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附小數位出版

Page 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校友專訪

校長吳麗櫻專訪 02 中師附小校景 04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企劃書

愛吃糖的阿公.周如川 10 會走路的台灣歷史大全.張耀錡 16 從運動到事業全力以赴.林朝欽 20 遊牧民族的酋長.何汝水 24 人間國寶.倪朝龍 28 算術霸王.陳正一 32 比女人更了解女人.陳炯堂 36 完美實踐玫瑰人生.何淑蕙 40 金屬的化妝師.趙聰賜 44 00001唐伯虎.江正吉 48 心繫原鄉的旅人.葉芸芸 52 熱心公益.周明智 56 經營人性化藍本.周明仁 60 一個平凡的小學生.胡志強 64 永遠向前看.何淑娟 66 中山牙醫系不會再讓你們打混.周明勇 70 未曾領過議長獎的議長.張宏年 74 Art, Education and Simple.薛保瑕 76 建構求知的資訊天線.王世岳 80 蘋果紅了.賴忠星 84 1 珍惜地球的快樂事業.林庭安 90

06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大實小現任校長

吳麗櫻 建構附小人文特色

千頭萬緒 基礎開始 事實上剛開始準備八十週年校慶真是千頭萬緒,所以我們先將整件事情組織化,努力邀請德高望重的校 友,來承接校友會的籌備主任一職。從江正吉先生到郭俊清博士,經過我們誠懇遊說後,郭博士才義不容辭地 答應。而且郭博士同時也是一中校友會理事長,相關經驗豐富,由他來擔任籌備主任,的確是一時之選。 從此我們開始正式起步登記,登記一通過,籌備會就能夠成立,成立後幹部隨之選出,促成組織。當組織 健全,日後開始籌措相關事宜便能一帆風順。 所幸有張逸家先生幫我們準備企劃案,讓我們有了思考的基礎,和大家討論取得初步的共識後,我們翻閱 了所有的相本跟校刊,將附小由過去到現在的照片和文史資料以年代區分做結合建檔,再研請趙老師構思數位 校史館的網頁設計,完成數位化的工作。這個過程其實非常龐大,需要整理的東西也很繁瑣,但即使費時耗 工,我們還是決定要堅持下去。

前人智慧 後人採擷 當初成立校友會的想法是要把學校特色和過去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做思考。因為附小的來源大都是越區 生,大家四面八方的匯集在附小這間學校,所以附小的特色就是人文,就是說我們的校友從這裡畢業後在各行 各業的表現都非常的傑出,像是胡志強市長、陳文茜、胡茵夢…等。 所以將校史館建立起來其實會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校友,不僅如此也能讓校友的感情在附小得到歸屬,而

2


這些紀錄都可以轉換成日後學生的人文教材,讓小朋友認識各行各業不同的 菁英,不只看見校友的努力,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志向。那可供參考的資料就 是校友的人生經歷。如果我們將附小傑出人物這個部份的特色積極開發,這 個也可以是附小的一個文化資產。

傳統根本 五育均衡 從日據時期到現在,附小一直帶有實驗性質。過去附小有很多光榮的歷 史,家長只要提到我們學校都會說附小的升學情況良好,後來實施九年一貫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直在思考該不該把所有區塊都忽略掉來成就升學主 義?其實我們現在還是覺得附小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科目均衡的發展這個 精神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將來我們還是會遵循過去的傳統重視課程的每一 個部份,那學生考上私立或資優班那個部分我們當然是鼓勵小朋友能盡量去 參與,但是這不是我們的完全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去培養多才多藝的學生, 全方位發展的學生。

舉一反三 才華洋溢 當初有一段時間我有離開附小去台中縣教書,後來才又回到附小,會再 回來的原因是因為別的學校沒有附小學生來的有反應,附小的小朋友反應很 快,大家可以針對一個問題熱烈的討論,所謂的舉一反三,正是如此。那出 去外面的學校後,這種東西反而找不到所以又回來。因此訪問畢業的校友會 覺得附小的小朋友很聰明,那是因為在各種領域我們都很重視,所以各種才

華的小朋友在這裡都可以互相激盪,所以在這個環境我覺得還蠻喜歡的。 我們沒有任何一科會被放棄的,除了國語、數學、自然很重要之外,像美術、音樂、體育、資訊、英文教 育這些課程我們的老師也很專精,課程編排也相當嚴謹,我們用多元化、全方位的學習在要求小朋友,所以附 小是一個理想的教育園地。

均衡發展的制勝點 學校有多樣化的團隊可以讓小朋友去發展,像輕艇隊、高爾夫球隊、弦樂團…等,希望可以讓小朋友有 機會參加、有機會上台,培養小朋友的美感教育、 充實他們的內涵,幫助小朋友打基礎,往後到了國 中、高中,他的志向就會漸漸明顯。除此之外我們 的課業能力也很要求,其實這是相互影響的,因為 我們會要求小朋友功課退步就不能參加這些活動, 變得小朋友就會更努力於自己的課業,去爭取參加 活動、比賽的機會。這樣一來家長跟老師就會對小 朋友相互要求,而小朋友不只能盡情玩樂,課業也 能兼顧,這樣其實是互相帶動,讓學生層次提高。

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師附小校景 2008

4


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建置企畫書 壹、緣起 (您的過去,我們未來 ) 中師實小創立於民國17年4月,迄今已歷70餘年,歷經了日治時代、台灣光復至今,一路走來培育了不少國 家、社會之棟樑,對文化傳承亦盡了應有之職責。 在這近八十個年頭中,因應政府各項教育改革,學校也數度更名,從民國十七年創辦本校,稱台灣總督府台中 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民國34年10月台灣光復,第一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五年五 月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第一小學;民國三十五年八月改稱台弩省立台中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民國51年, 配合師範學校改制專科,本校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民國57年配合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改 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國民小學;至民國94年8月因配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改制為大學,所以校名 更名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在數度更名的情況下,讓許多校友不免感到陌生,希望藉由此次【 中師附小 】數位校史館建置」的執行,建 立起校友間的情誼以及對學校的肯定與向心力。也讓你我從小到大的際遇與努力,可以做為現在的小朋友踏實 的激勵, 不驕傲的朝志向逐步實現,或不自棄的從興趣中找到學習的立足點,讓附小持續因才施教的培育著 更多的人才。

貳、活動目的 藉由【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建置」的執行 ,建立起中師實小八十週年的聯繫橋樑,進而組織成立校友會。 藉由中師實小優質教育環境及培育社會傑出人才的正面形象,以提升知名度及學校地位。 讓中師實小之校史更具顯著的延續價值,並將學校願景發揚光大。

6


參、網站內容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內容說明: (一)時代的故事: 與其他學校校史 館不一樣的是,校友的現階段成就形象 與個人成長經歷記錄,是這個網站的建 置主軸與特色。 (二)校園記事:從現在累積重要校園 活動記錄,進而回溯過去重要事件、活 動等記錄。為這個學校留下完整的校史 記錄,並透過網頁的作用,讓每個人都 可以方便的瀏覽這些資訊。 (三)校友恩師名錄:歷屆校友名冊、 校長與教師名冊,後端包含連絡資訊。 (四)校史文件:校史發展相關記錄與

數位校使館網址http://163.17.142.202/treeman/school/index.php

檔案資料、圖片等數位化資料。 (五)交流平台:校友與校友間的聯繫平台,也作為學校與校友間的溝通平台。 (六)最新消息:校友會相關訊息發佈、學校與校友間互動活動公佈平台。

肆、執行細節 網頁設計說明:本網頁建置採結構式規劃,資料後端上傳式設計。 考量網站之永續經營,經分析與討論後確定日後內容集結之分類、資料累積數量與呈現之模式,使用者檢索與 閱讀便利,管理者操作與管理模式設計而成。 第一期工作主要為網頁企劃、分類、建制與使用測試。 參與者: 吳麗櫻.中大實小校長 趙樹人.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副教授 張逸家.利洛企劃負責人 吳承憲.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研究所 第二期工作為數位內容建制,預計首期數位工作2007年7-9月完成20-30位校友訪談與資料上傳。 台中技術學院數位內容小組: 企劃執行:趙樹人(treeman20@gmail.com) 錄影:施成憲.劉秋霞 文字編輯:林欽德、王育姿、賴怡儒、沈依儒(中時) 攝影:趙樹人、陳冠伶

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8


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愛吃糖的牙醫阿公

周汝川

畢業年份:民國十九年 中山醫學大學創辦人及現任董事長 日本齒科大學醫科學博士 日本大阪齒科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齒科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第一號)。

10


1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日治下的赤腳台灣囝仔 日治時期小學分為日本小學跟 公學校兩種,日本小學大多家境 好、有和日本人來往的去讀。校內 學生日本小孩佔多數,公學校則比 較便宜。因附小當時要湊人數開班 授課,加上父親本身曾擔任老師, 對附小的評價很高,於是周汝川老 先生從台中村上公學校(今忠孝國 小)四年級即轉去附小讀兩年。那 時候申請沒有什麼條件,讀附小的 時候並不是在現址,而是位於台中 師範大學大樓後方的平房(學生作 為宿舍的地方),當時附小正在建 設。 那個年代勤儉持家,即使周老 先生家境小康,在台中公學校他 也是赤腳走路上學。但是附小規定 在學校要穿鞋子,而小朋友正在發 育,故以前鞋子一定會買比較大 雙,於是會在前面塞衛生紙防止脫 落。他還談到那時候日本皇帝生日 會舉辦一個神聖莊嚴儀式,學校規定在禮堂集合要穿鞋子、制服參加,全程都要站著,校長會跟學生一起唸一 張,從神櫃裡謹慎拿出來的皇帝祝語捲軸,內容關於忠軍愛國,學生都要頭低低的聽。 最開心是儀式結束後會分紅白饅頭,裡頭有包紅豆餡,規定回家才能吃,不過一定是偷偷的先吃。鞋子一 出校門立刻脫掉,當時住在第二市場附近,要走到柳川那邊上學,附近都是田,沒有像現在鋪柏油路,走路是 很不簡單的事情。

自然小環境 童趣大教材 那時候附小主任是日本人,實習老師大多都是台灣囝仔,因讀師範大學由公費補助,家境較貧困的大多讓 小孩去讀,從古至今都是有專業就不用怕沒工作。 學習的科目有數學、國語、日本話、音樂、美術勞作,特別有印象的就是勞作課的時候,用紙板作車子, 把竹子削一削做成竹蜻蜓到田邊去玩,或美術課時到台中公園寫生。 周老先生笑著說:「以前的課都很活潑、卡趣味啦!」雖然設備上沒有盪鞦韆,只有單槓,不過最大的樂 趣當然是和同學玩棒球。那時沒有錢買手套,都是徒手接球,下課時間就玩跳房子、橡皮筋跳高、玻璃彈珠遊 戲…等。 早上七八點上學,下午三點多放學,自己帶便當去上課,以前沒有像現在一樣有書包可以揹,就只有兩三 本薄薄的書本包在方巾裡面綁起來,學校四周都是田,都會下去抓水雞(田蛙),不然就是抓泥鰍,還會特地去 買釣竿,用鋤頭去挖蚯蚓裝在罐子裡當魚餌。家附近有一條清澈小溪,都會去釣三斑魚仔(一種三斑鬥魚俗稱 三斑),不過現在已經被填補起來作為停車場。

12


玩樂過度 名落孫山 記得五年級下學期,父親開始有心臟病的症狀出現,送至台北醫院後由母親照顧,於是家中乏人看顧,玩 得開心卻荒廢了學業。結果六年級要畢業前,學校舉辦模擬考(當時考一中是需要經過校內考試),沒有讀書 當然沒考好,導致沒有資格去考台中一中。 後來考上台南長老教會中學(今長榮高級中學),是台灣第一所西式中學。當時的私立中學就只有長榮和 淡江,長榮是一間基督學校,入校需要洗禮。但因為母親信仰佛教沒有接受,加上日本政府不承認此校學歷, 於是16歲那年就到日本關西學院唸書。兩年後考上日本齒科大學,畢業後,在日本牙科診所實習9個月。

珍珠港事件 躲過戰火順利開業 對牙醫開業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器材,正當準備回來開業時並不知道日本要打珍珠港,已經把船票給買 好了,準備將器材運回台灣。幸好運輸回來時,美國還不知道日本打珍珠港,等到回台後美國才開始有了動 作。一些日本的運輸和載兵的船隻都被擊沉,一艘船坐滿幾千人,一射飛彈整艘船就沉淪,慘狀連連。 那時周老先生29歲,已成家立業住在山下,政府配給大家都吃不飽,像是肉是一個禮拜只給你一塊聞香而 已,能吃到蕃薯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於是跑到姨丈開的碾米廠,拿白米給小孩和妻子吃。那段時間就住在 鄉下,母親買一塊地讓他種菜、養雞、養鴨,沒有看診時都忙於農務。

三代同堂 三代學醫 那時候母親的阿公是村裡秀才,家境小康,但父親家較窮讀完國語學校就入贅母親家。當時父親的老師希 望他可以讀醫學校,可是學費太貴,阿嬤就跟父親說:「家裡又沒錢,你去讀醫學校會增加負擔」於是就去讀 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原本父親說不定也是醫生呢! 沒想到因緣巧合下,後來周老先生替父親當了醫生。周老先生的三個兒子從附小畢業後,也進入中山醫學 大學服務。連第三代的兒孫也都承繼父志行醫,三代皆投入醫業,果真是行醫之家。

傳統教育 靈活教學 現在的教育都是填鴨式教 學,為了考試在讀書,下學後 就要去補習,這樣的學習讓小 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重視的是成績。以前的教育是 靈活的五育俱全,而現在教育 出來的學生,好的就是好,壞 的就很壞,做錯事情到警察 局去,裝得一副放浪不羈的樣 子。以前老師很嚴格,學生會 怕遲到,是因為讀公學校的時 候,老師很兇會打手心,附小 時就沒有那樣嚴格,但也都尊 重師長。 台灣囝仔都很優秀、貼

1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心,因為家境不好,所以都想讀公費的學校出來做老師,有一份正常的薪水幫助家裡,不過也有人出社會後服 務幾年再轉去讀別科,也有人去做醫生或者是自己開業。 像是寶成鞋業的集團總裁蔡其瑞先生,原是讀師範學校的,但後來就和別人一起開鞋業。在讀師範學校的 時候怎麼會知道如何做鞋,去大陸參觀他的工廠,看到了標語是「敬業、忠誠、創新服務」,我一看到便覺得 這個人一定會成功。問他們的經理說你是哪一間大學畢業的,他就說:「沒有啦!我是高工的」,當初在創工 廠的時候,員工的學歷都不高,而如今做到員工已有45萬個了,用軍隊式的管理,周老先生讚嘆道確實是會領 導阿!

師生間的親情 坦白說讀附小大多家境還可以,但是以前交通不好,少有父母親會親自接送小孩上下學,除非住較遠的才 有。以前鄉下老師若是看到學生優秀但是家境窮,就會跟他說,沒有錢就去讀師範、台大醫專。然後主動找鄉 下的有錢人幫助學生,跟他說有哪一個學生很優秀,可是家境不好需要救助學費。一個學生幫助十多塊錢,有 錢人會因為老師來相求,不幫忙很沒面子而不會拒絕。 老師下課後會義務幫學生補習,師母還會煮蕃薯湯給學生喝,老師的快樂和成就感來自於把學生教好。

創校初期 親自洗廁 小時候家裡有請女工在做事,因為那時候教育沒有義務的,貧窮的家庭小孩大約七歲的時候,就會把小孩 托給有錢人家作女工,長大再帶回來,工作就是掃地…等,記得一直到七歲都被她揹著長大的。

14


以前很多父母都會把小孩送去幫忙兼學做生意,就像是現在的實習,無法選擇工作、要很勤勞,沒有像現 在的人可以說:「這不是我的工作」。周老先生感概道:「像現在的人都不會想到說可以多學一件事情,像我 也不會辦學校啊!我怎麼會辦?」不會就是要學習,而不是個藉口,這是周老先生想傳達給我們的。 學校的標語是「誠愛精勤」注重精神、人文教育方面,SARS時期,很多醫生本是救人的,都聞風色變的退 縮。像以前有一位從高雄取得學位的檢驗科醫生講師就被他罵。 有次在急診室,有患者極需要輸血,請他騎機車去紅十字血庫拿血一下,結果他回答:「我又不是工 友」,周老先生便很生氣對他說:「你是在讀什麼書阿?救人的事,你也不能騎機車去拿一下,那麼厲害讀到 學士還做講師,這種人怎麼能當老師,教壞學生!」 以前他創中山醫的時候,都是自己去洗廁所。那時候沒有沖水廁所,學生都亂大小便因此廁所惡臭,工友 說不會洗,於是就去洗給他看,證明是可以洗乾淨的,只是看有沒有心罷了。 領導的人要作領袖,不是那麼簡單,都要事必躬親,人家說「第一代縮衣節食,第二代錦衣捏肚、第三代 拿錢鋪雞路,第三代就倒!」意思是說第一代捨不得吃穿,到了第二代不敢吃得太飽,第三代有點錢就開始揮 霍。很會依賴卻沒有本事的人,自己要多培養實力!

暢談政策、教育 對於現在醫療的看法,周老先生說大陸是共產黨、社會主義,台灣現在的教育和醫療其實也是社會主義。 去年九月到廈門中山醫院參訪,就問櫃檯小姐,你們的掛號費是怎麼算的?她回答:「我們這個是廈門市辦 的,掛號費是最高20塊,最低是2塊」因為是廈門大學的附屬醫院,給主任教授看就比較貴,給普通的就是2 塊。但台灣都是一樣價錢。 同年中山醫校慶一位大陸醫校校長來參加,問他說你們一年收多少個學生,他說一千多個,周老先生很驚 訝怎麼收如此多學生,原來其中500名學生學費受政府補助,而另外招生的五百名學生,學費為正規生三倍, 算是公校內的私校生。 五月和彰化建國科技大學的學生去武昌華中科技大學考察,看到校名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便充滿疑 問,詢問之下發現是武昌學校向華中大學借名,有兩萬個學生,學費是華中的四倍,20%給華中,這樣彈性的 條件,學校才能使入學率提高。 而台灣不管好壞在鄉下、都市都是同價。日本是每一間大學因地點的價錢都不一樣。像是我比較瞭解的齒 科大學,日本最貴的齒科大學「松本齒科大學」,常笑稱是「傷本大學」,一年750萬日幣,我們的制度是惡 性平等,幫有錢人省錢,讓貧窮人增加負擔,健保收費也是跟人家不同,日本是所得稅多的人繳得多。美國則 是私校學費昂貴,但優秀學生會給予獎學金資助,故培育的人才之後也會再回饋給母校,會是個善的循環,我 們的政府看人民像是小偷,人民看政府是土匪。

編輯後記 周老先生真的是讓人感受不到他年齡已九十歲了。訪談過程中記憶清晰,對話流暢,還對我們所帶去的照 相機感興趣,聽完故事讓我們彷彿回到那個年代,是位健談的長輩。後來我們因為要建立檔案,需舊照片來輔 助說明。由於周老先生以前到台南讀書轉學去日本,回台創業、創校,一些古早的照片,在時代不斷變遷下, 照片因此流失。聽到這消息我們也不禁惋惜,同時也更加確定,此刻影像的保留是有必要的。

1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新民高中董事長

張耀錡 會走路的台灣歷史大全

畢業年份:民國二十七年

從附公到附小 台灣是日本第一個殖民地,創辦學校是因為日本政府需要翻譯人才,來解決執政上與人民語言不通的情形。 台灣的教育起源於六士先生事件,日本政府因此加快腳步籌辦學校,第一個所設辦的就是國語學校,日本稱之 國語講習所,早一代的台灣人大多是此校畢業。後來再辦師範學校,專門培養國民小學的教員機構。台灣人殖 民的小學就叫公學校,日本人國民的小學就叫小學,所以其實台中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在日治時期應稱台中 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張耀錡畢業於民國十三年,當時班上的學生有四十幾位,每個年級兩班,上的課程是一般普通小學的課程,不 過特別的是張耀錡還有種過田,因為在日據時期的公學校有農業課,附小後面有一大塊田地,用來教導學生們 種田、除草。 張耀錡的父親是附小第一位家長會會長,大約是他就讀台中一中時,附小開始組織家長會,邀請張耀錡的 父親做家長會會長。 註:六士事件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14/today-o3.htm

16


台中一中的故事 附小畢業後,並沒有考上台中一中,但那時候還有另一個學制,稱之高等科,專門收留沒有考上初中的學生, 形式上和現在的重考班有點相似。於是後來張耀錡讀了一年的高等科後,便考上台中一中。 談到曾經就讀過的台中一中,張耀錡向我們娓娓道來它的歷史,台灣的初中只有台中一中是台灣人因為教 育的不公平,要求日本總督府為了台灣的子弟而設立,成為專為台灣人所設立的中學,那時稱之州立台中公學 校。 當時台中一中的老師幾乎都是日本人,台灣的老師所教的課程大多都是書法、日本的漢文…等。上課的對 話語言都用日文溝通,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觀看,這是不得已的狀況,政局已變,為了溝通一定得妥協。不過, 回到家之後還是可以說台灣話,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禁止。這段過程讓他的日文很流利,還可以當日本人的老 師了。 就讀一中時並沒有像現在有社團可以自由參與,都是學校指定你必須學習的,像是劍道、柔道、軍事訓 練…等。其中軍事訓練包括槍的練習,這是很嚴格的訓練,日本人對於武器的保管是很謹慎的。受日本的教育 就是就是遵守規則,不要去思考為什麼,更不要去違抗。 在這樣的日本教育下,日本政府要把台灣人訓練成日本人。所以就算是台灣光復後,在那時代受過日本教 育的台灣人已深深的被日化了。

赴日求學 到了要升大學的階段,當時台灣只有台北高等學校和台灣大學兩個地方可以考,其他的都是職業學校、高 等工業、高等農業…等。這些學校張耀錡都不感興趣,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考上日本東京的大學商 科經濟系。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選擇到日本是一項需要勇氣的決定。到日本後,發現日本國內並沒有紛亂的現 象,主要是生活上、經濟上的物資缺乏的問題。日本的配給措施做的很完善,任何一樣東西都有配給。那時候 張耀錡只要看到有人在排隊就跟著排隊,他舉例說像是火柴也是用配給的方式。不過當吃不飽的時候,就會到 鄉下去和農民以物易物的方式互惠,譬如拿衣服去換雞蛋和雞肉…等。在那當下,錢似乎已經失去價值。

當時冷門 現在熱門台大歷史系 在日本待了兩年之後,選擇回來台灣 主因是當時戰爭已經結束而日本戰敗,如 果不趕快當機立斷決定回台灣,會面對的 是沒有船、飛機可以坐的窘境,因為聯合 國不給它對外的交通工具。於是張耀錡選 擇趕快回到台灣,以免錯過時機,無法回 國。 回到台灣之後,考進了台灣大學的文 學院,他刻意選了歷史系,這是一門最冷 門的科系,而台灣光復之前是沒有歷史系 的,因為當時都是日本的歷史。張耀錡在 當時要找一個最有內容的科系,而日本很 多南洋方面的資料、古書,皆蒐集在台大 歷史系。 大學階段過的很充實,因文學院那個

1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時候只有歷史系有包括人類學、考古學和民族學,所學很廣。

第一個研究平埔族的大學生 日後張耀錡著作的臺灣平埔族社名研究,也都是在台大閱讀資料編輯出來的。他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平埔族 工作的人,像現在總統府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的名稱就是他訂的。 以前在做研究的時候,張耀錡會到各地平埔族所居住過的地區做調查,像是北投…等。大學主要做的工作 都是研究,因為沒有人要做,曾有一位中國的歷史老師,他不做台灣的歷史,因為他根本看不起這些台灣的歷 史。但台灣的歷史兩、三百年,而中國歷史有五千年,這是無法相比的,於是張耀錡不服氣,他認為歷史不是 長短的問題而是內容精采度的問題。

眼睛是相機 手是影印機 腳是Google 有一次張耀錡參加明台高中台灣史研究所開的研討會,那些人請他發表一下感言。便開始說起以前念台大 歷史系時,全台灣就他一個在研究,因此看到現在有那麼多人在投入台灣歷史的研究很感動。 在那個年代念歷史是用自己腦筋,沒有影印機,就得用自己的手,去記下一篇又一篇的手稿,沒其他的辦 法。想要知道什麼就得靠自己的雙腳的找。不能只靠別人的資料,將別人的資料蒐集起來當作自己的論文是不 對的。

台灣農業的起源 水利灌溉 台灣水力灌溉這段歷史,張耀錡建議許多人去做研究,但沒人敢去做,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再來也 沒有經費。必須要有某個大學或是研究機構的支持。但是沒有人敢做,就連他自己也不敢。 台灣水利灌溉史,對台灣農業的影響很深遠,現在台灣農業發展很好就是因為有一套良好的水利灌溉系

18


統。張耀錡說做這項研究的動機是因為再過一二十年就找不到資料了,資料丟的丟,書賣的賣,就更沒有資料 了。並且最珍貴的資料是在鄉下八十歲以上的老農民,需要去尋找、請教他們,做研究需要一份熱忱,沒有熱 忱是得不到真相的。

編輯 印刷 出版 張耀錡台大畢業後就到台灣文獻委員會去做平埔族研究工作。待了差不多兩、三年後再回來家裡,開了一 間印刷廠,然後再到中央書局工作。這三個工作剛好都可以互相配合、彼此連接,他在文獻委員會學編輯,在 自家與人合股的中台印刷廠學印刷,在中央書局學出版。這些工作都是剛好機會來了,張耀錡便順其自然的走 下去。 能進去中央書局的緣因是參與創辦中央書局的莊先生,是張耀錡父親的朋友,希望他可以接下這份工作。 一開始從小職員開始做,一直做到關於書店的規劃,然後就擔任董事長一直做到現在。但是現在找不到人要接 任他的工作,因此訪談過程張耀錡談到中央書局要收起來的計畫。中央書局的年紀和他差不多,都是八十幾 年,因此台中的文教工作大多是張耀錡他們家族出錢和出力。

承接父志 培養人才 新民高中是張耀錡父親在日據時期就創辦。張耀錡父親是為了台灣、台中的教育而下定決心要辦學校。創 校的目的在於那個時代,社會的許多工作都是日本人在做,看到這個現象,因而決定要訓練出台灣土地的工商 人才。承接著父親的理念,張耀錡將新民高中培訓更多對社會有貢獻技術的人才,將父志更發揚光大。

採訪後記 訪談到了尾聲,張耀錡先生開始幫我們上起了台語課。他展示著從澎湖買回來的紀念衫,上面有一首台語 四句聯,並用台語朗誦著古早打油詩,原來行各分一半是打開門所發出的聲響,水分成兩半的話則是划船時槳 碰到水的聲音。台語的文字對於現在習慣國語的的我們是非常陌生。但是訪問張耀錡過程中,確實實在在感受 到語言的神奇,和他對於歷史、語言的熱情。這都是新世代的年輕學子該要好好學習的,對於自己所喜好的, 不管是興趣、學業或者是工作,找出屬於自己的熱情,然後再更精進。

1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商人

林朝欽 從運動到事業全力以赴

畢業年份:民國三十九年

體育健將 古今披靡 林朝欽提到校友會那天,和謝主任聊起學校近來的變化。除了體育館旁的幾顆樹仍處原位外,兩旁建築都 長高了。學校以前,一進門即有中廊通到禮堂,兩側都是平房建築,今日返校發現,原來除了年紀長了,連建 築也都拔高了。 此外,當天也詢問了謝主任學校現在跑步100公尺的紀錄如何。因為在民國38、39年在校時,林朝欽的成 績是13秒2,推想現在小朋友營養好、長得高應該遠遠勝過昔日的他,於是詢問主任是否有成績更卓越者,結 果卻是沒有的。 讀附小時,由於林朝欽活潑好動,還曾將竹竿削尖用來跳遠,沒想到一個蹬足跳了兩米二,但是此舉也被 體育老師撞見,於是落得一陣打罵。但其實,從小加入田徑隊的他是相當受體育老師疼愛的。 初中考試考上台中商職(今台中技術學院)。回憶起當時,教育制度並不如今琳瑯滿目,唯有簡單略分為 初中、高中、夜間部未區分科系。上課內容,初中學習簿記(會記記帳的一種);高中則上統計、會計、商業 史、經濟、地理等。以商職為主的職業導向學校,課程大多不脫於此。 當時除了修讀課業,也加入了游泳隊。訓練過程相當艱辛,除了一天兩次的集訓外,寒暑假亦有特別的教 學訓練。在那時的校隊等同於台中市代表隊,經常到現今台灣體育學院內的游泳池進行集訓。 當我們問及林朝欽學業狀況是否也如體育活動般活躍時,他開朗笑說,游泳相當疲憊,經常是中午的便當 早上便吃完了。從事體育活動的人啊,成績可以及格就算不錯囉。

20


【錢買經驗 經驗賺錢】 林朝欽沒考上大學便直接踏入社會進行他的投資冒險之旅。期間他作過紡織業、鋼鐵業、製鞋業,做珠寶 箱、農會公務員、計程車行老闆…到後來投資股票等,這些工作經驗雖然需要不少資金投入,同時卻也為林朝 欽奠立起人脈資源,這是他較與常人不同之處。 我們不免疑問,既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想必家中定有奧援方能支持林朝欽計畫他的事業版圖。問至此, 他則謙和地表示,就十幾甲地,農業時期很便宜啦。

【轉換跑道 輕鬆愜然】 在轉換不同行業過程中,我們又產生疑惑。林先生如何能夠不斷地投入新的產業,而屈伸自如呢?提到這 點,林朝欽便提到就業以後,很多朋友皆會誇獎他「老林!你真的很厲害!什麼行業都可以做,都可以馬上適 應。」他表示,這並非厲害,而是適應力較一般人好的緣故。 對於一個全新的工作、事業,他會不眠不休地專注投入,但是相對的,倘若利潤不多,他也會立即收網。 此外他的態度也是親自躬耕,不假手他人。

【順應情勢 投資創業】 民國60年,他創立了嘉豐計程車行(中正路737號)。開計程車的契機源於當時林朝欽於農會就職,承接 貸款催收工作。催收過程由於法律關係,不免要送函到執行處,並請計程車接送書記官等官員。日以繼夜,難 免林朝欽便與計程車司機熟絡起來,於是司機便向他提議:「老林阿!你叫車的次數那麼多,乾脆自己買壹

2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台。」 由於計程車司機的建議,他便先購置一部,隨後就聚攏多部而開啟計程車行,但是當時利潤微薄,不過比 起別人一天五百的收入,他一天八百的收入卻也不少。 那時候,也會有些朋友籌備好組織聘請他當負責人。印象深刻他在民國58年時投資鋼鐵業的趣事。在利潤 正好時,當一切準備就緒卻發生電力不足的窘境,電力公司無法輸電到工廠,於是停擺了八個月。八個月過後 景氣不再,雖然過程中是賠錢的,卻也成為了他侃侃而談的寶貴經驗。 言語笑談間,我們不免看出林朝欽敏銳、寬宏兼俱的觀察力,對於那些遇挫的往事能夠笑顏以對,對時代 脈動也能細加診視。不難發現林先生能在不同事業裡遊刃有餘的原因,皆來自他過人的觀察力。

22


交際應酬 從小訓練 林父曾任鄉議長、主席、農會總幹事等,在地 方上頗具聲望,可以說在日據時期就相當有才幹。 林朝欽在日據時期於忠孝國小附設幼稚園就讀,因 為空襲緣故轉至鄉下,因此國小一二年級他在鄉下 唸書。 在這個階段有趣的是,由於父親交際廣闊,因 此從小林朝欽便跟著父親四處應酬。他笑說當時陪 父親敬酒十來杯是沒有問題的。後來父親友人開設 保齡球場,便手持兩本招待券 給林朝欽,肇因幼時林朝欽和 他便有酒事往來。 至於父親對子女的管教方面,其實家庭並未對他嚴格管束,大多是附小老師逼出來 的。在當時一班50位同學中,至少有一半同學進入台中一中。不過同時,進去之後,成 績不好的仍是附小,主要因為升上一中以後乏人管教便成績下滑。

致附小小朋友們 當父母的毋須過於擔心,小朋友喜歡怎麼樣的興趣就讓她去,不要強逼他去學習, 日後拓展事業也是如此,以興趣為首要導向。

編輯後記 當採訪結束,猶能感覺林朝欽先生的爽朗笑聲鳴響耳畔,席間笑語如珠鏗鏘落盤, 也是林朝欽先生本身性格所散發的歡樂氛圍。 我們不難發現林先生極擅於經營人際,更細心溫柔處理朋友間的衝突。譬如說, 2004那年適逢總統大選,週遭朋友藍綠對峙,選罷心情更是兩極。於是林朝欽便邀請朋 友一同至日本,他說,這樣勝方可以作為慶祝之旅,而敗方也能散心紓發憂悶,赴日行 程皆由他一手企劃。除了豪邁性格外,對朋友的貼心關懷,或許才是他人際脈絡穩固的 真正原因。 環視屋內,林朝欽先生又向我們簡介子女,個個事業有成。他笑說,家裡有兩個 「地理仙仔」。所謂地理仙仔,就是探索風水方位的術者。我們很訝異為何林先生家中 會有兩位地理仙仔。他笑說,他的子女兩位分別於文華、台中一中任職地理老師,所以 才會稱家中有兩位地理仙仔。 是的,誠如上述,採訪期間總能因林朝欽先生的幽默而會心一笑。如同我們對運動 員的印象,笑聲爽朗而平易近人。或許就成績而言,林朝欽先生並非名列前矛,但對事 情的投入與積極態度,卻是他創業的最大利器。

2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何汝水 遊牧民族的酋長

畢業年份:民國三十九年

小學逢空襲 師大附小在當時來講可列為貴族學校,說起來很不好意思,因為我的家庭並不富裕。唸二三年級時,常常 遇到空襲警報必須配合疏散。每逢空襲,大家都要依照政府指示疏散到鄉下。我們當時住在成功路算是市區, 聽到台中醫院被轟炸的消息時,母親和我們哭得極為傷心,因為父親隻身留在台中顧家,住家又很靠近,一聽 說台中醫院被轟炸就開始擔心起來。幸好之後返回台中查看時,炸彈落在三民路上,而不是住家附近,才卸下 心中的大石。

以身作則 賴老師 我們的教室在路旁,有兩棟,六年級多在那裡上課。那時剛好老師要去參加校外的會議,便要同學們安靜 在教室裡複習。結果他一走,學生就像貓離開後的老鼠吵鬧。當他走過學校旁邊,聽見教室傳來的哄鬧聲,便

24


即刻攀牆進來一探究竟。看到學生們不守秩序,他說「是我無能,沒有把你們敎好,這次不處罰你們。」隨後 卻拿起藤條邊打自己的手心。班上同學看見此景,紛紛潸然落淚,說老師竟為了我們傷害自己,從此而後同學 們便恪守秩序,不再吵鬧了。

從日文到漢文 因為附小是貴族學校的關係,所以光復前一到三年級都在學日語,不能講台灣話,直到四年級光復後才又 開始學漢文。學習漢文契機在於我的二伯父,他是位中醫師,擅長漢文。當時光復還沒有國語,所以臺灣人只 好講漢文,老師也只能晚上去學ㄅㄆㄇㄈ,明天早上再敎我們。

受傷的返校日 我對附小記憶較深刻的還有返校日,寒暑假時都會有返校日,來學校打掃。我就曾在返校日時到游泳池旁 拔草,現在游泳池改建成室內,但當時還是比較克難式的露天游泳池。 我記得那時候返校,游泳池旁的雜草叢生,且都長得很高大,割下去時連我手指的骨頭都給割出來,還是 校醫幫我處理傷口上藥的。校醫住在中華路上,學校前面,所以我一到學校就會到他家請他幫我敷藥,這是我 印象比較深刻的。

城市小孩玩樂少 當時成功路已鋪有柏油,所以很少有挖泥鰍、焢窯之類的活動,等於說我們算是城市內的小孩。若真要 提,大概就是到柳川,不過也不是去戲水、抓魚,因為水淺,那裡聚集的都是忙著洗滌衣物的婆婆媽媽們。我 們到那裡,也差不多是洗滌衣物。

台中商專時期 附小畢業後,不知怎麼就考上台中商專,初中、高中均於商專就讀,於民國45年畢業,民國49年才考到台 中商銀。其實民國47年考上東吳大學,本來心中打好如意算盤,看看物資局能否將自己調到外雙溪的倉庫當管 理員,如此一來就能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但沒想到對方表示沒有缺額,所以就一個人佇立在東吳大學的階梯 上,凝望遠方喟嘆。 倘若今天我可以送報紙,就能夠進入東吳大學唸書。但那個年代要送報紙並不簡單,因為他們有各自的 group,不似現今有7-11超商等繁多的工作機會,想要尋覓到一份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只好放棄東 吳大學。直到民國52年才考上政大夜間部,企管中心恰好在附近,方能繼續學業。 就讀於台中商專期間,校名並非商專,而是台中商業高級職業學校,內人亦為本校校友。之前適逢50周年 校慶,有返回母校參觀。還記得許文廷是我的同學,以前中技夜間部的主任,現在也已經退休了。 對中商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陳奇秀校長,老菸槍一個。當時校規嚴令男女有別,還特地在三民路那另開大 門,就是專門讓女孩子出入用的,至今我仍未走進過那道門。

物資匱乏的時代產物:物資局 台灣省政府物資局算省營機構,主要進口戰略物資、控制物價。如物資局進口黃豆,批售給批發商,批發 商再轉銷給零售商。過去物資局控制的進口貨物較多,如黃豆、石油、橡膠和公教人員的配設腳踏車等,待到 民國45年以後才稍有減少。當時腳踏車是很稀罕的,公務員都還要分期付款。記得過去我姐姐和親戚商借腳踏 車想要到外地,都會被拒絕,因為那是蠻珍奇的物品。

2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國商銀 – 游牧工作期 民國49年轉任中國商銀,薪水約九百元,算是頗優渥的薪資。記得招考面試時他向我提問,你在物資局生 活安定,薪水每個月領多少?因為他們是第一次招考不清楚,心中盤算一下誇大一點說,大概有六七百元,結 果對方卻核發九百元的薪資給我。甫進入中國商銀時,還有福利金三百元。日後人力多,薪水已經漲成數萬, 福利金還是三百,蠻特別的。 在中國商銀期間,承接過許多工作。一開始是到國外部的會計部門,之後到進出口,然後民國61年台中分 行成立後,便在台中分行擔任襄理一職。後來於分別於民國62年、64年轉調美國紐約和芝加哥,各工作兩年。 直到民國66年才返回台灣繼續工作,可以說民國61年以後都在從事管理部門的工作。 因為常常往返國內外,所以朋友都笑稱我是遊牧民族的酋長。不動便不動如山,一移動便是南征北討。像 我民國49年至61年都定居台北,日後卻時常隨工作而不斷遷徙,帶點游牧民族的況味。

學習無時限:政大進修 其實我並非特別戀慕政大,而是因為位置離公司較近,能夠在下班後便趕赴過去上課。雖然我有工作,但 我心中仍牽掛著讀書的想望。民國45年畢業後,書本都未扔棄,時時緊握在手裡。不過因為家中經濟窘迫,儘 管在民國47年通過普考,卻沒有辦法註冊,只好商請學校保留入學資格,先賺取生活的溫飽,因此我在民國49 年考上中國商銀。

26


之後服兵役,我也是將書放在口袋,閒暇時 便取出詳讀;連在中國商銀期間也未荒廢過課 業,所以才有機會考上政大夜間部。

不可承受之輕:我的母親 由於家境困難,母親撫養不易,所以當我們 要上初中時,母親便對我們說,「你去考試吧。 考得上是你的福氣,我會勉強攢錢給你們讀書; 沒考上,那就是媽媽的福氣。」因為這樣我們就 可以外出掙錢貼補家用。 過去在附小時,母親都還要早起到南台中一 所教會幫忙洗衣服,我便會陪伴母親前往,路程大 概兩三公里,徒步約一兩個小時左右。晚上母親卸下洗衣服工作後,便會和妹妹收集木屑,用腳踏車綁著拉車 拖回來。木屑可以用來作為煮飯燒水的燃料,雖然掙不到錢,卻可以減少一些額外支出。 母親總是勤奮工作,含辛茹苦的將我們撫養茁壯。我印象很深刻,甫光復時生活還是苦哈哈的,就曾用鹽 巴、油攪和稀飯吃,雖然簡單也是度過了一餐。還有一次,母親炒花生米給我們吃,用小酒杯量,我數了一下 僅有12顆,在那個時代能夠將填飽肚子就很難得了。現在台灣經濟進步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但是你到非洲 貧瘠的地方還是很常見,那就是過去我們的生活。 比較遺憾的是,未能給母親安定的生活。民國62年我被派到美國,但是母親身體狀況不佳就先擱下,沒想 到啟程後,隔年母親就過世了。母親養育我們如此辛勞,我卻沒無法接駁母親到美國過著安定生活,這讓我難 過了很久。

從家庭教育談兒童教育 女兒在美國受教育時,曾發生過一件趣事。當時她媽媽希望她在美國時,不要光會念書,所以選擇游泳班 就讀。沒想到等我報名後,她媽媽才發現游泳班原來是所謂的放牛班,旋即轉到普通班就讀。 日後舉家遷回台灣時,兒女也都返回台灣就讀。當女兒要考高中時,我便告訴她,因為妳國一至國五教學 均以英文為主,中文能力稍弱,所以盡力就好。我一定會讓妳繼續升學,能夠考上國立當然最好,但是考到私 立學校也不用灰心。 因為學歷是看最後學歷,所以過程我不會太介意。如同好的學校有劣質的學生,相對的劣質學校也有優質 學生,事在人為。無論在什麼樣的學校就讀,只要能堅持學習的熱忱,我都很鼓勵她們。 在女兒就讀國中時,曾拿一道數學題問我。當下剛好要趕赴公司上班,走到永康公園,離開家裡四五百公 尺時,突然當頭棒喝想出解題方法。便匆忙回到家裡,將答案填上去才又奔赴公司。所以我女兒有時候也會敲 我額頭說,「這麼簡單你也不會」。很痛耶,呵呵。 至於要給現在的小學生什麼建議,我覺得可能有點過早。因為國小的學齡兒童很難定型,我倒覺得應該令 其放鬆,順其性向發展出個人潛能。等到他有朝一日準備決定好未來的道路時,學校再給予協助就夠了。我看 現在台灣的小學生多不太幸福,有些揠苗助長。 像我們家老二,在國外的教學經驗蠻可供國內效法。他剛到幼稚園時,校方並不授課,而是讓他看書,培 養持續閱讀的習慣。其他時間就讓他們自由活動,玩泥巴,看電視中的芝麻街學英文發音,渾然天成。台灣的 教育就比較呆板,缺法彈性,嘗試調整教學方法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2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曾任附小校長、畫家

倪朝龍 人間國寶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一年

考上實小 當時台中師院實小,等於台中市的貴族學校,當時班上有許多同學父親是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省議員、 民意代表,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的高階知識份子。 進入實小就讀須經考試,最遠的學生來自於南投,考試的內容主要是由老師口試,還有體能測驗。口試則包括 智能測驗,從談話的過程中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 因為實小到目前為止都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考試他不一定會贏一般國小的學生,但是他上課照教學法 按部就班的學。所以到初中以後,原本可能在實小考三十幾名,到初中去變成二十幾名,到高中十幾名,大學 就跑到很前面。

省一中 考初中的時候,補習風氣盛行,但我沒有去補習還是同時考上了省一中和台中商職,按道理來說,家裡的 情況我應去讀台中商職,但那時家裡還是鼓勵我讀省一中。 這時也沒有把畫筆放下,在一中的時就拿過中部美展的第一名,算是在美術界出道很早。

28


啟蒙師 恩師 黃登堂老師是我在實小的啟蒙老師也是恩師,至今我們仍保持聯絡。他那時單身住在學校宿舍,沒事時就 會帶我們去寫生,完全是義務沒有收費。於是在實小時就很會畫畫,老師常帶我去參加畫畫和書法比賽,經常 得獎,也是在這個時期找到自己的興趣。 因為實小經費充足,過去中師實小經費充足,表現優異的學生便會有老師個別指導。我們家兄弟七個只有 我考進去,雖然家境不好但是老師都很照顧我,以前的老師固然權威,但他們對學生充滿了教育的愛。

張錫卿校長 就讀實小已是光復後的事,當時校長是張錫卿校長,我二哥原本就是他的學生,他從忠孝國小調到實小當 校長。以前日本裕仁天皇到台灣來參觀,張校長就負責國語教學示範,是位很傑出的老師。 他繪畫很優秀、書法寫得好、很有運動神經,像是田徑、排球都很擅長。早期實小的棒球隊很出名,便是 自張校長開始籌組,因他將本身興趣和專長帶進實小。張錫卿校長最大的特點,在於所聘請的老師都是全省各 科教學的頂尖者,讓學生擁有最好的師資。

開始當老師 民國五十八年開始教書,第一個任教的國小是育仁小學,育仁小學是全中部地區第一所私立小學,當時它 所競爭的小學就是實小。許多老師和我父母都建議我回去實小任教,但當時我在育仁小學是很重要的老師。因 育仁國小派出參加童畫展、全省美展、全國美展的得獎學生皆由我來指導。 實小也希望我回去任教,但是對我個人來說,還不是個很好的機會也沒什麼意願,因回去實小都是我的老 師,對於老師我還是學生。而我在育仁小學卻是已經是位被肯定的老師,學校給的待遇也很高,大概是公立學 校兩倍。 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我已在育仁小學教了二十年。其中在另一所公立小學篤行國小教十年,篤行國小棒 球隊是紅葉少棒的前身,我也參與過棒球的指導。 三個小學是完全不一樣的類型,篤行國小在當時是台中市貧窮的地區,許多男學生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而 是在外面遊蕩,女學生家境窮困的大多去做特種行業,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態度較消極。 育仁小學是新的私立學校又是天主教學校,家長是全力支持學校。 回到實小當校長時,學校發生了點事情,我發現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干涉過多會影 響學校的行政,那就不是助力而是變成阻力。

怎麼當起實小校長 實小發生體罰事件,那時政府開始修這個教育法規,允許學校老師設教師會,所以實小老師就按照規定想 成立教師會,校長站在行政的立場反對成立教師會。當時就藉由一個體罰事件老師跟校長有了衝突,天天上媒 體。而那時民國八十一年我剛回國,從日本進修回來在師院擔任美術系的教授。 當時要當實小校長首先要有師院副教授以上的資格,第二個要有國小教學經驗。當時的校長認為我是校友 又剛好符合規定,發生事情應該回去幫忙,便由原來的代理校長變成正式的校長。

台灣 美術 教育 現在台灣的美術教育在九年國教後已經被其他課程壓縮。過去來講小學美術課有兩節美術、兩節勞作,現 在已經被電腦、英文、鄉土教學這些課程壓縮,所以現在的學生比以前更可憐、壓力更大,家長的經濟的壓力

2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也是。 所以我當實小校長時,曾帶家長去日本看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就是學校就是沒有圍牆,學生上課書包 都不用帶回去。很多課程來講不是只有死板知識的傳授,而是很靈活的去體驗。 但是這個教學變成是一種理想。台灣有段時期也在提倡後來就放棄了。最近對於教育我認為比較大問題就是, 第一個沒有計畫性,以前是師範教育,就是師範學校負責國小師資培育,師大負責中學的師資培育。現在普通 大學也可以修教育學程,可以成為教師。政府培養太多就變成流浪教師。 我最近去參訪過中國大陸的山東省理工大學,普通大學像是逢甲、東海、朝陽這些私立學校算大了,大概一萬 多個學生。中國大陸理工大學是十萬多個學生,且他們是全體住校,吃飯都在學校內吃,還會因應貧富的懸 殊,有餐點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消費。 十年後台灣的大學生比不上中國大陸的學生,他們每天五點鐘放學後,因為不能出去所以都在操場打球、跳 舞、踢鍵…等。晚上七點鐘晚自習,所有的圖書館、電腦、教室通通在做功課。晚上10點鐘沒有網路讓你上 網,全部熄燈,所以早上他們沒有像我們大學生一來就在打瞌睡。他們的學習能力強,反之,台灣能跟人家相 比的就剩下創意和民主,但這是不足夠的,需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如何安撫老師 實小的老師都很優秀,當時我回去的時一直安慰他們,會跟他們站在同一個立場,很尊重他們。我認為最 重要的是人事公開、經費公開,一切透明化,徵選老師也是如此。

實小師資的培育 實小師資的培育一直保持很好,秘訣就是選最好的老師進入實小,我擔任校長的時徵選老師時,考筆試、 試教,不接受任何關說,有本事就自己來考,贏人家0.01分就是嬴。 不耐操、不耐苦的老師不敢來實小,我帶過許多師院的學生和研究生,因為有壓力很多不敢去實小當老 師。且實小學生很活、家長也很活,一定要有很好教育的愛,否則沒有辦法到實小當老師,學生、家長會把你 磨到當不下去。 針對教師會的問題,我當校長後特別開放他們教師會可以在學校活動,而且我還開一間教室叫荷軒,做為 教師會的辦公室,老師可以在裡面溝通、喝咖啡、聽音樂放輕鬆,沒有傳統辦公室的嚴肅感覺。

師院與實小如何兼顧 教育是我本身的專長,在讀師範時就是學教育,在日本留學時也是修教育,研究所是修藝術教育。所學的就是 將教育和藝術結合在一起。 平常都是七點十分就站在實小校門口等學生,七點五十分開教職員朝會,八點十分主持升旗典禮。我只有 上師院的課,在實小偶爾對老師上教學輔導課。 九十年十二月,因為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好,就像麥克阿瑟說過「這場戰我已經打過了」,且做校長不是我 的生涯規劃,剛好亞洲大學(前健康管理學院)的蔡董事長,聘請我去那裡當主任秘書,於是我便離開實小。

如何管理實小 在實小四年半的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在課程的方面,師院實小是全國的課程實驗學校。特別是九年國教的 特別實驗,實小必須率先做實驗,而且要提供給師院學生來實習。 除去師院的課程,我每天均會在學校巡視兩回,老師上課絲毫不敢鬆懈。但對於老師們的上課內容則自由 開放,我並不干涉。

30


當時台中市的國小,實小是最早有電腦教室的,且都是最新的IBM。也是台中市唯一有游泳池的小學,游 泳池的循環系統是我那時加進去的規劃。 游泳池有個小故事,九二一大地震的當天下午,我本來想說現在已經輕鬆一點,我小學時很喜歡學校的游 泳池,雖然經常去看游泳教學,但當實小校長的時候卻一次都沒游過。於是特別換好游泳褲,等全校老師都下 班了,正想跳下去回味一下小學時的感覺,工友就跑來叫我接教育部的電話。只好把褲子一穿跑回校長室,於 是還是沒有游到。 當天晚上就九二一大地震嘛,第二天斷水斷電,附近居民沒有水喝,而實小的游泳池水是最乾淨的,幸好 我沒有游泳,不然許多人都沒有水可以用。 九二一地震全校大概有十多個學校教室的柱子斷了,第二天各個學校還沒完成勘災報告的時,實小已經修 復好了,這一點讓我很自豪。 實小最大的優點在於有很多專科教室,像是美術教室、音樂教室、自然科學教室,所以可以讓學生分散到 特別教室正常上課。 那時我在靠近民權路校區新蓋了一棟教室大樓,這一棟樓在九二一地震的前一天驗收完畢,地震後一塊磁 磚都沒有掉。

人間國寶 在日本我應是被稱人間國寶,就是活著的國寶,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從事這麼多美術教育,特別是指導兒 童繪畫。我過去的指導政績算是屬一屬二的,後來到日本去,也是專門研究美術科教材教法。回國後在師院輔 導,所以我等於有理論跟實務的經驗,這在國內是少見的。 以日本它的美勞教學其實是等於美國、德國加上日本的混合教學,它是比較踏實的美勞教學,現在很多美 勞教學都是很重視小朋友的興趣,去玩但是不一定規規矩矩從基礎作起。不過日本的美勞教育是比較踏實一步 一步,所以我個人覺得日本還是比我們進步。

繼續教人畫畫的快樂 現在有在教畫,主要以學生為主,學生會因為時代的改變會有所差異,沒有跟他們接觸就不會了解他們, 尤其是兒童的繪畫語言更是很不一樣,更需要接觸你才能了解。很多企業家、醫生、律師、法官也都有在我那 學畫,想學畫的動機主要是工作壓力,希望藉由學習把壓力放開,有的人則是小時候家境不好,一直想找機會 學畫畫。 大人最主要他能放開就好,不要想到你的職業,在這裡畫畫很自由,不會你可以問,而且我們的教室提供 他們師資和很好的氛圍,聽音樂。有時候也會給他們上一點美術理論或世界美術欣賞,與人之間像是用畫畫來 做溝通。 創作靈感自己要去探詢思索,有時透過旅遊、參觀美術館,特別是現在科技發達,可藉由網路去欣賞世界 各地的風光和畫家作品。

給後輩的建議 路是人走出來的,現在的學生來講已經不是專門藝術創作,現在學藝術的學生可以選擇藝術教育、藝術理 論、藝術批評、美術史,還有視覺藝術,已經不是以前美術狹窄的創作範圍,學藝術要走的路很多已不是困難 的事。

3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衛星計畫主持人

陳正一 算術霸王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三年

附小印象 算術霸王 在唸小學五年級時,轉學進入附小就讀。從鄉下到都市,在心情調整上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多不適 應,加上又靠近升學階段,將時間都花在功課方面,在運動方面鮮少參加。 附小的老師很嚴,但都很優秀很熱心。記得之前都沒有學過五線譜音樂,附小就有教,第一次考試看不懂 就被打手心了。附小有實習的老師,學校的老師會花時間教導實習教師。學生跟實習老師感情也很好。 在中學時期,對數學、物理、人文很有興趣,但是音樂和美術不在行。附小當時的校長是畫家張錫卿,不 但注重德智體群,在美術課方面也特別注重。 從小擅長算術,因此在唸附小時期,有一個這輩子唯一的綽號“算術霸王“。 那年代,自然實驗課只有附小有,還記得級任老師廖萬通教自然、數學,黃沁聰教五年下期的自然課。簡 單的實驗設備,還有利用陽光透進來的菱鏡原理來做教學,讓學生學到很多。

環境影響決定 小學的基礎教育對一輩子的影響很大,雖然只有短短兩年,跟師生一起學習成長。大家都覺得唸附小很幸 運,自己有很好的老師,有很好的啟發和教導。陳必照學長更是會常提起廖萬通老師很棒。 畢業考上台中一中初中部,當時年級有兩班半的男生,以及一班半的女生。同學間大多為附小學生。在一 中初中部唸了一年後,因故轉到彰化中學就讀。高中則又回到台中一中就讀。他與附小的淵源甚深,現在在美 國的朋友幾乎都是那時候附小的同學。 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電機系,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很有興趣。當初唸中學的學校,正逢1957年楊振寧、李政

32


道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俄國人造衛星也是 在同年代,在科技太空自然方面的興趣提 升很多,環境下影響了個人的決定。 當完預備軍官,到美國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唸完碩士,繼續到 University of Illinois讀博士。畢業後 再到加拿大做研究,還拿到加拿大獎助金 (類國科會)。約在70年代,就轉到加州 從事航太、國防的相關工作了二十幾年。 後來,在美國遇到念台大的朋友,他 鼓勵我回來台灣。1990年剛好台灣要發展 太空計劃,加上雙親年邁,所以就計畫回 來為台灣做一點事情。 花了半輩子在美國,回來台灣也是一 個大決定。

雙親的影響 父親在日本學機械,是工程師,回台

灣就到台糖工作。因為父親,便有機會去工廠參觀,也因而漸漸產生了對數學理工的興趣。 母親唸彰化女中(日據時代),因為家境的關係,沒有完成學業,深感遺憾,所以將希望寄託在小孩身上, 很鼓勵小孩繼續唸書,珍惜當下。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興趣,所以陳博士會讓小孩自己發揮專長,不會去限制他們要走一樣的路。雖然小孩 對數理很有興趣,但是他們沒有走科學家的路。像兒子當醫生,也跟科學有相關,藉由共同的興趣來聯繫彼此 間的感情。

衛星的重要性 太空的系統跟一般的不一樣,冷熱很 極端。太空有輻射線等其他因素,而且要 好好分析設計,在發射之前要做很嚴謹的 測試,像是震動、音爆、磁波等,因為發 射之後就不能再維修了,加上太空的發展 是很昂貴的投資,在很多層面上都要很講 究,化學、力學…不同領域都特別重要, 所以非常要求可靠度。 衛星自己本身就是控制系統、動力系 統,藉由太陽能儲蓄、供應能源,傳送資 料到地球接收站,並自動接收訊息,每一

3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顆衛星的儀器目標都不一樣。 太空中心發射過三顆衛星,一是科學衛星,通訊實驗、海洋水射實驗等;二是照相衛星,實用性的,從太 空照地球,像是照太空閃電,通常看到的是雷雨雲的下端會對地面產生閃電,但是還有紅色精靈(註1),就 是雷雨雲對地面閃電之後,在雲層頂端與電離層間所引起的發光現象,通常是看不到的,因為大氣層會擋掉, 所以要透過福衛二號的相機來作特方面的研究;三是氣象衛星福衛三號,從太空量測地球的溫度溼度的參數, 再傳到電腦的模式做氣象預報。 衛星也有很多用處,像是通訊、導航(GPS),而且全球涵蓋,精確度很高。美國衛星導航也做了很多 年。 我們生活的地球和週遭的環境,像是全球暖化、南北極的暖化、地表的汙染、 臭氧層的破壞,就是要透過衛星的來找到答案。地球的能源有限,從地球在往外 看,太空是未來的一個的領域等。像是太陽能等,所以在未來的應用層面有很多可 以利用的地方,想像變化空間很大。 (註1:紅色精靈red sprite是在雷雨雲向地面閃電後千分之幾秒內,在雲層頂端與 電離層之間,離地面約 30 -90 公里的高空中,所引起的一種放電發光現象。由於 這些發光體主要的顏色是紅色的,而且在空中出現的時間通常不到三十分之一秒, 非常短暫,有如鬼魅一般難以捉摸,所以仙特門等人就稱它們為「紅色精靈」。

給附小的學生建議 要有好奇心和興趣。除了功課之外,也要透過好奇心來了解大自然的環境,全 世界都有驚奇的。科學的教育是一步步的,從簡單到深奧的物理觀念過程。 時代不一樣,教學的方式會改變,價值觀就不同。現在比較講求人權,但教育 的重點還是一樣的:有關心有愛心。

34


【後記】 採訪當天,是陳正一博士退休前一天,我們才有這個榮幸進入國家太空中心。採訪完畢,陳博士帶著我們 導覽衛星整測廠房 Satellite Integration & Test Building:1、電磁相容與天線測試設備;2、熱真空測 試設備;3、質量特性量測設備;4、磁力校正艙;5、音震艙測試設備;6、振動測試設備;7、衛星工程發展 體;8、衛星地面支援設備。解說員從頭為我們做介紹,講得津津有味,樣樣都覺得稀奇,整個過程不方便拍 攝,在此做了簡單的文字紀錄,也可以看出陳博士在主持福衛三號過程的嚴謹,為台灣做了很多貢獻。(參考 連結:國家太空中心/基礎建設) 結束後,熱情邀約我們和他從美國回來的女兒、女婿一起用餐,席間可以感受到陳博士相當熱忱。

3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日本細胞診斷學指導醫師

陳炯堂 比女人更了解女人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三年

簡介 陳炯堂,出生於台中。為心理衛生及婦產科醫師。旅居日本行醫,為台灣第一位拿到日本細胞診斷學指導 醫師資格者。現服務於中臺科技大學校醫、兼任講師,台中市大坑社區大學講師。

純樸友誼 慈父師長 今年同學會見到四、五十年來未曾聯絡的老同學們,讓陳炯堂感到分外親切。求學過程,尤以國小時建立 的友誼,讓他感到特別純真與樸實。依稀記得有段時間舉家搬到附小附近,中午明明可以回家吃飯,他卻特地 回家請母親準備便當,到學校和同學共同渡過午餐時光。也因為幼時如此天真爛漫,讓同學在附小畢業後仍然 延續著一份情感。 當時導師為廖萬通先生,他教學認真、嚴格,平日相處卻像一位慈父。雖說已經過世,仍使人時時懷念。

36


憶起老師,陳炯堂表示當時自己體弱,總在老師補習的課堂上睡覺,以為把書包擋在桌上便神不知鬼不覺,孰 知現在當了老師才發現,站在台上可說是一覽無遺啊!特別是某天補習考試結束後,老師將陳炯堂喚來說: 「你以後不必來了」、「你每次來都在睡覺,考試又考100分,那就不必來了。」 陳先生說到這,親切爽朗的笑聲頓時迴蕩室內。

獨立卻善解人意 身為家裡長子,陳炯堂從小就很獨立,對於自己的決定總會努力完成。善解人意的他,初中、高中時曾陪 伴一位孤獨的鄰居長達4、5年。認為照護、陪伴他人是一種職責,這種想法也奠定日後為善的人生。

錯的多美麗 問起高中生涯,陳炯堂只是輕輕笑說,高中不像國中、國小,時刻有人叮嚀。寄宿在他人家中,過度自由 反而令他不小心鬆懈,僅只考上中國醫藥學院,他自嘲真的不應該只有如此。 大學畢業前,即在朋友父親所開設的醫院見習。朋友父親是位婦產科醫師,也兼任陳炯堂的講師,平常師 生相處融洽,師長不吝嗇的指導,逐漸引起陳炯堂的興趣。同時,求知慾旺盛的他,經常與一名大他四屆,已 經在醫院服務的學長,一同進出急診室長達一年。雖說當時陳炯堂只是在旁觀看,卻成為他日後實習的關鍵。 醫師的見習通常是在四年學程完成後開始,為期1個月。畢業後陳炯堂在國軍803醫院見習,相較於同期的 見習生,一年前的豐富歷練令他廣受駐院醫師驚艷,不少醫師願意放手讓他執行。見習1個月後,醫院缺乏人 力,陳炯堂便在醫院多待了2個月。為期3個月的見習生活中他接生了200多位嬰兒,因此培養出濃厚的興趣及 成就。 陳炯堂訴說這些過程時表現的雲淡風輕,卻讓我們不禁佩服他的堅毅精神。

建人之所不能建 民國52年底,台中順天中央醫院成立中部地區最早的「癌防治中心」,已經成為婦產科醫師有4、5年的 他,雀屏中選日本醫學會的獎學金。當時教授向陳炯堂說:「你不要做一個普通的婦產科醫生,要做一個特 產,就是沒有人要去做的。」此話刻印在他心中,當下決定用獎學金出國進修,到日本學習子宮頸抹片的細胞 診斷學,鑑別癌細胞。由於此項醫療台灣從未聽聞,到日本國立癌中心的細胞檢查室完全從頭開始學習,不懂 日文的他,只好以英文和漢字與教授相互溝通。由於日本教授親切指導,以及自己不斷的努力,終於使陳炯堂 成為台灣首位得到日本細胞診斷學指導醫師資格的人。 學成歸國後,即服務於癌防治中心,以專業的婦產科癌症及普通婦產科兩項醫療為主。此外,樂於與人分 享的他,更在中台醫專檢驗科(現中台科技大學)講授細胞診斷學。陳炯堂笑說:「那個時候是我導入,現在 有這一個學科了!他們的教授還是我以前的學生。」

開創性的身心合一 從以前,陳炯堂就認為婦科醫療要身心合一。風趣的他詢問在座男性是否有交往的對象?「你不曉得女人 的心很難捉摸啊…」「這是吃了很多女人的苦才悟出的!」幽默的言詞,讓在場的人哄堂大笑。 陳炯堂先生說道:「為了給予正確的婦產科醫療,要先瞭解對方,讓對方產生信賴感,自然而然說出心裡 的話。」但此舉並不受到當時日本及台灣的重視。大約20年前,他開始發現病人諮詢心理衛生方面的醫療日漸 增加,毅然決然的將臨床工作收拾起來,到美國攻讀心理學研究所。原本預計2年學成,自覺不足即又進修PHD (Doctor of Philosophy;博士學位)。 四年後美國的心理衛生醫療已臻顛峰,陳炯堂自嘲不缺他一人,因此決定回到日本,以婦產科身心合一的

3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醫療為主要工作。雖說當時的日 本及台灣因未了解此創新醫療, 而遇到很多瓶頸與挫折,但是虔 誠基督徒的他仍相信這只是神給 他的試煉而努力不懈。 11年前日本發生阪神大地 震,引起日本政府對心理衛生的 重視,推動相關配套措施,陳炯 堂便引領此項醫療深入日本。直 至去年,陳炯堂的診所已有九位 心理諮商師及一位兼職的精神科 醫師。 陳炯堂提到在日本的求學過 程很辛苦。儘管日本對於外國的 學習者相當親切,絕不吝嗇,但 是如果想要在當地深根工作,則會有點抗拒、排擠。例如說:這項工作只需要擁有5成能力的人才,但我們必 須擁有7成能力才得以進入。

夢想與分享 問起陳炯堂為何回到台灣,他親切的笑說:「我問一位50多年的老朋友,台灣心理衛生與心理治療方面的 領域怎樣啊?他說台灣現在的社會很需要,但是沒有人做這一塊,如果想要推廣這個一定要我回來。如果我留 在日本的話,就只能繼續看診,到我這個年紀,我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阿!」「我回來播種,還有就是把我 在婦產科和心理方面專業分享給其他人。」如此熱切回饋的心情,讓他去年往返日本及台灣7、8趟,研究如何 給予台灣正確的資訊。 事實上30年前,陳炯堂曾經從日本帶領一批婦產科領域的專家,回到台灣宣導子宮頸抹片。當時開發中的 台灣並不了解此項醫療,使得政府無法給予正確協助,只好敗興而歸。這一次終於可以為家鄉一展長才,而感 到非常興奮。 35年後回到台灣,陳炯堂無奈人際關係已經不如當初,使得他有點驚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靠著退休的 老友、以前的學生及教會等拓展自己的人際外,他也回到中台科技大學教授講課。積極到各處舉辦演講、做個 人諮商堅持自己的夢想,終於在今年有所突破,陳炯堂受邀演講的場次已遠遠勝過去年。

不慕名利的專家 提到演講,陳炯堂並不限制演講場次及人數,只要時間允許一定不辭千里免費講授,往往一場演講,就要 看上十幾二十本書準備資料充實自己。 「我這一次回來,主要目的是思考如何提升台灣心理諮商師的水準。」因此和晚晴等公益性社團,以及附 近的學校一起合作。從青少年、夫妻到銀髮族,心理衛生、兩性關係、預防醫學到更年期男女,只要能力所 及,一定會不求回報的幫助。 曾經有朋友問起他,為何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傻事?他說:「沒有我這種傻人,誰要做這種傻事呢?」 從他溫潤的臉上,我們看見了助人的喜悅與快樂。另外,陳炯堂也積極參予社區大學,學習其他專業領域的資 訊,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讓我們敬佩這位「學生專家」。

38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遠過於學校 最後我們請陳炯堂給予附小小朋友意見或鼓勵。親切的他突然嚴肅起來,「我個人想法是著重於小孩子的 父母,他們本身受到的教養,是影響現在十歲、二十歲孩子的最大的因素。一般家長對子女教育普遍認為是學 校的責任,其實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啊!所以父母最重要。」 對於現今台灣家庭中,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是離婚的狀況下,他分享給我們一個小技巧:結婚是四個人的 事情,你要先去了解現在的你、現在的他、過去的你、過去的他,過去即指原生家庭。經常拜訪對方的原生家 庭,即可從中了解對象的個性,進而做決定。千萬不要抱持改變對方的想法,而是嘗試接納對方。 另外,他也鼓勵所有人,凡事只要認真去做的話,一定會有成就的,秉持這個理念,一步步去做堅持原 則,一定就會有成就。

3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自由作家

何淑蕙 完美實踐 玫瑰人生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三年

美的嚮往 何淑蕙對美的嚮往從小萌芽。記得在附小時,曾因看見隔壁班女孩跳舞而受到吸引,對那名女孩水汪汪的 眼睛和曼妙的舞姿感到好奇,此後便常到隔壁班觀看她跳舞的樣子。從此喜歡上跳舞,因此她在採訪時笑說, 倘若運動會需要小學生表演舞蹈時,她便會感到格外興奮,如此一來就能名正言順的去練習跳舞,而不用上課 了。 她特別喜歡美術課。上美術課時,老師會將學生作品陳列展覽,使得何淑蕙也擁有將自己作品公開展示的 機會,此外美術課的教學道具琳瑯滿目,石膏像、花瓶等令人目不暇給,令她對美術課格外魂牽夢縈。 之後在中商時期,遇到美術老師楊啟東。楊老師會特別帶領同學,個別欣賞他所收集的藝術作品,指導學 生學習構圖和欣賞藝術作品的技巧。初學時,老師便指導她繪畫要有主調,須拿出三個互相搭配的顏色,這對 後來何女士進行的服裝設計很有幫助。 待何女士於省立法商學院就讀後,便在課餘參加駝鈴美術社。總的來說,何淑蕙求學過程中與美有相當淵 源。連我們到府上拜訪時,都能感覺到家中有格調的陳設,鋪陳出極具質感卻簡單的生活。

40


第一名的小學 昔日的附小為當時第一學府,對於附小印象不外乎校園寬闊、舒服,但由於進入附小需經考試,學生彼此 資質也多有一定水準。加上師資優良,故校友多有不錯的發展。何淑蕙表示只要是附小出生的同學,英語咬字 發音一定正確,這也是為何附小校友現今多於國外從商或定居的原因。

少女的煩惱 從附小畢業後,何淑蕙便考上台中女中初中部,這是她感到較困惑的時期。主因畢業後與好朋友同學分 開,老師又不若附小老師對她關切,使得她對初中時期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升上初中以後,朋友間各有煩惱,不若附小同學上課時玩在一起,下課時又會一起走到老師家上輔導課。 前陣子和老同學聚餐時,對那時所喝的米漿、吃的包子仍歷歷在目。對她而言,最快樂的回憶可以說通通都在 附小了。 離開台中女中初中部後,便考上台中二中和台中商專。由於沒考上台中一中使得她哭的極為傷心。在二中 和中商抉擇時,更由於家中世代經商,父親希望她往商科發展。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進入中商後會記成績 鶴立雞群,也遇見藝術知音楊老師,直至現在,她仍感念當時的中商教育。

內外兼俱的家庭 儘管家境稱不上富裕,但父母總是盡力提供給 她良好的生活空間與學習環境。家中比較特別的就 是,除了要會讀書也要懂得如何修飾外表。如母親 便會時常做漂亮的衣服給她穿,冬天時也會拿西裝 的布料來禦寒。由於家裡曾經營文具店,所以連文 具用品,如鋼筆、水彩等都會特別講究品牌。何淑 蕙表示,父親極為重視體面和儀態,當時附小同學 也都很注意這些。 此外,父親也相當注重誠實。有次便要何淑 蕙拿一筆錢存進戶頭,測試看看她會不會將利息 取走。不過她做得很好,完全符合會計的精神-誠 實、迅速、正確、最大利潤、最低成本。因此結婚後,公公也相當信任她,讓她幫忙管理帳務。

杏壇、政壇與崇她社 大學畢業後,何女士即到草屯初中(今新民商職)任教,創下首位女性會計教師的紀錄。在那個年代,女 性鮮少能夠繼續深造,大多往護士或其他職業導向發展,所以何女士能夠唸完大學是很難得的。至於踏入杏壇 的原因,她則笑說以前女人大多在家裡煮飯,唯有老師能夠自由穿著,為求服裝自主,便選擇到學校教書。教 書期間,與學生互動良好,甚至有許多學生想要當她的乾女兒。 由於家族支持,40歲時曾任縣議員,投入公益活動不遺餘力,曾任家扶中心主任。現今則於國際崇她社/ 台中社推廣社會服務和提倡婦女地位的提升。何女士表示,她任職社長期間至今,已出版《玫瑰人生詩集》 一、二卷,進行義賣募款所得的二十萬元,皆捐贈惠明盲校認養盲童,進行回饋社會的動作。

4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珠寶、服飾與出版 受到年輕時美術課及社團的影響,使何女士對藝術與設計有著相當的直覺。訪問中,她細心地將所設計的 珠寶(尤其是玉飾)一一陳列,並表示校友會、和訪問當天的穿著皆出自其手,過去創立了「Grace」這個品 牌,更捐贈二十二件珠寶供南開技術學院的同學觀摩學習。 除了設計珠寶、收集玉飾,也大量閱讀。生活開支多集中於添購書籍和布料上,除了設計自身服飾,平時 聚會時也會朗詩並且記錄生活見聞,於六十歲時便集結出版《玫瑰人生詩集》一、二卷。除了當作人生的階段 紀念,也提供義捐。 此外《玫瑰人生詩集》詩集還特別創新提出LQ(Love Quotient)愛情智商,希望能提供戀愛男女一個諮 詢的媒介。

與夫交往的契機 先生採用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常常帶她一同聆聽古典音樂、看展覽,倘若何女士繪畫 時,還會貼心地為她提畫箱。何淑蕙當時很意外,怎麼他的興趣皆與自己相同,原來是特地投其所好的結果。

42


生活,游於藝 何淑蕙表示享受生活很容易,譬如她家中便設有情人桌。其實只是一張簡單的小桌子,但現在小孩長大 均出外發展,她便擺兩張椅子,閒暇時沖壺咖啡,和外子享受悠閒的午後時光。以前小孩最喜歡家人談話時 間。外出時也不會像行軍一樣制式,而是手勾著手,親密地走在一起,並互相稱讚對方很棒。 過去何淑蕙是悠遊生活家,現在則是「游於藝」的「游」,生活相當悠哉自得。在《玫瑰人生詩集》的< 享受新生活>部分,就有篇<下午茶>,介紹如何營造夫妻浪漫情境,透過先生磨豆、妻子煮咖啡的分工來促 進兩人情感。 (註:見《玫瑰人生詩集》第32頁。) 此外,她也提到姐妹多留學美國,惟獨她留在台灣與先生浪漫戀愛。她不太積極汲求第一名,但是她會很 欣賞第一名的人。實踐家專校長林澄枝女士,就曾跟她說:「何淑蕙妳能打扮成這樣,全中華民國只有妳一 個」,因為留學美國的姐妹們幾乎都須穿著正式衣服,唯有她能華服籠身。

給附小學生的建議 在人生的舞台須用心演出,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現階段可以先努力求學,日後再謀求一技之長,所謂 「一技在身,勝過萬金」,日後踏入社會必能有所收穫。

4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大坪金屬表面處理顧問公司

趙聰賜 金屬的化妝師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五年

那年,我們同在一起 進入附小需要考試。趙聰賜依稀記得,當時筆試題目就有一道是要求他分辨圖片裡的風向。聰明伶俐的 他,看出輪船的煙飄動的角度,於是輕鬆答對這道題目。他笑稱,也許入學關鍵就在於答對了這道題目。 也因為入學不易,附小學生皆珍惜這份榮譽。譬如當時學生皆以身著制服為榮,除了代表學校也象徵個人 素質。當時的制服男女有別,男生穿白襯衫卡其褲,女生則繫有緞帶。升旗前須繞操場一週,遊行時格外壯 觀。 課程安排上,附小相當注重育樂,尤其是體育和音樂都特別要求。在當時就有三位音樂老師(吳博厚、陳 煙梯、蕭碧珠老師)和一位體育老師,在所有小學中相當罕見。加上當時唯有附小設有游泳池,所以只有附小 學生會游泳,因此到溪邊游泳時,總能看見其他學校學生引頸渴慕的眼神。 這之中,還有一件事令趙先生印象深刻。兒童節時,同學相互向級任老師紀青松爭取,能夠好好度過小學 時代的最後一次兒童節。但由於聯考在即,老師還是不肯答應,使得趙先生小學的兒童節仍在學校與考卷、同 學為伍。

44


工業學校裡的男高音 畢業後同儕多試進一中,趙聰賜笑說自己不愛唸書加上自己從小對組裝機械、音響有濃烈興趣,才考取光 華高工。畢業後,由於親戚在日方擁有一些人脈基礎,便引介大阪化工博士加以指導,直到學成歸國,才與三 哥合資創立眼鏡框金屬加工廠逾三十年。 他提到工業學校的實習課較多,經常自己拆卸線路、組裝音響。興趣加上他對這方面頗有天份,組裝出來 的作品總是特別出色,連BAZZ的聲音都特別響亮。因此,他在高中時代就能自組機械賺取外快,甚至連日後的 嫁妝都出自其手。 此外,他還提到當時就業率頗高,都是公司來學校徵求人才,工業學校出身的學生,甫畢業就能到台視、 華視、大同、旭光、聲寶等工廠任職。而他由於聲音宏亮、音色好,便到遠東廣播中心的錄音室錄音,主持廣 播節目。閒暇時還不定時巡迴演唱,迄今仍在教會散播福音。

快樂而溫馨的家庭生活 過去由於大家庭小孩多,父母多採放任式教育。小時候,父母就極少對趙聰賜有特別要求,總是順隨他個 人興趣發展。如暑假時,他就多用來捉蜻蜓,作業經常是遲至最後一天才開始動筆。 提到父母,趙聰賜印象深刻,在初中聯考時,寫作文時需要用毛筆沾墨書寫,到試場時才發現忘了帶水磨 墨。於是母親便匆忙地到試場外的水溝為他舀水,此舉讓當時的小趙聰賜相當感動。

電鍍,金屬的化妝師 電鍍即是將不貴重的金屬漆鍍成具價值性的金屬,也就是將外表烏漆抹黑的金屬予以加工美化。 三十年前,台灣的眼鏡皆仰賴進口,國內生產額少。當時金屬鏡框材料多為銅鉛合金。合成金屬有個問題 就是容易變形、材質不佳,有的甚至由於技術不足,而容易氧化綻黑。趙先生的工作便是負責改善處理這方面 的缺點,進行眼鏡金屬鏡框的後製處理作業。 如我們配戴眼鏡時,耳際部分的鏡框易因長時間累積汗水而氧化,致使壽命減短。如何使人體的汗水對鏡 框的傷害降低,減少氧化 的損害便是趙聰賜的主要 工作。 現在眼鏡框的發展到 後期已開始採用金屬鈦, 彈性較好。不過鈦本身色 澤並不美觀,需經電鍍, 利用空氣、溫度讓他產生 色變後才能夠上市。因 此,電鍍可以說是一種眼 鏡的時尚工業,除了賦予 生冷的金屬色澤嶄新的顏 色生命,更能讓眼鏡不再 只有實用功能,昇華成為 具有裝飾性的飾品。 但從事電鍍工業亦有

4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不為人知的心酸。十年前,趙聰賜的工廠被迫遷至中國。由於電鍍工業容易產生大量廢水,傷害自然環境的工 業本來就不受居民歡迎,加上政府又無相關配套措施,使得電鍍工業在台發展困難。 相對來說,日本、美國皆會協助成立專屬工業區。儘管土地需經租賃、須繳納廢水處理費,但卻遠遠節省 於自行處理的成本。在台灣,設立一座電鍍工廠,土地、廢水處理設備皆須自理。政府沒有提供協助卻訂下嚴 苛的環保標準,連工業區都拒絕為鄰,使得相關產業紛紛外移,造成失業人口增加。不過慶幸的是,政府現已 開始吸引產業回籠,土地不再如以往需自行購置,讓人感到欣慰。

務實的養豬小孩 夫妻倆人在教會結識,結縭至今近四十年。趙夫人笑說,決定結婚的契機在於趙聰賜的務實性格。過去在 教會聚會時總是會準備點心、水果,如果當天提供西瓜,先生便會將餐後所殘餘的西瓜皮帶回家,協助父母親

46


餵食豬隻。她認為,一個能在豬寮、教會出入自得的人必然是能夠託付終身的對象。 結婚迄今,確實映證趙夫人當時的判斷不假。先生對自己體貼有加,家電幾乎皆由先生一手維護。

我心嚴肅的父親 趙聰賜之子目前於靜宜大學教書,兼任古典廣播頻道DJ。 他心目中的父親,看似嚴肅卻腳踏實地。對子女的愛並非紙上談兵,往往都能付諸實行。 自己是長子,父親對自己的期望甚深,於是較畏懼父親。直到赴美留學後,開始和父親通信往來,才真正 意識到父親對自己的愛。 之前曾提到父親擅於唱歌。早期就職於遠東廣播時,便加入合唱團參與演出,演繹男高音的部份。現在經 常到教會傳頌福音,也是大家口中的一流歌手。他笑說,倘若父親再年輕個幾年,就沒有現在的楊宗緯了。 (註:楊宗緯,超級星光大道選秀脫穎而出的歌手,以歌喉感人著 稱) 總的來說,父親是個進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的人。在外工作嚴謹以 對,返家又能放下身段。而且興趣多元,玩車、唱歌、運動皆有涉獵。就 運動來說,趙聰賜便提到自己喜歡到「免費的運動」。像他就常到運動場 上吊單桿,至今不輟。訪問中還特別展示他筋絡起伏的肌肉,讓我們感覺 到他容色洋溢的活力。 在小孩對父親表示看法後,趙聰賜補充說明,他對小孩的教育是 「三千元的牛肉麵我可以帶你去吃,二十五元的陽春麵我們也要吃」。我 們除了節制開銷,同時也要會享受生活。

附小學生的未來論 由於附小校友皆以為學校為榮,因此他也希望附小的小朋友們能夠喜 歡自己的學校。 對於目前沸沸揚揚的體罰新聞,他則表示現在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反 讓老師教學不易。過去同學間有97%都有挨打經驗,故彼此並不會有特別 歧視的狀況發生。現在家長只要聽到小孩被打,未了解事情始末,就急著 到學校抗議。不過,他也不贊同過度管教的情形,過與不及都不恰當。因 此,對於現在矯枉過正的完全廢除體罰現況,他倒認為學校仍應擁有部分 管教權,才能有效教導學生。 至於年輕人,他鼓勵他們朝自己所長、興趣去發展,懷著謙卑的心態 去學習、就職。趙聰賜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過度擁有自尊,卻害怕面對社會 現狀,變得太在乎學士學歷,找不到工作才寄居於研究所,這樣本末倒置 的行為令人惋惜。 他認為大學應該多開發建教合作案,如工業學校的實習學分,才不會 空有滿腹經綸,而一無所用。

中師附小第十一屆畢業紀念照(紅圈處為趙聰賜先生)

4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前台中市議員

江正吉 00001唐伯虎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六年

附小的記憶 民國四十年,我進到附小。那個時候幼稚班好像是口試吧!要考試,要筆試。 戰爭結束三十四年,國民政府來台灣是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就發生了二二八。老師們不太會講國語,教育 的水準不是很高。因為那一代是個比較特殊、可憐的,日語、國語講不好,只能講台灣話而已。不過附小算好 一點的學校,放學以後,老師私底下都還留在學校裡面補習國語。有很多鄉下的學校的老師根本教國語就很吃 力。 附小畢業的學生國語講得比其他學校還好,因為老師很認真地學習,而且那時候老師非常嚴格。印象深刻 的是我們考試如果是說考95分的話,打五下手心,考99分也要打一下,那如果考了70分的話那就慘了!小時候 很怕打。當初的教育應該是有一些“打的教育”,但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打就出了什麼事情。 我們升學考成績非常的好,這應該是嚴格教導的結果吧!考上省立台中一中,一班考了36位進了台中一 中,隔壁班也有36位進台中一中,台中女中也是,總共有四個班,幾乎是破台中市的紀錄,而且這個紀錄現在 來講應該是空前絕後,後來國中就直接九年義務教育了。 我們兩個兄弟都是讀附小的。弟弟,他比較內向,他平時不太愛講話的。我是在附小裡學會了游泳,但不 是很會游。附小的游泳池不是很大,可以讓你玩玩水。

48


童趣 當初我就是住在現在這個房子,家四周都是種田的,還有沼澤,有種芋頭什麼的。小時候捉泥鰍是常有 的,還有烤地瓜。而且當稻子收割的時候就在稻田裡面打棒球。還自己製作棒球棒,用竹棍子做個棒球棒來 打,現在的人沒有這般小時候的回憶。這裡很鄉下,到了民國四十六年五權路才打通,當初沒有五權路,我們 要到附小去的話要走一條很小很小的一條路去。 遠足有去過很多地方,印象深刻的是畢業旅行坐火車到台北去,男生女生都去。在新公園附近的一個很舊 的飯店,木造的旅館,那時候沒有大飯店。台北統一的國民飯店應該是五十幾年才開始,而且很多日據時代留 下來木造的房子,都拆掉蓋大樓。 畢業旅行,還算不錯。大家平時比較保守,畢業旅行就比較吵吵鬧鬧啦!比較有這樣的心態:我畢業了老 師你管不到拉!老師一個頭兩個大,而且那時出去很調皮,會對女生會指指點點的。

複式班 附小是屬於迷你型的學校,而且附小有一個特殊的班叫做複式班,這個複式班是要挑選一些比較聰明的比 較自動自發的學生,三年級的有16位,四年級的也16位,這是實驗的。那這32位集中在一班一位老師,一節課 50分鐘,25分鐘他教三年級,25分鐘是教四年級,教三年級的時候四年級自修,教四年級的時候三年級自修。 我曾經在四年級的時候也進入複式班,而且裡面不打的,只有這個班不打。犯錯時,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鏡子, 搬個椅子到前面對著鏡子自我反省。 在複式班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有三位同學考完試不敢回家,一位是14名一位是15名一位是16名,後來商量 的結果還是回家。回家後家長很高興說:「耶~!成績不錯麻!進步了!從本來三十幾名現在十幾名。」但是 後來才知道原來班上只有16位學生,成績是倒數的時候,被家長打了。 在四年級以前我的排名都是在中下的,但是到了五年級時立下了決心一定要考上台中一中,忽然間我喜歡 讀書了,而且很認真,成績都在十名以內。到畢業時我還是第三名畢業的。

老師的影響 小時候的記憶比較深刻。初中高中的同學比較少聯絡,但是小學的同學畢業後有不斷地聚會,我們成立了 同學會有二十年左右了。同學各奔前程,有的去做其他的職業,離鄉背井。我們班上應該有十位以上的博士 吧!這二十年來一直保持聯絡,所以每一位同學都很有印象,而且每位名字都叫得出來。老師人數少,更加會 記得。 國小老師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國小老師當初還是以升學主義掛帥。老師都希望藉著教出成績好的學生來 提升自己的名望。不過我們當初還是很天真,對每個老師都保持著很好的感情。 【父母的影響】 因為附小,過去在中區還有附近的學區,不按學區分的,是需要考試進來,但還有一些靠關係進來的,是 醫生或大生意人的兒子。他們父母親也許有受比較高等的教育。鄉下人書讀少,我的父母親是鄉下人,受的不 是很高教育,只到國小教育,大字識不了幾個。 有很多同學,他們父母是給他施壓。我們有幾位同學他爸爸都當醫生的,回到家裡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 讀書,當然他們書也讀得不錯,但也不一定就非常好。但是我父母親是從來不管我的,自己想怎麼就怎麼樣 的。 偶爾的話我還會煮飯。因為媽媽有時候和朋友打打牌時,那怎麼辦?肚子餓了哇!我就會去學著煮飯。所 以小五時就很會煮飯,現在還是很會做料理。

4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對小孩的教育 因為父母會讓我自己發揮專長,所以現在我對小孩的教育,小學的時候是很嚴格,但是到了高中就讓他自 由發展。我大兒子現在拿了碩士在立法院那邊當助理。 到初中畢業以前我都在教他們數學英語,那高中以後我就沒辦法教他們了,因為他們現在教材一直變,我 教他們國中應該還可以勝任,利用暑假超前教他們。 因為過去學到了一套,當兄弟讀過的書留下來給弟弟,那弟弟還沒有進入一年級還沒有開學的時候,先把 學校的書讀個差不多五課,到學校老師在教,一講就懂,因為讀過。所以讀書要超前,把老師還沒教的先讀 好,然後到學校老師教的就聽懂了,連跟同學間的對話也會了解他們在討論什麼,你就很有興趣。 到了出了社會以後呢,還是常常看書,我書架的書比我那個讀碩士的兒子的書還要多。喜歡的書總類很 廣,天文地理、文學、醫藥、保健等,什麼都讀。

求學經歷 初中的時候就開始愛玩,因為進入了省立台中一中,一個跟台大一樣很開放的學校,老師都不管你,要靠 自動自發。忽然間在很嚴格的管教之下進入一個很自由的氣息之下,這是一個最大的壞處。同學都一起考上初 中,有玩伴,成群結隊在一起玩,所以很多附小進去的學生在初中書讀得並不一定好,高中的時候更鬆散了。 當初的環境也不是很好啦,公立的大學考不上,私立大學的學費那麼高,我也不願意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就 去當兵,當兵一回來就開始做生意,我在25歲就開始當老闆。

工作經商經驗談 過去讀書的時候我的點子就特別多。經商時我會想很多點子,有些大部分都是超前的,所以在經商時:大 概有七樣是賺錢的,有三樣是賠錢的。腳步走了太前面了。 早期的便當都是一個菜夾在上面壓的緊緊的這樣子,弄得菜的味道都一樣。現在便當盒子有一個個分隔的 格子,是我首先開一個模子去做。以前是用保利龍做的,一個格子一個格子把那菜分開。但是後來這便當也沒 賺錢,當我們沒有賺錢沒做的時候,別人去做卻賺了大錢。 我也曾經開了一間茶藝館,在台中市是第一張執照,號碼是00001,叫「唐伯虎」。是我的總經理問我要 叫什麼名字,我說:「詩書琴藝風流而不下流的就叫唐伯虎吧!」他說,好啊!就趕快去申請了這個名稱。茶 藝館很高級,純粹是泡茶的,穿著旗袍的服務生幫你泡茶,這個就是了,(註:詳見上方參考圖片。)(江正 吉指著室內的一張茶几說著)當初在推廣泡茶做的,找木匠畫圖給他定製做,做得很漂亮就一直留到現在。台 中市有很多畫家,常去茶藝館泡茶,很多上流朋友都到去泡茶。但是收入不是很大,因為設備高級,成本收不 回來,所以後來就收掉了。後來漸漸有很多人開茶藝館。我把茶藝館頂讓給別人後,他就賣酒了,賣酒的卻慢 慢走向走向歧途) 而且還做卡拉OK,而且是台中市最早的。做卡拉OK的時候它是用夾式的,看譜唱歌。後來錄影帶出來了, 伴唱設計就是我去研究的。我跟一個做卡拉OK的人說,去拿一些舊的影片把那個字幕灌進去,做了幾個片子而 已。後來開始用大銀幕,從日本帶大銀幕回來,照著有帶字幕的銀幕唱歌,做了16個錄影帶,我還規劃房間, 剛開始是用車子把錄影帶推到房間裡面,我就不這麼做。當初沒有電腦,我從附小學來的「幻燈片」,學校有 教,所以在DJ室裡有一個幻燈機在那邊,每一個房間都有鏡頭在那邊,你寫要唱的歌名放到鏡頭下,DJ就知道 哪一個房間要唱什麼歌,傳訊號到房間給客人唱,後來就懂了做電腦按鍵。還是從我這些開始。我就是一遇到 問題就會想去改良他。 作服飾業,開委託行…又從事了很多包括餐飲業、房地產等。一直在這個社會上闖盪,訓練出有競爭能 力。雖然只是高中畢業,但大學畢業的人不一定比我強,不管是寫作方面,或是在語言的能力方面我都可以,

50


英語、日語也講得好。 這其中有兩次都遇到挫折,因為沒有什麼本錢出來做,那賺錢又不懂得好好把握,兩度因為借貸的利息加 利息差一點點就倒閉,還好很幸運,沒有倒閉。也是因為有貴人幫助吧。所以之前的工作都是在起起伏伏中, 到現在話應該是很穩定! 經過大風大浪才會現在知道賺錢的可貴,可是我五個子女完全都不知道。 也是因為在社會上多少賺了一點錢,現在年紀大,六十幾歲了,退休後的計畫就是讓自己放鬆,打高爾夫 球、到國外旅遊吧!大概一年出國個五六次。

和議員結緣 當了四屆的議員,現已退休。 我能夠當議員,同學的幫忙很大,因為在這個地區裡都是同學。 在一個機緣下大家就講:「你來選議員吧!」就這樣出來選議員,如果不當議員的話,我現在可能是那個 大企業家。當議員耽擱了青春,天天喝酒,天天應酬,到現在退休了還是一樣。 當議員時,在台中市的議員裡我是屬於一種打砲型的議員,而且我個人準備的資料不管是在議事的方面或 是問政方面,都相當伶俐的、數一數二的,不是我自己吹噓啦!在我的任內有很多的資料,很多的件數,說實 在的,專案小組讓台中市民享受很大利益。 有一件台中市政府例子,在我二十幾年前當議長的時候。台中市政府第一分局警察局要改建,向一位台中 市民租了中華路和民生路角落處的華盛頓大樓,租這裡當第一分局的臨時地方,是很離譜的。他把一千萬給地 主,就是押金一千萬。早期的分局是官僚的警察局,第一分局已經蓋好了,這一千萬卻要不回來,因為地主已 經跑到美國去了,但是…那房子已經向銀行借貸一胎兩胎,公家機關租用民間的房子不能去辦領第三胎,那是 違法的。那怎麼辦呢?(這個人當時已經過世了,我講沒有關係。) 我組一個專案小組去調查,得知來的側面消息是有拿到好處,好像是一千萬裡面有三百萬是交易,但是我 沒有去調查真相。最後法院標售,標售的人是台中縣豐原劉議員代表。可笑的是,法院跟他有另外一個協商, 標到的人要拿出一千萬還給台中市政府,才要給你點交,天底下沒有這種事情。但是他標到以後還是拿一千萬 給市政府,市政府知道我組一個專案小組,卻還是把這一千萬要回來,後來我就放他一馬,要不然再插下去的 話有人會吃上官司。 像這樣的事有很多件,我都放他一馬,但是還要爭取一個權利,其實我組的專案小組有很多件,但是也不 方便講什麼人怎麼樣,辦的時候什麼人都不管,過去就讓他過去,如果繼續追查的話,有人會受到波及,我認 為只要目的達成就好。像有炒地皮的,有非法變更地目的,後來就是把它變回來,其中有經過官商勾結的,也 是放他一馬,不想讓人家出事情,就是目的達到就好,我一向都這樣子。

給附小小朋友勉勵 附小過去是迷你型的學校,一個年級只有四班,後來有五班。迷你型的學校有個特色,老師比較好教,現 在很多學校學生也慢慢的減少了,慢慢的這些學校也會變成迷你型的學校。 附小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不能繼續再以升學掛帥了,尤其現在大學18分就進大學了,將來進大學很簡 單的,那進大學又怎麼樣呢?大學畢業又怎樣?碩士又怎麼樣呢?將來在社會上有沒有謀生的能力呢?在社會上能 立足嗎?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想將來的教育,從國小開始就要立定基礎,學習如何在社會中應用學到的 東西,不是著重在升學,每個學校都是迷你型的學校,我想附小就面臨很大的壓力和競爭了。歐美其他國家的 教育政策值得參考,不像我們一成不變,都是用升學來評斷。附小因為教得嚴格,我在附小裡面就奠定好的基 礎,在初中高中進社會我感覺到,同年齡的受同樣嚴格教育的我們,程度是比別人更高。

5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文史工作者

葉芸芸 心繫原鄉的旅人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六年

簡介 葉芸芸,父母親均為鹿港人,出生於台北市大龍峒。自1973年以來旅居美國,1978年創辦《台灣雜誌》, 1983-1987年在紐約發行月刊《台灣與世界》。長期關注於台灣現代史──日據下、戰後初期、二二八事件以 及白色恐怖年代的調查研究與寫作。編著有 《葉榮鐘全集》(晨星,2000-2002) 《愛憎二.二八》(與戴國煇合著,遠流,1991) 《證言二二八》(人間,1990) 《當代人物談台灣問題》(人間,1988) 《兩岸接觸與比較》(人間,1988) 《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前途》(人間,1988)。

時空之輪 操轉人生 葉芸芸出生於台北大龍峒。當時父親於《台灣新報》承接記者一職並參加櫟社,期間認識了一位擅寫漢詩

52


的詩人-張賴玉廉先生,其子張賴朝訓為中師附小教師,在此淵源下,她便在文風蓊鬱的氛圍中得以試進師大 附小就讀。

聰穎少奇 謙號凡夫 父親為葉榮鐘。早期參與抗日運動,如議會運動、台灣民眾黨,七七事變後日本對台灣抗日運動壓制漸 劇,其後父親無奈只好轉向文學創作。雖然在《台灣新報》的工作仍持續,日本卻以新聞紙法逐漸限制漢文版 面。 戰末,父親被日方軍部徵調到菲律賓、馬尼拉,又應日方要求在當地投入中文報紙記者的工作,居留一年 數月。期間母親便攜家帶眷到台中投靠朋友,直到父親返台才再度到台北工作。光復前約五個月,葉芸芸出 生,當時戰亂頻仍、物資窘迫,母親才再度疏散到台中。 由於父親身兼古典詩人、記者、編輯和評論家等多重身份,在書卷習氣濃厚的家風薰陶下,育成她喜愛閱 讀的習慣,並且持續至今。每當行事遇挫,總會信手持書展讀,在字裡行間得到安慰。

百年耆老 時代女性 近來刊行的《囍事台灣》封面有一對才子佳人,圖片由於幾經轉手難以追溯來源。經時一段後,才赫然驚 覺這對佳偶即是雙親-葉榮鐘先生和施纖纖女士。 葉芸芸提到:施纖纖在她那個年代是極為進步的。由於父親早逝,又在大家族成長緣故,使得母親育成堅 忍寬容、不與人爭的個性。直至今天,她仍感謝當年伯父讓她唸書。在當時,女子能讀完公學校便屬難得,繼 續升讀高中的她更顯得稀罕。 那時候施母並不識字,但是施父知道自己病重, 便在病時買了一筆人壽保險。 即使如此,孤兒寡婦仍很難自立。於是施母將這筆錢 交給伯父,她說:「我只有一個要求。我有兩個小 孩,只求你要讓他們兩個唸書。」 此外,施纖纖還是第一批登上玉山的女性。因在 學時體能狀況佳,於是日籍老師便邀集同學,晨起上 八卦山跑步訓練,鍛鍊一陣子後便登赴玉山。當時的 新聞報紙還有大幅報導。 說到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她意味深長的表示,母 親就是我的歷史。言行流盼間,除了風雅更多是堅毅 而勇敢的氣質。

上學首日 放聲大哭 由於妹妹阿青剛出生即患有唐氏症,因此家人皆 將注意力放在這個生病的小孩身上。加上葉芸芸當時 只有三歲,家人不放心只好暫時禁拘她在家中。因 此,從阿青出生開始到入學以前,她都是獨自一人度 過的。 當時住在日式平房的她,由於孤單時常在院前爬 樹、撿拾落地水果、玩泥巴,極少與同齡小孩有所接

5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觸。當葉芸芸入學,便因為未曾面對這麼多同齡小孩而震懾。當廖金蓮老師詢問她的名字,便因反應不及而放 聲大哭。 考上台中女中潭子分校後,雙親不放心通車生活便讓她轉至市立一中(今居仁國中)。讀完初中回到女中 唸書,當時的服裝規範令葉芸芸記憶深刻。其實草綠色原是她喜愛的顏色,卻因「頭髮齊耳、綠衣黑裙」的萬 年常規而生厭。 此外,關於草綠色,記憶裡也有一些恐怖聯想。譬如當時街上時有穿著綠服的軍人四處走動。五十年代初 期,就讀小學的葉芸芸必須徒步返家,經過台中醫院時,就有很多穿著彷若睡衣,淡藍色服裝的軍人向她欺 近,儘管或非惡意。但那不熟悉、呼吸濁重的招呼,卻讓她駭極了。

放生美國 歷史溯源 在六、七十年代,當時的畢業生並沒有太多就業機會,大部分學生皆選擇出國留學。葉芸芸表示,也許是 當時自己態度並不積極,因此在求學過程中頻頻受挫。那時的年輕人在戒嚴、白色恐怖的教育體制下有很多徬 徨,處境孤立而缺乏領導者。 葉家狀況則更為奇特。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得知消息後,葉父開了瓶好酒,為蔣介石終於被聯合國驅 逐而感到高興;但是相對地,他也感到矛盾:台灣從此前途未明。七十餘歲的他,於是向葉芸芸的先生說: 「你們還是走吧…還是離開台灣吧…」 因為上一代人歷經日據時代殖民的悲涼,與國民黨政權的腐敗與萎靡,讓他們對時局感到惆悵而哀傷,在 失望心情驅使下才將他們這一代人放生。葉芸芸提到,儘管葉父當時未對美國有深入了解,但當時全世界皆有 American Dreams,普遍認為美國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免不了葉先生也感染了這種幻想。上一代彼此間常開玩 笑說,小孩子應該將他們放生,離台出外也許能擁有更多機會。 到美國後,葉氏夫婦分別在波士頓半工半讀。受制於經濟,起初僅能讓先生進修海洋生物,直到外子獲得 耶魯博士學位後,她才到耶魯大學附設育兒園裡工作就近照顧小孩。 抵達耶魯時,中國文化大革命即將結束,逐步對外開放。受此影響,台灣留學生彼此開始交換來自中國的 資訊,如報章雜誌、電影、各式各樣的show等。同時的台灣,黨外運動也正蓬勃發展。台灣的民主運動,伴隨 七十年代經濟而起飛。當時葉榮鐘先生幫《台灣政論》寫稿,介紹抗日人物,如林幼春、林獻堂、蔣渭水、蔡 惠如等。因此,儘管固然對探索感到好奇,卻也承接父志,企圖解開台灣史的謎團,就此展開日據歷史的探索 之旅。 在當時的教科書上幾乎不見台灣史的資料,遑論如二二八、白色恐怖這類讓人噤若寒蟬的史實。由於家族 淵源特殊-二二八事件相關人物,如陳炘、王添灯、林茂生等皆是葉芸芸耳熟能詳的-使得她經常從長輩口中 聽聞,如陳炘夜半被捕後便失去下落的故事,幾乎能夠說葉女士是在背負二二八的陰影下成長。 肇因於此,赴美後葉女士自然地開始搜索相關史料。很幸運的是,當時張光植教授任職於耶魯大學考古學 系。由於張光植教授之父張我軍先生,和葉榮鐘又為故交,因此張光植教授對葉芸芸極為照顧。在得知她對台 灣史有興趣後,便告知她耶魯大學的東亞圖書館蘊有豐富史料。 二二八研究便就此展開。

手抄雜誌 著作等身 1978年創辦手抄《台灣雜誌》,內容記載台灣當時的黨外運動,而葉女士負責報導台灣史,尤其是抗日及 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部份。之後受到社會矚目,籌備資金於紐約創辦《台灣與世界》,直到戒嚴結束,台灣社 會開始對媒體言論解禁後才結束刊行。原因主要是不復有時代的需要性,在紐約發行中文刊物,更有運輸及市 場的諸多困難,才終於停刊。

54


雜誌停刊後,葉芸芸便積極撰述二二八的歷史。由於於文字記載史料不多,便萌生拜訪二二八事件當事者 和見證者,進行口述歷史紀錄採訪的想法。這也是為何《證言二二八》、《愛憎二二八》皆以口述歷史呈現的 原因。 1985年葉芸芸於《文季》發表論文<光復初期的台灣知識份子與他們的文學活動>,在當時未受注意,遲 至2000年蘇州的研討會上方以篇名為主題,重新受到矚目。她一方面感慨於時人對歷史的漠視,另一方面卻也 感到安慰,自己能夠成為開路先鋒,儘管行路孤單。 提到口述歷史的紀錄,葉芸芸表示,二二八事件有許多人遭受殺害,能苟延殘喘的大多是透過組織協助, 逃難到中國的左派份子。但是這群人卻也不見容於當地,大部分受難者落得妻離子散,和必須適應新環境的困 境。 行旅中國的歷程中(福州-漳州-泉州-廈門),各地均見熱情踴躍的台灣同鄉聯誼會。每至當地,台胞 都會興奮地聚攏起來。表示怎麼會有個美國來的台灣人願意聆聽他們的歷史。 這些人年輕時參與解放軍台灣隊的組織,1950年派遣到福建準備收復台灣,卻因韓戰爆發被迫中止。光復 以後有的返台,有的則已落地生根,直到兩岸斷絕聯繫,返台的嚮往才就此夢碎。

文史工作 鑑往知來 採訪將終時,我們向葉女士提到台灣教育現況所面臨的問題,她語重心長的表示,越年輕的孩子常識越顯 不足。台灣為一島國,不可能自我封鎖,自我封鎖的結果是終成井底之蛙。近來盛行的重視本土固然不容忽 略,但自卑、自大一體兩面,如何能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了解世界發展趨勢,以及本土文化的發揚,是時下年 輕人所必須省思的。 至於附小的小朋友們,她則表示:人生漫長,學校是一個制度,置身於社會很難不依照社會規範行事,因 此上學、升學考試都是莫可奈何的事。儘管如此,我們仍可培養一種興趣,無論讀書、繪畫、或是音樂,只要 能陶冶性情、安定生活都值得鼓勵。 作為一個現代人每天被物質控制,不自主地對日常消費。現代人最缺乏認識自我,並擁有一項habit(嗜 好、休養),學習單獨安靜的自省才是。

編輯後記 採訪過程曾一度中斷,主要由於時間過長。但是相對地,也突顯出過程格外精采,讓我們目不轉睛以至於 忘記控制時間。 拜訪葉芸芸女士是相當特別的經驗,除了文史工作者的特殊身分外,更多是對當代神秘歷史的好奇。曾在 教科書闕遺的歷史,透過葉女士口中皆被一一召喚。彷彿那些曾真實發生的史實,歷歷在目地展示在我們眼 前。 我想,文史工作者之路並不簡單,一路行來難免會遭遇不少挫折。然而慶幸的是,葉芸芸女士因為擁有美 國護照、張光植教授的協助,以及家庭淵源,得以在第一時間,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還原現場。堅毅且勇敢的 投入於歷史溯源上,我想這種積極和熱情的精神值得年輕後輩效法。 另外,葉女士提到的閱讀,也讓我們不禁感傷台灣現實的出版狀況。張曉風女士曾提到,現在的出版界最 大的問題是,大家都想要出書,卻沒有人願意讀書。我想是的,古人常云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透過閱讀 我們能夠獲得許多不「行萬里路」即能獲得的知識。 誠如葉芸芸女士所云,閱讀除了能夠獲得新知,也能在書中尋求撫慰。若真不習慣徜徉文字,培養其他興 趣也是可行的。除了眼神流盼間的風雅氣質,我想我們更學習到知識的沉澱與涵養。

5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醫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周明智 熱心公益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六年

附小的玩樂回憶 下課後,周明智常常和同學們到大河村的農業改良場(即現今的師專),打橄欖樹,或到同學家摘芭樂。例 如江正吉先生,他家以前有很多紅心芭樂,且江媽媽總會煮點心給他們吃,所以經常到他們家遊戲。

聽父命 做醫生 就讀附小的時候,最感興趣的科目就是數學。讀台中一中時數學經常考100分,家裡創業的確帶給小周明 智一些影響,對數字敏感度、記憶度高,所以原本大學是要唸數學系的。不過,父親要他讀醫科,那個年代就 是這樣,也不會多想什麼,就安分守己聽著父母安排。 所以高三時就決定要學醫,家裡環境的需要,加上自己也不排斥,因此高中畢業後就在中山學醫。時光飛 梭,當周明智也有孩子時,兒子對他表示要讀醫科,他也就對兒子說:「好阿!你去讀,自己去決定讀醫科, 自己要立定志向,你要走哪裡就往那個方向走。」

台中一中時期 一中校風自由,並不會為了升學而放棄其他科目,例如立體幾何的概念,雖然不在升學的考題內,但學校 仍會教導並且考試。這樣的好處是在進入社會後,看東西就會有立體的觀念。讓他體驗到過去認為不重要的學 習,卻會在某一個時刻學以致用。就像醫學研究一樣,不是立即的有效,卻會是預防的要件。

56


中山草創時期 民國四十九年中山牙專學校是在周明智高一時成立,因為是家族企業,在學校建設工地時,都是周家人自 己監工。當時學校有養牛,暑假就要來割草、澆花、搬椅子,要將所有教室的椅子搬到另外一間教室,為了防 止被偷還得把它堆的高高的,並用繩子綁起來。對周家三兄弟來說,暑假都是在學校工作中度過。 民國五十一年,中山牙專增設醫科為中山醫學專科學校。那時的家是在第二市場,周明智都是騎著腳踏車 到學校,道路都還是石頭路很不好騎。還記得當時和父親一起騎腳踏車來學校,和設計師一起測量尺寸。

留日 經驗變成人生財富 退伍後到日本留學,一去就是八年,雖說開始學習新的語言很辛苦,但他仍表示在日本的這些日子過得很 順遂,因為領導者都會嚴格的訓練,因此影響他日後教導學生的標準。 而當時最困難地方在於剛去時環境、語言的不適應,這些問題都解決後,就是一個人在異鄉所要面對孤獨 的問題,當這些也都度過時,一切就都過去了。這大概歷經半年時間。再來就有一個目標開始往前走。不過在 這之中,周明智也曾想過要放棄,教授嚴格指導所產生的壓力下,有人會放棄,有人會撐下去,他選擇後者。 在日本所做的動物實驗,在日本是算是pioneer(開拓者),全世界也是排第二,周明智在立定目標後就 會努力去達成。實驗經驗打下豐厚的基礎,回到台灣進入中山後,發現可以運用在學校諸多方面。 八年取得學位後,周明智便開始有自助旅行的經驗,像是從紐約出發到英國住了兩個月。自己一個人背著 包包,享受自由自在的旅程,這些都是在日本生活所訓練出來。在日本都是坐地鐵為主要交通工具,語言不通 時就會利用地圖,去巴黎、倫敦也就是如此。直到現在,他都不需要導遊。有趣的是他養成了一種習慣,因為 坐飛機所產生的時差,所以每到飯店就會把房間所有的書籍幾乎讀完。飯店也是什麼等級都住過,適應環境的 能力很強。

三個影響人生的人 母親: 一生來講母親管教很嚴格,是節儉客家人,她有她的方法。長期生活在一起周明智發現母親很會善用時間,創 辦中山時,父親是抓原則,母親則是輔助,兩個在一起互輔互助。周明智笑說自己就像父親,做事先抓原則, 先把企劃往前推,實務就是弟弟周明仁在做。 周明智很少被學校的老師體罰,大多都是嚴格的母親在管教。他表示人的一生要有嚴師,訓練過程很嚴格 都是會過去的,就像現在他用嚴格標準要求碩士班、博士班的學生,也是因為他就是這樣被訓練。沒經過歷練 和競爭,要如何在台灣社會立足。中山醫研所不會比台大、陽明差,社會價值普遍認為台北是大都市,台中是 小都市,文化經濟確實有這樣的距離,不過高鐵通車後,這種差距會拉近。 海軍陸戰隊的連長: 民國56年到金門當兵,之後再調回台灣,遇到了連長。連長領導能力很強、做事情有效率、反應快。若周明智 表現好的話,連長就會叫他回去休息。至今周明智的時間安排就是如此,秘書會幫他規劃一週的行程。時間仍 有彈性,但經由規劃會產生效率。 日本的教授: 在日本八年的時間,訓練出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做事要有計畫的條理性。所以日後接任扶輪社社長,明年的 事情,還沒上任之前就要全部規劃好,一上任執行起來就會輕易許多。醫學中心也是,有了規劃,許多以當初 狀況來說是做不到的事情,都扭轉成功。且錢該投資的時候就該投資,只要判斷對了就做。像是周明智曾經有 到遠地去做講師,對方只給他鐘點費,但他卻自挑腰包捐了96本講義,只是為了回饋給來上課的學生,這也是 扶輪社的一個概念,服務越多獲利越大。

5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旅行家 觀察家 經營者 周明智是研究人士,即使將來是未知數還是要往前走。常會陪父親到世界去看各地的發展情形,像是曾經 到日本橫濱開發地區,看到了日本就是用以前火車載貨的貨場,將它重新建設,把火車地下化。台灣的發展慢 日本10至15年,經由到處觀察學習,會學習到不同國家的不同作法。 現在台灣是老化的社會,到日本、美國會看到不一樣的規劃,要學習到的不是抄襲,而是要修正成一個適 合台灣的結構。 學校醫院也是如此,要有遠景。社會是很奇怪的東西,日本走十五年,台灣走十年,大陸可能八年,可是 這個社會的錯誤一定會重複一次,可是這個時間可以縮短。日本走了五年不對的經驗,台灣會變成只花兩三 年,大陸可能一年半,要怎樣去降低錯誤,那就是領導者要去想的。 不過要熬過艱辛的訓練,才會有一個自己的理念出來,比如說回來台灣三十年,創辦學校,要訂目標。當 院長的時候,要建立一個醫學中心,規劃是周明智,設計是周明仁,要完成的是一間跟誰比都不丟臉的中山醫 院,是理想化的醫院。

承擔與傳承 從日本回來後,當過法醫這個職業,主要是因為那時學校的學生實習需要解剖經驗,但是沒有大體。於是 就去法院當義務法醫,檢察官有無名屍,就可以提供,從單純的想法做起。後來就做了二、三十年,周明智是

58


第一代,現在常上電視的高大陳醫師是第二代,第三代也有人承擔了。當一個領導不一定要一直做下去,要想 辦法訓練下屬,把擔子交給他們才會有傳承。所以當領導一定要往前看,日本常說要往未來看,要找機會一直 擴充,也就是這個道理。

扶輪之家 服務之家 小時候就常看扶輪社的刊物。周家是扶輪世家,父親當1971年至1972年的台中扶輪社社長,而周明智當 1991年至1992年的社長,也是2001年至2002年第三分區助理總監,現在是總監候選人了。

企業家廣闊人生 周明智目前是台中市乒乓球主任委員,也當過12年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高爾夫球隊團長,所帶的球隊也有 參加過四次高爾夫球世界盃比賽,擁有女子組兩次冠軍的好成績。球隊本身花費就很貴,尤其是高爾夫球,去 曼谷比賽的時候,一個團隊有15人,可是國家只給12個人的機票錢和旅館費。不過周明智都是把問題簡單化, 會主動掏腰包,只要他能負擔的起,就會繼續培養國家的人才。 外籍人士來到中山也感受到周明智熱心的待客之道,與喜愛交朋友的個性。不斤斤計較,採取企業家的作 法,這就是周明智。

尊師 孝道 周明智還記得在五、六年前,在附小三、四年級的導師姚旭明老師來找他看病,只要老師來中山醫院,必 定親自接送。 父親年紀已大,周明智堅持出國一定要陪父親,並且要住在同房間。這樣的作法,他認為假如有意外的 話,急救的黃金時間需要有人在旁,才不會導致有遺憾,可見他對父親的愛並不止於嘴上。

學生要比老師強 在中山什麼單位幾乎都做過,像是醫學系系主任、中山醫學院的訓導長、教務長、總務長。學校的行政都 待過,不過後來選擇專心行醫。 現在的休閒活動是打高爾夫球,和朋友聊聊天喝喝酒。在教學上看論文的標準是很嚴格的,至少反覆看兩 三次,要求學生一直改。因為這是周明智給學生的訓練,必須給學生壓力才會進步。他的觀念是學生要比老 師強,這是一個教學觀念,也是整個社會動 脈,青出於藍勝於藍,任何事情才會進步。

給附小小朋友的建議 周明智表示,做為一個學者他秉持著要 腳踏實地,沒有一步登天。凡事都需要真功 夫,得把自己的基礎充實好,決定好目標, 就向未來大步邁進吧!

5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山醫學大學董事會

周明仁 經營人性化藍本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八年 我後方的書聯是異含忠老師寫的,學弟跟異老師學書法,異老師說要送我一幅字,學弟就跟他形容我的個 性,讓他了解我。叫我選兩個字誠、仁,他就給我配了兩個字的聯。

附小記憶 我在附小讀了七年的書,包含小學六年和幼稚園一年。附小算是實驗學校,所以入學須經考試和技能的測 驗,如走平衡木,翻筋斗等,合格方能入學。 就讀幼稚園的時光很快樂,但當時規定都要講國語,講台灣話會罰錢,一次一到兩角,所以一入學就開始 訓練我們說國語。當時台灣學生多,所以多講台灣話,常常被罰款。而且幼稚園就必需閱讀一些基本書目,課 業頗為繁重,因此儘管下課返家,仍必須複習功課。 幼稚園畢業後,便直升國小。導師是胡進興老師,身材微胖,臉上時常掛著和煦的微笑,營造出的學習氛 圍讓我們覺得讀書是很快樂的事。雖然作業、考試不少,但老師的親和力卻消弭了不少緊張。 課程中熟悉的是體育課,會訓練體力,體操做完十分鐘後要跑操場最少五圈,我跑了十圈。跑完之後就爬 竹竿,現在是用鐵製圓形的,所以用手握掉下來不會受傷。以前是竹子修平,磨一磨,頂端較細,根部較粗。 風吹雨打會裂開,有次就去爬竹竿,就被夾到。 那時有游泳池,但是放一次水花費多,所以換水次數不多。每個人一學期都要去游泳池兩次三次。游泳衣 換好穿好,下去起來差不多時間就到了換下一群下池。那時男女生游泳衣黑色居多,比較保守,沒有穿比基尼 呵。 附小沒有電風扇,天花板很低。屬巴洛克式建築,有稜角,現在的房子比較平坦。 那時候男生在靠近民權路舊房子的二樓,上面有兩間教室。六年級女生,在靠近民生路那邊角落,所以男

60


女分開,就是在學校兩個對角,根本碰不到面。女生教室那,是當初的防空洞,進去是兩間矮房子。一層、兩 層…五層、六層,走下去便能看見一個圓形,用土覆蓋成的碉堡。 有趣的是防空演習。那時候國民黨初執政不久,我是光復元年生的小孩。民國35年,約三點多防空警報就 喊號,喊一聲反攻大陸,就開始一窩蜂的往防空洞裡面跑。還會唱一些歌,我曾看過電影裡演唱過:「反攻, 反攻大陸去…」。 過去戶外活動以打棒球和躲避球為主,會到蘆葦圈圍的棒球場進行比賽。除了球類活動,我們還會玩騎馬 打仗。當初騎馬打仗只騎一邊,不似今日騎兩邊雙腳在前。男孩們單腳跨在肩膀上,大漢背細漢,背過去互相 拉扯,摔在沙上也不會痛。 以前學校地面平坦,沒有釘子之類的。下課十分鐘聚眾到廁所玩跳樓梯。從第三階跳到第一階,再從第四 階跳至第一階,一階二十公分。看過有人最多跳九層樓梯喔。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的我,還不怕死的爬到二樓, 趴在鐵欄杆往小空地跳,碰的一聲跳到一樓。哈哈。沒有什麼打賭,純粹是男孩們之間的比賽。小學時候比較 好玩,初中就不好玩啦。 小學一年級,從學校走到中山公園遠足。 二年級是走到南屯的農會。背著水壺,帶著便當,裡面裝著飯糰,全體排隊走到中山公園逛。公園小山坡 有一顆叫雷公樹,會結長長的籽,打起來很痛。旁邊有一棵松樹,我們取名九命怪貓,剛好分岔成九支,在上 面繞一圈再下來。逛完中山公園再去南屯遠足,去看人養雞餵牛。出去玩就是很高興。 三年級就坐車去獅頭山。記得有位同學下山用跑的,結果從獅頭山摔下來,牙齒全部都碎了。六年級時, 有到台北半島旅遊,去獅頭山、水果同園、關子林。

嚴格的老師 頑皮的我 讀附小的家庭都比較好,班級人數一到三年級才幾百個學生而已,老師都蠻好的,所以老師比較會照顧學 生,也感覺老師很關心自己。師生關係好,長大後都還會聯絡。我跟小學五年級的劉茂惠老師和師母都很熟, 老師若身體不適會來找我看病,儘管老師慨然遠逝,我還是很感謝老師當年的照顧。 小時候我很頑皮,常常被打,三天被打一次就很幸運了!老師拿雞毛撢子的藤條,把雞毛撢子的毛除去 後,開始處罰學生。有一次,三年級幾十個同學上課在說話,老師斥責他們不唸書就到外面站,全部人由裡到 外站成一排。還有一次我被罰站的時候,跑去操場打球,結果老師出來到外面沒看到我,就被打得很慘了。 因為升學主義掛帥,成績少一分就打一下。處罰與名次無關,端看分數而定,七十幾名的同學依然被打得 很慘。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挺快樂的,但是下課都要補習就是了。 四點半下課,五點去補習,俗稱家教,不是補習班。學校老師幫我們補習,一次兩小時,一週補三次,一 個月學費約二十五至三十元。四至六個一組,有自己的團體,讀數學、文理約十五個,讀英語約八個九個。像 我有三四個好朋友一起補英語,夠八位人數了,就不收了。 讀附小的小孩都要考國中,不考職業學校。志願通常是台中一中初中部。

先修複式班 附小兩年換一個導師。一、二年級我都同一個導師,且男女合班上課,但是三年級就開始男女分開上,原 因我不知道。後來我也有唸複式班,算是先修。 複式班是三、四年級的男孩子合成一班一起讀書。老師這節上四年級的課,三年級就自己讀書,雖然比較 難,但知道讀書回去就會溫習。升上年級,才會比較知道老師在教什麼。但也會造成很多不好的現象,如同年 級的同學覺得…你懂得的東西跟他懂得的東西,沒有什麼不一樣。但三年級的功課懂得不透徹,懂一些四年級

6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的,反而本末倒置。音樂課、美術課或是勞作課,比較少一點,因為有些時候需要一節四十分鐘來抵四年級的 國文。

父親的愛心便當 小時候,爸爸都會騎腳踏車幫我們三兄弟送便當,那個時候都要蒸便當,因為待爸爸拿到學校時,飯菜都 涼了,所以必須重新炊熱。從家裡走出來,經過第二市場,走過中山路,從巷子直走到底,出來是日新戲院。 轉彎就到附小,小孩腳程約二十分。 說到日新戲院前面,有個很美好的回憶。只要四點半下課,我們一群同學就會跑到那去吃大麵羹,有個擔 子放在那裡。我一次吃五碗,一碗兩角。 爸爸開牙醫生意很好,他三十九歲才開辦學校。我讀附小的時候他還沒有辦,記得好像我小學五年級的時 候才要開始。 父親的工作沒有影響我未來的決定,讀書過程沒有想過醫生這名詞,只知道要讀初中,要考高中,要上大 學了。父親辦學校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相當艱辛。初三的時候我就來這學習割草、打掃、洗廁所、搬椅子,什 麼都要親自來做,那時坪數沒有像現在這麼大。

求學經歷 初中唸居仁國中,市一中。 考初中時,五六年級老師劉茂惠,他很疼惜我們,教書很認真,非常會教。召集大家在我們家補習,最少 二十幾個人。最後我們三分之二上省一中。 我們是最衰的一屆。考省一中時要考作文,分數比例佔很重,約佔40分或60分。在考前的兩週,老師在猜 作文的題目。有篇範本「燈」,寫得非常好,老師說背一背吧。結果考題出來真是「燈」,沒想到全部人第一 段就寫:「人一旦像大明燈,倒下去就枯萎。」 小學讀書,升四年級的暑假,要先讀四年級上學期的書,所以開學後老師只有複習。寒假過年,放兩天假 就去補習了,六年級時就都已經在複習。後來初中高中也是這樣的。如果問我童年什麼,答案是沒有。 我高中讀很多所高中。比較調皮啦,少年時瘋狂的事蹟不好聽,不要講啦。哈哈。最後定下來唸書的那個 學校現在已經不在了,市二中,現改名為雙十國中。市二中那時候只有高中部。居仁國中當初也有高中,只是 後來變成只有初中,省辦高中市辦初中。 醫生很難考,卻是很熱門的科目,不像現在還有法律、政治、國貿經濟等都很熱門。當年,全省四萬六千 個高中學生畢業,按比例分配,要考前五百名才有資格讀醫科。我高中畢業已四十五年,這之前台灣產業少, 一般來講是醫生,或是做生意,或是讀師範當老師。家庭經濟差的都會去讀師範當老師,讀書不用錢,又有薪 水,待遇好,畢業後即可就業。 因爸媽醫科創業時,說去讀醫科,就接受乖乖去讀。大學入學都要聯考,沒有特權。考到中山醫,讀了五 年,畢業後就去京都大學修胚胎學、畸形學。讀胚胎學、畸形學是屬於非遺傳性疾病,原因可能是藥物影響, 照X光;或是化學物質影響;或是家暴,情緒問題等,小孩子就比較瘦小;或是這期間有不正常的行為,造成 基因的毀損就有可能發生不正常。所以沒有什麼好方法預防。 六、七年後,日本教授退休後就回來台灣,不過現在我也沒有當醫生。當初讀書補學校學分讀了八年,後 來醫生當了四年也就沒有再當了,三十一歲開始管理醫院、做研究。過了兩年多,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教授跟我 說,要做一個淋巴走向的實驗,在此拿了第一個博士學位。 三年後,回日本做下顎相關手術研究,做這種研究很艱苦。我們先針對蠑螈做研究,現稱變色龍。牠不需 要牙齒,嘴裡卻一格格的,有顎沒長牙齒。也是種古生物,阿里山有但快絕跡了,比較潮濕、有苔類蕨類的地

62


域就能生存。視力不好,靠嗅覺跟舌頭獵物,屬於傍晚和夜行的動物,白天都在睡眠。 後來開始做印度人、日本人和台灣人的口蓋、上顎的弧度研究。台灣估計在2030年,牙齒平均不再是 三十二顆,大概剩29.5顆。因為沒有讓孩子去咬嚼硬的食物,自然退化,變三十一顆,變三十顆,一直減少。 蠑螈就是經過好幾億年,幾萬年,連牙齒的鑿孔都沒有了。辛苦的代價是拿了這第二個博士學位。 我大約34歲才結婚。48歲朋友相招到美國去讀醫管。一開始很辛苦,從日文改成英文,但老師很照顧我 們,讀得蠻愉快的。一年後拿到第三個博士:醫管的博士。 除此之外,自己還有去修醫院設計建築,是因家庭的關係。出國便會去欣賞各地建築物!現看附小就覺得 好美啊。已十五年沒去看了,進去看就是個平平的建築,不會看,入口處有圓形花圃,接著是很平衡的一層 樓,前方是辦公室,兩邊是自然、音樂教室,再進去就是教室,中間為中庭禮堂。

日本生活 在日本做研究很辛苦,因為我的教授是個世界級的教授西村秀雄教授,他跟京都大學的前前任校長剛本道 雄是同一個層級的人,一生論文有三千多件,跟他做實驗,一句話:很辛苦啦! 早上八點多就要到,養老鼠,清老鼠屎…研究都是自己做,沒有助手。 那時我們要做了一篇論文:胎兒的生長過程。每一年從三重縣一間間婦產科醫院去拿墮胎的胎兒回來做實 驗,一次就拿了三千多個胎兒。實驗過程很複雜,做一篇論文最起碼要八九個月。教室兩百多個人在做研究, 要測試藥物的致死率等,所以當時很多廠商也會在實驗室做實驗,很忙碌。 六點半下班就會好好休息,和同期要好的朋友岩田皓平,現任京都大學第一解剖教授(前為京都大學的秘 書長),一起去泡茶、遊車、去澡堂泡澡,大概洗到八點才吃飯,飯後喝點小酒回到家十點多,十二點多睡 覺,隔天八點就出門,三百六十五天,連續四年,沒有休假的感覺。

管理藍本 每個經營者都有自己的管理藍本。中山屬家族企業,包括學校也是,因此中山管理模式會讓人詬病說,家 族企業、不重專業、比較霸道,或者說家族企業就比較沒辦法上軌道。但我不這麼認為! 應該說我們周家的管理較人性化,標準的家族企業,員工有忠誠心,離職率低,我們不用嚴格的體制來管 員工。用可以接受的文化觀念,讓他們認為框框內仍有大的活動空間,會被尊重。當然也有缺點,挑戰性低創 新比較少,不過大家相處融洽沒有摩擦,全都自己慢慢升位,董事也是如此。和董事都是朋友,大家歡歡喜喜 的見面,一個月沒見面就覺得很痛苦。 行政上也是外放的,和校長維持一個平衡、互相的關係,校長有事沒來,一遇到問題我們就馬上回去處 理。

給附小的建議 附小有自己的傳統。現已不像以前的貴族學校,在這麼競爭的時代,不要被淘汰就覺得不錯了,以前不可 思議的東西現都變成基本工具,因此現在的學生讀書痛苦指數越來越高。 小一到小三好好玩一玩,讓他們盡量快樂,小時候給小孩的空間大一點,去培養更多興趣,現在多元化社 會不再只有讀書是重要的;小四要收心,因為小四的數學我認為教得蠻難的,從計算變成需要思考的階段,是 蠻辛苦的;小五以後要努力,這是我女兒給的啟示,看她讀書就是如此。 不曉得現在是怎樣教學。若小孩小學數理能力好,上中學就容易跟得上。遇到問題不要放棄,因為我在唸 書過程有很多問題會排斥,不會就放棄了,一放棄讀初中高中就會很辛苦。

6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台中市市長

胡志強 一個平凡的小學生

畢業年份:民國四十九年

軍事教育不強辯 家庭父母教育都很嚴格,尤其父親從小採軍事化教育,非常嚴格,比學校老師嚴厲十倍。在家裡做事要非 常謹慎小心,一個不注意便很容易受到父親的斥責,讓還很年幼的他倍感壓力。 有一次他在家裡看到墨水瀉落一地俯身清理。父親過來斥問他,你為什麼把墨水弄倒了?胡志強雖解釋他 走來就發現墨水倒掉,不是他弄的。父親卻不肯採信,怒斥他強辯!父親思考的邏輯很簡單,儘管不是他用 的,還是被打的一蹋糊塗。 從小以為父親很嚴厲,卻沒想到日後留學時,看見父親在機場上落淚。那時震驚父親原來也會為他而哭。

害羞內向少說話 說起來可能會令大家驚訝,胡志強在附小時相當緘默。他還記得自己在畢業照中站在第一排最右邊,從心 理學觀點上來說,那是有一點脫離、疏遠的意識動作。他其實不太會與人互動,幾乎是有點自閉的。 印象較深刻是附小四年級或五年級檢查書包時,被學校發現書包內放有《魯賓自傳》、《藍與黑》等書, 其實是母親閱讀的書籍,但帶課外用書到學校在當時仍是不被原諒的事,所以被老師用竹掃帚上取下來的竹子 給好好教訓了一頓。

初上電視老師慌 一二年級有個導師-林柳煙老師,身子圓滾滾的,講話聲音很親切有點高,印象中這位老師對他最好。此 外,五六年級時還有一位林金龍老師也令他印象深刻。有天老師在電視上看見胡志強坐在總統和外賓進行翻 譯,令他大吃一驚。當時他非常擔心這個猴崽子,怎麼可能將這個事情做好。

64


雖然小時候不惹禍,成績卻也不怎麼好,於是老師第一次看到他在電視上時感到非常憂 慮,相當擔心胡志強會做不好,直到後來他漸漸證明自己能力後,才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

新聞局長很平凡 直到胡志強擔任新聞局長工作才倍受重視,成為媒體焦點。他記得當時很多記者想要訪問 他,表示他既有博士學位,又能在政府裡任有重要官職,想要了解其中的歷程,甚至追問是否 有段離奇的故事。但每次他都很抱歉地向採訪者說,他很平凡,沒做過什麼壞事,因此不會有 浪子回頭的故事讓他們寫。 在小學時,幾乎所有老師和同學都對他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家庭環境也不好。記得當時全 班遠足,全班都會去唯有他無法成行。

課程多元不犧牲 由於當時唸初中需考試,所以初中的升學成績便成為學校辦學好壞的指標,儘管如此,附 小仍不會犧牲一般課程來配合考試的需要。 當時音樂課、體育課都照常上。他永遠記得音樂課時,蕭碧珠老師彈琴全班合唱的畫面。 甚至胡志強到美國擔任外交大使時,她也從紐約特地飛往華府參加附小同學會的聚餐。

璞玉琢磨鑑賞期 讀小學時都是按部就班,大手牽小手去做事。在小學時,很少有事情能夠交由自己決定。雖然當時校內舉 辦過很多競賽,但他從未參予過任何競賽,直到高二那年突然被派參加演講比賽,高三選上班長後,人生才有 所轉折。 他表示大部分小孩的特性很難在小學時完全展現,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和粹煉,才會逐漸琢磨出寶石般的 光澤。胡志強也是如此,小學時成績中下,幾乎不怎麼出色,也很少人能夠記得住他,卻不代表日後未能有好 的發展。胡志強如今的成就便是明顯例子。

舉手先說不能去 記得附小校外旅行時,老師才剛詢問他便舉手先說不能去。因為家境窘迫,所以只好放棄遠足的想望。儘 管如此,當遠足準備出發的前夕,胡志強還是會偷偷的問母親,他是不是能夠去? 後來,當然是去不成。但是他卻未因物資上的匱乏而特別重視金錢,直到現在家中也不是太奢華,偶爾陪 同夫人到公園去走走,維持簡單的生活。

三權均衡不偏重 提到對目前的教育想法,胡志強表示,他希望校長的行政權、老師的專業權、還有家長及學生的受教權能 夠平等,任何一個權限的過度延伸,都不見得對學生有好處。 也不贊同有「萬年校長」。有人認為校長做了一任還要考試,有損校長尊嚴。但他表示,校長又不是做 官,市長也需四年連任一次,重新口試有什麼好丟臉的。身為一校之長,這個位置是很重要的。不能夠太權 威,也要能適當扮演學生、學校、老師、家長間的橋樑。有些校長會將校舍借給朋友,這樣是不太適當的。 很多事都需時間要改進,沒有一成不變、無法更易的。

6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群益證券 前企業金融部資深副總經理

何淑娟 永遠向前看

畢業年份:民國五十年

兒時點點滴滴 家中有五個小孩四女一男,何淑娟是老么,家裡的孩子全都是念附小,所以有趣的是,同學的哥哥姐姐, 常常就是哥哥姐姐的同學。何淑娟在小學的成績很好,常擔任班長或者風紀股長,印象深刻的老師是四年級的 導師黃登堂老師,是位藝術才華洋溢的師長。當掃地時間、降旗典禮他不在時,總會叫小何淑娟負責督促,她 笑著說她就是那種很雞婆的小學生。 到了五、六年級,開始男女分班,一共五班,她是戊班。讀小學時常常有被打的經驗,記得大家站一排, 將手伸出來,不過那時的觀念被打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回到家也是,上一次月考考第三名,這一次考第五 名,退步就會挨打,但何淑娟算是家裡被打的次數最少的,謙虛的說因為她有一點小聰明。

不熬夜 愛運動 小聰明 問道是否會熬夜讀書,何淑娟笑著說從小她就有眼袋,同學都以為她每次很用功讀書。但其實她都是考試 前三四天很用功,讀到11至12點就打瞌睡了。像是高中求學過程,喜歡打籃球因此是校隊,每天在學校都玩瘋

66


了。所以大量的消耗體力,每天要熬夜更是不可能。 何淑娟說自己不算是很認真的,不算聰明只是小聰明,她覺得求學過程因為有當過班長,在領導方面可以 培養很多能力,並且從小時候在家裡附近她就是孩子王。所以在很多人面前講話她也不會怕。 不過靠著自己讀書,最後還是僥倖地考上台中女中,何淑娟道說她唯一的優點就是記憶力好。

時代的歌曲 在當時若沒有考上台中女中,就可以說沒有上好學校,所以大家都很拼命唸書。六年級時導師都會課後補 習,不過那時家裡經濟不允許,所以何淑娟沒有補習。每天下課後都花半小時從中華路慢慢走回家,陪她一起 走路的,都是全校排名六七十名後段班的學生,大概有五、六人,下課後常去附小後面的田地玩耍,同學間常 去對方家作客。沿路就聽著攤販所播放的台語歌,因此對於台語歌的認識也是從那時奠定基礎,當時流行的歌 曲都朗朗上口。 不過這在當時,聽台語歌、唱台語歌都是不被鼓勵的。以前在家裡不能聽台語歌曲,而在學校台語會被罰 錢。像何淑娟的姐姐們到大學畢業還不會唱台語歌,所以要她教綠島小夜曲、望春風這些歌。 還有一些日本歌曲像是小林旭、石原裕次郎…等,這些日本歌手都是她兒時所熟悉的,即使不會唱也都能 哼上幾句。初中才開始聽英文歌,一些比較老的英文歌,晚期也開始聽披頭四…等。

教育從小深耕 當時家裡開文具店,爸爸時常要出去跟人家談生意。所以每天早上都要作完家事才能去上學,要掃地,兄 弟姐妹各自有各自的工作。週末要把衣服燙筆挺,鞋子要洗淨。家裡從小訓練的習慣是不能穿沒有燙過的衣服 去上課。所以當時他們兄弟姐妹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同學的衣服會皺成那樣。

台中女中 運動健將 就讀台中女中初中部,當過模範生,所以直升高中部。直升有兩個班級,分別是甲乙兩班,是加強教學的 資優班,用最好的師資。直升部的班級學生可以參加樂隊,於是就加入了樂隊,又是網球、乒乓球、田徑校 隊。 何淑娟從在高中大學 時就對金融感興趣,她覺 得做銀行有冷氣又乾淨, 不喜歡髒髒的工廠。高中 時期依舊沒有補習,大學 考上政大企管系,畢業後 工作半年,就到美國賓州 州立大學修MBA。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在美國求學的那段時 間,何淑娟經濟上很拮 据。但是幸運的是姊姊當 時已經結婚定居在美國, 住宿伙食方面不用憂心。

6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那時家境不富裕, 父親跟她說只有一 張去程的飛機票, 和300元美金,這些 錢當然不夠學費。 但是何淑娟說一定 要走出去台灣,把 英文學好。 剛好應徵到一 份一個月是375元美 金的工作,相當於 台幣一萬多,在台 灣剛畢業時第一份 工作薪水才三千多 元台幣。所以那時 候賺了很多錢,六 個月的時間,存了 1000元美金。但是 當時的經濟能力只夠繳一學期的學費,後來因為哥哥也來念賓州州立大學,他是申請獎學金進去,所以原本他 的學費變成何淑娟的學費。

隻身紐約奮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畢業後,在一個很冷冬天,身上只有300元美金的何淑娟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情,決 定就去紐約闖一闖。剛好一位早她一年畢業學姐,已在紐約工作,於是就去借宿。當時地鐵也不會坐,每天只 敢坐到熟悉的地點。努力的找工作,寄履歷表給報紙,報紙的話也都有寄。後來有一間公司給她面試的機會, 但卻問到有沒有綠卡,這時才知道需要green card。 但依舊不氣餒再去另一家試,等了一小時也還是不行。這就是人的際遇,剛好有一家State street Ble的 公司,他不知道需要綠卡,那間子公司的經理就聘用何淑娟。工作了一陣後,因為沒有綠卡的關係本來準備要 離職,公司就請律師幫她申請,接下來的工作發展,也因為有這一個frist job,所以後續的工作都是在銀行 業。

回台發展 雖然公司幫她申請到綠卡和永久居留權,不過還是選擇回來台灣,因為英文能力不是很好,和文化上的差 異,即使那時候的待遇很好,也存了不少錢,但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在異鄉度過,享受人生才是重要的。 1977年回到台灣之後,那時青輔組會幫歸國學員介紹工作,介紹她到交通銀行做四等專員,很多同學都去 中央銀行當公務員,但是何淑娟不喜歡刻板的環境。在現實環境要去跟一個派系友好,才能往上爬,她反對這 種文化,這也是後來離開交通銀行的原因。一年後又回到apply美國的大通銀行,5年的時間升上副總經理,最 後則是負責企業代管、企業金融,負責和大企業往來,這一待就待了13年。不過,後來到了群益證卷兩年,不 過還是選擇回到美國運通銀行,做了10年,又回到了群益證卷承銷部擔任主管。現在何淑娟退休一年了,早上 起來就是依舊習慣看股市情形,下午就去健身房運動,喜愛到處旅行。

68


態度決定成就 何淑娟說人的成長過程每一段都很重要,像是家庭、學校,剛好幸運的是她都在不錯的學校。周圍同學彼 此之間的腦力激盪是無形助力,會希望能夠處在金字塔的頂端,會讓她希望不斷的努力,而這份心最重要。朱 自清也講過,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是自找的,沒有誰能夠抱怨。當然也有運氣之神,不過沒有努力怎會有運氣 呢。就像何淑娟在美國,沒有綠卡時的窘境,如果當下放棄選擇回台灣,就不會有現在所擁有的,凡事都要抱 持著積極進取的上進心。 人都要有一個負責的態度,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到滿分。不是隨便交差了事,就像是她要寫一份英文報告, 需要一遍兩遍一直改,改到時間到了才繳交。這就是何淑娟負責的態度,對自己負責就是對社會負責。

給附小的小朋友一些建議 何淑娟說道要有負責的態度、正面的思考、讀書要努力。讀書以外要多運動,她認為現在的小孩都缺乏運 動,導致身體都不好。運動是培養team work的能力。打籃球就是會學習到團隊的精神,少數服從多數,延續 到公司管理,都是這樣。

6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山口腔醫學中心院長

周明勇 中山牙醫系不會再讓你們打混

畢業年份:民國五十一年

入學考試考糖果 周明勇畢業於民國51年。 附小的入學考試對周明勇來說印象深刻。當時的考題很簡單幾乎很生活化,父母親都會教導,例如平衡 木、球類、體能方面等等,其中最特別的是最後一個項目。由當時的張錫卿校長所親自執考,他的身邊有一桶 糖果,裝滿當時小朋友最愛的白脫糖,校長將手伸進桶中抓了一把糖,問手裡有幾顆糖,只要學生說對了,校 長即再抓起一把糖果送給答對的學生,這一項測驗就是要測出學生的眼力,回憶起來周明勇仍開心的笑起。 進入附小後大哥明智已經畢業,二哥明仁與他相差四歲,當時正在就讀高年級。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 高年級是不跟低年級打交道的。於是無論上、放學,周明勇總是自己一個人。還記得學校的通學路(意指通往 學校的道路)是從中正路出來後轉入興中街過柳川。但是那個時候母親擔心中正路車多,所以要他轉走路旁的 巷道,巷道內都是養豬、養鴨的人家,味道讓周明勇回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

貪玩的小時候 在附小的求學過程中,一、二年級是一位倉頡老師,三、四年級是廖萬通老師,五六年級則是林文授老 師。而一到四年級是男女合班,五六年級時就男女分班。早期的附小其實不大,有操場和泳池,校舍以四方形

70


建築,中間有一大塊四四方方的空地可以活動,教室的窗子都是木頭製,而且是上下開闔的,窗邊有個固定用 的栓子,有時候會故障,同學趴在那邊常常會被夾到。在每天的朝會結束後,全校學生都要聽著音樂繞操場走 路,周明勇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校舍中間的空地,是全校學生活動場所,回憶起小時候經常在那裡打躲避球、玩騎馬打仗,強壯的同學將 身體較小的同學以側躺的方式扛在肩上,然後與另一組人馬相互拉扯,(胡志強市長也有說過),女同學則在玩 跳繩等等。說到附小的男女同學,周明勇笑說那時候桌上都會有什麼”楚河漢界”,女同學會說你不可以過這 條線喔! 有一位同學住在當時的農業改良場裡,一下課就整群同學到他家玩。農改場位於附小往西邊走,在向上路 包括現在的郵局、綠園道、調查局,整個都是農業改良場。農改場裡多是改良稻作的研究,所以常去那邊釣青 蛙,周明勇想到自己那麼小,居然可以跑到那邊去釣青蛙,一直玩到晚上了都忘了回家,自己也覺得驚訝。不 過這可讓媽媽擔心了,擔心嬌小的周明勇是不是掉進糞坑,那時候又沒有行動電話,所以等到回家的時候,可 就知道忘了回家的下場是媽媽的藤條伺候。

記憶中的老師們 說起老師,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的教學特色。倉頡老師非常有愛心和耐心,什麼都教,還要彈風琴。廖萬 通老師比較嚴格,但不及林文授老師,因為五、六年級有升學的壓力,相對的老師就是最嚴格的,考試每科以 滿分為標準,少一分打一下。家長還會買藤條送老師,請老師一定雙倍的打自己的小孩。而成績平平的他,對 自己在班上表現,過這麼久,早就沒什麼記憶了。 對於自己在附小時最頭痛的科目莫過於國語文、歷史、地理等需要死背的科目,他苦惱說自己總是背不起 來什麼東西產在哪裡啊、什麼年代的。他喜歡活的科目,特別是自然,尤其是當時附小的標本蒐藏很豐富。

叛逆前的乖巧 與哥哥們不同,周明勇從小很乖巧,不會到處亂跑,都是在家與哥哥們一起玩尪仔標和打彈珠,但是這些 遊戲有賭博的行為,所以媽媽一直很反對。而爸爸則不管,比較民主的,還經常跟他們說,不讀書就不要讀書 好啦!後來孩子們都讀的很有成就,周明勇有感而發的說,這都要歸功於媽媽的用心。媽媽經常會注意他們兄 弟的功課、行為,假如一有問題就與老師溝通。 等到高年級的時候要準備考初中,下課回到家後,母親會用一條很大的布將書綁在他的腰上代替書包,讓 他騎腳踏車去補習。當時補習是被禁止的,補習班單純補習,並不是寫功課。沒有補習的日子就在家聽收音機 不然就和同學到處去玩。 這段時間建立了同學間的友誼。讓他跟同學們的感情一直都沒有斷過,雖然沒有聚餐,偶而還是會打電話 聯絡,當他們知道周明勇在中山醫藥大學的工作,經常一有時間就過來找他,順便看診,可說是一石二鳥。

市一中的小搗蛋 考上市一中後(現居仁國中),不曉得為什麼開始不愛唸書,也許是因為和二哥睡同一個房間受到影響。二 哥打架鬧事又不愛讀書,被學校退學後轉到忠明國中。自己也變的比較調皮,當時的市一中還有高中,所以學 校裡還有二哥的朋友當後盾,也因此經常為了爭執籃球場而鬧事。母親很可憐,老是被請到學校。每次看見母 親哭哭啼啼的跟老師協商,自己都感到很不忍心。 後來初三時被退學轉往忠明國中,反倒進入最好的班級三年一班,導師林正龍對他相當有耐心,但周明勇 仍有玩心,常常不去補習而是跟著同學到處打撞球,等到繳補習費時他還是會乖乖的把錢拿去繳,最後被老師 發現,怎麼從沒來補習的學生還繳學費,於是被母親發現了,罵了一頓。他笑說不是自己愛打撞球,而是不喜

7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歡讀書。

初次接觸醫學 有趣的是高中聯考時,周明勇只讀兩 個月的書就考上了省二中,跌破大家的眼 鏡,尤其當時的林老師猜測他只能考上宜 凌中學。母親很驚訝他考上就對他說:不 成猴喔!還考的上(台語)。但是省二中只 有讀了一年,因為父親認為考大學的壓力 太大,因此建議他重考,進入當時剛剛成 立的中山五專部,於此周明勇慢了同屆的 學生一年。 進入五專醫技科,開始接觸學習檢 驗、試藥。譬如將藥做滴定,觀察其變化,及檢驗其成分等等。 五專畢業後即考上預官(預備軍官),當了一年十個月的空軍,下部隊後在台南機場當少尉預備軍官。當 時在基地是也是醫官,負責到機場跑道頭值班,以防機組人員有狀況發生,通常都是一組醫務編組,編組中 有一部救護車、駕駛官、醫務士、醫務兵,以及醫官各一位。

努力成就不一樣 退伍後插班中山的牙科,當時牙科是要讀五年的,最後一年為實習,周明勇插班二年級,一直到實習從 未離開中山。當時會進牙科完全是依照父母的決定,孝順的周明勇很乖巧,不但從沒有抱怨過,也很努力的 接受父母親的安排。 畢業後在中山當了一年的住院醫師後,再到日本進修齒科藥理。 在日本對周明勇來說沒有太大的困難,特別是他人最難適應的語言方面,因為父親和母親在家就會講一 些日語的關係,對他沒有造成困擾,因此很順利的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周明勇發現無法閱讀眾多的期刊 及論文(因為論文都是英文居多),因而請求父親讓他再到美國進修,原本父親只有答應讓他去三個月,但是 周明勇到美國後發現三個月根本不夠了解並研究,因此決定加長時間到一年,並舉家搬遷到美國。 在美國的哈佛口腔學院學習分子生物,分子生物跟任一醫學都有著密切關係,如同我們所熟知的DNA或 RNA一樣,是一種基因工程。學習的那段過程周明勇每天曾早上八點進入實驗室直到晚上九點,學院關門時 才回家,不分假日的努力研究,卻遭人眼紅。因為在當時的博士班中,普遍認為中山是不好的醫學院,並且 無法理解周明勇憑什麼以訪問教授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教授說: 我不管你們讀哪裡!你不要跟我講這些,我 看你們都一樣!都是台灣來的。可惜一年多後,父親要他回中山接任系主任,不得已只好回國。

重整中山醫學院 上任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的系主任,提振中山在當時的學風和風評,是首務之急。以往都是學校挽留學 生,不管成績在差、操性再不好,無限制的放任學生。周明勇有鑑於父親創校的宗旨和辛苦,以一句「不愛 念就退學好啦,不要那麼辛苦,中山的牙醫系不會再讓你們打混!」開始重整學校,並且將設備更新,讓學 生開始對學校改觀。他說成長過程是辛苦的,但是他願意為了中山努力。兩年後升上教授,並轉任總務長。 在總務長任職期間他笑說是最辛苦、也是中山改變最多的時期。那時他做了多項的政策,例如:親自 實踐鼓勵老師們進行國科會研究。學校資金的透明化。更有趣的是他會上BBS了解、記錄學生的看法,並且

72


一一回應,並定期與所有站長聚餐,討論中山的現況及未來,這種突破性的手法,帶領中山醫學院漸漸成為中 部成就不凡的醫學院之一。當上牙醫學院院長後,將「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管什麼都是以學生的利益為 出發點」奉為圭臬,儘可能給予學生最好的醫學環境,最近更引進可以模擬病人牙齒的電腦技工桌,學生操作 後即由電腦評測,絕對不會造成分數不公的問題。

相信自己的父母 這些努力與奉獻讓他在前年獲頒榮譽博士,原本低調的要拒絕受頒,但是擔心父親會生氣,因此由哥哥的 陪同下到東京受獎。獲頒如此的榮耀,我們問起是否還有規劃?他斬釘截鐵的說:「準備退休啦!已經規劃好 自己的退休,主要是打高爾夫,偶而看點門診。」 這些規劃有別於明智與明仁,倒有幾分自己的味道,最後他希望孩子們在學會明辨是非之前,要聽父母親 的話,接受父母親的安排,父母是不會害自己的孩子!

7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台中市議長

張宏年 未曾領過議長獎的議長

畢業年份:民國五十三年 就讀附小當時尚未有學區制,進入附小需經考試。選擇附小的原因是姐姐、哥哥都讀附小,就近讀書可以相互 照應,所以選擇附小就讀。我還記得當時由王清河校長監考,讓我們感到相當緊張。

禮堂、操場、防空洞 對校園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禮堂、操場和防空洞。 因為以前曾經參加音樂班的合唱團,所以常常到禮堂裡練唱。我在合唱團裡是中低音,現在走進禮堂,都 還能感受到當時飄縈的音符。那時候合唱團的篩選很嚴格,只要稍有差錯就會被淘汰。我有次配音配得不好, 就被刷下來了,哈哈。 我們的指導老師是蕭碧珠,蕭老師,以前她就住在福利社旁。那時候練習很頻繁,集訓時並無區分時間, 若上課臨時被召集就得立刻到禮堂集合練習。當時附小鮮少成立社團,合唱團算是比較龐大的組織。 附小的操場很大,一直通到原子街那邊,我們常常在操場上玩耍。而且校園裡栽滿萬紫千紅的花朵,相互 爭妍很是漂亮。 入學時就有防空洞了,除了操場外,我們的第二個遊戲場就是防空洞。 我們都會從校門入口右邊的圍牆鑽進去遊戲。那時候學校還未鋪有水泥,滿地沙塵,我們就必須用竹掃帚來清

74


掃,比較厲害的人還會利用泥沙作畫。

下課後,我們同在一起 在附小時,同學下課後還會結集到老師家上課,算是補習,因為附小除了課業外各方面都相當重視, 無論是音樂或舞蹈,老師都會竭盡心力教學。所以放學後,我們都會聚集一群人到老師家複習功課。

推三輪車的阿丁哥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人還有校工阿丁哥。我們都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但都叫習慣了。這個人在我們學 校很有名氣,雖然他是一名工友,但是他很關心學生,相當友善。平時他都會推三輪車,站在三輪椅子下 去撿拾垃圾。我們小孩子有時候就會幫他做資源回收,他也會順道載我們上下課,彼此相處很愉快。 我覺得他可以算是我們學校的一位代表人物。

日本式制服 我們那個時候就有制服,還有帽子。帽子上嵌有一枚梅花,制服則是墨黑色的,整體打扮有點像日本 小學生。 因為附小的教學環境較為嚴謹,對師長的禮貌、上課秩序等皆有嚴格規範,所以那時候我們也被規定 上學,必須穿著整齊的制服。我記得我的制服都必須燙得整整齊齊才能夠拿來穿,而且衣服上必須繡學 號。繡學號的傳統,很久以前就有囉。

開放式教育的家庭 我父親是個很古意的人,做人很誠懇,所以對小孩子的教育不會太嚴格。教育方式比較open,所以很 多事情要自己慢慢去學習。受到父親影響,所以我現在對孩子,雖然擁有期望,但也會注意到要用愛心來 支持他們成長。 至於我的母親,我對她相當尊重。因為過去經濟狀況不佳,母親除了家務外,還要幫忙貼補家計,勞 心勞力,所以我很敬佩她。

倫理教育,禮貌為先 我覺得附小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禮貌教育,從小便教導我們要遵行社會倫理,懂得向師長鞠躬問好。當 時的我們也都蠻乖的,不會去做比較兇悍的事。 因此我會期望現在的小朋友也能夠學習禮貌,並擁有愛心。學習珍惜同儕、尊重長輩、敬愛國家社 會,這樣方不使社會秩序混亂。如今頻生的社會亂象,就是五倫失常的結果,因此我覺得這個部份仍需要 加強。

當我們泳在一起 下課天還很亮的時候,我們會到學校附近的水壩游泳,我記得當時已經六年級了。水壩旁邊還有販售 鳳梨的,我們就會邊看老闆削鳳梨邊吃。 不過那邊的水有點髒,所以我們就會游一游,游完後一起回到同學家,用檜木桶做的大水桶洗澡,洗 一洗順道在朋友家吃飯後,就互相說再見返家。

7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國立美術館館長

薛保瑕 Art、Education and Simple 動靜皆宜的小學生活 就讀附小時,最喜歡的兩門課程是美術和體育,所以對附小的回憶就是畫圖畫得很高興,然後運動也運動 的很愉快。印象中每天都在等待下課鐘響,積極把握短暫的五分鐘、十分鐘下課時間來運動或遊戲。不過附小 也相當注重學生課業,所以我是遵行學校安排,按部就班地讀書。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教我們美術課的王仁武老師,以及田徑隊教練,蕭建智老師。尤其是田徑,由於自己 是百米選手,所以都要用橡皮圈將自己綁在樹上練習跑步衝刺。儘管兩者相互交錯,不過當時好像也不會感受 到過度壓力。這可能和附小教學方式有關。後來我考上曉明女中,兩者的管理方式便迥然不同。曉明女中由修 女執教鞭,所以就比較嚴謹、嚴格;相對來說,附小便顯得輕鬆愉快,有些樂在其中。 當時,同學間也競爭得很激烈,舉凡功課、體育都有排名。印象中有位梁同學,那時我們成績、體育都在 班上前幾名且伯仲之間。呵,似乎小學社群很自然會發展出這種狀況,但卻是很良性的,競爭中求進步。

鮮為人知的才能 小時候就很喜歡畫圖,尤其喜歡畫樹,或將顏色繪成一塊一塊的,並為之上色。因為心之所嚮,上起美術 課便感覺相當愉快,所以日後高中升學選擇科系時,便選擇師大美術系作為第一志願。其實從小就對美術有濃 厚的興趣,但老師們可能將焦點都放在我在體育的表現上,所以自然比較少注意我的美術天份。

夢縈紐約城 師大美術系畢業後,我轉赴到中和國中執教。直到28歲後才決定到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進修美術,接連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紐約發表個人創作長達十二年。一方面work to part-time,踏入業界從事建築設計的工作,另一方面則仍持續進行藝術創作,也是我生活的主軸。

76


當時是1983年抵達紐約,一落腳便停了十二年。1990年決定繼續進修博士學位,直到1995年因父親年事已 高就近照顧,才回到台灣東海大學任教。其實剛回到台灣有些無法適應,因為紐約城整體所塑造出的藝術大環 境,仍在心裡牽縈不已。

鐵飯碗和藝術家 師大畢業後便分發到中和國中教書,雖然是眾人眼裡的鐵飯碗,但昔日決定離開的原因,是因為自覺四年 來並無太大的進步,無法滿足自己,所以1995年回到台灣適應環境後,1996年便到台南藝術大學任教。之所以 會選擇台南藝術大學,主要為了遠離喧囂的人群,追求嚮往的寧靜生活,這可能是我在紐約生活的另一種極 端。因此我就決定帶著我的大狼狗,駕駛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到台南藝術大學,在台中和台南間來回往返,直到 去年七月我才接任國美館館長。

亞洲的頂尖美術館 接任國美館館長,大概有幾個重要的使命。一方面是找尋國美館的核心定位應在哪裡,另一方面則是追求 視覺文化的底蘊,和藝術數位學院的建立。 所以我們便著手思考,究竟一個國家級的美術館,他應該推行什麼來豐富館本身。這個面向的思考結果 是,館本身即為台灣美術典藏最豐富的圖書館,所以我們便將「常態展」視為年度的重點工作。 因此我們在今年元月便完成這項任務,我們用藝域長流的概念,將台灣美術史的發展脈絡,藉由134件藝 術作品的整理,將其分為三段來作為引述的重點。過程中,脈絡的釐清需要研究來做支持,自然我們也免不了 要為文獻建檔。 國美館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擁有一個專業的圖書館。我想這台南藝術大學和紐約生活所帶來的 影響。紐約最吸引我的地方,除去畫廊外,便是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因此我們將此理念套用於國美館身上,蒐 羅台灣美術的文獻資料,並予已建檔,目的在於當你想要了解台灣美術時,首選便是國美館。 近日來,隨著時間的完成,我們也更積極的和台灣藝術團體、協會做聯繫,收集作品的原作和相館文獻資 料,我認為這個處理方向,是豐富台灣美術脈絡極為重要的一環。

視覺文化的底蘊 去年我們所籌辦的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得到相當熱烈的迴響。就我而言,我比較關心的是,若試圖在視覺 藝術中深入探索,那麼我們勢必得由視覺文化來做切入。 視覺文化這部份,我們用跨領域的方式來進行,讓不同領域交織出視覺背後的底層結構,也就是生活紋理 所涵構出的美學觀念或一種信仰。我們經常能夠透過真實人物的紀錄片中,來挖掘到這些概念。 如同《黑暗的王國》裡,導演詢問一位小盲童,他所感受的世界是什麼模樣?小盲童用堅定的口吻說:公 寓是酸的,透天是甜的。剎那間,我們很難想像一位小男孩能夠說出如此深具哲理的一段話。當他喪失視力, 無法直接取得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時,他卻用味覺來形容他對感官世界的連結。 短短的一段形容、譬喻,卻不亞於任何哲學家所談論的玄理。因為他所呈現的,是一個非常真實、敏感且 細膩的表達方式。在紀錄片的世界中,他點出,原來藝術應該是做基本的追求,令其在真實世界裡展現自我的 特殊性。這種藝術與活的共通性,在記錄片中也是一般群眾比較容易連結的一部份,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尋常的 世界。 這個生活世界他會建構出許多我們能夠進一步探討的元素,回過頭來說,視覺藝術創作者,他們也是藉由 不同的媒材,表現出個人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的獨特性,往往會彰顯其個人特質。創作背後所欲表達 的關心和關懷,便能夠藉由紀錄片來建構成一套系統,所以我們在記錄片雙年展放映結束後,便積極地建立出

7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一座影像藝術廳,日後不定期的播放紀錄片,另外也在圖書館新闢一塊典藏的區域。這就是我們的第二重點資 料庫。

行往未來的數位方舟 另一方面,我們成立了數位方舟、數位藝術中心。當時該空間強調家居的感覺,與現在國美館內現有的空 間有所區隔。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進駐,在那裡設計實驗性的作品,或者在該場地展示數位性、科技化 或次多媒材的創作,因此雖然此空間也有建立資料庫的計畫,卻有別於前二者,此新空間所建築的資料庫能夠 反映這個時間節點,資訊時代裡,大眾對於現今時空快速壓縮的狀況下,我們對於時空的概念是什麼? 因此,這裡所建立的資料庫,也促使國美館在儲存資料庫上,走向更積極的數位化方向。連帶地,我們的 網站也陸續建立起第二個藝術數位學苑,即是讓數位教學,能夠做更多元靈活的運用。 規劃好空間,那麼展覽的對象是什麼?對象基本上是館內的重要展覽品,但它又能夠進一部成為一套教 材,與年輕的一代和數位概念作結合,由此不斷延伸,具有無限可能。此外,這套資料庫也具有成長性,內容 不斷累積,不斷在動,無須考慮靜止的未來,這便象徵著當代呈現運動狀態的一種美學。這也是值得大眾注意 的現象,由於科技先進,我們已經漸無時空的限制,二十四個小時都能達到充分運用,也超越了國界的藩籬。 因此,這套資料庫的建立的最大意義還是,不斷湧入新泉,讓新的元素參與其中。 透過這三個方向的資料庫建立,我們計畫逐漸凝聚國美館在當代藝術的地位與價值。年長的藝術家們,他 們的創作我們使用回顧展來做處理;年輕一代的族群,則鼓勵他們使用創新的方式進行表達。並利用視覺文化 的建構與理解來促進兩股力量的融合,並在國美館既有的場域內,創作一個適宜的空間讓民眾實際參與。而這 三座資料庫,同時我們也關心其底下的脈絡,因此採用系譜學的方式,將作品內在的質地挖掘出來,而不僅僅 是時光序列的一個展覽品而已。淺顯說,也就是關心作品背後的價值,透過研究來彰顯聚焦。

藝術家踏入行政的轉折 我比較傾向兩個極端狀態,靜動互旋的綜合體。當然美術在某種程度來說並不那麼動態,但我在運動一直 都在高速裡競走,比方說百米。 這種一靜一動的情況,便一直持續下去。包括就讀師大美術系時專攻西畫,我卻又在大一時的每個禮拜隻 身前往新店找老師學習國畫,大四時學習攝影。碩士、博士研究時,也是除了專攻外,並擁有其他藝術技法的 學習。我的興趣發展可能不會僅有單一,而傾向多元的學習。甚至抵達紐約,我又開始接觸電影。對我來說, 生活應該用一連串的學習來累積其中的意義。每個階段中其實都擁有微乎其微,卻是影響未來關鍵的重要因 素。 這之中的動力,我想可能是體育訓練所賦予我的堅持。運動時所培育出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毅力,一直是我 面對很多事的重要驅策能量。而美術則讓我在許多事物上保有高度興趣,不直接排斥而是由不同角度去接入, 在這種情況下更能夠彈性地接觸到陌生的嶄新事物。 至於涉入行政,自己也有些意外,一方面是回來承接教職工作緣故。直接進入藝術大學當然是我希望的, 雖然曾經在大學裡任教,但是自己感覺研究生的訴求和我比較接近。那時候很幸運,台南藝術大學創立之初以 收研究生為主,一年僅收十五名學生,非常專業的培養專業藝術創作人才。理念相符,所以教書期間,我便將 心力投注於此。接著三年後返國升等教授,才開始涉入行政。

創作一環:國美館 某個角度來說,國美館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創作,譬如我們即將推出的亞洲雙年展。我們認為台灣在亞洲 藝術的發展序列中,也應該勇於發聲,因此在經過調查後,最後決定命名為「甲飽沒?」。 為什麼叫「甲飽沒?」,我們嘗試談論的是亞洲民族的自覺性。它與西方藝術行進的速度雖未必一致,卻

78


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這種自覺的概念乍聽可能感覺抽象,但它皆形凝於日常的生活行為上,而逐漸促成情感 關係的差異,即是人與人溝通間所產生的特殊行為模式。 一般而言,亞洲民族行為上不若歐美開放,他的民族性表達相對地也較為拘謹,其中的奧妙便讓我升起探 索之心,去發掘這句話背後的意涵、信仰是什麼。學習揣摩當代為何要使用「甲飽沒?」作為問候語? 這句問候所要傳達的,除了乍聽下的關心對方是否用過膳食,另一層涵義其實是,若你真的還沒吃飯,我 願意提供家裡的粗茶淡飯來招待你。這便是一種分享的概念,分享的概念可能就是亞洲民族性中彌足珍貴的特 性,因此透過展覽、研究,將這股精神儲存。 那麼,如何建置一場展覽?因為牽涉與民眾接觸緣故,所以必須充分把握創作者本身所散發的氛圍,從布 置場地開始便需要與建築場地的同仁不斷溝通。譬如妮基採用穠麗的色彩,作為藝術的表達語言。首要考慮 的,便是我們如何讓觀眾進入到該空間時,能夠細膩地同步進入妮基創作的位置上,建立民眾與創作者的關 係。因此,從主體至展場的處理,都算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

創作者的自覺與生活 對我而言,身為一名創作者需要全然的投入。對於自己的作品,毋須他人告知,一切唯其在我。至於創作 過程,則是否定與肯定相存不悖,只要是作品出現瑕疵,我便會全盤否定,再從頭開始,毫無眷顧。我想這與 就讀師大時受教於張道林老師有很大關係。 過去張道林老師曾教我們畫一張素描,但過程中出現障礙,作品的有些部分我相當喜歡,卻因為想留下那 個部份而使作品無法順利完成。張道林老師一看,便拿起布來將整幅畫毫不遲疑的抹去。當下便領會到,當一 位創作者心中有所訴求時,就必須先學會捨得,有捨才有得。 以前待在紐約時,我曾步行到曼哈頓,一眼望見在一處非常高級的餐廳旁,竟躺臥著一名無家可歸的流浪 客。瞬間感受到這世界的撞擊竟如此激烈、直接與毫不保留。因此在生活渴望上,只要能維繫生活的平衡,便 感到知足。譬如在紐約,只要尋見停車位,我便即刻感受一日的幸運與幸福。將生活需求降到最低,便不難實 踐simple life的核心意涵。 記得我有個藝術界的朋友就曾提到,當地有許多在紡織廠工作的婦女,經常在下班後捧著紙袋,盛裝蔬菜 水果回家作飯給家人或自己。這樣的生活看似很循規,內容卻交織許多生活不得不去面對的瑣事。儘管生活單 純,對於自我要求卻毫不鬆懈,與追求生活品質,而不盲從名牌異曲同工。

新一代的孩子,新一代的想法 有時,這一代人難免會討論,新一代的年輕人是否均淪於喃喃自語?事實上,新一代的孩子們往往擁有很 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認為心中的絮語是被賦予使命的。而這些孩子的想法,或許便是當代時間節點所反映出 的現象。我們這一代人雖然未必理解,卻也無從否定,進而感覺一代不如一代。但就某種均等的條件來看,他 們仍然生活泰若,仍然擁有傑出人才。 當然,為人父母難免會擔憂子女的將來,我想值得推敲的是,形成新一代現況的原因。我不敢說學琴的小 孩不會變壞,但是或許我們能透過美術和工藝課程,凝聚孩子們的集中力。讓孩子們學習對某單一物件或事情 的投入點,並適法維繫長久,那麼無形中便自然塑育出其特性,而不致茫茫無依。 那麼就藝術層面來說,我會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強烈的求知心,並努力地去實踐。擁有求知心,能夠鼓勵 他們接觸不同事物,並從其中累積經驗,培育創作能量。對於學習藝術的人來說,空有想法無法實踐終究空 談,進行的過程中,你永遠是最了解事情狀況的人,擁有最能感知這件事與你之間的牽連。 至於成功的定義,未必需要他人所界定,只要將事情完成,擁有強烈的成就感、滿足感,那麼就象徵著自 己的成功。

7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久正光電董事長

王世岳 建構求知的資訊天線

畢業年份:民國六十年

壹、附小 因為聽說附小教育方面很優秀, 而且當時想要考上衛道初中,所以就從梧棲國小四年級轉讀到附小。當 時,我讀附小時是男女合班,比較沒有機會去認識女孩子,那時候男生是甲乙丙三個班,女生是丁戊兩個班, 一共五個班級。 小學時,一班小孩比較少有表達的機會,但是我在中師附小時有好幾次相關的經驗,因此口才也算不錯。 以前小學生都不太敢回答問題、不敢舉手,但是記得我們班上每次老師提問,一舉手都有五六個。那時候 還有師範學院的實習生會來學校參訪,所以老師就會利用教學時間示範給實習生看。 我的個性比較活潑好動,唸書不太專心,但是何啟鏞老師卻非常疼我,我想應該是數學比較好的關係。畢 業時,本來沒有獎項可以領,但是數學畢業考滿分,所以就給了我一個尊敬師長獎。 何啟鏞老師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部份還有一點,就是他都會請我上台解答數學習題,讓我很早就能夠學會 如何表達,而且也算是給實習生的教學示範。老師和學生間亦師亦友,相當融洽。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師大附小的樣子,像在運動場打躲避球等等,現在擺置應該不同了。那時候上物理化學 課有做實驗,還時常有繪畫比賽。因為喜歡看漫畫的關係,所以也會畫一些比較高科技的東西,也有作品被學 校拿來刊登。 那時候的團體生活大都由學校引導,上課都在一個班級內。不過附小比較特別的是工藝課會到工藝教室, 實驗課會到實驗室,有別於其他國小。

80


貳、求學生涯,衛道-淡江化學系-MBA-美國居留(銷售員) 一、衛道 進入初高中時,開始感覺到初中的教法和附小不同,為了升學而實施填鴨式的教育。但是衛道中學也有優 點,經常舉辦許多運動。除了運動會外,學校也有許多修道士。雖然學校管理嚴謹,但宿舍氣氛活潑,也有許 多不錯的教學活動,像是工藝課,音樂課等,當時就有歐美高中的雛型。加上當時多有加拿大的傳教士駐校教 學,所以多採英語教學,這也是蠻有特色的部份。 整體來說就讀衛道期間仍蠻辛苦的,因為個性較活潑的關係,想像力豐富,所以從一個較多元開放的小學 畢業,轉到一個很「square」的環境就讀,總是比較難以適應。 二、淡江化學系 我那個時代考大學要填志願,能進入淡江化學系就讀算是很幸運的,因為當時化學系的評鑑排名是,台大 化學、清大化學,然後就是淡江化學系。 唸大學時曾到文學院旁聽施淑教授的中國文學史,同學一片譁然,表示怎麼會有化學系的學生來旁聽。我 自己覺得會修文學院的課,應該是受到童年教育的影響。 那時候還參與社團,成立校友會。會成立校友會是因為學姊的鼓吹,說王世岳你行啊,便在學長姐的支持 下接下會長的工作。 而個性活潑的我,因為過去忙碌於課業受到壓抑,因此上大學後便更為好動,經常出席聯誼,擁有一段輝 煌的戀愛史。約會的最佳地點就是校園,學校為群山環繞,俯視海景,偶爾還能在宮燈大道觀賞夕陽西落,相 當漂亮。 三、MBA 做實驗長達四年後,覺得自己興趣不在化學,想考GAMT,但是我沒讀過商學院啊!考GAMT很難。我們理工 科是GRE一考就過了,但是GAMT卻考不到研究所的標準。那個時代申請學校以美國為主,會轉讀MBA是因為它涵 蓋很多層面,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本來考上化學系,也申請到i-twenty ,但是到那邊一個暑假後就自己跑到商學院研究所找系主任,拿 GAMT給他要求轉讀商學院,自此才開始讀商科。 我覺得個性很重要,像我現在會認為個性決定人生的發展,其實很多個性是從小漸漸培養而成的,所以我 到大學才發覺自己真正的性向在哪。 當一個物理學家或化學家是很boring的,需要鎮日研究,我自覺不太合適,因為個性活潑嘛。在大三大四 時就開始考慮,畢業後是否要繼續讀研究所拿一個化學博士,以後拿一個諾貝爾獎。但是依我的個性來看,要 我長期專注投入實驗當中,可能並不容易。所以就轉向對其他領域探尋,後來發現能夠涉獵到較多人生經歷的 學科比較適合自己,所以就決定去準備考GAMT。 在MBA的管理課程就很有趣,也比較實際,會以實例來佐證課程內容,像他們會舉福特汽車、麥當勞為 例,說明企業發展的情況。但是在台灣就比較沒辦法這樣作,在美國你就能夠親身去經歷去參觀。這也是目前 台灣教育的缺點,缺乏實作而侷限於理論的傳授。 四、美國居留,銷售員 我在美國讀完書後就工作,當銷售員。營業員會遭遇很多困難,銷售商品時對方不一定接受,他會不斷地 拒絕你,但即使過程挫折重重,我們仍要不斷去拜訪這些顧客,想盡辦法說服顧客而取得業績。 現在你們所見的廠房比較寬敞,七年前創業時就不是如此。當時的廠房很狹小,對顧客而言較無說服力,

8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那時公司的營業人員也就需去拜訪一個個的客人。現在,我們在歐洲代理商約有三十七家,但這也是接觸三千 家以上的公司後,經過十多年的時間謀合所固定下來的,過程相當艱鉅,是需付出許多心血。

參、創業 一、機緣 在美國賣電腦時,本來回台也有意思發展主機板,但返台時華碩已經發展了五年,於是便轉向LCD的開 發。 我們接受資訊的管道有二兩種,一個是眼睛另外一個是耳朵。早期所有資訊的接收大多仰賴paper,後來 才逐漸有電視等媒體的出現,現在雖然報紙仍是我們接收資訊的一種途徑,但是也逐漸開發出許多介面。在當 時手機還未誕生,但我們便大膽預測未來所有資訊的傳輸,將需要仰賴一個嶄新的顯示器,像是monitor的中 小尺寸顯示器。譬如現在我手中的手機,可以透過它看股票、上網、收發E-mail、看電視等多元複合功能。因 為,當時便是預測到這樣的發展趨勢,所以才決定投入LCD生產的行列。 二、公司營業內容:LCD 我們的公司在1991年9月成立,廠房設有台灣廠、東莞廠、鎮江南京廠等廠,主要生產LCD行銷世界各地。 公司經營策略分為三大主軸,分別是成為專業的Marketing的行銷公司、專業的生產工廠,和高科技的研 發中心三個方向。目前有三十幾家的代理商,分布各國,如北美是自家的branch在銷售,日本則由股東代理。 我們在德國有一個branch,負責將企業全球化,努力達到研發、製造和行銷三位一體的目標。 那產品的內容大部分是作手機的整合功能,利用display集合所有功能的按鈕,讓操作介面人性化。舉個 例子來說,那就像是我們以前使用的遙控器,舊的設計是有很多按鍵,讓遙控器變得笨重。Display就能夠將 選擇TV、冷氣、選VCR、stereophony,調整大小聲等功能整合,節省製作成本。 三、員工的管理 我們工廠由於分布台灣、大陸兩地,因此兩方需要常做溝通。現在的年輕人血氣方剛,我們談的倫理傳統 他們並不一定懂得,而且極少主動了解彼此,所以時有爭吵。我印象非常深刻,為了處理紛爭還特地請顧問公 司來調解指導。 我們集合中階以上的幹部在日月潭上課,將人的個性分類,分成無尾熊、貓頭鷹、老虎、跟孔雀,再細分 為金色、紅色、綠色、黃色。相較而言,黃色較為保守,而老虎控制慾(control)較強。透過個性分類和性 向測驗,讓所有人學習表達、相互理解,而不是一逕主觀認定。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莫過 於相互理解,和不同個性的人溝通,方式也需要做調整。 就拿我的員工來說吧,公司麾下的員工以理工科專業出身者多,表達上就顯得比較弱勢,不若藝術系的學生, 會利用創作來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 我們曾在鎮江捐款助學,舉辦畫展募款。當地的畫家捐贈了一些畫作要義賣,台灣部份也有兩三位畫家 共襄盛舉。但是當地畫家多以工筆畫為主,雖然適合陳列展示卻缺乏文化內涵,交談下便能感覺對方腹笥甚 儉。

肆、父母的影響,責任、擔當 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較為獨立。父母會希望當我們碰到困難時,能夠有能力去解決事情,不去畏懼。我們 家中的三個兄弟就是這樣被教導、被要求過來的。我想我們那個世代應該草莓族少一些。

82


伍、對莘莘學子、學校的建議 一、不同世代的溝通方法 跟小朋友講話需因人制宜,像我和我女兒溝通時就會學漫畫裡卡通的語氣,時常跟他說加油喔! 二、建立學校特色 建構一所學校的特色,我認為不能單靠政府,需要每個學校來建立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我記得賴信雄(老 虎城董事長)就曾提起自己的小孩就讀森林小學,一直鼓勵我的小孩也到森林小學就讀。 森林小學的優點是開放式教育,雖然採開放式教育,仍保有升學過程中所需要的競爭力。我覺得這點可供 其他學校做為參考,如附小至今仍護持的,動靜皆宜的課程特色。 此外,我也蠻提倡社會教育這個部份,或許師大附小能夠開啟先河,就像我們作生意一樣,去開發創建, 搞不好還能帶領風潮。 三、人文素養的根植 有一次,我參加惠文中學的家長會議,便特別舉手詢問老師,現在還有沒有教授《基本文化教材》,就是 我們那個時代的孔孟學說。我覺得《基本文化教材》重要,是因為那是我們文化的根源。 西方著名哲學家泰勒(Tylor)就曾把文化定義為「一種複雜叢結之全體。這種複雜叢結之全體包括知 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這裡所說的人,是指社會的每 一個分子而言。」 日本人也是如此,將中國文化的內涵轉化為自身文化的一部份,就像是日本男人會要求武士道精神一樣, 他們已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們台灣也可以有自己的文化,那是歷史傳承的結晶,我們無法輕易扔棄。 像中國的問題就是文革之後將許多文化剔除,使得歷史產生斷層。 如果台灣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多涵括這類的東西,才不致流於功利化。像現在中國所信仰的社會主義為唯 物論、無神論,切離中國傳統所含有的豐富思維,才會太過功利。現今的社會亂象媒體也是一顯著的例子,報 導內容多涉向腥羶色,照常理來說,他應多報導正面的東西,如孤兒院、藝術人文相關,現在為求收視率不擇 手段,誤入歧途了。 四、通才教育的迷思 目前社會比較偏向通才教育,但我們可以嘗 試去啟發學生的興趣。像現在到大一每個人都在 學習英文,仍為通才教育的表現。但問題在於過 程中我們如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現在台灣 小孩,很少有自己的夢想,甚至很少說從小立志 當總統的。 我比較希望教育能夠以啟發為主,越早了解 自己的興趣,就能夠越早朝該方面努力,也許你 會成為有名的藝術家,也許是音樂家,或者其他 專業人才。但無論志向是哪個領域的菁英,都值 得我們鼓勵。這就是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這一 部份需要加快腳步改革。

8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昭盛52行館負責人

賴忠星 蘋果紅了

畢業年份:民國六十五年

楔子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以用一顆蘋果的成長來當作比喻。小時候像是一顆初生的小青蘋 果,既青澀又不起眼,如同人在幼時懵懂無知,想法不成熟,意見也較也不受大人重視。但是漸漸地,思想、 經驗隨著年紀增加而成長,雖然不見得會很順遂,但至少存在感變得較重。如同長得比較大的青蘋果,雖然尚 未鮮紅欲滴也不一定夠飽滿,但至少感覺得出有在長大。 最後這些青蘋果終有轉紅的一天;這個瞬間是很快的,就像是人的智慧累積到一個地步,突然開竅了是一 樣的道理。當蘋果紅了,做什麼事情都比較得心應手,因為已經累積了相當的實力。 但若在小時候應該沉潛的時候就大紅大紫。就像是時機未到就成熟了的小紅蘋果,容易自滿而不願虛心學習, 到頭來終被自然界淘汰,提早落地腐爛。如此一來,就應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 反觀那些經過磨練而成長的青蘋果,因為掌握了充實自我才最重要的訣竅,在累積時間與努力後,自然會 長成一顆又紅又香的大蘋果。

84


衰得跟梨子一樣的小青蘋果 小學學業成績不佳,常常月考成績單發下來讓父親簽章時,被父親問說「這次管幾個人?」 通常回答兩三 個,表示成績都是倒數前三名。運動方面也不特別突出。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相當不順遂,極適合用一句台語 諺語來形容:「衰尬哪梨仔同款(衰得跟梨子一樣)」。 在人際相處上,同學之間也沒有特別受歡迎或是受到大家注意。家裡當時開機車行,家境與同學們相比之 下顯得較為窘迫。小時候要幫忙家裡洗一百輛摩托車才能得到吃一顆肉圓的獎賞。 身體孱弱。曾經改過名,因為生過腎臟病,後來改名為賴忠星(原為賴中生)。罹病期間,因為身體無法 排泄與分解鹽分,所有食物必須去鹽調味,簡而言之就是只能吃甜的。連蛋都被煎成甜的,儘管是當時奢侈的 食材,也令人卻步。但是不加調味料又更難下嚥,為了吸收營養只好忍耐吃下。病況嚴重時全身浮腫,臉腫得 像麵龜一樣動彈不得,身上又要插管打點滴,令他感覺痛不欲生。

再小的蘋果,也要有想變大變紅的志氣 上小學期間有件印象深刻的糗事:曾向同學吹噓家中擁有多間工廠,卻在自家狹小又充滿油污的機車店幫 忙時,被心儀的女同學看見而破功。沒想到,當時的自吹自擂後來竟也成真了。 無論再怎麼貧窮辛苦,父母對三姊弟的管教還是非常嚴格,十分重視規矩和禮貌,家裡也收拾得乾乾淨 淨。連樓梯每一階上面的金屬止滑條,也被擦得閃閃發亮。管教方式採連坐法,一人犯錯,三人一起罰跪算盤 或樓梯。由於犯錯會害姊姊弟弟被罰,心中會很過意不去,所以也變得較為收斂。 父母非常要求孩子的教育品質,連小學也不能馬虎,一定要送孩子到最好的學校。附小的硬體設備在當時 算是很先進,所以上國中時被教室裡面僅有的六顆昏黃的燈泡給嚇了一跳,不管是軟體或是硬體設備,都遠遜 於附小。 而附小最值得推崇的是,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實際操作課本裡提到的實驗。例如有次要解剖青蛙,於是前 晚便抓了一隻青蛙,晚上也和牠一起洗澡,無形間和牠培養起感情,隔天上課時候不得已把青蛙解剖了,令自 己傷心了好一陣子。

知福惜福最幸福 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趣事是冬瓜茶事件。因為小時候大家普遍貧窮,(附小學生除外) 能夠偷偷跑到廚房 往糖罐子裡,沾滿一手指的糖粉,再慢慢吸吮,就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 所有甜食當中,小賴忠星獨鍾於冬瓜茶。小時候,大概是盯著老闆舀冬瓜茶太久,老闆看這孩子望眼欲穿 的樣子,便想說來跟他賭一賭。於是老闆開出喝十杯免錢的條件,看這孩子敢不敢嘗試;前提是喝不到十杯就 要付錢。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傻愣愣的答應了這個挑戰。咕嘟咕嘟地,十杯冬瓜茶下肚。走不過三家店面,卻 哇哇哇地把全部的冬瓜茶吐出來了。但是這個經驗仍然不改他對冬瓜茶的喜愛,直到現在,冬瓜茶還是他最愛 的飲料。 當他把這個小故事告訴他的孩子們時,孩子都笑他說「爸爸,你跟叔叔不是雙胞胎嗎? 那為什麼你不喝到 五杯的時候,偷偷跟叔叔對調,讓他代替你喝接下來的五杯,這樣不但可以跟叔叔分享,也可以不用因為喝太 多而吐啊!反正連身為女兒的我們都會誤認你和叔叔,那個老闆應該也認不出來吧!」

努力地長大 國中成績變得不錯,大概因為抓住了一些讀書技巧,順利考取實驗班。雖然功課不錯又很認真,但是跟放 牛班的混混也有往來,他們相互尊重,也不會互找麻煩。印象深刻的是,由於正值青春期容易感到飢餓,於是 一下課都會衝到福利社買饅頭吃。

85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在高工的成績還算不錯,家境好轉。家庭教育方面,因為父母本身所受教育不多,他們都希望三個孩子能 夠認真讀書,因此將男孩子送去鋼鐵電鍍工廠做粗工,讓他們體驗不認真讀書的生活。後來雙胞胎兩人都選擇 了讀書,因為相較之下,讀書動腦真的比做勞力的工作輕鬆太多了。 於是高一、高二都非常積極,到高三卻疲乏,以致於高三聯考考得並不理想、功虧一簣,最後只好和弟弟 一起重考。重考期間昏天暗地的苦讀,整天除了吃飯休息都拿來讀書,最後終於如願考上第一志願:台北工專 /建築科/製圖組。放榜時看榜單時還不抱太大希望,從排名最後面的學校開始看起,越看到前面越好的學 校,心情就越來越低落,以為這次又落榜了。沒想到竟然可以考取第一志願。

大蘋果成形 念台北工專時初次離鄉背井到台北讀書,學習獨立生活。因為父母所受教育不多,所以在選科系時沒有特 別安排,分數分配到哪裡就讀什麼科系,因此讀建築科設計組也是命運安排。 在校成績更好了,對建築設計產生濃烈興趣,經常做研究做到廢寢忘食。據賴忠星說,有一種「當頭棒 喝」的感覺,可能是由於歷練漸深,專業的事情做起來特別得心應手,術科成績更以第一名風光畢業。 除了在實習課中學習到很多實質技能,也觀察到許多人生經驗,例如當年班上聯考以最低分數吊車尾進入 台北工專的同班同學,因為很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所以非常奮發努力,畢業後取得留在母校當副教授的資 格,也是全班唯一得到博士學位的同學。 這件事給他很大的啟示:不管起跑點如何,只要用心努力,最後一名也有出頭天的時候。此外,當時還有 一位投機取巧的同學,屢次在期中作品進度報告時天花亂墜,把老師唬得一愣一愣的,實際上根本什麼都還沒 做出來。直到期末繳交作品時才胡亂拼湊,下場相當悽慘。這些經驗,深深影響日後賴忠星的做事態度──做 事要腳踏實地,敷衍了事總有一天會露出破綻。

大蘋果紅了 服兵役時母親幫他抽中海軍陸戰隊,當時以為抽中了什麼好籤,底下的人皆拍手叫好,結果是因為這種兵 沒人想當,多被抽走一個就減少其他人抽到這下下籤的機會,所以下面的人是因為慶幸自己離痛苦又遠一步而 歡呼的。 服役期間偶然幫原來的行政長代班卻做得更好,因此在原行政長的拜託下,從此正式接下管理財務的工 作。這份軍中工作他做的得心應手,並為追求同連弟兄的福利,不惜疲於奔命而樂在其中。 擔任行政長期間,還開設軍中福利舍,做得有聲有色,退伍時總共還賺了五萬元。跟同袍相處融洽,跟長 官混得熟絡,當兵當得相當風光。因為管轄所有營區軍人的薪水,上級也對他相當敬重,因此他的軍中生活比 其他海軍陸戰隊成員的身體勞動方面輕鬆一點,不過腦部的激盪也不輸給其他人所費的勞力。 此外,他也把當兵當作是一種試煉:在所有人立足點皆平等的狀況下,如何憑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為自 己謀取更好的生活。同時,也在軍中大開眼界,看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

晴天霹靂 一生的轉捩點 父親於服役期間因心臟病驟逝,全家頓時徬徨無依。其實事前父親便隱隱感應出身體不適,但是頭痛醫 頭、腳痛醫腳的就醫方式,並沒有辦法找出病源,以致於拖延了就醫時間,釀成不幸。這給了我們一個教訓, 就是當身體若有異狀或是警訊的時候,應該去做全身的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86


風吹雨打日曬蟲蛀 大蘋果的危機 當時完全還是個還沒出社會的二十出頭歲的小 夥子,像隻無頭蒼蠅,不知道聽誰的話才是對的, 也分不清楚這些長輩是真心幫忙還是存著看好戲的 心態。每當感到徬徨無助時,都會思考「如果是爸 爸的話,他會怎麼做」。 後來依習俗在百日之內娶了愛情長跑七年的妻 子,一年後長女呱呱墜地,當時還沒退伍,姊姊已 經出嫁,弟弟則仍在台北東吳大學法律系就讀。家 裡只剩母親、妻子,與嗷嗷待哺的嬰兒,經濟陷入 危機。因為家裡只剩老弱婦孺,經濟狀況又很不 好,使得母親心裡慌亂不安,甚至會把他的衣物掛 在頂樓的曬衣場,大概是想讓人覺得“這個家裡還 有男人,是不好欺負的”。 由於擁有跟隨父親營建的經驗,於是退伍後接 下家業。這時有些前輩或許是想給這些剛出社會、不經世事的小毛頭一些顏色瞧瞧,於是就雞蛋裡挑骨頭,檢 舉一些相關的法規未達標準什麼之類的,本來就不用太講究的小事。法院判下來,原本估計可能只有幾萬塊的 罰款,沒想到竟然擴大成兩千萬元的天價。這件事情讓賴家頓時陷落愁雲慘霧。所幸有讀法律的弟弟還有讀建 築的哥哥團結起來一起打官司,才能讓這筆罰款減輕到勉強可以負擔的一個數目。 當時也有另一件很誇張的事情發生,剛接下營建工作的時候,建商都要去工地顧工具和材料。有一次,有 個生意夥伴自告奮勇顧守工地,沒想到隔天竟然傳出存放在工地的進口浴缸、馬桶、洗手台被偷搬個精光的消 息。他宣稱毫無察覺,但這很明顯就是內神通外鬼。明明就在隔壁房間開了一台貨車進來,而且人手一定超過 兩人,因為要有人把風指揮,而浴缸馬桶也不是一人就可以抬得動的重物。但也沒辦法,苦無證據,也只好認 了。 還有一件考驗公德心的例子,約在民國七十五年左右,適逢房地產大漲時期。父親在世時於台中市的精華 地段精明商圈內蓋了一批房子,買主也都已付頭期款。但由於當時房地產飆漲,尚未交屋時這批房子的價值卻 已翻漲數倍。 於是就有人跟賴忠星建議,不如毀約再另尋買主,反正毀約後的罰金和應還的頭期款加起來也比不上重新 銷售所獲得的利益,一點都不吃虧,反而能合法地賺錢。 雖然這個方法是合法的,但是不道德。他表示,不道德的事情做了不僅會毀壞自己和已逝父親的名聲,更 會影響到往後的信譽,降低顧客對我們的信任感。因此,喪失賺這錢的機會並不可惜,因為將來會有更多機會 去賺心安理得的錢。

試煉通過!外在與內在都成熟了 憑著為維護爸爸名譽不遺餘力的衝勁,和幫助別人的心,終於將事業做的有聲有色,達成了部份先前 年輕時所說的一些豪語-「三十歲開賓士車,四十歲開保時捷,」 接下來希望可以達到「五十歲開賓特利 (Bentley)」的夢想。也因為秉持著幫助人第一,賺錢第二的信念,常常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意外獲利。但這 必須站在真心幫助別人的立場,不能有一點貪婪的心,才能真正累積福報。 例如,他曾經為了幫助朋友解決土地所有權的紛爭,與熟悉法律的弟弟和擁有這位土地的朋友,合資買下 土地。當初只是想協助對方,沒想到日後這塊問題土地卻變成價值不匪的商業區,朋友與兩兄弟因此從土地的

8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收租金中獲取不少利益。 (註:土地所有權的紛爭,意指該土地所有權人太多,所有權界線模糊,地表建物多為違建且建置的亂七八糟 的情況。因而多有權限、法規等相關紛爭。)

一生影響最多的人:父親 父親總是不苟言笑,有點受日本教育思想的影響,一切照規矩來,堂堂正正、不賺黑心錢也不做不名譽的 事情。但是脾氣不是很好,曾經吃飯時翻桌,平常是個嚴父,而不是和藹可親的爸爸。 但是他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課業上倒是還好,待人接物的一些禮節卻十分重視。例如經常帶孩子去跟客 戶談生意,或是拜訪有錢人家,讓孩子知道有錢人的想法與做事的態度,學習怎麼當個有錢人。 也因為父親總是不苟言笑,所以孩子們對他也是十分敬畏。曾經有一次,爸爸鑲在戒指上的藍寶石不知怎 的掉了,全家翻遍了也找不到,結果卻被小賴忠星找到了。父親著實非常高興,牽起兒子的手,一付引以為傲 的表情,大手拉小手一起到巷口吃陽春麵。這大概是有史以來,他跟父親之間有過最親密的舉動了吧。這也是 目前最讓他驕傲的事情之一。

88


廣植福田 十幾年前讀了法鼓山聖嚴師父的書,感到相當好奇,便找到法鼓山台中分院,習佛期間發覺佛法對自己的 幫助非常之大,因緣際會下從此茹素,至今已十年。現在於法鼓山擔任義工,協助弘揚佛法,相信廣植福田才 是得到福報的唯一方法。但是不能以投資報酬的心態行善助人,唯有不慕名利的付出才能夠真正有所收穫。他 堅信所有宗教各有優點,只要勸人行善都有其可取之處。

健康的每一天 每天早晨約七點起床,去游泳或運動,九點半上班,中午十二點回家吃飯,午覺過後兩點再度向公司報 到,有著菸酒、檳榔不沾,不交際應酬和茹素的好習慣,身強體健。時常帶著小兒子騎著重型機車探訪台灣的 山區與高速公路,並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車友。認為追求速度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最喜愛的電影是 《超速先生》,也是一部關於追求極速的電影。

給附小小朋友的話 盡量的玩樂吧! 快樂是最重要的。太小就紅的蘋果長不大。要先長大,就算一直都青青的也無所謂,只要 格局夠,自然會有轉紅的一天。小學可以很輕鬆地過,做很多白日夢也沒關係。只要一直堅信自己跟別人不一 樣、有一天會出人頭地,並且腳踏實地的去努力,總有一天這些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就會真的實現了。

89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康復生技公司總營養師

林庭安 珍惜地球的快樂事業

畢業年份:民國六十九年

成績優異 在附小時,老師會依照成績安排座位,前七名坐在右邊,八到十四名則坐在左手邊,而且老師會抽點左右 兩排的同學回答問題,採積分制,若輸賽就要幫忙打掃。印象中,我一直都坐在右邊的位置,所以小學時的成 績算是不錯的。

游泳、田徑隊 我算是無師自通的類型,將我放在游泳池裡就會游泳了。雖然父親曾在很小的時候帶過我到海水浴場,但 時間距離久遠,長時間的荒廢後,還能落水即游很不容易。那時全校沒有女生會游自由式,只有我會老師就要 我示範給同學看,所以這方面我蠻有天賦的。不過我蠻調皮的,常常捉弄胖胖的男生。 小學我還參加田徑隊,儘管長時間練習還是能維持在成績優異的那一排座位上。我擅長長跑和跳遠,可能 因此而身材抽長,小學畢業就長到160公分了。

90


小學時期:情竇初開 我座位後面坐一個男生,我很喜歡他,他長得很可愛而且味道很像王力宏。因為當時我參加田徑隊,每次 我去操場練習時,他都會幫我抄寫筆記。畢業時,他也只有贈與我和我座位前的男同學不一樣的禮物。 這份思念還延續到國中,因為他也就讀於居仁國中。小時候的戀情比較純純真無暇,我算是偷偷暗戀著對 方。

劉金吉/老蟾蜍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劉金吉老師。有次很多同學被他處罰,喚到講台上,連成績很好的也不例外,我也在 其中。雖然老師很兇,不過我們卻是強忍著心中的笑意,聽他訓誡。因為那時候,我們幫他取的綽號「老蟾 蜍」被他發現,所以他盛怒下,便要我們到講台上懺悔。 少女的綺麗夢想:鄭少秋 就讀國中時,影壇正掀起一股鄭少秋風暴,我也相當熱衷,只要雜誌封面有鄭少秋的肖像,我就一定會買 下來。在那個年代,對於鄭少秋的狂熱是很離譜的,瘋狂到只要每天晚上八點,公路上一定空無一人,連計程 車皆停駛回家看電視。近四十年來,我尚未見過有哪部連續劇能像楚留香這樣風靡全台。 記得鄭少秋有次來台灣辦舞台秀,父親就為了我去買到前面第三排的票。表演時,當他鄭少秋下台就被熱 情的影迷們給撲倒,不小心滑倒在我座位旁邊的階梯上,結果我父親居然將我推推推,推到他旁邊,然後就親 了他一下。 父親很疼愛我,但是我認為他的教育方式,可供一些家長作為參考。那時候讀書,難免會牽掛著鄭少秋的 電視節目。我父親就對我說:你上去樓上專心唸書,只要有鄭少秋的節目我就立刻叫你。他很守信用,只要一 有鄭少秋的節目便立刻喚我下樓,等我將節目心滿意足的看完,才到樓上繼續唸書。 我這麼崇拜偶像,卻還能考上台中女中。我想是因為父親不會過度壓抑我的興趣,甚至還特地幫我買鄭少 秋的票,用他的方式滿足我對偶像的狂熱。所以才能夠力挽狂瀾,讓我不至於沉淪其中。

漫畫通的條件:定力十足 我母親也在我的人生教育做了蠻重要的一件事。我母親講了一句話,她說小孩子如果坐不住的話就沒有辦 法唸書。所以我們小時候請家教,不是請來幫我們補習的,而是講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給我們聽,訓練我們能 夠定心聽他說完兩個小時的故事。 記得家裡隔壁有兩間漫畫店,店裡的漫畫我盡數都讀完了。我可以一個下午看三十至四十本的漫畫,倘若 利用一天就能夠讀完百本左右的漫畫。有次我在看漫畫看得太過專注,母親喚了我近五分鐘都未從漫畫裡醒 轉,直到母親到我旁邊敲我額頭才意識到母親在叫我。 現在的小孩就缺乏足夠的凝聚力,但小時候母親就開始培養我如何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我覺得這方 面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國中時期:對文學的浪漫嚮往 國中時還有髮禁的法規,都剪成西瓜皮,等到年紀稍長到女中就讀後,才比較有自己想法。我們那時候也 都會偷偷將頭髮打薄,教官仍會取締,於是我們會在領口繫一個黑色髮夾,看到教官來夾上去,教官走再取下 來。 我從小就被灌輸將來要當醫生,所以志向不是醫生就是律師,母親提議的結果。直到高中聯考時,第一年 考不好,準備重考第二年時,才忽然自己很喜歡文學,便和母親商量想唸中文系和外文系。

91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母親說,你唸丙組念這麼久,現在轉考其他系會很吃虧,所以建議我先準備丙組的考試內容,等到考上入 學在進行轉系。沒想到考上後,母親又說語文學系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所以就留在醫學院的營養系裡。

圖書館之戀 我是十八歲時認識我先生,契機在於高中階段,我都會到文化中心圖書館唸書。那時雖就讀女中,卻不怎 麼喜歡女中的綠色制服,於是放學後便會立即更換成便服,再到圖書館唸書。 我們便是在那段時間相遇,他剛退伍準備重考大學,而我高三。印象比較深刻是,當時他以為我是國二 生,沒想到有天因為趕赴補習,來不及更換制服。他才大為驚訝,我居然已經高三了。 日後他考上成大,我隻身於北醫唸書,兩人聚少離多。直到我留學回來,他剛好由台南遷居台中,兩人才 有機會合作,進而譜出戀曲。

營養師的有機藍圖 大學畢業第一年我先考營 養師執照,再考托福出國留 學,取得營養師的碩士。原先 計劃在美國留學兩年,但因為 弟弟意外事故受傷昏迷,因此 我留下來就近照顧他,等他病 情穩定才返回台灣。 返回台灣後,早上必須幫 弟弟進行復健,所以沒有辦法 上全職班,因此醫院的相關職 務我都無法應徵,於是才朝業 界發展。最後,我到代理國外 的乳酸菌的傳銷公司工作,負 責與美國聯繫接洽。之後公司 這方面的業務經營不善,加上我對商品熟悉度高,於是美國公司的高層便找我當他們商品的總代理。 之後由於顧問的轉介,我才逐漸將腳步轉向到有機界。當時有家有機商店企圖擴展連鎖,於是老闆便斥資 聘請營養師作為顧問。實質上有機界並無營養師的需求,但由老闆懷有滿腹的理想,便聘請我就職。 我對有機食品的了解便是在此奠定基礎。加上外子善於經商,他覺得我所總代理的菌種有發展的空間,於 是才籌組公司。草創時期,公司僅有兩個人,以母親的公寓為主軸向外擴展業務。我們營業時間是365天全年 無休,履及全台,就兩個人胼手胝足的開拓全省通路。 我還記得我們第一個月的業績是十七打的乳酸菌,人力、資金皆有限,但仍堅持不放棄,九年後公司才逐 漸有些規模。

回饋社會,永續經營 我念營養系出身,所以對教育和身體保健方面特別注重,我們的商品不是擁有多重專利,就是做過許多臨 床研究,證明對人體有益。除了開發出有機食物外,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教育大眾,永續經營的概念。 我之所以對有機商品擁有濃厚興趣,除了是長時間摸索外,更要追溯於國外能量課中與一對馬來西亞兄妹 的接觸。他們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均在新加坡的著名公司上班,有天接觸有機和環保後,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無

92


法在任何廣告公司任職。因為他只要發現廣告的企劃對人類有害,他就無法為他做廣告企劃。幾經考量下,便 毅然離開廣告界,建立一家屬於自己的有機店,為地球人類盡一份心。這樣一份樂於回饋社會的心,讓我相當 感動,所以便選擇和他們合作。 不過要經營有機事業並不容易,剛開始雖然門面弄得很漂亮,卻絲毫無任何利潤可言。我的想法是,只要 不致使傾家蕩產,能做的便竭力為之。我不認為我們是公益事業,我覺得我們比較傾向於綠色企業。有些人投 入於慈濟、捐款,而我扮演的角色則是,站在營養師的立場上,提醒大家減少藥物的服用,擁有預防勝於治療 的觀念。你可以選擇買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來淨化代謝,雖然都需要花錢,所獲得的卻是長久的健康。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夠保護我們的地球。有些農民從事有機生產,卻因價格過於昂貴而苦無市場,我們的 使命便是推廣他們的感恩心情。雖然台灣地狹人稠,但是從事有機生產卻能將我們對地球的傷害降到最低,為 下一代著想,宣揚我們企業和地球永續經營的理念。

自我堅持與熱情 我們曾代理過一家日本抗癌的健康食品,和他們的合作經驗我便收穫很多。這間公司,每年都會進行臨床 實驗,維護商品的品質與公信力;不若有些營利者,花錢做一篇臨床報告,讓民眾感覺到效用便停止實驗。這 家公司,卻連續十五年做臨床實驗。 當我們代理時,台灣官方要求必須在台灣做臨床實驗,我們談好由他們實驗範本,實驗費用則由我們負 責。結果,他們竟寄來475盒的樣本。當初我們爭求代理時,商品單價壓低後仍要6500元。儘管成本再低,475 盒仍相當可觀。 這就是一個日本企業的誠意,他們願意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我覺得台灣企業就缺乏這種器度,爭相牟 利,卻喪失了一個企業應有的理想與熱情。 此外,我們由美國進口的有機葡萄酒也有一段故事。首次和對方作生意時,我們就跑到對方酒廠喝酒,客 氣問說:我們沒有賣過酒也不會賣,請問您,要買多少酒才能拿到總代理。結果他卻回應我們,我們的酒不是 拿來做生意的,而是用來培養感情,只要你願意賣,那麼代理權就是你的,甚至只要我們口頭允諾,他們便願 意飛來台灣幫我賣酒。這樣的熱情,讓我很相當感動。 於是,在他們的熱情渲染下,我也領悟到企業的真正使命在哪裡。

後記 訪談過程中,我們不難感 受到林庭安的自信與活潑,令 我們回憶起小學的快樂時光, 也是這樣的自然而富生命力。 經歷光陰的淘洗後,我們 也從她談論對地球、對企業、 對人類的想法時,感受到他 取之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古道 熱腸。而他永續經營的夢想, 仍然持續在台灣艱困的環境播 種,我想,或許過程艱辛,但 豐收後的喜悅卻是無可比擬 的。

93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企劃:趙樹人、張逸家 採訪編輯:劉秋霞、王育姿、林欽德 攝影:趙樹人 美術編輯:趙樹人 出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數位內容與教學組 台中市三民路三段129號 電話:04-2219-5532 聯絡信箱:treeman20@gmail.com 製版印刷:僑倫印刷出版有限公司 數位出版:2014年7月1日

9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