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入 他們濺的墨在她身上擴散 在時代與時代間滲透 直到孔隙都被填滿 她的意義與美麗也被蓋住 某種僵化荒涼的思維卻穿透四肢 那是不為時代接受的一片雪白被墨色匆忙遮掩的模樣 惡意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因而被束縛,因而被禁錮
人・作品・起點 時代的更替 作品就像文字一樣,記錄著一個時代。從 日治到民國,時過境遷,物換星移,走過 100多個年頭,在民主自決思潮與社會運 動下,啟發了許多台灣青年,在當時黑暗 的時代,自由的號角響起,啟程去追逐希 望,去追逐「光」。我們對藝術創作的價 值觀也一直在改變,從保守到開放。 用心體會作品想傳達給我們的感受,了解 美的真諦到底是什麼。踏上旅程,回到過 去,或許遇到相似的自己,或許看到當時 人民的生活與思想,又或許遇到了對那個 時代來說意義重大的人事物。 但不管如何,對於我們或是作品來說,這 個旅程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故事。儘 管是第一次相識,儘管時代的不同造成彼 此的差異,但能遇見彼此,不僅是對作品 的了解,也是對不同時代的了解。
相遇-不同的我們 林之助在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後便回台創作,而作品中注入了更多台灣本土的色彩。他的作 品不只一幅有描繪女性,他會以自身視角畫女性,也能看出當時女性的容貌已不再需要遮掩, 能夠向大眾展示時尚的她們。這幅〈取景〉裡穿著水手服的少女頭上頂著妹妹頭、手裡拿著從 西方傳來的相機,不停地向畫外的未知世界喀擦地拍著;展場中的我們也提起手機,不斷地向
畫裡探索。對日治時期的女學生而言,手中的萊卡相機好比我們的iphone;頭上頂著當時最流行 的妹妹頭就像當今隨處可見的空氣劉海;身上日復一日的水手服也象徵著我們日常的白衣和黑 裙。我想,她肯定沒料到現在的我們穿著是多麼自由。體育服、制服、甚至是便服,早已不在管 轄範圍。雖然很難想像她是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但那股強烈的熟悉感卻讓我們深信不疑她就 是不同宇宙的自己。
新東方-西方思想的衝擊 在日治時期,台灣逐漸現代化的過程中,歐美文化也隨之引入,新潮的事物總是令人嚮往,新 式科技、流行音樂、時尚穿搭,然而,這些對於一些較為保守的東方人來說絕對是一種莫大的 「衝擊」,當守舊跟摩登之間發生了摩擦,必會撞出激烈的火花,而一些畫作就成為了這場戰 爭下的犧牲品,直到現在「新東方」的時代來臨,用一種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創作,發現 不一樣的美。
當時的台灣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一些新創作家選擇接收「日本式」的西畫藝術新知,做出一 些較為新奇創作,然而,雖然風氣逐漸開明取締標準放寬,畫家遭到撤畫之事還是時有所聞,因 此從當時一些裸女畫中,我們也還是可以察覺到當時畫家的小心翼翼以及舊時代保守的風氣,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依舊是一種大膽的嘗試,然而我們的眼光,卻比當時多了一分欣賞少了一 分排斥,用一種更友善的角度去發掘這些蘊藏在作品中的美。
水-黃土水與甘露水 一比一的等身比例,一體態豐腴的少女雙腳交叉挺身於半開蚌殼中,臉朝前微微上揚,雙眼半 開,若隱若現的眼神,是看見?還是沒看見?神態自若,這自帶神秘感的女人是具有「東方維 納斯」稱號的《甘露水》,也是臺灣第一件女性裸體雕刻創作。《甘露水》是黃土水暨《蕃 童》後,二度入圍帝展的作品。在當時,台灣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往往會被打壓、忽視,甘露水 卻打破常規,甘露水的成功,成為了當時台灣年輕創作者前進的動力。
雖然這個好消息驚動了台灣,卻沒人見過此作品的真實樣貌,消失的甘露水成了一個謎團。僅 存一張神秘的明信片供人欣賞,與此同時,也讓台灣人相信著美好的未來。以現在我們的角度 來看,甘露水就像是個平凡的東方女性,卻也蘊藏著某種神祕感,不管是它的姿態、神情、意 義等,都讓人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它。但對那個時代而言,它不僅僅是個作品,更像是個女神, 為他們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圓/源 歷史的窟窿 對於台灣人來說,甘露水是個既神聖又神 秘的存在,大家都因為甘露水而擁有了希 望,但甘露水又像個謎團一樣,沒有人知 道她的下落,甚至她的真面目。 展佈在一個展覽中扮演著很重要的元素, 去幫助觀眾跟著他們的節奏及頻率,一步 一步的去解開這場展覽中對於觀眾來說最 重要的事---這場展覽想要帶給我們什麼, 有可能是一個創作的技法,也有可能是一 個時代意識下藝術家普遍透過創作傳遞出 的精神,亦或是在一個時空背景下藝術品 為社會帶來的信念及意識。 在光展覽中,我們穿越一層又一層的藝術 品,像抽絲剝繭般,意圖在歷史的洪流中 找出甘露水留下的足跡,和他想要傳達給 觀眾的信念。 我們也像個奮不顧身的追隨者,義無反顧 地闖入黑洞中,想要找尋黑暗中僅剩的光 芒。
無名之延伸-祕密的開端 沿著樓梯向上,鑲在白牆上的時間軸無目地的延伸。一牆的歷史線清楚地記載了台灣與世界十 九世紀末以後的歷史事件,站在牆邊,一切變得一覽無遺,就好像在等待那命定之人去窺視一 般,柔和昏暗的燈光配合下,更增添了難以言喻的神祕氛圍,隨著筆直的走廊向前看,似乎有 甚麼正在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它。 這面記錄歷史流動的牆不只清楚呈現了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也記載了許多藝術家們的 生平,搭配牆下被燈光渲染的作品櫃,裏頭所擺設的文物,使一切變得更加詳細、清晰,我們的視覺
因此而不再模糊。然而這延伸的牆面究竟會通往何處?會帶領我們走向哪裡?我們又會發現甚 麼?在未知,以及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們只能扶著牆面,一步一步地朝著無邊的盡頭邁進, 跳入那名為歷史點的洞窟當中,用我們身為後人的角度去觀察、去品味這之中的風景和人文, 還有社會。 就在這慾望的吸引下,我們將留下難以忘懷的回憶。而你,何嘗不也來探究看看這女高中生所 譜出來的奇幻歷險。
洞中的世界-掩藏的秘密 肅殺的氛圍讓她逼不得已被刻意地掩藏在這地下的古城,至終漸漸變得淡滅。妳知道她存在 過,但卻已經忘記她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過。 光天化日之下,赤裸的她似乎不被當時的眾人接受。相對於質地柔軟墨水無情的潑灑,包裹著 的粗糙麻布相對地溫柔,最外層密封的木箱,命令腳架嚴密地禁錮她,甚至聘請了照相機監控 她的迷蹤,深怕秘密走漏了風聲。風不透;聲不透;但他們忘了,光是關不住的。
直到她的倩影在歷史的窟窿透漏這些年的迷蹤,那被禁錮的秘密才終於從半點光也不透的地下 室中釋放。我們循著線索摸著牆壁,緩緩地在令人窒息的空間挖掘她,白皙透亮的皮膚、清晰 的紋理在眾多眼睛的覬覦下一點一點地重見天日;再次沉浸在光溫暖地圍繞。
圍繞-阿岡本的宇宙 47年後的今天,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世人得以再次看到她的容顏,而那些屬於過往時代的記 憶也被喚起。“光”展覽上放置展覽品的弧形水泥牆以甘露水為圓心,一層層向外擴散、蔓延。 甘露水這個作品,為當時台灣藝術界帶來的不只是榮耀和名,更為在不平等統治下被對待的台 灣人及台灣藝術家帶來希望的光茫,讓他們了解到,屬於台灣人的本土價值,漸漸找回了本土文化 的認同感;讓他們發現就算在這個不平等的時代,仍然有人用自己的實力,打破了無聲的規定,讓自
己發光發熱。作品們以同心圓的方式圍繞甘露水,如宇宙中行星包圍發光的恆星那樣自然。 他們追隨著屬於自己的希望,並向其前行。最中心、最貼近甘露水的那面牆,是一幅幅日治時 期台灣藝術家的自畫像,畫像靜默地直視著她,像是要訴說什麼似的,細看之下他們的眼中充斥 著光芒。面對光時,人們眼睛之後的眼底會出現什麼?我不知道答案,但那絕對不會是黑暗。
光・穿梭 -探索光和作品之間 令人屏住呼吸的是本次展覽的作品:黃土 水先生的雕塑——甘露水,如同這件作品 呈現出的意象:掙脫緊閉的蚌殼,猶如掙脫 殖民者施加在肉體上的牢籠,而當時奮力 擺脫精神桎梏的藝術家及智識份子,則與 作品中的少女一樣,身軀昂然挺立,微抬的 頭,面向陽光,思想則凜然不屈。 這使我不禁肅然起敬,那是需要多麼波瀾 壯闊的情懷,才足以昭告時代的不甘與委 屈,那也是需要多麼碩大的勇氣,才足以宣 示自身的反動。 這也不禁使我慚愧,我自知無法達成這些 藝術家的千萬分之一,他們追隨著心目中 的那道光,向前邁進,也創造了一道光,照耀 著青史,我想是因為作品特意放置在展區 光源最充足的地方,彷彿在昭告世人:「我 不再蟄伏了!看看我們這群藝術工作者的 奮力一搏,我們血液裡流淌的文化及語言 不該被殖民給稀釋。」於是,我的心被感 動搏動著。
光・灑落 展場中的光被安排的很巧妙。相對於被塵封在陰暗工廠角落,如今重見光明的甘露水被放在環 窗處,一整天都得以沐浴在明亮陽光之下。正如同她向上舒展的姿勢,被封藏了許久的靈魂終 於得以掙脫黑暗並接近光明。在一世紀過後,少女終於得到了補償,再次擁抱許久未見的陽 光。
地下室展覽著攝影作品。就如同反應在黑白照片裡的景象,雖然在黑暗的時代還是有不少人試圖 突破,即使只有少數亮度不高的燈,還是讓昏暗的地下室有了些許微光。因為以前的照片在暗房才 能顯現出影像,正好呼應了自黑暗中重見光明的可貴。黑暗與光明似乎是極端的對比,但又好像在 冥冥之中呼應著同樣的意義。
光・照映 從進入展場開始已經見到展場內的光,而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我們發現這些作品內亦有一些光影的 表現,看見許多藝術家會在畫作中利用一些光影為作品增添不一樣的意象和氛圍感。 《南國之夜》是藍蔭鼎早期的作品,這個作品中就含有一些光影的呈現。作品裡有一點光源掛在 棚架上,散布著柔和的黃光照耀在市場裡,而市場裡的人們有的呈現背光,有的則被光源拉出了細 長的影子。作者運用技法將光影真實的創作在畫布上,在我們看來整個畫面看起來十分溫馨、親
民,帶出了鄉下人家樸實、純真以及充滿著人情味之感。 《臺南祀典武廟》中作者郭柏川用陽光 和陰影將廟前的地板分為兩半,做出明顯得光和影差異界線,我們可以想像出當天現場畫面陽光的 強烈,充滿濃烈的臺灣本土風情的味道。 畫作中光的呈現都需要一些技法的使用,畫家要具備著基本的功底。所以我們能感覺到當時這 些藝術家對創作的熱忱以及努力想使台灣進步的心情。
光
光・引領 這幅〈繡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陳進創作的美人畫,是從女性的視角看新時代的女性。我們也 感覺出畫中的女人眼裡散發出自信,豐滿的身材、妝容和髮型都格外時髦,跟我們想像中當時女人 的模樣很不一樣,女生真實的樣貌能在畫中被紀錄,是台灣文化逐漸進步的表徵。 這幅〈取景〉,以往女性應該都是被大眾凝視的,但這幅畫中的女子卻主動拿著萊卡相機取景,我
覺得這幅畫更能顯示出摩登女孩的模樣,因為女孩身穿水手服、配上有瀏海的髮型都屬於新潮流, 甚至能和現在的我們接軌。林之助把摩登女孩帶入大眾視野,讓這幅畫成為新時代的代表作品。 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看出摩登女性的出現是台灣進入新時代的指標之一,而這些前衛的畫作及當時 的畫家都如同光一般,將台灣帶離黑暗時期,引領著臺灣文化前進新時代。
析出 墨色痕跡仍然在那但逐漸淡化 重間天日的模樣 被遮蔽多年的光芒此刻溫柔灑落 破碎到完整 修復了時代的隔閡 某種鮮活前衛的想法打破禁錮 美麗的她俯視人間 人們在她的視線下欣欣向榮 如同大樹庇佑著新生的樹苗在陰影下茁壯 大理石被光照出紋理白色肌膚下被喚醒 因而被溫暖 因而被照亮 因而被賦予生命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110-2 〖視覺說書人雜誌設計〗(高一多元選修) 工作編輯群團隊: ◎人・作品・起點:沈緁緰、蔡語涵、劉恩綺 ◎光・穿梭:莊采螢、林于晴、羅心妤、賴品薰 指導老師:蔡紫德
◎圓/源:范芷琦、余晨筠、許采芝 ◎架構主編:顏詠晨、林昀蓁、古馥瑄、徐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