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將本書獻給──
以基督之愛 愛在最小弟兄身上的 所有雙福事奉者 願耶和華賜福滿滿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箴言10章22節
【出版緣起】
專業分工 同心合作 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社會福利機構出現,只要財團有錢, 想要盡些社會責任,就可以成立長照、教育、社會福利或宗教 性質的財團法人;若是沒有太多資金的,只要有一些些想要為 社會做些事情的人,也可以聚集同好成立各式樣的社團法人。 台灣的教會經過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才大量興起以福音為 核心進行「社區營造」的宣教,一方面是教會因應政府對宗教 法人的嚴格要求,轉興起設立經濟門檻較低的法人機構來從事 宣教事工,因此產生了「雙福」事奉成為教會宣教主要做法。
社會不缺沒有福音的社福機構 「雙福」到底是以福音而福利,還是以福利而福音,已故 的作家劉俠(杏林子)女士曾說過,「這個社會不缺社會福利 機構,若伊甸沒有福音異象的話,就不需要再多一個社會福利 機構。」明確的宣示一個機構的使命就是以福音為出發。
I
愛在最小的弟兄
當雙福機構和教會設定使命、形成使命之後,最重要的是 要溝通使命,將使命傳遞給內部和外部社會和及所要服事的 對象,而「溝通」的模式,從過去的傳統媒體,漸漸轉換成電 腦網路的媒介成為當道傳媒,這使得資金有限、人才有限的雙 福機構夾雜在新科技、舊傳媒之間,找不到可以穿雲而出的做 法。
找出屬於自己特色的傳媒 到底雙福機構能不能精準地找出屬於自己可以行銷的模式 之後勇於呈現。在這個歷程當中,我們欣見伊甸基金會決定在 雙福事奉國際研討會中,將演講者的精華以書籍出版代替講義 格式印刷,讓出席研討會的報名者可以完整的將演講精華帶回 各機構存檔。 的確,有一段時間會認為讓文件電子化才是主流,卻不思 考什麼狀況適合紙本印刷,什麼時候該以電子文件呈現。對於 伊甸基金會的評估─站在會議模式、會議特性、會議對象, 以及要將會議做最有效的呈現,讓會議可以傳久遠,最後做一 決議,維持「傳統」,以紙本印刷出書送給出席會議者,並上 市發行。 紙本印刷,需要有嚴謹的美術編排技巧、嚴謹的文字審稿
II
出版緣起:專業分工 同心合作
專業,需要有嚴謹的編排邏輯概念,還要有巨觀和微觀並存的 出版思維,對於文字的可讀性和市場性也都要敏感的察覺,再 決定是否具「上市」的優勢,不然印一堆不能銷售的出版品, 徒增浪費。
專業分工 同心合作 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一向以文字宣教為主,積極以文字宣 教成為「傳神」的動能,上述所有出版專業能力,正可以補 許多雙福宣教機構的不足,當瞭解到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要以 「雙福專業」,結合了「中信」的文字出版專業兩者結合,一 起為福音效力,合作出書。這本《愛•在最小的弟兄─根植 福音在福利服務的雙福事奉》就在這個「專業分工,同心合 作」理念中出版。 本書的作者,清一色是第一代的雙福事奉工作者,他們都 具有「寧可燃燒而死,不願銹壞生命」的精神,他們都具有行 善、濟世的胸懷,更具有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傳道者,我們可以 說他們都是「雙福宣教士」。 所以─這本書不要存檔在書架上,而是讓大家閱讀之後 傳遞出去,閱讀之後再傳遞出去閱讀……
III
.目 錄, 出版緣起|專業分工 同心合作..................................................................... Ⅰ 目錄...........................................................................................................................IV 序|台灣還有許多感動的角落/葉瀛賓....................................................... 1
Part 1 從弱勢者身上 引發使命 我實在告訴你們,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劉民和牧師..............................9 以艱難為餅填補社會缺口―趕路的雁讓落難者振翅高飛返航/劉昊牧師....23 稜線上的愛―奇蹟協會落實雙福之愛在原鄉/洪妙真傳道.............................35 神蹟奇事滿恩友―立基雙福使街友為恩典之友/李政隆執牧.......................49 無聲的信仰―我以手語牧養聾人族群/吳信蒼牧師.........................................63 伸手傳遞愛―CCSA讓失家孩子有未來/洪錦芳秘書長..................................77
Part 2 從無疆界尋礙 傳遞雙福 耶穌回答說: 「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 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秋香―莊如明的雙福之愛/莊如明牧師、曹聖桃整理........................................97 IV
有勇氣活下去珍珠―上帝的愛讓他們抬頭見主/林迪真宣教士...............113 被稱作愚拙的變成智者―那些隘寮人教我的事/喬愛光牧師.................127 告別貧窮看見希望―雲端計算與雙福/林光信總裁...................................139 萬芳情、傳主愛―萬芳浸信會以「雙福」守護著社區/連虔誠牧師........153
Part 3 從水深之處 看見伊甸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 又捨己身叫人焚燒, 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做在最小的身上―從教會歷史看雙福事奉/董倫賢牧師............................171 牧上帝稚嫩群羊―實踐雙福是伊甸使命/蔡妙瑛牧師、尹可名董事........191 看見愛的軌跡―伊甸雙福的使命回顧/陳俊良董事....................................205
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淵明
V
序:台灣還有許多感動的角落
【序】
台灣還有許多 感動的角落 台灣光復前,社會福利的服務內涵以慈善救濟、救助為 主;光復後,歐、美基督教機構紛紛來台灣設立分會,如:台 灣基督教福利會、基督教家庭扶助中心、世界展望會、基督教 (女)青年會……等,主要以信仰為核心服務、救助、扶助弱 勢族群;1980年代台灣成長的許多基督徒為實踐基督信仰精 神,社會福利機構大量成立,如:更生團契、陽光基金會、第 一兒童發展中心、心路基金會、晨曦會、勵馨基金會、伊甸殘 障福利基金會……等,可以說是將信仰、專業、關懷落實在使 命事業中。 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社區總體營造崛起,促成台灣眾多 教會化身無牆教會的協會、基金會大量成立,他們走出教會進 入社區、社會,從事救助服務、弱勢家庭陪讀、送便當關懷獨 居老人、在社區關懷弱勢者事工……等,從此雙福事奉服務更
1
愛在最小的弟兄
多元化、專業化、證照化、科技化和個別化。
立定「雙福」事奉為服務的根基 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女士堅持以信仰的領受,做為服務 弱勢者最優先選項,常說「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親」和「懂 得愛是一種智慧,能夠愛是一種福氣」是基督徒應有的認知。 當在伊甸基金會邁入成立十周年時(1992年)歸納出以福音為 主的福利服務做法稱之為「雙福」事奉,後來以「服務弱勢、 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為核心理念推動所有事工。 多年來,伊甸基金會在雙福事奉上,嘗試探索耶穌基督的 「雙福神學」與「雙福事奉」論述,早期嘗試摸索辦理小型的 雙福研討會,2013年和校園書房辦理「苦難神學」講座,幫助 許多基督徒明白「苦難是化妝的祝福」,從苦難中明白上帝的 旨意;2014年更首度結合「雙福事奉」的福音機構辦理「愛. 在最小的弟兄─雙福事奉國際研討會」,期盼能幫助台灣眾 教會與福音機構在從事對弱勢者的宣教服務,理出「在需要 上,看見基督徒的責任」的「雙福」事奉精神。
就是要做在主的身上 研討會報名參加分享的代表,幾乎是台灣雙福事奉第一代
2
序:台灣還有許多感動的角落
的「創業者」。這些第一代的雙福事奉者,他們沒有經驗、 沒有顯赫學歷的證照專業,卻手足胼胝深入台灣最疾苦的地方 去幫助、安慰、輔導弱勢者。他們就像個無名的傳道者,只為 榮耀上帝而做,不去問會有怎樣的「成就」,也不去看手邊有 多少銀兩,有多少人力。在默默耕耘中,都相信上帝會帶領一 切,所辛苦努力的,就是為主而做,正如同聖經上所說,「這 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 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 這些第一代的雙福事奉者都知道「做了就有」,而不是等 「有了才做」,他們只看中眼前台灣最微不足道的弱小生命, 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使命,我可以說這些犧牲奉獻的精神,在 上帝眼中才是「最大成就」。
邀請一起做工 《愛•在最小的弟兄─ 根植福音在福利服務的雙福事 奉》這本書,記載他們委身事奉歷程,充滿著感動故事,這些 見證也記載著台灣雙福事奉的縮影,讀者將發現最珍貴的雙福 事奉資產,就是台灣第一代雙福事奉者,他們遵奉大使命產生 大成就的榮耀,值得教會、機構和有意委身在雙福事奉的基督 徒一起閱讀。
3
愛在最小的弟兄
台灣還有許多的感動的角落,足以以福音根植福利服務, 這些都是做在主的身上,相信新世代的雙福事奉者,也可以在 雙福事奉的服事中寫歷史,也可以在禱告呼求的呼聲中,寫恩 典。 願上帝賜福台灣這塊土地蒙福,弱小弟兄的生命得榮耀, 阿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董事長
4
Part 1 從弱勢者身上 引發使命
我實在告訴你們,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章40節
一面希望的旗,
一面理想的旗,
織成一面旗,
難當前,仍然一本起初的使
事奉機構的創辦人,也許困
宣教士,和台灣第一代雙福
是要這樣子嗎?要效法許多
要每日清晨升起一 ─
力,再事奉。
面旌旗,求主同在,重新得
就是
任。這當中,最重要的功課
從需要的弱勢者身上看見責
命,起初奉獻的心志,繼續
一面信心的旗, 一面勇氣的旗, 在每一個清晨升起, 或陰或晴,或喜或憂, 主, 升向祢,升向我, 升向生命至高之處。 ~取材杏林子著《生之頌》~
升向藍天, 升向白雲,
清晨,我升起一面旗,
度不方便,外出都需以輪椅
俠杏林子女士,身體行動極
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劉
每一個教會、福音機構不都
其實,每一個基督徒,或
的未來。﹂
面對新的一日,迎接未可知
開我的窗簾,升起我的旗,
尚存,每天清晨,我仍然拉
然而,她說,﹁只要一息
死。
人散,人起人落,人生人
草榮草枯,月圓月缺,人聚
看人間的興衰,花開花謝,
她對著窗,看雲天變幻,也
劉俠劉姐只能困鎖在屋間,
代步。雖然一年年,一季季
升向如錦的大地。 在沒有陽光的日子, 主,我仍要升起我的旗, 升向風裡,升向雨裡, 升向無盡的長空。 在沒有歡笑的地方, 主,我仍要升起我的旗, 升在人間,升在世間, 升在荒漠的心田。 以我的淚,我的汗, 我沸騰的血,我涓涓的愛,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永不放棄的愛 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劉民和牧師 晨曦會總幹事
1
983年,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林治平教授邀請我來台 灣參加青宣大會,為福音戒毒見證。會後,林哥(林治平
教授)跟我談到當時台灣吸毒問題及戒毒需要的急迫性,他當 場力邀我來台灣投入福音戒毒的工作。 當我回香港把林哥的想法告訴晨曦會負責人陳保羅牧師 後,經過不斷地禱告後,於1984年9月21日帶著新婚10天的妻子 麗明與江得力牧師一家5口來到台灣,開啟在台灣晨曦會的福音 戒毒事工。 一轉眼已30年了,實在不得不讚嘆上帝奇妙的作為。回顧
9
愛在最小的弟兄
一路走來,全是生命成長的腳蹤,不但是屬靈爭戰的考驗,更 體會到吸毒對全人破壞的嚴重性、戒毒對全人治療的需要,以 及幫助戒毒弟兄姊妹全人康復的必須性。
一場屬靈的爭戰 向吸毒者傳福音實在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屬靈爭戰有兩方 面,一方面是真理之爭,另一方面是權能之爭。在這場爭戰 中要向吸毒者傳福音是非常困難的,縱然在戒毒村一年半的戒 毒期也同樣困難,因為吸毒者在來戒毒村之前,聽到的全是撒 但的謊言,而我們正向天天聽謊言的人傳福音,希望他能因著 福音真理而戒毒,這樣一場屬靈的爭戰若只靠自己,不會有能 力,因為這是權能的爭戰,尤其是一再軟弱的弟兄,同工(事 奉者)會因他一再地軟弱認為他沒得救了,上帝也救不了他, 其實我們不都是靠耶穌基督才得救的嗎?撒但控制我們使我們 的個性難改,屬靈的爭戰若不放下「己」,是不可能順服上帝 的。因此,必要將已經戰勝撒但的主的權能用在事奉者身上, 好彰顯上帝的權能戰勝撒但、自己和世界。 因此,福音戒毒是為了爭取「得救的靈魂」而努力,這是
10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根據聖經原則,使一個吸毒者從戒毒戒斷期開始到認罪悔改、 接受主耶穌、受浸至成聖生活,都要有如主耶穌的愛,永不放 棄。 牧養吸毒者,必須信靠上帝的能力,因為在人不能的,在 上帝凡事都能。生命能持續的改變,是根據上帝堅定、永不改 變的神性。上帝的聖潔將吸毒者的罪揭發出來,使我們勇於與 罪征戰,並引導我們,讓戒毒者能實際走在戒毒成功的路上。 因此,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有六個主要意義:
一、福音戒毒是以生命徹底更新為導向 福音戒毒重點在領人歸主,認罪悔改、信靠主的救恩,因 此戒治過程中以靈性的全人觀(身心靈、社會行為)做目標, 戒毒者在戒毒村中因為聖經教育、靈修、禱告、聖靈的引導進 入真理,改變其「內在品質」,也就是思想、價值觀得以重 整,幫助他們在耶穌基督裡重生,成為真正新造的人,有新的 人生目標,活出新的生命意義。 吸毒者因為吸毒而有很多不好的習慣,總以自我為中心, 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章23 節)心若沒有改變,習慣就很難改變。因此戒毒者需要有一個 與過去一起吸毒的朋友隔離的環境,與一群戒毒成功的同工在
11
愛在最小的弟兄
一起,這可以幫助他們生命改變,戒毒者不可能在預備的隔離 環境裡,因為不吸毒就立刻變成另一個新人,他們都需要操 練。操練的過程需要教育、需要領受,更需要聖靈的感動,生 命也才能改變。若要生命復興,惟有讓上帝的話在生命中作 工,才能經歷、明白、實踐上帝的道, 生命將徹底更新。
二、福音戒毒是愛與被愛的關係 人人都說相處容易同住難;管與被管之間,是不容易說出 真話的。但是,因著福音戒毒的團契,戒毒村有如一個大家 庭,弟兄(戒毒者在村中互相稱弟兄)之間建立屬主的關係, 同儕團體中能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弟兄入村戒斷時,有學長 24小時陪著聊天、禱告,藉著服事表達對弟兄的關懷;生活中 一個人犯錯,一起勸勉、一起面對;一個人的困難,大家一起 想辦法解決;戒毒村是一個有歸屬感和支持體系的大家庭。許 多期滿的弟兄離村後,都會隨時再回村看望住村的同工、弟 兄,並以自己的見證來鼓勵仍在戒毒的弟兄。愛不是放縱,管 教不是傷害,公義與慈愛是上帝的屬性,而愛是上帝深層的本 質,但愛又是由公義而來。
三、福音戒毒是在真理裡得自由
12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晨曦會強調「不靠藥物,不憑己力,惟靠禱告、惟靠耶 穌」戒毒,無論藥物怎麼變化,我們總是不靠藥物戒藥物,惟 靠耶穌、惟靠上帝的道從毒品中被釋放、得自由。 「耶穌對信祂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 是我的門徒。」(約翰福音8章31節)耶穌給猶太人以及信祂的 人一個承諾:一個真門徒是常遵守主的道,就是順服主的話, 主怎麼說,我們照著做就必曉得真理,真理會制衡我們、引導 我們。「常遵守主的道」原文是「住在主的話語裡」,一個常 遵守主道的人,就真是主的門徒;主給這樣的人一個承諾,就 是必曉得真理:「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約翰福音8章32節)。這不是頭腦的知識,曉得真理是因為 常遵守主的道,這不是指能力、技巧、知識,而是指生命的問 題。 讓戒毒者得自由的是真理。所謂「自由」的真義是: 1、自由不是隨意,乃是甘心敬拜上帝。 2、創造者有絕對的自由,這是主權,被造者的自由是相對 的,所以自由選錯了,要負道德責任。 因此,自由要受真理的約束,要順服上帝的話,要讓真理 掌管意志、感情與思想。正因為在真理裡,戒毒者可以很自由 地不抽菸、不吸毒、不貪、不受誘惑。
13
愛在最小的弟兄
四、福音戒毒的延展性是一人戒毒,全家信主; 且與社會有和諧、和好的互動關係 福音戒毒的影響力相當強,不是只有戒毒者一個人經過戒 毒過程就算結束。在戒毒者戒斷期間,家屬也需要幫助他們 正視煙毒心理、煙毒文化的問題,並傳福音、鼓勵他們,許多 家屬正因為看見戒毒者的改變,願意接受信仰,且主動向其他 吸毒者家屬傳福音,雖然其中有戒毒者並沒有戒毒成功或是仍 在吸毒中,但在「家屬團契」的牧養下,家屬也願意接受主耶 穌為他個人的救主,有信心面對問題。至於回歸社會工作的弟 兄,大都能因著聖靈的同在與內住,勝過就業的壓力、工作的 不順遂。
五、福音戒毒是一生牧養戒毒者,包括婚姻、建立家室 戒毒者戒毒穩定後,同樣要陪他走下一個階段,就是他們 的婚姻與家室的建立,也就是成家立業。婚姻,對一位戒毒者 而言,是一個很困難的關卡,因為對方的父母親很難接受一位 有吸毒背景的人,曾經我陪一位弟兄去相親,姊妹的父親問了 我5次有關弟兄的一切狀況,父親說:如果他像牧師你一樣就好 了。我說:我曾經也吸過毒,只要在基督裡,他和我都會有一 樣的生命。父親這時才比較放心。
14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六、福音戒毒是培訓戒毒者成為基督精兵 在戒治一年半的過程中,因著上帝的話、聖靈的感動,許 多戒毒弟兄生命改變信主後,因著異象使命,願意接受「晨曦 門徒訓練中心」4年的裝備,以「回頭後堅固弟兄」之同理來扶 持戒毒者。 戒毒者接受信仰栽培,走獻身事奉的道路,是戒毒者高難 度的選擇,因為有些弟兄書讀得少,不容易思考、進修,但這 樣的事奉不但使自己生命更穩固,亦能多救一些人,畢竟靈魂 是寶貴的,福音的大能是要拯救一切信上帝的人。
福音戒毒七個面向 因著上述的六個意義,福音戒毒事奉者的生命就必須活出 主的性格(靈命)、活出上帝在人生活中的啟示(道德)、活 出因著上帝的救贖被重生的生命;而這樣的生命展現又必須深 度理解福音戒毒的七個面向,才能使福音戒毒事工永續傳承:
一、從神學看福音戒毒 福音戒毒事奉者,若沒有看清上帝的大能,能救一切相信
15
愛在最小的弟兄
的人,會很容易靠自己的力量幫助戒毒者,這樣的成功只是暫 時性的,終究會失敗,因為如果成功了會驕傲,驕者必敗;但 若不成功又會灰心、放棄,甚至麻木,同樣會導致失敗。 在神學的教導裡會看清人是罪人,不能自救,別人也救不 了他,因為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反應的,惟有 上帝能使人活過來,救贖的工作是上帝成就的,也惟有上帝施 恩,人才會相信,連信的信心都是上帝所賜的,這一切都是上 帝的主權,但是事奉者仍要努力傳福音,因為這是上帝的命令 及人的回應。
二、從解經看福音戒毒 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是事奉者的責任,是要正直地把道解 開,毫無自己意思來分解真理的道。如果聖經解釋錯誤,應用 就一定會錯,在牧養時也會引導錯誤。
三、從歷史看福音戒毒 沒有歷史就沒有傳承、沒有定位,不知道自己位置在哪裡 也會沒有方向。今天很多福音戒毒機構都不談歷史,不知道是 上帝的大能使事工從無到有,叫死人復活,以致每一代領袖各 自有不同的作法,無法從歷史鑑今,因而傳承不下去。
16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四、從管理看福音戒毒 戒毒村管不好就教不好,甚而可能會變成吸毒所,根本戒 不了毒。而教育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有人是管理好後接 受教導,有人是教好後被管理。管理有治理的意思,一個組織 沒有好的結構、流程、文化,特別是文化(生命),很容易流 於社會服務而沒有救恩,沒有救恩就不得生命,也不能得到豐 盛的生命。生命的平台是在結構和流程中呈現出來的,為的是 榮耀上帝。
五、從環境看福音戒毒 規模不在大小,在於上帝的話要有系統性的教導,這會產 生一種氛圍,是屬靈的內容與氣氛,從這當中可以了解福音戒 毒的實質。
六、從經驗看福音戒毒 有經驗的人看到戒毒村的各種安排,就知道合宜不合宜, 若沒有經驗的人從事福音戒毒會漏洞百出,耗盡人力、體力、 財力,很容易在原地打轉,不會有突破,也不願在失敗中吸取 教訓,永無長進。
17
愛在最小的弟兄
七、從目的看福音戒毒 從戒毒事工所定的目的,就知道這事工的走向正不正確, 因為擬定的目的是為達成的方向。福音戒毒的目的是領人歸 主,作主門徒。
福音戒毒為了傳承必須組織更新 通常福音戒毒事奉者較易接受靈命更新的教導,例如講 道、愛人、勸誡、禱告等等,但較不習慣遵照行政程序,誤以 為「行政」是被人管、被制度管,似乎自己就沒有權柄了;甚 至有人對事工整體的規劃更不知如何著手,也沒有編列制度管 理人事的知識,總認為互相口傳比較容易,也誤認為「榜樣」 就是「我不吸毒」,這雖是好見證,但仍須思考整體事工的需 要與發展,並非單單勸人不吸毒就算是盡到責任。因此「組織 更新」是這7年來晨曦會一直推動的事。 每一次當我到各處傳道見證主名時,很多人都會對我說: 「你們不是發展得很好嗎?已有組織架構,也有同工訓練、有 宣教,又有人戒毒信主了,都有很好的見證,為何還要接受組 織更新、行政管理的訓練?」我告訴他們,每當我一回到聖經
18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看上帝的心意,在祂的子民中建立教會、福音機構的同時,也 因著普遍恩典中看到世人以知識、組織、管理、行政面對長期 經營,都是很有規律地進行。
獨自一人辦理不了 這使我想到出埃及記裡,摩西的岳父看見摩西處理百姓的 事時,對他說:「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這事太重,你獨 自一人辦理不了。」(出埃及記18章18節)。葉忒羅建議摩西 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上帝、誠實無偽、恨不義 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 百姓(出埃及記18章21節)。一個管理良好的組織,所能成就 的工作,遠遠高過個人的能力。 摩西組織管理的榜樣,教導我們一旦事工出現問題時,重 要的領袖仍能保持一定的管理權,仍能作最終的決策者,並 非因為組織更新、分權而失去權柄;反而因為有效的授權,領 袖能提昇自己管理效能,對需要關注的羊群,更能妥善的滿足 他們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組織架構這個主意並非出自 摩西,而是出自他的岳父葉忒羅,強而有力的領袖是平易近人 的,只要能強化事工,他願意因著需求的意見而修改原有的組 織架構。
19
愛在最小的弟兄
聖經出埃及記與民數記中都記載以色列人40年的漂流生活 中,摩西一直在培養約書亞,準備以後作以色列人的領袖;我 們自從來台灣一段時間後,亦開始尋找約書亞,期盼將來能領 導晨曦會福音戒毒事奉;求上帝裝備差派工人,因為莊稼已經 成熟。
人若有願做的心,主必成就 在台宣教30年來,我們經歷了出埃及、蒙上帝救贖的過 程,雖然曾經歷艱難、財務危機,但卻從沒有穿破鞋子、餓過 肚子,沒有大病大痛、沒有缺乏過。當初,從4個大人3個小孩 來到台灣,如今已是近百人的團隊,分散在世界各地(台灣、 泰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緬甸、印度)固定幫助約300位戒 毒者,向他們傳福音,陪他們走一段人生路。他們從靈魂得救 到生活蒙福,從戒毒、到成家、到生兒育女、到全職事奉或回 歸社會,上帝都豐豐富富地賜下夠用恩典,這是上帝福音的應 許。當一個整全的福音臨到我們,除了有開始、有過程、有內 容,還要邁向終極,等主耶穌再來,使我們身體得贖,在新天 新地永遠與主同在,這真是好得無比。
20
永不放棄的愛──晨曦會福音戒毒的牧養事奉
記得剛來台灣時,帶著一股熱忱向吸毒者傳福音,建立戒 毒所、設立門徒訓練中心、戒毒宣教往各國各地傳福音、建 立文字事工、職場門徒訓練中心等等,時至今日,我都沒有絲 毫減少熱忱與愛心。不同的是,如今對真理更加明白、經歷, 就更願意去實踐;這實踐是有根有基地建立在聖經真理的領受 上,不但不會變,反而更加堅定、更加反省、檢討,更加發現 自我不足、不夠;我要說的重點是,我們的生活行事必須活化 上帝的話。例如,上帝說愛你的仇敵,人問為什麼?因為上帝 是這樣做的。聖經告訴我們:人若有願做的心,主必成就。
下一個30年最安全的禮物 幫助一個人從戒毒到不吸毒,這是減輕社會成本、家庭傷 害;戒毒成功後,再培訓為主的精兵去幫助別人戒毒,這是增 加社會資源,是雙贏的現象。30年來,我們看見許多戒毒者在 基督裡死裡復活的見證,真是非常感恩,而30年來持守救贖恩 典白白得來,因而完全免費的幫助戒毒者,是我在信仰裡的堅 持,畢竟晨曦會有其不變的本質(福音永不改變),也有當變 的過程(方法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調整),定要以主耶穌 基督的生命影響生命來彰顯主的榮耀。 創世記22章1-19節記載神要亞伯拉罕獻以撒,對亞伯拉罕而
21
愛在最小的弟兄
言似乎有些殘忍,因為上帝賜以撒給亞伯拉罕原是一件最好的 禮物,但若亞伯拉罕沒有把上帝放在第一位,以撒就不是安全 的禮物,當亞伯拉罕愛孩子和順服上帝之間做出選擇時,正是 他看出自己的愛漸漸變成偶像崇拜。 同樣,30年前我蒙召來台灣,經歷上帝極大的賜福,無論 是產業、經費、同工、戒毒成功的果子等等,而這正考驗我們 所擁有的成就、滿足感,甚至於自愛到是否比上帝還要高、比 上帝還要大,工作反而變成第一,變成我們的偶像。求主幫助 我們有警醒的靈、敬畏的心,在即將進入下一個30年時,必要 放下前一個30年所擁有的,再以敬畏的心獻祭回應上帝的「二 度蒙召」,如同亞伯拉罕獻以撒,信而順服,再一次以獻祭的 心回應上帝的呼召。
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 地址:23443新北市永和區保福路二段23巷37號 電話:02-29270010 網站:http://www.dawn.org.tw 電子信箱:simonelimlau@yahoo.com.tw 創辦人:劉民和牧師 郵政劃撥:13528997
戶名: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
22
愛在最小的弟兄
參考文獻 1、伊甸基金會 (1)伊甸「雙福」發展白皮書,2007年11月5日。 (2)上帝把我圈住了(劉俠)新蘆葦,2013年12月31日。 (3)伊甸1983∼2007年收支餘絀表,2014。 (4)邱光明,「雙福」探源-身心障礙「雙福」神學關懷 牧養宣教策略簡要論述, 2009。 (5)「樂在工作-『失明』成了神的祝福」, 2014, http:// 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25&level3_ id=43 2、邱瑜瑾,「社會服務民營化對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影 響—以台北市社會福利機構為案例分析」,社區發展 季刊,2005, 108, 90-108。 3、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 「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第二版)」, 巨流圖書公司,2009。 4、陳俊良,伊甸基金會『雙福』使命與資源策略的回顧 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2007。 5、王順民,「課後照顧服務概論」,中國時報時論廣 場,2000年2月24日。 6、王順民,「檢視宗教『福利』生活園區裡的在地老化
244
看見愛的軌跡──伊甸雙福的使命回顧
服務工作-關於宗教機構社區資源連結與開發的考察 論述」,宗教與社會的世界圖像,頁227-248。 7、「克服身殘-她無業18年終獲工作」, 聯合報. 2014年 3月3日。 8、「小麻雀的療傷旅程」,台灣教會公報社,2014年8月 24日,第938期耕心周刊。 9、Greiner, Larry E, 1972,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 HBR, July-Aug: 37-46 10、靈命日糧2014年9月20日「紮根」。 11、歷代志下簡介,聖經靈修版,國際聖經協會出版及發 行,2000年2月。 12、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周刊2014年9月15-21日 /3264期第二版 。
245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愛.在最小的弟兄 : 根植福音在福利服務的雙福事奉 / 陳俊 良, 董倫賢等作. -- 第一版. -- 新北市 : 中國信徒佈道會, 伊 甸基金會, 2014.11 面 ; 公分 ISBN 978-986-90871-3-1(平裝) 1.基督徒 244.9
103022224
愛•在最小的弟兄――根植福音在福利服務的雙福事奉 作 者:陳俊良•董倫賢等 編輯總監:尹可名 責任執編:林右笙 校 潤:風聞、尹可名 校 對:林右笙、城光團隊 美術設計:主意文創 0917-165710 發 行 人:簡春安 行 政:莊元瑜、蕭以薰 行 銷:周春福 出版發行: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 地 址:241新北市三重區興德路123-7號2樓 電 話:02-85124242 傳 真:02-85124246 電子信箱:twccm@ms15.hinet.net 郵政郵撥:00037472 戶 名: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 委託發行單位 發 行 人:葉瀛賓 執 行 長:黃琢嵩 督 導:蔡妙瑛 出版發行: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地 址:116台北市文山區萬美街一段55號三樓 電 話:02-22307715 傳 真:02-2230-6422 網 址:www.eden.org.tw 電子信箱:eden2323g@mail.eden.org.tw 出版日期:二○一四年十一月第一版1刷 定 價:290元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無論全書或部分內容翻印、轉載,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書內容時,皆須事先告知本會, 並於使用時註明出處。 *本書如有缺頁、破損、裝訂錯誤,請寄回本會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