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目錄 十本台灣在地雜誌 -----------------------04~17
美味可口的視覺 --------------------------18~29
雜誌研究所 3x3 課堂 -------------------30~41
當個專業雜誌研究生 --------------------42~47
3
4
發刊言 Editorial 雜誌研究所,喜歡雜誌而湊在一起的三位研 究生,原因就是這麼單純沒什麼,我想每個人心 中都有屬於自己喜歡的雜誌,不會嚴肅的分析雜 誌,我們用分享跟觀察的角度,像是會煮私房菜 的媽媽,偷偷的告訴你私房料理美味的秘訣。 分享了十本雜誌,攪文嚼字顧名思義就是咀嚼文 字,細細的品味雜誌的魅力。 帶你看看美味又可口的視覺設計,為什麼一看就
陳婷怡
被吸引,其中的細節一一解答。
Ting Yi Chen
雜誌的行銷通路看似好像很簡單,但是之中還有 很多問題點。 用藏私但是不藏心的訪談專家內容,就像是三堂 必修課,讓我們更認識雜誌。 從有到無的一本雜誌,精華都在這裡。 這道菜叫做雜誌研究所 來! 上菜了 ! 柯俊仰 Jyun Yang KE
李嘉欣 Kayan Lee
5
目錄
台 灣 在 地 雜 誌 私 房 菜 08p-19p
美 味 可 口 的 視 覺 22p-25p
一 本 小 誌, 怎 麼 辦? 28p-31p
雜 誌 研 究 所 3x3 課 堂 28p-43p
當個專業雜誌研究生 44p-45p
6
上菜了 十道雜誌私
房菜
!
7
8
台灣
01
秋刀魚
目錄用主題相關的建築物或是風景為主,再將 視覺引導在文字,直式的目錄編排,易懂也會 因 這 樣 的 方 式, 方 便 仔 細 看 完 目 錄。 在 雜 誌 上都有統一或是類似的編排,主題都會很容易 地看到。例如:以地圖的方式跨頁呈現,標出 所在地再用文字加以說明關於日本的多面向主
《秋刀魚》是臺灣第一本用中文撰寫,集結生
題,很像是資訊類的訴說。
活、藝術、設計、歷史、科技等多面向主題的 日本文化誌,從淺略到深入,邀集臺灣與日本
幾乎沒有什麼廣告頁,有少數的廣告頁在內,
寫手,匯聚不同角度面向的看法,滿足想要到
都有經過設計或是編排,廣告都跟日本有關係
日本旅行的遊客、研究日本文化的學生、欣賞
都沒脫離,在雜誌裡也不會略顯很突兀。
日本藝術的上班族。 文 字 內 容 易 看 得 懂, 很 生 活 貼 近 人 的 一 本 雜 試讀了雜誌,首先封面都用很鮮豔或是舒服的
誌,如果以地區性的雜誌比起,日本算是範圍
顏色很吸引人,令人食指大動的感覺,簡單的
比較大的,所以內容較為廣泛複雜,因為他每
配色跟文字的運用很大方,文字也很容易可以
一期都是綜合整個日本在精心挑選主題,然後
閱讀的清楚,光是這樣就加很多分了。
在與台灣作為連結。
9
台中
02
暖太陽
No. 4 〈曬太陽的人〉、No.5〈暖陽的住地〉 No.6〈川域特輯〉暖太陽改版後出的這三期雜 誌,以台中土庫為出發點,慢慢將故事延伸到 周遭的環境以及故事,三個人和三件事情每期 雜誌裡面都沒脫離過這個核心,在生活上面我 們沒注意到,或是已經習以為常的地區,景物,
《暖太陽》一本台中未曾出現過的編輯企劃,
一張椅子或者是常常經過的川域,雖然看似好
以台中土庫里為中心,非旅遊導覽、非生活指
像 沒 什 麼, 但 是 這 些 故 事 都 跟 我 們 的 生 活 連
南,而是關注慣常風景以外的未境之地,藉由
結,用這樣的題材方式,雜誌內容更貼近我們
與在地的接觸互動,談論台中的三處地域、三
的心裡,下次經過的時候反而會更加注意那個
個人和三件事。是屬於市民的觀點、常民的論
小地方、那常常經過的河川,一本雜誌題材跟
調,發現我們時常欲言又止的暖日美景。
內容會吸引人很重要。三本封面都很類似的景 圖,陽光透過樹滲透的光線,好比這本雜誌滲
台中,這個城市總是日和天暖著,而沐浴在這
透到我們的生活,用活潑鮮黃色搭配手繪的插
暖太陽底下的生命,一直是帶著徐緩的姿態,
圖,風格上面給人很愉悅的氛圍。
默 默 塑 造 起 自 己 的 樣 貌, 就 在 這 樣 日 和 暖 陽 下,曬出了關於這個城市裡的夢想軌跡。
10
台南
03
透南風
季刊創刊號的主題是「深培」,文中的土窯烘 培龍眼、咖啡豆都跟”培”字有關係,培也跟 土地有關係,至於更深層一些的意義則是他們 希望能深度”培”伴南方的人事物,也想表達 透南風與土地有深度的關連性。
《透南風》迎著微風與暖陽回到台南鄉村,以
把南方土地上正在發生的這些有趣而迷人的故
溫柔獨特的眼光挖掘藏於土地與老漁農夫的動
事敘述讓讀者知道,就像一個好朋友一樣,有
人故事,感受最具生命力的台南在地氣息。
關於節氣的、關於勞動、文化、技藝、產業, 還有關於人的。
透南風工作室是長期在南部地區從事影像創 作、社區營造、藝術文化工作的年輕人,因著
透南風讓我覺得很樸實,雜誌的封面沒有很華
熱愛這種南方獨特的氣味,秉持著與人分享的
麗的配色跟排版,反而給人一種很老實單純的
態度,還有點嚴肅的背負著幾分社會改革的責
感 覺, 剛 好 跟 它 的 內 容 一 樣 相 輔 相 成, 內 容
任,因而成立以「南方」為品牌的美麗夢想!
介紹都是關於南方土地上的故事,有農村等等
他們從土地、文化、節氣作為初始的發想。
的話題,所以看的時候反而很容易進入雜誌裡 面,不會覺得雜誌跟內容格格不入。
11
台南
04
正興聞
像小時候做班刊。」《正興聞》創刊號只有 10 頁,封面很認真地 kuso 了日本雜誌《BRUTUS》 的松浦彌太郎特輯。
第二期封面是三位身穿鮮艷紅配綠的阿姨在艷 陽 下 憨 笑, 手 中 竹 籤 分 別 串 上 獨 門 美 食 炸 肉 《正興聞》台南有條不到 100 公尺的正興街,
丸、灌米腸,和麻油滷(暨登上封面後「正興
幾間相熟的店家串聯辦活動辦上了癮,甚至發
三姝」正式出道為市府拍了登革熱防治廣告)。
行了街道特刊,這本號稱「全球視野最窄的雜 誌」,街區聯手翻轉體制、凝聚在地生命力的
第三期以失敗者特別企劃為主打,以現在的流
歡樂展現。
行用語 作為連結,「失敗的氣味是來自那些自 以為成功的人。」整本雜誌的內容讓人感覺很
創刊初衷是為了籌款,希望一年能出四刊,利
滿,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片還有價錢也是,整本
潤做為一筆固定基金讓街上能運用,內容全取
就是給人很經濟又實惠。在每一期的主題都讓
材自街上尋常又不簡單的人事物,第一期感覺
人覺得很有趣,帶一點黑色幽默,內容編排雖
像是把一疊 DM 印在一起,中間騎馬釘,手工
然不像是很專業卻又很故意的感覺,感受到雜
『去背』,剪剪貼貼印黑白 A4 出來校稿,很
誌透露出台南正興街的純普味道。
12
台北
05
五花鹽
以「五花肉」形容原本肥沃的土地,「鹽」就 是乘載這塊肥肉的海洋,千年來這塊肉泡在海 洋裡,人們發動戰爭與屠殺讓煙硝砲火踐踏這 塊土地,「五花鹽」就取自如此的思考邏輯下 而出現的雜誌名稱。以雜誌作為管道,試圖將 生活周遭許多已存在許久,但需要消化與編輯
《五花鹽》一份每季內容不同,題目不一定,
過的長篇內容輕量化,出版成專題雜誌。
但都是貼近土地的、議題的、歷史的、文化的
首刊以艋岬「青山王」等信仰文化為題,談漢
的專題。討論著我們熟悉或不熟悉,但總是像
民 初 至 台 灣 時, 憑 藉 著 宗 教 信 仰 得 到 心 靈 安
呼吸一般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大小事,以及我們
定,也將人們凝聚在一起,透過口述採訪與實
應該關心,但卻被有意無意錯過了的代誌。
地隨香,配以插圖佐以攻略,以雜誌的形式與 大眾接觸,第二期以台北「十四張」為題出刊,
編輯說 : 「它看起來可能很年輕可愛,但包藏
第三刊則是「西門街 × 榮町通 × 衡陽路」,他
禍心。就像五花鹽一直以來的狡猾,用輕鬆的
們認為「無論好壞,優劣,堪與不堪,這都是
口氣,偷渡沉重的議題。」
我們的歷史,我們台灣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他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歷史,昂首踏實希 望將來的任何人都能平穩地繼續前進。
13
高雄
06
什貨生活
「想提升鹽埕的凝聚力。」原本以為自己無法 寫 作, 卻 在 實 際 動 筆 後 發 現 自 己 也 能 為 了 家 鄉,寫出上千字敘述鹽埕,「有些事情沒問過, 就永遠不會知道。」
以鹽埕大百貨為據點的刊物,利用地方實踐, 《什貨生活》高雄市鹽埕區叁捌旅居發行,他
而蒐集了生活片段,拼湊成鹽埕的日常模樣,
們盼藉雜誌帶領更多人走進鹽埕,「看見居民
包含食衣住行、四季分野或世代,不同視角,
日常,拾獲生活美好」。
不同向度,排列組合成各異其趣的單元,詮釋 了生活不過是如此,卻又有別於其他恰到好處
「什貨生活」有兩個涵義,以前鹽埕區宛若大
的獨特。並以食、衣、住、行為主軸,只發行
型的百貨公司,「什貨就是百貨」,來到鹽埕,
四本,一本扣緊一種主題,每刷僅 800 本,雖
就像逛百貨公司,食衣住行,各式各樣物品都
非 令 人 發 財 的 雜 誌, 卻 也 申 請 到 文 化 局 的 補
有,滿足消費者需求;「什貨」也音同「拾獲」,
助,能自行營運不致虧本。邀請來自不同縣市
回首過往時光,撿拾日常生活片段。負責人邱
背景的人踏上這塊土地,品味老區的美好。透
承漢說:「想留下鹽埕的歷史和傳達美感,是
過《什貨生活》打破空間限制,帶更多人走入
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鹽埕,看見居民的日常,拾獲生活的美好,從
14
台北
07
連雲誌
連 雲 誌 算 是 一 個 比 較 不 同 的 面 向。 他 們 認 為 「連結」是創意人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透過採 訪,我們可以把更多人事物串連起來,不同的 經驗在這裡交流,可以激盪出更多的想法。
他們不停地思考「設計的創意平台」能為大家 《連雲誌》以「分享吧!」為理念,透過分享
帶來什麼?能留下什麼?然而「得到靈感」是
讓大家一起能夠交流和成長,因為他們都不是
在設計的過程中最美好的一件事,所以決定以
大的公司,大家平常原本就很樂於分享,和大
zine 的方式,來分享生活中的靈感來源。
公司的競爭比起來不一樣的地方是:大家都知 道自己的定位,透過分享不同領域的經驗,可
這本刊物將以四個面向延伸,從設計相關工作
以減短彼此摸索的時間。這部分是一般公司比
者們的生活經驗與感知,窺視靈感與設計之間
較 不 容 易 達 到 和 取 代 的 部 分, 在 地 下 連 雲 裡
的種種可能。
面,只要繞一圈就很容易知道大家現在在做什 麼,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交流。
15
台灣
08
風土痣
有內心的關注,結合自己發聲的方式,業餘報 刊《風土痣》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創造一 個自主的觀察平台,凡事再多一點可能性,再 多一點幽默感,再多一點生活樂趣,這是《風 土痣》的想像與期待。
《風土痣》是一本以台灣鄉間農村等等的主題
整體以插畫的手繪風格,很無厘頭的背後卻有
的雜誌, 有內心的關注,凡事再多一點可能
著用心說明,傳達台灣農業的精神在裡面,可
性,再多一點幽默感,再多一點生活樂趣,這
愛的東西總是會使人會心一笑,而且也比較讓
是《風土痣》的想像與期待。
人淺顯易懂。編排的方式很像是手札筆記本, 正確來說很像在寫一本日記,記錄著台灣農業
並在期待深入淺出地探討台灣生活風土條件之
的 故 事, 是 想 訴 說 給 讀 者 還 是 自 己 的 那 種 氛
後,進一步地,還有風土條件的風土條件,循
圍,我覺得日記的編排與文字敘述也是一種不
序漸進地學習發問風土條件「如何」結晶化多
錯的方式,不會很制式化,反而更貼近人心。
元分殊的台灣農業,並多一點了解「為什麼」
每次主題跟文章都有故事性在裡面,像是醃漬
是這些風土條件而非那些被忽視、排擠、邊緣
好吃的秘訣跟瓶子器具都有關係,除了讓讀者
化的風土條件。
容易被吸引閱讀,內容也很重要。
16
台灣
09
大誌
是由大智文創獲得 The Big Issue 中文版授權發 行的街頭報,於 2010 年 4 月 1 日發行創刊號「愚 人世代」雜誌內附幾米海報,每月一刊。
帶著觀點看世界的雜誌也正因讀者群所面對的 空間條件不同,所肩負的時代任務也不同,面 《大誌》The Big Issue 是一本創始於英國倫敦
對一個多元社會時代的到來,大誌沒有選擇單
的雜誌,自 1991 年成立至今已經達 20 個年頭,
一價值與批判的立場,在許多觀點與議題陳述
雜誌內容涵括時事、社會議題及藝文資訊,目
上,儘管可以是操作成熱血議題,例如環保等
前於英國、日本、澳洲、韓國等十個國家以不
社會議題等,但大誌多選擇退一步來論述,因
同版本的形式發行;特別的是,這份刊物的通
為不希望讀者因此而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
路,是透過 Homeless 來販售。該組織是由兩個
用自己的觀點與方式來看這個世界,不要人云
部分組成,一個是以有限公司模式,負責生產
亦云。這也是為何台灣大誌創刊迄今,雖然會
和配送雜誌到街頭的小販通路,另一個則以非
以大眾熟悉的藝人為主題封面人物,例如張惠
營利組織的形態存在,以幫助這些小販們解決
妹、陳昇、陳綺貞與五月天等,但是他們都有
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
一 個 共 同 的 特 色, 就 是 都 有 獨 特 看 世 界 的 觀
控權。
點。
17
台北
10
「Taipei Post」是台灣第一份以「台北」為範圍
Ta i p e i P o s t
的非主流生活報刊,並以「Read the Newspaper, Drink water.」(看報,喝水)做為其口號,在 「小誌」時代中,再度實踐了年輕創意出版人 對於媒體、對於台北的更多想像。
《Taipei Post 》靈感來自於長期深耕於藝術雜 誌的總編輯李依依所發想,一份以台北出發的
Taipei Post 的視覺部分將由經驗豐富的 陳崇文
刊物,結合設計、生活風格、在地文化,做出
出任總監,他指出,報紙是每天不可或缺的資
一份具有情感、具有人文溫度的報刊,並且邀
訊載體,因此選擇了以報紙的形式,將這份刊
集各界創意人士共同詮釋台北印象,比如一首
物定位為城市的生活畫報,以精心設計的版面
詩、一篇時事、一種味道、一棟建築,甚至一
視覺風格,能讓讀者不僅看見從未注意過的台
件服裝、一段記憶,深入挖掘一座城市的文化
北,也能將這份細緻與優雅成為台北的驕傲。
與思想,帶給讀者更為豐足的城市想像,以非
但這一切都並非易事,讓在台北生活的你,感
主流的人文角度,重新詮釋台北的生活哲學與
受不一樣的溫度,也讓亞洲看見屬於台北的文
態度。
化風景,發現在台北的城市角落中,埋藏著深 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18
美味可口的視覺 雜誌視覺分析 以現今流行的大誌雜誌為分析與討論的範例,藉 由以下的討論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雜誌在視覺呈 現的部分,是有一定的原則與方式,以比較輕鬆 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就以下四個部分做分析與簡 單的介紹,網格系統,視覺順序,流行趨勢,影 像與插畫選擇。 簡介,(文章取自大誌雜誌官方部落格) The Big Issue 是一本創始於英國倫敦的雜誌,自 1991 年成立至今已經達 20 個年頭,雜誌內容涵括 時事、社會議題及藝文資訊,目前於英國、日本、 澳洲、韓國等十個國家以不同版本的形式發行; 特別的是,這份刊物的通路,是透過 Homeless 來 販售。該組織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以有限 公司模式,負責生產和配送雜誌到街頭的小販通 路,另一個則以非營利組織的形態存在,以幫助 這些小販們解決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 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19
1. 網格系統 以網格系統為方式,以參考線去分析時,簡單的可以發現一個結論設計師,對於網格系統的嚴謹度是 非常重視,在每一文案在呈現時,都會有所依據。 (以下圖例取自 justfont 網站 )
20
主題:FEATURE 戰地。攝影記者 Photojournalism 攝影記者| David Guttenfelder
COVER STORY 蘇打綠。Sodagreen 沒有答案,通常才是生命唯一的答案
編排方向:橫式編排 字型應用:明體,黑體 圖像背景:實體影像 - 人物
21
主題:FEATURE Neighborhood。街區 以廣場為脈動中心的共有社區|巴黎十九區節慶 廣場 Place des fêtes 曾屬於美軍基地的庶民小町|東京西立川 Nishitachikawa 活躍的市民運動與小鎮集體精神|亞爾文帕市陽 巴區 Jamppa 北商業南文教的中世紀風格圓環社區|舊金山帕 羅奧圖 Palo Alto 舊生活與新文化的質樸街坊|高雄鹽埕區
編排方向:橫式編排 字型應用:明體,黑體 圖像背景:實體影像 - 人物
22
2. 視覺順序 第一眼的視覺動態都是先進入影像與圖像 文字尺寸大小依照的規律 1. 大誌 Dig issue 標誌 2. 雜誌主要主題 3. 次主題 4. 期數 5. 主題文案
23
主題:FEATURE Wild。Trail 步道 這個世界 不需要故事。 對我而言,我並不需要知道這個世界的故事,或是以我的故事去了解這個世界。單純地,我只希望能 拍攝到那令我動搖的事件(事實)。而身為旁觀者,能夠有著將事實釐清的力量,這也是我唯一的立 場,因為背著相機的我,一直都是一個旁觀者。 編排方向:直式編排 字型應用:明體,黑體 圖像背景:實體影像 - 景色
24
3. 流行趨勢 大誌雜誌在挑選封面視覺會先掌握現階段具有可 看性,或是在社群網路高討論的話題,再提出新 的看法。
25
主題: FEATURE 大報。Broadsheet 當我們失去了記者、編輯、獨家新聞與報紙版面, 當我們失去新聞報導、資訊以及城市與社會的連 結,結果,最後我們也失去了自己。 A Hard Day’s Night 披頭四電影《一夜狂歡》五十週年導演專訪 編排方向:直式編排 字型應用:明體,黑體 圖像背景:實體影像 - 人物
26
4. 影像與插畫選擇 封面上視覺的部分在影像選擇是會以較為有張 力的人或是景色來做選擇。插畫的部分使用的 部分較為廣闊,甚至會嘗試新的題材與技法來 配合主題。
27
28
一本雜誌,怎麼辦? 「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一本雜誌。」 如果這句老梗你已經聽過無數遍,卻沒有被嚇跑, 或者是你還真的想試試陷害自己...
問題 1:資金從何而來? A. 靠自己:掏錢掏心掏肺做雜誌 B. 靠大家:群眾募資 (crowdfunding) 常用平台有 flyingV、嘖嘖、kickstarter、indiegogo
C. 靠政府:申請文化部的補助計劃 以出版計劃申請,或把雜誌列為計劃的一部分 過往例子:暖太陽、什貨生活、貢丸湯、952 vazay tamo
29
問題 2:一本雜誌,怎麼賣? A.
B.
直購
C.
D.
網路書店
怎 麼 辦 ? !
網拍平台
實體店面
*通路不只是銷售管道,更 是非常重要的宣傳平台。除 了上架,不妨聯合起來做些
30
31
雜誌研究所 3x3 學堂 雜誌研究所,開課囉! 3 個菜鳥研究生 VS 3 位紙本專家。
因為太緊張在門外來回踱步,差點被當賊… 臉不紅耳不熱在市集期間打擾人… 擺烏龍忘記錄音…
儘管錯漏百出,但每次訪談過後,心情都會從緊張切換到興奮,越覺出版這件事有趣。 現在就公開我們的菜鳥筆記!
32
咱誌 Let’s Zine
「以介紹台中與東京各 12 個社區社群空間之記錄
編輯閱讀的多維空間
作為主要內容,其中包含編輯者前往東京拜訪與 策劃展覽的紀錄為主軸,以簡潔的編排與雙語的
時 - 2015.11.28 4pm
內容呈現。」
地 - 本冊 Book Site
—
社群別冊
人 - AJ / Janeni / 可謙 關於《暖太陽》 「咱誌 Let's Zine 的創立源自於實體展覽空間——
Q: 《暖太陽》是受「土庫之心文創聚落」委託製
佔空間 Artqpie 結束後的一個啟發。以雜誌和書
作的刊物,你們最初的接觸、溝通是怎樣的?他
的方式介入群眾,和居住的城市與人對話,搭配
們對紙本《暖太陽》的期望是甚麼?你們的期望
實體空間的再現,目前以台中為基地緩慢向外發
又是甚麼?
展。」
A: 認識《暖太陽》的人是因為搬來這邊(本冊
—
咱誌 Let's Zine
現址)。《暖太陽》整個出版計劃一共有六期, 他們輪流當主編,編了前面三期,都是免費刊物
「發聲自台中市西區土庫里的閒散台中腔,一本
,後來因為出現意見分歧,決定找外包。他們來
隨興又細密地記錄了台中城人文、地景及生活質
找我們的時候,其實我們本來就有想做類似的東
感的雜季刊。」
西,就這樣一拍即合。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我
—
們協議好,除了 logo、名字不能改,其他重新再
暖太陽
來。前三期的內容以店家為主,感覺像是店家的
33
介紹,雖然店家於社區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還是
台灣的雙語雜誌很少,所以我們希望可以做到這
有些東西沒有被表現出來。地方誌多少會帶來一
一點;圖像方面則有插畫和攝影。我們與《暖太
些訪客,所以我會思考我們希望來的訪客是怎樣
陽》的人在前期聊了三個月,關於甚麼要保留,
的人,試著為他們提供了解這個地方比商家更多
甚麼可以改,當開始執行以後,每次提案都很順
的事的可能性。我們也不希望看了這本書的人會
利,編輯也很自主。
打擾到社區的居民,所以我們選擇帶出這個地方 的感覺,試圖改變點對點的觀光模式,鼓勵大家
Q: 你們從甚麼角度編輯?又希望帶給讀者甚麼?
享受走動的過程。
A: 我們自己的生活觀點。我們給的不是答案,不 是肯定句,而是對生活的提問:你有沒有想像過
Q: 可以分享一下每期的編製流程嗎?
這樣的生活,你會喜歡嗎?所以不是歷史,也不
A: 我們不再只是講土庫里,因為前面三期已經講
是報導。熟悉的事情,你可以在到埗以後問路邊
蠻多。里不可能是蓋一個圍牆,把所有人關在裡
的人,例如最好吃的魯肉飯在哪裡,這是我心目
面。我們不強調土庫里的特色,反倒是探索它與
中的小旅行。而且推薦這種方式已經有很多人在
其他區域的關係。我們一開始就清楚要做三期,
做,那不是我們想做的,我們比較希望是在他們
然 後 去 看 地 圖, 找 來 附 近 其 他 我 們 也 喜 歡 的 區
來到以前,激起對在這個地方生活的更多想像。
域,延伸出「三個地方、三件事情、三個人」的 概念,貫穿整本書。至於構成的元素,文字方面
Q: 以你所知,《暖太陽》這個出版計劃在社區內
是雙語,中文和英文,因為我覺得台中在語言上
與外界各有甚麼迴響?
對外地人並不是很 friendly,而且對比其他地方,
A: 有些住土庫里的人,他們看到會很興奮:「這
34
個河就在我家旁邊!」外地人就會好奇為甚麼要 做這件事,其實目前台中的文化是很難定義的,
Q: T to T Community Space /《社群別冊》呈現了
所以我們會回答說是希望塑造台中的形象。資訊
東京、台中的多個空間,他們怎麼看這個計劃?
型的刊物已經很多,我們想提出一個觀點,而其
你覺得計劃有串連的效果嗎?
他縣市的人對屬於台中的觀點也蠻感興趣,所以
A: 台中的其他 11 個空間聽到這個計劃,反應都
會邀請我們去分享。
是正面的,但因為這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比較新 鮮,所以在初期有點迷惑他們該做甚麼。在編輯
關於《社群別冊》
上,主要是讓每個空間說出自己的故事,我們只
Q: 請介紹《社群別冊》。
會擔當引導的角色。過程中發現他們與日本的空
A: 《社群別冊》從一個展覽開始。這個展覽 來
間有很大的差別,有些說故事的方式比較硬,或
自日本,他們挑選了東京 12 個跟社區有互動的
是偏向官方,所以我們會按照空間的屬性提供日
空間,策劃了這場展覽,在 2013 年直接於台北
本那邊的內容給他們參考。
的田園城市舉行。我們覺得這個展覽很棒,希望
最後展覽辦在佔空間與戶方兩個場地。本來還想
可以帶到台中,日本的團隊也初步同意,只是覺
把展覽帶到其他空間,或者是讓更多可以發生在
得單純換一個場地進行,會很無聊,希望我們加
這 12 個空間,構成一條路徑,但礙於時間的限制、
上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往來,我
期望上的差異,最終無法實現,有點可惜。
們最終得出這個提案,就是以台中的 12 個社群 空間,對應東京的 12 個社區空間,同時以展覽
Q: 跟你們過往的出版相比,《社群別冊》的議題
與出版兩種方式呈現。
比較硬,你們如何引起大家的興趣,讓更多人看
35
見它?
的外國朋友。從以前的老屋風到現在可能是地方
A: 要把它編輯得好看!封面照片的角度就想了很
誌風,這件事情是好的,離開家鄉的人看到這個
久,還有手工線裝,這次的設計獲得蠻多好評。
也許會很開心,可以拿著跟其他人分享,但除了
另外在邀稿上也花了一些時間,推薦序與延伸的
跟隨風潮,也要去想它的由來。
專題文章,因為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研究吧,所 以我們請了一些專家分享其他地方的案例,最後
Q: 再說回佔空間,你們一直做的事情橫跨多個
加上花絮的部分,輕鬆一點。我們甚至還做了一
領域:出版、建築空間、策展等等,在刊物說空
張海報大小、精緻的大台中地圖。
間,在空間展刊物,你覺得這種方式又帶來甚麼 效果?
有的沒的
A: 最初是一個空間結束,想把曾經在空間發生的
Q: 台灣在過去一年出現了很多以「地方文化」
事情給大家看,所以把 3D 的情景壓縮到 2D 的紙
為 主 題 的 刊 物, 例 如《 什 貨 生 活 》、《952
本上。建築的話,不見得可以一直待在那個地方,
vazaytamo》、《貢丸湯》、《正興聞》,你對這
但紙本卻可以一直被翻閱。像是日本的展覽,不
個現象有甚麼想法?
論大小,一定會搭配一本刊物。刊物可以是展覽
A: 所謂地方誌,不應該是給地方的人看,而是給
的整理,反過來展覽也可以讓讀者更了解刊物背
外來的人看。我們覺得現在地方誌很多,但並沒
後的故事。
有做到雙語,沒辦法讓更多人了解那個地方。像 我們做翻譯,事必要跟更多人連結,翻譯的人可 以了解到台灣的文化現象,也會把刊物分享給他
36
許哲寧
個台灣,那感覺就不太像是地方誌。譬如說,《藍
開採埋藏地方的寶石
寶石》不是想要做高雄而已,而是想要介紹整個 台灣的東西,所以我沒有管它是不是地方誌,我
時 - 2015.12.12 1pm
覺得它就是一本雜誌,但其他人看《藍寶石》會
地 - 實心裡 河畔廣場
覺得它是地方誌,因為它是在高雄做的。但如果
人 - 哲寧
是大都市,像東京、台北,可能是都市裡的一個 個區,你才會覺得它是地方。所以也許不需要定
『1991 年的八年級生,在誠品賣過雜誌、也擔任
義甚麼是地方誌。現在有點像是,不是來自大都
過《小日子》執行編輯,後來創辦了臺灣地方誌
市的就是地方誌。
《藍鯨》和日本文化誌《秋刀魚》,2015 年離開 一直讓自己鼻子過敏的臺北,移民高雄,發行刊
市 場 是 不 斷 進 化 的。 我 們 以 前 很 習 慣 看 大 的 雜
物《藍寶石》紀錄地方新聞,幾年前還成立了「雜
誌,都市的人開始厭倦;我們看雜誌是希望想快
誌上癮俱樂部」致力推廣雜誌閱讀環境。』
速知道別人不曉得的東西,因為都市的人不會常
- 哲寧
常跑到地方來,所以做地方誌的人就很容易找到 題材。像《藍鯨》講高雄的哈瑪星,台北人不會
關於地方誌
知道哈瑪星是甚麼。
Q: 你對地方誌的定義是甚麼?它在雜誌市場的定 位又是?
Q: 你怎麼看台灣地方誌這個現象?你認為有甚麼
A: 我們講地方,就是相對整個國家。你只要是一
誘因?
個個城市,那你就是地方誌,但如果你是做一整
A: 我覺得台灣地方誌興起是因為台灣年輕人開
37
始常常出國,他們到外面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該
方,近二十年才成為年輕人的。那如果有人寫了
怎麼介紹台灣。或者是現在在台灣身分認同很奇
這個,那大家就可以知道西門町的歷史脈絡。《藍
怪,不知道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中國人,還是台
鯨》做哈瑪星,在地人看了也會開心吧,終於有
灣 人, 然 後 教 科 書 上 的 歷 史 又 跟 家 裡 講 的 不 一
年輕人想要知道他們的故事。
樣,所以大家會希望透過地方誌自己寫地方的故 事。 再 來 就 是 政 府 提 供 實 際 補 助, 文 化 部 在 這
為甚麼大家要看雜誌,不只是看網路上的東西,
兩年補助了非常多的文化出版品,或者是文創產
是 因 為 網 路 文 章 的 熱 度 只 有 一 天, 過 了 今 天 你
業。如果政府直接去介入,文化自然會「出來」。
就 會 忘 了, 之 後 也 很 難 找 到。 就 像 Facebook 的
補助多少還是會受到限制,例如這些錢足夠做六
timeline 只會顯示最近最多人按讚的東西。而紙本
本,然後就做不下去,那就很可惜。
就是有保存的價值,不管好看不好看,它還是就 這裡。
Q: 你覺得台灣讀者對地方誌有需求嗎?那國外 呢?
Q: 你有看這些刊物嗎?有甚麼喜歡或不喜歡的?
A: 有啊,因為台臺人不了解台灣,高雄人也許不
A: 我其實是花蓮人,大學的時候我回去花蓮,那
知道高雄的文化,台北人一點都不曉得台北。你
時候有好幾本小刊物,O’rip 是其中的。我會覺
生活在那邊,你會覺得很普通。舉例《五花鹽》
得有人講花蓮的事是好的,雖然它的排版也不是
這一期做城中區,在西門町的對面,現在全台灣
很好看,但裡面的故事很迷人。
人都會覺得西門町是一個年輕人的聚會場所,但
另
不 只 是 這 樣 而 已。 西 門 町 自 日 治 時 期 起 變 得 繁
《Transcend》、《Collective Quarterly》和《boat》。
華,到戰後很多百貨公司進駐,變成上班族的地
我特別喜歡《TO》,一期介紹一個東京區域,我
外
還
有《TO》、《d Design Travel》、
38
覺得超酷的,因為我想知道的是一般人的生活。
因為那個廟太重要,我必須閱讀很多文獻,去知 道那些故事是怎麼來的。店的話你當然要親自
關於雜誌
去,我可能先打電話或是 email 說我想採訪你們,
Q: 雜誌有時效性而且近年雜誌也漸漸不被翻閱購
我要怎樣採訪你們,例如要拍哪些照片,問哪些
買,往後幾年雜誌的趨勢你怎麼看?
問題。在擬定問題前,我也會先設定這六間店我
A: 舉 例《Brutus》 在 2010 年 介 紹 東 京, 在 去 年
都要問到甚麼,按照這個準則去修改每一家店的
也有,但那是兩個世界,因為東京是一個不斷進
問題。約好時間就去採訪,一天採訪一家就好了。
化的城市。這就是雜誌的魅力,同一個主題,十
當整個版面準備好再拿給他們確認有沒有錯誤。
年前跟十年後完全不一樣。其實喜歡雜誌的人不
最後是送印。
會介意買舊雜誌,因為每一個時間點都有它的意
這本雜誌我做了六個月,我覺得六個月是最好
義。雜誌的時效性其實不是缺點,反倒是優點。
的,因為像你搬家,六個月過後你大概會熟悉那 邊,又不會膩。你會知道家附近的水餃店哪一家
Q: 你編輯地方誌時會如何去蒐集與撰寫內容?
不好吃。
A: 我會做《藍鯨》是因為我之前在《小日子》工
關於《秋刀魚》
作,就照著《小日子》的流程去做。《小日子》
Q: 《秋刀魚》的經營理念?
是月刊,我們預先排好接下來六個月大概要做甚
A: 當時做完《藍鯨》,就在想可不可以做一個大
麼,主題定好後,就要開始找很多很多的人。《藍
賣,或是不用怕賣不出去的東西,所以就有《秋
鯨》有學習《TO》的架構,先從「哈瑪星是甚麼」
刀魚》。日本文化一直影響著台灣,只是這幾年
開始介紹,接下來就用很多照片告訴大家「這就
暴增,大家都去學習日本的事情,所以《秋刀魚》
是哈瑪星」,收錄幾家小店,一個大廟的特輯,
的副標取「開始探索日本」。北京有一本專門介
39
紹日本文化的雜誌,叫《知日》,我覺得台灣人
Q: 通路的銷售比例?
應該比中國人更曉得日本文化,那為甚麼我們沒
A: 《秋刀魚》一開始是印 2000 本,那時候想 800
有這樣的雜誌,所以就出版了《秋刀魚》,也因
本 應 該 可 以 放 在 誠 品, 可 能 是 因 為 在 誠 品 工 作
為是第一本才會大賣。第一期先是廣泛的,所以
過,所以有這種感覺,然後 500 本在博客來,300
是 100 件事情,每一件我都可以抽出來做一個特
本自己賣,100 本當公關書,200 本在網路賣,剩
輯。我希望《秋刀魚》是大眾的雜誌,舉例當介
下的就放著慢慢賣,但是結果很快就賣完了。我
紹京都旅宿的時候,從背包客到爺爺奶奶都會從
不建議大家一上架就在書店賣,因為賣雜誌有兩
書上找到適合他們的。我們常向日本學習,所以
種,一種是買斷,一種是寄賣,寄賣如果賣不完
想跟大家說日本的事,以及可以怎樣轉換到台
的話會被退回來,運費要自己付,而且有可能會
灣。
被罰錢。 Q: 紙本 vs 電子書的銷售比例?
Q: 創刊號有否遇到甚麼困難?
A: 電子書根本不賣啊,台灣沒有人看電子書。今
A: 就稿子都寫不完而已。因為我每天都在看日
年《紐約時報》也有寫,今年度電子書的銷路是
本的新聞,他們的文化發展歷程已經比較久了,
下滑的。
隨便拿一節新聞來寫,台灣人都蠻喜歡的,當然 你還是會挑。可能我日文不好吧,有些事情必須 要問人,這裡花的時間會比較久。另外跟美術討 論的時候會比較辛苦吧,因為我想要做很酷的排 版,可是如果每一頁的排版都不一樣,價錢就會 很高。
40
江家華 Go Local, Go Global!
雜誌是在紀錄當下。雖然現在網路平台很發達, 但上面的訊息很快就會被新的所淹沒;可以說,
時 - 2015.12.18 2pm
紙本記載的人事物都是我們認為重要並希望保存
地 - 誠品生活松菸店 Café showroom
下來的。雜誌也可以藉由紙本接觸到不會以網路
人 - 家華
接收資訊的人。舉例《正興聞》的「正興街」住 著很多老年人,所以他們以雜誌的方式來呈現街
「七年雜誌編輯、四年報社記者,數位時代仍深
區 的 活 力, 阿 公 阿 嬤 雖 然 不 是 雜 誌 的 主 要 生 產
情擁抱紙本,持續關注世界各地獨立雜誌,深度
者,但同樣在參與的過程中找回活力,談談生活
報導貼近製作內幕。」
智慧,說說人生故事,都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
家華(FB 粉絲專頁「雜誌現場」負責人) Q: 就你過往的觀察與訪問,你有留意到台灣地方
Q: 你覺得甚麼是地方誌?如果要給它下一個定
誌的一些共通點嗎?
義。
A: 地區需要發生的管道,從地方而生,會長出屬
A: 具備地方意識、關懷地方的刊物。
於自己的美學與編輯風格。雖然有別於雜誌的傳 統規範,但地方誌最重要的是精神與核心價值;
Q: 近年台灣的獨立誌,尤其是地方誌,如雨後
當然回到溝通的層面上,地方誌還是要考慮到技
春筍般出現,這個現象背後有甚麼因素催生嗎?
術與規範,使溝通更順暢。地方誌可以跳脫很多
A: 雖然有些地方誌受文化部補助,但並不是因
現實的限制,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在亞洲要做
為有補助才有地方誌,只是因為做地方誌不會賺
自己很難,你會受到很多阻礙與挑戰。《正興聞》
錢,所以才需要拿補助。我覺得刊物本來就是
是一個打破雜誌慣例的好例子。另外還有蘭嶼的
發生的平台,在地方耕耘的人,想把訊息傳達出
《952 vazay tamo》,這本雜誌很妙,是蘭嶼第一
去,卻不受主流媒體關注,才會選擇出版雜誌。
次有人用雜誌來發聲,他們做雜誌只是單純想讓
地方誌的產生跟青年返鄉有直接關係,因為在台
蘭嶼人了解蘭嶼事,比較特殊。通常一本雜誌「走
北生活越來越困難,大家開始返鄉創業,如經營
偏」,是因為慢慢對市場、盈利有所顧慮。雜誌
民宿,因為想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家鄉,有話想
是很誠實的傳播媒體,除了內容,地方誌的風格
說,有些就選擇以刊物呈現地方文化。
也展現出地方的個性與特色。我個人很欣賞《透 南風》,他們的地方意識非常強烈,是一本很成
Q: 你覺得獨立誌與地方誌的價值是甚麼?為甚
熟的雜誌。他們在地方誌成為風潮以前就在了,
麼會被選擇以出版或紙本的方式實現?
已經做了好幾年。
A: 獨立誌的價值在於為主流媒體不會關注的事 發聲。地方的人會很在意自己地方的事,也只有
Q: 可以分享一本你欣賞的獨立誌及原因嗎?
他們會。獨立誌與地方誌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講
A: 我 會 推 薦《952》。 喜 歡《952》 是 因 為 對 蘭
的都不是大眾所關心的部分,這也是它們出現與
嶼真的不熟悉。這本雜誌很有趣,他們用自己的
存在的理由。
方 式 編 雜 誌, 藉 由 每 一 期 不 同 的 主 題 來 吸 引 讀
41
者。第一期的主題故事是「你叫什麼名字」(sino
A: 日本的地方誌文化發展很成熟,而歐美則無法
ngaran mo?),達悟族人的名字具階級意識,從名
跟台灣作比較,因為歐美沒有地方誌文化。這與
字可以知道個人、家族背景,所以名字同時是文
城市的文化差異有關:大城市每天有數不盡的新
化的載體。第一期還有一個「青年刺身」的專欄,
鮮事,所以他們比較不會關注地方的小事;另外
因為島上愈來愈多年輕人以刺青來表達對土地的
也因為西方的教育、生活緊扣歷史文化,不需要
感情並作為傳承文化的方式,但其實達悟族本身
再多琢磨或刻意強調,所以歐美的獨立雜誌主要
是沒有刺青文化的。雖然在蘭嶼做雜誌面對很多
是講不同地方的新事物。如果真的要比較,日本
困難,例如印刷上的不便,但這些地域因素也使
可能相對適合,但終究地方誌還是關係到台灣本
編製的過程變得更有意思。
土的文化與民情,例如新一代自我認同的問題。
Q: 依你所知,一般讀者又會比較重視獨立誌的 哪個部分?例如:視覺設計、資訊、行文等等。 A: 一般讀者看重的部分…還是會先看封面吧。其 次是大部分讀者會對既定印象相關的事物比較感 興趣,像是《952》第二期是講達悟族的飛魚文 化。雜誌是品牌的建置,有封面視覺上的考量, 但有好內容才會有好封面,是由內而外的。大部 份人都需要由視覺去吸引。
Q: 無論是在計劃之內,還是因為往後的各種因 素,大部分地方誌並不是定期或長期發刊的,你 覺得要如何持續經營?在內容與資金上?或是你 會覺得這並不是必要? A: 地方誌的經營都是且戰且走,很少人可以靠 雜誌賺錢,所以做雜誌的人都一股熱血衝勁。雜 誌的收入來源是廣告,所以必須鎖定讀者,但這 樣就可能跟做雜誌的初衷有衝突。以歐美獨立雜 誌為例,一開始的印量大約是 3000-5000 本,穩 定下來後再增加,廣泛銷售,但很多還是靠設計 或其他業務去養雜誌。做雜誌的初衷是值得鼓勵 的,地方誌不會有實質的經濟效益,它的價值是 回饋到社區營造上,因為刊物有對內的溝通,也 有對外宣傳的效果。 Q: 你另外也在長期關注國外的雜誌,國外有性質 相似的地方誌嗎?如有,在編採上有甚麼分別?
42
43
44
當個專業雜誌研究生
05
要成為專業的雜誌研究生,除了多翻雜誌,還有
書名:from Magazines 世界創意雜誌嚴選
很多課外讀物不能錯過!
作者: 蜂賀亨 譯者:詹慕如
01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書名:雜誌俱樂部,招生中!:抒情時代的感性
嚴選 130 本雜誌,投以總編輯.藝術總監的專家
編輯手記
眼光,逐一解構,還收錄了世界各地的雜誌書店。
作者: 黃威融
一場環遊世界的雜誌之旅!
出版社:大塊文化 《Shopping Design》和《小日子》創刊總編輯、
06
誠品書店免費刊物《提案 on the Desk》顧問──
雜誌上癮俱樂部
黃威融的編輯手記,光看封面就知道是雜誌活佛
新刊與經典,不藏私,一一為你介紹。每月一回
來著,為大家指點迷津。
的「翻雜誌」聚會,一起翻,一起聊,還有機會 跟雜誌靈魂人物面對面!
02
Facebook:雜誌上癮俱樂部
書名: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
官網:http://magaddiction.club
作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社:行人
07
五本重要的人文雜誌:漢聲、人間、影響、島嶼
雜誌現場
邊緣、好讀,五種對時代的咆哮,今天在紙上重
「直擊雜誌現場,貼近製作內幕。」從歐美雜誌
聽,響亮依然。
到台灣地方誌,親自採訪,帶領大家走到現場, 從不同的角度「看雜誌」。
03
Facebook:雜誌現場
《VOGUE NIPPON》、《GQ JAPAN》、 《BRUTUS》、《Casa BRUTUS》、《STUDIO
08
VOICE》等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而藤本泰正是
Boven 雜誌圖書館
這些雜誌的設計師。他的自傳該納入教材吧!
全球首座雜誌圖書館,挑選全世界超過 300 種以 上的設計、藝術、時尚、攝影雜誌,藏數量過萬。
04
就說雜誌可以看一輩子。
書名:編輯樣
地址: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107 巷 5 弄 18 號 B1
作者: 王聰威
電話:02-27787526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Facebook:Boven 雜誌圖書館
一本有相當歷史的文學雜誌改版,過程想必有趣 又充滿挑戰。王聰威在《編輯樣》一書中,把編 輯室的大門打開,與大家分享《聯合文學》改版 的成敗得失。閱讀的時候記得要準備筆記喔!
45
46
47
48