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攝影期末作業 3210521007 李翊瑤

Page 1

漫遊 Bodhi

菩薩寺

台中輕旅行 Tai c hu n g Va cation Trav el G u i d e

一朝風月,萬里長空。 山門前的老梅樹石,在歲時的流轉中, 無言地開示甚深的緣起。讓我們一起回菩薩的家,追隨佛陀的足跡, 探索生命的真理。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商設二 1 姓名:李翊瑤 學號:3210521007 老師:趙樹人


菩 薩寺 將禪意融入生活

大里菩薩寺就位在馬路邊,但內縮的設計加上全部穿透的空間感讓菩薩寺主建築透過虛的空間來隔絕喧鬧要說江 文淵設計的清水模建築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大概就是這棟菩薩寺大量的融合綠色植栽的使用從馬路上看去只見一 棟被綠色植被覆蓋的建築,很容易不小心就錯過。 粗獷的清水模量體,與滿牆的綠意,是菩薩寺予人的第一印象,利用簡潔的現代建築形式超脫傳統佛寺的建築語 彙,適切地融入都市街屋景觀中,不顯突兀。使用一般建築模板製作的清水模呈現不過度修飾的樸拙感,對應著 創寺思維的初衷。厚實具雕塑感的量體,藉由開窗和空間內縮,塑造出實體與虛空間的對比感,將清水混凝土化 作一雙手護衛著智慧的寶盒。當夜晚燈光透窗而出,仿若佛法智慧蘊含的光芒,傳達「傳揚佛法」的建築意象。

1


木造信箱很日式風味,老梅樹自成前景,頗具禪意的水牆設計下方留了縫隙讓空間穿透,而最有寺廟風味的大概就是這個大門,高掛的菩薩寺匾額與時尚外觀相 異其趣,但卻不減其沉穩的風味

2


01 展示

一樓介紹菩薩寺的由來還有傳承,在尼伯爾也有寺院 牆上掛著小沙彌修行時的照片,擺放的一波一碗、許多 石像雕刻,是佛像也是藝術品,給人安詳平靜,表現在生活中修行,修行離不開生活 沉穩而重的黑色,和俐落而空的支架恰恰相反,平衡了本該有的壓迫感。

3

攝影 - 翊瑤


從自我空間的流轉,找尋通往真理的方向

從走進寺門開始,循著小橋向屋內徐徐前行,兩旁的桃樹與桂樹,老樹枝條輕搖向來者問候,沿著橋跨過水 池,一樓是半戶外空間,滿足辦公與接待等一般機能。轉個彎循著階梯與光線的來處,登上半層樓到平台處 敲鐘,表達求道決心,轉上二樓走進大殿聽享佛法,接著上到三樓平台,回望紅塵與自己的來時路,每個轉 折做一個決定,求道的心隨著高度的提升越是堅決。 推開門走進裡面,內縮而保留下來的庭院,中間 有一顆好大的樹,成了庭院裡的重心,池子跨越 水牆穿透內外,更妙的是,通往樓上的階梯也大 膽的穿出室外,從庭院上方成 Z 字型緩坡斜上, 一旁是走道,一旁則從水牆、池子、石子攤再上 木台而進一個玻璃屋,再入內才是實際的建築體, 短短幾公尺卻能營造一進又一進的氛圍,很是巧 妙,庭院走 " 虛 " 的設計,大體上是空曠寬敞的, 連支撐的壁柱也不多,但細節處的安排卻又精巧 得當。 一旁的牆上則寫上了菩薩寺很重要的佛語:自依 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樣與自我對話、冥想真 理為依歸的理念,反映在反璞歸真的建築設計之 上,整體魅力都來自於菩薩寺建築內部的空間導 引與規劃,就像是自己與自己的光與影對話。

4


02 菩 薩殿

通往二樓的走道,會看到大鐘懸掛在空中,下方有一沙彌雙手合十膜拜,敬天謝神,上樓必須要脫鞋子, 很特別的地方是,階梯都是戶外的哦!脫了鞋子,走在戶外的石階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妙感。 大樹就在離你很近的距離,不論往下或往上看,都有不同的景致。

5


裡面的設計和擺放方式很有西式教堂的風格,中間走到最後方的菩薩像特別有莊

嚴的氛圍仔細看一下木地板的部份,和一樓的木平台是同樣的做法,偏細帶深色 的木條

不論往下或往上看,都是不同的景致

粗曠的釘上像鉚釘似的做法,但又細緻的層層疊疊對齊展開。同樣的菩薩,不同的理解!菩薩 寺的一切都能讓人有不同的感受與感動,撇除宗教之深沉嚴肅、仍有建築之空間流轉,撇除空 間之虛實構築、仍有自然之風樹池影,在寺內的靜與動都很有意境 走進裡頭,會不自覺放慢腳步,輕聲細語!來到這裡,會被四周的環境所吸引,這裡有一種好 特殊的氛圍,愛拍照的朋友應該也會愛上這裡。照顧腳下,除了叮嚀大家要腳步放輕外,還有 佛教裡「腳踏實地,把路走好」的涵義在。 二樓是禮佛寺,此區域必須脫鞋 這邊禮佛不是焚香,改用蠟燭,不會刻意要求要添香油錢, 一切隨緣,也可以點個蠟燭為自己祈福一下。寺廟維持得非常乾淨,還有一些地方是來賓止 步。二樓的空間是要脫鞋的,空間透過不同材質也區分出一進又一進感覺,圓拱門遮住兩旁 死角讓前方的視覺有放大的效果,同樣的,從一樓到二樓幾乎鮮少有完全封閉的空間出現, 透過拉長的動線讓坪數不大的菩薩寺走來卻感覺頗為寬敞。

攝影 - 翊瑤

6


03 寫經 室 7

三樓是抄寫經文的地方,可以坐下來抄寫,讓心靈沈澱。木質桌椅與裝潢,桌上擺放著心經不用擔心不會背不會寫,靜 下心跟著抄寫即可,寫完後還可以拿到一樓集中處理


沉穩而重的黑色,和俐落而空的支架恰恰相反, 平衡了本該有的壓迫感。

騰雲駕霧往三樓前進

一 路 向 上, 就 像 是 一 條求道之路

三樓則是寫經室 ,只是一路向上,感覺光明總在上 方與前方,就像是一條求道之路般,快要看見光明 之時,才發現僅走到半路,就這樣默默的往前邁進, 木質桌椅與裝潢,桌上擺放著心經 不用擔心不會背 不會寫,靜下心跟著抄寫即可 寫完後還可以拿到一 樓集中處理。 前面說到江文淵的作品雖然採用了清水模,但卻加入 了大量的綠色植栽,我想這應該與他提出的 [ 節氣建 築 ] 有點關聯,江文淵認為節氣建築是在找尋人與環 境友善的過程之中所衍生出來的概念。

講究人與自然的概念其實與日本幾個建築師後期發展清水 模建築算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不過愛好東方哲學的江文淵 又更深入探討中國節氣概念中討論 [ 風怎麼吹、太陽怎麼 跑 ] 的風土情懷,因此每每探就在建築過程中保留下來的 老樹、老物、老牆,取決自然了解風向、自然景色和開窗 點,就是追求樸質然後與自然妥協、平衡,這樣的風格縮 影在菩薩寺裡,讓每個前來的人在這邊看見自我內心的風 景,所謂的與自我對話,不就是 [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 依止 ] 的開始嗎 菩薩寺給了不一樣的參觀體驗 完全將佛法展現在生活中, 對宗教也接觸不深,來到這裡,會當成在看一種藝術。參 觀不需門票與費用,請保持安靜。

攝影 - 翊瑤

8


書名:台中輕旅行 - 漫步菩薩寺 作者:李翊瑤 攝影:李翊瑤 文字編輯:設計習作,摘自網路 設計指導:趙樹人

出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地址:台中市三民路三段 129 號 電話:04-22196212 Email:s4581656@gmail.com 出版日期:2018 年 6 月 30 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