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3志工導覽課程簡報(景觀) v1

Page 1

2018

新盛綠川

志工導覽景觀課程 LYU-CHUAN RIVER


CONTENTS

1

前世今生

2

整治說明

3

古今綠見

4

水岸品牌

5

Q&A


1 綠川前世今生 BEFORE


綠柳川 簡史

History of Lyuchuan

綠川本無定名,又名「大川」,日治初期有人稱之為「新盛溪」,現名為大正元年(1912 年)10 月命名,當時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 太參列台中神社的鎮座祭時,大加讚賞新盛溪之潺潺水流與青翠綠意,特為自古 無名的新盛溪正式定名為「綠川」

1892-清治

• 綠川水域於臺中 省城內縱 橫交錯,今火車 站以西為 其主流位置,地 勢低窪、

遍地泥沼

1911-填平截直

1921-逐年整治

• 1895台灣割日

• 鐵道以北綠川水路已整治完成

• 1903日人開始規劃綠川整治工

• 鐵道以南綠川流路仍縱橫複雜

程 • 1911配合臺中火車站及縱貫鐵

• 臺中市省城計畫於光緒18

路,為填平河床及低窪地,埋

年(1892)中止,省會北

下大量杉木,並填土以墊高市

移台北

地地基

資料來源:臺中市柳川、綠川沿岸景觀之發展與變遷,鄭曉琦,2010

1943-流路固定

• 日人最後一次局部修改 鐵道以南綠川水路 • 綠川南流至興大路,轉 向南行至忠明南路,完 成綠川現貌 圖例 ╱ 柳川 ╱ 綠川


綠川 前世今生

History of Lyuchuan

網路資料來源:余如季

• 清朝:綠川水道尚未整治,水道呈現蜿蜒紋理 • 日治:日人重視,現今樣貌墊定基礎,將流路更改為現今筆直中路,『綠川』名稱定名

• 民國後:民初重視經濟發展犧牲河岸景觀,後重視景觀開始整備

於綠川雙十路至中正路段加蓋興 建停車場、客運及市場,無人管 理成為市區骯髒、交通混亂的區 域。

生活污水排入河川 水質惡臭難以親近 遷移公車總站、機車停車場規 劃為綠川歷史步道與廣場,但 鄰宅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川, 綠川水質汙染嚴重並發出惡臭 。

2 0 1 7 ~ P r e s e n t

於拆除違建後的綠川兩岸發 起「同心花園」綠美化運動 ,結合機關團體和社區居民 共同拯救綠川。

與河爭地、部分河段 加蓋利用

1 9 9 9 - 2 0 1 6

國民黨軍隊撤退來臺,無棲身之 所,在眷村尚未興建完成前,政 府便同意他們在河道沿岸上興建 臨時、克難的吊腳樓。

違建拆除初期 興建為同心花園

1 9 8 5 - 1 9 9 9

臺灣光復時期 吊腳樓違建興起

1 9 7 0 - 1 9 8 5

昭和 10 年(1935 年)都市 擴張計劃,將市區範圍內的 綠川水路與街廓分割,並對 鐵道以南之綠川水路做局部 調整。

1 9 4 5 - 1 9 7 0

1 8 9 5 - 1 9 4 5

日治時期綠川之整治


日 治 時 期


吊 腳 樓


綠 川 加 蓋


過去的,綠川…


1949

1903

尚未經整治

受破壞期

小京都景色、與水交融可親

光復後砍沿岸柳樹興建 臨時住宅

1911年,新盛溪改名綠川,有「小京都」之美稱, 日人始整治綠川(以小京都概念進行垂柳綠化)

1986

景觀改造時期

推動『同心花園』活動

1958

1998至今

經濟發展

與河爭地,加蓋使用

B eforeStory

2015

綠川加蓋

髒亂及環境破壞問題產生

綠川新風華

再現

2018 新綠川


柳川整治後-經歷過中區建城

綠川

中華淨水場

-充滿人文及歷史背景 -最能代表臺中的河川

下ㄧ站,

N 柳川

綠川,與河畔的記憶重生。

綠川

-經歷過中區建城 -充滿人文及歷史背景 -最能代表臺中的河川

11


1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啟動

計畫啟動

就職3周年記者會

104.7.11

106.12.21

3 支箭 翻轉舊城區

[ 綠柳川、大車站+文化復興]

请插入图片

请插入图片

请插入图片 動土典禮

綠川整治明年農 曆年前完成,舊 市區因河川整治 重生,未來效應 會更大,這是最 滿意的政績!

105.10.23

綠川蛻變 中區水岸新面貌!



2 綠川整治說明 Our Mission


2

綠川整治重點項目

防洪

水質

景觀

品牌

水安全

水潔淨

水空間

水推廣

地方溝通 • • • •

培力計畫 綠川掀蓋 地方宣導 NGO溝通

• • • •

市區交通

管線遷移

公車超過50班大幅調整 影響2萬人次進出 公車路線更動及遷移 副市長親自召開協調

• 舊城區 • 新舊管線錯綜複雜 施工位置有限

環境空間 • 鬧區 人多 地狹 • 國際移工聚會空間


防洪

洪水無情人有情

Key issues

防汛無小事 責任大如天


• 宣洩10年重現期距洪水量、25年洪水位不溢堤為原則, • Q10=89 cms,Q25=103 cms

施 工 前

施 工 後

大雨來時,洪水會「鑽過」橋下,不再沖擊橋梁。

解決

  

歷史建築保存 確保橋梁安全 增加通洪斷面

歷史建物中山綠橋

通洪瓶頸


Key issues

水 質 未 改 善

綠川開蓋豈非空談?

不是做表面功夫




污水截流工程 收集周邊375萬平方公尺範圍內住戶及攤商之 污水每日約24,000噸,其中精武路以北之污水 經礫間處理後放流回綠川;以南則送至水資源回 收中心處理。

污水 截流 21


礫間 處理

現地處理工程 最大處理量:24,000CMD 1. 範圍:於建國臨時巿場及干城公園設 置礫間淨化設施。 2. 內容:完成1座前處理單元(位於精武停 車場)、完成2座礫間水質淨化系統,處 理綠川上游生活污水。

Grave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GCOP) 藉由生物膜吸附分解有機污染 物,並透過礫石堆疊後產生孔隙除污,污水中懸浮固體物在流經礫石間孔隙 時經過濾後,由濁水轉為澄清,是一種師法自然的淨化作用。


3 古今綠見 BEFORE & NOW


景觀

古今綠見的水岸

Key issues

讓綠川更綠 重視文史&樹木保留


綠 川 開蓋



景觀營造

尊 重 生 命 ‧ 喬 木 保 留

綠 色 基 盤 ‧ L I D


櫻橋還在


水泥化





4 綠川水岸品牌 Branding


綠川水岸品牌 綠川,臺灣第一個水岸品牌, 一個載體、一個地方情感的源起

34


TEA 百二歲|綠川茶包

Note book | 綠川記憶深處筆記本

Ly u C h u a n B eer |綠川啤酒

Mu n g Be a n C a ke |

Re d En velope |

綠川綠豆糕

綠川新年快樂紅包袋


治水,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 水質、防洪、景觀、品牌

綠柳成蔭 川流不息 水利大臺中


5 綠川導覽及八景 Branding


5

綠川導覽路線

開始Start

以東協廣場前平台 為集合地點

探索

說明綠川整治重點: 防洪、水質、景觀

導覽牌解說 針對各區導覽牌 逐一說明

綠川八景 以水聲、河岸造型、線 條發想成音樂的概念, 展現綠川可令人駐足賞 景的地點

我愛綠川 大合照囉!


新盛綠川 綠川解說 L Y U - C H U A N

R I V E R


建議新設 解說牌位置

平面配置

解說牌1座(LID)

解說牌1座 (喬木保留)

解說牌1座(喬木保留)

解說牌1座 (中山綠橋)

解說牌1座(綠川之水)

解說牌1座(中山綠橋)

解說牌1座(櫻橋)

解說牌1座(綠川之水)

解說牌1座(LID)

解說牌一座(綠川之水)








新盛綠川 綠川8景 L Y U - C H U A N

R I V E R


綠 川 全 區 導 覽 簡 介

Map

3 以水聲、河岸造型、線條發 想成音樂的概念,展現綠川 可令人駐足賞景的地點。

8

6

5

4 1 2

7


Attraction 綠

8

綠川小路(可休憩)

1

雙十路至成功路水岸散步道

綠水協奏(可休憩)

5

綠坡階梯與踏石水岸空間

圓舞曲(可休憩)

水舞台

2

3

綠川與東協廣場間的活動廣場

臨水曲線踏石空間

中山綠橋

6

河段百年古蹟

櫻橋

管弦重奏(可休憩)

7

曲線造型橋,可觀賞周邊落瀑與水岸景色

4

觀賞橋下古蹟與橋面復刻之建築體

綠川,憶

8

民族路至民權路水岸風景


綠川小路

01 Attraction 綠 川 8 景

雙十路為綠川出水源頭,原本上游的污水透過礫間處理後的潔淨水送至綠川,原本加蓋的路段,重新開蓋將後導入水源,讓河川恢復成自然 的樣貌,兩側沿岸設置平緩的散步道與休憩座椅,河道間串連著木棧道搭配專屬綠川的燈飾與欄杆,低調樸實的質感,營造出閒逸謐靜氛圍 的綠川小路。鄰房的住家商家也因為綠川的開蓋開始進行立面翻轉,透過政府補助計畫以期讓住商都能與水與環境整合,讓中區更甚活絡。


圓舞曲

02 Attraction 綠 川 8 景

以弧的形態活化出自然的河畔空間,分 布再水中的曲線跳石利用寬窄、高低的 不同創造出動感與層次,象徵著綠川水 能夠川流不息。 讓河岸變的更加生動,型塑硬體與水的 柔軟型式,透過一種流線的方式譜出 「水」的旋律,聽!綠川在歌唱! 並結合水舞台,以一種音樂表現的方式 呈現-綠川圓舞曲。

跳石上的獨盞燈形成一處端景


水舞台

03 Attraction 綠 川 8 景

曾經是臺中最熱鬧的第一廣場,那時最流行的商圈,過去台中人必潮聖的地方, 每到假日都是人潮洶湧,逛街血拼的人們一波接著一波。因都市變遷、環境影響 讓該處逐漸沒落。因移工漸增,這裡已不再是大家愛來的商場了,反而成了外來 移工們,假日最愛聚集的地方,現以改為東協廣場。 過去為加蓋關係將惡臭骯髒的污水掩蓋於水泥蓋子底下,然而30年後綠川終於 重見天日,為避免讓開蓋影響空間縮減,故規劃將河岸打開後,以東協廣場延伸 至河岸平台,讓未來在這辦活動或是表演時,將人群聚集,並與水環境整合,做 為一個新型態的表演舞台、空間。


綠 川 8 景

櫻橋

04 Attraction

現勘時發現橋下的櫻橋遺址,為了保護古蹟,重新變更設計,並將施工過程中全程錄影,並規劃施作以清玻璃的方式保留原生牆面,設置了過橋 空間,完整的將櫻橋橋墩保留,過橋空間採展示方式呈現,評估後續亦可配合各單位策展使用。 因為深埋在台灣大道下,僅能看見櫻橋橋台,故將其復刻至台灣大道兩側,讓民眾回味當時櫻橋的古色古香。


綠 川 8 景

綠水協奏

05 Attraction

以鋼琴鍵盤的設計概念,透過水流的聲音,讓 水與周遭綠意結合,譜出協奏曲的旋律,讓公 園眼科前吃冰的民眾有一個休憩的空間。 享受水流的情境與百年建物中山綠橋的結合, 在水岸吃冰也是一種享受,過去在宮原眼科大 家只能站著吃冰,現在多了一個水岸客廳,讓 人與人之間多了一點情牽。


綠 川 8 景

中山綠橋

06 Attraction

中山綠橋(原稱「新盛橋」),興建於1908年已 超過百年歷史建築,於2004年公告「歷史建築 物」具備法定文化資產身分,施工前將其列入 指定保護建物。 隨著都市發展及氣候變遷因素,當初為解決百 年歷史建物中山綠橋的通洪瓶頸問題,確保橋 梁安全並兼顧防洪的概念,台中市政府採用在 地獨有的功法夫妻樁及地盤改良的方式,新設 置防洪設施,以增加近一倍的通洪斷面,讓這 座別具歷史意義的百年老橋得以滿足防洪標準, 安全及優雅的立足於綠川上。


綠 川 8 景

管弦重奏

07 Attraction

以線條及木紋的方式讓這座景觀橋梁別具特色,當初因民眾提出為考量電子街連通的道路,故將該橋梁設置成人行可用空間,並以中山綠橋落瀑 為造景,一種療癒的景觀呈現,譜出一首管弦重奏的樂曲。


綠 川 8 景

綠川,憶

08 Attraction

過去在余如季同心花園時期,為回復綠川小京都的美名,將綠川種植許多喬木,為此台中市政府保留在地原有喬木,讓樹木藉以傳承記憶,並 將原有已掏空之卵石護岸加厚加固,讓民眾更加安全,以自然石打造的砌石護岸,多了植生空間及生物棲息環境,回憶過去綠川,綠的風貌。


6 綠川問答小秘笈 Q&A


6

綠川問答秘笈


2018

新盛綠川

志工導覽景觀課程

Thank Yo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