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14TH美形

Page 1


Shape

館長

美形係指探討一切事物的形狀和結構原理。 本館透過館刊的外在設計以及內文撰寫編輯, 從務實的豐富美學篇章到實體的刊物設計, 充分運用規劃的主題性與「美學」對話。 本期館刊的外在與內頁,保留了「形」的破 格展現,跳脫刊物傳統制式的思維,也呼應 著「形」的可塑性,體驗外形與翻閱的「美 形」感官。我們期待更多元開展的「形態之 美」,與時俱進的分享形式,進入另一種感 受藝文美學與生活的共時氛圍中。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Content 包浩斯100週年

下個百年,美的辯證

讀劇之妙 所有的小事,都是大事

從藝術家變成教學藝術家

對「影像」的認知與閱讀 在手中綻放

神明銀帽製作

動畫製作系列(七)

串接大師-剪接與音效

陪伴是最溫柔的輔導 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輔導工作變革 凌空對招

盛行東南亞的國民運動─藤球

藍眼淚是情人眼淚

記一場與馬祖畫家的美麗邂逅

在第四波女性主義之前

回視1970-1980年代女性主義電影


週年

下個百年,美的辯證 文、圖/ 楊欽榮(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 助理教授)

今年適逢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Staatliches

故在1919-1925包浩斯的「威瑪時期」

Bauhaus)成立100週年,全世界都在以自我

背景下的教育環境,充斥著知識分子的

設計、文化特色致敬這個20世紀對現代設計

社會改革理想,並極力消減設計教育中

具影響力的學校。它不僅是藝術、設計和建

藝術和技巧的藩籬。在設計「基礎、造

築風格的嶄新定義,所有的教育與環境也都

型與美感」等課程教學中,著力於「冷

和其歷史背後的社會運動息息相關。包浩斯

靜簡潔、簡諧化、幾何造型」風格對整

學校於1919年創立於威瑪(Weimar),校長

個包浩斯學校和社會運動的發展有奠基

為德國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作用。另外,在當時所謂的「設計」與

Gropius),當時背景為德意志帝國於第一

「製作」、「藝術」是三種沒有交集的

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並在 1918 年首次採用

領域;工業與製成產品的工廠中缺乏美

共和憲政政體,故被稱為「威瑪共和」- 德

感,設計無法進入技術層面,而藝術更

國歷史上第一走向共和的具體城市。

是奢華收藏的裝飾與地位象徵。

SOUTHERN

Photo from / Thomas Lewandovski Clásicos de Arquitectura Edificio de la Bauhaus en Dessau Walter Gropius

A E S T H E T I C S

包浩斯

100


然後,包浩斯企圖模糊融合了三種專業領域,

About Bauhaus Design Center ( BDC ) in TungFang Design University

卻清晰了各種機能與美感相互作用後的新視

2015-2017年包浩斯設計中心( BDC )由時任東方設計大學吳淑明校長、美術工藝系

野。今日我們口中的「包浩斯」已不單是指

蘇英正主任為該計畫主持人,筆者為協同籌辦執行教師。

此學校之名,而著重延伸其建築流派或風格 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 (在21世紀當代也同樣延伸至藝術、平面視覺 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現代歌戲劇與 現代美術等領域)。 筆者任職的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2017年 成立「包浩斯設計中心(Bauhaus Design Center / BDC)」,透過「包浩斯師徒制工坊」 的形式,將校內課程、師資、學生,以「職 人養成」概念,串連設計工廠與教育傳承與務 實 的 精 髓 , 並 於2 0 1 7年 策 辦 「a b s o l u t e d e s i g n va l u e 絕 對 設 計 ‧ 值 」 ,2 0 1 8規 劃 「包浩斯百週年紀念」活動。期間邀請荷蘭 設計師Lilian van Stekelenburg與Simone de Waart探討傳統文化的創新思維、材料運 用與社會設計的概念,並以「共同實作」與 相處、用餐打破了「授與學」的固定模式, 另外也邀請德國學者Prof. Johann Geiger、 馬 來 西 亞 雙 威 大 學L a i l a H a i d a r、S i e k Hweelig 與法國設計師 Emmanuel Sicaud 分享關於自我設計經驗與多元包浩斯風格與 設計教育的經驗,都開啟了學生國際視野。

2017-2018年辦理一系列包浩斯工作坊國際活動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04


又我們回過頭看著路上的建築、大樓、捷運站、書籍設計與海報 風格,就會恍然大悟,過去大量「各家師傅各自展現建築矯飾」 的房型與磚瓦選用的精緻呈現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是可能幾個 月就可以在你家旁邊落成(且銷售一空)的磅礴大樓,幾何的外型、 冷冽的色彩,規劃至極的獨立窗型,猶如複製數百次後直接一次 貼上的格局,正雕塑著我們的居住與城市景觀。各式平面設計與 書籍、文青店面的各種工業風與裝潢,都充斥著「極簡、線條與 色塊」的原始元素,以簡潔的幾何表達多重的資訊;我們在快速 演變的時代裡,想用最簡單的素材表達多種層次的資訊,也同時 因為運用最有效率的建築工程而失去了「美的多樣性」。 美的多樣性並不是美,強調的是「多樣」。在包浩斯風格的影響 下,極簡風格與裝飾風格各有市場,故我們存在的環境中,「美」 的探討一直是隨時代背景同步辯證;不能否認的是,從1919年過 了100年我們的生活美感、建築與平面、藝術設計風格依舊受到包 浩斯風格的延續,只是在不同科技的載體進化中我們得以運用不 同的感官重新詮釋這些極簡設計基本元素。

Photo by / Noel Yang Corso Pestalozzi 6,Lugano,Switzerland

Photo by / Noel Yang Corso Pestalozzi 6,Lugano,Switzerland

現代幾何式設計的建築型態充斥在城市之中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本期館刊以「形」的堆疊設計,並設計有兩個彩蛋。

包浩斯宣言的木刻版畫封面是由德裔美籍的表現主義畫家Lyonel feininger創作的 「大教堂」Manifest .

本館館刊有計畫性地從2019年4月的「美色」、7月的「美

形幾何寫著「薰風-南方美學」;第二個則是封面最下

質」到本期的「美形」就是發想於設計最基本的元素開始

層則是Gropius 1919年於Weimar所撰寫的經典「包浩

探討美的運用。在美的多樣性中,設計師如何透過本身的

斯宣言」(若需要閱讀中文版,請掃描本篇QRcode)。希

專業,傳達基本元素強而有力的再現:不論是色彩的調性

望透過「形」的元素以裝幀方式再現之餘,也向一百週

與光影的對話如何詮釋故事、氛圍與回歸作品本身情感;

年的包浩斯風格致敬,期待一起邁向下個百年的美學未來。 the 14th publication

Oct.

材料、質感的體驗、實體呈現的強化與低調關係,如何透 過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創造新的體驗;以及形體的堆疊, 如何把元素的線性、區域元素創造新的造型,都是在過去 與當代間的立足在美的詮釋中進行的社會對話,我想這就 是當代設計環境中,創作者與使用者間互動的冰山一角。 本期的「美形」館刊,回歸基本元素的形體堆疊,呈現方 正刊物的視覺下,內部基本幾何的多層次內涵;封面藏了 兩個彩蛋,第一個是右上角沿著虛線摺痕反摺就會出現方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包浩斯宣言中文版下載

06


不可無料劇場《聽你在嘴》讀劇劇照 ( 不可無料劇場提供 )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文 / 鍾欣志(不可無料劇場藝術總監、國立中正大學助理教授) 圖 / 鍾欣志、不可無料劇場

讀劇 之妙

如果說「讀劇」二字給人什麼樣的畫面聯想,大概是

至於對公眾開放的讀劇,原先多半是新劇本完稿至一定

「幾位演員拿著劇本,按照角色,輪流唸出各自的臺

程度時,作者或出版商邀請專業演員進行的朗讀活動。

詞」這樣吧?讀劇有時候正是這樣,但也不只是這樣。

這些讀劇的觀眾群很小,除了作者親友團,以物色劇本 的導演、製作人、投資者等圈內人士為主當然還可能有

在實務圈內,讀劇行之有年,是戲劇製作包括影視和

重度戲迷。這樣小眾的活動可以滿足多種目的:製作人

劇場的必經階段,只是很少公開。通常,當劇組成員

可以了解最新的「產品」動態,出版商及作者本人則可

在排練開始前初次聚集時,會透過由導演、製作、編

透過專業人士的品評,為作品尋找適合的定位,乃至日

劇等人主持的讀劇認識彼此,也為接下來的正式排練

後的修改方向。在倫敦、紐約等戲劇產品的重要集散地,

或拍攝暖身。有時,業界會以「圍讀」稱呼這樣的工

時常可見這類公開或半公開的小型活動。

作流程。


臺灣過去少見此類活動,主因是本地劇場的規模

大整排。最近,劇本農場還將新作的出版延至讀劇後一年,

與經營方式遠不同於上述大城市。這幾年,隨著

以提供劇作家在讀劇及劇評活動後進一步修繕作品的機會。

劇本重新受到重視,配合各種新創劇作的活動, 漸成風氣,且舉行地點不限於臺北。以位於嘉義

此外,自2015年開始的「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

民雄的阮劇團為例,自2013年開辦「劇本農場」

邀請全世界以中文寫作或以英文寫成但與華人文化相關的

以來,每年培育至少三種原創劇作,而這些作品

作品投稿,是臺灣近年逐漸打開國際名聲的舞臺劇本獎項。

的發表方式除了出版,均搭配公開讀劇及劇評,

這項競賽每屆選出前三名得獎作品,並為這些最新面世的

以擴大新劇本的接觸層面。劇本農場的讀劇並非

新劇本舉辦讀劇,有意前往觀賞的觀眾,同樣可以看到經

只是「演員拿著劇本,按照角色輪流唸出臺詞」,

由導演排練後的雛型演出。今年剛剛落幕的第四屆頒獎活

而是經過導演排練,且加入簡易的道具及服裝、

動和讀劇,由臺北移師高雄衛武營,並結合學術研討會隆

燈光、音響效果,除了演員尚未及背詞之外,已

重舉行。

具備演出雛形,更像是首演前某次彙整各部門的

不可無料劇場《彼時未見》讀劇劇照

the 14th publication

Oct.

( 不可無料劇場提供 )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08


中正大學子衿劇場的賴聲川《西遊記》讀劇演出劇照 ( 鍾欣志提供 )

比起全套 製作, 讀劇需要的成本較低,彈性更大, 確實有助於推廣新作。問題是,讀劇只能是介紹新 作的媒介嗎?它能否成為自成一格的演出形式呢? 我們在嘉義成立「不可無料劇場」時,便開始嘗試 獨立的讀劇表演。這些讀劇製作的樣貌,可從「演 員拿著劇本,按照角色輪流唸出臺詞」到近乎全套 製作,不一而足,端視製作條件和作品需要而定。 在缺乏小型劇場的嘉義市,這樣的彈性可供我們進

SOUTHERN

出各類場地。

A E S T H E T I C S

我們從《謊畫》、《彼時未見》等作品一路讀下來,

這些年在大學的戲劇課堂,也常帶學生讀劇。相對於小

清楚可見,只要表演方式合宜,觀眾不會因為演員

說、詩和散文,臺灣學生對劇本的閱讀較為陌生。戲劇

面前多了劇本而不知如何觀賞,還可體會戲劇以假

既是文學,也是表演藝術,這是戲劇藝術與生俱來的雙

代真的藝術本質。首先,「讀」劇自然考驗表演者

重個性,而讀劇正是我們在課堂上兼顧這兩方面的方法。

傳遞臺詞內容和相應情緒的準確度,在視覺條件較

當臺詞透過教室內的空氣振入耳中,我們從「讀者」變

為單純、舞臺動作更為精簡的環境裡,這方面的難

為「聽者」時,往往更能把握劇作家的創作意圖。甚至,

度反而更大。同時,演出本身偶爾會讓人想到動畫

我們還會花一整學期的時間認真以讀劇形式排演一部完

配音或廣播劇錄製的幕後花絮紀錄片,觀眾看到的

整劇作後公演。從基本的咬字、呼吸到戲劇節奏的掌握,

是演員賣力表達某種情緒,聽覺上完全符合戲劇情

讀劇提供許多訓練學生基本功的機會,作為戲劇教育的

境的要求,視覺上又不是那麼回事,之間的反差,

方法,可謂好處多多。

正映照了戲劇世界的真真假假。

若您尚未欣賞過讀劇,不妨下次試試。


我在2018年參與了第一年文化部的文化體 驗課程計畫,以藝師身份與臺南市復興國 中師生合作進行「甜蜜復興」校園地圖課 程計畫,採取「學校空間」為主題,引導 學生藉由甜點形式轉化熟悉校園角落如教 室、操場、游泳池,道出求學過程中的各 種成長滋味。課程執行過程中,發現雖然 「學校」是文化體驗計畫中所設定的執行 地點或合作對象,但其實「學校」更可以 成為創作的主題,因為這是人人皆有的共 通經驗,它可以是具體的地點或空間、抽 象的情緒或感受,也可以是一段從40、45 到50分鐘的課堂時間,亦或是一段跨越數 十年間的人生階段。我很好奇當我們提及 「學校」,會有什麼樣的畫面浮現在你我 的腦海中呢?

所有的小事,都是

大事 從藝術家變成教學藝術家 文、圖 / 林玉婷 (藝術創作者)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10


於是繼「空間」之後「事件」成為我鎖定的下一個主題: 忐忑不安的新生訓練、飆汗飆淚的大隊接力,依依不捨或 迫不及待畢業典禮 ......這些學校例行公事我們可能充滿回憶、 也可能不堪回首,但終究成為了共有的記憶。因此我以 「學校活動」為主題申請第二年的文化體驗課程,與大灣高 中國中部三年十班師生合作,利用會考後進行兩個禮拜的創 作課程,這段時間剛好學校課程已經告一段落,同時也是學 生最後的在校時光,國三的他們擁有充裕時間及滿滿回憶是 最適合以校園三年活動為主題進行創作的對象。 課程進行前同學已經完成分組也選定了創作主題,包含:新 生訓練、露營、運動會、樂樂棒球、園遊會、歲末聯歡、畢 業旅行,但是我還是先帶領大家一起回想三年,請同學在N 次貼寫下每一個主題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並張貼在黑板

題目 畢業典禮 作者 310全體同學、導師陳智馨老師、藝術家林玉婷

上分享討論,藉由眾人的觀點從匯集出小組想法,連結起共 通記憶。接下來以「蛋糕臉譜」課程指導同學利用海綿發泡 劑、奶油土製作一個自畫像杯子蛋糕,體驗擬真材質的創作 材料。每一個人的杯子蛋糕完成後,我將全班的蛋糕臉譜以 畢業紀念冊上大頭照格式排列,從中示範如何藉由形式的轉 化將每一個人的小作品組合成全班的集體創作,也回應到校 園活動中的「畢業典禮」。以這31個小小杯子蛋糕作為創作 的序曲,接下來310的同學要如何藉甜點形式的轉化,娓娓 道出自己國中三年的故事? 製作「運動會」的小組因為班上三年來運動員進場的掌旗手 都在組上,因此很快地就決定好以「掌旗手」的變裝造型為 主題,他們利用黏土、餅乾模製作出站在杯子蛋糕上「造型 餅乾」扮裝小人,包含了奶油獅、渡邊直美、韓國美眉;同

題目 運動會 作者 吳鴻霖、許宗岳、劉騰遠、郭昱伶、黃宇資

時也製作了20個穿著大隊接力背心的選手餅乾,圍繞在一層、

三組鬆餅套餐還有搭配專屬飲料,分別是牛奶、汽水和充滿

兩層、三層的層層疊高的鬆餅旁,代表了三年接力比賽過程

彩色冰塊的氣泡飲;分別代表一年級的清純、二年級的衝動,

中班上的努力練習,得來一年比一年進步的成績。

以及回想三年酸甜苦辣、五味陳雜的畢業心情。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題目 樂樂棒 作者 黃培峯、顏辰翰、孫世亦、康雲絜

點綴著棉花糖壘包的可麗餅球場整組作品的主要概念,而打翻的咖啡最能 代表失落的心情,因此灑落的咖啡中還藏著透明的310造型冰塊。

相較於努力就有收穫的大隊接力,「樂樂棒」說的 是一個峰迴路轉的傷心故事,第一場比賽獲得旗開 得勝的懸殊勝利,第二場卻慘遭血洗始終無法突破 零 分 , 最 後 終 於 追 平 比 數 卻 時 間 終 了. . . . . . 輸 了 。 為 了表現這一連串複雜的心情,同學將各場比賽結果 的 「 比 數 」 藏 在 各 種 甜 點 中 , 包 括 了 冰 淇 淋 (9 : 2) 、 可 麗 餅( 0 : 0 )、 甜 甜 圈( 0 : 3 )、 翻 糖 蛋 糕( 3 : 3 ) ; 並 利 用 環氧樹脂製作出揮棒、打擊、投球、接殺的選手姿態, 以巧克力片的形式安插在作品當中。

題目 蠢事 作者 兵伊祺、吳國銓、楊秉豪、蘇峰頡

課程最後,同學以教室作為展出地點進行為期兩天的「開 放 教 室 ( Op e n St u d i o) 」 , 在 這 個 期 間 限 定 的 展 覽 中 不 但轉換了教室原本的空間屬性,學生也以小組分工進行 「作品導覽」與「發泡劑杯子蛋糕體驗」供其他班級報名 參與。藉著這個從「自身創作」到「對外發表」的過程, 同學們有機會重新整理自己的創作心情,進而慎重地傳遞 給別人創作想法;在觀眾的回饋中他們也能發現,原來這 不只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而已,更是大家的校園故事。而在

但在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動之外,「蠢事」組的同學捨

這些作品中,是否也讓你想起了關於自己的某個校園滋味?

棄掉原本的「露營」主題,他們以自己為主角,調製 出與自己膚色類似的蛋糕口味,挑選了與自己臉型相 似的蛋糕模具,以Q版蛋糕人互動的方式表現有一點 猥褻的「人體機關槍」、幼稚的「脫褲子」惡作劇以 及沒衛生的「香蕉皮大戰」,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特 殊活動都只是瞬間,但和同學一起幹下的蠢事才是三

SOUTHERN

年中的無時無刻。

A E S T H E T I C S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12


對「影像」的 認知與閱讀。 文、圖/黃文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光的書寫 影像(image)是個人藉以瞭解社會的一套複雜 系統,也是人們仰賴的想像體系得以維持自身與 社會,甚至與世界依存、想像的對話視窗。而影

Oct.

像的界限,始終緊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演進。影像

the 14th publication

在當代由於數位科技的技術更新已進入一個多元 化、跨域介面的整合,使人類邁入所謂後影像 (post- image)的消費時代。在數位科技與文 化需求的趨動之下,影像融和了繪畫視覺圖像、 攝影技術、表演藝術、文字、多媒體動畫,甚至 介入聲、光效果、空間場域等元素,形成一種更 龐大且曖昧多元的「影像觀點」。

不再局限於固定的、平面的、靜態的、單向的模式, 它已演進到以更多元、多變的互動媒體,將文字、影 像(圖像)、聲光,重新組構,儼如一種「高科技的

一般談及影像,都會直接聯想到攝影(photogra-

拼貼技術」。從單一的視覺觀看的行為提昇到閱讀的

phy):「光的書寫」,一種光學與物理光學的機

思維模式,當代的影像所要表達的不只是完美地展現

械複製技術。1839年發展至今已180年的歷史,經

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在整個創作思維過程中

過多次技術的革新與創新,如今的影像(攝影)已

如何與他人溝通、互動。


影像是一面勾引他者的巫鏡 確實,影像不再表述真實,不再是某物再現的物質,影像已成為影像自身的事實,即影像自身的力量。 如果,肉眼所能見的景像是現實世界的樣貌形體,那麼創作者透過“心眼”觀想所呈現的「能見度」, 也許完全跳脫浮光掠影的膚淺表象,更能從細膩而深沉的角度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穿透現實的視 野,植入一種深邃幽邈的意象,顯現向光的能量。也許,更具有一種幽微靈性的魅力與感染力,存有一 種魔幻的視覺想像。

生命的旅程,宛如一條河流。上游渠直湍流順暢,中游灣曲纏繞時而險峻、

黃文勇,《秀姑巒溪輓歌》,2013

時而困頓,有時必要截彎取直才能疏通繼續前行,邁向下游才能平順納入大海,悠遊自在。

影像,是一種勾引「他者」靈魂迷戀,喚出鬼魅招搖的巫術;也是一面能照見所處社會現象、觀察文化視覺、迷戀 自我慾望的對話…的巫鏡。「她」,並非假借描繪真實的再現(Reproduce)而成就,而是,以有形之相隱涉感官 世界的意識存在,對內在探究隱喻表現無以名狀的動容情感。作品,背後是思維最為深淵之所在;亦是靈魂可望寄 託之處所。創作者,如何在自身的時代透過自己的感知,對環境變異、時代變遷、生活議題、文化現象、視覺符碼 …... 的解讀與認知,轉譯成視覺影像的「真、性、情」能量;以及精算運用數位的編碼,承載那「輕如鴻毛,重如泰山」 的影像魅力與溫度,展現最為精明的佈局與格調?藉由,光的透析與決定的瞬間,封存成可見的時間切片,是作者 對「可見」世界的觀感,透過語彙的轉譯,詮釋「不可見」世界的觀點,運用不同的鏡位與手法,對人與空間(場域)、 人與時間 ……的知覺表現,提供閱讀者「再詮釋」影像自身的文本意涵。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14


黃文勇,《南國之境》,2015

你不是倍受恩寵的地域,但有自己的個性及形貌 不出色,竟有種宿命的惆悵與靜默,不可比喻的神祕。 看,凝視那隱約沉寂的低調,潛藏著多少無奈的感傷與惦念,像似叫喚著心靈的原鄉,承擔自己悲痛的靈魂,我屏息,凝視如此的風景,默 無語。

一張影像作品的閱讀情境

「再見的風景沒有關上窗,外面全是灰調的景觀,冷冽的風吹進身體 轉為哀怨的音調,我不知道的

不是因為我看不見。

山水全是屬於你們唯獨的樣貌,說不出的是 埋在泥裡猶如刑具的焦屍 流逝的

燒去我身體裡外的殤痛,

令我楚痛。

是我們的希望與家園,妳們成灰的身體,飄在空氣中所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淅瀝空氣,

我曾抓緊妳們最後不安的靈魂

靜謐的凝視,站在妳們家園上的土地

已成墳。

撫摸那冰冷的泥土束手無策,只能仰望無耐的發出慈悲,請妳們安祥的放下 讓清靈的魂魄上天堂,妳們在我心中所留下的一切

不曾離開。」


《聆聽秋風掠過小林的聲音》是描寫2009年莫拉克

在她生命最微塵的狀態被凝結成靜謐風景,彷彿在最低沉

颱風(八八水災)被侵襲湮滅兩年之後的小林聚落,

卑微無奈的有所意指:「諷刺人們的渺小與自欺欺人的高

這一處因天人合一運行秩序和諧失衡受到造物者警

傲,執意持續無視自身所處的險境。」依然,不願面對真

戒後的沉默風景,她曾經喚醒我們對天的信仰與土

實的真相!不願面對全球暖化變異襲擊,以及擴張經濟發

地敬畏的撼動!《聆聽秋風掠過小林的聲音》不止

展過度開發所造成的災難!凝結成煙滅後一片荒蕪、痛楚、

於紀實攝影及歷史文獻的紀錄?也不止於攸關攝影

冷冽,不再盎然的風景。透過砌成重組、疊影交會成另一

的影像美學?

與真實更讓人觸動可及的「超真實場域」,的確,令人更 為懼怕與屏息。 因為,觀賞者所感受到的是脫離攝影的紀實層次,讓人進 入心靈招喚的冥想視界,成為令人印記所見清晰意識的景 像,是超乎視覺經驗所能比擬。透過每個人深層的心靈感 知閱讀後所建構的情感(感知),是前理解的生命經驗所 經歷的情感(歡喜、悲傷…)轉化為圖像承載記憶的生命 共同體。當我們面對一件攝影(影像)作品之所以會有感 受(感知、感動),是因為,這一些共同生命的情感,喚 起時間流逝後的疊合交會,所驅動閱讀的「感染力」。

黃文勇,《聆聽秋風掠過小林的聲音》,2010

黃文勇,《迴圈的來義》,2016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16


這些層層疊疊、幽暗深邃的光影,不是刻意表現 災難後的悲情敘述,而是,體悟肅殺淒厲之後, 萬籟寂靜的沉默,跳脫浮光掠影的膚淺皮毛,環 視被淹埋過後小林河床,隻身沉思踱步面對空靈 的山谷,萬般無奈更顯得自己的懦弱與渺小。令 人深刻的感知與省思-「自己就是風景的一部分」, 雖然不可見置入蹤影,卻關係緊密依存著,願化 為一石、一樹、一孤雲…或隱匿在水一方,溶入 風景、溶入空間。與其說,在迷幻場域踩踏在已 經消逝黯然的惆悵之景;不如視為死亡之後,看 待自我體骸後的面對?

如何面對生命無常以及面對「重生」的勇 氣與挑戰?不該宿命的抱怨活著!這些影 像,深信,所顯現出來的生命共同體與能 見度,不應隨著場域的替換與時間的流逝 而改變,也不該,隨著閱讀者心境(態度)

the 14th publication

Oct.

的變異而疏離!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走進廟宇,有精緻的木雕、石雕、彩繪、交趾陶等,不過主角 還是神明,拜拜的時候,除了很多願望要跟神明說,有沒有仔 細看過神明身上穿得衣服、頭上戴得帽子?也許距離真的太遠, 沒辦法看到細節;神明出巡時,神帽上的裝飾隨著神轎的擺動, 晃呀晃呀,紅色絨球點綴更顯得亮眼。

綻帽 製 放作

鳳簪 / 銀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18

圖 / 蘇建安

中 明銀

文 / 林逸琇

在 手神


武帽古體龍 / 銀

武帽古體龍 / 銀

神明的帽子一般可分為珠帽、紙帽、銅帽與銀帽等類

製作銀帽數十年「天冠銀帽」蘇建安老師表示金工基礎

型,銀帽材質能夠保存較久,在材料與工序上也比較

技法例如切鋸技法、鍛敲、焊接與成形等等皆是基本功。

細緻;紙帽優點重量輕,早期多用在國劇、匠爺或者

但傳統金工產業有七大工法,包含「柳絲、鏨工、塌工、

七爺八爺等,善用材料透過匠司的巧手,一樣能夠非

鍍金雙色、刮金雙色、鏤空、花絲」等技法,彼此交互

常精美,在製作技術不斷的精進下,區分銀帽、銅帽

運用,才能夠製作出精美的銀帽,但這些卻是實際在產

或紙帽,不仔細看也是難以區別。

業才會用到的功夫,在其他地方是學不到的。

臺南為文化之都,傳統工藝種類與人才自然不在話下, 在無形文化資產項目中,「神明紙帽」與「神明銀帽」 同時為傳統藝術之傳統工藝理所當然。很多人會疑惑, 銀帽與金工應該是同性質工藝吧?為什麼銀帽屬於傳 統藝術?頂多只是服務對象不同。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為什麼神明帽子用銀製作?銀屬於軟金屬,延展性佳, 純 度 越 高 , 質 地 越 軟 。 做 銀 帽 必 須 使 用9 9 . 9 9 %純 銀 , 否則拉線容易斷掉。但在國際標準上被公認為純銀標準 為925純銀,表示有92.5%含銀量,最純可達99.99%, 純度不同靠添加銅來進行調整,匠司通常因應需求選擇 不同純度的銀。蘇建安表示銀跟銀除了靠焊藥焊接外, 還可運用銀的特性,透過「跑水」方式,直接利用純銀 的熔點直接焊接,製作出來的銀飾沒有接縫,一般較常 使用在鍊子製作,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銀帽最常運用的技法為柳絲技法,運用各種粗細的素絲 線,以及不同數量組合,經過搓、壓、扭、纏等方式, 再產出類似竹節、麻花、鳳眼等花絲,後將單獨花絲重 新排列組合成網狀或條狀,即可產生更多造型花絲,而 這些花絲透過各種不同表現形式,便可構成繁富美麗的 臥虎藏龍 / 銀

圖案。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20


「鏨工」亦是銀帽常用技法,利用金屬延展性,運用松膠、不同 造型鑿刀,製造高低起伏的紋飾,而產生立體感,例如常見的龍 鳳或文字,都是透過敲打成形。當然還可以再鑲嵌玉石,運用鍍 金或刮金,基本上都是善用銀的特性進行製作,而一般看到紅色 絨球,則是最後再加上去點綴。 傳統金工有一項特殊技法為「鎏金」,將黃金融化與水銀攪拌, 再塗抹至器物表面,待乾燥後黃金會緊緊貼附,但乾燥過程中水 銀會蒸發產生毒氣,對身體有害,早期匠司都是用生命在進行 「鎏金」製作;但是和電鍍比較,「鎏金」幾乎不會剝落,技術 好的話成品非常漂亮,但相對也非常昂貴。蘇建安表示雖然這項 技法很危險,站在傳統工藝傳承角度,還是需要知道此種工法, 並將此技術保存免於失傳。

世界杯-絲雲 / 銀

神 明 百 百 種 , 不 同 的 神 明 帽 子 型 制 當 然 不 同 , 一 般 常 見 為 媽 祖 冠 、 聖 帝 冠 、 王 帽 、 相 帽 、 鳳 冠 … …等 。 媽祖冠為天上聖母、白蓮聖母等用,以龍鳳為裝飾,前方有垂旒;鳳帽為王母娘娘或祝生娘娘……等, 裝飾以鳳凰為主,銜著磬或有垂旒。聖帝冠為玉皇上帝、三官大帝、文昌帝君、文衡聖帝等,龍王盤 旋、前後垂珠為特色;王帽則是池府千歲、吳王千歲、三山國王、開漳聖王等,相帽是土地公、城隍 爺、境主公等使用。雖不同神祇有不同的帽型,但是如何呈現還是依匠司或者業主需求與用途製作。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幾乎每個行業都會有祖師爺,金工需要用火鑄造金銀器物,臺南 銀樓工便有自組祖師會,主要祭拜胡靖先師(爐公先師)與女皇聖帝, 每 年1 0月1 5日 由 會 員 執 筊 決 定 新 爐 主 , 而 原 爐 主 則 擔 任 頭 家 仔, 輔 助 新 爐 主 處 理 祭 祀 相 關 事 宜 。 蘇 建 安 於2 0 1 8年 擲 到 爐 主 , 同 年 剛好籌備已久的天冠工藝美學館也完成,冥冥之中好像神明安排好。

雲瓶 / 銀

聖母后冠

為推廣傳統工藝,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邀請資深匠司,108 年度開設交趾陶、漆藝、傳統金工與傳統木雕等四門工藝課 程,並於10月7日至11月10日於本館一樓大廳辦理師生成果 展,同時辦理工藝體驗與講座,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觀賞。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傳統工藝多少都會面臨現代化的衝擊,蘇建安不僅維持手 工銀帽的製作,同時也將傳統技法運用在生活之中,將銀 帽 技 法 運 用 到 飾 品 與 傢 俱 燈 飾 等 , 連 續 參 與 「Y i i」 品 牌 的 國際展覽,努力將傳統工藝推向國際,讓更多人看見傳統 工藝之美,並秉持精緻手工製作,作品一定會被看見,這 就是手工的溫度。

22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動畫製作系列(七)

圖文 / 冉色斯動畫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大師 剪接與音效

透過剪接師不同的編排串接畫面,可以有很多 版本不同的故事,就像數學的排列組合一樣, 將不同的素材串在一起後,就可以述說一個完 整的故事,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音效,能畫蛇點 睛,讓觀眾更融入劇情中。 剪接師的首要工作就是製做動態腳本。分鏡師 畫完分鏡後,我們就會將畫好的分鏡放到剪輯

腳本時,會請配音員先錄一份參考音,除了讓

軟體中做初步的串接,讓一張一張的分鏡成為

剪接利用角色語速的不同調整節奏,也讓動畫

一部流暢的影片,這樣就可以粗略的看出整部

師能夠藉由聲音中的情緒調整出適合的動作;

影片的時長與節奏,方便導演掌控。動態腳本

音效及配樂則是能夠豐富畫面,且能利用一些

中還會加入參考音與音效、配樂;在製作動態

音效使動畫師了解在哪個時間點角色會做出動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作,讓動作的調整上更為精準;具備以上要素就會是一個完整的動態腳本, 可以交由動畫師做後續的動作表演了。 動 畫 師 調 完 動 作 後 , 我 們 會 做 一 個 預 覽 的 影 片 , 稱 為P l a y b l a s t (簡 稱 :P B )。 點置放回去,這時候就可以看到動起來的角色,而不是動態腳本中平面的圖 片;我們也可以藉由串連起來的PB檢查動畫師調出來的動作是否跟腳本中敘 述的一樣,也可以檢查畫面連戲與否的問題。 所有的動畫製作完成後,就會檢視一遍所有的畫面、配音、配樂及音效,做 為一個總檢查的概念。從畫面說起,這時除了動作上的問題,還要一併檢視 燈光合成有沒有不合理或不連戲的地方;配音會配音員重新配音,這次的配 音會更加琢磨在角色情緒及與動畫對嘴上,使角色的表現能夠更加鮮明;音 效也是同理,這時就會做更精準的音效,例如:走路的腳步聲、揮手時布料 摩擦的聲音等,讓動畫更趨向真實;配樂也是個重要的環節!我們可以利用 音樂搭配著生動的畫面帶領觀眾們陷入角色的情緒之中,使觀眾更沉浸、更 享受這場視聽饗宴。 最後,上述的工作完成後,剪接師最後的工作就是做出預告片!雖然說預告 片絕對不足以決定一部影片的成敗,但是卻會很直接地影響到觀眾對影片的 期待度,所以他也是個很重要的工作!首先會再將整部動畫看過一遍,在腦 中思考要如何拆解、重新組裝;再來會開始挑選素材,把片中畫面較精彩的 部分選取出來;最後就是搭配音樂、口白組合出現在看到的預告片了。預告 片的內容可能是透過濃縮後的內容讓觀眾了解這部動畫的劇情,或是重新排 列組合出一個不同於故事演進的劇情來。不管是哪種方式,目的都會是透過 預告片,吸引觀眾收看我們的動畫。 本次《芽》動畫內容中,因為劇情內容有槍戰跟打鬥場景,所以較著重在配 音與配樂的部分,再搭配上畫面緊湊的節奏,更可以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角色 們豐富的情緒!

《芽》動畫7-12集於8月30日開始,每週五 下午5點播出,請鎖定Youtube「島嶼的光影」頻道。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24


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輔導工作變革 文 / 呂耀中( 計畫主持人 )

最溫柔的輔導 陪 伴是

尊懷文教基金會透過影像交換,與在地文化歷史連結

前言 社 區 總 體 營 造 推 動 逾2 0年 , 隨 著 補 助 計 畫 的 多 元

計畫的培力輔導過程當中,輔導社區單位撰寫

及社區意識及能力的提升,關注的焦點逐漸聚焦

計畫書的目標裡,除了相關計畫主題專業之外,

於計畫執行成果,卻遺忘了社造的核心精神「人」。

社區民眾的動員計畫、執行過程的參與設計,

本計畫在文化部整體社造推動定位,屬於初階層

皆為重點輔導的項目,適時的提醒社區組織

級的補助計畫,相較於其他計畫,更可以普遍性

社造的核心價值精神。

及深入性地推廣到本館計畫範圍的組織當中,除 了鼓勵績優組織繼續投入社區工作之外,對於初 階起步的組織亦有很好的培力效果。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平均補助額度提升

輔導機制的修正

回顧過去計畫推動情形,站在社區組織立場思考,補助

提升平均補助額度的影響之下,勢必減少受補助社區

額度高低一直都是社區組織參與計畫意願的重要考量。

數量。與107年度相比,互助類由17案降至9案,自主

輔導團曾經在粉絲頁發起一項票選活動,在總預算固定

類由58案降至48案。因此得加強輔導未獲補助之提案

的情況之下,有75%的人支持競爭擇優補助,讓補助額

單位,以區域陪伴、培力先行的概念協助其修正再行

度提高;25%的人支持盡量鼓勵參與,補助金額較低。

提送。

檢視過去幾年的補助狀況,發現互助類平均補助金額約 20萬元,自主類平均補助金額約4.4萬元,這個數值約

有別於其他計畫以獲補助單位為輔導對象,輔導團擬

莫是最高補助額度的40%。長期以來,社區組織認為本

定總輔導數量的50%,用來協助未獲補助的提案單位。

計畫的補助額度偏低,對社區組織造成的影響有:

透過輔導老師實地討論、具體溝通,讓有限的輔導資 源,挹注到極需協助的單位組織。第一梯次補助公告

1.社區組織提案意願降低。

後,輔導老師實地走訪了23個單位,E-Mail信件溝通

2.計畫內容自我限縮,而無較整體的規劃思維。

了8個 單 位 。 也 因 此 , 順 利 地 讓3 1個 受 輔 導 單 位 當 中

3.提案計畫書撰寫簡略。

的20個單位,獲得第二梯次的補助,佔第二梯次獲補

4.補助金額低於社區組織實際需求。

助單位總數的70%。

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及輔導團來說,我們希望增加理 念宣導及計畫宣傳,以提高社區組織參與的廣度及深度。 因此輔導團制定了短期目標,希望未來互助類平均補助 額度能提升至35萬,自主類平均補助額度能提升至7萬。 在1 0 8年 度 補 助 案 當 中 , 互 助 類 平 均 補 助 額 度 提 升 至

本要點補助項目分為「互助共好類」及「自主參與類」,其 提案原則如下 :

23.4萬,與過去相比上升了17%,自主類平均補助額度

(一)「互助共好類」

為6萬,與過去相比上升了36%,兩類的平均補助額度

申請單位應秉持互助共好,擴大引動及共同參與的精神,促使

均有顯著且大幅度的提升。

或協力過往社造資源挹注較少支鄉村或都會(含公寓大夏), 推動社造及村落文化工作。 (二)「自主參與類」 申請單位應本於自主參與及深耕在地之精神,帶領在地居民參 與, 並累積社區的基礎能量;另為帶 動都會退休人力投入公共 事務, 申請本類計畫,除基本培力課 程外,亦應包含對於都會 社造及周邊公共議題之關注與行動。

Oct.

高雄田寮崇德社區透過產業文化調查, 將黃麻生產融入體驗活動。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the 14th publication

26


建構駐地的輔導老師團隊

成立網路交流平台

規劃長期的輔導機制,考量本計畫範圍如此

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相關的理念宣導及計畫宣傳,

廣闊的因素之下,無法依靠單一人力投入輔

勢必透過網路社群平台來進行,輔導團在FB成立了「社

導工作,以建立信任、互識、共學、陪伴的

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粉絲頁,透過粉絲頁即時、活

互動樣態,讓輔導工作更緊密解符合地方需

潑、親切的與受眾互動。

求,因此今年度的輔導團組成有了大幅度的 改變。

我們將純文字化計畫要點,轉譯製成圖文並茂的懶人包, 將本計畫的說明會、培力課程、提案宣傳、收件狀況、

依行政區域劃分,輔導團邀請了余國信、呂

獲補助名單、分析報告、執行成果……等相關資訊,及時

耀中老師負責嘉義地區,黃鼎堯老師、余嘉

地提供給社區夥伴。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1,580

榮老師負責台南地區,陳昭宏老師、張龍吉

人追蹤,貼文最低觸及人數從一月份約100多人,逐步上

老師負責高雄地區,宋金山老師、林高本老

升到八月份400多人,有27則貼文超過1,000人觸及,單

師負責屏東地區,王貞儒老師負責澎湖地區,

則貼文最高觸及紀錄為9,100多人,貼文分享有高達55次,

由九位長期駐地的老師就近輔導陪伴。

隨著粉絲頁經營的時間累積,受眾人數與相關數據皆穩定 的成長當中。粉絲頁也成為社造相關計畫的資訊串流平台,

這幾位過去長期駐地的老師們,除了具備豐

我們與台灣社區通、好青村文化行動、青年回留農村創新

富的提案及審查經驗外,也因長期耕耘地方, 了解區域發展的特性與環境基礎,與區域中

研究計畫、青年行動聚、信義一家、各社造中心、社區規 劃師計畫 ……等,形成資訊共構、宣傳分享的互助模式,讓

的組織皆有一定的互信基礎,能在短時間內

關注社區議題的受眾能更容易接受到相關資訊。

提供關鍵性的建議。此外,老師們能促進區 域資源整合與串聯,並引薦其他部會的相關

小結

計畫,提供跨域、跨計畫的諮詢協助,提供

過去,一個政策計畫的推動,民眾往往是整體組織架構中的

社區組織更實質的需求協助。老師們與社區

最底層,自上層的部會、地方政府、公所單位,到中階管理

組織之間,縮短了空間距離、認知差異、發

層的專案團隊、最大底層的社區組織、民眾。輔導團在多年

展歧異,因而能密切、頻繁的共同成長,扮

實際操作執行社區性專案中發現,以民眾為核心、透過操作

演陪伴社區的柔性角色。

手法來輔導、激發社區組織對社造的動力與想像,能更有效 地營造共識、凝聚能量,策動更衷於在地、更符合實際需求 的執行重點與效益。 以正向競爭的方式創造區域共學,再以區域扎根、陪伴培力 的方式推動,持續陪伴低階、強化中階、支持高階。唯有持 續不斷的厚實底部培育及擾動,整體社區發展架構方能健全 與穩定成長。

張龍吉老師輔導高雄市大寮區 後庄社區發展協會


中華民國藤球協會 提供

文 / 蔡宜靜 圖 / 中華民國藤球協會、雙象文創

招 對 凌 空 藤球

動─ 運 民 國 的 亞 南 東 行 盛 圈落 旋轉一 ,空中 後 球 踢到 態。 ,足背 防守狀 力一躍 奮 腳 接進入 抬 緊 來 氣勢。 站起 凌厲的 呵成地 下對方 擋 再一氣 , … 的翻殺 決… 準敏捷 雙方對 一招精 的 激 張刺 續這緊 全場繼

地,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上述,正是現代藤球賽的慣見場景。除卻

目 前 有 共 識 的 文 獻 記 載 首 見 於1 5世 紀 麻 六

臺灣之外,許多亞洲群眾並不陌生。尤其

甲的蘇丹王朝,經過5世紀漫長的時間,演

在東南亞地區,像是泰國、馬來西亞、緬

變成如今的藤球賽。東南亞半島運動會,

甸、印尼,藤球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

也 就 是 東 南 亞 運 動 會 的 前 身 , 在1 9 6 5年 將

曉。東南亞國家與藤球之間的關係就像臺

現代藤球列入正式比賽項目,而亞洲運動

灣之於棒球一樣,是寫在他們民族記憶裡

會則在1990年納入藤球為競技運動項目之一。

的國民運動。 早期在東南亞,藤球是人們勞動之餘用來打 藤球,顧名思義,就是用藤編成的球。最

發時間的活動。幾個人圍成一圈,用頭頂或

早起源尚不可考。相傳是印度教神明哈奴

用腳踢,使藤條編織的球不落地,時而像在

曼(Hanuman)與一群猴子所玩的遊戲,但

踢毽子、時而像在傳接球,算是種具娛樂性

也有人說是受到中國古代蹴鞠運動的影響。

質的健身運動。到了現在,東南亞也頻見藤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28


球蹤跡。在菲律賓,藤球常與武術結合,是菲律賓中小學的必修課程。而在緬甸, 藤球甚至被賦予藝術性,發展出表演形式,可應用於宗教場合。 不過,影響最深、推動最廣的,還是現代藤球競賽。現代藤球賽制參考了排球和羽 球的場地與規則制定,自此,藤球比賽變得更激烈,更具挑戰性,也更能挑逗觀賽 民眾的狂熱神經。現代藤球的比賽型式大致可分成「入籃藤球」與「過網藤球」兩 大類。入籃藤球是五人一組的團隊比賽,正式比賽上沒那麼常見,目前除了泰皇盃 外沒有國際級賽事,所以談到藤球賽,絕多數指的是過網藤球。 「過網藤球」的場地和羽球相似,比賽規則與排球相近。男子組網高為155公分, 女子組網高則為145公分。比賽用球的直徑為12至13公分,男子用球重170至180公 克,女子用球則為150至160公克,目前多用合成纖維所製。賽制因參與人數有些不 同,可分為三人、四人、團體雙人與團體三人賽。而國際賽事上最受矚目的是三人 賽,又被稱為Regu型式。

雙象文創 提供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Regu型式的比賽中,一隊有五名隊員, 可同時上場三人。場上三人分別為發球 手(ser ver)、做球手(feeder)和攻擊手 (striker),採三戰兩勝制,每局最快取 得21分且 勝 分 超 過 對 方2分的 隊 伍 , 那 局才算獲勝;三局中贏了兩局就是贏家。 比賽規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用手,此 外,個人可以連續擊球,但單邊必須在 擊球三次內過網才不失分。因為這些條 件限制,國際級的藤球比賽中常見令人 瞠目結舌的扣殺或封網,不僅是動作難 度高,更難得的是要迅速預見和反應對 中華民國藤球協會 提供

方的球路,雙方攻防的效果堪比真實版 的少林足球,讓觀賽球迷不禁熱血沸騰。

藤球的魅力從東南亞擴散至全球,尤其是亞洲國家,包含日本、韓國、中國等都陸續引進甚至普及現代藤球運動,不僅僅 是因為藤球動作的酷炫,更因為藤球不像大多數球類,會受到身材高大的優勢影響,是非常適合亞洲人從事的運動。下次 若是恰巧遇見國際級賽事,不妨花點時間來關心當中的藤球賽,說不定能帶來出乎意料的視覺感受與震撼,進而迷上這顆 風靡東南亞的小小藤球!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30


霓裳夜衣

提到馬祖

跳 入 腦 中 的 是 ......?

臺澎金馬地區最北端之領土~ 軍事前哨站~ 藍眼淚的特殊景觀~

記一場 與 馬 祖畫家的 美 麗 邂逅 文 / 江貞昱

圖 / 陳振輝

藍眼淚是 情人眼淚 曾是軍事堡壘的馬祖,因為標語、坑道、阿兵哥而形塑 了它特殊的戰地風貌,但是近幾年因「藍眼淚」景觀給 了馬祖另番風貌;來自馬祖的藝術創作者陳振輝,也因 為「藍眼淚是情人眼淚」的浪漫詞句及畫作影片,近兩 年在網路火紅轉發而打響了知名度-

藍 眼 淚 是 情 人 眼 淚~ ~ 記憶,擁有模糊的面孔,在夜幕低垂的夜, 拍打溼皺的岩壁,是情人落下的眼淚,將酸、甜、苦、辣 各 種 滋 味 , 調 成 不 同 顏 色 的 螢 光 ......


藝術創作者陳振輝,從小立志要當專業的畫家,喜愛自由 與藝術的他,從繪畫中獲得快樂。他高中時期來到臺灣念 美工,之後從事設計工作十三年後,決定回到自己故鄉馬 祖,專心從事藝術創作,並且以「邊城振輝」為畫名。 豐富的感情,細膩的思維,敏銳的視覺,邊城振輝把對故 鄉馬祖的情感都融入在畫作裏。他變化了大自然原有的色 調,加入了自己的想像並重新詮釋,讓畫面輕快帶著寫意 浪漫,色調豐富超脫現實景觀描繪,巧妙地結合中國水墨 與西方繪畫的精神與技法,所以作品呈現出水彩與水墨兼 具的特性,以及油畫的質感,獨特的色彩與豐富的空間層 次感,給予觀者耳目一新的意境。這種獨創的創作風格讓 邊城振輝十份驕傲,因為根據他的觀察,目前在臺灣與國 外的作品,還沒看過這種表現的手法,而他認為樹立自己 的創作風格,是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最重要的事。

芹壁村一景

沒有學院派的框架與師承的包袱,邊城振輝用自己的想法

畫作「霓裳夜衣」就是以亮色系色調畫出晚上氛圍的作

創作,並在作畫中學習。他從馬祖的生活與人文景色中找

品,運用中國水墨的虛,表現夜晚模糊不清的情境,海

尋創作題材,加以創新轉化,發展出獨特的筆觸。為了呈

上的藍眼淚散發出多彩的螢光,寧靜又浪漫。

現藍眼淚極致的表現,從畫、夜景裏找靈感,在多次的創 作中終於找到表現藍眼淚的創新手法,就是以亮色系的色 調呈現夜晚的情境。藍眼淚的螢光幻化成為情人墜落的眼 淚,夾雜著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呈現不同顏彩的變化,訴 說著浪漫,這就是邊城振輝的創新意涵!

由於在馬祖發展空間有限,邊城振輝認為只有積極向外 發展,才能開展出更多機會,因此他積極辦理展覽,希 望藉由畫作讓外界認識馬祖在地特色與美景,也將作品 製作成雨傘、手錶與瓷盤等周邊商品,讓更多人收藏。 為了畫出心目中完美的畫作,邊城振輝每日作畫時間長

馬祖

達8至10小時以上,即使造成手臂韌帶受傷、眼力瞬間 退化,種種因過度使用而發生諸多身體上的不適,仍一 心只愛畫畫,並且堅定地走在藝術之路上,他期許自己 要往更高層次邁進,留下如畢卡索大師般、讓世人稱頌 的美好創作。 藍眼淚、藍海現象,或是藍色啤酒海這些名詞 都是指一種夜光蟲(渦鞭毛藻),經過海浪及自然 風的驚擾,發出淡藍色的螢光,數量一多就會 滿滿地在海上,形成特殊的景觀。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32


2 0 1 7年 末 , 好 萊 塢 女 星 帶 頭 揭 露 好 萊 塢 電 影 工 業 中 的不平等現實面,進一步組成反性侵聯盟「Time's Up」, 協助受到傷害的女性們可以獲得法律等協助。隨著 T i m e's U p與# M e To o運 動 興 起 , 女 性 逐 漸 失 去 繼 續隱忍的耐性,也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控制權。在 電影工業裡,今年柏林影展簽署的「50/50 by 2020」 男女導演映演比例平衡政策,人們經開始想像並重 新配置領導力和權力的展示。 這波運動可視為第四波女性主義,與網路媒體緊密相 連,藉由當代重要傳播媒介發酵,讓存在已久卻被噤

SOUTHERN

聲的性騷擾和性暴力問題浮出檯面。回顧女性主義運

A E S T H E T I C S

動簡要進程,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可以從十九世紀下 半葉開始談起,當時的女性提出了女性需要更多權利 的問題,但受限於時代環境並無引起太多聲浪。直到 了1 9 6 0年 代 初 , 第 二 波 運 動 內 容 涵 蓋 了 男 女 平 等 、

《女性成長史》(Growing Up Female)

女性身體權(生育、墮胎)與工作權等,展開了女性 自主權的爭取。1980年代末進入第三波女性主義運動, 開始關注個體不同的差異性,出現了酷兒理論與黑人 女性主義,進入更多元的性別論述。2012年來到第四 波高潮運動,將萎靡已久的女性主義再次復興。

文 、圖 / 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在 第四波女性主義 之前

回視1970-1980年代女性主義電影


成 長 史 》 (G ro w i n g U p F e m a l e) 即 是 美 國

斷被奪取發聲權。回顧重要的第二波女性

史上首部紀錄第二波女性主義的紀錄片,在

主義運動,從美國逐漸擴張至歐洲及世界

此脈絡上廣泛於學校、教堂及社福機構放映,

各地,同時也是電影史中重要的轉變時期,

為當時第二波女性主義的發展產生推波助瀾的

重新探討當時女性先鋒們如何以原創性十

作用。到了歐陸,兩位分屬於法國新浪潮與德

足的影像語言帶來劃時代影像革命,並為

國 新 電 影 的 女 導 演 巨 匠 安 妮 ・ 華 達 (A g n è s

女性電影於電影發展進程上開闢出不可抹

V A R D A) 與 烏 爾 里 克 ・ 奧 廷 格 (U l r i k e

滅 的 重 要 途 徑 。1 9 7 0年 代 開 始 , 各 地 相 繼

O T T I N G E R) , 則 分 別 以 《 無 法 無 家 》

出現女性影展,全盛時期甚至呈現百家爭

(V a g a b o n d) 及 《 女 酒 鬼 的 肖 像 》

鳴的狀態。相對應地,更有許多女導演創

(Ticket of No Return)帶出為追逐自由不顧

作出意識形態及風格強烈的作品,不但寫

一切、無法無天不斷挑戰社會框架的女性形象。

下女性主義電影的影像新局,也鞏固女性

前者使用仿紀錄片的形式加深與時下社會連結,

電 影 的 影 史 地 位 。 如1 9 7 1年 完 成 的 《 女 性

後者則以豐沛顏色和荒誕風格帶出玩世不恭的態

the 14th publication

看似一段激昂的運動進程,但在歷史中不

Oct.

《無法無家》(Vagabond)

度,兩者皆成功地透過新穎的電影語言形塑出非 一般女性銀幕形象。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34


SOUTHERN

《女酒鬼的肖像》(Ticket of No Return)

A E S T H E T I C S

《同根相連》(The Ties That Bind)

而在1970年代美國女性主義運動時, 蘇 ・ 弗 迪 胥 (S u F R I ED R I C H)就 曾 高舉「個人即政治」的標語,成為美 國前衛電影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如 《 捉 迷 藏 》 (H i d e a n d S e e k) 、 《同根相連》(The Ties That Bind) 等,以多元的電影詮釋語境試圖探討 個人與政治之間的連結,敢於衝撞主 流政治和性別框架,呈現社會輿論、 制度和權力結構中,複雜的女性主義 和酷兒意識。


1989年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分界點,但就在浩浩蕩蕩走入 第三波女性主義之前、魯迪・瑞奇(Ruby RICH)提出 「新酷兒電影」(New Queer Cinema)的概念之前, 1980年代諸多美國非裔女性的精彩作品在歷史上仍處於 邊緣地位。2015年凱薩琳・柯林斯(Kathleen COLLINS) 的《迷失之地》(Losing Ground)被修復並於戲院放映, 堪稱近年來重大電影記事,當年片中非裔中產階級的形 象未受媒體及電影圈所青睞,導致作為首部由美國非裔 女性導演所編導作品之一的重要地位不斷受到埋沒, 過了三十餘年隨著修復工作完成而得以正名,也成了重新 解讀電影史的依據。 電影保存毋庸置疑是檢視電影史的另一個重要角度,在 過程中也發現諸多當年劃時代的女性大師作品尚未被修 復、拷貝狀態不佳或因各種複雜的版權因素導致無法被 放映,廣被修復的電影仍以早已穩坐電影殿堂的「經典 電影」為主。電影修復是政治,亦是再書寫歷史的過程, 既然是再書寫也就脫離不了與過往電影歷史書寫角力。 電影是一段悠長的百年歷史,但女性電影的痕跡卻不斷 被抹去,期望重視與重探女性電影,讓現代人藉此重新 檢視電影史,進而重新回探性別議題,拋擲出永不休止

the 14th publication

Oct.

的質疑、辯證與探問。

《迷失之地》(Losing Ground)

Oct. the 14th publication

36


四季音 樂 會

新藝 市 集

2019.05.25-12.07

2019.1-12月

戶外穿堂

戶外穿堂

11/23 16:00-17:00 文化國小、新營國小 勝利國小弦樂團

12/07 16:00-17:00 崇明國中國樂團

每個月第二個周六辦理,有各具 特色的速寫插畫創作者,各式金工 、陶藝及木作創作,創作者每月招 募 , 更 多 資 訊 臉 書 搜 尋R a w A r t Market 新藝市集。 市集時間

10/12,11/9,12/14

童 劇場 2019.03.23-10.26

戶外穿堂 10/26 16:00-17:00 小茶壺兒童劇團

我真 的 真的 很會 畫 畫 吳芬娘的漫漫創作路

墨許

指掌乾 坤

台灣與水的對話

108年傳統工藝系列課程成果展

2019.09.21-10.27

2019.10.07-11.10

第二展覽室

本館一樓大廳

臺南生活美學館2019年美 學主題展,以「水墨美學」 為策展主題,邀請十位藝術 家,以「世代」作為跨距, 以「水」作為主軸,在縱向 的跨世代藝術思維,與橫向 的水墨藝術脈絡,交會出點 點波光,展開一場跨越時間 及空間的世紀水墨對話。

周一至日 9:00-16:00

11/16 14:00

10/27 工藝講座-謝奇峰 講座時間-10:00-12:00 講座地點-本館一樓會議室

京 戲何戲

衣櫥裡的風景

108年進駐合作演藝社團演出計畫

楊宜昌服裝與影像個展

2019.10.19 16:00-17:30

2019.11.01-12.12

戶外穿堂

生活美學展示中心

2019.11.16-12.30

本館一樓大廳

10/19 開幕-工藝體驗 開幕時間-15:00 工藝體驗-13:00-15:00

演出戲碼 麻姑獻壽、廉錦楓掛帥 郊道活捉、紅娘小放牛

開幕暨「動物狂歡節」 繪本音樂會

SOUTHERN

12/14 14:00

A E S T H E T I C S

吳芬娘的漫漫創作路分享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