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scimonth. com.tw
全方位視野 科技人關懷
1
創刊於1982年
科技報導 S c i Te c h
#457 2020.1月號
Reports
每 月 15 號 出 刊
07 實況基地 #科研圖文筆記
比人類更像人類 府中 15《AI 新紀元》特映會
大腦地圖的 解析度進化
14 精選好讀 非洲豬瘟席捲全球, 臺灣如何險中求生? 20 重磅快評 學術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 從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談起 25 科學密檔 秋行軍蟲的奇幻旅程 臺灣,準備好了嗎? ) et
.n es ur
ct Pi
ain
ic
bl
Pu
m Do
28 科學密檔 再造太空精準溫度計— 福衛七號
(
30 書適圈 STEAM 大腦科學好好玩
【本刊訊】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與加拿大蒙特 婁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科學家的合作下,人腦 3D建模──BigBrain的解析度有相當大的進展。 BigBrain是2013年起為期十年、耗資十億美元的人腦計畫(Human Brain Project)中的一個項目,用於繪製人腦地圖。在兩國研究人員的努力下,人腦 3D建模的解析度得以達到0.02釐米,相當於頭髮的粗度;在此之前,這種建模 的解析度僅能到1毫米的大小。 現在,神經生物學家將能更精確地分析大腦圖像,了解每個神經 網路的活動!(影片網址:https://scimonth.pse.is/P5BP5) 掃 QR code 馬上看!
科學月刊1月號 【離岸風力發電】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38版
2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伊波拉病毒疫苗 首度通過FDA批准 【本刊訊】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
科學家也確信,在這些地區的某些
接種(1429人)疫苗,結果顯示,
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受感染的動物體內,持續存在少量
Ervebo疫苗在預防症狀發作上相當
FDA)去(2019)年12月19日正
的伊波拉病毒。極少數的情況下,
有效。立即接種疫苗的組別在10天
式宣布,針對由扎伊爾伊波拉病毒
人們可能會與被感染的動物直接接
後皆未觀察到EVD症狀,而21天後
(Zaire ebolavirus)引發的伊波拉病
觸,使得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並造成
接種疫苗的組別則觀察到10人有相
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
相當大的危害。如幾內亞、賴比瑞
關症狀。
相關疫苗Ervebo首度受到批准,可
亞共和國利比里亞和獅子山共和國
在此之後,剛果民主共和國也
用於18歲以上的民眾。
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2014~2016
經歷世界第二大的EVD爆發疫情,
扎伊爾伊波拉病毒具有傳染性,
年爆發的疫情已導致超過28000個
2018年開始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它們能透過被感染的野生動物或人
EVD病例和超過11000例死亡,這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合作,將
的血液、體液、組織以及其它因此
些案例都是由扎伊爾伊波拉病毒所
Ervebo用作試驗疫苗(investigational
受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被褥、衣
引起的,不過這波疫情,卻也讓疫
vaccine),試圖緩解該疾病爆發的
服)直接接觸,進而散播開來。而
苗的研究有了新進展。
情況。
EVD的症狀,包括突然的發燒、疲
根據Science News報導,Ervebo
本次美國FDA核准的Ervebo疫
勞、肌肉疼痛、頭痛和喉嚨痛,其
疫苗由默克製藥公司(Merck)開
苗,為單劑量注射的活性減毒疫
次是嘔吐、腹瀉、皮疹及腎和肝功
發,在疫情爆發期間曾進行測試。
苗,經過基因工程使它帶有一個札
能受損,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發生內
研究團隊使用「環狀接種(ring
伊爾伊波拉病毒的蛋白質。
在和外在的出血,且有2~21天的潛
vaccination)」方式進行,接受疫
伏期。此外,為EVD患者提供醫療
苗的人為EVD確診病人的主要接觸
照護者,若未採取正確的感染控制
者,以及和主要接觸者接觸過的次
預防措施,感染風險是最高的。
要接觸者。為模擬個人社交網路與
自1970年代以來,撒哈拉以南
所在位置,他們讓3537位接觸者,
的非洲地區便有EVD爆發的記錄,
分成立即接種(2108人)與21天後
新聞來源
1.First FDA-approved vac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Ebola virus disease, marking a critical milestone in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9. 2.Aimee Cunningham, In a first, an Ebola vaccine wins approval from the FDA, Science News, 2019.
《科技報導》勘誤 《科技報導》 455 期第 10 頁第 1 欄第 2 行「……,這些音可能對鯨豚造成直接衝擊……」,其中的「音」應更正為「噪 音」;第11頁左上圖一標示中,色塊與形體(大小圈、斜線)強調的內容不一樣,解釋仍以圖說為主;第12頁表一最 左欄中,所有「RES
SEL」均改為「RES SPL」,表格右下方加註「參考聲壓1微帕(1 micro Pascal)」;第12頁第3欄 第6行「……雖然分析結果會高估……」,其中的「會」應更正為「可能會」;第13頁註解更改為「水下噪音的SPL單位 為分貝(decibel, db),而更精確、完整的單位表示通常應該寫成「db re 1 μPa」,也就是以1 μPa為參考值的分貝值 (decibel with reference to 1 micro Pascal)。 《科技報導》編輯部 敬上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3
4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從虛擬實境遊戲 找到連結空間、物件記憶的關鍵 【本刊訊】近日,美國哥倫比亞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過程中活化。
大學傅氏基金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然而,這些大腦中的「空間地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Columbia Engineering)神經工程
圖」與一個人在這些位置的事件記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學家所領導的團隊於《自然神經科
憶是否有關?這些區域中的神經元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一
活動,又如何使人針對特定記憶進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項研究,與人類提取記憶、連結特
行相關的經驗檢索?
出版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定物件位置的秘密有關。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發行人:張之傑
被所處位置活化的神經元
執行總監:趙軒翎 總編輯:林翰佐 副總編輯:趙軒翎 蔡政修
大腦的導航系統
此次實驗中,研究人員針對神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人類的記憶,能根據任何環境中
經外科患者進行虛擬實境中的物
江建勳 李武炎 李志昌
的經驗,連結特定的時刻。舉例來
體-位置記憶任務(object-location
說,當有人向你尋求旅遊路線的建
memory task),將單一神經元活
金必耀 門立中 紀延平
議,而你也已多次造訪該城市,大腦
動記錄下來,並檢查出空間調諧
范賢娟 倪簡白 高啟明
便會讓你選擇性地回想、區分不同旅
(spatial tuning)中與記憶有關的變
程中的特定記憶,來決定最終的答
化。他們找來包含哥倫比亞大學埃
覆。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文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李精益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宮玄 邱韻如 金升光
高憲章 張大釗 張敏娟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黃正球
首先要從人類操作「空間」的能
Irving Medical Center)在內的數家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力說起。過去研究顯示,與情節、
醫院中,在臨床治療中時植入記錄
蔡兆陽 蔡孟利 蔡振家
語意有關的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電極的19位抗藥性癲癇患者。透過
memory),仰賴大腦內側顳葉
他們腦中的記錄電極,可測量單一
主 編:郭家銘
(medial temporal lobe)結構中的海
神經元的活動情況。
編 輯:謝育哲
馬迴(hippocampus)及內嗅皮質區
研究人員將任務設計為沉浸式
業務經理:李金穗
(entorhinal cortex)運作,這些區域
(immersive)虛擬實境電腦遊戲,
業務助理:廖本翔
也對空間導航(spatial navigation)
臥床患者亦可使用筆電和手持控制
社 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77號7樓
和記憶能力相當重要。2014年諾貝
器在虛擬環境中移動。執行任務
傳 真:(02)2363-5999
爾生醫獎得主,亦曾於這些區域中
時,受試者要先接受導覽並了解四
E - mail:scimonth@gmail.com
發現類似全球定位系統(GPS)功
個物件的位置,然後研究人員會移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能的位置細胞(place cell)及網格
走這些物件,並要求受試者在每一
細胞(grid cell);若人處於環境中
輪試驗裡面,於空間中移動、標出
的特定位置,神經元便會在導航的
其中一個特定物件的位置;當受試
黃相輔 楊正澤 葉李華
鄭宇君 鄭運鴻 韓德生 嚴如玉 嚴宏洋 蘇逸平
美 編:黃琳琇
電 話:(02)2363-4910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40版稿約》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動態時報
5
Timeline
者在環境中穿梭,團隊便會測量神
根據ScienceDaily報導,卡西姆指
活動,與一個人想要記住的事情密
經元的活動和記憶目標。一開始,
出,腦中的神經元會追蹤人們欲回
切相關,因此它們的活動可能會被
他們確定了與位置細胞類似的神經
憶的經歷,且可改變活動方式以區
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破壞,進而導致
元;當患者經過特定位置時,這些
分不同的記憶;它們就像Google地
記憶缺失(memory deficits)的問
神經元均會被活化,但它們又與記
圖上的圖釘一樣,標記了重要事件
題。這樣的結果,不僅為內嗅皮質
憶目標沒有關聯。
的位置。 透過這個發現,人們得以
及內側顳葉神經活動開闢了新的研
不過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其它神
選擇性地調用過去不同經驗的潛在
究途徑,也幫助科學家釐清大腦中
經元僅在與該試驗記憶有關的物件
機制,此次實驗凸顯這些細胞的活
有關空間與記憶的內容如何重疊。
位置被活化,當患者受指示回想其
動如何影響大腦的空間地圖。
它物件位置記憶時,這些神經元的
主導該研究的生醫工程學助理
活動就會改變,以媒合新的目標記
教授雅各布(Joshua Jacobs)也
憶。令他們更興奮的是,可以根據
在該篇報導提到,實驗中他們在
這些神經元的活動,針對患者的特
內嗅皮質中發現了記憶痕跡細胞
定記憶進行解碼。
(memory-trace cell),而內嗅皮質 也是阿茲海默症患者首批被影響的
定位結合經驗 解密大腦奇航
大腦區域之一。由於這些神經元的
新聞來源
Salman E. Qasim et al., Memory retrieval modulates spatial tuning of single neurons in the human entorhinal cortex,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
6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X光也能分析星體內部物質 【本刊訊】暖緻密物質(warm
物質進行研究。
實驗過程中,團隊利用加熱後的
dense matter, WDM)是一種介於
他們以雙子星雷射系統(Gemini
鈦金屬樣本進行實驗,在經過雙子
固態與離子態的物質,擁有與固
Laser)對暖緻密物質進行分析。由
星雷射照射後成功分析樣品內部的
態物質相同的密度,但溫度高達
於雙子雷射系統包含的兩種200兆
攝氏一萬度以上。雖然目前科學家
瓦(TW)雷射光束,其一可用於
能在實驗室中模擬並製造此物質,
製造暖緻密物質,另一束則可對該
但因極高溫的狀態造成研究困難,
物質的內部條件進行探測與分析。
而過去科學家透過照射X光進行研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所使用的低功
究的效果與效率也較差。近期,英
率雷射系統需照射50~100次的X光
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才能達到雙子星雷射系統照射一次
London)和科學與技術設施委員會
的效果,而雙子星雷射系統照射僅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需花費一飛秒(fs,10 -15 秒),檢
Council, STFC)合作,利用超短脈
測分析速度大幅增加,且可以探測
衝X光(ultrashort x-ray)對暖緻密
WDM內快速變化的事件。
電子及離子分布情形。此外,團隊 也計畫透過此系統,探究電子如何 將能量快速轉移給離子。研究人員 凱特爾(Brendan Kettle)在倫敦帝 國學院的新聞報導中表示,本次的 研究不只能應用於暖緻密物質,未 來也可應用於恆星的核融合研究, 分析行星內部構造。 新聞來源
B. Kettle et al., Single-Shot Multi-keV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Using an Ultrashort Laser-Wakefield Accelerator Sour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9.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實況基地
7
REsearching
比人類更像人類 府中15《AI新紀元》特映會 謝育哲
本刊編輯。
1997年,IBM所打造的超級電腦
個有趣的例子。
「深藍(Deep Blue)」,在與當時的 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 i m o v i c h K a s p a r o v )對 弈 時 獲 勝,正式宣告人工智慧(artificial
力,但AI能否如此涉入私人情感, 值得令人深思。
讓Siri輔助居家照護 片中一名患有自閉症(autism)
機器人訪問?還是算了吧!
的小男孩,時常黏著父母不斷拋出
影片的最後,導演希望打造一
intelligence, AI)在某些領域已超
各種疑問,為耐著性子回答這些問
部具有提問能力的AI系統,並且讓
越人類。而20餘年來,AI發展也有
題,讓這對父母的照護壓力倍增。
AI採訪他。不過結局卻十分令人沮
許多重大的進展。不禁讓人開始思
他們後來以iPhone的語音助理Siri的
喪,雖然AI系統能辨識受訪者的表
考,AI與機器人的智力及其它能力
對話,減輕父母的照顧負擔。小男
情與肢體動作,但它提出的問題十
會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超越人
孩的母親在訪談中表示,在尚未使
分破碎,並且毫無脈絡,導致訪談
類,甚至猶如好萊塢電影《駭客任
用Siri之前,孩子整天總是黏著她問
幾乎無法進行下去。
務》(The Matrix)或《魔鬼終結
問題,有時甚至難以回答。反倒是
者》(The Terminator)的劇情,AI
Siri擁有無限的耐心及強大的資料庫
與機器人發展出自我意識,對人類的
系統,哪怕再困難的問題,Siri都能
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
順利解決,就算問題沒有答案,也
究竟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已進行
有辦法四兩撥千斤。從上述例子可
至什麼階段,未來又會有什麼樣的變
看出人工智慧在居家照護也具有一
化呢?新北市府中15電影院與新北市
定的幫助。
文化局合作,於去(2019)年12月 舉辦「未來城市」影展,透過電影 讓觀眾思考並審視現今與未來的科 技發展。
聊天機器人模仿故友 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應用中,聊 天機器人是大眾相當熟悉的系統。
其中,《AI新紀元》(More Human
而紀錄片當中的一位受訪人物,因
Than Human)這部由美國導演普拉
友人意外身故,在強烈的思念驅使
塔(Tommy Pallotta)與荷蘭新媒體
之下,她將過去與友人的聊天紀錄
製作人沃爾廷(Femke Wolting)所
以演算法進行分析,模擬友人的聊
執導的紀錄片,以大量現代的機器
天風格與對話方式。此後,她隨時
人與AI發展為主軸,並透過各領域
能與身故的友人聊天,讓友人以另
的應用,探討人工智慧如何深入影
外一種方式活在大家的身邊。此方
響現代人的生活。以下列舉片中幾
式帶出了人工智慧的特殊應用及潛
AI或許擁有比人類強大的運算能 力,但如果真要取代人類,仍舊有 一段長遠的道路要走。紀錄片導演 表示,由於AI並不具備人類的情感 與思考模式,因此在訪問過程無法 依照受訪者當下的情緒反應與邏輯 脈絡等參考進行有系統的提問。 對於AI的疑慮,大眾或許可以不 用過度擔憂。雖然AI的運算能力已 是人類無法企及,但人類本身的優 勢,例如情感與同理心等,是電腦 難以取代的價值。相反地,大眾應 該抱持著開放的心態,迎接未來人 工智慧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為 便利。
8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新演算法Lemon縮短開發藥物時程 【本刊訊】近年來全球各地的
資料分析,以釐清各種化學藥物對
八核心運算的Lemon系統,不但只
製藥廠,紛紛使用機器學習等演算
人體的影響,因此仍需耗費許多時
需花費不到10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
法系統作為輔助,協助開發全新藥
間才能製造出新藥。來自美國普渡
分析,同時利用C++11設計的系統
物。但由於演算法需要進行大量的
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
允許使用者自行編寫各種功能,分
團隊,近日開發出一款新的機器學
析使用上也更為彈性。
習演算法,能在短時間內做大量分 析,加快製藥進程。 這套全新的演算法名為「檸檬 (Lemon)」,可分析蛋白質資料庫
現階段Lemon系統已可在網路上 取得,提供製藥廠或其他相關研究 人員使用,可望讓提升藥廠研發與 製作的效率。
(Protein Data Bank, PDB)中高達 14萬筆的蛋白質結構,並快速找出 適合製作成藥物的成分。過去傳統 的演算法,需耗時至少290分鐘的時 (Unsplash)
間加載並分析PDB的資料,但搭載
新聞來源
Jonathan Fine and Gaurav Chopra, Lemon: a framework for rapidly min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the Protein Data Bank. Bioinformatics, 2019.
SciTech Reports
實況基地 Technology Industry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9
10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全新公式解鎖 可算出雙面太陽能板電力極限 【本刊訊】近日,美國普渡大
外,要將雙面太陽能電池的電位最
學(Purdue University)與孟加拉
大化,可控制太陽能板與半導體材
東西大學(East West University)
料邊界──即「接面(junctions)」
物理學家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的數量,而與單面太陽能電池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相比,單一接面的雙面太陽能電池
of Sciences, PNAS)發表全新的熱力
又能得到最大的效能。
學(thermodynamic)公式,並發現
(Needpix)
在不同環境下(草地、沙地、水泥 地或灰塵多的地方),每個雙面太
普渡大學電子與計算工程學教授 阿朗姆(Muhammad Ashraf Alam)
助理教授柯安(Ryyan Khan)發表
於ScienceDaily的報導中表示,要想
的三角公式可不簡單,乍看只是
把複雜的物理問題濃縮成一個簡單
個單純的三角形,卻能算出近五十
的公式,得花上多年時間的研究與
年來太陽能電池在熱力學上的極
模擬才能達成;這個公式的誕生,
限。該公式名為蕭克雷-奎瑟三角
讓業者能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做出
太陽能板可捕捉太陽光,並把它
(Shockley-Queisser triangle),取
最好的投資決策,甚至協助他們設
轉換成電能,不過傳統的單面板有
自找到單面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最大
計出效能更好的電池。雖說單面電
個大前提:板子必須面向天空。然
效能的蕭克雷(William Shockley)
池成本效益高,在太陽能板領域走
而,如果太陽能板的背面,即背向
與奎瑟(Hans-Joachim Queisser)。
過近50年,卻難以在效能及成本考
天空的那一側,也能吸收地面反射
透過三角形向下傾斜的線段,可找
量上取得更多進展,且專家預估雙
回來的太陽光,就能提高產電的效
出極限值:根據公式,雙面太陽能
面太陽能電池將在2030年左右攻占
能。此外這種雙面的太陽能電池,
電池的效能,會隨著表面反射的光
全世界太陽能電池市場的一半,阿
可以垂直地放在地面,或水平放置
而增加;而與帶有植被的表面相
朗姆認為,新公式的出現或許能加
於加油站的天花板上,不易受到地
比,來自水泥表面的反射又能經吸
快雙面電池科技的發展。
點干擾之餘,也較能因應建築物設
收轉換出更多能量。
陽能電池(solar cell)可比單面電池 平均多吸收15~20%的陽光,甚至可 在幾分鐘內算出各環境下雙面電池 所能產生的電力極限值。
計做調整。這種發電效能極佳的產
視農場及城市中的建築不同,研
品近年備受矚目,不同的地形環境
究人員亦可透過這個公式,為人們
效果也不同。不過,它究竟能產出
設計出最好的雙面太陽能電池──
多少電力、省掉多少的成本呢?
透明且雙面的特性,能避免在收集
這個由美國普渡大學電子與計
能源的過程中產生阻礙農場作物生
算工程學教授阿朗姆(Muhammad
長的陰影;而窗戶樣式的設計,也
Ashraf Alam)與孟加拉東西大學
有助城市使用更多的再生能源。此
新聞來源
Muhammad A. Alam and M. Ryyan Khan, Shockley–Queisser triangle predicts the thermodynamic efficiency limits of arbitrarily complex multijunction bifacial solar cells, PNAS, 2019.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動態時報
11
Timeline
樂高積木新應用 可作為良好的隔熱材料 【本刊訊】樂高積木(LEGO)
與氦–3( 3 He)元素的特定比例混
料,而未來將持續進行研究,下一
想必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小小
合物,將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
步的計畫是嘗試使用3D列印技術打
的塑膠積木可以創建出屬於自己
結果發現,樂高積木在歷經極低溫
造全新的稀釋致冷機。
的想像天地,而這項小孩和大人
的環境中,依舊能保持原本的樣
都喜愛的玩具也具有意想不到的科
貌,充分展現出良好的隔熱特性。
學用途。近日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研究人員表示,組成樂高積木的
(Lancaster University)低溫物理實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驗室的研究團隊,將樂高積木置於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中,發現樂高
ABS,或稱ABS樹脂),未來可成為
積木依舊完好,甚至具有強大的隔
稀釋冷凍機等低溫設備的隔熱材料,
絕低溫效果。
並且能大幅降低設備的建造成本。
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樂
研究團隊表示,本次實驗驗證
高積木放置於稀釋冷凍機(dilution
了即使是便宜唾手可得的物品,也
refrigerator)當中,藉由氦–4(4He)
有機會做成高端科研設備的製作材
(Unsplash) 新聞來源
J. M. A. Chawner et al., LEGO® Block Structures as a Sub-Kelvin Thermal Insulator,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12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實況基地 Technology Industry
科技報導
SciTech Reports
動態時報 News Focu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13
14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精選好讀 Focus
非洲豬瘟席捲全球,臺灣如何險中求生? 陳淵銓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談到非洲豬瘟,相信讀者們一
是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單核
豬瘟不就是豬瘟?
定不陌生。這個從前(2018)年底
細胞(monocyte),因為這兩種細
多了個非洲可不得了
受各大新聞媒體關注的疾病,到底
胞本身即為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
非洲豬瘟與豬瘟(Classical swine
有多嚴重?人類既然不會感染非洲
presenting cell),故豬隻一旦受到
fever或Hog cholera)的感染宿主雖
豬瘟,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本文
感染,則牠們的免疫系統便無法發
同為家豬及野豬,但卻是兩種截然
將帶讀者從非洲豬瘟開始說起,並
揮功能。
不同的病毒。包括臺灣在內,豬瘟
深入了解當代社會在面對瘟疫狂襲
如此攸關豬隻生死的病毒,是如
在很多國家都存在,目前臺灣採用
時,是如何利用層層關卡來限制疾
何散播出去的?非洲豬瘟病毒藉由
疫苗來預防,控制情形相當良好。
病傳播的。
直接接觸來感染豬隻,主要的保毒
雖說兩者症狀非常類似,但罹患非
宿主是家豬或野豬,但亦可經由軟
洲豬瘟的豬隻會出現明顯血痢、脾
疾病放大鏡-
蜱(soft tick)作為媒介傳播,傳染
臟鬱血腫大及腎臟點狀出血(類似
關於非洲豬瘟
到家豬可能是偶然或長期接觸的結
火雞蛋)等症狀。從下頁的表格可
果。而傳播的循環模式,主要可分
知,兩種病毒從病原體本身、潛伏
成森林、軟蜱-家豬、家豬-家豬
期、症狀到對環境的耐受性都相當
及野豬-棲地四種循環(圖一)。
不一樣,應對的策略也不同。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是一種由雙股DNA病毒引起的豬 隻傳染性疾病,症狀特徵是發高燒 (超過41℃)、皮膚呈現紫斑點及 全身內臟出血(如淋巴結,腎臟和 腸粘膜等)。然而,其他動物及人 體細胞並未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感染 所需的受體(receptor),因此並不 會引發其他動物或人類的疾病。 這類病毒共有23個基因型 (genotype),主要流行的是第一 型和第二型,若感染家豬,第一型 致死率僅約10%,第二型致死率 很高可達100%。非洲豬瘟病毒感 染豬隻後,會在宿主體內大量繁 殖,再形成家豬與家豬間的接觸傳 染(如食物、血液、口鼻分泌物 及排泄物等),主要的感染標的
圖一:非洲豬瘟流行循環圖和主要傳播媒介。 (1)森林循環:疣豬(Phacochoerus africanuus)、叢林豬(Potamochoerus larvatus)和軟 蜱(Ornithodoros spp.); (2)軟蜱-家豬(Sus scrofa domesticu)循環; (3)家豬-家豬循環:家豬及來自家豬的製品(豬肉、豬血、豬脂肪、豬油、豬骨髓及豬皮); (4)野豬-棲地循環:野豬(Sus scrofa)、來自野豬的產品、屍體及棲地。
SciTech Reports
精選好讀 Focu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15
16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精選好讀 Focus
不思議航線:
與日本仍是目前東亞兩個尚未受到
病毒是怎麼飄洋過海?
非洲豬瘟入侵的國家。
據筆者了解,該病毒在1907年
令人畏懼;如果攻不得,總能防守 吧?事實上,過去確實有國家防疫
作為全球豬隻的當代噩夢,非洲 豬瘟病毒究竟從何而來?
聽起來,這種疾病的難纏程度
有效疫苗仍待研發,
成功的案例:
非洲豬瘟到底難在哪裡? 巴西
最早於非洲野豬身上發現,1921
面對鄰國淪陷的窘境,防患未然
年首先在肯亞發現感染家豬。這
可謂必須,但……該怎麼做?一般
在1978年5月13日,里約熱內盧
種疾病原本僅在非洲傳播,直至
豬瘟姑且能透過疫苗控制,然而,
一間養豬場首先出現大規模的豬隻
1957年,透過飛機廚餘才傳到歐洲
非洲豬瘟目前並無疫苗可供預防,
死亡,確認是非洲豬瘟病毒引起,
的葡萄牙,並於1960年代傳播到西
亦無有效治療藥物;為避免疫情擴
經調查證實導因於農場主人收集機
班牙,甚至在1971~1978年再傳播
大,豬隻一旦受到非洲豬瘟病毒感
場的廚餘養豬。
到多明尼加、古巴及巴西等中南美
染,處理方法僅有全面撲殺一途。
疫情一傳出,政府立刻制訂全國
洲國家,而1980年代也在荷蘭、法
這樣的情況讓人不禁想問,難道人
根治計畫,分為攻堅(1980~1984
國和比利時等西歐國家爆發零星的
們真的對此束手無策了嗎?
年)、鞏固(1984~1986年)及維
疫情。隨著西歐的淪陷,該病毒在
雖然國際上已有許多研究機
護(1987年)三個階段。根據豬隻
2007年傳播至東歐,包括波蘭、立
構進行相關的疫苗開發,包括
飼養分布特點、豬隻及其製品流動
陶宛、拉脫維亞及俄羅斯等國,當
減毒(attenuated)、重組次單位
方向、養豬相關產業密度和傳播的
時俄羅斯已撲殺了數百萬頭豬,但
(recombinant subunit)和DNA疫
風險程度,進行先後次序的根除。
截至去(2019年)為止,病毒仍尚
苗等,但迄今仍無有效的產品上
除了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外,也進行
未被撲滅。統計結果顯示,在非
市。原因是什麼呢?首先,非洲豬
分區處理,全面撲殺疫區的豬隻,
洲及歐洲傳播速度大約每年100公
瘟病毒基因型很多,可能是混合族
監控風險區內豬隻的行動與健康狀
里,目前歐洲至少有17國在傳播,
群(mixed population),不同分離
況。
在非洲則約有20多國仍在傳播。
株抗原所誘發的抗體,常無交叉
透過這樣的方式,疫情很快就得
保護(cross-protection)〔註一〕 的
到控制,不到7年即防疫成功,巴
作用。再來,由於中和抗原表位
西也在1984年12月5日獲得世界動
(neutralization antigenic epitope)
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註二〕是p30、p54和p72三種病毒蛋
Animal Health, OIE)根除非洲豬瘟
白,除相對應產生的中和抗體無法
的國際認證。
前年8月,中國首例非洲豬瘟確 診,截至目前為止,各省、市及自 治區已全部淪為疫區,傳播速度較 歐洲、非洲國家為快,研判可能是 因為中國養豬採一條龍模式(飼 養、屠宰及加工連貫經營)。一直 到去(2019)年,非洲豬瘟已傳播 到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及東 北亞的朝鮮、韓國,臺灣亦曾分別
殺死病毒外,目前那些可以誘發產 生廣效且有交叉保護作用的中和抗 體仍不清楚,病毒和宿主如何調節 產生免疫反應也有待研究。
西班牙 在1960年傳出疫情後,西班牙即 無法出口豬肉製品,這對該國經濟 造成巨額損失。因此,西班牙政府
在2018~2019年期間在外島金門、 馬祖,發現過多起漂流死豬並確定
病毒非戰無不勝,
非洲豬瘟感染陽性的案例,但臺灣
他國仍有防疫成功經驗
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來控制疫情。 首先,他們禁止風險區內的豬隻
SciTech Reports
精選好讀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17
Focus
自由移動,並撲殺焚化感染區內的
的資源(如人力、物力及經費等)
私偷渡入境亦有可能。臺灣四周環
所有豬隻。接著,政府下令徹底清
配置於關鍵處,使防疫工作達成事
海,以漂流方式自境外直接移入病
洗和消毒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建築
半功倍的效果。
毒的機率很低,要特別注意的是自
物和物品,也停止動物展覽、牲畜 市場或一切會使動物發生接觸的活 動。除此之外,當時也禁止以廚餘
說起來很模糊對吧?以下就圖 二,舉幾個評估案例供讀者參考。
鄰近的中國及外島地區傳播到臺灣 的可能性。
非洲豬瘟可能入侵臺灣的傳播路
而主要的傳播媒介,包含豬場工
徑,包括人為和非人為攜帶兩種,
作人員、活豬及其體液(如血液、
進入國境方式又可分成合法入境、
精液、口鼻分泌物等)、豬肉及其
非法入境及漂流三種途徑,其中又
加工品(如豬肉乾、香腸、火腿
歷經疫情管制作業後,西班牙在
以旅客有意或無意攜帶豬肉及其加
等)、廚餘、軟蜱及病死豬隻屍體
1985年頒布非洲豬瘟根除計畫,成
工品、豬場工作人員無意中夾帶病
等,其中以廚餘和活豬風險較高,
立「流動獸醫臨床團隊」網路,由
毒入境的機會較大,但藉由人員走
但經過蒸煮、加工過程可分別降
餵養豬隻,亦進行動物衛生教育和 人員培訓,以提高民眾對動物衛生 活動的認識。
豬農、獸醫師及政府合作建立了一 套控管機制,獸醫師組成的團隊到 各養豬場調查疫情,並監控衛生環 境,政府則提供貸款補助養豬業者 購置清潔設備,改善飼養環境。歷 經35年的努力,終於在1995年獲得
首先是邊境管制。實際做法是監控來自疫區的人員及 交通工具,全面檢測通關行李及郵件,嚴格執行違規人 員遣返及處罰規定。在發現可疑的動物屍體後立即送驗,對確認陽性反 應者進行就地無害化焚燒銷毀,並對其周遭半徑3公里內的養豬場進行逐 隻檢驗,豬隻不得轉運。
OIE認證,從非洲豬瘟疫區除名。 危機四伏的臺灣,如何抵禦病毒 入侵?既然其他國家做得到,沒有 道理臺灣不行。如今,拜右表各式
豬場管理的部分,則是建議養豬場對於相關的人 員、車輛及物品等制定明確的人、物流動線,進出 均須經過清潔及消毒程序;豬場相關工作者應避免至疫區豬場停留,自 疫區返國後不可立即進入國內豬場工作,應間隔至少7天。
防治策略所賜,臺灣仍有健康的豬 肉可吃,也尚未被非洲豬瘟病毒攻 陷。
另外,廚餘也須特別處理,建議國內約占12%的廚餘養 豬戶須具備合格蒸煮設備,廚餘須經90℃至少蒸煮1小時 方可用於養豬,使用的器械亦須經過標準清潔消毒程序處 理。此外,鼓勵廚餘養豬戶改用飼料養豬。
讓策略更堅實有效- 定性風險評估 讀者可能會問,防治的策略該如 何妥善安排,並達成效益最大化? 此時就必須評估已識別風險的影響 以及其他可能的過程,即執行定性 風險分析(Qualitative Risk Analysis, QRA)。透過該分析,不僅可了解 非洲豬瘟的防疫重點,也能將有限
疫情處置上,若豬隻感染非洲豬瘟病毒應立即撲殺,於一 定期間內全額補償配合撲殺之養豬業者,以鼓勵業者主動 通報,對疫情未通報者將予以裁罰,且豬隻撲殺不補償。 最後,國際交流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臺灣在此期間與世界動物衛生組 織與其他國家就非洲豬瘟的研究及防疫工作進行相關資訊 交流,推動相關官員、學者及專家互訪,召開研討會討論 相關議題,了解國際疫情及他國防疫的現況,並交換彼此 的經驗,作為強化臺灣防疫策略的參考。
18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精選好讀 Focus
圖二:非洲豬瘟病毒自國外疫區入侵臺灣境內的可能媒介、傳播途徑及定性風險分析模擬圖。
低其風險。軟蜱雖亦為傳播媒介之
間才能根除,造成的衝擊及損失亦
一,但牠們喜歡寒冷潮濕的環境,
更加難以估計。
且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強,不容易在
非洲豬瘟雖非人畜共通疾病,
溫暖潮濕的臺灣長期存活,因此風
不會引起人類疾病,但相關預防、
險並不高。
控制及防疫攸關著食品安全、公共 衛生及養豬產業的發展。因此,應
你的理解,讓結局更完美
加強臺灣人對非洲豬瘟的認識,並
臺灣曾於1997年爆發嚴重的口蹄
根據定性風險評估的結果,採取正
疫疫情,當時養豬產業一夕崩潰,
確而有效的防疫策略,才能清楚掌
還造成民心的浮動、社會的不安及
握防疫的重點,包括廚餘、飼料來
經濟的衰退,且截至去年為止仍未
源、活豬和豬肉製品流動路線,以
從口蹄疫疫區除名,超過22年豬肉
及與疫區國家之間的關係等。
無法出口,自今(2020)年起才可
基於非洲豬瘟可能會嚴重衝擊民
望自疫區除名。非洲豬瘟病毒對抗
眾整體利益,甚至間接影響國家安
環境的耐受性比口蹄疫病毒更強,
全,政府、民間及相關業者應通力
一旦入侵臺灣,恐須耗費更長的時
合作防治非洲豬瘟,以確保人民的
生活及國家利益不受危害。 〔註一〕在病毒長相相似的情況下,疫苗仍具 保護作用,只是效力沒那麼高。 〔註二〕抗原表位,指的是抗原表面上決定抗 原特異性的化學基團,而中和抗原表位會結合 特定抗原,並吸引免疫細胞來將其殺死。
延伸閱讀
1. Erika Chenai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wild boar–habitat epidemiologic cycle in African swine fever epizootic,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 2. African swine fever,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https://scimonth.pse. is/PESAY. 3. 張猷忠,〈淺談非洲豬瘟-防疫與疫苗開 發的重重關卡〉,《科學月刊》, 590 期, 16~17頁,2019年1月29日。 4. Neilan JG et al.,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roteins p30, p54, and p72 are not sufficient for antibodymediated protection, Virology, 2014.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19
20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Opinon
學術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 從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談起 甘偵蓉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您知道主要由公共經費資助的
為數位資料庫而減少許多。然而,
看不到,反而還要作為公立大學圖
學術研究成果,讀者需願意支付每
學術圖書館每年支付給這些商業出
書館訂閱電子資料庫的費用?再加
篇至少新臺幣300元甚至高達1200
版公司的期刊資料庫訂閱費,並未
上目前學術期刊的訂閱方式,就像
元,或所屬研究機構願意支付新臺
因此相應調降,反而逐年高漲,幾
訂閱有線電視頻道,不能單點,只
幣約百萬到億元不等的期刊訂閱費
乎到了每間學術圖書館都難以負擔
能選擇套餐組合(想訂的期刊+不
才看得到,否則將無法閱讀及下載
的地步。
想訂的期刊),各圖書館甚至被要
嗎?此外,付費後文章內容無論是
進一步看所謂的「學術研究成果
求簽訂保密協議不能透露訂閱價,
否符合需求,皆不提供如日常消費
發表鏈」過程是,研究者在期刊上
所以價格不透明,且逐年高漲,比
物品多有所謂鑑賞期的退費機制。
所發表的學術研究成果,多來自政
訂閱電視頻道更糟!尤其當人們發
而所看到的內容,至少也是半年到
府或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所提供的
現,全球最大的學術期刊荷蘭出版
一年多前就發現的研究成果;若該
研究經費,而發表前需通過的學術
商愛思唯爾(Elsevier),旗下擁有
篇文章投稿期刊過程不順利,還可
研究同儕審查,亦多由其他研究人
諸如《刺胳針》(Lancet)、《細
能是二、三年前的內容!
員免費提供,接著學術期刊出版公
胞》(Cell)等高知名度期刊共約
學術研究成果直到今日,幾乎全
司發行期刊供個人或團體訂閱,亦
2500種,它的獲利率自2000年後逐
球皆然、如此牛步地緩慢傳播,是
提供單篇文章付費購買,並製作成
年攀升至35~40%,比美國的沃爾
否令人難以相信?
電子資料庫,再高價賣給研究機構
瑪超市(Wal-Mart)的3%、日本
圖書館以供研究人員及師生下載。
豐田汽車(TOYOTA)的12%、美
在這過程中,學術期刊發行公司除
國銀行的21%都還高時,大家生氣
了支付文章編輯、製作電子資料庫
了!而這就是近二十年來在國內外
及相關宣傳等費用外,幾乎是一門
學術界引發熱議,甚至引起公憤的
無本生意。
「學術文章付費巨牆(paywall)」
當前學術期刊出版模式 令人驚訝地是,這種學術研究 發表制度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創造出 來,但面對知識建構及資訊傳播方
問題。學術研究的散播及知識分
式已全然被網路改變的今日,這套 制度的運作模式持續至今,其實沒
付費巨牆阻擋
享,在網路無遠弗屆的今日,原來
什麼改變。諷刺的是,發行學術期
學術文章獲取不易
沒我們想像中的開放,而是被鎖在 付費才能看的學術期刊商業出版公
刊的商業出版公司,他們的出版成
「付費才能看」表面上是使用
本拜九〇年代網路蓬勃發展及印刷
者付費邏輯,問題是以政府經費做
數位化之賜大幅下降,連帶包含儲
研究的錢,來自納稅人而不是商業
以上問題前(2018)年9月被美國
存出版品的成本,也逐漸從紙本轉
期刊公司,為何多數納稅人最終都
克拉克森大學(Clarkson University)
司裡。
SciTech Reports
重磅快評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21
Opinon
傳播與媒體學助理教授史密特
期刊在沒有向圖書館收取訂閱費或
開,並提供任何人都能在文章上公
(Jason Schmitt)拍成紀錄片《付
向讀者收取下載費,為維持營運,
開註記相關提問或建議。
費巨牆:學術商業體系》(Paywall:
改向文章被接受刊登的作者收取文
The Business of Scholarship),以
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討論此問題的成因、所面臨的困境
APC)。
解鎖文章,如何查找? 如想要知道擬投稿的開放取用
以及學術界如何反制,訪談的學術
之前在國內引起關注的掠奪性期
期刊是否有經過嚴謹的同儕審查,
出版相關人員約有37位之多。去
刊(predatory journals),就是利用
可以查詢非營利的開放取用期刊
(2019)年9月底,史密特應邀來臺
向作者收取APC的做法,詐騙想投
目 錄 平 台 ── 公 開 取 用 期 刊 指 南
放映這部紀錄片,並進行相關議題
稿的作者繳費,但在此同時完全不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的演講及座談。
把關文章品質,不是沒有同儕審查
DOAJ),裡面所收錄的皆是有經過
或許這該部紀錄片主要抨擊的
就是審查品質很低,甚至所刊登的
同儕審查的開放取用期刊,且定期更
對象,是目前最大的學術期刊商業
文章也不編輯或校稿,就全文直接
出版公司愛思唯爾,且所訪談的人
刊登,不但整個審查過程缺乏透明
員,多是國際知名的大學圖書館
度,所刊登的文章也常主題紛亂繁
員,或是開放取用運動(open access
雜;甚至拒絕作者撤稿,除非再繳
movement)倡議人士。以至於討論
交一筆撤稿費 〔註一〕。所以,開放
焦點,不是放在如何反制學術期刊
取用期刊與掠奪性期刊其實有很大
商業出版公司所構築的付費巨牆,
的差別。多數開放取用期刊都有嚴
例如如何持續推動學術文章的開放
謹的同儕審查機制,即便是開放取
取用,就是檢討為反制付費巨牆
用平台(open access platforms),如
所應運而生的開放取用期刊(open
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access journals, OAJ)或採取混合制 的期刊,目前也有哪些問題。
of Health, NIH)要求放在PubMed Central網站的文稿,也必須是同儕 審查通過的版本,而不是未經同儕
杜絕知識壟斷- 談「開放取用運動」 什麼是「開放取用」?
審查的論文初稿。 近年開放科學(open science) 興起,並倡議研究的整個生命週期 (舉凡從概念發想、設計執行、
新。查詢這個平台將比查詢在國內比 較多人聽過的貝爾的掠奪性期刊與出 版商清單(Beall's List of Predatory Journals and Publishers)會好得多。 因為後者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圖書 館員貝爾(Jeffrey Beall)個人所熱 心列舉,一方面該列舉標準未經過 學術同儕的檢視或討論,另方面該 名單因為爭議太多,已於2017年不 再更新。爾後雖有他人協助更新該 平台及列表,但不若DOAJ來得有 公信力。臺灣教育部與科技部在宣 傳如何辨識掠奪性期刊時,實在不 宜過度強調貝爾的清單。
開還是不開? 對抗商業巨頭的難題
開放取用的主要意涵是指,經過
研究成果發表、所搜集的研究數
同儕審查的學術期刊文章能在網路
據等)都應盡量開放、透明、且上
但學術期刊文章應向全世界開
上自由獲取,它的核心概念包含了
網。甚至同儕審查的作法,也被認
放取用的議題,至今仍難引起主流
自由、立即、永遠、上網、取用以
為應有所改變,因此有少部分開放
學界的關注。目前除了學術圖書館
及全文等。過去有不少人誤以為開
取用期刊將同儕審查的做法,改為
員,因切身感受逐年高漲且越來越
放取用期刊的文章比較沒有品質,
不匿名的雙向公開,而有些開放取
難以負擔的期刊資料庫訂閱費而相
但事實上許多開放取用期刊仍只刊
用平台則是在稍加確認投稿文章無
當關切外,就是那些致力推動期刊
登通過同儕審查的文章。只是這類
學術倫理疑慮後,就直接放上網公
文章開放取用或開放科學運動者。
22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重磅快評
科技報導
Opinon
主流學界不關注的原因,有人認為
擔任編輯委員等三項行動抵制最大
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從事研究工作的師生,多數已由其
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這項抵制行
Gates Foundation)這兩個國際知
所屬機構圖書館代為支付被鎖在付
動被稱為「知識的代價(the Cost of
名私人研究經費補助單位所簽署支
費巨牆內的期刊資料庫訂閱費,所
Knowledge)」。爾後,荷蘭、芬
持,無疑讓開放取用科學研究成果
以無感。也有人認為,只要評估學
蘭、奧地利、英國、德國、瑞典、
的倡議,更進一步獲得具體實現。
術期刊被引用次數的標準,也就是
韓國和臺灣等各國的學術圖書館,
有人認為開放取用運動只在歐洲
所謂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也都陸續向愛思唯爾提出抗議,甚
學界盛行,因為在全球科學研究中
IF)」,仍與學術升等與獎勵制度
至去(2019)年2月底,美國加州大
佔有相當份量的美國,其相關研究
綁在一起,學界就難以對抗學術出
學更宣布暫停訂閱愛思唯爾旗下所
經費補助單位如衛生研究院,迄今
版商業巨頭〔註二〕。
有期刊,並向全世界立即公開其所
並無簽署Plan S,只要求研究成果
研究者目前不只面對「不發表就
屬人員的所有學術文章。
需在文章正式出版後的12個月內,
完蛋(publish or perish)」的學術
學界對於學術出版的反省,不僅
將通過同儕審查的版本提交至國家
升等制度,還面對文章能否發表在
限於上述的消極抗議。前年9月一
醫學圖書館網站PubMed Central。
影響力比較高的期刊。問題是,目
些國家研究經費補助單位在歐洲委
但事實上,去年8月美國癌症研究所
前有較高影響係數的學術期刊,幾
員會與歐洲研究理事會的支持下,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一項與
乎都是運作多年且採取訂閱制的期
啟動了旨在加速研究出版品全面且
人體組織圖譜網絡(Human Tissue
刊,尤其多數都是前五大學術出版
立即開放取用的Plan S。這項計畫
Atlas Network)有關的大型研究計
商業巨頭所經營,少部分才是大學
並在今年初宣告,自明(2021)年
畫Moonshot宣布,凡由該計畫所補
自己的出版社、專業學會或非營利
起,所有簽署這項計畫的研究經
機構。再者,研究者所發表期刊的
費補助單位,未來他們所補助的
IF高低,可能連帶影響所屬研究機
科學研究計畫(此處的「科學」在
構在全球高教機構的排名,這在目
該計畫網站上明言包含人文社會研
前全球高教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
究領域之廣泛意涵)只能將成果發
研究機構如想爭取更多學生註冊、
表在開放取用期刊、放在開放取用
優秀人才、或來自政府、民間企業
平台、或放在全文開放期限無延
的資助,便無法忽視機構排名。就
後的開放取用典藏庫(open access
這樣惡性循環,學界更難以脫離學
repositories without embargo)。
術出版商業巨頭的掌控。
Plan S在學界的影響及 眾國揭竿起義 致力推倒巨牆
後續效應預測
助的科學研究,未來其成果在文章 出版後需立即廣泛地讓公眾可以讀 取,其意與Plan S相同。連這幾年佔 全球學術出版大宗的中國,其圖書 管理中心及部分學術研究經費補助 機構去年底也公開表態支持Plan S。 此外,由超過700家德國研究機 構與圖書館所組成的聯盟DEAL, 雖自2014年起與愛思唯爾談判至 2017年宣告失敗,但去年2月與約 翰威立(Wiley-Blackwell)、8月 底又與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不過,並非所有學術人都為此
至前年年底,Plan S至少已有20
Nature)出版社則陸續達成其部分
甘願被勒索。2012年,國際知名
個國家及區域研究經費補助單位
期刊可以開放取用的協議。未來
數學家高爾斯(William Timothy
所簽署支持。雖然多位於歐洲地
這些機構所屬人員如在這兩家出
Gowers)首要在部落格撰文發難,
區,但已獲得英國的惠康基金會
版商旗下部分期刊上發表(暫未含
呼籲學界以拒絕投稿、同儕審查、
(Wellcome Trust)與美國的比爾與
國內學界所熟知的Nature、Nature
SciTech Reports
重磅快評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23
Opinon
Medicine、Scientific、American等期
一是知識在數位時代的建構、檢
言之,正是這兩因素讓學界以外的
刊),便可由他們的研究機構向期
視、修正的管道,其實不再僅限於
人,很難在網路上獲取及閱讀學術
刊支付每篇文章處理費,而非支付
專業同儕,而是可能來自專業社群
研究成果。
整個資料庫訂閱費的方式,使得他
以外的專家甚至一般民眾。若學界
們的文章能向全世界立即公開。
迄今仍容許多數學術文章被鎖在付
學術知識的雙向建構與傳播
Plan S對於學術期刊出版商所帶
費牆內,意味著學界對於來自學術
儘管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科學普及
來的壓力及衝擊,根據學術文章訂
圈外的檢視、批評與修正,其實並
的雜誌與網站,很努力地將科學研
閱及知識產權管理公司科睿唯安
未保持開放心態,甚至態度傾向不
究成果轉譯給社會大眾得知,但轉
(Clarivate Analytics)的分析報告
友善與拒絕。
譯畢竟不若直接獲取及閱讀來得快
指出,全球大約有200家以訂閱制
另一是資訊在數位時代的傳播
速。對既得利益者或已養成使用習
為主要經營方式的大型學術出版機
方式,所謂能在網路上查找、簡易
慣的人來說,反正學界以外的人也
構需要轉型,因為以2017年為例,
的搜尋、快速的獲取、獲取成本低
看不懂這些文章,就算在網路上不
由簽署該計畫的研究機構所經費補
廉、容易再被傳遞等,已是王道。
易被獲取及閱讀也無妨。但正如前
助的研究發表文章,約有95%是在
若學界迄今仍容許付費牆嚴重阻礙
述專業知識在資訊時代的建構及傳
這些機構所發行的期刊上刊登。這
學術知識的傳播,要不如前所述,
播方式,當專業學術文章不再被學
項在全球學術界推動了將近20年的
其實並不歡迎來自學術圈外對相關
術工作者壟斷,而是擴展至學術圈
開放取用運動,也就是Plan S的核
專業知識的檢視、批評與修正,故
外的專家與一般民眾時,網路使用
心理念──「科學不應該被鎖在付
以付費牆阻礙只是剛好而已。或者
者極可能在尋找嚴謹學術研究成果
費牆後(no science should be locked
這意味著,學界都很習慣搜尋學術
以戳破偽科學或指出不合理處時,
behind paywalls)」,至此不再只是
文章,就是登入自己研究機構的圖
因付費巨牆的阻擋而作罷。
倡議,而是科學論文發表的核心價
書館才能獲取,且搜尋步驟得過五
容許學術巨牆繼續矗立高築,映
值,逐漸成為具體的研究發表規範!
關斬六將,無法像維基百科那樣一
照出學界未深刻體認數位時代下專
鍵獲取。
業知識的建構「不再是從上到下的
學術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
但真的是這樣嗎?已有研究指
單向建構及傳播,也可能是從下往
出,全球知名的學術期刊文章下載
上的雙向建構」,而缺乏對這方面
當世人在體驗過網路帶來的各
海盜網站Sci-Hub,文章下載率不
的體認,連帶也就沒有善盡學術這
種便利後,目前正經歷網路假新聞
但逐年快速成長,且使用最高的地
行在對抗假新聞與偽科學上所應該
猖狂,偽科學到處流竄。若說學術
區,並不僅限於經濟資源較貧乏的
負擔的社會責任!
界對前述公共問題缺少積極面對與
開發中國家,而是連如美國這樣的
處理的社會責任,或有人覺得扯太
已開發國家也頻繁使用,尤其學術
學術小眾的另類契機-
遠,彷彿在說「傳播假新聞、偽科
研究密度越高的學校,下載率更
臺灣應關切開放取用嗎?
學人人有責」之類的廢話,但許多
是不遑多讓。這表示學術期刊文章
其實,臺灣作為國際學術出版
學術文章迄今仍鎖在付費巨牆裡面
難被獲取,阻礙的不只是商業付費
的小眾,更有必要關切學術研究成
的問題,其實更凸顯出有兩事被學
巨牆,還有學術機構圖書館那些繁
果應該開放取用的問題。以外語的
界長期忽略。
瑣的學術期刊資料庫搜尋介面!換
學術研究發表來說,來自歐美國家
未察覺數位時代的衝擊
24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Opinon
制的傳統期刊,難免會受到期刊的 版權限制,像是限制可公開的期限 (embargo period),甚至完全不允 許公開已通過審查的文章版本。即 便如此,若在機構典藏中能儲存一 份通過同儕審查前的最後版本,並 在該版本中註記說明與接受刊登的 版本差異,如此仍多少達到開放取 用的目的。 Plan S「科學不應鎖在付費牆後」 的理念,目前已逐漸成為國際主流 (Pixabay)
的研究發表規範:研究成果的發 表,就是應該開放取用,現在討論
(尤其是英語世界)的作者,不但
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金色與綠色兩
的是如何開放取用,而非是否應該
在發表學術研究成果時佔盡優勢,
途徑。所謂金色途徑是指,文章直
開放取用。若科技部近年致力擬定
連文章引用都容易受到更多青睞。
接投稿在開放取用期刊;綠色途徑
以小博大提升學術研究效益的「小
這意味著,臺灣多數學者若無積極
則是指,文章不論有無投稿到開放
國大戰略」,那麼就應該將採取機
跟上目前國際學術研究發表如火如
取用期刊,都在開放取用平台上儲
構典藏的綠色開放取用途徑放進戰
荼進行的開放取用運動趨勢,致力
存(通常指有通過同儕審查但未經
略中。這麼做不只是為了提升臺灣
讓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網路上容易
期刊排版的)文章草稿。而開放取
學術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力,也是
查找且免費閱讀,未來在研究成果
用平台一般來說,多由研究機構、
不被國際學界邊緣化的學術戰略。
引用上將更形弱勢。尤其臺灣又是
國際專業學會、非營利組織等所建
使用繁體中文作為母語,面對萬倍
立,像臺灣許多大學早在2009年
於我們的簡體中文世界的學術發表
就已建立的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量,若臺灣學者希望自身的學術研
repository),便是一種開放取用平
究成果能在中文世界能發揮一些影
台。可惜的是,各校機構典藏目前
響力,更唯有讓繁體中文期刊都容
都採取研究者自願提供,以至於迄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共同研擬的
今儲存成效不佳,不論是校方還是
掠奪性期刊,定義如下:「掠奪性期刊和出版
易在網路上查找閱讀一途。 那麼,應該如何開放取用?顯然
科技部或教育部,唯恐若採取強制
全面積極(甚至強制)採取綠色的
要求學者儲存文稿可能會侵犯到其
開放取用途徑,最適合我國目前的
學術自由。然而,學者若有責任將
學術研究成果發表策略。
獲得經費補助的研究成果報告上傳
目前,國際上對於開放取用的投 稿文章版本及途徑,是以金、綠、 藍、黃與黑等顏色來做區分。其
且公開,在一般情況下也應該有責 任將將研究發表上傳公開才對。 當然,文章若投稿在採取訂閱
〔註一〕掠奪性期刊日益猖獗,已嚴重影響及 誤導學術出版的正常運作,但對於何謂掠奪性 期刊的定義及認定標準卻相當不一,Nature 在
2019 年 12 月 11 日發布由十個國家共 43 位學 者、知名出版商及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the
商為牟利而犧牲學術,以錯誤或誤導的資訊、 偏離最佳編輯與出版的作業慣例、缺乏透明度、 以及/或使用過度積極和毫無區分的招攬行 動」。(https://scimonth.pse.is/LTSYX) 〔註二〕目前全世界前五大學術期刊商業出版 公司依序為里德—愛思唯爾(Reed-Elsevier)、 約翰威立(Wiley-Blackwell)、施普林格科學 媒體(Springer)、泰勒與法蘭西斯集團集團 (Taylor
& Francis)以及賽吉出版公司(Sage
Publishing)。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學密檔
25
Files
秋行軍蟲的奇幻旅程 臺灣,準備好了嗎? 莊汶博
臺灣大學農藝系助理教授。
Take Home Message 今(2019)年全臺最火紅的昆 蟲議題,絕對非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 FAW)莫屬了!這個
蟲蟲危機哪裡來?
案件,不到一個月,經全民通報與
秋行軍蟲,又名草地貪夜蛾
形態確認後發現破百個案例,現今
(Spodoptera frugiperda),原分布
連日本鹿兒島都能發現秋行軍蟲的
於美洲大陸,於2016年突然入侵非
蹤跡。
近期飄洋過海來臺灣的外來種,
洲奈及利亞,且2年內在非洲造成重
秋行軍蟲的名聲之所以這麼響
為何會重要到被全民「通緝」?
大的經濟危害,隨後於2018年入侵
亮,是因為其幼蟲的寄主範圍廣且
牠的出現,又會對本土農業實務
印度。此外,秋行軍蟲除了今年1月
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及十字花科等
在中國雲南現身,臺灣苗栗的飛牛
農藝園藝主要作物,且植物受損的
牧場也於今年6月初發現第一例入侵
狀況相對其他害蟲來說嚴重許多,
與管理帶來什麼巨大的挑戰?
圖一:玉米植株上的秋行軍蟲幼蟲。(莊汶博攝影)
26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科學密檔 Files
這隻蟲幼蟲的危害程度之大,令人
牛牧場鑑定結果為玉米品系,相當
感到驚訝。
不尋常。不過,其實品系的不同,
接下來,秋行軍蟲是否可以在入
以玉米為例,在玉米上看到的危
並不代表在玉米上取食的一定是玉
侵地區繁衍下一代,便成了重要的
害大都會發生在玉米輪生期,秋行
米品系,反之亦然,牠們只是對寄
議題。在臺灣,已知該蟲的遷飛族
軍蟲幼蟲偏好輪生期的未展開葉,
主植物的喜好程度不同而已。尤其
群成功在此產出下一代的卵,也知
並可從未展開葉一路往下吃到植物
這一波隨著西南氣流飛往臺灣的秋
道該子代已成功利用寄主植物(玉
頂端的分生組織,造成玉米的產量
行軍蟲族群,可能為非洲或是亞洲
米)成長並化蛹,更有田間證據表
損失。也因為如此,田間通常可透
入侵的少數特殊族群,已經無法利
示該族群已成功羽化成蛾。這些新
過玉米危害狀及昆蟲糞便量的觀
用原本美洲族群的相關研究來判斷
羽化的族群是否能在臺灣建立起族
察,判斷秋行軍蟲危害的可能性。
其行為。
群,為現在學者及政府單位觀察的 重點。
為何秋行軍蟲喜好這部份的葉片? 首先,輪生期未展開葉的木質素尚
監測管理的困境──
未建構完成,因此幼蟲攝食這部份
繁衍後代與遷徙
的葉片比較容易消化且可相對得到 較多的營養;而輪生期未展開葉的 濕度夠,幼蟲躲在這裡比較不會因 為溫度太高或是太陽直射造成水分 喪失;最後,幼蟲躲在輪生期的未 展開葉裡,可以躲避天敵的攻擊。
農業害蟲。
根據研究,利用分子鑑定發現在 非洲危害玉米的秋行軍蟲大多為水 稻品系,這表示在非洲的族群對於 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已經跟在美洲族 群不太一樣。這些灘頭堡的族群可 能已改變其取食行為,因此臺灣的
此外,倘若秋行軍蟲能在臺灣立 足,它的長距離遷徙行為是否會造 成在監測管理上的困難?倘若無法 立足,在中國的族群是否會如同在 北美的遷飛方式(每年從南方遷飛 至北方)隨著西南氣流飛抵臺灣? 若真如此,臺灣政府部門可能要有 相關的配套措施。
相關研究學者需了解這些族群的特
品系與食性,難以定義
性,例如取食行為等。現階段,大
蟲害防治前,我們好好想想
在美洲,秋行軍蟲大多都出現在
多數的研究都支持遷飛族群主要的
殷鑑入侵臺灣的秋行軍蟲為水稻
玉米田,然而該蟲有少部分族群在
寄主植物為玉米,在臺灣也是發現
品系,而水稻為臺灣最大的種植面
水稻及小型禾本科植物被發現,進
一樣的危害狀況。然而,需要思考
積作物,其是否會受到秋行軍蟲的
而得知秋行軍蟲有2個品系,分別為
的是,倘若當玉米採收後,在田間
危害,格外受到重視。目前為止,
玉米品系(corn strain)及水稻品系
無玉米植株的狀況下,秋行軍蟲雌
臺灣還尚未在水稻上發現秋行軍
(rice strain)。令人頭痛地,這兩
蛾會在哪些植物上產卵、替代植物
蟲,筆者也詢問過國際水稻研究院
品系無法利用外型來區分,目前可
或作物可能會受到哪些危害。
的昆蟲專家相關問題,得到的回應
辨別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品系間的
由於秋行軍蟲入侵非洲的時間為
是目前他們也在仔細觀察全世界的
遺傳差異,以分子鑑定來做區分。
2016年,也代表著在短短3年內,
水稻是否會受影響,但目前為止並
此外,這兩品系的取食行為及成蟲
已從非洲入侵到亞洲甚至東北亞,
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
交尾時間也明顯不同。
變成全球化的入侵物種,速度超乎
農業界對於秋行軍蟲的危害有2種
然而,現今臺灣的通報案例雖皆
眾人想像,也使得聯合國糧農組織
不同的看法。一方專家認為,秋行
在玉米田區發現,但分子鑑定的結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軍蟲跟一般廣食性害蟲一樣,可利
果大多為水稻品系,僅有苗栗縣飛
FAO)將此蟲列為全球預警的重要
用現今的害蟲防治管理。另一方專
SciTech Reports
科學密檔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Files
家則認為,由於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範圍遠大於現今 在臺灣危害的害蟲,再加上其為新興入侵害蟲且有報 導指出秋行軍蟲對部份農藥具有抗藥性,故對於秋行
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誠徵教師
軍蟲的入侵,需有比較謹慎並積極的管理策略。 筆者認為,秋行軍蟲是否可能在臺灣立足尚待觀 察,然而對於這種新興入侵昆蟲的可能危害,需要比 較謹慎地看待,理由有幾點如下: 第一,輪作制度的優點之一,便是利用種植不同 類的作物使田間病蟲的危害無法延續下去;倘若秋行 軍蟲能在臺灣立足且其寄主範圍仍跟美洲族群相似, 那臺灣現今的輪作制度將受到挑戰。第二,雖然臺灣 現今有休耕補助,然而,雜草或綠肥作物可能也會成 為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故休耕政策可能也需要有討 論的必要。最後,則是有機農業及學校單位食農場域 的管理方式──秋行軍蟲在臺灣是否會有天敵尚未了 解,但筆者相信一些寄主範圍較廣的天敵昆蟲應該有 機會作為防治的方法。不過,這些天敵及現階段的生 物防治資材,如蘇力菌、黑殭菌等,是否能有效管理 秋行軍蟲的危害,仍有待觀察。
結語 以上所提出的問題不盡然皆會發生,將有待政府 相關單位及大專院校相關老師去做進一步的探討及研 究。根據臺灣的防檢疫能力及田間管理能力,筆者相 信,秋行軍蟲的危害可能不會像非洲或其他亞洲鄰國 這樣的嚴重,然而仍需針對秋行軍蟲有一套害物整合 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策略來因應 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誠徵助 理教授級以上專任教師乙名: (1)起聘日期:2020年8月1日。 (2)教學研究領域:植物病原細菌、植物與微生 物交互作用、農業微生物之開發與應用、或 整合性病害防治(IPM)。 二、申請者必須具備博士學位,具博士後相關教 學及研究經驗者優先考慮。 三、應徵時,請提供求職信(cover letter),註明 申請職級、送審代表作及推薦人(二名)之姓 名,並檢附下列申請資料紙本,各5份: (1)履歷表。 (2)博士學位證書之影本或博士學位證明文件之 影本。 (3)歷年著作目錄。 (4)擬開授課程名稱及授課內容綱要。 (5)未來研究計畫書。 (6)送審代表作(應為2015年8月1日以後發表於 SCI期刊之刊印論文,且為第一作者或通訊 作者;助理教授級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時, 須檢附大學及研究所成績單)。代表作需符 合申請專長領域。若代表作係與其他人共同 發表,需檢附「國立臺灣大學教師資格審查 代表作合著人證明」(http://www.personnel.ntu.edu.tw/table1/12071.doc)。 (7)2013年8月1日以後發表之參考著作抽印本 (或影本)至多10篇。 四、推薦函二封須於2020年2月7日前,由推薦人 直接以紙本或電子郵件寄達;申請助理教授者應 包含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推薦函一封。 五、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2月7日前寄達下列地 址,並以電子郵件(thhung@ntu.edu.tw)確認: 臺灣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洪挺軒系主任收
圖二:草地貪夜蛾成蟲。(By Canadi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Public Domain, Wikimedi)
相關資訊詳見本系網址: http://www.ppm.ntu.edu.tw/zh/news/article/276
27
28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科學密檔 Files
再造太空精準溫度計—福衛七號 林俊良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與成大航太所博士。曾任助研員、講座教授、系主任、產學營運中心主任及副校長。
方振洲
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七號星系計畫系工經理、系統工程組研究員及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
Take Home Message
電離層太空天氣監測。
過去,國家太空中心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曾在 2009 年莫拉克風災前預測 其超高降雨量,也準確預測 2012 年侵襲美國的珊迪颶風(Hurricane Sandy)的路 徑,並協助美國政府進行緊急疏散。如今,福衛三號計畫的資料已免費公開給超 過 88 個國家近 4000 個單位使用。而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也於今(2019)年成
福衛七號搭載的儀器 福衛七號的6枚衛星,每枚皆裝
功發射,將擴大改善全球的劇烈天氣預測準確度,成為福衛三號後「2.0 版」的太
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線電訊號接
空溫度計。
收器(TriG GNSS Radio occultation System, TGRS)的主酬載,該儀器 可接收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全
發射升空!—
站聯繫上最後1枚。至此,6枚衛星
臺灣太空新里程
全部與地面完成通聯,並停留在離
上(6)月25日,於臺灣時間下午 2點30分,搭載6枚褔衛七號的美
地表約720公里的同一個暫駐軌道 上,確定第一階段任務成功。
無線電掩星(radio occultation)信 號。透過掩星訊號接收天線接收訊 號,再利用阿貝爾轉換公式(Abel transformation)算出折射率,因大
國SpaceX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偕同此次美國空軍的其
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的
計畫緣起
氣壓力及溫度與折射率有關,故由
他18枚衛星,順利於美國甘迺迪
褔衛七號計畫為臺美大型科技
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
合作計畫,雙方於2010年完成合作
KSC)發射升空。
協議簽署,執行單位為臺灣國家實
一般而言,天氣預報所涵蓋的
發射後91分鐘,國家太空中心
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大氣範圍為對流層,當折射角度越
獲得由獵鷹重型火箭所傳回衛星與
Space Organization, NSPO)與美
大,代表氣體密度越高,而氣體密
火箭分離時刻的狀態向量,隨即進
國商業部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度與溫度、溼度和壓力亦有關,後
行軌道計算,為後續地面站追蹤衛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續資料經地面處理和校正後,可推
星的依據,同時將結果傳至位於澳
Administration, NOAA)。褔衛七號
算大氣層及電離層垂直分布結構的
洲的達爾文(Darwin)海外站及其
的任務目標,是由高度520~550公
詳細資訊。由於此次任務是24度傾
他地面站,接收衛星資料。發射
里、24度傾角的軌道上部署的6枚衛
角的圓形軌道,收集的資料集中於
後165分鐘,中心先與其中2枚成功
星組成的星系,建立高可靠度的氣
南北緯50度範圍內,有助於臺灣在
通聯,後續再與其中的3枚完成通
象衛星系統,每日提供南北緯50度
內的低緯度地區氣象資料預測準確
聯。最後,於當天臺灣時間下午8
間約4000筆的掩星資料,大幅幫助
度。另外,福衛七號也攜帶2個科學
點48分於臺南的歸仁衛星信號接收
天氣預報、劇烈天氣預報準確度及
酬載儀器,分別是離子速度儀(ion
該折射率可進一步轉化成氣象預報 使用的大氣觀測數值。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學密檔
29
Files
velocity meter, IVM)及無線電射
各枚衛星設計在520~550公里高的6
路徑非常接近實際颱風行進路線,
頻信標儀(radio frequency beacon,
個任務軌道執行任務,該操作將在
顯見掩星技術具體實現後的效果。
RFB),前者可量測電離層的離子
發射後所有衛星完成本體和酬載的
密度、速度、溫度與行進角度,評
健康檢查後陸續進行。預計在發射
估太空天氣對太空船和通信的影
後的19個月完成星系部署,衛星本
響;後者則可透過地面站接收該射
身不做軌道轉換時仍會協同暫駐軌
頻信標儀的閃爍訊號,進而獲得區
道上的其他衛星持續對經過的區域
域性電離層異常區的分布。
進行氣象觀測。
結論 目前,6枚福衛七號衛星已與臺 灣地面站成功通聯,規劃在發射後1 個月內完成衛星全部功能測試,接 著開始衛星軌道調整,由720公里的
操控方面,褔衛七號計畫包含
暫駐高度,逐漸下降至550公里,每
福衛七號的
衛星發射及初期軌道操作、任務軌
枚衛星包含酬載資料校正需時約108
特性與發射載具
道部署控制、在軌任務操作及海外
天。此時衛星即可接收全球定位衛
支援地面站指令資料傳輸等。操控
星的資料,分析大氣層垂直結構的
系統包括位於太空中心的衛星操控
溫度、氣壓、濕度及電子密度等。
中心、國內外網路系統及美國所部
隨後進行資料校正與比對驗證,預
署於夏威夷等10個海外地面站,
計發射後第7個月可提供全球氣象界
綿密的網絡系統可在平均30~45分
使用大氣量測資料及產品;而發射
鐘內,取得大氣層垂直分布結構的
後第16個月則可提供全球氣象界使
最新觀測資料。包含溫度、濕度、
用福衛七號的電離層量測資料及產
降雨率、太陽活動程度、太陽黑子
品;第19個月,6枚衛星將全部部署
數、行星際磁場和太陽風密度、太
到高度550公里的任務軌道,自此可
陽風風速及預估地磁對臺灣地區擾
提供中低緯度均勻分布的掩星觀測
動等。此外,福衛七號所提供的資
資料,該衛星系任務便正式開展。
福衛七號外型為長方體,於單側 裝載太陽能板,燃料加注後總重約 為300公斤,衛星採用鋰離子電池, 通訊頻段為S頻段,衛星本體裝置 GPS接收儀以進行導航,設計壽命 是5年。而伴隨福衛七號搭載的衛星 分屬15個計畫,總共24枚衛星。全 部衛星總重3.7公噸,其中福衛七號 總重1.8公噸,為主要的任務衛星。 發射載具方面,SpaceX公司所研 發製造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由1枚 強化後的獵鷹9號為主推進核心,外 加2枚側掛的側推力器。除了第一節 火箭外皆可回收重複使用,本次發 射採用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側推力 器,為前次任務所回收的通信衛星 再重新填注燃料組合而成。另外, 這次採用回收側推力器及夜間發射 皆是史無前例的壯舉。
訊將與其他訊息提供管道進行資料 同化(data assimilation),透過數 學模型擬合大量的觀測數據,以提 供最後的氣象預報結果,未來天氣 預報精準度將可提高約10%。 福衛七號的資料應用,中央氣 象局結合學界建立本地掩星資料應 用系統,落實氣象數值模式的應用 效益,提升劇烈天氣的預報能力、 降低災害預警的不確定性。舉例而
星系部署、衛星操控與
言,將掩星資料與既有觀測資料同
資料應用
化後對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歷史資
為了得到均勻分布的觀測資料,
料做模擬分析,發現颱風行進預測
延伸閱讀
1. 方振洲,〈進一步探索福衛七號衛星〉,《科 學發展》第521期,2016年。 2. 國家太空中心,https://reurl.cc/Z6V76。 3. 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發射升 空〉,https://reurl.cc/YA4na,2019年6月25 日。
30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書適圈
科技報導
The Choice
歡迎來到腦科學實驗室 書 名∣《STEAM 大腦科學好好玩:探索摸不到、看不到的嗅覺、視覺、 聽覺、記憶,52 個實驗X 10 大單元結合自然、生物與生活科技 的跨領域學科》 Brain Lab for Kids: 52 Mind-Blowing Experiments, Models, and Activities to Explore Neuroscience 作 者∣艾瑞克 ‧H‧ 查德勒(Eric H. Chudler, Ph.D) 譯 者∣吳欣庭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 2019 年 10 月 31 日
騎腳踏車、學習語言、接球、讀書,以及我們全部
逐步指南。你可能會想出其他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實驗,
所見、所聽、所感和所做,都因為我們有頭殼裡那個柔
這樣很好,但你要確實的將任何改變寫在你的紀錄簿
軟、粉白的物質──大腦。
上。「原來如此」解釋了實驗背後的科學。這個單元會
我們將大腦為我們做的許多美好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讓你對實驗結果和觀察有更深入的理解。
雖然科學家對大腦如何運作,已經有許多卓越的發現,
「腦科學小知識」是與實驗有關的一些趣味、好玩,
但大腦如何創造出如此豐富、神奇的貢獻,仍有許多謎
也許還有點令人驚訝的小知識。最後,「延伸思考」提
團。這本書會幫助你透過實驗、測試和建立知識,來了
供了一些點子來幫助你進一步探索每個主題。
解大腦如何工作。
例如,你可能會從中找到參加科學競賽的題目,或是 引發好奇心,進一步去挖掘更多關於腦科學的新事物。
如何使用這本書 謹慎的科學家會將實驗室裡發生的點滴,寫下詳細
單元1-神經元
的筆記。使用這本書的同時,你可以開始寫「實驗紀錄
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中的特化細胞。
簿」。你的紀錄簿應該要裝訂好,而不是幾張零散的
這些微小的細胞能產生小小的電力,就像小電池一樣。
紙。如果一本寫完了,請再找一本。紀錄簿應該要寫下
神經元傳送電訊號至不同的距離,與其他神經細胞、肌
實驗名稱、進行實驗的日期和時間、實驗步驟、任何觀
肉或腺體溝通。神經元的各個部分都有特別的功能,以
察和發現的結果,以及你針對結果代表的意義所提出的
確保訊息快速、有效率的傳送出去。
討論。你的實驗紀錄簿應該要寫上完整、足夠的資訊,
因為神經元實在太小了,大部分的人從沒親眼見過真
讓其他人看了也能夠精確的做出相同的實驗,並了解你
正的神經元,就連科學家也必須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或是
的發現。
透過神經元的圖畫和照片才能了解它們的構造。另一種了
這本書中的每個實驗都分成幾個區塊。在實驗標題之
解神經元長什麼樣子的方式,則是製作「神經元模型」,
下,列出了實驗所需的時間。「器材」列出了完成這個
並拿在手中觀察。你將會在這個單元學習如何製作神經
實驗需要的所有東西,「實驗步驟」提供了實驗過程的
元模型。當然,模型會比真正的神經元大上好幾倍。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書適圈 The Choice
雖然書和網站上可以看到某些特定常見的神經元圖 片,但請記得,神經元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和大小。製作
表樹突。
神經元模型的同時,想一想,怎樣才是好的模型。你的
4. 取第三種顏色的黏土搓成
模型如何看起來更真實?有正確的比例嗎?如何改進模
長條狀,一端連接細胞本
型的結構?還可以找到什麼其他的材料來做模型?
體。這個部分代表細胞的 軸突。
實驗1-神經元黏土模型 人類的腦包含八百六十億到一千億個神經
5. 取一小團第四種顏色的黏土,壓在軸突另一端 的上面。這塊黏土代表軸突末梢。
元。在這個實驗中,你將會用黏土來製作神經 元模型。
延伸思考 神經元依照構造和功能分成不同類型。一種
腦科學小知識 →神經元的細胞本體直徑大約是4~100微米。 →長頸鹿的神經元軸突從腳趾延伸到頸部,可達 4.5公尺長。 →章魚的神經系統大約有五億個神經元,大部分 位在章魚的觸手。
是以形狀來分類。舉例來說,有許多樹突連接細 胞本體的神經元叫作多極神經元。你可以用黏土 製作出不同樹突類型的神經元,例如單極、雙極 和多極神經元。另一種是以神經元傳送訊息的方 向來分類。 例如感覺神經元是從感覺器官傳遞訊息到中 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運動神經元則從中樞 神經系統傳遞訊息出去,以控制肌肉和腺體。
實驗時間 →20分鐘
介於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之間的是聯絡 神經元。上網搜尋關鍵字「神經元」,尋找腦 部不同區域的神經元當作範例,例如:製作大
器材
腦皮質的錐狀細胞模型,或小腦的普金斯細胞
→四種不同顏色的造型黏土
模型吧!
實驗步驟
原來如此
1. 拿出四種不同顏色的造型黏土,各取一小塊。 不同顏色的黏土將代表不同的神經元構造。
神經元(神經細胞)包含四個基本構造:樹 突、細胞本體、軸突、軸突末梢。
2.取其中一種顏色的黏土揉成栗子般大小的球
樹突與細胞本體相連,將接收的訊息傳給細
形,然後再壓扁。這塊黏土代表神經元的細胞
胞本體。細胞本體包含了用來維持神經元健康與
本體。
正常功能的細胞核和胞器。連接細胞本體的單一
3. 取第二種顏色的黏土,加在細胞本體旁,從 細胞本體延伸出來。這些延伸出來的黏土代
軸突則是用來將訊息從細胞本體傳送出去。軸突 末梢有儲存化學神經傳導物質的突觸。
31
32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書適圈 The Choice
單元2-腦 腦在你的顱骨中舒服的待著,控制你做的所有事情。
→兩個大型塑膠容器(例如乾淨的優格包裝)
腦從感官接收訊息,來告訴你外界發生了什麼事,也從
→膠帶
身體內部接收訊息,來幫助你維持健康。腦必須了解這
→可回收的填充材料,例如包裝填
些訊息並採取行動,對肌肉、器官以及腺體下達命令。
→充物和氣泡紙
你可能不會意識到腦正在進行許多活動。例如腦控
→報紙
制了你的心率和呼吸,但心跳和呼吸都不需要你有意識 的進行。當然,腦幫忙達成了許多複雜的行為,例如閱 讀、說話、計畫,以及解決問題。雖然科學家已經知道 腦是怎麼做到許多複雜的功能,但我們頭殼裡那個1.4公 斤重的組織,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本單元中的實驗會幫助你了解腦的結構。你將利用
實驗步驟 1.將一顆蛋放到容器中,蓋上蓋子,用膠帶密 封。 2.把可回收填充材料放進第二個容器中。
不同材質製作大腦模型,將腦部內外的解剖結構呈現出
3.將第二顆蛋放到有填充材料的容器中。
來。本單元的最後一個實驗,將會告訴你為什麼要戴安
4.繼續把填充材料放在蛋的周圍。
全帽來保護腦部的重要性。請記得,保護腦部避免受
5.將第二個容器蓋上蓋子,用膠帶密封。
傷,遠比受傷後再修復來得容易多了。
6.將報紙鋪在地上。
實驗11-保護大腦的安全帽
7.在報紙上方,讓容器落下。 8.打開容器,看看蛋是否有受到保護。
設計模型,並測試安全帽如何保護腦部。
腦科學小知識 →1986年,美國加州通過了騎腳踏車要戴安全帽 的法案,是美國第一個通過此法案的州。 →在2015年,美國有817名腳踏車騎士死於車禍 事故。 →腳踏車安全帽最好三到五年就換新。如果安全 帽受損了,買一個新的來用比較好。
9.比較兩顆蛋受損的程度。
延伸思考 用什麼材料能做出更結實的安全帽?如何改 良安全帽的設計,並測試效果呢? 想一想在這個實驗中,你用了什麼材質來製 作安全帽。你覺得更換什麼材料會讓安全帽變得 更堅固?如何設計一個更大的安全帽,並測試它 保護某人頭部的能力呢?請記得,人類的頭部包 含腦共有3.5~5.5公斤重,體積有4公升左右。
實驗時間 1 小時
原來如此 在這個實驗中,你利用了模型來測試安全帽
器材
如何有效的保護大腦。這個安全帽是由容器和隔
→兩顆帶殼的生蛋
絕材料所構成,蛋殼代表顱骨,蛋黃和蛋白代表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書適圈 The Choice
實驗40-睡眠日誌
腦。你的安全帽是否保護了「大腦」?還是發生 了傷害呢?在真實的情況中,例如在騎腳踏車、 溜滑板、滑雪和溜冰意外時,安全帽大大的降低
記錄你的睡眠行為,以及每晚所做的夢境。 書寫睡眠日誌是研究睡眠的好方法。
了大腦受傷的危險性。 腳踏車安全帽有三個主要構造:外殼、內墊 和扣帶。外殼通常是一層緊貼內墊的薄塑膠。內 墊由一層泡棉構成,是安全帽最重要的構造,因 為內墊能將撞擊產生的能量吸收。扣帶將安全帽 固定在騎士頭部的正確位置。安全帽會接受測 試,在已知距離將它顛倒拋下。如果安全帽內可 承受的衝擊加速度在可接受限制範圍內,就代表
腦科學小知識 →人類每天的睡眠大約八小時,長頸鹿一天大約 只睡兩小時,棕蝠一天大約睡二十小時。 →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寫下:「早睡早起使人健 康、富裕又聰明。」
通過測試。 為了達到最高的安全性,安全帽要貼合頭部, 在你的頭移動時仍能緊緊貼合著頭。安全帽可用
實驗時間 每天之中的幾分鐘,持續至少一週
泡棉墊或環扣來調整。將扣帶扣好並調緊,讓它 一直緊貼著你的下巴。
器材 原子筆或鉛筆 實驗紀錄簿
單元 9-睡眠與生理時鐘 睡眠占了人生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時對周圍環 境毫無感知。如果人不必睡覺,不是很好嗎?這樣就可
實驗步驟
以完成更多事情了。然而,睡眠對健康來說很重要。晚
1.將筆和實驗紀錄簿放在你的床旁邊。
上若少了良好的睡眠,會感到焦慮、疲倦,也難以做出
2.睡覺。
好的決定。
3.起床時,立刻寫下或記錄所有你記得的夢境。
人的身體和大腦內建了以二十四小時為週期運作的時 鐘。在這二十四小時的週期中,不同的身體系統會從充 滿活力到缺乏活力,而注意力、心律、體溫、荷爾蒙的 高低,都只是遵從生理時鐘眾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 這個單元的實驗會帶你探索各種生物節律的起伏,包 括自己的、其他人的,還有動物的。這些實驗所採用的 步驟和器材都很簡單,但是都需要仔細的觀察。
延伸思考 請記住你的夢是否是彩色,盡可能寫下所有 細節。甚至記錄你在夢中的心情、造訪的地點以 及人名。回顧你的夢境紀錄,想想看是不是醒著 時發生的事情又在夢中重現。 你可能想知道什麼因素會影響你的夢。例如心
當你研究自己時,把你的行為盡可能詳細的記錄下
情好、充滿壓力或焦慮入睡時,夢境內容有什麼
來。研究其他人或動物時,請從他們原本的生活環境中
差別。入睡的時間和季節也可能影響夢境,所以
觀察,不要打擾或影響對方。
33
34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書適圈 The Choice
不要忘了記錄你關燈的時間、星期和日期。收集
人的頭皮上,來記錄這樣的腦電活動(腦波)。
許多夢境紀錄之後,回顧睡眠日誌,試著從所有
腦波圖儀(EEG)是一種能放大並記錄電訊號的
的睡眠紀錄和夢境細節中尋找趨勢。
儀器。 當人清醒時,腦波圖是由低幅和頻繁的波所
原來如此 起床後立刻寫 下夢是最好的, 因為夢境的事件 和細節會隨著時 間淡忘。練習記錄夢境,幾天後,你會更擅於記 住自己在夢中發生了什麼事。 當你睡覺時,大腦會經歷一個規律的腦電活 動週期。請記得,神經元就像小電池一樣會製造 微小的電力。睡眠研究人員可將電極連接到一個
組成。入睡後,腦波圖會漸緩且幅度變大,接著 又回到幅度較小,頻率較頻繁的波。大約入睡 九十分鐘後,腦波圖看起來就像清醒狀態。然 而,假設你觀察睡著的人的肌肉活動力,就會發 現他的肌肉就像癱瘓一樣。但由於腦波圖看起來 就像清醒狀態,所以這個睡眠階段叫作矛盾睡 眠。因為此時人的肌肉處於癱瘓狀態,所以在矛 盾睡眠時無法運動。大部分的夢發生在矛盾睡 眠,也叫作快速動眼期,因為這段期間,睡覺的 人眼睛會一直轉動。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動態時報
35
Timeline
新型X光檢測裝置讓違禁品無所遁形 【本刊訊】為了避免恐怖攻擊事 件影響飛安,機場的安檢層級須不
機,可輕易判別毒品與爆裂物等違
經實驗證實,將待識別的物件至於
禁品,增加安檢層級。
四英吋厚的袋子當中,不論放置於
斷提升,以因應各種潛在威脅。機
EDXRD是採用寬頻譜的X射線,
袋內的任何位置,皆能順利探測成
場的X光安檢機台是重要的把關之
相較一般X光的集光效率較高、探
功,大大提升大體積行李的檢測範
一,但現行的X光機台仍有許多難
測位置固定及儀器構造簡單等優
圍與成功率。研究人員表示,估計
以檢測的項目。舉例而言,日常用
點,對毒品與爆炸物等識別能力較
未來五年內,該裝置將可配置於各
品的分子為定型結構,X光機可輕
好。但由於現行的EDXRD只能探測
大機場的安檢站內,屆時所有放置
易辨識;但多數的毒品與爆裂物等
體積較小、尺寸較輕薄的物件,實
於行李內的違禁品將無所遁形。
物質的分子結構則為無定型結構,
際使用仍有限制。對此,新設計的
導致X光機難以判別。而來自中國
EDXRD能夠克服上述問題。
浙江大學及上海同濟大學的共同研
研究團隊所設計的機台,將五個
究團隊,利用能量分散X射線繞射
探測器以螺旋陣列的排列形式,使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探測面積增加,掃描物件的幾乎無
EDXRD)系統所打造的全新X光
死角,能夠檢測體積較厚的物體。
新聞來源
Yifan Chen et al., Energy-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system with a spiral-array structure for security inspection. AIP Advances, 2019.
36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2020火星探測計畫能否執行?降落傘成關鍵 【本刊訊】歐洲航太總署(Agence
前驗證這些修正是可行的,他們在
試的結果也將決定羅沙琳.富蘭克
Spatiale Européenne, ESA),於去
JPL的地面測試台上進行了一系列
林火星探測器的命運。
(2019)年5月及8月在對火星漫
校準測試。目前已成功完成兩種不
如果一切順利,則會將這個新款
遊者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同速度的檢驗:每小時120公里的
降落傘系統安裝在起落架上,然後
Franklin)火星探測器的降落傘進
測試證實新的袋裝設計和降落傘折
將探測器派送至位於哈薩克拜科努
行測試,然而結局以失敗告終。由
疊的穩定性,而每小時200公里的
爾(Baikonur)的發射台。然而,
於距離該計劃的最終適用性審查已
速度,則模擬登陸火星階段取用降
由於ExoMars須從該地的發射窗口
剩不到四個月的時間,ESA仍因登
落傘的過程。
(launch window)中起飛,且這個
陸器中降落傘的使用問題苦惱著,
今(2020)年2月及3月,ESA
窗口僅於今年7月26日~8月11日開
因此ESA請求美國航太總署噴射
與NASA計劃在美國俄勒岡州針
啟,倘若高空測試失敗,ESA則會
推進實驗室(NASA Jet Propulsion
對15及35公尺大的降落傘進行最
被迫延遲任務,並等待2022年9月發
Laboratory, JPL)協助,盼能從美國
終兩次的高空測試,讓這些複合
射窗口再度開啟,才有機會執行這
在火星大氣層減速的經驗中獲益。
材料從高空氣球(high-altitude
項任務。
降落傘的取出過程可謂至關重
balloon)上掉落。由於火星探測計
要,ESA根據JPL的建議進行修
畫(Exobiology on Mars, ExoMars)
正,期待降落傘取能在不被過度摩
的任務資格審查預計於今年4月執
擦的情況下釋放。為了在飛行鑑定
行,故所有測試需在此前完成,測
新聞來源
Rémy Decourt, Parachutes d'ExoMars 2020 : la Nasa apporte son expertise à l'ESA, Futura, 2019.
聽損兒童福音 基因檢測流程再進化 【本刊訊】臺大醫院日前與國家
黃金期擦肩而過。
運算設備,加上高速平行化檔案系 統,能切和定序後產生的大型檔案
實驗研究院、科技部及國家衛生研
為增加分析資源並加速檢測,
究院等單位平台合作,強化基因檢
國研院國網中心日前與臺大醫院合
測的分析速度與品質,讓聽力受損
作,提供為期3年百萬核心運算小時
對需要手術植入聽力輔具的人來
的孩童能把握治療黃金期,避免遺
數的臺灣AI雲(Taiwan Computing
說,術前評估與術後的訓練皆為關
憾終生。
Cloud, TWCC);透過TWCC的超
鍵。透過基因檢測,醫師能及早評
對人類來說,聽覺在語言、學習
強運算,醫事人員能從快速進行基
估患者適用的聽損矯治輔具,並讓
及溝通上都相當重要。根據國民健
因檢測,豐富的資源也能提供超過
聽損兒童及早接受治療及復健。
康署統計,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
一千位聽損兒童做診斷分析。而國
的發生率約為3~4%,換算下來每
研院國網中心的次世代基因體分析
年有超過700位聽損兒童需接受進一
平台,不僅提供次世代基因體分
步治療。然而,這些孩童中有高達
析軟體與資料庫比對服務,也包含
70%找不出聽損原因,最終與治療
巨量資料分析所需的記憶體及平行
在傳輸與儲存計算上的需要。
新聞來源 〈國研院國網中心攜手臺大醫院
TWCC 台灣 AI
雲 助千位聽損兒童重獲新聲〉,國家實驗研究 院,2019年12月26日。
SciTech Reports
動態時報 News Focu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37
38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科技報導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活動訊息 Even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第 13 屆資訊教育與科技應用研討會】 時間:2020 年 5 月 1 ■ 地點:臺中市/僑光科技大學 ■
【2020 創新數位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 ■ ■
時間:2020 年 5 月 29 日 地點:臺南市/南臺科技大學
資訊教育與科技應用研討會(IETAC)由僑光、修平與中
本研討會議圖整合數位互動科技與新媒體藝術之研究與應
臺等科技大學聯合主辦。今年度為第十三屆,由僑光科技
用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透過本次「數位互動體驗與新媒
大學承辦,深盼相關學者專家給予支持與愛護,擴大參
體藝術」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共同研討最新的成果應
與,並投稿論文或實務經驗報告於研討會上發表。此外,
用,期待透過不同的觀點讓參與的產、官、學之專家與學
本屆研討會將遴選數篇傑出論文,頒發五篇「最佳論文
者能有更多的收穫外,更期許能結合科技、設計、媒體、
獎」與「佳作論文獎」若干篇。並設「專題競賽」,邀請
娛樂、音樂等領用激盪出創新思維與設計,也助於對這些
專題實務傑出作品參與展示競賽,預計遴選各組前三名及
領域有興趣的產業高階管理者及投資方,能掌握最新數位
佳作數名,頒贈獎狀及獎金,誠摯歡迎您一同參與。
互動科技發展與新媒體藝術的趨勢及展望。
【第 12 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 ■
時間:2020 年 5 月 1~2 地點: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
【2020 全球網際網路會議】 ■ ■
時間:2020 年 4 月 20~24 日 地點:臺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課堂實踐為學生創造了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學會一起工
全球網際網路會議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在 1994 年
作,構建知識,並將自己的感知建構為意義製造者;而發
發起,並由國際全球資訊網會議委員會主辦,旨在為世界
展數學素養導向的教學、學習和評量科技,促進數學態度
提供一個重要的論壇,聚焦探討全球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
的正向發展與提升數學學習信念,是數學教育應正視與努
相關技術的標準化以及這些技術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本
力之事。本次研討會以「STEM 的發展與實踐」為主軸,
次會議結合主題性演講、網際網路研究發展研討會和課程,
藉由各方學術人員、教師與師資生,探討如何涵養數學素
大會主題包含網路挖礦、內容分析、社群網路分析等。這
養所需課程、教學方法、評量與師資培育措施,進而在生
將是本系列會議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臺灣舉行,必然引起
活中應用與實踐。
全世界從事網際網路研究及網路產業發展者的重視。
【2020 學術研討會:創新科技與學習】 時間:2020 年 5 月 22 ■ 地點:新北市/淡江大學 ■
【第 24 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20 年 5 月 30~31 日 ■ 地點: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工作者面臨科技及社會的快速的變革,如何達到創新
地球的永續發展在人類活動及全球暖化的衝擊下已經受到
科技與學習整合,讓教學可以更有效率、更多元、更深化,
了威脅, 跨域整合為促使地球永續發展的最佳解方, 地
並且培養未來學習者應具備的問題解決能力、跨域學習能
理學的視野包含自然探究、人文關懷、地理教育及空間技
力、團隊合作、創造力等,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本研討
術, 其跨域的特性使得地理學家扮演維持地球永續發展
會聚集與創新科技與學習研究相關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士
之關鍵角色。 第 24 屆臺灣地理國際暨 2020 中國地理學
及中小學教師,將針對創新科技與學習,在教育科技的教
會聯合學術研討會即以「以地理學建構環境的永續未來」
學策略、理論探討、技術發展、應用現況等面向邀請專家
為主題, 邀請地理學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以及研究生,共
學者與傑出的產業人士進行論文發表及交流。
同探討如何以地理學建構環境的永續未來,
39
40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Timeline
阿拉伯學生訪臺 交流防災科技與經驗
廣告索引 錫昌.......................... 3 雙鷹.......................... 5 日龍.......................... 6
【本刊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此次來訪的學員,接受規劃並進
牟博科技...................... 8
阿布達比雷布登文官學院(Rabdan
行為期兩週的學習課程,包括:無
益弘.......................... 9
Academy)副校長阿蕾恩(Faisal O.
人機空拍訓練、防災地圖製作、社
Alayyan),於去(2019)年12月率
區防災演練、防災社區現地觀摩、
領教職員及學生至科技部國家災害
防災資訊系統建置、災害實務管理
防救科技中心(以下稱災防科技中
與災害實例分析,而參訪地點包含
人事廣告.................. 27, 37
心)參訪,除簽署合作協議,雙方
消防署竹山訓練中心、新北市與臺
勵眾生活..................... 34
也針對災害管理科技進行交流。
北市應變中心等,盼能藉此行了解
睿嘉......................... 35
科光......................... 11 貝克曼....................... 12 川富......................... 15 倍晶生技..................... 19
臺灣防災特色與防 救經驗。課程結束
刻的印象,期能將這些寶貴經驗應
後,災防科技中心
用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上,同時也希
主任陳宏宇更親自
望能更進一步與災防科技中心展開
頒發結業證書給參
各項合作。
訪學員。 根據科技部新聞 稿,對於臺灣災害 防救科技的成果, 阿拉伯學生正進行空拍機實際操作訓練。(科技部)
阿蕾恩留下非常深
新聞來源 〈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完成與阿拉伯 聯合大公國 阿布達比「雷布登文官學院」災防 科技實質合作〉,科技部,2019年12月27日。
《科技報導》稿約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學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 育、產業相關的時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寫作時請依 照稿約: 一、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字數盡量在2000至3500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四、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scimonth@gmail.com,註明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
技報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