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互動

Page 1

Vol.01 創刊號 2015 January / February 藍色教育 探索海洋的深奧

洋 海 設計

COVERSTORY 藍色教育

Ocean Design


海洋資源 寂靜的海洋過度捕撈 萎縮漁獲 黑鮪魚的悲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研究所

研究生 / 林昱成 指導教授 / 游元良

Yu-Cheng Lin Yuan-Liang Yu


Vol.01 創刊號

碩士論文 Contents 封面故事 藍色教育 教育現況

文獻探討 台灣教育現況 生態旅遊概念與意義 生態旅遊指標 海洋互動教具 遊戲學習 動作學習 數位式學習 結論

設計流程 流程設計 小結

參考文獻

3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藍色教育

4


藍色教育

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 Taiwan is an island of marine biodiversity 台灣,具備優越的海洋地理環境,四周海域蘊藏豐富的資源,東臨太平洋,水深遼闊,黑潮 暖流,由南向北,沿東岸北上,是迴游魚類必經之路,台灣海峽,為海底大陸棚的一部份, 平坦的陸棚,接受大陸河川所排入的豐富營養鹽,是海底生物良好的棲息場所。 台灣四面 環海,海岸線長達 1,600 餘公里,小島 70 餘處。本島西邊有台灣海峽,東臨太平洋,受自 然條件控制影響,西部海岸單調平直、坡降平緩之沙岸,海底大陸棚廣大,多沙洲、沼澤, 潮汐灘地發育良好,且有大陸南向沿岸寒流、北向之黑潮支流及季風飄送交匯,基礎生產力 豐富,為魚貝介類良好之繁殖棲息場所,孕育了許多如牡蠣、文蛤、竹蟶、西施舌等美味的 二枚貝,是重要的淺海養殖地區。底棲、上中層洄游性魚類甚豐富,形成良好漁場。 ( 國立 海洋生物博物館 ) 5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從台灣海洋看全球海洋 From the ocean to see the world's oceans Taiwan 台灣累積的物種多並非表示台灣的資源還很豐富,相反的,其中有將近一半到 2/3 的物種均 已從過去的數量豐富、常見,變成今天的偶見、稀有,甚至絕跡。 合計

宜蘭縣

屏東縣 新竹市 新北市

98 年

745.61

117.1

158.93 27.15

99 年

788.34 291.09

41.69 19.18

100 年

698.42 285.66

74.03 35.27

101 年

988.75 502.96

86.16 26.65

102 年

1197.37 389.21

135.43 59.82

73.34

高雄市 桃園縣 花蓮縣 新竹縣 臺中市 257.3 44.17 26.77 17.93

149.13 197.18 19.37 42.64

22.97

7.03

21.03

93.53

61.51 39.67 60.75 31.94

16.07

202.71

71.23 19.54 50.92 17.65

10.93

115.71 327.28 29.39 42.75 62.05

35.73

103 年 996.6004 298.967 111.9977 70.02 176.7572 170.968 35.742 45.116 63.915 23.1175

每年漁獲量逐漸下降。( 漁業統計年報、漁撈日誌 - 資料統計至 103 年 12 月 31 日 )

過漁(overfishing)應是頭號殺手 政府為了要推動觀光以提振漁村經濟,非常積極地在各地舉辦魚季(祭)活動,如屏東東港 黑鮪魚季、花蓮曼波魚季、東北角萬里蟹螃蟹季 … 等,但卻未考慮到資源是否已不敷供應。 此外,「混獲」或「誤捕」(bycatch),也是造成今日許多魚種已是「商業性滅絕」的原因。 包括底拖漁船,密集地在沿近海拖網作業,浪費了至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資源。刺網造 成鯨豚、海狗、海牛、海龜、海鳥等保育類動物的誤捕。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 心研究員兼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拖網漁船會將海中的各種生物「一網打盡」,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英國《衛報》) 6


藍色教育

以東港的黑鮪魚季為例,生魚片廣泛消費是近代才發生的現象。黑鮪魚最先遭到濫捕且甚難 加以管理的原因,就是牠的味美價昂,早已成為日本及國人最愛吃最高級的生魚片。 2001 年,屏東縣地方政府開始結合觀光及漁業推行「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促使近年來台 灣遠洋漁船以倍數成長。似乎海洋文化是完全由海鮮飲食勾勒出來 ── 這樣的保育觀念,不 但淺薄,也是對生態資源的壓力。

2013 東港黑鮪季現場。( 綠色和平專題報導 - 2013-04-29)

漁業署統計的黑鮪數量,2001 年到 2011 年這十年崩盤跌落的數量。( 四月 29, 2015 In: 地理新聞 ) 7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台灣海洋物種快速流失 Taiwan's rapid loss of marine species 根據最近的調查發現,台灣遊客到珊瑚礁海域的觀光大多不是下海賞魚,而是去吃魚,每 年消耗掉珍貴的珊瑚礁魚類估計不下三十萬公斤。台灣同胞由於喜食海鮮,不但吃的量排 名全球第四,而且吃的種類之多之雜令人嘆為觀止,不但大魚吃,仔稚魚和魚卵也都不放 過,如烏魚子、飛魚卵、旗魚卵等各種魚卵,如殺雞取卵般地在趕盡殺絕。也因此我們消 耗魚類的方式可說是已到了無所不捕、無所不吃,無所不釣,無所不養的境界,嚴重破壞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台灣經濟魚種減少的速度十分驚人,由圖可見這些常見魚種的數量,有減無增。

台灣被列為打擊 IUU 不合作的名單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三十多年來紀錄核一、核二進水口撞擊堆裡採 集到的魚類,發現魚種從 120-130 幾種減少到約 20-30 種,只剩下約四分之一,平均每 十五年就減少一半。而沿近海漁業枯竭的原因,除了環境污染,漁業管理不足、過度捕撈 是主要原因外,非法捕撈是另一個管理上的問題,目前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對 於違法、未報告與不受規範漁業 ( 簡稱 IUU 漁業 ) 的抵制措施越來越強烈。 2015 年九月,綠色和平組織在太平洋二號公海發現一艘無照捕魚的非法漁船 ( 順德慶 888 8


藍色教育

號 ),漁船上不僅有非法捕獲的鮪魚,還有 75 公斤的沙魚鰭,明顯違法漁業署「鰭不離身」 的規定;除此之外,該漁船亦涉嫌未經許可轉載魚貨,違法情事重大,影響台灣漁業國際 形象。促使歐盟立即宣布,將台灣列為打擊 IUU 不合作的名單,並舉黃牌警告,六個月內 若不改善將採取更強烈的抵制行動。邵廣昭認為,在查緝人力與經費有限下,最理想的管 理方式,是劃設完全禁漁的保護區,但台灣目前在保護區管理上還有待加強。

餐桌上的海洋教育 海鮮文化固然是海洋文化之一環,是應該推廣並加以發揚光大,創意加值,使政府、漁民、 權益人及消費者能創造多贏的局面。但目前大家只注重其衛生及產銷履歷 ( 過程 ) ,及是 否浪費食材,卻不關心吃的種類是否會瀕危、捕撈時是否符合永續及環保等。 面對眼前的趨勢讓邵廣昭憂心忡忡,決定從消費者的教育開始挽救海洋危機。這份由邵廣 昭等學者撰寫的台灣海鮮指南,將海鮮分為三大類,一是鼓勵食用的水產品,一是資源有 危險盡量少吃的魚類,最後一類是瀕臨絕種應避免食用的魚類。其中也列舉了十項購買海 鮮的原則。告訴民眾要如何買對魚、吃對魚、乃至於養對魚、捕對魚及釣對魚。為了保育, 大家都要有迎接高魚價的時代來臨的準備 ! 量少價昂後,漁民之收益並未減少。但己枯竭 的資源才會有苛延殘喘的機會。

《海鮮指南》邵廣昭、廖運志 2015/4/1 修訂 9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教育現況

10


教育現況

台灣對於海洋教育的現況 Taiwan to the status of marine education 台灣長期只有陸地文化的思維,而沒有海洋文化的思維。 導致我們只會背對海洋,不會面對海洋。面對的時候, 我們會的是破壞。( 郝明義,2015) 目前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未提供適切海洋教育的說 明,例如揭示海洋教育對於課程發展的獨特價值;海洋 環境實屬於地球的一部份,透過海洋教育所教導的環境 倫理與環境認知等,都顯然台灣對於海洋教育的不足及 狹隘 ( 洪如玉,2010)。而現今一般民眾常以「親海」、 「知海」、「愛海」之海鮮知識非海洋知識來教育子女, 林筱梅 (2007) 指出「海洋教育」探討與海洋相關的人、 事、時、地、物所交織而成的教育活動,與鄉土教育、 環境教育均密切相關。 臺灣雖然四面環海但國人普遍對於海洋知識普遍狹 隘,如何培養一般國民的海洋通識素質為主軸,並兼 顧海洋人才培育,達成教育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 認識海洋、善用海洋、珍惜海洋以及具備國際關特質 的國民素養,方能使臺灣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 ( 許明 欽等人,2008)。

11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的結合 Combining eco-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聯 合 國 在 宣 佈 2002 年 為 國 際 生 態 旅 遊 年 之 後, 由 世 界 觀 光 組 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及 聯 合 國 環 境 規 劃 署 共 同 推 動 以 生 態 旅 遊 為 發 展 策 略, 達 成 保 育生物多樣性的目標,聯合國希望藉著全球的參與重新檢討生態旅遊與永續發展的關 聯,進行經驗與技術的交流以期改善生態旅遊的規劃、發展與經營管理,並藉著適當的 行銷策略來推廣正確的生態旅遊,自此生態旅遊已成為全球響應的一種觀光發展模式 (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 )。 Holden (2000) 認為,積極的生態旅遊者,所具備的態度是體驗環境並關心環保議題, 可說是與環境教育的最終目標 — 培養具有環境意識的公民不謀而合,對環境的關心程 度愈高,愈能在觀光行為中展現生態旅遊的精神。此外,生態旅遊的概念與環境教育的 12


教育現況

課程目標能有效地加以結合,因為生態旅遊是以社區為基礎、保育為原則、環境教育為 手段之方式來達成兼顧社會、環境與經濟永續性的一種旅遊型態 (Wight, 1996)。生態 旅遊為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式,而強化生態旅遊中環境學習的部 分,也將有助於減少環境衝擊 (Kimmel, 1999),這些都顯示出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間 有共同目標與密不可分的關係。 生態旅遊是透過專業地方解說員經過教育 訓練後,引導遊客主動學習、體驗生態之 美、瞭解生態的重要性,並以負責任的態 度與回收行為,保護生態與文化資源,進 而達到兼顧旅遊、保育與地方發展共創三 方共贏的局面。 旅遊

保育

地方 發展

13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海洋互動教具與知識教育的結合 Combined with interactive teaching aids Marine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在一個成功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絕對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動機」(Prensky,2003), 而 遊 戲 正 好 恰 如 其 份 的 提 供 這 個 必 要 條 件。 遊戲與經歷為本的學習活動 (experiential learning activities) 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不但可以超越傳統教學範式的局限,而且更盡量 發揮多元化的「過程」學習:包括鼓勵互動、協作和朋輩學習;在強化情意教育和社群教育 之餘,亦能幫助學習者發展智能和建立學會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利用海洋生物小模型進行學習

14


教育現況

利用互動式展示教具進行學習 以「主題式」的展示方式,運用具體、多感官的實際情境營造,配合多元、遊戲性與生活經 驗相連結的參與互動式展示教具,並提供親子學習手冊、展示說明圖板及網頁展覽內容,來 增進兒童的參觀學習。需重視學校合作、社區服務、網頁的製作,並與民間企業及媒體建立 良好的關係,以開拓出更多元的教育推廣工作與資源。

15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16


設計流程

遊戲,學習

動作學習

動作學習理論 就動作學習的要素而言,影響幼兒動作學習的要素有以下幾點: 1. 孩童本身的認知能力與動機。2. 學習的模式。3. 回饋的使用。4. 環境的影響 (Schmidt & Wrisberg, 2008; ShumwayCook & Woollacott, 2006)。Schmidt 所 提出的基模理論中亦強調記憶在動作學習的重要性, 經由判斷的學習,孩童對於 各種動作會形成一個抽象的概念與記憶,當需要執行動作時,會從腦中儲存的記憶 得知應如何做出動作 (Schmidt & Wrisberg, 2008)。 如左圖操作流程所示,透過互動教具設計增進孩童學習的學習動機,並透過眼睛將 透過眼睛將所看到的刺激傳給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由手來操作完成的一連串動 作,訓練孩童抓握與手臂肌肉群的訓練,達到手眼協調的訓練。 例如 : *抓握釣竿 *對準魚形吊起 *抓握魚形 *圖形顏色刺激

17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遊戲,學習

18

數位式學習


文獻探討

數位式學習所賦予教育意義到底在哪呢 ? 什麼原因使得遊戲極適合應用在教育環境呢 ? Kirriemuir 及 MacFarlane(2004) 整理相關文獻之後歸納出下列兩點 : 1. 希 望 藉 由 玩 遊 戲 背 後 的 強 大 動 機 促 使 學 習 本 身 轉 變 成 為 一 件 有 趣 的 事 (Makimg learning fun) 2. 希望藉由遊戲中「做中學」(Learning through doing) 的概念當做為學習向上的有力 工具。 目前設定魚種為以下四種臺灣海域洄游魚類由左至右分別為 : 1. 鰆魚 ( 土魠魚 ) 2. 鯊魚 3. 旗魚 4. 金槍魚 ( 鮪魚 ) 魚種設定以臺灣海域洄游魚類瀕臨滅絕或急需保護的大型洄游魚類進行設計,因大型魚 種生長周期較長,因遭受過度的捕撈導致無法孕育繁衍導致海洋生態系瀕臨破壞,希望藉 由此初版產品推廣正確的海洋保育知識,讓學童與家長瞭解並重視海洋現況達到正確飲食 教育,以推行海洋保育達到永續海洋為核心目的,預期後續將推出更多迫切需要的魚形版 本給予互動學習,目標以具有保存與收藏價值的紀念性商品進行設計。 軟體設定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將實體魚類化為虛擬魚類角色的內容也會有所改變, 就如同海洋生物有不同地域及季節性的分布。因此,不同地點或時間的『My Ocean 釣魚 遊戲』魚類,藉由和朋友之間互相交流與收集,成為互動討論學習的海洋遊戲平台。藉由 與手機 APP 軟體適度的影音刺激給予適度的回饋,增進學童的專注力、自信心與滿足感, 並且透過遊戲收集海洋圖鑑與知識,進而教育並吸引學習意願。

19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流程設計 如本研究以提供海洋教育與環境保育融入互動遊戲設計之創新構想,提供學童除了在課堂之外,也可 以持續學習之海洋知識互動遊戲教具。以生動有趣的教具在教育學童海洋知識上,以「親海」、「知 海」、「愛海」之認知,將台灣海洋魚種知識,結合電子互動裝置與 APP 遊戲,提供兒童除了在課堂 之外,也可以持續學習之海洋知識互動遊戲教具,探討出海洋互動遊戲教具為以下幾點: (1). 使用輕鬆遊戲方式,推廣海洋教育知識與現今海域現況。 (2). 給予學童在課堂外,趣味有趣的海洋知識教材。 (3). 結合手機應用程式與遊戲硬體互相連結,使互動結合數位媒體更加生動活潑。 (4). 各地域獨特性,藉以 GPS 衛星定位系統,展示本套教具在不同地域、不同季節使用,有不同的海 洋教育內容。 (5). 適合親子的海洋互動遊戲,增加對於海洋的認知與認同感,並加以推廣正確的飲食文化。 2、設計流程 將以上序之設計方針導入創新設計流程,先將各需求項目做草圖上的繪製,整合出整體性的草稿,利 用 3D 繪圖軟體確定相關尺寸及零件銜接位置,並且進行情境模擬,最後在製作出精緻模型最為此研究 之範例。 (1). 整組互動教具,包括硬體部分釣具及各式縮小比例魚型,以及軟體部分的手機 APP 及海洋教育資 料庫。 (2). 硬體部分: (a). 釣具是與魚連線的器具,魚餌部分內置磁鐵,以及 RFID Reader,釣線盤可顯示下餌深度,內設 藍芽可將深度資料傳送與手機 APP 連線; (b). 各式縮小比例的立體魚型,為迴游台灣海域的典型魚種外型,以壓克力製作。立體魚型於尾部內 置強力磁鐵;魚頭部內各置專屬 RFID。 (c). 未被釣起時,各款立體魚型,魚頭朝上,齊聚漂浮於內置強力磁鐵,並發光的海洋造型的底座之 20


流程設計

上,壓克力魚身因底座發光而導光呈現優美曲線。 (3). 軟體部分: (a). 當魚釣起時,玩者抓取魚型,以魚頭點觸手機 APP。 (b). 手機 APP 根據釣線盤傳送的水深資料,魚餌 RFID Reader 讀取資料,以 GPS 定位而取 得玩者所在地鄰近海域資料,隨即在手機 APP 內出現與釣取魚型相對應的魚種主題人物。

(c). 在手機 APP 中,由魚種主題人物,或鮪魚、或河豚,帶領玩者遊歷該魚的大洋故鄉, 或迴游路線,或棲息生態,或人類捕撈景況。 。 (d). 玩者可累計收集的魚種,構建專屬的『我的海洋』,並與朋友連結分享,海洋生態保

育訊息。

電子磁鐵釣竿

深度感應 器 磁鐵

磁浮發光魚形 磁鐵 RFI D

磁鐵

電池

LE D

21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22


流程設計

結論 : 台灣四面環海生物多樣性高,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但普遍國人 對於海洋相關知識大多建立在飲食文化,如何提升國人對於海洋環境 與生態教育的正確知識,本提案『My Ocean 釣魚遊戲』希望運用台 灣特有種實體魚類模型,結合電子互動裝置使學童能在生活中便能透 過以釣魚遊戲結合數位媒體與手機 APP 技術,安裝手機版『My Ocean 釣魚遊戲』後串聯實體與虛擬產品並連結海洋教育資料庫,使遊戲互 動中能夠了解正確的環境與生物資訊,可將釣起之實體模型轉化為 APP 虛擬魚類角色,由該魚類帶領我們回到其故鄉,解說海洋知識, 並結合當地時事衍生出即時資訊。以生動有趣的互動過程,吸引兒童 在趣味中學習海洋知識。使用者從游戲中學習海洋教育正確的知識, 提升學童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對周遭環境議題的重視。

23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24


藍色教育

參考資料 Kirriemuir,J& McFarlane,A.(2004).Literature Review in Games and Learning Prensky,M.(2003)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1(1),21-21 Karoulis, A., & Demetriadis, S. (2005). The motivational factor in educational games (Research report No. D21-02-01-F). Keller, J. M., & Kopp, T. W. (1987). An application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theories in action: Lessons illustrating selected theories and models (pp. 289-32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交通部觀光局 (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 林筱梅(2007)。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FAO (2007)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tatistics. FAO yearbook. 吳天貴 (2007)。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 許明欽,李坤崇,羅綸新(2008)。海洋教育基本知能融入中小學課程綱要計畫。教育部(教 育研究委員會)期末報告。 洪如玉(2010)。九年一貫課程七大議題正當性之批判性檢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 (2),33-58。 朱鴻鈞 (2010),全球漁業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分析 - 兼論台灣漁業發展現況 國 立 海 洋 生 物 博 物 館,http://www.nmmba.gov.tw/Education/SchoolResource/ Environment07/Environment07_08 article_02.php?info_id=117

25


海洋設計 Qcean Design

全球海洋漁業資源枯竭 Depletion of the world's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全球捕撈漁業在產量的提升上所遇到的瓶頸其來有自,漁民的過渡漁撈、環境污染、及全球 溫室效應造就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的枯竭 (2007,FAO FishStat Plus) 報告即指出,有近半 的海洋漁業區已經達到最大的負荷量,四分之一被過度開發,產量出現崩跌或下降,僅剩四 分之一的海域仍有產量提升的潛力,報告中更直言,未來若無有效的管理機制,預防、抵制 及消除非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 (Illegal,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漁捕活 動,將會導致海洋資源耗盡。 26


藍色教育

在寂靜的海洋之中, 魚兒們, 都跑到哪裡了 ?

在內陸漁業,湖泊河流等生態系統,同樣由 於過度漁撈的關係,許多生態系已產生「生 態 系 過 漁 」 現 象 (Ecosystemoverfishing), 「生態系過漁」係指生態系中魚種組成發生 明顯的改變,高價且大型魚減少而低價、小 型魚或無經濟價值雜魚(如海星、水母等) 增多的現象。此外,捕撈設施破壞棲息地、 污染、人為導入侵入性魚種等也大肆破壞著 生態系統,造成生態的失衡,生態系恢復力 大幅減弱 ( 朱鴻鈞,2010)。 2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