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風爐旁 的第一步 文 / 王惠潔、秋子宇 設計 / 丁鈺靈 受訪者 / 吳增棟師傅
2
3
父子相傳 一個午後的傍晚,母親一邊拿起菜刀一邊燒著柴火,熱著鍋、切著菜, 額上的汗水為今日的晚餐流下,嘴角掛起的微笑是為家人綻開,同樣 的火焰與汗水在吳增棟先生的印象,是鼓風爐旁的童年,悶熱的刀房 是父親努力的工作場所,也是培養我們長大的主要經濟來源。從孩提 時父親交予專屬的小鎚,開始吳先生在成年後自己獨立打刀、磨刀的 生活,這份薪火相傳,使金合利成為金門菜刀的代表。
剛毅與軟
韌 的結合 4
當鍛造成了一種藝術 打鐵,是一個家的生計,也是一個人的藝術。 農牧背景的金門,從屋內到屋外都與鋼鐵相聯,敲打的聲音自吳 增棟先生的父輩開始,一把好刀的打造,透過純手工的多層鍛技藝製 成,在五十到六十年代,敲打的聲音更加響徹,不單是一家中的必需 品,而是一個離鄉背井、駐守戰地軍人的紀念,這份轉變,帶出金合 利深層的意義。
鋼刀取材
西 元 1958 年 823 砲 彈 所 遺留歲但片,視為早期製 造鋼刀的來源。
砲彈碎片
西 元 1958~1978 年 宣 傳 砲 彈「 單 打雙不打」時期,遺留約 50 萬發 內鋼片,逐漸取代碎彈片。
宣傳砲彈內鋼片 5
西 元 1996 年 起 今, 開始使用砲彈外殼。
宣傳砲彈外殼
砲彈彈帶 砲彈底座
邁向國際 的一大步 6
MASTRO WU 破舊、廢棄的炸彈外殼,搖身一變成了俐落感十足 的鋼刀!走到了戰地色彩濃厚的金門,菜刀是讓人 直接聯想到的地方特產。它的取材十分特殊,是來 自於當年八二三炮戰後所遺留大量的砲彈殘骸所製 成,以這些殘骸做為的菜刀,不僅鋒利耐用,又極 具歷史意義!
1. 切割彈殼
2. 加熱鍛鍊
3-1. 鋼刀打造
7
3-2. 刀根切割
4. 研磨拋光
5. 鋼刀入柄
製作過程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廢砲彈殼正好是打造菜刀的上 好材料,就地取材,金合利製刀廠以製造砲彈鋼刀聞名。「一顆 砲宣彈,砲身可以打造約 50 ~ 60 把鋼刀,師傅從砲彈中切下一 片鋼鐵,放進火爐中鍛鍊打鐵,10 幾 20 分鐘,就會現場打出一 把菜刀。」
頭家ㄟ ! 吳增棟先生看著客人拿著在金門當地撿拾 的砲彈鋼片到店裡製作鋼刀,而砲彈本身 對於金門特殊的歷史意義產物配合純熟的 技術 , 鍛造成好用的砲彈鋼刀 , 許多中外 觀光客因此慕名而來。
8
除了伴隨時間越來越好的商品,金合利也跟著金門政府的腳步轉 型,讓吳先生對於品牌有了更深的了解,藉由義大利國際殿堂對於專 業領域的尊稱:「MASTER」,有了「MA E STRO WU」 的商標,不僅僅代表自己對專業領域的負責,更象徵國外觀光客對於 品牌的認可,這些發想並非能被濫製,而是證實品牌的LOGO源於 專業的熱忱,品牌的價值在於製作的水準。
9
50 年代商標
70 年代商標
現用商標
客人是最 好的師傅 傳統與創新 10
一般製刀的人不一定有在用刀,想要知道刀怎麼樣好用,就要知道 客戶的意見,然而變成考驗師傅技術的地方,我們仔細聆聽客戶對於 刀的需求及其賦予的意義,甚至是使用上的修正意見。金合利雖然製 刀,但使用刀具的經驗,仍是客戶最為清楚。 一把鋼刀可以是製作佳餚的菜刀,也可以是做為擺飾的藝術。在觀 光導向下,客人的需求不再單一,許許多多的指點成為吳先生腦中的 靈感,靈感點相連成線變成一把鋼刀的誕生,誕生的鋼刀到了不同需 求的客人手中並給予回應,成為精益求精後的「金合利鋼刀」,點線 面的相輔相成是專業的展現也是顧客的信賴,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客人 需求的轉換,金合利結合年輕夥伴,摩擦出創意的構想,加上傳統手 工的技藝,讓金合利鋼刀搖身一變,成了擁有多層次美感的藝術傑作。
登峰造極系列
雲遊龍紋家庭系列
砲戰英雄系列
電木柄鋼刀
11
雲遊龍紋收藏系列
傳世典藏系列
木柄特選系列
戶外遊蹤系列
永恆的 典藏藝術 12
龍紋刀 金合利透過龍紋刀改寫金門鋼刀歷史 , 讓傳統菜刀躍升至藝術領 域,成為鑑賞家爭相收藏的工藝極品。龍紋刀取自砲彈緊密紮實的鋼 材 , 經過精密壓延 , 重複鍛造 , 鍊出獨一無二的紋理。由於鍛造過程繁 複耗時 , 因而無法大量生產 , 龍紋刀更形珍貴。 龍紋刀「堅持完美」的精神 , 宛如料理名師對手藝的執著,除了 對品質的信心,多了對於藝術、創意更深的領悟。而這份對藝術價值 的追求,正是金合利現今及未來追求的方向,使每位客戶都能擁有獨 一無二的極品好刀!
「金合利鋼刀」
以精湛的手工,焠煉出的極 具現代感傳世好刀
金合利鋼刀 預約專線:(082)323-999 、 326-789 傳真:(082)324-999 網址:http://www.8898.tw/maestrowu/ E-mail:km326789@ms47.hinet.net
f
請上 FACEBOOK 搜尋 : 愛台灣文創網 - ITaiwan
希三創意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