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恆隆 專家
製程 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理文)
2015/11/21
企業的藍海在哪裡
企業的藍海在哪裡
停止做笨事
問題不要留到明天 - 止血律
溝通、形成意見與決心。數字化、圖表化
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不光投入金錢、而是投入知識與智慧
學習和成⻑
豐田式的生產管理
5+5S
企業和人都會有創傷
追求 Olympic 精神、挑戰極限 (APP)
愈是不景氣,越是企業提升的時機
給生產的溫馨建議
改善的空間,就是成⻑的空間
建立紙機生產影響因素分析、管控
把事做對、做對的事、改善只做到60分… 70 80 90 100 …. 101 110
推動紙機生產影響因素、管控
推動紙機月績效檢討活動
推動 SOP、SGA、SDA、IOP、KPI、ROI
組織轉型變革與共識
WL
企業的創傷
問題不要留到明天 - 止血律
聰明的人找方法,愚笨的人找理由
造成虧損的問題,務必要立即止血,保住戰力、元氣
通常工作者認為虧損是老闆的、沒有切膚之痛,淡化問題,要等到問題變大才處理
經營者,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發現問題,要立即處理
操作者可以無視問題,但是主管必須為成果負責。
問責 - Accountability
找出危機感,員工上下相互討論,我們必須行動
建立團隊,出現⼀⽀能同⼼協⼒、相互⽀援的團隊
共築願景;領導團隊發展出變革的願景和策略
面對現實、不能淡化;掩藏事實
溝通、接受、共識 組織上下接受策略、態度軟化、積極參與
最糟糕事淡化、保密;不願面對、不積極處理
授權、行動 越來越多的人根據策略行動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創造第⼀階段戰績,戰績激動人⼼,抗拒和懷疑相對減少
Obama ;
堅持不鬆懈,由上而下的改變
如何面對危機
所有改變,都得從底層開始, 不可能有⼀個英雄就可以改變世界
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學習成⻑
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
活到老、學到老 anytime 、 anywhere 無所不在學習
良率是命脈,掉了2-3% 幾億就不見了,不求快。
凡⾛過必有學習,凡接觸必有⻑進
⼀開始打的就是管理戰,落實細節管理
凡看過必多懂⼀點,凡遇到必追根究底
實事求是,紀錄數字、即時更新、圖表公布溝通。
凡高手必不放過,窮追猛打、追問到底
細說每⼀件⼩事
正確態度
在問題中學習 :
1. 挖掘問題
做大事要先從小事做起,小事最對了、大事才有指望
精耕
2. 分析問題
每件小事可以拆解成幾個分解流程,在做成標準的作業流程。
數字、成績單
3. 解決問題
小事,靠耐心、系統、制度、習慣
解決問題 vs 善後 ?
採購步驟 :
預防勝於治療
1) 知道需要什麼? 2) 需要多少量?
5W 1H
3) 庫存還有多少?
Who
誰
4) 只採改需要的物品
When
時間
成本要算到小數點兩位,相同條件下,誰便宜誰買。
Where
位置
What
何事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豐田式管理
Why
為什麼
LEAN Manufacturing 精實生產
How
如何
Just-in-time 自動化 反覆問為什麼
WHY WHY
七大盲點
整理
Security
安全
運輸浪費
整頓
Standard
標準
庫存浪費
清掃
Stability
穩定
不良率
清潔
Speed
速度
素養
Support
⽀援
生產過剩 等待
5+5 S
卓越的管理者
如何面對問題
50% 成⻑的挑戰
不專牛角尖,換方向、角度思考
說出道理教導、溝通願景,不是⼀位的擠壓
工作進度,靠勤於後續追蹤、推動、展開工作
說出道理,理性的分析
歸納邏輯 用類比法、機率法 推斷
明確說出方法、教他方法,是主管應該做的事
再採必要的手法處理
必須認知只有部屬提升,才會讓我們變好。
如何建立團隊
如何落實執行力
只靠自己發光的主管,絕對比不上團隊同⼼打拼
重點、關鍵 KPI
對話,你的感覺如何?
寫出工作計畫
每個員工能了解 這是目前我們要做的
⼀次進步⼀點點 累積 !
Weak Link … 最弱的⼀環就是整體的實⼒
積極、進取
信任、合作、分享
建立好的執行率 1. 精算報酬率 2. 確定遊戲規則 3. 落實績效獎賞
追求 Olympic 精神
4. 創新、效率與擴張
重點、關鍵 KPI
5. 打從⼼底認同,才能落實制度
看著⼀個⼭頭,上了⼭頭⼜看到了群⼭
永遠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天天議價 -
淋巴癌 - ⼀個禮拜5天電療,化療2個禮拜
工作絕對不是⼀份薪⽔而已
體驗
成就感、自尊、團隊歸屬感,因喜歡、樂意工作才會做到最好。
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
實事求是、精耕務實 比學趕幫超
人生 - 癌
生產管理
魚骨圖
加強設備管理建議
設備巡迴檢查 設備的維護保養 備品管理 預防保養
員工的培訓管理 培訓制度 保養手冊 崗位職能 學習考核
成本管理
技術管理
原材料消耗管理
物品出入管理
成品管理
倉庫管理
安全衛生管理
設備管理
原材料、動⼒、能源、消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