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關於我 實習項目 已發表論文 發展一癲癇患者穿戴式手環裝置
平面設計 海報設計 包裝設計 插畫、Logo、圖樣設計 攝影
個人經歷 系學生會 國際志工
4
5
在國三時選擇了設計這條路,高中畢業後確定我和創意這行是脫不了關係。 大學選擇來到台北,是為了開開眼界。 大學前兩年,我參與過外校的聯合社團,在系學生會擔任財務長,跟外系 甚至外校合作過;在班上從學藝股長、衛生股長,一直到現在成為班代,持續 替班上服務。 大一暑假我與 YMCA 的成員前往印度服務,在當地孤兒院幫助院童,替小學 老師代課,同時大開眼界,見證印度混亂與美! 現在,我希望能繼續嘗試跳出舒適圈,精進自己!
8
我喜歡嘗試和挑戰不同的事物和探索宗教、哲學、教育與文化等議題,但 相較於對知識的追求,我認為會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縱使網路非常方便,個人還是喜愛書本的手感,累積了不少閱讀經驗,對 世界的看法或許較同齡人特出,也嚮往冒險接受刺激,希望自己在年輕時多接 觸不同領域、國家、文化的人,不斷的有新的體悟,藉此提升經驗。 高中時偶然接觸瑜珈,藉由呼吸和體位,更認識自己和身體,讓我對於內 在的探索有新一層的認識。
9
中華電信研究院 2016/09/14~2017/09/13
大三時我進入中華電信研究院實習,並在技術服務處的人因美學部門實習。 中華電信研究院為中華電信公司旗下研發單位。,中華電信研究院的任務為「致力於 研發,以促進中華電信集團做好網路效能、營運管理與業務創新,達成其願景。」中華電信 研究院的願景是「成為中華電信實現其願景之有力引擎」,中華電信研究院努力方向為「與 業務結合,想 / 走在業務前面、縮短 time to market、提升產品力、提升生產力、帶動數 位雨林」。 擁有超過 1,400 名員工,其中約 90% 為研發人員。中華電信研究院除研發中華電信集 團拓展業務所需的技術外,更聚焦創新服務、基礎核心技術及前瞻研究,持續從客戶需求的 角度,積極研發提供客戶便利及實用的服務,處理龐雜的跨界整合工作,讓客戶「一指搞 定」,以達到公司高層期許的:「把簡單的交給客戶,複雜的留在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研究院現階段主要研發領域為:1. 匯流服務、2. 智慧聯網、3. 資安應用、 4. 大數據、5. 雲端運算、6. 智慧寬網等。
12
宜蘭競好行 App 介面設計
南科園區交通 App 介面設計 13
台北市政府 _ 尋車導引系統介面設計
14
AR 協作系統 _ 介面設計
15
中華電信網路購物 banner
2017 新春團拜賀卡設計 ( 一 )
16
2017 新春團拜賀卡設計 ( 二 )
發展一癲癇患者穿戴 式手環裝置
孫正馨 1 陳思樺 2 高立 3 林佳儀 4 李宗頲 5 林俊雄* 1-5
明志科技大學管理暨設計學院大學生 1 2
jennifrs59050@gmail.com
anna55she@yahoo.com.tw
3 4
q2313803@yahoo.com.tw
U03337015@o365.mcut.edu.tw 5
*
beddejbd@gmail.com
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 *
jslin@mail.mcut.edu.tw
癲癇病患在台灣盛行率每 100 個人約有將近 0.4~1 人之間,時常有媒體報導當癲癇發作時會 因患者如發聲、局部肢體、全身僵直或抽搐,在旁路人或親友不知所措或對做不適當的協助措 施,可能造成患者傷害。為了確保癲癇發作時能作適當的治療,目前許多癲癇穿戴式裝置被發 展,只要患者貼上或戴上穿戴式裝置,即能記錄病患身體狀況,發作時常會有預兆,只要按下 即能記錄且通知急救單位或親友,進行如吃藥或其他處置方式,但由於社會對癲癇認知不深, 若遇到癲癇患者常大驚小怪,為防止癲癇患者如有咬舌等情形,上述穿戴式裝置尚有不足,因 此本研究提供一情境故事方法,發展一癲癇患者穿戴式裝置,以提供現有產品發展的參考。 關鍵詞:情境故事、癲癇症、穿戴式裝置
媒體報導某一癲癇患者在懷孕 6 個月在百貨 公司昏倒的情況,原本要去上廁所,但覺得有點不 舒服,她意識模糊地看到先生走過來,用盡最後力 氣走到老公前面說:「老公我要昏倒了。」原先太 太以為老公會跟偶像劇一樣把他公主抱起來,衝出 去叫救護車,沒想到先生狂搖太太還來回呼她巴掌, 最後還把手指頭伸進老婆的喉嚨。最讓太太感到丟 臉的是,當時身邊圍了一群民眾,還有很多人都認 出身為名人的先生,尷尬不已。另外,今年 9 月亦 有屬頑固型癲癇患者,自 6 歲半的時候發病,雖然 有按照醫囑服藥、但仍無法控制病情,癲癇發作求 助無門,造成病友昏睡車站大廳。社會對癲癇認知 不深,遇到癲癇患者常大驚小怪,政府對這類病友 的照護資源也嚴重不足,導致很多有癲癇孩子的家 庭求助無門。癲癇若發作持續發作 5 分鐘未停止或 一次接著一次發作才需立即送醫,民眾需更瞭解癲 癇,且不要帶著異樣眼光看待病友。由此可知一般 民眾對癲癇的認知及處理知識缺乏。
50
癲癇(epilepsy)盛行機率估計約百分之 0.4 到 1 之間,是台灣地區學齡病童常見的慢病之一,病患 在台灣,每 100 個人就會有 1 個癲癇。每 100 個患 者裡會有 5 名患者容易因為周遭某些聲音或是看 到某些東西、處碰到會誘發癲癇發作。癲癇生活品 質的好壞,常會受到發作頻率、發作類型、年齡、 患病時間長短、發作經驗、健康狀態、身體活動功 能、藥物副作用、疾病嚴重度、社會支持、教育程 度、職業狀態等有關。癲癇最令人害性的便是毫無 預警的發作,很多被診斷出癲癇的患者,一生都得 背負著隨時發作的可能性,其嚴重時會有失去意識 等痙攣抽搐的狀況,此時若有親友在旁,可第一時 間做出應變而降低可能遭遇的危險,為了預防癲癇 患者在發病時沒有其他人在身旁照應,因此業者開 發能追踨患者的裝置,如 Empatica 開發的 Embrace 偵測患者發病時大腦異常放電的狀況、體溫的改變 和身體不正常的抽搐。當身體發生劇到變化時,即 能將訊息發送至裝置連動的智慧型手機,以便提供 患者第一時間的協助。目前 Embrace 提供患者如 壓力過大時震動提醒放鬆或休息喘口氣(醫療科技, 2015)。雖然癲癇穿戴式裝置能記錄病患身體狀況, 發作時常會有預兆,只要按下即能記錄且通知急救
世界華人工業設計論壇暨明志科技大學技術與教學研討會
單位或親友,但對於如遇到社會對癲癇認知不深, 遇到癲癇患者常大驚小怪,為防止癲癇患者有咬舌 等情形,上述穿戴式裝置尚有不足,因此本研究的 目的在於提供一情境故事方法發展一癲癇患者穿 戴式裝置,並分析市場之機會、構化新產品之雛型, 以提供現有產品改善的參考。
2.1 癲癇或稱腦癇、羊癇、羊癲瘋、羊角風、豬腳 瘋、發羊吊,音譯伊比力斯症,是一種長期性神經 系統疾患,以癲癇抽搐發作為特徵,發作形式可能 是非常短暫且幾乎無法察覺,也能長時間劇烈抽動 (癲癇,2017)。癲癇患者的生活品常受發作頻率、 教育程度、職業等影響。陳秀芳等人(2001)研究癲 癇患者生活品質結果指出,癲癇患者對發作時有較 多的擔心,且擔心若服用藥物,會有副作用影響, 同時有較差的社會支持及有較多的記憶力問題的 產生。對臨床護理人員建議應評估癲癇患者的教育 程度及理解能力,並依照其需要提供適切的相關醫 療資源及技巧,告知正確的癲癇照護知識及相關藥 物副作用產生及處理原則。 癲癇是台灣地區學齡兒童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陳秀蓉等人(陳秀蓉等人,2009)以中部恃區癲癇兒 童家長為對象,進行其對癲癇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調查統計結果呈現家長對於有關發作的處理及兒 童活動相關題目答錯率最高,並提出建議臨床醫護 人員持續關注家長在發作處理與兒童活動限制等 相關知識,並藉由衛政相關機構加強大眾認識癲癇, 增進對癲癇的熟悉度,減少癲癇兒童家長的社會烙 印壓力,以確保兒童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2.2 穿戴式裝置屬於一小型電子設備,通常由一至 數個感測器組成,具有運算功能,能依附於身體, 如使用者的手臂、手腕、腰部等。穿戴式裝置的應 用領域相當廣泛,包括資訊娛樂、運動休閒、醫療 照護、安全等,除了應用服務外,情境感知亦是穿 戴式裝置發展的重點。穿戴式產品相當多元,如頭 戴式智慧眼鏡、腕戴式智慧手環或智慧手錶(Salash et al., 2014; 陳智揚, 2015;工研院,2104)。 癲癇發作起來,傷害患者身體的往往是發作時 的四周環境,只要能提早知道何時發生且在適當安 全的環境下,就不會有生命的危險。為了確定癲癇 發作時能作適當的治療,其最好的方法需要長期的 腦電圖(EEG)的腦電波模式,其在醫院需要昂貴且 耗時的測試,因此,大多數醫生仰賴患者保持在發 作時記錄,但許多患者不易且不能如睡眠時將發作 時間及長短狀態,有效加以記錄,因此為了有效追 踨或監測癲癇發作,許多穿戴式裝置被發展,有貼 劑、臂帶式或腕帶式穿戴式裝置用以記錄心跳、血 51
氧濃度和導電性變化來監測癲癇的發作,以為患者 作第一時間的協助(醫療科技,2015)。 目前癲癇穿戴式裝置只要患者貼上或戴上,即 能記錄病患身體狀況,發作時常會有預兆,只要按 下即能記錄且通知急救單位或親友,但對於如遇到 社會對癲癇認知不深,遇到癲癇患者常大驚小怪, 為防止癲癇患者有咬舌等情形,上述穿戴式裝置尚 有不足,例如媒體報導親友不僅把手指頭伸進去發 作的患者嘴巴裡,還不斷的搖晃跟呼巴掌希望喚醒 患者。情境故事法是一套可運用情境模擬的設計流 程方法,用以預測使用者與產品或服務產生的互動, 可預期使用者內心感受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提供一 情境故事方法發展一癲癇患者穿戴式裝置,以提供 現有產品改善的參考。
本研究之方法從情境模擬的設計方法,瞭解需求之 現況,初步之問卷分析,以至產品構型發展,其步 驟如下: 1 情境 1:患有癲癇的小美在體育課稍稍感到不 適,但還是繼續上課,戶外強烈的陽光,刺激了小 美,小美立刻倒地,不停抽蓄。身旁的同學們,雖 然已知小美有癲癇,但沒有人敢上前幫忙;直到有 人通知校護,才緩解了這場危機,恢復後的小美, 覺得要是自己能當場有東西咬,或許就不會造成別 人麻煩。 情境 2:小王在會議途中,癲癇發作。同事們 手忙腳亂,一時找不出毛巾等物品,情急之下,拿 手給小王咬,神智不清的小王咬得同事滿手鮮血。 事後,雖然同事不介意,小王卻非常不好意思,心 想要是隨身有方便的替代品,就好了。 2 針對發生之情境,一般人遇到身邊的人癲癇發 作會有什麼反應呢?一般處理方式:大多數人都認 為若癲癇患者發作時不放東西在患者嘴裡,患者可 能會咬斷自己的舌頭,所以可能會離開現場找東西 給患者咬。 醫生及專業人士的建議是,別再癲癇患者發病 時放入異物在他們嘴裡,主要是: (1)是防止咬傷別人 (2)是防止東西被咬斷誤食、吞入 (3)是怕塞太多導致窒息 但其實癲癇患者咬東西,有時還是必要的,不 一定會因為咬舌而死亡 ,但的確有可能因為發作
世界華人工業設計論壇暨明志科技大學技術與教學研討會
而咬傷舌頭。為了防止患者因為幾分鐘的發作而讓 舌頭受傷。導致更多的不便,有了適當的穿戴式裝 置。即可在最快的時間自己放入口中,或是由旁人 協助,不但節省時間也不會咬傷他人或自己。
5 (SWOT 若要開發時其優劣勢如下。 (1)
)-針對上述需求,
(S)
3 -初步調查內容如下,結果發 現若癲癇患者發病,親友會因有穿戴式裝置而知道 如何處理。
A. 不同年齡層之患者皆能使用
(1) Q:自己是不是癲癇患者?
C. 外觀多樣,帶在手上不會突兀
(2) Q:有沒有遇過癲癇的人?
B. 除了防咬功能,手環也與醫院做連結,定 期追蹤
(2)
(3) Q:直覺是怎麼幫助他?不敢靠近 、找老師、 找東西給他咬 、或打 119。
A. 成品尚未開發,成本仍未知 B. 耐咬部分如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彈性疲乏, 功能下降
(4) Q:有聽過癲癇的人會咬舌頭或是要塞毛巾嗎? 也是這麼覺得嗎? (5) Q:會拿什麼東西給他?例如隨手看到的東西: 掃把柄、鉛筆盒。
(3)
(8) Q:會不會減少慌張的情緒(會,知道如果沒有 別人幫忙的時候,會不知道怎麼辦?)。 (9) Q:價格(看訂價多少)會不會讓你想買來使 用?(可能會,希望不貴,又可以減少傷 害)。 4 (5W1H)-接下來針對需求 運用需求分析瞭解產品為何發展及使用相關時機, 如下: (1) 生產什麼(What):因癲癇症狀無法預警,所以 以此為發想,讓癲癇患者在突發狀況時,能有 專業用具使用。
( ) A. 台灣癲癇患者人數約占 23 萬人(2015 年數 據)
(6) Q:知不知道亂放東西在他嘴中會傷害到他? (7) Q:如果有了癲癇用穿戴式裝置如手環,對你/ 他會不會比較不會不知所措?(會,會知道 要怎麼讓他安定下來)
( )
B. 創新想法,前無類似產品 C. 雖能以藥物控制,但還是有機率會發作 (4)
( ) A. 患者或旁人仍習慣以傳統方式救治(毛巾、 衣物等) B. 仿製品的出現
6 - 利用產品機會點十字分 析,找出創新產品缺口,企業即可藉由選定市場暢 銷產品作為使用者設計的定位,如圖 1 在右上角穿 戴式手環即對於癲癇患者而言較方便及安全且不 用擔心用藥的副作用。
(2) 使用對象(Who):我們已有癲癇症狀之患者為 第一使用對象。 (3) 使用時機(When):發生癲癇當下,能保護自 己。 (4) 使用地點(Where):居家、戶外、水中皆能方便 操作。 (5) 使用目的(Why):在癲癇症患者在獨自一人時, 能有自救的用具。 (6) 如何使用(How):癲癇發生時,咬住手上手環 的彈性部分,能有效防止咬到嘴部柔軟組織, 確保人身安全。 52
圖 1 產品定位十字分析
6
-實際針對開發出穿戴式手環
世界華人工業設計論壇暨明志科技大學技術與教學研討會
針對市場通路規劃之服務藍圖如圖 2 所示。
癲癇患者所需的產品-癲癇手環之雛型及使用示意, 以提供相關產品廠商開發之參考,為能提供更好的 產品及服務,廠商開發時宜慎選相關材質及依使用 者特性如宗教、年齡、習性開發適宜之測試使用產 品。
1. 工研院,2014,穿戴裝置引領下一波產業變革, 跨 業 創 新 與 整 合 全 面 啟 動 , 取 自 https://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jobwante d/docDetail.aspx?uid=1590&docid=27899。
圖 2 產品發展之服務藍圖
7 發之使用者示意及雛型如圖 3 及圖 4。
-產品開
2. 生活中心,2017,癲癇發作求助無門,病友昏 睡 車 站 大 廳 , 蘋 果 日 報 , 取 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 e/life/20170911/1201885/applesearch/%E7%99% B2%E7%99%87%E7%99%BC%E4%BD%9C% E6%B1%82%E5%8A%A9%E7%84%A1%E9%9 6%80%E3%80%80%E7%97%85%E5%8F%8B %E6%98%8F%E7%9D%A1%E8%BB%8A%E7 %AB%99%E5%A4%A7%E5%BB%B3。 3. 陳秀蓉、黃芸芳、賴其萬、範德鑫,2001,癲 癇病患生活品質之探討,慈濟醫學,第 13 卷, 第 1 期,頁 47-55。 4. 陳秀蓉、黃俐綾、黃玉蘋、楊惠娟,2009,癲 癇兒童家長對癲癇知識與態度量表之初探性應 用,台灣醫學,第 13 卷,第 6 期,頁 547-557。
圖 3 產品使用示意
5. 陳智揚,2015,穿戴式科技,科學發展月刊, 第 512 期,20-25。 6. 蔡維歆,2017,老婆懷孕暈倒被呼巴掌 沈世 朋當癲癇處理,蘋果日報,臺北報導,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 e/entertainment/20170914/1203995/applesearch/ %E8%80%81%E5%A9%86%E6%87%B7%E5% AD%95%E6%9A%88%E5%80%92%E8%A2% AB%E5%91%BC%E5%B7%B4%E6%8E%8C% E3%80%80%E6%B2%88%E4%B8%96%E6%9 C%8B%E7%95%B6%E7%99%B2%E7%99%87 %E8%99%95%E7%90%86。
圖 4 產品雛型-癲癇手環
穿戴式裝置目前受到關注且以驚人的趨勢成 長,然而在發展時仍需考量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對 於癲癇患者,周遭親友發現其發病時,瞭解及適當 的處理知識反而是必要的,因此本研究從使用者發 生情境構想使用者的需求現況及分析,進一步設計 53
7. 醫療科技,2015,能有效追踨發作之錶型裝置 -Embrace,取自 https://router-u.com/archives/category/%e9%86% ab%e7%99%82%e7%a7%91%e6%8a%80/。 8. 癲癇,2017,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AB%E7 %97%AB。 9 Salash, H., MacIntosh, E., & Rajakulendran, N., 2014. Wearable Tech: Leveraging Canadian Innovartion to improve health, https://www.marsdd.com/wp-content/uploads/201 5/02/MaRSReport-WearableTech.pdf.
世界華人工業設計論壇暨明志科技大學技術與教學研討會
海報設計 包裝設計 插畫 Logo、圖樣設計 攝影
POSTER& INFORGRAPHIC 海報以及資訊圖表設計
25
裝置藝術海報設計
26
裝置藝術海報設計
27
cyberbullying , talian Poster Biennial, Finale Ligure (IT) 28
酒杯品牌廣告海報
29
資訊圖表設計
30
2015 年度視傳系系費表
31
32
PACKAGE 包裝設計
33
華元波的多洋芋片改造設計 ─找出市面上待改進的包裝,替它們換上新衣。
34
馬鈴薯是洋芋片的主要原料,因此以馬鈴薯作吉祥物,透過插圖、配 色,另客戶產生共鳴,吸引目光。
35
蔥爆牛肉包裝展開圖
蜂蜜奶油包裝展開圖
奶油洋蔥包裝展開圖
36
發想要點 : 吉祥物如何與口味互動,產生趣味性。
37
38
小麥啤酒瓶裝
BRY 班露啤酒大賽 ( 參賽 ) 美酒 + 顏質 =???
39
黑啤酒易拉罐
簡單、年輕的圖像化。讓黑啤酒有一番不同以 往的新氣象。
黑啤酒展開圖
40
小麥啤酒展開圖
圖案化的小麥,在架上就讓人一目了然。
小麥啤酒易拉罐
41
香蕉口味啤酒瓶裝
香蕉啤酒是最特殊的口味,如何眼睛一亮,是關鍵。 在外衣要呈現香蕉口味也是一大重點。
香蕉啤酒展開圖
42
LOGO,ILLUSTRATION &PATTERN 圖樣標誌、插畫
43
44
拼貼藝術活動標誌設計
展覽活動標誌設計
品牌巧克力單品文字標誌設計
45
歐洲傳統編織風格圖樣設計
46
47
48
PHOTOGRAPHY 攝影
49
50
51
52
53
54
駐守在 101 附近的護樹聯盟,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市 中心中,顯得格外諷刺。
55
56
系學生會 國際志工
57
STUDENT UNION 系學生會
58
第 12 屆視傳系學會
2015 這一年,大家一起甘苦走過。我們與別系開會討論、吵架,只為爭取最 好的給視傳系,每一位幹部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出來開會,也在活動中擔任要角。 大家為的就是一個信念─讓視傳系更好。 與別系辦活動、開會,最容易因為保障各系利益而產生衝突,這時溝通還是 一切解決之道,了解每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不同,所以方法就變得很重要,強 硬和柔軟之間要取得平衡之道;系會成員相處融洽、互相理解、支持也是一個團 隊團結的核心。 我自己很高興能成為其中之一,這一年當中擔任財務,我學習很多。如何發 言爭取自己的權利,開會時提出更好的想法等等,金錢運用要細心也要果斷,雖 然有苦也有樂,但是是值得的。
59
60
Incredible India 61
Volunteer
62
在印度這個陌生的國家反而能更貼近自己,這就她的魅力;在印 度我嘗試與不懂英語的幼稚園兒童溝通、替偷懶的老師代課、第一次 參加獨立日升旗慶典、跟天真的孩子在營火前跳舞,親眼見到牛在路 邊大啖垃圾、乞丐向觀光客磕頭、美麗又古老的廟宇,我看到印度的 亂與美,不愧是「Incredible India」 參加志工的行程,讓我更了解世界各處人民的需求,貼近他們的 另一面,藉由觀察我體悟到每個國家的正與反,回過頭自己對台灣也 有不同的認識。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