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色課程教授採訪— 徐 琅 教 授
文 李建霖.羅進陽
教 授 與 你 來 講 古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23
徐琅老師駕駛船隻 部分一:徐琅教授對於「運動吃早餐」活動的支持 當初如何想到「運動吃早餐」這個主題?
教授: 有一位64級學長張海平,他捐了一百萬給系上,但是他強調這筆錢不能做為獎學金,因 為獎學金只能鼓勵到成績好的少數人,他希望用途是全面的而且是能幫助到多數人。於是我 就想到,大約在3年前,長年旅居美國做生意的張海平學長,在下午3、4點的時候回到台灣來 看電物系,他發現這個時間外面運動場竟然空無一人。我向他解釋,如果晚上十一二點來看 情況會不一樣。而這正好與美國相反。所以我希望改變學生的作息,鼓勵他們早起及運動,
並請他們吃早餐。
在籌辦整項計畫中,遇到最困難的障礙是什麼?
古
才能體會。
講
大,學校要求的規範也越多,例如:比價不同的便利商店、跑制度的流程。這些都是我們開始執行後
來
寫上姓名、地址。我們要在活動正式開始前至少提早兩個月,向學校提出計畫及金額,金額數目越
你
所以我們每星期二、四會在校園擺攤;使用經費必需先向學校申請,再經過審核;發送的禮券也要
與
程自動化,使用指紋機,以及電腦程式Labview。但是,瑣碎的事情沒有辦法這樣做,像是報名,
授
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志工。「運動吃早餐」的志工大部份是我們實驗室的學長姐,我們盡量讓過
教
教授:
我們的志工沒有從經費拿過一分錢,但為什麼他們會願意接下這份工作?因為他們從中得到了 成就。一群人有辦法運用一百萬的經費,號召到600多人出來運動,這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將來出 社會在職場上不再有考試,而是看個人面對事情、處理事情的能力,而我們的知識教育是沒有這種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有幾個:如果參加的人因早起為運動而改變了作息,這真的非常恭喜。有些 人是為了早餐才跑,沒有早餐就回到原本的生活,這也沒辦法;這群工作團隊。因為辦了這項活動 ,將來他們會是企業要的人才。好比我們買一支手機,不會挑選功能都跟別款相同的機型,除非它 價格最便宜,那麼也要它在價格方面與眾不同才行。
部分二:徐琅教授專訪 請問教授在國外求學時,價值觀受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教授: 我覺得最不一樣的是,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會選擇做自己有把握的事,到美國去的時候沒有那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訓練。所以雖然學生和我都很忙,我還是會鼓勵他們去做。
24
教 授 與 你 來 講 古
徐琅老師全家福 麼多的台灣留學生,所以只好自己做自己。美國人都很勇敢,自在地做自己。上課的時候, 我們都不敢發問,課堂通常只有老師的聲音,到美國去會發現,學生在上課時不斷地向老師 提出問題,一開始很佩服他們,等到後來英文漸漸變好,才知道他們所言其實漏洞百出,但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25
是他們都有勇氣講出來。在美國修一門課,一個禮拜會出一次作業,雖然作業練習的分量很 重,也很辛苦,但是收穫真的非常多。不是只是等到期中考,臨時抱佛腳應付考試,考完就 忘記。所以他們有讀書會,一起討論作業,他們的學習不只是在課堂上聆聽而已,還有同儕 彼此間討論,有縱向也有橫向的。當然我也有參與,慢慢發現常常在帶頭討論的學生,他講 的也不見得正確,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是有能力,然後自信就萌生出來。我認為傳統教育沒有 給我們個人的自信,缺少機會與舞台去磨練跟人的接觸,所以不敢挺身而出。我們常說台灣 的教育,或者東方的教育,你會其中的七分,卻只講出三分;西方則是會其中三分,卻能夠 講出七分,這差別對比很大。這就是為什麼我的計概課會要求分組上台,我們一上台就不知 所云,人家則是隨時隨地都能夠上台。現在的課程大部分都是課堂課,但是我的計概課裡有 期末計畫,也是從美國學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一個舞台以及互相討論的機會。如果我們 這組弄得很不愉快,那也是個經驗。關於教育的相關報導,專家也建議應該要教的是失敗的 經驗,而不是成功的經驗,要學習挫折。我們已經習慣一路過關斬將,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所以練習去站在不熟悉的地方,我認為是種是超越、成長。
我舉自己的例子:我碩士是就讀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他位於美國的南部,碩士畢業後要去念博 士,轉學到MIT,在波士頓,美國的東北部,開車大概要2000公里,我開了一個禮拜才到達。最後 離別的時候,我向我的碩士指導教授辭行,並且詢問他,能不能給我一些到新環境的建議,他說你 去MIT做兩件事,第一,去旁聽(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通識教育),只要是專業領域以外的,譬如音樂 ,歷史,法律等都可以試著進去聽,甚至英國文學也行;第二,學校附近有一條河,河旁邊還有哈 佛及其它二所大學,就像清華交大這樣,很近。每所大學都有帆船社,學生玩帆船不用花錢,自己
古
於是我就走進去問,學帆船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學會?他說不用半個鐘頭就可以下水,你只要
講
經過帆船屋,它上面貼了廣告:「禮拜天早上八點開班授課」。
來
悅目,可是心裡卻覺得很困難,而且會想很多:萬一掉到水裡怎麼辦?萬一翻船怎麼辦?有一天我
你
家一樣。我在MIT博士班念了八年,只有做到其中一項,那就是玩帆船。我看人家玩帆船看得賞心
與
,父母從小也跟小孩講不要靠近水邊,會有危險,雖然台灣四面環海,可是生活得跟在一個內陸國
授
,我為什麼要去聽音樂、歷史、考古、法律、經濟等。我們那個年代有海防,想自由下水都不能去
教
閒暇的時候就去看看,坐在那邊曬太陽野餐,或是發呆胡思亂想,我心裡納悶,多奇怪的臨別贈言
來就好。半信半疑之下,我就去了,真的只花半個鐘頭就能夠下水,也可以自己回來。所以知難行 易。從那之後,我就偶爾去玩帆船,我在那邊的八年,沒有看過有台灣人跟我下去玩帆船,所以我 可能是唯一一位台灣學生,甚至是東方學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美國小女孩,跟著爸爸媽媽到山
滑,滑了以後才問要如何停下來。我們都是要決定好、準備好一件事情才去做,可是這樣子太慢。 有一個片語叫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我在MIT期間其實沒看過多少課本,在那裡根本不需要看 課本,做就對了,碰到問題自己去問、去找。我們這裡都是先看書、看論文、看預報,這些都看得 清清楚楚再去做實驗,我不認為這叫做實驗。所以我把計概課當作是實驗課,你不需要準備好,就 可以開始做,只要有夢想有目標,後來多少都可以達成。在這過程裡吃了多少苦,將來都是你的養 分,然後這種經驗會讓你對未知的事物不再害怕。這些就是我把我看到的態度或者精神傳達給學生 。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上滑雪,結果她從山上滑到山腰的時候,大喊:誰可以教我怎麼停下來?她還沒有學到有把握就先
26
閒暇時從事帆船活動
在怎樣的機遇下,選擇到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教授: 我想大部分的理工人應該都不喜歡生物,因為生物需要很多背誦,而物理對我而言,在 大學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的,考試可以拿得高分,但背後的意涵,直到畢業時,還是不太清 楚。 好不容易碩士到了美國念電機碩士,離開了物理這個領域,沒想到最後要升博士的時候 教
,導師正好要轉去其他大學工作,就順便推薦我去MIT讀物理博士,感覺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推
授
移,以為遠離了,卻又在最後兜回來了。所以我現在也鼓勵學生不要給自己設下太多界線,
與
常常最初的跟最後的,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你
進去物理系後,我又重新把以前沒學好的給反芻過一次,等到畢業的時候,已經重新體
來
悟過一輪,對物理有更深入的認知,也以身為物理人為榮了。
講
博士班畢業後,剛好碰上美國的景氣蕭條,投了很多履歷都沒結果,最後是同學看到醫
古
學院有在徵求專業的雷射人員,叫我去應徵。接下這門工作後,他們要求的東西,其實並不 是太難,令我大開眼界的,反而是他們在做的工作跟印象中的生物完全不同。並不是生物課 本上枯燥乏味的組織什麼的,他們很仔細的觀察和測量這些細胞跟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所 以才需要用到物理上的雷射測量,我才明白其實他們的生物是很活用很實在的,也就是這樣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所以才需要跟物理結合,才能叫做生物「科技」。 這背後也是有大時代的因素,當時國防工業隨著冷戰的結束,也漸漸退下第一線的位置 ,當戰爭已經退去,人們就會開始去增進生命的品質,轉向公共、醫療等問題面上,這也是 為什麼同學會鼓勵去醫學院嘗試看看,因為未來的走向會慢慢轉向生醫方面。 我在這份工作裡面了解到,生物人知道要做什麼但卻沒有工具,而物理人正好可提供他 們技術,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兩方的溝通,這就是所謂的跨領域。原本是找不到工作,卻也 因此走進醫院,都不是一開始預設好的,這樣下來覺得很有挑戰也成長很多,這就是為什麼 會到醫院從事工作的原因。
27
回國任教後,最大的衝擊是什麼: 教授: 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同學認為我並沒教他們什麼課程和知識,可是我認為不教而教是一 種教育的方式。我在美國讀研究所的時候,老闆從來都沒跟我說過要去做什麼,他只是提提
以前很有興趣的東西,也不去限制我什麼,我最後自己去學習和探索,完成了研究主題。 在這個資訊流通的時代,去取得知識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隨手可取得需要的知識,但重點 是在讓學生如何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訓練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當一面。這是 我在美國學習完,回來台灣教書時,遇到在概念上比較大的衝突。
為什麼會把傳統的計概課程改為恆心主題式的課程:
古
來講,至於每學期要採用怎麼樣的方式,是攻城戰還是RPG其實都是助教們提供,還有一些同學給
講
有哪方面的問題要找哪個助教問,所以這門課最後就變成現在這樣的互動式上課,而不是固定由誰
來
但實際上課會發生什麼事,其實都是未知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準備,久而久之學生們自然會知道,
你
以成為了助教,他們也很認真備課,說起來其實很有趣,我們每堂課都只有預設好要教哪個方面,
與
最早的計概課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後來這幾年,有些學長姐也想跟學弟妹分享他們的經驗,所
授
其實一開始的十年,只有我自己在忙的時候,每節課要怎麼上,要傳遞給學生那些知識,所以
教
教授:
的建議,我想這門課每年都在嘗試著一些改變,希望能更貼近學生,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每年都在 改變吧。
教授: 那是一個不同的世界,要能夠理解他們思維,同樣的課程會學不好不是智力的因素,而是心理 的因素,要能走入他們心底,了解他們心裡的結,只要給他們一點關心,不要使他們感覺到孤單, 多注意一下周遭的同學有沒有什麼異常,不需要多費力,重點是在時間點上,適時的關心他們,學 著跟他們做朋友,這種問題並沒有任何一個SOP流程可以遵守,也不能只靠我一個人,只要大家一 起去關心週遭的人,就能夠給他們很多幫助。
除了專業知識外,最想傳達什麼樣的精神: 教授: 我覺得是跨界多元思考的能力還有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的知識多我一個不多,隨著網 路大開,獲取知識的管道太多了,所以我認為是這兩個,從20多年前的計概課,這一直都是最終的 精神。
特 色 課 程 教 授 採 訪 ︱ 徐 琅 教 授
如何勉勵有挫折感的學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