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collection of work 2019-2020
Hsuan Wu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unghai University
台灣 宜蘭縣宜蘭市
Microsoft Office
1999.3.4
Word Excel
人格特質 邏輯清晰 口條流利 務實堅持 感知力強
Powerpint
2015-2017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2017-2021
東海大學景觀系
InDesign
設計作品
Mori Garden -安養院景觀設計
競賽作品
傻福回家 - 卓蘭石虎生態復育區設計
Illustrator Photoshop
學習經歷
第十四屆全國景觀設計競圖佳作
ARCGIS
2019/06
第一屆景觀系八校聯評 東海大學代表
繪圖與渲染
2019/12
第十四屆全國景觀設計競圖
Autocad
2020
第 36 屆東海景觀畢籌會 副召
佳作
2020/02-06 頭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工作坊 組員 2020/05-06 大三設計期末聯評 2020/12
聆聽島嶼的聲音-馬祖列島採集計畫
Adobe
學歷
吳 嬛 Hsuan Wu
實習作品
設計組代表
第十五屆全國景觀設計競圖
優選
實習經歷
SketchUp Lumion 興趣
排球
鋼琴
語言檢定
2018 暑假
樂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實習生
2019 暑假
吳志明建築師事務所
實習生
2020 暑假
共感地景創作 _Archiblur
實習生
多益 Toeic 850
電影
旅行
音樂
設計作品
又見一炊煙 - 農村深度旅遊
其他作品
手作模型
聽島嶼的聲音- 馬祖列島採集計畫 以身體感知繪製地圖 Mapping
景觀規劃之於我而言 ... 在景觀設計的路上我們學習的尺度小至人體 尺度;大至一座山海。隨著需要剖析基地的 層面越來越多,在有限的時間下無法深入了 解,往往會造成設計理念無法落實於基地上 的落差與不安定感。 今年暑假去共感地景_ Archiblur 實習時我 們對每件要發生在基地上的事都進行討論, 強調實踐形成物質肌理、構築力量與同脈動 的「共感」。尚未踏上基地時 (off-site) 我們 做了基本資料的蒐集與想像,帶著二手資料 踏上基地後 (on-site) 田野調查跟資料採集讓 我們顛覆先前的想法。 田野調查訓練了我用綜觀與微觀看山川大海 的視界,以身體感知跟當地居民對話的過程 更能理解一塊土地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02 頑固的碉堡 -53 據點
03 戰地景觀與聚落關係 - 以仁愛聚落為例
以繪製身體感知地圖紀錄田野調查時的漫遊路線,並繪製剖面以剖析鑲嵌體與地景的關係與微觀的地景紋理。
最後我在聆聽島嶼的聲音-馬祖列島採集計 畫這個案子以自身感知及當地資料採集繪製 地圖,以好好紀錄於馬祖田調的感動。
01 綜觀紀錄馬祖列島轉型的戰地景觀 以繪製剖面以剖析建築體與地景的關係,了解該戰地景觀與周邊人文聚落的關係。
01 據點 86 岸邊的一個塔 / 代針筆
02 近觀五三 / 鉛筆
02 近觀五三 / 鉛筆
04 據點 12 刺鳥咖啡外風景 / 色鉛筆 + 代針筆
基地分析
Mori Garden 新社箴言安養院景觀設計 [ 療癒景觀
共享生活
樂齡社區 ]
安養需求在現今社會中逐漸升高,當子女無法妥善照顧父母 時,將父母安置在安養中心會是選擇之一。但以老父母的角 度來看,被送往安養院是大多數人不願意的,原因是現今台 灣安養院「機構式照顧」可能是老人最不樂見的。 本次設計中嘗試把基地內現有的三棟醫療大樓的戶外空間串 聯並營造出能使人安享晚年的幸福空間。讓安養院不再是醫 療機構而是溫馨的社區。
0-14歲
扶養比 43.38%
新社區,大南里
新社區扶養比
65歲以上
15-64歲
新社區人口比例
台 灣 氣候舒適 環境清幽 景觀視野好 植栽種類豐富 符合現代人追求世外桃源的需求
環境雜亂易致蚊蟲孳生 高度落差大缺乏停車場 缺少人流
老人安養需求高 周邊建物與完善安養機構少 鄰近國小、觀光遊憩景點 人口密度低 生活氛圍愜意
大南國小 新社環保公園 基地位置
龍祥營區塔台
交通不便 離區中心偏遠 鄰近空軍基地
新社圳
夏至日照 外環境靠山
指導老師: 鍾德頌 組 員: 徐立璿 吳 嬛 時 間 : 2019 11-12 此為組設計,本人參與整體策略討論及製圖、議題及基地研究及製圖、建模及渲染。
[ 別把它當作是囚禁你下半輩子地方, 這裡可以是你託付餘生的家···]
冬至日照 山櫻花群
春分日照
基地周邊種植芭蕉
排水方向 大片空地長滿荒草
現有植栽
坡度分析 周邊種植落羽松
溫室
雨季氾濫
新社圳流經
髒亂的角落
長照悲歌 議題 老人 生理機能衰退 從社會關係退縮 成為沒有角色的角色
排斥
長照機構
委託
台灣普遍為傳統式 老者排斥 環境通風不良與了無生氣 老人須接受童稚化的療養模式
親密照顧者 長期導致心力交瘁 生理狀況變差 與被照顧者關係緊張
使用者分析
整體策略
使用者需求為此設計重點之 一,根據使用者分析整理出 有三大類病人會常駐於此、 周邊的大南國小學生、安養 院內的醫護人員及來探望的 家屬。其中亞健康老人及健 康老人將會是此安養院最大 宗使用者,因此會以活化生 活空間為設計方向。
此設計重點在如何打造 安全且能讓長者在老年 生活舒適生活的安養院 環境。以打破社會對安 養院死氣沉沉的既定形 象為目標,打造出以恬 靜的自然環境跟熱鬧的 生活氣氛。
預設活動範圍 基地內建築物
療癒策略
設計願景
讓安養院不再只等待讓 家屬探望的機構而是成 為讓周遭國小生、長者 家屬、熱愛烹飪者互相 交流的場所。 人 文
次要使用者與需求
鄰近交通分析及設施盤點 安養機構、村里、公園、學校
大南國小小學生 遊憩環境
輕中度照護及診所
非 藥 物 治療
失智及重病照護棟
自我認知
共享生活
社會參與
為達到老年者「共享 生活」的目的,必須 先從處理年長者常見 的老年問題下手,透 過一系列的非藥物治 療手法滿足年長者基 本需求,並一步步朝 向 未 來「 自 主 與 共 享」生活目標。
醫護人員與社工
教堂
良好的護理環境
健康老人住宅
烹飪、料理
家人 建築外視野
懷舊療法
家屬休息區、停車場
交疊視野
綜合策略
視域分析
種植蔬果 自煮廚房
園藝
復健
森
重度照護病人
健康老人
亞健康老人
家人無法照護 有慢性病且有長期醫療服`務需求的老人
無重大疾病、可自理生活
有生活意識但需要協助生活的老人
長照型機構及重病照護病房
安養機構
養護型醫療機構
安寧 生活
醫療 服務
愛與 陪伴
活化 身體
正常 人際
生活 空間
參與 社會
維持基 本生活
林
濕
地
菜
園
療 花
癒 園
花木認養 體能活動
家事
復健 空間
沉思 / 療癒花園
遊戲、社交
自 然
陪伴 (小孩、同輩、 照顧者)
靜態活動(散步、 練氣功)
樂齡社區生活模式想像
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的設計:在菜園裡,即使小孩也一樣是好幫手,分派簡單的工 作,為植物澆水、帶著籃子收集新鮮水果 ‧ 讓老人培養出獨立自主與互相合作的能 力,因為自己種的最新鮮。
提供老年人自理生活與互相交流的場所過著創造力且有溫度的生 活:一起煮菜、一起備料、一起吃飯、下午茶 ...... 創造可以提升 自我與健康飲食的願景
平面配置圖
輕中度照護棟及診所
教堂
菜園體驗示意圖
戶外共享廚房示意圖
失智及重症照護棟
菜園施作空間
休憩空間
社交空間
老年人可以散步、跳舞、練太極的好去處。在這裡也 會有志工與小孩子的陪伴。
Mori Garden 裡除了森林也有野生花園 , 想要鬧中 取靜 , 這裡是個不二首選 !
老人住宅 滯洪池
濕地
森林
入口意象
菜園
沉思花園
共享廚房
消防通道
療癒花園
運動場
花木認養區
停車場 S=1/1000
社交體驗示意圖
療癒花園示意圖
分區機能圖 分區機能
休憩廣場平面圖
休憩廣場
療癒花園
共享廚房 Section C-C' S=1/200
光庭運動場
共享廚房
芒草花園
共享廚房 Section B-B' S=1/200
S=1/400
森林花園
滯洪池
療癒花園
共享廣場
車道
老人住宅
環狀步道
下沉式運動場
水圳
失智及重病照護棟
滯洪池
Section A-A' S=1/500
沉思花園平面圖
S=1/400
濕地
沉思花園
花木認養區
老人住宅
Section E-E' S=1/200
空間特色: 此沉思花園為老人住宅南邊的小空地,位置較隱密適合選為沉思花園及花 木認養區。複層種植植栽能讓建築物與空地空間改變。 植栽特色: 底層種植多羽裂蔓綠絨、姑婆芋、山蘇、波士頓腎蕨,中層則種植吉野櫻、 桂花、羊蹄甲等小喬木、上層種植眾多落葉大喬木。
複層植栽配置圖 老人住宅
傻福回家 卓蘭石虎生態復育區設計
[生態廊道 里山倡議 生態復育]
「傻福」是客家話「石虎」的諧音。2010 年,苗栗 140 縣道興建;2018 年,象徵「生態」的石虎公園的動工與停擺 。卓蘭濕地早已變得殘破不堪. 野生動物亦不復存在,而其中石虎,將面臨比過往更高的風險,這些都是石虎每天出門、回家都得面對的死亡關卡。在石虎議題日趨棘手的 情況下,如何讓這些傻福的孩子們有個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是此主題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沉思花園
花木認養區
水岸步道
Section D-D' S=1/100
指導老師:林秦立 時 間:2019 9-10 組 員:徐立璿 吳 嬛
此為組設計,本人參與整體策略討論及製圖、議題及基地研究及製圖
基地分析
石虎瀕危
老庄溪 台灣
苗栗縣卓蘭鎮
9am
小型 哺乳類動物
農地
苗栗淺山地區
鳥
濕地公園
河床地
昆蟲
爬蟲類
苗栗 140 縣道
大安溪濕地
淺山 大安溪
農家
岩縫
溪床
農田
航照圖 S=1/4000
濕地公園 2019 年大安溪濕地進行「大安溪生態公園」一期工程。 在石虎出門覓食的路線建造了一個水泥公園,大面積的硬鋪面取代曾經適合隱匿的 河床地(圖1)、深度對動物不友善的礫石溝(圖2)、不符合自然工法的生態池(圖3)······ 以上種種事態被動保團體撻伐導致公園停工。經實地探訪後,即使是幾近完工的的 公園也人煙稀少···。
基地位置
苗栗是石虎重要棲地,但南北 向被國道 1 號、國道 3 號、台 61 線 貫 穿, 加 上 台 1 線、 台 13 線 與 苗 栗 140 縣 道, 把 棲 地切割得支離破碎,增加路殺 風險。
大安溪濕地公園
新建生態池
因輿論影響 2019 年停工 圖1
圖2越過礫石溝後穿越 140 縣道才 能覓食。
圖3生態池周圍坡度過陡
休耕地
邊坡林
雞舍
外在危機
石虎 數量
苗栗 140 縣道
丘陵地 樹洞
長草地 濕地
棲地破碎化
低海拔山區
設計策略
石虎米田
第一步:造林 為了增加淺山地區動物的天然遮蔽所及溼地排洪功能而進行造林。
第二步:生態復育計畫 濕地公園 改善演變
石虎米田
水文調節
動物友善設施
景觀平台
微棲地設計
改善基地生態池環境,設置觀 景平台等遊憩設施,提供生態 教育。 平面圖 S=1/4000
剖面圖 S=1/1250 香蒲
穩 定 期: 生 態 池 經降雨後可形成 自然滯洪池
改善水泥生態池 對環境的負擔, 去除鋪面、邊坡 整治
擴大生態池面積 營造微棲地環境 (常水位)
待樹林達到生態 平衡後便可穩定 棲地型態
莎草
大安水蓑衣
水丁香
野慈菇 台灣萍蓬草
蘆葦
台灣萍蓬草
莎草
改善後
拆除硬鋪面、邊坡整治
營造微棲地環境
示意圖
生態復育示範區
鋪面採用清碎石或木屑材料, 取代混凝土,搭配觀賞性植栽 配置。
水金英
中期:以原生種 取代外來種
入口意象
改善基地生態池環境,設置觀景平台等遊 憩設施,提供生態教育。
稻米
初期:土壤回填 種植地被與苗木
改善前
第四步:友善環境營造
第三步:里山概念
涵洞設置 退耕 還林 現況農地作物僅有稻米
示意圖
無毒 農法
與居民協調農地合作自然法並種植淨水植物
緩衝 綠帶
大安溪
基地共設有 三座作為野 生動物來往 大安溪的生 態廊道
退耕還林成功後便可在石虎覓食路線打 造安全無毒的棲地
不噴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化肥 種植淨水植物打造友善環境。 種植淨水植物 菱 角、 稻 米、 空心菜等···‧‧‧
當石虎保育達成後,生態系中的食物鏈將會越趨完整與平衡,同時結合里山倡議的理念 ( 及社會 - 生態 - 生產地景 ),便能創造出人與自人和諧共生之願景。
收 耕 後 農 民 以「 石 虎 米」品牌販售商品。在 實施自然農法的過程 中經查驗石虎若造成 牲畜損失應予以合理 賠償。
涵洞
農地
示意圖
交通系統分析 金山里
綠峰渡假山莊 周邊用地
人口組成 產業概況
台灣 新北市
區位分析 陽明山國家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
金山區 規劃範圍 萬里區
又見一炊煙 農村在地翻轉計畫-綠峰山莊生態旅宿 [地方創生 社區參與] 近十年來,三重橋地區的八煙聚落與高厝聚落相繼進行觀光發展及農村轉型。 兩者皆營造有成也獲得外界關注。綠峰山莊位於三重橋地區作為溫泉渡假山莊經營廿年載,觀望了三重橋地區的蛻變,綠峰山莊也要迎來轉型之時.究竟綠 峰山莊的重生之路會如何開啟? 指導老師:吳佩玲 時 間:2020 3-4 組 員:徐庭萱 吳 嬛
此為組設計,本人參與整體策略討論及製圖、議題及基地研究、平面圖繪製、建模渲染
基地印象 植栽分析 苔類 : 土馬騌 蕨類 : 雙蓋蕨、筆筒樹 草本 : 偃柏、飛羽竹芋、紫花霍香薊、大花咸豐草 灌木:杜鵑、大青、黃楊、梔子花、龍血樹、觀音棕竹 喬木:山櫻、水杉、水同木、葫蘆竹
fig01. 梯田 fig05. 三合院
fig02. 明渠 fig06. 石板菜園
fig03. 洗衣槽 fig07. 梯 田
fig.04 明溝 fig.08 梯田
人文涵構分析
農村文化深度旅遊
計畫推動模式 地熱產業
石厝屋文化
農業
角色
石板屋生態旅宿 高厝、八煙聚落傳授傳統技術
計畫目標
合作與投資
投資者
綠峰生態旅宿
參與者
合作與整合
周邊農民 傳承者
山莊業者
生態廚房
外來引入
常駐綠峰傳承文化
經營模式
專業團隊 參與者
對象 : 小團客
定 位
古早味旅宿 農村深度旅遊 生態體驗
本地居民 綠峰溫泉山莊
高厝、綠峰一帶
八煙聚落
三重橋高厝聚落
外來年輕人
遊憩式地景
體驗舊式建築
體驗阿嬤的爐灶 生態農園
生態導覽 以打工換宿的形式進駐 協助經營旅 宿及生態導覽等活動
了解在地人文與自然環境
生態廚房
遊憩式地景
高厝、八煙一帶
自主探索空間樂趣
計畫推動策略 關鍵人物
石板屋生態旅宿
學習者
石板屋生態旅宿
生態農園 農村旅遊型態精緻化
控制遊客數量與品質
體驗水梯田耕作 山中客廳
關 於
地區事紀
從業者
八煙住民
導覽員
以經營溫泉度假為 主,近幾年開始期 許經營轉型與地方 特色合作營造。
2016 年封村後,現 為一般農耕聚落, 以導覽管制遊客參 訪數量。
綠峰山莊、高厝聚落 等地區的導覽員, 熟知當地植物物種 與歷史。
農婦
社區參與者
經營農村體驗並發 展生態旅遊,主帶 體驗插秧、生態觀 察引入活動。
與村民配合進行水稻 田復耕行動。
綠峰鹿園建造 綠峰渡假山莊建造 八煙環境營造 三重橋高厝聚落 八煙聚落封村 綠峰渡假山莊的轉型 乾隆年間 水稻田復耕、老屋營造 泉漳來台開墾 魚路古道建造 陽金公路建造
1735
1852
1860
1991
2001
2010
2016
2020
農產品創新策略
包裝農產品賺取利潤回饋 當地居民,以達成社區共榮
山莊經營模式轉型
打工換宿將年輕人帶入綠峰
進入綠峰的儀式感
農村在地翻轉計畫
? 未來
山中客廳
農村文化深度旅遊
現有房舍改建成石板屋
綠峰生態旅宿鳥瞰圖
平面配置圖
綠峰山莊發展願景 綠峰山莊的轉型起點 ‧·· 1
2
3
4
遊憩式地景 就地取材打造自然生態的遊 具讓來玩的旅客都成為山林 的探索者
5
6 7
機能配置圖
8
生態廚房的打造 還原原始農村體驗的戶外茅草屋廚房 從洗菜到烹飪都是用健康的食材
生態導覽 森林閒置空地打造生態植栽槽,種植蕨類及小型灌 木。雨季時植栽槽將變成小水坑,是對於森林的低 衝擊開發,也是能讓森林多樣性增加的作法。
號召石板屋師傅、年輕人團隊 拆除舊有湯屋利用當地材料建 造石板屋旅宿
遊程設計 15p.m.-17p.m. check in 山中客廳迎賓咖啡
9
10
1 入口意象 2 入口停車場 11
生態農園的打造 水梯田復育,蔬菜作物提 供生態廚房原料
3 生態滯洪池 4 旅宿戶外休憩空間 5 綠峰生態旅宿 6 生態溝 7 生態廚房 8 農村體驗空間 9 生態探索空間 10 野草花園 11 大草皮 �;�&� S=1/4000 � � 5P5 5m5a5_5d5`5`5`
Section A-A' S=1/1666
17.pm.-20.p.m. 前往生態農園準備收穫晚餐 在茅草屋生態廚房煮飯
20p.m.-9a.m
夜宿石板屋生態旅宿
9a.m.-11a.m.
夜遊大草皮看星星
森林生態導覽孩子的遊樂場
11a.m.check out 前往金山之旅
農村體驗區平面配置圖
生態體驗區
石厝屋再造 空間構想圖 質感採集
石板屋旅宿利用復刻石板屋找回農村回憶,以砌石、紅磚、瓦片為素材。
低衝擊設計營造森林多樣性 全年有三分之二雨季的綠峰山莊擁有豐 沛的與資源跟森林地景,因此利用此生 態系豐富的森林加以整理成生態觀察場 域。用木屑法打造人行鋪面、擋草板製 作圓形植穴。圓形植穴內打造不同的複 層植栽而種植蜜源、誘鳥植物以增加生 態多樣性。生態植穴的型態隨著氣候變 化,積水時成為小水坑,是動物棲息的 適宜環境,漫遊者也可以從中觀察生態 變化。
石板屋瓦
精緻湯屋
砌石
紅磚
瓦片
礫石建材
遊具設置圖
上層:水同木、山櫻花、山黃梔、 羅氏鹽膚木 下層:山蘇、腎蕨、波士頓蕨、芒 萁
草本:五節芒、紫花霍香葪﹑大花 咸豐草、鵝兒腸 地被:山蘇、腎蕨、波士頓蕨、 芒萁、羽裂曼綠絨、雙蓋蕨
草本及灌木:杜鵑花、澤蘭、 冇骨消、木麻黃、颱風草
地被:土馬騌、芒萁
旱作
水耕 水梯田復育區 S=1/250
石厝屋再造區 農耕、農村體驗區透視圖
Section B-B' S=1/1666
S=1/140
生態體驗區剖立面圖 S=1/400
手作模型 浮光掠影
謐境廣場
建築的夢想一直在路上
兜 - 漫步花園 秘密基地 - 學生書房及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