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綠 柳川與文化地景2018 4 14

Page 1

2018/4/13

台中綠 柳川與文化地景

黃 慶 聲 文化資產局文資學院講 師 2018/4/14

靠這四台 退休老師黃慶聲「四機一體」 保護老樹、老房子,超有行動力。1001015洪敬浤攝影

講師 黃慶聲 簡介

0937-272 343

NGO台中市文化資產守護網‧黃慶聲/Facebook ‧臺中教育大學區社系 嶺東科大觀光學系 講師 ‧臺中市 華光國樂團 團長 ‧臺中市 孔廟釋奠大典 樂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碩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 結業 ‧研究領域為: ‧宗族發展、聚落/社區文化、祠廟祭祀文化、傳統 表演藝術、傳統建築、國樂演奏與組織訓練。 ‧從事地方文化研究20年、國樂演奏教學42年

‧前言(認識綠川) ‧綠川位於清代的(台中)東大墩東側, 日治初期原名「無名溪」、「新盛溪」 ,為台中市中心四條主要河川之一,與 柳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 ‧綠川是台中市人文發源地,乃因綠川 流經台中盆地所形成低窪平原,早期的 平埔族原住民、以及後來的漢族移民居 住於此,位在現今台中公園一帶發展出 市街-清代稱 東大墩街。

一、地理的綠川 ‧綠川上游源自北屯圳,在北屯區和北區交界處東段, 流經北區、東區、中區、西區、南區,於僑泰高中( 大里區、烏日區與南區交界)附近匯入舊旱溪。 ‧其中自台灣大道、綠川東西路口至精武路口這段河川 已不復原貌:往北已加蓋為雙十路一段之一部分;往 南的綠川東街、綠川西街之間與第一市場前(現今台 中第一廣場),也已加蓋。 ‧綠川上游稱「東勢子溪」沿著精武路和雙十路一段地 下往西南流,今台中公園內的日月湖即綠川河道的殘 蹟。

1


2018/4/13

麻 梅 柳 園 川 頭 川 土溪 庫 溪

取自 陳家彥製作:大台中河川圳路之旅_葫蘆墩圳上埤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zzxB4ojIbnaw.kWq2VK_Q5yo&usp=sharing

一1.台中盆地發展史、 清末日治初期 ‧臺中市位於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三 大主要河流的流域 ‧由於中下游分水嶺低矮,或為丘陵、或 為平原,因此彼此間的界線並不明顯。 例如,平坦的后里台地是大甲溪與大安 溪的分水嶺;臺中盆地北側豐原附近就 是大甲溪與大肚溪的邊界。

古大甲溪、大安溪河道發展圖 (引自林良哲,2003)

2


2018/4/13

‧西元1911年,台中廳告示第一百七十八號市 區改正設計大要,保留綠川、柳川外,其餘 各河床、窪地皆以填平,其跨越綠川各橋樑 於此一同改建,並進行河道截灣取直呈現今 貌東北-西南流向。 ‧西元1912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新 盛溪,因河岸景色綠映青翠而改名為綠川至 今。 ‧有鑑於綠川面臨環境上危機,西元1970年, 由攝影記者余如季先生發起《綠川‧同心花 園》活動引起各界迴響,因此逐年至今已有 美化河岸景觀。

日治時期的綠川 柳川

地理的柳川 ‧柳川位於臺中盆地,屬於烏溪水系,為舊旱溪 的支流,為台中市中心四河川之一,與綠川、 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

‧中正柳橋到南屯柳橋為「柳川汙染整治及環境 改善工程」,施工期為2014年到2016年年底, 其中臺灣大道至民權路為生態工法的親水景觀 段(12/24即將竣工啟用)

3


2018/4/13

麻 梅 柳 園 川柳 頭 川 川 土溪 庫 溪

取自 陳家彥製作:大台中河川圳路之旅_葫蘆墩圳上埤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zzxB4ojIbnaw.kWq2VK_Q5yo&usp=sharing

‧柳川流經臺中市豐原區、潭子區、北屯 區、北區、中區、南區、烏日區。 ‧主流(最長河道)上游為葫蘆墩圳系統 的北屯支線圳道,向南流入潭子區境, 大致沿山線鐵路東側流經潭子街區 ‧續向南流入原省轄市臺中市現域,於北 屯區碧柳一巷橋下之「雷公汴」分流成 兩條圳道,其中向西南流之二分埔分線 即為柳川。

‧柳川於雷公汴分流後,向西南穿越山 線鐵路、北屯路及松竹路等橋下後, 沿柳楊東、西街向西南流,經新民高 中、中正公園、五權國中後,再流經 數個曲流進入柳川東、西路 ‧續向西南流至忠明南路旁越鐵路後, 大致沿復興路北側向西南流,過環中 路轉向南穿越省道,即進入烏日區境 ,續沿前竹里、仁德里交界南流,於 復光橋東側注入舊旱溪。

4


2018/4/13

柳 川

北 屯 圳

綠 川

麻園頭溪/土庫溪 南 屯 溪

舊旱溪

5


2018/4/13

‧柳川、綠川經日治政府對其規劃整治及移植垂柳 ,使當時的台中市享有「小京都」之美名。 ‧1949年國民政府撤台,大批國軍將柳川、綠川兩 岸柳樹砍除、興建臨時屋舍,使原有景觀遭受破 壞。當時在柳岸邊的住戶生活單純、富人情味, 而綠川沿岸則產生出名噪一時的綠川商業區。 綠川

‧市府於1960年代起逐步拆除柳川、綠川沿岸違建 ,於1987年完成違建拆除工作,市府不斷進行柳 川、綠川兩岸綠美化工作,逐步恢復原有的美麗 河岸風光。

日治時期 綠川

圖2-1臺中盆地的形成及地形示意圖(引自:林良哲、袁興言,2003)

6


2018/4/13

• 現代 中山綠橋 (新盛橋)

黃慶聲 2008

二、歷史的綠川

1.公園遺址、清末台灣府城 2.日治時期 3.國府時代

7


2018/4/13

1904臺灣堡圖 -台中

‧清末台灣府城 綠川

昭和2年1927

8


2018/4/13

明治41年(1908)縱貫鐵路通車大典,在臺中公園 舉辦貫通典禮- 取自 台中市文化局 老照片輯

取自1944美軍繪製台灣都市地圖

取自FB 台中中區的文史

9


2018/4/13

有關 練兵場 - 干城營區

1921年日治時期地圖 –取自中區再生基地

取自FB 台中中區的文史

取自FB 台中中區的文史

取自FB 台中中區的文史

10


2018/4/13

Lyu_Chuan_Map 日 治時代末期1944年 之台中市地圖,圖 中所示「Midorigawa」(日語羅馬 字)即為綠川。 藍色為未被加蓋的 綠川,紅色為近代 已加蓋成轉運站, 橘色為加蓋成雙十 路一部份道路之用 。 取自美軍繪製台灣 都市地圖網址 ‧http://www.lib .utexas.edu/maps /ams/formosa_cit y_plans/

三 、人文的綠川 • 沿岸商圈(舉例) • 東勢子聚落(東勢里) • 與在地文化資源

綠川里

綠川與中區舊城

臺中車站 1905年台中停車場設置(第一代車站)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典禮,曾是臺中 市重要門戶,亦為市民日常生活公共空間,六○年代林權助、余如季、許炎稜 等人曾在此舉辦「假日影廊」攝影展。目前站體建築為1917年改建,由設計過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等重要公共建築的森山松之助設計,磚牆面搭配白色水平 飾帶,為「辰野風格」。中央立面為 三角形山牆,鑲有橢圓形勳章牌,兩端以 方柱向下。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綠川可以說是臺中城市發展的起源地之一。日本時代市區改正的規畫,將綠川 截彎取直、填平低漥泥濘的區域,形成今日的樣貌。因為總督 佐久間左馬太 來 訪,看見河岸翠綠的景象,從 新盛川 的名稱,改為綠川。 棋盤式的街道沿自市區改正,中區是早期日本人聚集的商店街,散步巷弄,可 以看見各樣日式建築裝飾特色精華。 資料來源:中區文史復興組合

11


2018/4/13

中山綠橋(新盛橋) 明治41年(1908)縱貫鐵路通車大典,在臺中公園舉辦了貫通典禮,參加典禮的華 族與高官,從火車站出發經過的第一座橋,就是新盛橋,綠川的整治也在明治 41年中完成。 新盛橋是東南亞第一座鐵筋混凝士橋樑,當時的臺灣連金屬冶煉設施都沒有的 年代,新盛橋上面的欄杆雕花鐵件與原本的四個金屬燈柱,可是遠從英國進口 ,雖燈柱已經被更換過,不過欄杆的鐵件到今天還保存的相當良好。橋體本身 上面的泥塑,則是鈴蘭花與櫻花,只可惜碑文也同樣被破壞,更換上民國碑文 ,相當可惜;美麗的拱形橋體,是目前綠川上唯一保存下來的日治時期橋樑。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宮原眼科 建於1927年,為日治時期留德眼科博士 宮原武熊的診所。建築物有九個店面 的寬度,立面有七個拱門。戰後幾經更迭,在九二一大地震摧殘下更成為危樓 ,屋架、外牆坍塌,只剩沿街立面完整。2010年,日出集團買下打造為旗艦店 ,委託三位畢業於中原建築系的專業者執行整建,蘇丞斌負責設計,楊書河負 責結構,陳公毅負責舊建築調查。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金沙百貨(神鑑大樓) 位於臺中車站前方,1998年完工。 2000年因九二一大地震及商圈逐漸外擴西移 等因素,金沙百貨經營不理想而結束營業。後 改名金沙休閒購物中心,經營內容由百貨業改 為電子產品商場,也引進補習班、舞廳、餐廳

白福順律師事務所(好伴)

等。 2005年2月因火災關閉,2013年皇家季節酒 店買下整棟大樓,與艾美酒店品牌合作經營, 未來將整修為臺中李方艾美酒店。預計2018 年1月,臺中李方艾美酒店營運。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白福順律師 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1930年代在臺中市開設事務所,是位常為臺 灣人民喉舌的知名律師,戰後當選臺中縣參議員,任臺中二二八處委會委員, 事件後晚年遭國安局監控。 民族路35號(目前為好伴工作室)為當年白福順律師事務所,騎樓招牌仍可辨識 ,建築立面採用淺褐色Scratch磚,為當時流行建材。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12


2018/4/13

千越大樓 有50年歷史的千越大樓曾風光一時,分前後兩棟,前棟面臨綠川為十層,後棟 五層,內建百貨公司、舞廳、遊樂場等,一度為成功嶺大專兵假日必遊景點。 2005年底前棟七樓外勞舞廳一場火災,至今整棟只剩一樓部分商店、二樓網咖 和七樓外勞餐廳在營業,其他樓層多為廢墟狀態。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第一廣場 原為日治時期的第一市場,許多知名老店皆發跡於此。1978年10月火災後始推 動改建,於1990年整建為地下停車場、精品服飾、美食街、電影院、KTV、電 動遊樂場、保齡球館、溜冰場、民歌西餐廳等,多為青少年與外勞休閒去處, 周邊因東南亞異國商店聚集,有「臺中小東南亞」之稱號。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青草街- 漢強百草 成功路90巷青草街,有青草街之名,不外乎一小條街上林立各式樣的青草店面,而漢強 百草在諸多百草店林立的青草巷中算是初始的元老之一。李漢強先生說,店裡的藥草有來 自苗栗、嘉義民雄和部分東部山林間,另外這幾年也開始在台中縣烏日郊區買一塊地自己 栽種藥草,以便掌控貨源並以備不時之需。而漢強的秘方是以精密的儀器測量藥草間的比 重關係,確認調製出最適宜舒爽的口感。漢強百草亦因各類乾、濕百草備料齊全,因此許 多消費者趨之若鶩,再加上一直以來都擁有很好的口碑,及世傳家訓「濟貧助貧」,更是 造成顧客絡繹不絕的主要因素。 店內傳家寶則為自開店使用至今的 定秤,其定秤與藥草多年的接觸下,附蓋上一片深褐細 緻的色彩,仔細觸摸可感受到那點點微粒和香氣,這樣的秤雖然過時但用來也順手,有些 東西越老越深得主人心!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豐中戲院 位於成功路25號的 豐中戲院,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影院,於日治時期已開始營 業,在全盛之時主要放映的都是洋片,豐中戲院可以說是當時人們暸解西式文 化的主要窗口,這裡有著老臺中人深刻的記憶,設計者是以畫電影看板起家的 王水河先生,建築物目前為閒置狀態,無法一窺其室內空間。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13


2018/4/13

建國市場 建國市場於民國61年竣工使用,40年來是臺中市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市場。市場 用地原為國軍裝甲部隊房舍與耕地,後來政府規劃成市場,並招租容納綠川東 、西街,車站旁等附近攤販,初成「兵仔市」市集。早期為國軍部隊副食品供 應所,曾是許多蔬果、肉品聚集地,其後各種攤商陸續進駐營業,於是變成如 今的建國市場。市場的一、二樓為商業區,三、四樓為住宅區。 1999年,921大地震時市場二樓受損,二樓攤商遷到復興路五段的建國臨時市 場。2015年,建國市場因面臨都市更新計劃,將遷移至東區原臺糖專用區的新 建國市場。

東 勢 子 庄

綠川上游 ─ 東勢子溪

綠 川 上 游

14


2018/4/13

東勢子溪舊河道-精武路217巷 武德橋

準歷史建築

福建源

15


2018/4/13

16


2018/4/13

準歷史建築

梅鏡堂大門

梅鏡堂前的舊河道 精武路186巷

準歷史建築 梅鏡堂正身

17


2018/4/13

18


2018/4/13

準歷史建築 勝昌堂

19


2018/4/13

20


2018/4/13

舊河道旁的 玉皇宮

消 失 的 地 景 湧泉閣 清光緒十五年(1889)劉銘傳在台中築省城時,建造考 棚為科舉制度的考試場,現已不存。日治明治二十八年(1895) 民政支部設於台中時當做廳舍的一部分使用。 大正十三年(1924)四月以重要古蹟把考棚首樓移至水源地內 保存(在今文英館後面小公園),而命名為「湧泉閣」,可惜 年久失修,民國四.、五十年代已毀壞傾圮。

21


2018/4/13

此為大正十三年(1924)移築峻工後的照片,參考台中 市珍貴古老照片第一集P215、216(楊建章提供)

臺中公園-湖心亭

臺中公園 臺中公園週邊為臺中早期發展地區之一,當時公園內的大土丘(砲台山)亦為 臺中古名「東大墩」的發源地,而日月湖 也是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 1900年臺灣總督府於臺中市實施市區計劃,除將臺中市區街道採棋盤式規劃, 並規劃公園設施,最初公園規劃在今臺中車站位址,後因鐵路經過而將公園遷 至此,當時霧峰林家捐出私有花園為建地外,並結合臺中省城-北門樓、原大墩 街東北端的砲台山為建地,其建築經費全由當地官民捐獻。 1903年10月28日落成啟用,初名「中之島公園」,1945年二戰後,更名為「 臺中公園」。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湖心亭位於臺中公園之日月湖內,公園設立初期尚無湖心亭,是1908年10月24 日為了在臺中公園舉行「臺灣縱貫鐵道全通式」而建,並做為鐵路開通的紀念 建築物。 日治時期有「雙閣亭」、「弘園閣」、「香閣」之稱,為雙併式尖頂涼亭,亭 子水面下以混凝土柱支撐,平臺上之樑柱以木構架為駐結構。外圍護欄以鐵式 欄桿。屋頂尖端以四脊弧交又為頂高設計之造型。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22


2018/4/13

1908.10.24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大典 載仁親王休憩處 文化局提供

96.10.19.湖心亭修復揭幕,廖了以母親 廖節女士 親送市府油畫 廖節(佐藤節子)的父親就是當年主持建造的臺中廳廳長 佐藤謙太郎

23


2018/4/13

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清朝台中富商吳鸞旂家中的公 館的外門樓,建築於清光緒年間(約1880年代)為紅 磚造二樓建築,樓上是供巡守休息的門房, 樓下則 是進出公館的大門。更樓又稱「鼓樓」,俗稱「譙 樓」,用來巡守,並敲鑼報時。 台灣光復後,吳鸞 旂公館的土地產權幾經轉手,後為台中市政府取得。 1980年代初期,台中市政府標售土地, 吳鸞旂公館 遭買主拆除,改建為商業大樓。當時市政府僅保留這 座更樓,遷建於台中公園。

日治時期 台中神社文物- 鳥居

臺中公園-望月亭 望月亭的前身為1889年臺灣省府城的大北門城門上之明遠樓。其原址位於今自 由路、臺中公園口附近。日治時代,臺中因實施都市改正計劃拆除城垣,最後 只剩下大北門上層的 明遠樓,1903年因興建臺中公園,地方士紳議請保存北門 明遠樓,故才將其移至公園內的小丘間現址。 形式為 單開間,歇山翹脊式。已登錄為 歷史建築。 北門樓於1948年由臺中市長陳宗熙重新整修,並改名「望月亭」,庭中有「曲 奏迎神」匾額(是對北門外墳場陰魂的敬稱)是臺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 資料來源:中區再生基地/大墩報

24


2018/4/13

柳 川

綠 川 砲台山(舊稱:大墩)已登錄為歷史建築,標高 89.598公尺之土丘,台中盆地核心區之最高點,為 早期重要軍事據點,後為明治時期 台灣地籍座標 系統創設之原點;亦為台中市古名大墩之由來,故 丘上有各期 一等三角點及紀念碑。並有日治時期 銅像基座,現為 抗日紀念碑。

二、歷史的柳川

1.公園遺址、清末台灣府城 2.日治時期 3.國府時代

25


2018/4/13

‧清末台灣府城 綠川

柳川

1904臺灣堡圖 -台中

26


2018/4/13

1921年日治時期地圖 –取自中區再生基地

昭和2年1927

柳 川

綠 川

27


2018/4/13

取自1944美軍繪製台灣都市地圖

Lyu_Chuan_Map 日 治時代末期1944年 之台中市地圖,圖 中所示「Midorigawa」(日語羅馬 字)即為綠川。 藍色為未被加蓋的 綠川,紅色為近代 已加蓋成轉運站, 橘色為加蓋成雙十 路一部份道路之用 。 取自美軍繪製台灣 都市地圖網址 ‧http://www.lib .utexas.edu/maps /ams/formosa_cit y_plans/

柳 川

19 43 年 日 本 時 代 最 後 一 個 版 本 的 臺 中 都 市 計 畫

三 、人文的柳川 • 沿岸景觀 • 在地文化資源

28


2018/4/13

中區公所(原中尊寺)

圖片來源:《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中尊寺,是台灣日治時代建於台灣台中市柳町(現 台中市中區)的淨土真宗本 願寺派寺院,山號「護台山」。戰後廢寺。 明治29年(1896年):本願寺派在 台中設置布教所。明治33年(1900年):布教所移轉至新町(後改稱新富町) 。明治34年(1901年):布教所移轉至柳町。大正4年(1915年):布教所改 稱「中尊寺」。

圖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戰後,中尊寺被國民黨政府接收廢寺,本堂(大殿)改為中區區公所,僅存輪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所。2013年被中區區公所全數拆除

29


2018/4/13

光復初期柳川兩岸都是被違章建築佔據,後來將違章建築拆除,卻將此地加蓋。 背後那棟宮殿式的樓房是日治時期的 中尊寺,後被拆除改建成台中市中區區公所。 資料來源: 何澄祥部落格

中尊寺 輪番所 圖來源:膠原性獨立軍總病毒的恐怖蔓延

有關 中尊寺 VS. 武德殿

中尊寺2 圖片來源:《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第二代台中武德殿《台中市珍貴老照片專輯2 ─ 文化協會的年代》

30


2018/4/13

台中支部武德殿 落成記念

https://localwiki.org/taichung-literarylandscape/%E6%A8%82%E8%88%9E%E8%87%BA/_files/%E6%A8 %82%E8%88%9E%E5%8F%B0.jpg/_info/

31


2018/4/13

美軍顧問團 Tom Jones 1957-1958

搖鈴瓏賣雜細《逐漸消失的影像-陳石岸攝影展》國立台灣美術館_典藏之美 P.20

32


2018/4/13

柳川上游 溝背 雷公汴

柳川上游 縱貫鐵路 通過

柳川 光復路段 北管 軒園拼 之集興軒

33


2018/4/13

中聲廣播電台

柳川 中山路段

34


2018/4/13

臺中市中區 柳川河畔至後壟子莊 日治初期鋪設石頭子路 起始位置

柳川 舊河道-藍興里

臺中市中區 柳川河畔至後壟子莊 日治初期鋪設石 頭子路位置圖中華路一段60巷內,遠處是仁愛街

柳川工程特色與環境介紹 資料來源 :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

35


2018/4/13

36


2018/4/13

緬懷過去,永續將來 都市更新,文化先行 飲水思源,教育優先

報告完畢

謝謝各位

3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