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1918 1975
karl schwanzer 卡尔·施万策
排列 规划 建构 塑形 营造
断想
倘若倘若有人决心成为建筑师,那他就得鼓 起勇气,使幻想成真。他得做好准备,让直 觉在胸中充分酝酿,成为成熟的思想。要是 具备创意,能陈述己见,为了有所发现并使 人折服而坚持不懈地探索,且最终还有力量 使憧憬变成现实,那他就富有创造精神。一 旦行动,缜密和准时、坚持与谦虚即为最佳 伴侣。凭上天所赐宝贵的双眼,我们感受到 人世间的自然;亦靠此双眼,我们打造出人 工环境,以满足我们生存所需。体验这一对 立,魅力无穷,这魅力正是创造性工作的基 础。解决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乏内心冲 动,这股冲动是同必要的工作紧密相连的。 不要把创作看做折磨人的苦役,而应视为欢 愉之门,烦心的解脱。
倘若很早我就铭记了一点,即质量始终重于 个人功名,迄至今日,我仍矢志不渝。追求 最佳解决方案,追求完美,是人这种生物与 生俱来的,尽管我们似乎作为原罪具有天生 的缺陷,每每将各种追求完美的企图窒息于 欠缺之中。然而每一次直驱未知境域的尝试, 都需要有面对不完美的勇气,正如要有更上 层楼的志气。“完美之作”实是狂妄之语, 它意味着一事的终了完毕,可是人世间哪儿 有不需要再加以改进的事物呢?我之所以这 样说,是想强调在人为作品的创作中,要对 作品持谦卑的态度。实现所立目标(目标一 次又一次而立),需花精力,最终也属肉体 的牺牲。
倘若为解决问题、完成设计而“工作”,这 在我看来并非工作,而是为之心醉的事业。 要是工作不足,我会怏怏不乐。工作是防止 苦闷的手段。为一件作品殚思竭虑,会带来 极大快感,也是生命的充实。如果一种理念 萦绕脑际,那么为实现它而奋斗就是上苍的 恩赐。
倘若实现蓝图乃是建筑师的工作目标。只是 倘若其乐陶陶地工作,使生活充满了意义。 想到了,时间久了仍无法令人满足。要营造 仅仅为了金钱而忙碌,既丧失了灵魂又得不 设计好的建筑物,从草图到施工,处处都需 到满足。但是工作也得和成功相结合。 要强烈的事业心。无名氏所做的设计是不能 倘若然而又如何衡量成功呢? 承担责任的。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冒险之举所 倘若成功在于创作出前所未有的造型作品之 带来的后果,那就是令人悲哀的妥协,不是 后的满足。工作中的情感束缚时刻伴随着这 按比例来定的机械思想作祟,就是肤浅地追 种对作品生成的喜悦。若是设想没有达到, 逐利润。最终,在无法解释的机缘下,因种 自然会失望和沮丧,就像夙愿得偿会产生崇 种意愿的累积作用,作品就在大脑中诞生了。 高的惬意一样。 这里,人是宇宙及其秩序中的一部分。只有 倘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于自我内心生发出 少数人注定会做出丰功伟绩。这一选择乃属 的幸福感,乃是真正创造性活动的欢愉之源。 命运之安排。我们生活重负的一部分也许就 对这种欢愉以及满足的渴望,既非工作压力, 在于并非所有人都有同样建树,都具同样志 亦非贪求名利。 向,亦非所有人都怀不满或患焦虑。
倘若我们大家都有双眼,能进行观察与传达 情感,辨识形体并帮助理解其形体所载信息。 即使一座可人的建筑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用途 并已过时,但这座楼还依然耸立着,仍会带 给我们愉悦。
倘若建筑师在设计中讲究井然有序,突出各 部分的内在联系。造型是全面的,不单纯是 精神创作。建筑师还需具备能抓住问题要害 的思维及建构能力。他有挑选和使用任何材 料的自由。
倘若建筑是立体的,它具有形式,是形式, 我们以这种形式传达,一如通过颜色、香气、 声音、辐射以及莫名其妙的同情心。 倘若这里需要更多的是普遍性而非特殊性。 倘若经常有人问我:“您的专长是什么”? 我的“专长”即通向远方目标的多股道。相 反,讲专长系单股道思想,是无法综览全局 的。一位建筑师越有远见,越能吸收与反思, 他的创造潜力就越大。 倘若倘若建筑师不想脱离这个社会,他们就 要对社会负责,营造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 “生活”与维持生计的上下忙碌相融合,就 迫使人们依循明智的塑造生活的原则去生活。 没有需求因素的建筑项目不建。这种建筑规 划归于精神垃圾。精神运动学的基本原则, 即营造与居住的快感或乐趣,须以实地建造 为意愿。因此,如果建筑师想营造,他就得立 足于现实。只有“造好的建筑”才属于真 正的、生机盎然的艺术创作成果。
倘若二十五个春秋倏忽而逝。在这段岁月里, 我从事着我所希冀的最美好的工作。其间伴 随着理解,也有误解,有同仁带来的欢愉, 成功带来的喜悦。热忱、激情,间或变为着 魔,并非每每都能赢得大家认同。因此,不 时需要孑身一人解决问题。然而我认为,孤 立能激发内在力量,节省时间并有助于真理 的析出。能潜入内心深处,探究自身真谛的, 只能是自己。有时,某些建筑师之间的讨论 所带来的困惑,只有弊无利。尽管无需争辩, 某些精神的碰撞不无价值,能为未来有益的 发展确定方向。我一向都特别关注对形式、 形体的探索。因此,博览会建筑便给我提供 了一次机会,将建构也包括感知作为视觉大 事来做一番试验,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实践和 训练,这训练对我有着深远意义。这些尝试 使我获得了关于体量空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局 部效果方面的知识。这段紧张艰辛的时光正 是体验创造过程之始。我学习评估新项目风 险的多寡,而开创新路的诱惑又推动着我再 接再厉。
倘若同仁们对质量之理解,他人对本人思想 的思忖,皆是对工作的重要支持,而众人的 批评、响应及可信赖又是建设性、创造性工 作的理想温床。我感谢所有我遇见及与我共 过事的同仁所提的一一建议。同事们始终对 我怀着极大的耐心,对我的脾气和不舍昼夜 的工作作风保持了容忍。若无他们襄助,当 无我今日。
卡尔·施万策 《建筑来自激情》 维也纳,1973年
展览 民间服务 1952年
工业展览 1951年
布鲁塞尔世博会 奥地利馆 1958年
在20世纪博物馆里举办的 展览 1900年至今日的艺术 1962年 1900年以来的比利时绘画 威廉·莱姆布鲁克 (Wilhelm Lehmbruck) 1963年 鲁多夫·霍夫勒纳 (Rudolf Hoflehner) 汉斯·哈通 (Hans Hartung) 弗里茨·沃特鲁巴 (Fritz Wotruba) 偶像与魔鬼 罗伯托·塞巴斯蒂安·马塔 (Roberto Sebastian Matta) 1900年至今日的法国电影 安德列亚斯·乌尔泰尔 (Andreas Urteil) 1964年 约瑟夫·米克尔 (Josef Mikl) 弗朗茨·克兰 (Franz Kline) 阿道夫·洛斯 (Adolf Loos) 雕塑杰作 流行艺术等 万德·贝尔托尼 (Wander Bertoni) 赫尔伯特·伯克尔 (Herbert Boeckl) 1965年 弗里茨·洪德特瓦塞尔 (Fritz Hundertwasser) 维克多·布劳纳 (Victor Brauner) 自由与艺术 国际摄影展 阿希尔·戈尔基 (Arshile Gorky) 罗伯特·米勒 (Robert Müller) 埃米尔·诺尔德 (Emil Nolde) 1966年 弗朗茨·卡夫卡 赫尔伯特·伯克尔 (Herbert Boeckl) 从罗丹至今日 1967年 沃尔夫冈·黑勒佳 (Wolfgang Hellegha) E. W. 奈 (E. W. Nay) 戈尤拉·德科维茨 (Gyula Derkovits) 基内提卡 (Kinetika) 弗兰克·库普卡 (Frank Kupka) 1968年 保罗·克莱 (Paul Klee) 安东尼奥·塔皮埃斯 (Antonio Tapiès) 费尔南·莱热 (Fernand Léger) 雕塑与物体 巴黎68年5月 阿努尔夫·赖纳 (Arnulf Rainer) 1969年 罗兰·格施尔 (Roland Goeschl) 奥托·古特弗罗因德(Oto Gutfreund) 勋伯格 - 韦伯 - 贝格 (Schönberg-Webern-Berg) 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莫顿·梅收藏的表现主义艺术家 画布之痕 (Marks on a Canvas) 美国新造型 布鲁诺·吉龙科里 (Bruno Gironcoli) 1970年 豪斯鲁克尔与伙伴 (Hausrucker & Co.) 东欧民间艺术 漫画长卷 (Comic Strips) 人在太空
20世纪博物馆 维也纳,1962年
儿童画 面向年轻人的阿道夫·洛斯展 非正式艺术之始 埃里希·布劳尔 (Erich Brauer) 围绕贝多芬 瓦尔特·皮西勒 (Walter Pichler) 厄敦·冯·霍瓦特 (Ödön von Horvath) 雅克·利普西茨 (Jacques Lipchitz) 鲁多夫·霍夫勒纳 (Rudolf Hoflehner) 意大利工业设计 艺术与儿童 革命建筑 双子座 (Gemini) 恩斯特·哈斯 (Ernst Haas) 诺伊马克特 (Neumarkt) 维也纳幻想写实主义画派 鲁多夫·里希利 (Rudolf Richly) 托米·昂格雷尔 (Tomi Ungerer)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阿特·赖因哈德 (Ad Reinhardt) 米幸·林克 (Missing Link) 路 国际诺尔公司 (Knoll International) 库尔特·施威特斯 (Kurt Schwitters) 海利根布伦 (Heiligenbrunn) 1960年前后的艺术 埃米尔·迈尔 (Emil Mayer) 科尔内留斯·科里希 (Cornelius Kolig) 马诺希尔 (Manossier) 搅拌器 弗朗茨·林格尔 (Franz Ringel) 艾森施塔特(Eisenstadt)当代艺术 里夏德·林德纳 (Richard Lindner) 理查德·汉密尔顿 (Richard Hamilton) 创意摄影 阿尔伯特·帕里斯·居特斯洛 (Albert Paris Gütersloh)
1974年
1975年
恶美世界 格哈德·默施威策 (Gerhard Moswitzer) 社会福利房的选择 绍尔·施泰因贝格 (Saul Steinberg) 拉兹诺·莫霍利-纳吉 (László Moholy-Nagy) 赖纳·维腾博恩 (Rainer Wittenborn) 第三届国际摄影展 李维斯流行牛仔裤画廊 语言艺术 1976年 沃克·埃文斯 (Walker Evans) 克莱斯·奥登堡 (Claes Oldenburg) 弗朗切斯科·索马伊尼 (Francesco Somaini) 乔治·格罗斯 (George Grosz) 克里斯托 (Christo) 乌佩塔尔艺术家 爱德华·安杰利 (Eduard Angeli) 汉斯·韦维尔卡 (Hans Wewerka)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1977年 亨利·米肖 (Henri Michaux) 埃尔弗里德·麦恰尔 (Elfriede Mejchar) 玛尔塔·荣威尔特 (Martha Jungwirth) 单身汉机器 罗伯特·马瑟韦尔 (Robert Motherwell) 爱德华·绍尔措普夫 (Eduard Sauerzopf) 马克斯·迈内克 (Max Meinecke) 新客观社和写实主义 马克斯·贝克曼 (Max Beckmann) 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彼得·斯库比克 (Peter Skubic) 布鲁诺·吉龙科里 (Bruno Gironcoli) 诺伊马克特回顾展 (Neumarkt) 阿道夫·韦尔夫利 (Adolf Wölfli) 茨柏奈克·瑟卡尔 (Zbynek Sekal) 1978年 美国摄影 库尔特·塔罗斯 (Kurt Talos) 现代艺术馆超现实主义
1962年 – 1978年 105 个展览 1 130 035 名观众 61 场戏剧与音乐会系列 53 组电影 48 次报告会与讨论会 30 次一般性活动
布鲁塞尔世博会欧洲委员会馆 1958年
蒙特利尔世博会奥地利馆 1967年
奥地利幻景空间剧场 (Raumtheater Austrovision)
商店建筑
维也纳经济促进研究所 1963年
维也纳飞利浦办公楼 1966年
慕尼黑宝马总部办公楼 1973年
楼中心柱由滑动模板制作。柱身高100米,建 设速度为每天3米。
慕尼黑宝马博物馆 1973年
工期:1971年6月至1972年9月 轻质混凝土薄壳为预应混凝土,平台和坡道 为钢筋混凝土。博物馆的造型个性突出,先 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诱人入馆参观。外壳采 取封闭式,使人们对展品更加好奇。根据主 题以及使用的需要,可由不同的艺术家设计 布展 。
圣帕尔滕(St. Pölten)经济促进研究所 1972年
佩尔莫泽(Perlmooser)水泥厂股份公司 马内斯多尔夫厂 (Werke Mannersdorf) 1970年
除了长回转炉以及82米高的热交换塔之外, 马内斯多尔夫厂还有一个能容纳40 000吨的 原料库、原料干燥设备、干燥原料仓、将原 料碾磨成粉并同时排出剩余水分的干燥设备。 容量约为15 000吨的生料筒仓和存储筒仓。 工期:1968年至1970年。
宝马停车库 1971年
按照驼峰调车控制系统设计的有1600个车 位的停车场。设计连建造一共用了19个月。 停车车位 1586 辆 预制件总数 1852 件 建筑体积 101 557 立方米 建筑面积 6387 立方米
沙特阿拉伯 利雅得大学 (University of Riyad) 总体规划 1974年
项目说明 新大学校园 9 (16) 平方公里 未开发的沙丘及多石荒地离利雅得市中心大 约15公里 大学生 15 000-20 000 预备研究生 3500-4700 教学员工 约1500-2000 后勤员工 约1800-2400 居住人口 约50%-100%的大 学生及员工连同其家属 以及最低人口 约20 000-40 000 居民 整个大学 9 个系 (药剂学、理科、文科、教育学、商学、法 学、工程学、农学、医学与大学医院[500700床位]) 其他系(兽医、造型艺术)正在建设中 中心设施、体育、研究及工业预备区 建筑总面积 各系 约540 000 平方米 中心设施 约95 000 平方米 运动场馆 约20 000 平方米 居住人口(50%) 约650 000 平方米 从总体规划至建成预计 7 年
计划说明
回顾项目始末
开始协商 1968年 计划阶段 基础研究 院系规划 初步设计(试行方案) 总体规划 修订总体规划时间 8个月 最终认可: 1975年 总体规划内容 计划 基本数据 所需空间 功能计划 实体规划 地区发展 功能分区 营建计划 居住区 典型区域 基础设施、技术设施 设计标准 实施研究 实施规划 经费计划 设计方针 总体规划范围 最终报告: 约250 张A-3纸 12 份阶段性报告: 约600张纸 180份文件: 约4500张纸 计算机打印件: 约5000张纸 幻灯片、纪录片、模型等。
沙特沙特阿拉伯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在过 去的50年里,因发展迅速而引人瞩目。鉴于 建立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国家,教育领域得到 了特别重视。 沙特1957年,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上开设 了利雅得大学的第一个系,即文科系。不久 又增设了其他系,如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协 作建立的工程学院。 沙特在这个开创阶段,这些系各具学校性质, 彼此发展相对独立。它们部分被安置在现有 与改建的建筑里。从今日分散在各处的大学 机构上,还能看出这一特点。 沙特同时随着各系的建立,提出了长期的发 展目标和计划。大学宪章规定,大学为一整 体,其教学机构不得重复。此时,通过一座 连成一体的大学校园,将这项计划在空间上 表现出来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由此由此做出了搬迁大学的决定,在利雅得 之外,靠近沙特古国王城德拉伊耶 (Dariayah) 的广阔地带新建一座校园。 做出这项决定 除了考虑了纯经济与城市规划因素之外,其 根本动力乃是出于赋予教学机构以纯正独立 形式的意愿。正是在此阶段,校方与施万策 教授之间开始了初步接触并由此展开了硕果 累累的合作。在初期单独协商之后,1972 年施万策教授作为规划顾问接受了校方制定 基础方案的委托,它包括基础研究、制定院 系规划、拟定试行方案等内容。设计任务一 方面涉及对院系结构的认识与界定,以及由 此展开的空间与功能规划,另一方面关系到 对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等的评 估,包括对所处土地的可充分利用性的鉴定, 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的对基础设施及 物质能源供应的要求。除了这些既定目标之 外,1973年还受对方委托,制定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制定并非为了拿出最终的营建方 案,而是要研发出一种能对项目规划与实施 所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决策的工具。制定出 合乎逻辑的总体规划,它包括计划、实体规 划与实施研究这三大部分。 一一多学科的工程事务所、国际规划和建筑 专家以及教学专家共同参与了总体规划的制 定。但总体规划的落实首先是主管校方与规 划顾问之间杰出合作的结晶。
b) 每组专业课程的学生数目(定量的教学 结构)。 c) 用于个人工作空间的国际工作空间标准。 各组织单位所需空间一部分直接通过学生数 目,一部分间接通过所需教员或已作为百分 比得出的面积来确定(譬如实验室之类附属 房间)。得出的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特 点直接显示出来。譬如: 1 组织单位的空间需求(系、部门、分部) 十个基本规划观念 显示显示根据使用范畴、建筑结构来划分的 1. 阿拉伯观念,追求以我们这个时代的形式 空间。借助换算系数,可以分别求出净使用 语言来体现阿拉伯传统精神。 面积、总建筑面积和建筑用地面积。 2. 国际观念,使用现代化的规划方法、技术 2 每组专业课程每位学生的空间 与标准。 显示这里显示的是某一专业课程的学生在不 3. 城市观念,使大学与城市融合,特别要在 同的组织单位(分部)所需的空间。尤其对 校园里取得教学区与非教学区之间的功能和 院系组织规划的反馈来说,这些数据具有十 谐。 分重要的意义。 4. 功能观念,在质量和数量上要使功能单位 3 学生走道 得到合理布局。 显示注明不同细化程度的每周学生在所有的 5. 环境观念,对当地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 组织单位间走过的路程总和。这组数据尤其 及地貌的同化。 是对组织单位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6. 识别观念,创造出一种能代表大学精神的 4 所需教室 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性的设计。 显示此组数据特别用于教室大小以及占用时 7. 整体观念,结构求均匀,局部多变化。 间长短的规划(教室占用曲线)。 8. 成长观念,可扩大,同时保持各个发展阶 5 可变性研究 段的整体性。 显示研究可能出现或预料中的教学机构的质 9. 经济观念,不一定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量和数量变化对个人以及整个所需工作空间 但是是以最低限度的成本,达到最大限度的 的影响。对确定使用面积(如预留空间)、 利用。 从广义上也包括对确定教学楼以及建筑体系 10. 创造性观念,以创造性作为理性思维过 的适应性及可变性的需要和经济程度来说, 程的重要催化剂。 这项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 搬迁计划 空间及功能计划 显示借助于计算机模型,也对从现在的教学 要区分两者: 楼搬迁进新校园的策略,其经济性以及对院 即目即目标计划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 系组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手段计划。制定计划是大学规划的首要步骤。 显示推荐用计算机模型不断对院系规划进行 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先明确地以院系结构 更新,一方面为的是检验不同的院系目标, (专业与学科)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要研制 另一方面为的是能立刻发现对实体规划的影 出规划工具,通过它能迅速发现这种或另一 响。因此研制了不断更新与反馈的模拟模型, 种院系结构对具体实施产生的影响。顺此思 直至大学开始并正常运作时,该模型一直都 路研发出了以计算机模型为基础进行院系规 在发挥作用。 划的方法。建此模型的目的在于能将院系目 标转换到实体规划的范畴。 仪式1975年春,总体规划作为所有其他的 规划措施的正式基础被大学所接受。大学计 划让施万策教授作为规划顾问继续参与项目 的实施。建筑规划和工程规划的设计交付给 了一家英美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的基本方针 未变。1976年3月,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 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主持了隆重的奠 基仪式。
计算机模型 当时当时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国际工作空间标 准应用到当地的院系结构中去的模型。由规 划顾问研发的一组计算机程序能算出一门特 殊专业的每位大学生的所需空间,以及在哪 儿(哪个系)需要这一空间,空间所需质量, 后两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院系输入数据为: a) 各专业的课程,包括其明确归属的组织 单位和系(定性的教学结构)。
巴西利亚 奥地利大使馆 1974年
蒙特利尔 维也纳市幼儿园 1967年
维也纳日托托儿所 1973年
奥加尔腾(Augarten)养老院 1975年
195 个单人住房单元 39 个双人住房单元 护理站以及11个护理房间、 能容纳300人的餐厅或多功能厅 电视房 小礼堂、游戏室、理发室、图书馆、邮件室、 家具储存室、车间、洗衣房、盥洗室、仓库、 办公室、秘书室、医生与护士办公室、厨房、 后勤室、技术设施室、工作人员休息室
利奥波尔岛(Leopoldau)教区教堂 1972年
维也纳佩尔-阿尔宾-汉松小区 维(Per-Albin-Hansson-Siedlung) 基督教教区活动中心 1977年建成
珀茨莱茵斯多尔夫(Pötzleinsdorf)教区教堂 1964年
维也纳嘉布遣会教堂地下墓穴 (Kapuzinergruft) 1960年
配件和家具造型 布鲁塞尔商店,维也纳经济促进研究所,飞 利浦,宝马
维也纳住宅 1962年
慕尼黑葱头房项目 1970年
大阪世博会德国馆项目 1967年
维多波纳 (Vindobona) 2000周年展览项目 1967年
维也纳市中心项目 1968年
20世纪画廊项目 1972年
阿贝蒂娜广场(Albertinaplatz)项目 1973年
维也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办公楼项目 艺术家之家 1966年
卡尔·施万策 1918年5月21日 – 1975年8月20日 就学于维也纳科技大学 1940年获理工硕士学位 1941年获博士学位
自1947年 维也纳自由职业建筑师 1947 – 1951 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助教 1954年 获维也纳分离派约瑟夫-霍夫曼奖章 (JosefHoffman-Ehrung)
1958年 获奥地利共和国功勋银质奖章 获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建筑一等奖 获比利时利奥波德骑士勋章 (Chevalier de l’Ordre de Léopold)
1959年 获维也纳市建筑奖 被聘为维也纳工业大学正教授,建筑学和建 筑设计第五学院主任 1963年 英国皇家建筑师 (RIBA) 协会名誉通讯会员 1964-1965年 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 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65年 法国旅游勋章获得者 1965-1966年 维也纳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系主任 1967年 布达佩斯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在慕尼黑创建设计工作室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名誉院士 1969年 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通讯院士 奥地利共和国荣誉大勋章 1972年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大学客座授课 1973年 达姆施塔特、布达佩斯多所大学客座授课 巴伐利亚德国建筑师协会奖 1975年 联邦德国水泥工业联合会混凝土建筑奖 8月20日逝于维也纳 奥地利国家造型艺术大奖(逝后颁发)
作品目录
建成建筑 1947 – 1950年 维也纳、布鲁塞尔、芝加哥的博览会建筑 商店 家具设计 电影院建筑 厂房建筑 1951 – 1955年 维也纳市公寓 巴黎、斯德哥尔摩、芝加哥、多伦多、维也 纳博览会建筑 维也纳工业展览建筑 电影院建筑 商店 厂房建筑 “民间服务”展览 芝加哥旅馆维也纳咖啡馆 西非巡回展览 乌斯科娃旋转展示 (Roto Show USCOA) 单户住宅 林茨 (Linz) 能源展览 博览会馆 维也纳能源展览 维也纳世博会美国馆 1956 – 1960年 公寓 电影院建筑 商店建筑 加油站 汽车沙龙 马德里展览 维也纳世博会美国馆 布鲁塞尔世博会奥地利馆 布鲁塞尔世博会欧洲理事会 – 欧洲经济合作 组织馆 单户住宅 工业建筑 诺伊尔马克特汽车自动升降机 (Autolift Neuer Markt)
维也纳嘉布遣修会地下墓穴扩建
1960 – 1965年 奥尔斯佩格 (Auersperg) 烤肉馆 维也纳经济促进研究所 工业建筑 工艺美术学院扩建附属建筑 维也纳20世纪博物馆 波茨莱因斯多尔夫教堂 奥地利汽车、摩托车、旅游俱乐部 (ÖAMTC) 技术中心和办公楼 展览设计 维也纳住宅建筑 维也纳经济促进研究所宿舍楼 彼得·施托尔 (Peter Stoll) 实验楼 商店建筑 维也纳飞利浦办公楼 吉伊机 (GIG) 办公楼 伊索沃尔塔 (Isovolta) 绝缘厂和施托拉克 (Stolllack) 漆厂工业建筑 1966 –1970年 公寓设施 商店建筑 维也纳商界养老院 蒙特利尔世博会奥利地馆 蒙特利尔世博会维也纳市幼儿园 吉伊机工业建筑 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博览会建筑 佩尔莫泽水泥厂股份公司发货楼 曼纳斯多尔夫佩尔莫泽水泥厂工业设施 慕尼黑宝马停车库 维也纳飞利浦服务站 1971 – 1974年 圣帕尔滕经济促进研究所 圣帕尔滕经济促进研究所宿舍楼 施托拉克漆厂、艾布尔 (Eybl) 、伊索沃尔塔 绝缘厂工业建筑 施韦夏特 (Schwechat) 啤酒厂仓库 维也纳市区日托托儿所 温哥华、多伦多博览会建筑 慕尼黑宝马总部办公楼 慕尼黑宝马博物馆 巴西利亚奥地利大使馆 泰希兄弟股份公司 (Gebrüder Teich AG) 工业设 施 利雅得大学规划 利奥波尔岛教区教堂 博览会建筑 1975年 信贷机构银行联合会技术中心 维也纳大学动物学研究所 维也纳佩尔-阿尔宾-汉松小区教区活动中心 多恩巴赫 (Dornbach) 养老院
公寓设施 博览会建筑 工业建筑 奥加尔腾养老院 格拉茨工伤事故医院 格拉茨事故保险公司护士楼与办公楼 格拉茨登策尔股份公司服务站 慕尼黑公寓设施 项目与竞赛 奥斯滕德 (Ostende) 休闲活动中心 柏林自由大学 马德里歌剧院 维也纳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学院 工作与经济银行 波特罗普 (Bottrop) 体育馆 维也纳洛伦茨·伯勒尔 (Lorenz Böhler) 医院 维也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办公楼 因斯布鲁克大学运动场 维多波纳2000周年展览 维也纳市中心 大气馆 (Atmospherium) – 大阪世博会德国馆 哈尔茨 (Harz) 连锁旅馆 比勒菲尔德 (Bielefeld) 大学 汉堡美孚石油公司办公楼 因格斯塔特 (Ingolstadt) 总医院 慕尼黑工业管理公司办公楼 慕尼黑葱头房 维也纳审计署 维也纳工业大学弗莱豪斯 (Freihaus) 区建筑 封面 (Cover) – 巴伐利亚地方银行 汉诺威施普伦格博物馆 (Sprengel-Museum Hannover)
门诊诊断廊 维也纳大学规划 策德利茨楼(办公楼) (Zedlitzhalle) 车库建筑 巴斯夫厂房建筑 杜塞尔多夫博物馆 汉堡德国环 (Deutscher Ring) 保险公司 慕尼黑欧洲学校 职工退休保险公司
徳译中 陈钢林 博士 (Dr. Chen Ganglin)
模度尔出版社 股份有限公司 维也纳塞勒街16号 (Wien 1, Seilergasse 16) 印刷:维也纳欧根・科特尔 (Eugen Ketterl) 承蒙维也纳模度尔出版社同意而转载翻译
EZNAWHC 承蒙维也纳模度尔出版社同意而转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