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建築。
城市:作為機械或器官
文――― 汪文琦
淺說黑林的城市思維 │「城市」乃是「現代建築運動」最主要的課題 「城市」,或者更廣義地說「人群集居」,是發軔
為大量密集的勞動人力,於是人們以歷史上前所未有 的數量與密度集結在一起。高密度的集居不論在實質
於 十 九 世 紀 末、 二 十 世 紀 初「 現 代 建 築 運 動 」 (The
層面(如衛生、防災)或非實質層面(如倫理、心靈)
Modern Architecture Movement)最主要的課題。其源
上,對社會都產生莫大的衝擊與負擔。在十九世紀末
由並不難理解:工業革命後的機械生產模式,需要極
的歐洲,這樣的社會負擔其殘酷嚴苛的情狀已經到了
上圖│市中心區的透視圖。提案為《三百 萬居民的當代城市》,由居住於法國的瑞 士裔建築師柯比意於1922年提出。 下圖│南北方向街道的透視圖。《高層建 築 的 都 市 》,1924年 由 德 國 建 築 師、 後 來擔任包浩斯城市課程教授的希爾貝斯 艾默提出。
A│C│T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