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年度畢業設計展 - 展覽企劃書 -
設計背後是傳達設計最好的方法。
目錄 展覽簡介
展覽兩大特色宗旨
04
體驗活動
企劃緣起
動機與宗旨
08
預期效益
活動簡介
展覽主題
10
目標 主、協辦單位 活動對象 台南展活動時間及地點 台北展活動時間及地點
執行內容
視覺規劃
14
展場規劃及展區示意圖 展出作品介紹
宣傳策略
目標客群
42
宣傳管道 宣傳時程
組織規劃
組織分工圖
44
活動經費
經費預算表
45
籌備時程
展覽規劃進度表
46
贊助方案
贊助項目列表
48
附件列表
邀請人列表
50
媒體列表
展覽簡介
展覽兩大特色
互動體驗
將設計背後的脈絡呈現出來, 並加入互動及體驗的元素讓觀 者可以參與其中。
設計背後的呈現能激發大眾的好奇心, 且具備互動體驗的展覽對於一般大眾 有很大的吸引力,雙重的吸引力能帶 來絕對的人潮。
展覽宣傳及展場中包含多處的贊助商 露出,四天的展覽至少能達到 10000 人次的參觀率,網路觸及率也超過 20000 人次。
04
帶來人潮
高曝光度
主動邀請
改變以往被動等待廠商參觀的 情況,主動邀請相關企業及組 織前來參與。
深度交流
議題推廣
透過展覽中的茶會活動,達到業界與 學生實際的交流。
展覽中不只呈現出設計,也呈現出設 計背後所關心的事情,因此不只是作 品的曝光,同時也能推廣作品背後所 要傳達的議題。
圖 1-1,展覽特色
05
體驗活動
社會與環境關懷 1 / 簡易紙塑成形 將生活中的垃圾陳 列出來,表達垃圾 可以不只是垃圾, 進而引發思考。
7 / 公共表演站設計 透過各種情境讓觀 展者化身成表演 者,體驗實際站在 舞台上的感受。
06
8 / Kids in Kitchen 將廚具變大變重, 讓觀展者實際操 作,感受小孩使用 廚具的不便。
2 / 回收車改造計畫 透過垃圾車和地面 高度實際尺度的呈 現,讓觀者了解清 潔員工作環境所造 成的職業傷害。
9 / 共創新生活 用投影及視聽效果 呈現出公共空間沒 有互動的感受。
3 / 牙醫師診療體驗改善 透過牙醫平日看診實際 手勢的操作,體驗牙醫 工作的職業傷害。
10 / 新生活提案 實際呈現食物帶出 去不便的情境來凸 顯與人分享食物的 困難。
4 / 道路安全 將數據實體化,讓 觀者能更深刻體會 交通意外的所造成 的嚴重傷害。
5 / El Aqua De Honduras 探索宏都拉斯當地的背 景、感受在取水上遭遇的 問題。
6 / 老人不老 - 預防失能 利用照片及燈光呈現出 退休的人與社會失去連 結的情境。
日常生活類
11 / With Rain 以視聽營造雨天情 景,並實際收納晾 乾雨衣,來感受現 在的不便。
12 / 時間的自由想像 以三條線的佈置手 法, 陳 述 對 於 時 間 想像的具體呈現。
13 / 騎猛仔 將 展 區 佈 置 成 3D 效 果, 讓 觀 展 者 能 體驗玩滑板的帥氣 情境。
圖 1-2,展覽體驗情境
07
企劃緣起
動機與宗旨
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設計成果
從觀展者的角度出發
我們的目標
讓設計被理解
從問題產生的需求
需求
追求更好的生活
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問題
看不懂設計
以人為本
展覽
作品
圖 2-1,展覽核心理念圖 身為成大工設系的學生,學校培養我們如何發現問題、並讓解決的方式貼近「使用者」的需 求,做出「貼心」及「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同時強調設計的脈絡與邏輯,精準的針對 使用者的需求做出回應。 選擇自己辦展,是為了完整傳達我們在設計背後的故事,而完整地呈現設計背後,才能讓我 們的設計傳達得更完善。
08
預期效益 自身 將作品做完整的呈現,並以更好的體驗讓觀者主動去了解作品背後的相關知識,如此一來 能夠引起觀者對於作品更大的共鳴,以及促進創作者及觀展者更多的交流,讓自身得到關 於作品更多的回饋,為作品之後的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設計領域 主動邀請產業來關注、了解年輕一輩在設計上的想法,進一步促進及翻轉設計界及產業的 關係。 社會 把設計的距離感消除,讓大家一同體驗設計的過程,並了解現在設計系學生的思維,進而 對於日常生活的事物有更多的啟發。也讓大家對於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有更加深刻的關心。 贊助方 透過活動的參與加強贊助企業或組織在學術活動上關注的形象,更期望進一步在作品上的 合作能夠對各個議題有更深刻的探討,攜手為大環境帶來更好的改變。
贊助方 社會 設計領域 自身
提升企業形象 消除設計的距離感 影響設計與產業的關係 得到更多回饋
圖 2-2,展覽預期效益圖
09
活動簡介
展覽主題 展覽主標:設計背後 Behind the Design 展覽副標:從理念到設計,什麼是重要的? From idea to design, what is important? 展覽概述:一件完整的設計作品,背後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呢? 45 個人,13 項設計,帶領觀展者從設計背後一同進入這些作品中。 從關心的議題或期待創造的嶄新體驗出發, 我們探索生活、體驗並不斷實驗; 我們感受世界、沈澱後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設計背後,是作品誕生的過程, 更是從理念到實踐的凝聚昇華。 不同於往年只展示最終設計模型,成大工設首次將設計背後的思維脈絡展出,帶領觀展者一 同體驗感受近年來全世界各產業界越來越重視的設計思考,更展現成大工設在設計思考過程 上的重視與深耕。
目標 一般大眾 設計 有距離感
呈現 設計脈絡
拉近與觀者 距離
設計更親近生活
被動等待
主動出擊
實際交流
後續推廣
廠商企業
圖 3-1,展覽目標
10
主、協辦單位 策展人: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106 級 主辦單位: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106 級 合辦單位:第六屆松山文創學園祭 指導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活動對象
企業
設計人
大眾
與設計作品之相關企業、廠商、非政府組織 以邀請函主動邀請並協助預約導覽時間。邀請名單詳見附件。 設計領域的前輩們 以邀請函主動邀請並協助預約導覽時間。邀請名單詳見附件。 對設計有興趣的大眾 展覽主題直接以「設計背後」破題,引起對設計有興趣之大眾的興趣,並期待他們能夠前 來一探究竟。我們定義的客群為對設計相關新聞、議題有關注的大眾,因此在宣傳部分會 針對相關平台加強推廣。
針對上述第1、2點之目標客群,希望能打破從前被動等待相關企業參 展之模式,主動邀請相關團體,亦或是從設計階段就達成合作協議,達 到實際交流的目的,並期盼能促成設計作品後續的推廣及生產。針對上 述第3點之目標客群,希望能讓設計更好親近、並且走入大眾的生活。
11
台南展活動時間及地點
活動時程表 4/22( 六 ) 4/23( 日 ) 4/24( 一 ) 4/25( 二 ) 4/26( 三 ) 4/27( 四 ) 4/28( 五 ) 09:00-10:00 開幕典禮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10:00-12:00
導覽一
導覽一
導覽一
導覽一
導覽一
導覽一
導覽一
12:00-14:00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14:00-16:00
導覽二
導覽二
導覽二
導覽二
導覽二
導覽二
導覽二
16:00-18:00 自由參觀 交流茶會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閉幕典禮 18:00-20:00
導覽三
導覽三
導覽三
20:00-21:00
導覽三 沙龍講座
導覽三
導覽三
沙龍講座
展覽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C-Hub 創意基地 成功大學的 C-Hub 創意基地是近年落成的多功能展示、教學空間,座落於前鋒路、小東 路口,距離台南火車站步行約 5 至 10 分鐘,地理位置相當容易抵達。展示空間將使用 C-Hub,呈現精縮版本的展覽。 展覽周邊活動 開閉幕式:邀請系上老師及相關企業、組織進行活動開幕剪綵、閉幕頒獎及開閉幕演講。 開幕記者會:邀學生及在地媒體進行相關報導。媒體名單詳見附件。 沙龍講座:邀請設計及產業相關人士對展覽主題「設計背後」進行經驗分享及主題演講。 講座 _ 台南產業之設計背後 交流茶會:參展設計師與參展者進行交流。
12
台北展活動時間及地點
活動時程表 5/27( 六 ) 09:00-10:00
5/28( 日 )
5/29( 一 )
5/30( 二 )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閉幕典禮
開幕記者會 自由參觀
10:00-11:00 11:00-12:00
自由參觀
講座二 自由參觀
12:00-14:00 14:00-15:00
講座一
講座三
講座四
15:00-20:00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自由參觀
展覽地點 松山文創園區二號倉庫 展覽周邊活動 開閉幕式:邀請系上老師及相關企業、組織進行活動開幕剪綵、閉幕頒獎及開閉幕演講。 開幕記者會:邀請媒體進行相關報導。媒體名單詳見附件。 大師導覽:邀請設計師對於場內之作品進行導覽。 沙龍講座:邀請設計及產業相關人士對展覽主題「設計背後」進行經驗分享及主題演講。 講座一 _ 設計商品的背後 講座二 _ 社會設計的背後 講座三 _ 設計傳達的背後 講座四 _ 代工轉型的背後 _* 與贊助商合作 學生論壇:由展出作品之創作者帶來對於作品背後之創作思維。 體驗活動:展場中的系列活動,讓觀展者能夠快速體驗「設計背後」之意涵。 交流晚會:邀請企業與參展設計師進行交流。
13
執行內容
視覺規劃 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呈現,讓設計不再有 難以親近的距離感。 主視覺說明圖 我們將核心理念以一公式呈現: Design = Considerate (People x Problems) 代表「設計」,即是「貼心」及「以人為本」。
PROBLEM
PEOPLE 展場規劃 以社會與環境關懷及日常生活作為展覽中作品的兩大主題,讓觀者分別去探索相關的知識, 並透過探索、體驗、感受、沉澱四大元素深入了解各個作品。 以往畢業展的展覽形式雖然能夠讓觀展者快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操作,卻無法在過程中帶領 觀者深入作品的背景,進而引起更大的迴響和共鳴。設計背後是對不同使用者的了解、是一 套思考的邏輯,一步步環環相扣才能有最終的成果,所以除了成果的呈現,我們也想將這些 完整的呈現出來。
探索
體驗
感受
沉澱
以輕鬆有趣的方式 呈現作品背景知識。
讓觀展者站在使用 者的角度瞭解目標 族群的需求。
透過作品的呈現讓 觀展者感受設計的 力量。
呈現設計為使用者 帶來的改變。
圖 4-1,四大展區示意圖
14
展區示意圖 從探索、體驗到感受,每樣主題作品獨立存 在於小空間中,營造專屬他們的氛圍。利用 體驗屋的方式,帶領觀展者進入一個半封閉 的情境空間,讓觀展者更有更好的體驗,並 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沙龍區 每日邀請講者或是學生發起,針對設計相 關議題去做討論分享,以簡單椅子的方式 去布置場。 多媒前導區 前導部分以互動的多媒呈現設計與生活。 實際過程展區 以實作過程如發想、草圖、草模呈現設計 背後經歷的過程。 思考脈絡展區 展現設計背後的思考脈絡,每個主題作品 為半開放的獨立空間讓觀者更好進入設計 的情境。 沉澱區 觀展者離開展場的最後一區,以在暗房中 一邊欣賞影片的方式,來沉澱整個觀展的 心得。
圖 4-2,展區示意圖
15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簡易紙塑成形 陳映蓉 / 黃詩婷 / 蔡佳育
設計背景 在物質需求爆炸的時代,產品被大量製造,同時也被大量丟棄,造成了巨大的垃圾量,而 成為環境的沉重負荷。 設計動機 透過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也就是二次料的利用,達到減少垃圾的目的。
16
設計方向 紙類是台灣最大量的回收物,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紙類回收,但在不清楚回收流程的情況下, 對再製品的環保效益較無感。透過設計簡易的機台,將回收再製的流程透明化,我們希望 能讓使用者直接參與到產品製程,看到廢紙如何經由機台轉換為有價值的新產品,進而提 升大眾對環保材質的認識及了解資源回收的價值。 由於大眾普遍對回收後的再製流程了解的不夠全面,我們選擇從教育切入,利用學校會產 生的大量廢紙,以中小學校做為設計場域,讓學生可以從小就了解再製流程。透過有趣的 操作體驗,近距離接觸廢紙再生的轉變,使中小學生對材料再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 了解到資源回收的價值。 製程研究 透過參訪紙材再製工廠及線上資料的蒐集和研究,我們發現了紙漿塑模工法,此工法可將 紙漿塑形成各式各樣的產品。透過不同製程可以做出薄殼或實心的產品(如附圖),而產 品被拋棄後可以進入回收循環,再製成新產品,不斷回收利用。 設計場域研究 考量到操作能力,針對五六年級及七八年級的學生設計課程,搭配學科加入實際操作;研 究較適合於學校場域使用的機台形式,並發想適合的產品類型。
真空成形(薄殼)
液壓成形(薄殼)
17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回收車改造計畫 黃品蒨 / 翁瑞 / 黃思云 / 鍾昀晏
設計背景與動機 在工商業發達的現代生活裡,我們每天製造了許多的廢棄物,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透過 回收再製來賦予其生命第二春。然而,這一部分的廢棄物都去哪了?他們都有受到妥善的 對待嗎?為了釐清這些疑惑,我們跟著廢棄物走過它們的生命脈絡,並與環保局進行聯繫, 從上層的政策擬定到基層的實務進行,詳細了解、認識到每一線人員不同的工作與困難點。 最終,我們來到了清潔隊—也是城市中廢棄物的樞紐—看到清潔隊員不斷地彎腰接著我們 製造的廢棄物、還需時時防範突如其來的工作意外,促使我們決定以設計為媒介,從清潔 隊員的主要工作場域—資源回收車著手,把避免或減少在工作期間造成的傷害負擔做為首 要考量,並嘗試提高其工作效率,讓辛苦守護著市容、為了環境與民眾辛勞奔波的清潔隊 員有一個更加友善的工作環境。
18
設計要點 減少工作危險 據勞動部統計,清潔人員的災害千人率 (20.437‰,全產業 4.167‰) 與死亡千人率 (0.396‰,全產業 0.033‰) 均高出平均職災數許多,各級機關清潔隊皆為第一類高風 險事業。其中,在清潔人員職災原因中,被垃圾刺割傷、滑跌絆倒、交通意外等占了極 高比例。尤其,負責收運資源回收物的清潔隊員,在經過我們跟車觀察及訪談後發現, 因為民眾處理資源回收物 ( 簡稱資收物 ) 不夠完全,他們時常在檢查收上車的資收物時 被玻璃、燈管等物品割到,以及在行車間為了執行檢查、分類處理等而走動,進而造成 危險。另外,經常性的彎腰、拋甩資收物等動作,亦對他們形成肩、腰、手部等部位的 職業傷害。他們甚至得面對意外的危險狀況,像是民眾逕自將資收物丟上車,若來不及 閃避就會被砸傷。故我們將上述情況做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期望透過設計改變危險的工 作環境、並減少不安全的工作動作,來達到清潔隊員的人身保護,降低其職業傷害。 提升工作效率 現行的資源回收車 ( 如下圖 ) 構造簡單、未經規劃增加裝備,清潔隊員需自行加裝所需 之配備、裝置,以配合不同性質的回收物如玻璃、燈管、保麗龍等。同時接收及處理資 收物的程序多以人工為主,繁雜的工作內容使得清潔隊員為求在定時內完成而犧牲掉工 作品質,或是因此而無法將分類程序完整落實,影響整體回收效果。我們希望對車內空 間進行整體規劃、配置,透過一個完整的系統流程,幫助清潔隊員在進行接取、分類、 儲放、傾倒資收物上更加便利,以增進工作效益。
未來目標 目前設計方向以可附加於回收車的裝置為主軸, 預期的成果則是以台南市東區清潔隊回收車為初 步使用者,期望能夠立即且實際運用最終設計之 產品,並進一步發展擴大至其他地區的可能性, 使現有類似模式的回收流程都能快速且有效的獲 得改善,提升環保工作者的工作品質,進而增進 回收效益。
19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牙醫師的診療體驗改善 林庭瑄 / 顏義哲
背景 牙醫師的診間、診療台、工具、診療動作等,相似度極高,每天要待在同樣的環境,進行 大同小異、精密度又極高的診療行為,身體自然會有問題。我們訪問過幾位牙醫師,亦有 相關調查,全都指出牙醫師有長期頸、腰、肩、手臂部位的肌肉疼痛現象。面對如此的肌 肉疼痛現象,卻只有一張診療用的牙醫椅可以舒緩牙醫師的毛病,實在過於不足。 為了改善牙醫師的診療體驗,我們決定以最貼近牙醫診療體驗的牙醫椅進行研究及設計。
20
研究 為了研究牙醫師診療上的問題及解決法,我們深究了牙醫師的診療行為,經過分析,我們 發現牙醫師的脊椎性疾病主要來自坐姿問題,特別是在治療上排牙齒時長期姿勢過於扭曲; 手肘疼痛主要來自使用手工具時不方便施力,且長期手肘騰空造成肌肉痠痛。 突破點與限制 現有產品極少有在考慮牙醫的診療體驗,多半都是以診療椅為設計對象。目前市面上僅有 少數為改善診療體驗而設計的牙醫椅,但其設計僅基於扶手作改良,而扶手的高度不足以 讓牙醫師在工作時支撐,因此這是值得作改良的點。 改善方式 頸部:可在頭部旁邊給予支撐,減緩頸部壓力。 腰背:在前方給予支撐,避免身體過度的前傾與減緩背部疼痛,並能透過支撐手肘達到 支撐身體的功效 ( 手部肌肉與肩部肌肉相連 )。並使椅墊更貼合身體動作,在使用者身 體傾斜的時候能對應動作傾斜,保持骨盆腔與脊椎的相對位置。 手肘:在手肘上方接近手腕處給予支撐,使牙醫師在操作器具時更穩定、更易操作,也 可避免手肘肌肉施力過久。 操作:盡可能將操作部分集中在腳附近,或是可靠身體動作或是身體其餘部位控制,避 免手接觸。 設計方向 我們會以「人機一體」為最終目標,盡量將輔具貼合使用者身體,最大程度減緩牙醫師的 負擔,並考慮人體結構,在較適當的位置給予支撐,避免壓迫到人體器官。
21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道路安全 王群惠 / 黃文俐 / 衛宇澤
背景 雖然台灣的道路設計以及相關的設施、法規都已相當的完善,台灣的交通狀況卻還是離安 全有著一段距離。根據資料顯示,超過 99% 的交通事故皆為人為因素造成。在進一步的 研究之後,發現這些人為事故中有一部分又與用路人之間的溝通不良有關。 動機 重回以人為本的方向,建立駕駛人之間更完善的溝通管道,並且改善及提升目前容易產生 不悅的駕駛環境與行車體驗。
22
研究分析 實地觀察 我們觀察駕駛人駕駛的過程,分析其中與溝通相關的因素,統整出以下幾點: 主要溝通對象 - 後方來車與鄰近前車 溝通時機 - 執行動作前、人車發生問題當下 溝通的內容 - 自身動向的變化 問卷調查 ( 對於道路上溝通的想法 ) 大部分駕駛人對於被按喇叭或閃燈提示的溝通方式容易感到困惑與不悅,並且多數人選 擇迴避與他人交流,或寧願隱忍退讓也不打算表達自己的想法 研究結論 綜合以上觀察與問卷回饋,我們主要客群與目標定義為: 客群 機車族為我們的首要目標。機車族在全台交通事故的肇事與死亡人數皆佔了極高的比 例,且由於機車的高機動性,其動向較其他車種要來得不易掌握,所以機車族與外界的 溝通為我們主要的設計方向。 - 主要 :20~30 歲青壯年,處在社群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對於目前大量信息流通的資訊 化時代很習慣並且認同度高,容易接收或嘗試新的事物。 - 次要: 45~60 歲或以上的長者,主要客群的父母親、長輩,對於目前大量資訊流通的 世代較不習慣,身體感官能力開始微幅下降,對於危險的敏銳度也逐漸降低。 目標 - 即時、正確地傳遞訊息 - 改善目前的行車體驗 產品概念 以安全帽為主要媒介,在安全帽上設置具特殊亮燈模式的 LED 燈及可發出聲調的裝置, 藉由駕駛人與車的細微動作變化促使燈號的改變,進而達成告知其他駕駛自身動向的效果
23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El Aqua De Honduras 林欣儒 / 王煒堉 /Marco Villela/ 張世旻
設計動機 世界上仍有需多人處於資源極度饋乏的環境,為了滿足生活中「最基本需求」而努力生活 著,希望在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的同時,能利用當地資源或是以低科技低成本的方式融入當 地生活民情。宏都拉斯是我們一位組員的家鄉,經由他的親身經歷和接洽當地人民、組織, 我們得以對當地情況有更真實的體會,也因此我們透過宏都拉斯作為設計探討的出發點, 希望最後的提案能擴及到其他相似的區域,也許是一個家、一個村落、一個國家。
24
設計背景 宏都拉斯位於中美洲, 70% 人口在貧困線以下,生活中尚有許多基本需求仍未被滿足, 歸納出十大生活基本問題 : 食、衣、住、行、育、水、煮、醫、氣 ( 氣候 )、技 ( 工作 )。 除了生活的瞭解,也對他們的人文 ( 節慶、習俗 )、經濟 ( 香蕉、玉米、咖啡 )、地理、氣 候環境等做了一番認識,希望除了做能解決問題的設計之餘,融入當地資源及生活民情。 問題發展 水是每天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但宏都拉斯的水利設施不甚完善,人們每天需花費非常 多的時間與體力才得以取到水,而取得的水也不甚乾淨,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但水利設 施不完善並不代表宏都拉斯缺水,事實上他們有分乾溼兩季,雨季時的水量相當充足,然 而目前沒有將雨水保留至乾季的措施,因此想藉由自然界中水的來源(空氣、土壤、雨 水),全年可使用為,並以低成本的方式改善生活。 設計方向 : 大氣取水 背景 : 洪都拉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帶,氣壓高,且全年濕度達 70% 以上。 方向 : 分為冷凝的原理(溫度差、壓力差、濕度差),和較易聚集水氣的機構 ( 沙漠中 取水的納米比沙漠甲蟲 ) 作為設計發展依據。 目標 :
解決核心
水量
水質
附加價值
成本
當地資源
簡單使用
永續利用
25
展出作品 _ 社會與環境關懷類
老人不老:肌力養成計畫 林冠余 / 謝亞耘 / 陳以婕 / 李佳蓉
問題背景 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高齡者。而在高齡化且撫養比 高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從高齡者的長期照護著手來創造更好的晚年生活。 長期照護的研究 中顯示,人力不足造成高齡者無法得到妥善照顧、經費不足等都是現在面臨的嚴重問題。 為了避免陷入人力與預算的無止盡投入,我們認為應從「預防失能」下手:以縮短臨終臥 床時間來減緩高齡者對長照系統的需求,減輕後端醫療負擔,同時幫助他們擁有更健康自 主的晚年。
26
研究過程 目標族群訂為 60-80 歲的高齡者,分別為「喜歡出門走動、但運動仍不足」和「不愛出門、 且幾乎沒有運動習慣」的高齡者。藉由觀察與訪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形態和在乎的事情, 進而去發想什麼樣的方式能鼓勵並增加主動運動的意願。 理念的發展:選擇肌力運動 在許多資料中顯示,肌力是影響行動力的關鍵因素,能夠讓高齡者減少跌倒等問題,也 讓他們擁有好體態與自信。因此我們希望做到讓高齡者認識肌力運動,並增加主動做的 意願。 調查的發現:高齡者的動機因素 透過觀察,發現大部分老年族群會出去走走運動是因為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人,或是在他 們開始一項活動時其實常是因他人的邀請;因此我們認為:「人」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 的因素,像是家人或朋友。除此之外,運動過程中感官的回饋、低門檻且有趣的內容等, 都是有機會吸引高齡者持續運動的動機因素。 設計參考的理論:跨理論模型 肌力運動對台灣高齡者為新型態運動,所以我們引入跨理論模型來幫助思考。此理論在 探討個人養成習慣會經歷的五個階段(如圖)。在這些習慣養成階段之間,常會有許多 阻礙讓人沒辦法順利進入下個階段。我們分析出高齡者在面對肌力運動的時可能遇到的 阻礙,利用訪談蒐集到吸引高齡者的動機去跨越阻礙,讓他們可以成功養成肌力運動的 習慣。 可能的設計成果 藉由與家人的互動通訊和朋友聊天社交,從彼此互相關心的角度切入,讓原本不喜歡出門 的老年人也開始走出家門、開始運動,再加上簡單的運動輔助讓老年人們更進一步的認識 肌力運動。最後藉由家人朋友的力量擴大感染力。
前思考
思考
準備
行動
持續
尚未思考
開始意識
開始接受
開始有
實際行動
要改變
要改變
相關資訊
實際行動
維持一段時間
跨理論模型:一個養成新行為的理論
27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Station 公共表演站設計 鄭文哲 / 詹士賢 / 朱紹帆 / 高嘉元
設計背景 音樂演出是一件台上台下都能獲得極大喜悅的事情,唯舞台並不是隨時可以登上。複雜的 設備和高昂的價格是一般人較難接觸到表演舞台的原因,相對的,街頭藝人所使用的設備 也都以簡便為主。
28
設計動機 由於前述因素,我們便想,是否有機會能夠把「舞台」透過設計,變得簡單親近,卻又好 用,成為一項新的公共設施,設立在想讓藝文表演發芽的地方,提供想要表演的大眾機會, 並透過表演凝聚人群、鼓勵群眾走出室外。 問題及研究 現行的表演音響系統,由於是為了專業的視聽效果呈現,所以相當的複雜。從電系的安排、 建築聲學配置、音效混音技術、到燈光效果等等,所含的功能相當廣泛而又各有深度,這 是最主要讓「舞台」建置 / 操作門檻相當高的原因。我們將這些問題整理成「四難」:架 設難、除錯難、調音難、收納難,再分別去提出降低難度的方式。 設計方向 建基於現行租賃式音樂表演 (liveband) 音響系統,我們將系統內所使用到的設備進行分析 和歸納,對照戶外 / 街頭適合的演出 ( 舞蹈、音樂演奏、雜耍 etc.) 在音響設備上的需求, 進行簡化和統整。並考慮到社區互動以及表演者演出前後的其他行為及流程需求,希望能 做出一套能給幾乎所有想表演的人都能使用的「公共表演站」。
29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Kids in Kitchen 吳承翰 / 呂品儀 / 李璐 / 陳冠伶
設計背景 在國外,學會做料理是許多國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像是英國在 2013 年已立法規定,全國 的中小學生必須學會製作 20 種料理,才可達到畢業標準。而日本更從 2005 年 7 月便開始 施行「食育基本法」,希望孩子在製作料理的過程中,學習認識食物、珍惜食物,積極關 心自己究竟使用了哪些食材。 然而在台灣,廚房被許多家長視為是孩童的禁區,但許多研究及案例都已顯示出讓小孩做 料理可以促進孩童的各種發展,像是增進孩童觀察力及想像力、手眼協調、五感發展及認 識食材甚至改善飲食習慣等。
30
設計動機 在料理過程中達到兒童教育及促進親子關係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讓小孩進入廚房做 料理,除了可訓練小孩觀察力及想像力、手眼協調、五感發展,也有助於孩子認識食材及 改善飲食習慣等益處。 設計目標 讓家長帶孩子做料理不再那麼麻煩,流程提供跟學習指南,在料理中達成親子互動及孩童 教育。而這一系列符合身體尺度、適合兒童的廚具,讓兒童能有安全的料理體驗。 目標使用者及場域 透過了解兒童身心發展,我們將使用者定位在六歲以上的兒童,而為促進親子互動關係, 將場域設定為家中。 家長定位 經驗提供者 - 家長示範,小孩學習; 活動參與者 - 親子共同完成; 活動引導者 - 流程提醒、引導孩童正確姿勢及觀念。 使用情境 假日時家中的休閒活動,提供親子互動的新選擇。 觀察及研究 我們實地訪談親子料理專家及觀察孩子料理時的動作,整理出孩子必要學習到的知識及重 點動作。並研究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教學方式,融入在工具及流程設計中。
31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共創新生活 呂祥熙 / 楊涵荃 / 杜文心
設計背景 在大學生活中,由學生族群聚集而起的共居租屋相當常見,是個不同於以往家庭的型態。 設計動機 學生因為經濟考量及居住時間不長,共居租屋環境的公共空間往往沒有被妥善規劃, 成為 閒置的空間;因此我們希望能創造適合他們的公共空間,進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32
問題發展 我們針對學生共居租屋的相關族群進行調查,定義出以下兩個問題: 現有出租公寓的房東對住宅內公共空間普遍依照一般家庭的需求來配置,或因不了解共 同租屋者的需求而省略其配置,亦或經常使用舊家具來進行佈置,造成房客不愛使用。 居住環境應該同時滿足交流以及個人學習的功能,但在公共空間不符需求的情況下,大 家多數的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也造成這個空間很少有交流發生。
設計方向 希望能透過新型家具的設計,讓這個公共空間符合學生共居租屋族的生活型態,並提升 使用價值;也希望透過好的服務流程,讓房東可以快速便利的選擇出租房屋的家具配置, 創造更優質的租屋環境。 在家學習為學生共通的特性,因此我們將公共空間打造成適合他們做事的環境,但同時 保留其休憩功能,讓這個空間成為大家喜愛的空間且願意待在這,進而發生更多的互動。 考量到學生租屋非長期,租屋環境的房客替換率高,為了讓每個房客都能使用到好的傢 具,且參與到空間的布置;易清洗、可拆換、機動性高也是設計的要點。
學生的需求
提供新的選擇
有這樣需求的人
提供新的選擇
可以在這個空間做事!
在學校以外的地方 做事,像是圖書館 和咖啡館。
在哪做事是個人選擇 ,但是課堂外的作業 空間是需要的。
沒有這樣需求的人 不會破壞家裡放鬆的感受!
讓大家都喜歡這個 空間,就能創造互 動和價值。
33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減少食物浪費:新生活提案 林蔚繻 / 鄧芝晴 / 伍家儀
設計背景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2011 年資料顯示,全球生產出來的食物有近三分之一被浪費, 每年浪費的食物有 13 億噸,這些被浪費的食物產生的溫室氣體約為每年 33 億噸二氧化碳 當量(CO2e),佔據全世界農地面積的 28%,並造成每年 750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除 了造成環境的衝擊,這些資源原本也可能有機會去餵飽那些因飢餓在垂死邊緣掙扎的人。 目標客群 經過研究調查,整個食物生產鏈中「市場」,包含超市、餐廳及消費者產生最大量浪費。 超市與餐廳由於有辦法大量地持續控管及再利用食物,所以我們將目標設定為消費者,並 且我們鎖定在獨居族的食物浪費。
34
目標客群 大家或許會問:「一個人的浪費多嗎?」,數個國外論文指出多人家庭因為可以彼此分享、 分擔食物,所以可以比單人家庭更有效率地消耗食物。根據統計台灣的人口結構中,一人 家庭已從民國 69 年排名第四名的 11.7%,升到民國 99 年的第一名,佔總普通住戶人口組 成的 22%。民國 104 年更佔 32%,我們已經走向超獨居社會。這其中,更以 20 到 34 歲 的未婚者佔最大多數。從這群人當中去問:「究竟這些人的生活中有沒有浪費食物呢?」 觀察及研究 經由質化的研究方式,找了符合條件的學生及上 班族共 11 人,請他們填寫為期一週的食物購買 誌及食物日誌,資料回收後整理細節及問題,並 邀請與他們面訪。訪談過程,根據 Nir Evaly 在 《Hook》中提到的方法,針對行為因後果提出 5 個 why,找出行為背後的需求,並深度了解受訪 者的習慣、個性及生活態度。 藉由這個調查整理出獨居族在食物方面遇到的問題主要可以分成:囤貨、心情、一個人。 囤貨方面,人們為了防蟲而將食物都放進冰箱、櫃子裡,關上門就忘記它們了,又或是別 人送的食物份量太大或不合自己胃口而消耗不完。心情方面,台灣人視食物為立即的犒賞, 因此壓力大時或心情好的時候都容易造成人們過度購買食物。最後,因為我們一個人生活, 所以不在意飲食的重要性。除了這些,餐廳的浪費、水果處理、個人習慣等等的,生活中 的各種活動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我們食物浪費。
設計目標 不同於以往強調食物浪費嚴重性的解決方式,我們以更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問題,提出輕 鬆愉快的解決方法,告訴大家減少食物浪費並不難,任何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我們設計 目標是幫助大家把家中消耗不完的囤貨帶出家門,與身邊的人分享,同時還可以在工作壓 力大的時候給一點小獎勵。 我們期望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社群分享食物的方法,讓家中的囤貨不再成為生活的累贅!
35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With Rain 王政皓 / 陳亭潔 / 楊舒涵 / 蘇郁庭
設計背景 機車為台灣大多數人的代步工具,而台灣氣候多變,許多人都有在雨中騎車的經驗,雨衣 儼然成為台灣騎士的必需品。
36
設計動機 雨衣使用流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造成不愉快的騎乘經驗。我們將雨衣的使用流程,分為 六個步驟。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現有產品,主要專注在設計「淋雨中」的部分,也就是強 調雨衣的防雨或是使用中的功能性。其次則是「穿」、「脫」是否方便。
拿
閒置中
穿
淋
使用中
脫
乾
收
閒置中
設計目標 大部分雨衣都只考慮到使用中的狀態,卻忽略了「閒置中」的雨衣其實也在某方面造成使 用者的不便。故在「收納」與「晾乾」這兩部分仍然困擾著許多使用者。在像台北雨量較 多的地區,淋濕的雨衣會有明顯後續晾乾處理的問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而在台南雨量 相對較少的地區,不少人仍會在機車車廂內放著雨衣以備不時之需,但雨衣「閒置中」的 狀態卻遠大於「使用中」時間。因此我們希望,在滿足基本雨衣功能的情況下,以「好晾乾」 與「易收納」為主要之設計目標。 設計方向 我們發現一般大眾對於雨天的印象,直覺通常都是不好的、麻煩的,因此除了改善晾乾與 收納這兩項流程外,我們希望能夠增進使用者享受雨天的感性元素,讓在使用產品的同時 不只是具有防雨的功能,而是能在雨天擁有愉快的使用經驗。
37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時間的自由想像 盧明庚 / 郭育誠 / 林宗泰
設計背景與動機 我們活在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我們深知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並且想要在其中發揮出最 大的效果,想要創造出更大的生命意義,這樣的人生追求看似美好,但是同時也讓我們產 生對於時間不足的緊張,使得時間對我們產生壓迫感。所以時間到底是什麼?
38
設計研究 時間分成了兩種狀態,真實與虛幻。我們可以真實感受到時間的流動,卻不知道時間的形 體如何流逝。人們試圖去量測他、定義他、運用他,但我們真的了解他嗎?我們是否曾經 嘗試去思考時間的本質。我們並沒有對時間的直接感官,造成時間感是相當不穩定的,也 因此我們可以更豐富、更天馬行空、更自我意識地去塑造我們對於時間的自由想像。我們 都希望快樂多一點、痛苦少一點,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工作。曆法與時鐘的發明為我們帶 來時間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時間是可以被測量可以被掌握的,所以我們開始想要擁有更 多時間,想要充分利用時間,漸漸的我們受到生活的制約,總是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回應 著時間的壓力與流逝,陷入了無盡的恐慌之中。時間觀是每個人對時間所持的態度,往往 是無意識且不斷流動的,他為人生賦予秩序、調理與意義。根據中研院的時間認知與感受 調查,有 88% 的人自覺有時間壓力,83% 的人無法完成預期的事情,也因此我們了解, 唯有宣揚對於時間自由想像的觀念,才能將我們想做的理念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 設計方向 我們分別以時間的觸感、時間的倒影以及時間的平衡為出發,藉此發揮出我們對於時間的 自由想像。詳細形式將呈現出一系列對於時間想像的商品。 「一小時不只是一小時,它是一個裝滿香味、聲音、念頭和情緒的容器。」普魯斯特在追憶 似水年華裡頭這樣說著。我們嘗試在現有的時間物品上,展現更多元、更自由想像的時間意 象。就像 allrover 在講求以更酷炫、更具挑戰性的方式提供對於都市衝浪的想像、物外設計 在探討文字的重量以器物的使用講述書寫的感受、Rimowa 用鋁框行李箱上旅途中擦撞的坑 坑疤疤象徵旅行的痕跡記憶,我們嘗試用不同的元素來述說我們對於時間的自由想像。
39
展出作品 _ 日常生活類
騎猛仔 紀俊守 / 周秉彥 / 丁楷題 / 唐俊儉
設計背景 比起國外,在台灣從事滑板活動的人相對來的少,多元性也較國外來的低,在針對各種場 域的應用,國外也研發出非常多種,在國外,隨處可見有人在都市中馳騁著滑板,然而, 台灣在這方面的街頭運動顯得相當的缺乏。
40
設計動機 我們四人嚮往街頭運動 ( 滑板 / 跑酷 / 滑板車 ),想更加與眾不同,所以決定以三年所學做 出一台屬於我們自己的移動娛樂器材。 設計目標 選以滑雪板作為靈感來源,取其自由自在之動作基因,同時以滑板作為發展基礎,不分春 夏秋冬,成為都市間滑雪之先例。 目標使用者與場域 對滑板活動有憧憬,想在日常生活中嘗試不一樣的新東西,不用跑到特定場域,在生活周 邊就可以體驗穿梭悠遊的快感。
41
宣傳策略
目標客群
與設計作品相關之企業、 廠商、非政府組織
設計領域的前輩們
對設計有興趣的大眾
媒體策略 主流媒體 風傳媒、中華日報、公視、自由時報 ... 等 媒體特色:受眾極為廣泛、曝光度高、渲染力強。 行銷重點:著重在展中易快速瞭解、有話題性元素的互動或產品,利於吸引大眾目光。 舉例: 在「牙醫師的診療體驗改善」的設計背後,直接讓觀者體驗牙醫在看診時因姿勢 不良可能帶來的不適,讓觀者在體驗問題後再了解設計能帶來的改變。 新興媒體 關鍵評論網、社企流、INSIDER、端傳媒 ... 等 媒體特色:以質優內容為號召,受眾以 20-30 歲為主,對該媒體信任度高、接受多元。 行銷重點:報導內容以產品背後的設計動機、目標族群的背景,以及在設計上考量的重 點為主。 舉例: 在「Kids in Kitchen」的設計背後中,發現目前市面上針對小孩使用的廚具並非 真的適合小孩,經過實地觀察及訪談親子料理專家後發現,屏除過多保護的廚具 設計,反而能讓孩子認知危險;在把手上引導孩子手勢,更能讓孩子用適合他們 的動作進行料理。 設計媒體 FLiPER、Shopping Design、MyDesy、大人物 ... 等 媒體特色:針對設計圈及對於美學生活日漸重視的年輕族群,建立在原本「設計背後」 展已經激起的話題性,受眾對於相關文章內容關心度高。 行銷重點:針對的報導內容較側重展覽與產品的完整呈現與行銷面,以大量的圖片與影 片營造產品情境。
42
宣傳時程 執行計畫 本次的活動宣傳計畫,將按照離展期時間長度區分為:「前期」、「中期」、「後期」, 也將按照這三期時程去安排不同的宣傳方式。 前期:透過官方網路平台進行廣泛式的宣傳。 中期:與其他網路媒體、合作對象、或是贊助商共同宣傳。 後期:相關企業及組織邀請函之寄出及新聞稿釋出。
JAN
粉絲專頁上線 邀請函寄送
FEB
接洽媒體 官方網站 1.0
MAR
官方網站 2.0 上線 粉絲專頁同步更新人物作品介紹 主形象影片、教授訪談片釋出 活動酷卡、DM 寄點放送
APR
於 ACCUPASS 上開放沙龍講座報名 贊助商介紹文案於粉絲專頁釋出 媒體採訪新聞釋出 邀請函再次寄送
MAY
開幕記者會
JUN
360˚ 展場環景攝影上線
圖 5-1,宣傳時程
43
組織規劃
總負責人 整合畢業設計一切籌備,領導各組 成員規劃畢業設計相關事宜。 杜文心 陳冠伶
公關組
視覺組
多媒組
展覽形象公關、企劃展覽宣傳、
所 有 文 宣 品 之 設 計 製 作、
宣傳網站及影片之製作,展場多
籌辦展覽活動及接洽贊助廠商。
作品集刊之整合與設計。
媒呈現之協同規劃。
詹士賢 呂品儀 謝亞耘
陳亭潔 呂祥熙 楊舒涵 楊涵荃
王煒堉 蘇郁庭 朱紹帆
李佳蓉 周秉彥 紀俊守
林宗泰 林庭瑄 黃詩婷
林欣儒 盧明庚 陳以婕
黃思云 翁 瑞 顏義哲
鄧芝晴 范宏章
鍾昀晏 黃文俐 蔡佳育
展場組
事務組
展覽之展場設計、動線規劃與互
設計發表、會議及正式展覽期間
動體驗設計規劃。
之所有器材文件之預備。
林冠余 王政皓 唐俊儉
鄭文哲 林蔚繻 張世旻
吳承翰 陳映蓉 伍家儀 高嘉元 黃品蒨 丁楷題 郭育誠 衛宇澤
圖 6-1,組織規劃
44
總務組 籌備過程中所有經費掌管。
李 璐 王群惠
活動經費
展場
文宣
事務
公關
項目
金額
備註
校內展總預算
NTD 6 萬元
場地、搭建 etc.
台北展場租
NTD 11.7 萬元
松菸 2 號倉庫
台北展搭建
NTD 50 萬元
木作、地毯、燈光 etc.
台北展器材 / 庶務
NTD 12 萬元
投影機、音響 etc.
看板 / 輸出
NTD 10.6 萬元
帆布、看板 etc.
項目
金額
備註
海報
NTD 5 千元
-
導覽 DM
NTD 5 千元
-
酷卡
NTD 4 千元
-
邀請函
NTD 2 千元
-
畢刊
NTD 15 萬元
-
識別
NTD 8.1 千元
名片、識別名牌 etc.
項目
金額
備註
台北展貨運
NTD 4.7 萬元
貨車租金、防撞保護
校內展貨運
NTD 3.5 千元
貨車租金
展覽保險費
NTD 1.1 萬元
項目
金額
備註
媒體費
NTD 4.7 萬元
採訪、邀稿 etc.
校內展貨運
NTD 3.5 千元
貨車租金
-
圖 7-1,整體預算
45
籌備時程
105 / 08
展品線
46
105 / 09
確立主題方向
105 / 10
設計發想
展覽線
初步展場規劃、主視覺設計
宣傳線
宣傳及贊助企劃
105 / 11
105 / 12
106 / 01
106 / 02
草模測試
精模 I
精模 II
最終設計
展場規劃設計
合作洽談、前期宣傳
106 / 03
106 / 04
作品集刊製作
最終展場設計
中期宣傳
後期宣傳
圖 8-1,整體時程規劃
47
贊助方案
品牌/置入曝光 文宣品套餐
A 方案 20000
導覽 DM 展場引導手冊。預計於最後一頁曝光 logo。 邀請函 邀請對象廣泛,包含一般大眾以及企業、設計界前輩。預計於最後一頁曝光 logo。 酷卡 載明活動資訊,在多處公共地點例如大型書店供自由拿取。預計於背面曝光 logo。
展場
40000
展場內牆 一進入展場可立即看見,預計於牆上曝光 logo。
展場
60000
展場外牆 展場外拍照打卡點,預計於牆上曝光 logo。
展場
70000
大布旗 ( 台南展 ) 立在台南場場地外車流量高的十字路口旁,約長寬三公尺,包含主視覺及展覽時間 地點的布旗。預計於布旗上曝光 logo。
展場
48
展場贊助商商品露出
另議
B 方案 20000
文宣品套餐 導覽 DM、邀請函、酷卡 影片
25000
影片
28000
網路影片一支 預計於影片開頭露出。共三支, 每支六個名額。
展場影片一支 預計於影片開頭露出。共兩支, 每支六個名額。
影片
影片
32000
網路影片三支 預計於影片開頭露出。共三支, 每支六個名額。
32000
展場影片兩支 預計於影片開頭露出。共兩支, 每支六個名額。
活動曝光 活動 沙龍 邀請貴公司於展覽期間的沙龍講座擔任講者,傳達品牌形象與背後故事。 企業獎 以企業名義命名獎項,頒獎時與學校長官、得獎學生合照。 無論任何贊助方式皆可包含以下形式的曝光: 官方網站贊助頁面 粉絲專頁介紹 感謝狀 開閉幕式邀請出席
49
附件 * 註:此附件列表為預計邀請及合作之名單,將持續增加並於後續進行聯絡。
邀請組織、企業、公司列表 新竹 Bamboo、強滑板、Allrover、Tronnovate Design Laboratory、Steeze Skate Shop、 Poetic Lab、物外設計、柒木設計、器研所、成大音響社、草字頭、cre8-design、荷商派立 有限公司。
邀請設計人列表 胡佑宗、游聲堯、李盛宏、曾熙凱、吳孝儒、陸學森、謝榮雅、林沛瑩、宮保睿、吳漢中、 羊麥克、包益民、陳俊良、王艾莉、王俊隆、蕭光廷、陳德勝、黃謙智、周育如、張寧漢、 林厚進、吳協衡、蔡育偉、林進昇、廖余愷、姚昱誠、涂閔翔、田修銓、方序中、陳文龍、 蔣友常、劉美均、劉晏岑、王熙中、徐允中、方健民、蔣文瀚、吳明龍、許瑋娟、王鍊登。
合作媒體列表 主流媒體(強調展覽的互動體驗及交流活動) 風傳媒、中華日報、公視、自由時報 ... 等。 設計平台 ( 從設計作品推回展覽 ): MyDesign、MOT、大人物、設計大舌頭、設計王、設計經理人 ... 等。 新興媒體 ( 以活潑有趣的方式鋪陳展覽 ): 關鍵評論網、社企流 RSS、地球圖輯隊、端傳媒、FLiPER、TEDxTaipei、全球華人藝術網、 公視新聞 ... 等。 活動平台 ( 展覽及講座資訊傳達 ): Accupass 活動通 ... 等。
50
總負責人 杜文心 / 0953455363 wennhsintu@gmail.com 陳冠伶 / 0932879807 linging0907@gmail.com
公關組 詹士賢 / 0933802673 jameschan1224@gmail.com 李佳蓉 / 0961177838 tortoise0097@gmail.com
團隊信箱 idnckugradutaion@gmail.com
2017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年度畢業設計展 - 展覽企劃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