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 On the SKYLINE - 漫漫天際 A. 屋頂平台 (Roof platform) 在你的設計下有什麼新的定義 ? B. 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你想解決或創造什麼 ? sol A : Roof platform - 能藉由此平台找回疏離的鄰里關係,將公共空間加以釋放。屋頂空間原有私有空間 成為公共空間,嘗試打破疏離關係。 Why 有此設計策略/動作,因發現過往台灣是農業社會,人們是樂 於分享的,但時代變遷,建物反而是背徹而行,人們慢慢各自成戶,人與人的互動卻變少。 此設計對於 roof platform 新定義 - 企圖重構人與人的交流、分享彼此在roof platform 有更多活動的可能。 Fig 1
sol B : 在台灣隨處可見的加蓋物,毫不掩飾我們只重 [近利] . [貪婪] . [速食] 性格。否極想解決這類的文化問 題。重新創造新的公共平台 - 屋頂公共化,新的城市景觀 ->改變 Skyline 計畫。 建築新的價值觀,而 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演進被不斷改寫,所以設計 Tower crane 塔吊的方式( 置入的program 加入 Time 的元素,keep working的塔吊 Tower crane 重新組構屋頂平台,強化其公共性的社交功能 - 綠化.重建 .補強 )體驗城市正在改變的狀態/ 過程,讓人了解此處是被持續性的進行中。滿足人的真實需求- 互動 、分享 . 一個為人服務的結果。 Fig 1
Fig 2
Fig 3
Fig 6
Fig 8
Fig 4
Fig 5
Fig 7
Fig 9
DYU Architecture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