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體」展覽現場 北美館地下一樓。
02 者的對比下,凸顯出靜態影像作為時空切片的
影像的轉變差異以及被截取的影像片段,在兩
像與靜態影像並置,我們可以同時觀察到動態
作品創造出自己的時間性,利用人們的感知
為對象的動態影像中,陳文祺巧妙地為影像
透 過 感 知 差 異 的 建 構 , 在 這 一 系 列 以﹁ 人 臉 ﹂
中,重複播放著畫面中,細微的臉部變化。
差 異 ,誘 使 觀 察 者 進 入 作 品 自 身 的 時 間 流 裡 ,
特性。 反轉了觀察者與觀察對象的關係。
置被反轉了。
系 列 裡 , 觀 察 者 和 觀 察 對 象︵ 影 像 ︶ 的 關 係 位
者 去 察 覺 影 像 和 實 在 有 何 不 同 。 但 在︽ 非 思 ︾
透過影像畫面的直觀或是反思去確證實在,或
在日常生活的觀看關係中,我們往往是
透過自己的時間性去觀察作品,而是透過作
而,一旦觀看者試圖要去捕捉,影像中的人
希望能夠對人臉的前後差異,一窺究竟。然
視覺感知的差異,構成一種對觀者的誘惑,
卻無法清楚地辨認出,這張臉有什麼不同。
前,觀者持續感受到視覺感知上的差異,但
作品時間的創造
踏 入︽ 非 思 ︾︵ f a c︶ e 系列的展區,映眼 的 是 多 部 拍 攝﹁ 人 臉 ﹂ 的 動 態 影 像 。 這 些 影 像
品自身來觀察作品。也就是說,當我們試圖
站在多件不斷產生細微轉變的動態人像
經過嚴密的計算及後置處理,每一秒皆呈現出
要更進一步觀察影像的差異時,我們就進入
臉究竟出現什麼樣的改變,觀察者便不再是
1分 0 鐘的動態影像
不同程度的五官改變,在
了作品自身所創造的時間遞迴中,放棄了自 身的時間性。這時,觀察者是藉由前一刻觀 看影像所獲得的視覺感知,再繼續觀察下一 刻 的 影 像 ,觀 察 者 只 能 在 作 品 自 身 的 時 間 中 , 繼續觀察作品的差異。在這組作品中,影像 為自己設置了觀察的條件,引誘觀看者在這 樣的條件下進行觀察,使得影像成為自己的 實在。 不透明的認識經驗 ︽非思︾系列的另一組作品由八件靜態影 像裝置組成,將八幅鑲嵌於長形鐵框中的半 透明人臉影像,以同心圓的散射方式擺置。 半透明夾板裝置的運用,除了使人像臉孔出 現出現前後透視重疊的視覺效果外,更藉著 光線折射所產生不同角度的反射,令觀看影 像裝置的過程,出現多個人物臉孔相互交疊 的情形。當我們走入由八組半透明臉孔所組 成同心圓中,想要觀看作品時,會看到多個 交 疊 的 人 物 臉 孔 ,出 現 在 同 一 塊 透 明 夾 板 中 。 在︽ 非 思 ︾ 的 這 組 裝 置 中 , 陳 文 祺 藉 由 一 個以透明性為條件的裝置,向我們展現出一 種不透明的觀察與認知關係。在觀看個別的 影 像 裝 置 時 ,我 們 無 法 看 見 單 一 的 人 物 臉 孔 ,
◎王冠婷
﹁物自體﹂的三組作品,透過影 像的對照、差異及交疊,三種不同的 觀看過程,展現出以反思觀看的時間
作為時空切片的影像
性以及觀察關係為出發點的感知經 驗。
展區一的作品──物自體──由 成,這組作品攫取了動態影像作品中
動態與靜態影像的作品共同組合而
的一景作為靜態影像的素材,將這些 靜態影像置於壓克力板中,利用打燈 切光的方式,使得影像周圍散出明亮 的光圈,創造出如影像自體發光般的 陳文祺自述希望在靜態影像中
景象。 呈現出標本的意象,精確地為這組作 品下了最好的註解。單一的靜態影像 其實是一種去脈絡化、沒有時間性的 影像,對觀看者而言,無法觀察到影 定。然而,展覽中緩慢變化的動態影
像的內在時間,其意義也無法被確
提供給觀看者反思影像時間性及物我
自體﹂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探索企圖,
識 的 各 種 可 能 。 在 陳 文 祺 的 個 展﹁ 物
是一個觀察者,探索影像、感知及認
變,不再只是一個創作者的角色,更
術家的角色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改
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影像的解放,藝
影像即是實在,是認識的來源。複製
對實在的模仿,或是對世界的紀錄,
體之外的另一種實在。影像不再只是
製技術再現後,影像便成為獨立於物
體的模仿,當物體可以藉由影像的複
與像之間的關係。過去,影像是對物
影像作為一複製技術,改變了物
觀看經驗。
識經驗,轉化為一組靜態影像裝置的
而︽ 非 思 ︾ 系 列 二 有 趣 地 將 這 樣 的 認
伴隨著認識經驗的時間折射與交疊。
透明的認知對象,對對象的認識總是
對象進行觀察時,並不存在著純粹、
過往經驗的認知過程。當我們對某個
正是一連串看似獨立但實則交融無數
經 驗: 我 們 對 事 物 或 是 實 在 的 認 識 ,
們面前。這恰恰再現出對世界的認識
與其他影像裝置交融的姿態展現在我
觀看的時間性「物自體-陳文祺個展」 關係的觀看經驗。
觀看的時間性-「物自體-陳文祺個展」
p1
而總是交疊著其他裝置中的臉部影像。每一
陳文祺《非思 # No.11》(Face # No.11) 2010
陳文祺《非思》(Face) 2010
個影像裝置都是看似獨立,但實際上卻是以
王冠婷,現為自由撰稿人。輔仁 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東海大學社 會所畢業。
贊助: 發行 : 非常廟藝文空間 | 主編 : 王柏偉 | 企劃 : 王怡茹 | 設計 : 吳中平
也許一切都始於某種影像的自 我分析,以及透過這種自我分析對錄 像等新媒體藝術發展的本質性思考, 和 對 對 話 場 景 情/ 節 所 進 行 的 發 明 、 位移、再製和創造。 從隨著點鈔機快速運轉而手舞足 寶 Q 寶 , 到 點 鈔 機 運 轉 比 爾︵ 上 的
蹈地軋進軋出、左滾右翻的那萌翻天 的 Q寶 寶 ︶ 的 機 械 影 像 , 於 七 月 十 三 到九月十六日在台北關渡美術館的 ︽﹁ 創 造 對 話 語 言 者 ﹂ 新 媒 系 教 師 聯 展︾中所展出的戴嘉明的這 1 0分 鐘 的︽ 翻 轉 比 爾 ︾ 在 呈 現 出 一 幅 由 三 個 不同的鏡位所構成的奇觀的同時,也 給出了一只由三種不同的屬性、階層 ︵身份 語 / 言 ︶ 和 對 話︵ 方 式 ︶ 所 構 成 的三面鏡 。 從影像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如果 一 個 或 一 段 影 像︵ 不 論 其 媒 材 或 攝 製 手 法 為 何 ︶ 總 是 一 個 或 一 段﹁ 人 造 ﹂ 的影像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這
是 對 這 種 狀 態 、 行 為 、 人︵ 動 物 ︶ 性 或 機
戴嘉明《翻轉比爾》錄像,2008,圖片由關渡美術館提供
個或這段人造的影像也總是帶著拍攝 後 的﹁ 情 節 ﹂, 換 言 之 , 也
者的某種意圖、意向性,也總是帶著 一個承先 總 是 揭 示 著 這 個 或 這 段 影 像 的﹁ 製 影 狀 況 ﹂, 或 這 個 或 這 段﹁ 影 像 製 造 的 可 能性條件﹂的影像。由此觀之,我們 可 以 發 現 ,︽ 翻 轉 比 爾 ︾ 首 先 創 造 的 是某種社會性,某種介於現今 M型 社會中的富人和窮人間虛擬對話的政 治場域,或某種介於兩個截然不同的 社會階層間的措句。換言之,一方
喀喀作響的點鈔機運轉而左滾右翻地
緣 進 行 再 製 的﹁ 變
Q寶 寶 在 其 中 翻 來 覆 去 的 每 個
影 —
影 像 ﹂。 在 這 個 — 影像中,我們不但發現了這作為 —
展 的 某 種 預 言 , 即 我 們 究 竟 能 在 這 種﹁ 苦
也瞥見了台灣和國際未來新媒體藝術發
境,某種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特質,
或 類 比 物 的 某 種 藝 術 家﹁ 苦 中 作 樂 ﹂ 的 情
新 媒 體 藝 術 多 元 呈 現 的﹁ 都 是 錢 ﹂ 的 媒 介
時間
性 拼 貼 所 構 成 的﹁ 時 間
像﹂ — 總體所給出的其實還是某種由非理
影像﹂ — 而 非﹁ 運 動 影 像 ﹂ 或﹁ 運 動
而 也 正 是 因 此 ,︽ 翻 轉 比 爾 ︾ 的﹁ 運 動 的
影 格 都 是﹁ 比 爾 ﹂, 都 是 鈔 票 , 都 是 錢 ,
該注意,
作 品 的﹁ 虛 擬 ﹂ 間 的 某 種 媒 介 性 。 我 們 應
與自我作為一件藝術作品或自我的藝術
介 於 新 媒 體 的 多 元 呈 現 的﹁ 現 今︵ 現 金 ︶﹂
見︽ 翻 轉 比 爾 ︾ 所 彰 顯 的 第 三 個 屬 性 , 即
某種向度。而正是在此,我們也得以瞥
種必要,或新媒體藝術的繽紛呈現下的
首 先 是 新 媒 體 藝 術 的﹁ 多 元 面 貌 ﹂ 下 的 某
的﹁ 自 我 ﹂向 度 也 正 在 於 此 。 這 種﹁ 自 我 ﹂
化 的 整 理 ﹂ 與﹁ 自 我 實 驗 的 反 身 性 策 展 ﹂
介 ﹀ 中 所 強 調 的﹁ 自 體 實 驗 ﹂、﹁ 自 我 脈 絡
而 也 許 黃 建 宏 與 楊 凱 麟 在︿ 展 覽 簡
態﹂的這個命題。 —
h i g h到 不 行 的﹁ Q寶 寶 ﹂ 視 為 對 富 人 實際炫富或耗費行為的某種隱喻或證 成,視為富人對世上那些貧困肉身的 臨在和實存所作的某種粗鄙的回應或 ﹁ 手 勢 ﹂︵ 例 如:﹁ 老 子 就 是 有 錢 , 不 然 ﹂︶。 另 一 方 面 ,
Q寶 寶 ﹂ 其 實 卻 又 是 窮
你打我啊!打我啊! 如 此 進 行 翻 轉 的﹁
人自我調侃、挖苦,或自娛娛人的某種 轉喻,又是窮人在面對富人顯富時的那 卑 微 , 但 卻 溫 文 樂 天 的﹁ 心 聲 ﹂, 又 是 窮 人在面對富人炫富時心酸地找的樂子的 ﹁ 影 像 ﹂︵ 例 如:﹁ 我 是 買 不 起 那 些 東 西 ,
﹂︶, 而 正 是 在 這 究 竟 誰 溫
但 我 在 鈔 票 上 畫 畫﹃ 播 放 ﹄, 自 娛 娛 人 總 可以了吧?
文誰粗鄙變得清晰可見,正是在這文雅 和粗鄙擺脫了其慣常連結而產生了倒轉 的 瞬 間 , 正 是 在 這 影 像 的﹁ 手 勢 ﹂ 和﹁ 影 像 ﹂, 或 兩 個 措 句 的 序 列 間 的 衝 突 或 交 會 處 , 我 們 看 見 了︽ 翻 轉 比 爾 ︾ 這 件 作 品 所 具有的藝術性,及其對藝術家角色及職 責所進行的重新定義。
Q寶 寶 ﹂ 所 給 出 的 其 實 是 藝
換 句 話 說 ,︽ 翻 轉 比 爾 ︾ 或 這 翻 轉 到 不 行 的﹁
術 即 是 這 對﹁ 富 人 ﹂ 和﹁ 窮 人 ﹂︵ 即﹁ 經 濟
何 讓 這 個﹁ 苦 中 作 樂 ﹂ 的﹁ 樂 ﹂ 變 得 可
中 作 樂 ﹂ 中 看 見和 聽 見 什 麼 , 以 及 如
富 / 人︵ 或 不 同 階 層 的 人
思考的這個挑戰。別忘了,這我們在
人 ﹂︶ 所 進 行 的 某 種 去 本 質 和 去 差 異 化 , 即 是 這﹁ 讓 窮 人
類 / 比的狀態 們︶在其中都能找到共鳴
其中獲得樂子,這只折射著不同的身
的 製 造 ﹂, 即 是 這﹁ 對 不 同 階 層
份屬性的三面鏡
世 / 界的
世 / 界的人在
物行為學的研 —
人 的 某 種 共 同 屬 性 或 共 同 人 性 的 誘 發 ﹂, 即 是 這﹁ 對 人 的 某 種 動
究 ﹂, 即 是 這﹁ 對 不 同 階 層
其中既可看到相同物,又可看到相反物
證 / 成 而 來 的 對﹁ 自 我 ﹂ 的 某 種 體 悟
的 機 緣 的 創 造 ﹂︵ 透 過 對﹁ 我 的 東 西 ﹂ 的 理解
戴嘉明的《翻轉比爾》:創造對話的三面鏡
p3
彰 / 顯 ︶, 即 是 這 對﹁︵ 與 在 場 的 觀 影 伴 侶 的 ︶ 直 接 對 話 和︵ 與 不 在 場 的 窮 或 富 的 另 一 方 的 ︶ 間 接 對 話 的 創 造 ﹂, 而 藝 術 家 則
楊成瀚,藝術評論工作者兼社會 觀察家,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 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面,我們其實可將這在鈔票上,隨著
戴嘉明《翻轉比爾》錄像,2008,圖片由關渡美術館提供
02 veryview
戴嘉明的《翻轉比爾》: 創造對話的三面鏡 ◎楊成瀚
科技、藝術與海洋的想像 走 進﹁心 動 ﹂的 展 覽 空 間,不 難 發 現 那 是 一 個 經 仔 EMU 細 規 劃 的 象 徵 空 間。選 擇 海 洋 為 展 覽 主 要 意 象 既 故 意 又 具 高 度 暗 示 性:船 舶 形 象 常 與 資 訊 技 術、當 代 媒 體 相 繫 之 因,和 古 時 候 貿 易、探 索 曾 經 與 海 洋 相 繫 相 同,用 意 在 暗 示 我 們 目 前 正 位 ﹀﹂的 網 際 網 路 於 資 本 主 義 主 導 的 網 路 世 界 中。﹁可 瀏 覽︿ surf 之 海 已 代 替 傳 統 商 業 空 間, 而 那 原 本 經 由 貨 輪 不 斷 開 展 的 海 洋,如 今 已 消 解 進 入 媒 體 與 通 訊 空 間 中 ︻ 註 一 ︼, 此 謎 樣 的 虛 擬 空 間 已 成 為 當 代 人 積 極 探 索 之 秘 境。 如 今 人 工 建 造 的 海 洋 迷 人、巨大,具吸引與催眠力量,同時潛藏著危機與希望。 為何當代科技與藝術家皆亟欲探究這片未知的汪洋 ? 策展人張晴文與黃建宏給予的理由是─因為﹁心動﹂。某種足以 造成心動的力量驅使,使探究者不斷追求﹁進步﹂,這股力量來 自 資 本 法 則 所 構 成 與 支 配 的 欲 望,是 一 個 永 遠 無 法 滿 足 的 空 缺,也 是 注 定 失 落 的 欲 望,就 是 此 股 力 量 構 成 無 止 盡 的 追 尋 過 程。當 代 社 會 中, 此 股 欲 望 已 轉 化 為 對 科 技 進 步 的 追 求 與 探 索,牽 引 人 們 在 資 訊 海 中 不 斷 航 行,航 行 途 中 旅 者 不 斷 到 達 目 的 地,但 也 不 斷 追 尋 下 一 座 數 位 之 島,探 索 者 始 終 相 信,航 行 定 會 為 世 界 帶 來 進 步 與 希 望,但 也 明 白 這 將 是 一 個 不 存 在 終 點 且只容許前進的冒險。 可見與不可見之航道 若當代科技造就一條可見的航道,那麼藝術家們所創造的 則 是 在 可 見 之 外 產 生 偏 移 的 航 道,展 覽 中 明 確 標 示 出 跨 時 代 的 科 技 事 件,並 以 藝 術 作 品 來 回 應 其 所 造 成 的 內、外 部 影 響。若 將 一 九 八○年 至 今 的 科 技 發 展 視 為 可 見 航 道,那 便 是 一 條 屬 於 技 術 與 商 業 發 展 的 革 命,其 所 思 考 的 是 如 何 使 溝 通 更 便 利、娛 樂 更 隨 手 可 得、創 造 新 型 態 的 商 機。然 而 藝 術 世 界 中 的 航道則是一條從主流航道中偏移的 不 可 見 航 道,是 屬 於 他 者 的 航 道, 也是藝術主體眼中的自我詮釋。 航道之所以不可見之因在於這 是由眾多藝術家的意圖與作品集合 出 多 樣 並 置 的 複 雜 樣 態,而 非 集 體 主 義 式 的 單 一 固 定 路 線,展 覽 作 品 的 挑 選,清 楚 展 現 此 樣 貌。藝 術 家 在 享 用 資 源 同 時 做 出 反 身 性 思 考, 細 緻 的 從 自 身 心 理、社 會 與 哲 學 角 度 去 看 待 主 體 與 社 會 關 係 的 改 變。 展 覽 部 屬 中,可 以 發 現 兩 條 航 道 彼 此 並 非 主 流 與 他 者 的 二 分 關 係,而 是交雜混和與彼此依賴的科技文化 狀態。 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 科 技 革 命 後,藝 術 家 不 再 只 侷 限思考如何進行藝術表現的技術問 題,更 重 要 的 是 提 示 當 下 生 活 與 存 在的哲學問題:由袁廣鳴之作開啟序幕,︽微笑的小木馬︾、︽漂 浮︾、︽籠︾、︽點 出 中 心︾藉 由 固 定 與 移 動 的 相 對 性,暗 示 中 心 與 航 道、他 者 與 冒 險 者 之 間 存 在 的 辯 證 關 係,同 時 藉 由 畫 面 的 不 斷 翻 轉,展 現 數 位 時 代 帶 來 的 暈 眩 狀 態。王 璽 安︽有 光 的 藍 色格子風景︾、︽黃綠色的水岸︾,在看似簡單的平塗畫面因隱隱 透 出 的 底 部 層 次,暗 示 了 數 位 時 代 的 複 雜 性 與 侵 略 性,即 科 技 發 展 下,數 位 圖 像 中 的 小 方 格 將 不 斷 覆 蓋 住 現 實 的 處 境。陳 曉 朋︽我的城市框架Ⅲ︾進一步顯現出數位影像將取代所有影像, 成 為 唯 一,此 種 生 活 樣 態 簡 單 純 淨 卻 如 同 現 代 主 義 繪 畫 般 充 滿 限 制。姚 仲 涵︽小 心 跳︾與 王 福 瑞︽雜 音 空 態︾敘 述 著 數 位 風 的 景中,一切已然在 與 0 1 計算中消失又重生,影像與聲音都 將成為數據運算過的結果,透過數字的排列組合再現。 ﹁心 動 ﹂一 展,一 來 如 同 以 上 論 及 的,呈 現 藝 術 家 EMU 觀 察 與 探 索 數 位 媒 材 的 過 程,但 更 加 有 趣 的 是 展 覽 同 時 呈 現 台 灣 藝 術 家 個 人 化、私 密 化 的 創 作 特 徵,嶄 露 出 藝 術 家 進 行 反 身 思 考 和 表 現 混 雜 的 意 圖。這 類 以 個 人 議 題 作 公 共 敘 述 的 作 品, 透 過 揭 露 自 我 感 受 來 引 發 觀 衆 對 於 自 身 未 知 部 分 的 反 思, 如:王 俊 傑 與 曾 御 欽 之 作 強 烈 展 現 個 人 對 身 體 感 消 逝 的 無 限 哀 悼。兩 件 涉 及 藝 術 家 強 烈 個 人 經 驗 的 作 品,在 展 覽 中 的 確 以 類 宗 教 式 的 氣 氛 產 生 情 緒 張 力。王 俊 傑︽大 衛 計 畫 第 三 部 : 大 衛 天 堂︾在 莊 嚴 氛 圍 中 探 究 真 實 與 數 位 影 像 之 距 離 , 同 時 紀 念 友 人 與 人 們 逝 去 的 身 體 感,如 同 影 像 中 文 字 提 示﹁親 愛 的 大 衛:
關 係,顯 現 出 影 像 後 面 什 麼 也 沒 有,以 及 在 數 位 世 界 存 活 著 的 真 實 樣 貌。曾 御 欽︽顫 動 之 牆︾同 樣 來 自 藝 術 家 私 密 的 身 體 經 驗,勾 勒 出 數 位 時 代 造 就 平 滑 世 界 後,肉 體 的 真 實 接 觸 變 得 迷 人,在 著 了 魔 般 的 激 情 中,人 們 因 找 到 身 體 存 在 感 而 沉 迷,同 時陷入迷惘,再度失去自我。 數位革命中追尋希望之所在 展覽最後一個主軸,呈現出在資訊海中, 藝術家們航行, 追 求 的 不 再 是 寶 藏,而 是 一 個 具 有 希 望 的 空 間,此 空 間 正 伴 隨 著 數 位 革 命 而 來。在 如 此﹁自 由﹂的 當 代 還 需 革 命 之 由 為 何? 當 代 科 技 發 展 首 要 依 附 資 本 主 義 產 生 並 進 行 著,其 所 建 構 出 的 烏托邦已然成為一個﹁物質烏托邦﹂,我們為科技發展喝采,我 們 殺 掉 傳 統,奔 向 新 的 生 活 方 式,然 而 這 充 滿 謊 言 的 烏 托 邦 已 然 產 生 許 多 弔 詭 狀 態, 但 其 造 就 的 網 路 與 數 位 影 像 的 普 及 狀 態,也 正 成 為 建 立 新 的 公 共 領 域 與 公 共 空 間 的 關 鍵 契 機,藝 術 家 掌 握 著 數 位 工 具、 知 識、 資 訊 與 傳 播,帶 領 觀 者 思 考 在 地 社
陳敬元︽牛︾以一貫具象圖像在拼貼中清楚表達對美牛議
會議題,思考真實空間的希望所在。
題 的 關 心,殘 破 卻 健 壯 的 牛 隻 像 炸 彈 一 般 撞 上 台 灣 島,也 揶 揄 美國這頭病牛以各種方式進行領土佔領的野心。廖建忠︽怪手︾ 將 挖 土 機 的 斷 臂 切 面 置 換 為 動 物 殘 肢,以 雙 關 的 文 字 與 圖 像 控 訴 都 市 空 間 中,土 地 爭 奪 戰 下 那 無 法 避 免 與 抵 擋 的 暴 力 拆 遷。 郭逸臣︽失訊︵夜︶︾隱喻式的敘述城市空間發展的方向模糊與 薄 弱;張 明 曜︽島 國 戰 爭︾以 後 現 代 觀 點 詮 釋 抗 爭 事 件,在 政 府 與 財 團 眼 中,土 地 爭 奪 成 為 一 場 權 力 與 金 錢 遊 戲,但 對 於 人 民卻是一場賭上生命與家園的戰 爭,遊 戲 招 式 卡 片 明 白 的 指 出 財 團 與 人 民 所 擁 有 的 資 源 之 不 對 等,藉 由遊戲的過程則表明了整起事件的 經 過 與 情 節 之 荒 謬。在 這 場 虛 實 交 織的遊戲中透露出對社會現實的揶 揄 與 控 訴、無 奈。同 時,觀 者 必 將
現 今,家 用 攝 影 機 成 為 當 代
期 望 必 殺 卡 的 出 現,拯 救 弱 勢 的 一 方。
新 聞 畫 面 來 源 之 一,民 眾 擁 有 攝 影 機等於擁有事件的詮釋權與說話 權。吳 其 育 用 影 像 日 記 在 無 奈 和 被 壓抑的事實與他所創造的故事之間 不 斷 跳 躍,同 時 記 錄 下 深 受 核 害 的 土 地,那 些 被 遺 忘 的 在 場 與 缺 席 生 命之間的連結。 豪華朗機工在開啟偏鄉學童 飛 翔 旅 程 的 同 時,也 給 予 社 群 改 變 社 會 的 正 向 力 量 與 契 機。然 而 黃 博 志 以 一 小 段 文 字﹁觀 眾 離 場 前 請 將 您手中的導覽手冊放置於消磁板上 進 行 消 磁,謝 謝﹂便 將 觀 者 帶 入 焦 慮,陷 入 疑 惑 與 不 安 的 觀 眾,雖 懷 疑 此 段 文 字 真 實 性,卻 因 看 見 出 口 的 感 應 門 而﹁自 願﹂進 行 消 磁。作 品 將 不 可 見 的 監 控 變 得 可 見,呈 現 今 日 全 景 敞 視 之 下 的 生 活 樣 貌,反 思 被 規 訓 的 當 代 人 已 忘 記 重 新 省 思 社 會 規 則 之 正 當 性。而 將 此 作 安 排 於 出 口 處 也 提 醒 著 機
Je
器 的 監 視 無 所 不 在,即 便 數 位 媒 體 技 術 具 有 造 就 希 望 空 間 的 可
?
能,但仍須切記一切皆在機器掌控中。
為何需要心動
觀 展 過 後,可 以 明 白 為 何 策 展 人 將 來 自 我 很 感 動︵
︶一詞中的 ému 選擇以心動來表示。事實上,感動與 suisému 心 動 之 別,在 於 心 動 一 詞 更 加 具 動 態 感,意 即 心 動 具 有 將 感 動 轉 化 成 更 加 具 有 行 動 力 的 力 量。展 覽 中,藝 術 家 紛 紛 將 心 動 轉 數 位 世 界 中 的 藝 術 行 動,使 感 動 與 心 動 產 化成更強大的能量 — 生 緊 密 聯 繫。於 是,感 動 為 心 動 之 始,心 動 則 為 行 動 之 始,只 要心保持跳動,行動便不會結束。
︻註議︼ 一, Peter Hennessey ,What is installation? 2001
數位世代中藝術的航行與革命:關於「心動EMU」
p2
你 離 開 已 經 五 年 了, 日 子 一 直 繼 續,景 物 偶 爾 稍 有 動,但 空 間 慢慢消失,一切過的很平板,像是一片佈景﹂。此種存在與虛無
湯凱鈞,身兼藝術評論工作者與 策展人,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 史研究所。
左圖:「心動 EMU」二樓展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下圖:吳季聰《水晶城市002-漂浮》裝置,2009 圖片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右圖:袁廣鳴《微笑的小木馬》錄像,2011 下圖:王俊傑《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錄像,2008 圖片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02 veryview 數位世代中藝術的航行與革命: 關於「心動EMU」 ◎湯凱鈞
從背起策展人這個職稱開始,我持續進
展 覽 計 畫 ,製 造 出 一 個 博 覽 會 中 的 博 覽 會 ,
一個以藝術博覽會為模型的 提 出﹁ 群 聚 ﹂ –
請策劃藝術家博覽會台中的主題策展,我
◎蔡明君
c o n t e x t - s p e c i f i︶ c 與﹁ 場
並邀請四位參展藝術家回應這個展覽形
藝 術 中 心 展 出 的﹁ 院 ﹂, 要 算 是 這 些 計 畫 中
展覽形式之間的關係。而現正在東海大學
來,經由推薦,東海大學藝術中心邀請我
配 置 與 一 般 群 展 規 劃 方 式 不 同 的 展 覽 ﹂。 後
︻註
﹁] 院 ﹂ 一 […
在其中發生的展覽,則將這個地方 轉 換 為 不 同 的﹁ 空 間 ﹂。
exhibition e x h i b i t i o n s i t︶ e 後 、 將﹁ 地 方 ﹂
makin︶ g 進入一個展覽場所
展 , 在 展 覽 製 作︵
︵
轉 換 為﹁ 空 間 ﹂ 的 可 能 性 開 始 思 考 。 [ …﹄] ︻ 註 三 ︼在 這 個 計 畫 裡 , 我 試 圖
不 僅 從﹁ 人 ﹂ 的 角 度 去 思 考 藝 術 家 或 策展人和場域與環境脈絡、特質之 間 的 關 係 , 而 亦 從﹁ 展 覽 場 地 ﹂ 出 發,希望以不同的展覽呈現為這個 地方的歷史寫下一個特別的段落。 從東海學生與教授們對於展覽的回 應:﹃ 這 次 的 展 覽 不 只 是 掛 作 品 在 牆 面 上 喔 ! ﹄ 來 看 ,﹁ 院 ﹂ 似 乎 確 實 為 這個展場呈現出了一些不一樣的視 野 , 而 也 許 這 便 是 我 這 次 的﹁ 創 作 ﹂ 除了持續在策展上的研究之外的一
Doherty, C. 2004. ‘The New
些許突破。 ︻註議︼
Situationists’ in Claire Doherty, ed.
一,請參考
Contemporary Art: From Studio to Situations. London: Black Dog Publishing Ltd. P.10 二,請參考︽院︾展覽概念緣起 三,請參考︽院︾策展論述
上圖、左圖: 「 院 」展場全景,攝影/莊凱宇,版權/策展人與藝術家
在這個院裡
s i t e - r e s p o n s i v︶ e ︻ 註 一 ︼為 方 向
行 以﹁ 特 定 脈 絡 ﹂︵
的策展計畫。二○○九年五月,我在倫敦進行
域 回 應 ﹂︵
T h e M a﹂ p, 以 倫 敦 為 基 地 , 觀 察 在 全 球 化 時
態。意圖討論策展人、藝術家與各種不同
代的後殖民影響產生的留學生英文命名現象。
無論在概念或是展示上最直白、具體的一
了 一 個 將 近 一 年 的 工 作 坊 式 策 展 計 畫﹁
計畫以一份實體展覽的書面提案最結,而整個
個展覽了。
Beyond
計畫的呈現完全是以文字在網路上發表。二○ 一○年,在德國柏林的
這個展覽概念其實是源自於對於展場
Ta m t a m A r 策 t 劃了
設計中的展牆架設,以及觀眾觀看習慣的
﹁
M i r r o r, m i r r o r o n t h e w a﹂ l l。 展 覽 結 束 後
觀察和思考。在尚未確定展覽場地時,概
我寫了一篇論文,並印製了一本畫冊。除了展 覽與作品的影像之外,這本畫冊包含我的論文
c a t a l o g u︶ e 在實體展覽結束後發行,藉由分
念 單 純 的 為﹁ 做 一 個 不 搭 建 展 牆 , 而 作 品 的
析展覽發生的過程與結果去討論展覽畫冊與論
提策展案。於是因應著東海藝術中心的展
reflective
文在不同類型展覽中的角色定位、關於委託製
場 特 性 和 校 園 特 質: 展 場 正 中 間 有 一 大 堵
以 及 兩 篇 邀 稿 。 這 本 反 思 性 的 畫 冊︵
作︵
c o m m i s s i o︶ n 可以如何被理解,以及策
二︼
及 灌 木 圍 籬 。 便 出 現 了﹁ 院 ﹂ 這 個 主 題 。
帶有相當厚度的展牆、校園處處是綠地以
展︵
exhibition
c u r a t i n︶ g 和 展 覽 製 作︵
m a k i n︶ g 的差異性。二○一一年,我為台中 2號 0 倉庫本身為主題
與我所策劃的其他的計畫相比,
2號 0 倉庫策劃了一檔以
﹁院﹂這個展覽其實應該是相對好看也好
的 展 覽﹁ 翻 轉 吧 ! 倉 庫 |
2號 0 倉庫有不同關係、創作背景各異
I n / s i d e / o u﹂t, 邀 請
的藝術家進行委託製作。展場的空間規劃是將
依場域做特定發展、規劃並進行委託製作
懂得多。在這個展覽中我持續地進行我所
了七位與
2號 0 倉 庫 所 處 交 口 的 兩 條 主 要 道 路︵ 復 興路 、
的 策 展 方 法 。﹁ 院 ﹂ 一 展 中 七 位 受 邀 進 行
台中路︶在展場中畫出、作為軸線,並將
委託製作的藝術家都是根據這個主題去做
作品依其內容、脈絡與
2號 0 倉庫的地理
發想。藝術家們所接受、理解或切入的面 向都不盡相同,包含從居住的環境、院子 的意像、庭院內外關係或甚至是院子的綠 草皮等去連結。有趣的 是,也許是經過較長 時 間 的 發 酵 , 相 較 起 以 往 的 幾 個 策 展案 , 這 展
覽中超過半數的作品在內容及樣子上都與 初始的提案不同。作品的變更到了展場帶 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然而,這些變數造 成了開展後我對於展覽有種既熟悉又陌生 的 感 覺 。 當 然 ,這 個 感 覺 在 以 往 都 曾 有 過 。 在委託製作的這個過程裡,其實藝術家與 策展人都難免抱著一股緊張又興奮的心 情,因為尚未開展前,雙方都無法保證作 品及展覽會呈現什麼效果和感覺。尤其在 ﹁院﹂裡,有五件作品的位置是散置展場各 處、與其他作品交錯穿插出現,在佈展過 程 中 便 不 斷 出 現﹁ 藝 術 家 與 策 展 人 必 須 在 現 場與其他藝術家討論才能確定展出位置﹂ 的情形。而這樣的狀況,讓製作展覽這件 事,更像是一個集體創作了。
是的,創作。同時有藝術創作者身分 的 我 經 常 被 問 如 何 看 待﹁ 策 展 ﹂ 與﹁ 藝 術 創 作﹂這兩件事。對我而言,它們都是創作 與 研 究 ,只 是 以 不 同 的 形 態 與 方 式 去 進 行 。 在這個計畫裡,我從對於展覽的展示方法 思考、出發,再拋出對於場域的想像,然 後 邀 請 藝 術 家 進 入 這 個﹁ 院 ﹂ 裡 , 最 終 由 他 們的構想、回應與共同討論完成了這個展 覽的樣子。在這個院裡,集體的不可控因 素造成了它的樣貌,而就是從這個曖昧的 構 成 過 程 中 我 繼 續 研 究 策 展 這 創 作; 創 作 策 展的研究。
然 而 , 可 以 另 外 在 這 篇 文 章 裡 分 享 的部 份
[ …每]
在這個院裡
p4
其實是延續策展論述第一個部份裡,關於 將﹁ 地 方 ﹂ 轉 變 為﹁ 空 間 ﹂ 的 討 論 。﹃
個 展 覽 場 地 , 都 是 一 個﹁ 地 方 ﹂, 而 每 一 檔
蔡明君,與朋友共同經營 Derive Art 衍空間 + Café Amarcord,同時 進行獨立策展與藝術創作。
關係來作擺置。今年,應視覺藝術聯盟邀
上圖、右圖: 「 院 」展場全景,攝影/莊凱宇,版權/策展人與藝術家
02 very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