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作品集_冯越

Page 1

作品选集

2018 - 2022

现居地址 : 比利时根特市Forelstraat 6/003

电子邮件 : yueyuef27@163.com

联系方式 : +32-0456423312

目录 一 中轴线之下 03-08 集市和步行广场空间设计 旧北京城市肌理下的社区公共空间 五 26-32 社区图书馆 城中登高处
三 15-19 登山小屋设计 谷间之旅 阿尔卑斯山脉景观下的公共空间 四 20-25 居住区规划设计 离岸却近水 滨水公共空间 二 09-14
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公共空间
复杂城市空间背景中的公共空间
遗址文化体验中心设计 重建废墟

01 中轴线之下

旧北京城市肌理下的社区公共空间

在北京城中有一条中轴线,它不似巴西利亚功能主义时期城市规划下的主轴线那样赤裸直白的存在于城市空间,而是隐藏、融合 于老北京城的城市肌理中,但这不妨碍它于历史乃至今日仍是北京城脊柱的重要地位。一系列“主建筑+院”的空间组合形成的 这条轴线,两侧对称地规划和分布着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群和民间住宅区,代表着等级和秩序,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象征,是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实践的代表。

项目位于这条中轴线之上。在轴线末端的钟鼓楼之间的空地,一个集市被设计以解决由于旧集市被拆除导致的社区居民日常购物 不便的问题。项目意在探索如何在严格的城市历史背景下创造满足居民空间使用需求的公共空间类型。

为了不破坏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特征和争夺场地上南北两座现有古建筑的地位,整个集市被修建在地下,地面空间被保留作为步行 广场。基于地下建筑日光需求和当地“四合院”院落空间的考虑,“庭院”这一主题被提出作为空间组织的主要策略。抽象化后 的“庭院”界面是不常规的,而是根据地面层的城市历史文脉和地下层的集市使用需求,形成了地上地下开口交错的的采光井。

至此,地上的城市步行空间,地下室内的集市空间,以及承载一定市民活动的室外庭院空间,三者共同一起,组合出该项目中特 别的,丰富的空间层次。

建筑选址

中国北京市内城区

建筑功能 集市和步行广场

设计阶段

本科第四年第八学期

项目类型 学生项目,个人项目

完成时间 2021 年 8 月

指导老师 张磊, zl.wc@chd.edu.cn

03

特征 1 : 对称 特征 2 : 序列

轴线是北京城城市肌理的脊椎,以它为轴,中国古代 皇家建筑典型代表紫禁城以对称的格局规划和修建 并被其贯穿。城市道路系统和住宅院落以近乎对称的 原则组织在两侧。

一系列“建筑实体-院落空白”的空间组合模式在 轴线上形成有节奏的连续序列。这一规律使这条轴 在城市尺度上成立。

自1272年元朝第一次修建,期间经三次 被毁和修葺,钟鼓楼一直作为元、明、 清三朝的司时中心。

建国后,一座砖结构的钟鼓楼市场建筑 为满足群众长期以来的集市活动在空地 上建造,并成为周围片区的居民的日常 采购中心。

民国时期,钟鼓楼之间的空地变成了周 围县市的赶集广场。

出于对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和 当代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钟鼓 楼市场被拆除并北移,空地被改造为市 民活动步行广场。

城市规划(自上而下)与居民自发行为(自下而上)的冲突矛盾

北京城的胡同、四 合院开始出现局部 的“私搭乱建”, 试图替补上消失的 钟鼓楼市场,以满 足市民的日常生活 的需要。 然而,这 些自发性的空间形 式被国家认为对古 建筑和市容造成了 不良影响,随着北 京内城管理的加强, 这些空间也逐渐被 归类整治-“拆,堵, 禁,电缆入地”。

04 site
场地调研 | 院落广场功能演变 城市环境 | 老北京城的中轴线
1970 年代 1750 年代 2000 年代 1920 年代

策略 | 非常规合院空间组合的地下集市

合院空间类型研究

建筑剖面

为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持北京中轴线的对称和连续,建筑的外显状态必 须中轴对称且不突出地面——即市场建筑的主要空间应位于地下。 出于地下空间 采光和当地四合院民居形态的,以院落为单位的形式被考虑来组织市场空间。 而 院落并非常规的“四合院”形式,首先,院落的两个端部开口不一致,为建筑保持 了地面空间的对称和可用性,又避免了地下市场空间的同质和单调;其次,合院的 构造参考了由于“被迫现代化”的中国经历过的局部“私搭乱建”史,不同庭院形 式承载着多彩的城市活动空间,营造“近现代新北京风格”氛围,极力避免着自柯 布西耶光辉城市理论以来的现代世界城市同质化问题的冲击影响。

剖面

平面

合院“间”空间类型研究

过道

门卡 展厅1

展厅 2

展厅 3

旋转坡道入口合院 城市农场合院 花圃温室合院 露天集市合院

05
地下灵活的轴线
原型 平行错位 对角错位 圆角 切角 等比放大 等比缩小
剖面 轴测
非等比缩放
down down down down ±0.0 down down down down 06 地上平面 地下平面 5 10 20m 3. 城市农场 1. 坡道入口 2. 夜市 4. 公园 6. 主入口 8. 厨房 5. 玻璃房 7.
1 2 3 4 5 7 6 8 1 2 3 4 5 7 6 8 货车通道 位于地下一层
露天集市

旋转坡道入口合院 绿色静思空间合院 露天集市合院

三圈坡道形式的入口和中间由独立结构支撑的电梯考虑到了特殊群体—— 老年人或残疾人的需求。 同时坡道也增加了这个庭院的空间趣味,吸引了 孩子们,让庭院充满了活力。 考虑到安全问题,坡道的宽度不能改变,所 以这个庭院的上下洞口基本相同。

场地周围密集的住宅楼使得该地区缺乏绿地。 这个院子里种满了绿植。 阳 光透过植物的叶子,在内部产生相对柔和的自然光。 栏杆和支撑杆上专门 布置了适合植物生长的金属丝网,防止植物的根部和水分侵蚀结构。 绿色 庭院吸引了该地区的鸟类和宠物,同时给人提供了一个安静和沉思的场所。

这个庭院是所有庭院中最大、最热闹的一个。 为了承接每周一次的市场集 市,在结构柱网跨度的限制下,庭院面积尽可能大,以容纳丰富的活动和 大量的人流。 这个庭院布置在主入口旁,空间变得流动和开放。 结构柱从 地面突出,支撑着拉索结构的半透明遮阳布,同时地面设置了足够的桌椅, 供人们坐下聊天和吃饭。

07
08

南溪土楼群形成于宋代,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永定和南靖两县交界处,绵延 120 多公里,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 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溪,是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境内的一条小溪。从湖坑镇逆流而上,穿过下南溪、新南、 南中、南江和实佳等村落,登上蛟塘自然村的一座山包,放眼眺望,只见悠悠南溪穿过狭长山谷,溪流潺潺,青山如黛,梯田层叠。南溪河两岸, 100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半圆形的、椭圆的、前圆后方的等等形态各异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镶嵌 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龙,蜿蜒十几公里,蔚为壮观。

然而,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村庄的空心化,除了少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著名土楼外,大多数土楼建筑逐渐荒废。好消息是, 随着政府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业振兴传统村落,福建土楼荒废的问题正在受到重视。

该项目位于南江村中心。 作为传统村落规划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旨在使土楼结构适应现代公共空间的使用,以保护地域文化和建筑遗产。 对现存土楼建筑的空间和结构进行调研和评估,针对性地执行修复策略,在拆除、维护、加固的过程中,注意历史元素和新建筑元素的对话。

同时根据文化脉络为基础的规划需求,增建两座新建筑和瞭望塔。整个设计方案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到建筑细部构造设计,新旧对话、文 化传承、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的概念贯穿始终,最终实现了以旧结构适应新时代需求,达到了可持续的目标。

建筑选址

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公共空间

中国福建省龙岩市

建筑功能 遗址文化体验中心

设计阶段

本科第四年第一学期

项目类型 学生项目,小组项目

完成时间 2020 年 1 月

指导老师 李凌,liling1501@chd.edu.cn

09
重建废墟
02

福建土楼是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华人的特色民居,起源于唐末宋初,在明末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现在的布局,在民 国时期数量明显增多。土楼是华北-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为了躲避战争而迁移至南方定居的全家大院,出于自身安 全考量,于是极端强化了建筑的防御功能。因为中国总是周期性的发生朝代更替,所以这种适合防御的大家族混 居的建筑形式一经发明,就被迅速扩散至福建各地,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土楼结构和空间类型研究

传统土楼(或围楼)利用不加工的生土来作为承重墙,外形又像把空旷的内地包围起来,因此用“围”字或“土” 形容这种建筑。按照建筑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内通廊式围楼和单元式围楼,区别是围楼内各层有无连贯各户的走马廊, 是否是独立的垂直单元。从外形上较常见的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

南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

从城市规划结构来看,该场地位于村庄和游客游览主线的中心最大的节点处,功能区上属于南江祈福区,周边靠 近村民集会区、步道游廊区和商业活动区。场地东临村庄主干道,西有滨水步道,内部有两条人行步道贯穿,具有 较高的可达性和人流量。新规划的文化体验中心功能包括了游客中心、土特产商店、展览、文化保护研究所、酒店、 观景塔和户外活动空间。

10
福建土楼
场地现况分析

针对性更新策略

拆除

项目与空间规划

通过拆除村民自己 建造的现有混凝 土结构,土楼原有 的粘土和土木结构 被暴露出来。

加建 1

加固

现况:封闭内院

沿河游线

加建 2

打开内院,插入看台 旅馆 商店 & 展览馆

内院新的空间类型, 及获得外向的视野

不稳固的土楼夯土墙由新墙体补全加固,并围 合室内空间,干挂新夯土面板呼应旧墙体材料, 同时提取抽象土楼的现代形式区别旧别旧形式, 突出了建筑的入口。

新建

旧:单一功能流线

新:多功能灵活流线

一些具有特定特征的墙体被保留作为建筑的主立 面、入口和屋顶,以保存地方的文化记忆。

联系

传统土楼的功能、土木结构和传统材料是新建瞭望 塔的灵感来源。瞭望塔自下而上结构和材料的变化 创造了空间和外立面的变化。

新建的露台、空间走廊和楼梯将五个建筑连接起来, 形成连续的流线,场地内的建筑群组成了一个充满 活力、空间流动的文化建筑综合体。

11
改造前
改造后
保留
+ =
村庄主路

1. 门厅

2. 茶室

3. 商铺

4. 报告厅

5. 神台

6. 土楼营造展览馆

7. 客家餐厅

8. 办公

9. 观影广场

10. 瞭望塔

改造后场景图

1. 阅览区

2. 讨论区

3. 台阶书吧(神台坡屋顶)

4. 学堂

5. 餐厅

6. 民宿

7. 非物质文化展厅

8. 商铺

9. 休息区

10. 瞭望台

12
N

1. 民宿

2. 观景平台

传统建造技术的应用

3. 饮食文化展厅

4. 客家书画展厅

5. 商铺

6. 工作室

8. 办公

9. 瞭望塔

7. 研究员入口门厅

10. 室外平台

右图拆解了瞭望塔结构和外立面的转换。瞭望塔下半部分外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外干挂新型夯土面板,中段由桁架转换层将上 层重量传递至下部,上层为传承传统木构造的木结构外挂玻璃幕墙。透明的材料给人俯瞰整个村子全新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视野,同 时也是传统材料和结构的展示柜。上图所示为上部木构架木柱与木梁搭接关系拆解图。新的高层塔楼通过材料和结构的选用,在空 间组织和外观氛围上与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

13 N
14

03 谷间之旅

阿尔卑斯山脉景观下的公共空间 瑞士是中欧的一个多山国家,拥有数个湖泊、村庄和阿尔卑斯高山山脉。它以其滑雪胜地和远足小径而闻名。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是瑞士 最美丽的景点之一。这里有无数的徒步小径可供选择,在任何一条小径上人们都可以欣赏到梦幻般的景色。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沿线遍 布着雪、冰甚至冰山。

朱利叶山口是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布拉阿尔卑斯山的一座山口。 它是自古以来用于从欧洲北部穿越到南部的通道, 所穿越的景观是独一无二 的,因此除了经它穿越阿尔卑斯山带来的高原反应,它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欢迎。它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最好的旅游路线之一。2017 年11月, 一场关于冰雪展馆的国际建筑竞赛由AG360开展,场地位于位于朱利叶山口的一处较平坦的地势之上,并且是一条远足小径的起终点。旨 在为游客、远足者、登山者在长途跋涉后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游客全年都可以参观,并且可以包含临时展览(夏季)的空间,例如艺术博览会, 同时提供咖啡厅、停车位和有限的住宿。同时组织室外流线框景场地周围有特色的地形风貌特征,让参观者在自然景观的包围下欣赏阿尔卑 斯山特有的地形地势。

一条由三角形构成界面的人造室外徒步路径被建造,延伸了埃拉自然国家公园徒步路线,不同“构图”的山谷景观“风景画”在这条路线上被展示。 建筑室内空间包裹条室外路径,外向山景,并且通过改变功能空间在建筑平面上的位置和方位,确保每层功能空间的得到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

建筑选址

瑞士,格劳宾登州,朱利尔山口

建筑功能 登山小屋

设计阶段

本科第二年第三学期

项目类型 学生项目,个人项目

完成时间 2018 年 1 月

指导老师 刘伟,cauliuwei@chd.edu.cn

15

场地条件分析

突然,开阔的山谷从山中出现, 可以看到远处的村庄和高耸的 雪山。

建筑概念

登山路线 文化节

摇滚音乐节和石头艺术展览是 当地 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节 日。

得天独厚的地 理和气候优势 形成了附近 的 滑雪胜地,吸 引了大量游客。

在无数的远足路线中, 徒步旅行者可以欣赏 到梦幻般的景色。

自然国家公园

山谷景观 村庄

埃拉自然国家公园风景

优美,生物库 丰富,是 瑞士最大的自然公园。

场地周边景观环境

出于交通和联系外界的目的,阿 尔卑斯山谷间建有一条贯穿整 条山脉中的主干道,其因沿线 迷人的风景作为当地著名的骑 行路线。

滑雪度假村 山峰

很多村落分散在山谷中,它们 之间的唯一联系是山脉中较为 平坦地势上的山间小路。

奇特形状的峰头 是山路中的自然 路标,当地人可 以在各个视角叫 出它们的名字。

山谷景观 峰头景观 远足路线 的终点 住宿

原始建筑体块。 根据周围地势 特征生成 室外观景路径。

咖啡馆

文化展馆

内向室外观景路径,以其 为中心布置外向山景的室 内功能房间,包括住宿、 咖啡厅和文化展馆。

将室外观景路径的界面三 角形化,营造山脉间行走 的氛围,同时控制人的看 向山间的视野。

16
峰头景观
/km 0 0.5 1 2 N
山谷景观 山脉主干道
5 10 15 20m
设计总平面 登山远足路线 游客路线 文化节点

引导 狭逼 半掩 照壁 放景 无余

室外观景路线的展开剖面

17
室外观景路径空间感受变化

文化展馆

咖啡馆

咖啡馆 住宿

文化展馆

文化展馆

咖啡馆

咖啡厅室内入口效果图

18
平面图 up 3.0 4.5 down 1.5 3.0 down 6.0 6.0 3.0 6.0 down down down up down down down down 6.0 6.0 up up down 3.0 down 3.0 3.0 1.5 3.0 down up 0.0 -0.4 0.0 up up 0.0 up 二层平面 1:400 三层平面 1:400
一层平面 1:400 住宿
厨房

混凝土板 50mm

软木碎屑(排水层)60mm

橡胶垫 13mm

防水层 1mm

隔热层 140mm

隔汽层 1mm

铺设在热沥青中的压延薄膜屋顶 钢筋混凝土楼板 200mm 吊顶层

即铺式镶木地板 15mm 带地暖的找平层 80mm

PVC 防水层 1mm

隔冲击噪音层 40mm

现浇釉面实心混凝土板 200mm 吊顶层

19
展厅坡屋顶构造剖面 1:50 三层展厅室内效果图

04 离岸却近水

滨水公共空间

佩尔尼斯 (Pernis)是荷兰鹿特丹的一个社区和子市镇。该区人口为 4,845 人(2018 年),总面积为 1.60 km2。佩尔尼斯以其石化工业而闻名。

炼油厂定义了它的天际线。壳牌庞大的综合设施坐落于此,是欧洲最大的炼油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之一。尽管被港口包围,佩尔尼 斯仍然很好地保留了村庄般的氛围。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高额的房价和杂乱喧嚣的城市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居住在城市边缘 的村镇。佩尔尼斯独特的乡村和工业河畔氛围吸引着人们移居这里,因此,2021年,一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佩尔尼斯沿岸启动。然而, 场地附近工业港口的高速公路、繁忙的水道和工厂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光污染所导致的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现有村庄规划中的公共空间 远离河岸,错失浪费了获得趣味滨水空间和壮观的工业景色的机会,以上均是是在规划和设计新建筑时应考虑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项目旨在充分独特的滨水和工业景观条件,同时保护乡村氛围免受到工业污染的破坏。

通过研究荷兰传统城市空间规划中的三种城市空间肌理,总结三种传统城市空间形态,并以其作为空间策略,规划新住宅区。项目开挖新运河, 沿其组织公共空间,离岸建造住宅建筑。并且出于可持续目的,新建筑物采用木结构和钢结构取代现代混凝土材料,并在空间上创造与自然 景观的对话和联系。 新的住宅区在建筑体量、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区分及营造上下手,空间模式从封闭到开放、从内陆到岸边渐变,实现了 村庄肌理向 Nieuwe Maas 河岸的延伸。

建筑选址

荷兰,鹿特丹,佩尔尼斯

建筑功能 居住区规划

设计阶段

本科第四年第八学期

项目类型 学生项目,个人项目

完成时间 2021 年 1 月

指导老师 霍小平, huoxp@chd.edu.cn

20

场地分析 场地现况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独特的乡村氛围、距离鹿特丹市中心较近以及较低的房价和土地价格吸引了更多的人搬到佩尔尼 斯,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Nieuwe Maas River河畔启动。场地位于沿岸现有的一块矩形防洪草坪 上,村庄主路在这里终止,环村庄步行小道围绕场地穿过,东北方向有一处水上巴士停靠码头。

拒人千里的河岸

船港 自然与工业氛围 鹿特丹城市天际线

繁忙的港口交易 船鸣噪音 堤坝高差的阻隔

周边环境:得天独厚的工业、自然风光和遥远的河岸城市天际线使村庄别具一格,而周围港 口的高速公路、繁忙的水道和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现有的洪水堤坝阻隔了村庄空间与河 岸的联系即向河岸延伸的倾向。

特殊的河景氛围 现有室外公共空间现况 小路 堤坝

草地 广阔的草坪

牧场 码头 草地 河

河岸空间现况:岸边主要是大片具有缓冲吸收水位功能的防洪草坪,沿河一条约3m的步行 小路穿越草坪。 沿岸没有硬质铺装的聚集场所和建筑物,部分草坪区域用作沿岸牧场,场地 附近有一个水上巴士的停靠码头。

封闭的运动场

广阔的草坪

儿童游乐场 停车位

街道剖面形态 围合广场及公共建筑

内陆室外空间现况:大 片防洪草地隔绝村庄与 河岸,内陆公共设施集 中布置在村镇中心;室 外 公共空间 被公共建 筑围合和封闭管理,空 间吸引力和可达性都较 低,儿童室外游乐场位 置靠近车行道和停车 位,安全性较差;佩尔 尼斯的街道剖面类型 为“住宅房屋-单行车 道-街边停车位-住宅 房屋”,街道剖面尺度 宜人,但街道形态类型 较为单一,即便是公共 建筑所在的城市空间 形态也没有发生明显变 化,城市空间辨识度差。

21 /m 0 100 250 500 N
船厂 钢厂 炼油厂 集装箱港口 Maas River Nieuwe

公 共 设 施 和 住 宅 建 筑

室 外 公 共 空 间

荷兰城市空间类型形态学研究 策略 | 承载新公共空间类型的港口河道

Borneo Sporenburg Amsterdam Old Town Rivierenbuurt Tijpoort, Dordrecht

公共建筑打破了联 排住宅的空间模式

公共设施沿着河道 分布在两侧 公共设施集中在空地和 景观中心

亲近自然的点式住 宅

城市空间形态

延伸 展开 过渡

过渡渐变的公共空间模式

街道

半围合半公共庭院

广场与公园

水 泽

绿色空间

广场 运动场 住宅庭院 其他室外空间 公园和城市绿地

Nieuwe Maas River 沿河港口类型研究

工业港口 居住区港口 公共建筑港口 公园泊船区

广场 & 运动场

阳台绿化 沿街灌木和树列

湖 溪 池 树林

庭院与绿色屋顶

公园

街道

居住建筑

围合内院式住宅建筑 立面小开口

公共建筑

整洁和连续的街道立面

广场 阶梯式建筑体量 开放的街道立面

运动场

点式住宅 公共室外空间

更活跃的沿街立面空间

海滨浴场 开阔场地上的 工业景观小品

22
10 20 40m 23 公共建筑 广场和运动场
水 ( 涝季 )
)
公园
亭 运动场 社区活动中心
餐厅
广场
广场
绿色空间
最高水位线 ( 涝季
总平面 过渡渐变的公共空间模式(平面)
海滨浴场
室外剧场
商店和咖啡厅
商铺 商铺

“街道”空间类型场景图

半围合半公共庭院 街道

“广场和公园”空间类型场景图

广场 公园

带有屋顶花园的台阶式建筑体量 内外通透的点式住宅 景观小品 低层砖墙商铺(小开口)和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

沿新河道剖面 | 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空间

24

高层住宅阳台视野住区场景图

25

05 城中登高处

复杂城市空间背景中的公共空间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急速增长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同济联合广场周边继1970年至2000年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和商 业空间项目。而这个时期是资本积累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改革开放的以来全国各地开始快速的大拆大建,也是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科的 “黄金时期”,然而这种“鸡血式”的建造并没有充分从人居环境和人文条件出发,缺乏对美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条 件和社会资本创造需求,加上人才稀缺,学科人员素质较低,因此这个时期没有合理成熟的“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也缺乏“自 下而上”的素质和必要条件,导致城市规划建设非常混乱。因此该项目的场地周围人口密度高、人流复杂,缺乏公共聚集场所,不同形式、 高度和功能的建筑,不同等级的街道将场地围绕在中心,仿佛围绕一座海中的孤岛,场地成为了海中求生的人唯一可以上岸呼吸的希望。

社区图书馆是2019年政府为城市更新在场地上提出的公共设施建设计划,旨在为当地高密度的社区提供基础设施和交流的场所。这座公 共建筑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回应如此复杂的周边城市环境是一个难题。

设计旨在作为开放式建筑为周边社区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空间,同时管理好活动空间与复杂城市环境以及图书馆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

城市街道的拐角处延伸出一条连续向上的、承载公共活动的爬坡坡道,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城市空间。 坡道呈“之”字形向上攀爬,建筑在

不同朝向面对不同城市环境时上具有相和谐的体量和活动。在这种空间组织策略下,内部阅读空间自然地也具备了线性空间模式。当把内 外两条线性空间流线在三维空间中叠加组织在一起时,室内外空间边界产生了模糊,并且开始流动。

建筑选址

中国,上海,杨浦区

建筑功能 社区图书馆

设计阶段

本科第三年年第六学期

项目类型 学生项目,个人项目

完成时间 2019 年 8 月

指导老师 李凌,liling1501@chd.edu.cn

26

区域分析

建筑功能

商业建筑

高层公寓

点式多层住宅 联排式多层住宅

办公建筑

绿地及广场分布

杨树浦港

庭院和房屋之间的绿地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校园围墙 (无法进入)

街道类型

城市主干道

城市次干道

支路

区域空间类型形态学

1970-2000年间,同济大学外实施了仓促 的城市规划,路网杂乱,住宅密度高,导 致该地区人口众多,人流复杂,室外公共 空间很少。 当地迫切需要一个能让人们 聚集、让混乱的城市环境呼吸的地方。

场地条件 | 场地周边复杂无序的城市环境

上海同济君禧大酒店

同济联合广场

同济新村 同济新村南门

彰武大楼高层公寓

阜新路多层住宅小区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悬浮体量 绿荫小路

27
N S E W
35m(10F) 12m(3F) 18m(6F) 18m(6F) 54m(17F) 25m(5F) 20m(4F)

设计概念 | 建筑空间的生成及推导过程

步骤一 : 功能分区布置 步骤二:根据周围城市体块产生建筑体量变化

步骤三 : 根据周边城市公共环境生成场地室外环境产生呼应

步骤四:利用屋顶花园提供社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用一条坡道形成连续空间起来提高可达性

28

轴测图| 城中登高处

沉思内庭院

29
休闲草坪 屋顶餐厅
休憩区
半围合前广场
休憩区
滑板区
凉棚
户外剧场

滑板广场

平面图

室外剧场 休憩区 沉思内院 室外餐饮区 大草坪

自行车停车位 凉棚 凉棚 咖啡厅 建筑入口 阅览区 阅览区 阅览区 阅览区 顶层餐厅 交流讨论区

5 10 20m

30
登高坡道展开剖面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31 场景图 | 建筑空间特征

剖面|建筑结构与室内空间安排

1. 种植屋顶

2. 主工字梁

3. 次级工字梁

4. 木天花吊板

5. 玻璃幕墙

6. 吸音石棉天花吊板

32
4 5 6
1 2 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