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協會 • 雙月刊 • 2022年10月 • 074期
陳慧儀、林亞絢、廖紫薇
趙楚翹、陳映彤、馬嘉瑩、黃心怡
校園 校園 《青年 空間》雜誌 網上電子版 《青年 空間》雜誌 Facebook 專頁 出版 : 地址 : 網址 : 顧問委員會 : 編輯小組 : 實習編輯 : 設計統籌 : 行政助理: 督印 : 印刷 : 印刷數量 : ISSN2218-0923 香港青年協會 香港北角百福道 21號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21樓 香港青年協會: hkfyg.org.hk 專業叢書統籌組: cps.hkfyg.org.hk 青協網台: M21.hk 何永昌(主席)、呂慧蓮、魏美梅 鄧良順、鍾偉廉、黃秀儀、張淑鳳、何詠筠 周若琦、李心怡、鄺穎琦、謝少莉、
徐梓凱 梁俊彥 呂慧蓮 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20,000 於青協轄下 22 間青年空間及80多個服務單 位、本港逾 400 間中學、各大專院校及宿舍、 大型商場、書店及 café 等地方免費派發。 雜誌派發點 香港青年協會(簡稱青協)於1960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規模的青年服務機構。 隨著社會不斷轉變,青年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時有不同,而青協一直不離不 棄,關愛青年並陪伴他們一同成長。本著以青年為本的精神,我們透過專業服 務和多元化活動,培育年青一代發揮潛能,為社會貢獻所長。至今每年使用我 們服務的人次已達600萬。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我們全港設有80多個服務單 位,全面支援青年人的需要,並提供學習、交流和發揮創意的平台。此外,青 協登記會員人數已達50萬;而為推動青年發揮互助精神、實踐公民責任的青 年義工網絡,亦有25萬登記義工。在「青協•有您需要」的信念下,我們致力 拓展12項核心服務,全面回應青年的需要,並為他們提供適切服務,包括:青 年空間、M21媒體服務、就業支援、邊青服務、輔導服務、家長服務、領袖培 訓、義工服務、教育服務、創意交流、文康體藝及研究出版。 youthspotmagazine youth_spot 香港青年協會 《青年 空間》雜誌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出版機構及雜誌之言論及立場 愛護地球.珍惜環境·本刊物使用環保紙印製 立即訂閱 為增強讀者多元化體驗, 只要喺《青年 空間》雜誌見到以上符號, 就可以睇到AR實境片喇!
「香港秋葉原」玩具地帶
青春熱血的混合體
Upcycling 為棄木賦予新生命
創作成果共分享
想像校園生活的藍圖 002 平等共學 失眠築起思想空間 006 跳出框架 從學會學會的事 012 ::::: 鯨|插畫家 Deville Dewil 018 繪本伴讀 用心建設理想社區 020 陪伴彼此成長 跨越時間的情誼 024 校園總有二三事,找到課本以外的新趣 /半杯水 030 慢行•空間 穿越避風塘 體察漁村風貌 032 紙包飲品盒回收你要識 033 好文青•空間 小空間的無限可能 034 解憂•空間 練習與焦慮和平共處 036 喜動•空間 揮出旋風的弧度 038 手作•空間 西貢BeCandle 引發氣味想像 040 社區•空間 公共凳建構小島空間 042 小店•空間 承載回憶的玩具店
044 在地•空間
健康大使 046 放綠•空間
048 校園作家顯創意
050 109%製作組招募 054 青協「好義配」義務工作嘉許 056 青協各單位一覽 061 讀者意見收集
想像 校園生活的藍圖 002
踏入初秋,新學年開始。同學們背上書包重返校園,因疫情沉寂多時 的校舍,再次回復了生氣。
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常規學習以外,校園生活其實有許 多不同可能性。儘管疫情讓校園生活一度停擺,我們樂見許多青年 仍然把握機會,在有限資源下積極參與不同課外活動,擴闊視野, 甚至回饋社會。在課堂暫停面授的日子,同學之間更珍惜見面與共 同成長的機會。他們除了為學業奮鬥,同時也積極探索新知、發掘 興趣、實踐個人夢想。
要締造理想的校園生活,有賴莘莘學子主動參與,以及學校對學生
多元發展的支持,共建健康和諧氣氛,為校園注滿活力。誠願各位都 能擁有豐盛的校園生活,為未來創造美好的青春回憶。 何永昌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十月 青年.空間 | 003
新 學 年 開 始,相 信 各 位 大 學 新 鮮 人 都 曾 聽 過「大 學 五 件 事 」 讀 書、住 h a l l、 拍 拖、上 莊 和 做 p a r t t i m e,被 視 為 大 學 生 涯 必 須 做齊 的 五 件 事。 香 港 本 地 有 十 所 大 學,每 年有 超 過 萬 名 學 生 成 為 大 學 新 鮮 人⋯ ⋯ 這 五 件 事 又 真 的 能 總 結 每 個 人 的 理 想 校 園 生 活 嗎? ⋯ ⋯ 高 妹 找 到 自 己 的 方 向 讀 書 讀 到 哭 自 己 一 個 的 旅 行 要 飲 早 茶 來 一 場 轟 轟 烈 烈的 愛 情 何 美 瑩 讀 書 不 恥下 問 尋 找 人 生目標 建立 道德 觀 跳 出 舒適 圈 海 鹽 多 看 書 思 考 人 生 觀 察 世 界 關 懷 社 會 陪 伴 重 要 的 人 N a tn a t 上 莊 拍拖 住 h a l l 返 p a r t t i m e 去 e x c h a n g e 問 問 你 你 理 想 中 的「 大 學 五 件 事 」是? 004
B e n j a m i n 思 考 學 習 結 交 好 友 做 運 動 拍 拖 M a r c o 讀 書 去 O c a m p 拍 拖 E x c h a n g e 住 h a l l M i c h a e l 讀 書 食 飯 打 波 打 機 瞓 覺 S a n d y 認 識 自 己 認 識 世 界 畢 到業 乜 都 試 下 學 多 種 語 言 無 論 你 是 大 專 生、中 學 生 還 是 小 學 生, 現 在 邀 請 你 構 思 你 的「 學 校 五 件 事 」,寫 下 校 園 願 望 清 單: 青年.空間 | 005
非洲人有個世界觀叫「烏班圖」,意即人之所以為人,皆因 與別人有所連結。就如一個人讀書,也得靠別人寫書才有 書讀。生活中面對孤獨,原來亦非一個人的事。失眠會舍 (後稱「失眠」)的五位創辦人(Chris、海鹽、Jade、 Tamtam、Oscar),他們各自對生活有所執著而失眠,卻因 失眠而與人結緣,透過讀書會、電影會、城市探索等分享活 動,與更多人面對面交流。在這裡,失眠是夜黑中一閃一 閃,連結不同思想感受的訊號燈。 平等共學 失眠 築起思想空間 “ “ Tamtam / 公共政策及政治系畢業生、前記者、文化保育愛好者 失 眠會舍的活動不是嘉賓單向對學生講解何為對錯,我們希 望能創造一個平等環境讓他們能講出自己想法,大家能有互 動和火花。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1 / Text | 浩 / Photo | 林霖 / Design | Chow Tsz Tung ︻ 共 學 ︱ 思 想 交 流 ︼
「失眠」成立一年至今已籌辦超過二十次活動。當初成立 的其一契機,是大家都失落於對校園生活的期望。Chris 所憧憬的大學生活是同儕間讀書思辯交流,可是一切未 如所想,「在迎新營大家會問新生:你是『好玩得』還是 『講心事』的人?認識別人的方法就這麼標籤簡化。有個 『組仔』放break時睇書,其他人竟說他好奇怪。」他形容 這是「無痛的愛」,付了錢,玩一晚,相處並無進入心靈, 校園對快樂的想像太單一。 海鹽雖身在不同學校,卻一樣擠不進校園生活拼圖。大 學傳統文化例如「dembeat」,志在增加學生歸屬感,然 而呼喊的力量風中消散,海鹽覺得大家沒有真正交流, 「按程序朝早玩、dem beat,玩完就期望夜晚能進入『心 事台』講心事,結果無人講。後續相處只打麻將、酒局, 不會傾偈交流。」站在局外看著,他只覺任何人都可被 換,換了人都無分別,大家並無建立關係。 求學不只求分數,Jade的校園生活卻被分數籠罩,有感 大家缺乏空間純粹地享受讀書和思考,「好多朋友並非 對世界無感覺,他們會在社交媒體分享見解,只是在現 實中不會,好似會怕被笑,最後見面只講明星,講學 業。」即使是已畢業的Tamtam,在工作環境也難以分享 日常思考:「試過跟人說『失眠』活動的話題,大家卻驚 訝『怎麼你那麼認真』。」然而認真不一定輸了,認真感 受失眠,才促使他們走在一起,在既有框架外,築起空 間凝聚思想,連結更多人。 失眠,反思生活的可能 ︻ 共 學 ︱ 思 想 交 流 ︼ 青年.空間 | 007
人在社會被貼得一身標籤,在「失眠」的聚會中,參 加者撕下標籤,以思想重新定義自己。「大家初相 識,可以用鍾意甚麼書、電影來自我介紹,而不只 簡單背景、讀甚麼學校或學系。既然大家在『失 眠』中講到人生意義如此赤祼的話題,那何必仍浪 費時間過分著重背景。」Oscar說如此一來,在人多 的活動中,大家對初相識的印象反而更深。 不落俗套的自我介紹方式,其實都啟發自去年聖誕 的《愛的藝術》讀書會。當時他們呼應主題,籌辦 了一次另類交友配對活動。「我們想做個文藝版本 的配對,交友準則是鍾意哪本書、哪套戲、哪些金 句。」他們收集參加者想法,從而配對出不同群組, 每組可多至五六人,大家背景南轅北轍,看似「大 纜都扯唔埋」,卻能夠思想交疊。 「一般交友軟件是市場原則,有車有樓又『大隻』, 都是市場資本,但這些特質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 的內在。思想精神的交流才是唯一,我們想做的配 對是真正的唯一。」配對參與者私下亦會自發相 約,成為交心朋友,關係延伸到「失眠」活動之外, 這是五位創辦人最開心滿足之處。 文藝交友配對 我是我的想法 海鹽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學生 透過訴說自己的經歷,再退後一步用哲 學理論去檢視,這才是屬於自己的思想 和理論。 “ “ Jade / 法律系及文學系學生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只說話,見到你個 樣,我才知道我在跟你交流,這樣才可 刺激思考。 “ “ | 平等共學 失眠築起思想空間 ︻ 共 學 ︱ 思 想 交 流 ︼ 008
每次聚會,大家都成了一面鏡,一鏡兩像,反映自身也
映照他人,看清更多他者的獨特之處,看待社會上不 同個體時便有了更深目光,而不只看到性別、職業、 薪酬、待遇。在「失眠」的想法裡,所謂關心社會,不 過是好好關心每個人。
不久前他們邀請了爭取勞工權益的藝術家程展緯參
與分享會:「那次大家真正討論的,並非他所做的一
系列關於清潔工的運動,而是他的人生態度,他怎樣 看待一個人,而非一個職業。」「失眠」到最後所反思 的,既是個人,又是社會,更是我們身邊的每位個體。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 因此除了受到大眾媒體關注的人,他們也曾邀請「普 通人」來分享,只想說明所有人的故事都不普通。 「我們邀請過一位菲律賓工人姐姐來分享。她其實是 個好叻的人,可以做律師,但為何無法追夢呢?我們 想更多人聽到她的故事。」這不只是外傭的故事,這 更是理想與犧牲、家庭與承擔的故事。聆聽是打開感 受的門,門後是理解的選擇,向內心行多步,目光便 不會停留在表象的周日喧鬧,最後思考回到自身 我也可以不只是吃喝玩樂。 ︻ 共 學 ︱ 思 想 交 流 ︼ 青年.空間 | 009
網絡社交講求速度,字變相,相變片,一瞬間讚好一 千幾百又一瞬間略過,一切思考碎散又飄走。對失眠 會舍來說,唯有見面交流對話最真切,只因無法剪輯, 無法調成兩倍速即食消化。「出個post幾十字落結 論,有個好好睇的標題,這當然是最『容易』的宣傳策 略,但我們的目標群體從來都是想慢慢靜下來沉思的 人。不多,但足夠。」話說出口也是緩緩的。 見面重要,因此空間也重要。「失眠」活動營運方式如 水流動,夜黑裡遊走於不同獨立書店空間,好處是能 夠認識更多理念相近的人。有合作單位提供租場優惠 以示支持,他們把省下來的回贈予中學生,提供更多 學生優惠,減輕他們負擔。 「有次分享會overrun,有位中學生怕屋企人鬧,要趕 尾班車,但我們知道他仍然想留低繼續聽繼續講,我 們就拿出銀包:『呢度300蚊,搭的士,你講埋先!』」 整個活動就在如此不計較的氣氛下進行,他們深知真 誠交流太珍貴,買不來,唯有自己真心付出,別人才會 感受到,然後反饋,善意才能延續下去。「參與不需真 知灼見。」見到面,好好聆聽,如此存在已是陪伴,陪 伴就是最大的溫柔。 好好見個面,陪伴即溫柔 Oscar / 創意媒體畢業生、市場推廣主任、業餘插畫家 中學生不是輸送帶上的物件,送完去學 校後送去職場。但他們需要一些示範, 讓他們知道生活能有第二種可能和 想像。 “ “ | 平等共學 失眠築起思想空間010
「失眠」始於他們五人,此刻卻是屬於所有人 所有失眠在迷惘、思考、執著之間的失眠 者。失眠便成了失眠者夜裡的燈,夜再不只有 黑。「每次活動我們既是主辦人,也是參加者, 我們也經常受別人啟發,大家在同一空間,平 等共學共處。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將在『失眠』 得到的啟發,帶到生活中延續落去。」 「發掘人的故事,『失眠』未必做得最好,但一 定是做得最有耐性。」 在剛過去的中秋活動中,他們探討了一個正矗 立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世界正在變好,還是變 壞?如此問題大概沒有、也不需要一個終極答 案。最重要是,哪怕我們渺小如一顆沙,只要 我們變好,世界也會因此變好吧,哪怕只好了 一點點,已經好好。這大概是失眠會舍看似 微小而光亮的存在意義。時間漫漫,失眠不 孤獨。 失眠中變得更好 “ “ Chris / 「失眠野孩子」 一般交友軟件是依據市場原則選擇對象,有車有樓又『大 隻』,這些都是市場資本,但這些特質都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 的內在。 ︻ 共 學 ︱ 思 想 交 流 ︼ 青年.空間 | 011
學 學 會 的 會事 跳 出 框 架 從 青 年 . 空 間 / Text | 改 / Photo | Bryan / Design | Bryan | FEATURE 2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012
接 近 放 學 時 間, 位 學 生 到 校 長室 敲 門,然 而 他 並 不 是 為課業而來,「校長,我想搞一個新學會呀!」校 長 何 志 宏 (M a r t i n)聽 畢 學 生 的 想 法 後,就 學 會 活 動 的 執 行 方 法 及 可 行 性 提 出 幾 點 疑 問,著學 生 有 全盤 計 劃 後 再 向 他 匯 報。 學 生 離 開 後,M a r t i n 分 享 了他 的 顧 慮,「(搞 映畫 學 會)幫 同 學 減 壓 這 個 出 發 點 幾 好,不 過 要 再 多 花 心 思 去 構 想 如 何 運作 」 全 港 首 個 由 學 生 自 發 組 織 的 電競 學 會 在 2 0 17 年 成 立,學 生 亦 可 以 按 照 興 趣 成 立 甲 蟲、模 型、泰 拳、四驅 車 等 極 具 玩 味 的 學 會,在 學 校 裡 吸 納 了大 批 會 員。M a r t i n 憶 述 自 己 的 中 學 時 代,學 校 要 求 學 生 參 加 至 兩 個 學 會,但學 會 類 型 不 如 現 在 多 元 化,學生 並 未 因 此 而 培 養 出 興 趣,投 入 程 度 也 不 高,「校 內 只 有 些 很 老 牌 的 學 會:天 文、棋 藝、美 術 學 會 等 ⋯ ⋯ 我 都 記 不 起 參 加 學 會 後 做 過 些 甚 麼,但 就 是 參 加 了。」 “ “ 這 個 行 業(教 育)很 慣 常 地 用 一 套 既 有 的 規 矩 運 作, 當 思 維 跳 出 了 這 個 框 架,老 師 便 不 敢 再 踏 前 步,令 我 們 裹 足 不 前。 讓 學 生 自 主 營 運 新 興 興 趣學 會 並 無 壞,we h ave not h i n g t o lo s e。 校 長 何 志 宏( Ma r t i n )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青年.空間 | 013
| 跳出框架 從學會學會的事 荃灣聖芳濟中學擁有全港首個由學生自發成立的電 競學會,五年前幾名學生因為要以學校名義報名參加 電競比賽,而到校長室請求批准;當時Martin反建 議他們成立電競學會,讓學生學習籌組學會,共同達 成目標,推廣電競這項運動。回憶起這段經歷, Martin記起其中一位創辦電競學會的學生經常欠交 功課,留堂也缺席,但經營學會後為人漸漸踏實;後 來他得知台灣一所大學開設了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 科學系,便立志到台灣追夢發展,「雖然他在香港的 成績不如理想,但我認為這未必是件壞事,如果我們 的思想一成不變,美其名是為他們著想,其實是扼殺 了他們的才華。」 只要學生的提議經過深思熟慮,不違反社會道德價值, 又能發展學生的興趣,Martin就放手讓他們試試創 立新的興趣學會,「這個行業很慣常地用一套既有的 規矩運作,當思維跳出了這個框架,老師便不敢再踏 前一步,令我們裹足不前。讓他們試試並無壞,we have nothing to lose。」他認為中學階段應是個激 發思考和給予自由的時期,若以舊思想框死新世代, 「是害了他們,對不起他們。」 “ “ 放手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 We have nothing to lose 應屆電競學會主席關展博 應屆電競學會副主席黃鴻燁 “ “ 電競其實是一種競技類運動,在比賽中要動腦 筋,並以技術去戰勝對手,絕對不是坐在電腦 前動幾下手指就可以。 電競比賽是證明自己真正實力的戰場,希望能 消除家人對它的誤解。 要扭轉外界對電競的印象絕不簡單,感受到責 任有多重,但有校長撐住,又有一眾幹事們一起 努力,幾難都做。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014
Martin發現現時學生自主性不夠強,「學生必須有屬 於自己的才華和想法,畢業後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不然就和一條曬乾了的鹹魚沒兩樣。」他希望在這裡 畢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志向,「所以讓 他們投入某一項興趣,若然他們在該事物上找到成功 感,便能刺激他們更集中專注,願意為該領域研究新 事物,激發精益求精的思想。如能在這個循環中不斷 浸淫,相信一天定能找到成功之處。」Martin語重心 長地寄望,學生能從校園生活裡學習,改變日常的處 事態度,他日踏足社會後仍能將這套成功範式應用到 其他方面,擁有達致成功的能力,貢獻社會。 “ “ 經營學會 學習承擔與責任 創立新學會、營運及構思活動、制定財務預算⋯⋯這 些經歷對於高中生來說,都像是創業家摸著石頭過 河的過程;而經營學會也有如營運企業,品牌熱度會 隨市場喜好有所變動,或會突然爆紅,當熱情退卻便 會自然被淘汰,「潮流也是『午時花六時變』,當同學 很努力宣傳,學會便興起;當他們興趣減退,學會便 逐漸式微要『摺埋』。」籌組學會讓學生擁有學業以 外的共同經歷,「柴娃娃」去完成一件事,成為他們 中學時期的重要回憶;更重要是在過程中培養責任感 和承擔,對學校有所貢獻。 應屆模型學會幹事賴澄鋒 即使新冠疫情令學會籌辦活動更添困難,但我們不願停步, 一眾幹事為籌辦比賽不斷絞盡腦汁。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青年.空間 | 015
“ “ 四 驅 車 學 會 創 會 成 員 兼 應 屆 副 主 席 蕭 學 聰 眼 見 四 驅 車 文 化 在 港 漸 漸 沒 落 , 我 們 當 然 不 甘 心 , 想 做 返 大 個 餅 令 更 多 人 認 識 , 同 時 以 車 會 友 聚 集 更 多 志 同 道 合 的 朋 友 ! 泰 拳 學 會 前 主 席 石 浩 林 泰 拳 不 是 喊 打 喊 殺 , 我 們 講 求 武 德 , 學 習 禮 儀 。 “ “ | 跳出框架 從學會學會的事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016
正 值 青 春 期 的 中 學 生 處 於 自 我 探 索 的 階 段,既 要 發 掘 自 己 的 興 趣,也 要 滿 足 學 業 要 求。當 初 允 許 學 生 按 興 趣 籌 辦 學 會 時,曾 有 老 師 擔 心 學 生 會 因 此 耽 誤 學 業, 尤 其 是 成 績 處 於下 游 的 學 生,生 怕 他 們 的 學 業 成 績 會 落 千 丈。不 過 M a r t i n 並 不 同 意,他 認 為 若 強 行 催 谷 成 績 欠 佳 的 同 學,只 會 帶 來 反 效 果,成 績 沒 有 變 好 之 餘,更 令 他 不 享 受 校 園 生 活,「如 果 學 生 學 業 成 績 不 理 想,但 因 為 搞 學 會 而 願 意 承 擔 責 任,我 覺 得 已 經 是 大 進 步。男 生 要 衝、要 試、要 闖,跌 倒 少 少 不 可 怕, 因 為 必 定 有 些 得 著 落 袋。」學 業 成 績 並 不 能 定 義 個 人,個 人 品 格 的 提 升 更 為 難 能 可 貴。 在 M a r t i n 眼 裡,大 部 分 學 生 都 因 為 參 加 學 會 而 對 學 校 有 歸 屬 感,個 人 能 力 和 信 心 亦 有 所 提 升,時 間 管 理 和 處 事 成 熟,「書 都 讀 得 好 咗!」所 以 當 模 型 學 會 辦 比 賽 時,他 心 甘 情 願 捐 出 幾 盒 模 型 作 為 獎 品。喜 歡 學 校 自 成 績 不 大 於 一 切 享 受 校 園 生 活 然 就 會 讀 好 書 就 是 M a r t i n 直 相 信 的,他 不 強 求 學 生 要 以 成 績 先 行,「如 果 認 為 成 績 就 是 切,伴 隨 著 的 只 有 痛 苦。我 只 要 求 同 學 至 少 要 有 3 3 2 2 2,這 是 為了他 們 未 來 能 再 繼 續 進 修。我 不 會 要 求 人 人 都 有 5 * *,因 為 不 設 實 際。有 人可 能 說 要 a i m h i g h,但 背 後 的 壓 力 是 難 以 想 像 的。」 M a r t i n 日 常 巡 樓 兩 次,完 成 工 作 後 到 球 場 察 看 學 生 的 揮 灑 汗 水 的 身 影,閒 時 聆 聽 學 生 對 校 園 生 活 的 想 法,「他 們 有 所 求 時 願 意 鼓 起 勇 氣 和 校 長 分 享,值 得 讚 賞,失 敗 了 又 沒 有 後 果,入 得 來(校 長 室 )起 碼 有 個 機 會。」 ︻ 興 趣 學 會 ︱ 發 掘 志 向 ︼ 青年.空間 | 017
deville.colour 插 畫 . 空 間 | Illustration 分 享 插 畫 家 作 品 , 支 持 文 化 藝 術 創 作 018
青年.空間 | 019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3 / Text | Charmine / Photo | Dicky / Design | Fafa ︻ 義 工 服 務 ︱ 創 造 社 會 影 響 力 ︼ 020
︻ 義 工 服 務 ︱ 創 造 社 會 影 響 力 ︼ 青年.空間 | 021
| 繪本伴讀 用心建設理想社區 ︻ 義 工 服 務 ︱ 創 造 社 會 影 響 力 ︼ 022
︻ 義 工 服 務 ︱ 創 造 社 會 影 響 力 ︼ 青年.空間 | 023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4 / Text | Jannai / Photo | Dicky / Design | Max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024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 陪伴彼此成長 跨越時間的情誼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026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青年.空間 | 027
| 陪伴彼此成長 跨越時間的情誼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028
︻ 師 生 ︱ 建 立 情 誼 ︼ 青年.空間 | 029
經歷兩年多疫情,學生不斷在網課與面授課之間徘 徊。面對課外活動停擺,有中六畢業生慨嘆:高中本 應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但因疫情未能體驗真正的 校園生活,不少心願未能實踐,例如參加比賽表演、出 國遊學,甚至連畢業禮、謝師宴等人生大事,通通消 失於高中生涯裡。 香港青年協會年初公布「第五波疫情對中學生的影響」 調查結果,在995名受訪中學生中,過半數不贊成提 早於三、四月放暑假;近七成七認為此安排令他們錯過 校園生活體驗;相比第五波疫情前,受訪學生認為自己 體能(49.7%)、學習效能(40.5%)、情緒(34.8%)及 人際關係(25.9%)均轉差。以上結果反映,學生未 能回校體驗校園生活,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 程度影響。 疫情提醒我們 : 校園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也有人會問,究竟上學是枯燥乏味、令人感到壓力,還是讓人期待又充滿驚喜? 九月開學,不少學生都因為將要應付測驗、考試等挑戰而產生焦慮,甚至害怕復課。在追趕 學業的同時,同學們不妨將視野穿越課本和教室:在球場上奔跑競技,以 顏 料繪畫新天地, 與志趣相投的朋友交流心得,或漫步在校園小徑,感受一花一草的呼吸 ⋯ ⋯。這些,都是構 成美好校園生活的元素。 校園佔去學生生活大部分時間,更是培育青年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地方。大家曾否想過,應該 如何好好度過校園生活? 愉快的校園生活,有助提高對學校的歸屬感,並維持 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有小學校 長提出,塑造理想校園有五個關鍵元素,當中包括聯 繫、公平、賦權、接受挑戰及制定目標。他強調,為學 生塑造愉快的校園環境,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這十年間,學界愈趨重視學生在學業以外的全人發展。 為配合新高中課程需要,教育局推出「其他學習經歷 (OLE)」,讓學生在學習課本以外,促進多元發展 及增加社會參與,拓闊視野,以期在五個範疇(體育 發展、藝術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 作有關的經驗)中,獲得均衡發展。 學業以外的多元發展 校園 總有 二三事 030
有說校園生活是「青春」的代名詞。在許多日本漫畫 作品中,都常以校園作為故事 背景。一眾學生在校內 遇上各式各樣的人、事、物,主角憑藉勇氣、想像力和 伙伴的鼓勵,與同儕迸發出各種多姿多彩的經歷。就 如《涼宮春日的憂鬱》中提到,「只是等待著,有趣 的事情也不會自己找上門來,上了初中之後,我就想 要改變自己了。」所有的美好經歷,都需要靠學生親 手創造。 年輕人經歷公開試一關,取得大學入場券後,猶如 打開自由的大門,享有更多時間及自主性。不論哪個 時代,「大學五件事」(讀書、住宿舍、拍拖、上莊和 做兼職)一直流行於新生之間,被視為大學生涯應 該要做的事。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必然達到理想校 園生活的方程式。在前人留下的「大學五件事」及既 有的教學框架以外,學校裡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 的東西。 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交流亦不限於課堂。 我們鼓勵同學籌劃專屬的校園生活願望清單,發揮 想像力,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專長,與三五知己或組成 學會、或參加比賽,或擔當領袖;在參與過程中學習 合作與承擔,相信定有助進一步認清自己的志向。在 校園裡相遇的老師或同學,在陪伴彼此成長的跌宕 中,或會成為一輩子莫逆之交。 讀書時期的青葱歲月,對不少人來說,是畢生難以忘 懷的片段。大家應珍惜機會,發掘更多不同可能性, 讓校園生活更充實。現在就立即行動,與志趣相投 的友伴,訂出屬於你們的校園願望清單,為每日刻板 的學習生活,添上色彩與印記。 理想校園生活 由我定義 新趣 找到課本以外的 青年.空間 | 031
/ 108% Production Team | Eloisa Phoebe Qiana .黃心怡 / Design | Phoebe 十月秋高氣爽,除了上山登高,也可以選擇「南下」香港島。在 鴨脷洲和香港仔海旁一邊漫步,一邊回顧香港的漁村歷史。 守護漁民的法定古蹟 從港鐵利東站A1出口出發,沿著鴨脷洲大街直走,在洪聖街轉左,一直走到盡 頭,便到達近250年歷史的洪聖古廟。古廟主祀「南海之神」洪聖,祈求漁民出 海平安。每年農曆2月13日的洪聖誕,由居民組織的「同慶公社」都會舉辦盛大 的祭典,例如巡遊和神功戲,是當地重要的節慶活動。古廟「背街面 海」,與後 面的摩登大樓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廟前有兩根接近17米高、俗稱「龍柱」的旗 杆,所以完全不失氣勢。用於「擋煞氣」的龍柱猶如「定海神針」,因颱風兩度 折斷後,仍作為稀有的風水建築屹立於廟前,安定民心。除了龍柱,廟宇內外 還有不少特色的歷史文物,例如遍布於垂脊和花脊的清代石灣陶塑人物、1773 年鑄造的古鐘等。 與漁船近距離接觸 走出洪聖古廟向左轉,沿鴨脷洲海濱長廊走,能看到避風塘上有各種家庭式營 運漁船,其中最常見的是拖網漁船,高高的船桅十分矚目。不過漁港最多的還 是舢舨船。走上五彩繽紛的浮動碼頭,便可乘搭70多年歷史、全港航行時間最 短,以及市區內最後的舢舨街渡,橫渡避風塘到香港仔海濱長廊或者到魚類批 發市場。雖然航行時間只有4分鐘不到,卻能穿梭在漁船、遊艇和貨船間,晃眼 間,就像回到漁業最興盛的70年代,體驗了一會水上人的生活般。 海旁的時光長廊 在香港仔海濱長廊下船,可以回望鴨脷洲。兩岸海旁都有漁港文化的特色建築: 在鴨脷洲有仿照傳統漁船外形的瞭望台「風之塔」,香港仔則有巨大的帆船模 型。充滿現代化的海旁也保留了舊文化的痕跡 漁民參拜的洪聖古廟和水月 宮、已成歷史的三個珍寶王國碼頭。一切與水上生活有關的新舊事物,都在避 風塘裡共存著。 香港仔 *洪聖古廟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5時。 *愛護海洋環境,請勿亂拋垃圾。 難度: 利東站A1出口 鴨脷洲街渡洪聖古廟 浮動碼頭 香港仔海濱公眾(香港仔海濱長廊)登岸梯級 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 香港仔 鴨脷洲 032 | GO OUT 不 如 放 慢 腳 步 , 別 錯 過 身 邊 美 好 之 地 慢 行 . 空 間
紙包飲品盒 回收 你要識 說到回收,很多人會想起「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 三色回收,但其實除了這三類回收物,你又知不知道現時 香港很多回收點,例如綠在區區,都能回收紙包飲品盒? 回收非萬能 回收雖可以轉廢為材、減少廢物產生,但回收再造的過 程也會消耗能源和水資源,更會排放溫室氣體。尤其如 果要交由外國的廠房回收,當中的交通運輸亦會造成更 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耗。 源頭減廢 因此,我們應實踐源頭減廢,例如外出時自備飲品或購買 有按樽服務的飲品(例如玻璃樽裝奶),亦可考慮改買家 庭裝的飲品,慳錢之餘同時亦可減省不必要的包裝。 資料來源: Mil Mill 喵坊 https://www.facebook.com/milmill.recycle/videos/284685109214792/ 綠色和平 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health/update/25066/E4%B8%80%E8%A6%BD/ 把紙包飲品盒送交回收之前,記得做以下準備: 1 2 3 4 5除去飲管及膠蓋 剪開紙包盒 沖洗紙包盒 把紙包盒弄乾 牛奶盒分類回收 金屬成分 / 沒有金屬成分 青年.空間 | 033
46平方呎的空間可以做甚麼?前身為棺材舖和孤兒院的空間,在 設計師Terry、社區文化工作者阿謙、香港城巿研究者Sampson 承租後,搖身一變成為現今的文青小店「窗後巷」。在舊香港社 會,店舖和街坊鄰里關係密切,但現時街上盡是大型連鎖店;而 窗後巷肩負了重新連接街坊與社區的角色,運用這46平方呎創 造了一個思想交流、休閒、創作和喘息的空間。 窗後巷 Window And Alley 地址:香港銅鑼灣霎西街3A巷仔 windowandalley / 108% Production Team | Jeff Joey .高妹 / Design | 高妹 034 | CULTURE 好 文 青 . 空 間 與 你 穿 梭 橫 街 窄 巷 , 漫 遊 本 土 文 藝 創 作 空 間
雖然後巷一向予人髒亂無序的印象,但窗後巷的存在卻
為這裡增添了一種藝術感。後巷牆上掛滿街坊的塗鴉作
品,在帳篷下亦掛著兩隻由膠樽砌成的雀。「這是由香
港一對喜歡動物的兄妹創作。他們去年曾在窗後巷擺
展覽。」替更店主分享。除了幫忙寄賣本地產品,窗後巷
也曾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包括街貓攝影展及書法展。
有些展覽更具互動性,有一年的「尋找後巷紙青蛙」展
覽,主辦方在後巷貼了十隻青蛙貼紙,邀請街坊尋找,
最快找到十張青蛙貼紙便可以獲得一本書。
夜間的時候,窗後巷則搖身一變成為文化活動聚腳地,
舉辦工作坊、占卜、「便論會」、讀書會及「焚書會」等活
動。其中「焚書會」原本會邀請參加者在讀心愛的書籍
後將它焚毀,但因為大部分參加者都捨不得,只有少部
分願意撕下書中一頁紙,於是「焚書會」演變為請參加
夾縫小店 日夜各自精彩 窗後巷位於灣仔與銅鑼灣交界的霎西街,日間為一間 城市選物店,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把握每一寸空間陳 列街坊或本地藝術家製作的產品,例如紅酒、刺繡品或 書籍等,展現香港不同的地方特色。例如八月的刺繡作 品繡有北角皇都戲院及轉角樓中匯大廈,這兩個特色建 築物都充滿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生活點滴。
者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事,然後把紙張焚燒,意味著把 所有情緒放下,好好釋懷。 彈丸之地 開拓一片創作天地 窗後巷雖然沒有鄰近購物地段與周邊商業大廈的光鮮亮 麗,但在夾縫中也能觸動人心。替更店長分享,曾有一位 女士在等車時刻意走過來說:「這裡很美,但地方很小。」 替間店長認為窗後巷雖然很小,但可以顯示到香港特色 環境狹小,也能創造一片天地,「那位女士聽到這段 說話後突然眼眶通紅,因為她想起了八月暑假前有很多關 於移民的新聞。路過見到這個小小的地方,就好像見到在 絕處逢生的香港人,所以很感觸。」 窗後巷即使身處窄巷,但無阻店主展現想像力、創意和熱 情,將小小空間發揮無窮的活力和靈活性。窗後巷不是典 型的文青小店,而是一種集眾人參與、更貼地、更獨一無 二的藝術創作地,「後巷有些塗鴉本身已存在,有些人經 過覺得這後巷很有美感,亦留下自己的塗鴉作品。所以當 你有美麗的事物,便會吸引不同人來發揮創意,創作富有 想像力和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開拓另一個創作天地。」 替更店長如是說。 青年.空間 | 035
有 時 我 們 以 為 自 己 正 被 數 百 隻 面目 模 糊 的 惡 鬼 追 趕,人 生 怎麼 那 麼 可 怕?我 定 會 被 吞 噬 吧?如 果 能 夠 冷 靜 下來 細 想 自 己 為 哪 些 事 焦 慮,或 許 會 發 現 眼 前 真 正 令 你 困 擾 的 事 不 多 於 十 件,只 是 焦 慮 感 讓 你 不 自 覺 地 放 大了威 脅。 撰 寫 焦 慮日誌1 將 當 下 焦 慮 的 事 情 逐 件 列 出,弄 清 楚 源 頭、程 度、想 法和 反 應,能 助 你 找 回一 絲 控 制 感。 將 焦 慮 的 問 題 寫 下,再 分 成「 事 實 」與「 想 像 」兩 部 分,檢 視自己 的 焦 慮 有 沒 有 根 據。 學 習 分 辨 想 像和 現 實,不 將 幻 想 中 的 危 機 當 成 真 正 發 生 的 事。例 如 因 胸 口 不 適 而 擔 心 自 己 患 了心 臟 病,要 意 識 到「 胸 口 有 不 適 感 」是 這 刻 知 悉 的 現 實,而「患 了心 臟 病 」在 未 經 醫 生 證 實 前 只 屬 幻 想,別 太 快 自 己 嚇 自 己。 分 清 想 像 與 現 實2 與 焦 慮 共 處 之 道 考 試 不 合 格 怎 麼 辦?疫 情 何 時 結 束?家 人會 否出 意 外?他 會 直 愛 我 嗎? 日常 令人 焦 慮 的 事 情 可 不 少。 焦 慮 的 本 質 是 害 怕 事 情 失 去 控 制,面 對 未知 及 不 確 定 的 事,我 們 容 易 感 到 不 安。意 外 和 災 禍 確 實 不 時 發 生, 但 最 可 怕 的 情 境 往 往 存 在 於腦 海 之 中,想 像 事 情 定 無 可 挽 回、這 次 定 撐 不 下 去,而 忘 記 自 己 有 能 力 隨 機 應 變 及 解 決 困 難。需 知 道 勇敢 不 是 無 所 畏 懼,而 是 即 使 害 怕 也 願 意 按 照自己 的 步 伐 前 行。 以下 與 大 家 分 享 幾 個 小 練 習,有 助 日常 與 焦 慮 共 處,在 防 患 未 然 的 同 時 保 持 前 進 動 力。 和 平 共 處 與 焦 慮 036 解 憂 . 空 間 | WELLNESS 每 個 人 都 可 成 為 彼 此 的 情 緒 ﹁ 守 門 人 ﹂ / Design | 梁馬高
有 時 候 心 中 想 做 些 事,但 因 背 後 隱 憂 而 卻 步, 錯 過 了 很 多 新體 驗 與 成 長機 會。其 實 我 們 沒 想 像 中 脆 弱,若 評 估 過 事 情 的 風 險 是 自 己 能 承 受 的, 而 心 中 的 確 想 去 做,便 給 自 己 個 機 會 吧! 客 觀 評 估 風 險3 列舉 件 你 想做 卻 直 猶 豫 的 事,評 估 這 件 事 對 你 的 意 義、風 險 發 生 機 率、個 人 承 受 能 力 及減 低 風 險 的 方 法,再 幫自己做 合 適的 決 定。 想 想 自 己 有 否 為 未 發 生 或 未 知 結 果 的 事 情 焦 慮,嘗試 思 考 當 下 可 以 做 的 事。 為 未發 生 的 事 過 分 憂 慮,整 個 心 神 都 聚 焦 於 未 來。 請 將 注 意 力 帶 回 當 下,想 想 目 前 可 做 些 甚 麼 令 事 情 出 現 好 的 轉 機?例 如 擔 心 明 天 考 試 失 敗,現 在 可 選 擇 把 握 時 間 溫 習 或放 鬆 調 適 身 心。假 如 自 覺 做 任 何 事 都無 法 改 變 結 局,那 麼 無 論 你 多 焦 慮 也 幫 不 上 忙,不 如 設 法 安 頓 心 情、順 應 天 命 吧! 專 注 當 下 可 做 的 事4 焦 慮 源 於 股 操 控 未 來 的 慾 望,抗 拒 意 外 與 不 確 定 性。但 人 生 本 就 存 在 許 多 不 確 定 因 素,意 外 亦 不 定 帶 來 驚 嚇 與 創 傷,有 時 甚 至 會 製 造 驚 喜 與 新 機 會。當 你 願 意 接 納 和 擁 抱 不 確 定 性,心 靈 會 變 得更 自 由! 學 習 接 受 不 確 定 性5 回 想 過 往 有 沒 有 些 非 計 劃 的 事 情 帶 給 你 意 外 收 穫 與 成 長 機 會。 寫 下 焦 慮 對 你 的 意 義,以 及 些 焦 慮 特 質 或 情 境 有 否 為 你 帶 來 正 面 影 響。 焦 慮 就 像 警 報 系 統,縱 使 間 中 會 誤 鳴,引 起 非 必 要 的 恐 慌,卻 不 能 抹 殺 其 價 值 與 存 在 意 義。焦 慮 提 醒 我 們 防 患 未 然,減 少 陷 入 危 機 之 中;在 引 發 胡 思 亂 想 的 同 時,也 令人 心 思 更 加 慎 密。嘗 試 肯 定 焦 慮 的 意 義,就 能 避 免 因 抵 抗 焦 慮 情 緒 而 變 得 更 加 慌 張。 思 考 焦 慮 的 意 義6 《 好 治 癒 3 6 5 日 全 健 行 動 手 冊 》 提 供 3 6 5 個 實 用 的 全 健 行 動 練 習,陪 伴 你 開 展 整 年 的 自 我 照 顧 之 旅! 新 書 ! 網 上 訂 購 青年.空間 | 037
揮出 旋風 球路變幻莫測 更添新鮮感 旋風球雖聽起來較為陌生,但其實玩法不難掌握。玩家只須組成 兩隊,各六人,具有特定的球拍和球,即可享受這項運動的樂趣。 其玩法與羽毛球及網球相似,均是一方發球,一方接球。一番對打 過後,當球落到對方的場區上,接不到球的一方便失分。旋風球 原型為美國的Tra c ball,早年被視為純粹消閒的玩具,後來傳入 台灣,由賴照勳教練改良及加入比賽規則,繼而被視為正式的體 育項目。香港旋風球總會創會會長阿Guy及Jason原先從事舉辦 團體歷奇活動的工作,例如泡泡足球、攻防箭等。數年前他們 事在台灣旅行時,在一小公園發現了在遊玩旋風球的人群,出於好 奇便上前學習,因而結識了賴照勳教練,自此與這項運動結緣。 的 在香港談及球類運動時,率先冒出腦海中的不外乎是籃球、足球、排球等較為耳熟能詳的運動。如果大 家想要在生活中找尋一點新鮮感,新興運動旋風球或許是一個好選擇。 會長阿Guy 運 動 有 種 信 念 喜 動 . 空 間 | SPORTS / 108% Production Team | Harriet Connie Cynthia Tommy / Design | Harriet 038
在該位同事的介紹下,阿Guy及Jason亦愛上了這項新奇有趣的運動,更希望將 旋風球引入本港。遊玩旋風球的最大樂趣及特色,在於球拍上設經特別設計的 路軌,使玩家可以做出如旋風一樣的球路,例如上飄球、急墜球、側彎球等。玩 家須掌握不同的接球技巧,並須提升發球的精準度,來確保能命中龍門或成功 傳球。阿Guy指出,「這項運動對體能的要求不高,遊玩過程輕鬆,老少咸宜。」 」 小眾運動欠資源 努力衝出香港 香港旋風球總會於2017年正式成立後,曾多次舉辦公開賽、校 際比賽和推廣活動,「我們逢星期二晚上都在荃灣練習,任何人 都能參與,費用全免。」阿Guy說。2018年他們與香港遊樂場協 會合作舉辦賽馬會「動歷全城」創意體育計劃,同年更選拔出香 港代表隊,前往台灣參加「2018台灣旋風球年度大賽暨國際邀 請賽」,捧回季軍獎盃。 雖然旋風球在香港的發展逐漸上軌道,但把這項新興的運動普 及化並非易事,缺乏知名度和認受性使旋風球難以在校內推廣。 對比其他躋 身世界盃和奧運的球類運動,小眾的旋風球並沒有 得到政府或港協暨奧委會認可,無法獲得固定撥款和政策援助, 「政府要關注的運動太多,較難分配資源給小眾運動,而我們也 欠缺可以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去改善問題。」阿Guy說。 疫情中止訓練 憑熱愛寄望未來 球會已進行學員招募及培訓3年,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需 要停止訓練,使球員產生離心力,甚至離開球會。但阿Guy感慨 有部分學員仍然心繫旋風球:「看見學員們在訓練中成長,甚至 自發教授他人玩旋風球,真的很難得。有一個移民英國的學員帶 著球拍去英國教當地人玩,期待他日他帶著一群金髮碧眼的伙 伴回來打球。」 總會由2017年成立至今,積極規範制度和比賽規則,甚至先於 台灣制定出一套裁判制度,以期讓旋風球賽事國際化和專業化, 「我們因熱愛而開始,希望能凝聚一群人一起玩運動。」Jason說。 現時香港旋風球總會的目標,是爭取更多資源,在全港不同地區開 恆常班,讓更多人揮拍,劃出旋風的弧度,劃出笑容的弧度。 #Flyball#旋風球 青年.空間 | 039
/ 108% Production Team | Rita .浩恩.海鹽 / Design | Rita 在 公 式 化 的 世 代 , 尋 份 手 製 溫 暖 手 作 . 空 間 | HANDICRAFT 040
青年.空間 | 041
/ 108% Production Team | Arpor Dickson Sammi Sandy 042 | COMMUNITY 我 們 拍 下 所 見 、 寫 下 所 感 , 走 訪 屬 於 我 們 的 社 區 故 事 社 區 . 空 間
青年.空間 | 043
「玩具地帶TOYZONE」位於天悅筲箕灣廣場,表面上與普通的玩具店 無異,走進去卻發現猶如穿過時光隧道,裡面一件件玩具,都為不同年 紀的顧客重塑專屬的童年回憶,這一切都源於老闆Raymond對玩具的 熱愛。起初玩具地帶只是一間七十呎的小型玩具店,後來因Raymond 收藏的玩具愈來愈多,店舖亦逐漸擴大至現在一萬呎的規模。玩具地 帶突破傳統玩具店的經營模式,成為很多玩具迷的朝聖之地,「香港秋 葉原」之名亦隨之而起。 044 / 108% Production Team | Claudia Matt Natnat .通心 / Design | 通心小 店 . 空 間 | STORES 從 繁 華 鬧 市 走 到 寧 靜 小 島 , 發 掘 香 港 小 店
打破年代隔膜 連結童年回憶 toyzone_hk 香港筲箕灣南康街17號天悅筲箕灣廣場2樓2002號舖 玩具地帶toyzone 玩具除了能為我們帶來娛樂,更陪伴了不少人度過童年,連結 起我們的回憶。玩具地帶並非以為客人預訂模型玩具為主,反 而以收藏懷舊玩具作為經營定位,除了有Raymond由世界各地 找尋的玩具,也有客人寄放的舊玩具。Raymond相信玩具除了 消遣娛樂外,還承載很多動人的故事及童年回憶,「玩具並不單 只是拿在手上把玩的塑膠、鐵皮和布料,它還是一種影像、思 維及收藏。」 有別於旺角售賣日本、美國出產的熱門玩具的玩具店,玩具地 帶售賣的大多是懷舊玩具,例如七十年代的「小露寶」、擁有四 十年歷史的大膠玩具都能在這一萬呎的空間找到。很多客人抱 著尋寶的心態前往玩具店,看看能否找到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心 頭好。Raymond表示,經常會有一家大細過來看玩具,兩代人 都有各自的目標,父母在櫥櫃中找尋兒時回憶,小孩則探尋現 代的流行玩具,「玩具成為父母與小孩產生共鳴的渠道。」 Raymond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都會在店舖舉辦跳蚤市場,讓有 意放售玩具的收藏者擺設攤檔,互相交流收藏玩具的心得。玩具 跳蚤市場早在玩具地帶開業前期已經出現,當時因為店舖規模細 小,參與擺檔的人數不足。隨著店舖空間擴大,跳蚤市場已聞名於 香港的玩具界,每次舉行市集都會吸引不同攤主及玩具迷前往朝 聖。跳蚤市場為玩具界提供多元化的生態,售賣的大多是攤主的 私人收藏,由限量版的玩具車至不同年代的玩具精品都能在跳蚤 市場找到,也造就了機會讓各方人物交流自己對玩具的熱情。 當問到玩具店未來的發展時,Raymond表示一萬呎的空間仍未能 承載他對玩具的熱愛,「期望將來可以開多幾層,有Cosplay及唱 卡通片主題曲的活動,結合零售和博物館。」店內有不少七十至九 十年代生產的玩具,因當時的生產質素好而具有較高收藏價值, 為了讓這些收藏級的玩具有更好的歸宿,以及達成玩具收藏的願 望,Raymond期望進一步創立玩具博物館,讓其成為香港玩具行 業的里程碑。 跳蚤市場凝聚玩具愛好者 青年.空間 | 045
在 地 . 空 間 | S.P.O.Ts 走 訪 22 間 青 年 空 間 特 色 活 動 及 合 作 伙 伴 / Text | 改 / Design | Max 046
青年.空間 | 047
Upcycling 為棄木賦予新生命 + 4 3 4 回收棄置木 加工 以製作再生木 製作升級 再造產品!\ 家具 / 繪畫產品 設計圖 舉辦工作坊 在路邊不時可以發現因裝修和運輸而產生的棄置木,因為體積大難以處理,而最終棄置 於社區各處。社企DOSHA woodcraft( DOSHA )留意到廢棄木材的潛質,將回收木材升 級再造,重新變成木家品及家具,為棄木賦予新生命。 放 綠 . 空 間 | GREEN LIFE 從 日 常 生 活 起 , 與 環 境 共 存 / 108% Production Team | Beatrice . Katy . Milky . Sammi Ho / Design | Sammi Ho 048
港人存誤解
\ 牛牛錢甖 / DOSHA! F r o m T o 儘管創業的過程遇上難關, DOSHA 未來仍會繼續利用廢棄木 , 製造產品和舉辦工作坊;除了會到更多學校分享upcycling棄 置木的概念,也會嘗試跟庇護工場合作,讓智障人士發揮所 長,合作製造再生木產品。 DOSHA woodcraft 新界屯門建發街13號建發工業中心1302室 doshawood 6350 1583 info@doshawood.com 第二次生命。Oliver分享,曾經有中學生感 嘆用來製造鎖匙扣的木材竟然來自卡板, 因而體會到廢木升級再造的神奇。 日棄千噸木
DOSHA 由5位就讀產品設計的大學畢業生 Dina、Oliver、Sammi、Herry及Ava於2019年 創立,以「與自然共居,給予棄木新生」為宗旨,將木材回收升級再造(upcycling), 然後加以設計,為大眾提供升級再造木產品,希望藉此推動可持續發展生活。 5位成員當初接觸棄置木,源於在學期間的一堂課,要求他們製作一張木凳。他們因為沒有資金購買木材,而 到工廠回收棄置卡板作為材料,結果得到了「A」的成績,埋下了創業的種子。在那次製作過程中,他們明白 到多數棄置木只是表面骯髒,只要刨走表面便可以使用,但Oliver坦言:「香港很少人意識到這點,而且經常 把只用過一兩次的木卡板扔了,因此香港每日所浪費的木材至少有700至1,000噸。」其後他們通過學校比賽 獲得創業資金,得以成立 DOSHA ,希望為環保出一分力。 除了工廠的棄置木,紅酒箱、機場的棄置卡板、海洋公園提供的年輪木都是 DOSHA 的木材來源。然而對於回 收棄置木再造,香港人仍然存在很多誤解。曾有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是「回收垃圾、製造垃圾」,也有些人認為 以廢棄木再造的產品 很「骯髒」,對此Oliver解釋,所有棄置木均需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可物料來源 是「可靠的、永續的、被監管的」,才會用以製作產品,而且製作過程中亦會刨走骯髒的表面。為了讓更多人 了解upcycling的概念和意義, DOSHA 也會舉辦工作坊,讓參加者親身參與upcycling木材的過程,給予廢棄木 升級再造 發掘再生木價值 DOSHA 製作的產品種類繁多,小至手機架、 時鐘、獎座,大至家品例如椅子等,都能以 棄置木製成。製作再生木的過程並不簡單, 團隊需要先繪畫產品設計圖,然後以軟件製作 3D模型圖,才動工將大型的木材切割成適合的形狀及大小。 每樣產品在完成後,都要先進行測試,以確保產品的耐用度、受力度、美觀都符合要求後才推出市場。部分大 型產品更需要由多塊卡板木拼合而成;把板打磨光滑後還要塗上一層保護塗層,以增加成品的耐用度和防蟲。 由設計、切割、刨磨等製作步驟到推出市場,至少需時兩個月,背後涉及大量人力及資源投放,因此 DOSHA 的 產品比起全機械化的製作成本來得要高。曾有大公司明言欣賞 DOSHA 的環保概念,但認為產品的成本太高而未 有投資,Oliver對此感到可惜,認為若果再生木的製造成本能夠降低,就可以讓更多市民負擔再生木的產品, 並進一步將upcycling的概念滲透到社會。 青年.空間 | 049
050
青年.空間 | 051
052
青年共創行動 「龍飛動舞」青年共創行動期望透過萬人集體創作巨龍,配以現今創新的科技製作,以動畫形式舞動和展現,喻以凝聚青年 創新力量,共創香港,為香港特區成立 25周年送上祝福。 活動將邀請10,000名香港及海內外華裔青年參與,包括但不限於來自全港逾1,000間的中、小學及21所大專院校的學生, 以及由各參與機構或組織邀請的青少年,分別設計和繪製10,000份畫作,然後拼湊出著名畫家設計的巨龍畫像,而巨龍畫 像將配以電腦特技和音效製作成動畫短片。 活動主題: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 參加資格: 6歲或以上之本地及海內外華裔青年 參加方法: 1. 於官方網站(http://dragonfoundation.net/10000dragons/) 下載描紅稿,挑選其中一款作臨摹描紅之用。 2. 參加者可根據描紅稿進行臨摹,或直接於描紅稿上進行填色、 並加以自行創作。例如添加背景等,參加者可自由發揮。 3. 或以「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為題,自由創作。 完成後將畫作上載至網站即可。 費用:免費 作品評選: 大會設有專責小組按主題評選合適的畫作參與計劃。 入圍結果及公布: 1. 活動網站將會發佈「龍飛動舞」巨型馬賽克海報,入圍作品 將會刊登於巨型馬賽克海報之中,成為海報的其中一分子。 2. 入圍者將於馬賽克相片發佈後一星期內(預計12月中旬), 收到電郵通知及入圍作品編號。 3. 入圍者可瀏覽計劃官方網站,輸入入圍作品編號, 搜尋個人的作品於馬賽克相片的所屬位置。 活動詳情:
招 募 雜 誌 製 作 組 如 果 你 對 文 字、攝 影、設 計 及 記 錄 社 區 故 事 有 份 熱 誠, 歡迎 加 入《 青 年 空 間 》雜 誌 製 作 組,和 我 們 起 投 入 製 作 屬 於 青年 的 雜 誌 ! 1 0 0 %《 青 年 空 間 》雜 誌 製 作 組,是 第 屆 製 作 組 的 名 字, 如 果 每 個 名 字 都 有 它 的獨 特 意 義,大 概 我 們 就 像 這 名 字 樣, 1 0 0 % 全 情 投 入 雜 誌 製 作, 起 並 肩 學 習。 來 到 第 十 屆,也 就 是 1 0 9 %,如 果 你 有 比 1 0 0 % 還 要 高 的 熱 誠與 幹 勁, 如 果 你 想 參 與 雜 誌 製 作、喜歡 訪 問、寫 作、影 相、拍 片、搞 活 動、四 圍 走、識 朋 友 歡 迎 成 為 我 們 的 分 子! 第十屆 立 即 報 名 啦! * * 截 止 報 名 日 期:30 / 1 1 / 2 0 2 2 * * 訪 採 輯 編 版 排 動 活
“ 參加製作組讓我有機 會 去試不同題材的訪問 , 令我們一起增廣見聞 。 浩 恩 每次出訪都彷彿穿梭到另一個空間 , 在不同的時空重新認識香港 。 Matt Rita Beatrice “ “ “ “ “ “ “ 108%製作組成員 108%製作組成員 108%製作組成員 108%製作組成員 最開心的是可以和大家一起收集別 人 的故事和經歷,好好地感受生活 。 參加製作組讓我遇到很多美好 的 人 和 事,豐富了我的生活體驗 。 稿 寫 影 攝 訪 採 版 排
香港教育大學於本屆義工嘉許中獲得團體金狀,助理 學生事務處處長梁世傑表示大學一直支持學生體驗 社區服務,重視義工領袖的培訓、承傳,使學生秉持 以人為本精神投身社會。學生發展經理梁健生認為, 疫情影響了原定的義工服務計劃,令舉辦活動非常艱 難;因此教大義工團隊發揮創意,將部分實體義工活 動轉為網上舉行,同時開辦新設的義工服務活動,例 如網上問功課,網上伴讀服務等,相信學生能把他們 獲得的服務技巧及知識轉化成個人成長特質及長處, 為將來投身社會裝備自己。 大專院校全力支持學生發展潛能 推行創新義工計劃服務社會 2021年首屆香港青年協會「好義配」義務工作嘉許結 果經已公布,有超過3,300位個人義工及超過50個團 體分別獲得個人及團體嘉許。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 何永昌先生感謝各位得獎義工和團體於疫情下仍然堅 守義工精神,默默為社區付出。他讚揚義工以各種創 新方式提供服務,亦有青年自發組織義工隊,與社區同 心抗疫,發揮互助、關愛精神。隨著青協另一計 劃 「起步為香港」的啟動,總幹事亦呼籲青年繼續極積 參與社會服務,共同為社區建設出一分力。 青協「好義配」 義務工作嘉許 056
義工嘉許計劃另一金狀得獎團體
念小學家長教師會四位義工代表劉麗玲、龍秋霞、王
長和小孩更能從中學習並成長。劉麗玲表示家長有責
任讓孩子明白在服務當中義工的重要性,讓小朋友懂
得分辨義工和一般參加者之別,抱持多一份責任參與
服務,而非只為了玩樂。龍秋霞體會到義工精神能夠
—天主教石鐘山紀
詩茗、張穎儀認為,義工活動有助促進親子關係,家
漸漸滲透於日常生活當中,例如他們曾在外出時遇過 一位跌倒的老人,孩子主動上前關心老人的情況,並提 供支援。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讓親子關係變得親密, 建立共同目標和信念。 小學家教會以身作則建立互助社會 多元義工活動促進親子關係 來自深水埗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校內學生義工隊的 三位骨幹成員黃淑婷、劉珈妍及吳瀚容,於本次嘉許 計劃中獲得義工個人獎項。她們認為疫情下參與義工 服務變得非常困難。身為校內義工領袖的她們,更身負 為師生籌辦義工服務的重任,既要與外間機構磋商服 務合辦事宜,又要向老師定期報告工作進度。受疫情爆 發影響,雖然義工隊的活動經歷無數次延期,但她們 在過去一年仍積極為學生搜羅各種服務機會,包括響 應外間團體的海報設計比賽,以及向校內學生宣揚社 區關愛與和平。義工團隊亦定期派出成員支援「好義 配.好義補」網上問功課活動,線上為中小學生提供功 課輔導服務,並協助將服務推廣至區內有需要家庭。 中學生義工分享於「新常態」下參與服務之困難和機遇 香港青年協會「好義配」義務工作嘉許 本年度義工嘉許計劃現正接受申請,歡迎個人、團體及學校參與。個人需於年內 服務至少50小時;嘉許計劃亦設有主題服務嘉許,鼓勵公眾於環保、網上、全健 及運動範疇做義工,以不同形式回饋社會。公眾可到義工服務搜尋器「好義配」 登記並搜尋各區義工服務機會。詳情可瀏覽網站 easyvolunteer.hk。
備註: 1. 各得獎隊伍均可獲得 港幣300元青協體驗課程現金券 及 獎座 2. 所有參賽隊伍均可獲得 參賽證書乙張 電話:3586 8448 電郵: 網上報名表格 香港邁進新里程,青協推出 「起步為香港」青年計劃 ,逾20,000名青年發揮願意為香港的精神,從參與 「社區建設」 、 「經濟建設」 和 「灣區建設」 為重點,以行動為未來締造新希望。 《粵港澳大灣區專題研習比賽》 為此項目之一。比賽的 目的是讓中學生對大灣區相關項目進行專題研習,透過考察研習、資料搜集等多元互動方式,增加對大灣區發展的認識, 啟發創意思維,並把握機遇。
青協凝聚近千名來自本地不同界別的專業青年,以 金融創科、安老醫療 、房屋規劃、持續發展 及 文創產業 五大範疇,就疫後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他們經過實地考察、分析和深入討論,將製 作 網上節目《傾.盡全力》,與嘉賓對談互動,以理性角度探討不同民 生議題。 香港邁進新里程,青協推出「起步為香港」青年計劃,逾20,000名青年發揮願意為香港的精神,從參與 「社區建設」、「經濟建設」和「灣區建設」為重點,以行動為未來締造新希望。《傾.盡全力》為此項目之一。 m21.hk 網站 網上節目預告 青年.空間 | 059
HKFYG YCPC GLOBAL CONFERENCE 2022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樓 實體及線上模式同時進行 對象:專家學者、社工、青年工作者、中小學校長及老師、大專學生 17 NOV 9:30 AM 5:00 PM 主題演講一 青少年 犯罪 與 創新介入 主題演講二 元宇宙、區塊鏈 與 科技罪行 主禮嘉賓 昆士蘭科技大學(澳洲) 司法學系系主任 Prof. John SCOTT 香港警務處 東九龍總區指揮官 羅越榮 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社會及行為科學系 黄成榮 教授 香港青年協會 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李少翠 督導主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 律政司副司長 張國鈞 先生 , SBS , JP 天主教慈幼會 伍少梅中學 李建文 校長 專題演講 新常態下 青少年 犯罪特點 與對策 提供普通話即時傳譯 截止日期:����年��月��日 ycpc10th@hkfyg.org.hk(852) 2487 6151查詢 分組專題座談會 守法與價值教育 廖秀卿 博士 平衡智能 陳澤銘 律師 香港政策研究所 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黃定康 校長 棉紡會中學 關嘉穎 女士 香港青年協會 科技罪行預防與對策 張耀中 博士 蒙納士大學(澳洲) 馮浩堅 先生 香港警務處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 麥鍵鴻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青年毒品問題預防與對策 鍾嘉健 醫生 香港大學 精神醫學系 梁兆騏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李嘉明 先生 香港海關毒品調查科 高級監督 犯罪違規新介入手法 譚巧蓮 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陳詠揚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文習武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張明珊 女士 香港青年協會 林正弦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青少年犯罪、家庭與社區 席小華 教授 首都師範大學 梅志明 執行董事 信義社區關懷服務 (新加坡) 崔永康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 歐陽芷柔 女士 香港青年協會 青少年精神健康、全健思維與犯罪預防 朱香雄 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 黃富強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彭美芳 女士 香港青年協會 詳情及報名 YOUTH CRIME PREVENTION CENTRE
各單位一覽
7021 spot21@hkfyg.org.hk 2557 0142 hfc@hkfyg.org.hk 2885 9353 sw@hkfyg.org.hk 2774 5300 hhit@hkfyg.org.hk 2715 0424 fr@hkfyg.org.hk 2337 7189 wth@hkfyg.org.hk 2325 2383 ps@hkfyg.org.hk 2623 3121 tkoit@hkfyg.org.hk 2702 2202 ls@hkfyg.org.hk 2706 2638 fw@hkfyg.org.hk 2997 0321 vb@hkfyg.org.hk 2647 0744 jm@hkfyg.org.hk 2698 5565 lh@hkfyg.org.hk 2656 3257 tp@hkfyg.org.hk 2669 9111 chw@hkfyg.org.hk 2423 1366 kfit@hkfyg.org.hk 2413 6669 tw@hkfyg.org.hk 2498 3333 tk@hkfyg.org.hk 2467 7933 ks@hkfyg.org.hk 2445 4868 ty@hkfyg.org.hk 2445 5777 tyt@hkfyg.org.hk 2448 7474 hsk@hkfyg.org.hk
3979 0000 enquiry@m21.hk
3113 7999 yen@hkfyg.org.hk 3595 0945 sic@hkfyg.org.hk 3595 0945 sic@hkfyg.org.hk 3595 0945 ybhk@hkfyg.org.hk
2169 0255 info@leadershipinstitute.hk 2169 0255 leadership21@hkfyg.org.hk
3691 0200 membership@hkfyg.org.hk 3691 0200 yvn@hkfyg.org.hk
服務網站: www.openup.hk
8100 9669 ycpc@hkfyg.org.hk 2487 6151 osw-tk1@hkfyg.org.hk 2701 8866 osw-skwts@hkfyg.org.hk 2702 2202 ynd@hkfyg.org.hk
2396 4711 yss@hkfyg.org.hk 2473 0133 ad@hkfyg.org.hk
3755 7021 wp@hkfyg.org.hk
3755 7021 wp@hkfyg.org.hk
3422 3161 wmc@hkfyg.org.hk 3755 7021 wp@hkfyg.org.hk 3755 7021 wp@hkfyg.org.hk 3422 3161 ssc@hkfyg.org.hk
2395 0161 ssw@hkfyg.org.hk
2395 0162 sgt@hkfyg.org.hk 2395 0162 sgt@hkfyg.org.hk 2788 3433 mcc@hkfyg.org.hk
2777 8899 2788 3444 utouch@hkfyg.org.hk www.openup.hk
3755 7107 education@hkfyg.org.hk 2886 8856 cl-swh@hkfyg.org.hk 2385 6868 cl-ymt@hkfyg.org.hk 2385 2622 kkc@hkfyg.org.hk 2448 1011 lskps@hkfyg.org.hk 2146 1128 hlc@hlc.edu.hk 2130 4000 clc@hkfyg.org.hk 2130 4000 lla@hkfyg.org.hk
2402 9230 psn@hkfyg.org.hk 2567 5730 psn-ew@hkfyg.org.hk 2774 3083 psn-knc@hkfyg.org.hk 2658 3097 psn-tpn@hkfyg.org.hk 2490 2662 psn-twkt@hkfyg.org.hk
2561 6149 ce@hkfyg.org.hk 2561 6149 ce@hkfyg.org.hk 3586 8448 ye@hkfyg.org.hk 3705 1501 mao@hkfyg.org.hk 3586 8448 ye@hkfyg.org.hk
2395 5753 csu@hkfyg.org.hk 3611 6670 cts@hkfyg.org.hk 2413 6669 twisc@hkfyg.org.hk 2395 5759 camp@hkfyg.org.hk 2792 2727 otc@hkfyg.org.hk 2982 1929 lyc@hkfyg.org.hk 2813 8886 s@hkfyg.org.hk 2664 4686 tmt@hkfyg.org.hk 2169 0255 info@leadershipinstitute.hk
3755 7022 yr@hkfyg.org.hk 3755 7108 cps@hkfyg.org.hk
2656 0009 ph2@hkfyg.org.hk
2915 5532 wlr@hkfyg.org.hk 3188 5792 cafe21@hkfyg.org.hk 5933 6323 ph3@hkfyg.org.hk 2838 4808 organicfarm@hkfyg.org.hk 9333 2551 hf@hkfyg.org.hk 2811 2669 info@dragonfoundation.net
3755 7103 partnership@hkfyg.org.hk 3755 7088 td@hkfyg.org.hk 3755 7022 cco@hkfyg.org.hk 3755 7110 sst@hkfyg.org.hk 3905 1546 ue@hkfyg.org.hk 3755 7098 bm@hkfyg.org.hk
青協
青年空間 青年空間21 杏花邨青年空間 賽馬會筲箕灣青年空間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農圃道青年空間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 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康城青年空間 黃寬洋青年空間 賽馬會茵怡青年空間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隆亨青年空間 大埔青年空間 賽馬會祥華青年空間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荃灣青年空間 荃景青年空間 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洪水橋青年空間 M21媒體服務 賽馬會 Media 21媒體空間 就業支援 青年就業網絡 社會創新及 青年創業部 賽馬會社會創新中心 香港青年創業計劃 領袖培訓 領袖學院 青年領袖發展中心 義工服務 會籍及義工組 青年義工網絡 「Open噏」義工中心 邊青服務 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荃灣及葵涌外展社會工作隊 西貢及黃大仙外展社會工作隊 深宵青年服務 青年支援服務計劃 抗毒服務 輔導服務 臨床心理服務組 全健空間(香港) 全健空間(九龍) 全健空間(新界西) 全健空間(新界東) 賽馬會學生支援中心 學校社會工作組 青苗計劃(小學服務) 青苗計劃(幼稚園服務) 媒體輔導中心 3755
輔導服務 關心一線 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 Open噏網上平台 教育服務 教育服務組 青樂幼稚園 / 青樂幼兒園 青樂幼稚園 / 青樂幼兒園(油麻地) 鄭堅固幼稚園 李兆基小學 李兆基書院 持續進修中心 生活學院 家長服務 家長全動網 家庭生活教育組(東區及灣仔) 家庭生活教育組(九龍城區) 家庭生活教育組(大埔及北區) 家庭生活教育組(荃灣及葵青區) 創意交流 創意教育組 創新科學中心 青年交流部 內地事務辦公室 中山三鄉青年培訓中心 文康體藝 文化藝術組 社區體育部 荃灣室內體育中心 營舍服務組 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 南丫青年營 赤柱戶外訓練營 大美督戶外活動中心 領袖學院—營舍 研究出版 青年研究中心 專業叢書統籌組 專項服務 青年宿舍PH2 WL Residence 咖啡空間21 PH3 有機農莊 水耕農莊 龍傳基金秘書處 拓展及支援 伙伴及資源拓展組 機構策劃及職員訓練組 機構傳訊組 可持續發展部 用戶體驗組 青協大廈管理組
香港青年協會總辦事處 電話:2527 2448 電郵: hq@hkfyg.org.hk 詳細聯絡方法 青年.空間 | 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