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號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21樓 香港青年協會: hkfyg.org.hk 專業叢書統籌組: cps.hkfyg.org.hk 青協網台: M21.hk 何永昌(主席)、呂慧蓮、魏美梅 鄧良順、鍾偉廉、黃秀儀、張淑鳳、何詠筠 周若琦、李心怡、鄺穎琦、謝少莉、陳慧儀 廖紫薇、關海寧、周曉彤、朱香雄
《青年 空間》雜誌 網上電子版 《青年 空間》雜誌 Facebook 專頁 出版 : 地址 : 網址 : 顧問委員會 : 編輯小組 : 設計統籌 : 行政助理: 督印 : 印刷 : 印刷數量 : ISSN2218-0923
徐梓凱 梁俊彥 呂慧蓮 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20,000 於青協轄下 22 間青年空間及80多個服務單 位、本港逾 400 間中學、各大專院校及宿舍、 大型商場、書店及 café 等地方免費派發。 雜誌派發點 香港青年協會(簡稱青協)於1960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規模的青年服務機構。 隨著社會不斷轉變,青年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時有不同,而青協一直不離不 棄,關愛青年並陪伴他們一同成長。本著以青年為本的精神,我們透過專業服 務和多元化活動,培育年青一代發揮潛能,為社會貢獻所長。至今每年使用我 們服務的人次已達600萬。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我們全港設有80多個服務單 位,全面支援青年人的需要,並提供學習、交流和發揮創意的平台。此外,青 協登記會員人數已達50萬;而為推動青年發揮互助精神、實踐公民責任的青 年義工網絡,亦有25萬登記義工。在「青協‧有您需要」的信念下,我們致力 拓展12項核心服務,全面回應青年的需要,並為他們提供適切服務,包括:青 年空間、M21媒體服務、就業支援、邊青服務、輔導服務、家長服務、領袖培 訓、義工服務、教育服務、創意交流、文康體藝及研究出版。 youthspotmagazine youth_spot 香港青年協會 《青年 空間》雜誌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出版機構及雜誌之言論及立場 愛護地球.珍惜環境·本刊物使用環保紙印製 立即訂閱 為增強讀者多元化體驗, 只要喺《青年 空間》雜誌見到以上符號, 就可以睇到AR實境片喇!
香港青年協會 香港北角百福道
破鏡重現 在陰霾中重拾自信真我 006
看得見的轉變 從改造連繫家庭 012 ::::: 畫畫,是個自我療癒的過程|插畫家 水水 016
慢遊冰島 在異地重塑夢想 018
魔女宅急變 從石屎森林走入自然大地 024
改變的力量源於我 /半杯水 030
慢行‧空間 - 屯赤隧道浩和街 在大西北的港版邁亞密 032
好文青‧空間 - 插畫藝術 百家爭鳴 034
解憂‧空間 - 分清個人界線 營造健康關係 036
喜動‧空間 - 本土導演 打出香港故事 038
在地‧空間 - 打破跨代隔閡 長青樂也融融 040
手作‧空間 - 藍曬曬出香港面貌 042
社區‧空間 - 呷一杯看得見的美好 044
放綠‧空間 - 湧動心靈 綠蔭下敞開五官 046
斜槓‧空間 - 「踩過界」的藝行者 048
青年作家大招募歷屆獲選作品 050
校園作家創未來 展現成果放異彩 052
並肩前行 邁步跑過123公里 054
遠程醫療有助青年開拓就業新路向 058
青協各單位一覽 061
讀者意見收集
改變始於行動 相信青年可成就更好 002
改變始於行動 相信青年可成就更好 你要相信自己擁有茁壯成長的力量。 002
生活中充滿各種來自人際關係、學業、工作,乃至成長的煩惱。但若 安於現狀,抱持被動態度面對困難,只會使人停滯不前,長久下去更 會失去前進動力。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對生活中的瓶頸,只有產生變化才能 有所突破,願意前行,才有機會看到豁然開朗的景致。要應對變化萬 千的世界,必須保持思想靈活,大膽嘗試,方可在危機中找到轉機。
在社會各界通力合作下,青協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計劃,為有需要 青年提供機會;我們的同工時刻陪伴、扶助青年,讓他們從心出發,改 變自己,感染別人。經驗告訴我們,改變的核心並非外在環境的轉變, 或手握豐富資源和條件。歸根結底,改變在於青年、在於每一個人本 身的信念和意志力 只有相信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才能發揮最大 果效。
與其「以不變應萬變」,我們鼓勵各位「以善變應萬變」。願各位都有 勇氣戰勝內心的不安與恐懼,以積極開放態度,擁抱生命中的挑戰, 成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來。 何永昌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青年.空間 | 003
通過與自己對話,或與最親 近的家人、朋友、同事溝通, 有助找出自己的問題。只有 覺察自己存在問題,才能掌 握重點,知道必須改變哪些 行為。 下定決心不再重蹈覆轍,不 再見步行步,也不能在某種 條件下才決心改變;必須採 取明確的態度,才能避免半 訂立明確又有具體衡量標準 的目標,能為你的新習慣打好 基礎。好的目標必須具客觀、 可達成、可衡量等特質。 認清自己 決心改變 建立目標 不 從 今 起 如 途而廢。 步驟二 步驟三 日 004
踏入12月,不妨把握年終的機會,重新檢視過去的自己並展望將來。想 改掉壞習慣,並非單靠意志力或口號就能成功。有意識地跟從以下五個 改變舊習的步驟,有助警惕自己,減少半途而廢的機會。 具體規劃全盤計劃,並分成 多個小計劃來實踐。初初開 始以新做法代替舊習慣時總 會難以適應,而明確的行動 有助消除不適。 改變的過程中容易故態復萌, 愈是堅定不移地往目標邁進, 成功的機率就愈大。從過去的 經驗中汲取教訓,有助提供貫 徹計劃的動機。 擬定計劃 執行計劃 Feature 1 Feature 2 Feature 3 Feature 4 掌握了改變舊習的五個階段,不如就從今日起,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步驟五 家居改造 換個國度 返璞歸真 P.12 P.18 P.24
在陰霾中 重拾自信真我 重 破 現 現 鏡 鏡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1 / Text | Jannai / Photo | 史角 / Design | Chow Tsz Tung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看著鏡跳舞的那一刻,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舞步的齊整與呈現並非最 重要,而是如何展現自己,以及自己怎樣看你所呈現出來的自己。 潘柏航(阿柏) | 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參加者 不要再糾纏在以前不開心的事上,雖然造成很大影響,但無需再留戀那時,專 注現在就可。 李華雋(阿雋) | 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參加者 近年有電視台接連推出「調教」系列真人騷節目,邀請導師鍛鍊出理想男友、 男團。當人生踏入新階段,總希望以更好的自己迎接新挑戰。過去受不愉快的 校園經歷所困,潘柏航(阿柏)和李華雋(阿雋)兩位外形截然不同的男生,曾 對自己一度喪失信心。直至 2021 年的暑假,他們遇上一個改造自我的契機,將 過去破碎的自己重建,逐步走出昔日的陰霾。 當開啟第二人生的機會卡出現,你會勇敢地捉緊嗎?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青年.空間 | 007
去 年 7 月,青協「uTouch 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與隆亨青年 空間合作舉辦了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下稱「改 造企劃」),以一些曾遭受欺凌、排擠而難以融入社交生 活、失去自信的青年為對象,為他們提供社交技巧、外 型改造課程,讓他們趁著暑假的空檔改變自己,重拾自 我。計劃負責人社工朱香雄( Eric)分享,「改造企劃」由
影至今仍然縈繞著。」參加者大多經歷過校園欺凌、排 擠,因與人交際所受的傷害逐漸失去自信,當中有不 少人更是外型亮麗、外貌標緻,「對他們而言,暴力並 非最恐怖,他們最怕的是被排斥、背後嘲笑帶來的精神 傷害。」 改造企劃 撫平欺凌創傷 第一步 源於想要改變 要獲得「改造企劃」的入場券,計劃除了會評估參加者 的情緒困擾指數,也會從眼神、言行舉止衡量他們對改 變自己的意願有多強烈。現年 23 歲、投身職場一年的潘 柏航(阿柏),與正就讀明愛專上學院護理系二年級、19 歲的李華雋(阿雋)成為其中兩位獲選男生。 雖然阿柏 在 Eric 眼中,是一個充滿正能量、具幽默感,又 能帶動組內氣氛的參加者,但其實四年前曾發生了一件 重創了他的事,讓他在往後幾年都不懂得好好地表達自 己的情緒,一直將真實情感藏於保護罩中。報名時,是 阿柏準備由學生成為打工仔的最後一個暑假,但他覺得 自己的心理狀態未裝備好踏入新環境,「一直沒有其他 人指導你怎改變現在的處境。就算之前不愉快的事情已 經發生了,沒有辦法再改變,但至少我可以調整自己、學 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去行之後的路。」 阿雋回憶起中小學時曾因外型被排擠,讓他不敢與其他 人交談,性格變得「摺」,「課室內彷彿只有老師與我一 樣。不管是小息、午膳、放學,都只有我自己一個。」因此 他想重新調整自己,改造自我形象,企劃是令阿雋踏出 第一步作出改變的契機,「我很想重新連繫同齡人的圈 子,讓我能像一般青年擁有自信、變得外向,衣著打扮 變得有型。」 改造最緊要快企劃 | 破鏡重現 在陰霾中重拾自信真我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008
四位社工帶 領 20 名參加者,在健身、跳舞、化妝gel頭、 身心靈活動四大課程中,給予空間讓參加者練習表達、 與人交際等技巧。 原定「改造企劃」會招募十男十女進行改造,最終共有 100 多人報名申請,需要以小組面試進行遴選。讓 Eric 和 其他社工意外的是,「第一次見面時,我只是問了一個問 題:『你們過去的校園生活如何?』他們的眼淚已經止不 住,氣氛變得沉重。原來他們以往過得並不好,而那些陰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青年.空間 | 009
改變外形,往往是提升自信的第一步。「改造企劃」其中一個
課程教導參加者化妝、 ge l 頭,邀請了專業人士為參加者授
課,親自示範、教導頭髮造型技巧, Eric 指,「這些改變並非 由我們強加於你,而是你本來一直擁有的美,只是沒有察覺, 由我們協助你呈現。」阿雋對頭髮造型、外表改造的課程最
為期待,希望能從外型改造入手,重拾能抬起頭來面對他人 的勇氣。髮型師配合阿雋的要求,為他設計了一個爽朗的髮 型。阿雋望向鏡中更醒目、精神的自己,變得更有自信與人對 話。其他參加者也紛紛讚賞他變得帥氣,令他很驚訝:「竟然 有人讚我靚仔」,是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改造企劃」中另一個令兩位男生印象深刻的課程就是跳 舞。參加者獲分為小組訓練,並在最後一課於眾人面前演出。 外人看似很簡單的課程,但 Eric 形容安排別有心思,「因為跳 舞是一種表演,是跳給別人看的。對於沒學過跳舞的參加者 而言,要將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展現在人前很大負擔,但他們
需要挑戰自己。」曾有參加者因表現不佳而想中途放棄,擔心 自己連累組員,因而勾起以往不好的回憶;然而這些埋怨和 指責從未出現過,「即使身邊人從未責怪他,但仍會因為缺乏 自信而過分憂慮。」 阿柏坦言自己筋骨較硬,偶爾跟不上舞步,但他反思這是個 挑戰自我的過程,在課程最後他甚至變得享受,「看著鏡跳 舞的那一刻,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舞步的齊整與呈現並 非最重要,而是如何展現自己,以及自己怎樣看你所呈現出來 的自己。」完成表演後,那個曾瑟縮一角的參加者亦能坦然地 說:「對,我跳得不好,但又如何?這個才是我自己。」 鏡中映出真我 從外到內展現自己 若想人生有第二次去做更好的自己,不論結果好與壞,與自己期望的有 沒有落差,當改變的機會擺在眼前,一定要捉緊。 朱香雄( Eric) |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網上)單位主任 | 破鏡重現 在陰霾中重拾自信真我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010
為了鼓勵參加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每節課程後都設有分
享環節。企劃初期,參加者都不太懂得表達,或因害羞 不敢說出口,怕會被笑、怕得罪別人。Eric 認為每個人總
有感受,所以在過程中不斷鼓勵他們多講,「不說出來
沒人會知道,喜歡與否都要說出口,不然只會永遠困在 自己的世界裡,繼續不快樂下去。」
阿柏很感激幾位社工和導師一直鼓勵、給予機會讓他們 表達自己、不斷反思,「有種被扶著的感覺,不再害怕分
享感受會不被他人接納。」以往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時,他總會選擇壓抑,以為放在心裡過濾後就會好起 來,但事實不然。與以往不同的是,阿柏在冥想課短暫
與自己共處的時間中,學會放下重擔梳理情緒。這個情 感抒發的學習過程讓他在職場上也能應用。
阿雋一直希望能主動與陌生人交談,在企劃期間,他也 逐漸放開自己,變得踴躍與人聊天,甚至自薦成為組
長。這份努力讓他在大專開始敢於認識新朋友,不再怕 尷尬。回望當初的阿雋,他提醒舊我,「不要再糾纏在以 前不開心的事上,雖然造成的影響很大,但無需再留戀 那時,專注現在就可。」每個人也有不快樂的時候,這時 不應壓抑,而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感受。「It ’s oka y t o be sad 。」昔日一直將感受隱藏心底的阿柏,如今主動引用 歌詞勉勵其他同路人。他和阿雋都很感激當初自己肯踏
計劃結束了超過一年,Eri c 回 望 2 0 位參加者最大的改 變,就是重拾了自信,「企劃只有短短一個月,不可能完 全改變他們,但至少看到他們的進步。」「改造企劃」 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進步的起點,只有踏出第 一步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甚麼、要改進甚麼,「若想人生 有第二次去做更好的自己,不論結果好與壞,與自己期 望的有沒有落差,當改變的機會擺在眼前,一定要 捉緊。」 放開過去 開展第二人生 ︻ 改 頭 換 面 ︱ 二 次 人 生 ︼ 青年.空間 | 011
出第一步嘗試改變,「你不嘗試第一步,就不會知道前 面的路是怎樣。」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2 / Text | 鄭悅庭 / Photo | Nick Lu i / Design | Fafa ︻ 家 居 改 造 ︱ 提 升 關 係 ︼ 012
︻ 家 居 改 造 ︱ 提 升 關 係 ︼ 青年.空間 | 013
| 看得見的轉變 從改造連繫家庭 ︻ 家 居 改 造 ︱ 提 升 關 係 ︼ 014
︻ 家 居 改 造 ︱ 提 升 關 係 ︼ 青年.空間 | 015
肥則快樂平和,瘦則傷心抑鬱,以此表達自己的心情。
因為全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其後創立插畫品牌「動力神社」,希望「動力神社」這個品牌可以令 曾於2016年獲得靳劉高設計獎,得獎作品為個人設計詩集《字裏駐足》,其作品結合了平面設計、文學 畫畫,是個自我療癒的過程。
透過繪畫,更加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 一開始創作水水這個角色時,沒有留意牠的身形會隨著自己的心情而改變。
社
完成畫作再抽離檢視一次,會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性格, 從而把好的保留、想改善的就改變、不好但可接受的地方也保留, 以前會過分否定和貶低自己的努力,但現在開始相信自己有努力過,而且可以更加努力。 插 畫 . 空 間 | Illustration 分 享 插 畫 家 作 品 , 支 持 文 化 藝 術 創 作 016
以往的畫作以藍色作為主色調,畫面留白的空間相對多, 這是因為過往內心有太多傷口未曾癒合,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在接受藝術治療後,學會與情緒共生,加上畫技和媒介的改變, 不論快樂和抑鬱,都相對容易透過畫作表達。 BE A BETTER ME 與情緒共生 把情緒和想法傾注在畫面上, 接受自己的各種情緒,並與之共存。 青年.空間 | 017
遵從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再作決定。 劉月丹(阿丹) 90後女生、冰島旅遊專欄作者 在異地重塑夢想 慢遊冰島 青 年 . 空 間 / Text | Jannai / Photo | @lauyuettan / Design | Bryan | FEATURE 3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018
“ “ 不要百分百相信所有人的經驗,並非所有人的際遇都相同。 與其單純在網上看別人的經歷,倒不如自己親身感受、體驗,
想踏出安舒區,也許四處闖蕩是重新發掘、認識自我 的契機。香港土生土長的九十後女生阿丹隻身到冰島 工作,至今已長居近六年,更擁有居留權成為「冰島島 民」。阿丹時常保持「嘗試新事物」的樂觀心態,老遠 跑到這個天氣不穩、生活節奏緩慢的北歐國家定居。 冰島為她帶來在香港無法體驗的生活模式,讓她找到 在這裡發展的可能性。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青年.空間 | 019
| 慢遊冰島 在異地重塑夢想
好獲聘用。」花了近半年取得工作簽證,阿丹抱持著 「即管一試」的心態,隻身前往那座北大西洋的島嶼 開展獨立生活。 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阿丹,甫搬進冰島就感受到當地 與香港的巨大差異。香港是個節奏急促的國際都市, 生活節奏快、變化快,資訊每分每秒都在更新。阿丹 形容在冰島居住就像享受退休生活,冰島人每天都按 著自己的規律生活,上班、下班、健身、外出遊玩,生 活甚少有變化;加上當地只有37萬人,不足一個黃大 仙區的居住人口,因人口流動而帶來的變化就更少, 「當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不同時,本土生活與大城市 的生活節奏也會大不同,以地養人。」冰島生活節奏 緩慢,看似寫意,但凡事總有兩面,「在這裡生活很 安靜,人們很平和,享受慢活,但同時很悶,生活上少 了一些新體驗。」阿丹坦言住在冰島最大的優點就是 工作沒「OT」,壓力較小,「但不論住在哪裡都有取 捨,沒有一個完美的居住地,要視乎個人適應生活節 奏、融入新環境的能力。」 冰島 隻 身 移 居 感受不一樣的生活節奏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020
中學畢業後,阿丹前往英國升讀大學,2013年開始了 在英國的留學生活;2017年修畢碩士學位後,幸運地 獲得冰島當地一間公司錄用,負責市場營銷。喜愛旅 遊的阿丹曾到訪多國遊歷,但強調移居異國從來不在 計劃之中,多次形容到冰島工作只是巧合,「初時打 算畢業後便回港工作,剛好應徵了冰島的工作,又剛
冰島天氣多變,更因位處高緯度而會出現永晝或永夜 等現象,不如香港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時間平均;這 使冰島人更珍惜天朗氣清的日子,會趁好天出外遊 玩、曬太陽。曾經喜愛宅在家「煲劇」的阿丹,也逐漸 受這種習慣影響,開始熱衷於戶外活動。有一次晴天 之時,她因工作而需要留家辦公,頓時大感可惜,「搞 錯!不能外出的感覺真差,錯過了今次也不知道甚麼
時候會再有好天氣。」亦因為習慣了出外郊遊,阿丹 比從前更喜歡親近大自然,「以前我不喜歡行山,但 身邊的朋友有空就會去行山、外出,令我也開始享受 行山了。」 冰島全年氣溫最高只有約14度,儘管天氣寒冷,但當 地人的熱心和親切使阿丹動容,讓她與初見面的陌生 人也能滔滔不絕地分享私密事。她形容自己本來為人 較思前顧後,遇見別人有困難時也較被動,但在冰島 遇上的人都以開放、從容的心態與不同身分的人士交 流結識,她才逐漸卸下內心的那道牆,不再過於在乎 會否「蝕底」,「幫吓手無所謂啦!」 親近自然享受日光 卸下心牆 與人交流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青年.空間 | 021
「凡是移民、獨立生活必不是一件輕鬆、輕易的事。 只要是踏出安舒區、嘗試新事物,一定要經歷學懂獨 立處理所有事。」當初阿丹來到冰島時,沒有家人朋 友打理生活,照顧起居,唯有自己學習採購日用品、 煮食,逐步建立生活技能。正因經歷了這個成長的過 程,才有如今的自己。在大城市生活太久,往往被急 速的環境、人和事推著向前走,缺乏空間主動探索人 生的發展方向;住在冰島,阿丹不會再將自己拉得緊 繃,不再在乎外界標籤、社會規範。擁有更多私人時 間,她開始撰寫網誌記錄冰島日常和生活感受,後來 更開設了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以「冰島島 民」自居,通過文字和唯美的相片分享當地的湖光山 色,冰川海峽。 在陌生的國度探索,或有助一步步認清自己的目標。 即使阿丹如今生活穩定,也不甘止步於此,所以她選
擇繼續讀書,同時尋找創業的機遇,希望能靠自己建 立一番事業,而非靠打工過日子,「雖然未有方向,但 我的目標是不用每天上班,可以做自己的老闆。」冰 島的悠閒與慢節奏,給予阿丹很多想像未來的空間。 阿丹坦言,在香港創業的顧慮有很多,需要考慮成 本、位置、生意的類型等;在冰島可嘗試的空間較 大,商業環境相對簡單,有供人創作的機會,「因為 在冰島太沒事可做,可嘗試做自己想做的事,失敗的 成本較低,唔得咪唔得囉!」 空間 認清目標 個人 發展 拓展 | 慢遊冰島 在異地重塑夢想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022
要作出改變,最難的永遠是邁出第一步。作為旅遊專
欄作者及移民冰島的成功案例,阿丹表示經常收到有
關移民的查詢,「人的依賴性很高,但依靠別人去達
成自己的目標並不現實,反而應該先自行搜索資料, 直至需要尋求熟知某方面的人協助才去找幫忙。」阿
丹認為不論是去其他國家生活或是移民,離開自己
熟悉的生活圈不一定是壞事,但要親身嘗試才能定 論好壞:「不要百分百相信所有人的經驗,並非所有 人的際遇都相同。與其單純在網上看別人的經歷,倒 不如自己親身感受、體驗,遵從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再 作決定。」
阿丹知道有不少青年都因為各種原因,希望離開出生 地到外地闖蕩。在踏出安舒區前,阿丹強調「要夠膽 去想,第一步是要dream big」,將自己所想擺在眼前 並放至最高,為此目標作最詳盡的計劃。她強調即使 有勇氣踏出舒適圈,也要設想每個決定後的可能性、 有機會遇到的困難、出現狀況要如何解決等。實際要 面對的情況可能更意想不到,但若相信自己有能力處
在冰島生活將近六年,阿丹的思考模式早已變得開 放 開放自己對各種議題的態度,開放自己與人交 往的溝通方式,開放對生活的態度,凡事變得更隨遇 而安。未來的計劃她沒有考慮太多,也許之後會離開 冰島去尋找其他機遇,或到六七十歲會回港過退休生 活 正如移居到其他國家的冰島人也會在十多年後 回到冰島;出去看過、闖過,適當的時候就會回家。
理,為何不放膽一試?「你不需要一步登天,在實踐 的過程中反而要腳踏實地建立個人所長,一步步捉緊 夢想。」 先體驗後判斷
“ “ 你不需要一步登天, 在實踐的過程中反而要腳踏實地建立個人所長, 一步步捉緊夢想。 主動 追 求 夢想 ︻ 換 個 國 度 ︱ 探 索 可 能 ︼ 青年.空間 | 023
青 年 . 空 間 | FEATURE 4 / Text | 改 / Photo | Dicky / Design | Max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024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 魔女宅急變 從石屎森林走入自然大地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026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青年.空間 | 027
| 魔女宅急變 從石屎森林走入自然大地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028
︻ 返 璞 歸 真 ︱ 忠 於 自 我 ︼ 青年.空間 | 029
每次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時,都會遇上不同的危機。 除了常見的「中年危機」和「退休危機」,年介20至29 歲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在成長中出現心理困惑,而陷入 「青年危機」(quarter-life crisis)。症狀包括對未來 感到茫然、懷疑自己的能力、失眠焦慮、脾氣變得衝 動易怒等。 然而,面對危機,每個人都可以採取不一樣的方法處 理,有人會選擇自怨自艾,有人卻會選擇積極面對, 運用危機來締造轉機。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教授羅賓 遜(Oliver Robinson)的研究提到,「從青年危機到青 年轉機」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第一,感覺自己被困 在某個工作或一段關係裡;第二,意識到待在原地的 痛苦,驅使我們探索新的可能;第三,重新建立一個 新的生活;第四,鞏固新的認知、價值觀和理想,並落 實到生活中。 生活中盡是不如意的事,我們卻往往原地踏步,安於現狀。然而,每天做重複的事,並不 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當年以「改變」作為競選口號,曾經 說 過:「如果我
你是否每天說著要減肥,卻認為減肥是明天的事? 你是否每年都在年頭定下滿滿的目標,在年終卻發現一個都沒有完成? 你是否對目前的生活已感到疲累,卻沒有勇氣改變一成不變的人生? 或許有人會將不能改變的原因,歸咎於外在環境或其 他客觀因素。暢銷心理學讀物《被討厭的勇氣》則提 出,「改變不了,只是因為你不想改變。」雖然生活中 有各種來自家庭背景、事業和外表等的不幸讓人不 滿,但「維持現狀」的輕鬆與安全感,讓很多人明知自 己正在受困,卻選擇繼續抱怨而不走出來。因為作出 改變,將面臨讓人不安的未知,留在原地反而是一個 舒適圈。 書中又提出,在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觀 念裡,人之所以面對困境而不願改變,並不是無力解 決,而是因為我們需要這些不幸去讓自己變得特別, 所以長久沉溺在自己「創造」的悲劇氛圍裡,成為改變 不了的藉口。因此,如果沒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 的決心,正視自己不改變的藉口,便不能獲得「變得 更好」的勇氣。 改變不了 只是不想改變 改變的力量 源於 030
們等待其他人或其他時間,改變不會來臨。我們就是自己在等待的人,我們就是自己尋找 的改變。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與其靜待外在環境或他人轉變,不如將目光移到自己身上,問問自 己,有沒有主動把握機會作出改變,為每日重複而平淡的人生再次燃起火花。
任何人都有改變的力量,而最大的動力往往來自自 己。今期四篇專題訪問,呈現了五位來自不同背景 的青年,如何覺察到自己的人際關係、居住環境、生 活方式或心理狀態出現問題,而萌生改變的念頭。 有人因為人生即將踏入新階段,而覺察到自己正陷 入自我封閉的漩渦中;又有人因家居環境局限了親 子活動,使家庭關係轉差。他們雖然擁有改變現狀 的勇氣,但仍需要通過參與計劃、從他人協助而獲 得改變的契機。 另外兩位特立獨行的少女,正處於探索人生的階段。 她們選擇移居外國或摒棄舊有的生活模式走入自然, 通過改變摸索出理想生活,建構夢想藍圖。不論是依 靠外在協助、或是憑藉自己的力量,能夠觸發變化的 第一步,都始於一顆渴望改變、且願意改變的心。 要成功改變自己,最重要是按部就班。成功的改變 往往涉及「心理認同」、「行為改變」及「內化」三個 步驟。若操之過急或追求速食,一段時間後便會因 為行為與心理的自我不協調,而開始鬆懈、回歸舊 習慣、甚至放棄改變。這也是為何我們總是難以建 立好習慣、經常喊著要減肥卻從未成功的原因。 一個好的改變,必須是量身訂造,並來自對自我的 了解。與內心好好對話,直面自我的弱點;了解自己 的問題後,便要認真思考「我到底想要甚麼」,並訂 立清晰的目標。目標亦必須是深思熟慮、自發性想 做的事情,否則將會減低執行動機。 即使過去的人生中,或許已錯過了許多機會,做錯 了不少決定;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也不一定要像 經典日劇《求婚大作戰》中,山下智久飾演的男主 角岩瀨健,需要靠精靈的力量回到過去,找機會填 補每一個造成今日局面的遺憾。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說:「在任何 時刻我們都有兩個選擇:前進走向成長,或退後走向 安全。」儘管前路變好或變壞仍是未知,但只要把握 現在,拿出勇氣與信心跨前一步探索新知,定會有所 成長。在轉變過程中,也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信自己 締造希望 我 青年.空間 | 031
/ 108% Production Team | Claudia Matt Natnat .通心 / Design | 通心 032 | GO OUT 不 如 放 慢 腳 步 , 別 錯 過 身 邊 美 好 之 地 慢 行 . 空 間
交通:在 屯門西鐵站乘搭K52港鐵巴士 > 於望后石 站下車 > 步行約15分鐘即抵達浩和街入口 難度: 青年.空間 | 033
/ 108% Production Team | Eloisa Phoebe Qiana .黃心怡 / Design | Phoebe 034 | CULTURE 好 文 青 . 空 間 與 你 穿 梭 橫 街 窄 巷 , 漫 遊 本 土 文 藝 創 作 空 間
青年.空間 | 035
你有遇過別人找你幫忙的經歷嗎? 幫助、照顧別人應是出於好意,你可以跟隨自己的意願選擇拒絕或接受。但有時幫助與代勞會演變成壓力和責任,選擇 堅決拒絕會被認為是自私,選擇把一切「攬上身」又會累垮自己,甚至被情緒勒索。究竟要怎樣做才合適呢? 想要建立健康的關係,我們需要設立清楚而友善的個人界線,助你在處理關係時張弛有度,平衡個人與他人的需求。 邀請你在腦海中想像某人跟你請求協助的情境,透過回想自己當時的行為表現,分辨個人的界線類型。 與他人之間的 現況 行為表現 界線類型 我不想動,你來幫忙做家務吧! 我做不來,拜托你幫忙替我做這些事情可以嗎? 無條件拒絕,不希望與對方 有 任何關連、瓜葛類型。 先考慮自己的情況是否允許, 允許便幫忙,不允許便拒絕。 先想起對方的容貌,很在意 他會感到不悅,或害怕他會對 你失望、不喜歡你,令你想無 條件答應幫助他。 那些對你重要的人,往往只要一句話就能夠左右你的 情緒,你很容易過度涉足對方的生活。這種親密容易 形成負擔,影響自己的獨立與自主。 界線模糊(糾結的界線) 彼此懂得互相尊重,能好好交流及相處,可以同時體 驗 到「親密感」與「獨立性」。 適當範圍(清楚的界線) 界線疆化(疏離的界線) 你在人際關係上可能顯得冷漠,或會與人產生隔閡, 關係比較冷淡,無法深入交流。 036 解 憂 . 空 間 | WELLNESS 每 個 人 都 可 成 為 彼 此 的 情 緒 ﹁ 守 門 人 ﹂ / Design | 馬高
在表達感受時,我們應嘗試平衡雙方的利益,再清晰表達自己的期望、能力和需求。 若你發現自己在回應時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可從以下簡單練習著手。
「我」的訊息
的影響;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助於雙方傳達訊息。
留有緩衝時間
如果發現當刻做決定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妨跟對方說:「等 一等,我稍後回覆你。」然後先行離開,待自己有空間整理思 緒和處理情緒,冷靜過後再慢慢表達。
不論是親人、朋友、還是伴侶,我們與不同人相處時總有一個讓人舒適的距離,這便是所謂的個人界線。設定界線有助 從個人價值觀理解自身的需求,學懂遠離有毒的關係以保護自己,與他人互動時便會更加順暢。
有人會覺得設立界線很自私,其實不然。設立清楚且堅定的界線能為雙方帶來長期的健康關係,讓彼此更了解大家的 要求和底線,有助溝通相處,對雙方均有益處,是對關係負責任的表現。對方的責任和期望是屬於他的人生課題,我們 大可不必搶來背負,當然亦要留意別將自身責任推卸給別人。 設立界線等於自私? 為照顧者而設的專屬平 台 「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Recharge Uself 先體會內心有甚麼感受,是內疚、難過或害怕嗎? 「我」的感受 問自己發生了甚麼事情,引發此刻的情緒感受;釐清感受和想
「我」的想法
回應的藝術
法再嘗試與對方溝通。
先描述行為,再說出個人感受,並表達自身立場及潛在所造成
了解計劃 青年.空間 | 037
運 動 有 種 信 念 喜 動 . 空 間 | SPORTS / 108% Production Team | Arpor Dickson Sammi Sandy 038
青年.空間 | 039
在沙田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的一間活動室內,放滿了各式各樣的顏料。幾位長者和青年義工穿上圍裙,束起衣袖,認真 地聽從梯畫導師的指導,拿起畫筆,為桌上精緻的梯畫畫布小心奕奕地上色。他們合作無間,瞬間就協力為畫布添上燦 爛的色 彩 在這裡,沒有「廢青」和「廢老」的標籤,新舊兩代相處得其樂融融。到底為何在這個長者人口高達四成的 屋邨 內,長 者和年輕一代可以和睦共融地相處? 乙明青年空間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推行了名為「賽馬會跨代樂融Hub」的長青共融計劃,分為社區美化活動、 上門探訪及「社區大笪地」三個部分。社區美化主要以梯畫和壁畫創作為乙明邨帶來新面貌,亦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鼓 勵年輕人和長者交流;青年義工亦會上門探訪區內長者,為他們送上關懷;「社區大笪地」則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和 長者聚首一堂,透過音樂會、嘉年華等活動凝聚社區力量,共建跨代共融社區。 Eunice和Zoe是其中兩名參加了梯畫創作的義工,他們由十 月尾起,每星期六都會來到乙明青年空間,和區內長者一起 為邨內的百步梯創作梯畫。從事行政工作的Eunice向來擅 於與人打交道,於是希望可以發揮自己所長,透過與長者一 同繪畫梯畫,與他們分享歡樂。曾經就讀創意媒體課程的 Zoe從未試過梯畫創作,與她伙拍的馬婆婆同樣是「梯畫初 哥」,但細談之下才發現,原來馬婆婆年輕時學過國畫,每 每下筆都游刃有餘,可謂深藏不露。儘管馬婆婆技藝不凡, 她每次上課都十分認真地學習梯畫技巧,即使是很簡單的 步驟也絕不馬虎,令Zoe十分敬佩。 一筆一劃 繪出繽紛梯畫 馬婆婆曾向Zoe分享自己小學時曾獲繪畫比賽冠軍,如 今因為社區美化計劃重新執筆,她也深受感動:「看見 婆婆可以為了社區貢獻自己的才能,我更加覺得,無論 到幾多歲,仍要走入社區出一分力。」她認為除了靠長 者自發參與社區活動外,作為社區新動力的年輕人, 也可多主動邀請長者成為社區的一分子:「年輕人要 主動帶長者出來,讓他們都可以參與到社區。」 在 地 . 空 間 | S.P.O.Ts 走 訪 22 間 青 年 空 間 特 色 活 動 及 合 作 伙 伴 / Text | Charmine / Design | 馬高 040
阿寶和Elaine是另外兩位參加了上門探訪的青年義工,
從九月初起,他們每星期六都會探訪乙明邨的長者,過 程中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片段。他們探訪的長者中,有 一對十分活潑好動的夫婦。魄力十足的伯伯在家自製 「土炮」啞鈴,用兩個碗、一根水管、幾個盛滿水的小膠
上門探訪 親身了解長者故事 青協青年工作幹事、社工Coca希望這個計劃可以發動年 輕力量,由他們主導社區發展方向,為社區注入更多活
的探訪對長者來說竟已是如此重要。」她認為長者甚少有機 會跟年輕一代交流,但探訪當中發現,他們也很渴望認識時 下的新玩意,了解年輕人的思想,希望有一些年輕活力為他
力:「其實好多老人家都很想再次融入社區,我們特別 希望計劃能建立起平台,由青年人帶動及陪伴長者一同 走進社區,建立網絡。」與以往不同,計劃希望能讓青年 作出角色轉變,不單單只是被動參與,而是能發動自身 及鄰舍力量,發揮策劃和創意角色,在各層面串連社區 持分者,讓長、青、幼都能於各活動中有主動和貢獻的 部分,為乙明邨建立一個真正跨代樂融的社區。 締造長幼共融乙明社區 2647 0744 hkfygjm jm.hkfyg.org.hk 新界沙田乙明邨乙明邨街13號地下及一樓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Elaine亦憶起某次因事延遲了探訪時間,到達長者家中時, 長者的臉上寫滿了擔心,一來是擔心他們的安危,二來是擔 心他們爽約:「我沒有想過只是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們
球,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家居物品,搖身一變成為強 身健體的實用器材。阿寶笑言:「伯伯的創作力量同幻 想實在嚇了我和Elaine一跳!」每次阿寶上門探訪時,也 會借用伯伯的DIY啞鈴操練一番,成為了她們探訪的指 定動作。 今年12月3日為乙明青年空間的社區「共融節」,展出了跨代 共融計劃中的各項成品,包括百步梯梯畫、鈎織作品,以及 在上門探訪當中長者,與青年義工分享的人生故事。另外 更 設有青年導賞團,由青年義工帶領一眾老友記重新認識 乙明邨,跟隨一眾青年製作的全新乙明地圖,一同發掘新奇 好玩的地方。 青年.空間 | 041
們的生活帶來朝氣:「比起其他事情,對老人家而言,其實 陪伴和傾談就是最好的禮物。」
相信大家對藍染衣服、布袋都不陌生,不過藍曬紙卡,你又聽過 嗎?丁一一是一位香港藝術家和手工藝家,2019年年初在機緣 巧合下接觸到藍曬手工藝技術,並對這項工藝萌生興趣,開始製 作藍曬心意卡、明信片等,曬出她珍視的香港面貌,以藍曬記錄 香港的事物。 丁一一手作り Tii Handmade / 108% Production Team | Beatrice . Katy . Milky . Sammi Ho / Design | Beatrice 在 公 式 化 的 世 代 , 尋 份 手 製 溫 暖 手 作 . 空 間 | HANDICRAFT 042
丁一一在製作藍曬作品前已十分熱愛以菲林相機、數碼相機拍攝,在大學時期也選修與攝 影有關的課程,包括studio photography、曬相等。她的正職主要為品牌定位設計,日常工作 多屬營銷策劃,需要從顧客的角度設想,「現在很多東西都數碼化,我的工作內容也是商業 導向,在工餘時我希望以自己的感受為主導,拍下自己關心的事物。」她當初接觸藍曬,源 於 家人買了藍曬材料跟小朋友一起玩,試玩後發現藍曬能夠真實、原本地呈現拍攝對象,作品 效果更貼近自己想要的,便對藍曬產生了興趣。 藍曬的第一步是先用油掃沾上感光液,然後塗抹在紙 上。待紙完全乾透後,便可以放上菲林、負片,再將紙
過後就用水沖洗紙張上遺下的感光液,就會得出藍曬 作品。丁一一表示,製作藍曬作品的時間並非如坊間誤 解的幾小時,配合前期籌備步驟實際需時至少數日, 例如藍曬的感光液由檸檬酸鐵銨及赤血鹽加水溶製而 成,需要一晚時間才能讓兩種物料完全溶化水中。 除此之外,前期步驟還包括燈箱曬紙。為了確保最終 的藍曬作品能夠把拍攝對象細緻地呈現,丁一一會利 用自製的紫外光燈箱曬紙,曬後就可以通過成品得知 菲林需要調整的位置,例如作品某些細節未能曬出來, 便要用Photoshop深化菲林的對比度等。不過,她認 為太陽曬出來的紙卡質地、立體感比燈箱好,因此她 多會選擇在星期六、日以太陽曬作品。有時候陽光充 足,在中午12時至2時內便可以完成藍曬;但若果太陽 太猛烈,紫外線指數有12度,即使只曬兩分鐘也會令 紙燶掉,因此曬紙的時間也要視乎天氣調節。 「藍曬的工具、燈箱等都佔用空間,因此在空間有限 的香港做藍曬相當困難。」丁一一分享當初從村屋搬出 市區後,曾考慮過要將藍曬工具都扔掉,因為居住單 位面積大減,沒有空間再製作藍曬作品,而且曬相也 需要陽光充足的空地,「我曾經在市區住宅大廈的天 台曬紙,但是後來被保安人員驅趕,於是改為到家附 近的公園曬。」 丁一一除了將藍曬作品印製成心意卡和明信片,最近 亦將近一年和最新的作品合集成一本日曆,在網店及 寄賣店銷售。最近她也舉辦了藍曬工作坊,希望讓更 多香港人認識這個影印工藝技術,並親身體會藍曬的 樂趣;但尋覓場地舉辦工作坊也讓她相當苦惱,例如 有些場地不允許使用化學物、有些則沒有廁所或去水 位,「很慶幸這次有寄賣店願意讓出空間,工作坊才能 順利舉行。」 為了拓展業務,丁一一希望未來能夠租置一間工作室, 方便製作藍曬作品和恆常舉辦工作坊。她也希望鑽研 更多藍曬技術,包括把藍曬作品轉換成其他顏色等, 「我的藍曬作品,將會繼續以香港為主題,記錄九龍 寨 城氛圍的城市樣貌、輕鐵、屋邨等香港景象。」 放下商業日常 藍曬香港情意 日光下曬相 細緻呈現畫面 有限空間 無限藍曬香港 因此,丁一一開始藍曬各種她關心的對象,最 初是在日本拍下的貓、自己店舖的招牌,最近 她正在拍攝自己珍視的香港事物,包括早前 撤離了的珍寶海鮮舫,「我從前住在珍寶海 鮮舫附近,不時會經過它,因此它承載了不 少回憶,是重要的情意結之一。」所以當她得 知珍寶海鮮舫要遷離時,便決定在假日到香 港仔,拍下珍寶海鮮舫的最後身影,並把拍 下的菲林製成藍曬明信片、心意卡,保留重 視的香港舊景物。 青年.空間 | 043
與菲林用玻璃片夾著,放在太陽下曬。紙張在曝光時 被菲林覆蓋的地方會留下白色,反則會留下藍色,曬
呷一口 看得見的美好
044 | COMMUNITY 我 們 拍 下 所 見 、 寫 下 所 感 , 走 訪 屬 於 我 們 的 社 區 故 事 社 區 . 空 間 / 108% Production Team | 高妹 / Design | 高妹
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找到與自己專長相關的工作並非難事,然而對身體有缺 憾的人士而言,單是求職就已非易事。位於西營盤的社企咖啡店「休CAFE」在 疫情下開業,是全港第一家以聘用視障人士為主的咖啡店,讓他們主要擔任兩 大職位:按摩師和咖啡師。究竟失去視力,是否等同失去工作能力?
盼一視同仁 給予工作舞台
開業不足兩年的「休CAFE」座落在西營盤一條安靜的小
巷,在疫情期間服務著前來享受恬靜空間的客人,當中
不缺視障人士和家屬,為的是支持咖啡店提供的按摩服
務。店舖設計簡約,分為一對一的按摩包廂和咖啡櫃枱
兩大工作區。店內空間寬敞,設有點字餐牌及一些附有 點字的圖書。店內的員工有過半數是視障人士,當中包 括咖啡師及按摩師。他們按自身不同的能力和視力,在 接受一連串訓練後到店裡工作;子朗便是其中一位視障 咖啡師。
子朗天生只有兩成視力,在主流學校讀書。大專畢業後
曾做過攝影及剪接工作,後來接受失明人協進會的就 業輔導服務,並參與了咖啡師培訓課程後便在咖啡店工 作。他坦言,在「休CAFE」上班的工作氛圍更加好,加上 同事較體貼,能夠與他們打成一片,自己也更有信心完成
工作。子朗提及,當客人知道店內有部分員工是視障人 士時,大多反應驚訝,因為他們普遍認為視力有障礙等
於完全沒法工作,所以當他獲得肯定和稱讚的時候,會 獲得滿足感。有 一次曾獲客人稱讚咖啡的拉花很漂亮, 所以他深受鼓舞 。子朗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培養更高 的應變能力,往後能更快適應社會的節奏,亦更能勝任 不同崗位。他表示將會反覆練習和聽取客人給予的建議, 珍惜每一個機會,希望日後在咖啡店有更好的發揮。
重塑社會認知 推廣傷健共融
談起以往在外求職的經歷,子朗 認為有部分僱主會在 未了解視障人士的能力前,便判斷他們不能勝任某些 工作,這種被標籤成「有特殊需要的一群人」的情況, 讓他感受很深。負責營運「休CAFE」的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Billy補充,社會對於視障人士的需要並不理解, 僱主往往以為需要做很多內部調整和資源調動去配合 視障人士,但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平等的待遇和工作 機會。「此外,社會上不同的公共設施亦應能貼合不同 人士的需要,例如港鐵站電梯口會播放語音提示電梯 通往的方向,不但便利老人家,也同時為視障人士提供 支援。」
身處在咖啡店內,大家都能享受寧靜舒適的氛圍。「休 CAFE」的存 在,拉近了視障人士與社會大眾的距離,讓 兩個群體都能共處同一空間,了解彼此的需要;同時讓 視障人士面向社會,展示自己的能力,達到共融的概念。
休CAFE 香港西營盤西源里1號瑧蓺地下1號舖 3611 9693 青年.空間 | 045
在香港這個節奏快,讓人馬不停蹄的都市,生活充斥住紅綠燈的喧鬧,高聳 入雲的建築物,頻頻響鈴的手機通知。有別於一般上班族,嘉道理農場暨植 物園(嘉道理農場)的教育部主管Josephine選擇走入大自然裡工作,每天 被恬靜翠綠、清新寫意的山林美景包圍,認為比起繁華的鬧市,大自然簡單 原始得多,亦是其美麗之處。 湧 動 靈 蔭 下 官 五 開 敞 Josephin e 放 綠 . 空 間 | GREEN LIFE 從 日 常 生 活 起 , 與 環 境 共 存 / 108% Production Team | Harriet . Connie . Cynthia . Tommy / Design | Tommy / Photo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046
e相信, 全身感受周遭山林的過程,能啟發你我,「你親身接觸 大自然時,不但能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且能加深對自 己的認識。」 嘉道理農場鼓勵大眾走進不用追趕時間、舒適優美的 大自然,「森林漫步」便是其中之一的活動,通過在森 林慢步靜行,鼓勵參加者打開心扉,增強與大自然的 連繫。Josephin e讚嘆:「大自然最好的一點,莫過於它 是免費的,大自然非常慷慨。」曾有參加慢行的人士分 享,一邊慢步時一邊撫心自問,究竟上一次慢行大自 然、欣賞沿途風景是何時呢?那時他們才突然意識 到,自己已經多年沒有走入大自然了,那次的經歷猶如 是一個提醒。
將內心連結大自然 嘉道理農場是本港一個非牟利保育及教育中心,位於大 帽山的北坡,處於由兩條山脊所形成的深谷之中,亦設 有各式主題植物園、菜園、農圃,以及各種保育及教育 設施。與大自然朝夕相處,讓Josephine每每回到農場, 都如同回到家般。她會和自己種植的植物聊天,在森林 漫步和冥想中,她少了寂寞,多了快樂。Josephin
大自然教室 體驗式學習
請公眾參與植樹活動,復育大帽山山坡的植被。 Josephin e回想當時部分參加者步伐匆匆,不斷詢問 活動何時結束,可心急的他們卻是最賣力的參與者,
由心出發 作出改變 要改變參加者對環保的態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 通過親身感受及體驗,才能夠理解環保背後的理念。 Josephin e分享,曾有一個小孩子看到嘉道理農場各處, 放置了不同造型的木凳子,覺得凳子很可愛。當知道凳 子都是由棄木回收製作後,便說道:「那我們不能亂扔 東西,而是讓它們回收和重用。」Josephin e笑言,「這 是一種來自大自然的教育方式,並非傳統枯燥刻板的 說教。環境教育不應是機動性地進行,而是應從改變心 態開始做起。」她期望嘉道理農場提供的活動,能夠成 為大眾打開心扉的第一步,令人們由心出發地欣賞大自 然,明白自己亦是其中一部分,從而作出改變。 Josephin e指出,每個人平均一個月會吃下一張信用卡 分量的塑膠廢料,足證善待自然其實也在減少對自己 的傷害。要在日常實踐環保,Josephin e會思考應如何在 一時方便與影響生態之間取捨,例如減少買外賣來減 少浪費。她又建議每天花五分鐘在家附近的公園閒逛, 已足以加強人與大自然的連結。 kfbg.official 青年.空間 | 047
嘉道理農場曾於今年夏季開展「森林復育計劃」,邀
「隨著他們腳下的泥土愈挖愈深,內心也就愈發平 靜。」部分參加者因為平時沒有這麼多機會接觸大自 然,所以在森林裡的經歷,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回 饋,感到很開心。「人類與大自然的溝通和互動並非 單向,而是雙向的。我們的活動令參加者親眼看到 植物如何生長,了解到泥土對我們的重要性,以親身 的體驗欣賞大自然。」Josephine說。
隨社會發展,多重職業已成為新常態,不少年輕人畢業後邊做正 職、邊發展其他興趣,成為擁有不同副業的斜槓族(slasher)。 兩位同樣熱愛藝術的女生Soyi和Shel都有正職,同時也身兼不 同範疇的藝術工作,例如導賞員、設計師、工作坊導師、體操教練 等。二人於不同工作崗位中游走,至今已踏入第八個年頭。
做slasher擁有高自由度,可自行挑選和安排想做 的工作,她認為這種拋開繁瑣的行政工作包袱,全 心全意只為做好一件事的感覺很珍貴,「例如外出 教班,我的目的就只有教懂學生欣賞藝術作品,好 純粹,無須取悅任何人。」即使「one man band」工 作 也不覺累,就視作全方位鍛鍊,終究也會有得著。
從「半被迫」學習
引的是那種興奮和驚喜的感覺,有人看到我的設 計、聽過我的導賞而邀請我工作,欣賞我和我的 作品之餘,也令我感覺一直以來所付出的努力都 能被看到。」 做好每項工作,建立好的名聲,這些年來透過口耳相
斜 槓 . 空 間 | SLASHERS 是 種 生 活 態 度 Slash 048
成為敢於突破的斜槓族 主修藝術的Soyi,現於NGO負責長者服務的藝術 發展事務。她畢業後曾投身藝術行政工作,意外 發現行業渴求全面的藝術及創作人才,於是便開 始自學。她笑言這雖然是個「半被迫」的過程,卻 意外開展之後的slasher生涯,同時發現各專項的 知識均可活用於不同工作之中。其後她更擔任藝術 展導賞員,活用所學解說藝術歷史及特色,同樣邊 做、邊學表達技巧。八年來從多元化的工作經驗中 不斷提升自身技能,她指之所以會敢於踏出第一步 嘗試不同工種,完全是源自一份愛「打破框框 」的 勇氣,「我不甘於只做一份全職,做slasher最吸
傳持續接洽新的合作機會,令Soyi特別有滿足感。
拍片錄歌、 作 曲填詞,「遲起步也不要緊,長大後
學習新事物更易融會貫通和察覺自身問題,更有愈
做愈好的動力。現今資源很多,不用怕遲開 始!」
Shel 視發展興趣為紓壓的方式,別人下班去玩、回
家看劇,她便抓緊每一分秒發展副業。從滴膠工作 坊發展至現時的和諧粉彩班,勤力得令身邊朋友都
做到有成果的感覺。」做導師看著學生由一竅不通到 慢慢上手,這段成長的過程最令Shel深刻,也讓她 感到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
除了擔任手工藝、和諧粉彩工作坊導師,她亦自學西 洋書法教班,也是藝術體操導師,更會做 YouTuber 定期拍片教和諧粉彩。她提醒slasher應持續裝備 自己,不停接觸新事物、捉緊潮流學習新知識,例 如她除了掌握藝術知識及技巧,身為品牌創辦人更 要時刻鑽研社交媒體及營銷策略,規劃業務發展方 向。「從發展興趣到轉化為事業,必定要跨越心理 關口,踏出那一步。別人找你合作即是認同你的能 力,對你有信心,有機會就去試吧!」
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專為斜槓青 年設立的「SLASH POINT」資訊平台,介紹 相關法律、財務、品牌建立及常見陷阱等, 同時設有「人才庫」,並舉辦Slash Expo人才 共享服務巡禮、增值工作坊和擴闊人際網絡 的活動,藉此支援青年裝備各方面的能力, 開展多元職涯。 做好時間管理 持續學習壯大副業 與Soyi不同,Shel 非主修藝術,也沒學過畫畫,直 至大學才對手工藝感興趣,更創立個人品牌「Shel crafts & music」,舉辦滴膠手工藝工作坊、推出飾 物產品,品牌更融合音樂元素。她不時也會與朋友
yen.hkfyg.org.hk/slash Soyi Shel Soyi Shel Soyi Shel 知道你唔係讀藝術出身,點解都會揀做藝術slasher嘅? 我諗係夠鍾意,加上我份人認定咗就會堅持落去,所以咪試吓 行出第一步。行行吓,望返轉頭就發現自己已經行得好遠。你 呢?做slasher之前,係咪已經裝備咗好多技能? 讀藝術嘅我都係出到嚟做嘢,先邊做邊學平面設計、產品設 計、拍片同剪片等。其實接唔同freelance需要唔同技能,我 哋要不斷增值自己,先可以做一個稱職嘅slasher! 咁成為slasher之前,的確都要有好好嘅時間管理技巧。 係㗎,我哋要用工餘時間同步做好多樣嘢,時間掌控就顯得 更加重要。今次做唔好、遲咗交貨,就會直接影響聲譽,人哋 下次就唔會再搵你同介紹你畀其他人。 不過最緊要都係揀一種啱自己嘅生活方式。
誤以為她早已辭去正職,全心發展藝術工作。她笑 言這是做好時間管理的成果,也是她求好心切、堅 持不鬆懈的見證:「能學的事物很多,過程或會辛 苦,堅持不了就無以為繼。我喜歡挑戰,享受由零
青年.空間 | 049
050
052
青年.空間 | 053
哨子聲響起,一群青年在跑道上緩緩起步。他們並非比拼速度或耐力,而是學習 配合彼此的呼吸節奏,為12月3日的123公里慈善長跑積極備戰。青協「跑21」踏 入第二年,再有13位渴望挑戰自我的男女投入訓練,鍛鍊個人意志及耐力,務求 達成用21小時走遍全港21間青年空間的目標。一個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班人能 跑得更遠!
「跑21」2022由香港著名越野跑手黃浩聰擔任培訓顧問, 以及由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單位主任傑sir擔任教練,指 導青年跑手挑戰在21小時內完成123公里的路程。檢討第 一年的訓練經驗,今年計劃要求跑手進行能力及心態的持 續性評估,在完成每個階段的訓練後,通過評核後才能繼 續接受第二及第三階段的訓練。黃浩聰解釋,「往年有一些 不太清楚計劃目標的青年,參加後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態
度未能應付訓練強度。增設篩選後,留下在能力及心態都 能配合『一班人跑得遠』這個團隊主題的青年,因此整體 的體能及心理質素均比往年進步許多。」 各青年跑手需要由今年9月起接受為期12周的訓練課表。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越野隊成員的Amy,在參加計劃前已有 街跑習慣,但認為始終欠缺正規訓練,表現未見進步,「我 自己跑街時只懂得慢慢地跑。但經過星期二在斧山道運動 場的恆常訓練,我的速度、肌力都有提升。實地長課訓練讓 我們逐步嘗試完成40、50、60公里,耐力也提高了。」 「跑21」除了對參加者的體能和耐力有一定要求,亦同樣考 驗他們的團體精神。第一階段恆常訓練強調紀律,有些參加 者跑步速度很快,但不會照顧其他學員,比較自我,教練便 會調教他們的態度。第二階段著重長距離的體能訓練;第三 階段則讓學員享受更多團隊活動,以及學習如何預防與處 理傷患等其他方面的知 識。22歲的David習慣一個人跑步, 希望通過計劃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以往比較獨來獨往, 參加計劃算是給自己一個擴闊圈子的機會,去克服群體生活。 我很珍惜一班人相處的時間,訓練氣氛比想像中融洽。」 參加者年齡介乎16至24歲,有一些年輕的跑手以往最長只 跑過20公里。四次實地長課訓練距離由40公里起逐次提升 至60公里。就讀中五的Terry是年紀最小的學員,往年曾是 計劃的支援人員,今年年滿16歲符合參加資格,希望報名 挑 戰自己的極限,「曾經我覺得123公里這個目標離我很遠,但 完成四次長課後增強了我的信心,我相信我們能一班人笑 著衝過終點。」 凝聚熱血跑青 積極挑戰自我 攜手闖關 發揮團體精神 054
「我從來沒有想過跑步是一件能夠讓我愉快的事。」香港中文大 學的醫科生Sunnie起初覺得跑步很重複性而感到厭惡,升上大 學後不希望生活只有讀書,因此希望以長跑解鎖「人生成就」, 在生命留下美好的回憶。她回想第三次實地長課訓練,儘管跑了 60公里仍覺得意猶未盡,「感謝各位隊友和教練,在跑步的過程 中為我們介紹景點,更一起品嚐了當區美食,感覺就如去了旅行!」 黃浩聰笑言計劃已順利凝聚到一班很年輕、很優秀的團隊,「我 相信即使將來我和傑sir都跑不動了,計劃仍然能繼續延續下去。 我已經35歲了,因此要把握機會栽培更多的青年去比賽,讓海外 或國際舞台上都能看見香港跑手的身影。」 雖然「跑21」的訓練過程充滿挑戰性,但當各位跑手回望過去的 經歷時,臉上盡是滿足的笑容;大家在一呼一吸間成為彼此繼續 前行的力量,培養出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13位跑手於12月3日 零時零分於葵芳青年空間起步,途經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 包括新界西、再到九龍區、港島東區等地方,最後以將軍澳的康 城 青年空間作終點,全程共123公里。 用雙腳留下美好回憶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2337 7189(傑sir) wthspot 青年.空間 | 055
056
疫情令全港經濟大受打擊,基層家庭首當其衝,影響收入尤為嚴重。為扶助近年受疫情及 經濟下行影響的家庭,瑰麗酒店集團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推出「家添抗『疫』力 - 全健家 庭生活計劃」,共資助100位來自36間學校的同學,每人獲得港幣5,000元資助,改善居
住環境、構思家庭活動,從而緩和家庭氣氛,營造有質素的共處時光。計劃目標包括提升 青年在家庭上的參與度及能力感、協助青年了解及分析家庭需要,從而建立關愛和互助 的關係,以及透過全健活動或改善家居,營造能增潤關係的互動時間,改善生活質素。
香港青年協會學校社會工作組
計劃於11月19日舉行嘉許禮,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 麥美娟女士擔任主禮嘉賓,與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先生及 瑰麗酒店集團首席行政總裁鄭志雯女士頒發嘉許狀。最 有心思及創意的十位同學,將獲得香港瑰麗酒店兩日一 夜的住宿套票,讓他們邀請家人於12月至下年2月期間一 同 staycation。家庭除了能夠享用酒店設施、早晚餐外,亦 會獲贈按摩療程,以慰勞家長為照顧家庭及子女的辛勞 付出。酒店餐廳BluHouse亦會為他們特別安排「再循環 款待」可持續發展活動,共聚天倫之餘,為環境出一分力。 民 政 及 青 年 事 務 局 局 長 麥 美 娟 女 士(左 )及 瑰 麗 酒 店 集 團 首 席 行 政 總 裁 鄭 志 雯 女 士(左 二)出 席 嘉 許 禮。 嘉 許 禮 大 合 照。 獲 獎同 學 在 會上 分 享 計 劃 得 著。 青年.空間 | 057
方面擁有優勢,提供穩固的發展基礎;而 人才培育更是關 鍵,可培育一些醫療相關的半專業職位支援病人,使服務 更到位,才能發揮遠程醫療的最大效益,同時為青年創造 更多就業機會。
務的措施,重點包括推動基層醫療和改善公營醫院服務,
香港青年協會《傾.盡全力 》 安老醫療組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左)表示,多年前已提倡醫社協作推動基層醫療,惟一直未能開花結果。他認為醫護人員、 社工和藥劑師等可作出跨專業的融合,現屆政府也應持開放態度作跨部門合作,期望可加促步伐。 遠程醫 療 有助⻘年開拓就業新路向 1 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2021)。《醫療人力推算2020》 遠程醫療主要包括提供視像診症,讓病人獲取便捷的服務; 配合物聯網、電子健康記錄等新技術,更有助病人獲取更 多健康資訊,能做到持續監察和整合護理計劃,將健康管 理滲透日常生活,無形中拉近醫患間的差距,為病人、照顧
促進遠程醫療普及化,需要硬件配套,本港在網絡和物流
058
特區行政長官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改善醫療服
以提供全面、持續和以人為本服務。而在新冠疫情下,大 眾對遠程(或稱遙距)醫療的認識和接受度提升,這不僅 有利推動醫療服務,達致「重預防、早治療」,同時亦可以 為青年就業拓展新路向。 香港已進入高齡社會,現時每5名人口便有1名屬65歲或以 上長者。隨著人口老化,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增。目前 本港醫護人手短缺,根據《醫療人力推算2020》1 預測, 醫護人手短缺情況將會持續,到2030年將缺少1,610名 醫生和4,337名護士。社會必須尋求方法,以應對人口老化 帶來的挑戰,而推動遠程醫療普及化將是其中一條出路。
者和醫生三方均帶來益處。
議可考慮在地區現有服務,例如地區康健中心、綜合家
血糖測試等基本檢查,以及慢性病的管理等。 除了提供技術支援,他們認為當局亦可考慮設立「社區 醫療導航員」(community health navigator)和「個案 助理」,讓病人得到以人為本的全面照顧,提升服務效能, 同時減輕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社區醫療導航員」 更可扮演橋樑角色,主要協助病人掌握資訊,選擇合適 的治療方案等;以及連結社區資源,例如覆診的交通安 排、生活和經濟支援,以消除他們接受治療的阻礙。「個 案助理」則可根據治療方案,跟進病人情況,監測病患者 用藥、復康治療及健康狀況,確保他們得到適切的護 理。 觀看節目 青協M21網台全新節目《傾.盡全力》,第一集由專業青年陳潤新(左一)、吳鍶淇(左二)、馬杞銓(右二)及史勝義 (右一),與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左三)談遠程醫療。 參考美國、英國、紐西蘭等國家,早已設有這些輔助醫療職位, 並建立有系統的培訓和發展階梯,吸引青年從事醫療行業及 提供過渡性就業支援。對比醫療專業,輔助醫療職位入行門 檻相對較低,適合有意轉換職涯方向或從事醫療相關工作的 青年,加上培訓的時間和成本相對較少,能較迅速地補充人 手短缺和填補現時醫療服務的不足。 在醫療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普及遠程醫療實在是締造多 方共贏的方案,更能達至《施政報告》中以預防為重、以社 區為中心的策略。市民亦因此可更輕易獲取醫療服務,提升 健康管理。此外,青年因遠程醫療發展而增加就業機遇;醫 護人員亦因科技便捷,能盡快分流不同病情的病人。我們期 望現屆政府能將遠程醫療納入未來醫療發展藍圖,並積極 構思培育人才,改善本港醫療服務,令長者無需為醫療安排 張羅,達致康健樂頤年的願景。 青年.空間 | 059
最近青協M21網台節目《傾.盡全力》,幾位專業青年探 討上述議題時指出,要推動遠程醫療普及,需要解決一 些操作上的困難,尤其長者和基層慢性病患者。他們建
庭服務中心、長者中心等設立「遠程醫療助護」的輔助 性質職位,提供外展服務,協助病人進行一些如量血壓、
兔 年 2023年1月15日截止訂購;數量有限,欲購從速,售完即止! 不含味精 選用美國農業部國家有機標準及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蘿蔔 *所有圖片僅供參考 *每款禮盒均 附上心意卡一張 福兔賀歲 樂活有機 香港青年協會有機農莊 訂購及查詢 2838 4808 www.organicfarm.hk organicfarm@hkfyg.org.hk hkfygorganicfarm 農曆新年將至,香港青年協會有機農莊特別為您呈獻賀年有機蘿蔔糕,實在不容錯過。兩款 賀年糕點以健康食譜烹調,為您帶來溫馨的新年,成為兔年首選的賀年美點,並為您及親友 送上健康和誠摯祝福! 購買 1 個禮盒 送 上 1 0 分關心 表 達 100 % 對有機及健康的支持 感受全心全意 的 好味道 禮盒包括有機蘿蔔糕(750克)一盒及 五款優質時令有機蔬菜,是最佳的節日 健康食材!新鮮時令有機蔬菜按實際供 應而定,範圍包括生菜、莙薘菜、羽衣甘 藍、甘筍、紅菜頭及各類時令蔬果。 步步「糕」陞禮盒 兔年步步「糕」陞有機蘿蔔糕 (每盒)港幣168元 更多優惠組合(詳情請參照網店內容): ‧1+1溫暖過新春優惠(港幣308元兩盒) ‧開心shar e 買五送一優惠 ‧送禮自用賀新 春 買八送二超抵價 福星「糕」照禮盒 港幣688元
青年空間
青年空間21
杏花邨青年空間
賽馬會筲箕灣青年空間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農圃道青年空間
賽馬會橫頭磡青年空間
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
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康城青年空間
黃寬洋青年空間
賽馬會茵怡青年空間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隆亨青年空間
大埔青年空間
賽馬會祥華青年空間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荃灣青年空間
荃景青年空間
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洪水橋青年空間
M21媒體服務
賽馬會 Media 21媒體空間
就業支援
青年就業網絡
社會創新及 青年創業部
賽馬會社會創新中心
香港青年創業計劃
領袖培訓
領袖學院
青年領袖發展中心
義工服務
會籍及義工組
青年義工網絡
「Open噏」義工中心
邊青服務 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荃灣及葵涌外展社會工作隊
西貢及黃大仙外展社會工作隊
深宵青年服務
青年支援服務計劃
抗毒服務
輔導服務
臨床心理服務組
全健空間(香港)
全健空間(九龍)
全健空間(新界西)
全健空間(新界東)
賽馬會學生支援中心
學校社會工作組
青苗計劃(小學服務)
青苗計劃(幼稚園服務)
媒體輔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