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全
方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位
視
野
.
科
技
人
關
懷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44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8.12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海上的守護神—新一代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 4 第一流研究- 6 《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 8 屏科大推跨域系統整合產業 實現農畜水產的另類商機- 12 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16 與自然和諧共生—宜花有機及生態農業之推動- 18 火星之水- 22
澳學者以金屬製作電晶體 可提高產能並降低生產成本 【本刊訊】根據莫爾定律(Moore's law),
成矽化物等步驟,製程不但沒有傳統電
積體電路上每單位面積可容納的矽電晶體
晶體來的繁瑣,還可以大幅減少生產成
(silicon transistors)約隔2年成長1倍;不
本。另一個好處是,若基材可利用下閘極
過由於物理上的限制,此預測說法恐將撐
(bottom-gate)電場有效調節源極到集極
不過2025年。日前,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的發射電流,便可在任何介電質(silicide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rmation,可被電極化的絕緣體)上製作
研究團隊於《奈米通訊》(Nano Letters)
ACT裝置,這意味著無論是在超薄玻璃、
期刊發布最新的開發概念──金屬基電子
塑料還是彈性體上,ACT裝置皆可被靈活
場致發射(field emission)氣道電晶體(air
運用,對可穿戴技術的發展也有相當助
channel transistor, ACT),未來20年莫爾定
益。此外,以ACT置換電路中的固態通道
律將可望被維持住。
電晶體,可使電極間的電子流動與在空氣
ACT裝置免除了半導體的裝設,並以2 片朝內的對稱金屬「源極(source)」與 「汲極(drain)」取代;中間以氣溝(air
裡一樣,且輻射並不會改變通道的特性,
科學月刊12月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24版
讓這個裝置在具極端的輻射環境裡也相當 適用。
《科技報導》稿約
gap)分離,底部金屬閘門則用以調整電場
當該構想被證明可行後,研究人員以
發射。其中,寬不過35奈米的氣溝設計小
不同的源/汲極配置及材料進行測試,以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
於電子的平均自由徑(mean-free path),
強化裝置的穩定性,提升元件的效能。其
學界、政策、產 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
後,研究員使用金與鉑,並利用電子束微影
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
(electron-beam lithography)與薄膜沉積
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
(thin-film deposition)技術打造ACT的原
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使電子能在室溫下自由穿梭且不會發生 散射(scatter)。研究第一作者尼藍塔 (Shruti Nirantar)表示,與傳統需採用批 次矽元件(silicon bulk)的電晶體不同,此 裝置利用基材(substrate)「從腳到頭」製 作,如此便能在理想的氣道下建立完整的 3D電晶體網路;這意味著電路中的電晶體 無須再追求微型化(miniaturization),反 而要聚焦在緊密的3D結構上,盡可能讓單 位體積內的電晶體數量最大化。 除了作為半導體的替代品,以金屬與
型。一切看起來相當順利,然而尼藍塔表 示,電極金屬尖端因電場集中而被熔化,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使得發射效率受到影響;目前仍在研究如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何提升集極效能、減少射極壓力,預計可 在2年後找到解決方法。 理論上,ACT擁有比目前半導體元件高
極(collector)並限定氣道空隙,且可免 去摻雜(doping)、熱處理、氧化和形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1萬倍的工作速度,而尼藍塔也表示,若有
四、 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
製造的設施與經費支持,商業級的場致發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射ACT將有可能於未來10年內問世。
氣道設計的裝置還有什麼好處?尼藍塔 解釋,由於僅需設置射極(emitter)與集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新聞來源
Shruti Nirantar et al., Metal–Air Transistors: SemiconductorFree Field-Emission Air-Channel Nanoelectronics, Nano Letters, 2018.
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