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生態園區規劃設計報告書

Page 1

樂活生態園區規劃設計 學生/陳曉雨 謝曼祺 指導老師/阮琴閔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計畫緣起------------------------------------------------------------------------------2 第二節計畫目的------------------------------------------------------------------------------2 第三節計畫區位與範圍---------------------------------------------------------------------2 第四節工作項目------------------------------------------------------------------------------3 第五節計畫流程與方法---------------------------------------------------------------------3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上位計畫------------------------------------------------------------------------------4 第二節相關計畫------------------------------------------------------------------------------6 第三節相關法令------------------------------------------------------------------------------9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自然環境-----------------------------------------------------------------------------16 第二節人文環境-----------------------------------------------------------------------------19 第三節基地現況分析-----------------------------------------------------------------------22

第四章 觀察與分析 第一潛力與限制------------------------------------------------------------------------------29 第二節 SWOT 分析--------------------------------------------------------------------------29 第三節課題與對策---------------------------------------------------------------------------29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花田花草集--------------------------------------------------------------------------30 第二節菁芳園--------------------------------------------------------------------------------32

第六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發展定位與機能--------------------------------------------------------------------34 第二節整體理念-----------------------------------------------------------------------------34 第三節故事構想-----------------------------------------------------------------------------35 第四節故事發展-----------------------------------------------------------------------------35 第五節概念發展---------------------------------------------------------------- ------------35 第六節規劃設計目標(目標樹)----------------------------------------------- ------------36

第七章 實質計畫 第一節平面配置計畫-----------------------------------------------------------------------38 第二節細部設計-----------------------------------------------------------------------------50

第八章 永續生態指標 第一節四項生態指標-----------------------------------------------------------------------54 第一節永續基地準則-----------------------------------------------------------------------56 第二節維護管理計畫-----------------------------------------------------------------------5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計畫緣起 休閒活動已然成為都會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活動趨勢走向自然、農 業、主題式的體驗,使得都市近郊的休閒農場、遊憩景點、主題園,成為假日活動的 最佳去處。在考量大肚山的特殊環境條件下,發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塑造所有的 環境、遊戲、活動、設施及氣氛,並加以整合及營運,營造成休閒遊樂園,使遊客體 驗主題園區所營造的氣氛與情境感受。 第二節計畫目的 1.運用「敘事法」設計方式將規劃發展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提出富創意及前瞻性的主題。 2. 兼具教育啟發與休閒育樂功能,用以滿足全家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 3.一種現代型遊憩園區開發與經營模式,就此我們以主題式農場作為此規劃類型。 第三節基地區位與範圍 一、基地區位 基地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為台糖土地,屬於都市計畫之農業區,其鄰近都會 公園,為山坡地,面向台中市朝東緩傾,視野良好可眺望台中市區。

二、基地範圍與研究範圍 基地範圍為都會園路、枇杷崙路、科園路、田埂小路所圍起的完整街廓,占地面 12 公頃。研究範圍包含週邊之都會公園、中科、農場等地。

2


第四節工作項目 (一)實地調查分析 (二)實地勘查訪談記錄 (三)團體合作討論 (四)台地坡度現況改善計畫 (五)設計圖繪製 (六)改善設計後的檢討修正 第五節計畫流程與方法

3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上位計畫 臺中市都市計畫法施行自治條例 第十九條 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得視實際發展情形,劃定下列各種使用區,分別限 制其使用: 一、住宅區。二、商業區。三、工業區: (一)特種工業區。(二)甲種工業區。(三)乙種工業區。(四)零星工業區。 四、行政區。五、文教區。六、體育運動區。七、風景區。八、保存區。九、保護 區。十、農業區。十一、其他使用區。 除前項使用區外,必要時得劃定特定專用區。 都市計畫地區得依都市階層、規模及特定計畫目的,考量地方特性及實際發展需 要、或為加強特定使用分區資源保護、開發保育管理,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維護自 然景觀,確保公共安全等,於主要計畫或細部計畫書內對相關使用分區另訂相關管 制規定或再予細分,並施以不同程度或必要內容之管制。 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內容之使用性質審查認定有疑義時,以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之認定為準。 第三十一條 風景區為保育及開發自然風景而劃定,以供下列之使用為限: 一、住宅。二、宗祠及宗教建築。三、招待所。四、旅館。五、飲食店。六、俱樂 部。七、遊樂設施。八、農業及農業建築。九、紀念性建築物。十、戶外球類運動 場、運動訓練設施。但土地面積不得超過零點三公頃。十一、其他必要公共與公用 設施及公用事業。 前項使用之建築物,其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應無礙於景觀;本府核准其使用前, 應會同有關單位審查或成立開發許可委員會。 前項審查作業辦法及管理維護、開發義務之規定由本府另訂之。 第一項第十款其他必要公共與公用設施及公用事業之設置,應以經本府認定有必要 於風景區設置者為限。 第三十三條 保護區為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維護天然資源與保護環境及生態功能 而劃定,在不妨礙保護區之劃定目的下,經本府有關主管機關審查核准,得為下列 之使用: 一、國防所需之各種設施。 二、警衛、保安、保防、消防設施。 三、臨時性遊憩及露營所需之設施。 四、公用事業、社會福利事業所必需之設施、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 施。 五、採礦之必要附屬設施:電力設備、輸送設備及交通運輸設施。 六、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 七、廢棄物資源回收、貯存場及其附屬設施。 八、水質淨化處理設施及其附屬設施。 九、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十、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 十一、汽車運輸業所需之停車場、客、貨運站及其必需之附屬設施。 十二、危險物品及高壓氣體儲藏、分裝等。

4


十三、休閒農業設施。 十四、原有合法建築物拆除後之新建、改建、增建、修建,除寺廟、教堂、宗祠外, 其建造後之簷高不得超過十點五公尺並以三層為限,建蔽率最高以百分之六十為 限,建築物最大基層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五平方公尺,建築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 過四百九十五平方公尺。土地及建築物除供居住使用及建築物之第一層得作小型商 店及飲食店外,不得違反保護區有關土地使用分區之規定。 十五、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前,原有作農業使用者,於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後,仍持續 實際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始得比照農業區之有關規定及條件,申請建築農舍及農業 產銷必要設施。 第三十四條 保護區內之土地,禁止下列行為。但因前條所列各款設施所必需,並 經有關主管機關審查核准者不在此限: 一、砍伐竹木。但間伐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核准者,不在此限。 二、破壞地形或改變地貌。 三、破壞或污染水源、堵塞泉源或改變水路及填埋池塘、沼澤。 四、採取土石。 五、焚毀竹、木、花、草。 六、名勝、古蹟及史蹟之破壞或毀滅。 七、其他經本府認為應行禁止之事項。 第三十五條 農業區為保持農業生產而劃定,農業區申請建築農舍或農業相關設施 應依農業發展條例及其相關法規辦理。但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七條所規定者,不在 此限。申請興建農舍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興建農舍之申請人必須具備農民身分,並應在該農業區內有農業用地或農場。 二、農舍之高度不得超過四層或十四公尺,建築面積不得超過申請興建農舍之該宗 農業用地面積百分之十,建築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六百六十平方公尺,與都市計 畫道路境界之距離,除合法農舍申請立體增建外,不得小於八公尺。 三、都市計畫農業區內之農業用地,其已申請建築者(包括百分之十農舍面積及百 分之九十之農業用地),主管建築機關應於都市計畫及地籍套繪圖上著色標示之, 嗣後不論該百分之九十農業用地是否分割,均不得再行申請興建農舍。 四、農舍不得擅自變更使用。 第一項所定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休閒農業設施之項目及其設置需求由農業主管機關 認定,並依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定相關法令規定辦理,且不得擅自變更使用;農業 產銷必要設施之建蔽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六十,休閒農業設施之建蔽率不得超過百分 之二十。 前項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不得供為居室、工廠及其他非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使用。 第三十七條 毗鄰農業區之建築基地,為建築需要依其建築使用條件無法以其他相 鄰土地作為私設通路連接建築線者,得經本府審查核准後,以農業區土地興闢作為 連接建築線之私設通路使用。 前項私設通路設置之位置、長度、寬度及使用條件等相關事項,由本府逕依建築法 規之相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八條 農業區土地在都市計畫發布前已為建地目、編定為可供興建住宅使用

5


之建築用地,或已建築供居住使用之合法建築物基地者,其建築物及使用,應依下 列規定辦理: 一、建築物簷高不得超過十四公尺,並以四層為限,建蔽率不得大於百分之六十, 容積率不得大於百分之一百八十。 二、土地及建築物除作居住使用及建築物之第一層得作小型商店、飲食店、農藥或 農業機械設備之零售、維護外,不得違反農業區有關土地使用分區之規定;惟農藥 販賣並應符合農業法規之安全隔離規定。 三、原有建築物之建蔽率已超過第一款規定者,得就地修建。但改建、增建或拆除 後新建,不得違反第一款之規定。 第二節相關計畫 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修正土地使用分區暨都市設計 管制計畫第二點)細部計畫書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位於台中縣市交界的大度山台糖林厝農場,總 面積合計 412.86 公頃。其中第一期發展區面積合計 331.03 公頃,於民國 92 年 陸續完成都市計畫變更、細部計畫擬定以及非都市土地開發等程序,並於民國 92 年 7 月正式進駐廠商。第二期發展區面積合計 81.83 公頃,於民國 93 年 5 月陸 續完成都市計畫變更、細部計畫擬定以及非都市土地開發等程序。本變更案即屬於 台中基地第一期發展區台中市轄區土地之細部計畫。 台中基地因用地有限,故在 規劃之初未劃設生活區及文教區,並寄望於毗鄰之「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附 近特定區計畫』能滿足該等需求,惟特定區計畫進度嚴重落後,中科管理局基於就 業員工之需求反映及服務園區員工之宗旨,同時為有效提升園區整體生活機能,預 定於適當地點引進文教設施,作為文化、教育及幼稚園等事業使用,惟受限於「土 地使用分區暨都市設計管制計畫」之規定無法辦理,遂辦理本案之都市計畫變更。 台中基地整體土地使用以提供高科技產業營運為主;產業引進目標以光電、通 訊、精密機械及生物科技等產業為主;土地開發內容則依地形與地勢及周邊土地相 容性考量進行規劃。 台中基地台中市轄區部分大致以東大路為分界,東大路西側 緩坡之園區事業專用區街廓單元較小,提供設置精密機械、航太科技、通訊、生物 科技及育成中心等中小型廠房,東大路以東則設置三處大街廓廠房用地提供光電及 關連產業大廠使用;公共設施用地比例超過 50%,除道路外,以公園用地為主, 供作設置滯洪池及戶外休憩空間。 本案台中基地「土地使用分區暨都市設計管制計畫」針對各種使用分區訂定容 許使用組別,其中園區事業專用區容許使用之項目,以作為廠房或作業場所、試驗 研究設施、海關報關作業、標準廠房等及其他為因應未來產業環境改變需求並經管 理局審核同意設置之公用設備及公共服務設施為主(詳見表一)。

6


中科台中基地自 92 年開發以來,廠商進駐情形極為踴躍,建廠及量產進度遠 超出原有預期,目前就業員工數近 20,000 人。台中基地因用地有限,故在規劃之 初未劃設生活區及文教區,並寄望於毗鄰之「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附近特定 區計畫』能滿足該等需求,惟特定區計畫進度嚴重落後,無法及時提供用地。 中科管理局基於就業員工之需求反映及服務園區員工之宗旨,預定於適當地點引進 文教設施,作為文化、教育及幼稚園等事業使用,惟受限於「土地使用分區暨都市 設計管制計畫」之規定無法辦理,遂辦理本案之都市計畫變更。 民國 97 年 7 月 9 日府都計字第 0970155123 號函。 台中都會公園開發計畫 台中都會公園位於台中縣市交界的大肚山台地,面積 88 公頃,是具有休閒遊 憩、環境保育及環境教育等多功能的大型都市森林公園。園區的建設是依據行政院 核定之台中都會公園開發計畫,於 81 年起規劃建置,83 年起開始動工,於 89 年 10 月 28 日正式開園啟用,除了提供大台中都會區民眾休閒遊憩的空間,同時也兼 具有都市綠地緩衝帶以及防災避難的功能,園區內的植被及水池濕地等環境也提供 了動物棲息的場所。 台中都會公園在設計理念上定位為「都會森林公園」,規劃目標以提供大型開放空 間、廣大的綠地、綠美化的視覺景觀、多樣性的遊憩活動以及自然資源等功能。園 區主要之動線主軸以東向之星象夜景,西向之日落夕陽及北向之天文觀星的自然景 觀作為步道軸線之規劃設計,並依使用密度劃分為三層不同開發層次之使用空間: 高密度使用區: 為園區中心部份,設置有管理服務中心、停車場、觀星廣場、人工景觀湖、戶外劇 場等提供多樣性遊憩及人文活動空間。 中密度使用區: 為自然及人為設施之緩衝空間,位於高密度區外圍部份,提供設施有生態池、陽光 草坪、健行步道區。 低密度使用區: 為園區最外圍部份,作為自然環境保留區,提供植物生態保育及動物棲息場所。

7


台中縣自行車道建設計畫 1.大肚溪口自行車道設置計畫:大肚溪河口台中火力發電廠南端,西從出水口的防 波堤至麗水村社區沿線,將現代休閒趨勢的自行車道活動的發展,配合河口自然生 態景觀路線,並結合往東南至磺溪書院與追分車站的自行車活動或文化火車之旅。 2.台中都會公園至鰲峰山運動公園(大肚山台地)自行車及步道系統規劃設置計畫 3.清水鎮台一線大甲溪橋南端西側河川地自行車道設置計畫:導入騎自行車、放風 箏、擲飛盤、槌球等休閒性活動,並設置人行專用步道、多功能草坪遊憩區、植栽 景觀區、生態解說廣場、觀星廣場等多元遊憩設施。 4.濱海自行車道設置計畫:由大甲鎮大安溪中正公園鄰近河堤為起點,沿大安溪河 堤道路(中 8)向西而行後,至大安鄉安田莊後向南接中 7 道路,沿海岸線南下至 大甲溪口,後沿大甲溪南埔河堤至大安鄉乳牛牧場;沿途可經過五甲漁港、大安濱 海遊憩區、大安濱海生態教育園區、白鷺鷥保護區、大甲溪口等。沿線並規畫休息 驛站及依各路段二旁景觀特色選擇不同植栽配置,使成為景觀資源豐富之生態廊 道,兼具藍、綠帶之優質機能。 5.太平東汴蝙蝠洞山區自行車道設置計畫:對太平東汴的蝙蝠洞山區,規劃作為山 林單車采風之旅。路線沿途有風景區、農特產品,而仙女潭河床有天然水源,形成 多處不規則的大小瀑布,瀑布旁可踏青、烤肉或從事團康等休閒活動,路線規劃可 由太平市東汴山區的護國清涼寺出發,往東汴國小方向騎乘,至豐原客運茅埔站, 過停車場左轉後,由仙女潭產業道路指示牌,左轉上坡而行即可直達仙女潭,路線 全長約 6 公里。 6.東豐自行車綠廊設置計畫:於九二一地震復建工程完工後重新開放使用,未來仍 須加強局部整建及串連鄰近景點,使旅遊線擴展為旅遊面,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優 先在沿線重要路口等處設置景觀路燈,以利民眾夜晚休閒騎車行車安全及改善治安 死角;另東勢勢林接至四角林場周邊風景秀麗、自然生態豐富,為登山遊憩旅遊良 好去處,擬計畫於週邊道路設置景觀路燈及意象景觀綠美化工程,以維護遊客夜間 通行安全並種植鳳凰木等,加強沿線道路意象景觀植栽綠美化。此外預計辦理石岡 水壩景觀再造委託規劃設計及工程、地震紀念地景觀塑造工程、東豐自行車綠廊延 伸至大甲溪鐵橋工程。 7.泰安舊山線鐵路綠色走廊設置計畫:泰安台鐵舊山線火車已停駛,現為廢棄鐵道, 為使空間再利用提供民眾休閒遊憩使用,將規劃自行車道從東勢自行車綠廊豐原端 起點朴子口沿原東豐鐵道(鐵軌仍保留)往西一公里與舊山線鐵道(鐵軌以全部拆 除)串連,往北越過大甲溪鐵橋,再穿過舊山線鐵道九號隧道(長約一公里多)到 后里馬場,再接后里地區各遊憩據點,如毘盧禪寺、月眉育樂世界、月眉糖廠等, 串連成中部富觀光旅遊價值之度假勝地。並辦理舊山線九號隧道改造為時光隧道規 劃、舊山線九號隧道出口至后里馬場間之自行車道規劃、后東路景觀改善規劃(含 馬車專用道可行性評估) ,使 8.潭雅神綠園道設置計畫:分線狀鐵道綠帶與場站(社 口、神岡、大雅、潭子站)景觀改造分為兩部分進行,除了工程硬體建設外,特別 注重: (1)主要交通要道與本綠園道交會處之安全問題,除鋪面改變提醒騎自行車者注 意安全外,尚須有安全設施以防遊客之疏忽。 (2)場站儘量保持原貌,僅從事維修與景觀改造,並凸顯本鐵道文化及軍事用途, 於適當地點擺設設施加以解說。 (3)賦予公園之功能,期望全天候皆成為地方休憩場所。 (4)與社區民眾結合,善用民間資源,鼓勵民眾認養行道樹、參與環境整潔之活

8


動。 (5)全線鋪面非柏油路面,僅使用級配與泥土夯實,為增加特色,考慮引進馬車 或牛車行駛。

第三節相關法令 大肚山樂活生態園區規劃設計之相關法令規範包括山坡地建築管理辦法、休閒農業輔 導管理辦法、非都市土地作休閒農業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及變更編定審查作業要點、休 閒農場籌設審查作業要點、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發展觀光條例、水土保持法、環境 影響評估法、停車場法以及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標準。 法規名稱 章節 山坡地建 第 2 條 築管理辦 法【內政 部,92 年】 第7條

內文 本辦法以建築法第三條第一項各款所列地區之山坡地 為適用範圍。前項所稱山坡地,指依山坡地保育利用 條例第三條規定劃定,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之公、私 有土地。 雜項工程進行時,應為下列之安全防護措施:一、毗 鄰土地及改良物之安全維護。二、施工場所之防護圍 籬、擋土設備、施工架、工作臺、防洪、防火等安全 防護措施。三、危石、險坡、坍方、落盤、倒樹、毒 蛇、落塵等防範。四、挖土、填土或裸地表部分臨時 坡面之防止沖刷設施。五、使用炸藥作業時,應依有 關規定辦理申請手續,並妥擬安全措施。六、颱風、 豪雨等天然災害來臨前之必要防護措施。 休閒農業 第二章 Ib 具 有下列條件之地區,得規劃為休閒農業區:一、具地 輔導管理 第 4 條 區農業特色。二、具豐富景觀資源。三、具豐富生態 辦法【農 及保存價值之文化資產。 申請劃定為休閒農業區之 委會,100 面積限制如下: 一、土地全部屬非都市土地者,面 年】 積應在五十公頃以上,六百公頃以下。 二、土地全 部屬都市土地者,面積應在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 下。 三、部分屬都市土地,部分屬非都市土地者, 面積應在二十五公頃以上,三百公頃以下。 基於自然 形勢或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前項各款土地面積上限得 酌予放寬。 第二章 休閒農業區位於森林區、重要水庫集水區、自然保留 第6條 區、特定水土保持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 要棲息環境、沿海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區域者, 其限制開發利用事項,應依各該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二章 主管機關對休閒農業區,得予公共建設之協助及輔 第8條 導。休閒農業區得依規劃設置下列供公共使用之休閒 農業設施:一、安全防護設施。二、平面停車場。三、 涼亭(棚)設施。四、眺望設施。五、標示解說設施。 六、衛生設施。七、休閒步道。八、水土保持設施。

9


第三章 第 10 條

第三章 第 11 條

第三章 第 13 條

第四章 第 19 條

九、環境保護設施。十、景觀設施。十一、其他經直 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之休閒農業設施。前項 休閒農業設施所需用地,由鄉(鎮、市、區)公所負 責協調辦理容許使用及取得土地所有權人之土地使用 同意書。 設置休閒農場,其農業用地面積不得低於休閒農場面 積百分之九十,且不得小於0‧五公頃,並應符合下 列規定: 一、休閒農場應以整筆土地面積提出申請。 二、至少應有一條直接通往鄉級以上道路之聯外道 路。三、土地應完整不得分散。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場內有寬度六公尺以下水路、道路 通過,設有安全設施,無礙休閒活動。(二)於取得 休閒農場籌設同意文件後,因政府公共建設致場區隔 離,設有安全設施,無礙休閒活動。(三)位於休閒 農業區範圍內,其申請土地為二筆土地以內,且每筆 面積逾0‧一公頃。前項第三款第一目及第二目之水 路、道路或公共建設不計入前項面積之計算。 休閒農場之開發利用,涉及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 水土保持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建築法、環境影 響評估法、發展觀光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令應辦理之事 項,應依各該法令之規定辦理。 申請籌設休閒農場,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書件: 一、經營計畫書。二、農場土地使用清冊。前項經營 計畫書所列之休閒農業設施,得依需要規劃分期興 建,並敘明各 期施工內容及時程。第一項申請書、 經營計畫書之格式及經營計畫書審查事項,由中央主 管機關公告之。 休閒農場得設置下列休閒農業設施: 一、住宿設施。 二、餐飲設施。三、自產農產品加工(釀造)廠。四、 農產品與農村文物展示(售)及教育解說中心。五、 門票收費設施。六、警衛設施。七、涼亭(棚)設施。 八、眺望設施。九、衛生設施。十、農業體驗設施。 十一、生態體驗設施。十二、安全防護設施。十三、 平面停車場。十四、標示解說設施。十五、露營設施。 十六、休閒步道。十七、水土保持設施。十八、環境 保護設施。十九、農路。二十、其他經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核准之休閒農業設施。 休閒農場土地,除依法得容許使用外,農業用地面積 符合下列規定者, 得設置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之設 施,並依規定辦理土地變更或核准使用: 一、位於非

10


山坡地土地面積在一公頃以上。 二、位於山坡地之都 市土地在一公頃以上或非都市土地面積達十公頃以 上。 前項設施總面積不得超過休閒農場內農業用地面積百 分之十,並以二公 頃為限;休閒農場總面積超過二百 公頃者,得以五公頃為限。第二項設置休閒農場土地 範圍包括山坡地與非山坡地時,其設置面積依 山坡地 基準計算;土地範圍包括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時, 其設置面積依非都市土地基準計算。土地範圍部分包 括國家公園土地者,依國家公園計畫管制之。第一項 第五款至第二十款之休閒農業設施依規定應辦理容許 使用,其總面積不得超過休閒農場內農業用地面積百 分之十。但水土保持設施、環境保護 設施及農路等面 積不列入計算。

第四章 第 20 條

非都市土 第 2 點 地作休閒 農業使用 興辦事業 計畫及變 更編定審 查作業要 第 5 點 點【農委 會,96 年】

申請休閒農業設施容許使用之審查事項,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休閒農場內非農業用地面積、農舍及農業 用地內各項設施之面積合計不得 超過休閒農場總面 積百分之四十。但符合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 使用 審查辦法第八條第二項第三款所定設施項目 者,不列入計算。 休閒農場內各項設施均應以符合休閒農業經營目的, 無礙自然文化景觀為原則。前條有關休閒農業設施涉 及建築物高度者,依現行建築管理法規辦理或不得超 過十‧五公尺。但眺望設施或因配合公共安全或環境 保育目的設置,經提出安全無慮之證明,報請中央主 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本要點之適用範圍:一、依本辦法規定核准籌設之休 閒農場。二、前款休閒農場之遊客休憩分區內之住宿、 餐飲、自產農產品加工(釀造)廠及農產品與農村文 物展示(售)及教育解說中心等設施,其土地應辦理用 地變更編定者。 縣(市)政府核發興辦事業計畫許可後,應送請地政 單位辦理變更編定作業,並同時檢還申請人或依申請 人之請求函復申請人向縣(市)政府地政單位申請辦 理變更編定。

第6點

休閒農場內依本要點申請變更編定之土地,如有涉及 農業用地變更使用者,應依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 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第7點

縣(市)政府受理申請應注意事項如下:(一)申請變

11


更編定之土地如位於興辦事業計畫應查詢項目表之地

山坡地保 第一章 育利用條 第 3 條 例【農委 會,95 年】

第一章 第4條 第一章 第5條

第一章 第6條

第一章 第9條

第一章 第 11 條 第一章

區者,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二)申請變更編定土 地應臨接道路,或以私設通路連接道路,其道路之寬 度應依實施區域計畫地區建築管理辦法及建築技術規 則規定辦理。(三)申請變更編定之土地,已擅自先行 變更使用者,應先依區域計畫法或都市 計畫法等相關 法律就違規土地予以裁處並提出相關證明文件,始得 受理。 本條例所稱山坡地,係指國有林事業區、試驗用林地 及保安林地以外,經中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自然 形勢、行政區域或保育、利用之需要,就合於左列情 形之一者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之公、私有 土地:一、標高在一百公尺以上者。二、標高未滿一 百公尺,而其平均坡度在百分之五以上者。 本條例所稱公有山坡地,係指國有、直轄市有、 縣 (市) 有或鄉 (鎮、市 ) 有之山坡地。 本條例所稱山坡地保育、利用,係指依自然特徵、應 用工程、農藝或植生方法,以防治沖蝕、崩坍、地滑、 土、石流失等災害,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涵養水源等 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並為經濟有效之利用。 山坡地應按土地自然形勢、地質條件、植生狀況、生 態及資源保育、可利用限度及其他有關因素,依照區 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有關規定,分別劃定各種使用 區或編定各種使用地。前項各種使用區或使用地,其 水土保持計畫由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視需要分 期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實施;其變更 時,亦同。 在山坡地為下列經營或使用,其土地之經營人、使用 人或所有人,於其經營或使用範圍內,應實施水土保 持之處理與維護︰一、宜農、牧地之經營或使用。二、 宜林地之經營、使用或採伐。三、水庫或道路之修建 或養護。四、探礦、採礦、採取土石、堆積土石或設 置有關附屬設施。五、建築用地之開發。六、公園、 森林遊樂區、遊憩用地、運動場地或軍事訓練場之開 發或經營。七、墳墓用地之開發或經營。八、廢棄物 之處理。九、其他山坡地之開發或利用。 山坡地有加強保育、利用之必要者,其水土保持處理 與維護,應依直轄市 或縣 (市) 主管機關指定方式實施之。 政府為實施山坡地保育、利用,興建公共設施之需要,

12


第 14 條

第二章 第 16 條

第二章 第 28 條

第五章 第 37 條

發展觀光 第一章 條例【觀 第 1 條 光局,100 年】 第二章 第 18 條

第二章 第 19 條

得徵收或收回左列土地:一、私有地。二、未繳清地 價之放領地。三、放租地。前項土地有特別改良或地 上物者,由政府予以補償;其為放領地者,並發還已 交繳之地價。 山坡地供農業使用者,應實施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 並由中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完成宜農、牧地、宜林地、 加強保育地查定。土地經營人或使用人,不得超限利 用。前項查定結果,應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 於所在地鄉 (鎮、市、區 ) 公所公告之;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第一項土 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經中 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查定之宜林地,其已墾殖者,仍 應實施造林及必要之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 中央或直轄市主管機關,為推動山坡地開發及保育、 利用,得設立山坡地開發基金;其資金來源如左:一、 政府循預算程序之撥款。二、國、直轄市有森林用地 解除後之林木砍伐收入。三、國、直轄市有森林用地、 原野地委託地方政府代為管理部分之租金、放領之地 價,扣除支付管理費及放租應繳田賦後之餘款。四、 其他收入。前項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行政 院定之。 山坡地範圍內山地保留地,輔導原住民開發並取得耕 作權、地上權或承租權。其耕作權、地上權繼續經營 滿五年者,無償取得土地所有權,除政府指定之特定 用途外,如有移轉,以原住民為限;其開發管理辦法, 由行政院定之。 為發展觀光產業,宏揚中華文化,永續經營台灣特有 之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資源,敦睦國際友誼,增進國 民身心健康,加速國內經濟繁榮,制定本條例;本條 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具有大自然之優美景觀、生態、文化與人文觀光價值 之地區,應規劃建設為觀光地區。該區域內之名勝、 古蹟及特殊動植物生態等觀光資源,各目的事業主管 機關應嚴加維護,禁止破壞。 為保存、維護及解說國內特有自然生態資源,各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應於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設置專業導 覽人員,旅客進入該地區,應申請專業導覽人員陪同 進入,以提供旅客詳盡之說明,減少破壞行為發生, 並維護自然資源之永續發展。 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之劃定,由該管主管機關會同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劃定之。

13


第三章 第 25 條

水土保持 第一章 法【農委 第 1 條 會,92 年】 第一章 第3條

第二章 第8條

第二章 第 10 條 第三章

專業導覽人員之資格及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 商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主管機關應依據各地區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 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輔導管理民宿之設置。 民宿經營者,應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登記 證及專用標識後,始得經營。 民宿之設置地區、經營規模、建築、消防、經營設備 基準、申請登記要件、經營者資格、管理監督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 關定之 為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以保育水土資源,涵 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增進國民福 祉,特制定本法。水土保持,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 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本法專用名詞定義如下︰一、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 護︰係指應用工程、農藝或植生方法,以保育水土資 源、維護自然生態景觀及防治沖蝕、崩塌、地滑、土 石流等災害之措施。二、水土保持計畫︰係指為實施 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所訂之計畫。三、山坡地︰係 指國有林事業區、試驗用林地、保安林地,及經中央 或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自然形勢、行政區域或保育、 利用之需要,就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劃定範圍,報請 行政院核定公告之公、私有土地︰(一)標高在一百 公尺以上者。 (二)標高未滿一百公尺,而其平均坡度 在百分之五以上者。 下列地區之治理或經營、使用行為,應經調查規劃, 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 一、集水區之治理。二、農、林、漁、牧地之開發利 用。三、探礦、採礦、鑿井、採取土石或設置有關附 屬設施。四、修建鐵路、公路、其他道路或溝渠等。 五、於山坡地或森林區內開發建築用地,或設置公園、 墳墓、遊憩用地、運動場地或軍事訓練場、堆積土石、 處理廢棄物或其他開挖整地。六、防止海岸、湖泊及 水庫沿岸或水道兩岸之侵蝕或崩塌。七、沙漠、沙灘、 沙丘地或風衝地帶之防風定砂及災害防護。八、都市 計畫範圍內保護區之治理。九、其他因土地開發利用, 為維護水土資源及其品質,或防治災害需實施水土保 持之處理與維護。前項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由中央主 管機關公告之。 宜農、宜牧山坡地作農牧使用時,其水土保持之處理 與維護,應配合集水區治理計畫或農牧發展區之開發 計畫,由其水土保持義務人實施之。 山坡地超限利用者,或從事農、林、漁、牧業,未依

14


環境影響 評估法 【環境保 護署,92 年】

第 22 條

第十條規定使用土地或未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實施水 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 關會同有關機關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限期改正;屆期 不改正或實施不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者,得通知有關 機關依下列規定處理:一、放租、放領或登記耕作權 之土地屬於公有者,終止或撤銷其承租、承領或耕作 權,收回土地,另行處理;其為放領地者,所已繳之 地價予以沒入。二、借用、撥用之土地屬於公有者, 由原所有或管理機關收回。三、土地為私有者,停止 其開發。前項各款之地上物,由經營人、使用人或所 有人依限收割或處理;屆期不為者,主管機關得會同 土地管理機關逕行清除。其屬國、公有林地之放租者, 並依森林法有關規定辦理。

第一章 第1條

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 成環境保護之目的,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 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 下列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應實施環境 影響評估:一、工廠之設立及工業區之開發。二、道 路、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三、 土石採取及探礦、採礦。四、蓄水、供水、防洪排水 工程之開發。五、農、林、漁、牧地之開發利用。六、 遊樂、風景區、高爾夫球場及運動場地之開發。七、 文教、醫療建設之開發。八、新市區建設及高樓建築 或舊市區更新。九、環境保護工程之興建。十、核能 及其他能源之開發及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之 興建。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前項開發 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者,其認定標準、細目及環 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 於本法公布施行後一年內定之,送立法院備查。

第一章 第5條

第四章 第 24 條

第四章 第 27 條

依第十六條及第十六條之一規定投資興建之都市計畫 停車場,或公共設施用地依規定得以多目標使用方式 附建之停車場,或投資興建可供五十輛以上小型汽車 停放之路外公共停車場者,應備具有關文件,並敘明 停車場出入口、車輛動線及安全設施之規劃等,向地 方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後,再向主管建築機關申請建築 執照;其申請書件由地方主管機關定之。 停車場經營業應依規定於路外公共停車場設置標誌、 號誌、劃設車輛停放線及指向線,並應於出入口或其 他適當處所標示停車費率及管理事項。

15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氣候 台中位於台灣省中部西側 ,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氣溫、濕度均比較高,夏季多 雨,冬季乾旱;全年平均氣溫 22.5℃, 1 月均溫 10.4℃,7 月均溫 27.8℃,一年四季 均舒爽宜人;年平均濕度在 75-85%之間 ,除十月、十一月外其餘各月皆超過 80%; 年降水量 2000mm,主要集中在 5-9 月。 台中地勢北高南低,西面雖瀕海,但有山阻隔,很少遭到颱風侵害,另外,其四 季如春的氣候,使台中被認為是台灣最適於居住的城市。屬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少雨 之亞熱帶氣候區,終年氣候適中,並無明顯之寒暑表徵。每年 10 月至隔年 3 月受西 伯利亞高氣壓影響,主要吹北風,氣候乾燥涼爽,6 至 8 月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多吹 南風,雨量豐沛,氣候甚佳。 雨量

表(台中氣候每月平均資料) 風速(公尺/秒)/風向(360 °)/

項 目

溫度(℃)

相對溼 度(%)

測 站

平 均

最高/ 日期

最低/ 日期

毫米

最大十分鐘 風

最大瞬間風

平 均

臺 中

22. 3

32.2/1 0

14.2/2 7

144. 8

5.0/10.0/2 3

10.3/20.0/1 1

7 1

測站 氣壓

降 水 日 數 (天 )

日照 時數

最 百帕 (小 小/ 時) 百 37/ 1005. 132. 11 3 4 6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二、氣溫 本資料依據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統計,依據統計顯示,本基地區域之平均溫度為 23.3 度,七月平均氣溫有 28.6 度為最熱月份,一月平均氣溫 16.6 度為最冷月份, 說明此基地之氣溫條件下寄屬高溫,在植栽選種上要注意其耐熱耐旱性。 表(台中市月平均統計表)(單位:攝氏度)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16.6

17.3

19.6

23.1

26.0

27.6

28.6

28.3

27.4

25.2

十一 月 21.9

十二 月 18.1

平均 23.3

統計時間 1981-2010-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16


三、雨量 台中雨量多集中於夏季,颱風十節或寄封時期多量頻繁。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三、 地形地勢 大肚台地縱列臺中盆地西側,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西麓坡地面對 台灣海峽,東西平均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作東北、西南走向。台地頂部 平坦,平均海拔高度約180公尺。狹長台地的中間部份向西方突出,狀似新月。本 台地屬於礫石層台地,東坡緩傾,西坡較陡。西坡山麓斷崖可能是一斷層,更向西已 屬海岸平原。台地上的溪流都由頂部向四周輻射。大肚台地為一大傾動台地,台地呈 一長方形,並呈北北東方向延展,東西寬約12公里。 本台地的地形面大致呈自西 向東緩傾的形勢,西緣除清水至橋頭寮間之平緩斜坡之外,其餘傾斜陡急,東山附近 209公尺高點為本台地的最高點。 四、地質土壤 大肚台地也是紅土礫石層分佈的區域。本區為紅土台地堆積層,由紅土、礫土、 砂石組成,紅土缺乏有機質,常見石礫裸露,含水量低,礫岩較易開挖,砂岩則易受 雨水侵蝕。大肚台地上的溪坑從頂部向四周輻射,其中分佈在西坡的較多。 這些溪坑的上游坡度平緩,由於集水面積小、流量小、沖蝕不明顯。這些溪坑在無雨 時節,多屬乾旱,礫石暴露;一旦暴雨來臨,洪流即呈洶湧之勢,傾瀉而下,挾帶砂 泥堆置下游。

圖(地形、地勢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17


五、風向 受季風影響,九月至次年五月多北風,六至八月多南風。

小結: 全年最高溫在五至十月,最低溫在一二月。雨季集中在五至八月,十月至次年 二月為旱季。受季風影響,九月至次年五月多北風,六至八月多南風,故要加強植栽 抗風,在植栽配置上可以較為多樣化,以形成生態的多樣性,降雨也不會特別潮濕或 乾旱,對建築不會有太大影響。

18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大肚山產業發展 大肚臺地分佈各處景點、文教單位、工業園區、交通設施等,臺地北端臺中航空 站是現今大臺中地區仰賴的民航機場,清泉岡機場也位於在此,緊鄰著是臺中都會公 園。位於大肚臺地南端有嶺東科技大學、成功嶺以及望高寮。在臺中港路則是大肚臺 地文教單位分佈最多地帶,處於大肚臺地東側是東海大學與西側是靜宜大學、弘光科 技大學,正因校區彼此相近,在新興街、國際街一帶發展出商圈夜市,該商圈緊鄰著 東海大學後方而習以取名為「東海商圈」或「東海別墅商圈」。東海大學許多聞名景 點也位於在此,如東海牧場、東海路思義教堂等。大肚臺地西側分佈臺中重要工業重 地,分別為臺中工業區、中部科學園區,還有正在開發中臺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在距離臺中工業區不遠處文山社區有座焚化廠,乃是消化臺中地區垃圾焚化之用,另 外目前大肚臺地新興商圈是在福安商圈( 中科商圈 ),是一處相當機能要好且活絡的 地區,其它機構與景點還有臺中世貿中心、臺中精機、公路總局臺中區監理所、勞委 會中區職業訓練中心、日治時期遺留大肚古堡 6 座也都位於大肚臺地。 二、交通 大肚臺地正處於臺中市西側與臺中縣交界,緊鄰周邊鄉鎮地利之便,聯絡幹道主 要是以東西向為主臺中港路(中棲路)、五權西路(中沙路)、臺中市特三號道路、中清 路等,這些道路皆可直達臺中港區。大肚臺地兩側皆有高速公路行經,其中國道三號 在臺地西側山麓於龍井鄉進入,開始沿著山麓自清水鎮離開,龍井交流道、沙鹿交流 道分別連結中棲路、中清路,因此大肚臺地在交通上存在許多重要幹道,沿著大肚臺 地山脊做南北走向是遊園北路、遊園南路,沿路可連結東西走向道路,連絡龍井、沙 鹿、烏日、臺中市是必經之處。 三、周遭產業發展 (一)台中都會公園;面積 88 公頃 台中都會公園位於台中縣市交界的大肚台地,是具有休閒遊憩、環境保育及環境教育 等多功能的大型都市森林公園。該公園提供大台中都會區民眾休閒遊憩的空間,同時 也兼具有都市綠地緩衝代以及防災避難的功能,園區內的植被及水池溼地等環境也提 供了動物棲息的場所。 台中會公園發展設施規模表 休閒遊憩活動

估計參與人次〈日〉

活動範圍或設施規範

觀察生態

1.160

34.8 公頃森林公園

休憩及觀賞風景

775

11.9 公頃休憩及遊憩區

花卉觀賞

600

1.2 公頃花卉公園

運動

1.925

5.4 公頃各式球場

自行車活動

195

0.4 公頃自行車道

野外健行

450

0.45 公頃環區步道

19


(二)台中科學園區:面積 413 公頃,位於台中縣大雅鄉及台中市西屯區交界處。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中科) ,2002 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園區分佈於台灣中部的 臺中市、彰化縣及雲林縣三縣市。初期有友達光電等國際性科技大廠進駐,目前已達 150 多家廠商家。行政管理單位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逢甲大學多年前在該處購置果園一塊,中科園區規劃於此成立後,該校即在中科設立 創新育成中心,命名為中科校區,故其中科校區除了 0.5 公頃是向中科管理局租用外, 其餘均屬逢甲大學自有地。而除此之外,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海大 學、與朝陽科大亦有租借園區內土地,設置研究中心。主要產業以光電、精密機械、 半導體產業為主。

(三)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面積約 50 公頃 落於台中大度山山坡的東海大學,首先映入眼簾的即為約農路翠綠成蔭的兩排鳳凰樹 逸態橫生;筆直的文理大道上,古榕覆概如傘,宛如一條綠色隧道;而低置的路燈, 散發柔和燈光,入夜之後更添風情,且建築錯落有致的文、理、工、商學院,皆為中 國傳統式建築,頗有古典韻味。 校園內有聞名中外的東海教堂,又稱為 "路思義教堂" ,此為揚名國際建築師貝聿銘 先生的作品,此教堂具有弧形線條的風帆屋頂,採用外表金黃琉璃瓦舖蓋而成,可說 是該校的精神象徵,不只是東海大學的代表建物,每逢假日,遊客總會特地前來一睹 風采。 東海牧場位在校園的西南山坡上,為農學院學生自力墾拓而成。旁有一座東海湖,湖 畔有東美亭,為紀念一代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校園裡樹林密布,有河溝、灌叢、草 地、人工湖等,也是熱門賞鳥地點之一。

路思義教堂

綠色隧道

20


(四)台中高爾夫球場:面積 90 餘公頃 台中高爾夫球場,位處終年如春的台中市郊大肚山翠綠的山坡上,緊鄰台中科學園 區,東有中山高速公路中清與中港交流道與西側第二高速公路龍井與沙鹿交流道可供 連接,交通方便順暢,微風徐徐,滿眼翠綠是您遠離塵囂放鬆心情的最近與最佳處所。 球場設計特禮聘享譽國際的日本京都球場名設計師渡邊弘先生,集眾家球場之精華, 匠心獨運其畢生心血於其中做整體之規劃。球場佔地 90 餘公頃,27 洞,球道總長 9580 碼,果嶺於 2006 年全面改種快速果嶺專用之桂冠草種,由專業 GREEN KEEPER 特 別維護,地勢起伏而勢緩,其內更有數萬株特有林木,蓊蓊鬱鬱,欣欣向榮;球道蜿 蜒,忽而山窮水復叢林蔽目,忽而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不論振臂昂首的歡呼或是扼腕 抿唇的嘆息,所有的情緒起伏已為她悄悄擄獲,不論您是青年組或是長春組,都能讓 您敞洋其中而流連忘返,配合您的閒情雅致時而漫步,時而小跑,別有一番趣味。

交通路線圖

(五)大肚山達賴農場:佔地 10 公頃 達賴農場,位在環境寬廣清幽的台中大肚山山麓,園區內規劃了多樣化休憩區域,能 同時提供中大型團體進行生態教學、觀景休憩、體驗農村、運動競賽等多元化的戶外 聯誼活動,除了聘請一流師資依四季設計、編排生態教學外,並有專業人員做生態解 說及古早民俗講古,讓您瞭解大肚山的人文藝術與典故之美。

(六)台中航空站 民國六十一年七月於台中水湳機場成立「候機室」;至民國八十二年元月一日奉行政 院核定為「台中輔助站」,屬台北國際航空站監管。於民國八十五年二月一日奉行政 院核定為「台中航空站」,配合中部國際機場發展政策,於九十三年三月五日搬遷至 台中清泉崗機場。

21


第三節 基地現況分析 一、 周遭發展 基地位於大肚山上,又名「大度山」,因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高居臨下的寬 廣視野,再加上緊鄰市區,近而成為民眾休閒踏青、觀夜景的好去處。藉著中港路, 將大肚山區、百貨商圈、美術館、科博館,充分展現出台中優越的好環境。

二、 周遭景點 (潛在分析)

小結:未來使用者定為中科員工與外來遊客最多,以親子活動最多。次之以大學與中 小學,以情侶或是團體郊遊之行為。

22


三、周遭動線 主要連外道路圍都會園路,次要連外道路圍枇杷崙路(松鼠坡),周圍設有自行車 動線通往中科,周遭動線車流量不高。 交通路線: 1.台中市的居民可以由西屯路往東海的方向前進,過東大路直走,會有指標指示。 2.外縣市的民眾可以由高速公路的中港交流道下,往東海的方向,至東大路右轉,至 西屯路左轉。 3.走中彰快速道路者,可由西屯路交流道下。

三、 生態 台中都會公園過去為台糖甘蔗田,因以多樣性營造和都市森林的理念,台中都會 公園內穩定的生態,蓊鬱的林蔭、寬廣的草原及人工營造的親水池等,吸引了不同季 節、不同區域的各式昆蟲、鳥類、兩棲爬蟲、小型哺乳動物,漫步於都會公園,俯拾 可見生機盎然的景象。台中都會公園蜜源植物眾多,又位經紫斑蝶北遷路徑,在清明 節後,時常可見大批紫斑蝶,或是很有秩序的趕路北遷過徑,或是三三兩兩追逐嬉戲 常見鳥種有下列幾種 : 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大卷尾、斑頸鳩、紅鳩、家鴿、紅尾伯勞、灰頭紅尾伯勞、 小雨燕、洋燕、家燕、赤腰燕、斑文鳥、褐頭鷦鶯、小雲雀、棕三趾鶉、五色鳥、小 彎嘴、鳳頭蒼鷹。

23


四、 適宜性分析 (一) 坡度

小結:基地大多為 1~2 級坡可開發建設,基地內包含了沖蝕溝地形坡度較陡,雨大時 會有水沖積,故三級坡為限制開發的區域,未來排水整地及設計上應注意。 (二) 植栽密度

小結:田埂周圍綠覆率較高,植栽多為本土植栽但歧異度低,田則種植蕃薯與土豆等 經濟作物,設計須考量土質種植適當植栽。

24


(三)水文

小結:基地內有沖蝕溝地形坡度較陡較易排水,但由於土質為紅土排水性較佳地下水 層不易保水,故設置水景或生態池需規劃保水工程解決保水問題。 (四)總結

小結:分數越高代表可開性高,分數越低為不宜開發或應保留。

25


五、 基地視域分析

六、景觀節點分析

小結:現況基地內只有一間暫停營業的月出景觀餐廳,內可鳥瞰台中市美麗的夜景, 但位在未來計畫道路上依法規定未來可能要拆除。

26


小結:穿越基地中間的道路兩側為農田,大面積的紅土與邊緣的喬木構成一個自然的 田園景象,由此處可看出到少見得紅土,為富有特色的自然風貌,視域較為寬廣的, 將利用特殊紅土種植經濟作物。

27


七、基地外圍街景分析

小結:主要聯外路是都會園路,此路段為四線道中間設有植栽分隔島,道路寬敞車流 量不高,而枇杷崙路設有整體的自行車步道,讓周圍景點規劃出整體的休閒遊憩的空 間。 八、現況使用者分析

小結:使用者空間以都會公園最多,多為團體或親子活動,附近有許多中科的員工與 大學生,而使用行為以休閒活動為主,故此地適合發展休閒農場。

28


第四章 觀察與分析 第一節潛力與限制 潛力 1.周遭視域良好 2.鄰近都會公園、中科、東海大學等…重要節點 3.交通可及性高 4.周遭多為高密度人口可發展觀光農業 限制 1.土質為紅土,限制未來發展 2.基地內設有高壓電,較難移除 3.未來將有計畫道路經過,影響硬體設施設置位置。 第二節 SWOT 分析 優勢(strength) 1.周遭視域良好。 2.鄰近高密度人口處。 3.生態豐富度高。 4.為未開發過度的基地。 機會(opportunity) 1.富有發展休閒觀光產業的潛力。 2.基地位於大肚山山稜線上,是觀賞大台 中地區夜景的絕佳地點。

劣勢(weakness) 1.土質為紅土限制開發。 2.土壤不易保水。 3.基地位於山坡地上,受法律限制多。 威脅(treat) 1. 未來將有計畫道路經過,影響硬體設施 設置位置。

第三節 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附近有相關休閒農場的競爭,如何發展出特色 說明:附近有達賴農場附有多元的戶外聯誼活動 對策:1.以「敘事性」導入童話故事,發展特色主題 2.擷取故事片段,發展不同的趣味設施 課題(二):如何克服基地氣候條件為未來開發所帶來的限制 說明:基地位於大肚山台地上坡度高風較大 對策:1.配合氣候地形種植防風林等應對措施 2.部分採用室內設施,克服條件限制 課題(三):基地土質為紅土,開發利用不易 說明:基地均為酸性土壤-紅土,土壤保水不易,限制植栽種植。 對策:1.配合土壤特性種植作物,規劃主題園區 2.引進土壤種植多樣化植栽 課題(四):如何連結周邊景點,形成遊憩網絡 說明:周邊有中科與台中都會公園等景點,如何據點連成線,連線連成面達到觀光互 利效果。 對策:1 利用自行車串連周邊景點

29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花田花草集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湖山里湖山路二段 40 號(近陽明山花鐘) 時段:星期六、日才開放,如果平日有意來參觀,必須事先預約。

(一)目標: 將故事內的場景創造戶外休憩空間,藉由「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概念,將回 收來的壓克力板、水管、油漆桶等……,以綠籬方式廢物利用做成特色藝術品,並保 留原有的櫻花樹木,營造森林意象。

(二)原則: 將故事內的場景創造戶外休憩空間,藉由「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概念,將回 收來的壓克力板、水管、油漆桶等……,以綠籬方式廢物利用做成特色藝術品,並保 留原有的櫻花樹木,營造森林意象。

(三)特色: 邁進屋內,又像進入另一個視覺的空間,特色的桌椅混在花草間,坐在裡面感覺 自己像個仙子,突然心情沉靜下來,這裡果然有安定人心的作用,眼睛流轉著室內的 各類花卉和女主人巧手佈置的桌面,有點感動卻又欣喜起來。

30


屋前、屋後的小花圃是屋內美麗的源頭,各種季節的花卉都在主人的細心照顧下依 照時序而生,每年 3、4 月綻放的百合數量有 900 棵之多,櫻花、杜鵑花、茶花和許 許多多的花草都是主人愛的結晶;啜一口花茶、嗅著花香,觀賞著園中蝴蝶飛舞,夜 晚流螢點點,突然發覺;生活也能如此的悠閒美好。

(四)功能: 1.將花田變成童話故事園區。 2.讓客人體驗不童的故事場景,身歷其境。 3.玩角色扮演,彷彿化裝舞會。 4.創造更多拍照空間。 5.藉由玩具屋讓小朋友覺得很有趣。 6.體驗花田生活。 (五)優點: 1.將花田變成童話故事園區。 2.讓客人體驗不童的故事場景,身歷其境。 3.物品廢物利用,發揮巧思成藝術品 。 4. 綠覆率大,植栽多樣性。 5. 適合親子或情侶的休閒場所。 6.位處山上,具有神秘感。 缺點: 1.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所以路上不能製作、掛設指引路標。 2.植栽維護不易。 3.園區只開放假日,平日須預約。 園區內景觀:

31


第二節 菁芳園 地址:彰化縣田尾鄉打簾村張厝巷 73 號

(一)目標: 位於彰化田尾的菁芳園,又稱做田尾休閒農場,早期是培養蘭花的地方,後來轉 型為休閒農場,來到這裡的美景令人眼睛一亮,彷彿明信片中的風景,讓人吃了一驚, 以落羽松為主的美麗動人景色,感覺很像置身在國外一樣,周邊也有著植物花草,、 寬廣的休閒農場、廣大的湖畔、熱帶植物、溫室蘭花,讓你可以好好在這邊觀賞,享 受一下大自然的芬多精。

(二)原則: 「農業不是把土地之利吃乾抹淨,而是要和環境和平共處」 一、 多運用在地材料,省運輸成本、能源和廢氣排放 二、 廁所是省電廁所,開了門燈才開,小便斗台階做得很短,讓人自然靠近,就省 清掃的水 三、 不用冷氣,而用水牆和遮光篷,調節溫度。 四、 停車廠運用植物綠化,減低日曬,降低車內溫度。 五、 養殖小鴨、魚,形成生物鍊,把蚊蟲和福壽螺納入,自然減少二者危害

32


(三)特色: 1. 舒適的用餐環境 園區內提供舒適的用餐環境,讓你有如在熱帶雨林裡用餐,平日提供各式簡餐、飲品, 假日時則提供吃到飽的服務,在農場用餐也能享受有如飯店般的享受。 2. 落羽松 落羽松原生北美沼澤地帶,日據時期引進台灣做為建築家具用,因為寒冬季節樹葉變 紅的景象顏色千變萬化很有層次感,在這邊悠閒的散步感覺很舒服。 3. 植物 鳶尾花、慈菇、睡蓮、鬱金香、雞冠花等植物在水中或池畔依序開花,營造美輪美奐 的夢幻場景。

優點: 1.提升綠覆率。 2.利用植栽配置豐富視覺景觀。 3.種植經濟作物自產自銷。 4.養殖動物豐富生態。 缺點: 1.雞場衛生條件的改善。 2.入口人行與車行未分道易造成危險。 園區景觀:

33


第六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發展定位與機能 改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片段,以敘事法以地景式規劃,彷彿由現實世界掉入 奇幻仙境,發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塑造所有的環境、遊戲、活動、設施及氣氛, 並加以整合及營運,營造成休閒農場,讓遊客身入故事情景感受其中之奧妙,搭配多 樣化植栽美化園區,達到身心靈愉悅與放鬆,讓遊客體驗主題園區所營造的氣氛與情 境感受。 希望達到原則項目如下: ◎導入主題童話,活化農場情境:以敘事法以地景式規劃,彷彿由現實世界掉入奇幻 仙境,發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塑造所有的環境、遊戲、活動、設施及氣氛,並加 以整合及營運,營造成休閒農場,讓遊客身入故事情景感受其中之奧妙。 ◎應確保及發揮休閒農場之資源特色:任何自然環境及景觀資源均具有其發展之潛力 與特色,具有潛力與特色才能營造出吸引力,而有吸引力才能具有競爭力,因此能夠 吸引遊客之自然田野風光,在規劃及開發上均應力求保存其原有的特色。 ◎應滿足遊客之休閒遊憩需求:由於遊客之休閒遊憩動機與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任何環境的變化會對遊客的使用需求造成影響,再加上休閒農場與其他休閒一樣,具 有發展、成熟及衰退等週期變化的特性。因此,在開發休閒農場時便應注意休閒遊憩 市場之需求變化,並在適當時機投入適合的開發項目,期使休閒農場之開發與經營得 以永續。 第二節整體理念 身為 21 世紀的人類,因為大部份的人都活在忙亂的都市生活當中,當我們正過 著城市生活的時候,大家都要面對同一樣的壓力問題和衝擊。我們不是要逃避責任和 壓力,反而我們應該用現有一些最適當的方法,在心理、生理和科學當中,幫助自己 承擔壓力,不單在承擔過程當中讓自己減壓,更能使自己有一個更長久的日常生活和 工作,而不會讓我們的健康成為壓力的犧牲品。

前言: 現代人汲汲營營於社會地位與財富名利,急忙追求之間,遺失內心的天真與單純 而使身心俱疲,為了重拾人們內心的純真,藉由童話故事規劃夢境般的場景與體驗, 達到身心舒壓與休閒娛樂的目的。 於是選用愛麗絲夢遊仙境,藉由愛麗絲追尋兔子而掉進洞穴比喻人們為追求心靈 的舒壓,一起經歷充滿趣味性的奇幻歷程…

34


第三節 故事構想

第四節 故事發展 1 掉進兔子洞-愛麗絲好奇的追逐兔子掉進洞穴,來到奇幻世界…. ◎運用列植植栽營造隧道氛圍:引導使用者進入園區。 2 瘋狂茶會-愛麗絲與三月兔、帽匠、山鼠在玫瑰花園裡共進有趣的下午茶會… ◎體驗主題室內場景與遊賞玫瑰迷宮花園:擷取故事茶會片段營造特色餐廳。 3 鏡中奇遇-愛麗絲穿越鏡子來到鏡中世界,以鏡中的變幻讓身體忽大忽小….. ◎以不同活動設施營造趣味性活動:運用哈哈鏡與運動項目等規劃官能體驗。 4 夢遊仙境-愛麗絲搭著火車來到了小溪旁,遇到各式奇異的昆蟲,與昆蟲朋 友們度過愉悅的時光…. ◎運用水與綠達到視覺觀賞與生態教育:營造仙境般的場景氛圍。 5 奇夢幻醒-在樹下夢醒了,周圍圍著與夢裡不同的可愛動物… ◎運用真實動物區讓遊客從擬人誇飾的奇幻感回歸到現實。 第五節 概念發展 (一) 整體概念:人們渴望著現實與烏托邦間的美好夢境,利用五感官能體驗,達到身 心靈的舒壓。

35


(二) 地景建築概念:擷取故事片段,以玫瑰花漸變發展幾何圖騰,並以下陷式地景建築,搭配採光井 通風設計,達到節能的效益。

第六節 規劃設計目標(目標樹) (一)提供都市人們一個夢幻童話主題休閒農場 1營造故事場景,活化情境 .地景式設計 .造型植栽 .主題餐廳 2導入故事片段,規劃趣味活動 .水景生態教育 .活動草皮與槌球運動 .主題式娛樂區

(二)規劃設計之功能 經濟功能:所得較一般農作或養殖事業高 遊憩功能:可提供親近自然及休閒遊憩之環境 教育功能:動植物或生活文化認知之學習機會 社會功能:聯誼或增進感情 文化傳承功能:解說教育可延續農村民俗文化 環保功能: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觀念之宣導 醫療功能:紓解壓力、消除緊張,使身心舒暢、增進健康

36


(三) 永續發展項目 人文系統 →項目

範疇

永續指標

策略

(1)發展計畫的達成 →農場發展計畫的達成比率 (2)計畫檢討 →每月檢討農場發展計畫的次數 (3)餐廳的使用率 →餐廳的使用次數 (4)門票的影響 →門票對於遊客遊玩的影響比率

經濟

(5)農場經濟發展 →活動佔農場收入經濟發展的比率 (6)販賣區的銷售量 →每月農場餐廳的銷售量 (7)農場活動營業量 →體驗活動的營業量 (8)農場產品教學的銷售量→農場產品教學的銷售量

社會文化

(9)當地居民的休閒參與 →當地居民視農場為休閒場所的 比率 (10)農場面積的影 →響農場規模對遊客遊玩的影響度 (11)休閒文化影響 →農場設置對當地的休閒文化影響率

生態系統 →項目

範疇

永續指標

一般環境影響

(1)遊憩環境維護 → 每月的農場消毒次數 (2)地景美質 →自然地景、人為地景的感官 (3)交通運輸 →農場周圍的交通易達性 (4)環境品質 →附近的環境滿意度

水、土地和空氣的 生態系統品質

(5)清理水池的次數 →每月清理水池的次數 (6)土地利用性 →自然生態環境佔總農場面積比率 (7)空氣的品質 →附近的空氣品質滿意度

植物群和動物群 系的生物豐富度

(8)生物群系豐富度 →生物種類豐富度 (9)植物群系豐富度 →植物種類豐富度 (10)草原覆蓋度 →草原佔總農場面積比率 (11)蝴蝶豐富度 →蝴蝶種類豐富度

環境政策與 管理

(12)廢棄物妥善處理率 →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 (13)環境管理 →每月農場內整體環境的整理 (14)環境資源規劃 →每月農場的環境資源檢討

37


第七章 實質計畫 第一節 平面配置計畫 (一)分區構想: A 尋兔漫遊 B 奇夢芳園 G 蝶紛飛 H 珍真牧場

C 妮妮仙徑 I 停車場

D 綠芽野趣 J 廁所

E 流水育

F 淘綠園

圖 7-1 機能分析圖

38


(二)空間計畫 表(空間機能分析) 分區名稱

機能分析

設施

尋兔漫遊

利用植栽圍塑出仙境氛圍,提供廣場指引動 線。

遊客中心、樹雕、入 口指示牌

B

奇夢芳園

地景式建築,建築內主要以餐飲為主,並另 設有多功能空間使用,外圍的農作物區則可 供給餐廳。

座椅、燈具、廣場、 主題餐廳、玫瑰園、 毛毛蟲列車

C

妮妮仙徑

提供人們種植不同植栽的步道選擇。

座椅、階梯座椅、植 栽配置

D

綠芽野趣

提供較大的開放空間進行球類運動。

廣場、娛樂設施、地 景設計

流水育

以地景圖騰分不同水生植栽教育區域。

平台

F

淘樂園

以泡泡池提供趣味性娛樂。

泡泡池設施、趣味性 設施

G

蝶紛飛

設有一間溫室,並種植誘蝶植栽。

蝴蝶溫室、小水池

H

珍真牧場

以半開放空間設有四個動物棚架,提供遊客 觀賞動物。

廣場、遊憩區

I

停車場

提供小客車約 68 台、遊覽車 2 台車位,機 車約 60 台車位。

自動收費機

J

廁所

提供遊客上廁所,周圍種植植栽增加隱密性 並綠化。

洗手台、指示牌

A

39


(三)平面配置圖

40


(四)遊客承載量 最大量為 1199 人次

41


(五)重點區平配圖 奇夢芳園:地景式建築,主要以餐飲為主,並另設有多功能空間使用,外圍有玫瑰療癒園與農作物區則可供給餐廳,及富趣味性的玫瑰迷宮園,並有可乘坐 毛毛蟲列車。

42


(六)重點區照明計畫

43


(七)噴灌計畫圖

44


(八)剖/立面圖

45


(九)植栽表 喬木、灌木 序 號

圖例

植栽名稱

學名

科屬名

生長習性

花期

花色

特性

用途 行道樹

規格(m) H W

數量 (株)

備註

DBH

5~8

5

>0.2

99

遮蔭、耐 污染

1

芒果樹

Mangifera indica L.

漆樹科 芒果屬

落葉大喬木

1~4 月

黃綠

樹冠稍呈卵形或球形,樹幹直,樹皮灰白色或灰褐 色,樹枝強大,小枝 直立。芒果,臺灣話稱「檨仔」。

2

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 (Linn.) Pers.

千屈菜 科紫薇 屬

落葉喬木

5~8 月

紫紅

大花紫薇花色豔麗,盛開滿樹繽紛,常用於庭院、公園、校園、人行道兩 行道樹 旁、渡假村、山區道路旁等空間作觀賞植物。

8~15

4

0.2~0.5

15

耐污染

3

油桐花

Aluerites fordii Hemsi.

大戟科 油桐屬

落葉喬木

4~7 月

4~6

3

0.2~0.5

10

耐污 染、特殊

4

櫸木

Zelkova serrata (Thunb.) Makino

榆科櫸 屬

落葉大喬木

2~3 月

淡黃 綠

可高達十公尺,樹冠呈水平展開,樹皮平滑,灰褐色,幼時光滑,老時粗 觀賞樹 糙,並有縱裂,葉互生,紙質,卵形或心臟形,長 15 至 32 公分,它的葉 柄很長,葉片和葉柄的連接具有腺體,外型長相類似一對小小的螃蟹眼, 能分泌甜甜的蜜汁。 幹皮灰褐色,有雲形剝落痕。葉厚紙質表面粗糙,背面沿主脈兩側殘留有 綠蔭樹 稀疏柔毛。花與新葉同開。移植時間開春前,易存活,花色不明顯。

5~8

5

>0.2

51

本土、遮 蔭

5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金縷梅 科

落葉喬木

3月

淡綠 o

落葉喬木,樹幹有縱裂溝紋。單葉互生,樹型優美,四季各有風情。

行道樹

5~9

5

>0.2

44

本土、遮 蔭

6

茄苳

Bischofia jabanica Blume.

大戟科 重陽木 屬

半落葉大喬 木

1~3 月

黃綠

樹幹粗糙不平,樹幹會有瘤狀突起,赤竭色樹皮。葉表面平滑,有小波折 行道樹 狀,新葉紅色。花小,淡黃綠色,無花瓣。果實為漿果未成熟時是青綠色, 成熟時則為褐色。果期 8~翌年 3 月。

5~8

5

>0.2

22

本土、防 風、耐污 染

7

台灣石楠

Pourthiaea lucida Decaisne

落葉小喬木

4~6 月

作為庭園觀賞樹、行道樹用,石楠是優良的景觀、綠化及庇蔭樹種。

3~5

7

0.2~0.3 5

31

本土

8

相思樹

常綠大喬木

1~3 月

黃色

根系非常發達,又能耐風抗旱、適應貧瘠地,是綠化荒山、保護水土的良 行道樹 好樹種。

20

6

>0.2

16

抗風、保 護水土

9

榕樹

Acacia confusa Merr. var. inamurae Hay. Ficus microcarpa Linn. f.

薔薇科 老葉兒 樹屬 豆科 相思樹 屬 桑科 榕屬

常綠大喬木

春和 秋

淺綠 果

樹姿具觀賞價值,常用於庭植添景或行道樹。

15~20

6

>0.2

10

遮蔭、耐 污染

10

火焰木

Spathodea campanulata Beauv.

常綠喬木

2~4 月

5

0.2~0.5

2

遮蔭、特 殊

龍眼

Euphoria longana Lam.

常綠喬木

3~7 月

黃白

小花自圓形的花苞外圍逐漸綻開,花頂生在樹冠層的頂端,徑約 10 公 景觀樹 分,遠遠看似樹頂著火一般,花似燃燒中的熊熊火燄,色豔如火,極為悅 目美觀。 庭園樹,龍眼的花可被蜜蜂採製為高級的龍眼蜜,龍眼是夏天常見的水 行道樹 果。樹性壯旺,生長繁茂,能耐風耐旱,耐修剪。

7~9

11

5~10

6

0.2~0.5

12

抗風

12

大葉楠

Machilus (Persea) kusanoi Hayata

紫葳科 火焰樹 屬 無患子 科龍眼 屬 樟科楨 楠屬

常綠大喬木

1~3 月

黃綠 淡黃

青帶鳳蝶的幼蟲食草之一,可作綠化庭園樹。青帶鳳蝶,普遍分布於平地 綠蔭樹 至低海拔山區,喜歡訪花或群聚於潮濕的地面吸水,飛行迅速。

40

6

>1

10

本土

13

麵包樹

Artocarpus incisus (Thunb.) L. f.

桑科波 羅蜜屬

常綠大喬木

4~6 月

淡黃

6~12

8

0.2~0.4

8

耐污染

14

黃槐

Senna surattensis (Burm. f.) Irwin & Barneby

豆科決 明屬

大灌木至小 喬木

10 ~3 月

清代由南洋引入台灣,各地普遍栽培,是公園、庭園之綠蔭樹,因其樹冠 綠蔭樹 傘狀、葉大、濃綠色、遮蔭效果甚佳,果可供食用,木材材質輕軟而粗, 行道樹 亦可供建築,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 觀賞用,黃花艷麗,花期特長,樹姿優美,適合作庭栽,行道樹,是淡黃 行道樹 蝶屬幼蟲的食草。

6~8

5

>0.2

25

外來

行道樹

行道樹

46


15

小葉厚殼 樹

16

春不老

17

千頭木麻 黃

Casuarina nana Sieber ex Spreng.

18

錫蘭葉下 株

Phyllanthus myrtifolius Moo n

19

葉山漆莖

Breynia nivosa (Bull) Small

Carmona retusa (Vahl) Masam. Ehretia microphylla Lamk. Ardisia squamulosa Presl.

紫草科 滿福木 屬

常綠小灌木

4~5 月

本種因其枝葉細小濃密,萌芽力強,耐修剪,可作為綠籬或各種造型的盆 觀賞、 景。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園藝盆栽、庭園植栽、小綠籬。枝葉細緻可做 矮籬 為大形盆栽,花槽栽植,可修剪成圓型,單植、列植或群植美化。

1~1.5

0.5

<0.1

120

外來

紫金牛 科樹杞 屬 木麻黃 科 木麻 黃屬 大戟科 葉下珠 屬

常綠小灌 木、小喬木

3~5 月

桃紅 紫白

園藝觀賞、耐風、耐陰、抗瘠,故可為綠籬、修剪造型、庭園美化、大型 觀賞、 盆栽等。果實是鳥類食物:鳥類喜歡駐足飽食的果實樹。 矮籬

2~4

0.8

<0.1

146

耐陰、 抗風

常綠灌木

3~5 月

被廣種為園藝綠籬庭園美化植栽

觀賞

0.3~2

0.6

<0.1

98

抗風

常綠灌木

6~8 月

粉紅

觀賞、 矮籬

0.5~1.5

0.7

<0.1

88

外來

大戟科 山漆莖 屬

常綠灌木

4~11 月

紅綠

性喜高溫,全日照、半日照均可;再生力強,可隨時修剪造型;全株細緻 柔美,是優良造景樹種,常被栽種作盆景、庭園栽植及矮籬用。細長花梗 的小花生長在葉面下,結果時紅色的小蒴果需要將條翻開後,才能看到, 故有葉下珠之名。 綠籬、盆栽、觀賞或庭園造景,是栽培種的觀葉植物,粉綠葉面帶有粉紅、 乳白斑塊鑲嵌,酷似經過人工漆飾

觀賞、 矮籬

1~3

0.5

<0.1

78

抗風、遮 陰

誘蝶誘鳥植栽 序 號

圖例

植栽名稱

學名

科屬名

生長習性

花期

花色

樟科樟屬

常綠喬木

2~4 月

Ficus religiosa Linn.

桑科榕屬

常綠喬木

7~8 月

黃綠

Magnolia compressa Maxim. 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Lu. Melia azedarach L.

木蘭科烏 心石屬

常綠喬木

木蘭科烏 心石屬

常綠喬木

2-3 月

楝科

落葉喬木

無患子

Sapindus saponaria L.

無患子科 無患子屬

青剛櫟

Quercus glauca Thunb

殼斗科椆 屬

1

樟樹

2

菩提樹

3

烏心石

4

蘭嶼烏心 石

5

苦楝

6

7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特性

規格(m) H W

DBH

數 量 (株)

備註

8-9 本土、防風、遮蔭、誘鳥、誘蝶。 攝食蝶種:黃星鳳蝶、青帶鳳蝶、台灣鳳蝶。 攝食鳥種:紅嘴黑鵯、五色鳥、綠繡眼、珠頸斑鳩、赤腹山雀、白頭翁、 斑點鶇、赤腹鶇、樹鵲 常綠喬木,株高 20 公尺以上,全株平滑,樹幹粗壯,挺直,具有多數分 8-9 枝,樹冠成波狀圓形,非常優雅;樹枝粗壯挺直;小枝條水平伸展或懸垂, 淡褐色,光滑無毛。 6-7 本土、誘鳥。 攝食鳥種:白頭翁。

5

>0.2

誘蝶、誘 鳥

5

>0.2

本土、誘 鳥

4

>0.2

誘鳥植栽

乳黃

本土,庭園樹、低地行道樹、誘鳥。 攝食鳥種:白頭翁、綠繡眼、黑枕藍鶲。

5-6

4

>0.2

誘鳥植栽

1~3 月

苦楝不畏潮風鹹土,為本土種植物,生長快速,喜高溫,可防風、抗旱, 6~8 通常用於行道樹、園景樹,本省高速公路兩旁可見。,適合作為海邊造林 的樹種。 攝食鳥種:白頭翁、烏鶇、樹鵲。

5

>0.2

本土、誘 鳥

落葉喬木

6~8 月

攝食蝶種:台灣琉璃小灰蝶。 攝食鳥種:冠羽畫眉。

7-8

5

>0.2

常綠喬木

3~4 月

黃綠

攝食蝶種:白小灰蝶、黃斑蛺蝶、細帶綠蛺蝶。

6-7

4

>0.2

本土,誘 鳥、誘 蝶。 誘蝶植栽

47


8

大頭茶

9

糯米團

10

平伏莖白 花菜

11

柳葉水蓑 衣

Gordonia axillaris (Roxb .) Dietr. Gonostegia hirta(Bl.)Miq. Cleome rutidosperma DC. Hygrophila salicifolia Nees

茶科大頭 茶屬

常綠喬木

10~1 月

攝食蝶種:淡黑小灰蝶。 攝食鳥種:冠羽畫眉。

5-6

4

>0.1

誘蝶、誘 鳥植栽

蕁麻科糯 米團屬 山柑科白 花菜屬

多年生草本

5~9 月

攝食蝶種:細蝶、黃三線蝶。

-

-

-

誘蝶草花

多年生草本

2~10 月

淡紫

攝食蝶種:台灣紋白蝶、黑點粉蝶。

-

-

-

-

誘蝶草花

爵床科水 蓑衣屬

多年生草本

3~10 月

攝食蝶種:小黃紋挵蝶。

-

-

-

-

誘蝶草花

學名

科屬名

生長習性

花期

花色

特性

水生植物 序 號

圖例

植栽名稱

1

大萍

2

水蠟燭

3

水竹芋

4

輪傘草

5

田蔥

6

台灣萍 蓬草

植栽名稱

用途

規格(m) H W

DBH

備註

-

數 量 (株) -

1

-

0.7~1.5

-

-

-

本土

2~3

-

-

-

-

天南星科 大萍屬 香蒲科香 浦屬 竹芋科水 美蕉屬 莎草科莎 草屬 田蔥科

多年生挺水草 本植物 多年生挺水草 本植物 多年生挺水性 植物 多年生常綠挺 水性草本植物 多年生挺水性 草本植物

4~12 月

淡褐

5~9 月

黃綠

常被當作觀賞植物栽培,耐污能力很強,也會吸收許多重金屬元素,因此 淨化水 可以用於廢水處理上。 多生長於沼澤或河流灘地上。常見於沼澤濕地、荒廢水田、水邊。 淨化水

5~9 月

庭園美化觀賞用,花期盛開花朵,下垂成穗狀,極具觀賞的功能。

4~12 月

紅褐

0.5~1.5

-

-

-

耐陰

1~3 月

普遍栽培於各地庭園或水生植物池中,觀賞、園藝、插花用、是優良水生 觀賞 植物、庭園耐陰性景觀植物。 多生長在池塘、廢耕水田、湖沼濕地,目前野生數量越來越少,多為人工 觀賞 池畔觀賞栽培,值得重視與保護。

1

-

-

-

外來

Nuphar shimadae Hayata

睡蓮科萍 蓬草屬

多年生草本植 物,浮葉性水 生植物

夏至秋 季

花色金黃顯目,適於大型水盆或水池栽培觀賞用。

觀賞

0.08~0. 12

-

-

-

本土

學名

科屬名

生長習性

花期

花色

特性

用途

規格(m) H W

文殊蘭常長於海邊地區、河旁沙地及山澗林下陰濕地,現常栽培作花園觀 觀賞 賞植物 多被種植在花壇、庭園,美化環境用。 觀賞

1

適合觀賞庭植美化、籬笆。

Pistia stratiotes Linn. Typha orientalis Presl Thalia geniculata Cyperus alternifolius. Philydrum lanuginosum Banks & Sol.ex Gaertn.

觀賞

耐汙染

草花 序 號

圖例

1

文殊蘭

2

天使花

3

美人蕉

4

矮仙丹

Ixora x williamsii Hort.

5

台灣澤 蘭

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

Crinum asiaticum Angelonia angustifolia Canna indica L.

備註

DBH

數量 (株)

0.5

0.5

54

本土

0.3~0.7

0.5

0.5

108

外來

矮籬

0.8~1.5

0.5

0.5

60

外來

石蒜科文 殊蘭屬 玄參科天 使花屬 美人蕉科 美人蕉屬 茜草科仙 丹花屬

多年生草本植 物 多年生草本花 卉 多年生的草本 植物 常綠小灌木

6~8

1~6 月

仙丹花類原產熱帶亞洲,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較盛開

矮籬

0.1

0.5

0.5

110

外來

菊科澤蘭 屬

多年生的草本 植物

5~9

粉白

蜜源植物,台灣澤蘭是多種蝴蝶和蜜蜂的食草。

觀賞

1~1.5

0.5

0.5

59

本土、食 草

春、夏、 紫 秋 5~11 月 紅黃

48


(十)透視圖 (一)入口處意象

(三)療癒花園

(二) 入口處毛毛蟲列車

(四)泡泡池

(五)綠芽野趣娛樂區

49


第二節 細部設計 (一)廁所 女廁:女坐式兩間、女蹲式六間、工具間一間、洗手台三座 男廁:小便池四個、男蹲式兩間、男坐式一間、洗手台兩座 無障礙廁所:一間

50


(二)停車場設計 提供至少小客車 68 台、大客車 2 台、機車 70 台,期中小客車需符合見足計數規則設 置至少 2%無障礙車位

(三)地景建築概念 下陷式地景建築,以玫瑰花型轉換搭配採光井設計。

51


(四) 燈具、坐椅設計 以兔子耳朵意象做燈具設計。

以華麗造型作為吸引人的裝飾性坐椅。

52


(五) 涼亭設計 以華麗造型作為吸引人的裝飾性涼亭。

以香菇意象作為涼亭設計。

53


第八章 永續生態指標 第一節 四項生態指標 一、透水率 (一)設計前透水率:91% 基地面積:121750.6m2 透水面積:17020.27m2 透水率=(綠帶覆蓋面積+透水鋪面)/(基地總面積-不透水鋪面)*100% =( 121750.6m2)/( 17020.27m2)*100) % =91.99976017% (二)設計後透水率:85.9% 基地面積:121750.6m2 綠帶覆蓋面積:107440.73m2 透水鋪面面積:92522.73m2 透水率=(綠帶覆蓋面積+透水鋪面)/(基地總面積-不透水鋪面)*100% =107440.73m2+92500.73m2/ (121750.6m2) =85.994098% 二、綠覆率 (一)設計前綠覆率:76.4 % 基地面積:121750.6m2 2 綠化面積:93040.58m 綠覆率=綠帶覆蓋面積/基地總面積*100% =(93040.58/121750.6)*100% =76.41899095

(一)設計後綠覆率:88.2% 基地面積:121750.6m2 綠化面積:107440.73m2 綠覆率=綠帶覆蓋面積/基地總面積*100% =(107440.73m2/121750.6m2)*100% =88.246575% 三、綠化量 (一)設計前綠化量:291180352kg 綠化量設計值 TCO2=(ΣGi*Ai)*a=291180352kg 生態複層 M2 1200 闊葉大喬 5 M2(1 株) 381 株 900 木

0 1503000

54


闊葉小喬 M2(1 株) 木.針葉樹 棕櫚類 M2(1 株) 灌木 6,284.37 M2 多年生蔓 M2 藤 草.地被 3161.7 M2

225

株 600

0

株 400 300

0 1885311

100

0

20

綠化量設計值 TCO2 (二)設計後綠化量:59071026kg 綠化量設計值 TCO2=(ΣGi*Ai)*a=59071026kg 生態複層 M2 1200 闊葉大喬 5 M2(1 株) 987 株 900 木 闊葉小喬 M2(1 株) 710 株 600 木.針葉樹 棕櫚類 M2(1 株) 株 400 灌木 6,284.37 M2 300 多年生蔓 M2 100 藤 草.地被 3161.7 M2 20

63234 341545kg

0 1503000 0 0 1885311 0 63234

綠化量設計值 TCO2 5031045kg 四、植栽歧異度 (一)設計前植栽歧異度:0.37153 H= -∑【 (ni /N)*log(ni /N)】 其中,H=歧異度 Ni=第 i 種生物數量 N=總生物數量 附註:在某一地區內生物的種類越多,每一種物種的個體數比例上較小,則此區的物 種奇異度越大。數值越接近 1 則表示歧異度越高。 (二)設計後生物歧異度:0.4062944 H= -∑【 (ni /N)*log(ni /N)】 其中,H=歧異度,Ni=第 i 種生物數量,N=總生物數量 附註:在某一地區內生物的種類越多,每一種物種的個體數比例上較小,則此區的物 種奇異度越大。數值越接近 1 則表示歧異度越高。

55


第二節 永續基地準則 一、基地選擇 (一) 開發區要避開受到威脅或瀕臨絕種的動植物棲息地。 (二) 優先發展閒置、已開發或整地過的區域。 (三) 鼓勵以步行、自行車、大眾運輸至基地。 (四) 有至少 1.6 公里長的人行道連接至出入口。 (五) 出入口離大眾運輸系統 400 公尺以內。 二、設計前的分析及規劃 (一) 氣象及能源:防風植栽、遮蔭植物、戶外活動、植栽景觀、心理復癒、社會 互動、再生能源利用。 (二) 水文:排水、點源汙染、非點源汙染。 (三) 土壤:健康土壤、先前開發已擾動的土壤、有機質。 (四) 植栽:外來植物、本土植物。 (五) 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材料。 (六) 人們使用:附近商店及設施有人行道連接至基地者,其至出入口的步行距 離。U 優美景觀。 (七) 擬定短期及長期的永續原則及目標、時程、如何達成並測量其成效。 (八) 找出主要及次要的使用者。 (九) 提出二個設計替選方案(包含圖面、模型、動畫等)。 三、水 (一) 新栽種的植物待其成長穩固後(喬樹三年、灌木三年、草花一年),灌溉植 物的水量要減少。 (二) 依喬樹、灌木、草花分別設計獨立的灌溉系統。 (三) 維持基地原本的水文狀況(滲透、逕流、蒸散、蓄水能力及水平衡)。 (四) 儘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增加透水或半透水鋪面,並且利用土壤改良、複層次 植栽、綠屋頂(green roof)、生態蓄水池(bioretention)等方式,以儲存、 減緩、處理地表逕流。 (五) 利用濕地、生態蓄水池、雨花園(biofiltration) 、植栽緩衝帶(vegetated buffer strip) ,使排放水中的總固態懸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達到至少 25 毫 克/升以下。 (六) 基地中有一處較高的地點可俯視全區以便尋路(wayfinding)。 (七) 主要動線、出入口、節點要能看到地標。 (八) 節點要明顯,設置指標是最後的手段,節點最多提供不超過五個目的地。 (九) 動線的層級利用寬度、材料、邊緣等方法以明顯區隔。 (十) 利用不同層級的動線構成循環系統。 (十一) 利用材料及植栽形塑有特色、可辨認的區域,而不是一個大而無明顯特 徵的空間。 (十二) 節點處要設置地圖。 (十三) 能提供至少以下二種的運動設施: 步道或自行車道系統(提供自行車 道系統時要附帶提供至少 5%使用者的自行車架)。在基地進行的運動計畫 (program)。 針對個人或團體的運動計畫。5 (十四) 自行車道的鋪面至少 2.4 公尺寬,左右各有 0.6 公尺寬無鋪面的淨空。 (十五) 基地內如果沒有定期使用的建築物,提供至少 5%使用者的座椅。

56


(十六) 基地內如果有定期使用的建築物,離建築物出入口 60 公尺內要提供安 靜(55 分貝以下)的戶外空間供人放鬆(復癒)心情,並提供至少 5%使用 者的座椅。 (十七) 所有使用者都能使用戶外空間,並且提供至少四個人的座椅,以增進社 會互動。 (十八) 選用光線不向上散射的燈具。 四、施工 (一) 避免施工時土壤因為雨水、風吹而流失,要將表土儲存及再利用。 (二) 避免灰塵及微粒汙染空氣。 (三) 施工時受到擾動的土壤必需復育並栽種植物,恢復土壤原本的機能(生態、 蓄水、滲透等)。 (四) 土壤復育的標準除了有機質含量之下,還需達到至少以下三項:壓實、滲透 率 (五) 、土壤生物、土壤化學 (六) 達到基地興建及拆除平衡(零廢棄物)。 (七) 整地時所清除的多餘植栽可再利用做為堆肥、土壤覆蓋物、植物護根層、水 土保持、擋土牆、座椅、或其他家具。 五、營運及維護 (一) 研擬維護計畫說明長期的策略以及短期的行動以達到永續的目標。 (二) 建築物出入口、窗戶、吸風口、公車站、殘障車位、涼亭、遊樂場、休憩區 等地點週圍 7.5 公尺內為禁烟區。 (三) 使用動力機具進行維護時,選在基地不開放的時間,或使用者最少的時段。 (四) 停車場提供最靠近主要出入口 3%的停車位給共乘的車輛。

57


表(永續基地準則達成項目)

事項

內容

是否 達成 O

基地選擇

任何濕地週圍 30 公尺的範圍劃定為「植栽及土壤保護區」。

基地選擇

鼓勵以步行、自行車、大眾運輸至基地。

基地選擇

有至少 1.6 公里長的人行道連接至出入口。

氣象及能 源

防風植栽、遮蔭植物、戶外活動、植栽景觀、心理復癒、社會 互動、再生能源利用。

水文

百年洪水平原、濕地、水道、水岸(原有或已人工改變) 、排水、 點源汙染、非點源汙染。

土壤

優良農田、健康土壤、先前開發已擾動的土壤、有機質。

植栽

受威脅或瀕臨絕種的物種棲息地、外來植物、本土植物、特殊 植物。

材料

可回收、再利用材料。

人們使用

附近商店及設施有人行道連接至基地者,其至出入口的步行距 離。歷史文化建築或景觀、獨特景觀。

維持基地原本的水文狀況(滲透、逕流、蒸散、蓄水能力及水 平衡)。

儘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增加透水或半透水鋪面,並且利用土壤 改良、複層次植栽、綠屋頂、生態蓄水池等方式,以儲存、減 緩、處理地表逕流。

植栽

防風植栽需位在迎風面距離受保護物 18 至 60 公尺之間。

人類健康 福祉

以地圖、模型、摺頁、解說牌等說明在設計、施工、維護上如 何達到永續。

人類健康 福祉

有開放、半開放、半私密、私密等空間。

人類健康 福祉

停車場有明顯的標示,並且與人行道分隔。人行道自眼睛至膝 蓋高度的視線要減少遮蔽。

人類健康 福祉

出入口要提供開放的視野以便使用者評估基地的使用及安全程 度。

58


第三節 維護管理計畫 (一)發展休閒農場永續發展 面對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臺灣林業經營以生態永續發展為原則,提供適合野 生動物棲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空間,建立具永續休閒、活絡綠資源的在地產業環境, 並達到國土保安、水源涵養目標。 a.建構綠色廊道 「建構綠色廊道,營造優質環境」是為農地資源利用與林業經營尋求新發展模式, 藉以活化農村生態環境,發展永續林業,增加臺灣地區綠覆率,建立親近且具完整的 生態旅遊網絡,呈現臺灣綠意與美景。 (1)積極推動平地造林綠美化及海岸造林建立綠林帶等工作,輔導農民及農企業於休 耕農地進行平地造林,配合獎勵及補助措施,強化平原地區綠色環境資源;並於沿海 地區之海岸保安林,進行植生復育,以改良沿海地區自然環境生態景觀,提供國人生 態旅遊、環境教育空間,建立具永續休閒、活絡綠資源的在地產業環境。推廣平地造 林新植 460.63 公頃、林園綠美化新植 266.30 公頃,沿海地區之海岸保安林造林新植 75.88 公頃,合計 802.81 公頃。 (2)建置國家步道系統,完成規劃整建國有林步道 120 公里及指標牌誌設置工程 43 件,推動步道認養 34 處,發行 8 期國家步道電子報,並辦理全國研討會、訓練班及 健行淨山等環教推廣活動,參與人次達 360 萬人次以上。 b.加強森林永續經營 (1)保持林地的良好被覆,保障集水區中、下游經建成果,於森林火災跡地、崩塌地 及裸露地等生態劣化地,依森林生態經營原則,進行劣化地復育工作,完成劣化地復 育造林 535 公頃。推動防範森林火災及盜伐、濫墾等山林保護工作,執行林野巡視 17 萬 9,994 人次,取締盜伐 66 件、濫墾 39 件,搶救森林火災(警)31 次。 (2)厚植森林資源,在森林撫育方面,於林地分區劃設之林木經營區,加強人工林中 後期撫育,提高林分蓄積量,促進碳吸存。此外,為增加人工林之生物多樣性,適合 野生動物棲息,增進保育水土資源、抗病、蟲害能力及減低火災危害之風險,逐步實 施混淆造林,營造複層林,完成人工林撫育面積 12,587 公頃。 c.維護生物多樣性 (1)協調中央研究院等 22 個部會推動「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38 項具體工作,其成 果包括:完成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及國家入口網站,進行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整合與 資訊網路建置,建置專家資料 691 筆及物種名錄 46,552 筆;執行 34 項生物多樣性教 育宣導工作、補助相關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58 案;完成 7,108 個野外植群 調繪點與繪製 701 幅植群圖初稿。成立「生態工法及生物多樣性」領域,進行各類科 技研發工作,出版第一本野生物遺傳保育專書「基因生萬物臺灣野生生物基因多樣性 保育專文彙編」。 (2)針對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系統進行初步檢討,公告雪霸、甲仙四德化石、十八羅漢 山、海岸山脈臺東蘇鐵、關山臺灣海棗及大武臺灣油杉,計 6 處自然保護區。完成四 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及核定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書,防除小花蔓澤蘭危 害 243 公頃。內政部並劃設海岸地區重要濕地 23 處,面積約 35,000 公頃,將評選出 世界級、國家級及一般級的濕地。 (3)輔導臺北縣等 8 縣政府建立水產資源保育區及人工魚礁禁漁區,完成 24 處漁業資 源保育區資源現況及生態環境調查,電桿人工漁礁、船礁之海上投放及漁筏收購,並 流放 800 萬尾魚苗,調整 96 年度鯨鯊漁獲配額為 30 尾。另由本會水產試驗所執行象 牙鳳螺及大口湯鯉及翹嘴紅之繁養試驗。

59


(二)營造鄉村新風貌 營造魅力農村是新農業運動三大構面之一,農村、農地與水資源是構成鄉村景觀 的要素,透過農村新風貌建設、農地資源秩序使用及農田水利更新改善,達到提升農 村生活品質、確保農村永續發展之施政目標。 a.建構農地整備保全空間規劃 (1)協助縣市辦理該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工作,藉由蒐集該縣農地利用現況之基本資 料,研析全縣農產業發展方向與區位分布,完成全縣農地資源整體發展構想及空間配 置計畫,期能妥善維護並有效利用農地資源,進而作為未來劃設農業發展地區、農業 經營專區或提供農業資源投資之主要依據,並提供相關建設區位選擇參考。 (2)配合產業發展同時整合土地利用規劃、農地管理規範,於主要農業生產區域,以 建構創價型農業經營專區方式,適度整合農業相關資源於專區內運用,經由管理制度 化以降低生產成本,以區域性經營需求,創造優良生產環境,運作集團化以增加競爭 優勢。延續 94 年農業經營專區制度性之規劃,已完成執行之細部運作機制設計,預 計 96 年度辦理示範性實施計畫,透過農民自發性加入與營運主體共同參與,達成區 域性農業經營型態,並維護安全完整之生產環境。 b.農村新風貌建設 推動 16 縣縣級綱要規劃及 114 件建設工程,獎助營造農村新風貌 328 案;改進 鄉村環境品質 70 區,計 214 件環境改善工程;辦理農村產業發展多元化活動 74 場及 觀摩研習 44 場,推動深化鄉村人力培訓,計完成關懷 76 班、進階 75 班、核心 57 班及專員 8 班,共 216 班、6,767 人次之培訓工作。 (三)加強國土保育復育 為減少土石災害發生,維護山坡地生態環境及保護居民生命財產之安全,進而達 成國土保安之目的,加強推動國土保育復育工作。 a.執行國土復育策略方案 (1)加速國有林租地造林地補償收回,依「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本從優補 償精神回歸政策面,並依據「國有林地出租造林契約書」約定,辦理國有林出租造林 地之地上林木補償後收回林地,採鼓勵、勸導方式,由承租人主動提出交還林地申請。 95 年度已收回 417.59 公頃,核發補償金 1 億 6,221 萬 1,032 元。 (2)針對違法濫墾濫建地區,收回土地廢耕還林,處理對象為 10 年以上違法濫墾濫建 願意配合拆除、廢耕者,低收入戶並加發特別救助金;10 年以內者,逕以刑事訴訟 處理。優先辦理高海拔地區、土石流潛勢區、水庫集水區、河川兩側等影響公共安全 區域範圍,並以林班別及區塊狀方式為處理單元,共提出申請救助 62 件,面積約 92.55 公頃,已列入 96 年度續辦撥款事宜。 (3)辦理土石流高潛勢溪流影響危險地區及重要水庫集水區內崩塌地處理、野溪整治 工作計 108 件,防砂量可達 45 萬立方公尺,減少洪水及土石災害之發生。 b.水土保持及治山防洪 為抑止土石災害,辦理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重要工作如下: (1)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針對易淹水地區上游坡地水土保持、原住民地區治山防洪 之規劃及瓶頸段工程,由集水區整體治理規劃的角度,對全臺 19 個分區集水區進行 調查,以宏觀角度整體探討災害原因,研定治理對策,控制土砂正常運移,落實集水 區整體治理原則,減低災害發生規模與機率,解決水患對社會經濟之衝擊。辦理相關

60


工程 780 件,有效減少土壤流失,降低土砂災害發生程度及洪患規模,提昇居民生活 品質。 (2)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辦理土石流災害防治、土石流崩塌地源頭處理、全流域整 體治理及重點集水區調查規劃、災害治理、工程維護、推動生態工程及山坡地環境景 觀綠美化等計 1,311 處,僱用在地人 38,521 人日;應用遙測技術快速偵測山坡地利用 變異情形,篩選變異點 2,253 點,辦理山坡地違規使用制止、查報、取締案件 969 件, 面積 296 公頃。 c.強化土石流防災體系 (1)為建構社區安全之土石流防災應變體系,強化土石流防災應變工作,本會已持續 辦理土石流潛勢溪流資料更新,擬訂土石流潛勢溪流之新增及解除機制,並完成土石 流警戒基準值修訂及土石流警戒區分級(黃、紅色)發布機制,改以土石流發生機率 70%時之雨量作為土石流警戒基準值(250~550mm),適時通知地方政府執行警戒作 為。同時與中央氣象局共同委託發展「高解析度定量降雨估計與預報技術」,使土石 流警戒發布更趨於合理且精確;完成行動式土石流觀測平臺,以雙軌五分區(東西雙 軌、北中南花東五分區)營運模組化,擴大觀測層面與縱深。 (2)持續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附近之在地人進行土石流防災專員招募組訓,計培訓 250 人(累計 904 人);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規劃 69 處、演練 57 場,土石流防災教育 宣導 223 場。使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內之居民,熟悉疏散避難路線及時機,俾災 害發生時可有效減少人傷亡。 (四)短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管理模式以可以自行辦理、使居民能自動自發為原則。主要執行項目如下: 一、環境巡護 (一)定期巡視環境。 (二)各項設施損壞之災害通報及初步整修。 (三)固定時刻清掃環境 (四)半個月修剪一次草皮,間隔三個月養護草皮。 (五)各類喬木的維護修剪。 二、設施管理 設施管理主要為座椅、夜間照明供電、衛生、解說設施等,應定期進行抽查或 整修,確保奇美觀、衛生與品質。 三、目標 (一)植栽狀態良好 (二)維持設施不被破壞 (三)草地生長狀態優良 四、時程 一年四次,於當月的月中 五、成效 達到居民與遊客不衝突且相容狀態。 .長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一、長期永續策略 (一)定期巡視環境。 (二)擬定長期永續分配表

61


(三)定期植栽維護管理 二、目標 (一)植栽狀態良好 (二)維持設施不被破壞 (三)永續生態 三、時程 至完工兩年。 四、成效 休閒活動已然成為都會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活動趨勢走向自然、農 業、主題式的體驗,使得都市近郊的休閒農場、遊憩景點、主題園,成為假日活動的 最佳去處。在考量大肚山的特殊環境條件下,發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塑造所有的 環境、遊戲、活動、設施及氣氛,並加以整合及營運,營造成休閒遊樂園,使遊客體 驗主題園區所營造的氣氛與情境感受。

6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