識 福音、經驗主愛,多有在此受洗歸主的。

1960 年,在美國駐台海軍服役的傅立德(Wendell Friest)少尉,來參加真理 堂的英語崇拜,後來英語崇拜停了,傅少尉卻投入大專團契,以音樂的恩賜福 事上帝;1962 年傅少尉退伍前決定獻身全職傳道,因此向美國路德神學院申請 入學,返美進修。

董尚勇牧師則於 1963 年 9 月至真理堂就任牧師,直至 1992 年退休。在他牧 會期間,真理堂成為台灣信義會最大的堂會;也因著會堂的改建,董牧師帶領 全會眾再一次經歷上帝的大能和豐盛,信心更加堅定。

董牧師在任期間與鍾可聆教士同心服事,幾項學舍、教會的工程在他們任內完 成。1971 年,董牧師親自監工的真理堂新堂落成了,10 月 31 日舉行獻堂禮 拜,此後會友人數穩定成長、各項事工陸續開展。


1966 年傅立德從神學院畢業,台灣成為他事奉工場的不二選擇,他帶著新婚妻 子包怡信(Faith Friest)回到這裡,接下鍾可聆教士的職務,以宣教士的身分 在台北學生中心擔任牧師。1971 年,傅牧師遇到一位老是喜歡跟他唱反調的學 生,他們的關係緊張到一個程度,令傅牧師差點不想作牧師了,這位問題學生 就是現在台北真理堂的主任牧師楊寧亞。面對衝突他們沒有辦法,因此決定要 一起禱告。

彼此相愛不只存在他們兩人的關係中,也深入每一位弟兄姊妹的生命裡:耶穌 基督無條件的愛,還有愛上帝、愛弟兄姊妹、愛未信之人的「愛的團契」的信 念,加上多年來,傅立德牧師在真理堂打下的福音神學根基,可說是真理堂建 造最重要的信念。

1977 年,姚建德牧師因為讀研究所而來到台北,開始在真理堂聚會,他說: 「之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在團契有很重的服事,但不覺得累;來到真理堂,我才 知道以前有多累——最累的就是要表現得很好,表現不好也要假裝很好。來到 真理堂,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真理堂講的東西『很福音』。其實那個時候我 也不曉得那個叫福音,只是覺得好真實,不用裝、不用撐。」

這是上帝給真理堂的禮物,也是我們長久所堅持的,今天,每一位真理堂的弟 兄姊妹都知道:耶穌愛我我知道這「一要」,和親近主、生死盟、服事神服事 人的「三招」,是教會的異象,也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準則。

1978 年楊寧亞從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與當時擔任學生中心主任的俞繼斌牧師 配搭一年,之後俞牧師出國進修。楊寧亞牧師接下學生中心主任的職務後,把 原本獨立的學生中心改名為「真理堂加利利團契」,從那個時候起,大專生工 作的資源、能力、潛力漸漸跟教會結合,經費也逐步從差會支援轉為真理堂信

徒奉獻。從現在往回看,大專生工作帶來真理堂的成長,也成就了今日的真理 堂——不僅造就許多門徒,更培育出不少今日的傳道人。


在那個年代,有能力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會尋求出國進修、發展,教會的成長卻 跟工人的培育有密切的關連。傅牧師曾經感嘆:「我來台灣作宣教士,反而替 美國教會訓練人才。」

1986 年,楊牧師向光鹽團契的弟兄姊妹發出挑戰,呼召一批弟兄姊妹不要出 國,也不去外縣市,就留在真理堂五年,由他親自帶領,一起建立教會——這 個呼召不只造就了一批新一代的全職傳道人,也培育了一批帶職的弟兄姊妹。 從 1990 到 2000 年間,教會的人數就從三百多人增長到接近一千人;特別是 1994 年到 1997 年,許多全職傳道人產生,這些傳道人大多程了現在真理堂的 牧師,他們的獻身和服事也帶動會友人數成長的高峰。

此外,教會的成長與植堂宣教也有密切的關係。從 1981 年的家家歌珊堂、 1990 年的中壢真理堂,到 2000 年的士林真理堂,大約十年開拓一個宣教點; 2005 年台北真理堂新堂擴建完成到 2011 年間,又開拓了新莊、花蓮、北大、 中永和⋯⋯植堂點,人數已經增長了將近三倍半——真理堂加上分堂,人數從 一千人增加到三千五百人;上帝也賜給我們更多的工人。蘇哲明牧師說:「近 幾年,真理堂之所以能走出去開拓,建立健康的教會,很重要的原因是,母堂 是一個健康的教會。」


走過六十年,真理堂從草創走向穩固;期間經歷了靈恩的更新;聚會也從崇 拜、團契為主,改變為徹底地小組化;裝備與門徒訓練系統也不斷建立,這些 改變建立了今日健康、強壯的真理堂。我們深知,在這些改變背後始終不變 的,是深厚的福音神學基礎與愛的團契。

展望未來,真理堂即將邁向萬人教會的里程碑,我們期許這間教會成為真正對 世界有影響力的教會,許多人要從這裡被差派出去,把上帝給我們的希望跟愛 帶給國家、帶給社會,讓人在家庭、職場、教會都領受到上帝豐富的愛,找到 真正的盼望。


採訪撰文╱蘇緯


第一個階段要從 1978 到 1986 年的學生中心談起。那時候,台灣信義會的「台 北學生中心」和「真理堂」還是兩個不同的單位,運作分開、空間上也有一點 兒距離。 姚建德牧師說:「1977 年我上台北讀研究所,所以來到學生中心,那時候門徒 訓練的方式大部分就是查經班。」1978 到 1984 年,學生中心的全職牧者是楊 寧亞牧師,從這時候開始,他便有策略、有目標地裝備大專學生――楊牧師把 所有學生分成慕道、成長及門徒三個組:

回憶起這個階段,當年還在研究所讀書的姚建德牧師說:「這時候大多數的裝備 是透過上課學習,這些課程給我帶來太多幫助了!我到學生中心以前沒有這種 機會,讀經、禱告都靠著本能,偶爾參加校園團契的寒假靈修營,讀約翰福 音,那已經是很奢侈的享受了! 在這段期間,我的信心被大大地栽培、建造,也就是這個時候,我開始考慮要 當全職的傳道人。」1984 年,楊寧亞牧師赴美再進修神學,研究所畢業的姚建 德牧師便接替他的服事,全職帶領大專學生中心,直到 1990 年。

1986 年,楊牧師學成歸國,回到真理堂負責社青的光鹽團契。他在光鹽團契當 中做了幾件事情,至今仍影響著真理堂的門徒訓練模式。 首先,他開始在每週二晚上帶領全教會的「工人訓練」,培育小組長,原本的光


鹽團契漸漸地小組化了,對教會來說,這可說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呢!

1990 年代之前,裝備課程大多是牧者開班授課,有興趣者就報名參加;但是這 樣的教導方式有時候會讓知識與服事脫鉤,為了幫助弟兄姊妹按照靈程與服事 身量接受裝備,「為做而學」的信念漸漸成為真理堂的裝備哲學。

1997 年,新加坡堅信浸信教會鄺健雄牧師來訪,他想在台灣找一間教會合作設 立牧訓學校,於是,真理堂向新加坡學習,在台灣設立了牧者訓練中心(後改 制為牧者訓練協會)。 從這段時間直到 2006 年,經過了小組化、G12 運動的洗禮,真理堂的門徒訓練 更深刻了;也在此時漸漸確立了由基礎到小組長再到區牧的三階段訓練模式: 其中第一階段是幫助弟兄姊妹自己委身作門徒,也開始關心、帶領人的「基礎 裝備」;第二階段則是栽培信徒成為實習小組長或小組長的「安提阿課程」;而 第三階段就是「區牧訓練」了。這也為牧訓的事奉和真理堂的門徒訓練帶來幾 種改變:

在這十年間,真理堂的牧者們從對各小組教會區牧的訓練中體認到一件事,就 是知識與技術的訓練並不能塑造出區牧的身量,區牧養成的根基,在於良好的 靈修、敬拜基本動作。因此,在 1998 年開辦了區牧訓練的先修班—安提阿課 程,2001 年也在牧訓的課程中加入許多基礎課程—包括福音神學導論、屬靈爭 戰、醫治釋放、基督化家庭……等。


再來,認識到培育帶職同工的重要性,所以到了 2006 年,牧訓開始在全職傳道 人以外,也招收小組長以上的帶職學員,訓練目標乃幫助他們成為能牧養三十 人以上的區牧,上課模式與時間則以多元化模式,方便帶職學員的參與。

再來,則是落實「一邊學習,一邊服事」的信念,每位學員都有服事平台操練 所學,且都有幾位督導,分別就事工、靈命……等不同面向一對一帶領,讓學 習能有最佳的效果。 從 2002 年開始,教會全面推動 G12;2007 年,印尼的黃群豪(Jimmy B. Oentoro)牧師來台,他帶來 "one soul, one leader, one pastor" 的信念,讓我們 知道「人人都可以作主門徒;人人都可以成為小組長;人人都可以成為牧者」, 也更加速了真理堂「工人帶職化」的發展,在這個信念下,信徒(帶領一個 人)、門徒(成為小組長)、牧訓(牧養三十人)三階段的訓練更加簡化,為讓 帶職弟兄姊妹更方便接受裝備。

2008 年,韓國大地教會團隊來台推動一對一和用《活潑的生命》靈修―― 他們帶來大量的同工幫助台 灣教會,並告訴我們:「一 對一才是門徒訓練最快、最 有效的方式。」之後,真理 堂花了大約半年多,停掉一 些事工、聚會,專心地培養 全教會的靈修習慣,並將原 本大班授課的新生命課程與 新生活課程,調整成以一對 一陪讀的方式進行;原本的 教材《使徒信經》與《屬靈 爭戰》則改編成《新生命陪讀本》、《新生活陪讀本》便於帶領使用。落實一對 一帶領一年之後,全教會年度受洗的人數變成過去的兩倍。


同時間,韓國恩惠事奉中心帶來的「籃子策略」也影響了真理堂。

除了上述的一般訓練以外,2009 年以來,三屆培訓愛心服務員的「台灣愛心家 園」,以及培訓學生工作工人的「麥子培訓中心」課程也都見證了屬靈基本動作 的絕對重要性。 綜觀這個階段,真理堂的門徒訓練透過傳福音與愛的表達、新生命與新生活陪 讀、遇見神營會、七個釋放禱告、小組長訓練……等過程,大大強化了信徒與 門徒階段的基本動作操練,幫助弟兄姊妹活出扎實的三招一要生活。 2011 年,真理堂藉由玉漢欽牧師所著的《喚醒平信 徒》(道聲出版),與參訪觀摩台中旌旗教會,新一階 段的改變即將啟程。 我們渴望效法耶穌「用一、兩年的時間帶領十二位門 徒」的精神,效法祂,把最好的人力、最多的時間用 來帶領初信者,培養他們的屬靈基本動作,在小組中 落實一對一、小隊,直到他們成為門徒,一到兩年後 才差派他成為小組長;此外,全教會近期內即將進行 門徒訓練的革新:依照靈程,由牧者們開授小班制的 門徒訓練系列課程,內容著重在生命的分享。


這樣的訓練模式,帶領者與學員都將在時間和體力上付上很大的代價,但是扎 實地做,一定能改變教會的體質。「就像耶穌也沒有訓練很多人,祂在世的時候 帶領十二個人,然後就離開了。後來這十二個人影響了全世界。」門徒成全部 黃哲人牧師說。

在自己成長、幫助別人成長的循環中,屬靈基本動作的操練已經成為全教會門 徒訓練的氣候。 2005 年年底真理堂新堂擴建完成後的,教會的人數快速增長,但同時,卻也有 許多弟兄姊妹只參與聚會,還未委身在作主門徒的行列中。所以,面對未來的 門徒訓練,我們有以下展望:

① ② ③



1987 大學畢業那年我信主,當時真理堂聚會的人還不多(約兩百多人);全職的行政同工 也只有一、兩位——除了行政幹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幹事,就是文字同工。 剛信主的我很渴望能參與服事,憑著一股熱心,只要教會有什麼需要,我都十分樂意去做。 因為主日崇拜的需要,教會每週都要出版一本週刊,那時並沒有電腦、手機、網路之類的工 具,週刊的文稿都需要送到打字行打字。每週四下班後,我就到教會來幫忙做週報的美編, 常常都忙到晚上十一點多完稿後才回家。 遇到特別的節期慶典,教會也需要一些文宣品、海報、場地布置⋯⋯。那時有一群熱心愛主 的弟兄姊妹,一起禱告、一起討論完成了很多工作。我從未間斷做文宣的義工,直到後來教 會發展越來越需要全職的美編同工,經過禱告尋求我就來到教會工作,至今已有十八年了。

文宣處所做的,是在教會的異象下,將信息、見證、文化透過出版、宣傳管道傳遞福音信 仰,連結有相同異象者建立團隊。 感謝主,上帝賜給真理堂很多美好的產業,特別是主日講台、福音神學、裝備課程⋯⋯,我 們將這些話語整理成文字,透過每期週報的刊登,累積豐富的文字內容。弟兄姊妹不只能在 主日崇拜得著餵養,許多遠方的肢體也能透過週報得著供應、與母堂連結。 為了能將上帝的道傳承下去,我們更將這些信息編輯成冊,按不同的主題、經卷系列,出版 「生根建造系列」、「真理講台系列」講道集;2008 年開始,為了配合教會每季禁食禱 告,以楊寧亞牧師講道集為基礎,按季出版一系列《三十天禱告手冊》,幫助弟兄姊妹們一 天一篇禱告使用,將上帝的話細嚼慢嚥,得著更深入的啟示。 為傳遞教會的異象、文化,連結分堂、友堂,2009 年開始出版《真理季刊》,每期都有不 同的專題,透過信息、生命見證讓十架信仰實踐於職場、家庭、教會;也藉著報導為大事留 下記錄。此外,我們也透過平面海報、傳單、網頁⋯⋯等管道傳遞基督文化,希望透過創意 的文字及設計,方便人們了解教會最新消息與活動。

如今,由於電腦資訊、網路、通訊技術快速發展,宣傳的手法與技術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用筆寫稿、美編也是手工完稿,非常費時費事,製作成本高,宣傳也不容易。現 在,傳統的出版印刷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要,透過網際網路,資訊可以輕易迅速地傳遞出 去,無遠弗屆。 因此,在這末後的世代,我們更需要有系統、有規劃地將上帝的話、見證、文化以不同的面 貌呈現,因此,電子書的發展是勢在必行的——近兩年開始,文宣處與愛傳資訊媒體發展協 會已開始積極策劃,相信不久我們即可透過網路,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把各種出 版品,讓全球各地華人共享。


此外,為了幫助牧長同工查詢資料,我們也積極建構「真愛 WORD」,期望讓真理堂豐富的 文字產業透過圖書資訊系統快速地被查詢、使用,成為教會建造、門徒帶領的幫助。 過去我們也透過課程、講座凝聚對文字、美編有興趣、有專業的弟兄姊妹,並邀請他們實際 參與事奉、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因著每一位弟兄姊妹的投入,文宣處的事奉有更廣闊的眼 界、更多的學習。 展望未來,我們不只期許在神學、文字、技術上的成長,更盼望更多對文字、宣傳有興趣的 弟兄姊妹一起以代禱、參與支持媒體宣教。



⚫ 首先,去年(2011)下半年,牧訓與台灣信義會總會合作開設了「麥子培育中 心」,呼召大學剛畢業的同工參與訓練,旨在培育服事兒童、青少年、大專學生 的工人;並有部分課程與「台灣愛心家園」服務員訓練課程共同進行,部分學 員結訓後將投入海內外的長期服務。 去年 8 月,第一屆麥子學校開課,為期三個月左右的課程共有廿四位學員參 與,課程以養成學員屬靈基本動作為基礎,輔以領袖訓練、建立宣教觀念等內 容。本期主要訓練目標為培育大專學生工作的工人,11 月分結訓後,學員們接 受差派投入各堂會的學生工作與行政事奉;台灣愛心家園學員則直接進入服務 地區,由當地服務員繼續給予因地制宜的訓練,並實際投入服務。

⚫ 此外,牧訓也與真理堂合作,督導中華福音神學院學生 的教會實習。牧者訓練協會祕書長鄧宙攀牧師說: 「 」 牧訓的信念是,當主工人正確地認識上帝的愛、被上帝的愛吸引, 自然就能夠吸引人接近福音,帶出事奉的力量。 這個學年, 台北真理堂與植堂點共有九位實習生,目前正在青少年牧區實習的 周瑋貞姊妹說: 「

」參與社青弟兄服事的黃志堅弟兄則說:「


無論實習的學生日後會在哪個教會、哪個地區事奉,牧訓都期盼藉由「以基督 耶穌為中心」的解讀聖經方式,讓這些未來的傳道人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用健 康的身、心、靈在所到之處顯揚福音的大能,並幫助弟兄姊妹 也在家庭生活、職場當中作主門徒。

⚫ 除了神學生以外,牧訓學校每年招收十二到十五位區長,在授課之餘, 每位學員都有個別接受督導的時間,督導者透過參與學員帶領的 小組、禱告會……等聚會,了解學員的個別需求,幫助 他們逐步成長,身量擴張。

⚫ 教會一切的行政事奉都是為著幫助牧養與建造愛的團契,鄧宙攀牧師說: 「 」在真理堂,所有全職的行政同工都是小組長或實習小組長,教會 希望透過行政事務與牧養的相互配合來建造同工,進而從其中培育出傳道人。 行政職務的歷練幫助同工更清楚教會的信念與運作方式,並能確認其牧養傳道 的心志。因此,真理堂也與牧者訓練協會策略性地合作:全職同工可按牧養身 量,在主管核可下,於上班時段以公假修習牧訓課程;也能彈性調整工作時 間,在不影響工作時數的情況下,每週利用上班時段的幾小時投入牧養; 另一方面,藉著同工晨禱、部門禱告會、同工週會各種聚會,全職同工 有最好、最多的機會領受信息,並且建立良好的屬靈基本習慣。 這些都能幫助同工們,不管現在、未來在任何服事的崗位都 能倚靠耶穌得勝。

傳道人是教會成長的關鍵,展望未來, 我們希望在十年內培育出一百位區牧、 一千位區長;並且讓每位傳道人都活在 福音當中,能夠按著身量、恩賜牧養教會, 在植堂與門徒訓練上成為教會的幫助。



真理堂最早的醫治釋放事奉,可以回溯到 1960 年代――傅立德牧師(左)來到這個教會的時 候。 傅牧師是美國普渡大學諮商心理治療博士,小至 暫時性的情緒問題;大至情況比較嚴重,需要長期 輔導的個案,包括精神官能症、憂鬱症、身心症等,他都能輔導。姚建德牧師 說:「傅牧師的教牧輔導,尤其是對一些特別有需要的人的輔導,就是醫治釋放 的事奉!他把福音神學都結合在他的教牧輔導裏面,而且他的服事又是靠著聖 靈的工作,跟一般的諮商差別是很大的。」 回顧這個階段,楊郭英馥師母說:「傅牧師的教牧輔導對我和楊哥(楊寧亞牧 師)的服事有很大的影響,他讓我學習到珍惜、看重那些不太俊美的肢體。弟 兄姊妹也許一時跌倒、一時軟弱,但傅牧師花很多時間在一些軟弱、有需要的 人身上,甚至持續陪伴、輔導他們好幾年,相信、等候他們的改變和成長,讓 我想到上帝不也是等候我們的嗎?」 傅牧師的服事為真理堂奠定了美好的根基――在包容與接納中,聖靈醫治的工 作悄然運行,許多人的生命就這麼得到祝福、經歷修復。

從 1990 年到 2000 年代,是真理堂醫治釋放事奉大量向國外學習的階段。

這時候,楊寧亞牧師(右)讀了《擊開捆鎖》一書 (作者為 Neil T. Anderson,中譯本由中國學園傳道 會出版),這本書對於基督徒揮別過去、不再受轄制 有很實際的教導。於是,真理堂邊學、邊走,開始將七 個釋放禱告納入洗禮、轉會前的個別服事,至今仍然如此。 醫治釋放這個詞彙中的醫治,就是身體、心靈的醫治;而釋放就是趕鬼。這個 時候的真理堂,對於身體的醫治和祝福已經做得不錯了,對釋放的認識卻還很 少。


這個時期,聖靈一步一步帶領、教導教會在釋放的服事中經歷祂的恩典――許 多國外的牧者遠道而來服事,全教會對先知預言、方言……等聖靈的恩賜開始 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漸漸開始放膽追求,也就越來越多經歷它們的美好。

1994 年,新加坡堅信浸信教會鄺健雄牧師(左) 來台舉辦教會增長研習會,對眾教會傳講小組建 造的信息,雖然是以門徒訓練為主軸的聚會,但 在這個研習會中,他們對釋放禱告、屬靈爭戰的 信念也帶給真理堂許多影響。

2001 與 2002 年,阿根廷醫治釋放佈道家安卡羅 (Carlos Annacondia,左)連續兩年來台舉辦特 會。姚建德牧師說:「安卡羅的教導基本上就是將 輔導融入醫治釋放當中――趕鬼不是硬趕,而是 當人先認罪,鬼就出去了。」這個概念幫助牧者 們更勇敢地在進行醫治釋放事奉時拿起權柄,奉 耶穌基督的名服事。

接下來的幾年,真理堂的醫治釋放事奉,則深受來自英國的愛流事工(Ellel Ministries)影響。 周麗珠牧師(右)說:「2000 年 10 月,楊牧師找我 談生涯規劃,他鼓勵我去愛流學習醫治釋放事奉, 他說:『這是目前我所知道,全世界從事醫治釋放 事奉最好的地方。』我為這件事禱告,上帝屢次以 『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來回應;我就知 道,我不只是自己去學習而已,而是要把所學的帶 回台灣的教會――不只是真理堂而已,而是台灣的眾 教會。」


2001 年,周麗珠牧師前往英國學習,回想起那段時間,她說:「當中每一次休 假的時候我都回台灣,楊牧師總是凝聚同工,一起聽我分享收穫和學習,2002 年我學成回來之前,真理堂就已經決定,要邀請這個團隊來分享。」 於是從 2003 年開始,愛流團隊與牧者訓練協會和台北真理 堂合作,連續五年來到台灣舉辦醫治釋放事奉研習會— 2003 到 2005 年正值真理堂新堂擴建期間,全教會一方 面學習,一方面也希望小組長都可以操練醫治釋放禱告 服事,就從在耕莘文教院舉行的晚堂崇拜開始,有醫治 釋放的台前禱告服事。 ▶吉兒.莎德恩女士/ Mrs. Jill Southern,愛流事奉學校皮 爾朋分校校長,曾受真理堂之邀來台做醫治釋放事奉的分享;攝於 2007 年。

2006、2007 年的訓練聚焦在特定的議題上,由英國、 新加坡講員主講,把所有的重點濃縮在兩週的特會 中;2007 年更開始以工作坊取代台上示範教學,讓每 一位參與的弟兄姊妹都可以接受服事,也學習服事 人。 在 2006 年,樊鴻台牧師(左)兩度來真理堂舉辦醫治特 會,主要教導醫治身體的禱告,並且以團隊配搭的方式帶領會眾彼此服事,真 理堂對身體醫治的信心又大大提升,至今仍然持續成長中。

2008 與 2009 年,真理堂牧者團隊開始接手擔任研習課程的講員,在工作坊的 服事則邀請到新加坡愛流事工的資深輔導員來幫助我們,因為新加坡與台灣的 文化接近,讓教導與學習更貼近本土的需要。2009 年的特會利用週末舉辦,這 讓平常忙於工作的弟兄更方便參加。那一次每個弟兄牧區 都有五、六位同工前來學習,是有史以來最多的。 回顧這個階段,姚建德牧師(右)說:「我認為這是 把過去所有醫治釋放的作法、觀念集大成的階段。 我認為,真理堂能夠承接其他團隊來的豐盛產業, 是因為我們有美好的福音神學根基,就如同以弗所書 告訴我們的『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四:27)。


真理堂對醫治釋放的神學基礎與實踐,甚至影響了許多很少談到聖靈工作的福 音派教會,使它們也能接受醫治釋放是教會美好的產業,而不是離經叛道的事 情。」 周麗珠牧師也分享:「這一系列的學習讓我們知道,醫治釋放特會不只是一次性 的特會,而是特會結束後,我們學到了,可以服事人—我們知道,不是名講員 才有能力事奉;而是因為我們裏面有耶穌,奉主的名,人人都可以拿起上帝兒 女的權柄作醫治釋放。」這個信念影響了真理堂「全民化」的醫治釋放事奉。 在主任牧師楊寧亞的心中,真理堂之所以學習、操練醫治釋放事奉,並不是為 了要成立專職的醫治釋放事奉中心、培訓某些牧者來做這些服事;而是讓從小 組長到區牧的每位牧者,都能學習奉耶穌的名醫病、趕鬼,也讓大家都被服 事。

持續、全民化的醫治釋放事奉對真理堂有很大的影響,周麗珠牧師說:「我發 現,有作過醫治釋放禱告的弟兄姊妹他們生命成長的速度,跟沒有作過的差異 太大了!對於幫助弟兄姊妹在職場、家庭作主門徒、見證主恩典有很大的功 效。」不僅弟兄姊妹自己受益,能將美好的生命傳承下去;也讓每位屬靈的領 袖都懂得拿起耶穌的權柄來斥責仇敵。 並且,就如同新加坡愛流事工的蘇以斯帖牧師所說,她看見真理堂是台灣醫治 釋放的「大種子」,要在台灣長出豐碩的果實――真理堂樂意把所學會的與他人 分享,讓眾教會同得這份好處。

回想起多年來上帝對真理堂醫治釋放事奉的帶領,我們就滿心感恩;而展望未 來,我們更要在牧養和培訓的流程中更多落實這些作法。身心靈的醫治是上帝 對祂所愛的人永恆不變的心意,要讓我們藉著祂的憐憫和權能,流通在每一位 弟兄姊妹的生命裡。


我從小學琴、大學考進國樂系,不過,當年國樂發展環境限制較多,畢業前夕 我就確定自己不會再往國樂發展,但是對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並未設想太多。 在團契姊妹的介紹下,我應徵了一個音響、錄音帶的門市銷售人員工作 。那位 老闆希望古典音樂部分可以有專人導聆的服務,因此就錄取了學音樂的我。 第一份工作是我日後進入影音專業的一粒種子,只是當時我還並不明白上帝的 心意。一開始我對這個領域完全不懂,但老闆願意教我,成為我專業上的啟蒙 者。老闆經常在下班後親自教我認識音響器材設備、教我畫流程圖。那時我們 會接 Live(現場)的專案,不但要出租燈光音響器材,還要出人力進行現場執 機。漸漸地我得到老闆的肯定,也開始編整器材、畫音響流程圖,和同事們一 起出 case 去了!


隨著公司經歷數次轉型,我也有了不同的經驗,例如:因製作過古典錄音帶, 我有了錄音經驗;而後公司轉向製作影片,我就跟著扛起機器出機拍攝;接著 又學了剪接、編導和執行製作。回想這一切,上帝裝備我的過程真是格外有恩 典,讓我有機會把許多影音技能紮紮實實學了一輪。 我也曾做過一份跟影音毫不相干相關的工作,那是一份與人接觸的服務工作, 我做了一年。我明白,那一年,上帝是在磨我、煉我,或許是祂要更多地使用 我,因而透過這份工作,著手修剪我個性中有稜有角的部分。後來,上帝帶領 我進到真理堂開始全職服事。在這之前,我曾想過,是否此生已不會再從事影 音傳播領域的工作了呢?沒想到上帝自有祂的計畫。我深切感受到上帝對我的 裝備不只在專業能力上,祂也磨塑我的生命。

目前,真理堂有三個單位涉及影音傳播事工,分別是:文宣處、影音處、資管 處。我們使用以文字及影音的方式將上帝的道(話語)製作產出,而資管處則 與愛傳協會資訊媒體發展協會合作,為這些文字、影音內容開發不同的傳播通 路,包括真愛 TV、MOD 靖天資訊台、iTunes⋯⋯等,讓上帝的話語有更多傳播 平台,接觸不同的受眾。 影音處的異象是:做上帝的道與見證的「大聲公」。真理堂的信息教導、牧訓裝 備課程⋯⋯,裡面都有上帝美好的話語,希望透過影音傳播事工,讓社會各界都 有機會分享上帝的話語,得到力量與幫助。 2012 下半年開始,我們的領受是:要更積極為真理堂的異象製作更多影音內 容。真理堂一直以來在 「家庭」以及「青年人」等議題上有很深的負擔,而這 些議題正是這個世代的迫切需要,我們要讓世人能夠聽到、看到、明白從上帝 而來的真理,包括性觀念、重視家庭與生命的價值觀。無論是透過文字或者影 音內容,傳播的力量大而快速,且減少了時空的限制,讓近處、遠處的人們, 都能見證上帝的作為,得到上帝的幫助與造就!

影音處的近期計畫是進行資料的數位化工作。 目前教會的影片仍是以類比作業系統製作,但影音趨勢已是 HD(高解析度)系 統,廠商若不做 SD(標準解析度),我們現有的器材就會越來越難找到替代 品。因此除了將新製作的檔案轉數位化,考慮到環境轉換及氣候潮濕儲存不易


等狀況,現存的磁帶資料庫也將會漸漸轉成數位檔案,如此一來,既可節省儲 存空間也能大量複製利用。 盼望未來影音處能建立數位典藏和雲端資料庫,讓上帝的道能夠傳播得更廣、 更遠、更深!因此,影音處的終極目標也可以說就是「宣教」傳播,需要團隊 的力量,這是一場團體仗;所以不只是全職同工投入,我們也會跟大家共同建 立不同的帶職事奉團隊,如「影視團隊」、「影片製作團隊」。希望在 2020 年時 能透過網路與影音媒體,讓上帝的道能被「十萬人看得到,百萬人聽得見,千 萬人帶著走」。




購買第二會堂是上帝帶領真理堂成為使徒性、先知性教會的一個重要策略。

現在的會堂使用滿載狀況已和舊堂拆除前一樣,觀察教會的會堂使用狀況應以 第二堂主日崇拜人數來當作指標,目前教會第二堂人數已坐滿至二、三、四 樓,甚至要開放到九樓,第二堂每次崇拜的人數約在 800 至 1000 人左右。雖 然第一、三堂人數還有成長空間,但可以看到教會的空間使用及人數成長已到 達一個瓶頸,必須現在就預備新的空間,才能讓更多的人進入教會。

在教會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忽略硬體,然而會堂硬體是影響教會成長的 一個很重要因素。以台北真理堂主日崇拜人數的成長來看,在 2000 年至 2005 年期間,平均每年約以 3%的速度成長,在 2005 年新堂落成後,崇拜人數以每 年約 15%快速成長。

會有這麼大的不一樣,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會堂硬體,一個足夠且適合的會堂 硬體能夠充分地支持教會成長所需的聚會空間,進而影響教會的成長;面對教 會未來成長的需要,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預備第二會堂。


目前預計購買的第二會堂緊臨大坪林捷運站,附近人潮眾多,居住人口密集, 位於台北矽谷科技園區地下樓層,使用面積有 1400 百坪。雖位於地下室,但 樓層挑高五米五,並且高出地面一米二,大樓備有數百個停車位,離母堂近、 交通方便,也是難得的大坪數地點,經主內專業建築師評估,在建物及結構上 都是難得的好物件。第二會堂可規劃成 1000 人的崇拜場地、10 個 50 至 200 人的中型場地,能滿足各牧區各樣用途,也是門徒訓練的好場地。

雖然目前計畫購置的第二會堂位於新店,卻不是一個獨立運作的教會植堂點, 而是隸屬於台北真理堂的一個崇拜點、也是台北真理堂的另一個裝備中心、宣 教中心;在組織運作、牧養體系、人事財務上由台北真理堂統一管理,直接調 度場地、人力及各樣資源,和過去的植堂模式(成立一個獨立運作的堂點)有 很大的不同。從第二會堂開始,教會開拓採用「直營模式」,「直營模式」有 許多好處,不管從對內或對外來看,最大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直接利用教會既有的基礎及資源,擴張相對容易,開拓也不是一小群對該 地區有負擔的人來做,而是全教會動員。

在同一個教會組織內,不管是牧養、裝備、人力、財務都能直接指揮及運 用,相對於植堂模式,直營模式的資源運用能快速流動,滿足需要。

在植堂模式下,每成立一個新的教會必須重新建立組織、財務、人事等, 耗時耗力,直營模式能讓教會更專注在開拓事工上,專注得人及傳講上帝 的道,毋須消耗在許多行政事務上。因為隸屬於母堂,所以母堂既有的行

政團隊能統一處理所有行政事宜,節省許多成本。

在植堂模式下,獨立運作的眾多植堂點,雖然能以上帝的道來作連結,但 畢竟各自獨立運作,各堂點的規模也較小,也較難引起國家社會的注意; 人數眾多的強大教會(Mega Church)能引起國家的重視,對國家社會及各 樣公共議題也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的國家社會需要強壯的教會,強壯的教會能對國家社會發揮影響力,真理 堂在 2020 年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使徒性、先知性的教會——我們不是要建立一 個榮耀自己的巴別塔,乃是要建立方舟;方舟預表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要建 立方舟,服務這個世代許許多多心靈破碎、傷心痛苦的人,把人們接到方舟裡 面,讓人們在方舟裡得醫治、得建造。

我們期待建立的,並不是一個人數最多、會堂最華麗的教會;我們乃是要建立

一個使徒性、先知性的教會,也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真正影響力的教會,這 樣的教會就像一隻從新得力、展翅上騰的老鷹,有洞察力(先知性),也有能 力抓獵物(使徒性)。而未來我們不只會有第二會堂,也會有第三會堂、第四 會堂等等,教會將繼續以這種「直營模式」來擴張,並朝著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大使命前進。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