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1970
547 NT$180
2015/07 ISSN : 0250-331X
珍惜土壤、愛惜土壤
重返 土壤
土壤關鍵字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土壤微生物探索
土壤強心針
在水泥、柏油的屏蔽下,你多久沒觸碰真正的土地?
486 SCIENCE MONTHLY 2015.7
攝影 / 王為豪
位置在船帆座與船尾座的發射星雲,為還在持續擴張的船帆座超新星殘骸,此超新星推測在 11000~12300 年前爆炸。
古姆星雲 Gum 12
攝影 / 王為豪
為位於蛇夫座恆星形成區的暗星雲。這張照片只取天蠍座的一小部份,位於圖中黃色區塊中最亮的星體是天蠍主星心宿二,其附近的黃色星團為 M4 球狀星團。
天蠍 – 蛇夫天區 Sco-Oph Cloud Complex
心宿二
M4 球狀星團
Vol.46 No.7
487
專欄文章
飛上天的技巧—
作 者 何崇德
實驗火箭的設計原理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數
學科教師。從民國 93 年起,將
成大論箭教學活動引進到全國 各高中職舉辦已超過 90 場次。
3 ! 2 ! 1 !發射! 實驗火箭要如何穩穩的飛上天?
從動力學的觀點,火箭從點火升空、到完成任務、安全返航,整
實驗火箭
個過程中,重力的作用,一直都在,空氣的力量也沒停止過,再
指的是為教育、學術或休閒等用途,使用紙、木頭、 塑膠等普通材料,以及安全藥柱,依據火箭工程學原
加上火藥的推力,也必須列入考慮。因此,實驗火箭的整個運作
理,透過電腦輔助設計的協助,按照所需的性能來進
過程,即是在推力、重力、空氣動力作用下的運動過程。
行設計;並附回收系統,其飛行高度在視力所能及之 範圍內的小型火箭。
安定片 箭身
鼻錐
阻燃層
重心
藥柱
重力 實驗火箭應包含鼻錐、箭身、安定片、藥 回收系統(降落傘)
柱、回收系統等五大部份。實驗火箭的設 計過程,包括氣動力的外型設計與修改、 藥柱的選用、回收系統的設計等。
502 SCIENCE MONTHLY 2015.7
推力
理 .物 | Physics
火箭空氣動力 空氣動力,指的是由於空氣的運動,所產生的力量。 當空氣產生運動,整體的平均速度 V 不再是零時,空氣將可能產生不同於 靜態壓力的動態壓力。所謂的動態壓力,指的是將有速度的空氣擋住,所 需要之單位面積的力量。當空氣單元的速度為 V,其動能將為 ,其 中 ρ 為空氣單元所擁有的質量,也就是密度。假設空氣單元被擋下,其動
靜壓 p
動壓 V
能完全被吸收,但卻並沒有浪費在產生聲音、或溫度上,也就是動能完全 轉變成位能,然後再以壓力的型態呈現,即成為動態壓力,或稱為動壓, 其值也就會是 。
空氣之壓力。
假設溫度不發生變化,空氣分子不規則運動的速度 a,也就不會發生變化。此時,單元內所有的空 氣分子,都產生了一個整體一致的平均速度 V。當然,在這裡我們要了解,空氣分子的速度 a,方 向是雜亂的,每一個分子有自己的速度,然而,空氣單元的速度 V 則是一致的,方向大家都一樣。 由於溫度其實並沒有變化,故空氣分子的速度 a 仍然一樣,所以,速度 V 並非額外多出來的速度, 只是大家原本散亂的 a,產生了一個方向相同的 V 分量而已。而 V 一旦產生,空氣就有動壓了。 此時,a 用以產生靜壓部份的分量,必然會降低,因此,靜壓就會下降。而且,速度 V 越高,動 壓愈大,a 在產生靜壓部份的分量,就越降低,靜壓就會下降得更多。但是,由於 a 其實並沒有發 生任何變化,所以,壓力只是在靜壓與動壓之間做轉換而已,故靜壓與動壓之和,應為常數,才足 以說明此一現象。此即一般所謂的「白努利定律」: a
靜壓 p
空氣動力
空氣只要有速度 V,不論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就有可能產生動態壓力 ,故 是空 氣動力學的基礎。一個物體,在穿過空氣時,必
實驗火箭的受力狀況。
V
動壓 V
動態壓力的產生,來自空氣平均速度 V,由於 a 方 向的偏轉,使得產生靜壓部份的分量減少,靜壓降 低,動壓升高,且其和為常數。
然會施加力量於空氣上,並對空氣造成擾動,空 氣也必然會產生相同的反作用力,即空氣動力作 用在物體上。在整個物體與空氣的互動中,只要 有空氣的運動,不論是何種型態,其相關的力
除了 之外,還有許多會影響空氣動力
量,都必然與 有關。換句話說,都必然是
的因素,如形狀、姿態、尺寸等等,都會影
的函數,所以我們說, 是空氣動力
響空氣動力的大小。
的基礎。
Vol.46 No.7
503
重返土壤歲月 Past, Now & Future
a b c a (Denls Defreyne, https://goo.gl/yDaf5b) d
b (Jareed, https://goo.gl/S95pcS) c (Nick Bramhall, https://goo.gl/h9jLIN) d (Nosha, https://goo.gl/1Pmf0k)
522 SCIENCE MONTHLY 2015.7
土壤靜靜生成 Million Years Ago
工業與城市開始覆蓋大地
農業從土壤中誕生
Hundred Years Ago
Thousand Years Ago
我們與土壤的未來? Now & Future?
Vol.46 No.7
523
2
COVER STORY
不可不知的
文
土壤關鍵字
郭鴻裕
(JAY MANTRI)
在日常生活中,土壤似乎隨處可見。土壤是生產食物的
但隨著各種人類活動的快速發展,使得全世界
基礎,為基因庫與生態系提供棲地,並提供我們飲用
的土壤正快速退化當中。土壤退化包括:地滑
水、生物質量(biomass)與原料。然而,土壤是一項
崩塌、汙染、土壤侵蝕、土壤有機質流失、夯
不可再生的資源。數公分的土壤,需歷經數百年以上的
實、鹽化與封存等。這些現象將損及人類健康、
時間才能生成。
改變生態系統,並造成氣候變遷。我們的經濟 繁榮與生活品質將遭受沉重打擊。臺灣土壤保 育目前只著重於水土保持與防治土壤重金屬汙
作 者 郭鴻裕
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兼組長。從 事土壤調查工作,建立我國土 壤及農田土地覆蓋資料庫。
526 SCIENCE MONTHLY 2015.7
染,尚有多種土壤資源威脅及土壤功能甚少在
行 政 院 農 業 委員會
國內被討論。
土壤功能 在展開行動保護土壤之前,我們必須先認識土
存庫之間的流動。土壤是地球第二大碳匯,科
壤的重要功能。
學家估計其吸存的碳潛力遠大於森林及空氣中
就生態系功能而言,農業便是絕佳例子之一,
CO2 的總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土壤碳匯」
作為減緩溫室氣體之策略,包括:木炭或生質
農民於土壤上種植各種作物,以供給人類或是
炭掩藏農田,並可以改良土壤;利用乾旱區或
動物的糧食。土壤可說是會呼吸的大地,具有
半乾旱區增加土壤碳酸鹽;保育耕犁方式及作
在大氣、地面水與植被之間過濾、緩衝、轉變
物殘植管理增加土壤有機碳,並減低能源消耗;
等能力,強烈影響地表之水循環以及陸地與大
施用廄肥增加土壤碳儲存量;實施有機農業等
氣系統間之氣體交換,防止地面水與食物鏈受
策略,但是這些策略需要視地區再精確評估。
到汙染,並保護包括人類在內之環境品質維護
另農業部門可以積極發揮土壤碳匯功能,以抵
功能。另外,土壤中的生物種類繁多,數量也
換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遠多於地表生物體之總和,因此土壤為生物多 樣性之主要基礎,而人類生命又極度仰賴生物
從非生態系功能來說,土壤為原料之來源,例
多樣性。土壤中之基因在許多科技,尤其是生
如一般所熟知之土、砂、碎石、礦石等。而原
物技術以及生物工程處理,皆日漸重要。
料為人類社會科技、產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 基礎,例如建置工業廠房、房舍、運輸、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土壤中有機碳之貯存量高出地
娛樂、廢棄物棄置等等。土壤造就我們生活地
表生物質量之總碳貯存量三倍,為大氣中有機
景的主要部分,為我們封存並保護化石與考古
碳總量之兩倍。全球碳循環是碳在大氣、海洋
學之無價寶藏,使人類對自身及大地之歷史得
及包括植物和土壤的陸地生態系統三個主要儲
以更加瞭解。
高山地區不當的土地利用。
( 作者提供 )
土壤科學家努力的調查、估算與瞭解臺灣的土壤碳匯並比較不同土壤類
( 作者提供 )
不同土地利用造成土壤碳積存不同量。
型的土壤碳庫差異性,以便於加強各地的土壤碳匯功能管理。
Vol.46 No.7
527
COVER STORY
【SOIL】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行前必備 Essential
A
注意事項 Attention
土壤組成 45% 25% 25% 5%
礦物質 水 空氣 有機物質
全球每年都有
B
時間
1000
需要 年, 才能生成 1 公分厚的土壤
C
數量
在一湯匙土壤中的生物個體數 量,超過地球上的人類總數。
1/4 530 SCIENCE MONTHLY 2015.7
土壤中居住生物種類 占全體物種比例。
50000
平方公里的土壤流失,相 當於哥斯大黎加的國土面 積。專家估計,我們只剩 60 年可以拯救這些土壤。
33% 的土壤處於中等至嚴重退 化狀態,原因來自於土壤 侵 蝕、 貧 瘠 化、 酸 化、 鹽 化、固化及化學汙染等。
11
公頃
在歐洲,每小時因為都市 發展而被封存在地底的土 壤。
3 當大地被人類所封存後,土壤從此不見天日……
(Shubert Ciencia, https://goo.gl/ZdMuBn)
” 踏上旅途 Schedule
”
在世界各地,經過千百年以來的演進,農民都發展出一套 與環境相處的獨特方法。這些人民從自然中學習土壤的知 識,在供給自身的糧食外,也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
1
伊富高水稻梯田 位在菲律賓呂宋島柯迪勒拉山脈上的水稻農耕系統,已有兩千年 的歷史,起源自當地的山地民族「伊富高人」。在每片水稻梯田 上都有一片森林,不僅提供水源、防止土壤侵蝕,也確保了糧食 (Ori~ ,http://goo.gl/hr6zJW)
安全。這種種植方式使得農民能在 1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種植水
稻。它同時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被稱作「天國的階梯」。
2
智利奇洛埃島 位在智利南部的奇洛埃島,被認為是馬鈴薯的起源地之一,同時 也是優良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此處的熱帶雨林庇蔭了許多瀕臨 絕種的動植物。奇洛埃人仍種植著約兩百種的原生馬鈴薯,遵循 (Srikanth Jandhyala, https://goo.gl/95cCZ7)
著祖先慣例,將技術與知識藉由口述方式傳承給世世代代的農夫, 特別是女人。他們不只懂得運用抗旱型種子,更深知農業與生態 系統的關係。
3
日本里山里海 位在日本能登半島上,為世界農業遺產。當地農民創造了使農漁 業與環境共生的環保體系,在充分利用土地時,也能兼顧維護生 態場所。如圖為輪島市的白米千枚田,用於種植水稻。 (Ryoichi Tanaka, https://goo.gl/PO1O6E)
Vol.46 No.7
531
化學合成法合成奈米粒子。
成大化學系葉晨聖-
奈米探索實驗室 還記得今年 2 月號,我們曾訪問 成功大學化學系葉晨聖教授嗎?這 個月讓我們來一窺葉晨聖教授的實 驗室吧! 大家對化學實驗的印象,應該是桌上擺了一大堆的瓶瓶罐
者
作
罐,瓶瓶罐罐中裝了各種不同顏色的液體。還有一個燃燒的 葉晨聖
榮獲 99 年度科技部傑
出 研 究 獎、2013 年 經 濟 部 第九
屆「學術類」奈米產業科技菁英
獎,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特 聘教授、科技部化學學門召集人。
酒精燈在桌上,架了一個三腳架,上面放了一個錐形瓶,拿 起其中一瓶液體,倒入錐形瓶中,再拿起另一瓶液體,倒入 錐形瓶中,拿起玻棒攪一攪,然後……碰!一團白煙中隱約 看到一個黑色驚恐的臉……
大學的實驗室其實和大家想的不會差很遠,實驗室中的確充 滿了許多瓶瓶罐罐,但會不會有爆炸的危險就要靠自己的基 本功與細心度是否扎實了。
540 SCIENCE MONTHLY 2015.7
我們實驗室的其中一項工作是開發新結構的奈米材料。奈 米材料指的是製造出來的粒子大小在奈米的尺度(nm, 10-9
m),嚴格來說,1~100 nm 尺寸材料才稱為奈米材料。
製作奈米材料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化學方 法合成。比如說:想要得到金奈米的粒子,就把還原劑檸 檬酸鈉溶液加入四氯金酸溶液中加熱到沸騰,十分鐘後就 可以得到酒紅色的金奈米粒子;想要合成氧化鐵奈米粒子, 就將鐵的前驅物與油酸以及溶劑三辛胺混合,在氬氣的環 境下攪拌加熱,即可得到超順磁性的氧化鐵奈米粒子。
這些奈米粒子的形狀、大小、甚至一些性質可以藉由改變 前驅物劑量、加熱溫度、反應時間、或是改變還原劑而進 行調控。像是改變還原劑檸檬酸鈉的劑量可以得到不同大 小、不同形貌的金奈米粒子,如金奈米棒或是多面體金奈 米粒子,也可以藉由將還原劑檸檬酸鈉替換成維生素 C 或
其他還原劑而得到。除了單一種類的奈米粒子之外,也可 合成複合型奈米粒子,例如:先合成出氧化鐵奈米粒子, 再將此氧化鐵奈米粒子與四氯金酸混合,在適當的條件下
共軛焦顯微鏡系統。
利用強還原劑將金奈米晶種還原在氧化鐵粒子上,接著使 用晶種成長法長出一金奈米殼層,如此就可以得到一個中 心為氧化鐵,外層為金奈米殼層的核 – 殼(core-shell) 奈米材料。
由於奈米是一個很小的尺度,無法用一般光學顯微鏡或是 放大鏡觀察到,所以需要使用一台特殊的儀器「穿透式電 子顯微鏡」才能對奈米材料的形貌進行觀察。有別於一般 光學顯微鏡利用光來成像,電子顯微鏡利用加速電子進行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成像。在電子顯微鏡底下,各種形狀的奈米粒子可被放大 數十萬倍顯示在電腦螢幕上,如此可供我們進一步鑑定形 狀、大小、結構。除了形貌,也需鑑定吸收光譜、放射光譜、 晶體繞射、孔洞結構等等,經過這些步驟,奈米粒子的性 質將可被瞭解,如此有助於我們後續對這些奈米材料的應 用工作。
也許大家會好奇,合成出各式各樣的奈米粒子或複合型材 料,是純粹好玩?很潮?趕流行?還是有什麼應用價值呢?
Vol.46 No.7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