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PORTFOLIO SELECTED WORKS BY
Yi - Yu , Chou
Table of Contents 淡水社區中心 ︳ Service Loop -Tamsui Community Center
03
EA3 ︳ Data Analysis ︳ Into Architecture ︳ Performance Center
Google2050
︳
A Venue Within A Venue
17
EA3 ︳ Urban Sensing ︳ Environmantal Strategies ︳ Office Building
胡同記憶
︳
EA4 ︳ Concept
Hutong Memory
29
︳ Transforming ︳ Parametric Model
慰安婦紀念館
︳
Confort Women Commemorative Hall
EA4 ︳ Aesthetics Of Violence ︳ Transforming ︳ Sculpture
49
淡水社區中心 Service Loop Tamsui Community Center
基地設定在淡水老街河岸,由 三人合作,在三個基地基於一個 公共主題分別設計淡水社區中 心、藝術教室與展演中心。 我們試圖在淡水老街置入一個 服務循環系統。考慮到餐廳食物 過剩、游客過多、老街上各個空 間技能相互穿插等問題,希望通 過游客將不同的空間技能串聯起 來,以達到一個增加使用效率的 目的。 服務循環系統是將不同的空間 屬性串聯在一起的手段,繼而形 成 一 個 自 願 參 與 的 游 戲, 例 如 游 客 下 捷 運 站 之 後, 需 要 騎 上 ubike 到達咖啡廳,運送咖啡到 餐廳,餐廳將食物免費提供給街 頭藝人,街頭藝人可以在餐廳或 特別提供的場所進行演出以此增 加客流量等。 我對游客的行爲方式進行分 析,得到可用的數據,將分析的 結構合理化地結合到淡水社區中 心的設計上。
03
RELIGION
ORGANIZATION
BAR
04
min
120
100
80
60
40
20
等 計 程 車
燒 開 水
等 船
)
假 日
平 日
(
等 船
)
等 微 波 爐
(
等 泡 麵
等 小 孩 下 課
工 作 透 氣
等 K T V
等 店 家 開
烘 衣 服
05
洗 衣 服
等 餐 廳 叫 號
等 麥 當 勞 開 門
等 郵 局 叫 號
手 機 充 電
等 媽 媽 做 好 飯
躲 雨
等 酒 醒
街 頭 藝 人 等 人 潮
賣 雜 誌
Market Coffee Shop Stir-fried Restaraunt Flower Shop Dessert Shop
Steak house KTV
Meeting/Classroom Bar
Church
-training -floriculture
Workshop
Vagrant
-bikestation -art
-refrigerator
Kitchen
Salon Tourguide
Book Van
Relax Gallery
Secondhand Select Fair
Resident
Clinic Post Office
Theatre
Bathhouse Laundry
Library
Coffeeshop
RES TAR AU NT
CH CHUR ANT VAGR
AN KV
D AN OO D-H B ON ET SEC ARK M LIB
POST O FF IC E
U TO
E
UID
RG
E
TR EA
ING ET OM ME SSRO A CL SALON
TH
WORKSHOP
KITCHEN BA THROOM
GALLERY
CAFEBAR
LIVING
LAUNDRY
RA RY
SHOP FLOWER
P T SHO DESSAR
06
HAIRCUT
BIKESTATION
找到可以使用到的服務循環的相關元素(店家 / 空間機能) 並在淡水老街的沿岸置入一個合理的服務循環系統
07
TOURIST RESIDENT ENTERTAINER UNEMPLOYEE 機能對應使用者的不同使用比率
23:00
00:00
01:00 02:00
22:00
03:00
21:00
04:00
20:00
05:00
19:00
06:00
18:00
07:00
17:00
16:00
08:00
空間關係 CLASSROOM TOURGUIDE
15:00
THEATRE
09:00
BOOK VAN 10:00
14:00 13:00
12:00
SECOND-HAND SELECT FAIR
11:00
時間對應機能的不同使用比率
08
CLASSROOM TOURGUIDE THEATRE BOOK VAN SECOND-HAND SELECT F FAIR AIR
根據使用者的情況調整空間機能的高度
09
將空間置入基地
根據空間品質適當調節
10
B’
UP
UP
UP
A
A’
B
1F PLAN
3F PLAN
N
N
0 1
0 1
3
3
6
6
M
M
11
2F PLAN
4F PLAN
N
0 1
N
0 1
3
6
3
M
6
M
12
13
14
15
Google2050 A Venue Within A Venue
基 地 在 台 北 善 導 寺 對 面, 目 的 打 造 屬 於 2050 年 的 台 北 Google 辦公大樓,其中 1/3 的 容積為 Google 自身使用,另外 則是以外租的形式租賃給其他公 司。 如今城市的發展使得街道的尺 度逐漸發展成車行的尺度,人是 不方便行走的,我希望將街道歸 還給行人,在城市中創造出人行 尺度的場所。 藉由巨型結構下纜繩對空間的 分割劃分尺度。在地面層,由格 點系統劃分機能,一格代表植栽、 路燈或地板。 Google 公 司 有 一 個 部 門 為 Google X,目的打造新型產品, 而對於劣質的淘汰品,員工采用 暴力的方式處理,我希望行人可 以參與到這個過程之中,在空間 機能上設計研發產品與破壞產品 的連通,也創造出員工與行人的 交集。
17
Team & Roles
Roles Enginnering & Design
在 Google 公司中挑選出產品設計部門,產品設計部門下有很多不同的項目各司其職 選中其中的軟體硬體開發的項目作爲設立在中山區的 Google 公司的主要發展項目
Google 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個部門,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壹 處秘密地點,該實驗室的機密程度堪比 CIA,僅少數幾位谷歌高層掌 握情況,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 科研院所挖過來的頂級專家。“Google X”有壹份列舉了 100 項未 來高科技創意的清單,其中甚至包括太空電梯。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有一個測試的階段,如檢測失敗,即列爲劣 質品。劣質品需要被員工破壞掉,我希望附近的居民火星人可以參與 到破壞產品的過程中,以此增加樂趣。
18
基地主要人群走向
如今的街道是以汽車的尺度進行規劃的,而不適合人的行走 街區劃分的越小,更符合人的尺度
基地物理環境
民衆的參與感也會隨著街道的細化而增加 因此我希望在我的設計中置入一種新的適合人行走的小型街區
19
20
N 1F PLAN
21
0
4
12
24
M
UP
UP
450
DN 300
UP
UP
600
DN
UP
0
1F PLAN @+300
4
UP
12
24
0
1F PLAN @+450
M
UP
4
12
24 M
UP 960 UP UP
1080
UP
UP
1440
UP
1200
UP
UP
1320
UP
960 UP
UP 1320
UP
1F PLAN @+960
0
4
12
24
1F PLAN @+1320
M
22
0
4
12
24 M
UP
UP
UP
UP
UNIT A Plan
0
4
12
24 M
UP
UP
UP
UP
A-A' Section UNIT B Plan
0
4
12
24
0
M
23
4
12
24
M
24
25
26
27
胡同記憶 Hutong Memory
尋找一個基地,并找到屬於基 地的四個概念,分別製作概念模 型,並藉由概念模型創造四個獨 棟的小型建築。 我選擇的基地是北京的東四 地區,東四地區有很多的胡同, 街道劃分從東四一條至東四十四 條,是北京胡同保存較好的地區 之一。 由於城市發展,很多人從胡同 之中搬走了,胡同居住的人越來 越少,但當時的記憶是共同留存 下來的。 我希望找尋四個屬於老北京 人對於胡同的印象來發展我的設 計。 四個概念分別是軌跡、樹影、 消點與距離。 我們已經無法回到以往的北 京城,也尋找不到以往胡同存在 時的那一種狀態,我只是希望藉 由我的設計能夠讓曾經居住在胡 同中的人們能夠回憶起他們曾經 在這裏生活的美好的記憶。
29
軌
跡
我的第一個概念是“軌跡” 我選擇黃包車作為我設計發展 的物件。 黃包車曾是胡同巷弄中主要的 元素。胡同巷弄交錯複雜,以前 的富家人若要走訪串門辦事便選 擇黃包車作為交通工具。 上世紀 20 年代末,新興的交 通工具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開始 發展。很多人力車夫陷於無以謀 生的困境。於是北京數千車夫組 織暴動,上街搗毀電車,遭到當 局的殘酷鎮壓,許多車夫慘遭殺 戮。 如今走在胡同之中,依舊有人 力車夫,他們操著各地的口音吆 喝著拉攏客人。有了生意,便騎 著電動三輪車,不費力的穿梭在 胡同之中。他們,向車上的客人 介紹胡同之中的種種事情,這樣 的車夫來自各地,講的話卻千篇 一律。
30
平剖圖
平剖圖
俯視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31
樹
影
我第二個概念是“樹影”。 當我走在炎炎夏日的胡同中。 我總能看到,老北京們坐在胡同 的大樹下納涼,他們搬著馬紮, 坐在一起聊天下棋。樹影好像從 天空中灑下來,罩住了下方的人 們。 記得小時候去姥姥家,院子中 有一棵大大的柿子樹,還沒到姥 姥家便會看到那棵柿子樹,仿佛 插在了屋頂之上。有一天得知姥 姥家蓋了新的房子,再去看時便 看不到那棵柿子樹了。只記得那 灑在牆角一直延伸到牆上的樹 影,以及抬起頭也看不到全貌的 柿子樹。 現在,胡同裡的居民越來越少 了,很多人選在搬到更方便的居 住環境中去。然而我相信,當他 們走回胡同中時,看到那映在牆 上的樹影,看到那些高聳的大樹 和永遠也長不高的房子,能夠回 憶起那段在胡同中生活的時光。
32
平剖圖
平剖圖
俯視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33
消
點
我第三個概念是“消點”。 如今胡同中有很多原本的居住 空間改造成了商店、旅館或公共 空間。暑假在北京實習,記得那 天放假,打算去前門看看改造的 案例。到前門大街時已經是晚上 七八點了,看了看手機的方位, 案例的位置在楊梅竹斜街,我便 走了進去。斜街靠近前門大街的 位置還有少數幾個遊客,越往深 處走遊客越少,看著手機不知不 覺走了一段距離。等我發覺已經 走過目標時,卻看到了一個穿著 睡衣的媽媽,抱著懷中的小孩, 哄著她睡覺。看了看周圍才發現 這裡才是胡同生活。已沒有了大 街上的喧鬧,有的只是屬於生活 的閒適。 記憶中的胡同是乾乾淨淨的, 沒有車輛,沒有遊客。大家喜歡 把傢俱擺在門外,喜歡坐在門口 和鄰居們聊天。不知從什麼時候 開始,胡同成了旅遊勝地。那被 遊客占滿了的,偶爾停放著汽車 的空間,真的還是胡同嗎?
34
平剖圖
平剖圖
俯視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35
距
離
我第四個概念是“距離”。 如果要提到胡同中的聲音,很 多北京人會想到鴿哨聲。 胡同中很多人家喜歡養鴿子, 他們在自家的院子中造鴿舍,並 在自己養的鴿子的腳上戴上鴿 哨。很多北京人喜歡在早晨放飛 鴿子,這個時候就能聽到天空中 傳來的哨音,此起披伏的聲音很 好聽。 聽鴿哨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 鴿子一飛,就會有哨音,知道鴿 子在哪裡,而且確定是家養的鴿 子。最有趣的是鴿子飛近飛遠的 距離可以通過聲音來判斷。 哨音隱晦地傳達著屬於胡同自 己的距離,然而隨著老北京們越 來越多地搬離胡同,胡同中的鴿 舍也越來越少。當我走在胡同中, 有的時候抬頭看到成群的鴿子在 空中盤旋,耳邊傳來鴿哨音。我 便會覺得很驚喜,好像小時候的 體驗又回來了。
36
平剖圖
平剖圖
俯視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37
38
我的基地選在北京的東四,從東四一條胡同到東四十條胡同。 東四的胡同保存比較完整,內部有很多錯從複雜的小巷子。 我在這個區域內選了四個小基地。
39
羽
鴿
舍
+
= 40
41
晾
曬
場
+
= 42
43
停
輪
軒
+
= 44
45
品
茶
館
+
= 46
47
複刻感知 慰安婦紀念館 Confort Women Commemorative Hall
隨著建築尺度的越來越大, 以整個街區為基地的獨棟建築 越 來 越 多, 將 我 們 脚 下 的 城 市 劃 分 爲 一 個 又 一 個 的 孤 島, 這 些建築像雕塑一樣矗立在城市 之 中, 在 城 市 中 存 在 的 意 義 也 發生了改變。 建築是在服務建築内部的使 用者,這個論述或許不再成立, 我們應該賦予城市中的“雕塑” 一 個 紀 念 性 的 意 義, 不 光 服 務 内 部 使 用 者, 也 應 當 對 周 圍 的 群衆造成影響。 以暴力美學電影作爲設計的 出 發 點, 發 展 出 三 個 觀 看 電 影 時的感官感受,分別是壓迫感、 懸 疑 感 及 驚 恐 感。 我 希 望 藉 由 這三種令人不舒服的感官感知 來 發 展 空 間, 藉 由 不 舒 服 的 空 間 來 重 現 一 段 悲 痛 的 歷 史, 以 此 創 造 出 一 個 紀 念 性 空 間。 我 最 後 選 擇 的 是 慰 安 婦 博 物 館, 將概念發展出來的空間樣態置 入 紀 念 性 空 間 場 所 之 中, 以 此 來體現一個屬於城市之中的暴 力美學。
49
壓
迫
感
一直存在 持續增强
懼高
漸近
_Model-01 壓迫感源自於狹窄空間,在高聳的側 面創造裂縫般的開口,地面微微傾斜, 像是一個空間的切片,而我想像的是多 個切片組合的長廊,人在長廊中行走是 不安的,壓迫感也是逐漸增强的。
_Drawing-01 想象一個幽閉,高聳的空間,光束像 是被擠壓一般,從建築墻面上傷口般的 裂縫透露出來,對下方的人造成壓迫感。
50
恐怖符號
狹窄
_Model-02 當有很多個長廊組合在一起的時候, 就像是多個量體組合出的很多個裂縫, 裂縫是外部空間,而對應的内部空間可 以創造多種裂縫,大小不一的裂縫也會 創造不同光的感覺。
_Drawing-02 内部空間組合時形成的外顯的姿態, 藉由量體之間的空隙來創造長廊,量體 上的切縫,對於外部的人來説,是一個 看到内部資訊的機會,同時透過裂縫的 光會加强壓迫感。
51
懸
疑
感
透過打破、阻隔的方式 模糊資訊
光影
不可見
_Model-01 模型是用面狀的材料,我選擇的是壓 克力,將其噴上霧面點狀的材質,每一 個面上都有一個小小的開口,造成視覺 上的凝視,一層層的阻隔,讓人猜不透 背後發生的事情。
_Drawing-01 參考電影 < 後窗 >,,我認爲後窗場 景是一個很好的懸疑範本,原本被墻體 阻隔的資訊透過一個一個的窗口透露出 來,這些資訊是不完整的,需要猜想背 後發生的事情,這就加深了懸疑感。
52
凝視
未知
_Model-01 想利用類似監禁時柵欄式的窗口創造 出在封閉空間内監禁的感覺,光對於這 樣的一個幽閉的空間是至關重要的,可 以創造出另一個想讀的柵欄式符號。
_Drawing-01 人對於監禁在幽閉的空間之中都是會 感覺到恐懼的,以第三視角的角度來看 待監禁與被監禁的關係,以柵欄式符號 來塑造出這種恐怖的監禁在黑暗之中的 感覺。
53
驚
恐
感
急速切換 對比强烈
節奏
平靜
_Model-01 想利用類似監禁時柵欄式的窗口創造 出在封閉空間内監禁的感覺,光對於這 樣的一個幽閉的空間是至關重要的,可 以創造出另一個想讀的柵欄式符號。
_Drawing-01 人對於監禁在幽閉的空間之中都是會 感覺到恐懼的,以第三視角的角度來看 待監禁與被監禁的關係,以柵欄式符號 來塑造出這種恐怖的監禁在黑暗之中的 感覺。
54
視覺突出
突發
_Model-02 想展示人在一個展演的空間中行走的 時候,扮演著監禁者與被監禁者兩種身 份,走在内部的時候是被監視者,當他 走在上部空間有扮演者監視者的角色。
_Drawing-02 一個被監禁量體堆叠出來的長廊,我 認爲監禁與被監禁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人在内不會不知道外部的人何時出現, 這是不定時的恐懼感,外部的人不知道 内部的景象,也會產生一種恐懼感。
55
我想要重現三種令人不舒服的感知, 大家都希望創造出讓人感到舒服的空 間,然而痛苦地感知往往是强烈且印象 深刻的。 我希望創造出一個令人感到不舒服的 空間來重現一段悲痛的歷史,以此創造 出一個紀念性空間,我選擇做的紀念性 空間是慰安婦紀念館。 基地選擇在中國湖北武漢積慶里社區 旁的區域,大多數武漢人不會知道,嶄 新的中山大道背後,陳舊的積慶里社區 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内極少現存完好,規 模最大的慰安所遺址之一。
56
仿照慰安所正空間
格子狀量體
棋盤狀佈點
單一向度破壞量體
行爲穿透
水平擾動佈點
室内
視覺穿透
垂直擾動佈點
戶外
土墻
57
植栽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2
x: 高度 _02
傾角 _01
傾角 _01
傾角 _01
傾角 _01
傾角 _01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1
傾角 _01
傾角 _02
傾角 _03
傾角 _02
傾角 _03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1
x: 高度 _02
傾角 _01
傾角 _02
傾角 _02
傾角 _03
傾角 _03
y: 高度 _02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2
y: 高度 _01
y: 高度 _01
傾角 _02
傾角 _02
傾角 _02
傾角 _03
傾角 _03
58
内外 _01 高差 _01
内外 _01 高差 _02
内外 _01 高差 _03
内外 _02 高差 _01
内外 _02 高差 _02
内外 _02 高差 _03
内外 _03 高差 _01
内外 _03 高差 _02
内外 _03 高差 _03
59
在建築的屋頂上,我希望創造出柵欄 式的破口透出的光影。 剖面展示了兩個向度上墻面傾斜方向 的不同,主要是體現在量體之間的廊道。 一個向内傾斜,人在這個方向上行走 會感受到墻面傾斜造成的壓迫感,另一 個向度是開闊的,兩側的墻面也是具有 透性的玻璃,中間有一個吊橋,希望創 造出人在廊道或橋上行走時,透過層層 的玻璃好似可以看到別人又看不清的感 覺。
60
在基地上佈置地景,由土墻以及植栽 組成。 創造出高低起伏的平台,加强人觀賞 展覽的動態體驗。 放置混凝土以及玻璃墻面來試圖圍塑 出室内空間。 吊橋貫穿到底,增强人參觀的感官感 知。
61
透光廊道看到上空光束帶來的壓迫感
一層層玻璃阻隔,加强懸疑感
屋頂灑下光,在墻面創造柵欄光斑造成驚恐感
人在橋上監視自己產生驚恐感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