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 食水嵙 地景藝術創作記錄 記錄編輯:趙樹人
發
行:臺中市政府農業局。 農會輔導休閒農業科
1
目錄: Land art 地景藝術
2
石岡景點
4
石岡物產
4
臺中石岡區
6
食水嵙溪
8
食水嵙溪的地景藝術創作營
10
地景藝術創作:阻流
12
地景藝術創作:秘境山水
14
地景藝術創作:心舞臺
16
地景藝術創作:水堡之城
22
地景藝術創作:塔之橋
26
地景藝術創作:頹城之牆
30
日本京都的鴨川
2
石岡未來的食水嵙溪....
34
這麼近,卻又這麼陌生
36
3
Land art 地景藝術 Land art 地景藝術,或名大地作品(Eaarthworks) ,或名大地藝術(Earth art )是景觀與藝術的聯 結而成的藝術運動。它也是在自然環境中的創造 出的藝術,運用用天然材料,如土壤,岩石(基 岩,巨礫,石),有機介質(原木,枝,葉), 以及水與被引入的材料,如混凝土,金屬,瀝青 或礦物顏料。這類的自然雕塑作品不是放置在景 觀裡,相反的,這種景觀是大地藝術創作的出的 結果。通常在大型的地景藝術創作,會運用到土 方運輸或挖掘設備。 地景藝術作品多半存在於開放的環境,且遠離文 明,然後留在原地,隨著時間的變化,經風吹日 曬和侵蝕的自然條件下頹壞、四散,材料回歸大 地。許多早期在美國創作的地景藝術,像是在內 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的沙 漠中創建的作品,都是短暫性的,現在只存在記 錄影片、文件或照片。 在台灣種視環保意識的發展,地景藝術是個非常 好的活動,我們的親水活動可以不要再是堆石頭 烤肉,留下滿河床的垃圾,而是透過木石的排列 與堆疊,並藉此欣賞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4
5
石岡景點 位於往東勢谷關途中的這個小區,擁有台中市六個休閒農業區的其 中之一,食水嵙休閒農業區,近年強力發展休閒農業。 石岡區為參山國家風景區谷關遊憩區的入口城鎮,因地處石岡水壩 水源保護區,所以工業、農牧業發展受限,因此得以保有較自然的 生態環境及傳統文化特色。
6
區內主要的旅遊景點除石岡水壩、金星石珠、情人木橋、五福臨門 外,還有土牛客家文化館及兩圳生態步道等,此外,尚有東豐自行 車綠廊、石岡農會碾米穀倉、挑物古道與情人木橋園區等知名景 點。
7
石岡物產 位於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置在臺中市 中部偏北。西與豐原區相鄰,南與新社區銜 接,東及北與東勢區以大甲溪為界,設有石岡 水壩。區內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熱而濕潤,特 產有鶯歌桃、椪柑、葡萄、楊桃、高接梨及柳 松茸等。
8
9
食水嵙溪 食水嵙溪是台中市大甲溪的支流之 一,溪流全長大有15公里,發源地 是在新社區永源村馬力埔湳堀,其 水流經過的大南水頭、番社嶺、水 尾、雙翠水壩後往新社食水嵙,然 後流經石岡食水坑,在石岡水壩下 游匯入大甲溪。 食水嵙溪是個生態植物豐富的河 川,水草資源豐富,同時也是鳥類 們棲息的居所。 過去是台中地區重要的飲水來源之 一,特別是在颱風過後,當大甲溪 的河水成為滾滾泥流時,相對食水 嵙的溪水很快就轉清,經自來水 公司引水處理後,供應大台中飲 用水。
10
11
食水嵙溪的地景藝術創作營 在食水嵙溪進行地景藝術,是國立臺中科 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研究所師生的一個環境 創作小計劃,繼2012在台中大甲海邊的地 景藝術創作營,2013年在石岡區農會的贊 助下,在食水科溪進行。 這樣的地景藝術創作有兩個目的,一是希 望透過實地操演與示範,讓國人對旅遊的 形態與意義可以有另類的選項,在不破壞 環境,與不造成環境的負擔下完成創作, 記錄對自然的感受與體驗。 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學生的創作參與者,藉 此對台灣的本土環境認識有較實質的認 識,同時對河川野趣有更直接的多元感 受。期許這樣的創作營,可以對設計系的 學生在未來,能將更多的感受轉化為創作 題材與表現。 在創作的過程中,隨個人感受與體力,地 景藝術以親水小遊戲、或渡河踏腳石,或 建構心目中的想像舞台或堡壘進行。在河 床裡與環境互動,就地取材的創作,不僅 是在環境元素感受,也在做腦力激盪,也 在訓練團隊協調與合作。
12
看似不起眼的西中石堆,其實在這個時候是座橋,或說是 渡河的墊腳石。為了讓地景藝術創作者可以順利過河,大 家先堆起了這樣的石堆作為墊腳石,讓大家可以方便到彼 岸另尋創作基地,因此在形式上也是文明的痕跡,也是地 景藝術了。
13
阻流 原本這只是河流灌溉的一個引道, 在滿水時溢流而下,猶如瀑布般。 透過小石塔的堆疊與阻流,創造出 新的景觀。 作者:趙樹人
14
15
秘境山水 在河流旁的灌溉引道,一潭池水在如親水模的極簡河堤的襯托下,顯得幽靜。 三位同學尋獲了在河床一節倒臥的樹枝,試著要讓他立起來成為水景的主角, 因為樹枝很高,所以這不是簡單的事,在搬了好多石頭做地基,才將這樹枝立 起,在旁邊增加了陪襯立石幾枚,完成了這水景。 當我們只看到水面上浮現的石頭,其實水面下的基石卻是呈現這畫面的要素。 作者:黃堅誠、許智閔、何斯蓉
16
17
18
19
心舞臺 一個礫石堆砌的圓,雖然簡單,但就是一個聚焦的範疇,再加上一塊立石危機作 的石塔,就是一個舞台,這群創作者給自己一個心靈舞台。 作者:李彥頤、劉紹宇、蘇郁雅
20
21
22
23
水堡之城 讓你聯想到什麼嗎?對!中國的長城。 從河岸到河心,三個人就一直堆,一直堆,別看到河面上的不過是些小石頭, ,走近才發現,清澈的河水下,一顆顆巨大的基石被堆疊著。 作者:王明偉、李姿儀、 曾婉婷
24
25
26
27
28
塔之橋 在河裡最多的是石頭,最容易做的就是石塔鎮,但是河床裡的礫石不是磚頭, 它不是平的,所以疊石塔,也要有耐心與平衡感,特別是在水還在流的河裡。 做地景藝術就是就地取材,在河床裡,還有些滾圓的碎磚,它是我們的『頂 尖』顏色。 作者:彭勝權、、賴逸芳、 陳佳含
29
30
31
頹城之牆 這些碎磚原本不屬於這裡,但是這 條溪流經過了山間,也經過了村 落,人們取水運用,也就近拋棄了 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原本是土,經 過燒烤後成了磚,被用來堆砌我們 的家園,在家園崩壞後,被留在這 裡,希望再幾年的翻滾,可以恢復 回到沙土的樣貌,在這之前,讓我 再讓你被記起一次。 作者:許伯豪
32
33
34
35
日本京都的鴨川 石岡未來的食水嵙溪.... 旅行到日本京都的鴨川,清澈、寬 廣的溪流,橫跨西床的石龜與石 塊,成了人們跨越河流的另一種選 擇,因此,人們一直都可以感受到 水的親近。 石岡食水嵙雖然沒有鴨川寬闊,但 卻是一樣的清澈,夢想哪天食水嵙 上也有這樣的跨河石塊,人們因為 可以親水而來石岡。 你可能不知道,儘管石岡海拔不及 谷關,但是因為食水科溪的水氣, 與這山谷地形早晚較涼,楓樹可是 會轉紅的,再加上無患子的黃葉, 真的,我們有機會讓這裡變得更 美。
36
37
這麼近,卻又這麼陌生 河流是孕育我們文化的基礎,為了 防洪與管理,我們為河道壘起了高 牆,也阻絕了我們對河水親近的機 會,雖然河流離我們這麼近,但對 大多數的人而言,卻是陌生與害怕 接近的地方。 在這次的地景藝術創作營活動,在 走下河岸與穿越河水時,我們看到 了學生的狼狽,但也看到了相互扶 持。也因為陌生,我們再次有了環 境探索與創作激發的動力。
38
39
臺中。 食水嵙地景藝術創作記錄 記錄編輯:趙樹人 企 劃: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臺中市石岡區農會 創作執行:何思蓉、張斐婷、許智閔、賴逸芳 陳柏鈞、彭勝權、黃堅誠、許文齡 李姿儀、孫鼎雅、陳佳含、黃建翔 李彥頤、洪玉芳、王明偉、劉紹宇 曾婉婷、蘇郁雅、許伯豪 出 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數位內容與教學組 地 址:臺中市三民路三段129號 電 話:04-22195532 發 行:臺中市政府農業局。 農會輔導休閒農業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