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Jia Cheng Portfolio
2010 - 2014 /Architecture Design
part 1│
Architecture Design
p2
part 2│
Before the Term Begins p28 Ying Jia Cheng,程盈嘉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2010. 09 - 至今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學士
2013. 09 - 2014. 06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交換學生
2010. 06
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畢業
Workshop 2014 United Landing Modules Project --- Module 2 空總未來發展工作坊 - 空總的在地行動
Awards 2013 Chiayi' Houses Student Competition 「嘉義厝設計新秀競圖」/ 入選
Blog PRACTICE AND PRACTICE(畢業設計前準備) http://last-semester-of-college.blogspot.tw/ 遠行總會踏上歸途(交換生時期日記) http://yingjiacheng.blogspot.tw/
1
Contact me Phone +886-927-392-607 Email jesshaha409@hotmail.com
part 1│
Architecture Design Contents 01│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p3 當代都市藝術館 2012
02│ A Cave - Kindergartent 洞穴 - 幼稚園 2012
p7
03│ A LIVING HOLD- Orientation competitionp p11 2012
04│ On the Hillside - Taipei Life p13 山壁上 - 台北生活縱剖面 2013
05│ Foreign land, Homesickness - Chiayi' Houses Student Competition p18 異鄉,憶鄉 - 嘉義厝競圖 2013
06│ Luis Barragán - seminar p22 Luis Barragán 的寧靜孤獨世界再詮釋 - 專題研究 2013
07│ Other Design - teamwork/case study p25 2009 - 2014
2
01│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當代都市藝術館
都市現象/ Concept 都 市 可 吸 引 人 群 聚 集,而各類人群來自各地, 依循著不同的目的在城市 中產生不同行為模式與看 待城市的眼光。 依照自己身分的認知 定位為 - 旁觀者與當局者。 這定位並非不變的,會因 為時間的累積或其他因素 產生角色上的轉換。
3
Site .位於三角形基地- 似雕塑品的造型吸引視線 .周圍建物高聳- 建物高度低矮會降低存在感 .南向光線充足-光影變化側 .人群流動方式-主/次入口 a. 主入口:人群流量較大 b. 次入口:靠近紅綠燈穿越路線
Method of Exhibition
Circulation Lobby & Service Center 固定大型雕塑品展示 (自然光源)
Cafe 進入展區間的過度空間 定期更換放置平面作品 (人工光源)
2F 挑空空間 當期大 / 中型雕塑品展示 (自然光源)
3F 展區 當期各類藝術品展示 (人工光源)
5F 放映室 當期相關影片播放
2F/3F 平台、5F 零碎空間 固定藝術品展示暨空間裝飾
4
1F plan
Method of Design 都市:旁觀者與當局者角色。 .畫框式開口- 橋上的你看風景,橋下的 人在看你
2F plan
.將人納入展示的一部分- a. 圓形的展台使人聚集 周圍而成展示的一部分 b. 斜坡提供人被動態展示 .將演講廳定位在放映室- 觀看影片的行為為旁觀者, 但會因角色的代入而成當 局者
3F plan
ice seravce sp
ch spea
5F e
offic
4F
ice seravce sp
4F plan
ice seravce sp ition
3F
Exhib
shop boofek ca
2F
shop boofek ca
ition
)
y(主 Lobb ition Exhib
hine
mac
&
ice seravce sp
ice seravce sp
park
管理空間 主要使用空間 服務空間
5
5F plan
)
y(次
Lobb
ator ele(vcar)
B1
ice seravce sp
Exhib
&
ator ele(vcar)
1F
&
ge
stora
B1 plan
left:western elevation right:northern elevation
left:southern elevation right:eastern elevation
left:B-B' section right:A-A' section
6
02│ A Cave - Kindergarten 洞穴 - 幼稚園
Concept - cave 一、包覆感而產生的安全感 - 母體子宮的狀態 二、領域感 - 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一、觸覺記憶、身體 / 肢體記憶
三、大型遊樂場 - 攀、滑、鑽等肢體行為
二、不受拘束的遊戲空間
四、非矩形幾何的 - 兒童的空間認知
三、不被干擾的領域
Structure and Materail Structure:折板 + 框架系統 Material:一、混凝土梁柱 - 主要框架系統 二、石砌牆面 - 延續洞穴概念與石砌牆面的可變化性, 且當有一定厚度可冬暖夏涼 三、木板外殼 - 在幼童觀感認知上質地較溫和
7
2F plan
1F plan
B1 plan
Site ● 包圍的、向心的
- 不受臨馬路側的干擾(汽車) ● 將視線導向自然與視野景觀較佳的西側 ● 高差可增加小朋友空間認知
8
9
10
03│ A LIVING HOLD- Orientation competition
11
12
04│ On the Hillside - Taipei Life 山壁上 - 台北生活縱剖面
Site
Location of Temple
基地位於四獸山山腳的福德社區。此區的特 色是,四獸山山腳的人民依山而居,關係親 密。另外,此區與信義計畫區相鄰,福德社 區若妥善規劃,則具有潛力吸引人潮向此聚 集。加上四獸山為著名登山勝地,除了當地 居民(老人為主)早上會登山以外,亦能吸 引登山客與觀光客來此地;山上的觀景台也 因能夠遠眺信義區,而吸引許多看煙火或者 取景的人。周邊尚有許多學校,如瑠公國中、 福德國小、松山家商等;學生也是當地人群 的主要組成結構之一。
四獸山腳或山上分布許多宗教建築,平日即會 有虔誠的香客登山前往,在特定節日時會有遊 覽車承載大量香客湧入。基地本身就位在重要 的上下山路線旁,北方鄰近香火鼎盛的松山奉 天宮。
About traditional market 市場為早市,存在一般傳統市場容易具有的 問題:空間擁擠、環境髒亂、衛生安全等。 但棚下與狹縫空間是有趣的。
site temple road
Historical context 由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此區的傳統市場是從四 獸山上漸漸往山腳蔓延,於民國 70 年大致成 熟,是福德社區居民不可或缺的記憶與生活機 能。但目前山上和山下有一斷層帶,即基地所 處的地帶。
Site begining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13
Concept - mountain city 福德社區的發展和四獸山關係密 切,人們依山而居,市集的開始 亦是依循山的脈絡,四獸山深入 居民的記憶。因此無論在基地的 選擇上或建物的配置上,都具有 較劇烈的高差與許多通道貫串其 中,如同人在山中穿梭與山勢錯 落起伏的現象。並依循如等高線 水平劃分一樣的量體配置。
Programs 一、傳統市集 (Market):
二、宗教文化藝廊 (Gallery):
改善傳統市集現存的問題,並 置入夜市,讓當地居民具有更 多元的活動。
當地宗教文化濃厚,希望擔任 起保存與教育傳統宗教文化的 角色。
三、 社 區 活 動 中 心 (community center): 此區有大量住宅但缺乏居民集 會場所。
roof plan
14
沿等高線水平分布 配合山勢的起伏配 置,減少對當地的 衝擊
垂直動線串聯
+2700 level plan
基地高差過高,必 須保留一動線可從 最低至最頂層
水平動線串聯
+3150 level plan
沿等高線在量體之 間堆疊或包夾出另 一空間
機能 最底層市場分隔隔 間供租賃使用,中 層社區活動中心開 始置入機能而切割 成小區塊,高層景 觀台轉彎 90 度調 整最佳視線
+3360 level plan
避開原有植栽 基地現況已種植許 多 樹 木, 以 不 砍 伐 為原則 +3760 level plan
舞台空間 舞台與特展空間結 合,位在一下凹的 空間,造成群聚感 與減少外界干擾
供人行走的露臺
15
四獸山上具有許多 觀景平台,因此保 留平台的串聯,讓 人行走其中亦可欣 賞自然與當地景色
+4000 level plan
eastern elevation
southern elevation
northern elevation
A-A' section
B-B' section
C-C' section
16
● function & high level 依照開放性性的高低和民 眾 使 用 頻 率 來 配 置 空 間。 開放性與使用頻率:市場 > 社 區 活 動 中 心 > 藝 廊。 因 此建物由底層往上依序為 此次序。
● terrance 四獸山上具有許多觀景平台,因 此保留許多平台的串聯,讓人行 走其中亦可欣賞自然與當地的景 致。但因基地平台高差過大,因 此利用屋頂露臺達來串連。
● routs 創造許多垂直動線穿梭於 建物之中,希望營造如同在 山城之中,穿梭廊道並感受 光的效果。因此內部垂直動 線旁多配合大面開窗,使人 行走其中能欣賞自然景致。
● structure 材料為 RC,柱樑結構系統。 ● routs /無障礙 因當地人口組成中有許多老年人, 因此需設置無障礙空間讓居民使用 便利。基地內具有許多高差,因此 創造許多坡道;除了提供無障礙者 使用外,使用者亦可漫步其中。
17
05│ Foreign land, Homesickness - Chiayi' Houses 異鄉,憶鄉 - 嘉義厝競圖
家鄉的符號一直都在腦海裡
長型 結構簡單實用/施工難度 小/空間容易有效利用
紋理 (MAP) 長條型/耕作時 工具使用方便/利於排水灌溉
野 (Green) 農業發達/田野遍
斜屋頂 天際線/包覆建築裸露 部分/多雨易排水
出簷 屋簷下的活用空間 ( 曬衣 )
/防止直接日照使室內溫度過高
布/庭院與田野呼應
埕 配合農業行為(曬穀、曬乾 瓜棚 種植副產物/提供休憩的 陰涼處
天際線 斜屋頂使鄉村天際線呈 現特有的景致 斗笠 編織/炎炎夏日的良好遮 陽工具
物)/遊戲/日常生活活用空間
保留增建空間 需可控制/保持 空間使用彈性 院落 家庭結構組成龐大/ 凝聚力
瓦 閩南傳統建築屋頂材料
木 ( 台灣杉木 ) 當地材料 神明廳 祖先為大/家庭整體宅 磚 閩南傳統建築慣用材料/農
運吉凶/精神象徵
村的古樸氣息
18
19
20
21
06│ Luis Barragán - seminar
Luis Barragán 的寧靜孤獨世界再詮釋 Research Projects 一、研究對象:Luis Ramiro Barragán Morfín 二、研究目標:研究 Luis Barragán 的作品中,對於空間的塑造、 光線的掌握、色彩的運用、材料的堅持、水、空間產生的 寧靜感與孤獨感和 Barragán 的建築風格。 三、預期研究結果:期望藉由研究後得出 Barragán 在建築空間 中的慣用手法、配置習慣、元素運用、空間氛圍塑造等, 並形成往後設計時可以運用的原則。 四、分析案例:Casa Barragan & Francisco Gilardi House
Analysis Results of Section 藉由分析案例剖面之後得出的結果。 一、金三角關係:courtyard / living room / terrace:此三者從平面和剖面結合來看, 相互接鄰 二、主要動線皆會連接到一主要的 terrace: terrace 可能在主動線最末端或中途岔出去, 一定可接連
Casa Barragan
三、飲食空間金三角:courtyard / kitchen / dinin room。水平方向關聯緊密,無垂直, 位在 groun floor 四、living room 皆位在主要動線第一發散處:可 在主要動線第一相連的區域找到 living room 五、bedroom 的位置會配置在同一區塊:可能垂 直或水平(或兩者同時),但會共同配置在 建物的同一角落,不分散
Francisco Gilardi House
5 Principle 分析以後得出五原則作為設計的依據。 一、level difference 高程 / 高差區劃 二、terrace, no balcony 有露臺,無陽台 * 三、clear intermediary elements 空間與空間中介元素清晰 ( 門 / 梯 / 窗 / 牆 ) 四、group 群組空間: (1) living room & courtyard (2) dining room & kitchen & courtyard 五、courtyard or patio
* terrace:從一座房子或公寓式建築延伸出室 外的平台。 A platform extending outdoors from a floor of a house or an apartment building. balcony:從樓房的牆上伸出被欄杆,扶手或 護牆圍繞的平台。 A platform that projects from the wall of a building and is surrounded by a railing, balustrade, or parapet.
22
Prototype prototype 為根據五原則與 Luis Barragán 的空間配置習慣發展而成的住宅單元,一住宅單元即為一 戶人家所需的住宅空間。 studio & toilet UP
study room
prototype A
UP
一進入室內以後,有一條廊道通往門廳;門廳作為空間發 善的中樞空間,緊鄰著客廳與用餐空間,客廳有挑空。另 外配置一工作室與客廳相鄰,工作室可欣賞到庭院的風光。 二樓的部分為臥室,其中有一臥室入口位在樓梯中轉平台。
UP studio & toilet study roomliving room UP
UP
living room hall
UP
UP
dining room UP
UP
hall UP
UP
kitchen dining room
UP
kitchen
toilet & storage
toilet & storage
1st floor plan
toilet master bedroom toilet master bedroom
bedroom
bedroom bedroom
toilet
toilet
DN
DN
DN
toilet
2nd floor plan bedroom
DN
toilet UP
kitchen UP
hall dining room
prototype B
toi let
入口進入後,直接進入門廳與主要樓梯共存的空間,樓梯 部分挑空,可感受上方來的光源。門廳緊鄰客梯、廚房與 用餐空間;其中客廳與用餐空間可欣賞庭院風光。
living room UP
bedroom
23
toilet
與 prototype A 不同的是,另外在一樓配置一臥室,提供家 中老年人使用,同樣具有大面開窗面對庭院。其餘臥室配 置在二樓,主臥兼工作室因其重要性另配置一露臺提供良 好戶外休閒空間,亦可與庭院風光相互呼應。
1st floor plan
toilet
bedroom
DN
master bedroom & studio UP
patio terrace UP
toilet UP
2nd floor plan
dining 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prototype C UP
三種 prototype 中最矩形的配置型態。 hall bedroom 入口進入後進入門廳與主要樓梯共存空間,並緊鄰客廳、廚房、儲藏空間與提供老年人使用的臥 室。客廳的部分挑空,並有大面開窗面向庭院。
與其他 prototype 不同的是,住宅內部另有一小空間為發善空間,緊鄰客廳、廚房、用餐室和庭院。 toilet & storage 庭院位在住宅空間最內部,因為為主人私密擁有的寧靜空間;另外配置一天井位於庭院旁。 toilet
順著主要樓梯向上,有一工作室入口位在中轉平台上,顯示工作室與臥室兩種空間在居住單元中 的地位層級,亦避免工作空間干擾了私人空間。 UP
二樓主臥的部分配置了一露臺,提供主人室外放鬆空間。
UP
patio
UP
terrace
dining room
master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UP
toilet
hall
bedroom
bedroom
UP UP
studio
toilet & storage
toilet
toilet UP
1st floor plan
2nd floor plan
24
07│ Other Design
07-1 六角錐狀單元與單元組構測試模型
07-1 預計成果透視圖
Course:Digital Fabrication teamwork 2013 Member(16):
Kei Huang, Ya Shih Huang, Clivia Chen, Hao Hsu, Chen Yu Wang, Chi Shiuan Liu, Han Chang Chen, Garp Lai, Wen Sing Lo, Gune Chi Wang, Gune Kie Wang, Yeong Jiun Lin, Christian Wu, Iris King, Shin Ying Jan, Ying Jia Cheng 07-1 作品內部與懸掛測試
07-1│ 岩花 試圖做出在表面佈有幾何形體單 元所組構成一個類鐘乳石主體的 外型,藉以希望透過在各幾何形 體單元間的結構支撐下能使的主 體得以站立。 而同時項目中建構主體的幾何單 元形體最終的要求設定是為六邊 形,而非是三至六邊形的幾何形 體錯縱排列。 最後發展殼狀構造,將六角型變 形後組構,形成如岩石一般的堅 硬稜角;之後置入機能,將構造 加入燈光效果,並形成蛋型依附 在天花板上,使構造的堅硬與燈 光的柔軟共存,在黑夜中微微發 亮帶給人溫暖。 07-1 最終成果
25
07-2
07-2│Creative Village 文創聚落 2011
07-3│Convenience Store 小坪頂便利商店 2012
07-3
07-4│Toba SeaFolk Museum 海的博物館 日本 , 鳥羽市 Case Study 2012
主要為研究海的博 物館的木結構,並 分析與製作模型。
07-4
26
27
part 2│
Before the Term Begins Contents 01│ 自問自答集 Questions & Answers
p29
覺得還需要加強的部分/缺乏的能力 / 想學習的能力 最喜歡的城市與原因 喜歡的建築師及原因 大台北地區覺得有特色的區域及原因 感興趣的人事物及想要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02│ 城與河與水 City and River and Water p31 大橋頭旁淡水河岸 中永和的瓦磘溝
03│ 城市一景 Scenery of Taipei City
p33
樂華夜市裡的廢墟 圈地 忙碌的電線桿 福和橋下 拆除中的長屋 迪化街的長屋天井 立面上的白色方塊 823 公園裡的遛狗天地
04│ 閱讀 Reading p38 《GREEN》Vol.001 房子與水的特輯 《GREEN》Vol.008 食育 《文明的力量 - 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
05│ 旅行 Travel / photograph p39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交換生時期 28
01│ 自問自答集 Questions & Answers Q:覺得還需要加強的部分/缺乏的能力 / 想學習的能力 需要加強邏輯統整能力。 可以順利地敘述某個片段,但是對於要將整個設計過程從發想到分析到最後結果,整個 完美地串連起來就需要再加強。所以希望老師能夠在我邏輯有缺陷、或者前後矛盾的時候, 能夠點出來並從旁輔助。 需要加強說故事的能力。 一直很挫折發表的時候沒有辦法很生動地說出一套吸引人的故事,所以希望在畢業設計 的時後補足這部分的缺陷。另外,在緊張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加快語速,導致重點被模糊掉, 或者聽不清楚;這是缺點,也是之後必須改進的部分。 想學習大局觀的處理方式。 在處理細節的時候,可以很耐心地一項一項分析。但是,在做設計的時候,有時反而會 因為這樣放錯焦點,將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優先處理。所以,在這時候,希望老師很不客氣地 點出來,矯正我前進的方向。
Q:最喜歡的城市與原因 韓國首爾。 從韓國離開回到台灣以後,有一種錯覺,總覺得自己對首爾的認識比對台北多。因為每 一個地方都是完全陌生的狀態去探索,是我自己的首爾,而不是別人口中的首爾,所以情感 上會更加喜歡這個城市。若客觀的從幾個面向來談,第一,汽車駕駛非常禮讓行人,就算在 沒有紅綠燈的路上,而不像臺灣,大多必須自己抓車流的空檔過馬路。第二,很少機車,所 以不太會有整個人行道被機車佔滿導致難以行走的狀態,但這點可能和首爾地勢起伏大有關, 所以首爾開車較多。第三,首爾市內保留了許多歷史宮殿與傳統住宅樣貌;這是一種態度, 發展城市的時候依然重視過去的歷史紀錄。
Q:喜歡的建築師及原因 墨西哥建築師 Luis Barragán。 當初只是因為一張 Casa Barragan 裡門廳(Hall)的空間讓我開始注意這位建築師;牆面都 是白色的,除了一面粉紅色的牆,機能是提供電話的使用,在角落擺上一張桌椅,此外,這 裡還是半開放的樓梯間,有著一座沒有扶手的樓梯。喜歡這位建築師用最簡樸的牆體去塑造 空間,在這已經出現強烈造型建物的時代裡,有種返樸的感覺,也很成功地營造出一種孤獨 但是寧靜的世界,會讓人心靈感覺到沉澱;「無論是奢華還是簡陋,建築師的職責是使寧靜 常在家中,這在今天更為必須」,這是 Barragán 所堅持的,也是讓我感動的。而且在他的作 品裡面,總是將自然與景觀納入,包括花園、水、光,並且視之為重要的元素。儘管他所塑 造的空間是內斂的,使用的色彩卻是大膽的。紅、黃、藍、粉紅、橘、紫等色彩在他的作品 也常常可見,而且是大面積的塗抹,還會有種錯覺,好似這顏色原本就該待在這個空間。
Q:大台北地區覺得有特色的區域及原因 新北市永和區的樂華夜市。 原本的印象是,這是一個蠻好逛的夜市,動線清楚,攤販種類也多。直到有一次發現夜 市裡居然有一棟廢墟,覺得非常格格不入,去網路搜尋了以後,才知道背後的原因。過了沒 多久,又看到附近居民抗議樂華夜市影響居住品質的新聞,就像當初的師大夜市一樣,就 讓
29
人忍不住留意起來。樂華夜市興起於 1970 年代,如今已經 40 多年,當初在這裡出生的居民都 已經中年邁入老年,對他們來說,樂華夜市是成長的記憶。不曉得那些抗議的居民是否是這 群有著與樂華共同成長記憶的人,還是興起以後才遷入的人?追求居住品質是沒錯的,但會 讓人忍不住陰謀論地想,會不會其實是為了這邊房價。只能說,如果只是為了一些利益需求 而捨棄其他的情感、歷史與屬於城市的活力,都會覺得生氣。雖然覺得這邊有特色是因為這 些矛盾與衝突,但讓人印象深刻也是確實的。 猴硐貓村至菁桐火車站鐵路沿線一帶。 很適合一日鐵道行的區域,而且這裡的鐵道是開放的(還是有標語警告群眾禁止跨越鐵 道),讓人民可以更進一步地貼近原本禁止跨越的鐵軌,有一種衝破原本日常生活界線的樂 趣。鐵道旁或者附近也都可以看到昔日的煤礦場、卸煤櫃等,赤裸地鋼筋混凝土建物矗立在 原地。而且,菁桐、平溪、十分這三個地方,一走出車站,馬上就可以逛老街、吃美食。更 喜歡的是,這裡的商店與車站都有提供大量印章;儘管只是商業性的招攬顧客手法,還是蒐 集地很開心。只是猴硐貓村裡的貓與環境是比較讓人心疼的,像是還沒妥善規劃前就急急忙 忙地想要利用貓來招攬觀光客,所以貓都病了、瘦了、也缺乏活力。
Q:感興趣的人事物及想要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有幾個感興趣的點與議題,第一,每當看到那些拿著舊巴士或者廢棄空間來改造的報導 都會特別留意,因為會覺得那些動手改造的過程都是自己的、實際的、可實行的。而不是虛 無飄渺的,另外,又能夠給予那些已經廢棄的空間第二次的生命力。例如泰國曼谷的廢棄購 物中心,在裡頭養了魚,就解決了積水與蚊蟲的問題。 第二,對那些看似不會存在現實社會中、帶有一些超現實,離地或埋於土地的建築物也 很感興趣。離地的,無論是漂浮於水上、只有一個點輕觸在土地上的、或者可移動的都算。 例如位在 Krasnosilka/ Ukraine 的 Floating House。又例如《霍爾的移動城堡》中那一棟破破爛 爛卻又可以移動的,也很逗趣又超現實的建築。
Hall of Casa Barragan
Floating House (Krasnosilka/ Ukraine )
30
03│ 城與河與水 City and River and Water
01
大橋頭旁淡水河岸 Location:台北市大同區;大稻 埕碼頭至台北大橋。 淡水河劃開了台北市與新北市, 也是台灣第三長的河流,更是 台灣北部重要的河川。想像中, 應該是獲得良好管理與整治的 一條河川,但是,僅僅從台北 大橋走到大稻埕碼頭這段的河 岸,就讓人感到微微的失望。 儘管政府已經著手整治,但一 靠近河岸,就能聞到微微的異 味,還能看到一些漂流在水上、 堆積在河岸旁的垃圾。儘管走 到大稻埕碼頭之後,會看到堤 防上畫上了美好的想像圖或者 過去的回憶圖,但都無法讓人 忘記很不健康的水質,以及一 靠近就聞到的臭味。
02
原本騎著腳踏車,乘著風,奔 馳在河岸應該是很舒服的體驗; 一旦加入了不乾淨的河,陣陣 臭味,瞬間有一種幻滅、覺得 不舒服的感覺。 城市裡有河,應該是很美好的 記憶,希望這記憶是留下一條 乾淨、帶著青草香的淡水河岸。
31
03 01 台北大橋走下淡水河岸時,城市與河之間交界的視野。 02 河邊緩衝地帶,石頭覆上網子,種了幾棵樹。 03 河邊緩衝地帶,變成了泥沙與植栽,河上還有一些枯枝。
04
05
04 淡水河岸邊堆積的垃圾。 05 大稻埕碼頭汙濁的水,還散發著陣陣惡臭。
中永和的瓦磘溝 Location:新北市中和區瓦磘里瓦磘溝 瓦磘溝貫穿了中和與永和,原為航運和排水道;先注 入南勢角溪主流最後匯入新店溪, 同樣地,瓦磘溝也有水污染的情況。近年因為中永和 高度開發,家庭汙水的排放和垃圾棄置造成水質嚴重 污染,部分地區還有淹水的問題。儘管新北市也提出 了瓦磘溝整治計畫,但還有努力的空間。因為每次路 過的時候,在橋上都還是能聞到陣陣的異味。 以前其實不太會去注意路邊的河水怎麼了,乾淨很 好,骯髒也就這樣。但最近走在台北,只要看到有河 有水就會停下來看一看。和大河相比,我更喜歡小 河,因為這種蜿蜒在社區中的河,比一條大溪劃開兩 個區域還要讓人親近一點;一種是我家後院有條河, 一種是我的城市有條河。 06
但又想到,如果沒有人類排放的汙水,或許每條河川 都會一如當初的乾淨與自然。
07
06 淡水河岸邊堆積 07 大稻埕碼頭汙
32
02│ 城市一景 Scenery of Taipei City
樂華夜市裡的廢墟 去過樂華夜市幾次,但某次抬頭才發現居 然有一棟和這裡熱鬧氣氛格格不入的廢墟。 原來,這裡原本也是市場,但是因為年久 失修,20 多年前主張改建成住商混合大樓, 卻因為土地與人事糾紛而停擺,更因樂華 夜市位於永和市中心,以及夜市的人潮與 商機,多方都想要獲得這棟大樓的土地讓 渡書,僵持不下。於是目前還是留下這一 棟赤裸的鋼筋水泥,沉默地矗立在人來人 往的樂華夜市裡。 而最近又有附近居民抗議樂華夜市帶來的 環境髒亂、吵雜等危害社居安寧的問題。 如同當初師大夜市一樣。 但是,總覺得夜市是可以給城市帶來夜晚 活力的地方,也是台灣很大的特色。或許 會對周遭環境造成影響,但應該會有比撤 照更好的解決辦法;總不能熱鬧、吵雜的 地方就是要這些噪音源撤離。或許可以在 街道上設置透明頂棚,隔開一樓夜市與二 樓住戶,就不用擔心噪音,在下雨天的時 候也不用怕夜市無法出攤。 但最終樂華夜市本身與裡面的廢墟究竟會 如何發展,是繼續存在,還是走入歷史, 讓我們繼續等待後續發展。
33
圈地 覺得臺灣人非常熱愛土地與空間所 有權的族群;或者說,非常依賴。 這是在一個社區的小公園內,幾張 椅子,幾塊地毯與木板,就可以完 成圈地的行為。雖然這裡依然是一 個大家共享的公園,但就會下意識 地避開這一塊已經被劃開的區域, 覺得是不可進入的。 違建與鐵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圈地 的行為,都是想讓自己所擁有的所 有權多一些,無論占有的是真正附 著在地上的土地,或者垂直向上與 外凸的空間。
忙碌的電線桿 不曉得只要是電線桿都如此身兼多 職,還是只有臺灣的電線桿如此忙 碌;除了最基本的電纜,還有路燈、 廣播器,以及其他不懂用途的線。 偶爾還要當廣告看板,再掛上一些 交通號誌,再當一下鳥的停靠站。 然而,當這些電纜交錯的時,有一 些凌亂,但又覺得有另一種美感。 只是慢慢地,電纜地下化以後,電 線桿可能就會消失不見。這些電線 交織的景象也就可能漸漸不見。
34
福和橋下 原本的目的是要去逛逛周末才會有的 垃圾市,但來到了福和橋,才知道原 來福和橋下也有花市,只是規模比建 國花市小了很多,攤販也只有十來個。 花市雖然小,卻還有很大的空間讓附 近居民活動;這天有人在跳舞、打羽 毛球,挺健康的。 覺得福和橋下的環境比建國高架橋下 的環境好許多。第一,橋的兩側不是 馬路,而是公園、河濱與運動場,自 然就少了汽車的廢氣、多了些生態。 第二,橋的兩側是開放的,沒有額外 拉起布幕遮陽,空氣流通自然也比較 佳。第三,福和橋本身的寬度就比建 國高架橋寬,所以在空間感之上比較 沒有那麼壓迫與擁擠。第四,福和橋 下有許多可以休憩的空間與座位。 橋下的空間就算要利用,也要有品質。
拆除中的長屋 兩面牆一片屋頂板,就撐起了一個遮 風避雨的空間。 臺灣以前常蓋這種連棟的街屋,兩戶 人家共用一面牆。但是現在的情況已 經慢慢改變了;有錢人家要不是住獨 棟的別墅,就是像帝寶這種的高級住 宅。建商們蓋房的時候,也都偏向蓋 公寓,因為可以創造更多的利潤、節 省更多的土地。 但我卻依然喜歡這種連棟的街屋,除 了一戶人家可以獨享一棟以外,鄰里 的關係也會比較親密。
35
迪化街的長屋天井 趁著 URS127 舉辦「大稻甜」展覽 的時候,第一次來到迪化街。結 果比展覽更吸引我的,是長屋中 央的天井。 對於天井與中庭這一類的空間異 常喜愛,因為覺得這是整棟房子 帶給人們寧靜力量的來源,也是 建築物中實與虛的平衡。或許某 部分原因也是受到當初專題所研 究 的 墨 西 哥 建 築 師 Luis Barragán 的影響;中庭結合了詩意與神祕, 並使人感到感到寧靜與喜悅。 一個四周都被牆體包圍的空間, 唯一的亮光,會來自頭頂上的藍 天。所以天井所在的地方,光線 也是最自然、最美的。加上四周 的紅磚與水泥,兩種材料都會帶 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也很喜歡 紅磚那種深深淺淺的紅所組合在 一起的感覺。 混凝土、紅磚與木造,這三種材 料融合出臺灣傳統建築的色彩與 印象。
立面上的白色方塊 騎腳踏車去行天宮回程的路上,在捷運 松江南京站附近看到了一個很吸引我眼 光的建築立面。第一個念頭,就是聯想 到電影《異次元殺陣》;無數的方塊串 連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迷宮。 這是一棟近期才蓋成的建物。現在新建 的建築風格,和過去相比,從立面切割 的習慣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樣。 過去的住宅,需要窗的地方,就挖出一 到窗;需要陽台的地方,就突出一塊陽 台,或者內縮一小塊空間。辦公大樓也 大多用一大片的玻璃帷幕,直條或橫條 的立面切割。都給人一種很直覺性設計 的感覺,也沒有那麼強烈的凹凸層次。 而現在的立面,明顯地帶有比較強的造 型與風格。切割方式也不再是死板地牆 面開洞留窗。有些可能露出酷炫的結構 體,有些不再只是方方角角的立面輪廓, 有些像是不小心卡進建築物的量體;太 多太多了。 但這些都好,唯一不太能接受的,是那 些混合了希臘羅馬柱式的立面,真的非 常詭異。
36
823 公園的遛狗天地 一個傍晚,來到永安市場站後 方的 823 公園。這個時間點的 公園非常熱鬧,這種熱鬧是因 為除了一般民眾以外,還有很 多民眾都出來溜狗散步。 問了朋友才知道,823 公園是 設有遛狗區,但不是全部的公 園都可以遛狗。只是時間慢慢 下來,遛狗的民眾多了,就打 破了那個範圍,公園本身也沒 有人管理,就成了現在這樣四 處都可以看到狗出沒的公園。 公園裡面有一片很大的下凹草 地,中央是平台,四周就有了 階梯與座椅。然後四周又被樹 包圍著,是一處很好的休憩與 聚集地點;人們在這裡互相交 流,狗兒們也互相玩耍。 雖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這裡 是一處對動物們來說友善的地 方;儘管只是公園附帶功能的 友善。城市裡的居民不只人類 還有動物們,但人類卻剝奪了 太多動物們的棲地。而有些時 候,人類剝奪的,還有自己族 群的居住地。
37
04│ 閱讀 Reading 《GREEN》Vol.001 房子與水的特輯 10 個錯誤的水觀念破解 p.36 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淹水都是因為政府沒有認真做事?」。臺灣政府其實有投 入經費來水患防治,但是為什麼還是淹水?原來是方向錯了,太過重視硬體防洪工程。但近 期其實可以感覺到政府河川整治的策略改變,有偏向比較生態的整治方式,例如大佳河濱公 園在 2010 年綠化了景觀,但是堤防都還是在的。期待未來可以看見沒有堤防,但是不怕洪水 氾濫的台北市。 未來城市,水上生活 p.48 河川氾濫是大自然的現象之一,但是人們卻視之為威脅,所以不斷地蓋堤防、加高堤防。 有沒有機會能夠變成「和洪水共存」的生活觀念?如同濕地裡高腳屋,或者荷蘭的兩棲屋。 臺灣那些當大雨來襲就淹水,或者沿海地區飽受地層下陷之苦的區域,說不定也可以發展出 不那樣依賴與固著在土地的建築方式。
《GREEN》Vol.008 食育 What Makes a Street for Living ?什麼叫做生活化的道路? p.93 20 公尺以下的巷道應該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空間,但台灣的這些空間大多都被汽機車所 佔據,變成了停車場,所以這應該生活化的巷道被剝奪了。作者提出柏林的街道為例,市區 道路被明確地分成了主要道路與次要道路,道路提供的功能也做了明確的劃分;主要道路是 「車輛通行」,次要道路則是「生活逗留」。如果台灣的道路也能重新整合規劃,或許有機 會改善交通狀況,並且讓市民重新獲得城市生活化的道路。
《文明的力量 - 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 「文明史必須講到飲食,因為人類依賴環境最甚、破壞環境最都是在從環境取得吃喝的 時候。」 p.30 人的生活離不開吃喝拉撒,所以人類為了填飽肚子可以做出很多事情,而至今為了滿足 人類的口腹之欲而破壞生態與環境的例子依然存在。例如過度濫捕海洋,排放工廠汙水(食 品加工業、養殖業等等)。其實種植也是其中一種,人類在一塊土地上選擇適合種植的作物, 或者推倒樹林只為開闢出梯田或果樹園。所以,講到人類的文明發展過程,除了經濟發展、 政治、歷史與社會變遷以外,飲食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38
39
一直以來這都是一個矛盾與取捨的 問題。
只是這裡總會讓我想到臺灣的寶藏 巖。當一批又一批從世界各地來觀光 客,不斷地路過家門口,還拍著雖然 裸露在外但卻是家庭隱私的衣物,可 能還沾沾自喜拍到了一幅好景色;那 些陌生的人們不斷流動,心裡應該會 不安吧 ... ?但相反的,愈多的人潮就 愈能帶動村子內的觀光經濟,又能更 進一步促進村子的成長。
也是在這裡,看到了很多超乎我腦 袋想像的建築造型,那是一種非特定 設計而產生的創意與樂趣。對自己來 說,是一種驚奇也是一種衝擊。驚奇 和衝擊都是來自於驚覺到,自己從來 沒有想像過。或許和這裡地形充滿起 伏也有一些關係,所以這邊的建築才 充滿了強烈的高低差特色。
這裡的建築色彩繽紛,隨處可見 藝術創作,有童趣,也有諷刺。牆上 還有許多的塗鴉,畫上了自己村落的 多種面貌。
在釜山玩了四天三夜,爬了山也看 了海,最讓我難忘則是這美麗的村落, 甘川文化村。
和一群剛認識不久的新朋友,沒有 任何計畫,只有目的地,說走就走的 旅程。
@ 韓國 , 釜山
揮灑色彩的甘川文化村
05│ 旅行 Travel
40
很多國家的城市以前都是有城牆的,但漸漸 地因為都市擴張而拆除,只留下歷史痕跡,或 者幾座孤單的城門。說可惜多少有一些,畢竟 是城市發展的某種脈絡。
水源華城的城郭有一大段是沿著山勢而建, 全長 5.52 公里;笑著對自己說是一種長征。 因為是城牆,所以理當會有城門、暗門、炮樓、 亭子等相關防禦與作戰設施,也算是更了解了 以前人們建城守城的心情。最後花了兩個多小 時走完了一圈。
我很喜歡散步。雖然用雙腳慢慢走會很費時 間,但無論走多走少都是實實在在的,像是用 雙腳累積屬於自己的地圖。會有一種不趕場、 細細品味街景或者環境的舒適。
從首爾市中心搭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這 裡,只是想讓自己走遠一點的散步、走一條不 曾走的路。
@ 韓國 , 京畿道 , 水原
5.52 公里慢行。水原華城
41 這些都不是好玩的景點,但是,是一個值得 來一趟體會一下的地方。畢竟,要進入到這種 帶有微微警戒的地區還是很特別的經驗。在這 陌生的環境裡,一個人的旅行會更加堅強。
這天除了臨津閣以外,其實還有參加更靠近 38 度線的 DMZ 安保觀光。走了一趟潮濕又 冰冷的隧道,用肉眼遠眺了北韓,看著南韓軍 人在這些地方守衛與巡邏。還去了最靠近北韓 的車站,看著車站寫著「平壤方向」的標示牌, 似乎真的可以通往北韓一樣。
臨津閣的建築前面寫著「I'm IMJINGAK」, 算是一個很標的性的英文標誌。建築物最左上 方還有可以遠眺的平台,再走遠一點,會看到 軍事圍籬,上面掛滿了密密麻麻祈願的帶子。 還參觀了當時的地下暗堡,如今變成了小型的 展覽空間。
到了韓國,怎麼能不去南北韓交界線走走。 於是來到了這個位於軍事分界線南端七公里處 的臨津閣國民觀光區。這裡也是來到韓國交換 學生之後,最後一個遠行的地點,帶有一種就 要對這國家說再見的心情;一個人,懷抱著一 種期待與緊張,就上路了。
@ 韓國 , 京畿道 , 坡州
北緯 38 度線之臨津閣國民觀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