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菓

Page 1



因 為 茶 點 ,讓 茶 更 加 好 喝 。



Content 藏菓 KURA KASHI

006

茶文化 Cul t ur e of T ea

012

茶,食

024

T ea and R ef r eshment 作品介紹

030

I nt r oduc t ion of Product 視覺設計

052

V isual desi gn 茶席.更迭的季節

056

S eason on t he Tea feas t 後記 P ost sc r i pt

Designer | Shih Yiwen

+886 972716553 yshih1207@gamil.com

078


以東方茶席為基礎, 傳承飲茶文化的器物設計。 東方山水與朦朧雲月的印象轉化為具體的線條, 構成層巒的山型與四季更迭間的花型化為盛盤, 倚窗窺景的花器豐富一方美景。 在不同茶席中,透過物件展現不同景色與故事。



關於茶與茶食

茶食與茶相伴而生,相輔相成讓飲茶文化富有更加變化, 茶食的形成與發展歷史悠久,歷時1700年之久, 隋唐宋時期的成熟階段,以茶飲與茶食相佐為特徵。 而隨著時代的更迭,以茶會友的交流盛行, 使得茶食更加多元豐富。 伴隨著東方茶藝文化的發展, 茶席上除了品茗,茶食也是與茶相輔相成的重要角色, 而茶與茶食的搭配巧思也不可忽視。


K U R A

K A S H I


不熟悉的茶食文化

儘管東方發展出成熟的茶飲食文化, 現代飲食文化樣貌豐腴的現況, 日常中我們也鮮少有機會深度地瞭解飲茶文化, 也難以藉此體驗關於茶與茶食的文化和搭配巧思, 又或是被動地接受資訊,造成單向的記憶, 並不知道兩者間搭配地巧妙。


以此為初衷設計屬於東方茶食器物, 在茶筵席上,隨著四季更迭、節氣變化, 由茶師布置的主題更換使用的組合, 包含豐富茶盤的食盛容器, 結合盛載季節樣貌的花器, 讓茶客主動尋覓出茶席上「茶與茶食搭配的巧妙」, 讓東方的茶與茶食文化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並且繼續傳承。

藏菓設計目的



茶, 文化



開門七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奠定了茶在傳統文化及生活習慣的地位。

東方茶的歷史悠遠,茶的種類豐富多樣, 每品茶嘗起來有不同滋味與口感, 透過器物能感受到茶多元的樣貌。 茶席文化給予的不僅品茶體驗, 也是飲茶文化的傳承。


滋 味

不同類別的茶,每一泡、每一品都是不同滋味。

熱水沖泡後的茶葉舒展,帶來的是濃淡、甘苦、鮮爽不同的滋味


味。



层 次

「以茶選器」 器皿、沖泡方式、時間, 改變茶的風味跟層次變化, 了解東方六大茶類並進一步探討與茶食的關係。


六 大 茶 類

不同的茶,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風味。 製作方法、品質以及發酵程度將茶葉分為六大類。

白 茶

加工時不炒不揉,只經萎凋和乾燥。 白毫銀針是松針狀芽頭,常見型態會壓成茶餅。

WHITE TEA

有濃郁毫香也有綠茶清新,也帶有紅茶的甜香。 茶葉量 |6g/110ml 沖泡溫度 |80-85 ℃ 適合沖泡器皿|瓷器

黃 茶

YELLOW TEA

黃茶製茶工序經過「悶黃」, 使色澤浸水後呈黃色,其特點是黃茶黃葉。 香氣有豆香,沒綠茶清新但也有淡淡青草香。 茶葉量 |3g/110ml 沖泡溫度 |70-80 ℃ 適合沖泡器皿|瓷器


綠 茶

清湯綠葉的綠茶,在製作過程中完全不氧化, 製作重點是殺菁,制止綠茶氧化。

GREEN TEA

香氣清淡,有淡青草味,代表茶業有龍井、碧螺春。 茶葉量 |3g/110ml 沖泡溫度 |70-80 ℃ 適合沖泡器皿|瓷器

青 茶

OOLONG TEA

台灣具有代表性的烏龍茶類,製作重點是做青, 來回篩動促進茶葉發酵氧化,形成中青邊紅。 有球狀鐵觀音、條索狀武夷岩茶,茶湯多色, 大多青茶帶有各種類型的花香。 茶葉量 |7g/110ml 沖泡溫度 |90-100 ℃ 適合沖泡器皿|陶器、瓷器


紅 茶

國外稱紅茶為「black tea」,是因為干茶色澤烏黑 油潤,功夫紅茶是條索狀、CTC碎茶為顆粒狀。 紅茶香氣較濃且持久,有甜甜的花果香。

RED TEA

茶葉量 |4g/110ml 沖泡溫度 |85-90 ℃ 適合沖泡器皿|瓷器、玻璃

黑 茶

黑茶如其名葉底是黑褐色,湯色是橙紅色、 色澤如琥珀,主要皆為磚塊狀或餅狀的緊壓茶。 帶有甜酒香或松菸香,陳年茶有陳香。

BLACK TEA

茶葉量 |3g/110ml 沖泡溫度 |70-80 ℃ 適合沖泡器皿|陶器


依不同原料會有多種層次的香氣或味道。 茶葉量 |6g/110ml 沖泡溫度 |85 ℃ 或冷翠 適合沖泡器皿|玻璃

不同茶品, 所呈現之香味、色澤都有其魅力。

口感與味道的不同, 茶配也會跟著有所不同。

複 方

複方茶是茶類與花類或穀物混和後,透過燻香 等方式將其混合,變成複合式的茶款。

BLENDED TEA



茶香

茶食

器具

賞茶︐欣賞茶師帶來的茶藝︐

品嘗茶的層次感︐清淡或濃郁的茶香︒

濃淡有別的茶品︐循序漸進 從乾貨小品吃到濃香糕點︒

如同景緻在個人茶點盤中︐ 隨指引一步步翻開驚喜︒



茶食 茶食間的搭配是品茶不可忽視的要點, 讓品茶的過程五感提升。 藉由司茶人的引導, 在茶席上體驗茶的層次與巧妙, 透過飲食過程擁有更好品茶體驗。


茶 與 食


品茶的過程中, 可以品嘗茶的細微變化的層次, 而茶食,是增添品茶過程的色彩。 既不可或缺,也不能胡亂搭配。 藉由兩者間的媒合交織, 透過器物的設計,訴說一個屬於茶與食的故事, 這也就是藏菓的初衷。


作品 介紹 In troduction of Product



K U R A

K A S H I


透過器物, 從茶席景色中體驗司茶人訴說的故事, 了解茶食文化,發現茶與食的巧妙搭配。


茶席上的器物組設計

茶席, 是泡茶、品嘗的地方, 包含茶客座席和環境氣氛的布置, 每個茶席富有著茶師的情感和故事, 當映入眼簾的那刻,彷彿就像進入另一個情境。 茶筵席是種能體驗感受飲茶文化魅力的存在。


藏菓的設計初衷, 是讓人更貼近了解茶與茶食, 透過茶席文化, 由茶師帶領引導著茶客們, 循序漸進進入茶與茶食的世界, 以器入景,以景入情,置身於茶師的故事中。


東方茶席文化始於唐朝,而宋代人喜歡將茶席至於自然山水之間, 時代變遷的過程中,茶席布置的面貌也更加多元。 以花器盛載著四季變遷的景色,將東方的意象轉換為線條與造型,

方圓之間的圓滿,以及大自然中的山型、綻放展開的花瓣轉換為茶席上

以藏菓的器物組,搭配不同節氣中的茶席,展現氛圍情境與茶師帶來的


上的器具,

的茶藝和茶席光景。


SERVE TEA

聞香賞茶,從五感品茶

嚐 TASTE

味覺饗宴,品入心中


GRADUALLY

循序漸進,了解茶席景致與傳承

尋 FIND

藉由尋覓,開啓司茶人與茶客話匣


季節氣候配合不同的茶品, 以茶選器,融入於節氣情景中。


茶 層次,是茶風味的變化

夏日風情中,選用溫潤白瓷茶杯、透明剔透玻璃茶海。 《立夏.江邊煙火》


食 味道,是文化的傳承

飲食,是文化傳遞生活的一環, 將傳統的茶點透過食器讓人重新認識。



每一盤,飽含筵席上的故事, 不同的景致給予不同的感受體驗。


盤 擺盤,妝點出茶席的景致

以芝麻和黑白雙排擺飾,呈現冬日踏雪尋梅的氛圍。 《冬.寒夜》


在器物中加入了「藏」的動作,茶客無法一眼看完茶食, 透過小山們,增添在茶席上「開啟」的樂趣。


山 掀開,是不同的驚喜


器物的質地

器具,是能觸及的質地


山形與花盤的青銅,摸到的是環境溫度的變化 茶食盤,是與漆和金粉結合的松木 十字花玻璃,宛若襯托季節的湖面


花 花 卉 ,是季節更迭的景色

結合自然景色變換,以植物花卉展現季節的樣貌, 隨著不同茶宴選配不同姿態的花卉。



視 設 V isual


覺 計 Desig n


Main Logo

「藏菓」核心概念, 在於將茶食與茶的巧思透過尋覓翻找出趣味。 因此在標題設計筵席了東方文字的筆畫, 同時將「菓」化做點藏於題目之中。

Primary Color

#535353

#8C8581

#D9B421

#F6F6F6


Applica r i o n

KURA

KASHI

KURA

KASHI

Patt e r n

圓滑的滿月型運用在塑造古樸氣氛中, 瓣型代表著「菓」或「花」的存在, 以此為基準使用在個別主題的茶帖。


茶點︑花卉︑色彩︐因不同的季節主題︐產生不同景色的更迭變化︐


更迭 的 季節 S eason on t he T ea f east


在茶席流程上,茶師帶領茶客,豐富茶與茶食間的關係︒ 由淺入深, 由淡到濃︒


賞茶,欣賞茶師帶來的茶藝, 前泡的清香, 中泡更濃的茶香, 後段浸出熟焙的層次感︒

賞器,質地材料帶來的溫度, 是環境的變化,也是交流的感受︒

如同景緻在茶席的茶點盤中, 隨茶師的指引一步步翻開驚喜︒

濃淡有別的茶品,循序漸進 從乾貨小品吃到濃香糕點相互媒合的巧妙︒



寒夜

十二月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寒夜


霜凌雪侮百花凋謝即盡︐ 梅花一枝獨秀︐ 開得格外明麗鮮豔 梅花凌寒獨放︐ 卓爾不羣的風骨︒


茶 食 器

精焙冬茶 阿里山烏龍

無花果_ 楓糖胡桃_生仁_ 狀元糕

白瓷壺_ 白瓷品茗杯_銀色席方


穀雨 四月

清明時節雨後,大地上殘留的雨珠微涼。 春天的結尾,以清新的文山包種茶搭配桂花凍, 品嘗一席晚春的茶與食。



茶 食 器

賞茶︐文山包種茶高溫快沖後的淡淡梔子花香︒

果乾_桂花凍

白陶瓷茶杯_玻璃壺_黃銅食器


東風未放曉泥乾,紅藥花開不耐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立 夏 五月


夏日江邊的煙火。 綻放的煙花劃破夜空,正如夏天的開場。 火星點點散落在空中,就像喧鬧雀躍的期盼。


May,beginning of summer


江邊煙火

小手毬_乒乓菊_牡丹菊

黃銅食器具_松木底盤_十字花玻璃

果乾_堅果類_柑橘糕餅

野菊金萱烏龍_白玉蘭包種茶

|Fireworks on the river

茶 器

食 花


小 暑 七月

迎來炎炎夏日,鋪上一席涼爽的淺灰 溫度合宜的龍井茶冷泡茶搭配消暑的麻芛狀元糕



秋分

九月

﹁地爐堆獸熾石炭︐瓦鼎號蚓煎秋茶︒﹂

秋茶與甜鹹相兼的傳統鹹餅搭配︒



晚 霞 午後

晚春的午後,乒乓菊點綴的晚霞。 日落前與茶品一口黃豆滋味的糕點,落入花錦的回憶。




後記

P ost sc r ipt



回顧畢業設計的開始到現在,就像經歷了一場浩劫, 看似平和的藏菓,是力挽狂瀾被拯救出的成果。 一開始不免把設計目標放的長遠,卻忘了審視自己的心聲, 經過好幾次的翻轉改題,表面上的冷靜背地裡其實是一擊就潰。 彷彿快墜入漩渦到懷疑自己的時候,戰友們和指導老師伸出的手, 是我人生首次體會真的有曙光一樣的存在。 透過Kevin老師的問題,反覆詢問自己所愛、自己所能觸及的設計, 重新開始的腳步雖然踉蹌卻很明朗,雖然迷茫卻能執著。 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下讓我選擇了「茶與茶食」的主題, 再次認識了茶,也因為「藏菓」結交了過往可能只是一面之緣的朋友, 透過設計,想將我生活中的一環,轉換成可以講述屬於我的一個故事。 「今天吃甚麼茶點?」是每天會出現在家中的一句話, 茶相關的飲食和食物器皿,向來是令我欣喜的生活; 選擇以茶席為出發,是因為被茶席的魅力所感動, 就像進入一個儀式般的慎重,卻不失生活雅趣的情境, 是很傳統端莊的筵席,同時也能化為拉近彼此的日常。 感謝林金生香,給予我許多關於傳統茶食的新想法和故事, 感謝敘茶時光的空空,無數次跟我討論著茶知識和茶生活, 感謝這段時間督促著我的Kevin老師和戰友們,以及任何喜歡藏菓的人,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除了給了我一個能愛茶的環境,也給我最大的幫助。 畢製這一年的時光,是最充實的一年, 再次感謝最好的Kevin老師容忍我任性一年。


INSTRUCTOR

葉文凱 K e v i n Ye h

施易彣

Shih Yiwen

DESIGN


或許畢業看起來像個終點, 但對我而言,「藏菓」就像重新開始的起點。

致謝

林金生香

敘茶時光


From | Shih Yiwen

+886 972716553 yshih1207@gamil.com


KURA KASHI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