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VS用途
序 網路資訊快速累積的年代,輸出內容要精簡敘事,並系統編輯。 In the November 2009 survey we received responses from 233,636,281 sites. 根據根據NetCraft(一家英國的網路服務公司,專門統計網路上有關服務數據http://news. netcraft.com/archives/web_server_survey.html)在2009年11月調查網站伺服器軟體使用,共在網 路中找到233,636,281網站(2006年則是101,435,253個站)。 在中國早期,記錄文字的媒介包括龜甲、竹簡、在獸皮與紙張,在過去都是書寫困難與材料昂貴的 活動。所以文字需要精簡寓意。能看完五牛車的竹簡就算是學問好的人(學富五車)。因此知識的傳 播幾千年以來都是屬於少數人的特權。到了近代,有個階段需要有人將這些古文白話後才能做普及傳 播。可是在網路傳播資訊的今日,讀者有新的困擾了,怎麼樣在這麼多的網站裡找到有用的資料?這 就成了新的課題。從另一個面向思考,當我們面對這個網路資訊快速累積的年代,也有責任在輸出內 容時,要做到精簡敘事,並系統編輯的內容,以減少別人未來的困擾。這原則也是個人近年推展影像 價值時,運用到的一個責任概念。 在個人專業的數位影像與設計領域,如網站般,有同樣資訊量暴增的困擾。拜數位相機發達所致, 在台灣幾乎人手都有可以拍照的工具,像是數位相機與照相手機,每天有無以數計的相片被傳到網站 或部落格上。也因為數位影像設定與處理技術的進步,拍好照片對多數人不再是件困難的事。當攝影 專業與非專業的區隔縮近,如何讓我的學生在設計與攝影專業有新的競爭力?讓影像有價值?則是我 努力的目標。 透過需求研究,以設定主題與架構,再加上有系統的編輯內容,是個人嘗試提升影像價值的方法。 接著透過實作以驗證方法:設一個數位影像教學網站,以主題編輯拍攝影像,作為推展影像教育的基 礎內容;在體育司網站以影像取代圖像,藉此呈現體育核心精神中的人與運動具體印象;在全國舞蹈 資訊網,累積每年的舞蹈表演影像,使成為舞者的共同記憶平台,也成為教學參考平台。為藺草編織 人做影像記錄,嘗試以此作為當地文化的聚合起點﹍。 再加上雖之累積的影像敘事與表現嘗試,從2005年起就著手這本【構圖與用途】作品集的編輯,以 作為個人階段性的思緒整理,也作為分享與交換設計與影像教育的內容。
趙樹人 20091228 台灣台中
2
目錄 作品脈絡簡述
04
作品年表說明
10
作品介紹 壹.媒體與應用
15
參.影像教學設計
2007年元月 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學習網
【影像素描】
2007年10月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網站
【影像繪圖】
2008年3月 教育部體育司網站
【影像拼接】
2009年2月 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全國舞蹈資訊網
【影像編輯】
81
2009年3月 澹寧齋.道與義網站 2007年 台中技術學院網站 2006年10月 苑裡鎮農會網站與石岡鄉農會網站 2009年10月 食水嵙日誌天空部落格
貳.影像運用
肆.附錄設計作品
109
設計攝影 有關文字的設計應用
55
2003年 石岡鄉農會.保健植物館展示設計 2004年 苑裡鎮農會.藺草文化館展示設計 2008年 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 2005年 White女人.包裝與形象設計 2006年 愛情果園.品牌形象與包裝設計
3
構圖VS用途
作品脈絡簡述 有關構圖與用途 1990年從美國Pratt Institute 完成藝術碩士MFA學位主修攝影,回到台灣就進入台中商專,也就是 現在的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任教。在這個設計教育環境,教授攝影相關課程。長年下來,深 受設計環境影響,對於影像深度的發展,從藝術創作轉至影像教育與影像應用兩個面向。 從歷年的出版,有這樣的脈絡可循: ●影像顏料.數位影像作品集 1997 ●解構真實與虛構的視覺化意念創作(常松文化圖書公司) 1997 ●三合一非咖啡.Photoshop,Freehand與QuarkXPress電腦繪圖教材(全華科技圖書公司)1998 ●設計攝影(全華科技圖書公司)2000 ●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全華科技圖書公司)2006 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思考影像的價值與機會。 1997年開始,持續為學校參加技職教育博覽會做文 宣設計,以及規劃學校網站。因為體察媒體的轉變,文 宣與廣告不再像以往,消費者不再滿足單向或被動選擇 性的資訊。搜尋與判斷,體驗與分享是新的模式,提供 多元內容與分類檢索界面,才能符合當代需求。在累積 了幾年的經驗與心得後,2003年的台中技術學院首頁改 版企劃中,率先導入影像價值與數位內容的精神,也融 入行銷概念。 雖然這些觀念許多人都知道,但受限界面設計、資 料庫整合與單位核心價值釐清是三個不同的領域知識, 也分別連動三個領域的人,所以整合、呈現與日後的 維護規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推展這個整合 概念,需要不斷的參與設計與推展工作。這些經驗與體 驗,也反應在教學上。 在影像教學的過程中,學習的一個階段結束後,我通常會問學生有什麼問題? 通常是不會有人回應的,不過在2004年倒是有學生勇敢的提問:「什麼是好照片?老師好像不曾教 過我們什麼構圖或挑照片的方法?」 當時我的回應: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是我沒有答案,或者說我需要一個影像的用途,我才能夠據此 建構標準,然後再告訴你什麼是符合目的的影像,什麼是好的構圖。也就是說,一個影像的好壞標準 在於了解用途,而不是構圖。同一張影像如果用途不一樣,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評價:一張沒有用的漂 亮照片或一張雖不清楚卻有價值的好影像。(壹週刊的封面常有這樣有新聞價值,卻是非常模糊的影 像) 【構圖與用途】的概念與主張自此提出,隨著建教案的承接做實踐與推展。這些成果也就是在這份 作品集裡面所呈現的主要內容。
4
教學(影像形態與內容:單張影像與多張影像經營) 在這份作品集裡作品呈現,收先是以編年的概念為主軸,呈現教學與應用兩個領域的成果與作品。 在教學內容上,則是以影像形態與內容做分類,講述單張影像與多張影像的經營。 單張影像 所謂的單張影像,指的是影像教學時,單張影像可經營的內容與構成。單張影像的考量多在影像內 容與風格。在個人影像教學內容的規劃,是在認識數位影像的基本屬性之後,接著就是引入即興攝影 (Snapshot)來拓展學生在影像內容意義的思考。 影像課程接著是熟悉數位影像的處理方法,繼而著重影像元素在 解構後的建構技術與表現。在此也嘗試引用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概 念,來作為數位影像教學參考。如玫瑰園作品的背景拼花處理。
再來,試著打破一般影像規格2:3的限制,2005年 加入環景攝影,讓比例可以朝更寬廣之情境發展。 也為了要與一般的業餘攝影所作的環景有所區隔, 並增加設計的專業性,次年更強調環景攝影的畫面 佈局與景深層次的表現。 2005年也導入十人拼接的影像合成訓練。從原本的 精進影像合成技術開始,逐步發展人物關係與佈局的 考量。2009年更進一步期許學生有導演概念,以經營 畫面的劇情,要求影像表現中須透過人物的佈局呈現 畫面重心,藉此增加觀眾在閱讀故事時的想像。
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處理影像風格時 有更精確的掌握,2005年也引入【影像素 描】的訓練,藉此學習繪圖與攝影兩媒體 在呈現與表現上的差異。 另外再解決學生使用數位相機後,普遍 欠缺對光線的感受與構圖的要求。2009年 導入用影像表現古典繪畫的教學,藉此提 升學生對藝術風格的認知,也增進數位影 像表現的技術掌握,企圖藉此訓練拉開專 業與業餘之間的技術門檻。
5
構圖VS用途
多張影像經營 所謂多張影像的經營,指的是影像的價值與作用在集合系列影像經營後所產生。 像是類型學攝影藉著影像的比較顯現差異。或像是報導攝影,藉系列影像陳述主題故事以彰顯核心 內容。近期,加入數位內容議題後,透過主題性的影像資料匯集,適當的應用可發揮在文化教育,或 是文化產業行銷等領域。 在多張影像經營的教學內容,最早引入的是1999年的影像 編輯,這是個人在1987-1989在雜誌社工作的編輯實務經驗 所發展出,透過主題的內容分類與詮釋,讓學生能在有限篇 幅內,有系統、且精要介紹主題內容。在2000年出版的【設 計攝影】一書已有單元陳述,在2006年出版的【數位攝影. 數位影像教學筆記】持續本單元的論述。
多張影像經營的另一項內容是影像拼接,此形態導入教 學始於2000年,當時為了讓二專回流再教育的二技學生能 夠有技術之外的思惟訓練所作的嘗試,透過影像拼接,試 圖拓展影像組織間延續與接連間的寓意思考,企圖在突破 影像規格之餘,尚可發展出影像敘事語彙。 在2007年開始轉化編輯概念建構個人教學網站【趙樹 人.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則是拓展編輯概念應用下發 展出數位內容的 應用架構,藉此 企劃網站經驗與心 得,得以完成2007年的【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以及企劃 【教育部體育司.體育及健康教育網】、2008年的【藺草編織 人訪談記錄】專書。以及進行中的計畫: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數 位藝術中心之數位內容,以及整合國立台中技術學院網站之教 學成果、教學內容之數位內容網站。 再來就是數位內容的時代體認,為攝影找出附加價值與應 用市場,透過集合主體的系列影像記錄與呈現,也就是主題網 站的製作,讓影像發揮其知識面的價值,也在累積系列影像的 過程中,讓文史價值自然產生,影像隨歷史累進更顯珍貴與重 要,甚至轉化為教育參考價值。 近期也讓主題影像以部落格的單元做分類呈現,作為行銷地方文化產業的基礎資料與互動平台。如 2009年,為石岡鄉食水嵙休閒農業區做的食水嵙日誌部落格建置。
6
應用(以專業呈現專業) 平面設計元素〉形象與行銷〉數位內容〉教育素材整合 在應用的概念上,最初有個以影像專業來呈現其他專業的想法,這是 2005年在與台灣體育大學舞蹈系合作後的心得。 在過去我們作為表現的拍攝對象是一般人,甚至是就近找同學為拍攝對 象,儘管我們的影像能力好,卻因主體非專業的表現,所以影像並不能吸 引別人,這就是為什麼拍婚紗照的女子會較平常不一樣,因為多了服飾與 美容專業的參與,影像結果自然有不一樣的呈現。所以同樣是拍運動狀態 或表演,影像主體有專業水準,自然可以提升影像內容與素質。 另一方面,因為對外做影像應用服務,開始了解其 他專業領域的需求,在解決實務問題後,凝聚並累積 出形象與行銷的概念(以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校首頁之 新聞記錄與未來校史、與舞蹈系演出記錄與全國舞蹈 資訊網為例),也產生數位內容的與教育素材整合的 成果,在【趙樹人.數位影像教學網站】,以及【澹 寧齋.江逸子道與藝網站】有具體內容的已展現與應 用。 在2009年的七月,較完整的數位藝術中心的構想即 著手進行。 這個構想在集合不同領域的藝術做整合呈現。多 數的學校有實體藝術中心的單位,也不斷的有實體展 覽,相對所需空間與預算有一定的比例,在台中技術 學院缺乏實體空間,預算經費也受限的情況下,要晉 升科技大學,增加藝術人文涵養與內容,並不容易爭 取到實體藝術中心。 但是這個學校有商業設計系與多媒體設計系,再 加上資訊管理系,剛好具備數位內容所需要的內容數 位化技術、資料庫整合能力,只要概念清楚,從一個 個藝術家的網站建置開始,每年累積兩三個藝術家的 網站,它的藝術價值與內容價值絕對不輸給實體藝術 中心的價值。一般實體藝術中心的經營通常有一至三 個月展覽,建置一個展覽介紹網站,事過境遷後也不 過是個展覽記錄,而不是可長期經營與運作的資料庫 行網站。十年後,累積到二三十個藝術名家的數位內容網站,對學校而言就是一份重要的數位內容資 產。其內容當然可以作為設計、藝術甚至是通識教育的教材。 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有了更具體的演練與實習對象,是演練也是實作,藝術家數位能力的不足與 遺憾,剛好可以被設計與資訊學校的學生補足,雙方皆贏。
7
構圖VS用途
8
9
構圖VS用途
作品年表說明 作品年表的產生是為了說明作品之間的發展與脈絡,從影像教學到應用設計,從展示內容設計到數 位內容的網站建構。 年表以年份為主軸,以升等所要求的五年內作品為主要展現。但是提出升等作品的時程挪移,部份 作品失去代表性資格,再加上有些新概念的作品產生,作品內容持續累積,所以年表的座標又有新的 挪移與涵蓋。為了清楚陳述過去的影響與脈絡,所以保留一些前期的作品說明。也為了可以進一步說 明作品的發展契機與未來經營,年表裡也涵蓋部份現在正進行的一些構想。 年表的年代記錄是以2000年為起始,因為在一年前1999年,個人以設計作品升等為副教授,所以藉 此鋪陳個人作品的記錄與展延之始。以2009年為截止年份,因為有許多的概念在此落實為具體成果。
副教授送審之後.年表之起 1999年送審的副教授作品,所呈現的是1994-1999年投注在電腦創作教學與應用的十五件作品,其中 有三個概念主軸: 一、電腦繪圖對設計的影響 二、在電腦影響下教學課程的調整 三、新的繪圖概念與應用技術發展 送審作品包括: 第一件作品【太魯閣國家公園海報設計】 第二件作品【八家將夜巡】 第三件作品【芃寶科技公司商標設計與1997年理念影像】 第四件作品【芃寶科技公司1998年理念影像】 第五件作品【安可幼兒園園徽與建築外觀漆面設計】 第六件作品【台中商專簡介設計】 第七件作品【台中商專1997年參加技職教育博覽會展場海報設計】 第八件作品【台中商專1998年參加技職教育博覽會展場海報設計】 第九件作品【台中商專1998網路首頁畫面設計】 第十件作品【台中商專1999年參加技職教育博覽會展場海報設計】 第十一件作品【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標準字設計與校內指標系統設計】 第十二件作品【2D電腦繪圖教學圖書示範單元設計】 第十三件作品【國際自行車設計比賽年鑑設計(1996年十二件作品)】 第十四件作品【文鼎童趣體字形設計】 第十五件作品【Will"s 童畫世界】 2000年送審之後,數位相機的發展開始萌芽,學生開始有人用數位相機來作攝影作業。傳統黑白暗 房在在設計領域中逐漸為數位影像取代,影像與設計數位化的趨勢自此也日趨顯著。 攝影工具數位化與影像處理工具數位化,對傳統影像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暗房的訓練不再有 經濟的優勢考量。 另一方面原本暗房教學的重點課程如影像縮放、色調調整與合成等相關技術已不符當代設計工作需 求,這方面相關技術為成熟的數位影像技術取代。
10
甚至在影像數位化後,發展自數位影像的基本技術與新概念直接影響設計工作的產出,所以影像數 位化的教育落實與發展成了必須進行的方向。
影像數位化的教育理想與現實面落差 嚴格說起來,傳統的影像技術被取代,新的影像概念須建構,這裡面包含新舊媒體轉換、概念銜接 與創新應用。 就設計教育的領域而言,影像教學數位化在許多學校的進行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兼具影像與數位媒 體專業的老師不多,影像教師與資訊教師之間教學內容銜接不易,所以難有完整與正確的數位影像課 程規劃。 數位媒體老師多半是資訊教育而非藝術背景,影像處理僅是授課內容的極小部份(電腦繪圖包括向 量繪圖、點陣繪圖、編輯軟體,再加上多媒體、網頁設計、動畫設計,甚至是3D設計影像處理)。多 數資訊教師多半是不熟悉攝影專業,所以並不清楚影像專業習性是什麼、影像需求是什麼,甚至不清 楚影像專業品質要求什麼?所以在影像數位處理的工具上,只能做工具的介紹,並不能解釋其因果關 係。 另一方面,從影像或藝術出身的攝影老師,只懂攝影,在過去影像處理屬於沖片公司的事,甚至有 些是寄到國外處理的正片。攝影專業只要將寄回的正片中挑出所需的影像即可完成任務。在數位化的 時代,除了要學習數位相機的操作外,更要學習過去不曾接觸的數位影像處理所有概念。這兩個因素 就是到目前為止,多數的影像教育發展中的困境。當然,經過十年的發展,現在了解攝影,又熟習媒 體工具的專業人員開始增加,但是現有影像教育的規劃、師資的聘用仍限於過去制度與行政結構,所 以一時之間尚不容易完善解決。 由於個人自1983開始接觸攝影,在設計學校的教學環境下 於1992年嘗試數位影像,所以在2000年,也就是個人升等後第 二年,全華科技圖書公司出版的個人影像教學專書【設計攝 影】,全書分七個單元中,就曾在黑白暗房單元中,提供數位 化影像品質的檢視與改善方法。並在數位影像單元中,解析設 計人員應具備的數位影像概念與技術。並在編輯攝影中,提供 影像可以發展的應用整合概念。全書單元標題如下: 一、攝影簡史 二、針孔相機 三、攝影工具 四,黑白暗房 五、攝影表現 六、數位影像 七、編輯攝影
從影像應用到網頁企劃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首頁建置 2003年暑假,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擬企劃第四版的學校首頁。
11
構圖VS用途
在當時環境,多數學校首頁是由資訊人員管理,首頁風格也在資訊人員的習性與偏好下完成,所以 多為入口形態式網頁概念,為方便文字檢索的目錄設計,缺乏人文與視覺設計涵養,有違多媒體視覺 化的發展蓬勃。 而台中技術學院的校網站設計,則在當時電算中心主任林春宏的支持下,參考蘋果電腦公司的網站 概念與格式,導入以影像與圖像為主的訊息傳播形態,讓所有進入網站的閱讀者,得以透過事件影像 的傳播,實際了解校園活動的進行,而有參與感。 網站設計上線後頗受好評,僅在2008年做了部份調整後,繼續沿用。 石岡鄉農會【保健植物館】與苑裡鎮農會【藺草文化館】設計 2003年,為協助友人完成經費不足之展示空間規劃,基於題材屬性與經費的限制,有機會進行以影像 為主的設計應用,完成了石岡鄉農會的保健植物館展示設計。 透過石岡鄉保健植物館的設計案例,2004年有機會受邀協助苑裡鎮農會規劃藺草文化館的展示設 計。在這個案例中文史資料闕如,我們用影像記錄當時,使成為未來的藺草文化史料。 【White女人】保養品與【愛情果園】品牌與行銷設計 繼合作順利,成果接受度高,2005年又有了石岡鄉農會的White女人保養品的包裝與行銷文宣設計、 苑裡鎮農會的愛情果園品牌與行銷設計。在WTO的影響下,地方農會與學校開始接觸品牌建構與行銷。 【石岡鄉農會】與【苑裡鎮農會】網站建置 在設計案例的過程中體認到數位內容的文史價值,以及數位內容在行銷時的應用價值,2006年透過 為這兩個農會設計網站的機會,試著將這個這些理念融入網站架構中,做理念推展。也在這個機會將 新農業精神與概念的形象識別導入,以符合當代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由農耕種植到觀光休閒產業的 一個轉換。 【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出版與【趙樹人.數位影校教學筆記網】建置 在陸續完成這些設計工作後,深感個人的想法與經歷也是數位內容的一部份,個人在影像與設計 上的專業與經歷,雖不如大師有名與精彩,但是在影像教育的轉型與應用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即使 不能影響很多人,但也有助於自己檢視的成長與記錄,也為了延續在2006年所出版的數位影像教專書 【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的編輯,作為新概念、新技術與新成果的更新準備,在2007年元月 完成【趙樹人.數位影校教學筆記網】。 在數位影像教學筆記一書,重點在陳述攝影數位化後,設計人應具備的數位影像專業知識,以及在 設計領域,影像在形態上與語彙上的發展可能性,其中影像拼接、影像繪畫、影像素描與影像編輯幾 個單元,累積不少值得分享的教學成果。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建置 2007年暑假,在中師附小校友的贊助下,完成【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的建置工作。透過網頁整 合,將影像在文史上的價值與作用,做一次概念上的示範。 教育部體育司【體育與健康教育資訊網】建置 同年,為台中技術學院經營學校首頁的經驗與成果,得到教育部體育司的委託,進行【體育與健康
12
教育資訊網】的設計,運用影像的資訊展現優勢,讓相關資料檢索者可以具體的感受體育與健康教育 在台灣發展的現況印象。 【伶人舞榭.全國舞蹈資訊網】建置 自2005年的毛遂自薦起,與國立台灣體院舞蹈系合作,為其設計展演的海報與文宣,並協助其記錄 舞蹈表演。因此累積不少舞蹈教學與表演影像。在累積可觀的舞蹈影像內容後,就湧現構思讓這些影 像有一個可以延續展現的平台【伶人舞榭】,也為此設計了網站的視覺表現。 2008年十月,國立台灣體育大學,也就是以前的台灣體育學院,為了要推展舞蹈教育,承接教育 部計畫,其中需要一個擁有數位內容成果與舞蹈教學資訊交流的網站平台。在增加一些功能需求後, 【伶人舞榭】的網站構想也得以有機會發揮其作用。 【澹寧齋.江逸子道與藝】與侯俊明之【六腳侯氏】網站建置 帶領學生為台中蓮社製作佛教動畫的機會,認識了江逸子先生,其細膩的國畫表現功力讓人讚嘆。 同時在學習到網路展現精緻藝術的特別技術後,再加上想要在學校建置藝術類數位內容範例的動機 下,主動爭取江老師的同意協助建置澹寧齋網站,以作為範例,讓相關科系了解數位內容的形態與機 會。 此外,個人也嘗試為藝術家侯俊明設置專屬網站,用以整理其作品、經歷與想法,以作為創作、教 育與傳播之基礎內容。 食水嵙日誌(網誌- yam天空部落) 2009年,在網路上的部落格平台發展成熟,製作成本、維護與串連行銷功能遠勝進階網站,在沒有 專業設備與人員維護的考量下,製作成本與技術門檻皆低的情況下,建構網誌成了很好的體驗行銷基 礎建設,如果有好的影像與文字撰述,有非常好的傳播效果。這對不熟習網頁設計程式,卻又想要擁 有網路傳播工具的設計科系人員,是個極佳的媒體,為印證也為推廣此概念,在2009年暑假在石岡鄉 食水嵙休閒農業區的推展建教案中,即導入休閒農業區建置部落格作為行銷基礎建設的實踐。並在未 來一年持續進行地方人文、四季農產與景觀的記錄與上傳,以作為休閒農業區的觀光推展。
在影像教學方面 影像教育在台灣,受到師資本身教育的影響,在進入到各個領域教授攝影後,很少有老師會因應個 別領域的需求而做授課調整,為所處系所的需求來作課程設計,規劃適合這個領域需求的影像技術與 內涵。所以常不能對學生解釋合理學習的動機與意義。有鑑於此,個人在影像教學內容上,持續將藝 術內容轉化為設計的表現思考,將個人對繪畫與攝影的學習與應用經驗,整理出適用設計表現的概念 與風格,也將美式英文基礎作文概念轉化為編輯攝影,藉此嘗試建構影像表達上的語彙。 除了在課堂上做這些理念的推展,當然,也透過編寫的影像教材做更深遠的推展。 這些主要教材單元特別教材包括【影像拼接】、【影像繪畫】、【影像素描】與【影像編輯】等幾 個單元。
13
構圖VS用途
14
壹.媒體與應用 本單元主要匯集網站設計的成果,這些是影像教學理念與成果的具體展現, 運用編輯概念建構網站,用以累積內容,並成就歷史。 另一方面也在展現影像在傳播媒介上,彌補認知與體驗不足上的實質作用。 為了呈現每個細節,也為了留下未來的歷史見證,直接有效的創造影像市場 新需求。 在本單元共列作品8組,所列作品以發展脈絡為排序。 2007年元月 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學習網 這是綜合近年網頁製作概念經驗所凝聚核心價值的一個成果,這個網站也是往後推展各領域數位內 容做法的最重要概念。 2007年10月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網站 希望透過這個網站的內容建構過程重拾畢業校友對學校的關係連結。 2008年3月 教育部體育司網站 除了以使用者分類概念規劃使用者界面,也企圖利用影像特色來呈現體育網站該有的形象。 2009年2月 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全國舞蹈資訊網 則是希望透過網站累積數位影像內容,除了作為特定族群的交流平台,也企圖凝聚這個族群的記 憶。在這個單元中,尚包含2005到2006年為台灣體育大學舞蹈系與舞團設計的四次表演文宣設計。 2009年3月 澹寧齋.道與義網站 這是資深宗教畫家江逸子的個人網站,透過網站的建構協助畫家整理作品與想法分類,讓作品得以 做有系統的分類與理解,以便於更廣泛的流傳與影響。 2007年台中技術學院網站 校網版型初創於2003年,於2007年再進一步調整的台中技術學院校首頁,呈現規範後的文件記載方 式,讓學校各單位得以在平日就做好未來校史的記錄。 2006年10月 苑裡鎮農會網站與石岡鄉農會網站 這是最早將活動記錄制定為網頁內容規範,將單位工作成果數位化放在網站上,使成為一個地方文 化內容與歷史的具體成果。 2009年10月 食水嵙休閒農業區之食水嵙日誌天空部落格 特別要說明的,這些結合資料庫概念所設計的網站,與一般網頁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網站建構完 成時,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累積數位內容的開始,內容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有價值,可作為一個 人、一個單位的編年史,其內容也有機會成為教育的教材,更可成為關鍵字行銷的主體與媒介。
15
構圖VS用途
16
2007
數位影像教學筆記.網 一個可供過去記錄與未來構思的數位筆記 一個隨時可供作品展演的數位藝廊 一個在發佈時就已完備出版概念的數位內容
影像教學輔助媒介與分享平台 2006年在出版數位影像教學筆記一書後,在編輯過程中體驗幾個問題:首先,書本是實體印刷,涉 及印量與經費,所以在內容收錄上是有限制的,無法全部收納許多很好的教學範例。 其次,是一些影像教學上發展中的概念,沒有辦法收錄在書中。當有具體概念與範例出來後,卻又 趕不上這次的出版,而有時效性的遺憾。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影像在形式上的表達與內涵語彙的開發外,影像的設計應用與文史價值 開發,也是重點經營的一個領域,將影像融入在設計與文史應用,推展影像價值,這樣的概念應用成 果與推展,該如何進行? 所以早在2003年完成台中技術學院校網製作後,即著手開始構思設置一個影像教學網站的理想模式 與結構。但以html的網頁撰寫模式嘗試了兩次後,因為更新與修改的彈性不足,不符合未來資料累積 與搜尋發展,所以暫置。 在2006年共聘為多媒體設計系的專題指導老師後,有機會了解網頁設計結合資料庫的應用模式優 點。就決定採納這樣的模式重新進行個人教學網頁規劃,在完成網頁架構的擬定與視覺設計後,找到 已完成推甄進入研究所的多媒體設計系大四學生吳承憲,完成後端程式的部份。幾經測試與討論,順 利的在2007年元月完成個人數位影像教學網的建置。
教學網站設計結構 在數位影像教學網共設置了幾個單元,分別是: 設計專案PROJECTS、教學案例TEACHING、春泥圖輯WORKS、浮沉靈光NOTES以及專題議論五大部分。 【設計專案】 以建教合作案紀錄為主,藉由建教合作案的實際範例,提供未來學生從事相關設計應用之參考。長 期累積,亦能依循歷史脈絡觀察其演變,與未來須調整的部份。 此外,在專案設計中也列舉參與的學生與工作內容,在此希望協助學生建立實習與實作經歷,除證 明他們的能力外,也是最實際的能力推薦。 【教學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集結在校教學構想與成果,一方面能夠紀錄自己於教學上的成果,一方面亦能作為未 來學子修習相關課程上的預習參考。 在經營的過程,也透過這個網站隨時上傳新的教學成果。將學生好的作品上傳以作為同學之間的學 習參考。在經營過程中,意外發現,上傳好的作品到教學網站中,在學生的心中也建置了一個數位榮 譽榜,許多學生會以做更好的作品以爭取上教學網做作品展示,除獲得老師的肯定,也求公開分享的
17
構圖VS用途
機會。 此外,這個單元亦可拓展影像教育的影響,將影像教育教材的受惠層面從我的學生拓展到其他學校 的學生,甚至是非攝影或設計人的領域。 【春泥圖輯】 這部份的影像蒐藏,主要是收錄個人工作 與周行世界的紀錄,藉由工作或出遊的體 驗,整理個人所見所得。在進行影像紀錄的 同時,也冀望這些影像資料得以分享有需要 的人,在網頁的版權頁上,也清楚告示【作 為教育用途,歡迎下載使用】字樣,讓我 的影像對其他人可以有再利用的價值,能有 「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義。 【浮沉靈光】 為日常生活見聞所得,以及想法與靈感的 累積。 在生活當中,有許多的衝擊與想法,許多 是不完整,也不成熟,但是隨筆累積的這些 想法,有機會成為下個構想與企劃的基礎, 所以將這些個人感受與想法,逐筆記載,隨 時可再閱讀與發展。 文字的內容面向多元,也反應在影像表現 內涵上所需關注的面向,或可以涵蓋的多樣 內容。
網站內容的版型設計 主圖、次標圖更新輪替 在主頁的設計上可經整理換大小圖,為的 是讓不同時間上來的人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面 貌,以增加新鮮感。 在內頁的設計上,則是使用同一版型,讓 使用者熟習這個模式,不管在哪個單元,都 可以容易掌握自己想要瀏覽的分類與內容。 雜誌式內頁主圖 最上面是大圖特寫,就像雜誌刊頭般,以 相關影像作為主圖,讓讀者一眼可以了解相 關文章或影像屬性。
18
19
構圖VS用途
標題,日期與點閱率 透過長期經營與觀察,以了解觀眾對議題的關注度與興趣所在。 構想、企劃、說明與心得內文 標題後接著是相關內文,用以解說相關影像所詮釋之議題或事件。 幻燈片保存頁式之內容圖片 接著是內容圖片。這個模式與形態的設計是轉換過去攝影工作者所習慣的幻燈片資料夾模式,較傳 統幻燈片資料夾更方便的地方在可針對每張幻燈片做簡短說明。整體上還可做為幻燈片系列組做標題 與內容說明,這是過去攝影工作者夢寐以求的需求。
網站內容應用 建置此網站,除能夠作為學生教材外,亦能藉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達到與各領域學習交流之 目的。此網頁收納內文與圖片之便利性,在2007年台中市政府所辦之台中市的一天攝影講座(http:// tc-photo.travel-web.com.tw/)、中央資工系專題演講(http://www.csie.ncu.edu.tw/Csie/view. php?id=760)、亞洲大學數位媒體教才製作中心專題演講(http://ic.asia.edu.tw/DLC/effort96-2. html)、2008年高師大卓越教學計畫等演講時得以驗證,數位影像教學筆記網站內容能夠即席作為演 講主題,當演講結束,聽眾也能透過網站關鍵字的搜尋,在教學網進行再次的探索與了解。這是多媒 體時代遷化,從文本轉嫁至網站上的具體成果。
附記說明 網站建構之企劃與分工 在執行一個含有後端設定資料庫功能的網頁設計,在設計規劃上分四個部份:使用者界面分析、網 頁視覺設計、後端程式設計與數位內容整理上傳四個部份。媒體處理經驗的累積與社會價值轉向的認 知,讓個人可以比較精確的完成網站企劃,再加上視覺設計的專業,所以只要再與程式設計人員做溝 通後,就可以完成一個網站的設計與建構。 在程式設計完後,必須要有人持續的將影像資料和文字做整理與編輯,然後上傳到網站上。只要對 相關人員做幾次教育訓練就可以進行網站的維護。 一個死的網站設計與活的網站設計 資料庫與累積數位內容的概念,是個人在規劃一個網站比較特別的地方,所考慮的不只是在解決 現在資訊的呈現問題,而是未來這個單位要怎麼累積他的數位資料與呈現問題。在過去,也包括許多 現行的網站設計欠缺符合業主需求的界面分析,也沒有資料庫累積數位內容的觀念,往往網站完成之 日,就是網站死掉之日,這種網站等兩三年後人事就欠缺參考價值,就需另覓經費重新製作。也在更 新網站的時候,把過去的歷史也一併刪除,少了過去到現在的認知脈絡。所以永遠無法累積經驗與歷 史。
20
新技術展現更好的效果 如果要以介紹的目的,運用網站為媒介,除了接觸空間與時間的優勢外,還有近年開發的新技術可 供運用,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及的。 這部份在【澹寧齋.江逸子道與藝】網站上有進一步的說明。
21
構圖VS用途
22
2008
教育部體育司網站 運用影像展現運動形象與特色。 根據使用者需求組織內容。 建構體育未來數位內容發展與累積的平台。
不只是VI設計、更是完整的CIS實踐 現階段網頁設計有個這樣的考量,就門面與內容的關係而言,當內容不多時,就必須用更多的平面 設計來製造氣氛吸引閱讀者。當內容多時,就必須考量未來累積資料整合與收納的工作,甚至是要透 過合理的架構,以便於整理過去的資料,並顧及未來收納的資料。 因此,理想的網頁設計就不只是處理手邊的既有資料。為了能夠規劃較常久的網站,深入了解公司 經營理念,規範未來行動的記錄模式,就成了網站企劃重要的考量。 因此,透過這個概念與步驟所建構的網站,是可以呈現屬於CIS設計裡的MI(做這件事的理念與目 的)與BI(執行程序時的行為過程),網頁設計就不會只是漂亮的VI設計而已。 在過去我們透過CIS來規範企業的整體發展,然而因為多半的工作屬性僅是門面的改善執行,但在與 核心的溝通、要求其他部門配合的執行,常是鞭長莫及的工作。所以在許多的設計學校、在許多的設 計工作室,不敢宣稱他們所作的工作是CIS設計,而只能稱為VI設計。 在資料庫應用於網站設計的當代(2009),網頁可以經營活動記錄,藉活動記錄,呈現活動與執行 的細節,讓原來並不容易展現的BI得以透過文字與影像記錄在網站上公開呈現。並藉這樣的一個記錄 累積,可以傳遞經營理念一貫的脈絡,也達到MI的傳播。(企業理念也需要隨時代調整,這些逐步調 整就稱為脈絡。) 所以,好的網頁設計是有機會實踐CIS的理念。 一般網頁設計的考量有兩方向: 一是形象與印象,這是比較直接與淺層的一個考量,因此網站設計對業主而言,僅僅是VI設計的延 伸應用,在內容上是轉換名片與公司簡介,讓別人在網路搜尋時知道有這個公司存在。所以沒有內容 上的持續經營,這是屬傳統網站的設計概念。當然,在公司組織理念的這部份,也象徵性的擬了許多 高瞻遠矚的句子,可是這也是VI的一個步驟而已,不容易呈現BI做的部份,以及MI別人感受的部份。 自從資料庫的導入,網頁設計進入一個新的方向與領域。 也就是界面互動與回應、內容更新與累積。更新並不是替換,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累積新的內 容。透過內容呈現事情的脈絡,讓人理解其變因與轉折的過程,當我們在講體驗行銷時,所強調的也 就是談這樣的事件細節,因此,留下這樣的內容記錄,有助於行銷所強調的體驗內容。也有助於現在 網路行銷中的關鍵字搜尋應用。 要具備這樣的機制,除了要藉助現在資料庫科技的應用普及,也需要了解網頁規劃的意義與精神, 在開始時就準備好未來幾年將要累積的內容與發展的趨勢,並藉此架構網頁。
23
構圖VS用途
2007年九月接手執行的教育部體育司網站,雖然體育司的核心幕僚有資料庫的概念,也曾要求上一 手設計公司進行這樣的設計,但是因為在使用者界面的設計上有許多考量不周,所以一直很難說服體 育司接受這樣的網頁設計。 因為有企劃並經營學校網站(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校網)的經驗,再加上個人數位影像教學網的企劃 與經營能力證明,經介紹後,接手教育部體育司的網站後續設計工作。 剛開始的任務只是將原有設計的功能,特別是資料庫的部份讓它得以運作即可。可是在檢討該網站 後,認為有必要重新做界面的規劃,因此準備了提案書與設計稿上呈體育司長建議做全盤更新。當時 的想法是一份責任,給這個單位合理的網頁設計。為體育司設一個合理的網站也是一份榮譽,如果可 以建議改版成功,我們把名字掛上去,沒有說服成功,我們就打算只領工作費,不做掛名建記錄了。
製作企劃: 設計之初,先整理出體育司製作網頁的目的與作用。 對外: 展現行政效率,建立單位形象,並作為與使用者的溝 通平台。 首頁設計會考量是否美觀?並傳達正確單位屬性與精 神? 是否方便找到相關資料?是否方便取用、再利用? 是否累積有意義的資料?以作為日後參考與發展之依 據? 對內: 透明化組織管理,呈現方便取用的系統化資料。 對於承辦人員是否容易維護網站?是否容易修改或增 添資料? 是否建立規範讓各單位得以同標準、同步調的進行網 頁內容供應? 接著,對現階段的網頁做檢討,得到以下的看法: 一、首頁主圖欠缺體育印象聯想 現有首頁主圖欠缺體育及健康教育之印象,與台中縣 文化局社區總體營造成果網有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一靜 一動截然不同。 文化活動多屬抽象概念,重點在作品呈現,不在活動 外貌,也不容易取得多樣的內容做變化。 體育活動則是具體可見之動態形體之美,可供呈現之 題材也豐富,應以此為特色,與其他文化活動做區隔, 呈現其獨特視覺美感與內容。
24
建議:採影像作首頁主圖,以呈現具體內容呈現。 二、主圖無更新機會,首頁欠缺活潑印象 現有主圖為固定插畫風格,但無隨機輪播新圖,讓重複上網使用者,不能體認單位維護網站的積極 性。建議: 1.首頁主圖以同理念之不同影像進行輪播,以取得使用者重複上網的新鮮感。透過輪播讓使用者體 認體育司活潑與效率的行政企圖。 2. 在設計上,主畫面即可作為訊息傳播畫面,可轉換為政策宣傳用途。日後設計上可以增加上傳、 修改、輪播與累積功能,並與新聞或公告連結,也可收納在首頁主圖歷史檢視區(含內容說明)。 三、原有【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首頁主題閱讀斷句不當,視覺設計構成鬆散。 【教育部】是直屬單位,主體應為【 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 】,所以在文字編排上,其斷句應為 【教育部. 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較原有之【 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 】合理。 其次,原主標題用字為穩重型之隸書體,與體育教育追求的厚實訓練,明確專業表現的精神不甚吻 合,建議採超明體,有厚實之軀幹,兼具銳利之周邊表現,以呼應體育精神。 四、網頁元素過多,無適當使用功能分類,使用者檢索不易。 原有首頁共計26項單元,瓜分首頁為四個區塊,區塊間並無特別分類主題,新使用者不容易搜尋相 關資料。建議: 1.依使用者上網資料搜尋特性,將網頁分最新消息、活動公告、行政服務、專案計畫網站、英雄榜 與數位內容六個單元做資料收納,簡化使用者第一層搜尋界面。 2.將最新消息、活動公告、認識體育司、行政服務、專案計畫網站、英雄榜與數位內容等主要分類 次標,提至上方首頁主標右方,並做長駐次標位置,讓使用者隨時可以掌握首頁所有內容之檢索。 五、簡化次單元底圖與插圖設計 原有設計之小單元,以圖案與影像底圖作為視覺區隔,不僅不能發揮圖案與影像的直覺辨識輔助, 更有辨識不易情況,造成首頁欠缺整體系統之編排印象,不論插畫、視覺設計與或是行政分類管理 上,都未能建立國家級專業領導形象。 建議:避免使用較具個人特性的插畫做美化表現,改以專業影像拍攝與編輯,呈現體育運動內容, 與教育專業。進而建構體育司的行政專業印象。 六、嚴選英雄榜人選,並試圖經營為體壇最高榮譽榜 1.體壇與體育教育都需要英雄,以有效帶動體育熱潮。英雄榜的經營,將有機會成為本網站在行政 服務外的最大特色。 2.嚴選英雄榜入圍資格,不要浮濫,將來可以經營年度英雄榜的遴選成為體育盛事。再將有限的經 費好好的對這些體壇或體育教育英雄做專業詳盡的訪問與記錄,除作為表揚用途,亦可作為體育教育 之教材。 經長年經營,還可成為台灣體育發展人物誌之數位內容。
25
構圖VS用途
26
2007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 一個可供人文精神延續的空間 也可作為校友情感聯繫的媒介 亦可作為實體化校史館的前期籌備
記憶的容器,故事才是重點 對老校友而言,同學在畢業後即分離,老師也在十幾年後退休離開。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學校的 發展不能停止,八十年的經營後,在老校區還留下什麼昔日建築?回到學校什麼可供回憶?如果一個 學校不再有過去的人事景物可作為這些校友對昔日回憶歸屬,對這個學校還有什麼情感?那又憑什麼 期許校友對母校做回饋? 校史館的收藏會是提供追憶與情感聯繫的一個媒介,可是也是大家公認最無趣的一個空間,因為很 多收藏都是停留在一個過去的時空,跟現在的生活脫離關係,僅可供短暫的追憶,談不上經營與運用 的新意。大部分的問題在沒有好好的記錄屬於這些文物的記錄,嚴格的說,也就是故事。 在每個學校都有一個擺放各式獎盃的空間,但是這除了讓校長或行政人員對外誇示我的成果豐碩 外,還有什麼?是誰得了這些獎,在中間有哪些事情發生?有被記錄下來嗎?因為少了故事與記錄, 這些獎盃只不過是一堆收納的垃圾,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因為每個學校都有。但是,刻了名字,寫下 故事,存在這裡,即使事過境遷,在許多人的心中,這座廉價的塑膠杯也會是裝成著理想、回憶的重 要容器。 所以,校史館的價值不是陳列在其中的舊文件,而是透過這些文件所傳遞的共同記憶與故事。 在幾十年的忽略與遺忘之後,少了故事,卻裝著塑膠垃圾的校史館該如何是好? 讓校友回來講故事,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透過不同時期的校友拜訪,讓我們後來的人可以了解學校變遷的歷史,讓這些遺留下來的文件與記 錄有機會補充其內容與故事,也讓中斷的情感得以維繫。在陳述這些過去故事的過程中,校友找回過 去的回憶,也帶入對這個學校變遷後的關注與情感。 這也就是在協助中師附小建構數位校史館的基本概念,所以在整個概念企劃精神,是我們要經營的 是一個活的校史故事館,不是一個收藏舊物的藏經閣。也期望透過這些故事回溯與記錄,彌補對這個 學校在校名與校園環境迭變下校友所失去的記憶,也彌補因此而失散的校友關係。
這些故事有什麼價值? 每個人都有小時候,也都懷有過夢想,對未來曾有過憧憬,也不免對未來有過不安與恐懼,也曾茫 然過。 當我們長大了,也歷練了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後,你會怎麼看過去的轉變?是小時了了,大了 未必?還是從小看大?不管是哪種說法,這時候我們都得到了驗證。 對正在執行教職的老師是有意義的,對小朋友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大家都是當了老師後,才開始學 怎麼當老師。可是不管是有經驗,還是沒有經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都在我們手中成長。
27
構圖VS用途
老師們你用的是哪套心態來作教育工作? 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態度與方法,在四十年後才知道其影響。這些校友的現身說法,就會是一個借 鏡與參考。 我們該怎麼鼓勵不夠聰明的小朋友?我們又該如何教育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於未來茫然的小朋友, 我們又該怎麼鼓勵他、陪伴他,讓他可以渡過現況不佳的這段日子,並有機會試著開啟他的智慧與潛 能,讓社會有不一樣的成果。給每個孩子機會,我想這是每個孩子都該享有的權力。 找老校友回來談過去,再談畢業之後的際遇與成就,期間透過影像與文字記錄,可以是維繫校友的 一個很好的互動模式。透過拜訪,也有機會蒐集到相關文件與影像,更重要的還有第一手解說資料的 故事。 再藉著網頁的編輯呈現這些影像、文字記錄與資料文件,這些校友有機會呈現自己的經歷與成就, 不只為自己做個回顧,這些經歷的縮影也可以為這個學校的新一代學子,提供一個活教材。學校更有 機會一點一點的填補校史的記憶空缺,並重建對校友的聯繫。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企劃概念 壹、緣起 (您的過去,我們未來 ) 中師實小創立於民國17年4月,迄今已歷70餘年,歷經了日治時代、台灣光復至今,一路走來培育了 不少國家、社會之棟樑,對文化傳承亦盡了應有之職責。 在這近八十個年頭中,因應政府各項教育改革,學校也數度更名,從民國十七年創辦本校,稱台 灣總督府台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民國34年10月台灣光復,第一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附屬國民 學校;民國三十五年五月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第一小學;民國三十五年八月改稱台灣省立台中 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民國51年,配合師範學校改制專科,本校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 學;民國57年配合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改稱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國民小學;至民國94年8月 因配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改制為大學,所以校名更名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在數度更名的情況下,讓許多校友不免感到陌生,希望藉由此次【 中師附小 】數位校史館建置」 的執行,建立起校友間的情誼以及對學校的肯定與向心力。也讓你我從小到大的際遇與努力,可以做 為現在的小朋友踏實的激勵, 不驕傲的朝志向逐步實現,或不自棄的從興趣中找到學習的立足點,讓 附小持續因才施教的培育著更多的人才。 貳、活動目的 藉由【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建置」的執行 ,建立起中師實小八十週年的聯繫橋樑,進而組織成立 校友會。 藉由中師實小優質教育環境及培育社會傑出人才的正面形象,以提升知名度及學校地位。 讓中師實小之校史更具顯著的延續價值,並將學校願景發揚光大。
28
參、網站內容 【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內容說明: (一)時代的故事: 與其他學校校史館不一樣的是,校友的現階 段成就形象與個人成長經歷記錄,是這個網站的建置主軸與特色。 (二)校園記事:從現在累積重要校園活動記錄,進而回溯過去 重要事件、活動等記錄。 為這個學校留下完整的校史記錄,並透過網頁的作用,讓每 個人都可以方便的瀏覽這些資訊。 (三)校友恩師名錄:歷屆校友名冊、校長與教師名冊,後端包 含連絡資訊。 (四)校史文件:校史發展相關記錄與檔案資料、圖片等數位化 資料。 (五)交流平台:校友與校友間的聯繫平台,也作為學校與校友 間的溝通平台。 (六)最新消息:校友會相關訊息發佈、學校與校友間互動活動 公佈平台。
29
構圖VS用途
30
2008
澹寧齋.江逸子道與藝 一位知名畫家並不需要網站來行銷自己, 但是網站還有一個數位內容的價值,就是可以有系統的整理與集結 一位畫家的過往與成就,以作為跨越時間與空間理念的傳承。
新技術與傳統藝術的媒合 2007年,台中市政府舉辦「台中市的一天」攝 影比賽,在活動中受邀在做了一次專題演講,在過 程中留下了全程演講影像記錄。演講的影像記錄 在後來的兩個月,在台中的市府頻道不定期的被重 播著,有個伺服器廠商在地方電視台看到這段演講 錄影,知道我在尋求影像價值的拓展,並進一步透 過網路搜尋我的個人網站,更清楚的了解我的想法 與作品。因為符合他們公司的商品功能,因此找上 我並提議將我的作品放在他們伺服器作為推展的內 容,但是在第一時間,我個人認為影像並沒有被放 大觀賞的必要,因而對合作的提議沒有做任何回 應。 這個廠商所提供的伺服器技術服務主要有幾個功 能,比較特別的是影像在網頁界面上隨選放大瀏覽 的功能,以及可以將幾個角度的影像串連成立體物 件做轉動觀看。 雖然這兩個功能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 十年前的蘋果電腦公司就以發展展示工具軟體, 透過環繞拍攝立體物見,即可展現旋轉觀察的技術 稱之為Quick time VR技術。 在五年前熟識的電腦工程師也曾熱心的介紹在網路上,醫學界可以透過網路瀏覽資料庫的病理切片 放大檢視技術。 這個相關技術也在同時期應用在Google Map,透過網路檢索,可以從地球上空任意位置,近觀各地 任何一個角度的低空鳥瞰圖。 之後,故宮展現明清繪畫的數位內容【大觀】專案,可以從一幅完整卻小小的古代書畫開始,檢閱 到圖裡局部的微細筆觸與布紋。但這些技術價格昂貴,要醫學界與國家單位才負擔的起,不然就是屬 於全球性的企業公司。 然而,在2007年,網路瀏覽技術以發展到經簡單上傳照片、選用網路閱圖方式,拷貝自動產生的程 式碼,貼入網頁後端的資料庫欄位後,即可展現放大圖片與檢視立體物件效果。
31
構圖VS用途
再加上網路的頻寬進步神速,所以展現效果令人感興趣。 在這段時間,因為與台中蓮社進行建教專案,協助將一幅地獄變相圖做動畫呈現,在這個機緣下 認識了原作國畫家江逸子先生,一位精通工筆的畫家,特別是在佛像與儒家題材領域。江老師子的畫 作除了工筆精細外,畫面的尺寸都非常大,一般的網頁介紹僅能放進小小的一張圖像,圖畫中的細節 根本難以領略,如果有網路瀏覽功能可以做放大觀賞,會是呈現江老師畫作最理想的方案,因此就將 進行中的地獄變相圖與六藝圖放進廠商提供的伺服器內,再將微觀巨圖效果對江老師做了展示,並透 過我的個人網站說明,說服江老師建構自己的網站,可以有系統的整理作品,也可以進一步作概念解 說,這對江老師在國畫授課,推展儒家哲學,都有跨地域與時間的便利性。原本年近七十也不懂網路 的江老師對建置網站是不感興趣的,可是經提議與解說後,改變其原本打算過世後由後人再來整理的 舊觀念,欣然接受建議進行個人作品數位化,由自己檢視自己的相關資料編輯。。
澹寧齋.江逸子道與藝網站企劃 視覺設計部份 在視覺設計上,採水墨畫印象,以黑字白紙作為主畫面配色,再襯以國畫中不可或缺的朱印,作為 畫面與單元次標題提示,以活潑墨色的沈穩。 其餘簡化,便於清楚檢視內容,圖像檢索取個人之教學網站規劃標準,以呈現圖像本身的色彩與筆 觸特質。 另一方面,予以學生機會教育,運用在學專業協助製作過程中的訪談錄影、文稿整理、收藏圖片 拍攝,以盡技職教育的教學本質。並有機會在熟練一個專業(設計)的過程中,認識另一個主題專業 (藝術)。 網站內容企劃: 經數次訪談與溝通後,建議江老師將網站內容規劃為 一、逸子春秋: 記錄江老師從過去的重要經歷,以編年概念,紀念物或影像為圖樣,佐以文字記錄江老師各階段際 遇,並藉此延展各重要人物與地點之文史與藝術價值: 際遇可分為:福州顛沛歲月的誕生、私塾潘老師、時代的悲劇(親情兩隔)、省一中金樹榮校長的 遺憾、啟蒙呂佛庭老師、逢甲創辦人陳泮嶺先生(http://zh.wikipedia.org/wiki/陳泮嶺)、農業改 良場、北溝故宮、 楊源老師、菩提樹下的李炳南老師http://book.bfnn.org/books2/1027.htm彭醇士 立委、溥心畬(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7/chap17-03.htm)、外師造化的盆景 藝術、與張大千的歲後、做地獄變相圖的因果、六藝圖、問禮圖與學樂圖、從丹青共養至道藝春秋、 退休後“論述論語”十六年(為了進一步了解江老師與歷史人物的關連,利用網路關鍵字的搜尋先做 相關人物背景了解) 二、澹寧筆耕園(作品集錦) 在內容方面透過題材的分類,集結江老師的作品做展現。在技術方面結合群立科技的圖像展現技 術,可賞析作品全貌或隨選局部細節。 畫作內容可考慮分類如下
32
師古集:以古為師、以境為師、以心 為師 水墨集:工筆、意筆、人物、梵像、 山水、花鳥 法相篇:佛經受像圖、禪門禪趣 經史集:孔子聖蹟圖、明倫史話輯、 論語圖解、孔子與弟子故事 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巨作之各單元 作品。 三、好古默識 繪畫不只是技術的呈現,更是觀點與 感受的展延,對於周遭環境的感受、欣 賞事物的角度與領悟,透過文物的蒐集 與呈現,可以理解繪畫中紋理的轉換, 造型的演變脈絡,以及概念的啟發。所 以規劃了這個單元,準備收錄江老師畫 室裡的各式收藏。 內容約有玉石篇、器具篇、樹石篇, 書畫篇。在日後尚有修改分類的彈性。 四、畫說心源 江老師持續在國畫、儒家教義、佛學 等領域浸潤,對事情有獨到的見解與領 悟,記錄老師言語使成為一則則獨立文 稿,讓世人可以更了解江老師繪畫之觀 點與意含: 例如地藏王的心靈環保觀、地獄在人 心、崇拜與信仰、藝術的內涵等。 五、影音專區 預留本單元,在影音記錄媒體更普及 時,或者陸續的影像記錄產生時,可直 接將訪談記錄、教學影片、講座上傳分 享。
上圖,是在網頁上所呈現的大圖全貌。 下圖,是經點選後,所呈現的任意局部特寫。 過去不論是印刷媒體或網頁都無法兼具一幅大圖的 全觀面與格放細節,透過網頁多媒體技術與CS3的 Photoshop內建Zoomify功能過去的傳播遺憾,得到 完善的解決。
六、交流園地作為典藏、教學、邀約 留言與詢問的互動平台。
33
構圖VS用途
2007《發現》設計師的嘗試與自尋展演舞台 本圖原本是為台體舞蹈系2007年畢業舞蹈巡迴展海報設計的主圖,海報主體以舞群視焦落於同一方向,似 想朝向某一方向跳躍,以傳達發現之欣喜概念。可惜,因為舞蹈系為求變化,想要換不同的風格,所以未經 採用。因此自嘲本圖為未被發現的設計。然而,數位媒體的特性就是不須印刷成本,同樣可以達傳播效益, 也滿足設計者做概念嘗試,因此將未被發現的海報設計,轉換為伶人舞榭的構想首頁主圖。
34
伶人舞榭 一個集結舞者青春光彩的分享簿 可以是新資訊的傳播界面,也是成果匯集的內容資源平台,更是推展舞蹈教 育的基礎工程
媒體的應用,價值的創新 從2005年到2007年協助臺體舞蹈系做表演記錄後,我便開始思索,除了當時將這些紀錄的影像元素 化為平面文宣外,它還有哪些作用與價值?累積近十幾G的影像檔,又該如何處理呢? 寬頻網路發展,透過網站與部落格,每個人的有機會將自己的影像放在網路上,不僅分享給別人, 也分享給未來的自己。所以,給這些影像一個集合的理念,就可以有意義:除了給這群學生,與這群 學生相關的朋友,可以有一個回顧過往的機會。也因為不同年份的內容集合,在比較與對照下可展現 變遷中的風格與形式,透過觀察脈絡,而有學習價值與教育意義。 當此想法萌生,隨即找來應用中文系的學生林欽德,問我能夠為此網站做何命名?欽德直言:「要 像雲門舞集一樣效用的名字嗎?」我說是的,竊自希望此網站會是一個延續這些舞者光彩時刻的歸 所。 欽德後來給了個名字:伶人舞榭。 它的意思是,樂人、歌舞或戲劇演員所聚集展演的場所。 【伶人】伶,通「靈」,靈活,乖巧。 伶工,指的是樂人,歌舞或戲劇演員。 唐.敦煌詞《水鼓子其五》:“伶人奏語龍墀上,如說三皇五帝時。” 【舞榭】建築在高土臺上的敞屋。指歌舞場所。 唐.蔡孚《奉和聖製龍池篇》:“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 南宋.辛棄疾《永遇樂》詞:“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因此,數位影像並不只能作為影像素材資料庫使用,也能成為實際交流的平台。就舞蹈系畢業巡迴 展的攝影記錄來說,可供給畢業生回味外,亦能促進各舞蹈團體間的交流,甚至成為日後教學指南。 這讓我想到,2006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you。在網路盛行,部落格普及的科技時代,個人於 網路上的展演風潮已不容忽視。透過網際網路所能夠營收的廣告效益更是不可小覷,若能擅用此「世 界是平的」的概念,將影像紀錄推廣至世界,其連鎖效應將令人為之驚奇。 而此網站的設置,正因媒體的轉化而生。影像的記錄需要空間展示,而網際網路的應用與推廣,正 是我們因應時代潮流所需變革的方向。我們可以僅將影像素材應用於平面文宣,但若能將視界擴廣, 那麼,我們所影響的,將不再只是接過廣告文宣的那些人。 甚至這個平台還有機會發展出表演記錄的攝影教學平台,教人怎麼在舞台攝影時控制色溫、快門速 度可以怎麼調配以記錄瞬間,或記錄流動光影。從舞台前到舞台後,該怎麼掌握這個故事的內容。
35
構圖VS用途
理念的構思與建議 2008年九月,國立台灣體院升格為台灣體育大學,因此也接了一個全國舞蹈推廣的專案計畫,為了 推展這個計畫的作用,教育部要求要有訊息網頁成立,以匯集舞蹈教育的資源與力量,以對舞蹈界有 影響力與作用,並作為舞蹈推展的基礎。
36
但是由舞蹈系老師自製的HTML網站,在現有內容上,以及未來的擴充功能上都不符教育部體育司的 要求,所以連絡我協助解決問題。 在了解舞蹈系專案的訴求與內容後,認為2007年八月所構思的伶人舞榭數位內容的概念可以在這邊 作為舞蹈教育的推廣的基礎內容,再將新的需求項目與內容納入,應可解決問題,並達到舞蹈教育的 推展目的。 在整理好數位內容應用概念,也思考網站未來推展策略後,即將網站設計初稿圖提給舞蹈系主任, 也是現任的體大副校長王玉英女士。在網站企劃的溝通過程中,建議副校長要能夠做到舞蹈界的教育 核心,可以試著從舞蹈界資訊中心開始發展。 藉著伶人舞榭的媒體資訊平台,匯集舞蹈界都會關注的議題,像是舞蹈表演、舞蹈界新消息、舞蹈 比賽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自然會在許多舞蹈人的心中建立這個舞蹈資訊中心的印象,進而將舞 蹈的研究議題、論文,相關舞蹈教材匯集,與並將舞蹈相關活動記錄下來,內容可以包括教育活動、 舞蹈表演記錄、舞蹈比賽記錄,有系統的加以收納,假以時日,這些資料均可以成為學習舞蹈風格與 造型的最完整參考網站,不僅學舞蹈的師生可以上來瀏覽,擴及家長、與對舞蹈喜好的民眾,均可在 此取得舞蹈相關資料與影像,這對舞蹈的推廣,絕對有正面的推展作用。透過數位內容的後端,進而 透過整理舞蹈名人榜,上可為舞蹈教育有貢獻的人與舞者,甚至團體與單位,都可以被記錄,讓更多 的人對舞蹈的發展得以認識,這對整個舞蹈教育的推展肯定有極大的幫助。
從伶人舞榭到全國舞蹈資訊網 原本網站名稱以【伶人舞榭】為主標,全國舞蹈資訊網為次標,以這樣的搭配作為網站名稱,希望 伶人舞榭的語句可以為這個資訊網帶來一點文化傳承,光在這句話的翻譯就可以導入文化歷史話題, 以呈現中華文化豐富的面向。不過主事者有不同的考量,認為【全國舞蹈資訊網】為主,有其全國的 代表地位,所以在數度溝通後,最後捨【伶人舞榭】之名。雖有萬分不捨,但所幸這個理念在我個人 教學網站得以留存、傳播。就像沒有被發現的【2007發現】海報設計,網站提供了設計師一個未實踐 構思的記錄與傳播平台。
附記:舞蹈系的形象設計 2005年在首次為台灣體院舞蹈系做文宣設計與影像記錄時,就對表演團體的文宣做一涉略與分析。 特別是台灣體院舞蹈系的歷屆文宣海報,將其歷年海報列表出來,難以歸納出這個學校想要給人的一 個整體形象或企圖,更因為各屆處理各屆事務,每個負責的文宣的同學都是生手,前後經驗無法交 接,學校專任教師也欠缺行銷與設計專業,所以長年下來無法經營出一個學校舞蹈系的理念精神與識 別脈絡。 但在當時,個人觀察發現舞蹈系的學生均具相當程度舞蹈專業,不管是練習或是正式表演,舞蹈的 肢體美感與架式與其他藝術表演形式或團體有顯著的不同。如果運用清晰的舞者動作與肢體做呈現主 軸,有機會塑造台灣體院舞蹈系的獨特形象,如企業識別裡的VI。 當然,只留清晰主體,讓主體呈現其原本特質,去除其他干擾雜訊,將影像做去背處理後再帶入設 計,是個人在設計上的偏好,也是理念風格。 遺憾的是,系方為求改變,後來便與其他設計工作室合作;甚至要求舞蹈系學生具備自己設計的能 力,而自行進行設計。為舞蹈系經營延續風格的企圖便無疾而終。
37
構圖VS用途
2005年《凌越》
2005創世紀
重點在舞者
以視覺層面之不完整
融合海報主題與主體的設計
建構想像層面的完整
與台灣體院舞蹈系的合作之始是有趣的,因
接著,因為【凌越】海報設計廣受好評,該系
為在體院體育系兼視聽媒體設計課程,而有機會
主任王玉英直接邀請協助完成台灣體院舞團的表
在其校園走動。
演文宣設計。
一次在校園的佈告欄看到舞蹈系的公演海報,
2005《創世紀》海報以兩位舞蹈老師為主角,
發現這張海報有兩個設計上的問題,一是圖檔解
在緩慢的肢體運動中記錄如雕像般的肢體架構,
析度太差,所以有馬賽克的畫素出現。二是在畫
透過單方向光源營造立體雕像的視覺印象。
面中出現兩種黑,影像的黑是四色印刷的黑,但
在海報設計構想上,為讓主體可以更明顯的呈
是底色的黑,卻只有單色黑,所以儘管都是黑,
現在畫面上,所以刻意放大主題人物,犧牲主體
卻有兩種層次落差的黑,所以顯得海報拙劣。於
的完整性。
是主動轉達願意協助解決舞蹈系在影像品質與設 計完稿的問題。 2005年的舞蹈系畢業巡迴展文宣海報《凌越》 就在專業舞者(郭乃妤,雲門2006-2008)與臺
將被裁切的元素轉化為單足跨出海報外的意 象,並藉著畫面上不完整的輪廓,突破海報邊緣 的侷限,讓聯想得以延展出去。是這組海報設計 最大的特色。
中技術學院的專業影棚中完成影像拍攝,配合當
將標題處理在左下方舞者立足之處,在視覺上
季主題【凌越】,主圖採動態跳耀主影像,意在
是在建構閱讀順序,先欣賞舞者如塑像般的形體
展現舞蹈的動能與瞬間肢體之美。配合舞姿的形
後,再隨著舞者肢體在導引到下方活動主題。
態,取二南堂書法行草字與舞者共構核心空間, 形成凝聚之畫面重點。也在運用行草的流暢與灑 脫呼應舞蹈之形,完成主要文宣海報設計。影像 採高解析度畫質,影像去背後未作任何影像效 果,藉影像專業呈現舞蹈專業。
38
同時也有【創世紀】是一切活動起始點與基礎 的意含。
2006《出走》
2006《輪》
用數據說服決策者接納建議
設計與媒體傳播特性的應用
受攝影棚空間至多僅能容納四人所侷限,難以成
此次主題為:【輪】-光影的獨白。以舞者凌
就群眾的氣勢。為改善,這次的設計提出兩則選
躍騰空的舞姿為主,配合如彩虹般之光環,象徵
項,一是透過合成,以一人作舞蹈表現置於畫面
光影的獨白,並凝聚為輪的概念。再以同概念選
前方,群體出走的群像縮小比例置於畫面後方。
用四位舞者的凌躍,作為相同形式,不同主體的
二是利用彩排時所記錄之影像,呈現集體出走,
多變樣貌,藉以豐富觀眾的視覺經驗。
以吸引目光聚焦。
儘管受限預算在海報印刷無法完成多樣的凌躍
原本舞蹈系主任決定採用第一則,但經說明這
呈現,可是透過網路的傳播,依舊讓許多人可以
件作品雖然視覺印象頗具層次,但須細心觀察,
看到這個多樣嘗試。這是媒體概念不同的時代,
在海報群聚的佈告欄內,較不具直覺吸引力。第
也有機會呈現這樣的一個嘗試。在這邊也是希望
二則,有數大即美的整體氣勢,較具視覺張力,
這樣的一個做法,可以讓設計者與使用者再度思
能快速吸引群眾目光。同時,在提案前選擇在設
考傳播的媒介、形式與效益問題。
計學群做抽樣調查中也具優勢贊同。經解說後, 舞蹈系主任接受建議採納使用。
39
構圖VS用途
2008版校首頁
40
2008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校網站 透過影像記錄與展現,活絡校內外對學校活動的體認與了解。 打造設計展演的新平台,創造設計的新需求。 記錄與累積未來的校史。
設計前提 在2003年設計台中技術學院的學校首頁時,瀏覽各校首頁設計,曾有個疑問,為什麼單位或學校的 首頁幾乎是純文字的形態檢索?如果只是這樣,我們為什麼要用大銀幕?彩色銀幕?這不是有違電腦 科技發展與社會需求?我們在這個世代不就是要多一點娛樂與效果,才會想要買彩色銀幕?如果只是 純文字的展現,我們何須買大的彩色銀幕?(蘋果電腦在2003年以前就將23吋的液晶螢幕商品化,視 覺設計界首先享用了這些科技,十五吋的液晶螢幕也在當時成為許多人換電腦螢幕的標準配備。2008 年的今天17吋螢幕與22吋銀幕已成為一般學生選配尺寸。) 探究原因,發現是學校行政結構的運作問題,一般學校會認為學校首頁是資訊問題,不是文化問 題,也不會是行銷問題。 負責學校首頁的單位一向都是電算中心,而電算中心的成員均為資訊背景,也在這個情況下,即使 學校有設計相關科系,也因為橫向聯繫問題,或對學校首頁可以發揮的作用不了解,首頁整合文化與 行銷的概念沒接觸,所以沒有機會涉入學校首頁的發展與規劃。各學校與一般單位的網頁設計就在這 個情況下,在資訊相關科系與人員的主導下,以文字做目錄式的設計即成為入口網站主流。網頁只有 一個目的,就是作為內容檢索入口,方便搜尋資料。視覺設計在這個潮流下,喪失網頁設計主導權。 學校網站設計為什麼會侷限自己在文字的描述上?或著只多了一些美化過,但不具認知訊息的影像 或圖像? 有什麼機會可以讓學校的成員可以相互認識,並了解彼此動態?進而也讓校外的人有機會認識或體 驗學校的活動? 台中技術學院雖然不大,但是也有四百多位專任老師,沒有行政職務的教師,通常是沒有機會認識 其他學校的教師,更何況是其他老師的教學活動或教學成果。所以彼此是陌生的。也欠缺教學相長的 互動。 學生辦活動的訊息除了有限的海報外,沒有其他的機會讓別人得知訊息,活動辦完後,活動內容與 成果,也沒有機會成為別系可以觀摩的範例。這是在2003年之前,台中技術學院校內的狀況。也是其 他學校的狀況。
媒體轉換的分工與整合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蘋果電腦的使用者,對蘋果電腦公司網站有著長期的使用心得與觀察。蘋果電 腦的公司網站,隨著其公司電腦多媒體的領先地位,一直有著出色的視覺呈現。在畫面上有著優秀的 視覺界面設計,訊息資料有著流暢與豐富的資料供應。這種由視覺設計人員處理網站界面與內容的視
41
構圖VS用途
2003版校首頁
42
覺設計,資訊人員負責供應內容與架構的程式,良好分工與合作就該是一個用有設計學群的學校應該 學習的典範。 因此,2003在年的學校首頁改版規劃中,就以蘋果電腦的網站設計概念為主要參考模式。與加入了 設計科系特有的攝影與影像編輯專長,試圖除了供應資訊外,也提供可供校園活動體驗的完整影像記 錄。 特別是,在當時已經感受到印刷媒體的式微,與網頁媒體的興起,透過學校網站的企劃,也企圖開 闢一個視覺設計可以轉戰發揮的空間。
企劃概念 數位內容與溝通媒介 過去學校首頁內容受到文字為主體所侷限,無法吸引相關使用者的興趣。在2003年網路傳播已算普 及的當時,以網路作為接收訊息的主要管道已逐漸為大眾接受。因此學校首頁的內容不該只是官方單 向的文字公告,而該是個師生均應關注內容的媒體,因此學校首頁不管在內容上還是作用上的調動便 勢在必行。我們可從幾個方向來談: 一、導入影像,增加體驗 過去的首頁以官方的公告文字內容為主,有資訊,但欠缺吸引力,也因此談不上感染與互動,重視 資料收納卻欠缺美感的展現。加入設計學群特有的攝影專業,可以透過編輯過的影像來吸引瞬間駐足 讀者,增加對學校活動的印象。特別是如果影像是有關自己或是自己認識的人,大家會有熟悉感,也 會增加彼此之間的話題,增加互動機會。 二、活動訊息輪播,增加期待感 活動訊息採輪播出現,並定期做淘汰與更新,亦能維持讀者上網的新鮮感,並建立讀者對首頁的期 待。 三、全新的溝通橋樑。 學校首頁新聞不再是學校單方面的佈告欄,進而成為系與系與學生間的溝通橋樑。透過影像和文字 記錄,將學生生活和本校文化活動做結合,令新生能夠掌握學校概況,使家長全面了解本校特色,更 讓學生對學校能產生情感上的緊密聯繫。 四、創造新的需求。 本校設計類系培育出不少優秀學生,學校首頁新聞的革新,仍需設計類系學生支援視覺設計,語文 類系學生支援文字編纂。因此成立視訊小組-校園記者團隊,藉由不同專業領域科系的聚集,訓練學 生採訪、報導、攝影、錄影、設計網頁內容與編排圖文等的能力,作為教學和實務經驗結合的具體管 道。 另外,學校首頁新聞也接受師生投稿,將溝通媒介延伸到全校師生,不再成為官方的單向文宣,使 其成為群體活動的另一選擇。
43
構圖VS用途
五、現在新聞、未來校史。 現在的新聞是未來的歷史,透過當代的新聞紀錄,我 們能夠逐漸累積未來的校史內容。過去校史多為文本式 的史綱紀要,現今所革新施行的新聞紀錄方法,則更能 有助於後人追溯當代歷史場景與活動內容,而不再面對 文字憑空想像。 六、數位內容典藏。 過去受限於工具,校史資料多為文獻紀錄與文本典 藏,隨著時代進步數位化的趨勢已不容忽略。透過數位 新聞的建檔典藏,符合時代需要,在未來能夠依儲存及 讀取方式來進行轉載,也更便於資料的整理與搜尋。 在環境上,更能有效節約資源,將資訊數位化並於網 路上散佈,能夠有效減少海報等文宣的製作費用和減緩 木材的消耗。
2008年看不見的改版 一、數位典藏的革新 2008之前我們所採用的新聞仍以html的人工編寫為 主,單則新聞所需運用的人力龐鉅,如何精簡人力,將 時間做有效率的分配便成為改革的首要目標。 因此我們進行資料庫與後端版型的設計,除了能夠將 新聞依時間、事件累積,資料檢索將更為快捷外,也能 減少使用者後端處理的時間。 儘管外觀上並無法作顯著呈現,但內部結構的調整, 能夠將搜得資訊系統化,並有效節約時間成本。 二、顯示與工具的進步。 (一)寬螢幕、大尺寸螢幕的出現。 科技進步,輸出的硬軟體相對也跟著進步,螢幕不再侷限於傳統的15吋及17吋螢幕,而是嶄新的寬 廣螢幕。對設計者來說,相對地我們所能運用的空間也隨之加廣,在網頁空間的處理上,便能更有效 地處理讀者所能感受的視覺空間。 針對HDV的現階段發展(高品質錄影機)記錄影像大小1280x720畫素為標準,並考量到未來影像應 用在PPT的需求,規劃單張影像內容的上傳尺寸在寬邊1024-1280畫素,為現在,也為以後的檢視做規 劃。影像顯示設計趨勢,兩年之後這個影像尺寸將成為主流,並能延續三至六年。 (二)滾輪滑鼠出現。 滑鼠設計有了滾輪,調幅視窗變得容易,加上使用者對電腦操作已累積多年經驗,螢幕所能呈現的 空間不再侷限於其本身的現有高度,設計者所能運用的下拉空間增加。
44
再加上目前公立單位做無障礙空間網頁規劃已是必要之條件,設計網頁的呈現形態也須做相對調 整。
結語:因時制宜 科技日新月異,所能夠運用的工具增加,積極拓展工具所能應用的具體領域便不容刻緩。而消費者 的需求也漸隨時代進步而增長。此時,便需產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設計出現。 而本校的學校新聞首頁正因而發展至今。一開始是資訊傳遞的媒介,單方面的官方公告功能,後來 添入視覺元素,將學校首頁內容豐富活潑化,成為系與學校及學生間的溝通橋樑,和設計類系學生實 習的最佳場所。未來,我們將朝著精簡人力的方向邁進,將瑣碎的勞務託付給電腦操作,將人力運籌 朝向專業領域,亦能精簡人力資金的付出;在視覺處理上,也針對未來可能發展方向做預估處理,讓 使用期限加長,不致需不定期更換,造成無謂的勞力付出。 前端介面的設計,能豐富讀者的視覺感官;後端介面的處理則能節省勞力資源。未來消費者所面對 的環境更加喧嘩多元,如何能夠掌握消費者需求,令其聚焦並準確傳遞訊息,和推廣本校特點便是當 下所積極處理的課題。
45
構圖VS用途
46
2006
苑裡鎮農會.網站 誰累積數位內容,誰佔數位媒體優勢,也成就文化指標。
在2003年完成台中技術學院網頁設計後,苑裡鎮農會網站的設計是個人第一個嘗試以資料庫概念, 並以影像為主要資料累積內容的網站。 以建構農會未來發展史的概念,建構網頁。除了記載活動、也記錄在這個地方工作的員工成長,藉 網頁記錄農會全員的工作與生活,凝聚農會這個生命共同體的大家庭。 另一方面收納藺草文化館、愛情果園,這些為了發展地方相關經濟活動的農會新事業體,以及可以 共榮的相關景點介紹與餐廳、休閒點。 此外,也在展現這樣概念也許沒有花俏的面貌, 卻實實在在的在經營一個地方活動的數位內容,藉 著好的影像記錄與編輯,可以提高一個網頁內容的 美觀性與內涵之可能。
47
構圖VS用途
48
2006
石岡鄉農會.網站 為自己創造廣告平台。 系統化的後端輸入,讓行政人員方便完成活動記錄,讓記錄得以更完 備,也方便日後的活動企劃觀摩與學習。
影像反應著活動領域,因此也比較有地域 性,在某些方面來說會是限制,但相對的,也 有就近的優勢,所以一直鼓勵學校與學生,用 心經營這些在學校附近無法外移的單位與產 業。 石岡鄉是一個有丘陵地的鄉鎮,鄉內以果 樹種植為主,近年發展觀光休閒產業,因為鄰 近,所以可以常常到訪地方,也因此有機會領 略到在地的特殊風情與節氣:一月接梨穗、二 月梨花開,三月橘花飄香,六月彩蝶飛舞、十 月紅柿滿樹,十一月採橘,再加上東豐自行車 步道,所以適合經營觀光休閒產業,但是文宣 品需要影像素材,才能夠將各季風光介紹出 去,並透過此將地方農特產推展出去,所以在 網頁的企劃概念,就不在是推展農耕印象,而 是將觀光休閒景點的介紹擺在第一位,接著將 地方蔬果特產放在第二位。接著是農會的各項 推展活動記錄放在第三位,接著是需要推展的 農會自行研發的主要保養品介紹放在第四個位 置。 當然,也靠這些影像在網路上的呈現,推 展攝影可以在藝術表現之外,透過好的取景與 編輯可以發展影像在應用上的價值。拍得好照 片的人,不必把照片放在電腦孤芳自賞,透過 網站的展現,可以協助在地的人文與景觀的記 錄,不僅可以讓自己有發表的機會,也在地方 文化發展也有具體的貢獻。
49
構圖VS用途
50
51
構圖VS用途
52
2009
食水嵙日誌 好的影像品質與內容編輯可以提升一個部落格的價值 完整與豐富的部落格記錄,可以作為社區推展與行銷的基礎建設 數位內容的價值不只在收納,更可以在行銷應用
將一個地方的介紹由網站製作轉換為部落格有幾項考量。 如果一個單位組織完整,工作內容與產品明確,不需要與顧客有太多的互動,又要維持一定的官方 形象,這樣的單位就適合以網站來作為對外線上窗口。 但如果是一個剛開始經營的單位,工作內容與產品均在嘗試與發展中,甚至是經營理念在醞釀中, 有許多的問題與概念需要回應與整理,希望有親切與隨性感,甚至是邀請消費族群共同參與、體驗與 成長,用部落格經營就非常適合,所以特色餐廳、農園、民宿或休閒農業區,內容更換多,重四季變 化記錄與經營內容解說的單位,再適合不過。 在承接石岡鄉食水嵙休閒農業區的行銷工作後,就決定以部落格來作為推廣媒介。
製作、維護與傳播技術 除了上述的考量,網站的維護與傳播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網站的經營需要有系統與伺服器管理經驗的熟手,才能維持網站的運作。可是部落格的經營只要有 帳號與密碼,即可將文字、影像與影片上傳,將內容公開在網路上,各入口網站會處理所有系統與伺 服器正常運作的工作。 部落格除了可以記錄各單元閱讀次數,也可留取部落格互訪記錄與回應,藉此可了解讀者對經營中 的部落格的喜好,這些功能是許多網站不容易做到的互動。
數位內容經營與累積 網路行銷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內容,圖像內容吸引注意度,讓文章更容易閱讀。文字內容讓人清楚 重點與內容脈絡,也滿足關鍵字搜尋建立新搜尋連結與記錄。 文字與影像,甚至是影片所構築的數位內容,則在當今重視體驗的年代,成為行銷策略中重要的基 礎建設。 在過去的廣告模式中,播映媒體的經費數倍於廣告內容的製作,可是當今網路的年代,播映媒體幾 乎不用經費,因為部落格的內容更新與多樣需求,製作數位內容的經費因應增加。 影像與文字的應用機會增加,完善的影像記錄與編輯能力越顯重要。因此,設計教育也必須體認這 變化,及時做課程修正以反應社會需求。
53
構圖VS用途
54
二、影像應用 本單元所呈現的影像應用的一些案例,從單純影像教育轉換到影像應用的過 程中,有許多影像作用與價值的新體認,因而延伸出個人在影像教育的改善 與規劃,也在這個脈絡下發展出網站設計等系列成果。 本單元共收錄五組作品: 2003年 石岡鄉農會.保健植物館展示設計 影像在展示的優勢與延展性 在展示空間上,影像佈局對閱讀節奏的改善作用 數位內容累積價值的可能性 2004年 苑裡鎮農會.藺草文化館展示設計 當代影像記錄是未來的史料 影像教育除了表現,還有人文價值可開發與經營 2008年 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 數位內容可以成為人文發展的基礎資料,也可以成為體驗行銷的素材 2005年 White女人.包裝與形象設計 從包裝的發展,可延伸成為單位形象的可能 在影像前構成先進入 設計內容也是影像內容 2006年 愛情果園.品牌形象與包裝設計 影像觀點可作為環境設計的參考 豐富影像元素,也豐富視覺設計
55
構圖VS用途
56
2003
石岡鄉.保健植物館 影像是展示主體,讓主體本身特色說話 利用影像的佈局與構圖,豐富觀眾的閱讀節奏 利用文化元素增加觀眾信賴,藉清新寫實影像帶入現代科學形象
設計前提 由於親友在農會任職,因限預算不足沒辦法找一般設計公司處理,因此委託我為石岡鄉保健植物館 設計內容展示。此行,可說是未來建教合作案的藍圖出發,也對影像設計教學和未來的影像價值的推 展,產生重要的的影響。
影像與印象 決定嘗試為石岡鄉農會進行設計後,即展開初步探勘與構思。農會所能提供的經費有限,卻要包攬 場佈使用的所有材料。如何在經費空間有限的狀況下,讓這個大空間得到最好的展場效果。 幾經思研,再比較實體模型與平面大圖輸出優缺點,以及經費可運用的限制,便決定以影像為主要 元素,透過大圖輸出為表現媒介,來為各式的植物水果作說明註解。在設計上利用文字元素結合影像 做視覺節奏佈局,所以嵌以本草綱目原註圖文。 決定用海報成為展場的展覽主要媒材,另一方面也考量到大圖輸出價格低廉,未來內容更新成本經 濟,此外製作內容具累積性,有機會經營並累積特定的專業內容。
農產品的數位內容 針對農產品的季節性,隨著季節更迭,石岡鄉農會也能藉著影像的累積,逐漸建立農產品的數位內 容。時代進步,將文獻數位化的腳步已刻不容緩。在這個時代,電腦已成為生活所需,相對的影像和 文字也必須數位化,除了保存性,也是針對讀者(消費者)需要,所必須進行的步驟。 當初構想,能針對台灣特產農作物,作一次有系統的彙整,並附上醫療效果,營造當代保健植物藥 用百科的共同印象,可惜礙於法令,此想法並無法落實。
設計概念與方向 在影像上,引用EYE WITNESS視覺表現風格,藉由影像的清新寫實,帶入現代科學的聯想印象。技法 上,則以影像去背處理,藉此讓主體單純呈現,不受植物其他部位干擾。另一方面也能更彈性地構圖 造型,打破影像的框架限制,讓圖文充份嵌合,營造出流暢自然的動態視覺效果。 在內容上,透過《本草綱目》古文,增加民眾對展示內容的信賴與文化親切感。圖文編排則強調視 覺上的節奏感,讓圖文穿插,降低長廊地形可能賦予民眾的單調視覺印象,儘可能給予閱讀者明朗舒 適的視覺感受。 而圖文交錯的簡潔呈現手法,也能構成秩序,聚焦,方便民眾掌握對象特性和記憶,並令管理者便 於管理與分類。 值得一談的是,時代進步,文字內容不能侷限以《本草綱目》作為主要佐證,更應該添進時下逐步
57
構圖VS用途
58
推廣的有機概念,使文字內容更為科學可信。
教學後記 受到這次製作的影響,日後影像教學,影像的去背處理便成為學生影像處理得一項指導焦點。將影 像從背景裡解構,能使造型變化更豐富多元,搭配文字編輯,更具現代編輯活潑印象。 在計畫中也體驗,除了場佈,如何克服天然因素的限制,也是我們能夠指導學生的方向。在課堂上 的講說演練,往往設定在萬事俱足的狀態,但現場實際操作難免會撞見意外,或產生無法預期的其他 因素。像是這次的計畫中,展場的主角植物,有不耐久放的自然限制。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就地取得 鮮活植物影像素材,便是教學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另外,在影像處理技術上,有部份植物輪廓過於複雜,不適合用Photoshop的摘取與路徑工具來處理 去背。因此,拍攝時即須在現場處理背景,像是如何以白紙襯底,讓物件懸空拍攝等等。
59
構圖VS用途
60
2004
苑裡鎮.藺草文化館 專業,不是畫地自限,而是不同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時間對影像價值提升的體認 現在的影像是未來的史料
設計前提 藺草文化館的前身是在苑裡鎮山腳地區的一個舊穀倉。由文建會補助500萬元,農會自籌500萬改建 而成的藺草文化館。設計與輸出費用預算是30萬元。 政府推展地方觀光休閒產業,在附近有金良興磚窯廠 博物小館、華陶窯、灣笠香草園區、和一些現在已經不 存在,但是花過好幾百萬的園區。 藺草產業的式微主要是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加 工區帶走地方生產人力、帽席產業追溯逃漏稅的官司而 沒落。所以,在資料搜尋上是困難的,另外在也受限在 地方手工藝的形態,沒有特別的藝術或人文產品可以發 揮。
文化館的展示設計規劃 剛開始的文化館的企劃內容包括三個部份:藺草編織相關歷史、藺草生態與材料產業、編織工藝的 技術與編織人三個部份。 有關藺草文史的資料整理,是透過農會的工作人員接洽文史工作者的協助,再參考了苑裡鎮誌而完 成。文化館展示內容規劃運用了編輯的概念而完成,再以適當的視覺化設計呈現這些資料。 有關藺草生態與材料的資料蒐集,則是運用了攝影的專業完成,也在這個時候做了數位化的動作。 在蒐集這些影像資料的時候,有鑑於過去的相關資料蒐集不易,過去文化與事物不斷的在流失中。所 以在拍攝時,就是以建構未來的歷史資料態度來進行。此外,這對日後的文化館推展有很大的助益, 像是長榮航空雜誌,台灣博物館的溼地植物特展、黃金博物館、宜蘭民俗文化館,甚至是香港的東週 刊都運用各這些數位檔,作為藺草工藝與文化的介紹。 第三個部份的編織技術的記錄與展現,也同樣是以影像技術來完成,雖然不在合約上,但是對於動 態的技就應以動態影像記錄來完成,所以也做了錄影,等待日後適當時機再透過適當的媒介來展現。 在第一階段完成後,期望能夠永續經營所以也構思了幾個方向做嘗試:與工藝結合(異業結盟)、 產學合作(加入新血與新概念)、文化與人文的內容累積(數位內容與永續經營)。
與工藝結合納入藝術展演 地方文化館的規劃受限於時間與經費,在第一期只能以最經濟的方式與形態完成靜態資料展示,所 以展館內容薄弱,欠缺多元內容與形態,是永續經營這個文化館的最大問題。如何讓更多的人能貢獻
61
構圖VS用途
62
心智,融合讓參觀者得到最多的內容,應該是每個文 化館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為了讓文化館的內容能多元性與展示品立體物 件化,在陶藝家陳文濱的協助下企劃藺草文化與工藝 徵件展。一年後順利爭取到經費,完成徵件展,募得 十二件知名陶藝家作品,現陳列於藺草文化館中。 徵件成果收錄於藺草文化館專屬網站: http://61.218.188.100/treh/action_04.htm
產學合作加入新血與新概念 也在結合學校的新血與新概念,為傳統產業注入新 生命的動機下,配合地方文化活動,協助藺草文化館 辦理一次的2005苑裡鎮農會藺草裝置藝術創意邀請賽。
徵件展第一名作品【雨中飄搖.吳秀花】
當時實際參與的學校與系所如下: 1.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 2.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室內設計系 3.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4.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5.東海大學美術系 6.僑光技術學院推廣中心 7.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 8.逢甲大學建築系 相關成果與活動照片收納在藺草文化館專屬 網站: http://61.218.188.100/treh/action_02. htm
63
構圖VS用途
64
郭益全博士與數位內容文史價值的啟發 在規劃藺草文化館的經歷中,郭益全博士的資料蒐集與經過,對個人而言是個重要的啟發,讓我重 新審視影像的文史價值,這是在影像表現的發展中,為自己也為台灣攝影找到經營的一個可能方向。 前面所提到的作品【中師附小.數位校史館】就是延伸這個理念所作的嘗試。 在為藺草文化館設計的過程中,除了介紹藺草,也將一部份稻米的文化作介紹,因為稻米的生產仍 是苑裡鎮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在這次的委託設計中有機會介紹到台灣的的特色米【益全香米】。 益全香米的研發是郭益全博士團隊共同研發出的糧作商品,是為提升台灣稻米競爭力而發展的米 種,現在已經成為台灣外銷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可是在籌備藺草文化館米文化的時候,在資料蒐集 時,發現積勞成疾不幸過世的郭博士竟沒有清楚的照片。研發單位霧峰 農作改良場以及郭博士家人,提不出郭博士工作時期的影像紀錄,僅存 有一張剪報與留學國外的一張照片,這讓我個人感觸頗深,心想有多少 人在奮鬥過程中,沒有留取影像紀錄?攝影文化沒有正確的影像紀錄教 育,導致我們在史料影像上的缺乏,只讓影像朝美景沙龍與報導社會黑 暗面的紀錄攝影發展,當我們需要為未來保留一些正面影像內容時,則 因沒有拍攝,或是沒有好好的收藏,以致沒有適當的影像可提供。 所以,影像教育的訓練不該只在技法,也該在認識影像價值與意義上 做加強。
65
構圖VS用途
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
趙樹人 編著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
66
趙樹人 編著
2008
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 行銷需要創意,創意來自文化的體驗,文化體驗需要內容,內容則來自前 人的一步一腳印耕耘,與後人落實的探訪與記錄。
用文史記錄來聚集關係 在2007年元月,藺草文化館的展示做了局部調整。 為了強化藺草編織文化,並連結居民與文化館的關係,規劃了藺草編織人展示區。透過記錄這些 為地方工藝續存努力的老太太們,讓文化館不只有藺草編織工藝品的展示,更有與編織有關的人文故 事,也透過這些故事讓我們對於藺草編織品有更深的一層認識。同時,讓現在的年輕一代可以了解老 一輩過去時代與故事,讓兩代之間可以藉由這些故事與這些藺草工藝品相互認識與體認。以強化文化 館的文化記錄與傳承工作,不只是作品,更是我們對這塊土地的認識。 雖然,初期的工作只有十位編織人的記錄,但相信這樣的訪談與呈現可以帶進十個家庭對這個文 化館的認同。如果還有機會再次,甚至持續的進行記錄工作,這個文化館肯定會成為這個地區最有價 值的人文薈萃場所,因為它有機會容納這個地區所有人的記憶,並影響到那些難以數計遷進遷出的人 們。 記得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炳輝先生,曾希望我為文化館的藺草帽、藺草蓆做包裝設計,以提升這 些手工藝品的價值感。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日,太多的彩印精緻包裝和與華麗提袋設計,並不適合作 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在台灣各地強調本土印象包裝設計,以素色瓦愣紙箱與牛皮紙袋的設計方 法,更是氾濫到好像這是唯一的設計方法。 透過對編織人的人生經歷體驗,透過對產品製作的了解,我們期許遊客是在了解自己的成長時代變 遷,在重回兒時對外婆的記憶,以及對一草一草認真編織的感動。這是我認為可以提升苑裡藺草蓆價 值的方法。藺草蓆在這裡不是一個價格多少的商品,而是用以轉述文化體驗的一個紀念品。 我不知道這個文化形態的包裝可以有多少效益?但我願意去試試。當然,也感謝國立臺中技術學 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的黃漢青、許永洲與丁千惠老師以及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炳輝先生,對這 個理念的認同,讓這本書得以印行。 (摘自: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之序)
書本的誕生 在2007年暑假,我們完成中師附小的校友訪談記錄後,主要是將相關訪談文字與與相關影像記錄都 以網頁的形態做收錄,在當時也沒有預算將成果以印刷品來作呈現。為了協助完成籌募訪談經費,我 試著將整理的訪談文字與影像編輯成冊,並尋求無版印刷以十本的小量完成印製工作,大約花了七千 元。 在同年底,我帶著四個學生完成了十位藺草編織人的訪談工作,主要是為更新藺草文化館的一個 櫥窗。但是櫥窗的空間有限,除了十位老太太的影像與他們文字故事外,沒有足夠的空間再呈現肖像 以外的影像故事。於是我又試著將手邊的資料編輯成冊,為自己的拍攝理念做一個成果呈現,一方面
67
構圖VS用途
苑裡.藺草編織人
苑裡.藺草編織人
劉幼 出生於19年6月11日 從小就住在苑裡,家中有十個小孩,劉幼阿嬤是最小也是唯一 的女孩子。 阿嬤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半個月只能分到半條豬肉,每天主餐是地 瓜籤,零嘴也是地瓜籤,魚肉皆是當時奢侈的食物。家裡沒有錢買鹽, 她就會跟哥哥一起去很遠的海邊擔海水回來,把海水燒開後放著,需 要的時候舀一點來配鹹,就當鹽巴來用。在當時只有過年才有木屐可以 穿,平常睡覺前洗完腳,不想光著腳ㄚ子就會去撿竹節邊的葉膜,再用 藺草當繩子綁一綁當臨時的鞋子穿,那時候稱之竹鞋,看在我們眼裡是 多麼的驚奇,覺得我們現在的好生活都是靠老一輩的人打拼出來的,積 蓄下來的。 阿嬤說小時候沒有錢去學校唸書,年紀小的時候就在幫忙養 鴨、放牛吃草,休閒娛樂是和哥哥玩小石頭,到了八歲媽媽就開始教她 用藺草編織童軍帽,十二歲編草蓆,當時不論是外銷日本還是自銷台 灣,藺草編織都是暢銷的商品之ㄧ,阿嬤說當時女孩子編織藺草的工錢 可以跟男人出外工作的薪資一樣多,甚至還超過,這還不包括家裡的大 小事情、帶孩子與燒飯等工作。所以,阿嬤到二十歲出嫁後,也都一直 靠編織來貼補家用,家裡小孩生病需要用錢時,她也都靠熬夜編草帽, 換錢帶小孩去看病。 阿嬤說二十幾年前,她就因為長年彎腰工作,造成身體上的不 適,時常腰痛和胸痛,身體狀況變的很不好,所以,只好放棄藺草編織 的工作,改去當時的鞋子工廠上班。直到最近藺草文化館又開始推展, 阿嬤才又開始做些小玩意。在訪談的時候,我們發現桌上有兩張阿嬤與 藺草蓆作品的合照相片,這張草蓆是有繡字的,仔細看兩張照片發現 兩張照片幾乎一樣,但是有一張草蓆是拿反的,阿嬤不好意思的笑著解 釋:因為自己沒讀書,不識字,編了有字的作品卻分不出正反面,所以 拍第一張的時候把草蓆拿反了,然後再補拍第二張的。這真的讓我們很 感動,雖然阿媽不認識字,但是卻很用心的編出了一件藝術作品,也許 在阿媽的心裡,文字就像畫,藺草是它的畫筆。
44
45
也可在教學時作為影像編輯概念的示範。編輯完成後,以無版印刷試印了三本,並將其中的兩本送給 苑裡鎮農會,轉呈給總幹事,希望有機會在編活動經費時,能爭取到經費做出版,不過在當時沒有下 文。 2008年暑假,台中技術學院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第二年計畫需要一個文化創意實質的做法示範 與成果,即表明願意補助將這本【苑裡.藺草編織人訪談記錄】做出版。於是個人即著手增補此書的 部份內容,接著申請ISBN,並做印刷估價的動作。但是因為經費的限制,發展中心僅能撥出三萬元進 行小量印刷,可是三萬元僅能以小量的無版印刷進行,印量只有80本。但同樣的書若以製版印刷,500 本不含稅報價只要68000元。知道這個情況深覺遺憾與可惜,心想如果可以再找四萬元就可以讓更多的 人可以分享這些影像成果,所以再度連絡苑裡鎮農會的朋友,探詢贊助印刷費用的機會,可是農會總 幹事轉回一句話:我們印這本書要做什麼? 當時,真的是直接受到衝擊,心想:是啊,農會為什麼要花錢印我的成果,他們又不能從這邊賺到 錢。 於是個人開始回想當時在預算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只是為藺草文化館做一個櫥窗的更新設計,我 為什麼花了一個寒假往返台中、苑裡數次,帶著學生去找這些阿姨、阿嬤做訪談?意義何在?作用何 在? 不就是為了更了解這些草帽草蓆後面的故事嗎?不也就是希望遊客在買一張藺草蓆時,能夠了解 這一張張草蓆後的作者,與這個地區的環境與故事嗎?有什麼會比訪談更深刻?有什麼會比影像更鮮 活?
68
之前農會總幹事也曾困擾,要如何告知遊客這些一草一草編織的手工蓆,一床從七千元到一萬兩千 元的價格是與其價值不相等的。 我的訪談記錄不就是一個價值的解說嗎?讓遊客透過這些訪談記錄了解一位手工靈巧的阿婆,坐在 地上要花三個星期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張藺草蓆,單就時間工資而言,七千元這個價格並不貴。 所以在整理這些概念後,再度拜訪總幹事鄭炳輝先生,說明如果客人了解這些草蓆背後的故事, 在買草蓆時送他一本訪談記錄,相信可以讓他了解更多草蓆編織的故事,除了對家人與朋友展示草蓆 外,也可以透過這本書的分享,讓更多人了解草蓆的價值,不僅讓顧客覺得意義深遠而更了解草蓆的 價值,更可以藉助買草蓆的客人,達到熱迷行銷的作用,為藺草館與藺草蓆做更多的口碑。印這樣的 書作為贈品,比印漂亮的包裝袋會更有價值。 幸運的,在場的幾位幹部與總幹事都有耳聞現在的廣告與行銷,開始注重商品故事的效益與力量, 當場無異議的就答應分擔出版不足的經費,讓本書得以印行。此外,還希望我能再為藺草文化館規劃 一下新的推展企劃。
69
構圖VS用途
70
2005
White女人.包裝與形象設計 攝影與排版工具數位化,縮短學校與職業間的技術差距。 也讓少量多樣的設計表現成為視覺設計的現況,開拓了設計人可發揮創意 的空間與舞台。 VI設計的概念,也在數位工具強大的複製功能下,影像所造成的印象成為 當代視覺識別VI的另一個應用選項。 設計前提 在WTO下的影響下,台灣各農會積極嘗試產業轉型,透過相關人脈、地方產業特色尋找可能的機會, 【White 女人】就是石岡鄉農會尋求到的機會之一。因為在保健植物館展示規劃的合作經驗,所以有 機會再為石岡鄉農會設計保養品系列包裝。
品牌命名、網路檢視與註冊 品牌的命名是透過課堂作業進行,也在為新產品命名的動機下,全班有機會在百貨公司仔細了解相 關化妝品的命名與包裝設計。在全班動腦構思命名,經過幾次票選與討論選出十個名稱,再透過網路 搜尋關鍵字,以確認名稱尚未被使用,最後再經票選選出White 女人作為品牌名稱。希望透過諧音雙 關語讓人留下印象。本名稱2006年送審註冊成功。
東方的意向 品牌標誌設計在設計時即以東方的印象,並兼具流暢俐落以呈現精明女人之聯想。所以直接採中國 書法行草女人兩字,再結合中規中矩之細型英文字體搭配,以襯托女人兩字的流暢。
包裝產品識別與紋飾 在包裝設計上,為降低成本所以採用工廠成品,但在瓶身的造型、色彩與質感上做了選擇,以延伸 White女人品牌印象。也為了多項產品的區隔辨識,在瓶身的裝飾花紋上採用不同造型的花卉與藤蔓。
廣告設計的編輯體驗與設計 光只是產品包裝並不容易讓人對產品有聯想與印象,所以就在學生中找了一位面貌姣好的學生當模 特兒,在校園找了綠林背景,透過大光圈長鏡頭所產生的淺景深,用以產生視覺層次凸顯焦點主體, 主體以主角搭配時尚產品蘋果筆記型電腦完成宣傳品的主圖拍攝。
71
構圖VS用途
72
概念說明設計示範 通常一個保養品的設計會是同一個概念的系列表現,如果要展示這樣的設計成果與概念,就容易有 產品雷同,視覺形式如商品目錄般單調。將草稿、平面設計圖再結合成品的影像做設計組合,就比較 容易讓畫面有變化,有節奏,甚至更有設計與文化的品味在裡面。(如左上圖) 同樣的,一個商品目錄如果在一個畫面裡要擠進時多種商品,一方面畫面會被塞滿而欠缺說明的空 間,在這個空間要再塞進其他元素以成就其設計概念,那會像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另一方面,一個消費者會不容易在這擠滿東西的型錄中做搜尋,因為有太多項了,彼此之間差異又 不多。 群組產品是一個可以嘗試方法,藉群組減少畫面個別物件的數量,可以有效節省空間。此外,透過 群組產品幫消費者做分類,也可以讓消費者在視覺搜尋上容易許多。 群組產品的方式很多,近期比較流行的方法是將產品當成一個雕塑品般來作創意堆砌,讓消費者在 意識這個產品前先感受到美的線條與質感,進而提升對這個產品的觀感。(如左下圖)
從產品品牌到農會形象轉換 在這個時期,石岡鄉農會也在進行其他方面的服務轉型,由傳統農作轉型到推展地方觀光產業。所 以精緻農業、精緻觀光品質也是農會想要達成的目標,這個目標也希望能夠透過各式管道傳播出去, 所以延伸White女人的設計形象,重新為石岡鄉農會設計了新的Logo,在往後的農產與觀光推展,有了 新的意象Logo來經營新的形象,區隔了過去純樸的農產為導向的印象,轉為精緻休閒的當代訴求。
73
構圖VS用途
74
2006
愛情果園.品牌形象與包裝設計 要賣商品,如果只是做平面設計,是達不到目的的。商品的生產環境與行 銷策略必須先行整合。 台灣不容易做到有機農業,但是有機農業的部份訴求卻是當今體驗行銷可 運用的策略,同時也讓部落格行銷得以發揮。
消費者訴求 下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在結束藺草文化館設計的次年,2005年的夏天,苑裡農會突然來電,表明農會即將為新的溫室觀光 果園做規劃,希望我能協助規劃果園空間與品牌。在一片休耕的農田,我表明自己雖有設計的概念與 經驗(台中技術學院多媒體學習空間規劃、多媒體設計系視聽空間規劃),但不具施工的經驗,所以 僅能就攝影經驗與都市消費者的角色提供果園動線與空間規劃建議。 考量的方向有下列幾項: 四季的運作考量(從景觀、遮陽到照明) 天氣的變化運作考量(地面的鋪設考量) 跟其他觀光果園的區隔(帶一點歐式風情與聯想) 適合誰來玩(從家庭到同儕) 玩什麼(從採果、體驗到捉魚) 停多久(DIY的項目) 在建議書上所列十多個項目中,在實際執行後,有以下幾個項目: 4.入口意象設計,在建立入園第一印象,規劃空間亦可作為拍照留念的背景。 7、古早壓式水井與親水區結合,親水區淺水放養大肚魚、孔雀魚。 10.圍牆內縮四公尺,以規劃小型車停車位,內縮之地面鋪設空心磚,種植韓國草。 11.園入口以砌磚方式或鋪設枕木方式建構走道,以提供較佳的運貨與行走地面,以防雨後地面泥凝 不便行走。 12.在幾個不妨礙行走的角落,安置大石,以豐富園內視覺感受,並可提供較自然與隨意的休息場 所,高低起伏也讓兒童得以作為嬉戲攀爬的物件。 13.藉植樹與放置巨石營造景點的變化,但不須複雜,保持寬廣平坦可供奔跑的草皮空間。
愛情果園的命名 在翻閱相關書籍與上網搜尋有關番茄文化的過程中,找到在歐洲因為番茄花開並蒂,在結果成熟 後,紅紅的番茄像是依偎在一起的情人,所以有Love Apple的別稱,在藍鯨出版社出版的全美最佳飲 食寫作獎系列叢書的【番茄】一書中,翻譯許綺芬將Love Apple翻譯為愛情果。當下就有了為溫室果 園命名的構想,取名【愛情果園】,採【愛情.果園】,【愛情果.園】都有意義。也希望藉助少男 少女對愛情的嚮往,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沈浸,中年人對愛情的緬懷,而對果園名稱能夠容易記憶,方 便果園形象與品牌的推展。 在透過網路檢視關鍵字【愛情果園】後,確認這個名詞尚未被使用與註冊,農會友人即著手申請果
75
構圖VS用途
76
園命名之註冊,在觀光旅遊項中註冊成功。在註冊後,農會幹部始透露 內幕消息:農會總幹事在命名確定前,曾拿這四字請人算筆劃斷吉凶, 結果是大吉,所以就無異議通過果園命名,因此還誇我命名神準,這個 內幕讓我驚訝不已,因為從視覺設計跨足到品牌命名,遇到民間習俗, 命名算筆畫還是第一次,所幸順利過關。
虛擬代言角色設計 在命名後,即著手構思讓遊客能對愛情果園能有視覺的記憶,依據大多數人的旅遊經驗與拍照習 慣,大人會在招牌前拍照,小孩喜歡在可愛的偶像旁拍照,所以就以期待愛情的小女孩為構想設計了 番茄女孩之角色,置於入園門口。 也根據歐洲對番茄的情感與文 化為小女孩設計了介紹說詞: 「番茄女孩」是被用來形容那 些氣色紅潤、個性溫善的鄰家女 孩。 她們代表了靈活可親的健康氣 息,像番茄一樣帶給人們親切幸福 的感覺。番茄又有愛情果的別稱, 如番茄般討喜的年輕女孩們,更像 是守護愛情的精靈,對愛真誠、認 真而勇敢。我們設計的番茄娃娃, 正是以呈現「守護愛」為理想,不 只是愛情、親情、友情,更是一種 溫暖熱情的生活態度。歡迎您在園 區與番茄女孩合照留念,並對每個 在園區邂逅的遊客微笑,讓溫馨和 快樂傳播開來!我們一起相信愛, 相信每個女孩都是番茄精靈,每 個男孩都會遇見屬於自己的番茄女 孩。(撰文:林品青)
把體驗帶出去的包裝設計 在果園的設計規劃中,還有一 個重點是包裝設計,因為採果後必 須要有包裝,與學校不同的包裝設 計考量是成本,創意不能用在精巧 複雜的發揮上,因為產品就是水 果,除了增加太多成本,過多包裝 也不環保,有違有機概念的溫室經
77
構圖VS用途
營。 此外,溫室採果的經營與市 場買水果差異就在體驗,否則 溫室番茄八十元一斤的單價, 與菜市場三十元是毫無競爭 力。我們要遊客願意花三倍的 價錢來採果,就要有果園的特 色,這包括光線充足的環境, 安全用藥的種植保證,滿園豐 收的視覺滿足感,多樣品種的 番茄,親子採果的情感交流。 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將這些 體驗帶回去,也傳播出去,這 是我們在包裝設計上的構思, 最後我們採用了可裝一斤番茄 的透明盒現貨,另外設計了 盒上標貼,讓採果人可以在上 面註記採的是什麼番茄,是誰 採的,要送給誰品嚐的註記空 間。希望透過簡單的記錄,貼 在果盒上,在帶回家的時候, 紙上的註記可以引發一個話 題,產生一段討論,藉此也達 到傳播與行銷的目的。 比如說,爺爺奶奶沒有一起 來採果,孫子採了一盒番茄,並在上面註記: 爺爺奶奶,這是我親手採的番茄喔! 日期:2006.10.30 採果人:趙原 把這盒番茄帶回家,送給爺爺奶奶,就會比菜市場買回的一袋番茄,或是在家樂福買回的一盒番茄 更有話題,在交流採果豐富體驗的同時,也凝聚了下次一起在去採果的契機。這就是我們在標貼設計 上想要傳達的體驗行銷。 此外,依不同的量的需求,還為果園設計了提袋與紙箱。運用番茄與番茄葉直接作為設計元素,都 有帶出新鮮與健康的視覺印象。
78
品牌經營的成功還是在經營 透過關鍵字【愛情果園】在Yahoo部落格的搜尋,很容易可以找到許多人道愛情果園採果後的印象記 錄,圖文並茂: ◎山腳國小裡面ㄉ日本宿舍逛完我們就ㄑ愛情果園ㄌ一直被它ㄉ名字吸引.覺得好浪漫本來就很想ㄑ ㄉ我剛好宣淇ㄝ很想ㄑ...http://www.wretch.cc/blog/meg0728 ◎前一陣子在苑裡鎮的網頁上看到愛情果園的介紹,覺得這個果園的名字好吸引人,所以去大甲玩的 回程,我決定去看看,果園...http://tw.myblog.yahoo.com/jw!14V... ◎文化館緊緊相鄰的指標就是"愛情果園", 初看名稱以為是一般的觀光...是我們美好的記憶之一~ http://www.wretch.cc/blog/applelu ◎跟朋友們到苑裡山腳-- 【愛情果園】逛逛,這個提議已說了好久,一直沒機會去,去了才發現, 原來我們苑裡也是個粉美麗 a 所在。愛情果園是個培育【蕃茄】的地方,也是到那裡,才知道蕃茄就 分好多不同品種的ㄛ~~,都很好吃、很甜唷....http://tw.myblog.yahoo.com/jw!eGA... 在整體印象中,很高興大 家都對果園的命名有很好的 印象,對園內的水果品質有 很高的評價,也很多人認為 愛情果園已經是苑裡重要的 觀光景點之一。在經營三年 半後,佔地一公頃的愛情果 園也為苑裡鎮農會在2008年 帶來五百萬的營收。我們不 敢居功,一個果園的成功還 是在辛勤的耕作與經營,但 很高興我們有機會設計了愛 情果園的品牌形象。
79
構圖VS用途
80
參.影像教學設計 影像教學設計所呈現之內容為近年個人所推展較具特色之影像教學內容。 除了攝影與影像處理基本概念,在影像教學的經營,從影像形態歸納起來有 兩個面向: 單張影像經營〉攝影動機(即興攝影概念導入) 〉影像形態變化(影像素描) 〉影像元素經營(影像繪畫之玫瑰園) 〉影像情節經營與佈局(十人拼接) 〉影像比例圖突破(環景攝影) 多張影像經營〉影像拼接(突破規矩、導入文字作用與表現、影像敘事) 〉影像編輯(建構敘事情境、主題掌握與組織敘事) 〉主題與數位內容(網頁應用、影像價值推展、影像累積之規 格建構與推展、影像應用機會創造) 【影像素描】 企圖以數位影像技術彌補新一代寫實能力不足之問題,同時藉模仿素描形態了解影像與繪畫在表現上 的特性與差異。也期許在數位媒體工具的環境下,重新體認設計裡差異化的價值。 【影像繪圖】 在嘗試提供快速崛起的數位影像教學內涵。從歷史綿延,有豐富內涵與形態的繪畫藝術中吸收多元美 學,另一方面也在提升設計人的技術層次與美學價值,藉以區隔非視覺專業影像市場。 【影像拼接】 主要在打破影像規格的限制,透過影像語彙的建構,延展影像本身的連結拓展,甚至是與其他表現 媒材的融合,企圖以藍海策略尋求影像可呈現內容。 【影像編輯】 單張影像與集合影像的意義與作用是不一樣的。透過主題呈現,集合影像在照片的挑選標準也不一 樣。經過編輯的集合影像,藉清楚的因果關係(context)鋪陳,有機會陳述一個清楚的概念或事件, 這是單張照片強調張力表現與瞬間快門不容易達到的。【編輯概念】經過拓展與應用,可以完成一本 書的編寫,一個企劃案的構思,一個網站的建構,其影響所及將是專業知識的累積,以及數位內容轉 換到豐富歷史內容。
81
構圖VS用途
82
2006
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
2006年出版的數位影像筆記是個人所出版的第三本書,於此之前1997年曾出版《三合一非咖啡 Photoshop5 Freehand QuarkXpress3.3》和2000年的《設計攝影》兩本書。
《三合一非咖啡》 本書主要用於電腦教學示範,非攝影專書,形式上偏向於教學手冊,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 photoshop,Freehand QuarkXpress3.3三個不同屬性的軟體應用,並配合範例光碟作實際練習。 全書嘗試以英文介面編輯,肇因於許多軟體的中文化速度較慢,因此若能先學習英文介面的操作, 若有新設計程式問世,無須等待中文化便能同步使用。另一方面,透過接觸英文界面的軟體,可以讓 學生在長期的接觸後,提升相關專業英文能力,可惜當初未顧慮到其他學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使得本 書無法被有效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編輯內容,在當時應是第一本以平面設計系學生必修軟體為考量,學生在 設計職場上必須熟練的的三種形態軟體(點陣、向量與排版編輯),透過基礎概念解說,佐以相互對 照與整合應用的電腦教學專書。除此,也考量到學生為成就一項設計專業,所負擔的買書花費降到最 低。
《設計攝影》 全書內容著重在一個設計專業中,應具備的影像專業涵養與技術,全書中分七單元: 一、攝影簡史,讓學生了解影像的發展隨功用而產生意義與風格。 二、針孔相機單元,則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紙箱製作出簡易的針孔相機。無論學生擁有相機與否,都 能夠透過實驗操作進而瞭解其攝影原理。 三、相機的認識,介紹傳統攝影設備操控的概念。 四、暗房認識,介紹暗房顯像操作實務技術與知識。 五、數位影像,將當時興起的數位影像基礎概念做說明。 六、影像表現,則針對設計專業可運用的影像表現作介紹。 七、影像編輯,則導入編輯概念。讓學生學習集合影像做主題詮釋的練習。
《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 2000年後數位相機逐漸普及,在累積了數年的教學成果,針對設計領域的數位影像學習與應用,在 2006年出版了《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 因為深感影像教育日新月異,教學方法不斷的在更新與轉向,很難認為什麼是一個定論,這樣的內 容稱之為教學筆記更貼切,用以交換心得,也提供修正與增加的空間。
83
構圖VS用途
數位影像教學筆記一書出版後,市場反應尚佳,2008年做增減部份內容發行二版,2009年考量教學 的推廣,更名【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發行第三版。 這本書在台灣算應是第一本真的以數位化影像概念與教學所寫的專書,不再提傳統相機的底片限 制,也捨棄暗房的相關內容,因此也有新的空間來談數位影像的應用、嘗試與影響。 其中可分為幾個段落介紹: 【開始拍照吧/數位影像基礎/進階攝影與設備】三單元,主要教育學生先體認拍照的時機與動機, 接著了解影像、設備與數位軟體之間的作用與限制。 在〈開始拍照吧〉章節,則在指導學生能夠透過距離、角度與位置的變化豐富攝影內容。而即興攝 影的教學安排,則期待學生能夠密切觀察生活週遭,更以〈無即是有,談攝影的題材〉解說,攝影內 容可以是不被看見的事物,在相機前,即使是氛圍、色調或情境等抽象主題,均能成為攝影的題材。 【進階影像處理(色調調整篇)/(合成篇)】則期待學生能夠正確利用數位影像工具,對影像做調 整與重組,使影像能夠產生更多元的變化,讓視覺層次更顯豐富,同時具備當代影像處理專業所需的 核心知識。 【影像與設計/影 像與繪畫/影像編輯 /影像拼接與語彙】將 於次單元專文介紹, 於此不再贅述。在此 章節,試圖談論影像 的延伸運用,並省思 傳統繪畫與數位影像 間的關係。期許學生 能夠不僅會拍照,還 能嘗試對影像進行變 化,以及學習其呈現 形態與內涵。 本書主要是教學多 年的體歷,企圖整理 教學經驗與成果,藉此 說明攝影技巧與影像運用,使其成為攝影教學的參考。而本書與一般攝影書籍不同之處,在於內容上 並不強調傳統攝影理念與人文堅持,轉向讓學生理解拍照的樂趣,學習如何透過影像觀察生活,並透 過運鏡、多角度觀察、後製、編輯重組的練習來豐富影像內容,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夠在設計工作上能 夠充分運用影像元素與影像語彙的專業,而非塑出一位沈浸攝影理念的哲學家。
84
85
構圖VS用途
86
2005
影像素描 藉影像素描構成,分析影像與繪圖差異與特性 加入個人手繪筆觸,焠鍊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影像型態。
【素描目標】 「素描(包括速寫)在以前多是作為油畫的草圖,其用意是做為記憶、紀錄、備忘之用,在即興 藝術,抽象藝術未發展之前,尤其是十九世紀之前,速寫作為草圖性質是顯而易見的,它的特性是: 描寫局部,以幫助記憶;描寫特徵,以作為紀錄。描繪全體,以瞭解互相關係。從這個需求的畫家很 多,如魯本斯(Rubens)所繪的戰役圖,米開朗基羅(Micheangelo)所繪的西斯汀天棚畫莉比亞女預 言家圖,達文西的男頭像。 但也有畫家把素描本身當作藝術性的處理,如杜勒(Durer)的動物畫、秀拉(Seurat)的人物畫、 米勒(Millet)、莫內(Monet)的風景畫、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動物畫,都是深刻描寫,慘 澹經營,本身即是很完整的作品,表達了豐富的藝術性。」 (國立台灣美術館:http://www.tmoa.gov.tw/sk1/shiy/html/menu3-4body.htm) 另外在高雄市壽山國民中學的教學網頁上也點出素描所要訓練的目標: 「素描與繪畫有極密切的關係,早期的素描是藝術家作為創作的藍本,初學繪畫的人,則可以藉著 練習素描來鍛鍊觀察物象的能力,培養描寫和造型的技巧,加強對線條和組織紋理的運用,並透過靈 巧的思考,來掌握動態明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應該探尋物象的美感,發現美的特質。線條是造型的 基礎,是素描表現的基本要素。我們可運用精確的線條來描繪物象的輪廓,確定它的形狀和位置;同 時利用線條來區分明暗及立體感。藉著線條的曲直、輕重、粗細等變化,表現物體的肌理、光澤、色 澤、軟硬等質感。能靈活運用線條的特性,把自己的個性、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所完成的素描作品 必有自己的風格和趣味。 (高雄市壽山國民中學:http://ssjhbsd.ssjh.kh.edu.tw/pencial/pencial.html)
二、素描在設計上的運用 一般大眾見到素描作品時易直接產生藝術聯想,其中包括了西方世界的文化、藝術、細膩與自由 等印象,因此許多設計作品常融合素描的元素與技巧,以附會這些感覺。在過去,素描技巧需要長時 間的觀察與學習才能稍有掌握,然而設計學校在此安排卻略顯不足,多數人以導入數位影像工具作為 替代方案,利用軟體特效濾鏡指令將之轉換成具有素描效果的影像。 在設計界要求成本與迅速的考量下,工具的先進使設計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將素描作品運用在設計 上,以相機捕捉需求的影像再輸入電腦編輯。然而數位影像工具發展至今,具有轉換影像像為素描功 能的Photshop自5.0到CS3版,然而實際應用上鮮有優秀成品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稍具素描效果的 照片,這些圖像喪失原先素描技巧蘊有的光線效果、構圖、氣氛與筆觸精髓,使得多數人僅能創作具 有素描紋路的照片,而非作品。
87
構圖VS用途
那麼該如何將素描技巧融會呢?
肢體動作、表情與時代風格 進行素描前,顧慮未來構圖,在模特兒姿勢的安排上,畫家們會多做一些肢體動作的考量,以利於 長時間的觀察與紀錄,也因此,素描作品不會有太豐富的表情,因為瞬間的笑容或表情無法持久。 這種情況也適用於早期攝影的人物影像。由於感光乳劑與鏡頭光圈發展尚未成熟,使得影像需要數 十秒到數分鐘的曝光時間。長時間能夠維持的表情與動作是形成清楚影像的基本要件,因此過去的人 物影像大多沒有表情,此現象也成為當時代影像的特徵,而成就了該時代給予現今民眾的風格印象。
光線的控制與氣氛營造 素描是一項觀察的訓練,透過觀察表現物件的立體感,要考量的地方除了先前提到的肢體動作與表 情,第二件事就是光線的經營。安排模特兒姿勢時,我們需控制模特兒身上的光線落點,令其展現豐 富的光線對比與層次。如學習石膏像素描時,師長多會要求學生注意石膏像的最亮點與最暗點,並以 此兩點為明暗座標,經營兩點中間的明暗層次與變化。 就攝影來看,由於都市建築物垂直發展,現代人接觸自然光線照耀的環境不多,攝影場合多集 中在建築物內,而建築物中又多採用人工光源。這種光線散布平均且較為省電,卻也因此使得景象明 暗缺乏層次,時有光線微弱或不足的窘況,許多時候影像的取得更需借助閃光燈的幫忙。這種亮度不 足、光影缺乏層次的照片,即使運用電腦編輯也無法改善,因此將素描技巧中所運用的光線經營摻揉 至攝影手法自然不容忽視。
構成與裁切 於紙上繪圖,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模式,由一張空白畫紙上的「無」開始建構一幅影像。但因為 紙的具體存在,使得繪者容易顧慮到邊界的限制,這彷彿是人類臨近懸崖,心中自然產生退卻感。另 外在繪畫過程中,我們透過觀察會將內心欲強調的重點放入畫紙,而將其他複雜部份簡化,一方便節 省時間,另一方面則怕搶了主題重點。 攝影的概念卻不同於繪畫,所有拍攝物及其細節皆俱已存在眼前,攝影者只需要運用相機的取景框 進行圈選動作(Frame)。此外,邊界對繪者來說是種限制,對攝者而言卻是影像構成的元素之一,攝影 時我們易無形間將觀景窗加入構圖中,取得能夠與之完整共構的光線與影像元素。反之,若影像出脫 被單獨審視時,遺失邊框的裸露影像常會顯得失去重心,使得影像缺乏韻味與節奏。因此有許多攝影 作品會另加黑框以彌補之。 裁切取材則是繪圖和攝影間的另一個差異點。畫家在進行素描時,會盡量避免被切割的人物,但相 機取景時就有可能拍下半個人或半截臉的畫面。因此當我們試圖將影像轉為繪畫表現時,此種取景便 會被視為敗筆。影像素描概念來自繪圖,為求展現素描作品中所蘊有的繪圖情境與韻味,進行拍攝時 便更需注意人物肢體的完整與重心平衡。
精確呈現與模糊塑型
利用電腦來處理影像素描,還會產生過於精確的問題,這原本是優點的特質,卻在我們要求顯現素 描文化所強調的個人特質時產生阻礙。當我們使用同一系列影像在電腦上進行影像素描時,即使處理 者不同結果仍大同小異。反觀名家作品,即使藝術家再精練,畫面仍會遺留不少歷經重複與修改的筆 觸,這些痕跡能夠追索到名家掌握物形間的改變歷程,甚至使遺留下來的廢棄線條產生相互支援,互
88
相融通的效應。觀者則可以自由選擇認為適切的造型,在心靈上獲得滿足。素描本身則具有紀錄藝術 家對形體、光線探索的過程紀錄特質。 但是時代行進至今,我們無法放棄電腦,所以最佳方法便是「互補有無」。此階段我們可以訓練學 生參考名家作品做筆觸練習,學習勾勒輪廓和處理明暗線條,接續將此經驗經營於自己影像上,完成 後掃描至電腦做更進一步的處理,使其兼具影像的寫實比例、明暗,以及人的思考線條,使影像更具 個人風味。
線條與明暗的表現觀察 在素描和速寫特徵的觀察上,除了西畫名家的素描作品,有許多插畫家的作品也極具參考價值,像 是Faeries Brain Froud and Alan Lee,http://www.got-goblins.com/goblins/index.html(20080122), Frazetta,http://frazettaartgallery.com/ff/(20080122),甚至是迪士尼卡通泰山的幕後製作 繪本專書,均為良好示範。 在此,我們須特別強調「動態速寫」(Gesture Drawing),此方法在台灣素描教育較為少見,但在 強調平面動畫與3D動畫產業準備教育上,應積極導入以活化學生描繪與表現的能力,以下網站有具體 教學方法作為參考: http://www.mmwindowtoart.com/gesturedrawing2.html(20080122) http://www2.evansville.edu/drawinglab/gesture.html(20080122) 在中文網站,蘇錦皆有一段對「尼可萊德斯」素描教學法的描述如下: 「動態速寫」(Gesture Drawing)與「輪廓素描」(Contour)在40-50年代的美國會話訓練頗為盛 行,為美術教育家K.尼可萊德斯(Kimon Nicolaides,1891-1938)以其15年的教學經驗所發展出來的 一套素描教學模式,強調「觀察方法」及「感覺與觸覺合一」,這種獨創且嚴謹的訓練方法,的確在 美術教育界產生不小的影響,5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帕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便曾 接受過尼式教學法的啟發薰陶。 一般人以為「畫」是用眼睛看的,事實上,人類在感覺對象時,除了視覺時,還運用了各種不同的 感官,如嗅覺、觸覺、聽覺等,再結合舊有的經驗與認知去理解對象。由於感官經驗而產生對事物的 認知,人類的活動才有依據。比如沒吃過酸梅的人,如何「望梅止渴」;又如搬動一顆大石頭,我們 會使出較大力量,如果只是保麗龍的石頭道具,恐怕後果會難以想像。 因此,從事繪畫創作的人在觀察對象時,除了用眼睛觀察外,應該盡可能的運用更多的感官去「觀 察」對象,以期得到更生動更具體的真實感受,並將之「表現」於畫面上,用更多的感覺去畫畫,特 別是觸覺,而不只是眼睛。 呂式素描:http://ftp.nksh.tp.edu.tw/studio/classroom/painting/ni_draw.htm(20080122)
【素描技法轉嫁新枝】 (一)藉素描練習累積美感經驗 有次在設計繪畫課堂上,看見學生參考現代影像作品,嘗試運用Texture將其轉換為單色的素描面 貌。素描脫離初期的繪圖技巧練習獨立發展,加入不同的點或線條以建構圖像的明暗與層次,如以塗 鴉的凌亂筆觸取代有系統的線條構成;或使用某些字作為元素,以堆積密度來產生圖像的明暗,使其
89
構圖VS用途
達到印刷的網點效果。另一種則是以一個單純的立體物件建構立體層面效果,像是圓柱體、立方體或 是球體,以相同的網點概念構成。 此種練習可讓學生累積美感體驗和熟練表現技巧。我們甚至可以期許學生體驗不同形式的美感風 格,辨別個中差異,以累積更豐富的美感經驗;在熟練技巧層面,則希望學生能夠在以電腦進行設計 的當代社會中,透過學習擁有無法被取代的技巧。
(二)影像轉圖像的技巧 倘若只是單純將影像轉為單色圖像,繪圖的練習目標便只能停留在相似度與線條質感的轉換上,而 此目標運用photoshop便能在短時間內,透過邊解說邊操作的方式快速完成。與其花時間在影像和圖 像的轉換上,我們不妨嘗試讓學生將些時間用來學習photoshop影像轉換網點的設定,除了能夠達到 影像轉為圖像效果外,學生還能認識與印刷有關的網點密度控制,體驗不同色調與光源影像在轉換時 的效果。或者,還能夠要求學生將同張影像,運用不同的Halftone線條做轉換,體驗線條型態差異賦 予人的視覺感受,甚至延續網點形態在印刷複製轉換的簡史介紹,進而蒐集曾運用這些網線所做過的 LogoType、插畫或設計作品,以了解應用層次。
(三)揀選適合繪圖的影像 在電腦複製技術與數位攝影工具成熟的今日,我們可以透過上述工具的運用達到寫實效果。當寫實 與否不再是問題時,如何挑選好的影像與呈現繪畫印象的能力即可作為下一個設計繪畫目標。 1930年代,攝影的普及迫使繪畫重新找尋自己的特色定位,此兩種媒體也在此時發展各自媒體的美 感風格;但從設計表現來看,我們可運用此兩種媒體屬性作視覺傳達設計。基於許多因素,我們會將 繪畫的形式作為攝影創作的參考,繪畫也常藉攝影捕捉特影的型態作表現。因此,進行影像轉圖像的 習作訓練時,應該指導學生於影像選擇上多作思考。
(四)繪圖與攝影的區隔 攝影發明初期,當時許多攝影從事者皆出身畫家,以攝影為工具解決寫實的問題,因此攝影的題 材、美感與構成思考皆與繪圖一致。另一方面,當時唯有自然光的強度足以讓影像凝聚在底片上,影 像的光線佈局與繪畫也相同,但隨著感光乳劑的感光度提升與閃光燈的發展,再加上即興攝影概念勃 興,影像朝多元風格發展,大部分影像有其自成的構圖審視與美學。繪畫與影像間的差異於是拉開, 若未慎思影像轉化繪圖的參考與觀摩目的,直接將當代影像拿來作為轉換圖像的層次練習並不洽當。 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觀摩拍攝良好的商品攝影,從中體認質感與造型的呈現,即使是特意營造光線氣 氛與重視肢體動作佈局的商品代言人影像,也會是好的攝影參考。但若只停留於觀察上,純粹將影像 轉換為接近的素描或繪畫,並不適切。因為此概念下的極致,終究無法超越攝影所能呈現的寫實,如 果攝影即能完成,何須多綴以一道功夫?況且電腦指令也足以幫助學生完成貼近寫實的要求。 基於此,影像素描的焦點,應該促使學生自繪圖過程中尋找到該媒體本身擁有的特性、美感經驗以 及可以被視為特性的技巧上,使此技巧與影像做區隔,同時累積生手與熟手的差異,即使與素描熟手 並列,也能令其有所區隔,方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90
人的特質,活的設計 電腦應用於設計實務上已逾十多年,若排除輸入素材的變因,電腦提供的即是一套可供設定且效 果控制一致的結果,若希望展現不同面貌的設計型態,輸入就必須有不同的媒材與圖像元素。也就是 說,力求電腦執行電腦的工作,讓設計師從事「人」的工作,我們才能在受電腦工具限制,設計作品 欠缺「人」的特質狀況下有所突破。那麼,如何讓學生練習並呈現「人」的特質,將是一個設計學校 亟須導入的教育目標。 人的特質在於擁有因觀點、感受不同而有選擇上的差異,之中也包括了經驗累積與熟練程度的分 別。以levels調整影像層次為例,光知道levels能夠調整影像層次與明暗,若未有影像層次、曝光與 印刷的階調分布概念,仍無法適時應用此工具來解決設計上的問題或需求,這經驗即是短期課程無法 速成且累積的內容。 因此在設計教育階段,除了基礎專業知識,我們還應該令學生學習認識人與機器間的差異,了解學 習的真正目標與特色,累積人的特質與技術,認清時間累積經驗的重要性,以建立未來持續發展的根 基。
學生林于貞作品
學生陳麗如作品
91
構圖VS用途
92
2005
影像繪畫 透過繪畫風格的模擬,欣賞並學習早期繪畫對光線、肢體與構圖的經營。 轉化傳統繪圖的學習經驗與美感,強化電腦科技與美感經驗的範疇。
從國畫到數位影像設計(玫瑰園) 一項傳統藝術與一個正蓬勃發展的數位影像表現,兩者兼具有什麼關係,在完成作品【玫瑰園】 後,有這樣的一個體驗:
【傳統藝術的啟蒙】 小時候喜歡塗鴉,瞥見書本上的圖樣便持蠟筆跟著依樣畫葫蘆,很即興、率性的繪畫,直到上了國 中,看見美術老師汪為新老師以毛筆作畫,一筆即可完成一瓣立體感十足的花瓣,隨手幾撇,一朵栩 栩如生的蘭花即出現在紙上,此時才了解到除了用蠟筆外,還有其他的繪圖方式。 由於父親鼓勵,除了國中既有的美術課,還就近跟隨鄰居國畫家井松嶺老師習畫,直到高中遷居才 停滯國畫的學習。但筆墨的運用的興趣不減,甚至連赴美修讀碩士時,都還攜帶著幾本名家字帖,於 閒暇時練習自娛。這樣的概念與興趣也直接影響到我在紐約學習攝影的作品上,雖然是影像,卻以絹 布為基材,透過手工塗抹感光乳劑,創作出具有國畫墨韻的影像作品。
【解構與建構:循序漸進的習畫步驟】 傳統國畫的學習由四君子(梅、蘭、竹、菊)開始,接著是松、皴法的石,相互嵌合以構成山水。 在當時,並不清楚為什麼要從四君子開始,也未曾思考之間的關係,直到三十年後處理數位影像才領 悟到習畫四君子循序漸進的概念。 梅蘭竹菊較為簡單,屬於練習運用毛筆的階段。畫蘭葉、竹葉學習控制毛筆的收合;竹節繪製在控 制水墨運用的比例;勾勒梅花強調筆尖的控制;松葉群、竹葉群的增加,則在學習小範圍佈局。接著 學習皴法,讓一些毛禿毀損的毛筆,於適當時機運用時,能夠創造出石頭斑駁的紋路。當學生能夠掌 握個別圖像的繪製後,即能開始進行腦海構圖,嘗試繪製出一幅完整的山水畫。 數位影像的學習也很相近,需要先完成單張影像的色調控制,進而學習去背工具摘錄出需求影像, 接著運用圖層將個別元素重組成嶄新的影像面貌,而有新的意念展現,這是國畫與數位影像學習相近 之處。
【臨摹與完成,嫁接至數位影像學習】 在上大學的時期,我對國畫的興趣銳減,認為以臨摹為學習方法的國畫沒有發展。但是在教學十多 年後,與學生的互動經驗發現,其實臨摹對初學者而言相當理想。 許多人的繪畫入門是以素描進行繪畫學習,重點在培養觀察能力與記錄能力。兩者學習都接觸過的 我,在三十年後,有所領悟,開始重視傳統繪畫在教學上的一個幫助。 試想,讓一位初學者一開始就面對一叢花草,他要從何著手開始描繪?過去前輩們的經驗便能於
93
構圖VS用途
此時發揮作用。學習國畫時,師長會要求學生透過解構的方式,由一朵花的花瓣開始,重複組合成花 朵;或先畫有葉脈形成葉片,接著群集成叢,讓學生練習花葉之間的佈局、綠葉間的前後層次,也較 容易協助學生理解該如何著手一幅山水畫。 因此,臨摹重點該是在透過解構,學習建構與佈局的觀察法。之後,以此方法進行當代環境與事物 觀察,如此繪畫才有機會引進新元素,產生不同應用領悟,不使傳統繪畫因為過分的臨摹前人風格, 導致作品只有相似與否的差異,而缺乏個人特色與獨具的藝術性。 數位影像相較於繪畫屬於新進的藝術表現工具,但仍不離平面藝術範疇,國畫的學習步驟與方法是 可以嫁接於數位影像的學習上使用。
【實際教學案例:玫瑰園】 在以數位影像為工具的作品【玫瑰園】,其原圖背景為單純黑底,雖然黑色深邃,能夠賦予讀者許 多想像空間,但同時也包括了未知與不安的情緒。因此,在影像構圖時,希望能夠給予它一些元素, 使黑色的無限想像能夠被限制在特定範圍上。 在構思背景時,呼應圖像人物的穿著飾有花朵,據此尋索過去使用掃描機掃瞄的乾燥花圖檔,其紋 理較真花清晰。另外再摘取花圃的玫瑰葉子,以不同方向掃描兩次(掃描機光線具有方向性),得到 兩片樹葉。再以此一花二葉為元素,透過組合與佈局,創造出一個玫瑰園印象的背景。 在以一花二葉為元素進行空間配置時,對我來說並不難,但大部分學生在其個人作品上,卻耗費相 當多時間於佈局上,所得成果也不盡理想。追溯原因,才想到該是過往的國畫訓練,已無形中培養好 自己解構與建構的工夫。 透過此教學,令我聯想到傳統繪畫的技巧,或也能應用於數位影像的佈局與構圖上,若能充分掌握 影像元素的特性、了解個別影像間的相互關係後,相信更能有助於學生進行影像元素的編排與繪製。
影像繪畫之仿古情境 幾年的觀察下來,講求自然、即興與快門瞬間的攝影風潮,再加上數位攝影工具的普及,設計系的 學生很難有影像作品上的優勢,那也表示沒有專業上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花太多的時間在演練數位工具,少了感受與訴求,讓學生以為只要掌握數位軟體就可以 做效果的變化與表現,結果是調過頭的反差與彩度,與重複出現的濾鏡效果令人感到單調與倒胃。 為了讓學生能提升影像的專業優勢,也能感受影像所著重的光線與情境,2009年下學期,我給了學 生一個作業做新嘗試。讓他們先從藝術史裡找出名家畫的人物肖像,然後與學生討論,過去的畫家如 何在一張畫裡經營光線與氣氛,進而觀察肢體與表情的的傳達。然後要求每為學生找出最喜歡的二至 三件作品,以攝影來作模擬表現。 期末時,學生精彩的作品令人愉悅,在此分享之。
右圖上:學生黃邦詮作品與參考畫作 右圖下:學生許心瑜作品與參考畫作
94
95
構圖VS用途
96
2004
影像拼接 打破既定媒體的框架,連結延展更多元發展的意涵。 是視覺表現變化的拓展,也是影像敘事與會的建構。
借經驗看世界 2001年,台中技術學院在升格為技術學院的第二年,為了提升攝影課程內容,以及在二專學習過程 已有基礎攝影課程的二技學生而嘗試導入。當技術成熟後,提升的應該是影像的概念探索。 為了進一步探討攝影影像與看的關係,在課堂上介紹了影像藝術家大衛·哈克尼(David Hockney) 與他的影像拼接來探討視覺呈現的課題。 在大衛式的影像表現概念上,認為人的視覺像影印機般,是以掃描的方式逐一觀看物體細節,他 運用拍立得相機模擬這個分段分區看的過程並拍下照片,然後將這些局部影像拼接還原成一個完整的 景物,這個原本用來說明人類視覺的一個攝影構成,竟演化為一種特別的影像表現,他個人獨特的地 方在於攝影構成中加入時間的因素,所以產生觀察時間久,影像堆積寬廣的構成,整體猶如變形蟲般 不定。他這個做法也成功的解決人們看一件攝影作品時間過短的通病,你看一件攝影作品的時間有多 久,三秒還是三分鐘?這個影像閱讀時間的短暫起源在人看影像是以整體來看,以視覺邏輯的經驗來 看影像,通常是幾秒鐘,其他媒體的閱讀時間相對的要長了許多。
意念的建構 其實影像拼接就好像是用影像磚塊在建構一個建築物,將攝影者要傳達的意念建構起來。當有個意 念想要表達,但純粹的一張影像並不能完成時,拼貼也許是可以建構這個意念的好方法。 但也許有人會質疑一堆照片的混和拼接方式是否可以傳達正確的概念?因為他不像真實的視覺影 像。這個情況如果是發生在一百五十年前,也許真的會發生,但在當代,影像已成為每日必接觸的訊 息媒介,不會有人會因看到中國時報的社會新聞黑白照片,就誤以為世界是黑白的。也不會因影劇版 的孫燕姿在報紙上的版面只有40公分高,就誤以為她就這麼小。 所以再看學生袁宇婕的影像拼接,就可以感受到她所傳遞的訊息,按摩時被按摩者的豐富表情與感 受了。
完形的解構 完整的東西有助於我們認識整體樣貌,可是將完整的東西解散開來才有機會了解物件組成元素、構 成方式與元素間的互動關係或脈絡。解完的元素重新建構時可能因順序或位置不對而失去原貌,它喪 失了原有的意義,但也產生了新的意義。 我們也發現拼接的確在表現上給了很大的彈性,隨著拼接元素的局部更動,作者可以有不同的表現 內容,如李翰宇在【火車站前地下道】的原始攝影拼接,空無的地下道傳達的是凌晨時刻可以私擁這 個世界的野心;置換局部元素(一個乞討者)的地下道,可以傳達的是孤苦的地下生活;第三個的拼 接嘗試是再加上一個旁觀的路人,影像所傳遞的訊息又轉化為對另一個生活形態的好奇與探究。一次
97
構圖VS用途
的攝影任務,因素材拼接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訊息傳達。這樣的一個影像閱讀情況,要比看一張圖然 後要予以多樣的想像要具體許多。
形式也是內涵 在影像編輯的前提下,我們不僅在意影像內容所傳達的意義,也在乎影像處理上形式意義,也就是 透過拼貼與拼接,將影像本身視為傳達情緒、企圖、動機與概念的物件,在頁面編輯上直接讓觀者感 受作者對影像物件處理的情緒,將照片的分布視為作者之前行動的線索指標,或參考或研判的根據。 設計者藉留下線索供觀眾探索,設計者借影像與影像處理的方式為媒介與觀眾做訊息交流。這好比梵 谷、莫內畫的也許是同一種東西,可是顏料混合與筆觸的類型讓兩者有不同的風格。花是內容,但表 現花的東西(顏料、筆觸)也是內容。
視覺經驗再現 拼接照片不像一般照片的影像,有完整如眼睛視覺效果的視覺關係。所以,也比較沒有一般影像欠 缺視覺重點的缺點。(相機以數千分之一秒將眼前的影像不分輕重的一次映照在相機的底片上,當洗 出照片後,我們將再次面臨從這不分輕重的影像中尋找重點。)而拼接照片就像在一頁平面上藉由相 機的擷取做畫重點的工作,重要的取下,不重要的不取。然後在平面呈現上,經組織編排來呈現編輯 者看到的重點群。與傳統影像比較,不同的地方除了內容外,在影像輪廓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拼接影 像產生一個不規則的輪廓,隨著攝影者觀察重點差異的涵蓋,因而產生一堆堆沒有結束的影像群。這 些影像群輪廓均不規則,以頁面元素的概念下看這些影像群,像是一個物件元素,而不是平面背景。 這個物件般的影像在平面設計的角色因其不規則,所以在一個空白頁面中會是一個可以產生互動變化 的元素。而傳統矩形的影像元素相較之下,其元素性質就顯得太規矩,除了斜放,也很難再有什麼變 化可言。設計者除了將文字再做更多的構成編排外,也很難有更多的變化。 給平面一個不規則元素 ,設計者就必須為這個元素找到一個置放的位置。接著為了視覺平衡,就必 須再加上其它的小圖元素 做平衡。或運用文字以線 或面的方式來作為平衡元 素。頁面編輯自然可以有 突破傳統的變化可言。
教學成果:學生葛子菁作品
98
教學成果:學生鄭明倫作品
教學成果:學生李瀚宇作品
99
構圖VS用途
100
2006
影像編輯 觀察、記錄、分類、組織,是影像編輯的程序與步驟,也是建構企劃概念的 程序,應用得宜,小編輯發會在地方簡介,大編輯發揮在豐富歷史內容。
影像編輯呈現看法 學攝影的人,有許多時候是為了紀錄一份單純的感受與感動。攝影的角色在此比較像是一面窗子, 透過窗子看到世界。 當熟悉了攝影,你開始會想為什麼要拍這些影像,影像這時會像是一面鏡子,希望從中間看出自己 的想法,也希望透過組織後的影像讓別人了解你的看法,你開始要學習運用影像做敘事表現的方法。 由於攝影不是繪畫,從技術上而言,不會有太多的功力、累積多年的個人筆觸在裡面。也許你的控 光能力佳、構圖好,可是這對許多人來講,在一定時間的學習後大家都可以達到的,有時候高畫質影 像是來自於相機好,而不是能力好,一些程度相近的人拍同一場景,是很難分出彼此,更別提個人特 質。也就是說,光只是從單張影像內,很難看出一個人的功力,系列的編輯概念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思 惟系統,而不是運氣。 許多人的攝影學習動機是看上一張感動的影像,在經濟許可後,買一台相機開始進入學習階段。但 是,往往拍下的影像與當時看到景象是有落差,所以就透過不斷的練習,試圖拉近影像與景象的感覺 差距。這些技巧多半屬於攝影工具與曝光的控制,因此影像拍攝較沒有目的或概念,題材也多半是隨 機的,一般攝影的學習也許就在這個地方停滯。 事實上,在修習攝影進入到這個階段,如果一直做沒有目的的拍照,是很難有進步的,作品的呈 現上也不會有所謂的個人特質。這好比一個人會發音,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語句,別人不知道你說什 麼。或者,像是嗓音好,卻沒有表達的歌曲,很難讓人了解你對歌詞的詮釋是什麼。因此,進階攝 影,需要一個目的來試煉表達與詮釋能力 。
量與質的篩選標準 所有的溝通都在有限的環境下進行,媒體版面有限,讀者閱聽時間有限,理解的耐心有限,或者記 憶有限。 編輯的目的就在建立秩序,讓人們將視覺元素組織,以便記憶,以便辨識,甚至再現(對另一個人 描述事件,這是我們用來溝通的方法)。 在Adrian Frutiger所著的Sign and Symbol(Watson Guptill Publications)一書中,在前言提到, 不管是理念或事情,人們很難接受混亂的情況,因此秩序的概念在認知上就佔了很大的優勢。隨機置 放的物件或元素,如果找不到相互關係,難以架構可供記憶的輪廓。 所以編輯的作用是運用文字與圖像等元素在做關係、順序與架構的建立,以供記憶。
101
構圖VS用途
因此,運用精簡的的圖像,在有限的版面上呈現一個多貌的主題,【編輯架構】是很重要的。所有 的媒體都有篇幅的限制,這個限制正好可以作為影像編輯在精簡衡量的標準,也是影像紀錄者對於影 像篩選能力的一個考驗。 以拍攝一個空間為例,攝影者面臨的挑戰,是要在立體空間裡,選取景物中存在的局部影像來進行 拍攝,然後再將挑選過的影像組織後再呈現出去,期望觀者能藉這些組織過的影像,在腦海裡重建一 個攝影者所看到的世界或感受。 所以攝影者的工作是在物質限定下進行【量】的控制,以及對截取空間影像的一項【質】的掌握。 要能達到質和量的控制,就必須要注意影像呈現時的次序和影像彼此的關連性,也就是影像組成【結 構】上的問題。如此才能把呈現影像的動機和原因陳述清楚。 用一組影像來傳達訊息,這很像我們所熟悉的運用文字來達意一般,儘管字典中的字彙成千上萬, 而我們只需取我們要的字來使用。這些字取出後,尚需要根據我們想表達的意念去作正確組合,不恰 當的文句組合,會造成別人在接收訊息上有困難或誤解。
影像編輯的應用 單張影像強調每張影像都有視覺重點、強度與表現。 影像編輯則著重透過一組影像來呈現主題的各層面。藉著一組影像彼此的互補,達到說明主題的任 務,透過影像與編輯的整合,在讀者的腦海中重建、重現攝影紀錄者所認知的主題與相關細節。 編輯的過程就是對一個題材,藉著詳細完善的影像紀錄、分類、整理與編輯呈現的過程。 影像編輯就是透過影像的組織來呈現一個概念的做法。它可以很簡單的只是組合一堆影像讓你理解 在相同的面貌下,有著不同的差異。像是類型學的攝影或展覽,在影像之外夾藏著另外一個領域的知 識。類型學的影像編輯在於蒐集同類不同型的物種、物件或事物,藉對照尋求差異,並研究環境的影 響、習性的差異等問題。其影像形態簡單,只在清楚呈現內容,其內容則須有另一個領域的知識,或 問題探索而有深度。 它也可以很複雜,透過一系列的影像,告訴讀者一個故事,並試圖改變讀者的想法與看法,最後能 夠讓觀眾產生具體的行動力,像是報導攝影。 它也很商業,透過不同角度與程序的示範,讓讀者可以領略一個商品的外觀、特色與作用,甚至是 價值。像是商品攝影說明書。 它也可以很簡便,透過不同的影像摘要,經組織後,讓讀者可以在頁面上神遊一個地方,並了解其 特色與空間概念。像是某個地方的簡介。 編輯這個單元就是在提供一個精進攝影的方法,它提供運用影像敘事的方式參考,你也會發現透過 編輯來檢視影像,可以了解影像在拍攝、挑選與組織是否完備,以作為下次拍攝的精進參考,甚至因 為明確的目的建立,再去進一步研究影像表現的方法,選擇適用的風格與表現手法,你不會覺得學習 目的是漫無邊際的,每一次都有階段性的終點,以作為轉進下個階段的磐石。 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你也會了解影像呈現的好壞,不在於持續的買進更多的設備、而是在理念的成
102
長,學習每個人的影像可以有區隔,歲月與心血是可以被累積的。
103
構圖VS用途
104
105
構圖VS用途
106
107
構圖VS用途
108
肆.附錄設計作品 除了網站企劃、影像應用與影像教育的相關作品,在此在特別收錄2000年出 版的【設計攝影】單元企劃概念,用以銜接2006年出版的【數位攝影.數位 影像教學筆記】之發展脈絡。 此外,在影像應用設計的主題搭配上,也對文字應用設計有一定程度的涉 略,提出作品數件以作為經驗參考。
設計攝影 有關文字的設計應用
109
構圖VS用途
110
2000
設計攝影 在設計教育的環境發展屬於設計專業需求的影像教育內容。
完成這本書的動機,原本是很單純的記錄我在這個商業設計系所教的攝影課程內容,並呈現教學 成果與心得。1990-1992年間,在美國紐約的普萊特學院修的是攝影,在藝術系裡的攝影,與商業攝 影學校強調質感與打光的攝影表現不一樣,訓練比較注重運用影像呈現意念,影像內容與影像形態是 記錄與傳達意念的媒介、語彙。來到台中商專,也就是現在的台中技術學院,幾年下來主要教授的是 攝影,其中也夾雜著廣告設計、色彩計畫與專題製作,還有電腦繪圖等課程,這也讓我有機會從別的 角度看攝影的延展與應用。原來學校既有的攝影課程內容與台灣整個的攝影教育很接近,是以黑白暗 房為主,沙龍照的結構與審美標準,參雜著似是而非的黑白報導攝影。所以,我急欲將在紐約所看到 的見聞、想法與經驗加入我的攝影課程,但從構思開始,到編出一本符合自己想法的攝影教學參考用 書,竟然花了五年的時間。
一、攝影簡史 設計攝影為什麼要有攝影簡史,這麼現代的東西談史何用?在普萊特的課程裡我覺得受益最多的就 是攝影史的課程,雖然期中期末作業是我最怕的報告,不能用影像作品當作業,必須一個字母一個字 母的在鍵盤上敲出來才可以。我的第一份作業領回時,老師很嚴肅的告訴我:樹珍(shu-jen的英文發 音)你的作業我看不懂,下次交作業前找個人先幫你讀一下。 可是我還是喜歡上這個帶著厚厚鏡片,身材與鬍鬚的形態有點像帕瓦諾帝(聲樂演唱家)的猶太老 師,喝著低糖可口可樂,用戲劇般的語調與手勢陳述一張張攝影史上的經典、軼聞、與賞析。這個下 午一點的課,讓從來不喝咖啡的我為了不錯過這精彩的課也備了一份濃濃的咖啡提神上課,伴隨著一 張張幻燈片的播放,在驚訝中重新認識攝影的過去發展與風格,同時也明瞭到有多少在台灣自以為是 的新技巧與風格,竟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還有,在台灣【只有黑白才是攝影】的經典精神, 竟然是西方1930年代的遺物,在1960就已經被推翻了。攝影原來有這麼多的發展、風格與用途。這堂 課讓我在台灣的許多疑惑找到答案,也理解攝影發展的脈絡與精神。在這本設計攝影的第一單元編進 攝影簡史,並不期許所有的人也像我一樣的感動,但至少,能從攝影簡史認識攝影多樣的風格、形態 訴求與作用。
二、針孔相機 在紐約,第一次做針孔相機時,同所有的學生在這段課程的疑惑是一樣的:用兩個紙箱子加一片錫 箔紙就可以拍出影像?這個按攝影史課程所認識的概念,依樣畫葫蘆所做出的針孔相機真的讓我拍出 影像。這讓我記起“學攝影不貴,只要一兩萬塊錢買相機就可以了”的往事,民國七十年剛上文化大
111
構圖VS用途
學美術系時,攝影社在招募新鮮人社員時學長的解說。 十五年後我才找到學攝影不貴的方法,只要廢紙箱就可以了。當然,要拍好影像還是要有一組真的 相機設備,但基本的曝光、快門、光圈與顯影、負像轉正像真的可以透過針孔相機獲得一定的認知, 而且感受是驚訝與深刻的。 特別的是,針孔相機所創造出的影像是一般相機難以完成的:不只是小光圈大景深,低角度仰望世 界,如夢境般扭曲誇張的透視效果,還有沒洗出來前你不知道拍到什麼、負像比正像更吸引人的影像 世界。有人說黑白沖印已經要在商業設計系給淘汰了,為什麼還要做針孔相機?因為我相信,這對開 拓眼界很重要的設計人而言,是一份可貴的經驗,所以我保留了這個單元。這裡還要感謝設三甲與設 一孝同學,不僅運用巧思完成漂亮的針孔相機,更慷慨的將影像提供給我在此與大家分享。
三、認識相機 這個是基本認識,每一本攝影入門書籍都會提到,與其他人不同的,我期望建立一張好的影像,不 必用最貴的相機才能拍的出來,以及能創造影像的東西都可以稱相機的概念。
四、黑白暗房 來到中商,我嘗試將攝影課轉型,把過去以黑白沖印為主的課程由一整個學期降到只有幾個星期, 期間承受了許多同好與先進的疑慮壓力。幾年下來我以為我很先進,沒想到有個新進老師竟然要我考 慮把這個單元也刪去,全面轉向數位影像來處理,我才發現我有點老了。在這個新舊觀念的衝擊下, 我找到一個暫且不該全刪黑白暗房的課程原因:在數位影像的影像教育下,學生難以體會影像階調明 暗層次的演變,因為螢幕色光的色彩顯示無法呈現如銀粒子般細膩的基礎元素。低階的輸出設備也不 容易顯現豐富的明暗層次。而在傳統黑白暗房,這個豐富的連續階調卻是隨處可見的東西,讓學生在 黑白暗房中先感受最佳的連續階調,到了數位影像的校色世界,也才能有個高標準來進行。 在這個單元我還試圖加進攝影的運鏡變化練習,來豐富影像攝取面貌,同時加入影像呈現和閱讀觀 點,讓攝影者在拍照的時候不只是按快門與注意光圈,同時要有動機與企圖。這個在電影製作教育與 談電影的書籍是非常基礎的知識,但在商業設計與傳達設計科系的攝影教育,竟然冷落、忽略這個部 份,真有點奇怪。
五、影像表現 大部分的攝影教育著重在相機的使用、對焦與構圖(點、線、面與色彩的構成),也很堅持畫面 的完整與不修改,如1930年代的純粹攝影理論與做法。另一方面,也不講究影像構成元素的形態與意 義,所以在商業設計系這個要求媒介負有傳達意義的系所時,攝影的訓練始終無法滿足在廣告製作上 影像角色應有的創意與表現。此外,就算是不拍照,在廣告的製作過程,直接引用影像光碟的影像, 也常因不認識影像的作用,所以不能有效的選擇適當影像運用。在這個單元,我試著分解影像的構成 元素,並將它的作用與形態藉國內外雜誌作品與廣告、部份學生與自己的影像作品來說明。希望透過 這樣的影像表現觀摩,讓大家體會影像在面貌與意義上的應用。但由於部份追查影像原作者的困難, 未能一一詳列謹表歉意。
112
六、數位影像 由於應用便利與強大的影像可變造性,讓數位影像成為近年攝影教育必須接納的基本知識。所以在 這本書的這個單元規劃了相關數位影像的特性認識,與數位影像在運作影像的概念,如果要再更進一 步了解影像處理的細節,坊間有許多以Photoshop為內容的入門書籍可供參考,拙作全華出版社出版的 【三合一非咖啡2D電腦繪圖】也有入門與進階的影像處理示範。
七、影像編輯 台灣有上百本的雜誌每個月在書架上出現,可是卻找不到與影像編輯的書籍或單元,個人的攝影編 輯概念來自兩份在雜誌社工作的經驗。在雜誌社期間,擔任的是與美工同事的攝影工作,所以常有機 會與這些人一起討論、爭辯,甚至自己動手編輯自己拍攝的影像單元(那個時候是手工的)。在這本 書能有這個單元,首先要感謝當時聯經出版女性雜誌社的主編許春慧小姐(1988-1990年間),這個新 聞系畢業的文字工作者竟然老是嫌我的照片拍的不好,重複的太多,角度沒變化等種種問題。當時真 的氣不過這個女人憑什麼嫌我的照片?她又不會拍照!直到我在台中商專開始將影像編輯作為攝影的 一個單元教授時,看了許多學生拍的照片與做的影像編輯,我才逐漸了解這個許小姐在當時所看到的 問題。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精進一門學問,觸類旁通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換個立場做個旁觀者,比 較容易發現盲點。當然也感謝被我教過這個單元並同意作品作為說明示範的學生們。 這個單元也期盼能給從藝術觀點出發的報導攝影工作者,一個運用影像陳述觀點、組織與呈現影像 方法的參考。
113
構圖VS用途
114
2008
有關文字的應用設計
在應用設計案例中,常有以文字作為主題的設計。 基本上有三個形態常出現在個人設計品裡,分別是中華書 法的行草應用,童趣字體應用,以及講求文字意含與精神的 印刷字體應用。
中華書法的行草應用 中國書法字體裡的行書、草書,其流動奔放的墨韻與佈 局,在視覺設計的領域中獨具東方印象與特色。 從2000年的國立台中技術學院校名,到全校行政與學術 單位牌,到後來的相關設計2004【藺草文化館】logo設計, 2005【White女人】保養系列產品Logo設計,2006【石岡鄉 農會】新Logo設計,以及為舞蹈表演的文宣海報主題2005年的【凌越】、【創世紀】、2006年的【出 走】、2008年的【沁】、2009年的【京天動地】與【繫】。越來越喜歡以文字直接作為一個主題的識 別,也讓人分享我對書法字體裡形與輪廓的造型感受。 不過這裡我用的書法字體,是從【二南堂】這個中國書法字形庫找出搭配的。主要受限設計經費與 風格屬性掌控兩個因素。 個人最喜歡的當代書法家作品是董陽孜,但是沒有交情,也沒有十萬的預算,可能也請不到她為我 的構想題字,即使題字,也不見得她特有的藝術書法會與個人設計的意念相符。 當然,書法字資料庫的應用也是有缺點,你可能用到跟別人一樣的字體。 還有,收錄的字並不完整,句子裡的各文字體通常不可能找到同批碑帖,所以要用二南堂中國書法 字體,也須認識書法,並掌握各字體特徵,所以,儘管不用練書法,但是文字應用設計上,對中國書 法形態、用筆特徵,仍需要做學習。 所以儘管我們沒有書法課,未來在設計課程裡,應該要有一套有關中國書法與相關金石文化的課程 在設計教育裡面。文化教育不再是教你怎麼寫書法,而是教你怎麼欣賞書法,如果有機會在喜歡與欣 賞之餘,慢慢會有練書法的動機。 書法教育不該在初期對懵懂的孩子,強迫他們用不熟悉的工具,寫自己不懂的內容,嚇得他們在長 大前就摒棄藝術與文學領域。 透過欣賞的角度,再與流行結合,來帶動中高年紀的人學習。讓書法可以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再去感染其他年齡層的人們,這或許是另外一個推展中華書法的可能。
115
構圖VS用途
文化象徵與東方聯想 從2000年規劃國立台中技術學院的校名,持續幾年到全 校識別指示牌的設計,均採中國行草的書法字,這個應用 設計的概念就在讓書法字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儘管有部份是不易辨識的行草字體,但搜尋一個地點不 會僅靠一種方法,口頭詢問,與工作環境辨識會是找到地 點的助力之一。透過這樣的環境教育,讓學生耳濡目染書 法藝術,是值得的,所以讓指示牌不只是指示作用,也具 備美學文化欣賞與教育的作用,是這次設計的動機。 在數位化的時代,尋求有人味的設計,手寫字也就成了 個性化的策略考量之一。 在呈現非對稱、非整齊劃一的人的表現上。 當然,我們希望可以寫出一手好字,但是不能,設計的 方法讓我有機會再度欣賞別人寫的一手好字,同時又可以 有作用,進而也分享我所欣賞的字與組合。 書法字之設計應用也有教育推展之企圖。當我們因為書寫工具的轉變,書法文化的傳承無法做強制 規範,用這種設計的方法,把書法之美介紹出來,並透過設計重新定義美的範疇與應用可能,個人覺 得這也是文化推展的方法之一。
116
童趣字體應用 童趣體的應用緣起,是1997年讀中 班的兒子趙威有天在課堂中,老師在黑 板上寫完“火鍋”兩字後正欲講述相關 常識,兒子就舉手說他會寫這兩字,老 師不信,要他試一下,結果真的寫出來 了!不過正確的講是畫出來的!把文字 當圖形表現有一種童趣感,也有史前文 化的石刻符號的原始趣味,非現代文明 的思考模式與訓練所產生的字形,也許 是新字體發展的另一條途徑, 也是當代 電腦文化與規範的另一類思惟表現。 1998年文鼎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舉辦第一屆排版文字設計 比賽,於是把畫文字的概念,整合兒子描繪出的文字參加比 賽,榮獲第三名,評審評語: 字與字的空間處理很好,擺脫一般造字框,框個人色彩濃 厚,有原始造字的氣質。整件作品趣味性濃厚並表現生活化 及其親和力的一面。
自此,當設計案例要有孩子的聯想印象,或要傳達純真、 純樸、自然、自由與健康的意象或聯想,就會考慮用童趣字 體,所以在2003年【至善寶貝園托嬰中心】、2006年【愛情 果園】溫室番茄園、2008年【園情蜜意休閒農園】,2009年 愛情果園【鮮採蜂蜜罐】與台中縣香川社區【香川的甜柿】 等設計,都採這樣的字體,尋找孩子的手寫筆跡,經圖像向 量化後完成。
117
構圖VS用途
印刷字體應用 在急迫的時候,以及需要辨識度高的 設計需求中,個人則導入印刷字體的組 合設計,像是2003年進修部聯合分發的 活動標誌【進修好】,2006年的校評鑑識別設計,2006年的【數位攝影.數位影像教學筆記】封面設 計都是在這樣的情況產生。 環保與設計 2007年學校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的系展剛過,這次主題是以環保議題做海報與包裝的發揮。 但是,由於大部分的師生對 這個議題未深入考量,導致最後 學生的包裝設計作品,幾乎全都 以沒有色調的瓦愣紙來作造型設 計。另一方面,海報設計的內容 也多半重複耳熟能詳的環保議題 再做一個呼籲,看不到有哪件作 品對環保議題做更進一步的思 考,像是如何讓環保的概念可以 深植人心,或透過媒體宣傳讓環 保行動反應在行為上,或從設計 的專業考量設計可以作的環保考 量。所以整個展場失去了設計該 有的變化與多樣性,全場只剩下 表象與口號。 也在這個時候,在學校巷子裡 的一家杏仁茶小鋪,看到一件店 內陳設商品的解說,有關這本筆 記本在設計與製作時,因為考量 到油墨對環境的污染負擔,所以 紙張裡的行線沒有採油墨印刷, 而改以壓線的方式取代,以作為 對環境保護的一點心意。 這段話對我有很大的震撼與啟 發:一點點心意與一點點改變。 環視現實社會裡,要業者放棄 所有的色彩與材料來滿足綠色設 計的確有現實上的困難,但是從 一點點的改變開始,在設計時減
118
少紙面印刷面積、油墨減量、部份媒介轉為數位內容傳 播、減少用紙。 除了平面設計,在設計內容上也增加活動企劃來試圖 影響一些人的行為,像是外食帶自己的筷子,買飲料別 再加塑膠袋,這種貢獻會是具體的。也許有人會質疑, 如果只是做活動企劃,還需要平面設計嗎?活動的推展 當然需要平面設計,以做環保的推展為例,當一個人改 不了上述的浪費材料習慣,我們的活動企劃就可以透過 呼籲帶著別人一起做,這時候還是會用到文宣媒體,但 是文宣的內容就不一樣了,他就不會只是高調的口號, 而是有實質成果的方法與內容,宣傳的媒介也會因為環 保與效益會做調整。 也在同時間,接到校長指示,為學校評鑑資料封面與 導覽用品作設計規劃。求環保的設計意念也就成了我的 設計前提。原本也想要以無油墨壓印的方式來作評鑑資 料封面設計,但是發現這次的需求是少量多樣封面設計,製版的費用會很多,所以只好改以70﹪的淡 墨做印刷。 因為當初構想以無油墨的壓印方式做呈現,製版越大就越貴,所以在設計時就是以有限面積來呈現 資訊,再聯想到學校對評鑑的態度非常謹慎,資料送出前要加上許多檢視與審核,這個態度很像我們 在用關防大印的慎重,所以就以官印的概念做資訊矩陣設計。 選擇超明體的大字呈現評鑑二字為主,是在簡明提示這份資料與這次活動的主要任務,周邊的小字 就是呈現單本資料的相關內容,每組字彙隨需要做變化,但不會改變整體印象。 在檢討設計構想時,一度有人認為評鑑兩字與其他字的大小落差太大,但經解釋這樣的設計就在拉 大差距,所以檢視封面時不會將所有文字內容作一次性閱讀,避免了冗長的辨識與閱讀。而會有層次 的先將議題【評鑑】兩字視為圖形感知,進而閱讀到行政類評鑑資料表的主題。接著再讀幾乎隱藏在 邊緣的學校名稱,因為這是會在國立台中技術學院這個特定場合閱讀的文件,閱讀者已經知道他就在 這個學校,因此學校名稱就可以不用在另外特別標示,所以隨著年度別放在主要圖框的上緣,有附記 說明的意味。 只是,在評鑑時,看到封面下厚厚的用紙,只是記載供評鑑委員查閱用的列表資料,評鑑委員也只 是參閱一下而已,還是深感遺憾,為什麼不用一個有系統的資料網站來呈現這些供查詢的資料?以減 少用紙,達到更具體的環保行動。 企劃一個這樣的評鑑資訊收納網站,應該會是我的下一個要嘗試的目標。
119
構圖VS用途
/
. -, 2010.01
ISBN 978-957-21-7464-7(
.–
)
1. 952.2
99000211
236
21
2262-5666
FAX 2262-1868
0100836-1 S412 2010
1
978-957-21-7464-7 (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