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建築 羅慕昕 作品集 2012-2016

Page 1

From 2012 to 2016

淡江建築 羅慕昕



地景生活 2016 / EA1-1 / 平原英樹老師指導

流動的都市場域

地景生活 |01


水變成冰,冰變成水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其中會因為不同的變因產生不同的形態,同時也發 生冰塊擴張以及重疊。將冰塊的變動太入去構思人活動的消長與消減,利用建築物的可變動讓活 動可以從建築物中向外擴張,讓不同的活動有機會相互產生擾動,在空間上也可以相互交疊使用。

02 | 地景生活


這題平原英樹老師給我們的建築題目是自然的建築,他希望可以從觀察踏大自然出發,去找到一種 自然現象,嘗試將他歸類以即做為設計的出發點,嘗試從建築當中去找尋,一種不同的建築型態, 並不是直接以自然的形狀或是樣態變成建築的樣子,而是在當中嘗試去思考,自然怎樣去運作而建 築怎樣可以像是自然這樣被運作。 我選的自然現象是冰塊融化成水以及再結成冰的過程,水會因為本身結成冰的時候會膨脹的特性進 而引響結冰的結果,同期在河流上的冰塊又會因為河流的流動產生拉扯碰撞,進而影響其型態。在 這個過程中我歸納出四種現象,分別是 " 泡泡 " " 裂縫 " " 冰片 " " 冰盤 "。 我發現現象會因為河流流速以及溫度而重複的循環,隨著流動擠壓也存在層與層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我去對比這些型態之間的變化關係,像是水承載著冰塊,讓冰塊可以自由的變化,接著我就 在想,如果建築也是可以擴張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一個關係呢?我們平常只能在單一建築中,產生 有限種類的活動會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呢?另外我也去思考,怎樣才是建築,是實體的部分才是建 築嗎?還是其實活動發生的虛體才是建築本身呢? 在歸納以及提出疑問之後,我在原本建築的形態上做了一些改變,嘗試將一些可動的構建例如可推 開的窗戶,以及開放式牆體的設計去讓建築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有不同的形態去支應不同的活動強度, 也藉多層的安排,將不同機能放在不同的高度,藉由視覺的方式去做連接,讓人可以更容易的發現 以及進行不同的活動。 透過觀察自然中的現象,我發現建築原來可以不像是想希望中的那樣,是可以因著活動去擴張,活 動也可以散佈在建築物之間,建築的邊界變的模糊,活動變成主體。

|03


大自然水的狀態變化,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水變成冰時會膨脹,以及河流會流動,還有還經溫度改變而形成的。上 面兩個關於結凍分別是 " 泡泡 " 以及 " 裂縫 "。泡泡是由於結凍的過程中空氣才殘留在水中而形成的,裂縫是結凍 時膨脹的冰塊相互己擠壓的結果。下方兩個是關於融化,分別是 " 冰片 " 以及 " 冰盤 "。冰片是冰塊融化碎裂的結果, 冰盤則是溶化的冰塊彼此碰撞所形成的現象。 04 | 地景生活


SOLID

BUBBLES GO INSIDE

BRAKE FROM BUBBLES

LAYERS OF BUBBLES

SOLID SOLID

EXPAND AND BRAKE

EXPAND AND MAKE CRACKS

ICE BRAKE ALONE THE CRACKS

TEMPTURE BECOME HIGH CLOSE

SOLID

BECOME LAYERS BREAK FROM THE CRAKES

CHIPS OF ICE

FAR

TOUCH TO EATCHONE

BECOME DISHES

從冰塊融化以及結凍的四種現象做出的型態變化歸納,冰塊以及水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影響產生型態的交互作用。 | 05


CYCLE

LAYERS

在觀察冰塊、水、以及河流的外力交互的作用之後,我發現我所歸納出來的四個現象存在循環,與層疊關係,自 然會因為溫度,冰塊膨脹、水流,而使不同的形態相互疊加。 06 | 地景生活


1.

2.

3.

4.

冰塊融化結冰的觀察設計過程 : 1. 一開始,我認為是冰塊開裂,造成縫隙產生變化。2. 水其實占了很重要的元素, 水承載了冰塊讓冰塊進行變形的行為。3. 我開始以水為出發去觀察,把這個現象看做水的收縮,造成了冰塊的變 化。4. 最後我想,如果建築像是水一般,可以擴張與縮小,承載不同的活動以及行為,讓行為產生變化,那也許 是一件有趣的事。 | 07


1.

EXPAND

INTERIOR

2.

TOGETHER

EXCHANGE

SUPPORT

3. OPEN KITCHEN

MARKET OPEN KITCHEN

LECTURE HALL LECTURE HALL SHOP MARKET

SHOP

SOLID

LAYERS

1. 建築的擴張,我希望利用部分可以開關的門,以及向外延伸的半戶外,來做到可以擴張的空間,藉由這些空間 來支應不同的活動。2. 兩建築物之間可以相互支應彼此的活動,來達到活動的擴散。3. 將原本分層的機能,打散 放到不同層中,並且利用視覺連接,觸發層與層之間的相互吸引,以及活動的擴散。 08 | 地景生活


4. TRADITION RESIDENTIAL AREA

SCHOOL

SITE

TRADITION RESIDENTIAL AREA

COMMERCIAL DISTRICT

5. LIBRARY

MARKET

RESTAURANT

PRIVATE KITCHEN SHOP

LECTURE HALL

6. LIBRARY

SHOP

RESTAURANT

LECTURE HALL PRIVATE KITCHEN

FARMHOUSE

MARKET VEGETABLE FARM OPEN KITCHEN

FARMHOUSE

MARKET

RANCH

4. 建築基地選在台北市的榮星公園一角。5. 以食物相關的機能做為出發,整理出不同機能的關鍵物件,利用他們 來形成擴張的介質。6. 找出不同機能彼此的關聯性,作為設計參考,讓彼此可以有更擴散的可能性,以及增加活 動的多樣性。 | 09


SHOP

RESTAURANT

LIBRARY PRIVATE KITCHEN

LECTURE HALL

OPEN KITCHEN MARKET

VEGETABLE FARM

RANCH 0

4

8

16

24m

N

全區平面圖,建築作為一種像是介質的腳色,可以擴張,藉由不同物件的擴散以及活動的相互互動,產生有趣的 地景,將配置的商店、餐廳、食譜圖書館、公共廚房、農場、市集相互穿插,讓彼此可以相互支應以及影響。這 張平面圖由上到下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敘述三種建築支應活動的情況 : 上,活動發生在建築內部,中,活動發擴散 出建築物外,下,建築支應情度最大的活動。 10 | 地景生活


LECTURE HALL

OPEN KITCHEN

1.

2.

RESTAURANT

PRIVATE KITCHEN

VEGETABLE FARM

MARKET RANCH

3.

4. 平日的活動 擴散的活動

活動擴散以及支應的過程 : 1. 原本建築物支應的活動,擴散的該建築物附近。2. 公共廚房以及會議討論室因為使用 量較大,漸漸擴散到其他建築。3. 餐廳與市集擴散。4. 私人廚房、蔬菜農場、還有小農場產生擴散。 | 11


設計模型 : 藉由一棟又一棟可以擴張的建築,建築在人行走的路線上,讓人可以自由地穿越其中,將活動的邊界模 糊,讓活動可以自由的擴張,與支應大小不同的各種活動強度、種類。模型上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活動類型。 12 | 地景生活


| 13


從上方看模型可以發現,活動由可擴張的建築向外擴張,藉由每個活動不同的,可移動的關鍵物件來支應不同的 活動強度,紅色的部分是市集的活動,主要之應活動擴散的物件為拍賣用的大傘,右邊灰色的部分則是圖書館的 閱讀空間,藉由可討論的大桌子以及輕型移動式的書架讓活動可以由建築物內部向外生長、蔓延。 14 | 地景生活


| 15


上 : 層與層之間互動的關係,透過將不同的機能放在不同的樓層以及開放式的建築架構,讓人可以透過視線的交流 進而使人從事不同的活動行為。下 : 活動藉由可以開啟的門,以及開放式的牆體向外擴張,同時也有可移動家具支 應該活動。 16 | 地景生活


上 : 牧場的活動行為,牧場成為都市中可以接近食物生產最簡易的方式,也透過牧場定時放牧的行為來促成活動的 擴張。下 : 建築與建築之間因為可以開關以及開放式牆體,再加上可移動的活動式家具,讓活動散佈在整個公園中。 建築物也同時擔任像是冰塊與水中,水承載冰塊融化與結冰的角色。 | 17


由左至右由上而下為活動藉由建築物漸漸向外擴散,後三張為與另一活動混合的情況。 18 | 地景生活


上 : 樹林裡的圖書館空間。下 : 樹林裡的小貨車市集。 | 19



坡坎之村 2014 / EA3-2 / 賴怡成老師指導

漫遊的建築系館

|21


淡江大學位於連綿的山丘上,在設計新的系館時,用原本豐富的地形差,置入不同斜率的坡度,讓 活動在坡度上發生,同時運用不同的坡道,把人留待到建築物中,且在其中漫遊,讓學生的互動以 及評圖的活動可以更自然的被看見,除了增加空間趣味,同時也讓學習隨處發生。

22 | 坡坎之村


淡江大學位於五虎崗中的其中一個崗,崗也就是山丘的意思,因為山坡的地形,造就校園中有許多 的坡道,在設計建築系館時,觀察發現校園中不同的活動會在不同的坡度發生,其強度以及停留的 也會受其影響,於是我開始分析坡度與活度的關係,並將建築系本身所需要使用的機能以及使用的 強度、時間的交互關係去找到對應的坡度,讓活動在坡度上發生,另一方面也去分析基地周圍的活 動以及人流的動線,在同樣透過不同的坡度,讓人潮可以藉由坡度流入基地內,同時增加人的互動。 整個建築物的本身分成三棟建築物,中間有許多的不同的坡度連接各棟建築物,其中公共空間穿插 在不同的樓層之間,藉由公共空間的串聯,將人潮導入到每一層樓之間,同時部分的建築樓層之間 有空橋的設計,也讓彼此的流通更容易。 在建築系館這個案子中,我嘗試去從基地的涵構做為出發,分析人流的活動以及可能發生的地點, 藉由不同坡度的置入,去做活動的交叉安排,讓空間可以彼此串聯,引發更多的活動產生。

|23


淡江大學在一座山丘上,因此學校常常有很多的斜坡,上中下都是學校內的斜坡,藉由斜坡連結各個活動。 24 | 坡坎之村


地 點

動態性

活動空間

空間密度

停留空間

操 場

游 泳 館

體 育 館 全 家

網 球 場

黑 天 鵝

圖 書 館

F剖 面

F剖面

E剖面

D剖面

C剖面

B剖面

A剖面

餐 廳

B剖

將校園中主要活動動線做剖面坡度分析,以及活動的分析,建立路徑、活動強度、使用時間與坡度的關係。

24小時時間 持續使用長短

開放性

教室空間

面 A剖

E剖

| 25

面 C剖

D 剖面


空間思考應考慮三圍度的各項可能,不僅僅是平面活動。

在三圍度中還需考量人的活動,以及其如何與空間互動。

活動還必須要連同基地的坡度一起設計,也可利用坡度驅使人流的流動。

觀察了學校因應坡度而產生的機能之後,我嘗試去利用活動以及坡度的方式去分析,並找出可能的設計模式 26 | 坡坎之村


SITE

動線交會 活動停留

活動延伸 視覺道路消化

觀察基地周圍活動的強度以及發生的軸線,將之帶整理,並且切割基地,成為建立坡度以及空間的依據。 | 27


在分析完學校的地形以及坡度之後,整理出左邊 7 種常見的坡度組合, 接著整理系館所需要的各種不同的機能, 將這些機能的活動內容、強度做分析,並將兩者作對應。 28 | 坡坎之村


此圖表為對應左側的使用機能的時間分配表,分析使用時間以及分佈以用來安排系館整體空間的使用。 | 29


上 : 在利用基地周圍的活動來切割基地,劃分出不同活動的區塊。中 : 嘗試將軸線做連接,置入空間去想像活動在 空間中如何流動。下 : 將切割完的基地將地面向上或是向下錯開,建立可以使用與活動的坡度。 30 | 坡坎之村


上 : 活動量體放入基地中,並且整理底部的開放式坡度空間。中 : 將空間量放入計算,修改坡道對外的連接方式, 讓其穿插在量體間,並且把人流向上帶,讓活動可以由外至內,由下至上流動。下 : 接近最後的空間整理,挖開量 體,做空間最後的整理,向後連接新工學館,前方以坡道導入人群。 | 31


新建的建築系館,利用不同的坡度來串連活動,將人潮帶入到基地當中,大小不同的坡度也建立了使用者可以自 由使用以及活動可以發生的空間,系館外皮以 L 角鋼做不同角度旋轉,帶出不同的通透性,在主要量體外圍也有 樓梯連接,將工作室作上下的連接。 32 | 坡坎之村


| 33


F6-F8 工作室

角鋼格柵 人可以出去活動

鋁板天花 玻璃欄杆

F5 評圖室 F4 圖書館

教室 評圖場

排水蓋板

評圖室

大階梯

圖書館

教室

交流活動平台

1/100 洩水坡度

戶外欄杆

學生階梯 連接圖書館 評圖室 以及經過空橋 連接工作室 大階梯 形成迴遊動線

工作室樓梯

不鏽鋼吊燈

工作室

落水頭

1/100 洩水坡度

1/100 洩水坡度

F3 設計中心 設計中心 筏基

工學館

入口大階梯 連接3F設計中心

後方廣場

A F2 老師交誼 1F 展覽 工廠

評圖室

工學館

B

B’ 入口大階梯 工學館旁大階梯廣場

A’

斜坡 展覽空間

緩斜坡 休息 看書

大階梯 休息 上課

樓梯 視覺串聯

平台 停留 連接

系館的爆炸圖,底部圖例顏色對應到各空間屬性。底層安排像前向後向下三個階梯廣場,中層為主要圖書館以及 公共空間,再向上則是有大階梯連接的各年級工作室。 34 | 坡坎之村


屋頂玻璃蓋板 玻璃固定鋁片 屋頂落水頭 屋頂防水層 75-200-600鋼承板

女兒牆

1/100洩水坡度

樓板 崁燈 礦纖天花 方柱包圓

窗高 角鋼皮層 3*3鋼製L固定支架

扶手高 室內地板 不鏽鋼地板支撐

支撐距

40*20 I鋼 20*20 I鋼 不鏽鋼孔版 不鏽鋼支架

鋁板天花 方柱包圓 玻璃欄杆 排水蓋板

戶外欄杆

1/100 洩水坡度

不鏽鋼吊燈 落水頭

1/100 洩水坡度

1/100 洩水坡度

筏基

大牆頗面圖,在外皮利用 L 型角鋼作為對外界面,隨著不同角度旋轉有不同的通透性,皮層以及外牆之間的空間 可以提供學生活動,聊天、抽菸、或是師生間的設計交流。 | 35


上 : 從主要道路向下的階梯,左邊接到系館入口,右邊向下向下連接到工學館與建築館中間的廣場。下 : 入口的大 階梯,從 1 樓直接上到 2 樓以及 3 樓作為開放的入口。 36 | 坡坎之村


上 : 系館背面,與工學館中間的小綠地,親水空間。下 : 切開量體連接上下工作室的樓梯,以及左下方向下到木工 工廠的階梯,右邊連接主要道路與建築館的階梯。 | 37


38 | 坡坎之村


基地整體配置圖,上方透明量體為新工學館,與建築館有通道相接,右方為主要道路,有階梯向下連接建築館, 白色量體則為建築系館,左方向體主要是公共空間,圖書館、評圖、設計中心,右方兩棟主要為教室與工作室, 之間有大階梯作為連接介面。 | 39



身體 空間 物件 2015 / EA3-2 / 朱慶煌老師指導

集合住宅的想像

|41


劇場就像是人們生活的縮影,劇場工作者以自己身體為工具,運用身體去與空間對話,與物件溝通。 這個設計源於對於劇場的好奇與興趣,從劇場工作者的互動以及與空間的對話模式,在集合住宅的 設計上透過吧 住宅單元做垂直的安排,同樓梯串聯加上以物件定義空間的功能,找到可以增加互動, 以及讓空間更符合使用。

42 | 身體 空間 物件


綜觀當代住宅類建築,集合住宅的例子中,大多在空間上沒有太大的突破或是創新的思維,都僅止 於對於立面或是部分公共空間,植栽上的突破,於是我開始思考,是不是甚麼方式可以去改變人們 的居住空間以及型態。 在這個設計中,我嘗試藉由我自身在劇團中的經驗作為出發,思考如果一個住宅是以 " 身體 " 以及 " 活動 " 為主體去出發作為設計的核心,那他會怎樣不同於以往的建築呢 ? 在設計發想階段, 我首先歸納身體以及從身體出發延伸到空間的幾個性質,最後企圖利用堆疊的活動 CUBE 作為設計 中原型的嘗試,將以往單層樓,走道的空間轉變成多個疊起來的空間,列用空間的上下來增加空間 的趣味性以及讓空間可以有更多的使用可能性,並且利用活動 CUBE 彼此間的空間來做為公共空間 使用,讓居住單元彼此間更加親密,同時將傳統起居室 ( 客廳、飯廳等等 ) 以一個大的空間作為替代, 在大空間中利用不同的活動物件 : 桌子、椅子、梯子、甚至是浴缸、活動的料理台等等,讓入住者 自己定義自己的起居空間。最後的立面藉由凹凸的量體暗示活動的上下連結,並且再開窗上利用垂 直的窗戶來讓視野呈現上下連續的狀態。同時在公共空間的安排上也藉由開放性以及挑空的設計讓 使用者活動可以向上延伸、開放。

|43


上方四張 :2014 年 手放開工作團隊 《活罪》,下方兩張為演員利用身體做表演的紀實。 2014 年我與同學一同演出一個劇場作品,從與劇團演員的一起互動,認識自己的身體,學習控制自己身體與空間 的關係,演出者使用自己的身體,與空間,與夥伴,與物件作對話。我將這些行為以及與物件的關係視為我們生 活的縮影,企圖從這些肢體工作者他們表演、練習、生活中去找出城市中生活與互動的可能性。 44 | 身體 空間 物件


| 45


1. 身體自己

2. 身體與物件

3. 身體、物件與空間

關於身體的三件事 1. 身體自己 : 從認識身體開始,把他當成一個物件去操作,在不同的型態轉換時,將產出的空 間以及肢體本身去做互動與對話。 2. 身體與物件 : 物件指的可能是桌子、椅子、一個方體、或是另一個身體,在 舞台上物件所代表的意義會隨著肢體的互動而改變 。而這些物件與物件 ( 身體 ) 之間的意義型態進而拼湊成語言, 去敘述一個故事。 3. 身體、物件與空間 : 在表演場的空間並不是平面的,是以三度空間來被理解的,每個表演者 可支配的空間可能很高,空間在三個向度被定義,身體與物件與空間互動做出不同的呈現。 46 | 身體 空間 物件


1. 身體自己

2. 身體與物件

3. 身體、物件與空間

1.2.3. 為關於身體三件事在劇場中的表現。 | 47


1. 空間本身

將空間完整化

依照活動需求界定虛空間

將空間完整化

依照活動需求界定虛空間

2. 物件與活動

OR

OR

放棄固定空間而置入機能

由機能所需的物件來構成空間

放棄固定空間而置入機能

由機能所需的物件來構成空間

活動空間一

3. 向度與活動 書房

廁所 廁所

飯廳 廚房 書房

活動空間一

臥房

休息空間 廁所

廁所

飯廳 廚房

客廳

臥房

活動空間二

休息空間

活動空間二

飲食空間 客廳 飲食空間

放棄以往平面式的機能分配,以不同cube分配需求

將相互有關聯的cube嘗試堆疊刺激活動

放棄以往平面式的機能分配,以不同cube分配需求

將相互有關聯的cube嘗試堆疊刺激活動

空間的三件事 : 1. 空間本身 : 走廊房間配置模式,無法發生更多活動,透過空間的完整化,增加可能性。完整化的 空間依照不同的活動需求,由少量的物件界定出虛化的活動空間。2. 物件與活動 : 一般是先了解可能的機能並訂死 排入,而空間開放後,反向利用不同活動所需物件來定義空間泡泡,像劇場般可以使用不同物件而讓空間被定義。 3. 向度與活動 : 以往並不思考垂直向度的安排,藉由活動分成不同的 cube 做上下向度的嘗試,有如劇場中不同層 次向度的表演空間,讓活動藉著不同的空間形式發生。最後將各個活動 cube 做堆疊,造新的活動。 48 | 身體 空間 物件


上 : 將空間完整化後,再進行上下 cube 分割的草圖,空間因為不同的活動 cube 而被切成不同幾何形,並且在單 元之間產生可以彼此互動的公共空間、挑空。下 : 每一個住宅單元嘗試使用 cube 以及活動去定義的原型,這記個 原型中,討論了活動上下延伸以及肢體活動的可能性。 | 49


由原型出發,進行組構調整的過程模型。在這個階段的研究,嘗試利用活動的 cube 將活動帶入不同的空間。 50 | 身體 空間 物件


上 : 由活動 cube 所做成的原型。中 : 原型置入空間以及活動想像的模型。下 : 原型組構,並插入公共空間的模型。 | 51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在平面上規劃以三個單元為一組,分成上中下三層使活動可以垂直延伸,同時相互疊加,經加公共互動機會,形 成一個居住的建築群。 52 | 身體 空間 物件


活動空間

垂直動線連結

個人空間

活動空間

個人空間 Ķ

個人空間

活動空間

IJ

ĵ

在嘗試不同的空間組合性之後,利用分開的樓層以及其中的樓梯,把空間串連達到大最大。且用活動空間取代傳 統的客廳飯廳,讓空間的使用可以利用物件來定義。並且利用空間的錯開,在住宅單元之間創造公共空間,讓人 產生更多的互動形式。 IJ

Ĵ

| 53


圖書室

2F

活動中心 IJ

ij

1F 廣場

IJ

IJ

在一二層樓的安排主要是互動的公共空間,透過很多的挑空,讓彼此有可以相互看見的機會。 54 | 身體 空間 物件


5F

公共交誼空間

IJ

Ķ

4F

公共交誼空間

IJ

ĵ

3F

IJ

Ĵ

向上的樓層透過單元之間的空隙,創造出多元性的公共空間,也藉由錯開的上下樓層來提供每個空間採光,在這 樣子的組合中,生活在裡面的人可以很輕鬆的上下移動,自由的利用物件去安排空間。 | 55


UP

UP

-50

-50 UP

-50

-50

UP

UP

UP

+50

UP

+50

UP UP

UP

+0

UP

1

1F 1f 平面圖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2f 平面圖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1

3f 平面圖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UP

4f 平面圖

S=1/400

0

400

800

CM

1F-4F 平面圖,從平面圖中可以看見不同居住單元的上下關係、因為樓層交錯而產生多孔隙以及多元的公共空間, 以及利用物件界定空間的狀態。 56 | 身體 空間 物件


模型局部,公共空間可以看見不同顏色的物件,這些物件可以是桌子、椅子、或是其他界定空間的元素,開窗因 應上下連結的空間採用上下垂直的長型窗,也讓人更容易看活動在立面上的表現。 | 57


模型局部,上方是底層挑空,藉由錯層將公共性向上延伸,也上公共空間更開放。 58 | 身體 空間 物件


模型立面,立面藉由上下長形的玻璃構成,中間有逃生梯、挑空、以及公共空間。 | 59



蜿蜒之所 2014 / EA2-4 / 劉綺文老師指導

彎曲的堆疊圖書館

|61


三芝的都市巷弄尺度帶來有趣的互相窺視與活動的流動,希望透過蜿蜒的尺度以及上下活動的交錯 關係,人可以輕鬆的進入到圖書館裡,並且在圖書館的使用上可以有一種相互窺看以及了解的趣味, 並把不同的人帶入到圖書館中。

62 | 蜿蜒之所


這題的題目是要在三芝圖書館現址旁設計一個圖書館的增建案,以及社區活動中心,其基地位在三 芝都市發展的邊陲地帶,相較於大都市棋盤式的道路發展,三芝是依照發展的先後來建造道路,也 就是說其實道路是依著發展而來,這樣子蜿蜒都市經驗其實是很有趣的,在街道上這樣的經驗再加 上一些街道家具,像是攤販以及椅子等等的物件會增加活動的強度以及豐富性,然後有些地方還會 加上遮陽的棚架作為遮陽,讓視覺上更有趣。在這次設計中我嘗試依照三芝的發展型態以及參考街 道中發生活動的模式,去作為設計的發想,在做設計之前也詳細調查關於交通、日照、以及所需的 藏書空間,在設計上採用堆疊的方式,在一樓利用開放空間營造類似巷道的體驗,配合上公共空間 的使用,可以營造自在舒適的活動空間,在二樓以及三樓,則參考像是有棚架的街道尺度空間,將 部分作為挑空,讓空間中的部分活動可以被彼此看見,促使活動的流動。最後在屋頂的設計上嘗試 較為自由折板的方式去建構出屋頂,希望可以將空間向上延伸,帶出流動的設計質感。

|63


1960

1980

道路 基地 新聚落 既有聚落

2000

三芝發展的先後順序與發展模式,其發展模式為先有房子以及開發,然後既有的道路會向外延伸,建構出交通網 絡,有別於大都市的棋盤式路徑,這樣的方展更為多元以及有機。 64 | 蜿蜒之所


小巷尺度變化 期待性 不可看穿

桌椅平台增加使用的空間 使空間更加曲折

加上遮雨棚 量體外凸 增建 產生包覆感

有機街道

自發性生長 使用

空間被使用 活動發生

>

>

>

>

在不同尺度 會有不同的活動發生

使用彎曲的路徑製造期待感

在彎角加入公共 開放空間

量體高低分開 製造包覆感

量體間 視線的關係

上 : 對於都市尺巷道尺度的觀察,因為蜿蜒的巷道可以創造有機的活動模式,再加上物件的使用與佔領,可以增加 使用的可能性以及趣味性。中 : 觀察到不同的都市尺度空間有其適合的活動發生,在設計上也歸納並在不同尺度的 開放空間安排不同的活動。下 : 分析的四個結論。 | 65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9:00 13:00 正午後 陰影進入基地

17:00 下午後 陰影進入基地

夏至

冬至

冬至 西向日照 50CM遮陽板

250CM

AM 9:00 東向日照 100CM

47

夏至 50CM

30 380CM

430CM

230CM

180CM

西向日照 100CM遮陽板

PM 12:00 南向日照

100CM

43 330CM

220CM

西向日照 100CM濾光板

PM 3:00 西向日照

100CM

27

52 195CM

490CM

430CM

上 : 針對基地所做的全年日照分析。下 : 針對入射角以及閱讀、遮陽做的全年分析。 66 | 蜿蜒之所

130CM

230CM


開架書庫

兒童書架

尺寸

藏書量

需求量

書櫃1800*1800*500 每格900*350*250

每格25本*24 2 600本,200冊/1m

50個 150m

2

尺寸

藏書量

需求量

書櫃1800*1200*400 每格900*400*200

每格25本*16 2 400本,130冊/1m

8個 24m

2

1000

1800 90

1500

50

1000

1000

1000 兩櫃間距1M

1F 空間連結戶外

50

大廳即為學習以及吸收新知的空間 方便使用

2F、3F 行政 閱讀 並有面相舊圖書館的獨立入口

上、中 : 針對書架尺寸以及間隔所做的使用空間分析。下 : 針對活動所做的配置分析。 | 67


B A’ 舊館 >

SITE >

>

A

> > >> >

> >

>

>

>

> >>

>>

>

>

>

>

>

B’

快 汽車動線

學校 下課時間 影響較小

慢 等公車

> > >

路邊 車聲 最直接噪音

中 行走散步

人行路線

舊館

> > > >

> >

>

>

> >

>

> >

>

> >

面向小路 把樹木當成景 >> >

增加遮陽板 過濾陽光

>

接開放對向舊圖書館以及空地

鄰近大馬路 車聲吵雜

>

直接鄰近7m綠樹

人流動向

上 : 針對基地上交通速度所做的觀察結果,用於機能的配置參考。下 : 因應基地招為環境所做出的歸納。 68 | 蜿蜒之所


活動區 隔離噪音 活動區 隔離噪音 停車廣場 連結舊館 停車廣場 連結舊館 閱讀區 導入綠樹 閱讀區 導入綠樹 從小巷導入人群 從小巷導入人群

A-A’剖面

一條路的距離 導入樹的景

A-A’剖面

一條路的距離 K書 導入樹的景 閱讀者

舊圖書館 舊圖書館

用樹 開放空間連結

K書 閱讀者

小廣場 用樹 開放空間連結 小廣場

B-B’剖面 B-B’剖面

導入南面陽光

冬天溫暖陽光

公共活動 導入南面陽光 教室

藏書室 冬天溫暖陽光 閱讀區

公共活動 教室

藏書室 閱讀區

入口 入口

綠地連接 綠地連接 入口中介 入口中介

北面運用綠地連接

活動以及人行影響空間

大型活動

北面運用綠地連接

活動以及人行影響空間

大型活動

上 : 依照前述分析為依據,將基地內依據不同條件所做出的分析以及配置的思考。中 : 剖面上的分析,主要考量為 噪音以及視線動線的考量。下 : 依照所分析的解果加入巷弄尺度蜿蜒的概念做的變形。 | 69


④ ① ⑥

⑦ ⑤ ③

N

①社區教室 ②期刊室 ③辦公室 ④廁所 ⑤上網區 ⑥會議室 ⑦安親班

一樓平面圖 S=1:500

⑨ ④ ⑧ ⑩

⑧開架書櫃 ⑨外配學習區 ⑩兒童區

N

二樓平面圖 S=1:500

⑪ k 書區 ⑫視聽教室 ⑬志工休息室 ⑭館長室 N

三樓平面圖 S=1:500

各層平面圖,可以看見一樓為帶入蜿蜒的巷道尺度,讓人可以在巷道遇見不同的使用機能,二三樓透過多角的建 築以及中間建構出的空間來增加互動。 70 | 蜿蜒之所


① ①

①開架書庫 ②辦公室 ③社區教室 ④視聽教室 ⑤會議室 ⑥流通櫃台 上網 ⑦期刊室

③ 長剖面

S=1:500

長剖面 S=1:500 S=1:500 長剖面 長剖面

S=1:500

⑦ 剖面

S=1:500

剖面 S=1:500 S=1:500 剖面 剖面

立面

S=1:500

S=1:500

立面 S=1:500 S=1:500 立面 立面

立面

S=1:500

S=1:500

立面 S=1:500 S=1:500 立面 立面 S=1:500 剖面以及立面,剖面上可以看到建築透過斜屋頂將空間由中庭向上延伸,並且在中間有可以互動的中庭空間。立 面上,在公共空間利用大片的玻璃來建構出通透的空間,在較需要光線控制的書庫則用碎小開窗引入光適當光晏。

| 71


在建築的空間尺度上利用蜿蜒的視覺以及使用方式,讓活動可以更自然以及有趣的發生,透過互相對看,以及大 空間的挑空,來引入光線。同時也增強互動關係, 72 | 蜿蜒之所


| 73


上一左 + 右 : 實驗階段的模型,排列空間以及機能,並安排巷弄的空間感。上二左 : 樹下空地與健關係。上二右 : 多媒體教室。下一左 : 中間的大挑空,下為公共空間。下一右 : 中為書庫,上層為閱讀空間。下二左 : 大樓梯。下二左 : 小閱覽室。 74 | 蜿蜒之所


| 75



丘の幼兒園 2014 / EA2-2 / 潘貞珍老師指導

自然的生活教室

|77


在都市化的叢林中,嘗試用建築的手法帶給孩子們一個自然的空間,概念的發想源自於自然中連續 的天地關係,以及像山坡一樣的空間,希望可以透過上下流動,在有限的基地內給孩子最多最有趣 的學習空間。

78 | 丘の幼稚園


幼稚園是現代小孩社會化的第一站,我在想怎樣可以在這個社會化的環境裡建立較為自然的活動空 間,讓我們可以不要在孩子學習的年紀就給予太大的社會化壓力,怎樣真正透過建築的手段來改變 孩子所體驗到的東西,甚至間接影響孩子對於社會的認知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 有趣也有挑戰性的事情。 一開始我先從幼稚園所需要的機能以及關乎活動發展的不同面向去做分析,將需求帶入到接下來的 議題裡,接著我希望將傳統建築中的天地壁這樣的元素,轉化為自然的元素,讓自然中連續的天地 壁的概念出現在建築中。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先嘗試將一個建築單元的用不同的堆疊去組構,從非 傳統的方始去做思考,之後我發現了量體之間有趣的縫隙,我認為或許這些縫隙可以成為幼稚園中 重要的元素,接著我就嘗試用另一種像是圈圈的方式去框出空間,並且利用所找到隙縫的元素來進 行組構,並且找出機能堆疊的可能性,將圈圈所堆出的空間帶入到建築中透過層層分布並且最後在 表面覆上泥土以及植栽,創造出自然的尺度,讓小朋友可以用更接近自然的方式來學習。

|79


Socialization

桌子 椅子 小肌肉訓練 智能訓練 用餐

木地板 可動椅子 想像力訓練 簡單肢體訓練 說故事 音樂教學 睡覺

遊戲器材 草地 大型肢體 團隊合作

Original

分析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對應的學習環經,希望在自然的環境裡有好的學習效果。 80 | 丘の幼稚園


SUN - 最自然的光線

RAIN - 雨滴的體驗

HILLS - 連續、原始天地壁

FOREST - 森林學校

在自然的元素裡,選定連續性的空間來做為發想的元素,希望可以藉由自然性的空間帶來有趣的學習環境。 | 81


自然性空間的操作之一,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上 : 1. 夾層式排。2. 聚落式排列。3. 思考自然形式排列。4. 垂直交錯 排列。5. 利用交錯空隙放入服務空間。6. 保留間距,引入陽光。 82 | 丘の幼稚園


自然性空間的操作之二,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下 :1. 劇院座椅式交錯排列空間。2. 規則堆疊。3. 思考幼兒尺度下最 佳利用方式。4. 高度較小可以幼兒尺度作為消息遊戲使用。5. A 崁入 B6. 保有完整機能,創造多元空間。 | 83


戶外活動 200m

戶外

2

老師

2

廁所 儲藏 20m 2

備餐 30m

中班、大班 採用分班合班並行

行政 60m

2

遊戲場

LEARN TOGETHER

教室 換鞋 180m

學生

2

動線

教室 大班

GYM

廁所 教室

表演

中班

會議 接待

遊戲場

備餐室

辦公

接送 園長 儲藏

保健

志工

廁所 廁所 教室 小班

OWN SPACE

遊戲場

小班採用分班制度

儲物 教學空間

教室

換鞋

wc

sleep/play

CLASSROOM

classroom

wc view

classroom

classroom 以重疊線向外拉出睡眠/遊戲空間 再以遊戲空間向外拉出 劃分的重疊線增加空間使用彈性

sun view

entrance sun

空間在角落錯層

entrance

view

sleep/play

CLASSROOM

sleep/play

classroom

view entrance sun

view

sleep/play entrance sun sun

將教室變成華德福系統五邊型 view view 剩下兩角作為前後入口 view 多邊形引入陽光/拉開視線 sun

空間在角落錯層

以重疊線向外拉出睡眠/遊戲空間 再以遊戲空間向外拉出 劃分的重疊線增加空間使用彈性

將教室變成華德福系統五邊型 剩下兩角作為前後入口 多邊形引入陽光/拉開視線

上 : 將空間整理之後進行排列,把空間組織。下 : 將單元依據使需求切割而形成的教學單元。 84 | 丘の幼稚園


植物皮

2.5F

遊戲場

教室 大班

GYM

園長 備餐室 接待

志工

2F

接送

教室 中班

遊戲場

1F 儲藏 表演

辦公 保健

會議

廁所

教室 小班

對外關係 空間連續、擴展

空間分層的排列方式,將公共遊戲空間作為串連,讓之間有流動的關係,並且上下互動。 | 85


發想模型,希望在連續性的空間中建立學習的場所。 86 | 丘の幼稚園


設計階段一模型,此階段注重調整建築物量體以及屋頂還有人流活動的關係。 | 87


+180

中班

大班

接待空間 活動空間 -480

配膳室

入口

小班 土層

會議室

活動空間 -480 志工、行政空間

上 : 設計一樓平面圖。下 : 設計地下層平面圖。 88 | 丘の幼稚園


| 89

上 : 設計剖面圖。下 : 設計立面圖。


設計模型,可以看到高地起伏的地形,配合教室的安排,讓整個幼稚園行程可以上下走動,爬來牌去,跑來跑去 的空間,希望藉由較為自然的空間組構方式,讓讓學習可以更加有趣,也更多與環境互動。 90 | 丘の幼稚園


設計模型與基地周圍樹以及道路的關係,入口處有一個下挖的空地,像是庭院一樣的空間,背面則是另一個下挖 的遊戲空間。 | 9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