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紅谷生態公園規劃設計報告書

Page 1

足跡

秋紅谷生態公園及停車場規劃設計

學生/謝曼棋 鐘曉芬 指導老師/吳靜宜

0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計畫緣起------------------------------------------------------------------------------4 第二節計畫目的------------------------------------------------------------------------------4 第三節計畫範圍------------------------------------------------------------------------------4 第四節工作項目------------------------------------------------------------------------------5 第五節計畫流程與方法---------------------------------------------------------------------5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上位計畫------------------------------------------------------------------------------6 第二節相關計畫------------------------------------------------------------------------------6 第三節相關法令------------------------------------------------------------------------------8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區位環境-----------------------------------------------------------------------------10 第二節自然環境-----------------------------------------------------------------------------12 第三節人文環境-----------------------------------------------------------------------------15 第四節基地現況分析-----------------------------------------------------------------------16

第四章 觀察與分析 第一節課題與對策--------------------------------------------------------------------------27 第二節 SWOT 分析--------------------------------------------------------------------------27

第五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發展定位與機能--------------------------------------------------------------------28 第二節整體理念-----------------------------------------------------------------------------28 第三節規劃設計目標(目標樹)------------------------------------------------------------29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南科道爺湖景觀設計--------------------------------------------------------------30 第二節高雄市凹仔底原生植物園--------------------------------------------------------31 第三節高雄洲仔溼地-----------------------------------------------------------------------33

第七章 實質計畫 第一節平面配置計畫-----------------------------------------------------------------------36 第二節植栽計畫-----------------------------------------------------------------------------42 第三節照明計畫-----------------------------------------------------------------------------44 第四節細部設計計畫-----------------------------------------------------------------------45

第八章 永續生態指標 第一節四項生態指標-----------------------------------------------------------------------50 第二節永續基地準則-----------------------------------------------------------------------53 第三節維護管理計畫-----------------------------------------------------------------------56

參考文獻 附錄


圖目錄 圖 1-1 基地區位---------------------------------------------------------------------------------------4 圖 1-2 基地與研究範---------------------------------------------------------------------------------5 圖 1-3 計畫流程與方法------------------------------------------------------------------------------5 圖 3-1 土地使用分區圖------------------------------------------------------------------------------10 圖 3-2 研究範圍內商店分布圖---------------------------------------------------------------------11 圖 3-3 雨量分析圖(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11 圖 3-4 地形、地勢圖(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12 圖 3-5 藍綠帶分布圖---------------------------------------------------------------------------------13 圖 3-6 基地風向圖------------------------------------------------------------------------------------13 圖 3-7 基地日照模擬圖------------------------------------------------------------------------------14 圖 3-8 交通分析圖------------------------------------------------------------------------------------16 圖 3-9 大眾運輸分析圖------------------------------------------------------------------------------17 圖 3-10 非點源汙染(汽機車排放)圖--------------------------------------------------------------17 圖 3-11 現況平面配置圖----------------------------------------------------------------------------18 圖 3-12 動線分析圖----------------------------------------------------------------------------------18 圖 3-13 設施位置圖----------------------------------------------------------------------------------19 圖 3-14 現況鋪面材質位置-------------------------------------------------------------------------19 圖 3-15 現況地形圖----------------------------------------------------------------------------------20 圖 3-16 現況水體分析圖----------------------------------------------------------------------------20 圖 3-17 現況草溝排水分析-------------------------------------------------------------------------21 圖 3-18 現況植栽密度圖----------------------------------------------------------------------------21 圖 3-19 現況植栽位置圖----------------------------------------------------------------------------22 圖 5-1 規劃原則示意圖------------------------------------------------------------------------------28 圖 5-2 設計構想圖------------------------------------------------------------------------------------28 圖 5-3 構想發展圖------------------------------------------------------------------------------------29 圖 5-4 目標樹狀圖------------------------------------------------------------------------------------29 圖 6-1 道爺湖景觀設計平面配置圖--------------------------------------------------------------30 圖 6-2 道爺湖景觀設計軸線示意圖--------------------------------------------------------------30 圖 6-3 道爺湖景觀照片-----------------------------------------------------------------------------31 圖 6-4 凹仔底原生植物園平面配置圖-----------------------------------------------------------32 圖 6-5 空間分區圖------------------------------------------------------------------------------------33 圖 6-6 凹仔底植物園景觀照片---------------------------------------------------------------------33 圖 6-7 洲仔溼地公園平面配置圖------------------------------------------------------------------34 圖 6-8 洲仔濕地公園分區圖------------------------------------------------------------------------35 圖 6-9 洲仔濕地公園內景觀照片------------------------------------------------------------------35 圖 7-1 機能分析圖------------------------------------------------------------------------------------36 圖 7-2 生態擋土示意圖------------------------------------------------------------------------------45 圖 7-3 停車場周遭草溝示意圖---------------------------------------------------------------------45 圖 7-4 集水井示意圖--------------------------------------------------------------------------------46 圖 7-5 垂直化方法示意圖--------------------------------------------------------------------------46


表目錄 表 2-1 土地使用強度分配表(修訂前)-------------------------------------------------------------6 表 2-2 土地使用強度分配表(修訂後)-------------------------------------------------------------6 表 2-3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修訂條文對照表------------------------------------------------7 表 2-4 相關法令表-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8 表 2-5 相關法令表-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9 表 2-6 相關法令表-臺中市水土保持技術規範-------------------------------------------------9 表 2-7 相關法令表-環境教育法-------------------------------------------------------------------9 表 3-1 台中氣候每月平均資料--------------------------------------------------------------------12 表 3-2 台中市月平均統計表(單位:攝氏度) --------------------------------------------------12 表 3-3 台中市區人口統計表-----------------------------------------------------------------------15 表 3-4 現況植栽表------------------------------------------------------------------------------------22 表 7-1 空間機能分析--------------------------------------------------------------------------------37 表 7-2 空間相關性分析-----------------------------------------------------------------------------37 表 7-3 永續基地準則達成項目--------------------------------------------------------------------5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計畫緣起 占地 30,000 平方公尺的原大都會地標廣場基地,受 BOT 案契約終止影響,於基地 現址留下坑洞,為顧及公共利益及公安環境等問題,台中市政府自 99 年 12 月起推動 「秋紅谷廣場景觀綠美化工程」 ,編列 2 億 5500 萬元經費,計畫打造一個兼具綠能、 滯洪、排水、調節空氣品質等多重功能的景觀生態公園,對於調節都市暴雨排水具明 顯作用。 本來只有下凹的 L 型秋紅谷基地,但此次計畫設計範圍為經貿展演用地以及旁邊 的停車場交通用地,成為一個方正的基地,如何將一方正完整的基地,形塑成都市中 生態機能、教育兼具的空間,為此次主要計畫緣起。 第二節計畫目的 藉由秋紅谷的下凹綠地空間,提供都市中一個環境教育的場所,不僅增加多樣化 的生態網也建立生態教育的迴路,且改善活動串聯性。 第三節基地區位與範圍 一、基地區位 基地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屬新市政中心細部計畫內專用區,為經貿展演用地 與交通用地,與中港路二段、朝富路、市政北七路、河南路三段圍起的完整街廓,亦 即現在的秋紅谷生態公園。東為新市政中心區域,西有朝馬轉運站與筏子溪流域,其 位置洽於新市政中心生活區與台中市西部生產區交界之處。

台灣

台中市

西屯區

圖 1-1 基地區位

二、基地範圍與研究範圍 基地範圍為中港路二段、朝富路、市政北七路、河南路三段圍起的完整街廓,佔 地面積約為 4.6 公頃,目前已開挖並以完成附屬建物及簡易綠化。如下圖中間上色為 基地範圍,紅色虛線為研究範圍。

4


圖 1-2 基地與研究範圍

第四節工作項目 (一)實地調查分析 (二)實地勘查訪談記錄 (三)團體合作討論 (四)生態公園綠地現況改善計畫 (五)設計圖繪製 (六)改善設計後的檢討修正 第五節計畫流程與方法

圖 1-3 計畫流程與方法

5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上位計畫 一、中部區域計畫規劃草案內政部,95 年 二、修訂台中市綜合發展計畫台中市政府,92 年 三、台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 台中市政府,93 年 新市政中心運用周邊交通區位、重大建設、產業開發等資源,發展商業、娛樂、 行政、交通轉運等功能,定位為台中市都市發展核心。未來新市政中心可藉由捷運系 統連接高鐵烏日站,交通網路便捷。 四、因應容積移轉政策辦理台中市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規劃台中市政府,97 年 訂定「台中市都市計畫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原則表」,對於土地使用 管制要點訂定依據、用語定義、各分區使用限制、強度、騎樓與建築退縮規定、停車 空間、公益性設施獎勵措施、景觀及綠化原則、空地綠美化獎勵措施、招牌廣告物、 都市設計審查等,均訂定統一的管制標準。 五、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細部計畫案說明書辦理 101 年 表 2-1 土地使用強度分配表(修訂前)

項目

街廓別

建蔽 率%

容積 率%

建築物高 低(公尺)

建築物 高度比

最小建築 規模

交通用地 經貿展演 用地

交通用地 經貿展演 用地

55 70

500 250

不予規定 不予規定

1.5 -

全街廓 全街廓

1.上表所稱建築物高度比為建築物各部份高度與自各部份起量至面前道路對側境界線之水平距離之 比。 2.指定留設之架空(地下)走廊不計建蔽率、容積率。 表 2-2 土地使用強度分配表(修訂後)

項目

街廓別

建蔽 率%

容積 率%

建築物高 低(公尺)

建築物 高度比

最小建築 規模

交通用地 經貿展演 用地

交通用地 經貿展演 用地

55 70

500 250

不予規定 不予規定

1.5 -

全街廓 全街廓

1.上表所稱建築物高度比為建築物各部份高度與自各部份起量至面前道路對側境界線之水平距離之 比。 2.指定留設之架空(地下)走廊不計建蔽率、容積率。

第二節相關計畫 一、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快捷巴士系統(BRT) 大臺中都會區合併後,幅員遼闊,為建設大臺中市為國際化城市,應連結整體地 區的大眾運輸路網(包括公車、捷運及快捷巴士),因此臺中市府交通局透過相關可行 性評估、專業研究與評估,著手規劃大臺中快捷巴士(BRT) 系統。除此之外,當全球 因為暖化問題,關注節能減碳,推動諸多環保措施之際,應該思考環保且節能減碳之 交通方式,而軌道運輸亦具有高效能、低污染的特性,是成就綠能低碳城市的要件,

6


更能提升大臺中都會區的交通運輸品質與能力,提供大臺中都會居民一個安全便捷的 現代都會生活。 二、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 六點及第十二點部分) 表 2-3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修訂條文對照表

原條文 第六點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之建蔽率、容積 率、建築物高度比及建築基地規模 應依圖六土地使用強度分區示意圖 所示辦理且不得超過表八規定:

第十二點 停車空間:本計畫區內建物附設停 車空間設置標準依下列規定:(一) 第一種新市政中心專用區內建築物 應附設停車空間,以每 150 平方公 尺之樓地板面積,須設置一輛停車 位計算,但停車空間以汽車坡道集 中留設於地下室,且停車數量在前 開設置標準兩倍以內留設者,其樓 地板面積得不計入容積計算。(二) 前款以外之建築物,應附設停車空 間,以每一百平方公尺之樓地板面 積,須設置一輛停車位計算。 (三) 每一戶至少須設置一輛停車位及機 車位。供住宅使用者,每戶已設置 達三輛停車位,得不再增設,但不 得適用「台中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 間獎勵要點」之規定。

修訂 修訂後條文 情形 增修 第六點 訂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之建蔽率、容積率、 建築物高度比及建築基地規模應依圖六 -一土地使用強度分區示意圖所示辦理 且不得超過表八規定。各公園用地依促 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建設開 發,得於公園用地內留設 10 公尺寬通 道以配合設置各項允許使用項目,其位 置詳如圖六-二。地下停車場出入口應分 散設置,除公 1-1 公園用地得以經地下 與其他公園用地相連通之方式設置外, 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應設置至少 1 處,其餘部分不含公 3 公園用地至少設 置 4 處,且不得設置於中港路及文心 路,但經交通影響評估審議同意者不在 此限。 增修 第十二點 訂 停車空間:本計畫區內建物附設停車空 間設置標準依下列規定:(一)第一種新市 政中心專用區內建築物應附設停車空 間,以每 150 平方公尺之樓地板面積, 須設置一輛停車位計算,但停車空間以 汽車坡道集中留設於地下室,且停車數 量在前開設置標準兩倍以內留設者,其 樓地板面積得不計入容積計算。(二)前款 以外之建築物,應附設停車空間,以每 一百平方公尺之樓地板面積,須設置一 輛停車位計算。(三)每一戶至少須設置一 輛停車位及機車位。供住宅使用者,每 戶已設置達三輛停車位,得不再增設, 但不得適用「台中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 間獎勵要點」之規定。(四)公園用地依促 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建設開 發,地下停車場總樓地板面積須經交通 影響評估審議通過後始可進行開發建 築,惟不得低於依建築技術規則表列停

7


車空間設置標準之二倍,且應至少劃設 與汽車停車位數量相同的機車停車位。 三、台中市公園綠地(綠園道)發展計畫 (一)計畫內容 1、診斷及改善目前公園綠地,維持都市生態環境 都市建築密度之高,往往缺乏足夠的空間提供人們平時休閒聚會,鄰里公園的設置可 以提供社區居民,以抒解身心壓力與提供多樣化的休閒活動機會,並提供都市視覺方 面愉悅的享受;而都市中的公園綠地也可以成為提供都市發生災害時之避難場地達到 環境保全的功能。藉由本研究計劃改善台中現有公園綠地的問題,例如景觀綠地的維 護、環境保全的機制與都市生態的調節等。 2、形塑文化與地方特色的公園主題 城市的生命原本就是連綿不斷的歷史,文明越進步,根植於環境中的人類文明就越深 厚;公園歷史文物、史蹟的流傳正是城市自我個性、精神的一種呈現。台中市行政區 域共分為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西屯區、北屯區、南屯區等八個區域,每 個區域都各有其不同的特色,本研究藉由探尋地方特色的過程,尋找每一個區域公園 的特色強化主題,型塑在地文化的精神。 3、建構台中市公園綠地系統與生態城市網絡 公園做為都市中人群接近自然的珍貴資源,如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便提供了一個廣大 的綠地空間,成為紐約人親近自然的好去處;綠地網絡系統的建立能夠進一步保護生 態敏感區域或提供生物物種遷徙之廊道,不僅能夠淨化空氣改善都市之微氣候。本研 究為有效串連全市的區塊綠地及軸線性綠地,形成「綠地網絡系統-綠塊、綠廊、綠 線」。 4、研擬台中市公園綠地景觀與維護管理策略 公園的維護管理往往成為當地政府頭痛的經驗,由於經費的缺乏,公園在落成之後經 常面臨人為破壞或自然損壞的情形發生而使得公園荒廢;委託民間管理則引進太多商 業活動而則造成公園髒亂不堪與景觀破壞。因此本研究研擬台中市公園綠地景觀與維 護管理的相關策略,以提供政府民間經營參考。 第三節相關法令 表 2-4 相關法令表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第四條 本市新闢二十公尺以上之道路且人行道寬度達三公尺,應栽植行道樹。 第六條 行道樹宜選擇生長勢旺盛、枝幹堅強、樹型優美、抗風、抗污染且適 合本市環境氣候生長之樹種。 第十條 本市轄區內樹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列為珍貴老樹,非經本府核准, 不得移除或砍伐: 一、胸高直徑一.五公尺以上。 二、胸圍四.七公尺以上。 三、樹齡三十年以上。 四、特殊或具區域性、代表性之樹種。 第十六條 公園內有頂蓋之建築物不得超過下列標準: 一、公園面積在五公頃以下者,建蔽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

8


二、公園面積超過五公頃者,其超過部分之建蔽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二。 表 2-5 相關法令表

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第三十六條 公共設施用地建蔽率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一、公園、兒童遊樂場:有頂蓋之建築物,用地面積在五公頃以下者,建蔽率 不得超過百分十五;用地面積超過五公頃者,其超過部分之建蔽率不得超過百 分之十二。 第三十七條 都市計畫地區公共設施用地容積率,依都市計畫書中所載規定; 未載明者,其容積率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一、公園:(一) 面積在五公頃以下者:百分之四十五。(二) 面積超過五公頃者: 百分之三十五。

表 2-6 相關法令表

臺中市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第九十五條:滯洪設施之規劃設計原則如下: 一、基地內既有排水單元(不得人為截水) ,區內如無任何整地行為,則該區得 不設置滯洪設施。 二、基地開發後之出流洪峰流量應小於入流洪峰流量百分之八十,並不得大於 開發前之洪峰流量。且不應超過下游排水系統之容許排洪量。 三、滯洪設施之最大洪峰流量,得依合理化公式估算之。其入流歷線至少採重 現期距五十年以上之洪水,出流歷線則為重現期距二十五年以下之洪水。滯洪 設施對外排放之洪峰流量,不得超過開發前之洪峰流量。四、排水口之設置, 應在容許排放量內能發揮其排放效率者為佳。 表 2-7 相關法令表

環境教育法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 (民國 99 年 6 月 5 日由總統公佈,於民國 100 年 6 月 5 日實施) 「環境教育法」主要是運用教育的方法,促進民眾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 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 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 永續發展而所制定的法律。 「環境教育法」的形式是一部經由「知」的傳遞、 「態」 的培養與「動」的養成等,以改變人們對於環境的思考方式,激發全民參與熱 忱與落實日常環保活動。其法架構共有 6 章,計 26 條條文,重點在明訂推動環 境教育所具備之要件。 「環境教育法」是隨著全球環境問題不斷地發生,環境日益嚴重惡化而漸 進發展出來的法律。美國率先於 1970 年將環境教育法制化,並公佈了世界上第 一部國家環境教育法。臺灣的「環境教育法」最早於 1993 年初擬提出,於 2010 年 5 月 18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於該年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由總統公佈(華 總一義字第 09900137311 號),並於 2011 年 6 月 5 日起開始實施。經歷 17 年終 於為永續臺灣掀開新頁,讓我國成為繼美國、巴西、日本、南韓及菲律賓之後, 全世界第六個專門立法制定並推動「環境教育法」的國家。

9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區位環境 一、台中七期重劃區 東起文心路,西至河南路、環中路,南迄大墩四街,北臨中港路,是未來台中市 政中心,亦是台中政經命脈,因土地區分及開發成本高的關係,目前以豪宅華廈為推 案大宗,售價標準依公司品牌、地段、建築工法而定。 七期重劃區北側為市政中心,擁有百貨公司,餐廳及多項重大建設,新市政中心緊鄰 兩座百米綠園道,供民眾休閒,園道兩側頂級住宅匯集,多棟台中十大名宅依傍而建, 目前七期房價居高不下。

圖 3-1 土地使用分區圖

小結:基地現在為台中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經貿展演用地與交通用地,周遭多為 商業區、住宅區、政府機關用地。 二、現況基地概念 說明:本基地由於特殊因素,目前現況為一個已經開發挖約二十一米深之下凹地 形。經由市政府審慎評估後決定以綠美化方式辦理現況改善,先期以提供市民休閒之 公共空間與開放式之公園綠美化景觀等規劃設計為主要目標。 (一)藉由「綠之谷」下凹綠地空間,創造一個休閒的迴路,與東側的歌劇院與新市 政中心綠帶串聯在一起,成為互補性的空間。 (二)在下凹的「綠之谷」,讓台中市民下降八公尺,脫離城市片刻,來到這一片由 綠地、湖水所形塑的安詳綠洲。 (三)綠地、斜坡、大型水池、框景、層次、畫布、秩序、比例,來創造心靈的綠地。 這將會是一個能夠隨著時間演化,漸漸形成最優雅的城市下凹庭園。 -----綠。心。寧----台中「綠之谷」 三、周邊商店 轉運站:和欣客運、國光客運朝馬站、統聯客運 百貨公司:老虎城、新光三越、大遠百 學校:上安國小 商店:統一便利商店、全家便利商店、大魯閣打擊場、心驛商旅、鼎隆國際商旅、皇

10


星商務飯店、紅敞精廚牛排、真善美國際旅行社台中店、日出、沐夏精品時尚旅館。

圖 3-2 研究範圍內商店分布圖

小結:周遭經濟活動繁榮,由於以百貨、商旅飯店居多,再加上周遭有國光客運 朝馬站、統聯轉運站與和欣轉運站,所以外來遊客眾多。希望提供台中市民與旅人在 都市中一個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地點,能夠吸引許多人潮來此地。 四、藍綠帶分析 台中市之主要河川係屬烏溪流域範圍,其中筏子溪、旱溪為大里溪水系較大支流, 在舊社附近進入台中市界,並接納市區之綠川、柳川、梅川、土庫溪、麻園頭溪。而 研究範圍內藍帶為筏子溪分流,綠帶為十字綠園道。

圖 3-3 藍綠帶分布圖

11


第二節自然環境 一、氣候 台中位於台灣省中部西側 ,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氣溫、濕度均比較高,夏季多 雨,冬季乾旱;全年平均氣溫 22.5℃, 1 月均溫 10.4℃,7 月均溫 27.8℃,一年四季 均舒爽宜人;年平均濕度在 75-85%之間 ,除十月、十一月外其餘各月皆超過 80%; 年降水量 2000mm,主要集中在 5-9 月。 台中地勢北高南低,西面雖瀕海,但有山阻隔,很少遭到颱風侵害,另外,其四 季如春的氣候,使台中被認為是台灣最適於居住的城市。屬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少雨 之亞熱帶氣候區,終年氣候適中,並無明顯之寒暑表徵。每年 10 月至隔年 3 月受西 伯利亞高氣壓影響,主要吹北風,氣候乾燥涼爽,6 至 8 月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多吹 南風,雨量豐沛,氣候甚佳。 表 3-1 台中氣候每月平均資料 雨量 風速(公尺/秒)/風向(360 °)/

項 目

溫度(℃)

相對溼 度(%)

測 站

平 均

最高/ 日期

最低/ 日期

毫米

最大十分鐘 風

最大瞬間風

平 均

臺 中

22. 3

32.2/1 0

14.2/2 7

144. 8

5.0/10.0/2 3

10.3/20.0/1 1

7 1

測站 氣壓

降 水 日 數 (天 )

日照 時數

最 百帕 (小 小/ 時) 百 37/ 1005. 132. 11 3 4 6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二、氣溫 本資料依據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統計,依據統計顯示,本基地區域之平均溫度為 23.3 度,七月平均氣溫有 28.6 度為最熱月份,一月平均氣溫 16.6 度為最冷月份, 說明此基地之氣溫條件下寄屬高溫,在植栽選種上要注意其耐熱耐旱性。 表 3-2 台中市月平均統計表(單位:攝氏度)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16.6

17.3

19.6

23.1

26.0

27.6

28.6

28.3

27.4

25.2

十一 月 21.9

十二 月 18.1

平均 23.3

統計時間 1981-2010-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三、雨量 台中雨量多集中於夏季,颱風十節或寄封時期多量頻繁。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 3-4 雨量分析圖

12


三、 地形地勢 台中市位於台中盆地中央,除中央舊市區部分位處盆地中央外,東有頭嵙山地盤節, 西隔大肚台地與台中港相望,全市轄區內地形大致可分為頭嵙山地區、大肚台地區與 台中盆地區,地勢以東部頭嵙山地區最為陡峭,其坡度在 15%以上者約佔 75%。其 次為西部大肚台地,約有 98%之土地面積坡度低於 15%。台中盆地地勢最為平坦, 坡度皆低於 5%。 四、地質土壤 台中盆地之地質除除表面甚薄的黏土或砂質土外,餘均已礫石層為主。而大度山台地 地表面為紅土分佈,下為受紅土浸染之厚層礫岩及砂岩層,紅土層平均厚度為 4.6 公尺,礫岩平均厚度約 42 公尺,因礫岩之抗剪角度高,對於開挖後邊坡之穩定性較 佳。

圖 3-5 地形、地勢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五、風向 基地內夏天吹西南風,冬季吹東北季風,因基地為下凹地形。

圖 3-6 基地風向圖

小結:基地為下凹形式,容易灌風進去,依冬夏季的季風方向應考量種植防風植栽。

13


六、日照

冬至早上七點

夏季早上七點

冬至下午一點冬至下午五點

夏至中午一點夏至下午五點 圖 3-7 基地日照模擬圖

小結:中午日照充足無遮陰,冬季清晨及下午 4-5 點遮陰較多。

14


第三節 人文環境 一、都市發展結構及紋理 台中市發展以台中火車站為主,由車站正面輻射狀向西北發展。經過環境不斷變遷, 都市土地不斷重劃擴張,車站已經呈現老舊衰退的現象,新興地區因環境與交通的優 越,逐漸聚集成不同特色地區與商圈,本計劃位於最受矚目的市政中心專用地區內, 負擔城市地標的任務。 二、秋紅谷歷年政策計畫 此區原為教師新村的一部份,1980 年 2 月被劃入臺中市第七期市地重劃區範圍 內重劃。 2000 年,台中市政府計畫將土地變更為新市政中心專用區交通用地,增列可做經貿 展演及其相關設施,隔年通過內政部營建署核准。 2001 年,開始朝「台中國際會議及展覽中心」BOT 興建案做招商準備。 2004 年,由鄉林建設取得 BOT 案。 2005 年,開始動工(最後僅挖地基),預定 2008 年完工。 2008 年 7 月,因與原 BOT 案契約預定完工時間不符,被台中市政府終止合約而停工。 2010 年 12 月,推動「秋紅谷廣場景觀綠美化工程」 ,編列 2 億 5500 萬元經費,計畫 打造一個兼具綠能、滯洪、排水、調節空氣品質等多重功能的景觀生態公園。 2012 年 9 月 30 日,正式開放啟用。 三、台中的人口 表 3-3 台中市區人口統計表

搜 尋 結 果 中 華 民 國 區域別 性別 總計 計 男 女

101

年 09 月 底 65 歲以上老年人 240225 113835 126390

20 歲以上成年人 2041633 999333 1042300

15


第四節 基地現況分析 一、交通現況分析 (一)台中港路屬於台中市區東西向主要幹道,亦為主要聯外道路之一,往東走可透 過市區單行道系統進入台中市區,往西可連接中山高速公路台中交流道,在往西可通 往台中工業區、龍井、沙鹿等地。 (二)市政北七路為台中市七期重劃內東西向道路,介於惠中路與朝富路之間,屬新 市政中心區內道路路幅 30 公尺,雙向各二快車道及一慢車道,道路兩側規劃有人行 道及收費停車格位。 (三)朝富路為七期重劃區內南北向道路,介於台中港路及市政路之間,路幅寬 25 公尺,採中央標線分隔,雙向各一快車道及一混合車道,道路兩側規劃有人行道及收 費停車格位。 (四)河南路為台中市南北向主要道路,其中屬七期重劃區部分,台中港路與市政路 間,路幅寬 30 公尺,雙向各二快車道及一慢車道,道路兩側規劃有人行道,路段規 設有停車格位;自市政路以南,路幅寬 15 公尺,採中央標線分隔,雙向二車道,道 路兩側規劃有人行道及收費停車格位。

圖 3-8 交通分析圖

16


二、大眾運輸系統 轉運站與基地周邊的市區公車與地域性客運站多分布於台中港路上,主要多集中 於朝富路與河南路之間,市區公車部分有台中客運 27、88 路及仁友客運 38、48 路, 在地區性客運方面則有台中客運的 103、106、146 及 147 路與巨業客運台中至清水、 台中至大甲的班車。其中以巨業客運行駛台中至大甲班車的班次最為密集,台中客運 則以 106 路行駛於車站至監理站之班次最高。

圖 3-9 大眾運輸分析圖

三、非點源汙染(汽機車排放) 中港路與朝富路車流量大,中港路因圍台中主要幹道,朝富路因有轉運站及公車 停留點,所以基地周遭汽機車排放汙染量較高。

圖 3-10 非點源汙染(汽機車排放)圖

17


四、現況平面配置

圖 3-11 現況平面配置圖

五、動線分析 現況主要人行入口有六處、無障礙入口有六處。主要動線研為市政北七路與河 南路三段的交接處入口處,進入至景觀橋的路線,次要動線沿著水池環繞並經過 休憩區。

圖 3-12 動線分析圖

18


六、基地內景觀設施 休憩區:東側、北側各一座 停車場:機車停車格 50 個,小客車停車格 108 個,無障礙停車格 3 個。 景觀廁所:女廁大便器 6 座,男廁小便斗 3 個,無障礙廁所 1 座。 資訊盒:目前內部展示為低碳生活導覽。 景觀橋:座落在基地內最佳視覺點,提供在湖面上觀景之用途。 景觀建築:往後提供餐廳業者(水舞饌)經營。

圖 3-13 設施位置圖

七、現況鋪面材質

圖 3-14 現況鋪面材質位置圖

19


八、地形分析 由下圖可知地形下凹形式且不規則,設計上選擇保留大部分原本地形,且改變部 分地形。

圖 3-15 現況地形分析圖

九、水體分析 現況滯洪池水深四公尺。小型生態池優養化嚴重,將考慮改善移除。

圖 3-16 現況水體分析圖

20


十、排水方向 基地四周道路已有既存排水系統,基地唯一獨立集水區,排水設施係將降雨後基 地地面逕流以砌石溝導引至集水井,並利用沉砂池將與水做初步的處理後再排放到湖 水區以確保邊坡穩定並防止沖刷及維持湖水水質穩定。

圖 3-17 現況草溝與排水圖

十一、現況植栽 (一)植栽密度分析 現況植栽密度不高,所以在之後的設計上要多增加誘蝶、誘鳥植栽,提高整體生物多 樣性。

圖 3-18 現況植栽密度分析圖

21


(二)現況植栽種類 表 3-4 現況植栽表 圖例

樹種 小葉欖仁 緬梔

D(樹徑) 0.18 0.1

規格/m H(樹高) 7 2.4

山櫻花 落羽松 垂榕

0.12 0.2 0.15

6 8 6

2.5 3 2.5

18 14 16

洋紅風鈴木 烏臼 肯氏南洋杉

0.15 0.15 0.2

6 7 5

2.5 2.5 2.5

40 30 12

台灣掌葉楓

0.12

6

2.5

25

青楓 欖仁

0.12 0.15

5 6

2.5 2.5

40 15

無患子

0.12

5

2.5

30

黃連木

0.12

5

2.5

52

W(樹冠) 2.5 3

數量/株 50 16

圖 3-19 現況植栽位置圖

22


十二、景觀分析 (一)現況建築線、建築色彩分析

1、此處位於河南路三段與市政北七路,人行道上路口交接處,建築色彩豐富, 因附近高樓大廈高低不均造成建築線落差大。

2、此處位於河南路三段與朝富路,人行道上路口交接處,建築色彩豐富,因河 南路三段上附近的高樓大廈較高,高低不均造成建築線落差大。

3、此處位於朝富路與中港路二段,人行道上路口交接處,河南路三段上的建築 較高,造成左右建族線落差極大。

23


4、此處位於中港路二段與市政北七路消防通道上,缺乏植栽遮陰所以陽光直射, 造成此處多為暖色與大地色系,建築高度普遍統一較高,故建築線落差不大。

◎綜合以上發現:現況建築色彩多為大地色系,且在地平面上觀看與進入基地觀 看的視線感受差別大,在地平面上觀看建築線不均,進入基地後依地形下凹的關係, 於下凹處生態池周邊活動,看到外圍建築線落差更大,所以需在外圍人行道上多些綠 化帶,以降低視覺感受落差大的問題。

24


(二)基地內視域分析

1、此處位於東側休憩區與水池前的動線上,現況有兩處休憩區,東側休憩區較 另一處北側休憩區相比,較多人停留休憩於此。這裡往朝富路方向望去,最近視點落 在生態池,主要焦點為基地內主要景觀建築體。

1 2、此處位於景觀橋上往河南路三段看去,為景觀橋最佳視覺點,沿著水池周邊 活動發現為一個視覺焦點處,所以將設此處為一中心軸線點。

2 3、此處位於北側休憩區往生態池方向看去,為基地最底點處,天際線不平衡, 須種植栽作為視覺緩衝。

3 4、此處位於一進入口步道處,可遠觀整座基地,將在此處設立一觀景台

4 ◎綜合以上分析發現:基地內視域零散,故需要種植植栽遮擋及引導作為改善。

25


十三、使用者分析 (一)使用者分部 .景觀橋上:拍照、散步、經過、賞湖為一處最多人前往的焦點。 .休憩區:中午無遮陰,使用者較少,夜晚人潮最多各年齡層皆有。 .水池週邊:為次要人群活動區域 .四處街角入口:應無特殊景觀故較少人停留。

◎綜合以上發現:使用者多分布於水池周邊於景觀橋上。 (二)使用者行為分析 .老年:散步、參觀、談天,時段多在早上與中午。 .中年:散步、攝影、參觀、談天、施工、經過,時段早中晚皆有。 .青年:散步、參觀、談天、約會、攝影。時段早中晚皆有。 .幼年:多為家長陪同之親子活動。時段早中晚皆有。

◎綜合以上發現:觀光遊客居多,親子活動次之。

26


第四章 觀察與分析 第一節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 :休憩區缺乏遮陰,造成白天使用率低 Q1:增加原生種植栽。 Q2:增加複層植栽配置。 課題(二) :內部視域零散 Q1 :將設計色彩與建築色彩串連。 Q2 :增建入口廊道串連各據點的人行動線。 Q3 :內部最佳端景軸線串連。 課題(三) :空間動線機能性低 Q1 :沿著人行動線配置生態教育展示,增加趣味性。 Q2 :利用植栽圍塑街角入口,並串聯誘蝶誘鳥植栽。 課題(四) :現有觀景平台單調,無法吸引經過者停留 Q1 :利用週遭建物色彩與植栽搭配,增加空間層次。 Q2 :重新設計木平台外型。 課題(五) :營運後環境生活品質降低 Q1 :增加維護管理。 第二節 SWOT 分析 優勢、優點 Strength (一)綠地下凹空間而地形變化豐富。 (二)夜晚周遭建築附有燈光視覺饗宴。 (三)交通條件便捷。 (四)鄰近許多停車場。 (五)使用者多樣化。

機會、潛力 Opportunity (一)鄰近市政府、十字綠園道與百貨商圈, 且未來將會與大都會歌劇院結合。 (二)交通轉運重要停留空間。 (三)都市中的綠化空間。

劣勢、缺點 Weakness (一)停車場人行與車行規畫不佳。 (二)觀景平台空間圍塑性低。 (三)滯洪池機能少。 (四)周圍視域景觀差。

威脅、限制 threat (一)周遭主要道路上以汽車為主, 造成空氣品質下降。 (二)街角節點多易造成危險。 (三)過度發展,將造成生態保育的 負擔。

27


第五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發展定位與機能 提供台中市民與旅人在都市中一個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地點,不僅增加多樣化的 生態網也希望建立生態教育的迴路,提高該地區環境品質與生活,讓民眾對綠色、生 態、公園更加了解,往後也將成為台中新活動據點。 第二節整體理念 希望達到原則項目如下: ◎防災與利用:滯洪池以生態公園化為主軸,發展活動使用之景觀定位,兼具防洪, 生態及教育等多元化功能,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水泥減量工法:以自然地形變化,塑造有趣自然地景與綠地視覺景觀變化。 ◎綠地草溝:草溝地表水在草上型,匯集當地卵石與土壤加以利用,水在埋設排水管 江水匯入生態池。 ◎善用當地材料:使用就地取材的存種大肚山卵石,運用於景觀設施。 ◎水資源回收再利用:錐形卵石堆下方設有雨水回收池,過濾收集雨水作為噴灌使 用。

防 災 與 利 用

水 泥 減 量 工 法

善 用 當 地 材 料

水 資 源 回 收 再 利 用

低碳生活

圖 5-1 規劃原則示意圖 主題:碳足跡 碳足跡乃是指人製造物品的過程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加上人對自然環境日益 破壞,造成碳濃度逐漸升高,而自然萬物是由許多元素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碳 聚合其他元素,所以把碳聚合的意象納入設計中,聚合人、自然、物讓此地成為台中 新門戶,並且在此教育人們如何以低碳生活造就綠環境。

圖 5-2 設計構想圖

28


圖 5-3 概念發展 第三節 規劃設計目標(目標樹) (一)提供都市人們生態教育場所 1增設教育性質的解說物 .增設解說牌 .建立教育廊道 2提供觀賞性質的景觀 .保留原建築物 .種植原生樹種 .設計多層次地形 3提供休憩遊完的空間 .改變木平台外型 .增設活動平台

圖 5-4 目標樹狀圖

29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道爺湖景觀設計 地點:台南科學園區 基地面積:5.7 公頃

圖 6-1 道爺湖景觀設計平面圖 (一)目標: 新市地區由於位於古台江內海之濱,地勢較為低窪,南科園區於民國 80 年代開 發之初為改善水患問題,劃設了許多滯洪池。其中沿著新港社大道一帶分佈的迎曦湖、 道爺湖、霞客湖等….池畔設置完整步道、休憩座椅、停車場、洗手間等設施,加上 大量植栽,花木扶疏,環境宜人,均兼具景觀遊憩及防洪功能。 (二)原則: 將湖區最主要的水岸綠地配置於湖岸之東北側,且在此區創造深遠並層次豐富的 視景,期許此區可充分展現自然風貌,又同時具有容納多樣活動之彈性。

圖 6-2 道爺湖景觀設計軸線示意圖 (三)特色:視覺軸線 第一軸線:賞鳥平台遠眺湖心半島之西端,配置了橋亭碼頭做為端景藉由對角線創造 (四)視景張力的設計手法,亦可將主要視景對焦。 第二軸線:景觀橋軸指向對岸一座方亭公廁建築,兩條視軸之端景成為湖岸有趣的四 景據點,該四處景點互相對望之景緻情境各有不同,深富變化。

30


優點: 1.以整地手段創造出濕地生態區。 2.藉由橋亭與馬頭伸入湖底中央。 3.地形與植栽襯托結構橋體起伏之趣味。 4.利用端景焦點提高視覺景觀層次。 5.利用木亭做框景效果。

缺點: 1.植栽遮陰較少。 2.各區活動相關連結較低。

小結: ◎地形與植栽襯托結構橋體起伏之趣味。 1.複層植栽多樣性。 ◎如何利用端景焦點提高視覺景觀層次。 1.十字對角端景對焦。 2.最佳視覺點。 參考資料: 2005 台灣景觀作品集 園區內景觀:

圖 6-3 道爺湖景觀照片

31


第二節 高雄市凹仔底原生植物園 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崇德路與縱貫線交會處

基地面積:4.66 公頃

圖 6-4 凹仔底原生植物園平面配置圖 (一)目標: 本公園為人工開發,善加利用園區之現有地形外,盡可能保留原有樹種,逐年導 向複層林結構之展示效果,建設成具有特色、教育性,且朝都市生態公園做規劃的原 生植物園,為求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並具備環境諧和性。 (二)原則: 一、建立都市生態公園:為了多元化的生態環境,本原生植物園試著著都市生態公園 構想來規劃。 二、建立都市生態綠網:都市生態綠網系統,將都市所有綠地資源組成完整的系統關 係,以便有助於生物遷徙、基因交流、物種然值得生物多樣化環境。而原生植物園在 高雄都市生態綠網上正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三)特色: 1.以生態工程打造,採用大面積草地配合透水鋪面、生態溝渠,來涵養地下水並減少 積水 2.以複層植栽所建構的生態綠網,可提供生物棲息與交流 3.生態濕地區規劃的人工落瀑與人工溪流,運用跌水工法之原理,輔以水生植物將其 自然淨化,再進入生態池。 4.設有人性化優質公廁,方便親子、兒童及行動不便人士使用 (四)空間分區: 1.熱帶風情主題區:營造入口迎賓意象,予人強烈的空間主題,象徵陽光、熱情活潑 的南台灣風情。 2.優質人行空間:串聯新都心捷運紅線通勤道,環公園塑造健康綠蔭步道。 3.微風森活區:密植綠蔭大喬木,規劃多層次的植栽景觀,創造都市中的自然生活林。 4.陽光草原區:在都市叢林中保留寬廣的開放空間,提供多功能場域,融入多元的市 民活動。 5.城市花田:規劃色彩豐富之季節草花。 6.市民廣場:提供多功能活動舉辦空間。 7.生態溼地區:建構都市生態為目標,引進夏季西南氣流調節溫度,並以溼地草原、 複層式植栽,種 植誘蝶誘鳥食草,水生植物與台灣原生樹種,營造生態多樣性區域。 8.服務管理中心:為提升公園整體環境品質,設立服務與管理維護機制。

32


圖 6-5 空間分區圖 優點: 缺點: 1.創造多樣性棲地,濃縮自然。 1.維護管理較耗人力。 2.提升綠覆率。 3.開闢生態連結走廊。 4.提升綠地生態品質,教育功能。 小結: ◎如何建立都市生態綠網 1.複層植物增加棲息多樣性。 2.池岸以生態工法成一緩坡,兼顧了安全及教育之功能。 ◎增設園區解說設施 1.全區解說牌、分區解說牌。 2.解說中心及戶外迴廊與解說展示。 參考資料: ◎ 2005 台灣景觀作品集 ◎ http://pwbgis.kcg.gov.tw/aouzihdi/ViewDiagram.aspx 高雄市凹底原生植物園網站 基地景觀:

圖 6-6 凹仔底植物園景觀照片

33


第三節 高雄洲仔溼地公園 地點:高雄市左營區明潭路蓮池潭畔、翠華路旁

基地面積:約 10 公頃

圖 6-7 洲仔溼地公園平面配置圖 簡述: 原本是一片相當大的水稻田與菱角田,由於都市計畫的關係,規劃為「民俗技藝 園區」,然而洲仔村居民反對而延宕,而打算改為開闢成簡易公園,後來經由濕盟等 團體以「水稚返鄉計劃」為名,聯合向市府爭取還原土地原貌,而設立濕地公園。 現在已經成為高雄市區最重要的濕地之一,市府與濕盟以生態工法共同打造出一 座濕地公園,以回歸都市荒野和生態棲地建構一座滯洪池,也可當成市民的生態教室, 也成為多種生物的棲息地。 (一)目標: 維持生態機能與環境教育的機制能提供鳥類等其他遷移性生物過境休息、甚至提 供稀有鳥類水雉孕育生命的處所,是這繁忙都市裡野生動物能安身立命的方舟。 串連綠點與週遭的蓮池潭、內惟埤文化園區、原生植物園、柴山、半屏山連成一 個完整的綠地空間,提供生物更大更完整的棲地與庇護所,構建穩定生態環境。 都會型濕地公園營造之規劃與管理,設計的概念是以生態環境、棲地營造、創造 生物多樣性,以其他生物的需求為出發點,園區內以生物的需求為第一優先考量。 (二)特色: 1.位於市區(高鐵車站與高速公路末端),都會區內的創造型濕地公園。 2.擁有生態體系提供教育解說機制與多層次原生植生系統。 3.能阻絕市區繁忙交通的干擾。 4.建構多層次植生,以及誘鳥誘蝶植生系統。 5.呈現協調且自然之荒野景觀。 (三)空間分區: 1 蝴蝶園區:位於工作站四周,種植各種蜜源植物與蝴蝶幼蟲的食草,吸引蝴蝶在此 繁殖生長。 2 濕地水域:面積約四公頃,種植許多水生植物,是水雉、紅冠水雞最愛的棲 息環 境。 3 淨水濕地:蓮池潭的水利用泵浦抽進此區而後淨化,是鴛鴦的家園。 4 深水埤塘:水深超過二公尺,是為喜愛深水環境的鳥類所準備的棲息地。

34


圖 6-8 洲仔濕地公園分區圖 優點: 1.將濕地畫分為草澤、淺水浮葉群落等不同面向的生態區。 2.有百餘種生態棲息,具有涵養天然資源功能。 3.提供生物棲息、淨化水質、滯洪減災及教育遊憩等功能。 4.建構多層次植生,以及誘鳥誘蝶植生系統。 缺點: 1.園區開放時間限制。 小結: ◎如何有自然生態系統與環境教育的空間。 1.增加複層植物。 2.增加棲息的多樣性。 ◎遷移性生物過境休息空間。 1.以生物的需求為第一優先考量。 參考文獻: ◎ 台觀景觀作品集 2008=Taiwan Landscape 台北市:台灣建築報導雜誌 2008.08 ◎ 聽,濕地再唱歌 ◎ http://www.chouchaiwetlandpark.tw/intro.htm 洲仔溼地水雉返鄉計畫網站 基地景觀:

圖 6-9 洲仔濕地公園內景觀照片

35


第七章 實質計畫 第一節平面配置計畫 一、分區構想: A 入口意象區 B 教學迴廊 E 誘蝶植物區 F 服務區

C 活動休憩區 G 植栽綠化帶

D 誘鳥植物區 H 停車場

圖 7-1 機能分析圖

36


(二)空間計畫 表 7-1 空間機能分析 分區名稱

機能分析

設施

A

水景觀賞區

水池邊緣種植淨化空氣、水質的水生植栽。 燈具

B

教學迴廊

利用植栽綠坡擋土工法,提供低碳、生態教 育解說。

座椅、燈具、教學 解說

C

活動休憩區

提供人們休憩的私密空間、半開放空間。

座椅、LED 燈、小 廣場、階梯座椅

D

誘鳥植物區

種植台灣原生誘鳥植栽台灣朴樹,無患子 等,提高生物多樣性。

-

誘蝶植物區

主要種植台灣原生誘蝶植栽青剛櫟等,提高 生物多樣性。

-

F

服務區

資訊盒、建築體、地下化廁所、木平台等硬 體與建物。

木平台

G

植栽綠化帶

種植耐汙植栽提高綠覆率,且淨化空氣、減 少噪音進入。

地燈、燈具

H

停車場

提供小客車約 200 台、大客車 3 台車位。

自動收費機

表 7-2 機能相關性分析 水景觀賞區

教學迴廊

活動休憩區

誘鳥植物區

誘蝶植物區

服務區

植栽綠化帶

停車場

教 學 迴 廊

活 動 休 憩 區

誘 鳥 植 物 區

誘 蝶 植 物 區

服 務 區

植 栽 綠 化 帶

備註:O高

◎中

X低

37


(三)平面配置圖

資訊盒 入口街角廣場

誘鳥植栽區 北側休憩區

教學廊道 停車場

廁所

活動區 水循環展示區 景觀橋 生態島

誘蝶植物區 植栽

38


(四)剖/立面圖

39


(五)透視圖 分區透視圖

北側休憩區植栽柱

活動區停車場與周邊綠化帶 全區透視圖

1活動休憩廣場2停車場與周邊綠化

40


第二節植栽計畫

一、誘鳥本土植栽:樟樹、菩提、烏臼、蘭嶼烏心石、烏心石、無患子、苦楝、朴樹、 大頭茶。 二、誘蝶本土植栽:樟樹、青剛櫟、九芎、無患子、大頭茶、糯米糰、平伏白花菜、 爵床、柳葉水蓑衣。 三、抗汙染、耐旱本土植栽:樟樹、台灣欒樹、杜英。 四、觀賞性植栽:小葉欖仁、楓香、苦楝。 五、水生植栽 ●菖蒲:多年生水生植物,其根莖生長旺盛,經常在底泥表面橫生,是國外人工濕地 推薦的物種,尤其在都市污水淨化型人工濕地,暴雨滯洪池,甚至是都市污泥淨化池 都可種植,其生命力非常的強。 ●覆瓦狀莎草:是普世性人工濕地維護管理的指標性物種,地下莖粗,可耐暴雨,常 吸引水禽前來覓食與作巢,水文風險較低,而且日後易成為野生動物前來的棲地。 ●稗:是人工濕地水緣邊與近岸常見的水生植物。適合環境常變動的溪濱人工濕地, 其復生性高,常吸引野鳥(陸鳥與水鳥)前來覓食,因此有助人工濕地的生態營造。 ●燈心草:常與真菌共生附著在根系,增加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促進對磷的吸收, 因此長期被引用為山區非點源污染─磷的截留者,也是人工濕地水質淨化的推薦物種, 而且在磷的吸收與移除上,具有競爭性,不易被其他的物種所取代。 ●李氏禾:能增加人工濕地食物鏈的長度,有利營養源的去除。浮島的植莖、根系吸 引許多藻類附生,有助水質淨化。耐污力強,特別能吸收水與底泥中的 Cd,累積在 根區。而且能耐變動之環境,其種子多,能吸引水鳥覓食。 ●台灣水龍:為台灣水質淨化人工濕地最常見的水生植物之一,其植株茂密,所以經 常被栽種為水面的遮光,以防藻類滋生。台灣水龍的浮水囊,是呼吸根,因此促進附 生性微生物的吸附,間接淨化水質。

41


(一)植栽表 序 號

圖例

植栽名稱

學名

1

2 3

科屬名

生長習性

花期

花色

規格(m) DBH

H

W

數量 (株)

備註

樟科樟屬

常綠喬木

2-4 月

>0.2

8~9

5

86

常綠喬木

4月

>0.2

8~9

5

25

本土、防風、遮蔭、誘鳥、誘蝶。 攝食蝶種:黃星鳳蝶、青帶鳳蝶、台灣鳳蝶。 攝食鳥種:紅嘴黑鵯、五色鳥、綠繡眼、珠頸斑鳩、赤腹山雀、白頭 翁、斑點鶇、赤腹鶇、樹鵲 造林樹種。

落葉喬木

9-11 月

>0.2

8~9

5

71

本土、園景樹、行道樹、抗汙染。

樟樹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桃花心木

Swietenia mahagoni (L.) Jacq.

楝科桃花心木屬

台灣欒樹

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 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Poir

無患子科欒樹屬 杜英科杜英屬

常綠喬木

5-8 月

>0.2

8~9

5

79

行道樹、庭園樹、抗汙染。

4

杜英

5

菩提樹

Ficus religiosa Linn.

桑科榕屬

常綠喬木

7-8 月

黃綠

>0.2

8~9

5

13

本土,誘鳥。

6

青剛櫟

Quercus glauca Thunb

殼斗科椆屬

常綠喬木

3-4 月

黃綠

>0.2

8~9

5

17

攝食蝶種:白小灰蝶、黃斑蛺蝶、細帶綠蛺蝶。

7

大頭茶

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茶科大頭茶屬

常綠喬木

10-1 月

>0.2

8~9

5

22

攝食蝶種:淡黑小灰蝶。 攝食鳥種:冠羽畫眉。

8

蘭嶼烏心石

木蘭科烏心石屬

常綠喬木

2-3 月

乳黃、 白

>0.2

8~9

5

51

本土,庭園樹、低地行道樹、誘鳥。 攝食鳥種:白頭翁、綠繡眼、黑枕藍鶲。

9

烏心石

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Lu. Magnolia compressa Maxim.

木蘭科烏心石屬

常綠喬木

>0.2

8~9

5

30

本土、誘鳥。 攝食鳥種:白頭翁。

10

小葉欖仁

Terminalia boivinii Tul.

使君子科欖仁屬

落葉喬木

9-10 月

>0.2

8~9

5

67

行道樹,庭園樹。

11

緬梔

夾竹桃科緬梔屬

落葉喬木

3-9 月

乳白

>0.2

8~9

5

12

庭園樹。

12

落羽松

杉科落羽松屬

落葉喬木

黃綠

>0.2

8~9

5

13

垂柳

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Taxodium distichum (L.)A.Rich Salix babylonica Linn.

楊柳科柳屬

落葉喬木

黃綠

>0.2

8~9

5

14

風鈴木

Tabebuia chrysantha (Jacq.) Nichols.

紫葳科風鈴木屬

落葉喬木

>0.2

8~9

5

15

烏臼

Sapium sebiferum (L.) 大戟科烏臼屬 Roxb.

落葉喬木

初夏

黃綠

>0.2

8~9

5

16

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落葉喬木

2-3 月

淡黃綠

>0.2

8~9

5

金縷梅科楓香屬

13 12 26 10 49

庭園造景及行道樹。 庭園造景、水岸植栽。 本土,庭園樹、行道樹。 本土、食草、誘鳥。 本土,園景樹或行道樹。

42


17

無患子

Sapindus saponaria L.

無患子科無患子屬

落葉喬木

6-8 月

>0.2

8~9

5

29

本土,誘鳥、誘蝶。 攝食蝶種:台灣琉璃小灰蝶。 攝食鳥種:冠羽畫眉。 本土,園景樹或行道樹。

18

黃連木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漆樹科黃連木屬

落葉喬木

6-8 月

黃綠

>0.2

8~9

5

19

苦楝

Melia azedarach Linn.

楝科楝屬

落葉喬木

4-5 月

淡紫

>0.2

8~9

5

20

九芎

Lagerstoemia subcostata Koehne

千屈菜科紫薇屬

落葉喬木

6-8 月

淡紫

>0.2

8~9

5

21

水黃皮

Pongamia pinnata (L.) Pierre

蝶形花科水黃皮屬

半落葉性喬 木

春、秋

淡紫

>0.2

8~9

5

22

朴樹

Celtis sinensis Personn

榆科朴屬

落葉喬木

黃綠

>0.2

8~9

5

23

錫蘭葉下株

大戟科葉下珠屬

常綠灌木

6-8

粉紅

<0.1

0.5~1.5

0.7

100

外來、綠籬。

24

月橘

Phyllanthus myrtifolius Moon 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常綠性灌木

夏、秋

<0.1

0.5

0.5

100

外來、綠籬。

矮仙丹

Ixora x williamsii Hort.

茜草科仙丹花屬

常綠小灌木

<0.1

0.5

0.5

26

糯米團

蕁麻科糯米團屬

多年生草本

-

-

-

m2

攝食蝶種:細蝶、黃三線蝶。

27

平伏莖白花 菜 爵床

Gonostegia hirta(Bl.)Miq. Cleome rutidosperma DC. Justicia procumbens Linn. Hygrophila salicifolia Nees

春、夏、 鮮紅 秋 5-9 月 白

山柑科白花菜屬

多年生草本

2-10 月

-

-

-

m2

攝食蝶種:台灣紋白蝶、黑點粉蝶。

爵床科爵床屬

一年生草本

5-11 月

-

-

-

m2

攝食蝶種:孔雀青蛺蝶。

爵床科水蓑衣屬

多年生草本

10-3 月

粉紅、 淡紫 淡紫、 乳白 白

-

-

-

m2

攝食蝶種:小黃紋挵蝶。

25

28

芸香科月橘屬

5 20 18 11 19

84

本土,誘鳥。 攝食鳥種:白頭翁、烏鶇、樹鵲。 誘蝶。 庭園造景及行道樹。 本土,誘鳥。

外來、綠籬。

29

柳葉水蓑衣

30

菖蒲

Acorus calamus

天南星科菖蒲屬

水生植物

4-5 月

-

-

-

m2

耐陰、淨化水質。

31

覆瓦狀莎草

Cyperus imbricatus

莎草科

水生植物

4-12 月

淡褐色

-

-

-

m2

淨化水質。

32

燈心草

Juncus effusus

燈心草科燈心草屬

水生植物

5-6 月

-

-

-

m2

綠化水生植物、淨化水質。

33

李氏禾

Leersia hexandra

-

-

-

m2

淨化水質。

34

台灣水龍

Ludwigia taiwanensis

柳葉菜科水丁香屬

水生植物

3-11 月

-

-

-

m2

綠化水生植物。

35

百喜草

Paspalum notatum Flügge

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年生禾草

-

-

-

0.3~0.5

-

m2

水土保持優良草種,適合作為果園覆蓋、台壁植草、草皮、草溝等之 主要草類。

水生植物

43


第三節 照明計畫 本設計在主要動線與次要動線沿線周邊設置地燈,在人群會停留之處擺設庭園 燈。 庭園燈與地燈配置圖如下:

地燈 167 座,庭園燈 31 支

44


第四節 細部設計計畫 (一)生態擋土牆:最有效是在於地表面上採用天然天然卵石或塊石乾砌而成之擋土 牆結構務該牆高度在 3 公尺至 5 公尺為宜,背部並須回填碎石或卵石與埋置 0.2~0.5%斜度之排水管,如此以利排水且增加有效土壓力,並盡量讓擋土牆表 面具有自然景觀,同時石塊縫隙間除可自然排水外,播種或植種植物生長以及 有利動物或蟲類棲息地,嚴禁因擋土牆之構造物而隔離動物之通道。

圖 7-2 生態擋土示意圖 (二)生態草溝:以卵石堆砌而成,形成透水性的排水系統,另外也可增加生物棲息 地。

圖 7-3 停車場周遭草溝示意圖

45


(三)集水井:透水層設計,有效涵養地表水份儲存於集水井,可搭配太陽能自動灑 水器,將儲存之雨水使用於澆灑植物之功能,達到雨水再利用與生態節能之目 標。

圖 7-4 集水井示意圖 (四)廁所綠化:建物立體綠化的效益大幅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圖 7-5 垂直綠化方法示意圖

46


(一)廁所 ◎是否達成建築法規定男性與女性大便器數(馬桶數)比力不得低於 1;2 回答:是 女廁:大便池七間、洗手台三座 男廁:大便池兩間、小便池五間、洗手台一座 無障礙廁所:一間

(二)停車場設計 ◎是否提供至少小客車 200 台、大客車 3 台、期中小客車需符合見足計數規則設置至 少 2%無障礙車位 回答:是

47


(三) 噴灌系統配置圖 支管

噴灌範圍 主管

以下表按 03 版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編制 注:當管徑為 DN15~20 時流速限於 1.0m/S,當管徑為 DN25~40 時流速限於 1.2m/S 當管徑為 DN50~70 時 流速限於 1.5m/S,當管徑為 DN80 及其以上時流速限於 1.8m/S,否則數字呈紅色

氯化聚氯乙烯 S6.3 計算管徑 mm 16 21 27.2 34 42.6 53.6 63.8 76.6 93.8 106.6 119.4 136.4

1.6MPa(兆帕) 流速 阻力損失 m/s mm/m

1.04 0.87 0.86 1.11 1.09

1.51 0.94 1.30 1.01 1.68 1.61

1.85

97.71 50.30 36.75 45.57 33.59 47.00 15.96 23.64 11.73 25.80 20.82 23.06

S5 計算管徑 mm 16 20.4 26.2 32.6 40.8 51.4 61.4 73.6 90 102.2 114.6 130.8

2.0MPa 流速 阻力損失 m/s mm/m

1.04 0.92 0.93

1.21 1.19

1.64 1.01 1.41 1.10

1.83 1.75

2.01

97.71 57.93 44.10 55.93 41.45 57.65 #REF! 28.72 14.34 31.68 25.42 28.29

流量 L/S 0.118 0.130 0.300 0.610 0.700 1.800 3.000 3.000

48


鋁塑複合管 計算管徑 mm 12.2 15.7 19.8 25.3 31.2 40.1 50.0 58.7

流量

流速 m/s

阻力損失 mm/m

1.01

L/S 0.1 0.130 0.300 0.500 0.700 1.800 3.000 3.000

125.85 44.08 67.00 75.57 35.13 59.48 52.30 23.94

0.67 0.97

1.21 0.92

1.43 1.53 1.11 PVC-U 管

計算管徑 mm

36 45.2 57 67.8 81.4 100.4 114.2 127.8 146 164.4 182.6 205.4 228.2 255.6 287.6 325.4 369.4 415.8 461.8 517.2 581.8

1.0MPa 流速 m/s

0.69 1.12 1.33 0.83 1.15 0.88 1.46 1.40 1.19 0.94 0.76 0.60 0.73 1.56 1.23 0.96

2.09 1.69 1.55 1.98

2.09

阻力損失 mm/m

17.50 33.20 27.63 11.87 17.59 8.42 18.45 14.95 9.50 5.33 3.20 1.80 2.29 8.09 4.56 2.50 9.06 5.35 4.03 5.55 5.33

計算管徑 mm 16 21 27.2 34 42 53.6 64 76.6 95.6 110 123.4 140 158.6 176.2 198.2 220.4 246.8 277.6

1.6MPa 流速 m/s 0.65 0.87 0.86 0.77

1.30 1.33 0.93 1.30 0.98 1.58 1.51 1.30 1.01 0.82 0.65 0.79 1.67 1.32

流量 阻力損失 mm/m 40.20 50.30 36.75 23.11 47.48 37.28 15.72 23.64 10.69 22.14 17.73 11.65 6.35 3.80 2.14 2.71 9.60 5.41

L/S 0.1 0.130 0.300 0.500 0.700 1.800 3.000 3.000 6.000 7.000 15.000 18.000 20.000 20.000

49


第八章 永續生態指標 第一節 四項生態指標 一、透水率 (一)設計前透水率:40% 基地面積:46000m2 透水面積:18404.77m2 透水率=(綠帶覆蓋面積+透水鋪面)/(基地總面積-不透水鋪面)*100% =( 46000m2)/( 18404.77m2)*100) % =40.01036957% (二)設計後透水率:67.9% 基地面積:47790m2 綠帶覆蓋面積:29220m2 透水鋪面面積:3210m2 透水率=(綠帶覆蓋面積+透水鋪面)/(基地總面積-不透水鋪面)*100% =29220m2+321m2/ (47790m2) =67.859% 二、綠覆率 (一)設計前綠覆率:75% 基地面積:46000m2 綠化面積:28904.07m2 綠覆率=綠帶覆蓋面積/基地總面積*100% =(46000/28904.07)*100% =62.83493478

(一)設計後綠覆率:80.7% 基地面積:47790m2 綠化面積:38574m2 綠覆率=綠帶覆蓋面積/基地總面積*100% =(38574m2/47790m2)*100% =80.715% 三、綠化量 (一)設計前綠化量:322200kg 綠化量設計值 TCO2=(ΣGi*Ai)*a=322200kg 生態複層 M2 1200 闊葉大喬 5 M2(1 株) 334 株 900 木

0 1503000

50


闊葉小喬 M2(1 株) 木.針葉樹 棕櫚類 M2(1 株) 灌木 6,284.37 M2 多年生蔓 M2 藤 草.地被 3161.7 M2

株 600

0

株 400 300

0 1885311

100

0

20

綠化量設計值 TCO2

341545kg

(二)設計後綠化量:5031045kg 綠化量設計值 TCO2=(ΣGi*Ai)*a=5031045kg 生態複層 M2 闊葉大喬 5 M2(1 株) 685 株 木 闊葉小喬 M2(1 株) 株 木.針葉樹 棕櫚類 M2(1 株) 株 灌木 6,284.37 M2 多年生蔓 M2 藤 草.地被 3161.7 M2

1200

0

900

1503000

600

0

400 300

0 1885311

100

0

20

綠化量設計值 TCO2 四、植栽歧異度 (一)設計前植栽歧異度:0.3565 H= -∑【 (ni /N)*log(ni /N)】 其中,H=歧異度 Ni=第 i 種生物數量 N=總生物數量 植物名稱 株樹(Ni) 小葉欖仁 50 緬梔 16 山櫻花 18 落羽松 14 垂榕 16 洋紅風鈴木 40 烏臼 30 肯氏南洋杉 13 台灣掌葉楓 15 青楓 40 欖仁 15

63234

63234 5031045kg

Pi=Ni/N 0.139665 0.044693 0.050279 0.039106 0.044693 0.111732 0.083799 0.03352 0.069832 0.111732 0.041899

Pi*log(Pi) -0.2749316 -0.1389025 -0.1503433 -0.1267616 -0.1389025 -0.2448775 -0.2077656 -0.1138199 -0.1858699 -0.2448775 -0.1329253

51


無患子 黃連木

30 52

0.083799 0.145251

-0.2077656 -0.280232

N=總生物量 349 1 H=總生物歧異度 0.3565 附註:在某一地區內生物的種類越多,每一種物種的個體數比例上較小,則此區的物 種奇異度越大。數值越接近 1 則表示歧異度越高。 (二)設計後生物歧異度:0.794 H= -∑【 (ni /N)*log(ni /N)】 其中,H=歧異度,Ni=第 i 種生物數量,N=總生物數量 植物名稱 株樹(Ni) Pi=Ni/N 樟樹 86 0.073271 桃花心木 25 0.088751 台灣欒樹 71 0.0258 杜英 79 0.073271 菩提樹 13 0.081527 青剛櫟 17 0.013416 大頭茶 22 0.017544 蘭嶼烏心石 51 0.022704 烏心石 30 0.052632 小葉欖仁 67 0.03096 緬梔 12 0.069143 落羽松 13 0.012384 垂柳 12 0.013416 風鈴木 26 0.012384 烏臼 10 0.026832 楓香 49 0.01032 無患子 29 0.050568 黃連木 5 0.029928 苦楝 20 0.00516 九芎 18 0.02064 水黃皮 11 0.018576 朴樹 19 0.011352 錫蘭葉下株 100 0.019608 月橘 100 0.103199 矮仙丹 84 0.103199 N=總生物量 969 1 H=總生物歧異度

Pi*log(Pi) -0.083167849 -0.093350855 -0.040979973 -0.083167849 -0.088758553 -0.025119655 -0.030804822 -0.037322832 -0.067302821 -0.046724536 -0.080223613 -0.023617864 -0.025119655 -0.023617864 -0.042162137 -0.020498697 -0.065542061 -0.045607686 -0.011802651 -0.034784185 -0.032155751 -0.022078681 -0.033481768 -0.101787799 -0.101787799 0.794

附註:在某一地區內生物的種類越多,每一種物種的個體數比例上較小,則此區的物 種奇異度越大。數值越接近 1 則表示歧異度越高。

52


第二節永續基地準則 一、基地選擇 (一) 開發區要避開受到威脅或瀕臨絕種的動植物棲息地。 (二) 優先發展閒置、已開發或整地過的區域。 (三) 鼓勵以步行、自行車、大眾運輸至基地。 (四) 有至少 1.6 公里長的人行道連接至出入口。 (五) 出入口離大眾運輸系統 400 公尺以內。 二、設計前的分析及規劃 (一) 氣象及能源:防風植栽、遮蔭植物、戶外活動、植栽景觀、心理復癒、社 會互動、再生能源利用。 (二) 水文:排水、點源汙染、非點源汙染。 (三) 土壤:健康土壤、先前開發已擾動的土壤、有機質。 (四) 植栽:外來植物、本土植物。 (五) 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材料。 (六) 人們使用:附近商店及設施有人行道連接至基地者,其至出入口的步行距 離。U 優美景觀。 (七) 擬定短期及長期的永續原則及目標、時程、如何達成並測量其成效。 (八) 找出主要及次要的使用者。 (九) 提出二個設計替選方案(包含圖面、模型、動畫等)。 三、水 (一) 新栽種的植物待其成長穩固後(喬樹三年、灌木三年、草花一年),灌溉植 物的水量要減少。 (二) 依喬樹、灌木、草花分別設計獨立的灌溉系統。 (三) 維持基地原本的水文狀況(滲透、逕流、蒸散、蓄水能力及水平衡)。 (四) 儘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增加透水或半透水鋪面,並且利用土壤改良、複層 次植栽、綠屋頂(green roof) 、生態蓄水池(bioretention)等方式,以儲存、 減緩、處理地表逕流。 (五) 利用濕地、生態蓄水池、雨花園(biofiltration) 、植栽緩衝帶(vegetated buffer strip) ,使排放水中的總固態懸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達到至少 25 毫 克/升以下。 (六) 基地中有一處較高的地點可俯視全區以便尋路(wayfinding)。 (七) 主要動線、出入口、節點要能看到地標。 (八) 節點要明顯,設置指標是最後的手段,節點最多提供不超過五個目的地。 (九) 動線的層級利用寬度、材料、邊緣等方法以明顯區隔。 (十) 利用不同層級的動線構成循環系統。 (十一) 利用材料及植栽形塑有特色、可辨認的區域,而不是一個大而無明顯特 徵的空間。 (十二) 節點處要設置地圖。 (十三) 能提供至少以下二種的運動設施: 步道或自行車道系統(提供自行車 道系統時要附帶提供至少 5%使用者的自行車架)。在基地進行的運動計畫 (program)。 針對個人或團體的運動計畫。5 (十四) 自行車道的鋪面至少 2.4 公尺寬,左右各有 0.6 公尺寬無鋪面的淨空。 (十五) 基地內如果沒有定期使用的建築物,提供至少 5%使用者的座椅。

53


(十六) 基地內如果有定期使用的建築物,離建築物出入口 60 公尺內要提供安 靜(55 分貝以下)的戶外空間供人放鬆(復癒)心情,並提供至少 5%使用 者的座椅。 (十七) 所有使用者都能使用戶外空間,並且提供至少四個人的座椅,以增進社 會互動。 (十八) 選用光線不向上散射的燈具。 四、施工 (一) 避免施工時土壤因為雨水、風吹而流失,要將表土儲存及再利用。 (二) 避免灰塵及微粒汙染空氣。 (三) 施工時受到擾動的土壤必需復育並栽種植物,恢復土壤原本的機能(生態、 蓄水、滲透等)。 (四) 土壤復育的標準除了有機質含量之下,還需達到至少以下三項:壓實、滲 透率 (五) 、土壤生物、土壤化學 (六) 達到基地興建及拆除平衡(零廢棄物)。 (七) 整地時所清除的多餘植栽可再利用做為堆肥、土壤覆蓋物、植物護根層、 水土保持、擋土牆、座椅、或其他家具。 五、營運及維護 (一) 研擬維護計畫說明長期的策略以及短期的行動以達到永續的目標。 (二) 建築物出入口、窗戶、吸風口、公車站、殘障車位、涼亭、遊樂場、休憩 區等地點週圍 7.5 公尺內為禁烟區。 (三) 使用動力機具進行維護時,選在基地不開放的時間,或使用者最少的時段。 (四) 停車場提供最靠近主要出入口 3%的停車位給共乘的車輛。

54


表 7-3 永續基地準則達成項目

事項

內容

是否 達成 O

基地選擇

任何濕地週圍 30 公尺的範圍劃定為「植栽及土壤保護區」。

基地選擇

鼓勵以步行、自行車、大眾運輸至基地。

基地選擇

有至少 1.6 公里長的人行道連接至出入口。

基地選擇

出入口離大眾運輸系統 400 公尺以內。

氣象及能 源

防風植栽、遮蔭植物、戶外活動、植栽景觀、心理復癒、社會 互動、再生能源利用。

水文

百年洪水平原、濕地、水道、水岸(原有或已人工改變) 、排水、 點源汙染、非點源汙染。

土壤

優良農田、健康土壤、先前開發已擾動的土壤、有機質。

植栽

受威脅或瀕臨絕種的物種棲息地、外來植物、本土植物、特殊 植物。

材料

可回收、再利用材料。

人們使用

附近商店及設施有人行道連接至基地者,其至出入口的步行距 離。歷史文化建築或景觀、獨特景觀。

維持基地原本的水文狀況(滲透、逕流、蒸散、蓄水能力及水 平衡)。

儘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增加透水或半透水鋪面,並且利用土壤 改良、複層次植栽、綠屋頂、生態蓄水池等方式,以儲存、減 緩、處理地表逕流。

利用濕地、生態蓄水池、植栽緩衝帶、級配過濾、生態沼澤等 方式處理降雨,使排放水中的總固態懸浮物達到至少 25 毫克/ 升以下。

植栽

防風植栽需位在迎風面距離受保護物 18 至 60 公尺之間。

人類健康 福祉

以地圖、模型、摺頁、解說牌等說明在設計、施工、維護上如 何達到永續。

人類健康 福祉

有開放、半開放、半私密、私密等空間。

人類健康 福祉

停車場有明顯的標示,並且與人行道分隔。人行道自眼睛至膝 蓋高度的視線要減少遮蔽。

人類健康 福祉

出入口要提供開放的視野以便使用者評估基地的使用及安全程 度。

55


第三節維護管理計畫 .短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管理模式以可以自行辦理、使居民能自動自發為原則。主要執行項目如下: 一、環境巡護 (一)定期巡視環境。 (二)各項設施損壞之災害通報及初步整修。 (三)固定時刻清掃環境 (四)半個月修剪一次草皮,間隔三個月養護草皮。 (五)各類喬木的維護修剪。 二、設施管理 設施管理主要為座椅、夜間照明供電、衛生、解說設施等,應定期進行抽查或 整修,確保奇美觀、衛生與品質。 三、目標 (一)植栽狀態良好 (二)維持設施不被破壞 (三)草地生長狀態優良 四、時程 一年四次,於當月的月中 五、成效 達到居民與遊客不衝突且相容狀態。 .長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管理模式以未來捷運系統完工後還能維持現有生態環境,且能讓政府與民眾之間 的關係融洽,並享有高品質的生活水準。 一、長期永續策略 (一)定期巡視環境。 (二)擬定長期永續分配表 (三)定期植栽維護管理 (四)定期與居民開會說明 二、目標 (一)植栽狀態良好 (二)維持設施不被破壞 (三)永續生態 三、時程 至捷運系統完工後兩年。 四、成效 達到捷運系統完工前就已有許多遊客慕名前來,使居民與遊客都能享有高品質生 活的快樂。

56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造園學會、臺灣大學園藝系,民 87,規劃設計理論與景觀評估,田園城 市文化,台北市。 .劉嘉人,1989,景觀規劃基礎調查,地景,台北市 譯,1996,景觀視覺評估與分析,田園城市,台北市。 .劉濱誼,2005,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 .John Ormsbee Simonds、張效通譯,2002,環境規劃設計導論 景觀建築 基地規劃 設計手冊,麥格羅希爾出版 六合總代理,臺北市。 .Richard D. Smardon、James F. Palmer、John P. Felleman、李麗雪、洪得娟、 顏家芝

附錄

5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