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同學會會長柳樹娟專訪
【封面故事】心之所向,與我同行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專訪
【瘋專欄】箇中滋味,耐人尋味
──辰曦樓
【瘋校園】新宿舍開箱
──你好,2021
【瘋娛樂】瘋什麼娛樂
【瘋新聞】新聞透視鏡:本月重點新聞
Column
Entertainment
Campus
Figure
2020 DEC. / Vol.109
北|大
瘋
■ ■ ■ ■
發行人 黃瑋婷
總編輯 姚俞汝
副發行人 王家緯 總編輯 姚俞汝
涼涼夜色中的歸途,需要一顆星星的指引,
副總編輯 陳香婷
給予勇氣、溫暖去尋覓;如此燦爛星光,映照在
執行編輯 吳佳蓉 黃靖婷 姚俞汝
旅人遊子的眼眸,如灑落點點希望,恰是人間最
李雨璇 戴琍玲 張敏萱
暖心的溫度。
劉德容 林家璿 陳瑾緹 專欄作家 何韋勳 美術編輯 李雨璇
緬甸同學會會長柳樹娟離鄉前來臺灣求學, 每每逢年過節,團圓相聚的思念情懷也更加深了
游佩樺 陳瑾緹
些。無須家鄉物的睹物思情,他鄉的環境與生活
林家璿 吳佳蓉 姚俞汝
在在提醒;縱有歸期,仍情不自禁。也因自身經
陳香婷
歷,讓現任會長一職的她,更想在自己能力所及
封面拍攝 汪一汀
的範圍,去幫助更多學弟妹,為他們亮起一座燈
特別感謝 緬甸同學會會長
趙興淑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 創辦人
巫彥德
塔,揮去名為迷惘的灰色雲霧。 人生百味創辦人巫彥德也分享,在援助無 家者過程中,人際網絡連結才是能讓生命意義變
GWO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
大的核心,得以重新找回最初熱情的心跳。這份
創辦人
連結的羈絆,如同地心引力般,讓無家者再次安
徐瑞希
發行月份 2020年12月
穩著陸,擁有腳踏實地、踏實的歸屬感,而不再
發行數量 200本
是透明的存在。這份傾聽與理解的暖心與溫柔, 輕撫無家者心底塵封的記憶,輕輕拂去那層灰, 瞬而發現原本認為的不美好,似也不那麼糟糕, 而得以釋懷豁達,擱下過去並接納自我。 家的定義,或許為血緣之親;然我心安處, 又何嘗不是靠岸的港灣? 待雪融之時,期許下一次花季,會是歸期。
國立臺北大學第 21 屆學生會新聞部發行 合作相關事宜請洽: ntpusunewsdept@gmail.com
【十二月份行事曆】
CONTENT
目 錄
02
【瘋議題】 瘋新聞 新聞透視鏡──本月重點新聞
04
瘋娛樂
06
瘋什麼娛樂──你好,2021
瘋校園 新宿舍開箱──辰曦樓
08
【瘋專欄】 封面故事 心之所向,與我同行
10
──緬甸同學會會長柳樹娟專訪
箇中滋味,耐人尋味──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專訪
15
【作家專欄】 留心思念
簡單再見
20
【課外活動指南】
23
1
行事曆 十二月
SUN
TUE
MON 1
中友會耶誕晚會
DEC.
6
7
北
8
北
13
14
15
學生會-歐北聖
北
凜冬香氛工作坊-蠟燭
20
21
22
應外系學會-應外週
北
學生會-歐北聖
聖
凜冬香氛工作坊-香皂
學
聖
27
28
29
北
學
聖
2
WED 2 北大飯糰專題
THU 3
FRI
SAT
4
5
11
12
18
19
熱門音樂社 cover 大賽
9 北大飯糰專題
10 應外系學會 -文院盃決賽
16
17
Light House
北大飯糰專題
歡迎光臨工作屋 聖誕活動
23
24
25
26
北大飯糰 聖誕交換禮物 學生會-歐北聖 聖誕不剩單
30
31
北大飯糰專題 學生會-歐北聖 聖誕歌唱大賽
3
十二月的新苗——新冠疫苗
|文字編輯|吳佳蓉| |美術編輯|游佩樺|
2020 年,在即將迎來最後一個月份之前,一則消息有望撥去整年度被新冠疫情籠罩的低氣 壓——新冠疫苗的研發。 美國輝瑞(Pfizer)與德國 BioNTech 便於 11 月 9 日宣布,其疫苗預防感染新冠肺炎 的有效性超過 90%,迅速成為當日全球頭版消息。這樣的消息,更動盪全球。不僅在醫療層 面發展提升,在經濟層面,亦使得全國的股市有所起伏。之於臺灣,亦不例外,對於疫苗的 下一步走向,應該要如何研發國內疫苗及未來如何執行接種,更是處於進行討論階段。 不論這段消息對未來將帶來怎麼樣的起伏,對兩家公司而言,他們皆形容道:「這對『人 類和科學來說都是個好日子』。」
疫苗研發流程 輝瑞自七月開始最後階段測試,於十月中旬讓兒童接種疫苗,直至十一月底,給出出 色的成績。他們下一步計畫將把足夠數據交給政府衛生藥品監管機構審批,一旦獲得許可 後,首劑疫苗便將上市。且若能在十二月上市,便有望年底前產出 5 千萬劑,足以讓 2,500 萬人接受兩次注射。在 2021 年更能供應給全球 13 億劑疫苗。 在此同時,除了輝瑞和 BioNTech 外,還有好幾支候選疫苗包括 Moderna、英國牛津 大學與 AstraZeneca 合作的疫苗,正在研發與實驗階段。可說是全球目前約有十幾種不同 類型新冠疫苗在最後階段,意即第三階段實驗。而輝瑞(Pfizer)與 BioNTech 的疫苗是眾 多疫苗裡首支顯示高效的。 疫苗測試一般由較健壯的成人開始,收集至足夠數據以證明安全性後,才讓身體較弱 者加入測試。依次是成人、青少年、兒童,最後才在嬰兒身上測試。這款疫苗實驗數據顯示, 第一階段通過少數健康人確認安全性,與第二階段通過少數患者調查有效性及最佳用量,所 有年齡層受試者對這款新冠疫苗,只有溫和至中度的負面反應。到了第三階段,通過全球各 個據點招募的 4 萬多名受試者確認藥效,受試者在七天內接受兩次注射之後,得出 90% 可 獲得免疫力。
疫苗研發方式 相較於其他疫苗,這隻新冠疫苗為 m-RNA 疫苗,針對抽取病毒的特定蛋白(即新冠病 毒的棘突蛋白)製作。就如同轉檔壓縮存入電腦裡,再藉由電腦程式解壓縮轉存檔案;將此
4
蛋白藉基因工程複製成 RNA 檔案放入體內,進入體內後再重新翻譯這個檔案,把蛋白檔案 表達出來,以產出能夠對抗它的抗體,並激活體內 T 細胞;藉由這個方法防止冠狀病毒利 用棘突蛋白來侵入我們的細胞。
面臨的難題 在好消息之餘,仍有許多待探討的問題,好比:疫苗分配、生產與保存方式;也仍有 一些問題需更多數據與答案來證實,好比:還不知道注射過疫苗的人是否就不再傳播病毒, 及免疫力可持續多久。或許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時間來慢慢消化。 其中,尤以疫苗生產與保存是最為迫切解決,卻也最令人期待的。唯有在擴大生產同 時,每批量都能保證疫苗效力不變,才能提供給大眾使用。英國製藥工業協會主任布萊恩· 迪恩(Bryan Deane)表示:「為了獲得最佳產量,會經歷相當多試驗和錯誤。解決這些擴 大規模生產的挑戰仍需時間,至每批投入都能獲得良好回報。」此外,亦因 m-RNA 疫苗相 較其他疫苗,更附加保存在零下 80 攝氏度的低溫的條件,因而更大幅增加運輸冷藏的難度。
台灣研發現況 觀之臺灣,除了縝密的防疫計畫外,在疫苗研發方面亦不落後各國。 臺灣於今年度五月,也成功生產出「候選疫苗」。由國光在臺大實驗室進行疫苗抗體 試驗,而在動物實驗上得出抗體反應優異;至八月時,食藥署核准國光為第一家進入人體實 驗,為第一期臨床試驗;直至今日的進度為第二期的測試,現階段評估重點為「安全性」和 「免疫生成性」。藉由打了疫苗後,檢測血中抗體濃度,並重複施打一次,且隔了幾週便固 定檢測血中抗體濃度,用以檢視多少的抗體濃度能中和病毒、避免感染。 也由於除了國光之外,還有高端及聯亞兩家廠商疫苗,每家臨床實驗需至少達 3 千多 名受試者,完成後持續追蹤一個月,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後,才可先量產 100 萬劑。再加上 乘著國外疫苗的好消息,國內政府決定首度建置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協助廠商收案。藉 此,除了是首次由中央號召志願者先例,更重要的是幫助國產疫苗順利進行,以避免各自招 募,人數限制恐會拖很久,甚至要半年以上。 此次招募以 11 月 11 日起開放登記,以 20 歲以上成年人為主,且不得有監護宣告或輔 助宣告;至於 12 歲以上、未滿 20 歲未成年人,可由本人登記,但應取得法定代理人同意; 此外,有五大類民眾不建議參與受試,包括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 疫系統疾病者、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癌症正在化療或即將接受治療者、嘗試受孕或懷 孕正在餵母乳的女性都不適合。而即便在登記接種後,民眾仍保有最終決定權,接種前一刻 均可放棄。 疫苗的種種新訊,即便仍存有許多待測試、待實驗數據、待時間來慢慢紓解的種種難 關,然而這樣的新訊,亦如同在 2020 年末紮下了希望的新苗。更令人期待的是:十二月的 到來,或許會是進行中的種種實驗測試,所播芽苗成長茁壯的時期,並於 2021 年初能收穫 豐碩的果實!
5
瘋什麼娛樂 ── 你好,2021 |執行編輯|黃靖婷||美術編輯|陳瑾緹|
時序已進入 2020 年的末端,可見過完聖誕節的七天後,就得與今年好好道別,邁入 2021 年。 我們也都知道,這份道別──跨年並不如字面上悲傷,它往往是歡樂的、開心的,因為有各種 不同的方式能進行它,透過慶祝、聚集在一起的方式,掃除一整年的陰霾不順,迎接新的開始。 在臺灣,我們會與重要的人聚在一起,可能吃個豐盛的晚餐、走在回家的路上,笑說著新的規 劃,最後打開電視一起窩著等倒數;也許是,在節目現場,跟著藝人嘉賓唱唱跳跳,然後再最 後齊聲大喊螢幕上的數字。 這是臺灣常見的跨年方式,而想當然,其他地區也會有他們的慶祝活動。那究竟,他們 到底有哪些獨特的慶祝方式,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2 顆葡萄 舉例歐洲,首先登場的是西班牙。跨年倒數的活動裡,西班牙人主要集中於馬德里太陽門 廣場前。當午夜十二時響起,每響一下,倒數的人便會吃一顆葡萄,共 12 顆。這個傳統背後 的故事或許能回朔至 1909 年,當時西班牙葡萄生產過剩,農民為把滯銷的葡萄賣出去,發明 「好運葡萄」這個概念,並結合新年的到來,把跨年吃葡萄與來年好運氣結合起來,促成了一 次成功的營銷,順帶創造了一個傳統。時至今日,這個傳統已被西班牙人接受,而「12 顆葡萄」 亦成為元旦的同義詞。
窗外一億歐元的煙火,屋裡一個人的晚宴 在德國,除夕晚上 11 點 59 分一過,迎來的不是 時鐘滴答聲,是市街巷弄傳來、四面八方的鞭炮聲。 對德國人來說,因為爆竹管理嚴格,平日裡禁止民間 隨便放鞭炮,唯一允許除夕夜這天。所以每年除夕, 家家戶戶大都會買鞭炮來放。也因此,在 2017 年, 僅限 3 天的煙火與鞭炮銷售量竟創下 1.3 億歐元的驚 人紀錄,也讓人看見德國活潑生動的一面。 此外,一般德國家庭也會在跨年時如同老規矩 一樣地看英語劇──《一個人的晚宴》(Dinner for One)。
6
(本專欄圖片來源:壹讀、Facebook)
這部英文短劇是正宗德國製片,因為演出這部短劇的英國演員弗林東(Freddie Frinton) 在二戰時與德國軍隊交鋒過,拒絕用德文演出,所以這部 18 分鐘的短劇就成為極少數德國製 作的英文劇。這部短劇於 1972 年第一次在除夕夜播出後,深受大眾喜愛,後來年年播放,成 為德國人幾十年下來除夕夜必看的英文短劇。
大和民族的新年前夕 對日本來說,他們過年不像其他多數的亞洲地區,會過一、二月的農曆年,而是將 12 月 31 日作為新年前夕,以傳統的慶祝活動來送舊迎新、祈福享樂。 首先是除夕夜敲鐘,自除夕夜到元旦的凌晨 12 點前後,寺廟會舉行敲鐘 108 下的佛教儀 式。日本人相信,只要人活著就會有 108 種煩惱,為了要消除這些煩惱,所以在跨年夜敲鐘 108 次,希望這樣能消除 108 種煩惱、去除晦氣,讓新的一年可以平安順心。此外吃蕎麥麵亦 是經典的慶祝方式,因為日本人深信蕎麥的果實能去除五臟的毒,故吃蕎麥來祈求新的一年身 體健康,也希望未來的一切,都有全新且美好的開始。
年末歌謠大典 大家是否有察覺,有關韓劇的話題 隨著長大變多,又或者,走在街上就會 聽見幾首 KPOP 歌曲,種種跡象足以 見識到韓國的娛樂產業有多受歡迎。若 連一般大眾都這樣,就別問對一個韓飯 (韓國粉絲)而言,年末的存在意義了。 韓國在聖誕節至跨年期間,會由韓國三 大電視台 KBS、SBS、MBC 舉辦年末 的音樂類娛樂節目,合稱「歌謠大戰」 或「歌謠大典」,將近四小時的表演採
結論
匯演形式,邀請韓國當年度受歡迎且品
回首今年,每一個人都清楚 2020 年是多麼地
行良好的各大團體及藝人嘉賓,與臺下
艱辛,全世界都在遺憾、痛苦、恐慌中掙扎,由此
粉絲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共享大韓民國的
我們對所有為防疫出力的人力、資源表達至高感
迎新魅力。
謝。我們也需要一個信念,不僅對臺灣,還是全世 界一個信念,那就是冬雪終有消停的一天、陰雨也 會迎來初晴,或許不是今年,甚至今年也無法好好
辛苦了,2020 請多指教,2021
道別──以過往的方式。但是只要相互配合、幫 助,未來就會往變好的日子上邁進。我們都需要這 樣相信與堅持著。
7
新宿舍開箱 ──辰曦樓 |文字編輯|黃靖婷|姚俞汝||美術編輯|林家璿|
全新的環境設計 相較於北大傳統宿舍,新的 二期宿舍有不一樣的空間設計, 像是房間內不再是以往的上下 舖,而是採組合式高架床的空間 配置,上層是睡覺的單人床,下 層是書桌及衣櫃,讓學生回到宿 舍有專屬自己的獨立空間,舒適 又方便。此外,通往上舖的階梯 是能打開的收納空櫃,宿舍生可 以在有限的房間裡擺放好自己的 生活用具,再也不用擔心公共領 域被堆置物品的問題,算是一件 貼心的小巧思。房間外還有一座 露台可供學生交流談心,到了晚 上還有暖黃色 LED 燈照耀四周,多了一份安全與溫馨感。目前雖尚未開放,但已有不少學生期待 之後能到那邊聊天觀景。
生活型態的變化 至於生活型態是否有改變,我們採訪的張同學認為通勤的方便性是最明顯的改變,很多北部的 同學因宿舍位子不夠,只得每天早起,急急忙忙地去趕車。「通勤意味著要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 與心力在往返學校的交通上,每天都得很早起床洗漱,有時還因為天氣狀況不佳、交通意外等,造 成路上堵車跟上課遲到。」張同學與另一位戴同學苦笑道。 如今宿舍新建落成,原本的通勤學生有機會享受到住宿的便利性,原本的通勤時間大幅縮減, 現在每天能夠晚起十幾分鐘,悠哉地走去商院。或者,放學後無需急忙回家,可以參加學校舉辦的 晚上講座跟活動,讓生活變更多元精采。
8
享受獨立且自由的大學生活 從通勤變成住宿學生後,第一反應除了開心,還會有些緊張,像是生活支出不如往常在家,有更多東 西需要自理,又或者期待跟未來的生活夥伴相遇,卻也擔心自己能否與大家相處融洽,自己和舍友的生活 界線要如何平衡等等。 不過,來到新宿舍就會發現,不管是情緒開心還是低落,房間外的露台可以讓自己跟朋友聊天,看著 北大風景傾訴煩惱;或待在雙人床上,發洩情緒也不必顧忌下方,因為整個上下層都是自己的小世界。 不是每個人都有住宿的機會,然而機會來臨時,請好好享受在宿舍的大學生活,日子或許有好有壞, 但那都是讓自己獨立成長的全新體驗。
房間配色的性別刻版印象爭議 於此議題面向,同學們各有看法。有人認為以藍色調為男生房,粉色調為女生房,可能有性別刻板印 象之虞;然也有學生認為以顏色為爭議性別刻板的聚焦點,似有放大檢視之不適。 不過,整體而言,住宿生活重在生活品質 與便利機能性,若以顏色而對此新建築落成加 以批評,將衍生更多紛爭衝突,實為可惜。若 持續關注錯誤,則讓原本立意良善,想讓學子 有一個溫馨而精心設計裝潢的第二個家,轉移 了注意力,而淪為爭辯及立場之分,反而無助 於原先的期望,以營造溫暖的校園住宿生活。 而其實,一般大眾所認為,藍色代表男生 ,粉色代表女生,此概念雖然是一種社會沿襲 而來的刻板印象;但真正性別刻版印象的所要 落實的意旨與精神,應存在於大家的理念與言 行體現,若太過嚴於細節表面上,容易讓彼此 站在正反支持的兩極點而有所誤解,而這需要 雙方有理解溝通,才能共同邁進。
男女同棟不同層
(圖片來源: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會粉專)
初始聽聞男女同棟宿舍,想必大家腦海中一定浮現過些許問號及疑慮。 然而經過訪問宿生後,發現辰曦樓的住宿及訪客管理,都相當安全嚴密。除了訪客時間限定一小時, 且須有該樓宿生與其一同辦理登記;上下樓梯電梯需要刷學生證確認感應,以限定個人樓層按鈕,因 此異性間不得互通樓層,增進安全性,減少學生及家長的疑慮。 而在人員進出管理面充足之餘,也有同學分享道,若以較為開放的心態觀之,身為大學生的我們, 其實對於男女之別,應能以成熟心智處之;學習獨立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自律以維護這個共有 生活空間的秩序,這也是大學另一個於教室看不到的課題。因此,這樣的住宿型態,以客觀視角看待, 也僅如同在外面租房一樣,有利於提早適應社會環境。
9
──緬甸同學會會長柳樹娟專訪
|執行編輯|李雨璇|戴琍玲|姚俞汝|張敏萱| |美術編輯|吳佳蓉|
12 月,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是回家的季節。 每年都有眾多僑生跨海而來,加入台北大學這個大家庭。不論是追尋理想,或是開闊 眼界,離鄉背井的心情肯定是惆悵不安的。外表儘管光鮮亮麗,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 酸與淚水?瘋北大特別採訪緬甸同學會的會長──柳樹娟──告訴我們關於她的精采故事。
10
臺灣,你好
回憶起當初選擇從緬甸來到台灣的契機,樹娟說:「我媽媽那邊的親戚有蠻多人都 是在臺灣,所以他們蠻希望我來臺灣。」因為不想離開家人,樹娟一開始其實不太想來。 但後來樹娟陪同媽媽來台灣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臺灣許多現象深深吸引著她,像是特殊的 排隊文化與濃厚人情味。那是她第一次覺得世界這麼大,應該要出去看一看。 原本樹娟考到的是國立嘉義大學,但評估交通因素後,決定去林口先讀僑生先修部, 最終考上第一志願──本校的企業管理學系。
遇到的挫折
「可能剛來的時候是對在地文化沒有那麼瞭解吧,會顯得格格不入。」雖然華僑從 小就學習中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樣樣具備,但不同國情及文化,都讓遠渡重洋的樹娟歷經 了一段適應期。一開始最明顯感受到差異的是「用詞」,例如:台灣人會說「行動電源」, 而緬甸人會說「充電寶」,雖然這些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不會有重大影響,但長久累積下來 還是會成為心裡小小的疙瘩。 另一個挫折是學業方面,樹娟笑著說:「我發現蠻多老師都喜歡說:『這你們高中 就學過了』,我想說『高中?』」因為對台灣的不熟悉,體會了初來乍到時難熬的過渡期, 但幸好時間撫慰了一切不安,努力習慣融入同時,樹娟漸漸愛上了台灣。
想念的時候
問及最想念緬甸是甚麼時刻,樹娟說:「中秋節、過年,尤其是過節氣氛非常濃的 時候。」身邊的人總會各自跟家人一起過節,但身為僑生的他們沒辦法擁抱遠在天邊的家 人,只能透過手機螢幕接受彼此的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大概就是這樣吧。
11
當想念的時候,看到甚麼家鄉的事物都是 思念。樹娟娓娓說道,有時候滑 facebook, 或是在網站上看到家鄉的照片,內心會突然很 亢奮──因為這是熟悉的地方呀!但興奮過後 剩下的只有無奈與心酸,不是回不去,也不是 不回去,而是睹物思情之餘被觸動的心弦,開 始深深想念家鄉的一切。 樹娟來到台灣兩年,只回去過緬甸一次, 今年更因為疫情打消返家念頭。談及如何面對 思念,「感覺大家都很忙,只能自己消化吧, 久了也就習慣了。」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國 家,沒有人能分享內心愁緒,那該是多麼強大 才能堅持下去。
世界這麼大,哪裡是家? 身為海外求學生,可能常會感到漂泊、 沒有依靠,但樹娟卻說:「我的歸屬感,在我 這裡。」她屬於她自己,不需要任何地方定義, 也無關容身於哪一個國家。家存在於自己的心 中,而最柔軟的那塊也充滿了家人朋友的溫馨 美好。 或許家可以分身無數,有朋友的地方是 家,有熟悉的事物也是家,待久了的地方也是 家,「但最好的家肯定是有媽媽在的地方,有 媽媽的地方才是家,不然只是個房子而已,」 沒有溫度,也沒有愛的人。
12
想要保護一樣的人 樹娟之前在留臺緬甸總會也擔任過幹部,之後樹娟憑藉從中學習的豐富經驗,接下北大緬甸 同學會會長的重擔。她說:「其實擔任會長,我的初心只是想讓剛來到臺灣的僑生,我們國家的人, 不要像我們一樣,來的時候有遇到一些困難,遇到一些遺憾,我想要盡力的去幫助他們,想讓他們 更快的適應這個地方。」
未來規劃 樹娟在台灣的這些日子,已經習慣本土的風土民情,笑著說:「排隊、垃圾要分類,我覺得 這些都蠻好的,或是去買個東西,服務員還會貼心的提醒你說:『這兩件打五折喔。』」台灣特色 小吃也成功擄獲她的胃,儘管想念家鄉菜,卻不影響愛上台灣美食的道地口味。 僑生受到的健保待遇也讓樹娟驚豔。一次來台時,母親做健康檢查是自費,價格非常高,雖 說如此,已經比在緬甸看醫生的代價來得低了,「在緬甸,你要把自己的命交到一個人手上,肯定 需要很大的信任。」相反地,樹娟讚嘆著台灣醫療的方便及先進。 畢業後在台灣工作五年,得到永久居留證,便能夠在不放棄本國身分證的前提下繼續工作。 樹娟的未來規劃包含著台灣,台灣的好讓她想留連不捨,而緬甸則是她心中無法取代的歸屬。隻身 前往台灣的勇敢女孩,經歷重重困難,不因現實受挫,更於過程中逐漸愛上台灣,令人刮目相看。
13
期許 樹娟以身為緬甸同學會會長的角度來
我會覺得,我看到這裡的不足,然後我去彌
看,希望未來能更加拉近僑生與一般生的距
補這裡的不足,但是我也有其他地方會是學
離,「我們的學長姐一樣是僑生,僑生帶僑
弟妹們看到的不足。」在海外求學的夥伴經
生,一般生帶一般生,逐漸變成了兩個團
常需要尋求歸屬感,而時機到了,也會出現
體,學校也沒有給一個,可以讓我們深入認
願意帶領社團、接棒責任的繼任者。
識的契機。」或許學校能夠舉辦類似活動,
樹娟期待,未來的緬甸同學會是大家
提供僑生跟新生一起互動的機會。雖然成長
互相幫助的交流平台,就算到了大三,還是
背景大不相同,但深入了解後將發現差異的
會為這個團體持續付出,打從心中將此視為
美麗,甚至擦出火花。
第二個家。同時,也不忘繼續幫助更多的僑
有關未來緬甸同學會發展,樹娟詳細
生,讓他們來到北大後能盡快適應環境,在
說明現在狀況,「我不知道我做得好不好,
生活各方面都感受到被照料、被關心的溫
也沒有權力去批判夥伴或學弟妹做得怎樣。
暖。
無論思鄉之情多麼濃厚,樹娟仍推薦大家去留、遊學,「如果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活, 這是你能夠選擇的範圍裡,你覺得最舒適、對你的未來最有幫助的,那就去做。」最重要的 是讓自己感到自在。人生有無限可能,趁大學期間多多闖蕩,開闊眼界,便能夠在蔚藍的天 空下,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14
箇中滋味,耐人尋味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專訪 |文字編輯|劉德容|陳瑾緹|林家璿|張瑄容| |美術編輯|姚俞汝|
在現今社會,人人都嚮往追求 卓越,享受成功為我們帶來的 滋味。而人不可能一帆風順, 又有誰來教我們該如何與失敗 灰暗相處?在社會一隅,我們 時常能在街頭中發現街友的身 影,明知應平等看待每個人, 而社會大眾往往會在他們身上 加諸不努力的偏見,又有誰能 夠仔細傾聽無家者的聲音,將 他們從社會邊緣墜落的險境中 接住?本次瘋北大專欄,將分 享「人生百味」背後的理念及 觀點,讓你去除貼在街友身上 的標籤與你之間的連結。
( 本專欄圖片來源:人生百味臉書粉專 )
15
成立人生百味的契機──不同的街友 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創辦人巫彥德發覺到,原來一小群社會運動者,能夠改變整個政治的體系。從那 時開始想在街頭上做些行動,而在學運現場中,有很多尚未發送出去的食物,若不發完可能幾餐就會壞掉; 然而工作人員卻認為,只能提供給街頭運動上的人,不應該給流浪的人,是否有點奇怪?於是,當時他們就 把剩下食物發送到龍山寺,這個過程也讓他意外發現,在有限的食物中,街友不僅不搶不鬧,還能分享給他 人;因此街友在他的心中就擁有了不同印象,也讓他們開始了關注街友的想法。而最初誕生的「石頭湯」不 僅僅是一個剩食再生的計畫,在大家來當志工或跟街友接觸的過程當中,創辦人發現到寶貴之處在於,其實 這個都市的冷漠並不是因為人很壞,而是他們沒有那個餘裕或空間幫助別人,也不知道幫助別人的方法是什 麼,所以才假裝沒看見。但是創辦人也補充道,其實大家也不用學會怎麼幫助別人,因為那也不是簡單的事 情;光是能理解、願意去把他看在眼裡,不要假裝他不存在,其實這樣就足夠讓人不冷漠、足夠讓人在能力 範圍內的事情伸出援手,這就是我們希望做的事,也希望讓人們更認識、更不那麼恐懼街友。
生命與連結 社會對街友的刻板印象多數認為他們好吃懶做,沒有人生目標。但是我們是否問過自己,「目標」對 人生的意義從何而來?創辦人分享,「拿大家常有的人生目標來舉例,大家都說要賺大錢、買車、買房,但 如果你的家人、父母、孩子、伴侶不在你的車子跟房子裡,有什麼意義?」即便意義猶存,卻也變得微小, 只剩自己了。
16
同場加映線上專欄番外篇!
回到街頭上來看,創辦人認為街友表面上是個平凡的人,但他本質上是失去社會連結的人,失去 社會連結的人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已經不知道為何而做。因此「重建連結」是 人生百味的大核心。
改變刻板印象,改變連結 連結可以劃分成三種更細的連結,第一:「個人與個人」,這是以人際關係面來看,創辦人說:「我 們認識的無家者,他可能在我們這邊相處得不錯,可是你回去問他家人朋友對他的評價,超差的。你說 他是偽裝出來的?其實我覺得不是,是他以前跟現在是不一樣的人。」正因家人朋友與他斷了連結,也 並沒有重新認識他,因此一直停留在既定印象;而在「社會連結」上,街友代表著流浪的族群,一個普 遍被認為人生失敗的族群,甚至只是一群貧窮的無家者。 創辦人認為這不是一種社會的惡意,更像是一種「無意」,因為不明白他人的生命經驗歷程,而 不小心造成傷害。因此人生百味舉辦的種種計畫都是為了讓大眾先傾聽再理解,漸漸改變社會對街友舊 有的刻板印象,就會改變與他們的連結。
「外籍移工的守護者── GWO 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專訪」
17
學習與失敗、困境共處 ——自我連結 人並不完美,人帶有缺陷。而剛 好無家者的生命狀態時常都在這種情形 之下。脆弱是不討喜的,甚至是被積極 排除、排斥面對的。如此一來,就會是 一個無法接納自己,一個對過去自己出 生及自我生命經驗完全否定的人。而人 的脆弱其實就藏在生命裡的地下室,因 為把它以紙箱包藏起來,丟棄在地下, 所以它並不會消失,也不會讓你改變對 它的印象。但是,當你學習與「自己」 連結,走進地下室,重拾它先前帶來的 痛苦,很多時候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糟, 痛苦中也帶有讓你成長及學習的成分, 而這也是重建連結中最困難的部分。
「貧窮人的臺北」 ──說一個沒有壞人的故事 我們社會對於貧窮這個狀態的污 名是很強烈的,大眾認為貧窮就是因為 不努力、不會思考,而這種污名使得貧 窮這件事情在社會上會讓很多貧困者想 要去隱藏。因此為了鬆綁貧窮、無家者 身上的負面標籤,顯露他們的真實樣 貌,人生百味發起「貧窮人的臺北」等 一系列重建貧困者主體性計畫,希望讓 他們有自我發聲、擺脫汙名的機會,也 讓那些不被理解的選擇,有被看見的可 能,進而讓大家正視貧窮的不同面向。 「貧窮人的臺北」本質上其實是去創造 一個可以發聲的空間,因為在過去大家 總是帶著「自己的眼光」來聆聽他們的 聲音,而在故事還沒講完前就被批判聲
18
給淹沒。創辦人說,「貧窮人的臺北」是他們跟很多組織,一起陪伴貧困者把自己 故事講完,並且不是只講一部分,而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才不會因為大家的不理解, 而使貧困者容易被罵,而又塵封起生命經歷,繼續腐蝕。同樣的,讓社會大眾進入 這個空間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他們,先拿掉批判,傾聽並相信他講的都是真的,才 會聽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以促使這些貧困者能藉由把痛苦拿出來跟別人交流, 得到一些理解,讓問題越變越小。
學習與失敗、困境共處 ——自我連結 創辦人認為,無家者本身遇到的困境其實很多,並不會因為只有一兩個問題 因素而開始流浪,因此在面對他們時,應給予「能力範圍內」的溫暖。像是大學生 能夠從關心周圍的同學開始,當朋友遇到困難而絕望時,重點不是要急促給予正確 建議,而是「聆聽」。創辦人也進一步分享,人不太需要建議,其實人會怎麼做, 他自己都知道。能夠關懷的方式有很多,仔細聆聽他的聲音,放下自己心中的焦慮, 給予適當陪伴,就是最好的關懷。
19
留心思念, 簡單再見 |文|不動四 毛子| |美術編輯|陳香婷|
專欄介紹 中學後,告別了童年,告別了初戀;出了社會,告別了初心,告別了自己。後來愈 發刻意去走慢時間,才發現無論如何,都會悄悄告別世界。人明明窮極一生都在告別, 卻很少有人能學會,生離或死別。我們只要在任何時候能真的坦然告別,人生都又能更 寬闊了些。用我的經驗,和你一起告別。 經歷過家庭變故、難療的情傷或是難以放下明明再也無法把握的現實,讀過這些故 事,我們慢慢告別,慢慢告別。
作家動機 本來就對寫作有極大的興趣,將來也希望繼續寫下去。剛好藉由這個機會累積自己 的實力,另外也需要有點壓力(平常文章的產出量極少)來逼自己一直寫。還有如果成 為瘋北大的專欄作家,那我就可以偷偷稱自己是「作家」,而不是在成果與過程間掙扎 自己的定位。
20
04 苦情城市 大港邊泊著很多漁船,隨著海浪伏起 伏落,看上去也像一排船浪,只是不那麼 規律。有些比較新的船披著破布,為的是 防止常年下雨帶來的衰敗。假期下午的基 隆港還算悠閒,雨水混著海風的餿鹽味常 駐在空氣裡。那種在城市還能聞到的鹹腥 味,是專屬基隆的味道。 地理位置的關係,基隆受到季風和地 形的影響,四季皆雨。整個城市籠罩在雨 霧中,都神秘,都不清楚。廟口夜市的攤 販拉出雨遮,生意在做;觀光客和在地人 打著傘,並肩走在霧裡看花的街道上,日
不張揚的城市性格,讓地下道和天橋
子在過。至於有些無家可歸的故人,就躲
隨處可見,連接馬路兩邊。行人都躲在裡
進基隆陰暗潮濕的角落,乞要生活。
面,是在躲雨,也是在躲避雨都帶來的巨 大陰鬱。潮濕的氣息一點不留地侵襲天花 板和牆壁,斑駁五彩的裂紋像蜘蛛網,散 佈在油漆牆面上,網住整個城市的生氣。 寄生在這些角落的人們,像蛛網上的飛 蛾,點點地被蠶食,即便掙脫了,也只能 撲火。 還算是一方明地,能供這些夜寐無歸 的故人安放自己。短短幾步樓梯的距離, 下的是另一場雨。樓道亮著微弱慘白的日 光燈,給不了太多溫暖,只能再看清楚, 身旁走經的冷漠表情。滲水的管線和長滿 黑苔的磁磚地板,放著幾塊方形草蓆。幸 運一點的人,還有發霉浸溼的棉被可以 墊。這裡被天地遺忘,沒有雨,陽光也不 會灑進來,不溫暖,只有潤潤的記憶。細 雨漫漫的都城,只剩下濕透的乾草,被強 捆成一塊蓆子,看上去還像個樣,但草已 死透,都沒生氣。
21
雨都裡的遊民, 在暗無天日的樓道裡 生活。與其他城市不 同,不只地下道,地 下道以外也同樣沒有 陽 光。 這 些 人 大 都 四、五十來歲,皺紋 爬滿臉上,和壁癌的 斑駁有幾分相似,眼 中流瀉出對生命的掙 扎,只是沒了盼望。 每次看見他們,都只 能不自然地盯著前 方, 機 械 式 地 往 前 走。不想讓他們看出 眼神裡有憐憫,就算
(圖片來源:網路公開資源)
只是眉角稍微鬆動,我都不想。就算他們 不在乎,就算從來都不可憐他們,這樣還 多少保留點人性,和一點尊嚴。只是如 此,我也變成人海裡的無情人類,在無晴 的城市裡冷眼。
之類,少有新意。「地下居民」在近市區
東岸商圈進駐後,附近所有地下道被
的地方,都不再出現,搬到稍微遠些的地
重新裝修。露出管線的天花板、長滿苔的
下道或天橋。在那些還沒被照顧到的空間
磁磚都換新,貼上地區國高中學生得獎的
裡,將對生活的追求揉碎,流進地下道的
彩畫,多是在描繪基隆之美、大港的沿革
水溝,入海,再隨雨落下。落入基隆城的 每寸肌膚,還有一些打在傘上,滴答滴 答,多聽不到的苦。 雨沒停,雨不會停。鹹腥的海味,是 專屬基隆的味道。如果城市有情,能不能 為這漫漫長雨祈禱?
22
課後活動指南 應外系學會:
中友會:
| 12/10 18:00 - 21:00
| 12/1 18:00 - 21:00
|文院盃決賽
|耶誕晚會──眾神的饗宴
|社科 206
|體育館 4F31
文院好歌喉強勢來襲!經過
耶誕節即將來臨,我們設計
應 外、 中 文 與 歷 史 三 系 各 自 初
一些遊戲、表演,供大家聚在一
賽,選出各系佼佼者應戰,不僅
起。當天準備酒水及牌類遊戲供
提供熱衷歌唱的同學表現舞台,
大家放鬆享受!正裝出席!(依
前來的觀眾也將大飽耳福。活動
報名情況決定是否對外開放,先
現場有抽獎活動,我們也準備了
以中部人為優先)
點心一定要來喔!
| 12/1 - 12/5 應外週
熱門音樂社:
|文院
| 12/3 18:00 進場 18:30 開始
適逢聖誕節,應外系準備了 為 期 一 周 的 一 系 列 活 動, 有 桌
|熱門音樂 Cover 大賽 |體育館 4F30
遊、制服日、聖誕趴還有闖關活
熱音社新生第一次表演亮
動, 完 成 指 定 任 務 還 能 參 加 抽
相,有認識的朋友表演歡迎來捧
獎,大家呼朋引伴一同歡慶聖誕
場喔!
氣息滿溢的應外週!
23
Light House 歡迎光臨工作屋: |舊鞋救命 - An action to make change | 12/1 - 12/5 |收物資時間 平日:10:00 - 15:00 假日:9:00 - 16:00 |卓越北大行道會 在非洲肯亞,人民常常因沒有鞋子而需打赤腳,進而感染沙蚤 病喪命。你的一雙鞋,是他們救命的關鍵。我們一起發揮愛心募 集一個貨櫃的鞋子與背包,運送到非洲肯亞,並將貨櫃於當地改 装成醫療診所或是教室給當地居民使用。
不用去耶誕城也能聖誕 party: | 12/19 18:00 - 21:00 |大學路 206 號(榮耀聖城) 今年,來點不一樣的聖誕節!不用去人擠人的耶誕城,因 為在北大特區,Light House 歡迎光臨工作屋早就幫你辦了一場 party,現場有音樂、表演、免費食物和神秘彩蛋。冷冷的天,不 一樣的聖誕節,讓你 chill 整晚~
北大飯糰: | 12/02《機不可失》斜槓人生的選擇之路 | 12/09 《壓力山大》憂鬱和暴躁來襲怎麼辦 | 12/16 《他真的很機車ㄟ》如何面對人際衝突 ? | 12/23 《交換禮物·玩聖誕》聖誕交換禮物活動
24
| 12/30 《北大 TED× 現場講座》短時間知曉大道理
招兵買馬, 徵求專欄作家 |文|陳香婷| |美術編輯|姚俞汝| ( 圖片來源:網路示意圖片 )
不論是想分享特別的旅遊經驗、或是發表評論、想法,瘋北大提供妳/ 你一個秀出自我的舞台,可以規劃四期的作家專欄內容,想嘗試的同學,別再 猶豫了,瘋北大的編輯群期待你們的投稿! 影劇書籍評論、兩性分析、志工經驗、交換心得,都可以投稿,還能順 便賺取稿費唷!專欄主題不限,可以是文字佐以攝影作品、插畫佐以文字等等; 任期為四期(三、四、五、六月),每一期篇幅為刊物的兩~三頁(約 1300 字+照片或插畫),一期稿費 500 元。 有意願成為專欄作家的同學,請在 1/17(日)凌晨 11 點 59 分前填妥上 述連結的表格寄送至新聞部信箱(ntpusunewsdept@gmail.com) 1/18(一)將會在粉絲頁進行公開投票(公布主題與概述),讓瘋北大的 讀者們選出最喜歡的專欄! 有任何問題歡迎寄信或私訊 瘋_北大粉絲專頁來詢問~
本學期專欄作家毛子的悄悄話: 專欄作家是個奇妙的經驗,是個可大可小的頭銜。我不知道瘋北大的觸 及率多少,或是有多少人會看到我的文章。但是不為別的,為了寫作而寫作, 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這學期一共寫了四篇文章,包括從來沒有想過的題材, 也是對自己的突破。還有,在截稿日前趕稿,害我以為自己很大牌(笑)。總 之,很感謝新聞部給我這次機會,讓我能生出不同題材的作品,也謝謝每一個 讀文章的你們,毛子跟大家告別了。
25
26
國立臺北大學第 21 屆學生會新聞部 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