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導4月號 460期

Page 1

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scimonth. com.tw

全方位視野 科技人關懷

1

創刊於1982年

科技報導 S c i Te c h

Reports

#460 2020.4月號 每 月 15 號 出 刊

Taiwan Can Help── 從冠狀病毒疫情看 學術倫理與國際關係

(Pixabay)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攻勢下,許多科學家

國策略,也讓臺灣「超前部署」的防疫實力屢屢躍上國

與各領域專家正積極檢驗政策適當性、藥物與疫苗的效

際版面。不過,即便德國、加拿大等國均為臺灣發聲,

益等問題,過程中亦需對研究受試者進行持續追蹤。研

臺灣仍無法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究的進程與參與者保護是否該因應疫情發展做出改變?

WHO)佔有一席之地。在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先讓

官僚化的程序,又對研究造成什麼影響?(詳見 p.4~9)

我們好好瞭解 WHO 的本質與歷史。(詳見 p.10~14)

而不少國家近期後知後覺的隔離、檢疫與封城、鎖

04 焦點話題

20 專訪時間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 顧正崙、呂理帆、楊皇煜專訪節錄

10 焦點話題

28 科技智財

Who is WHO ? 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沒有所謂防禦型專利-

15 資訊生活

36 書適圈

被監控者付費的天眼系統: Amazon Rings

與人工智慧並存的必修課

專利能否保護產品免於侵權訴訟? 科學月刊4月號 【冠狀病毒的迫降】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39版


2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本刊訊】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

房等與病患接觸行為,這些都會增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司近期發表可24小時遠距偵測呼吸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的雷達系

此次研發透過後端平台的人工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統,打造出市面上唯一非接觸式生

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分

理照護系統的產品。此研發可在醫

析大量病患生理狀況,具有高靈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療院所遠端監測病患的生理情形並

敏度(傳統雷達的一萬倍)、低功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即時提供警訊,減少醫護人員接觸

耗(Wifi的1%)、高準確率(>

病患、也降低交互傳染風險。

90%)及低硬體成本等優點,以非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出版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行人:張之傑

添院內感染風險。

昇雷科技這項技術,是由中山大

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跨域應用於人

學電機系教授洪子聖技術轉移。洪

體健康偵測,可於短時間內大規

子聖於2015年起接受科技部法人鏈

模、零接觸地偵測每個病患的呼吸

江建勳 李武炎 李志昌

結產學合作計畫輔導,利用他原有

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該產品

李精益 周鑑恆 林秀玉

的「自我注入鎖定式(Self-Injection

已於高雄醫學大學負壓隔離病房中

林宮玄 邱韻如 金升光

Locked)雷達」技術完成「生理訊

使用,以遠端監控即時因應病患異

號無線感測雷達」。該技術能透過

狀,降低醫護照護人力負擔,也避

高憲章 張大釗 張敏娟

雷達波偵測到經人體後的反射訊

免醫療系統癱瘓。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號,並藉由訊號處理演算法以非接

未來,該設備也將持續導入於其

觸的方式收集生理數據,可穩定地

它醫療院所,也可望投入校園、廠

黃相輔 楊正澤 葉李華

全時感測人體與動物的心跳及呼吸

辦以及大眾運輸工具上的防疫,期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頻率。另外,洪子聖也曾結合工業

能伴臺灣人民渡過艱困疫情。

蔡兆陽 蔡孟利 蔡振家

研究院技術,將該產品做系統小型

執行總監:趙軒翎 總編輯:林翰佐 副總編輯:趙軒翎 蔡政修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金必耀 門立中 紀延平 范賢娟 倪簡白 高啟明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黃正球

鄭宇君 鄭運鴻 韓德生 嚴如玉 嚴宏洋 蘇逸平

化與模組化,並授權予國外畜牧業

主 編:郭家銘

者實際應用於乳牛牧場,在非接觸

美 編:黃琳琇

的狀況下收集體溫、心跳與呼吸數

業務經理:李金穗 業務助理:廖本翔 社 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77號7樓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ail:scimonth@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據,全天候掌握牲畜生理狀況。 有鑒於醫護人員需進出負壓病

新聞來源 〈科研防疫新利器 高靈敏無線生理偵測 高準度 即時預警 減低交互傳染風險〉,科技部,2020 年4月1日。

房,高傳染性的病毒也 讓他們面對繁瑣著裝的 問題與心理壓力,而原 有的照護方式需透過接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32版稿約》

觸式醫療偵測儀器裝 置,以及每日4~6次巡

(pixabay)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3


4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甘偵蓉

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把關研究參與中的風險

狀況,能否暫停試驗?若不行暫停

人員,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或心理壓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清華大學陸

得繼續服用,一旦出現副作用,能

力,更應列入考量。

續傳出研究實驗室人員確診,目前

否依循原先規劃的標準作業流程處

不清楚這些實驗室是做哪類研究,

理,研究團隊必須思考及確認。

希望不是以人作為實驗對象,否則

又如果不是臨床試驗中的受試

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面對新冠病

者,其它涉及有週期性或進行中的

毒疾病(COVID-19)傳播來勢洶

介入性研究,在目前疫情越趨嚴峻

洶,凡是需要人與人親身接觸的活

的情況下,能否暫緩執行或採取替

動,都得積極防疫,這在目前已成

代方案?而這對於受試者的身心有

為個人、團體和機關學校的最高指

無負向影響?儘管再有影響,都勝

導原則。然而在此之際,以研究之

過研究雙方感染肺炎的風險,但研

名招募人類受試者參加實驗、檢

究團隊仍需事先評估及因應。

關於倫理審查單位與 現階段任務 諸如上述為保護研究雙方避免 被病毒感染的執行細節,或許有豐 富研究經驗、人力、經費及資源的 研究團隊尚能應付。不過,多數 研究團隊的人力與資源都相當有 限,人文社科研究甚至常只有研究 者一人作業,此時專責為保護受試

測、訪談或調查等研究活動,在防

即便研究團隊規劃讓受試者如期

者權益而成立的研究倫理審查單位

疫措施上,是否只需依照目前政府

前來,每位受試者來之前14天有無

IRB/REC〔註一〕,或是負責監督查

機關及各級學校的防疫作業程序,

呼吸道症狀、失去嗅味覺、境外旅

核大學的教育部查核辦公室以及醫

如量體溫及手部消毒等方式即可?

遊史、曾居家隔離或檢疫等,還是

策會 〔註二〕,若都能主動提供研究

其實不然。研究參與的風險考

得事先調查及做好資訊保密。更不

團隊相關作業指引、健康資訊調查

量,絕不僅限於研究受試者與研究

用說研究團隊如意外得知,前來參

檢核單、受試者溝通要訣以及QA諮

人員雙方的實際接觸。以藥物臨床

與的受試者或相關人員疑似未揭露

詢等,這樣不僅能省去研究團隊的

試驗來說,在目前醫護人員多處

受感染或境外旅遊史等敏感訊息,

個別摸索時間,也能降低研究進度

於戒備及醫療資源都盡力支援疫

研究團隊將如何處理,是否逕自

因疫情受到影響的程度,更別提有

情而有限的情況下,正在服用試驗

通報衛生單位等,亦應讓受試者知

助於研究雙方都避免感染肺炎的可

藥物期間的受試者,因應目前特殊

情。而負責接觸受試者的研究執行

能性。


SciTech Reports

焦點話題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5

再者,如依據我國研究倫理審查

施,且期待個人與社會群體未來能

查時程及審查品質。此時教育部查

相關法規,凡是涉及研究執行流程

採取更適切的心態及行為面對類似

核辦公室及醫策會如能盡快召集所

的改變,多得先向IRB/REC申請變

事件,與疫情有關的醫療照護、個

有IRB/REC來協商,甚至在大學及

更審查內容通過後才能執行,若逕

人及群體心理與態度、社會行為、

醫療院所各找1~2家IRB/REC專案

自執行且情況嚴重,不只會被勒令

組織管理以及學校的課程教學改變

受理這方面主題的研究案,而非讓

暫停執行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所屬

等,將相當值得投入研究。然而,

各IRB/REC獨自面對,是可考慮的

機構還可能被罰鍰至少十萬至百萬

這類研究多有執行的時效性,研究

方式。這樣的好處是,一來這類研

元不等。但在目前疫情日趨嚴峻之

團隊如何在研究時效的壓力下仍能

究常需跨領域甚至跨校人員合作,

下,各家IRB/REC或政府主管單位

兼顧受試者權益,亟待IRB/REC的

研究團隊就不用窮於應付設置在不

究竟在哪些事項或範圍內,可容許

即時提醒及協助。

同研究機構的IRB/REC所規定的申

研究團隊自行變更不需報備,或者

在不過度延宕既有審查案的情況

請表單與知情同意書,更不用面對

可變更但需報備,甚至仍要求申請

下,IRB/REC應有責任優先處理

各家IRB/REC對這類研究可能會出

審查通過後才能變更等,研究團隊

新冠肺炎相關主題研究,至於是否

現風險警示反應不一甚至過度反應

需要被明確告知或提醒〔註三〕。

有熟悉相關倫理議題的委員可以審

的挑戰;二來,IRB/REC不但可立

此外,如果期望政府未來能制定

查,以及足夠的行政人力及資源處

即累積適切、合比例而不過度反應

防治這類嚴重公共傳染病的合宜措

理這些新增的研究計畫,將攸關審

的審查經驗,也能避免過去災難研


6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究的受試者常被一窩蜂研究人員聯繫、要求提供資料等過

提供可能連受試者都難懂的冗長同意書簽署、過度極

度研究的情況。

大化瑣碎風險、審查意見不一致甚至矛盾等。不清楚 IRB/REC究竟有無達到受試者保護的目的,反倒在

讓研究參與者免受傷害的盔甲, 難道僅徒具形式? 研究受試者保護制度,濫觴於國際上幾個惡名昭彰的研 究事件,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日本軍 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殘忍人體試驗,以及美國黑人長達40年 的塔斯基吉梅毒試驗等。為避免錯待人類受試者的不倫理 研究一再發生,目前多數國家的研究機構多設有倫理審查 這類研究的專職單位,如IRB/REC。凡是醫學、健康照 護、人類心理及行為等領域的研究,甚至人文社會科學研

學術界成為官僚主義充斥的行政單位。有不少研究 人員視倫理審查為延宕研究時程的畏途,寧可研究轉 向,改為文獻或次級資料分析,以避免經歷送倫審的 過程。 國內外學術界的抗議、反彈及呼籲改革IRB/REC 的聲浪,其實未曾停歇。除了美國及部分國家過去十 年從法規面檢討起外,我國在六年前也有十幾個人文 社科專業學會連袂向科技部與教育部抗議,大學REC 審查不當生醫化及審查意見瑣碎不一致。

究,只要招募人類參與研究,都必須通過審查才能執行。 然而,從最早設立IRB迄今約四十幾年的美國到許多國

但願倫理審查逐漸走上正軌

家包含我國 〔註四〕 在內,常被批評是任務偏離(mission

迄今六年過去了,我國許多大學研究人員逐漸視

creep):申請審查表單繁複、審查時程冗長、要求研究者

RECs與成立早十年的IRBs都是任務偏離,似乎越趨 一致。像這次因應新冠肺炎傳播,從政府機關到民間 單位多積極部署抗疫政策,但從政府到大學RECs、醫 療院所IRBs至今,除了成功大學REC官網的二月電子 報有簡要提及飛沫傳染型疾病的執行研究注意事項、 交通大學REC官網列出與進入密閉空間所列防疫措施 差不多內容的簡要公告外,其餘皆無任何防疫期間如 何確保研究雙方人員安全且符合法律與倫理規範的提 醒,頗令人訝異。 其實最壞時機就是最好時機,我國IRB/REC及主 管機關若能盡快研擬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倫理指 南,並迅速整合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盡快執行關鍵任 務(mission critical),協助我國研究人員在遵守法規 及倫理的情況下安心投入相關研究,或有機會擺脫任 務偏離的譏諷吧!

以下,筆者將新冠肺炎期間執行人體/人類研究的 上述倫理考量,整理成幾項QA,希望有助於我國研 究團隊的執行參考。


SciTech Reports

焦點話題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針對研究執行人員

Q1

實驗室人員應該如常進出實驗 室做實驗嗎?

如果學校沒有全面採取遠距工作與教學,原

Q2

如想從事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醫療 照護、個人及群體心理與態度、社會 行為、組織管理與課程教學改變等研 究,哪些研究倫理考量需特別留心?

則上實驗室人員仍可如常進出實驗室。但為 避免群聚感染,除了依照目前各校措施,採

除了原先與自己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相關的倫理

取進出實驗室人員皆應測量體溫及雙手酒精

考量,需額外留心的倫理考量大致有二:一是您

消毒外,應嚴格執行當日輪值實驗工作人員

的受試者是否(曾)為新冠肺炎感染者或家人,

才進入實驗室的規定,其餘則宜在家遠端執

二是否有必要與受試者面對面接觸才能蒐集研究

行研究工作。研究雖重要,但研究人員的身

資料。針對第一點,您的受試者若(曾)是新冠

體健康更重要,若不幸發生群聚感染,實驗

肺炎感染者或家人,即屬於隱私保密的高風險族

室立即關閉的損失更大。尤其得留心實驗室

群,不但須留心向他們蒐集資料期間,盡可能讓

裡權力位階關係較為下層的研究生及助理,

越少人(含研究團隊成員)得知其姓名與身份,

是否難以拒絕實驗主持人或主管要求如常進

未來研究發表亦需避免他們被識別出來。針對第

實驗室。〔註五〕

二點,則請參考第三題QA來規劃執行流程。

針對研究受試者 如先前有邀請受試者至實驗室測試, 或正處於研究資料蒐集期間,還能如 常進行嗎?

測試名單抽換的時間點開始起算,調查受測

請思考遠端測試或延緩測試的可能性。若礙於

參考研究機構有關避免肺炎傳播問卷的調查

研究器材、設備及執行方式,非得實際測試不

題項)。但從調查後直到實際施測這段期間

可,建議採取以下四步驟:

的防疫調查資訊,應持續掌握。

Q3

1.先確認受試者如期前來的意願,當然其意願

者過去14天內有無呼吸道症狀、失去嗅味 覺、國外旅遊史、居家隔離甚至檢疫等(可

3.受試者當天進入實驗室,應比照校方進入密閉

可能受到研究團隊告知將規劃哪些防護措施

空間皆應測量體溫及雙手酒精消毒等程序。

的影響,惟仍應清楚告知受試者,他們有隨

4.提醒受測者離開實驗室後14天內如有發燒或

時中止或延緩前來的權利。且若有分階段提

上呼吸道症狀等情況,宜主動回報實驗室;

供受試者費的話,宜說明清楚給付標準。

反之亦然,如執行實驗人員有疑似新冠肺炎

2.如受試者仍有參與意願,請以實驗室可接受

症狀,亦應主動告知受試者。

7


8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針對研究受試者

Q4

為防疫而向受試者所蒐集的資料及因應措施,需向IRB∕REC申請執行流程變更,待審查 通過後才能執行嗎?

若因防疫目的對受測者額外蒐集資訊及執行措施,且這些資訊並未納入研究分析用,原則上不需告 知IRB/REC;但如不排除列入研究分析用,應盡快向IRB/REC提出修正申請。建議研究人員可先打 電話諮詢所屬研究機構的IRB/REC。

若想從原先已搜集的檢體或資料中, 加做新冠肺炎的檢測或相關研究,可 以直接使用,還是得向IRB∕REC提出 修正計畫申請?

法有二:(1)如受試者先前已同意可作為其

當初搜集檢體或資料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檢測

試者未同意可作為其他研究用,或所蒐集的檢

或研究新冠肺炎,確實已經涉及更改研究目

體/資料可以回溯個人,按照目前相關法規就

的,與原先送倫理審查通過的內容不一,尤其

必須重新取得受試者同意,但這麼做有可能緩

與當初告知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內容不同,會實

不濟急,建議與IRB/REC商討可顧及時效及符

質影響受試者的研究參與權益,依照法規必須

合倫理的執行方式,如檢測與徵求再同意程序

向IRB/REC提出修正計畫申請,且審查通過才

同時進行,且商討若檢測結果成陽性反應,應

能執行。大致上要獲得IRB/REC通過的可行作

有責任逕自告知衛生主管機關。

Q5

它研究使用,或所蒐集的檢體/資料已經完全 去連結,無法再回溯辨識個人,便可以逕自向 IRB/REC提出修正計畫申請即可;(2)如受

針對IRB∕REC受理肺炎研究的新申請案 有關新冠肺炎的新申請案與修正案, 皆有時效性,IRB∕REC應優先處理嗎?

應有責任優先處理。不僅如此,修正案宜較新

為協助政府未來能針對這類嚴重公共傳染病

募或招募中的受試者,且協助執行中的研究案

的防治及處理有更合宜的措施,以及個人與

盡可能繼續執行下去,應視為優先職責。而新

社會群體未來能採取適切心態及行為面對類

申請案應依據既有規範評估執行的風險及必要

似事件,相關研究有迫切進行的必要性,因此

性,尤其風險評估不能只考量研究參與者,也

IRB/REC在不過度延宕既有審查案的情況下,

應將執行研究的工作人員列入重要考量。

Q6

Q7

申請案優先處理。因為修正案是保護目前已招

有關新冠肺炎的新研究案,除了Q2所列的倫理考量外,IRB∕REC還有哪些需特別留心的?

IRB/REC應盡可能避免相同受試者群被過度研究之嫌。然而各家受理申請案數量不一,IRBs/RECs除 了應自行建立這項主題的研究申請案清冊外,應請教育部查核辦公室或醫策會協助所有IRB/REC做 橫向聯繫、溝通及整合,甚至可協助引介相關研究團隊的跨校及跨域合作,這樣更能降低受試者被 研究過度干擾及有利研究資源整合。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9

〔註一〕在我國醫療院所多稱為人體試驗 / 倫理審查委員

針對研究計畫執行進度延遲的處理方式

Q8

如果因為新冠肺炎而延遲受試者收案與施 測進度,研究計畫勢必得展延執行期限, 請問該如何處理?

如研究計畫同時獲得經費補助及通過倫理審查,那 麼就得同時向這兩單位提出計畫展延申請。以經費 補助單位如科技部來說,建議與承辦人員盡快聯繫

會,英文是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簡稱 IRB),大學 則多稱為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英文是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簡稱 REC)。

〔註二〕教育部查核辦公室全名為教育部大專校院研究倫理 審查組織查核辦公室,負責監督及查核設置在全國 13 所大 學的 RECs;醫策會全名為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 進會,負責查核及評鑑設置在全國 85 家醫療院所的 IRBs。 〔註三〕近日著名案例是美國西雅圖的傳染病學家 Helen Y. Chu 博士,打算將過去幾個月來原先為了研究流感所蒐 集的檢體拿來檢測有無新冠肺炎病毒,但因其實驗室設置 未獲得美國 FDA 認證,改變檢測目的也未取得受試者再同

及確認相關展延程序。以通過倫理審查的IRB/REC來

意,被該州政府監管單位禁止再檢測,許多研究而非臨床

說,通常都要求提出修正計畫申請及填寫表單,經

實驗室都遇到類似情況,使得該州及美國許多地方就此錯

審查通過後才可展延。但因此次疫情而延遲執行進 度的計畫一定不在少數,IRB/REC其實可以主動調查

失疫情控制的佳機。 〔註四〕我國教學醫院及醫療院所設立約近 20 年,大學 則約 10 年。

有哪些計畫因新冠肺炎而需展延,以及需展延期限

〔註五〕請參考 Michael Price, Amid coronavirus shutdowns,

為多久,並以包裹審查的方式主動給予展延的同意

some grad students feel pressure to report to their labs, Science, 2020.

通知,盡可能省去研究人員需個別提出的困擾。

※ 感謝慈濟大學陳紹慶副教授給予修正建議。


10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Who is WHO? 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藍之辰

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助理;

簡瑋廷

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邱亞文

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主任暨教授。

傳染病促成

的首要之急,便是對抗造成大量人

於1977年讓天花從地球上徹底根絕。

世界衛生組織的創立

類死亡的傳染疾病,如雅司病(圖

WHO透過提供各國技術、訓練、設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Wo r l d H e a l t h

一)、瘧疾、天花、小兒麻痺以及

備及經費支援來對抗傳染病,亦具

Organization, WHO)是當今最大

砂眼等,可見傳染病防治正是WHO

備制定規範、訂定重大國際公約的

的核心。

功能,國際衛生條例便是其中最重

且唯一的國際政府間衛生機構,領 導全球衛生事務並協調194個會員

透過一年一度的世界衛生大會

國,以武林盟主之尊動見觀瞻。

(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

去(2019)年底至今(2020)年

世界各國共同決議全球衛生政策方

初,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

向並制訂疾病防治策略;最有名的

(COVID-19)疫情,儘管WHO

便是WHO在1959年所決議通過的

的 應 對 及 幹 事 長 譚 德 塞 ( Te d r o s

「全球天花根絕計畫(圖二)」,

要的一例。

Adhanom Ghebreyesus)多次發言皆 引發爭議,短期內WHO在全球衛生 治理的重要地位仍難以撼動且無可 取代。 WHO在創立時便寫下:「健康 的定義不僅在於疾病或虛弱狀態的 消除,而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 面的完全安適狀態。」帶著這樣的 雄心壯志,70年來WHO的職掌涵蓋 益廣,除傳染病防治外,婦幼、營 養、慢性病、心理健康,乃至於居 住、勞動、環境、藥品和科技均涉 足甚深。然而,該組織在成立之初

圖一:雅司病,又稱熱帶肉芽腫,是個體 受螺旋體門細菌──梅毒螺旋體感染後, 發生在皮膚、骨骼及關節的潰瘍,在熱帶國

圖二:WHO 在 1959 年通過「全球天花根絕全球計畫」

家相當常見。(Public Domain, Wikimedia)

打天花疫苗之情景。(Flickr-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11

國際衛生條例與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是以國 際法律規範的方式維護全球衛生 安全,用於國際間防止疾病散播 的策略準則。WHO會員國首先於 1951年採納「國際公共衛生條例 (International Sanitary Regulations, ISR)」,1969年第22屆WHA將此更 名為國際衛生條例(IHR 1969), 建立了一個共同預防、早期偵測、 評估和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協 力機制。 隨著新興、未知傳染病的爆發, 跨國經貿往來更趨頻繁,全球防疫 不斷面臨新挑戰,IHR(1969)這

圖三:WHO 幹事長譚德塞,近期因偏頗發言而備受熱議。(Flickr-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ttps://flic.kr/p/cvHzfY)

」,透過系統性預防接種、檢疫、國際旅客控管等方式,於 1977 年根絕天花。圖示為施

nization PAHO, https://flic.kr/p/fvt5E6)

30多年來從未大幅修訂,直至2003年SARS和 2004年亞洲禽流感(H5N1)疫情爆發,才使 全球意識到採取共同行動的必要性,促成了 IHR(2005)迅速修訂通過,破格加入許多新 措施以因應新興、緊急的全球公衛挑戰,提升 締約國因應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加強溝通機 制與資訊透明等。此外,IHR所規範的疾病, 也從原先三種國際檢疫傳染病(霍亂、鼠疫 及黃熱病),擴大至所有國際公共衛生緊急 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包含五大項:傳染病、人 畜共通傳染病、食品安全相關事件、化學品汙 染及核能輻射汙染。

WHO宣布COVID-19為 PHEIC的時機是否恰當 WHO幹事長譚德塞在COVID-19疫情爆發 後,依IHR(2005)第49條籌組「緊急事件委


12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員會」,並於今年1月22~23日召開 第一次會議,決議COVID-19疫情尚 不符合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引 發爭議。事隔一週後,1月30日緊 急事件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卻 又宣布本次COVID-19已達PHEIC標 準,再次使得WHO及其幹事長譚德 塞招致怠慢、親中等非議。 根據IHR(2005)第1條,PHEIC 是指因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它國家 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且可能需要國 際整合應對措施的異常事件。IHR 的各締約國應依照IHR附件二所提

圖四:1948 年起,每年均會舉辦一次世界衛生大會,藉此審議 WHO 的幹事長工作報 告、預算報告以及接納新會員國等議題。圖為 2014 年的開會情景。(Flickr-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https://flic.kr/p/nEEFhk)

供的決策工具標準流程評估其領土 內所有公共衛生事件。該決策工具

見;然而,對於該事件是否構成

得後續質疑聲浪四起,指責WHO決

針對如何判定PHEIC提供了四項主

PHEIC,在參考該國提供的資訊、

策不夠透明,甚至是緊急事件委員

要標準,包括:

決策工具的標準、緊急事件委員會

有與藥廠掛勾之嫌,恐涉及利益衝

的建議及現有科學證據後,WHO幹

突與判斷失準等問題。

一、 事件是否嚴重影響公共衛生?

事長仍握有最終決定權。

二、 事件是否異常或非預期? 三、 事件是否有產生國際傳播的重 大風險? 四、 事 件 是 否 有 限 制 國 際 貿 易 和 (或)旅行的必要性? 以上任兩項成立則有構成PHEIC 的可能,應於24小時內透過該國的

相對於H1N1被批評雷聲大雨點 小,兩次伊波拉疫情卻都因應對過

與前幾次PHEIC的比較

於緩慢而遭非議。2014年西非的伊

自IHR(2005)於2007年6月15日

波拉疫情,自幾內亞與賴比瑞亞通

正式生效以來,包括本次COVID-19

報WHO至宣布為PHEIC竟耗時五個

疫情在內,共有六次事件宣告為

月之久。2018年8月起,第二次伊

PHEIC。回顧前幾次PHEIC的宣

波拉疫情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爆

布,爭議並非COVID-19所獨有。

發,直到2019年7月疫情爆發近一年 後的第四次緊急會議上才總算宣布

國家聯絡點(National Focal Point,

H1N1自2009年4月初於墨西哥發

NFP)向WHO通報。WHO在收到

現、通報WHO;4月25日是史上首

通報後會立刻進行初步的查證、評

次宣布為PHEIC,到6月將WHO疫

PHEIC的頒布是世界各國防疫

估,若幹事長依IHR(2005)評估

情警戒等級升至最高的「第六級:

動員的指標信號,依過去經驗,

後亦認為該事件構成PHEIC,則會

大流行」,前後歷時僅兩個月;許

PHEIC對世界各國、非政府組織於

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成立緊急事件委

多國家亦參照WHO建議,大量採購

疫情的關注、物資投入均有相當程

員會。緊急事件委員會的職責在

儲存防疫物資如:藥品、疫苗等。

度的影響。然而,PHEIC的判定和

於就PHEIC的頒布、撤銷及應對該

然而,H1N1疫情初期狀似席捲全

頒布從來不是前述IHR(2005)決

事件的「臨時建議」提供專業意

球,後續卻並未造成大量傷亡;使

策工具的四個標準這麼簡單,重

為PHEIC。


SciTech Reports

大甚至未知疾病的防治充滿不確

焦點話題 應對可能延遲了20天之久。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13

疾病無國界,不讓臺灣成為全球

定性,在科學證據有所侷限下,

WHO幹事長和IHR(2005)的

防疫缺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IHR

WHO幹事長頒布PHEIC勢必戒慎恐

執行效率和功能不斷受到批評,

(2005)第三條第三項闡明:「本

懼,過早或過晚頒布均很有可能遭

許多國家質疑秘書處所發布的防

條例的執行應廣泛適用以保護全

致非議。

疫準則不合時宜而缺乏遵守意願,

球所有人民不受疾病跨國傳播之

尤有甚者,2016年的巴西茲卡病

即便幹事長譚德塞不斷呼籲,不

害。」經過多年的努力爭取,臺灣

毒疫情可能影響里約奧運、非洲伊

需因COVID-19疫情限制國際經濟

在2009年01月13日獲納入IHR,由

波拉病毒疫情可能影響麥加朝聖、

貿易,但美國早在宣布PHEIC後兩

當時的疾病管制局(現衛生福利

COVID-19疫情亦可能影響2020東京

天,自行宣布限制所有曾到中國旅

部疾病管制署)擔任聯繫窗口作

奧運,當我們討論奧運停辦可能對

遊的外國人入境,更已有22國採用

為臺北連絡點(Point of Contact in

日本經濟帶來的衝擊時,自不難想

「限制中國往返客」的措施。此時

Taipei)。

像每一次PHEIC的頒布可能帶來的

此刻,是史上第一次全球同時有三

但實際參與則是另一回事。IHR

政治、經濟、社會連鎖效應。中國

起PHEIC(小兒麻痺病毒野生株、

(2005)通過時,中國在條例中加

在本次COVID-19事件中是否干預

伊波拉病毒、COVID-19)並存,面

註其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WHO運作目前難以斷定,而較之過

對全球疫情不斷演進,在COVID-19

決定,國際衛生條例(2005)適用

去,WHO本次的頒布時機實不算怠

緊急事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便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境,包括香港特

慢,然許多國家仍紛紛指責中國通

委員提及,長久以來PHEIC的頒布

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

報太遲、隱匿疫情,是造成全球大

與否二擇一非黑即白的制度有檢討

省。」即使臺灣向IHR申請成為國

流行的主因。

的必要,WHO應思考建立更能準確

家聯絡點,實際上則被以非國家區

應對疫情的制度,期能更適切地反

域層級聯絡點(Contact Point)看

WHO與IHR的考驗未完 WHO自2月28日,同時將 COVID-19的區域和全球風險提升至 「非常高」,3月11日宣布COVID-19 進入疫情警戒第六級:全球大流行 (Pandemic)。根據WHO疫情警戒 等級,第五級定義為人傳人病毒於 同一區域(Region)至少兩個國家 爆發持續的社區感染,提升至第六 級則表示除第五級定義外,加上至

映疫情的嚴重程度、影響並成為採 取措施的指引。COVID-19不僅考 驗WHO作為全球衛生治理武林盟 主的因應能力、可信度和號召力, 也考驗IHR以國際法為基礎的衛生 公約,自2007年實施以來,是否已 協助各國建構足夠的衛生安全核心 能力,而周邊網路的功能與各項機 制,又是否能抵禦一波又一波的全 球疾病衝擊與挑戰。

遠。臺灣實質參與至今仍處處受 阻,WHO舉辦的技術性會議、專 家會議等,過半數不會主動通知, 抑或於會議前幾天通知;2019年2 月21日WHO在北京召開的北半球 季節性流感疫苗選株會議,直至開 會當天凌晨我國才收到會議參與通 知,以致沒有辦法及時派員參與。 而自2009年加入IHR至今,在所有 臺灣申請參與的技術性會議中,大

少一個位於另一區域的國家發生持 續的社區傳播。因此,有學者指出

待,其權益與資訊的取得天差地

我國參與IHR受不公平對待

約只有1/3會被同意派員,其中以

早在歐洲義大利或東地中海伊朗爆

自1997年起,我國除了持續叩關

流感、疫苗相關會議較易被接納;

發大規模社區感染時,理應已符合

WHO和WHA外,亦同時積極以多

國際社會雖然借重我國衛生成就與

大流行的標準,WHO的宣布及相關

方管道加入WHO相關運作機制;

能力,但反過來說,臺灣卻像是國


14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際間的霸凌受害者,不僅常常不得其門

WHO倡議先鋒與創始會員,在退出

而入,也未獲得公平對待。不將臺灣納

聯合國之前長年與WHO密切合作,臺

入全球防疫體系,WHO無異自打IHR

灣不僅受惠於WHO的協助,更有許多

的嘴巴,聯合國所提出「不遺漏任何人

WHO相關會議在臺灣舉行,我國亦多

(Leave No One Behind)」的目標亦永遠

有專家積極參與會議、幫助他國;對照

無法達成。

現今WHO將臺灣拒於門外,使全球防

在這次疫情中,WHO網站把臺灣納

疫網不再完整,格外諷刺。此篇為系列

入中國之下,因而誤導許多國家,如:

文章的第一篇,下一篇我們將回顧我國

義大利、菲律賓、越南等國,誤將臺灣

與WHO這70多年來分分合合的故事。

當成疫區,發出禁航或禁止入境的決 議,嚴重影響國際飛航及民眾旅遊權 益,對我國政府及人民造成極大的困

延伸閱讀

擾。更凸顯我國應向世界各國正名,我

1. 邱亞文,《世界衛生組織:體制、功能與發展》, 第七章,頁 235~250 ,臺北市:財團法人臺灣新

們不是疫區,不屬中國的一部分。 圖五:我國持續叩關參與 WHO、 WHA。(衛生福利部臉書)

1948年WHO的設立,反映的是全 球傳染病防治的共同需求,我國身為

世紀文教基金會臺灣聯合國研究中心,新學林總 經銷,2008年。

2. 邱亞文,〈國際衛生條例〉,《張武修主編:國際衛 生》,第十章,227-258頁,華杏出版社,2012年。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資訊生活

15

被監控者付費的天眼系統:Amazon Rings 洪朝貴

朝陽科大資管系副教授。

名為Ring的「Amazon智慧門鈴」 不只是門鈴,也是監視錄影器。它 以雲端監控服務(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作為宣傳口號,不只替用 戶監控自家門口,也替各國警察監 控全國各地社區。中文世界有報導 略微提及Ring所造成的執法適當性 及資訊安全這兩大疑慮;不過電 子先鋒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針對Amazon智慧 門鈴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與論述還提 到更多問題。雖然這些報告指出的 社會面問題以美國為主,但畢竟臺 灣電子消費市場緊隨美國腳步,我 們有必要及早警惕與防範。

Amazon與警察佈下的 監視網

Amazon 所推出的智慧門鈴「Ring」,看似加裝一道防火牆,卻也隱藏著反被監控的危機。 (By Ring - https://ring.com/press, CC BY-SA 4.0, Wikimedia)

丟給Amazon的公關人員,由他們

Monitoring Association)都跳出來抗

秘密地代為操刀撰寫答覆。另一方

議警界「推廣特定的單一商品」。

面,每當警察向用戶索取影像而遭

美國有兩百多個警察單位與

拒時,如果不想走繁瑣的法院傳

Amazon有合作,密切程度到了令

票程序,便可轉而向配合度高且市

人懷疑合法性的地步。社區裡越多

佔率高的Amazon伸手。因為這些

民眾下載Amazon的手機應用程序

「互惠關係」,美國的警察儼然成

暫時撇開Amazon本身的爭議行

(App)──Neighbors,當地警局就

為Amazon的傳聲筒/代言人,卻又

為不談,EFF指出:一般而言,

累積越多折價點數可以從該公司換

不像媒體甚或部落客們受到「揭露

N e i g h b o r s 這 類「 鄰 居 們 守 望 相

取更多Rings設備,以便讓警局在社

業配利害關係」的法律或社會規範

助」的Apps一方面固然有他們宣

區裡安置更多的Rings。(這可以算

所約束;Amazon與警局之間的利

稱的優點,另一方面卻也提高了

是一種複利成長的投資策略嗎?)

益糾葛完全落在鎂光燈之外。這像

草木皆兵的緊張氣氛,製造不必

當民眾對警察提出Ring相關詢

滾雪球一樣地助長了市場的壟斷,

要的恐慌,甚至加深種族歧視。

問或質疑時,警察又會私下將問題

甚至連監視錄影器廠商聯盟(The

一位房仲業務在高級住宅區被警

以維護社區安全之名 行揭露隱私之實?


16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資訊生活

察攔下來,只因有人透過另一家公司的守望相助 App──Nextdoor──舉報他「按門鈴的可疑行 為」,而這位房仲正是位黑人。 為何Amazon可以提供客戶自家門口的影像給警 察?因為當初用戶在點下授權同意書時,就已授權 Amazon可以「無限制地、無需再付費地、永久地、 全球地再利用、散佈、儲存、刪除、轉譯、複製、 修改、展示、販售和製作衍生創作」你家門口所錄 下的影像。換個方式說,用戶的這個授權同意,竟 變成了隱私或自家門口影像所有權的資訊防堵外洩 缺口。也因為這樣,Amazon就真的敢在用戶不知情 (被攝影的人更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這些私人門 口的影像(含未碼人臉)拿去放在臉書上打廣告, 直接在廣告裡暗示這些(未經法律程序確認的)影 像是犯罪行為。

你的個資, 還是你的個資嗎? 再來談談不分國界的技術問題。每個學期最能 引發學生反應(也最能滿足老師存在感)的課題之 一,就是請學生造訪全球最大網路攝錄影機影像 收錄網站「Insecam」;有太多家庭內的私用網路 攝影機竟然不曾修改預設密碼,因而被Insecam收 錄,就這樣不設防地曝露在網際網路上,讓全球不 特定路人24小時觀賞!儘管Insecam呈現的是用戶 不改預設密碼的問題,但那並非監視錄影器唯一 的資安風險。包含監視錄影器在內的所有「(危) 物聯網」〕類型裝置,因為其作業系統難以經常更 新等因素,資安防護難度遠高於電腦。即使是Ring 這樣的大廠牌產物也有許多漏洞,《電子時報》 (Digitimes)就曾報導過幾個案例。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無心的漏洞,Amazon甚至還 主動洩漏用戶個資。EFF的另一篇報導揭發了Ring的 App暗中傳送許多私密資料給數大廠商,包含: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資訊生活

17

1. 素 行 不 良 、 曾 爆 出 「 劍 橋 分 析 (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 的臉書; 2. ( 為 了 生 物 辨 識 ? ) 連 磁 場 感 測器/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 資料都在蒐集、令人感覺毛毛 的第三方行動流量追蹤服務公司 AppsFlyer; 3. 專精於比對各種「去識別化、無 姓名資料」,以便整合還原民眾 身份的Branch公司; 安全防護與個資外洩,也許正是一把雙面刃……。(Pixabay)

而Amazon自我揭露的文件裡, 則只輕描淡寫地提到(唯一爭議 較少的)消費者分析行為公司 Mixpanel;但它也從Ring拿到了最 豐富的個資,包含用戶的真實姓名 與email。

然而,現在Amazon智慧門鈴卻

不需把自家門前(甚至內部)的一

將權力集中於同一家廠商,情況變

切影像攤在廠商或政府眼前呢?從

得大不相同。特別在今日人工智慧

技術的角度來看,採用自由軟體加

(包含人臉辨識、步態辨識等等)

上私有雲來取代現有大廠牌專屬商

迅速進步的背景之下,大量、集

業產品的基本功能並不困難。

中、來自全國各個角落的影像資料

不過最困難的,恐怕是如何在欠

提供了Amazon(及警方)舊技術

缺(甚至是逆流面對)強大商業趨

當監視的權利

所欠缺的新型監控可能性,可針對

動力的情況下,讓社會大眾理解:

掌握在一人之手

任何個人(或某種動作、某類族群

原來自己竟是在出錢協助佈建天眼

儘管臺灣人很習慣到處都看到監

等)全面搜索。如果有一天「看臉

系統來監控自己。

視器,也很信任警察機關應該不至

推測犯罪機率」的人工智慧技術被

於濫權,但這種信任是建立在傳統

導入Ring,你可以想像會發生什麼

監視器「分權」的前提之上。這些

事嗎?

監視器分屬於不同社區、來自不同 廠商。警察要辦案時,必須依法逐

天眼之下,戒慎恐懼⋯⋯

一向獨立的個別社區管委會調閱有

在中國,政府以國家的力量佈建

關影像,因而有某種程度的監督,

了天網,對民眾進行全面監控。諷

而且也不至於賦予國家機器過大

刺的是,在自由民主的美國,集權

的權力。為什麼避免中央集權很重

於少數人的天網同樣也正在形成,

要?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透過選

差別在於出錢的並不是國家,而是

舉或其它方式)取得政權的下一個

被監控的消費大眾。有沒有替代方

政府是誰。

案可以同時兼顧家庭監控需求,又

延伸閱讀

1. 〈販售價值 vs 使用價值〉,洪朝貴,https:// scimonth.pse.is/R5FR7,2016年4月10日。 2. Matthew Guariglia, Amazon ’ s Ring Is a Perfect Storm of Privacy Threats,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https://scimonth.pse. is/QVJRK, 2019. 3. Bill Budington ,Ring Doorbell App Packed with Third-Party Trackers,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https://scimonth.pse.is/R6TAY, 2020. 4. 洪煥周,亞馬遜 Ring 資安問題再一樁 智慧 門鈴易陷駭客危機, Digitimes , https:// scimonth.pse.is/R5E9M,2019年11月13日。


18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專訪時間

科技報導


SciTech Reports

專訪時間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19


20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專訪時間

一個春季學校與 一場研討會的背後- 顧正崙、呂理帆、楊皇煜專訪節錄 蔡孟利

(FISS 提供)

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長庚大學、中華民國

筆者算修稿很快的人,但這次整理逐字稿卻出奇

免疫學會以及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於去(2019)

的慢。因為看著那些談話的文字,腦子就不斷

年 4 月 9~11 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

地回味在訪問的時候,感受到籌辦人員們那些

免疫春季學校,並於 4 月 12~13 日在林口長庚

會賺人熱淚的壯志,以及為臺灣細膩付出的豪

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

情。整個 FISS 所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活動簡寫均為 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impossible),是筆者這兩年在臺灣學術圈內所

School & Symposium,http://fiss.mystrikingly.

看到最感人、最熱血的事情。

com/)。此類學術活動在臺灣很常見,但 FISS 所邀請的國外講者陣容龐大,兩個活動也接續 舉行,整個 FISS 期間長達五天,這在臺灣學術 圈活動來說,倒是有些稀奇。 看到這樣的盛會在臺灣舉辦,一開始只是跟想 幾位主要籌辦人顧正崙博士、呂理帆博士、楊 皇煜醫師聊聊籌辦動機,然後寫篇例行的報導 告訴大家有這件事而已。沒想到透過登門拜訪 與越洋視訊,總共四個多小時的訪談中,居然 談出超過 65000 字的話。

完整訪談版本詳見: 1.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上)- 顧 正 崙、 楊 皇 煜 專 訪 〉,《 科 技 報 導 》, https://scimonth.pse.is/R5NEN。 2.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下)- 呂 理 帆 專 訪 〉,《 科 技 報 導 》,https:// scimonth.pse.is/NPCLJ。


SciTech Reports

專訪時間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21

顧正崙博士(長庚大學臨床醫學

這些大師們都從頭待到尾。我們國

論,真的太難得了。而且我們

研究所副教授)、楊皇煜博士(長

內找的是中研院謝世良老師;國外

並不是只找十個有名的人來而

庚醫院副教授兼醫學研究部副主

十個講者,有四個是美國國家科學

已,也盡量涵蓋所有免疫學的

任)訪談節錄:

院(NAS)院士,其實NAS院士

領域,基本上我們有T細胞(T

在免疫學領域也沒有多少人,我們

cells)、B細胞(B cells),有

一口氣找了四個,而且FISS剛結

自體免疫(autoimmune)、先天

束,其中一位講者寇隆納(Marco

免疫(innate immunity)、巨噬

Colonna)也成了NAS院士。可以托

細胞(macrophage)、神經退化

大的講,最近在亞洲至少我知道的

(neurodegeneration)等,同樣的課

就有兩、三個免疫學校,我們絕對

題被從15個角度討論研究,這是第

不是花錢最多的,但講者陣容絕對

一個很棒的地方。不只是學生,這

是最好的。

些大師們有多滿意呢?滿意到時間

話題一: 談「春季學校」的輪廓 春季學校基本上像是菁英教育 的概念,首先我們先選一些比較優 秀的學生,讓他們接受大師的一對 一指導。這些大師的東西,你聽他 講還好,因為他們都寫過很多論文

結束後去吃飯,他們都不肯離開,

(paper)跟文獻回顧(review),跟 他在台上講的內容差別不大。但春

話題二:

原定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延長到幾乎

季學校的概念是可以跟這些大師很

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活動細節

四小時,其中一位大師舍滬特赫

近距離的、一對一的接觸,所以我

春季學校有三件比較特別的事。

們在挑選學生的時候非常的認真。

第一件是壁報論文展示(poster

(Hilde Cheroutre)跟我講:「我沒 看完你不准給我關燈」,而圓山超 時要加的錢可是要四、五萬塊喔。

邀請這些大師非常困難,因為

session),讓這些大師親自來看學

他們不缺人邀請,平時也很累、

生的壁報。原本表定一個半小時,

第二件是,我們隔天安排一個口

很忙,即便答應要來,基本上能

結果十位大師都親自下來看,而且

頭報告,也是選了5位學生上去,

給個兩三天就很不錯了,但這次

欲罷不能。基本上每個人都把每一

報告中的攻防過程非常精采。雖然

張壁報看完,所以每一個學生要講

學生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比較像是被

幾次呢?要講十次。這還不夠,我

屠殺,但是學生還是從那邊學到很

們五位旅外的臺灣學者呂理帆、何

多,被神人屠殺也很爽!

楊皇煜博士(FISS 提供)

顧正崙博士。(FISS 提供)

秉智與路景蘭等人也是一張張地

第三件事就是提升互動。用餐時

看,所以每一個學生要以全英文報

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棒的事情:抽籤

15次。以這些大師來說,是不太可

入座,包含那些大師。每一餐大家

能在會議中出席壁報論文展示的,

都打散,學生們互相不認識,大師

相當罕見。

們跟學生也可能是第一次見面。三

所以學生們非常的興奮。要知

天晚餐都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所

道,今天你做調節T細胞(regulatory

以學生跟每個大師都有機會見面,

T cells),評你壁報的是可能會得

這才是真的交流。很多人從第一天

諾貝爾獎、研究調節T細胞最重要

就講,以前都覺得這些人高不可

的人物之一盧登斯基(Alexander

攀,結果沒有想到,從第一天開始

Rudensky)博士,能讓他跟你討

就覺得他們也是可以一起喝喝雞尾


22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專訪時間

科技報導

酒聊天的朋友,我覺得這三個活動

會中,你什麼時候看過主議題講者

臺灣學術圈有個很大的問題是,

才是春季學校真正的精華,至於上

(keynote speaker)給完演講後還在

我們的制度跟訓練比較扭曲,只聚

課的內容,回家看看他們發表過的

底下坐一整天?這是不可能的。更

焦在幾個關鍵績效指標(KPI)。

論文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這些演講者每一個人都

但是學術精神最重要是什麼?在於

超時。這些人給演講都給成精了,

積極、在於討論、在於天馬行空的

每一個人都身經百戰,為什麼會超

想法,我覺得國內非常少做這件事

時?因為他們在拚場,互相不肯認

情,所以我跟學生講,這才是你在

輸,希望能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力、

這個春季學校、在這個會議中學到

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也想吸引到

的,你應該帶回去散給朋友們這才

話題三: 別於傳統演講的安排 有個一般人可能不會觀察到的現 象。整個活動中,演講者們都表現 得比我們預期還積極,舉例來講, 壁報論文展示的四個小時中,通常 大咖只會在自己的時間直接出現, 其它時間都躲起來。但這次,在上

所有與會者的注意力,所以他們 基本上是盡全力的。我為什麼會知 道?因為我們是這些人的學生,從 來沒有看他們這麼努力過。

課的時候他們會出現,吃飯的時候 也是全程跟學生吃飯。 給演講的時候更是如此。在研討

有用,不然這會議結束就結束了、 就變成煙火了。國內沒有辦過很好 的會議嗎?有啊,很多會議結束就 結束啦,那給你帶了什麼衝擊?可 能對你自己有啟發,不過對社群沒

話題四:

有啟發。我們要的應該是對科學

作個細水長流的學術活動

社群的啟發,不然講句實話,那只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專訪時間

是我們花了大錢當冤大頭,請了天

灣,但我們這些旅外的

兵天將來這邊耀武揚威一番就回去

臺灣學者怎麼可能不愛

了。

臺灣?

23

我們這次邀請回來的五位臺灣旅 外學者呂理帆、何秉智、黃景政、

話題五:

路景蘭以及駱宛琳,都是極端優秀

學生的反饋

的學者或是未來之星,可是這些人

會議辦完後,我學

過去跟臺灣學界的關係沒有這麼密

生跟我說:「老師我要

切。以前都是靠個人關係,但這次

留下來唸博士班」。我

是有系統地建成一個很強烈的網

說:「你這麼優秀我們

FISS 演講現場,學員正專注聆聽,把握這難得的時刻。(FISS

路,而這件事情能夠辦得起來,主

這種小實驗室養不起,

提供)

要還是這些旅外學者對臺灣回饋的

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他說:

題,那為何他選擇留下來?因為他

心。他們在國外累積大量的人脈,

「我就是決定要留下來」。

們發現有人照顧他們,既然老師在

大量的資源無處可去,這是給他們

這位學生都得到最佳壁報獎,也

意他們的生涯、關心他們的發展,

一個出口,是給他們回饋臺灣的

就是說這些大師們都很喜歡他,所

他們有什麼不留在這塊土地上打拼

機會。畢竟,外國人不可能多愛臺

以他要申請國外的博士班都不是問

的理由呢?如果我們支持他們在這


24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塊土地上長大,為什麼還要離家背 井?這就是我們辦這個活動為什麼 這麼用心,為何花這麼多錢辦到 這樣的規模。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 「我們在意你」,我對那些天兵天 將沒有太大興趣,他們喜不喜歡臺 灣其實不關我的事情,但我希望他 們喜歡我們的學生,希望學生可以

科技報導

專訪時間 們,和這些人關係的建立都是 多年累積下來的,如果跟我們 翻臉了,那我們也同樣什麼都 沒了。」 如果筆者說,這些臺灣年輕學 者賭上學術生涯在為臺灣付 出,並不為過。

感受到我們真心想幫助他們成功。

頭們自由討論,因此他們覺得學習 到很多。 這個想法出現後,接下來就要選 擇適合的講者。對我來說,不管請 來的演講者是不是院士,都必須要 有一個能夠橋接他們的人,把他們 與學生的距離拉近,因為如果不這 樣做,到時演講者們自己聚集在一 起講話,學生不敢跟演講者搭話,

自己知道在臺灣當老師不可能得

學生們還是自己跟自己一群,那就

諾貝爾獎,畢竟臺灣的學術環境還

算把大家關在同一個房間裡,還是

有很大進步空間,但也不想當二流

不會有良好的互動。

的老師啊!我的意思是,幾位旅外 同學在國外發展的很好,我為什麼 就是要被人家覺得「在臺灣就是比 較二流的」?在臺灣當老師有一個 很重要的責任,就是照顧臺灣下一 代的科學家,這讓我覺得我的工作 有意義。 呂理帆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 牙哥分校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訪 談節錄: 在開始這段之前,容筆者先引 用訪談中呂博士的這段話: 「正崙在臺灣,他有很多問題 要去面對,我們幫不上忙,很 多子彈他幫我們擋,我們真的 做不了;他說你們在國外講得 很容易,最後出了問題,你們 拍拍屁股就能閃人根本不會被 影響到,但他在臺灣,他會受 到影響。我說,我們很抱歉, 沒辦法,可是一樣在國外呢, 我們要面對這些免疫界的大頭

對這些外國學者來講,臺灣畢 呂理帆博士。(FISS 提供)

話題六: FISS邀請名單,如何決定? 在說明我們如何選擇邀請外賓 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心中想 要的FISS形式。除了要辦個研討 會,我們真的想做的事情是籌辦春 季學校。其實這並不是全世界第一 次有的形式,先不論其它生物學領 域,光是免疫學這個領域,在日本 理化學研究所(RIKEN)、新加坡 科技研究局(A-Star)跟歐洲都有 類似的活動,像RIKEN就是夏季學 校、A-Star是冬季學校。之前我有

竟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要他們突然 對臺灣的學生變得很親切這是不可 能的。所以那時候的前提是,邀請 的學者在科學上要有一定的成就, 而且跟我或我們其它在國外臺灣的 科學家有私人交情,可以是他們之 前的博士後或學生來扮演這樣橋接 的角色,再把可以找的人名單列出 來。再來,因為畢竟是免疫學的學 校,我們不希望人選太偏頗於某個 侷限的領域,所以盡可能涵蓋免疫 學的每個層面,看看裡面有誰是可 能邀請的,再從免疫學的各分項中 選擇演講者。

學生跟博士後參加過這樣的夏季或 冬季學校,他們的感覺都非常好:

話題七:

那是一個小群體,讓那些在專業上

談學員數限制的設計

具領導地位的專家跟這些被篩選出

春季學校中就30個學員,然後大

來的學員在同一個地方,一個有點

家一起相處幾天。但是這些大師既

與外界隔絕的場所,幾天之中進行

然來了,能不能有其他的輔助方法

很密切的互動。整個過程中,他們

讓更多人受惠?這點其實是當初我

可以跟這些所謂高高在上的學界大

跟正崙在籌備委員會中有很多爭執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專訪時間

25

的地方,正崙一直跟我說可不可以

題講者──到長庚給演講,他那時

去報名。其實當初想找臺灣的老師

變80個?50個也行。如果是錢的問

候只照了張照片給我們幾個在國外

幫忙籌備FISS的時候,很多老師

題,他說我們不一定要花那麼多錢

的朋友(也就是後來的國際籌備委

雖然不太好意思講什麼,可都或多

在圓山嘛,為什麼不能在長庚找個

員)看,整個會議室聽他演講的只

或少暗示我們到時候可能會失望。

演講廳,然後大家住宿舍?我說,

有20幾個人,其中有一半還是正崙

所以我那時候一直想的是,要怎麼

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除了要讓

自己實驗室的。以卡沙諾瓦這種程

讓臺灣的學生主動想要參加這個活

演講者覺得今天來臺灣是一個很讚

度的演講,如果是在美國,可以想

動。我覺得必須要讓這個活動建立

的感覺外,我覺得也要讓學員覺得

見演講廳是擠不進去的。臺灣能請

起一種價值感,也就是說讓他們

今天能被選上FISS學員是一種榮

到這麼好的演講者,為什麼人那麼

覺得今天被選上是一件很榮譽的事

耀,而不是一個他們隨時想參加就

少?正崙就說:「你們在國外住太

情,所以人不能多。可能人性就這

可以參加的會議。

久了,完全不瞭解臺灣的現況,你

樣,當一件事情太容易了,即使我

知道嗎,臺灣的演講要千拜託萬拜

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更多臺灣

託學生去參加。」

學生受惠而增加人數,但結果可能

說到這裡先講一個小故事。今 天為什麼會想辦FISS呢?其中有 個原因就是當初正崙邀請他的老

所以正崙一開始也說,舉辦FISS

就是不會有人在乎與珍惜;但若是

闆 ── 卡 沙 諾 瓦 ( J e a n - L a u r e n t

的想法是很好,但到時候可能沒人

這件事情是稀有的,大家就會想要

Casanova),也是我們這次的主議

想報名,還得求學生、實驗室的人

去爭取。


26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專訪時間

課堂外的餐敘,大師與學員抽籤隨機入席,增進彼此交流互動,是 活動裡相當特別的一個設計。(FISS 提供)

動教學品質變

學習很多。知道如果真的想要把這

差,最後反而

件事情辦好,就不可能不食臺灣煙

得到反效果。

火,完全的理想性,因為那也是痴

為了達成目

人說夢,就像正崙講的,你這樣的

標,首先我們

想法在臺灣永遠做不出事情。所以

制定一個有審

今天真的要在臺灣做些改變、做

核機制的競爭

些事情、而且下一次希望還能更進

型申請,而且

步,雖然有些東西該堅持的我們會

都是國外審核

堅持,不能妥協的也不會妥協,但

委員在審,每

同時間也必須要學習臺灣是怎麼運

一個申請案都

作的。

至於第二個,也是很重要的原

被三個國外的審核委員看過,還討

當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在做

因,就是我們希望被選上的學生能

論了好幾次才決定最後的名額,也

事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很開心的

有最好的收穫;今天如果80個學生

可避免在臺灣的委員受到人情壓力

過程。雖然做研究也好,帶學生也

都要能受到照顧,與大師互動的時

的影響。被選上的優秀學員,所有

好,都是自己想做想拚的,可是同

間就會被稀釋掉,品質就會變差。

支出基本上都由FISS支付,他們

時間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又

我跟正崙說,為什麼是30個人?這

完全不需要付一毛錢,唯一需要做

會覺得說,今天我好像可以再多做

不是隨便取數,我的想法是,今天

的就是從頭到尾都要參加。再來,

些什麼更有意義的事情。今天我有

一桌吃飯十個人,六個學生加兩個

為了讓學生覺得能被選上是一種光

現在這樣的位置,是因為我真的比

大師與兩個籌備委員共一桌,這樣

榮、值得驕傲的事,我們的網站有

別人聰明嗎?我不覺得。我覺得很

五桌的學生總數就是30個人。

每個學員的照片與介紹,希望藉由

多時候一路上真的是遇到了很多貴

網頁上每屆被選上的學員照片、背

人,受到了很多幫忙,也有很多時

景與專長,讓將來每一屆的學員能

候是我的運氣很好。所以我們大家

形成一種連結、一個小小的社群,

的想法都是,如果今天可以做件事

互相幫忙、互相合作。

情幫助其他在臺灣同在一條路上的

我們也考慮到吃飯的座位如果沒 有強制,那一定是學生跟學生吃一 桌、演講者跟演講者自己吃一桌, 這樣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我們決

年輕的學生們的話,這就是我們大

定:吃飯抽籤,讓每一個學生、演 講者與臺灣的籌備委員都抽籤,每

話題八:

一餐會跟誰坐都是隨機的。在這種

籌辦FISS的期待是什麼?

情況下,每一桌就是十個人(六個

如同之前所說,如果今天只做一

學生、兩位大師以及兩位臺灣老

屆,那真的就是像煙火,看煙火這

師)來達到最好的互動。當然很

樣爆爆爆很爽,但爆完就沒有了。

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好大喜功,要

所以我覺得永續經營的問題,是我

找圓山、要限30個人,覺得純粹我

們最需要去努力的。剛剛提到很多

們浮誇,但我們不希望因為妥協導

現實面,這都是我們希望克服的。

致大家不珍惜,或人數過多造成互

不過也因為辦這樣的活動,我們都

家想做的事情……【完整訪談版本 詳見《科技報導》網站。雖然網站 中幾萬字的逐字稿很長,但強烈建 議您耐心看完,一同感受臺灣年輕 學者為臺灣所熱情付出的心血!】


SciTech Reports

專訪時間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27


28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科技智財

沒有所謂防禦型專利- 專利能否保護產品免於侵權訴訟? 宋皇志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許多人於教導或解說專利實務 時,將專利區分成「攻擊型專利」 與「防禦型專利」兩大類。顧名思 義,「攻擊型專利」是作為攻擊 使用,包含以訴訟的方式請求排 除侵害與損害賠償、或以談判方式 收取授權金;「防禦型專利」則作 為防禦使用,用於保護自己產品免 於侵權訴訟。有非常大比例的國內 廠商受此錯誤觀念影響,衡量自己 公司的研發能力無法在產業中取得 領先主導地位,要申請取得攻擊型

專利,是一種只可攻不可守

來製造或販賣專利產品。倘若該公

的概念?

司依此專利技術所製造或販賣的產

事實上,法律上並無所謂的「防 禦型專利」,專利絕對沒有保護 自身產品或服務免於侵權訴訟的 功能。依據各國專利法規定,專 利權並非賦予專利權人實施其專利 技術之權,而是讓專利權人取得排 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其專利技 術之權(專利法第58條第1項);

品落入他人專利權範圍、仍構成專 利權的侵害,該他人還是可以對該 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該公司於 訴訟中無法以「自行研發」或「擁 有專利」作為抗辯事由。因此,專 利絕無「直接防禦」的功能,無法 用以保護自身產品或服務免於侵權 訴訟。

其中,「實施」包含製造、為販 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以及為上

從被動威脅的角色看專利權

述目的而進口之行為(專利法第

進一步申論,若硬要說專利有

利」,認為申請專利是為了「自

58條第2項)。照這樣來看,學說

防禦功能,或許可謂專利在某些場

保」,希望能將專利作為防禦工

上稱專利權為一「排他權(right to

合勉強有「間接防禦」的功能,也

具,以保護自己產品不會被告。例

exclude)」而非「實施權(right of

就是基於兩家競爭公司各擁有相當

如依據工商時報報導,財金公司宣

exclusive exploitation)」,當一家

數量的專利,因某些顧忌而不敢輕

示將開始申請專利「來自我防衛」

公司針對他們新開發的技術申請取

易向對方發動專利戰爭,進而建構

以免爾後經常被其他公司指控侵害

得專利時,得用以阻止他人未經其

出的一種「恐怖平衡(balance of

專利,此舉非著眼於專利的排他

同意而實施該專利技術,但法律上

terror)」狀態。此時兩家公司所

性,「完全是為了自保」〔註一〕。

並不保證該公司得使用該專利技術

各自擁有的專利並非用以在訴訟上

專利的機會不大,因而紛紛將自己 公司的專利策略定位為「防禦型專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智財

29

阻卻侵權,而是讓對方投鼠忌器、

擁有一堆專利,

判方式向競爭對手收取授權金或交

不敢隨便發動專利戰爭,類似軍事

能做什麼呢?

互授權(cross licensing),策略上

戰略上的「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概念。

此外,許多人於教導或解說專 利實務時,都說專利申請應該「重

也可以與競爭對手處於恐怖平衡狀 態。

然而,專利的間接防禦功能

質不重量」,亦即專利數量不是重

由於專利並無防禦功能,倘若企

對「非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點,專利品質才重要,真是這樣

業申請專利的唯一目的是想自保,

entities, NPE)」〔註二〕並無效用,

嗎?假設某企業僅有五件專利,而

盼以專利作為防禦工具以保護自己

因為NPE本身並未製造也未販賣產

他的競爭對手有5000件專利,那麼

產品不會被告,那申請專利只是徒

品,根本不怕對手會對他們提出專

這個競爭對手想發動專利訴訟前僅

然浪費金錢與勞力罷了!況且,專

利侵權訴訟,欲發動專利戰爭時便

需研究那五篇專利即可;假設研究

利法規定申請專利時必須撰寫專利

不會投鼠忌器。因此,企業申請

一件專利費時一天,競爭對手只要

說明書,且「說明書應明確且充分

取得專利並無法與NPE取得恐怖平

花一個星期就可以徹底研究該企業

揭露,使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

衡,自然也沒有「間接防禦」的功

的全部專利。只要競爭對手確認他

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其內容,並

能。企業欲對抗NPE大抵上僅有兩

們的產品或服務不會侵害該企業的

可據以實現」(專利法第26條第1

種方法,其一為進行迴避設計以避

五件專利,即可肆無忌憚地提起專

項),因此企業申請「無用專利」

開其專利權,其二是對其專利提起

利侵權訴訟。不過,如果該企業擁

不僅浪費時間金錢,也白白將自己

舉發以撤銷專利權。

有1000件專利,則它們的競爭對手

辛苦研發的技術揭露予所有的競爭

再更進一步細論,前述所稱具

必須花費1000個工作天,亦即大約

對手,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

「間接防禦」功的專利,本質上

四年的時間才能研究完所有專利,

智至極。

其實是一種攻擊型專利。專利之

且確認1000件專利都不會對此企業

所以能產生間接防禦的效果,是

產生威脅才敢發動專利戰爭。由此

因為能用它與競爭對手達成專利戰

看來,專利的數量並非毫無價值,

爭的恐怖平衡,亦即專利之存在會 令對方害怕「我如果告你,你也會 告我」。換言之,企業專利必須要 能對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產生威

至於如何研發進而申請取得攻擊 型專利,筆者將另文闡釋。

一個企業擁有越多專利,會大幅提 高競爭對手規劃專利訴訟的時間與 成本,同時會降低競爭對手發動專 利戰爭的意願。

脅,才能使競爭對手於發動專利戰 爭前有所忌憚。如果說一家公司所

攻擊,或許就是最好的防守

申請取得的專利無法對競爭對手的

綜上所述,專利僅能區分成

產品或服務主張侵權,就無法讓對

「攻擊型專利」與「無用專利(誤

手產生投鼠忌器的效果,從而無法

以為專利有防禦功能所申請的專

塊 鏈 專 利 〉, 工 商 時 報,http://chinatim.es/

產生發揮間接防禦的功能。若從這

利)」,並無所謂防禦型專利。申

QYFCY,2017 年 6 月 27 日。( 最 後 瀏 覽 日 為 2020 年 3 月 30 日)。

個角度來看,前述具「間接防禦」

請專利的唯一目標就是要取得攻擊

〔註二〕「非實施實體」是指雖擁有專利權,

功能的專利實則是一種攻擊型專

型專利,再以訴訟方式向競爭對手

利,而非防禦型專利。

請求排除侵害與損害賠償,或以談

〔註一〕朱漢崙,〈財金公司求自保將申請區

但並未將其專利技術用於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 之專利權人,產業上有人稱之為「專利蟑螂」 或「專利流氓」。


30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黑死病再現?從北京鼠疫談防治與追蹤 莊人祥

疾管署副署長,曾任陽明大學公衛所副教授。陽明醫學士、公衛碩

(與《科學月刊》第601期共同刊載)

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資訊博士。

大流行發生於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

Take Home Message

中葉,從中國開始傳播到全世界,

近期中國傳出鼠疫疫情,造成各地人心惶惶。而過去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致 死率極高,雖然近來每年的確診病例不多,但相關防疫單位不可輕忽,需持續追 蹤及嚴防疫情擴張,並將疫情資訊透明化,以達到確實防疫的效果。

波及至少32個國家,1200萬人死 亡。 鼠疫研究與防治雖不斷精進,但 直到第三次大流行才有長足進展。

當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

飾重大疫情的不良記錄及審查機構

1894年,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細

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河蟹」 〔註一〕社群媒體等作法,

菌學家耶爾森(Alexandre Yersin)

syndrome, SARS)時,北京朝陽醫

正是引起民眾恐慌的原因。

菌。1910~1911年的中國東三省鼠

院明明已有確診疫情,但官方卻持 續否認;去(2019)年11月12日, 官方宣布朝陽醫院一對夫妻確診感 染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 亦未對此飛沫傳染的致命疾病疫情 調查詳細說明。同時也傳出官方封 鎖消息,禁止媒體討論,因此全 球民眾對北京出現黑死病(black death)一事,引發集體恐慌。 普立茲得獎作家嘉瑞特(Laurie Garrett)也在當月16日針對此事於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上評論: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

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時發現鼠疫桿

疫,公衛學者伍連德博士到哈爾濱

鼠疫大流行史與重大發現

擔任清政府鼠疫全權總醫官。他

鼠疫(plague)由鼠疫桿菌

發現當地的疫情並非通過跳蚤在人

(Yersinia pestis)引起,是一種人

鼠間傳播的典型腺鼠疫(bubonic

畜共通傳染病,主要藉跳蚤叮咬傳

plague),而是起因於當地獵人捕

染給小型哺乳類動物,人類為意外

獵染病旱獺(Marmota bobak)製造

宿主。因患者常伴有淋巴腺腫大或

皮件,獵人染病後再傳給七位同一

皮膚出現黑斑而得名黑死病。歷史

工棚的工人,爾後散播鼠疫疫情。

上,鼠疫至少出現三次世界大流

他推論此波疫情是由「肺鼠疫」透

行,由於每次鼠疫的流行常導致一

過飛沫傳染快速人傳人,遂下令停

個時代或王朝的結束,因此讓人聞

止捕鼠,並進行鐵路檢疫、隔離患

鼠疫而喪膽。

者及封鎖疫區,有效切斷鼠疫蔓

會向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首次大流行發生於6世紀的查士

Organization, WHO)保證會確實

丁尼鼠疫(Justinian plague),疫

追蹤兩病例在北京、內蒙古及旅途

情在地中海周邊傳播,近一億人死

中的所有接觸者。即使中國疾病預

亡;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14世紀歐

防控制中心近年在疾病監測的能力

洲,並在之後的300多年間反覆發

有相當進步,但中國對鼠疫疫情調

生,僅歐洲就有2500萬人死亡,占

查資訊不透明,且SARS時曾有掩

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第三次

延,數月間疫情得到控制。此外, 直到1940年代才出現抗生素的使 用,在此之前醫生常無法可施,往 往只能對患者放血和針灸。

近年全球鼠疫事件 全球在2010~2015年間發生3248


SciTech Reports

重磅快評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31

例鼠疫,584人死亡(致死率約

但無淋巴腺炎的鼠疫病例,較難被

量。後來官方在11月19日及21日分

18%),每年約500例左右,主要

及時診斷,病程末期可能出現低血

別對外宣布鼠疫患者在內蒙古與北

疫區在非洲,而美洲與亞洲則以散

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與多重器官

京市的密切接觸者均已解除醫學觀

發個案為主。非洲的馬達加斯加,

衰竭;(三)肺鼠疫,包括原發性

察;在11月29日創刊的《中國疾病

約占全球鼠疫病例的四分之三,每

與繼發性肺鼠疫。原發性肺鼠疫可

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年平均約400例。在2017年8月起短

因吸入感染動物或人的呼吸道分泌

Weekly),即詳細說明夫婦的房子

短四個月甚至出現超過2400例,約

物或懸浮微粒而發生,繼發性肺鼠

附近500公尺處,抓到的長爪沙鼠培

四分之三屬肺鼠疫。即使在美國,

疫則較常見,是由腺鼠疫或敗血性

養出鼠疫桿菌,附近也出現大量相

近期於西部鄉村每年仍平均出現約

鼠疫經血行蔓延造成。鼠疫潛伏期

繼死亡的齧齒類動物,研判先生可

7例鼠疫。至於中國,近年最嚴重

通常為1~7天,原發性肺鼠疫則為

能在農場工作時,因掘土吸入汙泥

疫情發生於2009年共12例、2010年

1~4天。

中或鼠洞中腐敗的屍體所產生傳染

為7例,之後每年約發生0~3例,截

患者如能及時接受適當抗生素,

至去年12月15日共5例鼠疫,其中4

如鏈黴素(Streptomycin)或慶大黴

例均發生於內蒙古,先前內蒙古的

素(Gentamicin),便能大幅改善

最後一例鼠疫是在2004年因將野兔

預後。腺鼠疫如未經治療,死亡率

剝皮而感染。至於在臺灣,則是自

達50~90%,如經治療死亡率則降

1953年起即未發生任何鼠疫案例。

至10~20%;肺鼠疫如未經治療,

性懸浮微粒而被感染,至於太太則 可能因照顧先生而被感染肺鼠疫。

資訊透明助控制疫情 這是中國近年首次發生肺鼠疫在 其他省市感染後移入大城市中,希

死亡率100%,治療後死亡率降至

望是虛驚一場。由於目前仍無法完

50%。另需即刻以有效安全的殺蟲

全消滅內蒙古野鼠鼠疫之患,當地

鼠疫的傳染途徑,包括人感染腺

劑撲滅病人身上及衣服的跳蚤等,

居民仍有感染鼠疫風險。雖然每年

鼠疫主要由被感染跳蚤叮咬、被感

並嚴格隔離病患,以防傳染,待抗

全球鼠疫發生數僅數百例,但防疫

染家貓抓咬、處理被感染動物(如

生素治療病情好轉以後方可解除隔

單位千萬不能低估其對人類造成的

老鼠和野兔)或感染者屍體的組織

離。鼠疫接觸者應實施滅蚤並監視7

風險,因為鼠疫特別的傳播模式、

時不慎接觸膿液而感染;肺鼠疫則

天,且實施預防性投藥,如去氧羥

疫情能快速傳播、快速臨床病程發

藉空氣散播,吸入被感染動物或人

四環素(Doxycycline)或環丙沙星

展與如未治療的高死亡率,均極易

類帶有致病原的飛沫而感染。

(Ciprofloxacin)。

造成民眾的恐慌。鼠疫如能早期診

鼠疫流行病學與防治

斷,早期施以抗生素治療,並加強

鼠疫主要臨床症狀共分三種: (一)最常見的為腺鼠疫,在跳

北京鼠疫後續發展

蚤咬傷部位附近淋巴腺發炎,經

一 位 筆 者 尊 敬 的 師 長 於 去 年 11

常發生於鼠蹊部、腋下或頸部,

月17日晚上特別來電詢問筆者對中

通常有發燒現象,若未經治療,約

國鼠疫疫情與該篇《外交政策》文

一半病人會發生瀰漫性感染而導致

章的看法。筆者當時表示相當同意

肺炎(即繼發性肺鼠疫)或腦膜

嘉瑞特女士的看法,並猜測中國疾

炎等併發症;(二)敗血性鼠疫

病預防控制中心未仔細對外說明疫

(septicemic plague),出現敗血症

情調查結果與防治作為或許另有考

公衛措施,較不會造成重大群聚或 流行,而疫情資訊透明化,更是成 功戰勝鼠疫不可或缺的藥引。

〔註一〕為網路用語,「和諧」的諧音,代表 息事寧人之意。


32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 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殘留 【本刊訊】近日,在中國進行

續隔離五天,其後第5~13天用咽喉

後新冠病毒(post-coronavirus)殘

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

拭子(throat swabs)進行採檢,以

留的最新研究結果,未必可解釋日

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

確認是否仍有殘餘的病毒。

本患者的狀況;目前推測,患者可

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

結果顯示,從隔離第5~13天,

能從另一人身上得到更新版本的病

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

RT-PCR檢測均呈陽性,但臨床檢查

毒,或他的免疫系統沒有完全擊退

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中並未發現任何症狀,胸腔電腦斷

病毒,致使疾病復發。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影

當病毒再度出現 研究人員針對四名年齡30~36歲、

像也與先前無異;而這段期間,患

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病毒

者並未與其他感染者接觸,他們的

密西根理工大學(Michigan

家庭成員亦未受感染。

Tech University)病毒學家塔姆班

患有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

研究指出,這意味著至少有一部

(Ebenezer Tumban)解釋,即使患

並於今(2020)年1月1日至2月15日

分康復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攜帶者。

者復原,病毒也可能在體內少量、

在中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抗病

路透社先前亦曾報導,日本的第一

持續地存在,如茲卡病毒(Zika

毒藥物「奧斯他韋(oseltamivir)」

例康復者仍二度染上該病,對此美

virus)和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

治療的醫務人員進行研究。在患者

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公

患者,數月之內仍可能在體內檢測

症狀緩解後,連續兩天接受即時聚

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強森(Krys

到病毒。

合酶連鎖反應(RT-PCR)病毒核酸

Johnson)強森向科學網站Live

而塔姆班也提到,對中國武漢的

檢測為陰性者,便被要求在家中繼

Science表示,即便有中國對治癒

四名患者進行的這項測試,旨在尋

《 科技報導》稿約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學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對 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臺 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一、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字數盡量在2000至3500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四、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scimonth@gmail.com,註明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

技報導投稿」。


SciTech Reports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動態時報

33

找體內病毒的基因片段,而他們所

反應,從而為新一次的感染提供某

「巢穴」主要集中在肺部深處,從

服用的藥物可能會將體內病毒的複

種保護。

肺部採樣是更具侵入性的過程,包

製數減少到只有幾個,屆時檢測病

然而這種免疫能力能持續多久?

括通過肺泡(alveoli)沖洗液體並測

毒量的方法也會面臨靈敏度不夠的

塔姆班解釋,對於引起普通感冒的

試該液體是否含有病毒顆粒。此次

問題。意即,抗病毒治療結束後,

冠狀病毒來說,人類的免疫力頂多

研究表明,對康復患者及其接觸者

少量病毒可能已開始進行再複製,

維持一、兩年,且新的病毒有可能

進行長期監測相當重要,若康復者

由於病毒量少到不足以引起組織損

在群體中移動並發生突變,使得免

仍攜帶少量病毒,血液或肺中的病

傷,故患者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除

疫系統無法再識別它們。至於病毒

毒數量是否會在一至兩週後提升、

非病毒量竄升才能再次被測得。

的變異速度,強森表示,由於該研

進而傳播給其他人,仍待考證。

究的患者年齡與健康條件相似,且

人體的免疫力能扛多久?

均未因COVID-19產生嚴重程度的

不過,病毒持續於體內存在,似

疾病,因此仍需進行更多追蹤性研

乎不全然是壞消息,Live Science報

究,以瞭解從COVID-19中恢復的

導就指出,此類患者在症狀後期通

情況。

常不太可能具備傳染力。強森也表

對於未來的研究,塔姆班認為應

示,易於在人群中傳遞的病毒,往

關注肺內的病毒載量。咽喉拭子只

往也讓人體產生強大且足夠的免疫

能從上呼吸道捕捉病毒,但病毒的

新聞來源

1. Stephanie Pappas, Can people spread coronavirus after they recover?, Live Science, 2020. 2. MD Lan Lan et al., Positive RT-PCR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COVID-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0.

光刻是製作半導體器件的步驟之一,以曝光和顯影在光阻層上刻畫圖形的結構,再通過其它製程將光罩上的圖形轉移到基板上,如今這個 技術也可以用來「刻印」細胞。(Flickr-UCL Mathematical & Physical Sciences Follow, https://flic.kr/p/eWpyyD)


34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 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本刊訊】在活體外研究細

刷」的方式,排列成研究人員所想

提到的神經幹細胞,以及左右它維

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

要呈現的二維陣列,進而模擬像是

持現狀或分化成腦神經細胞的重

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

神經幹細胞周圍的腦組織、腸或肝

要因子——促進神經幹細胞增殖的

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

的內壁或腫瘤內部的細胞結構等活

「纖維母細胞成長因子(fibroblast

中傳遞的情形。加州大學柏克萊

體組織。

growth factor-2, FGF-2)」和促進分 化的「ephrin-B2」這兩種蛋白質來

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他們所使用的方法,是讓每個細

Berkeley)的研究團隊,將光刻技

胞或蛋白質接上一串設計過的單股

術(photolithograph)應用在建構細

DNA短鏈,並在陣列表面連接上與

研究團隊嘗試以三種不同的

胞與蛋白質陣列上,來模擬活體內

之互補的單股DNA,互補的兩股

空間排列方式,來觀察FGF-2和

的真實空間結構。

DNA結合形成雙股螺旋,同時也會

ephrin-B2的位置,對於神經幹細胞

把它串接的細胞或蛋白質固定在陣

的影響。三種排列方式中神經幹細

列上。

胞放置在陣列中央,兩種蛋白質分

身體內的細胞,就像人是整個 大社會的一份子,或多或少都會受

做實驗。

別以(1)FGF-2在中央以圓圈包

到周圍的環境、其他人所影響。大

細胞與蛋白質要形成研究人員想

腦中的神經幹細胞是要維持幹細胞

要的「隊形」,就得靠傳統的光刻

的狀態,或是分化成腦神經細胞,

技術來協助。這些即將形成陣列的

取決於在它附近的「鄰居」細胞和

表面都事先塗上了特殊塗層,在受

環境給予它什麼樣的分子訊息。要

到光照時會起化學反應溶解,溶解

了解這些訊息,才能真正了解腦神

之處就可以連結上單股DNA短鏈。

經幹細胞的調控機制,才能進而將

應用這個技術,就可以讓陣列的排

團隊首先觀察到,細胞偏好於

這些幹細胞應用在治療神經系統疾

列方式有很大的彈性空間,能夠依

往FGF-2所在的區域移動。而這樣

病,如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

照需求去調整。

的分布狀況是否會影響幹細胞增殖

為了呈現這個技術可以達到的高

用短鏈DNA 讓細胞蛋白質乖乖排列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

解析度,研究團隊示範用事先接上 螢光分子的神經幹細胞,排列出加 州大學的校徽。

FGF-2外圍,(2)與前者相似但改 為ephrin-B2在中央、FGF-2在外, 以及(3)FGF-2和ephrin-B2分上下 兩區塊包圍幹細胞。

或分化的命運選擇呢?研究結果發 現,神經幹細胞大多分化為成熟的 腦神經細胞,即便是受到「維持幹 細胞」因子的FGF-2包圍的神經幹 細胞也是一樣。進一步觀察第三種

隊近來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研

圍幹細胞,ephrin-B2以方形包圍在

排列方式下,被FGF-2和ephrin-B2

用神經幹細胞進行測試

分上下兩區塊包圍的幹細胞,雖

究,試圖以新的技術解決這個難

此外,為了測試這個技術實際

往FGF-2區塊移動且分化為神經細

題。他們將光刻技術做新的應用,

應用在生物學研究的可能性,研究

胞,但這些神經細胞長出了細長的

讓細胞和蛋白質能夠以類似「印

團隊也試著用這個技術研究前面所

神經突(neurite)往ephrin-B2所在


SciTech Reports

動態時報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35

的區域延伸。 這樣的實驗結果讓團隊相當意外,也期許後續更進 一步的研究,能更瞭解這些因子對於神經幹細胞的影 響方式。 第一作者賽德勒(Olivia Scheideler)和通訊作 者宋恩(Lydia Sohn)在接受SciTechDaily訪問時提 到,這個平台最強大的功能,是可以在活體外建造、 模擬活體組織的空間結構,可靈活應用的特性也給予 研究人員很多的發揮空間。 除此之外,也可以多次針對不同排列組合、不同因 子或不同條件進行多次獨立測試,對於生物學研究或 是人體疾病研究等複雜問題提供新的技術支援。 新聞來源

Olivia J. Scheideler et al., Recapitulating complex biological signaling environments using a multiplexed, DNA-patterning approach, Science Advances, 2020.

(Flickr-Caroline Davis2010, https://flic.kr/p/8zrun8)


36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書適圈

與人工智慧並存的必修課 書 名∣《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AI 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 機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智慧該如何共生》 作 者∣范雪萊、馬修.泰勒(系列主編)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 2020 年 4 月 7 日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依個人閱讀喜好,自由跳接、由簡至繁,秒懂當代不可不知的世界議題 ◆本系列入圍英國圖書設計與製作獎(British Book Design & Production Awards)。

◆大量近期時事、趨勢照片,搭配詳實解說,輔助讀者慎思明辨重要議題。 ◆從最大字級一眼抓出議題關鍵字;到次大字級重點式釐清觀念;亦可細讀 小字、深度理解當代必知的議題內涵。

現今AI人工智慧可見於幾個有名的應用場域,比方 說線上平台推薦系統(如Netflix網飛、Amazon亞

馬遜、Facebook臉書)、語音辨識人工智慧助理 (如Siri、Alexa、Google助理),而全球更有不少

企業正在投資研發自駕車與自駕卡車相關技術。AI 在現代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也跟許多科技一樣對 社會造成了衝擊。「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 向來是個受熱議的主題,本書試圖探索人類與人工

智慧將往什麼方向發展:會是人機對抗(human vs.

AI)?又或者是人機共生(human + AI)? 作者從明確問題意識出發,先講述AI過去幾十年的發 展,再介紹人工智慧重要的技術應用。接著也會談

到現今AI為社會造成哪些潛在隱憂,最後切入關鍵的

核心──AI可能許人類什麼樣的未來?若放任產業內 科技巨頭我行我素、無人關心技術的發展趨勢,且 政府的監管機構又反應不及──人類社會可能面臨何 種麻煩?

每當聽到人工智慧這個詞,你

技:最初是源於想創造出模仿人類

去漫長的60年裡已有不少進展。曾

的腦海首先會想到什麼?是計畫要

的機器的想法。透過複製人類思考

經,人工智慧只存在於科幻小說

掌控世界、摧毀人類未來的殺人機

的過程,以及向人腦學習並提取其

中,而今卻已是日常裝置裡不可或

器人?或是沒有固定形體但帶著好

精髓,人工智慧得以日漸發展、演

缺的驅動力。AI可用作個人的推薦

意,默默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力

進。到了今日,許多人擔心人工智

系統:好比網飛(Netflix)跟亞馬

量?

慧將可能比人類更聰明。

遜(Amazon)都仰賴自我學習的

人工智慧可說是最有人味的科

無庸置疑的是,人工智慧在過

系統,精準找到大家喜歡、想要,


SciTech Reports

書適圈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37

以及需要的物品。人工智慧同時也

但在這樣的數位烏托邦背後,卻

會用與人類助理相似到詭異的方式

是線上的雙眼:臉書的電腦視覺系

有個黑暗的事實:人工智慧一如所

──如發出「嗯」一類語助詞或停

統會自動辨識用戶上傳照片中的臉

有科技,很容易被不當使用。

頓──讓講話的腔調更像真人在電

孔,即使這些臉孔可能因為陰影或

最近就有個令人不寒而慄的例

話中的口氣。上述這些案例還只是

拍攝角度的關係而模糊不清。電腦

子,那就是人工智慧被指控影響

冰山一角。想像一下:如果某項暗

規畫軟體也協助遊戲產業打造出更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有心人

中開發的人工智慧在社會中被完美

廣闊的遊戲世界,為這個產業的蓬

士透過人工智慧科技,精準鎖定

部署,那麼很有可能在事件發生許

勃成長帶來貢獻。而自然語言處理

並影響特定選民的投票行為。資

久後,人工智慧曾遭濫用的事實才

這項教導機器使用人類語言(而非

料科學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會曝光──前提是最終真有人察覺

以程式語言)來與人類溝通的領

Analytica)就透過臉書獲得超過

此事的話。

域,也有助谷歌輕易理解我們在搜

8700萬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來策畫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已知的危險

尋時拼錯的字詞,並找出相符的搜

密集的選舉宣傳,鎖定可能被說動

雖然很難解決,但還未到束手無策

尋結果。環顧四周,你會發現「智

的選民,並使用人工智慧預測可能

的地步。讓民眾意識到有這些危險

慧」設備早已無所不在。Alexa與

取信於這群人的訊息類型。類似的

是找出解方的第一步,無論是透過

Google Home在家中靜靜等著我們

行為也發生在2017年的英國大選,

政府監督或是要求人工智慧研究人

下達命令。內建人工智慧的汽車與

大量的機器人在投票前夕出沒

卡車已開始在道路上行駛,而自駕

在各個社群媒體平台,散播不實訊

車產業也準備要徹底改造運輸與物

息、影響民主的正常程序。

流業。自動交易的演算法已經改變 金融交易的遊戲規則,也正在以人 類交易員無法企及的速度交易股

假造新聞(fabricated news)、 隱私與安全問題所帶來的隱憂不會 就此消失:當人工智慧系統變得更

票。事實上,這項技術已經普遍到

為複雜,且不受檢查與管制的話,

我們往往不認為這些自動化系統也

濫用人工智慧的情形只會愈演愈

算是人工智慧。有則人工智慧內行

烈。在2018年初,中國AI巨頭百

人的笑話是這麼說的:「一旦機器

度發表能複製聲音的人工智慧,

能達成某項過去只有人類才辦得到

僅需要一分鐘的聲音取樣,就可以

的任務,這項任務就不再算是智

模仿任何人的聲音。換句話說,它

慧的指標。」就如同美國人工智

具備用任何人的聲音說出任何話語

慧研究員派翠克.溫斯頓(Patrick

的能力。而像是能產出深度偽造

Winston)所說:「在人工智慧變得

(DeepFake)影片的開源科技,因

更加重要之際,它也變得更不引人

為可將任何人的臉置換到其他人的

注目。」而美國電腦科學家賴瑞.

身體上,所以一有人利用這項技術

特斯勒(Larry Tesler)有個更簡潔

來假造知名女星入鏡的色情片時,

的說法:「人工智慧就是眼前還辦

就引起一波要求禁用此科技的聲

不到的所有事情。」

浪。谷歌在2018年中推出的Duplex

員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自制,可能 都是方法。 但人工智慧真的會取代人類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 人工智慧是什麼、這個領域怎麼 一路發展至今,以及它正如何影 響我們的生活與社會。同時,也需 要理解現今人工智慧所面臨的限制 與議題。這樣我們才能向前看,並 且思考:人類與人工智慧究竟難逃 互相對抗的命運?抑或兩者能攜手 打造未來?……【更多精彩內容請 看《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 列:AI 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機 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 智慧該如何共生》(臉譜出版)】


38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量子霸權盡失? 俄羅斯科學家破解Google量子演算法 【本刊訊】俄羅斯斯科爾克

聲(noise)下運行的量子增強演算

運行,在此固定時間內僅可執行固

沃科學與科技研究院(Skolkovo

法,其中,QAOA正是開發抗噪聲

定數量的量子運算。 透過QAOA試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量子增強算法的基礎。雖說Google

圖形成的一系列最佳逼近值,以最

Skoltech)科學家,日前發現Google

在QAOA中採用的方法引起廣大關

小化目標函數來迭代(重複反饋過

廣泛採用的量子方法有基本侷限性

注,也激發研究界探索新穎應用程

程)運用這些量子運算,該研究發

(fundamental limitation),並把

式(applications)的興趣,但他們

現了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新限制。

這個限制做量化。研究發表於《物

仍不清楚該演算法的終極性能限制

在任何固定深度的量子電路中,

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到底為何。經過Skoltech深度量子實

Letters)中。

QAOA逼近最佳解的能力從根本

驗室(Deep Quantum Laboratory)

上取決於問題密度。就最大可滿

當前計算機技術,真如Google

科學家比亞蒙特(Jacob Biamonte)

足性問題(maximum satisfiability

所說已達到量子霸權(quantum

的領導,技術團隊發現了Google廣

problem, MAX-SAT)來看,可以

supremacy)的境界了嗎?曾被視為

泛採用的方法中有根本上的侷限,

將密度定義為問題約束(problems

證明「量子至上」的希望──量子近

並將其量化出來。該研究詳細介紹

constraints)與變量計數(variable

似優化演算法(quantum approximate

了所發現的可達性缺陷(reachability

count)的比率,簡潔來說就是「子

optimization algorithm, QAOA),

deficits)以及缺陷對變分QAOA量子

句密度(clause density)」。在問

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演算法(variational QAOA quantum

題密度(problem densities)增加的

algorithm)的限制。

情況下,隨機生成的MAX-SAT實例

Google長年致力開發量子增 強型處理器(quantum-enhanced

由於內部量子至經典(quantum-

中固定深度的QAOA迴路性能,由

processors),它能利用量子力學效

to-classical)的反饋過程,QAOA和

QAOA最優值(optima)與精確最

應(quantum mechanical effects)

其它變分量子演算法難用已知的數

優值(exact optima)之差決定;儘

提升數據的處理速度,為此Google

學技術進行分析。換句話說,給定

管深度較大的版本可實現更好的性

也計畫在短期內設計出可在真實噪

的量子計算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量裡

能,但它們仍顯示出可達性缺陷。 此次研究發現了高密度的問題實 例,無論演算法的運行多長時間, 所得到的最佳解決方案都無法保證 結果近似。看來,量子增強演算法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呢!

新聞來源

(Flickr-Mike MacKenzie, https://flic.kr/p/27pq9bw)

Russian Scientists Break Google’s Quantum Algorithm, SciTech Daily, 2020.


SciTech Reports

科學月刊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39


40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勤益科大團隊開發新科技 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廣告索引 錫昌.......................... 3 雙鷹.......................... 5 牟博科技...................... 6

【本刊訊】臺中勤益科技大學

能,可有效避免空氣交互感染。此

教授翁國亮率技術團隊以「全外氣

外,該技術不僅可用於負壓病房及

龍躍......................... 14

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不僅能平

檢疫站改裝,其它如防疫旅館、社

川富......................... 16

價快速改裝,更兼具節能環保的

區防疫中心等設施皆適用。

優點。團隊與秀傳醫院聯手打造

秀傳醫院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

「負壓隔離病房」及「微負壓檢疫

心院長黃士維表示,負壓隔離病房

站」,已成功將檢疫站改裝為微負

是防疫的重要資源,醫療機構建置

壓環境,盼能盡快完成病房改裝。

微負壓檢疫站,可供空間內新鮮空

該系統利用建築物內外水蒸氣分

氣置換,以保障醫護人員與病患、

子壓力差回收並製造冷能,達到節

家屬的安全,對各大醫療院所檢疫

能及減少廢熱排放的效果;而獨特

站、各地社區檢疫場所等高風險環

的進、排氣氣流分隔及滅菌消毒功

境助益良多。

矽新.......................... 9

貝克曼....................... 18 尚偉...................... 22,40 日龍......................... 23 勵眾生活..................... 25 益弘......................... 27 人事廣告..................... 35

新聞來源 〈學界新科技協助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科技部,2020年3月25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