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SEP. / Vol.98
【瘋國際】紫荊之殤: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 【瘋時事】從 < 護照條例 > 之修訂為起點, 回顧台灣語言文化及政策的 70 年發展 【瘋學權】微學程畢業門檻?我們與學弟妹真的需要嗎? 【瘋校園】起點:給大學新鮮人的「新鳶季」 【瘋專欄】臺灣戲曲:一場人生的自我選擇 移工在臺灣,70 萬人的文化融合之旅 【封面故事】走入部落,走出偏見
總編輯 吳沂珊 「文化」這兩字,比我想像中複雜許多。在製 作九月號時,我們天真的將主題訂為「文化與傳 承」,希望能透過本期瘋北大,一起探討在強勢文 化席捲各地的現今,那些逐漸式微或不被理解的文 發行人 林明緯
化究竟該如何被保留與延續。然而,當真正著手進
副發行人 謝佳運
行訪談時我們卻發現,原來在這些陌生文化面前,
總編輯 吳沂珊
我們是羽翼未豐卻妄想展翅的雛鳥,所有的文化保
副總編輯 陳稟韜
留、維護與傳承,都應建立在對該文化有充分的認
執行編輯 楊晴 黃瀚平 鍾政廷
識與理解後,才能有下一步的討論空間。
吳沂珊 王筱晴 蕭岑育
你是否曾經參與部落或偏鄉服務呢?社工二的
陳稟韜 翁秀鳳 姚俞汝
李品儀是隆恩埔青少年志工隊現任社長,出於對原
專欄作家 吳珮綺
住民文化的好奇心,她親自走進部落,從最初參加
美術編輯 蕭岑育
黃瀚平 楊晴
短期的服務隊,到如今每週準時來到隆恩埔國宅陪
吳沂珊 陳稟韜 翁秀鳳
原住民孩子寫作業,品儀知道自己能做的不多,但
王筱晴 姚俞汝
她能夠陪伴、聆聽,在最小的事情上為原住民文化
封面拍攝 北大攝影社 黃楨
盡最大的心力。
特別感謝 李品儀 陳龍廷教授
布袋戲與傳統戲曲是臺灣極具象徵意義的本土
One-Forty
文化,但曾經風靡一時的表演藝術,卻已成了對年
發行月份 2019年9月
輕一輩來說漸趨陌生的過去式。師大臺語文學系陳
發行數量 400本
龍廷教授曾出版《臺灣布袋戲發展史》一書,他知 道戲曲除了是臺灣文化的命脈,更能勾勒出本土淵 遠流長的歷史,於是他最終放棄就讀醫學院,背起 了文化傳承的重擔。
2019 SEP. / Vol.98
移 工 議 題 似 乎 總 是 嚴 肅 而 難 以 親 近, 然 而 One-Forty 團隊成功地突破框架,在眾多爭取勞權 的團體之外,致力於開設各類課程,讓移工能真正 學到一技之長,而非一再陷入基層工作的循環。此 【瘋國際】紫荊之殤: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 【瘋時事】從 < 護照條例 > 之修訂為起點, 回顧台灣語言文化及政策的 70 年發展
外,他們也舉辦許多簡單而別具新意的活動,促進
【瘋學權】微學程畢業門檻?我們與學弟妹真的需要嗎? 【瘋校園】起點:給大學新鮮人的「新鳶季」 【瘋專欄】臺灣戲曲:一場人生的自我選擇
大眾與移工的交流。
一場由你我發起的社會運動 【封面故事】走入部落,走出偏見
偏見與漠視大多來自不了解,九月號瘋北大 「文化與傳承」,我們不談傳承,只談理解。期許
國立臺北大學第 20 屆學生會新聞部發行
各位讀者在對原住民部落、臺灣戲曲及東南亞移工
合作相關事宜請洽:
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後,都能對這些曾讓你感到陌生
ntpusunewsdept@gmail.com
的文化,有著全新的解讀和答案。
目 錄 【九月份行事曆】
02
【瘋議題】 瘋國際 紫荊之殤: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
04
瘋時事 從 < 護照條例 > 之修訂為起點,回顧台
06
灣語言文化及政策的 70 年發展 瘋學權 微學程畢業門檻?我們與學弟妹真的需要嗎?
08
瘋校園 起點:給大學新鮮人的「新鳶季」
10
【瘋專欄】 封面故事 走入部落,走出偏見──社工二李品儀專訪
12
臺灣戲曲:一場人生的自我選擇──陳龍廷教授專訪
17
移工在臺灣,70 萬人的文化融合之旅── One-Forty 專訪
22
【作家專欄】 優土伯,報你知!
27
我愛台灣,台灣愛我──不同以往的台客精神
【讀者投書】 【課後活動指南】
30 31
1
行事曆 九月 SEP.
SUN
MON
TUE
1
2
3
8
9
10
15
16
17 Light House 歡迎光臨工作 屋 大學生富翁
22
23
24
加退
冬眠詩文學社 《殺青與燙銀》 新書座談
29 22
30
WED
THU
FRI
SAT
4
5
6
7
11
12
13
14
中秋節
社團聯展
加退選 新鳶季:啟程
18
19 塔羅研究社 第一次社課
20
熱音社 熱舞社 迎新
21
迎新茶會
機車研究社 迎新暨期初社團大會
退選
25
向日葵志工社 向日葵親子讀經班
26
27
28
33
紫荊之殤: 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執行編輯|楊晴|
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
|美術編輯|蕭岑育|
2019 年 6 月 9 日爆發了由民間人權陣線所主辦的示威抗議遊行,主張反對通過《逃犯條例》 修訂草案。《逃犯條例》本就已遭各界質疑,加上當日的示威抗議,卻沒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改 變心意,仍在當晚宣布逃犯條例的草案將如期於 6 月 12 日在立法會二讀。由於抗爭情勢越演越 烈,特首一度聲稱「暫緩」,甚至曖昧地稱《逃犯條例》已「壽終正寢」,而不以「撤回」正面 回應港民要求。香港的抗爭從數百萬人上街的示威遊行,演變成為為期數週的激烈警民衝突,人 民的訴求也從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到希望香港政府不將 612 衝突定調為「暴動」、撤銷 控訴或釋放遭捕的示威者、追究警方非法濫權的責任、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成立獨立的調查 委員會徹查所有事件等等訴求。這場看似無止盡的社會運動牽涉到許多面向,加上中國和香港間 有一國兩制的關係,也因此,根據許多報導,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香港自 1997 年回歸中國以來, 對北京政權構成的最大挑戰,也是自 1960 年代末期左派暴動以來,港警面臨最嚴峻的動亂情勢。
為什麼要撤回條例? 目前香港依據《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及《逃犯條例》移交逃犯與司法協助,條文內 明文規定不適用於中國、台灣及澳門,因此香港無權提供法律援助或引渡嫌犯。一旦《逃犯條例》 通過,不只香港人,其它國籍的民眾,日後過境香港,只要被認定有犯罪嫌疑,即使轉機過境香 港,皆有可能遭逮捕、引渡到中國審判。且這次修訂引發大量社會爭議,然政府未給予市民充足 時間理解、討論和反映意見,經公眾諮詢、律師會、教育團體、商界的反對後,甚至仍然堅持提 出修訂,並且要求立法會盡快通過,引發輿論強烈反彈。多數港人憂心香港《逃犯條例》修法的 通過,將開啟「送中」的大門,中國便能輕易地,以惡劣的司法制度迫害自由與人權,因此反對 條例的修訂通過。
4
元朗事件後各方回應 示威期間,警方的暴力手法和政府的消極態度,讓人民十分不滿。首先,警察與黑道勢力的 結合,讓示威者受傷慘重。警方多次使用布袋彈、塑膠子彈、催淚彈,近距離對民眾開槍;而黑 道勢力的滲入,從記者、一般民眾到孕婦一律不放過,甚至有女性在襲擊時遭到非禮。警察漠視 黑道勢力隨意傷害他人,於事發一個小時後才姍姍來遲,更未拘捕任何人。對此,香港特首的態 度,竟有別於先前多次譴責示威是暴動、形容示威者是暴徒,反而拒絕將元朗襲擊歸類為暴動; 而警方則以白衫人不一定有參與打鬥,會全力追查所有暴力行為,回應外界詢問。此外,除了原 本的示威抗議,也陸續有許多罷工、罷課的活 動出現,例如 5 日發起「三罷」運動(罷工、 罷課、罷市),發起人周庭更認為,面對議會 制度的崩壞、警察的失控濫權濫捕,納稅人不 應假裝一切正常上班賺錢,而該向政府表態, 讓無能高官問責下台。
(圖片來源:hk anti extradition law 臉書粉專) (圖片來源:今周刊)
只有暴政,沒有暴徒 國際特赦組織已對香港警方暴力執法作出譴 責,認為港警行為已違反國際人權法;而在致全 體香港人公開信中,香港政府新聞處主任也表 示,「我們都是身處高牆的雞蛋,在雞蛋和高牆 之間,我們除了永遠站在雞蛋那邊,更加希望可 以成為保護雞蛋的高牆。我們相信,只有暴政, 沒有暴徒。願事件可以盡快平息,社會回復平 靜,香港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香港正面臨重重政治、經濟上的動盪和挑戰,而真正將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特首、官員、黑 警,卻以高姿態喊著:「大家忍心將香港推向粉身碎骨的深淵嗎?」,將法治的破壞全歸諸於示 威者,不深入檢討問題,反倒以暴力鎮壓人民,令人髮指。在這紛擾的時刻,港民不需要一個愚 民弄權的政府,而是能夠站出來替人民發聲、謀求福祉,然而就香港現在仍舊混亂的情況觀之, 事態勢必將繼續延燒,直到港府擁有解決當前困局的決心和承擔。
5
從 < 護照條例 > 之修訂為起點—— 回顧台灣語言文化及政策的 70 年發展 |執行編輯|黃瀚平||美術編輯|黃瀚平| 日前,外交部修正並公布了護照條例施行細則第 14 條,使得我國國民於護照的 英文音譯時可使用其母語讀音。而在此之前,護照名字的音譯一律都使用國語譯音, 如「黃」的姓氏於國語音譯時為 Huang,若以台語音譯則為 Ng,兩者有非常大的不 同。而此次法規的修訂使民眾能夠自由使用自己想使用的名字,可說是我國在多元族 群語言文化政策上的一大進步。 事實上,台灣在多元族群的語言文化的歷史脈絡中曾經跌跌撞撞,本土文化被統 治者藉由各種理由打壓,甚至曾經對於使用方言有嚴格的限制,更不用說如現今有許 多以母語為主要語言的電視頻道。
原住民改漢姓,難知其家族脈絡。 1940 年代中期日本戰敗後,國民黨接收台灣,行政院頒布《修正台灣省人民回復 原有姓名辦法》,使在日治時期因皇民化運動而改為日本姓名的台灣人民恢復其原本 漢名,此時,沒有漢族姓氏,抑或是命名方式根本與漢人不同的原住民,就被戶政機 關以抽籤等方式,不追究其親屬關係而任意分配其漢姓及漢名,造成其後代對於家族 脈絡不清楚、無從得知家族關係,甚至可能發生近親聯姻等狀況,影響其身分認同。
禁說方言,違者掛狗牌! 1947 年,台灣省政府推行說國語運動,將說國語及「愛國」做強烈的連結,並強 調在學校只能說國語,且禁止使用外語及方言的電影上映。而到了 1973 年,政府更 強烈地在各級學校推動該政策,並規定每個班級都要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嚴格 的控管學生使用方言,違者則以掛狗牌、罰錢、體罰等方式處罰,其方式雖然有效率 的推動語言統一,卻也扭曲了一些價值觀,甚至因此而扼殺了母語的傳承,如「掛狗 牌」等幾近羞辱的方式讓人認為說母語是件丟臉行為,因此而不願學習母語。從另一 方面來看,語言在文化的意涵上是作為聯繫一個族群當中的重要因素,和族群的文化
6
(圖片來源 : 自由時報)
以及身分認同等等有高度關聯,若斬斷
於原住民本身或其姓名不甚了解,甚至
母語的延續,似乎也代表著削弱族群之
可能帶有歧見,使得推動至今,恢復本
間的特有情感與連結。
名的人尚占少數。
1976 年,新通過的「廣播電視法」
而在 1988 年,由林光華等人發起
限縮了台語的廣播以及電視節目的播放
的大規模示威遊行「還我母語運動」,
時間,使得民眾接觸母語的時間更少,
又稱「還我客家話運動」抗議廣播電視
加上說國語運動而造成對母語的排斥
法對於方言節目的多重限制,要求電視
感,各種母語的傳承碰到了瓶頸甚至開
台能夠製播更多的客語節目,以促進和
始式微,而在 1983 年時起草的「語文
重建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其可視為台
法」更是以「切實推行國語,保持固有
灣逐漸走向一個多元開放的語言社會中
國字,以防簡防濫」為宗旨,規定會議、
的里程碑,而其後續也影響著如「客家
三人以上場合、各級學校、媒體等等應
電視台」等此類非以國語為主要播送語
該使用國語,不得使用其他語言,然此
言的電視台的成立,逐漸走向一個對於
受到了民間許多團體以及黨外省議會菁
族群友善包容的社會。
英的抗議,最後中止制定。
權利之外,還有意願。
還我母語、正名運動─解開枷鎖?
1984 年,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
會發起正名運動,除了訴求政府修正 「山地同胞」的用詞之外,也希望能在 正式的身分證件上改用自己在族語中原 本的名字,而非連自己都感到陌生的漢 名,而在 1995 年,姓名條例修正案的 通過,使原住民終於可以在正式場合中 使用自己原本的名字。 然而,這也意 味著許多證件的名字,如證照、銀行帳 戶等等都必須有所變更,繁瑣的程序、 姓名系統的字數限制以及身份連貫性的 問題都一次浮出水面,再加上社會上對 (圖片來源 : 鯨魚網站)
「語言權」是以國際人權法為基礎 而發想的新興權利,如公民與政治權利 國際公約第 27 條就定有明文:「凡有 種族、宗教或語言少數團體之國家,屬 於此類少數團體之人,與團體中其他分 子共同享受其固有文化、信奉躬行其固 有宗教或使用其固有語言之權利,不得 剝奪之。」除了反映在姓名上之外,也 會在傳播媒體、教育等方面呈現,我國 截至目前已有如公視台語台、客家電視 台、原住民電視台等非以國語為主要播 送語言的電視台,且在國中小都有實施 鄉土語言教育,顯見我國對於語言政策 以較之前進步許多。 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後代學子是 否有意願學習母語?或其根本以所謂 「國語」為其唯一母語?幾十年的語言 限制使國語強勢進入民間生活,卻似乎 也使原本的母語不再被使用,甚至因而 造成世代間的代溝。 或許民眾更應該 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讓莘莘學子在努力 學習英文,追求國際化的同時,也能回 頭看,甚至深入學習那逐漸失傳、充滿 著老祖宗智慧的語言。
7
107 學年度的北大教務處提出自 110 入學 的學弟妹們,在畢業之前將要修完一個微學 程、學分學程、輔系或雙主修才能畢業。其中 美術編輯 ∣ 執行編輯 ∣ 楊 晴 ∣ ∣ 鍾政廷 ∣ ∣
我 們 與 學 弟 妹 真 的 需 要 嗎?
微學程畢業門檻?
本次事件原由與影響
學分數最少為微學程,最低為 8 學分,有 4 學 分將從通識學習課程中扣除補進微學程內,另 一半將由各系之原系必修學分中取出,補入微 學程的另外 4 學分。在教務會議與校務會議的 修訂中學生代表雖多次反對此學則修正案,並 要求校方提出學則修改座談會學生與教師贊成 之證據與完整的門檻配套方法 ( 包括各系開課 增加、調查熱門學程、增聘兼任教師等 ) 以因 應未來學校在政策推行時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 題,不過在學校的強大壓力與不合理的會議程 序下,依然強行於 107 學年度校務會議通過,
本校微學程與學分學程簡介
及以後入學的新生同學的權益損害甚深。
本校之微學程與學分學程為學生無法修習
本次學則修正案在本校只有學校一級主管
雙主修或輔系的替代方案,對學生來說,修習
參與的 107 學年度願景共識營早已於內部決
雙主修與輔系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負
定,並於 107 學期初召開唯一一次的學生公
擔,修習學分學程與微學程則可以讓學生在有
聽會,於公聽會內,教務處僅說明微學程事宜
限的時間內,修習特定課程目標內的核心課 程,並對特定領域的學科進行最基礎的學習。 對學生而言,若有其餘事務不便修習輔系與雙 主修,微學程與學分學程即是這些學生增進除 本系學科之外知識的最好契機。若是不想要被 雙輔綁住的同學,微學程與學分學程也是一個 相當好的選項。
8
這個無配套措施的學則修正案將對 110 學年度
事件現況 本部已將此次事件透過許多方式 ( 包括收 集同學與教授的退回修正案聯署與舉辦校務座 談會 ) 讓全校知悉校方這次的魯莽行動,本部 在各級會議內亦努力反對此次修正案,並於體 ( 包含本次的修正案 ) 只是學校辦學一個未來 的目標和概念。對當時出席的學生代表來說,
制內持續尋找方法反映全校師生意見,持續努 力以退回此次修正案。
就不是當時主要追問與質詢的重點。但是於本 學年度教務會議裡,教務處卻突擊提出本次的 學則修正案,並以本校學生代表未於原本的公 聽會反映作為學生贊同之理由,後於本校最高
事件省思
決策會議-校務會議更以非常含糊之方式帶過
這個爭議眾多的學則修正案真的是我們需
此等非常重要之議案。而後,校長、教務長兩
要的嗎?一個好的大學需要如此多規範去限制
位校方高級長官於校務會議後的學生校務座談
學生選課的自由嗎?對大學新鮮人來說,大學
會以非常高姿態的方式與詢問學校詳細作法與
是一個初期社會化的地方,是一個可讓剛社會
希望有配套措施以因應突發狀況的學生們訓
化的大學新鮮人自己安排自己時間、為自己選
話,並以不負責任的態度將這些問題拋給未來
的課負責的場所,讓這些新鮮人對自己做的決
的學弟妹,並以「未來的學弟妹如果不喜歡北
定負責也是一種成長,若只是一昧的用規範去
大的系統可以不要來北大」和「如果這個系統
限制,那這個人只會在這個框架內成長,並被
有問題,等到有問題在廢除或修正就好了」等
壓抑住,不會有任何突破。
言語來推卸責任。顯見這次的學則修正案擁有
對學權來說,我們追求對學生基本權益的
許多瑕疵,必須要求將其退回並重新審查,且
保障,學生選課的自由正如同國家憲法規定保
要求此後若有此等將影響眾多學生權益之議案
障的基本人權一樣都應該受到維護,不應該因
即將推行,必須召開不得低於本校所有學院或
為這種倉促胡亂提出的法案而受到損害。學權
所有系所數量之公開聽證會。
希望學生們擁有的絕對不是沒有秩序不用負責 任的自由,我們希望在保有一定程度且合理合 法的秩序之下,追求自身最大的權益,在最大 的限度下追求個人最好的發展,學權部希望在 大學求學路上,各位同學能捍衛自身權益的意 識,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權益在你不注意時被他 人所侵害。
9
|執行編輯|吳沂珊||美術編輯|吳沂珊|
起點:
給大學新鮮人的「新鳶季」 結束了漫長假期,緊接而來的,是不得不面對的校園生活。對於學長姐來說,這樣的回歸 似乎並不陌生,但對於剛踏入大學的新鮮人而言,卻是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新鳶季」便是在 新生的不安與期待中油然而生;現在,就讓我們搶先一探究竟吧!
走!參加新鳶季!
10
9/09 ( 一 )
9/10 ( 二 )
9/11 ( 三 )
9/12 ( 四 )
11:00-13:00
11:00-13:00
11:00-13:00
11:00-13:00
社團博覽會
社團博覽會
社團博覽會
社團博覽會
( 法商大道 )
( 法商大道 )
( 法商大道 )
( 法商大道 )
18:30-20:30
18:30-20:30
18:30-21:30
18:30-20:30
新生職涯講座
新生職涯講座
社團聯展
歌手分享
( 公院 119 )
( 公院 119 )
( 國際會議廳 )
( 公院 119 )
新鳶季
:啟程
今年的新生週依然由學生會主辦,策劃為期一週的新鳶季。「鳶」,臺北大學的重 要象徵,學校以此展望每位學生能夠展翅高飛;「啟程」,則代表希望藉由這個活動, 讓大一新生們將臺北大學視為新生活的起點,跨出大學生活第一步。因此今年的新生週 取名為「新鳶季:啟程」,其中包含了四大主題活動:社團博覽會、社團聯展、專家講 座、歌手分享,將於 9 月 9 日到 9 月 12 日進行。
團博覽會」。結合社團與擺攤,除了能讓新生接觸到嶄新的生活環境,也能認識更多元 的學習與社交管道。這次的博覽會將由 60 個不同社團共襄盛舉,其中包含學藝性、康 樂性、體育性、服務性、音樂性質的社團,滿足學生們多樣化的興趣與需求,真正達到
社團博覽會
懷著一顆期待的心呢?自開學第一天(9/9)起,校內法商大道上會有連續四天的「社
&社團聯展
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從加入社團開始!剛進入大學的新鮮人們,是否對社團活動
多元學習的目標。 此外,除了社團博覽會,9/11(三)晚上舉辦的「社團聯展」更是重頭戲。今年的 社團聯展將由 18 個社團為我們帶來精彩表演,透過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不僅能夠更加 認識該社團的活動內容,更能在主持人串場及現場歡樂氣氛下,度過一個豐富又精采的 夜晚!
職涯講座
&歌手分享
大學,是個全新的階段,所有新鮮人們都應該勇於嘗試不同活動,拋下過往對自己 的桎梏,永不設限,勇於冒險、實踐夢想!今年新鳶季,學生會一如既往地精心為小大 一策劃了兩場專家講座,並在 9/9(一)與 9/10(二)的晚上舉辦。 首先,第一場講座將由知名攝影教練吳鑫擔任講師,在講座的過程中,他將與新生 分享求學路途上,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天賦,進而將興趣培養成一技之長,讓攝 影不只是個興趣,而是自我實踐與生命成長的結合,吳鑫除了透過攝影帶給他人影像中 的樂趣,同時也學會記錄下眼前美好的人事物。而第二場講座,則邀請到中華康輔教育 推廣協會的專任講師胡瑋翰,與新生分享大學可能會面臨的各種徬徨與迷茫,並帶領新 生正確探索自己、更有效率地規劃大學生活。 最後,9/12(四)夜晚,新人歌手葉穎將會透過演唱與分享,為新生們帶來一場非 典型講座!葉穎畢業於臺大政治系,最終卻走向一條與所學完全不同的歌手之路,這背 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故事?近期又有哪些即將發布的單曲呢?週四夜晚,他將與北大 新生們共創一場與眾不同的音樂之夜!
11
走入部落,走出偏見 ──社工二李品儀專訪 |執行編輯|王筱晴|蕭岑育|吳沂珊|陳稟韜| |美術編輯|陳稟韜|
在各樣人權議題被熱烈討論的現今,原住民議題似乎不再被大家提起,或 許是因為正名運動結束了,相關的話題不再熱門;抑或許是我們並沒有真正走 入原住民文化,看見他們的需要。本期瘋北大封面人物採訪到社工二李品儀, 她曾參加「方向:D 徐超斌方舟教室夢想計畫」,到臺東排灣族部落為原住民 孩童舉辦暑期營隊,現為隆恩埔青少年志工隊社長;就讓我們一起從她的故事 中,脫離文化霸權的平地思維,踏上原住民居住的土地。
12
( 本專欄照片由李品儀提供 )
「方向:D」:行動始於好奇心 「我小時候就對原住民文化很好奇,身邊也沒有原住民 的同學或朋友,就沒有機會接觸這個文化」,出於想認識原 住民文化的好奇心,李品儀選擇在升大一暑假參加「方向: D 徐超斌方舟教室夢想計畫」,前往臺東為原住民孩童舉辦 暑期營隊,透過 DIY 手作、部落寫生、核能教育等課程, 陪伴他們度過三天的時光。「我們去之前要先上族語課,到 那邊就是直接叫他們的族語名,比較貼近他們。」為什麼選 擇「方向:D」,因為這個營隊很用心地設計活動,長期固 定在當地深耕,為孩童開設文化交流、永續經營和多元教育 的課程,還會在課後的時間走入部落的 KTV 和快炒店,和 長老、居民們聊天,了解部落與孩子們的需要。 在參與「方向:D」時,品儀發現原住民跟大自然的關 係非常緊密;在部落寫生課時,孩子會帶他們到「秘密基地」 去,而孩童們很常在路邊拔下藤草,而且馬上就能編出一個 放在頭上的花環:「他們很會用當地的東西去作出另一個東 西來;還當場教我們怎麼做,是很特別的經歷。」品儀也說, 原住民孩子很活潑奔放,認識的第一天就爬到她身上,她就 得背著小孩跑來跑去,「他們比較沒有疏離感,雖然我是漢 人而不是原住民,但是他們也很熱情。」 關於「方向:D」的課程,品儀特別說到核能教育與性 別教育。因為政府將臺東縣達仁鄉選定為核廢料的儲放預定 地,所以他們透過演戲的方式教導孩童跟核廢料有關的課 程;性別課程會比較含蓄,因為原住民大多都是基督教徒或 天主教徒,而且當地的教會很興盛。品儀提到,營隊中也有 設計「小小巴菲特」的遊戲課程,遊戲中有股票、銀行、房 地產與地下錢莊,讓孩子學習去管理自己的的金錢。
13
隆恩埔志工隊:陪伴的價值 延續著參加「方向:D」的熱情,品儀加入了隆恩埔青少年志工 隊,每週一天的放學後到隆恩埔國宅帶原住民孩童的課輔班,也在今年 暑假接下了社長。提到這一年印象深刻的事,品儀說,隆恩埔國宅的居 民是住在都市的原住民,雖然是現代化的建築,但是他們每次在五六點 前去服務時,常常在廣場看到下班的原住民朋友聚集在一起烤肉、喝酒 和聊天,甚至彈吉他唱歌,讓品儀覺得頗為新鮮、驚喜,也很佩服他們 即使住進現代化的大樓,也沒有放棄原本的文化。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情是,曾經有一個國中女生,連續兩三個禮拜都沒有來課輔班,他們與 當地的社工討論,並決定去國中女生的家中關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女 孩的爸爸媽媽離婚,媽媽又交了一個男朋友,所以媽媽常常沒回家,但 是家裡面有國小的弟弟妹妹,所以那位國中的女孩就必須照顧弟妹;這 讓品儀與志工隊的夥伴們都感到很無力,也深深體認到三峽的都市叢林 中,有這麼一群人,是非常缺乏陪伴的。
14
除了那位國中的女孩,品儀說,隆恩埔國宅的很多孩 童,其實有完成學校課業的困難。志工隊從去年開始與博幼 基金會合作,用基金會的教材教導孩童,也輔導孩童寫功 課,不過在輔導時,發現很多孩子在學校跟不上進度,可能 年紀是國一國二,但程度只有在小三小四之間,所以他們決 定就要從更基礎的再教一次,補上學校教育的缺口。這樣的 現象是因為很多原住民家長不大重視教育,還有一個原因是 家長的工作種類大多是到工地做粗工或清潔工,收入微薄, 也很容易失業,可能因此對孩子帶來影響。
文化認同與文化交流 品儀說,她在「方向:D」時有看到已經升高一的小朋 友,回來一起幫忙帶小學生,而且都有去考族語證照,對文 化傳承有責任感;年紀比較大的青少年,因著到外地讀書, 會發現別人不太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對文化傳承會更有意 識感。不過如果是住在都市中的原住民,可能就會有身分認 同的危機,像隆恩埔的小朋友,已經脫離了部落,對原住民 文化比較陌生,所以要強化他們的族群認同是很重要的,不 管是透過族語課、文化活動等等。 看到部落原住民跟土地、部落的連結,讓品儀也增加 自己對家鄉彰化的認同感,會開始去尋找自己跟家鄉有沒有 什麼可以連結的地方,到小時候比較常去的場所,並思考這 個地方對自己來說是什麼?有什麼意義?如果原住民可以跟 土地的關係這麼緊密,那我們為何不行呢? 「方向:D」跟志工隊有一個其他服務隊所沒有的共通 點,就是「延續性」,深耕在地,讓文化交流有真正足夠的 深度,也能夠在教育與陪伴上幫助原住民的孩童。「很多營 隊可能今年暑假到一個地方服務,然後明年就換一個服務對 象;但是隆恩埔的服務對象是隆恩埔國宅裡面的青少年跟兒 童,方向:D 則是以方舟教室作為據點,服務部落內的小朋 友,服務對象都不太會改變,可以針對原住民真正的需求, 並在服務內容上做調整或更改。」
15
走入部落,走出偏見 訪談最後,品儀想對北大的學生們
民拍照、或是觸犯祭典禁忌,讓原住民朋
說:「只要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喜歡小
友覺得自己像商品一樣被消費,而且也很
孩、對服務有熱忱,有一顆寬廣的心,可
不被尊重。並不是說不能參加祭典,而是
以尊重不同文化,接納跟你不一樣的個
應該要先與原住民建立關係,並以正確的
體,都歡迎加入隆恩埔青少年志工隊!」
文化交流態度面對原住民文化,像一同參
回首這一段故事,因著一顆好奇心,讓品
與「方向:D」的夥伴們,就有被排灣族
儀開啟了這段文化之旅,一段自始至終聚
的朋友邀請去參加他們的「五年祭」,所
焦在我們雙腳踩踏的土地的故事;如果這
以泯除偏見不只是要從認識開始,也要從
也是你的土地、你的家鄉,何不開始開啟
對的心態開始。
自身的文化之旅,甚至譜下自己與家鄉的 故事呢?
說:「只要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喜歡小
為什麼原住民會比較弱勢?品儀認
孩、對服務有熱忱,有一顆寬廣的心,可
為,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因為他們無法
以尊重不同文化,接納跟你不一樣的個
靠原本的狩獵或是農耕生存,所以就必須
體,都歡迎加入隆恩埔青少年志工隊!」
進入都市的大機器中謀生。但是可能很難
回首這一段故事,因著一顆好奇心,讓品
適應資本社會下的工作模式,導致他們的
儀開啟了這段文化之旅,一段自始至終聚
經濟能力不好,間接造成教育程度無法提
焦在我們雙腳踩踏的土地的故事;如果這
升,然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下一代
也是你的土地、你的家鄉,何不開始開啟
教育程度沒有提升,經濟能力就會停滯不
自身的文化之旅,甚至譜下自己與家鄉的
前。試著去了解這樣的社會結構後,我們
故事呢?
應該將不理解轉為伸出援手,不管是透過 呼籲或是行動,去幫助這一群隱沒在都市 中的原住民。 偏見與不理解其實是源於沒有用對 的方式去認識,像很多人想要透過參與祭 典的方式去認識原住民文化,卻反而帶來 反效果。「這個方法我自己覺得很不好, 現在很多旅遊團會公告每一個部落的祭 典,然後帶觀光客到那邊,但其實觀光收 益都被旅遊公司賺走,原住民們除非賣一 些當地的農產品,才會有一點點收入。」 品儀這麼說;她也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 是許多觀光客會抱著「玩樂」、「消費」 的心態參與祭典,隨意找正在忙碌的原住
16
訪談最後,品儀想對北大的學生們
臺灣戲曲: 一場人生的自我選擇 |執行編輯|翁秀鳳||美術編輯|翁秀鳳|
在臺灣的眾多文化特色中,布袋戲可說是最足以代表臺灣的文化象徵物,一個 人、一個戲台、幾隻布偶,就可以撐起一場戲;甚至不需要台本,其即興創作的特 色也帶動口頭文學的發展。如今臺灣有許多人正默默地在這塊領域努力耕耘,想讓 更多人看見戲曲之美、了解臺灣歷史,進而認同自己的在地文化,分享臺灣之美。 本期瘋北大專欄,我們邀請到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言文學系的陳龍廷教授,來分享 他的人生經歷和他對臺灣戲曲的觀點。
17
選擇自己的道路 許多人都想問,陳龍廷教授為何果斷 放棄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醫學院,並進入文 化大學戲劇系?從事臺灣戲曲研究到現 在,教授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他從小就 很會考試,順應父母的期望,進了臺南一 中;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整天就是一直 讀書,作息也十分固定,但他真正有興趣 的東西不是高中會教的東西,而是一種叫 做「禪宗」的哲學,「有天我在吃飯的時 候,突然心生一念,為什麼我要依著我父 親的期望還有別人的目光而活?為什麼我 要這麼用功?」教授說,想通了之後,心 情特別地好,連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都會笑 出來。 「我想為了自己而活。」 在選擇大學時,教授認為學校的好 壞並不重要,他理想中的大學是一個教授 各類課程的學校,「在我大學四年期間, 一個學期可以修到三十幾學分,各個學院
18
的課程我都去旁聽,包括哲學、建築的課
教授邊笑著說,不演所謂的「反攻大陸
程,那時才真正了解到,為了自己而活、
劇」還不行,真是名副其實的「掛羊頭,
為了自己的選擇負責,是很開心的事情;
賣狗肉」。布袋戲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特色:
當初從醫學院轉到戲劇系的選擇也是一
即興創作,又稱為做活戲,不須事先創作
樣,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本來就不同,就像
台本,演出的劇本大多是口耳相傳,或是
機會成本一樣,你既然已經選擇這條路,
劇團請「說戲先生」來跟團員們講述故事
就要筆直地向前,徹底執行你的目標。許
內容,再由團員上場即興發揮,因此布袋
多人沒有勇氣選擇原本不熟悉的道路,當
戲的傳統劇本保存極少。這些口述劇本大
然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但同樣有許多人
多以《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
鼓起勇氣,選擇自己的路,並為選擇負
榜》、《水滸傳》等小說為主體。
責。」
布袋戲與本土精神的融合
口頭文學
布袋戲曾經是臺灣意象票選的第一
就像將採訪的錄音寫成連篇的逐字稿
名,更勝玉山與 101 大樓。臺灣寺廟眾
一樣,文化對於語言也是如此。一戰時
多,信仰的力量滲透人心,以前的人祭拜
代,在今天的日耳曼地區(當時為法國佔
神明以求平安與豐收,在還願時會請人演
領區),格林兄弟深入森林去採訪這些長
出歌仔戲、布袋戲來酬謝神明,被稱為酬
居此地的人民,蒐集各式各樣古老的傳說
神戲,而相對歌仔戲,布袋戲的成本較
故事,並集結成冊,成為今日的格林童話;
低,因此受到普遍大眾的歡迎。日治時
當時第一本德語字典便是由格林兄弟編輯
期,因臺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讓布 袋戲無法像從前那樣地自由演出。到了戰 後的 1950 年代,戲劇之外的表現手法及 燈光有了顯著的發展。1960 年代初期, 電影戲院演出布袋戲相當普遍;1970 年, 黃俊雄率領的真五洲劇團,以內台戲《雲 州大儒俠》首度於臺灣的無線電視台演 出,締造全臺 97% 的電視收視率。1974 年,政府以「推行國語」及「妨害農工正 常作息」為由,禁止電視台布袋戲,後來 在民意及商業需要下,於 1981 年逐漸開 放演出。以前,演布袋戲還需要執照,陳
19
而成,很少人知道,德語系統的完成,其
來真實的世界,與新聞媒體傳遞給我們的
實就來自於這些零碎但流傳久遠的童話故
刻板印象不同;陳龍廷老師侃侃而談他田
事,可見口語文學的力量。
野調查的經驗,有一次他來到雲林崙背的
其實世界上大部分文化都是如此,一
一個鄉下小村莊,homestay 在一個歐巴
開始人們用口頭溝通、口耳相傳生活技
桑的家,駐點研究戲院文化,並投稿到臺
能、互傳消息,漸漸地,才把文字具象化,
灣風物(見臺灣風物期刊第 42 卷 4 期 81
形成各種語言。陳教授談論他以前曾經研
頁,《一個崙背鄉戲迷口中的「新劇」》,
究過 1930 年代的布袋戲,當時,少數的
陳龍廷)為何小小一個鄉村能支撐起這麼
布偶師會錄下自己的即興創作,聽他們的
多家戲院?原來是與當地的庶民經濟有
台語口音和腔調,都與現在大家普遍講的
關,戲場觀眾分成兩種客群:下午場跟晚
台語不盡相同,必須逐字翻譯,將其文字
上場,閒來無事的老人家是下午場的客
化,才能了解含意;由於布袋戲有時會融
源,從海港工作完回家的青年人們則觀看
合時事,可由過去的布袋戲錄音得知當代
晚上場。這些東西不親自去觀察、討論,
的社會文化,他說,因為布偶師會透過社 會觀察、生活的日常里程來組織劇情,所 以臺灣布袋戲吸收了不少來自社會底層的 的詞彙,像是「ㄎ一 ˊ ㄇㄛ」這個詞, 源自於日語裡「きもち」,指的是心情的 意思,其他類似的詞彙還有很多,這也是 布袋戲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田野調查 從戰後到現在的臺灣史,其實存在相 當大的斷層,現在的學者在研究戒嚴時代 時,大多是直接從日文寫成的會議紀錄、 廣告與圖書進行研究,不然就是從官方資 料或臺灣新生報裡找尋研究資料。要消弭 這幾十年的斷層,還是要從接受自己的文 化、語言開始,並從田野調查認識並推廣 自己文化的真實面貌。 田野調查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可以讓 一個研究者走出校園、走出既定的圈子, 並追求真相。親自走訪過,才會發現,原
20
是根本不知道的,教授認為,教科書教給我們的知識,無形地畫了一條看不見的邊界, 讓我們一直用都市人的視角看鄉下,我們應該試著從土地出發,才能深刻認識自己的文 化。
臺灣表演藝術的未來 從戰後一直到 1960 年代,曾有一段布袋戲的黃金時期,60 年代面臨廣播、電視等 新興媒體的興起而面臨挑戰,到了現代又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布袋戲漸漸變得商業 化,並加入許多燈光效果,有些人會擔心這樣的改變是否對布袋戲產業產生不好的影 響,但陳教授反而不擔心,他認為,加強的視覺效果只是另一種呈現方式,對比以前強 調布偶的操縱手法以及師傅的即興台詞,如今的布袋戲加進了許多元素,包括讓觀眾眼 睛為之一亮的戲服、緊湊的劇情設定與驚人的燈光效果等等,布袋戲以讓觀眾更容易接 受的型式出現;以前大眾觀看廟會的布袋戲,現在更多觀眾願意花錢進戲院、劇場裡買 票看戲,這是隨著時代變遷所需要的改變。文化的推廣需要做的更加精細、更有說服力, 呈現表演藝術本身的精神。
臺灣文化,是什麼? 許多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不知所措,更不用說是具體一些的問題,像是「臺灣的代 表服裝是什麼?」有些人可能會幽默地回答藍白拖和吊嘎,但今天如果在日本街頭上問 日本人同樣的問題,他們的答案可能會是和服與木屐,兩者的文化累積相形見絀,但透 過歷史文獻研究,其實在古早的臺灣,這座島上的居民是有自己的傳統特色髮型、服裝 的;當然,臺灣文化在島上各個地方皆不盡相同,卻同樣是這塊島的一部份,就像巴洛 克藝術流派一樣,呈現一個曲線折疊的狀態,我們不能只區區看到表面,而是要深入了 解、探索臺灣的每一個角落,認同自己的文化。
21
合 融 化 文 的 人 萬 0 7 , 灣 臺 在 訪 移工 專 ty r o F e n O —— 22
合之旅
|執行編輯|黃瀚平|蕭岑育|楊晴|
|姚俞汝|王筱晴|
|美術編輯|蕭岑育|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全球化使人員和貨物更加暢通無阻的 時代,也是因此造成更多不平等與隔閡的 時代。 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一年約 有 70 萬人的移工,這些移工從各個不同 的國家前來,各自帶著不同的理想,不同 的文化在這裡交織成了獨特的樣貌,為台 灣的社會增添更多的色彩。 然而,在剛 進入與原鄉截然不同的社會時,有時似乎 也代表著將面臨著許多的不適應與不理 解,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也隨之而來。為了 減少或消弭這些隔閡帶來的負面影響,人 與人之間的交流就顯得特別重要,至於應 該如何促進交流?抑或是除了交流之外, 移工議題尚有哪些層面是需要關注的?本 次 採 訪 請 到 One-Forty 的 創 辦 人 Kevin 來解答。
(本專欄照片由 One-Forty 提供)
23
打破框架, 打造有意義的旅程 One-Forty,一個關注移工議題的非
在全球化的今日,人員以及貨物的移
營利組織,其除了提供移工教育,使移
動已經不成問題,然而,文化及語言等面
工們增進專業技能之外,也提供了台灣
向的不同導致不同族群的隔閡變得比以往
人和東南亞移工相互交流的場所。創辦
更加明顯,Kevin 表示這也是 One-Forty
人 Kevin 表示,移工來台灣主要從事勞
正在努力的方向,提供台灣人及移工交流
力性工作,如看護、產業勞工等等,對於
的機會,使彼此之間增進理解的可能,至
技能性的知識和商業知識較為缺乏,也因
於要用什麼方式? One-Forty 利用移工
為如此,其若非出國工作似乎就難以累積
一週唯一的星期天假日,發起名為「東南
積蓄。此外,若是用出國所賺取的資本開
亞星期天」的計畫,透過文化交流相關的
店,有時也會因缺乏較為正確完整的經營
活動,讓台灣人和移工有認識彼此的機
知識而造成賠本,之後又必須再次出國的
會,其形式非常多樣,有和東南亞移工學
惡性循環。因此,One-Forty 的宗旨便是
習做家鄉菜的廚房派對、野餐以及走訪聚
希望打破這樣的循環,一開始 One-Forty
集東南亞移工和商家的小商圈等等,透過
是以移工商學院的形式提供移工正確的商
這樣的方式,台灣人能夠更深入了解移工
業知識以及教育,使其能夠在回國後更加
的生活,也能夠因而建立彼此的同理心。
穩定的經營生意,而隨著課程的領域越來
提到印象深刻的經驗,Kevin 提到了
越廣,One-Forty 也從原本的「移工商學
一次去台北車站附近「印尼街」的小旅
院」成為一間完整的「移工學校」,讓每
行,那次旅行讓參加民眾訝異到,原來台
個移工都有受到完整的教育機會,透過教
北還有一個充斥著東南亞移工及濃厚的東
育的方式培養專業技能,同時也讓移工們
南亞文化的地方,若非這次的小旅行,或
來台灣的這趟旅程變得更有意義。
許他們也不會親眼目睹移工最真實的生活 型態,發現原來這些異國文化離自己並不 遙遠,這類相關活動 One-Forty 至今已 辦了上百場,Kevin 認為這是一場雖然型 態小卻持續的社會運動,不一定需要走上 街頭,而是透過參加的幾十個人去影響他 人,進而讓更多人知道並了解這些議題。
24
了解移工, 看見不同的天空 Kevin 在創辦 One-Forty 之前,就曾
而 至 於 為 何 會 難 以 接 觸 該 議 題?
觀察到一個問題:台灣許多人對於移工議
Kevin 認為是因為在台灣許多人根本不了
題的態度多是認為該議題嚴肅、門檻高、
解或是沒有機會接觸,例如家裡即使有請
不知如何接近,以及台灣也有更多其他議
看護,但基於勞雇關係,在權力地位不對
題需要關注,且已經有夠多關注移工權益
等的情況下也較難有頻繁交流的可能性。
的非營利組織了。因此除了讓民眾關注移
因此,One-Forty 在努力的,就是真的去
工議題的不容易外,Kevin 也曾認真思考
提供一些互相接觸、交流的舞台與機會,
過 One-Forty 的定位,或許正因如此,
由人們自己去認識,並在真正跟移工們有
現在的 One-Forty 辦了許多非傳統的活
了接觸後與了解後,重新思考對移工們的
動來喚起人們對於移工議題的關注,如展
看法,其實每一種看法都是有價值的,並
覽、快閃活動、裝置藝術等等,試著突破
不具有絕對的對錯。
框架,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吸引民眾對於 移工議題的注意力,將這樣的創意展現在 網站的設計、照片及影片呈現上,團隊的 成員也十分年輕,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方式 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對這個議題的關注。
25
此外,Kevin 也告訴我們,其實一開 始會關心移工議題並非其有相關背景,也 非基於同情原因,而是對於東南亞文化的 喜愛。他舉了自己在菲律賓旅行時,和當 地人交流的經驗當例子,當地人會敞開心 胸和他談論各式各樣的話題,包含他們在 台灣工作的親戚,而在和台灣的移工交流 時,也有相同的感覺,移工們會和他分享 生活中的大小事,因而使他在言談中對他 們的生活產生好奇,有了好奇,也才能理 解他們生活中可能遇見的困境,進而幫助 他們,並且思考自己可以付出些什麼樣的 努力。
除此之外,若想對移工們有更多了 解,其實也能以展覽、講座,甚至實際走 訪移工活動市集等方式增進對該議題的認 識。Kevin 特別推薦了一本名為《跨國灰 姑娘》的讀物,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與分 析移工在台灣面臨到的狀況。而在採訪的 最後,Kevin 想告訴移工們希望有一天回 到自己的國家時,會記得在台灣的這段旅
讓每趟旅程變得有意義 至於了解移工議題應該如何開始? Kevin 表示,要理解移工議題最重要的就 是從自己開始,而每個人的方法都有所不 同,只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即可,但 Kevin 也建議大家可以從學幾句簡單的印 尼語開始,用自己所學和移工問候,作為 一種破冰的方式,也代表著欣賞他們的文 化,從與他們的言談中了解他們在台灣的 生活、來台灣的原因以及夢想等等,除了 和他們建立無價的友情之外,也能夠從不 同面向瞭解移工的議題,是非常難能可貴 的經驗。
26
程都會是人生當中很美好的回憶;身為台 灣人的我們也能好好接待並且信賴這群陪 在我們身邊,支撐我們生活的移工們。 福爾摩沙,意為美麗之島,或許正是 因為這裡有著眾多卻獨一無二的個體,在 青春年華,用熱情和夢想,妝點與滋養這 片大地。
優土伯,報你知! 01 我愛台灣,台灣愛我──不同以往的台客精神。
|文|中文三 吳珮綺||美術編輯|王筱晴|
作家介紹 20 歲,充滿理想的天蠍。興趣是 播音樂擺動到忘記時間,易因小事
專欄介紹
而感動。
簡介,不專業分享,宛若 youtuber 的小小簡歷。站在自由的平台上, 盡力去開拓你所見所聞。 (本專欄照片由吳珮綺提供)
27
現代社會人手一台手機,很難不下載
話的心態觀看後,才發現自己的無知。
各種軟體,發展一套專屬「清單」。這次就
「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想做為大家看 YT 的雙眼,簡單的理解不同
是利用延後吃飯時間,拉長腸胃消化,藉此
類型的 youtuber、YT 頻道藏了什麼有趣的
達到體內環保的一種方式。
內容。首次專欄要介紹致力於發揚台客精神 的「台客劇場」(TKStory)! 如果你關注環保、有瀏覽 YT 的習慣,
每天都要勞動,認為自己必須吃到三餐。再
就會知道近年來許多 Youtuber 參與淨灘,
深入思考,你有每天到該吃飯的時間,肚子
將之拍成 Vlog、或花時間呈現淨灘的過程。
都是非常飢餓的狀態嗎?如果沒有,代表腸
這樣盛大的行動怎麼能少了「台客劇場」!
胃中還存有食物未消化,持續進食容易引發
林冠廷導演(AL K LIN)與整個團隊非常
脹氣、便秘等反效果。因此「間歇性斷食」
用心的號召淨灘活動,在去年五月八號首
就是在提倡「肚子餓了才吃飯」,有需求才
次電音淨灘 Party 後,許下了環島淨灘的願
進食。降低我們每日吸收的熱量,再進階控
望。
制攝取的營養來維持體重;不進食的時間盡 台客劇場多是以幽默短片形式呈現,
運用導演的「旁白」和「主持」貫串,展
量飲用白開水或是無糖飲料,才能有效達到 「斷食」效果。
現 一 種 面 對 鏡 頭 與 觀 眾 對 話、 互 動 的 感
影片除了介紹這些簡單的概念,導演
覺, 中 途 會 交 織 一 些 快 歌 及 片 段( 蠻 像
也自發每天斷食 20 小時、持續一周的挑戰,
Highlight),使影片節奏更緊湊。
雖然中途發生小插曲,逼不得已調成斷食
台客劇場帶給我很多新鮮的資訊,林
24 小時,仍有五天減重 2.5Kg 的成果。他
冠廷導演親身嘗試關於環保、間歇性斷食、
在挑戰時產生的疲憊、無力,都提醒我們,
淨灘、雜貨店 VS 便利商店等令人意想不
無論嘗試任何減重方法,都需評估身體的適
到,卻與生活習習相關的題材,每部影片想
應力,上網查詢更多實際達成的例子來對
呈現的主題都非常的鮮明,首尾的處理發人
照。
省思,不會有標題與內容不一的感受。
2016 年 7 月,台客劇場發佈一部《便
對台客劇場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利人生一週累積多少垃圾》影片,我直到
別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看著斗大的「五
2018 年 7 月第一次瀏覽,才真正省思環保
天,減重 2.6Kg」……我曾接收過太多為減
議題。
肥仰賴節食,瘦得不健康的資訊。憑著看笑
28
導演在影片中反思:「人一天一定需 要吃到三餐嗎?」你覺得需要,也許是直覺
2018 年 1 月政府減少提供塑膠袋的政
策,起初感到非常不便,因為在外縣市生
於 是 我 開 始 在 意 自 己 的「 買 飯 習
活,長時間倚賴外食。但這樣的做法確實
慣」。自備環保餐具、餐盒、吸管,目的
「硬性」的改變我拿取塑膠袋的習慣,經
都是為了降低自己和地球的負擔。「環保
歷六個月的不適應期,正逢瀏覽這部影
勢必帶來許多不便利」,這樣堅持,提升
片,最驚訝的並不是導演有多努力減少垃
不少生活品質,成就我每周垃圾量減少、
圾,而是他示範人們無形中製造多少垃
更節省買垃圾袋的費用。
圾。
除了倡導環保人生,淨灘也是台客 他躺在為了便利而發明的各種塑膠、
劇場長期關注的議題,看著台灣的沙灘因
化工製品上,我為這些「無形中的方便」
為這些人的努力前後有很大的改變,有種
感到無比震驚。
實際參與的感動。我認同台客劇場透過每 一部影片傳遞這份愛台灣的精神,因此才 決定持續追蹤這個頻道。台客劇場勇於踏 進敏感的議題,不偏頗任一方,單純用 「台客的視角」、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去 啟發更多的 Youtube 使用者。 現在,就動動你的手指,點進去「台 客劇場」,一起感受這份愛台灣的精神 吧!
29
擁
「學弟,說好的擁抱呢?」月色下的她笑得燦爛。 其實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姐學弟。因為重考,他晚了一年上大學,從此她就戲謔的以學弟稱呼。 她心裡是為他開心的,能找到自己的目標並且勇往直前,很幸運也很勇敢。
抱 月 下 的 勇 氣
在學重考那年,因為學校靠海,宿舍裡的她能透過電話聽見海浪猖狂的嘶吼。 他們天南地北的聊著,提起過去的日子,也幻想未來的模樣。 「這裡的空氣太潮濕,也太冷了。」他說他並不喜歡這裡。 無關學校也無關人際,只是單純不喜歡太潮濕的空氣,連呼吸都有一股鹹味,是都市生活裡未曾體會過的。 「不喜歡的話,就改變啊。」昏黃的燈光染舊桌上攤放的書本,室友都出去玩了,她還在宿舍裡唸書。 對於現在,她談不上討厭,也談不上喜歡,是剛好在容忍範圍內的程度,日子就這麼將就地過。 她很羨慕那些早早確立目標的人。 乖巧聽話的循著教育體制一路升上高中,每天制式化的寫著選擇題的正解。 高三那年突然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志願,她像迷途的羔羊,裹足不前。 母親說人生哪有這麼多順心如意,就算有了夢想,也未必達成。 最後她在指考的志願上,把不排斥的全填上了。 夢幻校系一個都沒上,好在最後險險的上了第五十幾個志願,也是不虧。 「所以我要重考。」混著海浪的聲音,還是能聽出電話那頭的果斷。 雖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她明白,跳脫舒適圈說來簡單,做起來可一點都不簡單。 就像她,沒有逃離的勇氣,也沒有出走的決心。 「我相信你可以。」千篇一律的祝福是遠在另一所學校的她,能給出的最大支持。 然後,他討要了一個考上的承諾,隔著電話,字句間的脆弱顯而易見。 他是個開朗的人,每次見面都是笑容燦爛,沉穩中帶點同齡男孩的稚氣,如今成了一個易碎品。 未知是一把雙面刃,有驚喜也有挫折。 在無數日夜的奮鬥裡,他終是逐漸靠近夢想,而她手邊的電話沒再響起。 等到再次響起,已是他考上的夏天。自信的語氣和都市特有的車水馬龍,他以強勢的姿態回歸。 一個擁抱,是他當初索要的承諾。 「你還記得。」他有些驚訝,他的記憶力不好,但是她的更加不好。 他從來都是一個愛熱鬧的人,連高三考試的時候都會和朋友相約讀書。 在學重考時,因為面子問題始終不敢讓同學知道,孤身拚搏的日子,入骨的冷意讓他差點就要放棄。 那時候的他只能反抱自己,不斷鼓勵自己。 索要一個擁抱的意義,是給當初的自己一個盼頭。 「廢話。」話還沒說完,她就落入他的懷抱。 相識得太早,青春期的女生總發育的比男孩快, 猶記初見時她高他整整半個頭,如今頎長的身影在溫柔的月色下,竟將她的影子完全吞沒。
耳邊呼嘯而過的公車是整夜唯一的吵雜,她能感受到他傳來的溫度、明顯的心律跳動,還有淡淡的沐浴乳香氣。 「恭喜你。」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她還是一字一頓送上最真心的祝福。 |文|法律二 夏晴||美術編輯|吳沂珊|
有種狀態比愛更難尋覓。 那些理解與不理解都揉雜成一場青春,以最溫柔的姿態放入一段情誼中。 最難能可貴的是你在我徬徨時予我勇氣,在我成功時真心祝福。 無論走過多少風景,燈火闌珊處你仍接起我的電話。
30
課外活動指南 熱門音樂社
Light House 歡迎光臨工作屋
熱音迎新
大學生富翁
9/20 18:00 體育館 4F30
9/17 18:00 大觀路 168 號 1 樓
由一群喜愛音樂的夥伴們所組成,我們是台北大
你有玩過讓你體驗大學生活的大富翁嗎!?
學熱門音樂社!
只要給我兩小時 我帶你看完四年精彩生活
北大熱音社涵蓋搖滾、爵士、金屬、等等曲風,
激發你探索未來方向的潛能
不管你是想學唱歌、彈吉他、BASS、爵士鼓、 Keyboard,我們都能提供良好的教學,不僅照
課業 / 打工 / 愛情 / 實習?
料你的心,還給你聊音樂的好夥伴,當自己家的
如果你對於未來感到好奇卻不知所措
好社辦;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速速上 FB 搜尋我
那你千萬不能錯過這場精心為你設計的活動!!
們的粉絲專頁「台北大學熱門音樂社」~
塔羅研究社
熱舞社
第一次社課
迎新茶會
9/19 18:30 商院 109
9/20 18:30 圖書館 B1 展演廳
之後社課時間為每周二 18:30 熱舞社迎新茶會將帶來 Hiphop.Locking 等六種 在塔羅社中,社員們可於每週的社課學習關於塔 羅牌和其他神秘學的知識,且能透過占卜的實際 演練,體驗到替他人指點迷津的愉悅、欣慰與成 就感,同時訓練自己的口才、想像力和反應力。 最重要的是,占卜提供了一個吐露心事、抒發情
舞風的豐富表演,除此之外更邀請到世界第五名 的舞團 Hizam 為表演嘉賓,當天也會提供點心 及飲品。這麼精彩的迎新茶會,無論是愛跳舞的 你、想跳舞的你、想要感受氣氛嗨到爆表的你, 都絕對不能錯過!
緒的好窗口,給予我們慰藉或指引。加入北大塔 羅的大家庭,讓我們一起當「解憂雜貨店」的老 闆吧!
31
機車研究社
基層文化服務社
迎新暨期初社團大會
迎新
9/20 16:00-20:00 體育館 3F25
9/17 地點待定
暑假車子放到沒電了嗎?還是剛牽到新車不知所
還在考慮加入哪個社團嗎?快來加入基層文化服
措嗎?無論是想揪跑或是玩改裝,機研社永遠為
務社不管是想嘗試演戲、跳舞,還是學美工都有
所有對機車滿懷熱血的同學們敞開大門藉由迎新
機會去體驗!更重要的是帶你走進小朋友坦率單
活動,現役幹部將會為各位說明未來一學期的活
純的世界,讓你在大學找到”家”的感覺,並且
動規劃、社團資源以及福利,有興趣就趕緊來
找到一群夥伴和你一起完成一件事。不管你對社
吧!(本活動無需事先報名,開放期間歡迎隨時
團有怎樣的期許,我們都會用最溫暖的懷抱來迎
加入)
接你 !!! 提醒大家 9/17( 二 ) 是文服的迎新喔!不 要猶豫了快來參加吧
冬眠詩文學社 《殺青與燙銀》新書座談 9/24 18:30 開始 商院 203 收錄成立四年來冬眠詩社成員的創作心血,並與 台師大噴泉詩社兩位創作者合作而產生的《殺青
# 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 加入文服 擁抱幸福 《迎新資訊》 9/17( 二 ) 詳情請密切關注粉專!
向日葵志工社
與燙銀》一書,本次座談除了會有合輯裡的作者
親子讀經班
群分享其創作精神及詩文觀念外,也邀請詩集封
9/20 18:00 商院二樓教室
面設計者來談談設計理念及藝術觀點。歡迎有興
9/20 起每週五固定服務
趣的朋友一同參與。 向日葵志工社每週五晚上固定在商學院帶動親子 讀經班與課後活動,每個月一次週六早上帶領著 三峽國中同學,一起學習挑戰 IQ.EQ.AQ.MQ, 並本著向日葵陽光積極樂觀的精神,我們號召北 大學生省思環境一起淨灘做愛心,和美好的環境 共存,我們完成許多活動 , 培養學生規劃和合作 的能力,接著配合精彩社課,讓志工們的大學生 活更加豐富。我們也會和其他學校舉辦一次愛愛 老人院或陽明養護中心志工出隊,提倡「學生志 工化、志工生活化」,讓學生愛心得以滋長、傳 播,讓社會得以關心、溫暖。另外舉辦志工研習
32
營,讓學生在付出的同時,學習無為奉獻的真 諦,使得其心靈有所成長。
新鳶季: 啟程 更多詳細資訊,歡迎鎖定粉絲專頁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會 NTPU Student Union」
社團博覽會 9/9-9/12 11:00-13:00 法商大道 職涯講座 9/9-9/10 18:30-20:30 公院 119 社團聯展 9/11 18:30-21:30 國際會議廳 歌手分享 9/12 18:30-20:20 公院 119
國立臺北大學第 20 屆學生會新聞部 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