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的我

Page 1

道法自然 德辅万物之自然

做自然的我 老子道德经心得

吴永龙 wuyonglong@hotmail.com


做自然的我 道法自然,德辅万物之自然。 自然,是自己燃烧,是自己变化。 自己是主体,变化是行为。主体的范围是不同的,范围由小到大是身,家, 乡,国,天下。变化就是易。是日月的交替,是阴阳的转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行为方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做自然的我,就是要认识我与外界的关系。自身,家庭,乡邻,国家,天下, 这些不同主体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作为一个人,需要应对不同的主体的行为, 趋利避害,求生存和发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原则是自然,人的原则也是自然。 自然,自己是主体,自己能掌控自己的行为。自然是自己主动的变化,而欲望是 变化的动力。你想做什么事,你才会去行动。成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 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自然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则。甚爱必大费,从事自己喜欢做的 事,爱自己喜欢的人,怎样辛苦也不会觉得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乐在其 中,在其中花费很多的精力,就是善于做一件事的根源。善于做了,你就比别人 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你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回报。 付出与回报,是个人与外界的互动方式。你的欲望是无穷的,而你的付出是 有极限的。要达到两者间的平衡,就要少私寡欲。多则惑,少则得,只有把欲望 集中到一点,就是你最想得到的,你才有时间和精力充分的发挥你的特长,把你 的天性禀赋展现得最好,最终得到你想要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是一个聚势的 过程。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最后百川入海。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 者昌,逆之者亡。大胜小,多胜少,是天下的常理。所以当你是弱小的时候,你 就要保护好自己。不要争强好胜,不要挑战强大的对手。柔以克刚,弱以胜强, 是要掌握好微妙的变化,顺从对方,避敌锋芒,先保存好自己,再慢慢积蓄力量。 韬光养晦,是在实力不足时的选择,要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万物从无到有, 又从有到无,前期的幼小,中期的强壮,晚期的衰老。我们不仅要学会强大时的 生存方法,也要学会在弱小时的生存方法。


大德,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因为道是自然,德就是顺其自然。让每 一个主体都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因为你的主宰,你的干涉,会激起对方的反抗。 以自我的利益作为选择的基础是不可阻挡的天性。我们选择慈,以包容的心态, 让大家自由的成长。我们选择俭,以物尽其用,让每件事物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功 用。我们选择不敢为天下先,走得太快,就走到了大众的对立面,在包容和照顾 弱势群体,为了整体的利益而节制自己的行为。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美德。善与不善,美与恶,只有对比才有差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无法达成一致的共识。真,是以客观的现实作为判 断标准。做一个真实的人,是尊重天性,是真实面对自己的欲望,是面对现实的 世界来做出自主的选择。 自由,平等,博爱也是道德的应有之义。自由是选择的自由,是自己做主的 自由。平等是以万物为刍狗,以百姓为刍狗,公平的对待世间的万物。博爱是以 慈爱之心以辅万物之自然。自然是自主变化的自由,也要尊重万物的自由,有自 由也有责任和限制,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自由除了个人的自由,还有家庭,乡 邻,国家,天下等其他主体的自由。人是主体,民族是主体,国家是主体。每个 主体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也要尊重别的主体的自由。 智者不博,善者不辩,知识与口才,是善于做事的技巧,只有尊重自己天性 的自然和尊重别人天性的自然才是根本。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民实现了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过上 自己想要的生活,带来的是个人的幸福,是家庭的幸福,是乡邻的幸福,是国家 的繁荣与富强,是天下的太平。 因为主体的利益不同,就需要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比如身,家,乡, 国,天下的利益。面对这些主体,每个人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提出的解决方案也 不一样。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百花齐放。 老子以自然为方法,以自身为主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扩大到家,乡,国, 天下。老子是要包容这些不同主体的利益,辅万物之自然。 孔子以礼为方法,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家庭为主体,建立 了三纲五常。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以仁,义,礼,智,信来建立秩序。 韩非子以法为方法,以国家为主体,君王要善于运用法,术,势。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知与行是一体的两面,思想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中国的社会实践 让这些思想发扬光大。 反者道之动,万物的运行不是直线运动,国家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暴 烈的起义和革命,就像是一把大火烧光了阴气太重的老屋,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规 划和建设美好的家园。竹节运一样的朝代轮回,就像是人的生老病死,像是一岁 一枯荣的野草,是新陈代谢,也像是日月的轮回。 武王伐纣建立了周,周公旦制礼作乐,分封诸侯,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血 源为纽带,确立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就是把家庭的治理扩大化,以 礼作为为国家的治理的基础。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已经不适应新情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大的贡献就是重新把家天下系统化,确立了三纲五常 的礼,最后难免为了家庭而委屈了个人。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最大的贡献是把国天下系统化,确立君主独裁,以法 为教。最后常常为了国家而牺牲了个人。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的两千多年的帝国,就是把家天下和国天下有机结合的实 践。帝王之家是屋顶,百姓之家是地基,而柱子和围墙就是国家。科举制度,让 平民子弟有机会成为国家的官吏,从而巩固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一超稳定的结 构,让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在世界上处理领先地位。 在推翻满清,结束帝制,建立了民国。帝王之家的屋顶崩塌了,中国从西方 学习而来的是民族,民主和民权。从自由,民主,博爱到政党,议会和选举。 建立民天下,需要中国人建立新的理论,而不仅仅是照搬西方的教条。人民 怎样当家作主,需要实践中不停的试验。 中国文化的道统就是:道,德,仁,义,礼,法。道是最坚实的基础。只有 建设在道之上的礼,法,才能符合人的天性,而不是变成人的枷锁。道的不停自 然变化,礼和法也应当保持改革与更新。 怎样照顾不同主体的利益,而不是否定不同主体的利益,只有包容和尊重。 道是自然,德是辅万物之自然。如果真的有普世价值,就是辅万物之自然,尊重 每一个主体的自主选择。


老子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 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的道。名是可以命名的,但万物的命 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用来命名天地开始的状态。有,用来命名万物化生前 的状态。所以常以无的思维,用来看这个世界的奇妙,所以常以有的思维,用来 看这个世界的激烈。有和无这两者,相同的来源而用不同的名称,相同是说它们 旋转变化,旋转啊又旋转,是所有奥妙的根源。 道是不停地在运动,不停的变化。以一个固化的名字来表达一个不停变化的 道,表达出来的道,也不是恒常的。命名可以区分万物,无,用来命名天地开始 的状态。有,用来命名万物开始化生前的状态。无是命名空虚的概念,有是命名 物质的概念。所以常用无的思维,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奇妙,万物从无到有,又 从有到无。常用有的思维,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激烈,万物的不同,存在着矛盾, 有时矛盾会激烈的对抗。有和无,这两个命名是用来表达一个相同事物。相同是 说它们会旋转变化,旋转啊又旋转,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事物 的相互转化,就是这个世界所有奥妙的根源。 老子的原文是德经在上,道经在下。后人把这一章作为第一章,正是因为这 一章是理解老子道德经的精髓所在。道德经与易经是一脉相承。易经由无入有, 由太极而阴阳,而四象,而八卦,是中国文化之源。以易来解释,是日和月的交 替。日和月是同等重要,阳和阴也是同等重要,有和无也是同等重要。无是要宽 以待人,有宽大的胸怀,包容万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是要严于律己, 有此时此刻,非我莫属的担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玄,就像是旋转的丝 带,就像是旋涡的,在不停的转化,是有和无的转化,也是阴和阳的转化。如果 我们把无命名为阴,把有命名为阳。就会看到另一种表达:阴,名天地之始;阳, 名万物之母。故常阴,欲以观其妙;常阳,欲以观其徼。阴和阳,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 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 不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丽之所以成为美丽,美丽就是丑恶了。都知道善良之所以 成为善良,善良就不是善良了。所以有和无是相对而生的,难和易是相对而成的, 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互对比的,音和声是相互和谐的,前和后是相 互跟随的。所以圣人做没有人为的事,奉行的是不固化教条的教导。万物运作而 不加以责备,生长而不占为己有,作为而不依恃,功成而不居为己能。因为不居 为己能,所以不会失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丽之所以成为美丽,美丽就是丑恶了,美丽是依人的判断, 美丽与丑恶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如果天下人都是一致的标准,那么美丽与丑恶 就是一体的。天下都知道善良之所以成为善良,善良就不是善良了。善良也是依 人的判断,善良与不善良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如果天下人都是一致的标准,那 么善良与不善良就是一体的。万物被人为的加以区分,用不同的命名来称呼相互 对比而显示不一样的事物。美丽和丑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 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互对比而产生的概念,没有了可以作为对比的 分别,就是一体的。所以圣人不会把这些人为区分的不同当作是做事的判断原则。 所以圣人做没有人为的事,奉行的是不固化教条的教导。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是 自然变化的。万物自己会运作,自己会生长,自己会运行,自己会有自己的结果。 圣人不会横加干涉,不会占为己有,不会依仗己能,不会贪天之功。因为不会贪 天之功,所以才能称为圣人。 命名是两难,不命名就无法沟通,而命名却常常让人误解。美,善,真是人 们判断的标准,美要两者对比,善要两者对比,而真实的东西又是变化的,所以 不能以教条来指导实践,不以人为的命名来判断真实。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 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 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不崇尚贤良的名号,使人民不争夺。不贵重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做小偷。 不表见出内心的欲望,使人民的心灵不扰乱。因此圣人的治理,要空虚他的心灵, 充实他的肚子,减弱他的意志,增加他的筋骨。常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作为。做没有人为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被治理好的。 不以人为的标准选出哪些人是贤良,哪些是普通人,那人民就不会为名而 争抢。不以人为的标准分出利益的大小,把一些东西视为贵重,把另一些东西视 为不贵重的,那么人民就不会为利而做小偷。不展现出统治者内心的欲望,别人 不知道你的想法,就不会乱猜你的作为,就不会扰乱人民的心灵。所以圣人的治 理,以客观的真实存在作为判断的标准,不以人为的分别作为判断的标准。肚子 是饱还是饿,身体强健还是虚弱,这是客观的真实的判断。心灵是美丽还是丑恶, 意志是坚强还是柔弱,是人为的分别,没有一致的判断标准。所以圣人以真实作 为标准,让人民得到温饱,让大家得到健康。圣人不以人为的观念作为标准,不 要过份的追求心灵和意志,让那些聪明的人不要追求这些人为的没有止境的观 念,而忽视了真实的可以得到的温饱和健康。不以这些人为的分别,追求人为的 名,利,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和人民。以真实作为价值观的基础,这样天下人 民的行为就有了一致的判断标准。 现实的世界,有评比道德模范,用区分钻石是多少克拉来表示贵重,统治者 要发表政纲来描绘蓝图。老子却反其道而为之,好像错了吧。名,利,权是人追 求的欲望,这就是驱动百姓做出行动的三大法宝。只有穿透了名,利,权,这三 重迷雾,回归到追求温饱和健康这两个坚实的基础,这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没有了温饱和健康,名,利,权,让人眼花瞭乱,却只是智慧的细枝末节。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 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 先。 道是虚空的,但是使用它,却不会满溢。像深渊一样,好像是万物的祖宗。 挫掉了尖锐,解开了纷乱,柔和了光亮,混同了尘土。深湛啊,似有似无。我不 知,道是谁的儿子,好像在上帝之先就已经有了。 道好像是无边无际的虚空,我们身处其中。道组成了万物,我们可以用它, 但它不增加。我们无法增加道,也无法减少道,我们就是道的一部分。道就像无 边无际的深渊一样,万物都是从它产生出来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挫 掉了尖锐的,解开了纷乱,柔和了光芒,尘土布满了空间。像水一样深湛,似有 似无。我不知在道之前是什么,是谁生出了道。道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 道是宽广无垠的宇宙,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星星,太阳,月亮像是微尘一 样细小。道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万物都是由它产生。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 它们都不是尖锐的。每天的日升日落是有规律的,不是纷乱的。太阳耀眼的光茫 经过漫长的距离,到了地面也就柔和了。璀璨的星空,白色的银河,就像是尘土 布满了空间。宇宙就像水一样,空气就像是更稀薄的水,似有似无。道是万物的 源头,在上帝之先就有了道。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天地没有仁,把万物当作刍狗。圣人没有仁,把百姓当作刍狗。天和地之间, 就像是橐和籥吧,中间是空虚的,不会弯屈,只要你使用它,就会产生出更多的。 话说多了,计算多了,不如保守在中间的状态。 天地对待万物,没有母子间的仁爱,万物和刍狗是没有分别的。天地之间, 万物平等。圣人对待百姓,没有母子间的仁爱,百姓和刍狗是没有分别的。天地 之间,人人平等。天和地之间,就像是橐和籥吧,它们中间是空虚,没有弯屈, 橐拉动产生风,籥吹动产生音乐,动的越多产生也越多。话说多了计算多了,不 如保守在中间的状态。守中,就是不偏向这个,也不偏向那个。天地没有偏爱, 公平的对待天地间的万物。 人和万物是平等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让这个世界多彩。就像花开花谢, 零落成泥。人出生后,从大地上的五谷杂粮吸收营养,死了埋入大地,消解成大 地的一分子,成为草木的营养。人和人是平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世间有 贵族,有平民,刚出生时都是相同的一个鲜活生命,只是出生在不同的人家,得 到不同的培养,经历不同的锻炼,能力得到不同的开发,最后成长为不同的角色。 地位可能不平等,机会也可能不平等,法律面前也可能不平等,但在天地面前, 是平等的。你可以成仙,成佛,成圣人,也可以成为强盗小偷,也可以成为平民 百姓,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际遇。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自己 想成为的人,你有这种自由。付出的努力不同,得到的回报不同,不论从前的境 遇有多么的艰难,你一样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 若存,用之不勤。 河谷是神圣而不会死亡,这是说深远旋转的母性。深远旋转的母性的产门, 这是说天地的根源。就像绵绵不断的河水一样,用也用不完。 河谷是神圣而不会死亡,河谷中不断有水流出来,永不停止。而道就像是河 谷一样,万物不断的化生,永不停止。就像一个深远旋转的漩涡,这是可以无中 生有的母性。而这个可以无中生有的母性产门,生出了天和地,是天地的根源。 万物就像绵绵不断的河水一样,不断的化生,用也用不完。 道化生万物,生生不息,绵绵不断,永不停止。上天有好生之德,提供给别 人生存的条件,让别人生存和发展是功德无量的行为。每一个的个体有生有死,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子女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子子孙孙会延续你的生命, 所以古人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对子孙香火十分重视,对祖宗祭祀也 十分重视。家族的延续就像河流一样。我们的文化,在文字的记录中保留下来, 我们可以追溯我们文化的起源。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解读从殷商的甲骨文开始 记录的生活与历史。所以长生,不是个体的长生,是家族,族群的长生,是文化 的长生。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能长而且久的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自己单独生存, 所以能够长久的生存。所以圣人把自己摆在众人的后面,而最终自己才能在众人 的前面。自己要置身度外的,最终才能自身生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私利 吗,所以能够成就他们的私利。 天存在了很久,地也存在了很久,天地所以能够这么长时间存在原因,就是 它们不是自己生存,万物从大地之中诞生,吸收上天的阳光雨露,死亡之后又回 归大地,万物的生生灭灭,新陈代谢,让天地看起来长生不死的。因此圣人在面 对利益时,把自己摆在众人的后面,让百姓得到他们想要的安定生活,而百姓也 会把利益的一部分贡献给圣人。在面对灾难时,圣人奋不顾身,让百姓免于遭遇 危害,最终百姓也会团结在圣人的周围保护他。不正是因为圣人的无私吗,只有 好好的对待百姓,百姓才会回报圣人,让圣人得以保存他的江山社稷。百姓和圣 人各得其所欲,都成就了自己的私利,和谐的共生共存。 自私需要有界限,占有太多而不使用就是浪费。无私也需要有界限,分享不 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占有和分享,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不满足和满足, 要有平衡的心态。人的天性,是占有得越多越好。当占有超过了自己的使用,更 多的占有,却不去使用,就是躺在角落蒙上灰尘,束之高阁。要看清自己需求的 边界,知道给得再多,我也不需要了,这就是知道满足的满足。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 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是与万物争夺利益,处在众人都 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居住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心态善于选择像深渊一 样包容,与人交往善于选择仁的态度,言语善于选择好的信用,为政善于选择适 合的治理,事情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行动善于选择合适的时机。正因为不 争夺,所以没有什么怨尤。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万物生长都需要水,万物利用水而成就了自己,水 不去争功。水给众人带来清洁,而水带走污浊,做众人都厌恶不去做的事,所以 接近于道。居住善于选择好的地方,危险的地方就要离开。心态善于选择深渊一 样包容,谦虚接受别人的意见。与人交往善于选择仁的态度,仁者爱人。言语善 于选择保持好的信用,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为政善于选择好的治理,不做对百 姓不利的事。做事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能力不够不能勉强。行动善于选择 好的时机,时机不对不要轻举妄动。做人做事,可以有合适自己的选择,不是只 有一条路去正面冲突争执。正因为不争夺,所心没有什么怨尤。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各得其所欲。儒家说要止于至善,是达到自己最善 于的状态。只有自己尽了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才是活在当下,也就没有遗憾。 水的至善,是顺从天然的本性,而不是勉强自己。委屈可以一时,天性的发展是 无穷的生命力,也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万物的生存竞争,免不了争夺资源。 争夺资源,就要明白自己需求的边界,知足不辱,竞争也就有了边界。我的资源 满足我的生存,我就不争了。万物负阴而抱阳,除了激烈竞争的一面,还有合作 包容的一面。合作包容,能够以宽大的胸怀来包容异己,以更深更远的眼光看到 万物不同中的相同,求同存异,互利双赢。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把持着而满溢它,比不上现在就停止。揣摸着而磨锐它,不可能长久的保存。 金和玉堆满了房子,不能好好的保守它。富足和高贵却骄傲处世,自然会带来灾 祸。功业完成了自身退下来,符合上天的道。 圆满的状态不可能长久的保持。手拿着杯子,希望这喝酒的杯子可以天天都 会斟满。手握着宝剑,希望这宝剑保护的地位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但是这是不 可能的,金玉财宝堆满了屋子,也不一定能守得住。拥有财富和地位,但是骄傲 处世,就会自己招来灾祸。谦虚和低调,才是处世之道。功业成就了,没有用武 之地了,不贪恋富贵权势,身退让贤,才符合上天的规律。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是天地间恒常的法则。日月都不可能保持 长久的圆满,尊贵和财富也不可能长久的保持。以谦虚和退让来处理人事,也是 符合上天的规律。事物在上升和进步的过程中,要以竞争和进取的心态,才能打 开局面,开辟一片新天地。事物在下降和衰弱的过程中,要以谦虚和退让的心态, 才能知所进退,跟得上形势的发展,才能保护自己。富贵而骄是因为地位和财富 的优越感,贫贱而卑,是因为地位和财富的自卑感。但是,在天地面前,人和人 是平等的。就像苏轼所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像庄子所说:以天地为 大炉,以造化为大治。你需要的是自爱,而不是自贵,也不是自卑。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 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是谓玄德。 身体和魂魄合而为一,能不分离吗?回转脾气达到柔和,能婴儿一样吗?洗 涤清除污染,作深远旋转的观察,能没有瑕疵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没有 作为吗?上天的大门开合,能作为母性一样吗?明白事理,做事通达,能没有知 识吗?生产了蓄养了,生下来却不占有,作为却不依恃,成长却不主宰,是称作 深远而旋转的德。 身体是人物质的形成,是真实而有边界的,魂魄是人的无形的思想,两者能 合而为一,想做的,能做到一致的吗?不再固执自己的偏见,回转脾气达到柔和, 能婴儿一样吗?没有长久不消的爱和恨,活在当下,面对自己真实的需要。洗涤 清除污染,不要被片面遮挡,作深远旋转的观察,看得到矛盾的事物相互转化的 细微变化,不以固化的概念来判断事物,能没有瑕疵吗?爱护人民和治理国家, 以人民的需要为归依,顺从人民自然的本性,能没有作为吗?上天就像雌性,不 停的生出万物,我能像雌性一样不停的创造新事物吗?明白事理,做事通达,能 不依赖知识,能以慈爱和包容为人处事。生了他养了他,生下他而不占为己有, 养育他而不自恃功劳,助长他的成长而不主宰他,这就是深远而旋转的德。德是 无私的爱,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对方的利益考虑。因为爱,所以愿意 给对方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成长空间。玄德,是辅万物之自然。 一,是包容了阴阳,包容了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有自己完整的自我认同。 不再视不同的部分为异端,不再因为内部的矛盾而分裂。一个人,要包容身体与 心灵,要包容理性与感性,要包容自己的错误。一个国家,要包容强者与弱者, 要包容官员与百姓,要包容国人与天下百姓。包容是顺从万物自然的天性,以深 深的爱,为对方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条辐共组成一个车轮,当没有了条辐,才会有车的功用。和好泥土用 来烧制陶器,当没有了泥土,才会有陶器的功用。开凿门窗用来造房屋,当没有 了墙壁,才会有房屋的功用。所以占有他是为了要得到他的利益,付出他是为了 要得到他的功用。 为了得到一件东西的利益,就必须付出另外一件东西作为代价。为了得到一 个车轮,必须舍弃三十根条辐。为了得到一件陶器,必须舍弃泥土。为了得到房 屋,必须舍弃部分墙壁。所以占有它是为了要得到它的利益,付出它是为了要得 到它的功用。欲望是人们想得到的东西,而要付出人们拥有的资源禀赋。人的欲 望是无穷的,而资源禀赋是有限的。所以要减少欲望,要发挥资源禀赋,做自己 最善于做的。 有之和无之是相对的,得到与付出是矛盾的,也是一体的。得到是有代价的, 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所以你要明白自己拥有什么,想得到什么,要放弃什么。只 有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才会专注目标,不在细枝末节上绕。只有把能力和资源 投入到一个想要的专注的目标,才会有超出平凡的回报。想要什么,是真实的欲 望,是内心真正想得到的东西,就算付出所有也不后悔。这个欲望必须是符合自 己天然的本性,符合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倒行逆施。放弃自己不善于的事,放弃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勇气拒绝别人的请求,别人的强迫,因为只有心甘情愿去 做的事才会以苦为乐,不知疲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人尽其才。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 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太多的颜色,让人眼盲。太多的声音,让人耳聋。太多的味道,让人口爽。 纵横驰骋去打猎,让人心发狂。难以得到的东西,让人的行为受到妨碍。所以圣 人是为了肚子的温饱,不是为了眼光的满足。所以放弃远处的东西,取得近处的 东西。 太多彩的颜色,刺激了眼,人就像眼睛盲了一样做出选择。太丰富的音乐, 刺激了耳,人就像耳朵聋了一样做出选择。太丰富的味道,刺激了口舌,让人舒 服。骑上车马,纵横驰骋,刺杀猎物,刺激了人的心灵,就像发狂了一样。很难 得到的东西,让人加倍的去追求,妨碍了正常的行为。所以圣人追求的是肚子的 温饱,而不是眼光的满足。所以放弃远处的,取得近处的。 人依据外在的环境和内心的认识做出判断,判断有时是感性的,有时是理性 的,然后采取行动。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就是说一时的感性的决定常常让人后 悔。人与外界互动和沟通的器官是眼耳鼻舌身,所感觉的是色声香味触,外界的 刺激,带来心动,让人行动。当人被外界的刺激所包围,就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商业社会中,商家依靠色彩,音乐,味道,速度,激情来挑动消费者的欲望, 让顾客做出消费的决定,所采用的方式也是让这些元素达到极致的丰富,打动你 的感官,让你无法抗拒。而人常常为感官所迷惑,忘记追求身边的容易得到的东 西,忽视容易得到的幸福。追求超出能力的东西,妨碍了理性的行为,付出了很 多却没有得到回报。所以关注当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收获容易的幸福,人们 的日子就更容易得到满足。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 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 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得到宠爱和侮辱就像惊心动魄一样,得到富贵和大祸患就像身体承受一样。 什么叫作得到宠爱和侮辱就像惊心动魄一样?得到宠爱是好的,得到侮辱是不好 的,得到了惊心动魄,失去了也惊心动魄,这就叫得到宠爱和侮辱就像惊心动魄 一样。什么叫得到富贵和大祸患就像身体承受一样?我为什么有大祸患,就是因 为我有身体承受。当我没有了身体承受,我又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富贵天下就像 富贵自己的身体,如果能这样就可以寄托天下。爱天下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 如果能这样就可以托付天下。 得到宠爱和侮辱,会带来心情的起伏。得到富贵和祸患,会带来身体的承受。 因为人们认为得到宠爱是好的,得到侮辱是不好的。所似就会很看重别人的宠爱 和侮辱。得到和失去,都会像惊心动魄一样。富贵时吃好穿暖,祸患时没吃的没 穿的。我们的身体都有直接的承受,当我们不看重身体的承受,我们就不会看重 富贵和祸患。所以只有看淡自身的得失利害,把天下的得失利害当作自身的得失 利害,我们才能和天下合而为一。天下本来就是一体的,别人与我一样,都是天 地的孩子。 感情和物质的得到与失去是有主体的边界,眼光和胸怀决定了你关注和包容 的范围。不同的主体,从身,家,乡,国,天下,你关注和包容到什么范围,你 的眼光和胸怀就到达哪里。你愿意为你的父母和儿女付出感情和物质,而不计较 个人的得失,那这个家庭就可以托付给你。如果你愿意为了国家付出你的感情和 物质,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那这个国家就可以托付给你。能力越大,责任也越 大,眼光和胸怀越宽广,能包容和给予别人的更多的感情和利益的帮助,那你就 能与别人融为一体,不是只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乡邻,国家,天下而活。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 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 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睁眼去看,却看不见什么,可以称为夷。仔细去听,却听不到什么,可以称 为希。伸手去抓,却抓不到什么,可以称为微。这三样东西不可以辩说得清楚, 而是混合而成为一种状态。在它的上面不明亮,在它的下面不黑暗,绵绵不绝却 不知怎么称呼,回归到像没有什么东西一样。可以称之为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 具体东西的形象,可以称它为惚恍。迎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头,跟随着它却看不到 它的后面。抓住了道初始的状态无,来驾驭今天的有,能明白远古的开始是无, 可以称之为道的纲纪规律。 无是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并不是什么也没有,不是真空的无。无包涵着很多, 只是你看不见的,听不到的,抓不着,是的一种混沌的状态,是没有亮光,也不 黑暗,是一种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物的形象。看似无,蕴含着无数的有,却有 无数的物质,源源不断的化生出万物,化成宇宙天地,草木禽兽。道从无化生出 有,无不是真正的无,执古之道,是执道在远古初始的无,以御今之有,来掌握 今天纷繁复杂的有,能明白远古的开始是无,就能坦然面对今天的无,也就能放 下一切,不要偏执,不要执有,也就能辅万物之自然。 无是万物的开始,死是万物的归宿。所以老子会说:清静为天下正。正,是 止于一,是开始,也是归宿。清静是归零,也是新生。对于人来说,明白我们出 生的时候是赤条条的来,死的时候是一个人埋入大地,或是火化成灰。就能明白 无,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但是从起点到归宿,这一段的有,你可以好好做自然 的我,活出你的精彩,就像河流,或者泥沙俱下,或者汹涌澎湃。所以老子说: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皦。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 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 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 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 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的善于行道的人,细微奥妙都能深深地看得通透,深藏人间而不被外人 认识。正因为不被外人认识,所以勉强为他们做个形容:缓慢的样子就像冬天要 过河,迟疑的样子就像畏惧四周的邻居,严肃的样子就像是出门作客,更改变换 就像是冰将要融化,敦厚的样子就像是木头,空旷的样子就像是河谷,混沌的样 子就像是浑浊。谁能够在混浊时安静下来让它慢慢澄清,谁能够在安静时推动它 慢慢生动活泼。保存着这种道的人不想要满溢。正因为不满溢,所以能破蔽时而 有新的成长。 善于行道的人内心可以看到细小微妙的变化,能够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调 整自己的行为。就像白天过去夜晚降临,混浊的水要静置慢慢才能澄清,人要从 有的状态转到无的状态,让自己的心灵从浮躁回到安静,要善于归零。而当夜晚 过去白天到来,要推动安静的人慢慢的生动活泼,要从无的状态转到有的状态, 让自己的行动从安静转到热烈。每天都有新的成长,每天又不停的归零。抛弃不 合时宜的东西,接受新的东西,吐故纳新。就算现在破败,也会有新的成长。 有道者,是能做到自己的行为是自然,对外界是辅万物之自然。要让自己活 得自然,也要让周围的人活得自然。要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面对,对困难要有 充分的重视,根据环境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人生在世,由于感情和物质的得失, 就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爱恨情仇。有道的人知道节制自己,就像客人,懂得照顾 主人和邻居的感情和利益。而不是放纵自己的行为,只为自己考虑,只追逐自己 的感情和利益。能包容别人,能照顾到别人的情感和利益,才能各得其所欲,和 平共处,合作共赢。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 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 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 到达虚空的极点,守护安静的深处。万物都在运作,我观察到万物的回复。 万物茂盛生长,各自又回复到它的根本。回到根本可以说是安静,这可以说是回 归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本源是恒常。知道恒常是明白,不知道恒常,狂妄 的作为是凶险的。知道了恒常就会包容,包容才会公平,公平才能保全,保全是 天性,天性是道,道是长久的,就算生命消失也不会消亡。 到达虚空的极点,能包容任何事物。守护安静的深处,看花开花落,看人事 变迁。万物一起生生灭灭,我看到生命的轮回。万物茂盛生长,最终都会回归根 本。生于大地,回归大地。回归根本是安静的接受,这才称为生命的回归。生命 的轮回是恒常的,知道轮回是恒常才能明白生命。不知道这是恒常,狂妄的作为 是凶险的。知道了生命的轮回,才会包容不同。包容才会公平的对待别人。公平 才会保全生命。保全生命是天性。天性就是道。道是长久的,就算生命终止也不 会消亡。 明白生命的起初和归宿都是虚空和安静,明白衰弱,老去,死亡是生命的常 态,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要以旁观者的视野,冷眼看这个世界,要明白 世界没有我,地球也一样照常转动,别人也一样生活。要以参与者的视野,热情 的参与世界,如果有了我,别人有什么改变,世界有什么不同。顺应自然,不再 强求。也就能包容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能原谅自己的过去,做不到完美, 留下了很多遗憾。也能原谅别人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 成佛。老子说:求以得,有罪以免耶。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 皆谓我自然。 最上等的,下面的人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亲近他而赞誉他。次一等的,畏 惧他。次一等的,侮辱他。有的是信任不足啊,有的是不任信啊。悠远啊这么珍 贵的言论。功业成就事情顺遂,老百姓都说我自己变成这样的。 最上等的君王,下面的百姓知道有他的存在,君王百姓各行其道,互不打扰, 人民习以为常。次一等的,百姓亲近而赞誉他,君王服务百姓,造福社会,人民 感激他。次一等的,君王势重权威,操纵百姓的生死予夺,百姓畏惧他。次一等 的,君王丧失权势,又欺凌压迫百姓,百姓揭竿而起,反抗,侮辱他。有的是信 任不足啊,有的是不信任啊。悠远啊这么珍贵的言论。信任是君王和百姓联结的 纽带,从相信君王会带给百姓安定的生活,到相信君王就是奴役百姓的祸首,是 相信的内容有了变化。百姓的目的就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君王要尊重百姓的天 性,当君王和百姓和谐相处,人民的辛勤带来丰收的劳动成果,功业成就,事情 顺遂,国家和人民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百姓都说我只是做 好了我自己的事。 百姓皆谓我自然,国家和人民就能达到功成事遂。每个人都做到了自然的我, 每个人都顺从了天性,就能达到国家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美好的梦想而去奋斗,整个社会就会生机勃勃。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正能量注入社会发展,人民 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得到完善,国家的治理水平得到提升。领导者最大 的德就辅万物之自然,依靠人民,放手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所以最好 的领导者,是让百姓顺从自己的意志,给百姓空间发挥潜能,而不是限制和主宰 百姓。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当大道荒废了,就有了仁和义。当智慧出来了,就有了大的虚伪。当六亲不 和睦,就有了孝和慈。当国家昏暗动乱,就有了忠臣。 大道是自然,当自然荒废了,就有了人为定义的仁和义。仁和义,是内心强 迫自己去做应当去做的事,而不是自然而然做的事。当智慧出来了,却用来蒙蔽 大众的眼睛和心灵,只留下了虚伪。当最亲近的家人都不和睦了,就人为强调孝 慈。最亲的家人间,自然而然会有感恩之情,关怀之心。人为规定父慈子孝要做 到条条框框,就是因为家人间没有了自然之情。当国家昏暗动乱,就开始强调忠 臣。当君王和百姓各自做好自己的本份,就会国泰民安。当国家不太平,国乱思 忠臣,常常是君王和官吏违反自然的规律,引起内忧外患。 道法自然,德辅万物之自然。道,德,仁,义,礼,法,是一步步向上的楼 梯,没有了基础,上面的就成为空中楼阁。道和德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是 起点也是归宿。反者道之动,回归到起点和归宿,是让社会达到圆满与和谐。如 果一往直前,往而不返,是矛盾的不停分裂,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样的结 果是社会的撕裂,国家的崩溃。只有植根于万物自然的道和德,仁,义,礼,法 才能成为滚滚洪流,越来越强大的成长。既照顾到人民百姓的公平公正,又让人 民按天赋的不同分工合作,展开竞争。既有社会的和谐共处,又有个人的自由选 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不是说这些不珍贵,而是说如果缺少了自然作为 基础和根本,这些就成了无本之末。如果根基不稳,建筑再高再豪华的房子,遇 到大风大雨,也容易崩溃垮塌。舍本逐末的结果,常常是过犹不及。违背了人们 的天性,礼法就成了枷锁。以仁义为口号,却攻打侵略别的国家。以国家的强大 为借口,却巧取豪夺百姓的家园财产。老人活者的时候不赡养,却以葬礼排场来 证明自己的孝顺。父母以爱为名,包办子女的一切。当国家的法律刻薄而违反人 性,下面的官吏不管人民的死活而盲目执行。回归到自然的天性,是回归到百姓 的根本需要,是回归到和谐的统一。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 私寡欲。 没有了圣人放弃了智慧,人民得到百倍的利益。没有了仁放弃了义,人民回 归到孝顺和慈爱。没有了技巧放弃了利益,大盗和小偷都没有了。这所说的三条 作为准则是不足够的。所以让它们有所归属。表现本色,拥抱纯朴,少一些私利, 少一些欲望。 没有了圣人的领导,放弃了智慧的教育,人民得到百倍的利益。每个人回归 简单,做好自己喜欢和善于的事情,就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没有了仁,放弃了 义,人民回归到孝顺和慈爱。人为定义的仁和义,以自己的标准来强迫别人必须 做什么,而不是听从对方的意愿。如果人民的孝顺和慈爱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 法律和条约的规范,就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感觉。没有了技巧,放弃了利益,大盗 和小偷都没有了。大盗和小偷,是欲望和私利太多,以不当的技巧,希望不劳而 获。这里上面说的三条作为准则是不足够的,所以有更为原则的归属:表现本色, 拥抱纯朴,少些私利,少些欲望。表现本色,就是不要被人为的面具包裹,拥抱 纯朴,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初心,少些私利,少些欲望,多少的付出就有多少的回 报。一个人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能放弃什么。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回归天然的本性,找到自己想走的路,为自己想要 的生活而付出自己的所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在这些欲 望中,找到内心最深的渴望,放弃那些让你眼花缭乱的过多的欲望,损之又损, 回归简单。有道的人,就是回归简单的生活,明白我有什么,想清楚我想要什么, 我又能放弃什么。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 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 贵食母。 断绝了学习,没有了忧愁。唯和阿,有相差多少?善和恶,有相差多少? 别人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荒原一样的宽广啊,它没有中央啊。众人都高兴的 样子,好像享用祭祀的牛羊猪,好像春天登上了高台。我独自淡泊啊没有征兆的 样子,好像婴儿还没长成小孩子。累啊好像没有归宿的地方。众人都有休息的家, 而我独自好像被遗忘了。我像愚笨的心啊,混沌啊,众人都明亮的样子,我独自 昏暗的样子。众人都明察的样子,我独自不开心的样子。平澹啊,就像大海的样 子,风吹啊,像不会停止的样子。众人都有依靠,而我独自顽固和粗鄙。我独自 异于众人,而珍贵食物和母亲。 断绝了学习,回归到以自然天性为原则,就没有了难以选择的忧愁。唯和阿, 有相差多少,是发音的不同,是字形的不同,这个我分得清。善和恶,又相差多 少,善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丑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我无法以概念和定义来判 断善良还是丑恶。人和人相比有强弱,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要畏惧敌人的强 大,不要狂妄的挑战强大的敌人。有利害,有得失,别人都畏惧的,我也不能不 畏惧。身处人世间,世人就像是海洋,我就像是一滴水。人海如荒原一样的宽广 啊,它没有中央啊。当统治者说我会给你们一个美好的生活,众人都高兴的样子, 好像享用祭祀的牛羊猪,好像春天登上了高台。众人都像吃得好,玩得好,沉浸 在幸福中。我以自然天性来做判断,以人民真实的温饱和健康为标准。我独自淡


泊啊没有征兆的样子,好像婴儿还没长成小孩子。我简单得就像是个婴儿,不会 掩饰自己的情感,当饿了就会哭,当困了就会睡。我以自己的体验来感受这个世 界。我疲惫啊,好像没有归宿一样。众人都有休息的家,而我独自好像被遗忘了。 众人依靠的书本来判断,只有我按真实来判断,我愚笨的心啊,混沌啊,众人都 明亮的样子,我独自昏暗的样子。众人都明察的样子,我独自不开心的样子。众 人都以圣人说的为标准,以书本经典为标准,以周围的别人为标准,而我以自己 的真实作为判断,以自然天性为标准,所以我和众人的看法常常是相反的,我是 孤独的,微弱的。人世的社会宽广而平澹啊,就像大海的样子,风吹啊,众人的 流行风气像不会停止的样子。当众人都有依靠,孤独的我就是一个顽固和粗鄙的 人。我独自不同于众人,而是珍贵食物和母亲。食物让我不在挨饿,母亲让我感 到家的温暖。我以简单和真实的体验,来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民以食为天,吃得饱,穿得暖,是人们生存下去的 最基本的需求。以温饱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平衡发展的标准,是真实的最简单的方 法。对人类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的基础。道,德,仁,义,礼,法, 就像是一棵大树,是中国文化的道统,是两千多年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总结。道 是这棵大树的根本,道是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基础。没有了身体,人类无法生存。 为了生存,就需要粮食。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础,人民是国家的根源。解决人民 的温饱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应尽的责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解决民生问 题的关键。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广大人 民美好生活的目标和梦想。德,仁,义,礼,法是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梦想的方式。 道是自然,德是辅万物之自然,如果舍本逐末,放弃温饱,而去追逐仁,义,礼, 法,民主,自由,选举这些道的细枝末节,就是愚昧的开始。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 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 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的容貌,只是跟从道的选择。道展现出的样子,像光在晃,像风在飘。 飘啊晃啊,它当中是有形象的。晃啊飘啊,它当中是有物质的。遥远啊昏暗啊, 它当中是有精华,它的精华是真实的,它的当中有信息。从古到今,它的名字没 有离去,以此观察万物。我以什么知道万物的形状呢,以这些。 大德的样子,只是跟从道的选择。道效法的是自然,大德的容貌就是顺其自 然。道的样子,像虚空中光在晃啊,风在飘啊。仰望星空,好像有东西在发光, 有东西在移动,在飘散。飘啊晃啊,虚空中是有形象的。这些飘动着的,发着光 的星云,有的聚合,有的分开,组成各种形状。晃啊飘啊,虚空中是有物质的。 这些发光的,飘动的星云,是光,是能量,是灰尘,是泥土,是存在的物质。遥 远啊昏暗啊,虚空中是有精华的。这无边无际的太空,是遥远的,是黑暗的,星 云就像是其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真实的,这些精华是带有信息。星云有无数的 星星,太阳,月亮,灰尘,泥土,这些真实的存在,包含着信息,有着自己的运 动方式,有着自己的演化规律。从古到今,道的名字没有离去。名字没有变化, 但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以此来观察世间的万物。我以什么知道万物的形状 呢?就凭借这些。万物的名字没有变化,但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变化的。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就是易经,是群经之首。 易经就是表达变化的规律。可以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拥抱变 化。每个变化,要看到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将来要往哪里去。过去的状态 就像是地基的砖块,就像是初爻,每个当下的现状就往上加上一爻,不到最后结 局,你无法知道最后的卦像。因为道时时刻刻在变化,大德就是包容这些时时刻 刻的变化,让这些变化自然的发生,尊重这些自然的选择。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弯曲得到保全,枉屈的得到正直,低洼的得到满溢,破旧的得到更新,选择 少了就得到,选择多了就迷惑。所以圣人拥抱统一作为天下的范式。不自己表现 所以光明,不自己认为正确所以彰显,不自己夸耀所以有功,不自已矜持骄傲所 以长久。只有不争,所以天下不能和他争。古人说的:弯曲的得到保全,哪里是 虚假的话呢,真的能得到保全而归属它。 弯曲反而得到保全,枉屈反而得到正直,低洼反而得到满溢,粗敝反而得到 更新,少的得到更多,多反而造成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万物的天性是自然生 长,但是一时的压制虽然阻碍了发展,但当这个阻碍被打破之后,天性还是会自 然生长。一时的困难会让事情变得艰难,但只要抱着生存的勇气,就会有转机。 因为外界的环境会发生变化,相互转化,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你必须等待时机, 所以圣人拥抱统一作为天下的范式。你的自己表现,自己肯定,自己夸耀,自己 骄傲,盲目的乐观,看不到困难,将会给自己造成困境,不作不死。只有不争一 时,不争一己,所以天下不能和他争。古人说的,弯曲的得到保全,哪里是虚假 的呢?按照这句话去做,真的能够得到保全而归属它。 曲则全,要保持弹性。危险来了,要保护好自己。当外在环境非常恶劣,不 是依仗自己的能力强,不要倚仗自己的装备好,不是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一流, 而无畏的与外界对抗。一时的委曲,换来日久天长。就像夜晚的到来,家是你安 全的堡垒,而不是在外四处游荡。就像北方冬天的到来,树木都落光了叶子,保 持养分,减少消耗,等到第二年春天到了,又发出新芽。所以有时候不争,是在 等待时机,当度过困境,时机好转,天下就不能和他争。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 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 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很少说话而自然变化。所以大风不会吹一整天,暴雨不会下一整天。谁造 成这样呢?天和地。天和地尚且不能够长久,何况于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 认同于道。有德的人,认同于德。失去的人,认同于失去。认同于道的人,道也 乐于得到他。认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认同于失的人,失去也乐于接受 失去。信任不足够啊,有不信任啊。 很少说话而自然变化。自然,是自己选择,自己变化。所以大风不会吹一整 天,暴雨不会下一整天。谁造成这样呢?天和地。天和地尚且不能够长久,何况 于人呢?天和地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人的变化,来源于各得其所欲,让欲 望变成现实。因为甚爱必大费,所以从事于道的人,认同于道。有德的人,认同 于德。失去的人,认同于失去。是自己的做出了选择,自己认同了结果。不管结 局是好是坏,都心甘情愿。认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认同于德的人,德 也乐于得到他,认同于失的人,失去也乐于接受失去。信任不足够啊,有不信任 啊。选择是双向的,彼此的认同,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双方都快乐开心。如 果其中一方不认同与对方的关系,不接受结果,不能信任对方,就无法同甘共苦, 从相互支持变成相互对抗。 世界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拥抱变化,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是因为相 信这样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得偿所愿。如果选择涉及到双方的,大家 都希望得其所欲,要照顾到双方的情感和利益。这就需要双方的信任。相信对方 会在乎自己的感受,相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利益。信任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 纽带。如果没有信任,就容易走向冲突,走向对抗。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垫着脚尖的人不能站立得长久,大步跨的人不能行走得长久,自我表现的人 不能光明得长久,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不能彰显得长久,自己夸耀的人没有功劳, 自己矜持自负的人不长久。这些行为对于道,可以说是多余的食物和累赘的形状。 人或许厌恶这种行为,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做。 垫着脚尖的人不能站立得长久,大步跨的人不能行走得长久。可以达到一时 的高,一时的快,因为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所以不能长久。不自己表现所以光明, 不自己认为正确所以彰显,不自己夸耀所以有功,不自已矜持自负所以长久。你 光明,别人能看见。你的彰显,别人会肯定,你的功劳,别人会夸耀,你的长久, 别人会支持。自己说自己多好,就像多余的食物和累赘的外形,人们或许厌恶这 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做。 道是长久的,道就是天性,天性就是顺其自然,符合自然规律的才能长久。 天地化生了人,人也继承了自然的本性。生存有竞争,斗争是激烈的。为了自己 的情感和利益而奋斗,陷入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自我表现, 自以为是,自己夸耀,自己矜持自负。以高尚的仁义,民主的借口美化自己的行 为,丑化对方,看不到对方的情感和利益,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天使,对方是邪恶 的魔鬼。但是竞争要有一个限度,就是符合自己的本性。扭曲了本性,就会走向 反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为了得到情感和利益,扭曲自己的本性,是不能长 久的,最终会走向毁灭。回归到天然的本性,正确的认识自己,看待自己,与外 界和谐相处。要爱惜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需要的是自爱,而不是自见, 自是,自伐,自矜。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 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有种物质是混沌组成的,比天和地更早的产生。寂静啊寥廓啊,独自存在而 不改变,圆周一样运行而不停止,可以凭此成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 名字,把它取名字叫道,勉强为它取名叫大。大可以叫逝去,逝去可以叫远,远 可以叫反。所以道是广大的,天是广大的,地是广大的,君王也是广大的。宇宙 中有四种广大,而君王位居其中一个。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 自然变化。 有一种混沌而成的物质,在天和地产生之前,是若有似无的星云。寂静的没 有声音,寥廓的没有边界,独自存在而不改变,像圆周一样运行而不停止,天下 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它,为它取个名字叫道,我们现在命名 为宇宙,免强为它取个名字叫大来形容道。大是说扩散到四周就像逝去一样,逝 去是说飘移到遥远的空间,遥远是说飘移到远处之后又会运动着返回。对个人来 说,道是广大的,天是广大的,地是广大的,君王是广大的。宇宙中有四个广大, 君王位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变化。 人是地化生的一小部分,地是天化生的一小部分,天是道化生的一小部分。 道的本性是自然,天得到道的自然,地得到天的自然,人得到地的自然。自然, 是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变化。自,就是自己这个主体,然就是行动变化。每个人 按自己的天性来选择想要的变化,每个家庭按自己的天性来选择想要的变化,每 个国家按自己的天性来选择想要的变化。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选择, 自己的行动。做自己,是天性的追求。尊重每个主体的天性和选择,就是最大的 德。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 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君主。因为这样所以圣人一天到晚的行走都不离开 辎重。即使有荣华的宫观,却安处超然。为什么万乘的君主,却凭借自身而轻视 天下?轻视则失去根本,躁动则失去君主。 重的在下,轻的在上,重的是轻的根本。安静的黑夜,躁动的白天,躁动一 天要回归安静以休养生息。因此圣人一天到晚在外行走,离不开饮食休息的辎重。 即使有荣华的宫观,却安处超然。百姓就是圣人的辎重。圣人能依靠的不是宫观, 而是百姓。为什么万乘的大国君主,却凭借自身而轻视天下百姓?天下的百姓像 是海洋,君王像是浪花,海洋是浪花的力量源泉。轻视百姓,则失去百姓的支持, 就像轻失去重,不能稳固。躁动却不知回归休养生息,支使和奴役百姓却不知给 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就会破坏安定的生活,就要危及君主的统治。 回归根本,是物理的自然。重的质量大,轻的质量小,质量大的有更大的引 力,轻的围绕着重的转,重是轻的根本。静是万物的起源和归宿,躁是万物能量 的释放,能量释放完了就回归安静。个人和整个国家的人相比,个人是轻的,大 众是重的,所以个人围着大众转是自然。就算是拥有权势的君主,也要跟随大众 的情感和利益而转,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轻视天下百姓。轻视天下百姓, 离开力量的源泉,个人就是渺小的。渺小的个人就像无根的浮萍容易覆灭。为人 民服务,不是一个口号。服务一个人,汲取一个人的力量,服务一个国家的人, 汲取一个国家的力量。所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就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情感 和利益的获得。一个人躁动的能量,来源于这个社会,也将返还给这个社会。如 果你的躁动,你的能量的释放,只是为个人,那你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 你的能量的释放,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那你就是民族和国家值得托付的人, 那你就可以承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领导责任。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 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 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 迷,是谓要妙。 善于行走的没有车辙痕迹,善于言说的没有过错处罚,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 善于关闭的没有关楗而不可以打开,善于打结的没有绳子约束而不可以解开。因 此圣人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遗弃人,常善于救物,所以没有遗弃物品。这就是 所说的隐藏着的明白真相。所以善于做事的人,是不善于做事的人的老师,不善 于做事的人,是善于做事的人的资源。不贵重他的老师,不珍爱他的资源,即使 智慧也是大迷惑,这就是所说的重要的奥妙。 有人善于行走,有人善于言说,有人善于计算,有人善于关闭,有人善于打 结。每个人天赋是不一样的。做事的时侯,就有了善于和不善于的分别。每个人 发挥自己的天赋来做自己善于做的事,达到自己最擅长的极致,才能够做得最好。 所以圣人看到人的不同,发挥各人的长处,也看到人的相同,以慈爱的心来关怀 弱者。善于救人,也善于救物。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不是人人都能明白 的道理。所以善于做事的人,也要以慈悲的心帮助别人,做个老师好好的传授。 不善于做事的人,要以谦卑的心好好的学习。不贵重他的老师,不珍爱他的资源, 即使智慧也是大迷惑。这就是所说的重要的奥妙。 我们怎样看待与别人的不同。人和人相比,各有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就 像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比我好的人,我要好好学习。比不上我的人, 我要分享我的长处。我们需要的不是自傲,也不是自卑。人和人除了竞争的一面, 也有合作的一面。看淡个人的得失,以慈爱的心来关怀别人。做到人尽其才,物 尽其用,除了以自己的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好,还要分享自己,救助别 人。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 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 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知道它的雄壮,守护它的雌弱,成为天下的溪流,成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 德不会离开,又回归到婴儿的状态。知道它的白,守护它的黑,成为天下的模式, 成为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不会差忒,又回归到无极的状态。知道它的荣华,守 护它的屈辱,成为天下的河谷,成为天下的河谷,永恒的德才会满足,又回归到 原木纯朴的状态。原木分解割开就能制作成为器物,圣人使用纯朴的人,就成为 官员首长,所以宏大的制作是不割裂的。 让强大的人发挥长处,展现他的雄壮。让弱小的人得到保障,守护他的雌弱, 要包容这两类人,成为天下的溪流。能包容清浊,成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才 不会离开。又回归到婴儿的状态,真实的面对需求,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知 道白天要努力奋斗,守护黑夜的休养生息,成为天下的模式。能包容白天和黑夜, 成为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才不会差忒。又回归到无极的状态,有和无是一体的, 有无会相互转化。知道在荣华时享受尊贵和富足,守护屈辱时的抛头颅洒热血, 成为天下的河谷。能生生不息,成为天下的河谷,永恒的德才会满足。又回归到 原木纯朴的状态,保持天然的本性。原木保持本性分割开做成器物,人民保持本 性,圣人使用他的长处,就成为官员首长。所以宏大的制作是不需要割裂,能包 容不同,发挥各个不同的长处。 万物负阴而抱阳,统一中总有矛盾的双方。宽大的胸怀能包容矛盾,宏大的 制作能发挥各自的长处。


老子 道德经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 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 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要取得天下而做为这件事,我看见这是不可能得到停止。天下是神圣的器 物,不可以做为的,不可以执有的。做为的人会失败,执有的人会失去。所以万 物,有的是前行,有的是跟随。有的是歔,有的是吹,有的是强,有的是弱。有 的承载,有的坠落。因为这样所以圣人去除过分,去除奢侈,去除安泰。 将要取得天下而为这件事去做,我看见他是不可能得到结果,天下是不停的 变化运动,人就算不停止的做,最终将是失败,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天下是 神圣的器物,个人是不可以做为,不可以执有,天下万物纷繁复杂,个人是渺小 的,以小搏大,不可能成功。个人要占有天下,要改变天下,是狂妄的。你要去 改变就会失败,你要去占有就会失去。天下万物,因为有差异,有对比,所以有 的先行,有的跟随,有的歔,有的吹,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承载,有的坠落。 天地都无法做到齐一,所以圣人要去除过分的行为,去除生活上过大的享乐,去 除安全上过分的安泰。 如果你只为了自己绝对的安全,就会无视别人的安全。如果你只为了自己奢 华的享乐,就会无视别人的生活。如果你只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就会无视别人 的利益。当你把自己的一切当成是最重要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别人前头,别人 就成了阻碍。要得到你想要的就变成夺取别人心爱的,因此,你就走到大家的对 立面。对立的结果是矛盾的激化,双方势同水火。如果没有一方愿意放弃自己的 利益,战争就会到来。或者是为了情感,为了争一口气,或者是为了利益,陷入 你死我亡的斗争。结局是悲惨的,经济一落千丈,百姓死伤无数。你想要的终将 得不到,你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所以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圣 人不会有过度的行为,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会照顾到大家的利益,让大家都可 以得到安定的生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凭借兵锋强行天下。战争这种事容易还报,军队所 在的地方,荆棘生长啊,大军战争之后,必定有凶险的年份。善于用兵的人得到 结果就停止,不敢凭借战争来取得强大。战争的结果不值得矜持自负,战争的结 果不值得夸耀,战争的结果不值得骄傲,战争的结果不符合预期也要停止战争, 战争有了结果就不要逞强。万物强壮就老死了,这叫作不符合道,不符合道的会 早早结束。 战争是最伤害国家和人民的事,辅佐君王的人不凭借兵锋来强行天下。战争 之后,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荆棘丛生,必定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景。善于用兵的 人得到战争的结果就停止,不敢凭借战争来取得强大。战争的结果不值得矜持自 负,战争的结果不值得夸耀,战争的结果不值得骄傲,战争的结果不符合预期也 要停止战争,战争有了结果就不要逞强。万物强壮就老死了,就像子弟兵年轻力 壮就战死疆场,这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会早早的结束。 有道的人辅佐君王,不以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不会侵略别的国家。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协调, 谈判,以政治外交的手段作为优先的方法。因为战争是残酷的,以死伤无数作为 结局。矛盾冲突中的双方,强大的一方要保持克制。国虽大,好战必亡。而弱小 的一方,要认清自己的形势,不挑衅。战争的结束,或得或失,胜的不要骄傲夸 耀,败的不要心怀愤恨只想报仇雪恨。因为下一场战争,依然是以生命为代价。 生命比财产珍贵,生命比情感珍贵。因为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回来。万物负阴而抱 阳,要包容强者,也要包容弱者,因为万物平等,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 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 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 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 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上好的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万物或者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君子 日常起居是以左边为尊贵,战争则是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不是君 子的器物。在事情得不到停止的时候用它,心态上的淡然处之是最好的。胜利了 却不赞美,而赞美战争的人,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以在天下 达到他的意志。吉利的事情崇尚左边,凶险的事情崇尚右边。偏将军站在左边, 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说用丧礼来对待它。杀人很多,要以悲哀的心来哭泣这件 事,战争胜利了要用丧礼来处理这件事。 兵器是用来杀人的,是不祥的器物,而上好的兵器,就像火箭,导弹,原子 弹,氢弹,生化武器是会给人带来大规模的杀伤。而人是世上最值得宝贵和珍惜 的。所以有道的人,不乐于使用。只有当敌方发动侵略战争,不得已的时候才能 使用佳兵,心态上要淡然处之。战争胜利了不值得赞美,赞美战争的人是以杀人 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拥护。 最好的应对战争的手段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敌人放弃战争。对于战争来说, 兵器,人的组织,后勤的支援都是非常重要。做好兵器装备建设,是让客观的战 斗力得到发挥。做好将军和士兵的训练,是让主观的战斗力得到使用。做好经济 建设,是持久战斗力的后勤来源。佳兵,可以拥有,但不轻易使用。不是用来侵 略,是用来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防御型的国家拥有上好的兵器, 是以能给敌方以毁灭性杀伤的威慑,让敌方就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 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 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道常常是无形的状态,可以命名为朴。即使小,天下也不能够主宰它。侯王 君主如果能够守护它,万物将会自己宾服。天和地相互配合,所以降下甘露,人 民不用听到命令就会自己均匀得到雨露。开始是按天性不同来区分命名。有了名 字,将会知道万物不同天性停止的边界,因为知道停止的边界就不会做错而危殆。 比喻道和天下万物的关系,就如溪流河谷和大江大海的关系。 道在最初的时候,是无形的状态,可以命名为朴。即使小,道在最初的时候 也保持有自然的天性,天下万物不能够主宰它。侯王君主如果能够守护自然的本 性,天下万物将会按自己的本性来归附。就像地上的水升腾为云,云再化为雨, 天上降下甘露,人民不用听到命令就会自己均匀得到雨露。从无到有,到万物生 成,按天性的不同来区分命名。根据名字,就可以知道万物的不同的天性。根据 天性,也就知道符合天性的要做,不符合天性的要停止。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做错 的危殆。比喻道是天下万物的源头,就如同溪流河谷是大江大海的源头。 道是天下万物的源头,万物与道有一样的自然本性。溪流河谷是大江大海的 源头,江海和川谷有一样的水。道的自然,像是流淌在万物身上的血液,万物自 然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顺从自然的天性,是每个人的本能。按照自己的本性来 运动变化,不需要外在的命令,这是内心的选择。万物从道继承不同的天赋,各 人有不同的本性,各家庭有不同的本性,各民族有不同的本性,各国家有不同的 本性。在这些不同的本性中,也有着从道延续下来一样的自然本性。万物负阴而 抱阳,万物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有万物一统的自然,也有个体的自 然。而辅万物之自然,就是顺从道的天性,就是普天下的价值。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道别人的人是智慧,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胜过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 自己胜过自己的人是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有强大行动力的人是有意志的。 不失去他的住所根基的人是长久的,死了却不消亡的人是长寿的。 要清晰和透彻的知道别人是很难的,这需要智慧。要清晰和透彻的知道自己 也是很难的,这需要明白自己。战胜别人,需要的是比别人更强力量。自己胜过 自己,需要的是比原来的自己更强。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 的。面对困难,而能强行突破的人是有意志的。不失去人身的住所根基,才能保 持生命的长久。自己死了而子孙不消亡的人是长寿的。 道是万物的源头,万物又不停的成长变化。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善于做的 事也不一样,家庭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所以你要知道别人是需要智慧 的。你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他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处境,未来的梦想。而这 一切的基础是你要知道自己。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只有深入明白自己的 情况,根据相同的人性,以己知人,才能了解别人。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分析 现在自己的处境,想想自己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明白自己拥有什么,想要什么, 能放弃什么。知道自己最爱的是什么,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就算付出一切也不 后悔。按照自己的天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汲取力量。人生 也是玄之又玄,就像不停滚动的雪球,能包容原来的自己,不管是好的坏的。战 胜原来的自己,补上自己原来的不足,滚动一圈又一圈,才能越积越多,越来越 强大。要明白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欲望的边界,知道给的再多,超出我想要的 也是多余的。就像食物,我吃饱了,给我再多都吃不下去了。知道满足的人是富 足的。知止可以不殆,知道什么是停止的边界,就不会有追逐的危殆。安顿好自 己的身心,解决了温饱和健康,才能保持生命的长久。当走到生命的尽头,能明 白生死是自然规律,看淡死亡是回归大地的怀抱,而子孙是你生命的延续,一代 又一代的谱写生命之歌。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 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 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泛啊,它可以就在左右。万物依恃它而生长却不责备,功成却不占有, 为万物提供衣食却不主宰。常常没有欲望,可以称呼为小。万物归附却不主宰, 可以称呼为大。因为它始终不以自己作为大的,所以能成就它的伟大。 大道广泛啊,它可以就在身边左右,道是无所不在的。万物依恃它而生长却 不责备,总是默默的付出而没有怨言。功成却不占有,成就了万物,却不占为自 己所有。为万物提供衣食供养,而不主宰,让万物按自己的天性生活。常常没有 占有的欲望,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万物,可以称呼为小。万物归附却不主宰,不占 有,不控制,可以称呼为大。因为它始终不以自己作为大的,为万物的生长提供 空间和资源,所以能成就它的伟大。 宽广的怀抱和无私的付出,才能成就伟大。包容,是你能照顾对方的情感和 利益。包容是不做对手,而是做伙伴。你能包容一个人,那个人就不会对抗你。 你能包容一家人,一家人就不会对抗你。你能包容一乡的人,一乡的人就一不会 对抗你。你能包容一国的人,一国的人就不会对抗你。你能包容天下的人,天下 的人就不会对抗你。你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朋友的数量越交越多,把对手的 数量缩小到最小,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为一个人付出,会得到一个人的感激, 得到一个人的支持。你为了家庭付出,就得到家庭的支持。你为了民族付出,就 得到民族的支持。你为了国家而付出,就得到国家的支持。你为了天下而付出, 就得到天下的支持。得到别人越多的支持,就能成就你的伟大。你要占有,就要 排除别人的利益。你占有的越多,就要排除越多的人的利益,你是越多人的敌人。 你要主宰,就要排除别人的自主。你主宰的越多,别人的反抗就越激烈。所以辅 万物之自然,才能成就你的伟大。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 足既。 执有了伟大的形象,天下的百姓都乐于归往。归往而不受到伤害,得到安全 平等太平。音乐和食物,可以让过往的客人停留。道表现出来,口尝它平淡得像 没有味道,目视它却不足以看到,耳听它却不足以听到,使用它却不足以用完。 万物归附却不主宰,可以称呼为大。执有了这个伟大的形象,天下的百姓都 乐于归往。归往而不受到伤害,停留下来生活,得到安全平等太平。音乐和食物, 可以让过往的客人停留,但这是短暂时间的停留。道表现出来,完全不像音乐和 食物,口尝它平淡得像没有味道,目视它却不足以看到,耳听它却不足以听到, 但使用它却是怎样也用不完。来归附的百姓是长久的停留,能安居乐业,得到想 要的生活。 有人说旅游是离开自己活腻的地方,行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放松几天之后 又回到自己的故土家园。而归附却是割断了与过往的所有联系,以此地为新的家 园,一切都从头开始。伟大的统治者能以包容的心胸来接待新归附的人民,提供 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让新来的人民过上温饱和健康的生活。音乐和食物,丰富多 彩,但是要付出金钱的代价来交换。道的展现是平淡,却是长久,只是付出,而 不求回报。新来归附的人民,可能语言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 要融入新的家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双方的包容。包容就是要面 对双方的矛盾,找到适当的化解的方法。求同化异,温饱和健康是最大的同,这 是根源于道的共同的人性。而辅万物之自然,首先要尊重,而后才能化解。心灵 的化解,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许需要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对 双方来说都需要耐心和宽容。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 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将来想要收敛它,必定先扩张它。将来想要削弱它,必定先强大它。将来想 要废除它,必定先抬举它。将来想要夺取它,必定先给与它。这就是所说的细微 处的明白。柔弱战胜刚强。鱼不可以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展示给别人。 柔弱的可以战胜刚强的,是明白自己的弱小,避开锋芒,委曲求全。将来想 要收敛它,必定先扩张它。将来想要削弱它,必定先强大它。将来想要废除它, 必定先兴举它。将来想要夺取它,必定先给与它。面对刚强的敌人,我们无法阻 止敌人的势力,只有暂时的退却,以保存实力。不能硬碰硬和敌人决斗,要保存 好自己,再徐图将来。这就是所说的细微处的明白。柔弱是能战胜刚强。面对威 胁深潜以保存自己,鱼不可以离开深渊,离开深渊就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国家 的利器,不是战争开始就硬碰硬,不可以展示给别人。要懂得隐藏实力,变幻莫 测,才能最后以弱胜强。 刚强胜柔弱是一般的规律,柔弱胜刚强是有奥秘的。战争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高明的将领指挥得当,才能以弱胜强,反败为胜。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这样实践的 战争。从战略上来说是持久战,从开始的战略退却,中期的战略相持,到最后的 战略反攻。从战术上来说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作为弱小的一方,为了保存自己,一开始的退却是无奈的选择。就像鱼一样潜入 深渊,敌人就无法找到。为了最终将敌人赶出国门,现在就必须放弃故土家园。 为了最终削弱敌人,现在放弃了资源矿产,让敌人变得强大。为了最终打败敌人, 现在就必须做出很大的牺牲。一时的退让,敌人更强大,是为了让敌人战线拉长, 分散敌人的力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时的让敌人扩张,是为 了让敌人走向反面。反者道之动。这就是微明,一开始看是不合常理,到最后才 会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 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 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常没有作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如果能够遵守这个道理,万物将会自 己变化。当万物变化了,欲望膨胀将有所作为,我将用没有名字的纯朴原木来镇 住他。没有名字的纯朴原木,是回到没有欲望的状态,没有了欲望回归到安静的 状态,天下将会自己安定。 道没有一个目标欲望想要变成什么样子,而是顺着万物的本性,让万物生长 变化,结果是万物无所不为。侯王如果能够遵守这个道理,万物将会自己变化, 就会国泰民安。可是当国泰民安,欲望膨胀,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别人,将要有所 作为,我将用还没有名字的纯朴原木来镇住他。因为木头的生长是顺从自己的本 性,而不是顺从别人的意志。没有名字的纯朴原木,是回归到事物原始的状态, 也将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回归到安静的状态,放弃过多的人为,万物按照自己的 本性生长。百姓以不同的天赋分工合作来谋生,天下将会自己安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自己没有自私的作为,而是让万物顺从自己的本性什 么都可以做。道的长生不是自己独自在生存,是融入万物的生生灭灭中。领导者 自己没有自私的作为,而是让人民大众顺从自己的本性什么都可以做。因为没有 条条框框的限制,人民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分工合作的结果是生产的繁荣, 生活的提高。这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出发点。每个人天性的不同,做到小 而美,完善自己的才能,止于至善。整个社会的才会丰富,饱满起来。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就能实现社会最大的发展。而个人能力的发挥,如果不是顺从自然的 本性,不知道节制欲望,就会走上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权盗版, 这些欲望膨胀,会走向人性的恶劣的一面,只有用纯朴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了解 到,占有再多的财富,如果不能好好使用也是浪费。拥有再多的权力,不能让生 命保持健康长久也是没有意义。人出生时是纯朴的状态,人死亡时是赤裸裸回归 大地,也就没有了欲望,懂得放下,回到安静的状态。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 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 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 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等的德是不追求德,这样子才是有德。下一等的德是不想失去德,这样子 是没有德。上等的德没有作为是没有想去做为,下一等的没有作为是人为的想没 有作为。上等的仁的作为是没有目的的作为,上等的义的作为是有目的的作为。 上等的礼的作为之后而别人没有回应,则举起手臂而叫别人跟从。所以失去道以 后才追求德,失去德以后才追求仁,失去仁以后才追求义,失去义以后才追求礼。 而礼,是在忠实和信任都稀少了才追求的,是悖乱的开始。前面说的礼,是道的 花朵,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身处在厚重的地方,不处在薄弱的地方,处在 根本充实的地方,不处在末梢花朵的地方。所以抛弃那些而争取这些。 德是辅万物之自然,上德是不追求德,保持万物保持自己的本真,这样子才 是有德。下一等的德是不想失去德,苦苦追求德,这样子是没有德。上德表现出 来的没有作为是没有想去做为,下一等的德表现的没有作为是人为的想没有作 为。自然而然的表现,和人为做作的表现,在德的境界上有很大的不同。上等的 仁的作为是没有目的的作为,上等的义的作为是有目的的作为。仁是真的发自内 心的爱人,义是权衡了得失利弊后判断适宜。上等的礼的作为之后而别人没有回 应,则举起手臂而叫别人跟从。礼,不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而是带有强 制他人遵守的规范。所以失去道以后才追求德,失去德以后才追求仁,失去仁以 后才追求义,失去义以后才追求礼。而礼,是在忠实和信任都稀少了才追求的, 是悖乱的开始。道就像是土壤里的树根,德是下面粗壮的树干,仁是大的树枝, 义是小的树枝,而礼就是花朵。前面说的礼,是道的花朵,是愚昧的开始。礼为


什么是愚昧的开始,当礼脱离了人的本性,僵化成条条框框,变成束缚人行动的 绳索。盲目相信礼,就成了摧残人性。所以大丈夫身处在厚重的地方,不处在薄 弱的地方,处在根本充实的地方,不处在末梢花朵的地方。所以抛弃那些末梢花 朵而争取这些根本。 道是万物相同的根源,是顺从天性的自然变化。德是辅万物之自然,尊重万 物的自然天性,不去压制这些天性。道是物质的变化,面对变化的外在世界,怎 样认识世界,怎样与世界相处,要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就是人 的价值观。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大思想家,提出各种观点,争论交 流,形成了道,德,仁,义,礼,法这一体系。两千多年来,这一体系一直主导 着中国文化思想,这就是中国的道统。而这一切的根源是道,而归宿也是道。道 是物质的,是这个世界的基础,道是所有价值观的基石。道是客观的,所有的人 都可以达到一致的判断标准,就是真实与否,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而德,仁,义, 礼,法这些价值观,因为每个人的观察世界的角度不一样,深度不一样,广度不 一样,就形成不同的判断标准,它们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是侧重不一样,能 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它们是冲突的,但又是互补的,也是包容的。价值观是判 断的标准,同样的价值观在沟通交流中有共同的语言,减少了冲突,利于交流。 不同的价值观却因为关注点不一样,常常有激烈的冲突。德是辅万物之自然,自 由度很大,强制性很小。仁是包容相爱,有了牵挂自由度就变小,强制性加大。 义是适宜,有了使命感,自由度变得更小,强制性更大。礼是合理,有了规范, 强制性变很大,自由度就很少。法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只有强制性,自由度 就没有了。自由度大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自由自在,可以按本性自由发展。强制性 大的好处是,力往一处使,人多力量大,竞争中占了优势。就像日月的轮回,四 季的交替,不是说最热时最好,不是说最冷时最好。就像一个循环,各有各的美 好,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的判断,就不能固化,看看面对的是什么 问题,根据外界不断的变化,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达到趋利避害。因为道是万 物自然变化的根基,而德是辅万物之自然,也是人看待自然变化的价值观的根基。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 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 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 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人之所恶,唯孤、 寡、不谷,而王侯以为称。故致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 珞如石。 往昔能够做得到一体的有:天做得到一体所以清澈,地做得到一体所以安宁, 神做得到一体所以灵气,河谷做得到一体所以满盈,万物做得到一体所以生存, 侯王做得到一体所以成为天下的正统。这些极致能做得到一体的,可以说是:天 不能够一体而清澈,将恐怕要分裂。地不能够一体而安宁,将恐怕要废弃。神不 能够一体而灵气,将恐怕要停歇。河谷不能够一体而满盈,将恐怕要完竭。万物 不能够一体而生存,将恐怕要灭亡。侯王不能够一体而尊贵和高尚,将恐怕要倒 蹶。所以贵是以贱作为根本,高是以低作为根基。因为这样所以侯王自己称谓孤, 寡,不谷。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人们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 王侯却作为自己的称谓。所以极致的赞誉是没有赞誉,不希望像玉一样琭琭,像 石头一样珞珞。 往昔能够做得到一体的:天做得到一体所以清澈,是因为天能够包容日月, 能够包容白天和黑夜。地做得到一体所以安宁,是因为地能够包容高山海洋。神 做得到一体所以灵气,是因为精神和肉体合而为一。河谷做得到一体所以满盈, 是因为河谷能够容纳清的浊的泉水溪流。万物做得到一体所以生存,是因为万物 相互包容,共生共存。侯王做得到一体所以成为天下的正统,是因为侯王能包容 百姓,让百姓安家立业。这些极致能做得到一体的,可以说是:如果天不能够达


到一体而清澈,只要太阳,不要月亮,天将恐怕要分裂。如果地不能够达到一体 而安宁,只要陆地,不要海洋,地将恐怕要废弃。如果神不能够达到一体而灵气, 精神和肉体分离,神将恐怕要停歇。如果河谷不能够达到一体而满盈,只要清的 不要浊的,河谷将恐怕要完竭。如果万物不能够达到一体而生存,只要自己生存, 不让别人生存,万物将恐怕要灭亡。如果侯王不能够达到一体而尊贵和高尚,不 依靠百姓,不爱护百姓,将恐怕要倒蹶。所以贵是以贱作为根本,高是以低作为 根基。百姓是侯王的根本,没有百姓的拥戴,没有百姓的支持,侯王将无法统治。 因为这样所以侯王自己称谓孤,寡,不谷。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人们 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王侯却作为自己的称谓。侯王只有认识到百姓的 重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是明白统治的力量源泉。所以极致的赞誉是没有赞 誉,侯王与百姓融为一体,侯王与百姓共生共存。不希望侯王自视高贵像玉一样 琭琭,像石头一样珞珞,无法和周围和谐相处。 一是包容差异而成为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能够包容阴阳,才能成为一体。 易是包容日月。白天是从日出到日落,夜晚是月亮的圆缺的不同。每一个时刻是 不同的变化,只包容这些变化才是一个整体。就像你的名字,从出生到死亡都是 代表了你这个主体。你从婴儿到成年,再到衰老,每个时刻都是不一样的,但是 你是包容了各个阶段的你。你能包容自己,是为自己而奋斗。你能包容家庭,是 为家庭而奋斗。你能包容乡邻,是为乡邻而奋斗。你能包容国家,就会国家奋斗。 你能包容天下,就会为天下奋斗。你胸怀有多大,包容有多大,你就能成就自己 的伟大。致誉无誉,是你与别人融为一体,痛苦着别人的痛苦,喜悦着别人的喜 悦,因为自爱不自贵,自己无需赞誉自己。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于无。 返回,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应用。天下的万物是从有化生,有是从无 化生。 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是道的规律。以柔弱来处世,是道的本性的运用。天下 的万物化生于有,有是化生于无。 返回,循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道的运动。每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第 二天又会返回,再东升西落,日复一日,这是道的规律。在温暖的春天之后,是 酷热的夏天,之后是凉爽的秋天,之后是寒冷的冬天,年复一年,这是道的运动。 以柔弱来处世,是道的天性的运用。小草刚钻出地时是柔弱的,动物刚出生时是 柔弱的。人出生的时候是柔弱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就算是柔弱,也给你成长的 空间和时间,所以生存,是直面自己的柔弱,才能长大变得刚强。天下万物是从 有化生出来的,有是从无化生出来的。天道是循环的,天下万物从无到有,从弱 到强,也将从强变弱,从有变无。而人生的两头都是柔弱的,以柔弱来处世,是 自然天性的展现,是生存的奥秘。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 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 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听闻了道,勤奋地力行它。中士听闻了道,有时保存有时丢失。下士听 闻了道,大声的笑它。不笑它,不足以为道。所以谚语有下面这些:明白的道像 是灰暗的,前进的道像是后退的,平坦的道像是不平的,上等的德像是深谷,最 白的颜色像是受了污辱,广大的德像是不足,建立的德像是偷来的,品质纯真像 是变化不定,大的方形是没有角落的,大的器物是很晚才完成的,大的声音是听 不到的,大的形象是没有形状的,大道隐形没有名字。只有道,善于给予而且善 于成就。 上士听闻了道,犹如找到指路明灯,勤奋地力行它。中士听闻了道,觉得有 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心中的道有时保存有时丢失。下士听闻了道,觉得道是 完全错误的,大声的笑它。不笑它,不足以为道。道在不停的变化,没有固化的 模式,根据外界的变化而不停的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在变化奥妙微小的时侯, 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留传的谚语有这些:明白的道像是灰暗的,比如按自己的 天赋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也许一时在灰暗中摸索,却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光 明大道。前进的道像是后退的,遇到障碍,先后退,再助跑才能跨越。平坦的道 像是不平的,盘山公路,看起来是绕来绕去,却是最平坦的路。最上等的德像是 深谷,不是主宰万物,是能包容万物。最白的颜色像是受了污辱的,耀眼的白中 像有黑色的斑点。广大的德像是不足,服务越多人越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建立的 德像是偷来的,如同学习道德经,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就像是偷老子的法宝。品 质纯真像是变化不定的,婴儿纯真,却被形容婴儿的脸说变就变。大的方形是没 有角落的,方形到了很大角落也很宽敞。大的器物是很晚才完成的,因为大所以


要花更多的时间打磨锻炼。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次声波,超声波人类是听不到 的,人只能听到很小一段频率的声波。大的形象是没有形状的,宇宙是什么形状 的,没有人能说得明白。大道隐形没有名字,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道就化身 在其中。只有道,善于给予而且善于成就。道化身阳光,空气,水,给予万物生 存的资源,让万物顺着自然天性生长,而不是主宰控制。 以道来命名广大无边又不停变化的世界,言语很难表达得清晰。以语言文字 来传递信息,讲的人可能描述得不明确,听的人理解得不准确。经过一代又一代 的传承,真实的世界与语言文字的描述可能已经相差巨大。单纯的以字面来解释 世界,常常是南辕北辙。要以真实的世界作为我们行动和思考的根源,语言文字 只是辅助的方法。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世界也不 一样。有的人天分高,能更快的理解文字背后指向的世界,有的人天分不高,无 法理解文字背后指向的世界。怎样来认识这个世界,要有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样 才是真实可靠的。而语言文字是别人经验的传递,让你体验不同的角度,深度和 广度。这两者的结合,也就是知行合一,才能让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升华。有了 理论指导的实践,避开了个人经验的局限,看得更深刻,更宽广。有了实践确认 的理论,避开了教条的束缚,看得更真实,更可靠。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 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化生了一,一化生了二,二化生了三,三化生了万物。万物背负着阴而拥 抱着阳,中间充满了气以保持和谐。人们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然而王公 却以这些作为称谓。所以万物,有的是减损他反而增益他,有的是增益他反而减 损他。别人所教导的,我也一样教导。强横的得不到他要的死法。我将把这条作 为我教导的首要准则。 道化生了一,天和地化生前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是一个一体的状态。一化生 了二,一体的状态因为运动,因为得到物质的不平衡,所以分化为两种东西,二 化生了三,这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共同作用,产生不同于这两种之外的第三种东 西。三化生了万物,原来两种不同的东西加上新生的第三种东西,又相互作用, 产生了更多的东西,世界万物由此而产生。万物背负着阴而拥抱着阳,万物中的 每一个个体,都包含着阴和阳,每个个体中都有矛盾的东西,空间中充满气让两 者保持和谐。人们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然而王公却以这些作为称谓。王 公以这些作为自己名称,提醒自己与百姓一体的两面。所以万物,有的是减损他 反而增益他,就如王公减损自己的欲望,给百姓更多的利益,最终反而增加王公 的利益。有的是增益他反而减损他,就如王公只为自己的利益,侵犯占有百姓的 利益,最终反而会减损王公的利益。别人所教导的,我也会教导。强横的得不到 他要的死法。强横的作为得不到大家的支持,最终不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我将 把这条作为我教导的首要准则。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不是绝对的界线,冲气以为和,给矛盾的双方以足够 的空间,以宽容和柔软的心态让阴阳交流互动,从而化解矛盾。而强横的做法是 激化双方的矛盾,最终得不到好结果。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 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驰骋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间。没有形质所以能进入到没 有的空间。我因为这些所以知道不作为是有益处的。不言语的教导,不作为的益 处,天下很少能达到它。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莫过于水,江河驰骋奔流在天下最坚硬的大地之上。因 为柔软,所以四处流动而没有阻碍。没有固定的外形所以能进入到没有的空间。 就像思维,想法没有外形,却能深入你的心灵,你的头脑,改变你的行为。水是 最柔软的,它的本性是向下的。它只跟从本性的指引,哪里低下就流向哪里。我 因此知道不作为是有益处的。你教导水要往高处流,你拦住水不让它往低处流, 你说得再多,做得再多,还是不能改变水的本性。不言语的教导,不作为的益处, 天下很少能达到它。而你不教导,不作为,只是顺从水的本性,你就能得到水的 益处。 尊重各个主体的本性,柔软的做法比强横的做法更能让对方做出满意的回 应。因为柔软的作为,是尊重对方的权利。只有顺从对方本性的需求,才能化解 矛盾。而强横的作为,你的指责,制裁只是激化矛盾。所以有时的不言语,不作 为是给对方留出时间和空间来自己做出改变。就像鸡蛋的改变,从外面强力的打 开,就破碎了,而从里面的打开,就是生出小鸡。每个主体都会保护自己的自主。 人追求自主,国家也是追求自主。内因是改变的最主要的原因,而外因则是条件 和环境。不言语,不作为,不是不关心,不是冷漠,而是默默的付出,等待时机 的成熟,很少人能做得到。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 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和身体哪个更亲,身体和财货想要哪个更多,得到和失去哪个会带来病 痛。所以很爱必定会很大的花费,珍藏得越多必定亡失得越多。知道满足就不会 污辱,知道停止就不会危殆,可以依靠这些道理保持长久。 名誉和身体哪个更亲,有名誉得到别人的尊重,身体是自己生存的基础,而 名誉是身外之物。身体和财货想要哪个更多,想要更多的财货,过上富裕的生活, 而忽视身体的保养,最后一无所有。得到和失去哪个会带来病痛,得到会有代价, 付出总有回报,哪一个选择会带来病痛?所以很爱必定会有很大的花费,为了爱, 愿意慷慨的付出,而不计较回报。珍藏得越多必定亡失得越多。珍藏了如果不使 用,物不尽其用,就是埋没了物品的价值。知道满足就不会污辱,知道自己需求 的界限,不侵占别人的利益。知道停止就不会危殆,不追求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 知道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可以依靠这些保持长久。 分清哪些是根本,哪些是枝叶,分清哪些是值得去做的,哪些是不值得去做, 这就是价值观。道生之,物形之,我这个身体,是我得以生存的根本。肉体为我 塑形,是一个物质的我,没有物质就没有元神。名誉是精神的奖励,让更多的人 信任你。财富是物质的聚集,吃得饱穿得暖是你生存的基础,超出温饱,其他的 财富就是锦上添花。不被名利所困扰,不会被欲望驱赶,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 只做最真实的自己。你想要的,是你的欲望,是你的梦想。只要是顺从你的天性, 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就应该努力的去实现。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自己最擅 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尽管一个人是渺小的,做到小而美丽,小而精致,从身边的 最小的幸福做起,就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你的精神的财富和物质的财富,你使 用不完,就是浪费上天的精华。分享你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就会得到更多人 的爱和支持。学了那么多知识,如果不分享,不用来指导生活,就是埋葬在头脑 里。积累了那么多财富,如果不分享,等到死亡的一天你也带不走,不是埋入坟 墓,就是让子孙挥霍。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的成就像是有缺失的,它的用处是不会破败。大的充盈像是中间空荡荡的, 它的用处是不会穷尽的。大的正直像是委屈的。大的灵巧像是笨拙的。大的辩解 像是不善说话。躁动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炎热。清静是天下归一的正确 方法。 大的成就像是有缺失的,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它的用处是不会破败,能长 久的利益大众。大的充盈像是中间空荡荡的,也有没法满足的人,它的好处是用 不完的,能长久的发挥作用。大的正直像是委屈的,也有委曲求全的时候。大的 灵巧像是笨拙的,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大的辩解像是不善说话,也有解释不了 的困惑。外在不同的环境,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来应对,冬天跑跑跳跳可以战胜 寒冷,夏天安静的呆着可以战胜炎热。清静是天下归一的正确方法,领导者保持 清醒和安静,让天下百姓发挥和展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是止于一,是行走到统一的状态。万物负阴而抱阳,不同的矛盾是因为 利益的不同。有些人先走,有些人后走。有些人先富,有些人后富,不是同时到 达一致。无是万物的开始,死是万物的归宿。正,是止于一,是开始,也是归宿。 清静是归零,也是新生。大的成就,是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还有小部分人没 有解决,但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的好处是用不完的。大的充盈,是大部分人的 要求得到满足,还有小部分人的要求没得到满足,但是满足了大部分人的要求的 好处是没有穷尽的。天下的事情不可能达到完美,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缺点与 失败,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大的成就包容小的失败,大的满溢包容小的不 足。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上绕。止于一,是要知道起点和归宿,不忘初心,是为了谁而 努力,天下百姓就是起点和归宿。清静是天下归一的正确方法,领导者保持清醒 和安静,给人民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躁 动战胜寒冷,用安静战胜炎热,让百姓顺从自然的天性而发展变化。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 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治理得有道,用奔跑的马拉大粪。天下治理得没有道,战马生活在郊外。 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过错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了。所以说知道满 足的满足,才是永远的满足。 天下治理得有道,人民安居乐业,用奔跑的马拉大粪,种菜种粮。天下治理 得没有道,战争侵伐,战马生活在郊外。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已经 拥有了很多,还想拥有得更多。过错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了,看到别人的东西, 就想占为己有。所以说知道满足的满足,吃饱了,再多一碗都是撑。穿暖了,再 多一件都会闷。知道自己已经满足了,不用再争再抢,才是永远的满足。 天下有道,各个国家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尊重别的国家选择自 己的发展道路。包容别的国家,是相互尊重自主权,尊重利益和领土,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时的马匹是用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丰 衣足食,人民实现他美好生活的梦想,国与国之和谐相处,天下太平。天下无道, 没有了相互尊重,只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有些人得偿所 欲,有些人却丧失所有。有些国家扩张侵略,有些国家是国破家亡。这时的马匹 是用来上阵冲杀和驮运辎重。战争的结果是人民死伤无数,土地荒芜,家园破败。 灾祸是源于不知道满足,侵略是想要得到更多。有的统治者为了自己利益,想要 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口,而发动对邻国的侵略战争。以暴力 和伤害的方式实现欲望,是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国虽大,好战必亡。知道 自己已经足够的满足,才是真的满足,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让百姓安心的劳动 生产,把家园建设得美丽富饶。国家的强大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要过多的 欲望,不要过多的占有,是知道自己欲望的边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才能让所有的国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以利益的交融成为命运的共同 体。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 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用走出门,就知道天下。不用看窗外,就看到上天的道。走出越远,知道 得越少。因此圣人不用远行就知晓,不用看见就明白,不用作为就成功。 不用走出门,就知道天下。天下万物的源头是道,道是一体的。所以外面的 世界,和你的周围本质是一样的。不用看窗外,就看到上天的道。天道是自然, 依据事物的不同的本性生长变化,不用看窗外,你也能知道按自然规律而变化。 走出越远,知道得越少。正因为你对周围的事物本质不了解,所以你四处寻找。 走得越远,迷惑越多,离事物的真相更远。因此圣人不用远行就知晓,上天的道 理,不是只有远方才有。不用看见就明白,只用肉眼看事物,有些事你永远看不 懂。只有用心灵去体会,才会明白事物的本质。不用作为就成功,个人的力量是 渺小的,只依靠人的力量去对抗天道的力量是不会成功的,只有顺应天道,辅以 人力,万物自然而然就会变化,事情才会成功。 以近可以知远,以己可以知人,以无为而辅万物之自然。自然是天下万物的 本性,有着一致的规律性。道是物质的,万物是物质的,人也是物质形成的。人 和人之间有着巨大的相同性,而差异是细微的。只有深刻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 自然的本性,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才能平衡理想和现实。 生活真正的答案就在此时,此地。如果你不能做好当下,不能在此时,此地解决 你的烦恼,走得再远,也于事无补。放弃身边的事而谋划遥远的事,常常是辛苦 劳作而没有成就。而放弃遥远的事而谋划身边的事,常常安逸而有成就。因这身 边的事,你了解得最多,更接近于事实的真相。而遥远的事,变化的因素太多, 而你无法控制事情的发展变化。身边的人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珍惜身边的人, 因为你更了解身边人的困难所在,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支持越多。自爱而不自 贵,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自己的意志而任性作为,知道顺应万物自然的本性, 为别人的成功提供帮助。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 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做学问是每天都有收益,修道行是每天都有减损。减损了又减损,最终到 了没有作为。没有作为而又无所不作为。取得天下常常凭借着没有事情,等到它 有事情了,就不足以取得天下。 做学问是每天都有收益,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强大。 修道行是每天都有减损,每天探求哪些是不符合天然的本性,不做违背自然的事。 减损了又减损,不符合天赋特长的事不做,违背天性的事不做,最终到了没有作 为。没有作为而又无所不作为,不做那些违背自然的事,对那些符合自然的事又 无所不为,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顺应自然,得偿所欲,整个社会将取得最大的 进步和成就,也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得天下常常凭借着没有事情,要想 取得天下,是给人民一个幸福生活的梦想,就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让百姓安居乐 业。等到它有事情了,当人民没有饭吃,流离失所,战争侵略,就不足以取得天 下,而是失去天下。 为学日益,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们不停的在学习,为了更高,更快, 更强,天天在训练自己,渐渐的异化自己成为一台机器。用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 用礼教和法律来规范自己,学习的过程是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 但是学海无涯,而人生有涯,以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不知什么时 候才是尽头,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而一无所有。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为, 是停止劳而无功,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顺应自己的天性,为自 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无为,是不想学的不学,不想做的不做,不是如同死人一 动不动。无不为,是发挥生命的自主性,不是无法无天,无恶不作。无为,是归 零,是放下一切。无不为,是为了生存而奋斗,为了梦想而拼搏。无为而无不为, 是一体的两面,是客观认识外界的环境,待机而动,时机不对就无为,时机到了 就无不为。而判断时机,做出行动,就是要看清自然变化的趋势,看清自己的天 性需求。


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 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 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 之。 圣人没有恒常的心意,以百姓的心意作为心意。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 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才是德行善良。可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可信的人我也信任他, 这才是德行信任。圣人在天下,收敛关闭自己的心意,为了天下浑沌他的心意, 百姓都关注在他的耳朵和眼睛里,圣人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 圣人没有恒常的心意,他不会以一己之见作为施政的依据,以百姓的心意作 为心意,以大众的意志作为治理的依归。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 待他,公平的对待百姓,如同阳光一样,善良的人也照射,不善良的人也照射, 这才是在德行上做到善良,做到这点才是真正的善良。可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可 信的人我也信任他,如同雨露一样,不会因为他可信我就特别照顾,不会因为他 不可信,我就不施雨露。这才是在德行上做到信任。要以慈悲之心看待世人,包 容百姓错误,给百姓改过的机会。圣人在天下,收敛关闭自己的心意,为了天下 浑沌他的心意,圣人的一己之私要让位给众人之公,百姓都关注在他的耳朵和眼 睛里,百姓疾苦圣人听得到看得到,圣人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好好的照顾 好百姓。 每个主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和选择。个人有个人的意志,家庭有家庭的意 志,国家有国家的意志,天下有天下的意志。万物负阴而抱阳,当你领导一个家 庭,就需要包容家庭中不同成员的意志,节制个人自私的意志,以家庭的意志作 为奋斗目标。当你以天下为己任,就需要包容不同国家的意志,节制个人和国家 的意志,以天下大多数人的意志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包容别人的过程,也是 消解个人壁垒,化小我为大我的过程。胸怀有多大,能力有多大,作为就有多大。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 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 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 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从出生到进入死亡,生机勃勃的人,有十分之三,走向死亡的人,也有十 分之三。人本来生机勃勃,却运动着走向死亡的境地,也是有十分之三。这是什 么原因?是因为人生存自己生命的力量深厚。听说善于保持生命的人,在陆地上 行走不遇见犀牛老虎,投入军队不带盔甲兵器。犀牛没有地方用它的角挑,老虎 没有地方用它的爪抓,兵器没有地方使用它的刃。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没有进 入死亡的境地。 人从出生到进入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机勃勃的人,有十分之三。走 向死亡的人,也有十分之三。人本来生机勃勃,却运动着走向死亡的境地,也是 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人生存自己生命的力量深厚。生命是连绵不 绝的,每个生命都努力生存。听说善于保持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遇见犀牛 老虎,他不在猛兽出没的地方行走。加入军队不带盔甲兵器,保持和平不发生战 争。犀牛没有地方用它的角挑,老虎没有地方用它的爪抓,兵器没有地方使用它 的刃。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不侵犯别人的生存空间,保 持距离,不进入危险的境地。 死亡是每个人都努力避免,求生存的动力,让每个人在遇到犀牛,老虎,战 争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不会去挑衅,都会尽力避开,生存下去。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为利益的不同,相互冲突的矛盾是客观的存在,无法消 除一切的矛盾。如果双方的矛盾是你死我活无法调和的,就应保持远远的距离, 给大家独立的空间,互不侵犯。大家都只在自己的范围内活动,不要侵犯别人的 领地。这样就不会陷入你死我活的悲惨境地。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 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 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化生了万物,德畜养了万物,物形成了万物,势成就了万物。因此万物没 有不尊崇道而贵重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命令主宰而是常常顺其自然。 所以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成长万物,培育万物,停止生长万物,荼毒死亡 万物,给养万物,覆盖万物。化生了却不占有,作为了却不依恃,成长了却不主 宰,这就是所说的深远旋转的德。 道化生了万物,万物的本源是道。德畜养了万物,万物都有得以生存的空间。 物形成了万物,万物本体的构成是物质。势成就了万物,万物要成功就要有更强 的力量。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的化生的功劳,而贵重德的养育的功劳。道的尊 崇,德的贵重,不是命令主宰而是常常顺其自然,道和德不会主宰万物,而是辅 助万物,让万物自然生长。所以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成长万物,培育万物, 停止生长万物,荼毒死亡万物,给养万物,覆盖万物。万物的生老病死,新陈代 谢,都是依他们的本性自然的变化。化生了却不占有,作为了却不依恃,成长了 却不主宰,这就是所说的深远旋转的德。深远旋转的德,只是付出,不求回报。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为道法自然,所以道生的万物也法自 然,万物都有自主。因为德唯道是从,所以德辅万物之自然,有德的人才会包容。 万物的形成,需要物质的维持。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吃喝,需要保暖,需要家, 需要玩乐,是我们欲望的根源。万物的成就,需要力量的保证。生存充满了竞争, 比别人更有力量就是势,有人依靠自己,锻炼身体,学习技艺,追求更快,更高, 更强。有人依靠别人,加入集体,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支持而升官,有了利, 可以购买别人的力气来为你卖命。因此人没有不尊崇身而贵重势的。而身的尊崇 和势的贵重,却和德的尊崇和德的贵重有天渊之别。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 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 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天下是有开始的源头,以它作为天下的母亲。既然得到了他的母亲,以母亲 来知道他的儿子。既然知道了他的儿子,回复过来守护他的母亲,直到死亡也不 会危殆。塞住他的说话的嘴,关闭他出入的门户,终身不用勤奋劳作。打开他说 话的嘴,完成他的事业,终身得不到解救。看见细小的可以说是眼光明亮,守护 柔弱的可以说是强大。用他的细小的光,回归到他的明亮,不要留下遗憾让身体 遭殃。这就是成为沿袭恒常。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它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既然得到了他的母 亲,以母亲来知道他的儿子。我们明白了无,就以无来知道天下万物的有。既然 知道了他的儿子,回复过来守护他的母亲,直到死亡也不会危殆。我们知道天下 万物的有,回过头也明白了无,知道有无的相互化生,直到死亡也不会危殆。塞 住他的说话的嘴,关闭他出入的门户,终身不用勤奋劳作。停止说教,停止远行, 一生也不要勤奋劳作。打开他说话的嘴,完成他的事业,终身得不到解救,你说 了无数,做了无数,花了你一生的精力都无法得到解救。看见细小的可以说是眼 光明亮,守护柔弱的可以说是强大。要看到自己的渺小和柔弱,守护自己的柔弱, 努力做到小而美,这就达到自己的强大。用他现在细小的光芒,回归到他的明亮, 不要留下遗憾让身体遭殃。当明白自己是细小和柔弱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不 要逞强而让自己遭殃。这就是成为沿袭永恒的平常。这就是生命连绵不绝,保持 恒久的奥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不仅知识是学不完 的,要做的事也是做不完的,个人是渺小的,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爱护自己, 守护自己的柔弱,放弃过多的欲望和追求,做自然的自己。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 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让我看见界碑的样子有所知道,行走在大道之上,只有弯曲的小路是畏惧的。 大道是非常的平坦,然而人民却喜欢小径。朝庭非常的污涂,田地非常的荒芜, 仓库非常的空虚,却穿着绣了文采的衣服,带着锋利的宝剑,厌倦了平常的饮食, 财产和货物拥有富余,这就是所谓的强盗头子啊。不是符合道的作为啊。 让我看见界碑的样子有所知道,界碑指明了方向,安心的行走在大道之上, 走上弯曲的错路是我所畏惧的。大道是非常的平坦,然而人民却喜欢小径。大道 很平坦要多绕几个弯,而人民却只顾眼前的利益,喜欢走近的小路。朝庭非常的 污涂,政府非常的腐败。田地非常的荒芜,人民不能安心生产。仓库非常的空虚, 财政储备很少。而上层社会却穿着绣了文采的衣服,追求外表的虚荣,带着锋利 的宝剑,追求权利的生杀予夺,厌倦了平常的饮食,过着奢侈的生活,财产和货 物拥有富余,只知道自己的积累,而不顾百姓的贫困,这就是所谓的强盗头子啊。 道法自然,天地无私,就像阳光雨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侯王有道,所有的 资源公平的给予大家,大道甚夷,人民大众都实现自己的梦想,百姓和统治者各 得其所欲,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国泰而民安。侯王无道,而民好径,抄近 道,走后门,个别的人能快速实现目标,但容纳不了广大的人民。上层社会爱慕 虚荣,只为自己私利考虑,损公肥私,而不顾百姓的死活,这和强盗头子有什么 分别。而政府的腐败,民生的凋敝,仓库的空虚这样的结果,会带来百姓的反抗 和起义,会带来别国的觊觎和侵略。公平公正的对待百姓,是大道的要求。而最 有效的实现公平公正的手段,就是以法治国。以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来制定法律,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 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善于建立的不被拔走,善于抱住的不被逃脱,因此子孙可以祭祀不停。修行 在自己身上,这个德才是真的。修行在家里,这个德才是富余。修行在乡里,这 个德才是长久,修行在邦国,这个德才是丰硕,修行在天下,这个德才是普遍。 所以用自身的德行来观察自己的修行,以家庭的德行来观察家庭的修行,以乡里 的德行来观察乡里的修行,以邦国的德行来观察邦国的修行,以天下的德行来观 察天下的修行。我凭借什么来知道天下是这样子呢,以这个。 善于建立的不被拔走,是因为建立的东西符合大家的期望,没有人觉得受到 了侵害而想拔走。善于抱住的不被逃脱,是因为你的力量大,被抱住的力量小, 也没有别人想要和你抢。你生下子女,养育他们,为他们付出所有,因此子孙会 感恩而祭祀不停。修行在自己身上,能包容身心的矛盾而达到自然,这个德才是 真的。修行在家里,能包容家人的矛盾而达到自然,这个德才是富余。修行在乡 里,能包容乡亲的矛盾而达到自然,这个德才是长久。修行在国家,能包容国人 的矛盾而达到自然,这个德才是丰硕。修行在天下,能包容天下人的矛盾而达到 自然,这个德才是普遍。所以用自身的自然来观察自己的修行。以家人的自然来 观察家庭的修行。以乡邻的自然来观察乡里的修行。以国人的自然来观察邦国的 修行。以天下人民的自然来观察天下的修行。我凭借什么来知道天下是这样子呢, 以这个。因为道法自然,而德辅万物之自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道法自然,德辅万物之自然。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而且 能实践,顺应天道的自然,既发挥自己的天性,又能包容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 的自主。推而广之,国家可以长治久安,天下可以和平相处。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 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 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饱含德的深厚,比之于用刚出生赤条条的孩子。蜂蝎毒蛇不叮咬他,凶猛的 野兽不抓据他,有利爪的鸟不搏击他。骨弱筋柔但抓握东西却很牢固,不知道男 女的结合却小阴茎勃起,是精气到来的缘故。整天哭号但声音却不沙哑,是和谐 节制的缘故。知道和谐可以说是恒常,知道恒常可以说是明白。有益生命叫作祥 和。内心指使意气是逞强。万物强壮却老死了,这叫做不符合道。不符合道会早 早结束。 有道的人饱含着深厚的德,就像是刚出生赤条条的孩子。因为他生活在自己 的范围,不招惹和伤害对方,所以蜂蝎毒蛇不叮咬他,凶猛的野兽不抓据他,有 利爪的鸟不搏击他。骨弱筋柔但握东西却很牢固,是从生下来就有生存的本能, 不知道男女的结合却小阴茎勃起,这是生下来就有的天性,是精气到来的缘故。 整天哭号但声音却不沙哑,哭哭又停停,是和谐节制的缘故。知道和谐可以说是 恒常,知道节制自己的行为就可以长久。知道恒常可以说是明白,尊重身体的自 然本性。有害身体的事应该不做,有益生命的作为称为祥和。祥和是身体与意志 的和谐统一,内心指使意气是狂躁逞强。逞强是超出自己能力的妄为。万物强壮 却老死了,这叫做不符合道。符合道是尊重天性的自然,不符合道会过早的结束。 刚出生的孩子就有的本能,是人从天地的自然中继承的天性。天性是符合道 的。连小孩子都知道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也更应懂得节制我们的意志和欲望。 知道节制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和谐相处才能带来和平,和平是每个人都从容和 安定的生活,避免冲突和战争。战争是以杀人作为目的,是残忍和血腥的,是不 符合道的,会带来对自己的伤害。和谐相处才是人们长久生存的法则。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 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 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知道的不言语,言语的不知道。塞住他说话的嘴,关闭他出入的门户,挫去 他尖锐的棱角,解开他的纷扰,柔和他的光芒,混同他的尘土,这是所说的深远 旋转的相同。所以不可以得到而亲近,不可以得到而生疏,不可以得到而利益, 不可以得到而伤害,不可以得到而尊贵,不可以得到而贫贱。所以成为天下最贵 重的。 知道的不言语,是让大家顺从自己的天性而变化。言语的不知道,说教是不 知道大家会自然的变化。塞住他说话的嘴,是停止说教。关闭他出入的门户,是 放弃追逐名利。挫去他尖锐的棱角,是包容不同的矛盾。解开他的纷扰,是放下 与别人的争执。柔和他的光芒,是给别人舒服的空间。混同他的尘土,是和大家 一起承受污垢。这是所说的深远而旋转的相同,是融化自己的个人边界,成为大 众的一分子。与大众化而为一,是可以公平的对待所有大众。所以不可以得到而 变得更亲,不可以得到而变得生疏,你和所有人的距离是一样的。不可以得到而 收到利益,不可以得到而受到伤害,你和所有人的利益是一样的。不可以得到而 变得尊贵,不可以得到而变得贫贱,你和所有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做得到对天下 人民一样的公平,所以成为天下最贵重的人。 打破我与外界的隔阂,与大众融为一体,是化小我为大我。这需要有宽广的 胸怀,努力奋斗实现自己天性的发挥,又能尊重别人的天性。放弃小我,要改变 自己很多的不足,停止对别人的说教,不再去追逐名利,要包容不同的矛盾,放 下与别人的争执,给别人舒服的空间,和大家一起承受污垢。只有放下小我,与 大众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大我,才能公平的对待大家。只有公平,才能得到大家 的肯定与尊重。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 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 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朴。 以正来治理国家,以奇来用兵打仗,以安定不多事来取得天下。我以什么来 知道是这样呢?根据这些:天下多了禁忌和避讳,人民就更加的贫困。人民多了 利器,国家就更加的昏乱。人民多了技巧,奇怪的物品就不停的滋生起来。法律 命令滋生彰显,强盗毛贼就更多产生。所以圣人说:我没有作为而人民就会自己 变化。我喜好安静而人民就会自己端正。我没有多事而人民就会自己富裕。我没 有欲望而人民就会自己朴实。 以正来治理国家,是以端正统一来治理国家。以奇来用兵作战,是以快速变 幻来用兵作战。以安定不多事来取得天下,是以给人民平安和美好生活来取得天 下。我以什么来知道是这样呢?根据这些:天下多了禁忌和避讳,束缚了人民的 创造,人民就更加的贫困。人民多了利器,武器泛滥和军队割据,国家就更加的 昏乱。人民多了技巧,发挥了创造力和技艺,快速变幻的物品就不停的创造出来。 法律命令滋生彰显,官逼民反,没有退路了,强盗毛贼就更多产生。所以圣人说: 我没有作为而人民就会自己进化,人民都顺从自然的天性,会做最好的自己。我 喜好安静而人民就会自己端正,人民会包容矛盾,达到社会的和谐统一。我没有 多事而人民就会自己富裕,为了吃饱饭,穿暖衣,人民的劳动带来富裕的生活。 我没有欲望而人民就会自己朴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以正治国,正是止于一,让大家统一,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归宿。要包 容不同的矛盾,聚同化异,要取消限制人民的禁忌,回归最根本的需求。以人民 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温饱。只有最广大人民 的利益得到尊重和满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 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政治沉闷的样子,人民却是淳朴的。政治是明察的样子,人民却是缺少什么 东西。祸啊,是福所倚靠的地方。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谁知道它终极的结 局?没有一直的正。正的会成为奇,善的会成为妖。人的迷惑,时日固然是很久 了。因此圣人方正却不割别人,廉洁却不刿别人,正直却不放肆,光明却不耀眼。 政治沉闷的样子,不过多干涉人民的生活,没有管理,人民却是淳朴的。政 治是明察的样子,人民的任何事情都要管得清清楚楚,人民却是像缺少什么东西。 祸啊,是福所倚靠的地方,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万物背负着阴而拥抱着阳, 幸福和祸患会相互的转化。谁知道它终极的结局?没有人知道哪一天幸福就转到 了祸患,没人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幸福还是祸患。没有一直的正,不可能永远都是 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世事变化无常。正的会成为奇,形势快速变化,代表大多 数人的利益变成了代表少数人的利益,善良的人会成为妖孽,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人的迷惑,看不懂世事的变化,找不到幸福的康庄大道,时日固然是很久了。因 此圣人也不能保证自己是永远对的,要对自己的言行有所保留。不以自己的方正 来割别人的不方正,不以自己的廉洁来刿别人的腐败,自己正直却不放肆,自己 光明却不耀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对待别人时应有的态度。 祸福相倚,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世界在不停的变,人也在不停的变,唯一 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就是易。拥抱变化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如果礼,法是一成不 变,就算开始的时候是适合的,到了最后也会变得不适合。世易则事异,事异则 备变。变法,改革,是跟从外界不停变化的事实,而调整我们应对的措施。让我 们的实践能和礼,法更加的协调。


老子 道德经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 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没有像啬一样重要。有了啬,这样得以早做准备。早 做准备,这叫做重视积累的德行。重视积累的德行,则没有不克服的困难。没有 不克服的困难,就不知道他的极限。不知道他的极限,可以凭此拥有国家。有了 国家的根本,可以凭此长治久安。这就叫深深扎根巩固根柢,是长远生存长久视 事的办法。 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没有像稼穑一样重要,粮食是养活人民,祭祀上天的 法宝。有了稼穑,这样得以早做准备,重视农业,拥有粮食,这样才有备无患。 早做准备,储备充足的粮食,保证人民的生活,这叫做重视积累的德行。重视积 累的德行,积累足够的粮食,保证人民能吃得饱,就能凝聚团结人民,就没有克 服不了难题。没有不克服的困难,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不知道他的极限。不 知道他的极限,拥有无穷的力量,就可以保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有 饭吃,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叫深深扎根巩固根柢,人民安定了,温饱解决了, 国家才能安定,是长远生存长久视事的办法。 一个国家的生存,人民,土地,统治的政权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民为邦本, 因为人民在土地上劳动,以收入所得支持国家的政权,人民是最根本的基础。而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解决不了生存的问题,人民没法生存,国家也就面临崩 溃。无农不稳,没有了农业的发展,没有了农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了国泰民安, 国强民富的基础。所以说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没有比稼穑更重要的了。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 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 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国,像烹煮小鲜鱼。用道来治理天下,它的鬼魂不神,不是它的鬼魂 不神,它的神不伤害人,不是它的神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两方都不相互 伤害,所以两方的德相互交流归集。 治理大国,并不难,像烹煮小鲜鱼一样容易。用道来治理天下,我方的鬼魂 不神灵,对方的鬼魂不神灵,我方的神不伤害人,对方的神不伤害人,圣人也不 伤害人。两方都不相互伤害,两方以和平合作的方式来取得大家共同的利益,所 以两方的德相互交织归集,没有伤害,没有战争。 以道来治理天下,就是顺从自己国家的天性而得到发展,尊重别的国家的天 性而让对方也得到发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国家的追求。当两个国家有了利益的 交织,要以和平的方式来取得共同的发展。而不是互相伤害,发动战争。战争是 相互伤害对方,人民死伤无数,土地生满荆棘。就算是我们逝去的祖先的鬼魂, 还有我们山川河流的神,也不希望相互伤害。两个国家合作,让对方也得到发展 的大德相互交汇,人民不会受到伤害,国家也不会受到摧毁。拥有共同的利益, 让大家平安相处,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 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 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 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就像是江河的下游,天下万物都在那里汇集,像是天下万物的雌性。雌 性常常因为安静战胜雄性,用安静作为放低自己的方式。所以大国放低自己来对 待小国,就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放低自己来对待大国,就取得大国的信任。所 以有的是放低自己的取得信任,有的是因为自己本来地位低下取得信任。大国不 过是想要更广大的包容人民,小国不过是想进入事奉别人。两方各自都得到想要 的,大的国家适宜处于低下的位置。 大国就像是江河的下游,天下的人,财,物都往大国汇集,是小国仰慕的对 象,就像是天下万物的雌性。雄性常常希望占有雌性,而雌性常常用安静的顺从 来满足对方的需要来战胜雄性,用安静的顺从作为放低自己的方式。所以大国以 放低自己和谦下来对待小国,顺从和满足小国的利益,就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 以自己的低微和谦下来对待大国,顺从和满足大国的利益,就取得大国的信任。 所以有的是放低自己和谦下取得信任,有的是因为本身弱小而谦下取得信任。大 国不过是想要包容更多人,来汇聚更多的利益,小国不过是想进入大国事奉别人 而取得利益。两方各自都得到想要的,双方的合作有利于得到各自的利益,大的 国家适宜处于低下的位置,因为大国安静的顺从来满足小国的利益,是给了小国 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各得所欲,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国与交往的原则。共同的利益是大家 合作的基础,而双方合作最难建立的就是信任。而谦下是建立信任最适宜的交往 方式。以安静的顺从来满足对方的需要,来完成两者利益的交换,因为各得其所 欲,是满足了双方的需要,是两者建立长期关系的最有效方式。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 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 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 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的奥妙,是善良的人的宝贝,是不善良的人的保护。美丽言语可 以用来得到尊敬,美丽的行为可以给人加分。人如果不善良,又怎么能够放弃呢? 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即使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不如坐着进贡这个道。 古代为什么贵重这个道呢?不是说:请求的会得到,有罪的可以免除吗?所以成 为天下最贵重的。 道,是万物的奥妙,让万物自然的成长,又包容万物的不同。道给善良的人 生存的机会,是善良的人的宝贝,也给不善良的人生存的机会,是不善良的人的 保护。美丽的言语可以赢来别人的尊敬,美丽的行为可以赢来别人的赞许。人如 果不善良,又怎么能够放弃呢?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不善良可以变成善良。道 可以包容善与不善,美与不美。所以拥立天子,设立三公时,即使有拱壁在先, 驷马在后,不如坐着进贡这个道。能包容天下人民的不同,让天下人民自由的成 长。古代为什么贵重这个道呢?不是说:请求的会得到,你想要的,你可以去追 求,只要你付出努力去拼搏。有罪的可以免除,每一个现在是你重新开始的起点, 放下过去的遗憾,从新来过,所以道是天下最贵重的。 道法自然,又辅万物之自然。自然,是自主的变化,是自主的选择。你的选 择可能对,也可能错。你的变化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悲伤的。重要的是你能 包容你自己,不管做了什么,你是真正的爱自己。做对了,为自己鼓励,做错了, 改正了从头再来。尊重自己此时此地的现状,接受事实的真相。因为善与不善, 美与不美,不是关键。你想要的,现在可以去追求,你过去的罪可以原谅。现在 是一切的起点,放下过去的一切,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做自己的机会。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 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作为在没有作为的时候,做事在还没有事情的时候,品味还没有味道的时候。 把小的当作大看待,把少的当成多看待。用德来回报怨恨。在困难还是容易的时 候图谋,在大事还是细小的时候作为。天下困难的事情,必定在容易的时候开始 做。天下重大的事情,必定作为在细小的时候开始做。因此圣人最终是先不做大 事,所以能成就他的大事。轻易的承诺必定很少守信。把事情看得容易必定产生 很多困难。因此圣人会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了。 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你能够看见,在别人还没有作为的时候你开始作为,在 别人还没有认识到事情重要的时候你开始做事,在别人还没有品出味道的时候你 品出了味道。在别人还看不起的时候你能珍惜眼前的细微之事,把小的当作大看 待,把少的当成多看待。以包容的心来看待竞争与矛盾,用德来回报怨恨。在别 人看不懂的时候,你看得见趋势的变化,在困难还是容易的时候图谋,在大事还 是细小的时候作为。在事情还容易的时候你能胜任和解决问题。天下困难的事情, 必定在容易的时候开始做。天下重大的事情,必定作为在细小的时候开始做。当 天下的人都一起行动成为潮流,一个人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因此圣人最终不 是一开始就做大事,所以能成就他的大事。轻易的承诺必定很少守信。把事情看 得容易必定产生很多困难。要充分估计到困难的存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 胜困难。因此圣人会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聚势的过程,吸引其他万物的加入。 万物都是从细微处开始成长,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每个人都是这 样一种精华,小而美,小而精致,可以吸引别人的支持和加入。问题的关键就是 你能做到多美,多精致,能成为那个核心吗,来吸引天下人的加入。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 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 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 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在安定时容易把持,在没有预兆时容易谋划。脆弱时容易分裂,微小时容易 消散。作为在还没有的时候,治理在还没混乱时。合抱的大树,生长于毫毛细小。 九层的高台,起始于一点土的积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作为的失败,执 有的失去。因此圣人没有作为所以没有失败,没有执有所以没有失去。人民做事 情,常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谨慎的对待结局就像开始时一样,就没有失败的事 情。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不贵重难以得到的货物。学别人不学的,复回 到众人所走过的路。用来辅助万物的自主变化而不敢作为。 在安定时,各方分化还不明显,容易团结,容易把持,在没有预兆时,矛盾 还没有激化,容易做出妥协,容易谋划。因为没有强大凝聚力,脆弱时容易分裂, 微小时容易消散。作为在还没有时,治理在还没混乱时,只要施以小小的力量, 就能摆平和整合。合抱的大树,是从毫毛一样细小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 从一点点的土开始筑起。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行走。因此圣人最终 不从做大事开始,作为的失败,执有的失去。不去占有天下,不去主宰天下。因 此圣人没有作为所以没有失败,没有执有所以没有失去。人民做事情,常常在快 要成功时失败,是不能戒骄戒躁。如果对待结局就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就没有失 败的事情。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不贵重难以得到的货物,懂得珍惜那些 细小的事和平凡的人。学别人不学的,复回到众人所走过的路,珍惜人民大众实 践的经验和教训。尊重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来辅助万物的自主变化而 不敢作为。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 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 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明智人民的方法,将会用愚钝人民的方法。人民 的难以治理,因为智力太多。所以以智力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盗贼。不用智力来 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知道这两者也是会稽核的方式。常常知道稽核的方式, 是叫做深远旋转的德。旋转的德是又深又远的,与通常的事物是相反的。这样之 后才到达最大的顺利。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治理国家,不是一定用明智人民的方法,也将会用愚钝人 民的方法。有时人民的难以治理,是因为智力太多。在这种情况下,以智力治理 国家,让国家陷于困境,是国家的盗贼。让人民回归纯朴,不用智力来治理国家, 是国家的福气。知道明智人民和愚钝人民这是两种可以选择的稽核方式。采用哪 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常常知道这两种稽核方式的交错运用,有 时选用明智人民,有时选用愚钝人民,是称为旋转的德。旋转的德是又深又远的, 与通常的事物是相反的。拨乱反正,选择相反的路,这样之后才到达最大的顺利。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明智百姓有时会走向反面。反者道之动,只有向相反 的方向运动,才能回到起点,这是道的运动方式。所以愚钝人民,是为了让人民 回归到纯朴的状态。有的决定看起来是错的,但形势的发展又必须做出决断。就 像平常的时光,明智百姓是正确的,大家都乐于去做,但人民自然的天性有时会 被狂热所掩盖,过犹不及。就像追求仁义和民主,走向了反面,而不顾人民的生 存和发展,这常常有害国家和人民。圣人有时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会伤害一些 人的利益。愚钝人民有时是无奈的选择,是为了让人民回归到生存和发展的原点。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 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和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千河谷的王者,因为它们善于处于低下的地方,所 以能成为百千河谷的王者。因此圣人想要在人民的上面,必须以言语处于低下的 地方。想要在人民的前面,必须以身体处于后面的地方。因此圣人处于上面而人 民不认为沉重,处于前面而人民不伤害他。因此天下百姓乐意推进而不厌倦。因 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争。 江和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千河谷的王者,因为它们善于处于低下的地方,所 以能成为百千河谷的王者。圣人能成为百姓的王者,也要善于处于低下的地方, 能包容百姓,为百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圣人想要在人民的上面, 就要照顾到百姓的情感,必须以言语处于低下的地方,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 谷。想要在前面带领人民,就要照顾到百姓的利益,必须以身体处于后面的地方。 圣人要让百姓吃饱穿暖,不与民争利。因此圣人处于上面而人民不认为沉重,处 于前面而人民不伤害他。老百姓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天下百姓乐意推进而不 厌倦,人民和国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能民富国强。圣人不争,人民与圣人结 为一体,共生共存,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争。 不争,是知道我与大众的利益是一致的。融化了小我的壁垒,化成大我的一 分子。要照顾到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别人才会认同你,支持你。所以处于低下的 地方,是你包容的胸怀有多大,是你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情感和利益的支持。你 要吸引一个围绕在你的身边,是以谦虚态度来认同他的付出,以利益的给予保障 他的生活。你能给予的越多,你吸引的人越多。所以有谚语说:人聚财散,财聚 人散。不争,是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给舞台让别人做他善于做的事。辅万 物之自然,成就别人,让别人更优秀是最大的德。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 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 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 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的人都和我说,道太大,好像什么都不太像。因为大,所以好像不相像。 如果相像,长久之后,道也太细小了。我有三个宝贝,持有和保护它们。第一个 叫慈,第二个叫俭,第三个叫不敢为天下先。慈所以能够勇敢,俭所以能够宽广, 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长久的成器。现在舍弃慈却勇敢,舍弃俭却宽广,舍弃后却 先,会死啊。慈,用来战斗则胜利,用来守护则坚固。天将要拯救他,用慈来保 卫他。 天下的人都和我说,道太大,大象无形,好像什么都不太像。因为大,所以 好像什么都不相像,没有固定的外形,又不停变化。如果相像,长久之后,道也 太细小了,器物是道的化成,器物有外形,就有相似,器物有局限,也就细小了。 我有三个宝贝,一直持有和保护它们。第一个叫慈爱,第二个叫节俭,第三个叫 不敢作为天下的先行者。慈爱所以能够勇敢,勇敢是为了承担责任。节俭所以能 够宽广,节俭所以才能物尽其用。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长久的成器,保护自己, 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是为了长久的生存下去。现在舍弃慈爱却勇敢,没有慈爱 的勇敢是残暴。舍弃节俭却宽广,没有了节俭的宽广是浪费。舍弃后却先行,一 味的勇往直前,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大众的对立面。这三种情况会带来死亡啊。慈 爱,用来战斗则带来胜利,为了所爱而付出一切。用来守护则是坚固,勇敢承担 保卫家人的责任。上天将要拯救他,上天有好生之德,用慈爱来保卫他。 包容,是以慈爱的心来对待能力不同的人,是以节俭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不 同的万物,站在中道的立场,要照顾先行的人,也要照顾走在后面的人。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 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善于作为士的人不用武力,善于战斗的人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 交战,善于用人的人作他的下手。这就叫不争的德行,这就叫做借用别人的力量, 这就叫配得上天,是古代最高的境界。 善于作为士的人不用武力,辅佐王侯不以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以 和平合作的方式达到利益的平衡。善于战斗的人不发怒,愤怒会丧失理智,要清 醒的认识到敌我双方的力量,不轻启战端。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交战,敌强 我弱要避敌锋芒,我强敌弱时才勇于战斗。善于用人的人,让最有能力的人做主 力,而自己作为辅助。这就叫不争的德行,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这就叫做借用 别人的力量,让人尽其才,这就叫配得上天道,辅助万物的自主变化,是自古以 来最高的境界。 万物负阴而抱阳,因为万物不同,不同就会有矛盾,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变化是永不停止的,有的变得更强,有的变得更弱。当实力的平衡被打破,原来 的占有关系就变得不可维持。有的想占有得更多,有的不想失去。战争是以暴力 来解决双方的分歧,以人的生命为代价,从而达到占有和力量的平衡。最善于利 用战争的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和平的手段实现利益的调整。矛盾的双方有 斗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是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每个人善于做的事也不 一样。要让最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这样才是人尽其才,分工合作,国家和社 会的利益才会最大化。要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配合。 包容不仅是尊重别人的不同,更是提供帮助让别人做到最好。自古以来最高的境 界就是和而不同。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 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 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使用兵力有种说法:我不敢作为主人而是作为客人,不敢前进一寸而是后退 一尺。这就叫行走无形的行动,举起无形的手臂,执起无形的兵器,抓住无形的 敌人。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视敌人几乎丧失了我的宝贝。所以对抗的兵 力相似,哀伤的一方会胜利。 使用兵力有种说法:我不敢作为主人而是作为客人,客随主便,不首先使用 武力。不敢前进一寸而是后退一尺。我不敢主动进攻,而采取避让退守。这就叫 行走无形的行动,举起无形的手臂,拿起无形的兵器,抓住无形的敌人。在生死 存亡的时候要小心应对,行动要不露痕迹,出其不意打击敌人,拿起秘密的武器, 消灭敌人的耳目探子。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放松了自己的警惕,麻 痹大意而被人偷袭。轻视敌人几乎丧失了我的宝贝。轻敌带来的后果更是损失惨 重,我的宝贝将毁于一旦。所以对抗的兵力相似,哀伤的一方会胜利。如果两国 的实力差不多,被侵略的一方将会取得胜利。 我不敢作为主人而发起进攻,而是作为客人退守防御。国虽大,好战必亡。 为了得到对方的人口,土地和财产而发动侵略战争,必将遭遇对方激烈的反抗。 战争消耗了财富,荒芜了土地,消灭了人口,对交战的双方都是沉重的打击。防 御型的战略是立足于本土防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主动的发起战争。防御 不是放弃武装,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强大自己,让敌人不敢侵犯。平时 就做好人民的组织,战斗的训练,兵器的准备,就不会因为被偷袭而一败涂地。 如果战争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侵略者不能一战而胜,无法速战速决,战争将会进 入持久战。被侵略的一方,因为哀痛自己被无辜的伤害,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有 了复国复仇的顽强意志力和战地人民的支持最终必将取得胜利。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 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 以圣人被褐怀玉。 我的言语是很容易知道,也很容易实行。天下人民却不能知道,不能实行。 言语有宗旨,做事情有主旨。因为没有知道这些言语,因此不知道我。知道我的 人很稀少,效法我的人很珍贵。因此圣人身穿着布衣而身怀着宝玉。 我的言语是很容易知道,也很容易实行,道法自然,德辅万物之自然。天下 人民却不能知道,不能实行,可能是我说得不够清楚,可能是人民不能很好的理 解,无法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言语有宗旨,事情有主旨,抓住了言语和事情 的关键,就能事半而功倍。因为主旨抓不住,无法深入的体会道德的真意,因此 不知道我的本意。能深刻知道我真意的人很稀少,而常常被不明真意的人误解, 能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更少,能真正效法我的人很珍贵。因此圣人身穿着 布衣而身怀着宝玉,道德经是理论和方法,是了解和应对外界的武功秘籍,但很 少人知道它的珍贵。 老子五千余言,其关键就两个字道德,所以后世常称之为道德经。很少人明 白,道的关键是自然,德的关键是辅万物之自然。只有深刻理解,自然就是自主 选择变化,辅万物之自然就是尊重万物自主的选择变化的权利。正如万物负阴而 抱阳,每一个主体都包容着不同的矛盾,而化解矛盾成为一个统一体,做到这个 统一体的自然,按其天然的本性选择发展的道路。也就是易的精髓,易是包容了 日月,易是整个统一的主体的变化。日月的交替是玄之又玄,在不停的旋转变化, 有白天激烈的运动,也有黑夜清静的安定。所以人应对外界,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皦,要有无私的一面,也要有自己奋斗的一面。也就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要自己发挥自己的天赋本能,每 天战胜昨天的自己,做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也要包容别人的成长,付出自己的时 间与精力,帮助别人的成长。一方面要付出超过别人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另 一方面要有利他之心,成就别人。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 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好的。不知道却当作知道,是有毛病的。圣人没有毛 病,因为他以有毛病作为毛病。因为以有毛病作为毛病,因此他就没有毛病。 如实的认知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好的。不知道却当作知道,是欺骗 自己和别人,是有毛病的。圣人没有毛病,因为他以有毛病作为毛病。圣人是真 实的,以虚假作为毛病。因为以有毛病作为毛病,因此他就没有毛病。圣人能如 实的认识世界,如实的认识自己,把人为的虚伪摈弃,因此圣人就活出真实的自 己。 道是广大无边的,又是不停变化的。以有限的生命来探究无限的世界,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敬畏。知道我们所了解的,所体验的其实 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了解了自己的渺小,知道世界的广大,就不会狂妄的认为自 己的能力可以达成任何目标。保持谦虚的心态,如实的看世界,如实的看自己, 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知道欲望的无穷,就知 道节制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才能指引自己未 来的方向。我们天赋是有限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按照自然的天性,在 自己最有兴趣的领域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比别人更 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些 事情,如果我们有想知道的欲望,就会静下心来从头学起,探究未知的世界。如 果不是我们感兴趣的,我们就停止学习脚步,保持尊重。知道放弃什么,是了解 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有限。知识是有局限,知识来源于自 己的观察和思考,来源于别人总结的观察和思考。知识是过往经验的积累,对于 未来我们所知不多,所以不能迷信过往的知识。面对未来,只有保持敬畏,如履 薄冰,小心的探索,才能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如实的面对自己,如实的表达自 己,以真实作为自己的原则。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 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 彼取此。 当人民不畏惧威胁,那么大的威胁就到来了。不要狎侮人民所居住的地方, 不要厌弃人民的生活。因为圣人不厌弃人民,因此人民也不厌弃圣人。因此圣人 知道自己却不自我表现,爱惜自己却不自我珍贵。所以去除那些取得这些. 当人民不珍惜生命,不再畏惧政府的权威,那么大的威胁就到了,君主和人 民成了对立面。不要狎侮人民所居住的地方,不要践踏百姓的家园。不要厌弃人 民的生活,不要让人民吃不上饭。因为圣人不厌弃人民,所以人民也不厌弃圣人。 只有人民和君主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双方都能平衡利益的分享,才能实现国 泰民安。因此圣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界限,不会自己表现自己,神化自己的功劳。 自己爱惜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发挥自己的所长,以造福人民。不会自己贵重自 己,高高在上的享乐,而视人民为草介。要明白人民的拥护才是国家力量的源泉。 所以去除那些自我表现、自我珍贵,而取得这些知道自己、爱惜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下万物是平等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下人民是平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我们一样,并不是天生高贵。所不同 的是王侯拥有权势,而权势的基础在人民。王侯不要看不起人民,不要压迫人民。 圣人有自知之明,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个人成不了国家,知道人民的力量,能 够为人民谋利益。得到美好生活的人民也会支持国家的强大。圣人知道自己能力 的边界,知道自己利益的根基,会爱惜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分享,让百 姓都过上幸福的日子。而那种自己表现,自己贵重,是将自己与百姓隔绝成两个 完全不同的世界,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只在乎自己的感情,让自己生活在天堂, 而让百姓生活在地狱,这是注定要崩塌的两极分化的世界。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 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 失。 勇于敢为则杀戮,勇于不敢为则存活,这两种选择,有的得利有的得害。上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它的缘故。因此圣人也难以选择。上天的道,不争抢却善于 胜利,不言语却善于回应,不召唤却自动到来,简单的样子却善于谋划。上天的 道就像一张广大的网,稀疏却不漏失。 在战场上,你勇于敢为则杀戮,而对方被杀戮。你勇于不敢为则对方存活, 你可能被杀戮也可能存活。这两种选择,有的得利有的得害。你不知道你的选择 后果是得利还是得害。上天所厌恶的东西,谁知道它的缘故。但是依上天的道, 不争抢却善于胜利,可以和平合作而得到共同的利益。不言语却善于回应,不在 于清谈,不需要引经据典,而是在有疑问和难题时,你给予回应和帮助。不召唤 却自动到来,甚至不是等到别人召唤请求,而是看到别人有难题,你就自动加入 来帮助。简单的样子却善于谋划,原则像单丝一样的简单,却善于谋划解决身边 的难题。天道就像一张广大的网,稀疏却不漏失。天道的自然规律,看着简单稀 疏,却符合天下万物的本性,让天下万物都按自然的天性成长。 竞争,是残酷的。勇于竞争,有时伤害别人,有时伤害自己。上天也不知道 竞争的结果,对自己和别人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作为一个群体,竞争的结果让 大家更健康,让强者的能力得到展现。作为个体,竞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是血腥的厮杀,是弱肉强食的死亡。所以圣人也很难说得清,是要鼓励竞争,还 是要限制竞争。上天的道,稀疏却不漏失,万物都存在竞争。竞争是不会消失的, 要直面竞争,也要直面竞争的胜利和失败。作为个体,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付 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存自己,让自己得到 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 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亡来恐惧人民。假使人民常常畏惧死亡,而那 些作为不正的人,我得以抓住而杀死他们,谁敢。常常有专管杀人的去杀人,那 些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这叫做替代大匠来砍伐,那些代大匠砍伐的人,很少 有不伤害自己的手。 人是畏惧死亡的,当广大人民没有生路才不畏惧死亡,当反抗者已经人多势 重,为什么用死亡来恐惧人民。假使人民常常畏惧死亡,而那些作为不正,为非 作歹的人势孤力单,我得以抓住而杀死他们,我以人多势众来威慑少数人,谁敢 为非作歹。常常有专管杀人的去杀人,是以自己的权势来决定别人的生死,那些 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是代替上天做生死的定夺,这叫做替代大匠来砍伐。那 些代大匠砍伐的人,依靠权势决定别人的生死,很少有不伤害自己的手的。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道和天地决定万物生死, 常顺应万物的天性自然,有包容平等,也有竞争效率。那些仅仅依靠权势决定别 人的死亡,没有有包容和平等对待人民,代替天地做生死的定夺是非常危险的行 为。在生存竞争中,胜人者有力,比对方更强大,会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而弱 肉强食,是生存的法则之一。一个人是弱小的,当众小合而为一,有了对抗强敌 的势力。面对小部分人的为非作歹,政府可以用法律和军队抓住和杀死他们。当 广大人民都开始反抗的时候,政府就不再占有优势,政府就面临被革命的危险。 众怒难犯和法不责众,常常是统治者的法律和政策侵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和利益。 对统治者来说,恩威并济,恩是要先行,要包容和平等的对待百姓,和解是要从 有权有势的人开始。只有公平公正的对待百姓,人民才会从心里认同政府,才会 遵守法律,以法治国才能实现大家利益的一致。一味的使用暴力和威胁,并不能 使国家长治久安。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 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民的饥荒,因为统治的上层吃掉过多的税收,因此带来了饥荒。人民的难 以治理,因为统治的上层有了过多的作为,因此难以治理。人民的轻易赴死,因 为统治的上层追求生活的丰厚,因此轻易的赴死。那些没有办法谋生的人,比那 些贵重生命,过着富贵生活的人更加贤良。 人民的饥荒,因为统治的上层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征收过多的税收用于战争 或是用于享乐,留下很少的粮食给百姓生存,因此带来了饥荒。人民难以治理, 不是因为人民不好好劳动,不种好粮食和庄稼,是因为统治的上层有了过多的作 为,实施违反自然规律的政策,因此人民才难以治理。人民的轻易赴死,是因为 没有饭吃,难以生存,才会反抗和起义战死沙场,或者上山做土匪强盗,是因为 统治的上层追求生活的丰厚,因此人民才会轻易的赴死。人民辛辛苦苦一年劳作, 这些在剥削下没有办法生活的人,比那些只知珍贵自己的生命,过着富贵生活的 人更加贤良。 饥荒的形成,是粮食不够百姓吃,粮食不够常常是因为天灾人祸。飘风不终 朝,骤雨不终日,天灾的范围是有限度的,只要国家政策宽松,粮食能互通有无, 天灾形成的灾荒是一时,一地,通过粮食贸易和人员逃荒是可以解救的。人祸带 来常是国家内外的战争,或者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欲望,横征暴敛,征收过多税收, 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给百姓当口粮。人民的辛辛苦苦只为过上幸福的小日子,也 知道不好好努力工作,就无法养活妻子儿女,这份慈爱和责任让人民不敢胡作非 为,而是脚踏实地的劳动。人民的难以治理,是统治者的政策不让百姓好好的生 活,是国家的过多的欲望,为了政绩贪多求大,过度的征用人民的人力物力,占 用工农业生产的时间。当人民没法活下去,才会铤而走险,去做亡命之徒。这些 轻易赴死的人,只为了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在生存时是柔软脆弱的,人死了之后变得坚固强硬。天下万物花草树木在 生存时是柔软脆弱,它们死亡之后也变得枯槁。所以坚固强硬的,是死亡的事物。 柔软脆弱的,是生存的事物。因此用兵强硬就不会胜利,树木强硬就被折,强硬 的处于下方,柔弱的处于上方。 人在生存时是柔软脆弱的,活着时身体是柔软而富有弹性,人死了之后变得 坚固强硬。天下万物花草树木在生存时是柔软脆弱,狂风吹来时会随风摇摆,它 们死亡之后也变得僵硬枯槁。所以坚固强硬的,不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互动,是 死亡的事物。柔软脆弱的,能根据外界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姿态,是生存的事物。 因此用兵强硬就不会胜利,强大的军队像水一样灵活多变,选择敌人最薄弱的地 方攻击。树木强硬就被折,顺从风的摇摆,消解了对方的力量,从而保护了自己。 强大的处于下方,就像树干处于下方,柔弱的处于上方,就像树枝树叶处于上方。 道法自然,万事万物不停的在变化。变化是主动选择的变化,也是顺应外界 的被动反应。而辅万物之自然,不仅仅是包容,更要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 以古人说,变则通,通则久。天大,地大,国家政权也大,作为一个人,是弱小 的,容易受到伤害,要以柔软而富有弹性作为应对外界的原则。守柔处弱,和外 界和谐相处,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柔弱看似没有力量,却是生命力的体现,是 生存的法则。能屈能伸,才能运动。固定和僵化,没有了生命力。一种思想僵化 了,就不能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一种体制僵化了,就不能包容新事物,无法适 应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和开放,是让自己保持与外界不停的交流互动,新陈代谢, 吸收外界的营养,排除内部的毒素,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状态。作为一个人,要让 自己保持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不要变成僵化和枯槁,就像日月的交替,每个清晨, 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勇于抛弃昨日的限制。放低自己,以柔软的姿态应对外界。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 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 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上天的道,它就像张开一个弓吧。高的一端向下压抑,下面的一端向上升举。 有余的减损它,不足的补足它。上天的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足不足的。人的道, 则不是这样,减损不足的用来奉献给有余的。谁能拥有富余时用来奉献给天下, 只有得道的人。因此圣人作为却不依恃,功业成就却不居处,他不想要表现自己 的贤能。 上天的道,它就像张开一个弓吧。弓没张开时是直的,张开后,高的一端向 下压抑,下面的一端向上升举。弓上有余的减损它,弦上不足的补足它。天道的 规律,是减损有余的而补足不足的,这时整个弓的力量变得最大。人世间的道理, 则不是这样,减损不足的用来奉献给有余的,那些本来就贫穷的人被更多的剥削, 那些本来就富贵的人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和珍贵。谁能在有余时奉献给天下,只 有有道的人。有道的人能分享自己的财富,以慈善之心照顾弱势群体。因此圣人 作为却不依恃,只是默默的付出。功业成就却不居处,不贪图位高权重。他不想 要表现自己的贤能,自爱而不自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公平的对待万物,不管是强的还是弱的。上天的 道理,是减损有余的而补足不足,像弓一样这时才是力量最强。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有道的人是公平的对待所有人,不管是有权有势的人,还是贫穷低贱 的人,是减损有余的而补足不足,这时国家社会的力量才会最强。当社会的贫富 差距很大了,当人民没法活下去了,就会有均贫富,等贵贱的渴望。公平公正, 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人世间的道理,减损不足的用来奉献给有余的,贫者越 贫,富者越富。竞争的结果让社会淘汰弱者而保留强者。公平和竞争就像是日月 在不停的循环往复,让人们在社会中长久的生存发展。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万物没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取坚固强硬的没有比水更能致胜的, 因为水有一股无可改变的天性。弱的胜过强的,柔的胜过刚的,天下没有不知道 的,却不能实行。因此圣人说:承受国家的污垢,这叫作社稷的主人。承受国家 的不祥,这叫做天下的君王。正话像是反话。 一滴水是柔弱的,天下万物没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取坚固强硬的没有 比水更能致胜的,洪水所到之处冲毁一切。因为水有一股无可改变的天性,水往 低处流是天性。天性和大势的结合,是无法阻挡的。弱的胜过强的,柔的胜过刚 的,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却不能实行,天下最难的就是聚势。聚拢百姓,天下归 心,这才是国家力量的源泉。因此圣人说:承受国家的污垢,如果政策法律有损 人民的利益,领导者要承担改正的责任,这叫做社稷的主人。承受国家的不祥, 如果国家遭受天灾人祸,领导者要承担保护百姓的责任,这叫做天下的君王。正 话像是反话。 天性和大势的结合,是无法阻挡的。天性是道法自然,是万物自然的本性, 是人的欲望和追求。大势是聚合众多弱小而成为一体,止于一而为正。从高处到 低处的落差是水的动力,水多势大,这才是洪水冲毁一切的力量。现实的处境和 理想的落差是人奋斗的动力,人多势众,这是改变国家社会发展的力量。所谓世 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人是柔弱的,而天下百姓就汇聚 成洪水一样的力量。为了凝聚百姓,为了最多数人的利益,当国家有了灾难,领 导者就必须面对挑战,承受污垢和不祥,来保护百姓。只有最多数的人认为你是 为了百姓的利益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大家才会真诚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百姓, 政府国家结为一个整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有一致的行动目标,这样才 会有洪水一样的无可阻挡的力量。


老子 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 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谐了大的怨恨,必定还有剩余的怨恨,怎么可凭借这个作为善良。因此圣 人执有左契,却不苛责于别人。有德的人用契,无德的人用彻。天道没有亲近个 别人,常常给与善良的人。 和谐了大的怨恨,必定还有剩余的怨恨,怎么可凭借这个作为善良。怨恨产 生了,就不容易消除。就像甚爱必大费,甚恨也必大费。爱恨情仇是让人行动的 内心动力。因此圣人执有左契,却不苛责于别人,拥有契约,却不会强迫别人来 归还。有德的人用契约的方式,给百姓宽松的期限。无德的人用彻这种税收的方 式,强制百姓尽义务。天道没有亲近个别人,常常给与善良的人。天道是公平的 对待所有的万物。善良的人因为宽容和平等的对待别人,得到大家的支持拥护和 帮助。 国家政府和人民百姓之间的关系,有德的统治者用契,契约是双方都认可的 协议。契约是交换,是平衡了付出与回报,是各得其所欲的最好方式。无德的统 治者用彻,彻是国家单方的强制征用税收,是以政权和武力为后盾来取得资源, 只重视国家的利益而忽视人民的利益。税收是依靠政权而强迫人民,强迫人民, 会招致怨恨,怨恨会带来反抗。所以有道的人,不是等到怨恨积累很深了,才去 化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圣人能做到报怨以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照顾弱势群 体的生活,让人民百姓从一开始就理解和支持国家的行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安定繁荣,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中才能立于 不败之地。上天并不会单独亲近和厚爱某一个国家,只有能平衡好国家和人民利 益,让国家和人民都得到最大满足的政权才会取得成功。


老子 道德经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 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的国家少的人民。使拥有什伯的器物却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却不远远 的迁徙。即使有船有车,没有要乘坐的目的地。即使有盔甲有兵器,没有要布阵 的地方。使人民回复到打结绳子来使用。甘美他们的食物,美丽他们的服装,安 住他们的居所,快乐他们的风俗。相邻的国家相互守望,鸡和狗的叫声相互可以 听到,人民到了老死,不相互往来。 即使国家小,人民少,要把小国当成大国看待,把少的人民当成多的人民看 待。使拥有十人百人的器物却不使用,一是一味的追求大。使人民重视死亡却不 向远方的迁徙,不是羡慕别人的美好生活,而是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即使有船有 车,没有要乘坐的目的地,不用逃离故土。即使有盔甲有兵器,没有要布阵的地 方,不用战争来解决冲突。回归到朴素的生活,使人民回复到打结绳子来使用。 让人民得到想要的生活,甘美他们的食物,美丽他们的服装,安住他们的居所, 快乐他们的风俗,创造自己的人间乐土。相邻的国家相互守望,鸡和狗的叫声相 互可以听到,人民到了老死,不相互往来。国家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保持安定祥 和的局面,不要战争,让人民安定下来,好好的生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顺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创造 出人间的乐土。不需要投奔外国美好的生活,而是立足脚下的这片土地,用自己 辛勤的劳动来建设美好家园。就算国家小,人民少,也可以做到小而美丽,小而 精致。不是一味的求强求大,欲望的膨胀和利益的扩张带来的是战争。战争让人 民背井离乡,家园荒废。和平,发展是人们内心的渴望。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 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就会太平。


老子 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可信的言语不美丽,美丽的言语不可信。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深知的人不博学,博学的人不深知。圣人没有积蓄,以自己为别人服务之后自己 更加的拥有。以自己给予别人之后自己拥有的多得。天的道,是利益而不是损害。 圣人的道,是作为而不是争夺。 可信的言语不美丽,美丽的言语不可信。表达的侧重不同,可信和美丽如果 不能兼得,可信更加的接近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面对利益 和情感的冲突,善良的品质和辩解的口才如果不能兼得,善良的品质更能包容不 同的矛盾。深知的人不博学,博学的人不深知。探索外在的世界,深知和博学如 果不能兼得,深知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圣人没有积蓄,以自己的作为服务别人, 自己更加的拥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以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自己拥有的更 多,分享的更多,回报的更多。上天的道,是利益万物而不是损害万物。圣人的 道,作为是为了付出而不是为了争夺。 如何认识世界,与世界互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判断哪个重要,哪 一个不重要,就是价值观。虽然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 不同的广度,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就有了不同的价值观。越接近事实的真相, 才能做出越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付出与得到是人与外界交换的方式,只有先付出, 才能得到。所以不要纠结别人能给我多少,而是我能为别人付出多少。付出的越 多,得到的回报越多。能服务更多的人,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万物自 然的本性,每个主体都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别人控制和支配。如果你 去占有,就违背了别人的自主,注定会失去。多藏必厚亡,拥有的再多,死亡的 时候也带不走一点。人能拥有的只有自己。天道,是顺万物的自然。圣人的作为 是为百姓的生存而付出,让百姓得其所欲,而不是与百姓争夺利益,奴役百姓。


史记 老子犹龙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 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 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 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 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 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前往周都,将向老子问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制定那些礼的 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关于礼的言论还在耳边听到。况且君子得到好的 时机,就像驾着车马跑在大路上。得不到好的时机,就像在荒草牵绊中行走。我 听说,好的商人深藏财富得就像没有钱的样子;君子有很好的德行,但容貌谦虚得 像愚钝的人。去除你的骄傲的神气和过多的欲望,作态的脸色和过大的志向,这 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这些而已。”孔子离去以后, 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 的可以用网捕获它,会游的用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 知道怎么捉住它,它是乘着风云而飞上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道德经。老子认为人和万物都在变 化,固化的礼无法适应时代。社会时势决定了人的得志与失意,个人是渺小的。 与外界和谐相处,要保持谦虚和包容,骄傲和一意孤行常常有害于自身。孔子认 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相同的行为方式是本性,依据本性来制定礼, 是有效的管理社会的方法。孔子不是固守住周公失去活力的礼,而是顺从人性, 发展出君臣,父子,夫妇的行为规范,让人们以仁,义,礼,智,信来修身养德。新的 礼在两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


五福临门 在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中,大家非常重视五福临门。五福包含了福,禄,寿, 喜,财。只有五福都有了才是圆满,缺少任何一种都认为是人生的不完美。福是 家人的祭祀,父母的善终,是众多儿孙的开枝散叶,是家庭的传承。禄是收入源 源不断,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政府中的高官厚禄,是在好单位和企业中让 人羡慕的工作。寿是健康长寿,是身体的健康,没有疾病和不会过早夭折。喜是 欢喜快乐,是精神态状的开心,不会忧郁,愤怒。财是财富,是土地房屋,金银 财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没有完美的时刻,所以怎样追求福, 怎样避免祸,是人生的难题。有的人儿孙满堂,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高官厚 禄,有的人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有的人健康长寿,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欢 喜快乐,有的人愁肠寸断。有的人家财万贯,有的人贫困潦倒。 求以得,有罪以免,也就是求福免祸。每一个福都值得我们努力追求,每一 个祸都应该尽力避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所 作所为带来了今天的一切。过去做得对,留下的是资产。过去做得不对,留下的 是负债。所以我们不要抱怨现在,要接受现在,以真实来面对现在的所有一切。 求以得,不是口头上的祷告,是行动上努力奋斗,为了美好理想而行动。有罪以 免,不是说可以不负责任,而是以现在和将来的行动来偿还债务,清除过去的错 误,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失。过去的行为,有好,有坏,就像是阴爻和阳爻,每 一天一个爻一个爻来完成我们人生的卦象。只有死了,才能盖棺定论。一时的对 错,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部分,不必掩盖错误,不必自夸功劳,不要自卑也不要 骄傲,只有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是我们完整的人生。 拥有福,禄,寿,喜,财,实现人生的美好生活。如果不能同时拥有,要如 何选择?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寿和喜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健康,只有身体 和心灵合而为一,不再分离,才能做一个真实而自然的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 孰多,禄是收入,是名气和高位,财是财富,是货物和资产,这些都比不上生命 的重要。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福是家族的传承,是修德, 是包容,是长生久视的生存之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